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9 11:02: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水利工程用地規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前言
中國是著名的農業大國,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積,生產了全世界總產量四分之一的糧食,養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這份成就是國家對農業生產高度重視的結果。在新時期,國家依然不遺余力地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工程,例如,農田水利工程,為的是讓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以便于農民更好地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種植,更好地擺脫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實現農業增產增收。而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灌溉設計,這是水利工程的最下游環節,也是與農田直接產生聯系,達成農田水利工程目的的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農田水利工程及灌溉規劃設計的必要性
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產業,做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有利于農業生產邁向現代化,促進國家及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這包括對農業實施科學規范的管理,使種植更加的規范和標準,并且對我國復雜多變的地理環境而言,農田水利工程不僅可以規避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改造自然資源,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中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農田灌溉又是耗水大戶,能利用農田水利工程進行改造,實現省水節水,循環用水,是農田水利工程又一重大作用。而農田灌溉是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最下游項目,是銜接農田水利工程與農田之間使其有效結合的環節,為此,其規劃設計工作十分重要,關系到農田水利工程能否達到目標,實現利用價值。再者,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標準不夠統一,有一些先進的思路需要及時地進行總結,一些問題還需要解決,這需要不斷地分析和研究,才能讓農田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
3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發展現狀
3.1傳統管理模式發生轉變
傳統農業的發展中,對于農田灌溉主要依賴于利用自然資源,進行小規模的改造,對于以政府為主導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較為少見,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高度重視,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確立,各地方政府也開始逐步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加大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這使得農田水利現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3.2農田水利工程風格過于統一
由于農田水利工程屬于基礎設施的建設,節約盈利和公益性之間,一般都由政府出資并組織實施,但正因為政府組織實施,其設計和施工往往根據不同領域采取分散設計的方案,這使得總體設計完成以及建設項目竣工后,風格過于統一,缺少靈活性,這使得在實際使用中并不完美,可能還存在著少量的二次改造,或者不便于使用的現象。為了滿足實際需要,應該將政府組織逐漸轉變為行政組織,整合及控制資源,包括從頂層整合設計,形成更有利于現場實際使用的設計方案。
3.3投入方式發生轉變
傳統的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勞動力的投入以農民半義務性質為主,而投資則屬于國家和地方共擔的方式。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傳統模式已退出歷史舞臺,農民作為收益一方面、客戶一方。農田水利灌溉也具有了營利性質,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工程單位、經濟體投資參與,有助于推動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
3.4工程模式發生轉變
傳統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模小、點面多,大多壽命不長,時常修繕,但隨著技術水平的發展,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維修已經變為了更加的注重質量和規模,本著“開發一處,輻射一方”,且以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為主,即集合水力發電、生態環境保護、農田灌溉、生活水源引入等為一體。
4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原則
進行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設計,鑒于此,有一些必須遵循的原則,以此為基礎才能進行有效地設計。
4.1設計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最大化利用當地的地形特點、水源特點,采取綜合利用的方式,實現生活水、灌溉水、生態保護甚至水力發電綜合一體進行建設,要充分考慮利用自然環境有選擇地進行開發。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盡量減小對當地生態平衡的影響和破壞,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對農田灌溉的作用。
4.2設計要做好有效地防護功能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規劃設計,其基本功能不僅是實現有效地灌溉功能,更要兼具對農田的保護功能,不能讓自然災害,如洪澇、雨水等對農田產生不利影響,再者對其本身的防護要做好,防止輕易遭到破壞。
4.3要在審批的方案內做好規劃設計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工作,首先應該做好施工設計,做好施工規劃,確定多方面的因素,如設計的灌溉可以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滿足經濟指標,設計的體量、規模完善可靠滿足技術指標。
4.4減少對農田耕地的占用
農田水利工程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農田,不可避免的會對耕地面積有所影響,但應該減少這樣的影響,合理利用山地、河流、荒地等地形進行設計,避免對耕地的占用,更好地服務于農田。
5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措施
5.1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用地的優先保障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要確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就要首先從空間上給予足夠的支持,讓其具有足以發揮施展的空間。而隨著當前城市建設發展增速,空間規模越來越大,很多農村土地性質被變更轉化為城市發展建設用地,并且新農村建設也同樣面臨著土地擴張以及土地性質變更等情況,而農田水利工程規劃建設是不斷地在發展之中的,往往還未規劃建設好,城市建設的大軍已臨近,為此,要從政策法規方面給予支持。第一,城市建設規劃時要首先考慮農田水利工程灌溉建設用地,限制城市建設范圍,從設計之初就考慮農田水利工程的占地,在這方面,要采取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在城市規劃時注意審核把關;第二,在城市擴大規模、增建時要避開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區,同樣要做好相關政策的支持以及建設規劃用地時的審核把關,對一些公共設施用地,或涉及重要公共用地,需經上一級審批適當變更用地;第三,農村建設用地規劃時,應該把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范圍提前規劃,在此基礎上再規劃其他用地,嚴禁占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用地。在上述措施的保證下,確保農田水利工程的優先權,才能使得其規劃設計趨于合理性和有效性。
5.2采用有效地分類管理設計方案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要采取有效地分類管理措施,這是使其規劃設計更加完整和科學的有效途徑。而所謂的分類管理措施,就是在設計時要明確各板塊的劃分和功能特點,并采用有效地連接,形成整體。常見的有生態、隔離和應急三種功能板塊。第一,生態功能的區域是農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區域,即灌溉用地,通常規劃有耕地、林地、綠化帶、水系等,明確其功能區域,才好有效地進行規劃設計;第二,隔離功能的區域是采取有效地措施,將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干擾因素排除在外,這包括人的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將公路與農田及水利工程采用綠化帶分隔開,防止人為破壞和干擾,將山口下沖地形建立壩體與下游農田及水利工程分隔開,防止洪澇災害的影響;第三,應急功能的區域則是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施,必要時刻可以犧牲農田及灌溉體系的設施。例如,在一些山區、丘陵地帶,不僅分片建設農村住宅以及農田,而有效利用地形建設將住宅和農田分開的分割區域,并于農田上游建立壩體,一旦發生難以想象的山洪時,為避免住宅區受到影響,可以打開農田上游壩體,形成有效地應急功能。在明確了上述功能區域后,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才能更加完成和科學。
5.3針對小型灌溉區域的設計要求
小型罐區的設計,往往是因為水源不足,或農田面積有限所采用的一種灌溉設計。其規劃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總體設計要以農田規模為基礎,以農田灌溉的充分實現和發展當地經濟建設為主,綜合考慮其他配套設施功能、節水環保以及其他水利功能等因素,采取科學有效地設計模式。采取該種方案,就要考慮灌溉用地和經濟建設用地的合理性,以實現提高農民收入為主,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為主,實現科學合理的利用水利工程;第二,充分考慮農田等澆灌區域的規模,以及水資源分布情況,并分析其經濟型及合理性,重點要對農田未來發展規模以及水體資源的保有量及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預測,不能目光短淺,導致建設的農田水利設施過早的失去作用;第三,除對水體資源的保有量和未來趨勢進行分析外,還要充分考慮水體資源的控制指標、使用情況等因素,進一步優化設計,形成水體資源的循環利用等,達到節水、節能及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5.4加強節水技術的應用
根據水利規劃的治理開發任務目標,縣級水利規劃可分為綜合利用水利規劃,即統籌考慮兩項以上任務的水利規劃; 專業水利規劃,即著重考慮某一任務的水利規劃。按研究對象又可分為流域規劃,即以某一流域為研究對象的水利規劃; 地區水利規劃,即以本行政區為研究對象的水利規劃; 水利工程規劃,即以某一工程為研究對象的水利規劃。縣級水利規劃,是省、市級水利規劃的組成部分,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的基礎。完善的縣級水利規劃可有效引領和推動區域水利事業科學、和諧發展,為地方的經濟建設、新農村建設、改善民生提供水利保障和支撐。隨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對農村的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給水利規劃賦予了新的內涵。為滿足新時期農村發展對水利工作的要求,縣級水利規劃應注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堅持科學發展觀
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的生態文明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到規劃中去; 堅持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體現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治水思路; 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生態環境健康、水資源持續利用的理念,堅持保障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農業水利與生態水利、小城鎮水利相統一,區域水利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原則;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以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保障區域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2 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
水利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基礎設施,關系到農村人口的生存、農民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生態等方面。縣級水利規劃要加強河堤、水庫、閘壩等防洪工程建設,有效地防御流域性、區域性洪水的襲擊,使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保障; 通過灌區、澇區、水庫、塘壩、泵站、機電井等工程建設,提高農田灌溉能力,有效抗御旱、澇災害; 調整、優化配置水資源,積極推進區域供水,把優質的水源優先安排用于生活,保障農村人口的飲用水安全,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水資源; 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溝道、沼澤水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生活和生態環境。
3 搞好與上級規劃銜接
縣級水利規劃是省、市級水利規劃的下級規劃,必須搞好與上級各種規劃的銜接。縣級地區( 綜合) 水利規劃要服從市級地區水利規劃、上級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灌溉、排澇等水利工程( 專業) 規劃; 縣級的灌區、澇區等水利工程規劃要服從同級的水利地區規劃。同時,縣級水利規劃要與同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農村人口集中居住等相關行業規劃相協調,與“場縣共建”、“連片代耕”等要求相適應。
4 整合資源合理利用
隨著人們資源意識的提高和水資源開發利用政策的鼓勵,非水利行業和個人修建的小水庫、塘壩等水源工程不斷增多,占有的水資源量不斷增加。但這部分水源工程大部分用途單一,效益不高,造成水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例如,現有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建小型水庫 31 處,塘壩 52 處,流域控制面積358 km2,總庫容達3 620萬m3,占全市地表水資源量的 6% 。這部分水庫、塘壩主要用于養魚或閑置,灌溉面積不足20mm2。水利規劃中,要堅持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原則,把可利用水資源統一納入規劃,以供水收費的方式,變單一用途為灌溉、養殖、旅游等多項供水,充分發揮有限水資源的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
5 增加水利工程管理用地內容
水利工程管理用地主要用于營造、種植工程防護林、草,防汛搶險和管理設施建設等,是水利工程保護和管理的必要條件。但在縣級水利規劃中沒有將工程管理用地納入規劃內容,使水利工程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和正常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用地,是法律賦予水利行業取得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權利。縣級水利規劃要依據《水法》、《土地法》、《水利工程管理條例》及相關規定,將工程管理用地納入水利規劃內容,在規劃報告中單列章節進行規劃、說明,費用納入工程造價。同時報同級土地管理部門,并納入土地利用規劃。
6 及時修訂規劃
1 城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決策階段工作的關鍵性
城市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滿足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與城市發展相宜,怎樣科學、合理的解決其功能定位以及規劃問題,是為了預防其功能不全、規劃滯后、重復建設等目前城市建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的關鍵。現階段的城市水利工程其功能定位基本分為城市防洪、城市排澇、城市供水及城市水環境建設等,關乎城市安全、社會穩定及城市建設發展,屬于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工程項目的決策階段應是一個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階段。
2 建設城市生態水利勢在必行
目前實施的城市水利工程建設思路多數比較單一,建設手段多為急于求成,過于重視短期效果,容易出現下列問題:①河涌整治后河道拓寬了、岸線美觀了、綠化配套了,但相應的截污系統及污水處理系統不配套,河涌水質依然沒變化。②為了達到局部區域的藍天碧水的效果,在河流或者渠系上游修造抽水泵站或引水閘,為此進行抽水沖污,城市的水環境變了,但下游的水系污染加重了。③因城區河流或渠系污染嚴重,直接將河流或渠系覆蓋成暗涵,短期內使的得城市環境改觀,但城市水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④工程環評工作缺失或環評工作流于形式,無實質性作用。現今城市水環境已嚴重惡化的情況下建設生態水利顯的尤為重要,建設生態水利勢在必行。
3 項目建設用地問題目前是城市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一個突出的難點問題
現在一個城市的土地資源是直接影響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城市建設用地稀少,土地價格高漲,在城市發展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情況下進行城市水利工程建設,使得建設用地的問題成為城市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以及難點問題,其它單位或個人占用水利用地以及水利用地規劃的不合理等問題普遍存在著,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縛了城市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需要征用土地的工程,以盡量少占用城市用地為原則,規劃階段對工程的規模、形式等進行合理的論證,結合城市征地、拆遷的具體要求做好征遷方案,從而為后期的征遷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礎,從而避免因征遷工作產生影響惡劣的社會問題,也為工程項目的建設實施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征地拆遷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敏感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其難度之大,也對工程建設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不同的地區需要結合項目的不同實際情況進行認真、慎重的處理。
4 項目勘察、設計問題多發、缺乏社會監督或監督力度不夠是普片存在的問題
在城市的水利工程的勘察和設計階段的工作主體是勘察、設計單位,在此階段,需要比較詳細的收集有關工程的各類資料以及信息,從而進行全面的工程現場勘察,這樣出來的技術方案以及經濟數據才能客觀實際,從而對工程后期的建設工作才能順利的開展。實際的工作中,常見勘察、設計問題有:①勘察方案的不合理,勘察結果不能滿足設計要求;②勘察不詳,勘察的數據收集不全,現場的情況不清晰,以此完成的設計不能滿足施工的要求或給施工帶來實際問題;③設計方案不合理;④設計考慮問題不全,設計成果不完善;⑤設計產生的浪費情況嚴重;⑥施工過程需進行的設計修改過多,設計質量有待提供。設計監管力度在許多地方水利工程建設過程當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基本上未實施設計監理,施工圖設計一般情況都由建設方依合同進行監管,多數情況下產生不了好的效果。
5 項目施工準備階段 ,項目法人 (建設管理單位 )管理工作需注意事項
城市水利工程建設常涉及地面建筑物拆遷、土地征用、管線遷移、園林樹木遷移、城市交通疏導等,特別是泵站、水閘、船閘等項目的建設、施工及管理用電、用水等問題,因城市用水、用電(特別是涉及到新裝變壓器、變壓器增容、高壓線路施工等)手續均較為煩瑣過程較長,最好此階段開始實施。泵站、水閘或其它有政府采購或由項目法人(建設管理單位)負責實施采購配套設備的項目,一定需有一個完整的采購計劃,以確保采購的設備能按時到貨并過驗收,以滿足工程正常開展的需要。
6 項目實施階段屬于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更具體化的階段 ,也是工程各建設合同主要履行階段
建設單位對工程實施全面監督、管理以及服務的階段。此階段水利工程項目法人(建設管理單位)需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按各相關規范要求做好需項目法人(建設管理單位)完成的工作,同時依照各建設合同及相關的規范、法律、法規進行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工程進度、工程投資的監督、管理。
7 項目后評工作缺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也相應地得到顯著的提高。同時,在此過程中,人們對城市的美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也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它不僅要滿足防洪抗旱的要求,而且還要起到一定的美化環境的作用。
對于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來說,它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在對河流的綜合治理過程中,除了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產活動之外,比如防洪、抗旱、發電以及航運等等,還應該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必要性
對于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來說,它首先必須要滿足城市整體規劃的需要,并且要與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相適應。同時,在此過程中,如何給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功能進行有效定位,是發揮其功效的關鍵所在。目前,大多數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是定位于防洪抗旱、城市供水以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等,由此可見,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工程,它直接關系到整個城市的規劃完整性以及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從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實踐來看,由于其中建設思路的單一,再加上大多工程都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所以就導致其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在美化了河岸線之后,雖然起到了良好的綠化效果,但是截污治污的功效卻大大降低了,其污水治理的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發展的需要;第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河流上游所進行的抽水泵站建設,會使得河流下游的水資源受到污染;第三,雖然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會在短期內改變城市的水質情況,在是區域性的污染,會造成城市水資源的長期破壞。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針對這些情況,對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有效管理是勢在必行的,必須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與手段來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
2 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重點
對于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來說,項目建設用地是其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建設用地在不斷較少,而這也加劇了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用地與城市土地資源不斷減少之間的矛盾。鑒于生態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的管理不善,所以就導致城市水利工程的用地情況不明確,而且規劃也不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約了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和諧發展。
所以,針對上述情況,在城市生態水利工程的具體建設管理中,應該盡量少占城市建設用地,同時,還要對其規模作出詳細的規劃。并且還要結合城市的實際發展來制定合理的征遷方案,為后期的施工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城市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中,要正確對待建設用地需求與城市建設用地減少之間的矛盾,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切勿使用蠻橫的手段強制執行,否則只會給建設施工帶來更多的麻煩。
3 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城市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中,對項目進行有效的勘察與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當然這些環節都是交由勘察單位與設計單位來完成的。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對工程建設所需的材料進行全面的收集,為項目的設計與施工提供有力的數據依據,從而確保整個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但是,在實際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勘察與設計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對項目的勘察不合理或者是不能滿足實際設計的需要;勘察數據的不精準、不詳細,為項目的施工埋下嚴重的隱患;項目施工設計方案的不合理或者是設計方案中考慮的因素不周全,忽略了很多潛在的影響因素等等。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都會嚴重阻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建設施工帶來巨大的麻煩。
同時,對于大多數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來說,一定要加大勘察、設計的監管力度。如果項目勘察不能為項目的設計提供有效的依據,就會導致設計的混亂,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另外,在缺少有效監督管理中,往往會埋下很多的安全隱患。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在生態水利的建設施工中,一定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
4 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在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比如土地的征用、地面建筑物的征遷、城市交通的疏導等等,而尤為重要的就是泵站、水閘的建設中,對用水、用電的管理,所以針對這些因素,在具體的建設管理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多種方面。泵站、水閘建設所需的設備設施,要由建設管理單位進行統一的采購,同時制定出完整的采購計劃,要在經過驗收批準之后,才能投入正常的使用。
在對項目工程進行全面的監督、管理階段中,建設管理單位要履行好合同上規定的義務,保證各項工序之間的有效銜接。同時,對于項目工程的質量管理而言,要嚴格遵照相關規范的要求來執行,從而確保整個項目工程的質量與安全,并不斷提高其管理水平。
當然,還必須重視的一點是,要對項目工程進行一定的后評工作,因為它也是工程建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建設施工中,項目的后評工作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這不僅會影響到工程的實際建設情況,而且還會影響到對項目工程的綜合評定,包括其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等等,這些綜合評價是對建設管理質量與效率的一個有效評定的手段。
5 城市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發展趨勢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自然環境,特別是對河流水域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來應對,就會導致問題的不斷惡化,從而給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廢水污染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有效利用水資源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為了滿足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相繼制定實施了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無論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還是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灌溉來說,一方面奠定農作物產量提高的基礎,另一方面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所以,科學合理的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非常重要。
1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的意義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田水利工程在我國發展農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農田水利工程來說,其灌溉規劃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動農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綠地面積逐年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我國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的重要性越加明顯。在我國,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是農田水利工程的最終目標,而灌溉規劃設計為實現這一目標奠定基礎。由于農作物從種到收要經歷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水資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水資源緊缺的前提下,通過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作物生長的用水需要,進而提高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從實際情況來看,農田水利工程灌溉就是借助技術手段(機械設備等)循環利用現有的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這是每個公民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通過建設農田灌溉設施,幫助涉農企業(個人)解決農作物的灌溉問題,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2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注意事項
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和制約,我國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起步比較晚,在農田水利灌溉規劃設計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據權威機構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方面,普遍缺乏完善的施工方案,對經濟因素缺乏必要的重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導致農田水利灌溉規劃設計方案出現不同程度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對于農田水利工程來說,其灌溉規劃設計需要不斷深入,細化分解結構圖、工程數據等指標,對有關農田水利灌溉規劃設計的數據資料進行不斷完善。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農業需求和農村經濟發展對水利設施的具體要求,根據灌溉面積,確定農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全面分析當地土地資源、水資源之間的平衡關系,進一步預測續建配套規模,建設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最大限度規避農業經營風險,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3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的具體措施
3.1設計標準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農業生產出現現代化的趨勢,對此,在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工作時,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在正常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確保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從農田灌溉系統的實際情況來看,水資源普遍存在季節性、地域性特點,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農田灌溉不全面的問題。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中,要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合理性,需要參考當地的氣候條件、水的徑流量等指標,對水資源、灌溉區域等進行優化整合,確保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在灌溉規劃設計方面,自然因素是基礎,要做到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的系統性、完善性,需要對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經濟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確保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符合農業發展要求,進一步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說,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標準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農田灌溉的質量及灌溉規模,這是農田水利工程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
3.2規劃設計遵循的原則
對于農田水利工程來說,其灌溉規劃設計需要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綜合分析當地的土地使用情況,以及土地資源治理要求,同時對外部環境、周圍相關的基礎設施等進行全方位考慮,確保灌溉規劃設計的整體性、系統性,對現有的水資源、土地等因素進行充分利用,進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在對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進行設計時,一般遵循以下原則:3.2.1安全第一。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中,灌溉渠道是整個設計的核心,所以需要提高渠道工程的質量,確保渠道工程的安全性。在對灌溉渠道進行布置時,需要對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避免在高填方、深挖方的區域組織開展施工作業。對于山丘等特殊地形,在渠道設計過程中,盡量繞開河流、湖泊等,防止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破壞農田水利工程的渠道。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沿線干渠來說,如果地質條件良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避開風化巖層、破碎帶等地段,避免影響農田水利工程干渠的施工質量。3.2.2充分利用地形條件。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中,會面臨不同的地形條件,并且,在實際生長過程中,農作物對水的需求量也會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灌溉渠道設計應該最大限度地滿足農田灌溉需求,在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中,需要全面衡量地形對實際灌溉產生的影響,結合地形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渠道布置方案。按照農田灌溉經驗,通常情況下,需要在地勢較高位置布置主要灌溉渠道,同時在較低位置上設置與主要灌溉渠道相對應的分支渠道,借助地勢的高低,對灌溉渠道進行科學布置,進一步擴大農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范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灌溉效率。如果農田水利工程覆蓋范圍比較小,并且位置比較高,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采取提灌的方式進行處理。在利用地形鋪設渠道時,其開銷一般比較大,所以在對灌溉規劃進行合理設計時,需要提高渠道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擴大渠道的灌溉面積,避免為了降低建設成本,縮短灌溉渠道長度,進而損壞現有的基礎設施。如果灌溉渠道位于丘陵地區,這時需要對實際落差進行綜合考慮,將水電資源與水利加工進行融合,全面挖掘農田水利工程渠道的價值。對于平原地區的農田水利工程來說,需要結合當地現有的水資源,例如河水、湖泊水等,通過引入地表水,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灌溉系統的科學性、合理性。3.2.3動態發展。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農田水利工程是生態與經濟的綜合體,如果外在因素發生改變,要求農田水利工程能夠進行自動調節,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的優勢。在制定灌溉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本地未來的經濟、生態的發展態勢進行分析,進一步制定可以自動調節的農田灌溉規劃。
4結論
綜上所述,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的好與壞,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農業的發展,以及經濟效益,在服務“三農”的大環境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對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進行監管,以此推動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雪蓮.關于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與灌溉技術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01).
1.當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工程施工前期準備工作不足
水利工程施工前期須對整個工程進行系統細致的研究分析,并對工程施工做出規劃書、可行性分析和設計文件。然而受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影響,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前期勘測設計費較低,缺乏必要的經費進行前期勘測設計工作,致使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前期勘測設計深度、精度不足,導致在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況,一些建設單位為了減少工程建設費用,沒有對工程全面系統的調研,對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經濟、環境、資源配置等問題沒有進行充分的考慮,這樣就無法保證施工的質量安全等問題。
1.2工程質量控制不嚴格、質量意識淡薄
水利工程建設是現代化城市建設非常重要的部分,質量控制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最重要的環節,然而現階段水利工程建設中經常發生施工事故,出現大量質量不合格工程。發生這些施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質量控制要求不夠,對各個施工工序把關不夠嚴格,缺乏系統的施工管理意識和完備的工程建設施工程序,使得工程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工程施工操作程序不規范,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難度就會加大。有些施工單位對施工工序隨意進行變更,導致施工方案的調整和設備配置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質量隱患。
1.3 缺乏專業的施工技術
社會上存在的水利工程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參差不齊,有些單位業務能力交差,遇到技術含量高的復雜問題沒有能力解決,缺乏豐富的施工經驗。特別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承包方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能完全按照預定施工組織文件進行施工,機械設備和技術人員投入不足,沒有完善的安全生產措施。施工人員在施工期間組織管理不善,施工紀律松懈,不能嚴格的按照預定的施工程序施工。
1.4 監管部門對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監管
現階段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缺乏規范完備的監管制度,監管隊伍不正規,工作人員責任心較差,在監管過程中起不到應有的監督管理作用,時有 “自監自建”現象發生 。
2.在水利工程中開展綠色施工的必要性分析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系統的規劃和科學的管理,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四節一環保")。實施綠色施工的原則一是要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二是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
綠色施工不同傳統印象中施工現場整潔、不妨礙周邊群眾正常生活工作的文明施工,這是片面的理解。 從廣義上來說,“綠色施工”是以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為目標, 對工程施工采用新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案,并嚴格實施,確保施工過程安全、高效、 產品質量嚴格受控的方式方法,是實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關鍵環節。
總體概括起來,綠色施工就是“資源有效利用”,是減少建筑材料、各種資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進行施工,設置廢物回收系統,在結構允許的條件下重新使用舊材料;盡可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應用的主要體現。
3.綠色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應用
建設部下發的《綠色施工導則》通過倡導綠色施工,推行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實現施工期間的“四節一環保”,改變當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耗能低實效的運行狀況,盡可能地節約社會資源,減少對工程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導則對施工階段的規劃、建筑材料、施工組織和工程驗收等各方面內容進行管理規范,確定了綠色施工方案的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組成,并對以上六個方面的控制要點作出說明,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指標和質量控制要求。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可以依據《綠色施工導則》中綠色施工方案的總體框架,組織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完備的管理制度與目標,規劃編制綠色施工方案。綠色施工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1)環境保護措施:包括資源保護、職業健康環境保護、揚塵控制、廢氣排放控制、光污染控制、噪音控制、固體廢棄物排放生活廢棄物排放控制及有毒有害物品的處理等。同步制定完備的環境管理計劃及應急救援預案。(2)節材措施:在保證工程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制定節材措施。如進行施工方案的節材優化,建筑垃圾減量化,盡量利用可循環材料等。采取合適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節約材料。(3)節水措施:工程施工場地需要大量用水,做好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的利用就非常重要。應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水資源狀況,制定對應的節水措施。(4)節能措施:進行施工節能策劃,制定節能措施。選擇節能型設備,加強對生產、生活、辦公及主要耗能機械的節能指標管理,對主要耗能設備進行耗能計量核算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此外,根據施工地點的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合理的利用太陽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也可節約大量能源。 (5)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措施:施工單位根據施工的規模大小、周期長短及現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的確定臨時設施用地,如合理的布置材料堆放場所、作業棚、加工廠、生活區、辦公區等,并按地基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裝飾裝修及設備安裝工程等階段的平面布置,實施動態管理。制定臨時用地指標、施工總平面布置規劃及臨時用地節地措施等。
4.綠色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推廣
4.1綠色施工的發展現狀
當前,綠色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的開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缺乏對綠色施工的大力宣傳,施工企業及施工人員對綠色施工的認知還不夠,不能夠積極主動地運用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規范的操作方式來從事綠色施工,更沒有把綠色施工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綠色施工的經濟性差也阻礙了綠色施工的推廣,一些綠色施工技術的運用需要新型的設施、增加人員的投入或調整施工作業時間,從而導致建筑成本的增加,加上施工方缺乏綠色施工的理念和相應的綠色施工管理人員,所以施工方一般不愿進行綠色施工。
4.2 推進綠色施工的對策
一是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改變傳統的施工觀念,建立健全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和綠色施工評估體系。二是設計方首先要更新觀念,設計師應全面理解綠色施工的內涵,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體現綠色平衡理念,結合建筑物周邊環境,進行科學設計,全方位地解決水利工程施工的節水、節材、節能、節地及環境保護等問題。三是施工單位要提高技術水平、購進新型施工器械、學習新技術,對參與綠色施工的相關人員和專業工人進行系統培訓,讓他們了解綠色施工的內涵,掌握綠色施工中的工作要點、操作規則,并在施工過程中貫徹實行。
5.結語
我們應當清醒地意識到傳統的施工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未來水利工程發展的要求。推行綠色施工組織管理、優選先進施工方法、使用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建立廢棄物再生利用系統都是未來水利工程施工轉變的方向,推進綠色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設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何永冰.工程建設綠色施工研究.經營管理者.2010(11).
[2] 劉平.綠色施工的定義、范圍及其內涵.建筑施工.2007(12).
然而,在全省,像桔山鎮這樣的例子并不多。
大旱暴露我省水利工程
“能力不足”
今年3月,在受災較為嚴重的盤縣,記者了解到,全縣共有80多個村,群眾飲用水都是由政府組織機動車輛定時運送。而這大部分缺水村寨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遠離水源點,無集中供水網管覆蓋。雖然這些村寨曾實施過小水池、小水窖工程,但小水池、小水窖調蓄能力有限,難以抵御如此長時間的持續干旱。
在全省,除受災較為嚴重的農村外,部分城區居民用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遵義市紅巖水庫、南郊水庫蓄水量銳減,南郊水廠自1月25日起實行隔日供水,南部城區40萬人供水告急!遵義市政府緊急投入6000余萬元實施調水工程,從30余公里遠的水泊渡水庫調水“進城”解困。同樣,貴陽市開陽縣城的唯一供水水源地翁井水庫干涸。該縣不得不從10公里外的鹿角壩水庫調水應急。
遵義市是貴州省水利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但目前全市14個縣(市、區)已有6個縣城、202個鄉鎮和集鎮不能正常供水,水利設施缺乏、老化和損壞嚴重的矛盾不斷積累,造成嚴重工程性缺水難題。
貴州省水利廳防汛抗旱辦公室副主任趙云表示,由于自然條件和投入不足等歷史原因,貴州省已建成的17893處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庫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庫,總蓄水量不到20億立方米,天干塘庫干,抗旱能力自然不強。
工程性缺水已成“全省之憂”
貴州,其實并不缺水!
有關專家指出,從降雨和水資源總量看,貴州并不缺水。而缺乏必要的水利設施,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大量的水資源常年“流失”,才是貴州缺水的真正原因。
“在貴州這次抗擊特大干旱災害過程中,我們在看到水利工程發揮減災效益的同時,也清楚地看到貴州水利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在這次特大干旱中,貴州的工程性缺水問題暴露得尤為突出。”4月16日,貴州省水利廳廳長黎平在向國家水利部領導匯報貴州抗旱救災及水利建設情況時也這樣認為。
黎平指出,貴州工程性缺水主要體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水利工程少,尤其是中型以上骨干水利工程少;水資源調配能力弱,城鎮居民的生活用水缺乏堅實的供水工程保障;小型病險水庫多,不僅難以正常發揮作用,而且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等方面。
在工程性缺水的背景下,是全省生產、生活用水的極度不安全。
據了解,目前全省還有400多萬規劃內飲水不安全人口,未列入規劃的飲水不安全人口遠遠超過400萬。
“工程性缺水已成為制約全省農村、農業乃至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隱憂。”貴州省水利廳辦公室副主任趙云認為,面對嚴酷的現實,水利部門必須痛定思痛、上下聯動,在觀念、規劃上作深層次的調整。
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
“刻不容緩”
省水利專家表示,這次大旱讓我們再一次清醒地認識到,破解貴州工程性缺水問題真是“刻不容緩”。
那么,該如何破解貴州的工程性缺水難題?
對此,貴州省水利廳防汛抗旱辦公室副主任趙云認為,貴州省地下水資源豐富、補給充足、水質優良、勘查開采成本較低且合理開采不會造成地表塌陷,要在蓄住“天上水”、留住“地表水”的同時,積極開發利用好“地下水”。
1引言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一方面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工程建設改變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對環境產生影響[1],因此,如何興利弊害,興建節約型、生態化的農田水利工程,減免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實現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廣大水利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當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
2農田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1灌溉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眾所周知適量的灌溉可以加速有機化合物的溶解,便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但是過量的灌溉水會通過對農田土壤的沖蝕,將大量的泥土顆粒、礦物質、農藥、化肥等排入河流或湖泊而引起下游泄區的地表水污染。當前環境下大量化肥、農藥的施用對傳統的農田排灌方式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發展節水農業,改進灌溉方式,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是農業與環境生態發展的根本[2]。節水灌溉工程不但節水、節地、提高農產品品質,減輕農業面污染的發生,而且可以大大地減少了蚊子和釘螺的繁殖,還可以提高水溫、地溫,在日照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節水灌溉比深水灌溉平均每天提高水溫1℃,增加土壤含氧量,使水稻根系發達,抗倒伏,還可以充分發揮肥效、藥效。
2.2排水工程對水環境的影響
農田水利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后,會產生大量的建設垃圾,尤其是排水工程嚴重影響著周圍環境與水域。水庫的建設運行改變了水流、流速、流量、水溫等,由流動的變為相對靜止的狀態,改變了河流規律,容易出現“水華現象”造成溶解氧含量降低,河流的自我恢復能力減弱。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建設也會對河流的水質產生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會導致該區域河流流速減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氣、界面交換的速率和污染物的遷移擴散能力,導致水質自凈能力減弱,另一方面也會使沉降作用加強,導致水體重金屬沉降加速,導致水質重金屬污染,嚴重威脅水域內生物的生存環境。
2.3對陸地生物的影響
農田水利工程對水域的破壞,不僅影響草地、農田、林地等植被,更會直接影響棲息在水與周圍的陸地生物[3-6]。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往往會破壞大量的林地、草叢、農田等植被。另外由于對水域的影響,會嚴重影響陸地生物的棲息地,使大量的動物被迫遷移最終導致該區域 生態系統失去平衡。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運行期內,也會導致大量的植被被水利工程所破壞。在河流流域周圍,植被種類多樣,而破壞這些植被使得這些值被生存環境消失,造成物種減少,最終使該區域植被與動物之間的生態結構被打破。
2.4對氣候方面的影響
農田水利對植被、水域、動物造成影響外,對本地的氣候也會造成較大影響。水利工程的運行會造成水量的增加或減少,導致本地空氣濕度發生改變,還會改變水域周圍溫度、濕度、光度的變化。晴天時當陽光折射到水面,局部溫度會升高、光度增強;陰天時會使溫度降低,光照減弱,而這一系列氣候的變化最終會影響周圍鳥類、昆蟲類、動物類的生存,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性,使他們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3農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措施
3.1合理規劃統一布局
要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統一規劃和布局,進行科學調查和實地驗證,在方案選擇上要堅持科學、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的原則,不僅要考慮農田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要考慮到水利工程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另外,要因地制宜,符合本地特點,綜合分析,以便發揮工程的最大效益。對農田水利工程相關的生態環境影響因素進行科學研究,根據本地經濟和農業發展以及生態條件、水環境、水質、植被、動物以及景觀等的實際情況制定農田水利工程施工計劃,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3.2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進行綜合統籌規劃。
按工程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嚴格控制臨時用地規模,減少或避免占用農田耕地,同時還要避免用地范圍以外的耕地被機械碾壓或堆放材料;臨時用地在竣工后應及時復耕還田或恢復植被;進行土石方填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合理設置邊坡的坡度,采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合理設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現場臨時排水系統,及時疏導雨水,以減少雨水對挖填土坡坡面的沖蝕;填方坡面應及時夯實并進行邊坡綠化;合理確定借土棄土位置,合理開采砂石料場,注意料場棄土棄渣分離處理;多余的土方盡量就地用來整理坡面,當不得不外運時,應該運至無自然保護價值的規定場所,棄土不得破壞或掩埋地表植物;當堆棄高度較高時不應進行護面設計并應設擋土構造物以免將來發生坍塌;盡量避免在工地內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環境破壞。
3.3施行生態水利建設,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應該把生態環境保護融進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設計階段,應本著和諧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同時為魚類產卵提供條件以及為鳥類和水禽提供棲息地和避難所。在工程的建設階段,應優先考慮采用環保的技術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設時,應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動物成長的環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階段,應建立水利工程環境影響監測和反饋機制,及時進行環境跟蹤評價,發現有明顯不良影響的,應及時采取改進措施,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同時應該對附近居民的生活情況進行調查,看是否對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并及時采取措施減少影響或進行賠償。
3.4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在某地區進行可能影響環境的工程建設,在規劃或其他活動之前,對其活動可能造成的周圍地區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并提出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以及制定相應方案[4]。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實現經濟建設、水利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建設項目不但要進行經濟評價,而且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科學地分析開發建設活動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并提出防御措施。
4結論
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運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項目施工之初應綜合分析,科學評估,全面研究,以減少農田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要將生態保護理念貫穿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始終。只有這樣才可以把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灌溉功能發揮到最大,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地和諧發展,才能促進農業等各方面發展的可持續。
【參考文獻】:
[1]王鴻飛,霍鳳雙,肖景賢.關于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分析評價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0,v.38;No.11206:192-193.
自從我國建國以來,境內的大江大河流域水利規劃已經基本完成,在此基礎上,各個地方也都相繼編制了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農村安全飲水、農田灌溉排澇配套措施、農田節水灌溉等相關的規劃,但是由于存在多方管理、投資比較分散、群眾的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也影響到了投資效益發揮。
一、新型農村條件下的農田水利規劃
我國的農村現代化進程速度越來越快,在新型農村的發展條件下,農業的現代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灌溉,所以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狀況又是農業是否能否發展的好的一個基本保證。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概念,要想加快實現,不僅要求我們及時的調整農業生產的經營方式,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的觀念,并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規模經營,同時也要求我們加大力氣提高農業的生產力,增加農產品的總產和品種的豐富。
那么,在如今現代化的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的發展農業經濟、并協調處理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而對于我們非常重視的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來說,主要是要考慮以下這樣四個要求:
1、在農村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實現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
目前,我國的農村現代化改革逐漸深化,農業生產中所出現的一定程度上的規模性經營已經成了商品糧生產的必然要求,也逐漸成為了現代農業的基本保證。所以,為了適應這樣的變化,傳統的經營產業結構必須要進行調整,以前的生產經營方式也必須發生變化,農田的水利規劃建設也必須要適應這樣的改革發展要求。
2、農田水利規劃還要滿足農村社會經濟安全生產
我們都知道,現在由于農村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各樣的鄉村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的崛起,在此基礎上,很多的外向型的經濟以及第三產業經濟體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樣也使得國家、集體以及個人的固定資產不斷的增多,隨著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對于灌溉水資源的安全保障的要求也必然會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農村的水利規劃建設必須要提供更好的服務。
3、農田水利規劃還必須要滿足發展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安全
民以食為天,糧食生產是一個國家人民生存的根本,這是自古以來農業生產的一個大問題,那么,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一旦糧食供應量不足,就必然會引起物價的上漲,人心就會不穩定。
4、農田水利規劃建設還滿足縮小城鄉差距的要求
由于農民的經濟條件逐漸轉好,所以廣大的農民群眾對于物質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在農村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農田的水利規劃建設就必須要考慮到農民對于生活更加富裕的要求,在可能的程度上,盡量的使城鄉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最終可以走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新農村形式下的農田水利規劃特點
我們在上面介紹了一些農村的水利規劃和建設的基本要求,那么根據這些要求,必須在現有基礎上使得農村的經濟得到更大的發展。一般情況下,農田水利規劃的基本思路是要堅持“三個面向”:即要使農田水利的規劃面向農業經濟,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面向農村的工業,使發展朝有利于農村的工業發展的方向;面向農村的社會發展,最終要使農業經濟的發展朝著有利于農村小康社會的建設方向發展。除此之外,在管理上,要實現“三個綜合”:即綜合治理、綜合利用以及提高綜合效益。
水利事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的命脈和基礎性的產業,那么,新農村形式下的農田水利規劃就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田水利規劃要適應當今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為了適應當代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農村的水利建設應按照能防洪水、能排澇、能灌溉、能除鹽漬的要求,并與農村的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比較高標準。
這要求在制定規劃時要按照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保證安全,另外,還要通過加強農村的骨干性水利工程的建設,來全面的改善城鄉河道的水體環境,推進農田的園林化進程,改善農村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條件,使水利工程的規劃能夠更好地發揮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的作用。
2、農田的水利規劃還要有能夠適應城鄉一體化要求
農田的水利規劃除了要適應農業生產的基本要求之外,同時也要盡量的滿足鄉鎮企業的供排水要求,再結合當地的交通、航運情況,爭取可以實現統一的規劃,使得各個方面都能得到發展。所以,如果農村的水利規劃與村鎮的企業發展規劃可以得到有效的統一,再加上當地有關部門對于農田水利設施的商業、交通、運輸、文教設施等的統籌規劃,必然會使得鄉鎮的發展呈現更為合理的布局,可以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速度。
在如今城鄉一體化推進逐漸加速的情況下,水利工程在標準、形式、工藝上也必須要有新的變化。其主要的表現是在堤防的標準化、溝渠的永久化,降漬的管道化、道路的規格化、泵站的高效化等等,從而可以體現出農田水利工程的高效、節水、保土、省地的特點。
3、農田的水利規劃要建立合理的農業灌溉、排水系統
對于目前來說,我國農村的農業規模經營在不斷的擴大,機械作業也基本得到了普及,而且在此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就更要從布局和標準上來逐漸的調整和提高農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統,同時還要布設必要的溝渠和相應的閘站橋涵等配套設施,從而可以適應更大的生產的需要。
4、農田水利規劃還要適應高效的農田工程
為了適應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迫切要求,農田的水利工程也逐漸形成了溝渠縱橫、水系成網、閘站配套以及機電排灌等工程標準。而且經過一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實踐,目前比較流行的主要有這兩種模式:
(1)農田灌水渠道的兩暗一明:即采用地下暗渠灌水,暗管降水,并利用明溝進行排水。
(2)農田的三暗工程:即用地下的暗渠灌水,地下的暗管排水以及地下的暗管降水。
結束語
農田的水利的規劃決定著農田水利建設的用地以及農業生態用地的構成格局。同時也是糧食生產安全是否能保證的重要一環,在建設過程中,要認真研究農田水利工程的各項要求,并了解其特點,才能讓修建之后的工程發揮最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
致使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受到很大影響。在水利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當地的地理環境[1]。實際上這種影響也是有利和弊的。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設可借助打通河道和建壩蓄水等方式來保護附近的農業用地,這樣農業用地就不會在遭受干旱洪澇等災害的破壞。接下來借助雨水徑流就能實現的土壤的自我調節和補充水分,這就使得土壤的肥沃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之后,因為上游有很多的泥沙沉淀物,這會促使水庫水位出現上升的狀況,而隨之也會提升附近地下水水位,基于此,就會不斷促使周圍環境的變化,氣溫的升高會促使水蒸發速度加快,而水庫附近土壤的含水量加大,易于造成土壤的鹽堿化現象。
影響了工程所在地的生活環境。工程施工帶來的噪音污染會干擾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染生活環境。水利工程施工場地通常是位于山區或峽谷地帶,需要對一些特殊路段做經常性的挖填,亦或是進行爆理,因而導致對周邊居民的嚴重噪聲污染。此外,如今的工程施工以機械施工為主,機械施工導致了嚴重的工作噪音污染,這也會騷擾周邊居民的生活。
影響了空氣質量。就水利工程施工用到的材料而言,也會對當地的空氣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由于工程建設采用的基礎材料通常都包括石灰和水泥等,然而由于山地的地形地貌,就會容易導致其易于出現揮發和傳播現象。如此,工程所在地的空氣質量必然會遭受一定的不利影響。
影響河流的質量。我們知道水利工程施工會影響到河流的質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會促使河流流速降低,而水中含有的重金屬也會加重沉降,這就促使水質受重金屬污染增大了可能性。此外,水利施工非常好的位置正是在于天然的河道,大部分水利工程的施工選擇的位置都是在天然的河道上,時間一久,河道就容易受阻,容易出現局部河流斷流的現象。而河流的水文泥沙也可能發生突變,進而使得河流的水質、水溫和當地的氣候等發生改變[2]。而一些比較大型的水利工程,極易對原有的地質構造造成破壞,進而導致地質災害的發生。
二、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要求各分管施工單位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在水利工程施工進程中,對于各自施工的任務和范圍,每一個分管施工單位都要明確。對于施工所造成的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要設法將這種影響盡可能地降低。保證了每一個分管施工單位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自己的施工范圍內管理好相關工作,整個水利工程的施工盡可能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就有了保障,這樣生態環境和水利工程之間才能達到和諧統一。
對于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這兩方面的效益都要兼顧。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應該將人與自然環境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從而保證經濟和生態系統的長遠發展。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生態工程建設務必要兼顧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促使二者共同發展。因而需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再和以前一樣只是進行單一的施工管理,而是要進行兼顧生態環境、施工和安全生產,做到管理的全面性。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時,兼顧兩種效益,不但能夠使施工過程中的生態問題得到解決,獲得不錯的工程效益,而且還能促使資金利用率得到提高,以免今后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通過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來得到很好的生態效益。
兼顧循環再生綜合利用和共生互補。共生互補是指水利工程施工借助多種措施來對運行、施工和生態問題加以處理,規劃和協調好這些問題,從而建立和諧關系,促使自然環境和工程施工之間達到平衡,以實現組合的最優化。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針對水庫所做的除險加固的土地利用。在進行基礎工程時,會有大量的棄渣開挖出來,其堆放還需要占用土地,此外,需要占地建設的還有工程運行,生活和生產場所等,這就使得土地資源被嚴重浪費了。根據共生互補原則,就能促使用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節約用,資金和勞力也能有所節約。此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也要做到符合循環再生綜合利用原則。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垃圾也借助循環共生的原則來妥善處理,從而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對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態環境管理而言,綜合利用土地資源是其核心工作。借助共生原則,可以變有害的為有利的,變廢棄的為珍寶。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棄渣可以用于平地的填筑,同時與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結合,這不但有助于生態效益的提高,還能通過工程造價的減少來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