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工程設計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10 16:34: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業生態工程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業生態工程設計

篇(1)

二、變實驗室為模擬生產現場

環境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培養學生從事工程設計與實踐的能力至關重要,為此,我們購進一批大氣、水相關實驗的模型設備,模擬工業生產過程。模型設備均用有機玻璃制成,有園型曝氣池、氣浮池、絮凝沉降池、活性碳吸附、生物塔式濾池、生物膜轉盤、鈄板沉淀池、普通快濾池、XT型高效填料氣體凈化塔、YQJ型(旋流板式)氣體凈化器、旋風除塵器等模型,使學生非常直觀清楚地了解相關大氣、水處理設備的內部構造,在生產實地這些內部構件如果不是停產檢修也難以看清。模擬生產過程,進行實驗操作,測得相關的實驗數據,這樣的實驗非常接近工業生產實際,通過實驗學生能充分體驗到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理論與生產相結合的典型事例,縮短學生對生產工程的距離感、生疏感。學生對這些實際處理工藝的運行操作,對整個工藝以及設備有了一個更完整的認識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

三、實施開放式實驗

環境監測是我校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專業課之一,而環境監測教學實習是培養學生獨立開展監測工作的重要措施。為了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大氣、水、土壤、噪聲等常規監測項目的實施方案和監測方法,我校進行了環境監測教學實習改革,即“開放式”教學實習。任課教師和實驗員根據現有的儀器設備、藥品等擬定監測項目和監測對象,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實習小組(一般每組3~5人),每個實習組分別制定實習計劃,確定本實習小組的監測項目、監測對象、采樣地點、分析方法和時間進度;以小組為單位領取試劑、玻璃儀器,配制實驗試劑,實習期間實驗室和儀器室全天開放,1周內每個小組要獨立完成對水質、大氣,土壤、噪聲等10個以上項目的監測。實習結束后,每小組將所領取的藥品試劑、玻璃器皿等洗凈歸還,并且最后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實習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每人交一份實習報告。試行“開放式”實驗,可讓學生根據現有的儀器設備和藥品,自己外出取樣,然后根據采樣點及其周圍環境狀況可能導致的水質來確定監測項目和監測方法,學生各自制定不同的監測方法來測定水樣中不同的污染物,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就不同的監測方法進行比較實驗。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實驗興趣,更有利于培養其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根據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指導學生查閱參考資料、文獻對某些實驗項目進行方法上的改進,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通過這種“開放式”教學實習,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對整個環境監測過程有了清楚的認識,同時通過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測,更清楚地了解到環境的質量現狀。

四、加強師資隊伍實驗教學能力的建設

由于歷史的原因,高等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師大多出自綜合大學的理科或農業院校,來自工科專業的很少,教師專業結構不夠合理,實驗教學能力較差。近年來,我們通過以下4種方式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1)從工科院校畢業的研究生中補充新鮮血液,近年來爭取了浙江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環境工程專業的研究生3人。(2)加強包括實驗技術人員在內的現有教師的培訓、培養,鼓勵他們到工科院校聽相關的課程,使他們向工程學科靠近。(3)通過科研提高解決環境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4)鼓勵教師參加各式各樣的短期環境教育研討班,獲取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工程設計的多種上崗資格證。這樣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擴展教師從事社會實踐的機會,另外還提升了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五、對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建議

1.增加工程實驗課

環境工程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目的在于培養具在較強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的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為此,對傳統的實驗課體系與模式應加大力度調整,增加工程實驗題,要求學生根據社會上某一具體的生產或工程單位的實際生產活動為背景。這些工程單位包括學生在生產實習、社會實踐和外出頂崗中接觸的單位,可由學生自己聯系,也可由學校幫助聯系,以提交實驗報告或工藝設計、工藝流程的形式完成。

2.實驗與畢業(設計)論文掛鉤

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必須具有工程背景,必須以綜合實驗或工程實驗為基礎來撰寫。取消目前大量存在的綜述性的畢業論文課題。學生的畢業論文應以自己親手做的研究性實驗,或親身參與的工程項目為基礎進行撰寫,沒有研究項目的教師不能做論文指導教師。聘請一批長期在生產第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通過把實驗與畢業(設計)論文掛鉤,使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更投入、更有針對性,同時也可使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得到提高。

3.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體現學科前沿

作為肩負高素質人才培養使命的教師,應積極參與科研,時刻關注、跟蹤環境工程學科的前沿,關注了解最新研究方法與手段,并盡快將其引入實驗教學,不斷更新實驗手段。要積極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盡早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使他們在科研活動中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以培養其實驗動手能力、組織實驗能力和科研能力。

4.實驗過程綠色化

篇(2)

1973年,國務院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明確指出,“有關大專院校要設置環境保護的專業和課程,培養技術人才”,我國高校從1977年開始設立環境類本科專業,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化,在高校擴招大背景下,結合目前國內外廣泛存在的環境問題,社會對環境類本科專業的需求增加,造成許多高校紛紛開設環境類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專業尤其典型)。隨著競爭加劇、就業困難等問題的出現,一些學校開設緊縮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甚至出現了部分高校環境類專業一度停止招生的現象。因此,結合傳統優勢和行業特色對進行專業定位是關系到專業發展水平和前途的關鍵。而特色專業課作為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和學生培養的重要內涵,充分發揮其在構建專業特色、明確主攻和服務方向上的作用,必將對專業的發展將直至至關重要的作用。

1 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教學普遍致力于培養可從事企事業、城鄉、區域及全球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和研究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應用復合型人才,可在各級政府機關環境保護部門、規劃部門、科研院所、工礦企業、事業單位等從事環境管理、教育、環境監測與評價、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環境工程本科生專業課設置一般分三部分,即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綜合不同高校的課程開設情況,總體有代表性課程設置見下表(化學類、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等公共性專業基礎課除外)。

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三大部分中,專業基礎課重點介紹主要的環境學原理、環境與生態問題及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知識,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專業必修課則基本上各高校均為圍繞水、氣、固等環境工程重點方向設置專業主干課程,并結合環境監測和微生物學等基礎測試評價體系和微生物學知識,對本科生在重點方向上的基本專業技能、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行培養與訓練;專業選修課則囊括了環境評價、質量分析、環境信息系統等現行的環境工程主要內容、方法和一些新興的邊緣學科、研究領域以及手段。以上三個部分由基礎帶動專業,基于原理和方法論來解決環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體問題,從問題的產生到新技術、新思維支持下的環境與生態相關問題的解決與處置。再輔以相關教學實踐環節如社會實踐、課程設計、本科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全面培養本科生的素質和技能,以達到培養計劃的要求。

分析我國高校現行的環境工程本科生教學體系,大體能滿足本科生教學的基本要求。但縱觀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設置,基本上以共性為主,雖有部分高校開設了與學校傳統優勢或研究方向相關的課程(如中國農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開設的農業生態工程課程),但總體說來,全國高校依舊普遍缺乏在主干課程體系支撐下的特色課程體系。通過對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調查與溝通發現礦業類高校大部分學生對礦山、煤礦利用加工企業等存在的環境與生態問題、解決問題的原理與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識和認識,不清楚本校環境工程專業與其他學校相比優勢與特色所在,定位不明,這對于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而言,無法突出其為行業服務,有目的、有方向培養高素質、強技能人才的特點和優勢。

2 特色專業課開設的必要性

針對目前我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點,應有計劃、按辦學重點和側重點逐步開設相關的特色專業課程,增強學生在相關行業和部門工作中的能力,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

眾所周知,特色決定優勢,這一點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確的實例體現。如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作為礦業類大學(學院)的特色專業,經歷了數次輝煌與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數近5年屢創新高,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也達到100%,居學院幾大專業中就業率之首,甚至出現其他專業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學轉考礦物加工工程的情況。環境工程專業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薄弱到壯大的過程,部分教師和人員轉自傳統的專業和研究方向,因此開設基于傳統優勢學科的特色專業課程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借鑒礦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傳統特色專業的發展模式,環境工程專業也應著力發展特色,如礦業類高校應著眼行業特點,立足廠礦及相關研究院所、教育機構等對環境工程專業的特殊要求,以特色專業課的開設為契機,結合與相關廠礦企業的交流、實踐,全面提升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養可為行業服務,具有扎實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技能,突出專業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國高校環境相關專業本科生招生數量高居不下的客觀形勢下,找準特色、突出優勢、明確定位必將對不同行業、不同優勢學科高校環境工程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 積極推進特色專業課建設,全面提高環境工程專業水平

基于現行的環境工程專業培養主干課程體系,在完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和基本知識結構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礦業類高校環境工程本科生教學環節開設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或礦業環境保護)、煤化學、礦山環境問題及實用修復技術類講座,結合與礦區相關的社會實踐環節,同時改革現有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優先開展與礦區生態和環境問題相關的設計與實驗研究工作,如礦井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開發與設備研制、焦化廢水處理技術與工程設計、礦區污染土壤生態修復與工程設計等,全方位開設立體、有側重點的特色專業課帶動下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與培養體系。

各高校從2005、2006年開始分批按專業大類招收本科生,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專業的本科生按環境大類招生,入學前2年修同一課程,從第3年開始自主選擇專業。這就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開始有針對性地相應調整、完善各專業的本科生培養計劃,以特色突出優勢、以優勢體現水平,為全面提升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在專業技能、社會競爭力、服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篇(3)

1灌區現狀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位于寧夏南部山區,屬半干旱地區,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種植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滯后,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低下,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由于我區灌區配套不完善,已配套渠道年久老化失修,大部分渠道破壞嚴重,變為土渠,甚至喪失輸水能力,致使灌區水利用系數低(40%左右),水資源浪費嚴重,農作物產量低下,灌區效益甚微,極大地制約著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改造和配套灌區的條件

2.1工程建設條件。我區大部分灌區土地平坦,光照條件等自然資源豐富,灌區勞動力資源豐富,原材料供應便利,建設所需水泥可從原州區水泥廠直接供應,木材、鋼材等可直接到固原城市一些正規廠家訂購,所用砂子、石頭及石子由三關口石料廠或黑城鎮石料廠供應,灌區交通運輸方便,通訊條件好,工程建設所需材料供應渠道有一定保障。另外,原州區水利施工及工程管理人才技術力量雄厚,質量檢驗體系完備,能保證工程建設與質量監督和管理的順利進行,確保工程按期完成。

2.2地質條件灌區受地區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的影響,境內工程地質條件比較簡單,土石山區直接出露地表的巖石,一般具有一定強度,能夠滿足一般中、小建筑對地基的要求。境內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還有廣泛分布的黃土,依據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境內大部分具有自重濕陷性黃土,濕陷性黃土層的厚度一般在20~30m,局部超過30m,場地一般都在III、IV自重濕陷、濕陷非常強烈,對于位于黃土區的水利工程建筑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3水文條件灌區地表徑流主要是清水河系,涇河系和葫蘆河系兩條河流較小,其余溝谷尚有大小不同的季節性洪水。

清水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 500萬m3,多集中于7、8、9三個月,水勢暴漲暴落,很不平穩,清水河下游地表水礦化度較高,水質較差。

灌區的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和承壓水。孔隙潛水主要埋藏于清水河河谷平原上部的砂壤土和壤土中,此類地層顆粒細,透水性差,下部為粉細砂層和礫石層,顆粒透水性強,但地下水水量較小,且礦化度較高多在2~5g/l,水化類型為SO4-Cl-Na-Mg型水。

灌區地下水由大氣降水,山區的泉和灌溉用水補給,由南向北進行徑流,地下水徑流排泄條件由南向北逐漸變差。

2.4交通條件原州區境內寶中鐵路貫通,主要有平銀、固胡、潘西、固海、西大路等公路干線,原州區各鄉鎮的公路也早已通車,交通條件方便。灌區至每個鄉、村均有公路相通,施工運料和器材運輸非常方便。

2.5供電條件灌區有青銅峽大壩至固原330kv輸變電工程通電,又有西北和寧夏兩大電網經過。原州區各鄉鎮農網改造早已實現,各村戶通高、低壓線路,電力設施齊全,線路四通八達,豐富能源給灌區節水改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2.6社會條件改造和配套灌區事關群眾生活的突出問題,當地干群迫切呼吁。改造和配套灌區條件優越,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群眾投工投勞的積極性高,通過對工程設施的改造,可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系數,改善灌溉狀況,提高灌溉保證率,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利條件,為灌區農業增產,農民減負增收,推進水利管理改革和推行末端水價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節水改造,可節水量,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支持支柱產業的規模發展,增加效益較高的經濟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效益,可減少農民的生產費用,經濟效益比較明顯,這些都是改造和配套灌區的有利條件。

3改造和配套灌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改造和配套灌區的必要性固原市原州區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灌區多年來受灌水的影響,經濟收入一直很低,發展節水灌溉是圍繞優勢農業、產業和抗旱節水發展需要。建設以優質、高產、穩產、節水高效農田為標準,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增強改造中低產田的建設力度,加強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搞好節水農業示范區和農業生態工程建設, 立足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對促進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改善灌區農民生存環境、加強民族團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3.1.1改造和配套灌區是改善當地農業生產條件,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大部分灌區經過多年的農田基本建設和渠系配套工程建設,渠、田、林、路基本農田骨架已形成,灌排系統已初具規模。由于歷史原因和當時技術水平落后,原灌區水利工程設計標準偏低,工程配套不全面加之長期以來管理體制陳舊,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經費不足,缺乏工程良性運行機制,致使許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目前,各級渠道大多以土渠輸水,缺乏末級農渠,且渠道淤積、滑塌現象十分嚴重,渠系配套設施簡陋,輸水、控水、調水能力較差,造成輸水不暢。

一方面存在灌溉困難的突出總量,另一方面渠道灌溉保證率低,灌溉水浪費嚴重,目前,灌區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畝均灌溉用水量高達350m3,水分生產率僅為0.25kg/m3。農業種植成本大,農民收入徘徊不前,灌溉效益低下。

在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上,多年來主要以鄉村集體投資建設和國家補助形式為主,產權大多屬集體所有,工程的管護工作由鄉村承擔,存在著產權不明確,體制陳舊,機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現象。近年來,灌區推行了以支斗渠承包經營和農民用水協會為主要形式的體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沒有建立完善規范的末級渠道管理,在管理運行中尚存在著體制不順,中間環節多,協調銜接不夠好的矛盾和問題。目前,按照水利廳的水利體制改革的精神,原州區范圍內嘗試推行水利一體化管理,但存在的問題是渠道配套率低,量水設施不全,調控水能力差,不能細化量水。灌區水量水費按畝分攤,水費和維護費用高達20元/畝,且隨意性大,難以達到“灌明白水,交明白費”,導致水費計改管理混亂,收費困難,群眾水費負擔重,意見大。

3.1.2改造和配套灌區也是實現灌區水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通過在原州區灌區改造和配套渠道,改善節水灌溉面積,發展節水高效農業建設,使當地水土地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不僅增加灌區農民收入。因此改造和配套灌區也是實現灌區水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

3.2改造和配套灌區的可行性在水庫上游修建水保骨干壩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減少水庫淤積,以延長水庫使用壽命,保證灌區用水量。現有灌區水利設施有一定基礎,干、斗渠及建筑物配套初建規模,且交通運輸方便,有寶中鐵路及平銀公路貫穿其中,電力通訊設施較齊全,當地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性高,對發展渠系配套工程建設的期望和熱情日益增強,建設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是切實可行的。

原州區水利工程管理人才技術力量雄厚,質量檢驗體系完備,能保證改造和配套灌區建設與質量監督和管理的順利進行,確保工程按期完成,因而改造和配套灌區的建設具有相當的可行性。

4改造和配套灌區后的目標

改造和配套灌區是以改善農業灌溉設施運行管理條件,建設節水型社會,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為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4.1改造和配套灌區后灌區的干斗渠砌護率可達到95%以上,干渠渠系水利用系數由現狀0.75提高到0.95以上;斗渠砌護率達到85%以上,斗渠系水利用系數由現狀0.65提高到0.80以上。

4.2通過田間工程配套建設改大畦灌為小畦灌,完成灌區灌溉面積的節水改造,使田間水利用系數由現狀的0.86提高到0.92,整個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現狀的0.42提高至0.70。

上一篇: 旅游市場營銷營銷策劃 下一篇: 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意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 | 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日韩最大A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