電工識圖入門基礎知識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10 16:34: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工識圖入門基礎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電工識圖入門基礎知識

篇(1)

電子電工專業必修的實踐性課程就是電工操作技能訓練,而實踐教學是增強學生社會適應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備環節。書本理論知識無法滿足學生面對嚴峻的社會競爭,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熟練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的實用型人才。良好的專業技能素質是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構成部分,要以理論指導實踐,強化實踐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便實踐與理論更好地結合。創新與改革電子電工專業技能訓練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倡導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從社會、現實生活和自然中自主地確定并選擇專門的研究課題來研究,并且在研究過程中主動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教學方式。研究性學習讓學生不再拘泥于老師安排或課本上的實驗方案和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自由寬松的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索。教育模式由傳統的先理論后實操教學方式向先實操后理論再實操的新型教育模式轉變,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在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使學生學習電工的興趣極大地提高。總的來說,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1.對學生電工實驗技能的訓練要加倍重視。要求學生從點滴的規范操作做起,根據自己的學習進行情況和電工實驗的基本特點,進行實驗技能的強化訓練,要求學生操作達到準確化、熟練化、規范化。

2.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自主探索教師的實習課題和教學計劃規定的器材,并嘗試分析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之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效地進行生產實習,最后展開討論,做出總結。另外,要鼓勵學生樹立信心,進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強化技能訓練專業模塊教學

專業模塊教學重視學生學習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心理基礎的培養,同時也可以強化實訓教學和專業技能。電子電工技能訓練通過標準化、規范化訓練,采用模塊法教學,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整體素質可以得到全面提高。總之,專業模塊教學便于學生加深對技能的掌握和知識點的理解,這也是培養學生適應生產需要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電路模塊中,安裝實習具有放大環節的串聯型穩壓電源電路,提前把介紹組成電路的低壓部分的原理、作用、結構等有關材料發給學生,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較深刻的印象,實驗時知道學生用示波器在實驗臺上觀察整流、放大電路、穩壓、濾波各個分電路輸出波形情況。

四、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方式增加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要求學生課前熟悉理論內容,了解操作步驟,實驗時教師給學生做邊演示邊解說的示范操作,對關鍵環節反復強調說明,步驟分明、分解操作和整體操作有機結合。實驗前的準備可采用師生共同參與準備,包括拓寬學生知識面,實驗的預試,之后學生分組操作實驗,教師巡回評價、指導。讓學生通過回答教師在實驗操作中選擇性的提問,來強化記憶,理論聯系實際操作,提高自信心。例如,在電工技能試驗中,用無交流電流擋級MF30型的萬用表去測量某一電路中的交流電流的方法是什么?此類問題情境會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興趣集中到專業知識上來。

五、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技能

1.重點培養識圖與讀圖能力。各種電氣設備雖然工作過程不同,但卻都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由簡單的基本控制環節組成。所以,通過培訓使學生們具備掌握各種連接關系、圖形的含義和電氣符號,根據電氣原理圖分析常見故障的檢修方法及電氣設備的工作過程。

2.注重培養電工基本操作工藝能力。電工基本操作工藝是通過培訓電器維修工作人員的基本功,使學生具備日常照明電路檢修與安裝的能力、掌握正確使用常用電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使用電工三表(鉗形電流表、兆歐表、萬用表)的能力。通過培訓使學生具備了解“三表”的簡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熟練運用“三表”檢測各種電氣參數,掌握“三表”的常見故障維修。

六、采用現代化先進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既能允許教師通過編程主動地控制計算機,又把來自各種電子媒介的信息進行集成,改善傳統教學中的說教場面,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容易接受。尤其在電工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體制作課件,把深奧的、難講的理論做成圖畫的形式講給學生,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降低教學成本、熟練操作技能、理解理論概念,充分調動學員的思考、聽覺和視覺,增強培訓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七、趣味化教學法事例

1.趣味化教學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學習電子類專業課程時,暫時免去系統的課堂理論教學,而提前進行趣味性實驗教學,將教材中的基礎理論趣味化,以培養學生興趣為目的,先開展實驗,在激發、培養了好奇心、興趣后,最后將理論知識的傳授滲透在一系列的興趣性動手操作中進行,在實驗過程中滲透必要的理論教學。學生配合教師開發興趣實驗,再通過系列興趣性實驗制作,使學生在掌握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穩固形成各種技能。如“電視機原理”“收錄機原理”“電子技術基礎”等專業課,都可以采用這個模式。通過趣味性實驗去增強基礎知識教學,實現“先懂理論后去做實驗”到“從興趣性動手實驗中去學理論”的轉變,解決了兩者在課時分配上的矛盾,同時也能在有限的課時中獲得技能與理論的雙豐收。學電子關鍵在于多動手,許多理論上不懂的東西,在動手過程中都會慢慢被消化、理解。在目前職業院校與生源現狀下,電子電工專業的教學應該采用:以培養技能為中心,“先動手,后理論”即以動手操作為先導,以實驗教學為基礎,以專業基礎為主線的教學方式。

2.趣味化教學法的實踐效果。趣味化教法改善專業學習氣氛,改變學生學習生活;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趣味化教法”消除了以往初學者對電子技術的那種高不可攀的感覺,使初學者容易入門。通過趣味制作學生興趣倍增,多數能快速、輕松地邁入電子世界的大門,很多學生將課外時間投入到電子小制作和小發明上,那種班級制作學習的氣氛和求知欲為專業課的學習掃除了障礙。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大,便于同學之間交流學習、相互探討,全班學生平時都忙了起來,業余時間得到充分利用。開始是教師為學生組織制作元件與資料,一個學年之后,多數學生能設計其他實用性小電路與課外自行搜尋并進行制作。除了教師及時進行解答指導在制作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外,學生們還經常會自行找資料翻書尋找答案。總之,趣味教學法使學生愛上了電子,班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專業學習氣氛,學生的學習生活充實了,學生能夠自行學習了,“趣味化教法”模式深受學生喜歡。

篇(2)

引 言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戰略,需要采用先進農業機械代替人和簡易農機具,從事繁重農業生產。使用、維護和管理先進農業機械,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關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構建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農機專業中高職銜接貫通培養,不僅有利于促進中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解決中職學生就業薪酬低、上升渠道不暢通等問題,而且可根據客觀規律培養高端農機人才。

課程銜接是農機專業中高職銜接的實質與核心問題,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文章對構建農機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進行研究,以明確研究重點,發現主要問題,促進理論體系逐步完善、實踐教學順利開展。

1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1課程設置與崗位需要脫節

在農機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中,往往重視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課程安排等環節銜接,忽視課程應根據用人單位實際崗位需求來設定。這促使學生畢業時所學技能和社會需求偏離,入職儲備不足。

1.2課程內容設置重復

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脫節后,課程體系培養目標勢必定位不清,課程內容層次容易混亂,有些課程就會存在學生在中職階段學習過,在高職階段又重復學習的問題。這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1.3課程銜接不緊湊

中高職階段專業課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前后聯系不夠,鋪墊不足是課程銜接的常見問題。例如:學生在中職階段缺乏電路基礎知識,在高職階段就很難理解機電一體化課程中電器設備的控制要點。

2農機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

2.1構建課程體系的思路

以黑龍江省為例,中職和高職院校需要聯合走訪黑龍江省農機管理局、農機安全監理站、農機市場、農場、生產企業等用人單位,調查農機專業在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現狀,分析人才需求方向和數量、職業崗位、典型崗位技能、職業素養等問題。

對職業崗位進行層次分析,確定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然后細化出各階段的崗位技能,確定出各自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和素質結構。最后再確定出中高職階段的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實訓課等,具體流程如圖1.1。

圖 1.1 構建課程體系流程

2.2構建課程體系的內容

(1)構建公共基礎課

首先應嚴格遵照教育部在中高職階段《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中的要求,保證中高職階段公共基礎課的門類及最低課時數。然后,適度增加中職階段數學、物理及計算機等公共課基礎課難度,具體內容可根據高職階段農機專業課的特殊需求安排,為后續專業課做準備。

(2)構建農機專業課程

可將中職和高職階段專業課程細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再分別對這三種類型專業課進行構建和銜接。

①專業基礎課

中職和高職階段的專業基礎課不僅需要為學生提供農機專業的入門知識,激發學習興趣,也要為后續專業必修課做準備。因此可將一些理論知識淺顯易懂,實訓內容貼近日常生活的課程確定為專業基礎課,如:金工實習、機械制圖、電工電子技術等。中職和高職階段專業基礎課門類應有所重復,但課程內容應有較大區別。

②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是培養學生典型崗位技能的課程,它是農機專業學習的關鍵。為此,需要對崗位需求詳細分析,確定不同人才培養目標下,中職和高職階段的專業必修課門類。高職階段的專業必修課在深化中職課程內容的同時,應包含更全面的學科知識和較新的技能培訓,需要更加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③專業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是介紹農機專業前沿知識,展示學科成果,提供學生自主學習機會的課程。中職階段可開設少量選修課,高職階段應提供較多的專業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3)構建實訓課程

農機專業實訓課程應依托崗位技能要求,強化理論課內容。中高職在實訓課程銜接時,首先應編寫實訓計劃,在實訓內容、學時、操作難度、工具使用方面做好銜接。其次,中職教師應以高職實訓內容做適當拓展練習,激發學生思考;高職教師應以中職實訓內容做課堂引入,鞏固學生學習。

3改進課程銜接的嘗試

中高職階段的專業課應有所區別和聯系。為了知識引入和技能遷移,各階段專業課程在內容方面允許有少部分重復。這既有利于學生鞏固和強化中職階段已學的知識和技能,又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高職要學的新內容。

但中高職階段專業課應有較明顯區別,中職階段專業課應重點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勞動習慣,高職階段應將全面的理論知識、前沿動態,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給學生。因此,課程內容銜接要做到:知識點銜接緊密而有序,課程內容由淺入深,注重知識鞏固和升華,技能操作由簡單到復雜。以農機識圖和制圖課程為例,中職偏重識圖基礎,高職偏重制圖技巧,知識點和技能點細化銜接如表1.1。

參考文獻:

[1] 徐國慶.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設計[J].江蘇高教,2013(03)。

篇(3)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34-0070-03

【作者簡介】平,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江蘇徐州,221011)教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工電子類教育。

江蘇省新一輪課程標準開發是在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對接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系統構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為江蘇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的背景下展開的。現對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課程標準的開發要點和實施注意事項進行一些個人解讀。

一、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課程標準的開發要點

(一)課程性質編寫要點

課程性質主要闡明該課程是一門什么樣的課。以“電力拖動與控制”為例,其課程性質為:本課程是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平臺課程,是在“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核心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電氣控制設備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后續“PLC應用技術”“變頻調速技術及應用”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性質的編寫,首先要確定該課程在本專業中的地位。比如:“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是專業基礎平臺課程,“電梯運行與維保”是專業技能方向課程。某一門課程在一個專業中是專業基礎平臺課程,而在另外一個專業中可能是專業技能方向課程。確定某一門課程是專業基礎平臺課程還是專業技能方向課程,可以查看對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或者分析該門課在該培養目標中的作用等。其次,要簡略說明該課程的基礎課程和后續課程,并指明其關聯。再次,簡述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比如“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基本電路分析、計算、安裝、檢測和故障排除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最后,指明該課程是選修還是必修課程。

(二)課程設計思路開發要點

課程標準設計思路首先要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闡述,說明課程目標確定的依據;其次,根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排序中,以教學實施的不同階段,說明課程內容確定的依據;最后,應通過對學習目標、主要內容等各項內容的描述,來規范課程所要求的內容,交代課程結構。

課程設計思路要考慮課程標準與崗位要求對接模式:一是基于崗位知識和技能點的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以掌握知識和技能點為目的,知識和技能點的選取著眼于完成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解決職業崗位的技術問題。課程內容以“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為邏輯順序進行序化。課程評價則以掌握知識和技能點的多少來評定。二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標準。它以典型工作過程(或工作任務)為課程實施流程;以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作為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課程考核依據。三是基于項目的課程標準。即以一個真實項目作為一個學習單元,整個課程包含一個或幾個項目,以完成項目為課程目標,學生主要以團隊工作的形式,圍繞項目開展自主性學習。無論是模塊化課程體系、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還是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其通識課程和專業入門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所有課程標準采用同一種模式是不合適的。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可能同時包含上述兩種或三種模式的課程標準。某個課程標準究竟采用哪一種模式取決于課程的性質和它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角色定位。比如:“傳感器技術與應用”以傳感器典型應用案例為教學項目,各項目以傳感器應用電路的制作與調試過程為路徑;“電氣CAD技術”突出“做中學、做中教”,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模式;“電力拖動與控制”以生產過程為導向設計教學活動,以項目為載體組織教學單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引領設計課程結構。

(三)課程目標開發要點

課程目標是課程學習的預期結果,是完成某個專業或某門課程之后,學生將要達到某一確定的知識、能力、素質的人才規格要求。課程標準規定的是目標、內容及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個方面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要求。

本次課程標準的開發將課程目標具體為“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目標”。首先,從崗位職業知識和技能的角度去表述;其次,從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的角度進行表述,如具有查閱資料、分析探究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最后,要從時代價值觀等方面去把握,如具備安全生產、節約用電的職業意識,形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

(四)課時內容與要求開發要點

課程內容選取的依據是課程目標、社會發展需要、學生的需要與身心發展水平等,除此之外,還要兼顧專業對應培養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對技能的要求和職業素養的要求。課程內容需要按照工作程序和認知規律進行組織,呈現出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的螺旋式上升趨勢。要盡可能采用動賓結構(如“能用……”)來闡述學生在經過一定階段的學習后所應達到的目標。課程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習情境的實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擴展性等因素的有序編排。

構建中高職課程銜接也是本次課程標準開發的要求之一。課程內容銜接要注重實用性和個性化,合理劃分結構和層次,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向學生提供寬泛的面向專業群的專業基礎知識課程內容,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遷移能力。開發中可從三方面把握:一是課程目標銜接。有效的課程目標要說明學習的主要意圖是什么,學生要想達到要求必須做什么,怎樣知道學生行為何時已經達到了要求。中高職課程目標在設計和描述時應特別注意連續性、順序性。二是課程內容銜接。主要對課程的性質、總課時、知識要點以及課程內容進行對比。三是職業能力銜接。這需要對照國家職業標準中、高級職業能力的要求加以分析。

(五)實施建議開發要點

教學建議。教學建議要提出教學主要方法,如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化教學。教學建議應對教學設備配備的底線進行簡要說明,對學生分組等也可交代。對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也可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如“電氣CAD技術”中提出“在突破識讀電氣圖的教學難點方面,教師可有意識地繪制錯誤的線路和不規范的元件供學生查找、更正,以提升學生對電氣原理圖的理解”。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建議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從激發學生興趣的角度,采用貼近生活的作品制作、趣味實驗等方法。

評價建議。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課程標準在評價上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突出評價的教育功能。注重評價的導向性、過程性、有效性和發展性原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教學目標設定后,評價手段應該及時跟上,這樣才能確保目標的有效達成。

評價內容應多元化,評價內容應重點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注重過程評價和期末考試評價相結合。如“電氣CAD技術”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包括識圖、繪圖的質量、學生口頭表述、筆試、考勤記錄、課堂筆記、平時分段練習的成績等。小組評價包括樂于請教和幫助同學、小組活動協調和諧、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學習態度等。學生的自評包括自我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按時完成任務情況、按要求完成準備工作情況、階段性實結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比如:“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現場操作、提交項目任務書或學生工作頁、成果演示、作品評價等進行定性評價,結合筆試、課堂提問、答辯等完成的程度進行定量評價。

教材選用和編寫建議。依據課程標準,優先選用國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門推薦教材。教材內容的呈現應體現過程性,體現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反映知識的應用過程;呈現內容的素材應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學生在本課程和其他課程中積累的知識和方法。教材內容選擇應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注意反映本專業該門課程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以及節能、安全、經濟、環保,并與職業技能證書考核貫通,注意應知應會的有機體現,內容排序突出工作過程導向。

教材的編寫應以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編排時要符合中職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要求;應體現科學性,要符合本課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編寫應體現整體性,注重突出核心內容,注重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注重體現學生學習的整體性;教材語言平實、圖文并茂,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應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留下進一步拓展知識能力的空間。編寫的教材應反映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果,如培養工匠精神、項目引領、理實一體化教學等,突出教材的先進性。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注重教學團隊建設,開發教學錄像、慕課、微課等信息化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配套軟、硬件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利用校企合作辦學的企業資源充實課程內容。

課程資源的利用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利用課程網站、在線學習,借鑒已有的資源或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選用符合教學要求的錄像、微課、微視頻、多媒體課件等資源開展輔助教學。購置相關仿真軟件,利用仿真系統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課程標準的實施

課程標準的實施主體是教師,同時學校應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完善,具體要點如下:

(一)教學管理者實施要點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會帶來不適應性,需要學校組織由教務處、系教學主任、專業帶頭人、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等人員來督導標準的執行、評價標準執行效果以及解析標準執行中的疑難問題等,這樣才能保證課程標準的順利執行與長效實施。

學校應對課程標準實踐工作進行立項管理,嚴格進行評審考核,建立課程標準具體實施方案三審制:系部初審、學校審核、修改后復審。專業系部作為課程標準建設的具體實施單位,要認真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標準建設立項,成立課程團隊、確定課程首席教師負責制,實施過程管理。系部應組織相關人員學習課程標準的內涵、功能、基本框架等課程標準基本知識。當然,各校由于具體情況不同,如校企合作的企業、面向的行業不同,應結合自身實際,修訂或完善課程標準,使課程標準適用、實用。課程標準制定完成后,要嚴格按課程標準制定教師授課計劃,通過教學實踐,及時發現課程標準中存在的問題,根據課程標準制定原則修訂課程標準。

(二)教師使用要點

上一篇: 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意義 下一篇: 法治教育的目的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无线码 | 婷婷五点开心六月综合基地 | 亚洲人成免费在线 | 欧美亚洲精品免费 | 无色码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播放天堂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