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發展前景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25 09:29: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商業銀行發展前景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

(一)經營理念有較大突破。我國商業銀行正逐漸轉變經營理念,將中間業務發展作為實現金融工具創新、新的利潤增長點、建立現代化經營機制的“排頭兵”。我國各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都成立了中間業務部,對中間業務進行創新和營銷,加強風險控制和業務稽核。各行對中間業務的認識逐步由輔業務的間接效益向主營業務直接效益轉變,收費意識明顯增強。中間業務收入達到一定規模。

(二)中間業務品種明顯增加。隨著對外貿易的迅猛增長和金融工具的推陳出新,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結算、匯兌、等中間業務的基礎上,陸續推出了信用卡、信息咨詢、租賃、代保管、房地產金融服務、擔保、承兌等一系列新興中間業務,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中間業務品種體系。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縱觀全球,由于起步較晚加上分業經營模式和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

(一)起步時間較晚。從時間上觀察,西方國家中間業務的創新時間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而我國則是在1979年之后,兩者相隔時間近20年當然這與我國的經濟體制相關,在改革開放以前,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國家金融比較脆弱,不具備大規模金融創新的實力,而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政府首先提出對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國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發展步伐。

(二)品種少,結構單一,業務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中間業務主要集中在匯兌結算、票據承兌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而在利用金融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軟件因素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和高層次方面的服務還比較欠缺,尤其八十年代后,西方國家創新出大量的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而我國目前的金融衍生產品仍比較缺乏,只有少數幾種衍生產品。這與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程度有關,雖然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就嘗試過金融衍生業務,但由于各種原因發展較為緩慢。直到我國加入WTO,金融業對外開放以后,決策部門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不斷地探索與開發各類金融衍生產品,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已經開展的中間業務有420多個品種,而國外銀行中間業務產品已達2萬多種。

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較小,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排在前面的是人民幣結算業務收入、業務收入、銀行卡業務收入。外匯中間業務收入和擔保承諾類業務收入的占比極少。綜合以上分析,我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是結算業務收入,而美國則為資本市場收入。這與我國近年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導致國際結算業務成為銀行的一大亮點。而美國銀行之所以能在資本市場方面取得巨額收益,主要是因為美國對銀行實行的是一種混業經營的模式,銀行可以參與證券、保險行業,同時由于美國金融市場發育相對完善,金融產品豐富,因此為銀行發展衍生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三)技術落后,人才匱乏。與國外銀行強大的支付應用系統及管理系統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手段相對落后,科技化程度低。此外,從事中間業務的專業人才較為匱乏。這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不能開展高技術含量的品種業務的“瓶頸”。而國外商業銀行則擁有一大批優秀的中間業務人才,其從事的業務更集中于與資本市場相關、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間業務領域。

(四)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場。近幾年,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較晚,許多法規制度尚不健全,加之國家有關部門對金融市場的嚴格控制和管理,因此我國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不高,業務開展受到諸多限制。與發展中間業務密切相關的衍生品市場發展緩慢,使許多商業銀行無法進行中間業務的金融創新,期貨、期權業務的開展受到制約。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滯后成為制約商業銀行發展金融工具創新型中間業務的瓶頸。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就以下方面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進行改革,加速其發展。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把發展中間業務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面對新的國際國內金融形勢,要統一思想、轉換觀念,從商業銀行戰略發展的高度上認識拓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充分認識到中間業務和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的關系,充分認識到發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協調發展各項業務。為中間業務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工作中要不斷調整思路,采取多種方式真正把中間業務當作改善服務、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2、要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必須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使其跟上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從而為推動中間業務的拓展創造各種必需的條件。我國金融業應該早日實行混業經營,混業經營是世界金融業的趨勢,只有混業經營才能更好地使銀行進行中間業務創新。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不斷地進行金融創新,實現金融衍生產品把銀行、證券、保險市場有機聯系起來,相互包容。同時,應該發揮銀行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使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能夠信息對稱,能達成一個最優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環境,健全法律體系,以法律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培養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監控。最近幾年,監管層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政策上給予逐步放松,允許銀行參股證券和保險機構,擴大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范圍,尤其是在業務方面進展加快,證券和保險機構可以利用銀行的網點幫助銷售產品,銀行則可從中收取手續費,獲得一筆不菲的營業收入。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其實就像一個金融大超市,里面包含各類金融產品,因此逐步放松金融業的分業經營體制是很有必要的。

3、完善對中間業務的金融監管,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制度與操作規范。監管部門應出臺中間業務監管原則,為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制定業務規范,加強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分類管理,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管理法規,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經營環境,加強金融監管、杜絕違規行為的發生,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始終處于規范、有序、良好的市場競爭狀態。

4、轉變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主、中間業務為輔的經營理念,建立一種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并駕齊驅的思想。從國際上看,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三大業務之一,其比重和地位甚至超過資產負債業務,人們把中間業務的發展狀況作為衡量一家銀行服務功能、經營水平、員工素質、社會信譽的重要指標。監管層在銀行轉變經營觀念過程中,可以通過實行利率自由化,加快金融市場的發展,迫使銀行改變以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加大中間業務的發展與創新。只有在觀念上得到重視,商業銀行才能在發展中間業務方面有所突破,實現商業銀行盈利結構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5、加快中間業務人員的培養,加大科技投入。中間業務是知識密集型業務,是金融領域的高技術產業。中間業務的發展需要大批知識面廣、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尤其需要具備金融、法律、財會、稅收、工程、企業管理、計算機和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中高級優秀人才。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中間業務創新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發展的空間還很大,希望各商業銀行能抓住這個機遇,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洪流中始終處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篇(2)

前言

2015年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存款利率上限浮動區間擴大至1.5倍,存款保險制度正式推出,大額存單的實施,業界普遍預期利率市場化改革有望在年內實現,但這只是“臨門一腳”。在近期麥肯錫寫的名為《中國銀行業趨勢與七大轉型策略》的報告指出,中國銀行業已經實質上進入利率市場化的時代。本文通過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利弊的分析論證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商業銀行的機遇

(一)賦予商業銀行更多的經營自

利率的放開,使商業銀行可以針對不同的客戶采取差別服務,根據不同貸款人的背景、實力、資金狀況和服務要求,制定與之相符的貸款利率,并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廣大客戶的要求,更加強了商業銀行的靈活性和主動性,促進了銀行間的競爭,從而提高了商業銀行的效率。

(二)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的轉變

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面臨了諸多的風險,尤其是利率風險,也加劇了銀行之間的競爭。這使得商業銀行不得不轉變經營理念,強化內控建設和風險意識,培養專業化技能,使自己真正成為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主經營的市場經濟主體來規避風險以獲取最大利潤。從2005年建設銀行港股上市打響了國有銀行上市的第一槍之后,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于2006年上市,農業銀行也于2010年A+H同時上市。標志著我國四大行全部完成資本市場改造,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

(三)利率市場化促進了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當利率處于被管制時期,商業銀行無法自主決定利率,這減少了商業銀行主動開發產品的動力因為新的產品必然帶來新的利率價格。大多數銀行都只能提供無論在功能還是價格方面都大同小異的產品,缺乏競爭力。而當利率管制逐漸放松以后,商業銀行獲得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使得他們擁有足夠的積極性和空間以利率為變量設置不同種類的金融產品。利率市場化和金融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也能反過來加快利率市場化的腳步。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

(一)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增加

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市場利率會有一個攀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貸款風險較小、信譽度較高的企業被逐漸驅逐出市場,而留在市場上愿意支付高額利率的都是從事高風險項目、經營業績較差、信譽度不高的借款人,這便是“逆向選擇”。這類借款人往往只關注資金的可獲得性,對于資金的成本考慮甚少。再加上面對如此高的利率,便產生了“道德風險”,只管借不管還。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場上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不可能完全掌握借款企業的行為,當企業在高利率的逼使下從事高風險的項目時,銀行的信用風險也就隨之增加。

(二)縮小了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主要由中央銀行決定,利差的大小也受到中央銀行的政策影響。人民銀行在對利差進行調整時,主要會考慮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以及當時的經濟運行狀況。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展和金融市場不斷完善,相當一部分籌(投)資者不用借助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而是通過直接尋找對手來直接進行籌(投)資活動,這就促使了脫媒現象的產生。為了減小脫媒現象的影響,增加存款數量.搶奪優質客戶,各家銀行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激烈的競爭將使存貸款利差有大幅度縮減,使銀行的主導業務受到巨大的沖擊。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主要依靠利息業務,因此要提高利潤率自然需要提高存貸利差。從表可見,2012年以來,我國一年期存貸毛利差一直維持在3%左右。

(三)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受到考驗

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方式也有所改變。銀行不再簡單地搶占市場、建立起關系型客戶,而可以靠打造信譽、組建自己的專業化團隊來為客戶量身服務,金融創新也將成為銀行增強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風險程度及自身的特點進行自主定價,這就對商業銀行自身的專業技能、定價是否科學合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一)建立信用等級評估制度,減小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在交換過程中,由于對方違約而造成的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的重要風險之一。利率市場化在擴大商業銀行客戶群體的同時,也增加了

信用風險。我國信用評估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借款不還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些,商業銀行應參照外國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的管理水平,并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一套較為客觀和合理的信用等級評估系統,按客戶的信用等級,提供相應的服務。對于信譽高的客戶可以適當降低利率,而對于信譽較差的客戶,則采用高于平均價格的利率。

(二)注重金融創新,鼓勵新產品、新業務的開發

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即擁有其他企業沒有的產品或服務。在激烈競爭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創新的金融工具豐富多樣,層出不窮。面對這些,我國的商業銀行應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產品信息,對可借鑒和引進的產品,仔細研究分析其基本原理、組成模式和定價模型等,并根據我國的市場環境進行合理的取舍和改進,力求推陳出新,不斷推出適應我國國情的存款新品種。

(三)積極拓展表外業務,為擴大銀行收益尋找新的支撐點

利率市場化和電子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銀行的主導業務受到巨大的沖擊,收益率也大幅度下滑。為此,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表外業務,為其收益注入新的力量。表外業務,簡而言之,就是資產負債表以外的業務,又可分為或有負債和中間業務。在這兩種業務中,銀行雖然都是充當中介人的角色,但是在或有負債業務中,銀行需要承擔客戶違約帶來的信用風險;而中間業務則只依靠銀行的信息、技術、人才,就可以獲得相關的收入,同時還減少了利率波動對利潤的影響。

四、結語

利率市場化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但利是大于弊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須積極面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采取有效地應對措施,建立有效地風險管理體制,轉變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優化資產結構,進而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宗良,高揚.利率市場化改革趨勢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國際金融,2011,04:5558

篇(3)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銀行業對大數據的理論研究不斷出現,從2012年把數據作為銀行資產開始,數據資產化趨勢愈發明顯。銀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速度越來越快,銀行服務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全能性對客戶滿意度影響越來越大,并成為商業銀行客戶去留的重要影響因素,客戶黏性降低導致很多客戶在不同銀行之間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不但體現在銀行之間不可復制的技術、運營模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以提高客戶營銷準確度和運營管理效率以及提高客戶滿意度為目標的數據資產的大數據應用方面。商業銀行中誰擁有了優秀的大數據應用能力,誰就把握了未來!

一、 大數據時代銀行大數據應用的現狀

1. 基于商業銀行自有數據資產的大數據應用。

(1)內部數據資產的來源。目前商業銀行價值最大的內部數據資產主要來源是核心銀行業務系統,核心銀行業務系統中的數據項主要包括對公客戶和個人客戶(或零售客戶)的基本信息、賬戶信息、交易信息、產品信息、渠道信息等相關數據,商業銀行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這些信息進行關聯分析、深入挖掘就能有效提高客戶的管理水平、服務效率以及運營決策水平。

(2)商業銀行數據資產的質量。銀行業大數據分析所用的模型對數據有較強依賴性,數據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大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影響風險管理、運營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銀監會根據2011年的監管統計數據質量管理良好標準,對銀行現場評估結果顯示,我國銀行業數據質量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數據質量管理領先的銀行也僅僅處于標準的“大體不符合”到“大體符合”之間。受歷史原因影響,銀行業的數據資產雖然相對準確,但也存在部分數據錯誤、缺失和無法補充的情況,目前很多銀行開始全力拓展數據來源,進行數據治理,提高數據質量和數量。

(3)數據資產目前最主要的作用是趨勢預測和決策支持。國內銀行業利用數據資產在風險管理、客戶管理和精準營銷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產生了明顯效果。招商銀行通過大數據建模進行客戶流失預警管理,使金卡客戶流失降低15%,葵花卡客戶流失降低7%;中信銀行通過對信用卡中心數據進行分析使信用卡客戶營銷平均時間從兩周縮短到2至3天;建設銀行通過對客戶數據進行分析將客戶細分為八類,通過對數據分析的系統篩選的客戶產品購買意向達成率是隨機抽取客戶的1.5倍、實際購買率是隨機抽取客戶的6倍。商業銀行通過對信用卡數據、客戶基礎數據和交易數據、語音數據等進行有效利用可以提高客戶黏性、提高銀行服務效率、提高開拓市場的效率,因此,數據資產成為銀行的戰略性資產。

2. 基于商業銀行外部數據資產的大數據應用。國內商業銀行雖然處于數據資產化、產業化的起步階段,但銀行業在利用大數據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還是有了新的形式突破,商業銀行轉型過程中的互聯網特色逐漸顯現。隨著社會各界對數據潛在價值的認可,商業銀行外部數據形式和來源越來越廣泛,這里的外部數據是指與商業銀行經營沒有直接聯系的商業銀行運營體系以外的其它所有數據。伴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商業銀行外部數據逐漸融入銀行業務運營過程并對管理決策進行了有效支持。

(1)銀行直接分析客戶企業的經營流水數據。銀行以客戶企業的經營流水等數據為分析對象,創建模型進行貸款服務模式創新。杭州犸凱奴戶外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電子商務企業,在天貓、京東等平臺的銷售額一年達到7 000萬,卻缺乏固定資產,電子商務企業以傳統的抵質押方式難以獲得銀行融資。華夏銀行杭州分行利用地域優勢于2015年9月份創新性的推出電商貸產品,具體方法就是銀行利用電商企業的數據平臺獲取電商企業的經營數據,銀行通過創建信貸估值模型對電商企業的數據進行分析,一般3天之內就能放款,截至2016年4月22日,華夏銀行電商貸產品已收到1 100多戶電商客戶的在線授信申請,授信367戶,授信總額1.15億元,貸款余額7 515萬元。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都推出了類似產品。雖然電商貸產品處于起步階段,但這一模式作為大數據信貸的縮影,代表了銀行業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新方向――形式和理念創新、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以高效安全服務為目標。

(2)銀行接受企業客戶的數據資產質押貸款。當大家還在討論數據是不是資產,數據到底價值幾何的時候,貴陽數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貴陽銀行已經為50多家企業進行了數據資產質押貸款,累計發放貸款金額達到5 000萬元。自第一筆數據資產質押貸款發放開始,數據已經成為可以評估價值并進行質押的資產,數據資產開始步入產業化階段,銀行業進一步步入了數據時代,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數據資產時代。

二、 銀行大數據應用面臨的問題

1. 基于銀行自有數據資產的大數據應用面臨的問題。

(1)開源軟件的安全性有待驗證。由于商業銀行使用開源軟件沒有經驗,基于Hadoop等開源軟件的大數據系統在銀行等金融產業的部署和應用安全性尚未得到深入驗證,再加上人力、財力等資源約束,商業銀行大數據系統部署仍然處于起步階段。2016年7月15日銀監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鼓勵銀行加大在核心系統和關鍵技術方面研發創新投入,積極研究開源軟件在銀行重要信息系統的應用,促進銀行業信息系統向云平臺的轉換。

(2)大數據技術相關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業務技術復合型人才缺乏。雖然Hadoop、Spark等開源軟件逐漸成為大數據系統應用的主流,但是這些開源軟件與銀行信息系統業務的結合、云技術的應用在實際操作與部署時缺少經驗缺少相關技術人才,尤其是大數據系統應用前期,既懂銀行業務又懂大數據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尤其缺乏,這成為制約大數據在銀行應用的重要瓶頸。在數據分析和應用過程中,商業銀行內部都知道進行客戶價值和行為畫像描述一般要用聚類分析模型、進行欺詐分析用Logistic模型、進行違約風險分析用決策樹模型,這些模型的使用框架流程都是基本固定的,但是模型應用效果卻有巨大差別,原因在于相關數據具有異質性,進行數據分析操作的團隊受工作經驗、教育背景等因素影響,造成同時具備統計、軟件編程和數學建模能力以及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及其稀缺。

(3)數據來源有待進一步拓展。大數據應用貴在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商業銀行自有數據主要來自于自有客戶的基礎信息、交易信息、理財信息等數據,目前外部數據主要引入第三方機構人民銀行的征信共享數據,在司法、工商、稅務、消費、電信、網絡輿論、位置等外部數據的引入方面還有待進一步開拓。這些商業銀行可用的外部數據分布在政府、電信、互聯網企業等各個分散的部門和行業里,要把有價值的數據進行集中收集有很大難度。銀行業已經重視大數據應用所必須具備的數據資源的開拓行為,但是由于合作方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存儲規范標準不一致以及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意愿等因素為商業銀行引入外部數據進一步加大了難度。2016年5月,光大銀行宣布與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正式合作,引入芝麻信用全產品體系,在取得用戶授權后,將借鑒芝麻分作為在線發卡、風險控制的依據,這是銀行征信體系在互聯網企業在數據應用方面的有益嘗試。

(4)銀行業數據標準和系統建設標準需要統一規范。銀行業大數據應用的前提是數據質量。雖然銀監會于2011年了“監管統計數據質量管理良好標準”,確定了銀行數據管理的15項原則、61條標準,但是這個標準是針對監管統計數據的。2016年7月15日銀監會了《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這是截至目前國內銀行業信息科技方面最全面系統的監管辦法。意見稿指出,銀行業監管部門將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穩步推進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動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這意味著銀行業數據架構管理、數據標準建設以及數據來源將會有權威標準。隨著意見稿的逐步實施,將進一步提高銀行業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銀行業外部數據來源也將會有所規范,為銀行業全面應用大數據奠定規范基礎。

2. 基于商業銀行外部數據資產的大數據應用面臨的挑戰。

(1)授信客戶的經營流水數據面臨造假問題。從電商系統的數據看來,每一筆交易的客戶、金額、實施流程等信息都是有據可查并真實的,但在現實中電商商家“刷單”的情況真實存在,“刷單”就是指商家偽造訂單和交易流程信息呈現交易火爆以及銷售量高的假象,甚至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商家可以聯合電商服務平臺的內部工作人員聯合偽造交易量和客戶評價等信息。這種虛假的數據讓銀行在給客戶授信時難以辨別真偽,從而增加銀行風險管理的難度。

(2)商業銀行與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缺乏穩定性。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2007年開始就與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在貸款業務方面開展合作,比如阿里巴巴和建設銀行合作開展“網絡聯保貸款”,由3家或以上阿里巴巴電商平臺上的誠信會員或供應商會員企業組成一個聯合體,共同向銀行申請貸款,同時共擔風險,后來由于數據所有權和利益分享等原因合作終止,阿里巴巴成立民營銀行“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而建設銀行開辦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善融商務”,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銀行的行業界限開始模糊,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銀行的銀行金融業務競爭開始激烈化。

(3)質押數據資產的價值準確評估與變現問題。怎樣保證數據評估價值以后只能質押一次,在企業貸款發生違約情況以后,質押數據資產怎樣處理、是否能夠變賣、能夠賣給誰、質押數據資產接受者如何使用數據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貴陽市政府、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金電聯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創建貴陽大數據資產評估實驗室,專門為企業提供數據定價服務,為大數據市場交易和數據資產所屬企業獲取金融機構融資服務提供支持,這為數據資產質押提供了相對權威的定價標準,商業銀行在為企業辦理數據資產質押業務時有了估值參考依據。由于數據有容易復制的屬性,如何保證債權人將質押數據順利變現依然是個大問題。

三、 銀行業數據資產應用前景以及策略

1. 加強基礎信息系統建設研發能力。為了更好地挖掘銀行業內部和外部數據資產的價值,大數據系統的建設必不可少,大數據系統與原有核心銀行系統是替代關系還是并行運行以及開源軟件的安全應用等問題是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大數據系統建設必然引起國內銀行業現有的基礎信息系統的更新換代。比如,基于MPP或Hadoop框架的新型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庫將取代或與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并行運行,Hadoop框架下MapReduce和Spark的選擇問題,ETL部署、災難備份恢復等大數據配套流程,以及數據建模和分析結果可視化等一系列基礎信息系統建設部署和軟硬件工具的使用將推進銀行業加快基礎信息系統建設。

2. 提高數據質量并擴大數據來源。銀行業除了客戶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財富管理信息等內部數據以外,還有來自人民銀行的征信信息,隨著政府公共信息的進一步公開,以后可能會有來自稅務、交通等政府部門的信息,以及來自于第三方合作單位的信息,商業銀行要逐步提高存儲、處理、挖掘這些外部數據的能力,提高內外部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連續性、完整性,為全面勾畫客戶信息、風險管理和預警、產品和服務精準營銷、決策準確制定并執行提供數據支持。隨著數據資產可以質押,商業銀行在質押數據貸款方面的數據資產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接受哪些企業的哪些數據資產的質押請求、質押過程中怎樣保存數據資產并保證這些數據資產不被重復質押、收回貸款后怎樣解除數據資產的質押、不良貸款核銷后怎樣使數據資產變現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需要銀行業以及監管部門進行研究并實踐。

3. 跨業穩定、健康合作實現差異化特色化服務,逐步打造特色化的金融生態圈。2007年阿里巴巴與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合作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合作停止,現在華夏銀行杭州分行為與天貓、京東商城的優質商戶提供電商貸產品,銀行業與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有了新的方式。銀行業在與互聯網等企業合作時,如何保證合作的穩定性、同時獲取高質量的交易數據,并以交易數據為數據分析基礎為這類電商企業客戶提供更精準的產品服務并進行精準營銷需要不斷探索。未來,銀行業不管是自己建立跨界平臺還是同業合作甚至與電商平臺合作經營,銀行業必須打造或者融入特色的金融生態圈,但是到底什么是特色?這要依據不同銀行現有客戶服務優勢以及各銀行未來發展戰略和定位來決定,跨業創新合作不可避免。

4. 監管部門加快推進銀行業創新性信息科技建設和數據資產管理標準建設。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考慮到系統安全性和業務連續性問題,銀行業在開源軟件應用方面目前持相對保守態度。銀行業在企業數據資產抵押貸款業務方面處于探索實驗過程中,質押數據資產的生命周期管理尚未經歷完整周期也無先例參考,監管部門對數據資產質押業務開展方面仍有很多不確定性。2016年7月15號銀監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銀行業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到“十三五”期末將全部遷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監管部門定量的監管規則和辦法讓銀行業在監管項目具體實施時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5. 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商業銀行在轉型浪潮中發現已有的人才隊伍遠遠不能滿足轉型需求,傳統數據建模分析和應用研究方面的技術人員缺乏,大數據、云技術、數字貨幣等創新性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既懂銀行業務又懂專業信息技術和數據建模的人更是千金難求。在這種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并影響商業銀行創新和轉型的時期,商業銀行要在高端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在應用新技術時要在能力允許范圍內成立大數據中心、數據建模中心、可視化中心、數據貨幣中心等專業的數據分析和應用研究中心。為應對未來智慧金融、普惠金融的發展要求,加快對區塊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方面的研究投入,在外包非核心技術的同時培養并吸引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加強在職人員的技術和業務能力培訓,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部門間聯合培養復合型人才。參考文獻:

[1] 郭英見,吳沖.基于信息融合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9,(1):95-106.

篇(4)

關鍵詞 商業銀行 表外業務 發展

一、引言

隨著外資銀行在我國金融市場經營的擴大,表外業務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和外國商業銀行比拼的新戰場。表外業務是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重點,目前成為其獲利的主要途徑,開展表外業務不但可以為商業銀行帶來豐厚收益,還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發展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選擇。20世紀80年代后,以表外業務創新為代表的金融業務創新活動尤為突出。隨著我國金融業開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也出現了新的,而表外業務方面的創新尤其突出,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新的表外業務品種,表外業務創新研究成為我國銀行界的熱點課題。

二、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內容及其確認

(一)表外業務的內容

表外業務是指確定的交易雙方在未來某個時間對某項金融商品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的合同,在交易成立時,它即形成某個企業的一項金融資產,并同時形成另一個企業的一項金融負債。按照 2000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的《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的解釋,表外業務被定義為:“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改變損益的業務。具體包括擔保類、承諾類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種類型的業務。”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托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承諾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二)表外業務的計量

表外業務給傳統報表提出挑戰。表外業務的歷史成本,如果按簽約時間考慮,采用其初始凈投資難以反映其價值和風險情況,如果按交易時間來考慮,由于其交易在未來發生、而且可能是一個過程,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來代表歷史成本。另外,表外業務的價格波動很大,歷史成本難以追蹤其市場價值變動情況。在表外業務這個具體項目上,歷史成本的可靠性和相關性都受到嚴重的影響,用歷史成本來計量表外業務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在此情況下,公允價值作為歷史成本的替代者,用來計量表外工具。公允價值計量是采用市場價格來追蹤表外業務的價值波動,能更好地反映表外業務的價值和整個企業的價值,相關的信息對投資者等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更有價值。

篇(5)

2006年底,中國加入WTO銀行業五年的過渡期結束,根據入世有關協議,中國已經逐步放開對外資金和金融機構的限制,國內銀行業的種種市場壁壘被破除,實力雄厚的外資銀行正與我國商業銀行展開全方位的競爭。面對外資銀行的全面進入,為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應當逐步實現混業經營,以不斷提高綜合經營水平。本文將就我國商業銀行基于范圍經濟下的混業經營的發展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商業銀行范圍經濟的內涵

范圍經濟是研究經濟組織的經營范圍與經濟效益關系的一個基本概念,指利用經營單一產品內原有的生產或銷售過程來生產或銷售多于一種產品而產生的經濟效應。銀行作為企業的一種形式,與一般工商企業的不同在于其經營的對象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貨幣。因此在討論銀行業范圍經濟時,除了要考慮范圍經濟的一般理論外,還得考慮銀行業自身的特點。其范圍經濟可被界定為銀行業務領域的擴張或經營品種的增加所引起的邊際收益增加或邊際費用下降的情況。如果銀行業務范圍擴大后,其交易費用下降引起邊際收益增加或邊際成本下降,就表明銀行實現了范圍經濟。

二、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的原因

如果銀行業務的發展長期受到嚴格限制,從事業務范圍窄,只能從事傳統的銀行存款、貸款和結算業務,那么將導致銀行金融創新能力差,金融產品單一、缺乏吸引力差等問題,使得銀行之間的低層次同質化競爭更趨激烈,過度的價格競爭將使銀行發展進入惡性循環的軌道,因此開展多樣化的業務才是銀行良性發展、增加平均收益或降低單位平均成本的有效途徑。

為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混業經營,即銀行業兼營證券、保險、信托等業務,以不斷提高綜合經營水平是可行之策。事實上,實行混業經營確實更容易出現范圍經濟。

(一)混業經營能夠拓展資金的運用渠道,提高銀行盈利

在分業經營條件下,銀行的業務活動受到嚴格的限制,其主要業務活集中在貸款上。如果經濟不景氣,則貸款減少,存貸差擴大。而多元化的經營可以使得控股公司持有較少的資本,通過提供更多的信貸,從內部資本市場資源配置中獲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實行混業經營能夠極大地擴展銀行的投資渠道,使得銀行內部資金結構的匹配更加合理,銀行的資金得到充分的運用,從而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改善資產質量。

(二)混業經營能夠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

混業經營能夠改善銀行的資金結構,使銀行具有相對合理的資產組合,從而提高資產質量,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此外,業務的多元化可以使得銀行的一部分虧損業務由其他業務的盈利來彌補,從而大大提高銀行抵御外部經濟因素沖擊的能力。

(三)銀行資產專用性低,進入成本低,易產生范圍經濟

相對于工商企業來講,金融各行業相互進入的成本較低,這主要是由于金融業的資產專用性低這一特征決定的。對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來說,維持經營的資本、信息和企業家才能等生產要素存在著很大的同質性,因此資產的專用性低。這樣商業銀行在承做證券、保險等其他金融服務時,行業的進入成本就非常低。這也是金融業容易出現混業經營、擴大經營范圍,進而形成范圍經濟的重要原因。

三、 混業經營在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約,缺乏創新動力,其混業經營仍然處在較低的層次,與當前國際主流市場存在相當的差距。從整體看,我國銀行業能否順應國際金融業混業化自由化的潮流,打破業務限制實行混業經營,主要還是看其激勵-約束機制是否能夠建立起來。在這一根本問題沒解決的情況下,業務限制的放開是有風險的。基于此,中國商業銀行的混業經營想要獲得長足發展,應在以下幾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一)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完善治理機構,形成發展范圍經濟的平臺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實行分業經營,存在激勵和約束明顯不對稱的現象,在經營機制方面存在規模偏好和費用偏好,內部控制并不完善。因此,我國商業銀行要發展范圍經濟的首要問題就是改善銀行治理機構,采取有效地監督措施,從而控制風險。在這一點上,我國商業銀行可以鑒國外商業銀行成功運作的經驗,加大力度改革,建立起股東之間、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共同監督、相互制衡的機制,使法人治理結構合理化,為從體制上參與全球化金融競爭創造條件。

(二)建立以銀行控股公司為主的混業經營過渡模式,允許商業銀行適度混業經營

擴大銀行業務范圍,允許銀行適度混業經營,可以提高銀行的絕對收益水平與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水平。目前,我國金融業已經開始在不違背現行法規的基礎上,尋求銀證、銀保合作的途徑,探索混業經營之路。混業的窗口正在逐步打開,但現實條件告訴我們不能一蹴而就。目前國內經濟和政策環境,還不具備全面混業經營的條件,所以應建立從分業到混業的平穩過渡途徑。

參考文獻:

篇(6)

2011年3月16日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和信用擔保體系,提高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和比重,拓寬直接融資渠道”。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但是由于自身規模較小,可用于抵押擔保的財產有限,一直存在融資難的問題。盡管近年來黨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商業銀行也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一、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意義

(一)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對于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就業、改進民生、促進和諧社會構建都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數目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但是由于企業規模較小,可用于擔保的物品有限,財務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較低,長期存在融資難的問題。當前我國多層次融資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市場上不具備發行股票、債券的資格,只能借助于間接融資方式融通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應承擔起責任,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二)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商業銀行歷來重視大企業客戶,這導致銀行信貸結構不合理,貸款金額大、貸款期限長、貸款集中現象明顯。金融危機后,監管層對商業銀行監管規則進行變革,修改后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按照新規定,每筆貸款所占用的監管資本由貸款金額、貸款違約率、違約損失率、貸款期限和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程度決定。雖然大企業的貸款違約率較低,但是每筆貸款金額較多、違約損失率較高、貸款期限較長。因此,商業銀行貸給大企業的資金所占用的監管資本較高,貸給中小企業的資金所占用的監管資本較低。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期限較短,商業銀行可以借助于中小企業信貸來調整信貸結構。第三,商業銀行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可以與中小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

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重視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不少商業銀行將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作為自己轉型的突破口。綜合起來,我國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主要有:

(一)建立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

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是根據戰略事業部模式建立、主要為小企業提供授信服務的專業化機構。它是獨立的專營機構,包括一系列獨立運行機制,集產品開發、銷售渠道建立、客戶市場開拓、內部財務核算、信貸審批和風險管理等一系列職能于一身,實現責權利統一,人財物相對獨立。截至2010年12月末,全國共有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的109家銀行設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新增貸款已超過全行新增小企業貸款的60%。

(二)針對中小企業的類型,推出了新的融資模式

商業銀行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每種類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創新融資模式。光大銀行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三大市場,共推出十種融資模式:為定位于配套型的企業推出政府采購模式、銀租通模式和供銷商模式,為定位于積聚型的企業推出聯保模式、專業市場模式、電子商務模式和擔保模式,為定位于科技型的企業推出科技孵化模式、認股權模式和低碳金融模式。

(三)調整了銀行服務管理機制

中小企業融資具有“短、頻、急、小”的特點,對于放貸效率要求較高。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調整銀行服務管理機制,簡化貸款審批程序,標準化貸款流程,提高中小企業信貸效率。中國建設銀行創新出“信貸工廠”,將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細分為營銷、銷售、業務申報、審批、客戶維護、貸后管理等環節,每個環節實行專人專崗,快速提高了中小企業信貸的質量和效率。

(四)創新了不少金融產品

針對中小企業擔保品少、信用較低的特點,我國商業銀行開發出動產抵押貸款、應收賬款抵押貸款、企業聯保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金融產品。例如,中國工商銀行推出“網貸通”業務,小企業與銀行一次性簽訂循環貸款借款合同,在合同規定的有效期內,客戶通過網上銀行自助進行循環貸款合同項下提款和還款業務申請,銀行對客戶申請進行集中受理和處理,“網貸通”貸款額度最高可達3000萬元。

三、我國商業銀行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途徑

盡管我國商業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今年“兩會”中,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話題備受關注。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落實銀監會“六項機制”

商業銀行需要根據小企業的風險水平、資本成本、資金成本等因素,確定小企業貸款利率水平,建立小企業風險定價機制;設立小企業貸款的專業部門,建立獨立的小企業貸款核算機制;簡化貸款流程,建立高效的小企業貸款審批機制;將小企業信貸人員的收入水平、職級晉升等與其業績緊密相聯,建立和完善小企業貸款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小企業信貸人員的業務培訓,建立專業化的人員培訓機制;關注貸款客戶情況,收集、分析小企業貸款惡意違約方面的相關信息,建立和健全小企業貸款違約信息通報機制。

(二)構建適用于中小企業的信用指標體系

構建一套適用于中小企業的信用指標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一個關鍵點。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評價得出的中小企業信用狀況,為中小企業信貸產品進行合理定價。我國有不少學者在這一問題上作過探討,例如喬薇(2008)將中小企業信用評級的基本要素設定為:①市場評價要素,包括行業狀況、市場競爭力狀況;②企業素質要素,包括企業規模、領導者素質、企業員工素質、企業管理水平、資產質量;③財務評價要素,包括營運能力、獲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發展能力、獲取現金能力;④創新評價要素,包括創新投入、創新效果;⑤風險評價要素,包括經營風險、財務風險;⑥履約狀況評價要素,包括銀行信用狀況、商業信用狀況。

(三)與電子商務平臺合作調查中小企業信用狀況

近年來,京東商城、阿里巴巴、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快速崛起,電子商務平臺可以提供客戶的交易數據信息,從這些數據中銀行可以分析出客戶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信用狀況等。商業銀行通過與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可以獲得一部分中小企業的信用資料,降低調查成本,緩解中小企業信用記錄缺失的問題。

(四)注重風險管理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歷年來注重大企業客戶的開發和維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主要是管理大企業的信用風險。隨著商業銀行將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作為轉型突破口,管理中小企業信用風險成為銀行風險管理的重心。商業銀行需要從大量中小企業中發現風險規律,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競爭力。

(五)培養創新理念

創新是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商業銀行需要培養創新理念,不斷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另外,商業銀行應該注重科技創新,使中小企業信貸管理系統具有以下功能:①自動優選客戶功能,②快速業務受理功能,③自動風險評級功能,④自動風險定價功能,⑤簡化業務流程功能,⑥自動風險預警功能,⑦違約信息通報功能,⑧業務自動考核功能。

(六)開拓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中間業務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不高,商業銀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化優勢開展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業務、戰略規劃業務等,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同時,為中小企業傳播金融知識、提供專業技能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小企業貸款的通知,2006年4月4日

篇(7)

【關鍵詞】

商業銀行;客戶經理

一、我國銀行業現有客戶經理制的不足

(一)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分存在局限,缺乏整體協調

目前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主要以業務種類為標準進行內部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分,不同部門間缺少協調且溝通困難,客戶經理需要向不同業務部門進行反饋和請示,橫向與縱向的協調冗雜繁復,嚴重影響了客戶經理的工作效率。同時,管理人員的審批效率、操作人員的工作熱情與客戶經理提交的客戶需求常常無法達到一致,客戶經理面臨行內、行外雙重營銷,不僅行內營銷缺乏整體協調,而且行內協調工作的難度甚至大于行外客戶,不利于新客戶的開拓與客戶關系的維護,使客戶經理制在現有框架下面臨實際操作上的困難。

(二)相應的培訓、考核、激勵機制不夠完善

由于缺乏完善的任務分配原則與績效考核制度,績效增加必須伴隨著新的業務增長的業績分配原則,使客戶經理面臨質量與數量的兩難抉擇,再加上業績的考核和衡量存在著權責利不對稱的情況,使相應的激勵機制難以發揮效用。另一方面,銀行對客戶經理的培訓主要集中在對本銀行金融產品的介紹培訓上,對客戶經理的科學管理和有效支持上的不足,成為了銀行實施客戶經理制所面臨的普遍障礙。

(三)管理層關注度欠缺,客戶經理定位不準確

由于我國銀行業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管理層對銀行可持續發展與銀行再造的重要性認識不清,經營理念比較滯后,“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觀念尚未真正確立。這使得現階段我國客戶經理制的應用處在局部改革甚至是僅浮于表面形式。

(四)客戶關系管理工具匱乏,技術手段落后,營銷層次低

目前國內銀行普遍缺乏客戶信息搜集機制和高效的客戶分析工具,同時還存在客戶信息部門化的問題。共享機制的缺少造成客戶經理手中無法及時辨認好客戶,無形中損失了大批潛力客戶。而成本收益核算與考核績效核算的薄弱,加大了客戶管理成本和客戶管理難度。

二、改善客戶經理制的建議

(一)重組組織結構,實施業務流程再造

首先,為克服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分上的不足,實現各部門間的整體聯動協調,我國銀行業應積極響應銀行機構扁平化的發展趨勢,精簡過于龐大的中間管理層。其次,以客戶經理為服務載體,實施業務流程再造,前臺客戶經理和柜員主要負責銷售與客戶服務等核心業務,提供定制化服務,而市場調研、風險評估和貸款審批等由后臺集合承擔,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化公司,達到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穩定效益,從而推進銀行再造進程的目的。再者,加大對綜合人才素質的培養。首先,應提高入行門檻,注重對應聘人員的學歷和工作經歷的考察;其次,注重客戶經理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再者,將客戶經理定位為客戶與商業銀行各部門之間的中間橋梁,以期為客戶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

(二)完善配套機制,構建日常監管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核激勵機制是推行客戶經理制的中心環節,按照科學化、制度化、全方位、重實績的考核原則,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對客戶經理進行考核。可以配備科學嚴密的考核機制,構建一套以EVA為核心的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或是借鑒國外銀行經驗,采用風險調整后利潤考核體系。同時,設置與考核體系相適應的權、責、利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將個人業績與收入增長、職位晉升相聯系,按勞取酬,虧損淘汰,績效掛鉤,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并重。再者,根據客戶經理特點、級別的差異,有針對、有計劃地對客戶經理進行有關業務、營銷、服務技巧、道德修養等的系統化持續培訓,建立客戶經理準入與退出機制,實行競聘上崗,離崗審計。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客戶經理稽查審核制度。在明確銀行內部各自崗位責任,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實行客戶互調、崗位互換、強制性休假等制度,重視客戶經理對客戶的定期拜訪以及相關的訪客報告審查,建立客戶反饋機制,注意防范客戶經理的道德風險,全面地加強對客戶經理的日常監管。通過檢查考核,督促客戶經理基本職責的落實。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客戶經理素質

客戶經理直接面向客戶,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業務營銷的成敗。首先,健全客戶經理錄用機制。采取公開競聘、資格考試、崗前培訓、持證上崗的方式,采用“自愿申請、公開競聘、基層審薦、上級核準”的方式,面向內部員工和外部人才選聘足夠數量的客戶經理。

其次,加強客戶經理培訓。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加強對客戶經理的業務培訓,提高其業務素養,營銷能力和敬業精神,是增強客戶經理隊伍活力的首要措施。客戶經理培訓是一項持續的系統工程,應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客戶經理中長期培訓方案,從而提升客戶經理的綜合素質。

(四)更新經營觀念,建立整體營銷戰略

客戶經理制包含著全新的經營理念。銀行必須引導廣大員工破除舊觀念,牢固樹立以下經營理念:

首先,用“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代替傳統的“以銀行為中心”的經營觀念,注重客戶開發與客戶關系維護,利用客戶經理的創造性和所掌握客戶信息的豐富性,開展嚴密的市場細分,開發客戶和市場內在的、核心的、真實的深層次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使服務更具創造力與競爭力。

其次,構建客戶經理、產品經理和網點“三位一體”的整體營銷戰略,設置公關部負責專項宣傳營銷,采用公益宣傳與營銷宣傳、自我宣傳與客戶宣傳、廣告宣傳與公關宣傳等相結合的營銷手段,加強對客戶的宣傳和解釋,以贏得客戶的支持與忠誠,實行全員營銷制,促進營銷層次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岱.我國商業銀行推行客戶經理制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引進與咨詢,2005(2)

篇(8)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5-0075-02

近年來,中間業務逐漸成為各商業銀行戰略發展重點并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然而,由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中間業務的開展和發展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本文試圖從安康市近年來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開展情況入手,探討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中間業務的有效途徑。

一、安康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

1.中間業務發展較快,增速明顯。近幾年來,尤其是2005年后,安康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有小到大,總量迅速增加。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重金業務收入總量在2004年為1 288萬元,2005年為2 022.25萬元,2006年為2 927.79萬元,2007年為9 188萬元,增幅同比達到57%、48%和214%,增速明顯。

2.中間業務產品品種單一。從中國人民銀行2001年7月4日頒布實施的《商業銀行重金業務暫行規定》來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設計九大類幾十種業務,而安康商業銀行目前辦理的中間業務更是主要集中在國內結算、和銀行卡三大類業務上。2007年,全市僅理財一項即占中間業務營業收入的65%,據此可見其他品種業務的匱乏。

3.中間業務量小。雖然近幾年安康市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總量同比增加迅速,但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依然不足10%。以中間業務開展相對較好的工行為例,該行在2005年中間業務收入763.36萬元,中間業務收入占全行總收入2.47%。2006年中間業務收入1 106.59萬元,中間業務收入利潤占營業利潤的9.45%。

4.中間業務有由低端向高端發展過渡的趨勢。一直以來,支撐安康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主要是結算、和銀行卡業務,而且主要集中在代收各種管理費、水電費、電話費、交通罰款等低檔次、低科技含量、低收益產品上。從2004年起,銀行卡業務開展取得較大突破,在該年,僅建行龍卡發卡量即達到81 281張,較年初增長32.68%。2007年,理財更是占整個中間業務收入的65%,中間業務產品逐漸向高智力型、高收益品種發展。

二、影響安康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原因分析

1.觀念陳舊,認識不足。思想意識上的落后保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銀行沒有將中間業務發展作為戰略重點,依然存在依靠存貸款利差創利潤,而把發展中間業務看做是輔助業務,資源優勢沒有用在發展中間業務上;另一方面,傳統的封閉文化習俗和當地較為封閉的環境,使得許多人對銀行業的認識不到位,從而造成許多業務項目只能成為免費的午餐,極大地影響了銀行中間業務的開展。

2.經濟條件制約。作為一個西部山區中的地級市,2007年安康市的GDP為189.85億元,經濟總量小,人均收入城鎮居民為8 051元,農民為2 256元。經濟上的落后造成社會需求不足,相對低下的收入嚴重制約了城鄉居民的投資性需求。

3.管理制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開展運行管理等工作是由不同部門來完成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導致中間業務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對中間業務的發展有一定阻礙。

4.人才缺乏。中間業務涉及領域廣,知識面寬,要求從業人員是具備較強的個人素質和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而目前商業銀行尤其是基層行的高層次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現有人員知識儲備很難跟上金融產品創新的步伐,再加上營銷技能不全面,產品定價能力較低,制約了中間業務新產品的推廣和中間業務的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政策建議

1.端正思想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商業銀行要轉變觀念,把中間業務的發展作為衡量銀行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充分調動辦理中間業務的積極性,認識到中間業務的主要目標是創造無風險利潤,從而積極開拓新業務新品種,推動業務發展;同時,商業銀行要通過長期和廣泛宣傳,通過政府、傳媒等的共同努力,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中間業務,使社會公眾熟悉和自覺進行中間業務消費。

2.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商業銀行要在客戶金融需求多元化的基礎上,利用已有數據對客戶做好社會階層、收入狀況、年齡層次、偏好等分析,細分客戶種類,根據不同客戶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中間業務產品。在穩步拓展銀行卡業務范圍,讓銀行卡滲透到醫保、稅收、加油、道路收費、停車收費、公務采購等領域的同時,要抓住目前安康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黃金時期這一良好契機和廣大市民空前高漲的投資熱情,開發一些高智力型、高收益的新業務品種。利用銀行人才信息的相對優勢,為企業提供更多信息查詢、顧問咨詢等服務,改變銀行僅僅是企業融資渠道,對銀行的需要僅是資金的局面。

3.建立完善中間業務發展管理機制。通過整合現有部門、人力資源,成立中間業務部,將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中的中間業務操作統一起來,負責中間業務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的制定和完善,統籌全行中間業務新品種的研究、開發、設計、宣傳與推廣。同時,把中間業務發展納入考核體系并加大考核指標權重。

4.積極培養和引進復合型人才。一方面,利用銀行相對薪酬競爭優勢,從社會上吸收優秀人才進入銀行,彌補復合型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積極整合現有人力資源,加大內部輪崗力度,讓更多員工成為工作中的多面手,再輔以經常性的業務培訓,使更多員工成為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迎來大發展[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2).

[2] 康紹大,陳金香,劉興敏.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及發展設想[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7,(3).

[3] 王松奇.金融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A Consideration on Intermediate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Areas

――Take Ankang as an example

LUO Peng, CHEN Xu-ao

篇(9)

一、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分析

(一)分業經營模式

分業經營指的是證券業與銀行業的分業,也可以稱之為證券業與銀行業的專業化,主要是銀行的職能被限制在傳統業務領域,不能涉足其他的業務范圍。分業經營模式的優點主要體

現在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金融行業的風險,有效保證證券市場的合理和公正,實現金融行業的專業分工。于此同時,分業經營也有自身的缺陷:首先,商業銀行實行分業經營不利于規模資源和經濟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會發展運行的整體效率;其次,實行分業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活動,不利于銀行總體實力的提升;再次,實行分業經營增加了證券投資者和發行人的成本。

(二)混業經營模式

混業經營模式指的是銀行可以涉足法律允許之下的所有金融業務,除了一些傳統的業務領域,還可以經營保險、信托、證券等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混業經營模式有以下

幾個方面的優點:首先,業務范圍比較廣泛,更有利于實現規模經營;其次,混業經營能夠給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能夠實現企業和銀行的有機結合,提高綜合競爭力;再次,混業經營模式能夠實現存款利率市場與證券市場的有機結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的必要性分析

(一)實行混業經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證券業和銀行業之間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從根本來講是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的產物。

我國的商業銀行要想進一步適應金融國際化的要求,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實施調整業務范圍,轉變經營模式。尤其是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商業銀行分業經營模式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因為,世界貿易組織要求參與過必須開放本國的金融市場,允許參與國之間自由參與到對方的金融領域中,這樣就給我國的商業銀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同時也會影響到制度內外的統一性。可以肯定,我國的商業銀行不會完全失去抵御能力,但是大客戶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極有可能會流失 而那些企業正是國際化形勢下的金融業盈利點所在。于此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金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進一步適應金融國際化的發展,采取運業經營的模式勢在必行。

(二)實行混業經營是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需要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相對狹窄,這種業務范圍的局限性制約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不利于我國商業銀行提高市場競爭力。從我國當前的商業銀行競爭力

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無力與西方國家的全能銀行進行競爭,也很難應對外資銀行進入給它帶來的沖擊和壓力。所以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根據國際金融發展形式,認真研究和探討銀行發

展趨勢,向全能銀行轉變。面臨國際發展形式以及外國金融企業競爭的壓力,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加速自身的改革,采取積極措施,主動應對這些競爭。

三、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對策

(一)加強相關立法,形成健全的法律框架體系

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證,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法律建設。通過法律法規的完善,一方面能夠彌補某些領

域的法律空缺,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據。例如,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證券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以及《公司法》,進一步鼓勵和保護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為商業銀行競爭力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礎;其次,要盡快出臺《外資銀行法》、《信托法》以及《期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形成一個完善的法律法律體系;再次,在立法原則上一方面要考慮當前金融分業經營和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兼顧銀行經營綜合化的發展趨勢,進而為金融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推進銀行體系改革,加快銀行的商業化進程

隨著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積極推進我國銀行的混業經營是國有銀行商業化的重中之重。首先,合理界定產權。在商業銀行運行的過程

中,要合理確定銀行經營者和所有者的責任和權力,從而為銀行的綜合化經營提供重要的動力,保證銀行混業經營的順利開展;其次,要逐步減少直至停止對商業銀行的政策扶持,要從銀行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用政策性銀行全部置換國有商業銀行的財政職能,進而對商業銀行按照經濟功能、信貸質量、業務區域等相關職能進行重組;再次,要進一步加快商業銀行的上市情況,實現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并且要積極防范風險,做好應對金融市場危機的各種準備;第四,要摒棄行政權力對商業銀行的干預,保證商業銀行能夠真正實現依法自主經營,提高混業經營的能力。最后,積極建立健全金融業必要的退出制度,除嚴厲懲處違法違規的商業銀行外,對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的銀行要勒令停業,從而優化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

(三)借鑒國外經驗,加強資本市場的建設

針對我國資本市場現存的問題,一定要采取積極措施優化資本市場。首先,根據資本市場供求關系適時擴大其規模和容量特別是股票和國債市場的擴容。其次,打擊發展保險基金、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保證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再次,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的交易體系,從而形成地區、國家、場外交易的最新模式。

篇(10)

商業銀行屬于經濟主體之一,是金融體系的骨干力量。商業銀行在依賴實體經濟的同時又服務于實體經濟,并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而轉變。20032013年是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十年,商業銀行借助這一趨勢,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并形成了與經濟增長方式相適應的經營方式。

(一)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的銀行經營邏輯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迅速提升。中國加入WTO 使被低估的要素紅利獲得前所未有的釋放,中國瞬間成為了世界矚目的制造工廠,Madein China的標簽琳瑯滿目,紅利的改革措施大幅度增加了市場需求。此外,土地批租和分稅制度促進了政府的資金積累,政府通過有效使用這些資金投資于基礎設施和開發房地產,極大地滿足了城鎮化過程中的居民需求。在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的帶動下,以要素驅動型投資和成本競爭型出口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市場重要的金融需要。對于政府和企業部門兩方面來說,由于要素投入所產生的邊際回報率依然持續增長,投資規模擴大能夠提高回報率進而促進經濟快速增長。政府部門希望通過放大債務從而促進投資,刺激社會需求;而企業的投資支出也迅猛發展,杠桿率迅速放大。政府的金融需求和企業的金融需求,大部分表現為直接的簡單的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流動資金和房地產開發融資。對于單個部門而言,居民人均收入每年持續上升,但居民的個人理財意識和投資意識都有待增強,個人投資消費依然以定期存款和保本理財等簡單的金融產品為主,而信貸需求大部分集中在以下三方面業務:住房貸款、信用貸款和信用卡業務。

這種金融環境的特點是:需求多、類型少。因為商業銀行相對于客戶而言,銀行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的賣方市場,即客戶對金融需求多,但銀行給予的金融供給較少。因為在這種環境下,銀行通過借助利率監管、利差固定的政策紅利和業務牌照的優勢,能夠安全穩定地獲得超額收益。大部分客戶由于受到自身理財觀念和理財意識的約束,一般金融服務就能滿足其簡單需求。因此,銀行一般不會以客戶為本位,而是以自身為本位,采取資本投放、規模擴大、銷售引導、利潤考察的粗放型經營方式,表現出需求側驅動的特點,造成與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相吻合的傳統經營邏輯局面。

(二)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的銀行管理邏輯

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一般都是相匹配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一般是對應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一般有如下五個方面的特征:(1) 以追隨策略為主的戰略管理,商業銀行業務類型大體相似,從而大多存在白熱化競爭;(2) 產品和業務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職能式組織架構占領主要方面;(3) 以規模的大小和結果的好壞作為績效的評估標準,以短期內的業績提升作為衡量經營好壞的標準;(4) 對員工約束和物質補貼雙管齊下,大力激勵具有營銷才能的人才,知識的力量被嚴重低估;(5) 以傳統信貸審批和信用風險管理為重點的風險管理,缺乏人為控制風險的觀念,并且沒有建立綜合性的風險管理系統。

傳統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追求多而不追求精,即對數量多少的重視遠遠高于質量的高低。雖然當前有很多銀行提倡智慧經營客戶至上的理念,可是還沒有在整個銀行系統中獲得全面實施。當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經營行業環境和客戶的金融需求也同時轉變時,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一定會遭遇各種問題,如供需不平衡問題,這種情況也勢必會導致經營理念和管理邏輯的變化。

二、當前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銀行經營環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或改變,客戶持續升級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與銀行有待提高的管理和服務能力之間的矛盾,慢慢升級成為所有商業銀行即將面對的主要矛盾。

(一) 商業銀行傳統模式的終結當下,保障銀行過去存在的各種紅利已經悄然消失,對商業銀行局部要素效率的提高、去產能、降低成本、補短板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1) 經濟紅利大幅度降低。從整體而言,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從部分而言,實體經濟的衰落程度在加速。由于拉動型經濟模式遇到了產能太多、債務增高的問題,傳統部門有效信貸需求不充分。

(2) 制度紅利悄然消失。大量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股改上市之后,公司的管理制度所帶來的促進效能也基本呈現耗盡的趨勢。同時,由于很多民營銀行加入到競爭的隊伍當中,以往的牌照紅利也逐漸消失。

(3) 成本優勢逐漸削弱。存貸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著商業銀行過去的低成本負債優勢遭遇了困境,資金成本提高成為了不可倒流的趨勢。更多的是,知識性資本、穩定資產、技術開發等一系列成本逐漸提高,成本增加也導致了壓力的增加。

傳統模式的完結,意味著商業銀行必須迅速進行自身的產能清倉。在商業銀行傳統的需求側被動運營方式下,來自需求側的產能過剩、債務堆積勢必造成低效資產過多,這就意味著銀行需要迅速轉變觀念,快速出清低效能資產。同時,要加快推進減少成本支出速度的工作。在利潤增長的條件下,有效管理利潤是當務之急。接著,運營效率和管理方式也需要進行變革。追隨戰略和簡單模仿已不再具有市場空間,銀行管理水平也不太可能通過制度紅利和后發優勢來提高。

(二) 客戶金融需求的深刻變化

(1) 產業經濟的變化。建立在傳統的分工模式和資源優勢下,以產能增長為主要標志的投資促進型、出口引導型經濟模式,將慢慢地被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整體要素集中投入所帶來的新消費拉動型經濟模式替代。產業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管理手段、服務意識有了新的提升。

(2) 金融環境的改變。金融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綜合性金融交易局面。互聯網金融、民間金融、產業資本等新的金融形態正在融合變化更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商業合作關系,在新的金融環境下共謀發展。同時,商業銀行要意識到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建立新的商業模式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產業鏈的每一環,商業銀行都要倍加注意,要從全局的視角看待問題。

(3) 技術手段的進步。在互聯網思維的推動和大數據模式的影響下,傳統的金融渠道和工具手段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升級。同時,國家信息化進程迅速,各種新技術快速涌現。在新技術的作用下,客戶的商業模式、發展方式、金融需求都將產生長久而深刻的變化。

(三) 商業銀行面臨的核心問題

(1) 思想觀念和文化落后。目前很多商業銀行還是追求數量而不注重質量,追求速度而不追求服務,容易發生忽略客戶的情況,對知識資產、人力資源的重視不足,缺乏互聯網合作精神,對新時代下的技術革命還不能迅速適應。

(2) 戰略意識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銀行競爭白熱化,管理手段缺乏創新。很多銀行的戰略計劃沒有得到嚴格執行;管理水平更是停滯不前,協調能力和服務能力低下,效率低,屬于粗放型管理方式。

(3) 產品創新及服務意識低,服務能力差。商業銀行一般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很少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就導致了不能根據客戶需求制定金融產品。同時,綜合性金融體系建設缺乏建設性措施。

(4) 金融體制及組織發展滯后。大量的商業銀行沒有建立新的合作關系,而是十分依賴關系型營銷,沒有充分的客源支持,更沒有完善的業務規劃,員工數量多,銀行資產龐大,但組織結構不分明,沒有運營動力。

(5) 創新能力有限,轉型升級受阻。商業銀行過去處于一個相對保守和安全的金融環境,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創新能力成為了核心力量,但銀行沒有鼓勵創新的政策直接導致產品升級速度慢,與客戶需要的升級速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推進商業銀行供給側改革的對策

商業銀行的供給側改革,并不是在傳統金融環境下進行的,而是在國家供給側的背景下,通過改變過去粗放型的經營方式,提高銀行效率,培育先進的金融理念和金融文化,實施改革創新。尤其是針對管理和組織架構的改變,提高產能供給,提高辦事效率,促進新型金融體系形成,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后盾,完成銀行的全面變革,促進國家十三五發展戰略實施。

(一) 商業銀行供給側改革的整體思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含義為通過提高供給質量,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合理利于產業資源,促進產業結構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需求角度出發,提高供給對于市場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供給效率,從而更大程度滿足市場主體需求,維護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商業銀行業推進供給側改革,要充分理解這一內涵,并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要求,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任務,大力提高商業銀行供給體系的質量和管理效率,切實將措施落實到下面幾個方面。

1.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為了調整產品結構,減少金融資源的濫用、過剩、浪費等問題,大力支持產業改革和重組;運用先進的運營理念,使用先進的融資工具,減少金融成本和降低杠桿率;加大對金融創業群體、微型企業、新型經濟的支持力度,發展綠色金融,促進普惠金融,促進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轉型的方向一致,從低效向高效流動,促進經濟轉型,完善資產構成。

2.深度關注新形勢下客戶需求的轉變,提高金融創新的能力,提升金融服務,刺激新的金融需求。金融行業環境的變化,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使得銀行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快向咨詢型、互聯網技術型、融智型的方式轉變,滿足高層次、高階段的金融需求。從金融環境方面來說,要滿足客戶金融和非金融的需求,加快建立綜合性金融系統;從技術手段的層面來說,銀行要提高使用先進技術手段的能力,全面提高員工使用互聯網和金融計算的能力;從商業模式來看,銀行應當重新搭建新型的服務平臺,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轉變傳統思維,建立完善的產業鏈和服務鏈。

3.持續提高銀行的運營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銀行從事人員業務處理能力,構建強而有力的支持保障系統,提高生產全要素,促進商業銀行改革進程。傳統的銀行業務模式一般是簡單直接的線條模式,急需通過改革形成縱向、橫向、綜合型、交叉性模式。商業銀行應當重新調查市場狀況,了解市場空間,探索新環境下的金融需求。同時,銀行應該構建靈活性強、合作能力高的管理體制,對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兩者的矛盾進行協調。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還要儲備高科技高智商人才,尤其是聚集了解多行業知識和具備跨行業工作經驗的綜合型人才,改進前中臺一體化的營銷服務框架,構建高效的管理機制,制定科學的激勵制度,籌劃強而有力的支持保障系統。

4. 不斷提高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在策略運營、金融渠道、創新模式、組織管理、技術研發等方面,逐漸與國際管理水平一流的銀行系統接軌,促進商業銀行戰略升級。我國對內提倡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對外提倡建立相對開放的經濟模式,供給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故將全球化競爭、全方位開放、人民幣國際化融合在一起是其應有之義。為適應全球化的競爭要求,促進產業鏈的變革并實施再度分工,保障金融環境的穩定和安全,需要提高商業銀行核心競爭,使商業銀行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 商業銀行供給側改革的布局與節奏

促進商業銀行的供給側改革,意味著在當前階段,商業銀行的經營者需要創新發展理念和探究創新模式。供給側改革需要綜合考察商業銀行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制定與自身相適應的策略,掌握合適的尺度,科學引導以及系統決策。從思想觀念的角度來看,要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形成本質性的轉變,增強供給活力和提升服務意識。同時,要改革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水平,構建全面、科學、系統的商業模式,為銀行供給側改革奠定基礎。

1. 轉變經營理念和培育服務文化。

商業銀行員工需要切實充分理解國家十三五規劃對供給側改革的解釋、含義、內涵與外延,并且深刻了解這種改革的意義。在買方市場主導下建立以客戶為大前提的評估機制,力求做到讓顧客滿意和放心。只有真正尊重和了解客戶的真實狀況,才能提供科學的金融供給,提高運營能力,構成有效精確的良性循環。

2.激發市場端的供給活力和提高服務水平。

探索事業部制改革、建立特色化轉型方式,緊緊追隨區域化政策方針,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建立專業化的專家隊伍,挖掘客戶深層次的需求,提供專業設計與客戶需求相貼近、相一致的金融解決方案。實施激勵政策,適度誘發各個部門之間的良性競爭,保持人才隊伍的服務熱情以及提高創造力。對于產業鏈而言,商業銀行應該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對新型產業進行支持和鼓勵,努力踐行創新的觀念和思路,挖掘產業鏈的價值和增強客戶的依賴性,保持商業銀行的專業性和提高客戶對銀行的信任與認同,發揮實體經濟的支持優勢。同時,在形成產業鏈的過程當中,要形成相鄰的供應鏈,構建一系列網絡關系,把握產業鏈的盈利方式和交易狀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鏈商業價值。

對于以服務特色經濟、打造區域經濟、發展金融平臺為目標的商業銀行分行,要能夠根據區域性行業特征和居民收入狀況、金融需求等要素來考慮和計劃金融解決方案。合理引導企業優化產業鏈和建立新的合作關系,對地方支柱產業鏈要不斷給予支持和深入拓展,聯合PE產業基金等實現經營性資本參與;為客戶提供符合區域經濟特征、客戶生命周期的資產管理、消費金融支持以及創業型金融支持。

上一篇: 科普宣傳內容 下一篇: 簡述德育的方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天天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亚洲区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网址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欧美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