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23 10:05: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如何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B844.2

據查,中學生34%、小學生20%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等。應當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攙扶好孩子的心靈,使其身心健康。賽珍珠說:“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積累,而是心智上能力的發育。”近來一些教育專家和學者皆大聲疾呼“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必須加強中小學生的心里健康教育”。然而,一些學校的校長和老師仍然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許多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知之甚少。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增強,未來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學會生存的本源

21世紀人類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大批創造型人才。心理健康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學生擁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學會生存的本領。這是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

一個人的素質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社會素質。我們通常所說的素質教育是指社會素質(思想、品德、知識、技能、美感)的教育和培養。但社會素質是在心理素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必須在素質教育中加強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使學生學會生存。

心理素質教育,是通過各種教育手段,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增強和健全其心理機能,促進其心理健康,使學生在個人與環境的互動中,其心理活動的過程能有效地反映現實,解決面臨的問題,達到對環境的良好適應,并主動向更高的水平發展。簡言之,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包括認知、需要、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質。

二、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1.讓學生樹立起自我意識觀念

通過家庭教育和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活動,培養學生逐步樹立起自我意識觀念。在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的鍛煉中,讓學生樹立起“我能行”的思想意識,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評估自己,增強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他們以后成才、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自信心和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一個在體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歲小孩來見總教練,總教練沒有當即讓她表演體操,而給了她4只飛鏢,要她投射到辦公室對面的靶子上。那個小女孩膽怯地說:“要是投不中呢?”教練告訴她:“你應該想到怎樣成功,而不是失敗。”小女孩反復練習,終于獲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應該告訴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 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增強孩子的自主性,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養觀。在教育問題上采取民主的態度,注重給孩子自,經常傾聽孩子的觀點,讓孩子在家庭決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一定的責任,允許孩子取得主動并且負起與年齡相適的責任。

2.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來社會的許多工作都需要人們通過協作去完成,這就必須讓兒童從小就學會與他人交往、協作。家長可引導孩子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并處理交往中出現的各種矛盾,讓孩子在不斷的協調、適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和諧地相處與協作。

3.注意培養學生的穩定情緒,樂觀開朗的性格

有一位哲人說過:性格決定命運。學生具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決定了就決定了他將來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夠做好什么樣的工作。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安靜舒適的教學環境,使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養成穩定的情緒,樂觀開朗的性格。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排憂解難,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還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包括學習的、娛樂的、競賽的游戲的活動,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整個身心都能獲得陶冶、啟迪、收獲,并且養成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性格。

4.注意培養學生同情他人,善待他人的品德,學會關心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德才兼備的人。一個出色的人才一定是一個心懷天下,又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德育、美育發展心理素質中的非智力因素――情商。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個人情緒穩定、樂觀、充滿自信,善于與人相處、合作,往往能夠更成功地應付生活的榮辱浮沉,也就更容易成長和發展。

5.要注意學生智力、人格、個性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全面發展和掌握勞動技能的向導。學生在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個性的差異,就是創新的火花。教育工作者要針對學生存在問題的性質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使學生的個人心理素質得到良好的發展。

6.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發展中的矛盾,把握住各個心理發展時期,對學生出現的心理障礙,進行及時的診斷和救治,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水平。

7.培養孩子競爭能力

平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是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要求。家長需從小對孩子進行平等競爭意識的教育,培養孩子的趕超精神和自強不息意識,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看成敗,勝不驕、敗不餒。這就要求家長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各種競爭,并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引導孩子的心態,讓這會爭取機會去表現自己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和家長努力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強化學生的生存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為學生各項素質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果學生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那么素質教育也是空洞的。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屢屢發生,從小學生、初中生到高中生、大學生都有發生,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橋頭鎮中學的兩名學生因勒索錢財將一同學亂刀砍死,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年級一名學生,因受不了學習成績和家長的壓力,用榔頭打死了母親。還有一名男學生因女友不接受自己的求愛而舉起屠刀,殺害了女孩的全家,等等。他們的心里都有障礙,性格比較脆弱。有的厭學習,有的缺乏自信,經不起一點挫折委屈,有的不會與人交往,自私任性,不懂得關愛他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動不動就想離家出走,甚至輕生或者殺人,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國家教委新頒的德育大綱第一句話就明確地說明,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得到重視,讓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一)不良的學習心理

現在許多小學生都存在厭學的心理,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恐懼癥,對考試感到焦慮而不知所措;好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上存在的困難不愿意去克服,課后抄襲他人作業,久而久之成績下降,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很大部分的小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常常需要老師或家長的督促才能完成作業;小學生偏科現象也非常嚴重。相比之下,只有極少數的小學生熱愛學習,具有廣范的學習興趣。

(二)人際交往能力差

現在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是一家四口的小太陽,家里的成人對他的關心、愛護和包容可以稱得上溺愛。無形當中,這種溺愛成為了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沃土。這讓他們養成了“唯我獨尊”的思想,不善于在集體分享自己的快樂,不會和他們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此外,小孩從小以爺爺奶奶為伴,以致不知道如何和同齡人交流。所以,在現實中也確實存在很多小朋友因為一點點小事就開始爭吵,非要讓自己滿意為止。同時,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也是有障礙的,很多小朋友感覺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傾訴交談的好朋友。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們會感覺這個社會很不友好,從而不愿意和別人結交朋友。這種微妙的心理往往被家長和老師忽視,最終成為自閉癥、抑郁癥的致病因素。

(三)品格缺陷

溺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在道德品格和情緒自控能力方面表現不佳。有些學生有很強的虛榮心,鋪張浪費、愛攀比,小小年紀學著大人的樣子請客吃飯,耍大牌等;有些學生表現出自私的心理,對于自己所喜愛的玩(文)具或零食不愿與他人共享,但是見到別人的好玩的玩具就要據為己有;有些學生表現的比較任性,聽不得家長老師的半點勸告;還有的不夠獨立,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非常強,缺少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心理承受能力差

近年來,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稍不如意的事情便無法承受,哭鬧、逃學、出走,有的甚至服藥或割腕自殺。一位即將升初中的女生曾因家長不讓看“超級女聲”,將自己反鎖在屋里與家人“對峙”幾個小時;一名小學生因受不住班主任的批評,回家后將全部的教科書撕得粉碎;一名學生因為遭父母斥罵而離家出走……這些孩子之頻繁出現如此極端的舉動,都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現。

二、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復雜多樣,主要從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加以歸納分析:

(一)學校教育方面

1、心理素質教育設施不足。教育部門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各個學校也開始響應號召,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有的學校開設心理教育課,有的學校設立咨詢室等。然而,能長期有效地堅持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微乎其微。有些學校雖然設有心理咨詢室,也只是以備必需,形同虛設,并未真正起到實際作用。此外,有的學校也會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教育,但那些都是事后諸葛,只是在學生已經出現問題之后才對個別同學有針對性的進行一定的疏導,而并沒有把心理素質教育納入正式的課程計劃內,提前對學生進行普遍的教育。

2、教育理念以學習論英雄。學習成績最重要,這一理念一直都是我國教育的短板,即使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有很多學校和老師仍以學習成績為教學出發點和衡量學生優劣的標尺,這不僅使得教育傾向偏向成績教育,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有些學生因為學習好而只重視學習成績,不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師應該客觀評價每個學生,評價標準多元化,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3、教師的注意與引導不足。在學校里,教師每天和小孩子們面對面,他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目前許多老師都是上完課就去休息,對于學生的情況不管不問,有的老師對學生的不良情況不敢管不敢問,同時也沒聯系孩子的家長,使得小小的心理問題逐漸深化,最終導致嚴重的不可補救的后果。

(二)家庭方面

1、物質的滿足磨滅了自我奮斗意識

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從城市到鄉村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孩子們從小吃喝不愁,要什么有什么,這代人體會不到食物的來之不易,體會不到勞動的艱辛。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過上與其他孩子那樣奢華的生活,竟不惜放棄自己的物質需求來滿足孩子的無理需求。這種輕易得來的物質享受,讓他們體會不到只有通過艱苦的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這一真理。

2、過度的寬容與愛護模糊了對與錯

“六愛一”的家庭教育模式讓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對與錯。而且,這種教育撫養的方式使得孩子不能虛心接受批評,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我就是沒錯,即使是錯的,我也要一意孤行,長此以往,形成了所謂的、不能接受任何批評的“自尊心”。總而言之,在孩子是非觀念的形成期,不能讓寬容和庇護模糊了是非。

3、獨處阻礙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里沒有兄弟姐妹,只能由家長(主要是爺爺奶奶)陪著玩,由于年齡的差距,家長始終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基本都是家長看護,孩子自己玩玩具,看電視的生活教育模式,所以小孩子性格相對比較“獨”。他們沒有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不懂得分享。與同齡的孩子交往相對較少,加上每個孩子都相對較“獨”,彼此不懂得謙讓,所以相處起來更加難。這就導致孩子更加喜歡和死板的玩具玩,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

4、溺愛削薄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現實中,家長為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力的井井有條,孩子摔倒了家長扶起來;孩子上學,專車接送;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家長去學校理論;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家長趕緊請家教;家務活不讓孩子干,這種種的做法讓孩子失去了經歷困難與挫折的機會,減少了孩子自己克服困難的機會。有的家長甚至連一句逆耳的話都不說,怎么會讓孩子承受社會上遇到的不順心的事呢?所以,家長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待勝負、輸贏、批評的平常心,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今后漫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質的重要部分,心理素質教育各個階段均可進行,但通過研究發現,在小學生階段對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為有效,主要是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為心理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與中學生、大學生相比,小學生心理發展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和可塑性。小學生的社會經歷生活經歷都很有限,各種價值觀念還未形成,思想相對簡單,所以,他們的心理活動純真、直率,能將內心活動真實的表露出來,這有利于教育者及時捕捉小學生的心理信息。此外,小學生內心有意識的閉鎖不夠明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可以毫無保留的接納老師的各種有效地教育信息。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可塑性比較大,無論是認知能力,還是社會性、道德品格、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易于培養。因此,小學階段是個體良好心理素質與行為習慣養成的大好時機,相關研究也表明開展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確實能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可見針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實可行的。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1、建立心理咨詢和治療等長效機制。小學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并配有專業心理咨詢師。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心理問題,對待心理咨詢就向感冒看醫生一樣正常,有心理障礙應該及時去找心理醫師咨詢。心理咨詢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咨詢中要告訴學生彼此之間的談話會保密的,或者學生信任之后,對學生的問題要設身處地考慮,動之以情,正確疏導。總是,遵循聆聽、保密、疏導原則,使用適當的心理矯治方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及行為,提前預防小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

2、開設心理教育課,用真實的案例或者參與式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心理教育課的開設方式多種多樣,只有親身體會,才能引起共鳴,為了讓學生能深刻感受健康的與病態的心理狀態,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采取真實的案例讓大家觀看思考,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1)利用錄音、錄像、碟片等多媒體手段,播放一些青少年犯罪的視頻,圖文聲合茂地展現少年如何走向犯罪的道路。(2)角色游戲。老師可以利用讓大家排練“丑小鴨和白天鵝”的話劇活動,通過角色活動,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鼓勵學生勇敢的和別人真誠溝通。(3)集體討論。針對典型案例,通過課上討論活動進行自由發言。由于小學生容易受集體的感染,所以通過集體成員充分發言,形成集體共識,這種共識可以影響個人的觀念和行為。

3、關注“問題”學生。所謂“問題”學生就是通常所說有各種問題的“差生”和有明顯心理障礙的學生。作為教師不應歧視他們,更不應該視他們為包袱,而應加倍地關注、鼓勵他們,并經常和他們溝通交流,在教師的愛心幫助下,消除他們的敵對情緒和自卑心理。對這些學生教師要形成正確的評價手段,以“人人都是好學生”為理念激發每個學生的向上、從優的欲望。從而改變其說謊、罵人、作業不完成等的不良行為,逐漸形成一個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4、調動家庭教育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長改變溺愛孩子的教育觀念。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初環境,家庭的一切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觀念的形成。沒有了溺愛,孩子才能獨立,才能在困難面前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家長和老師要正確的教育孩子。比如家長要教育孩子如何分享,如何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家長要教孩子如何交際:遇到什么情況,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用什么稱呼等等這些都是家長要教的。同時,學校老師也應該對孩子們進行溝通與合作的教育。教師發現學生有一些異常舉動,應該及時和家長聯系,向家長說明問題的重要性,使家長積極行動起來,一起幫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問題。教師經常性的家訪是必要的,這樣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掌握孩子的脾氣秉性;家長也應該通班主任保持緊密聯系,隨時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和心理狀態,對于有問題的孩子,積極采納教師的意見,促使家長改變不良教育的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正確而必要的家庭教育。總之,小學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才能順利進行。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重大而又艱巨的任務,僅靠上心理課以及悲劇之后的心理咨詢與指導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結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教育,將德育滲透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例如滲透到語文、品德等其他課程中。同時,滲透到家庭、社會等教育中,滲透到學校德育工作中等,老師和家長要攜起手來,從學生的言行舉止等細節抓起,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努力塑造學生健康完美的性格。

參考文獻:

[1]齊書敏.淺談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8).

[2]韓清華.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探索――淺析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

[3]關麗霞.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3).

篇(3)

中圖分類號:G4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7A-0247-01

“挫折”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挫敗失意。在心理學上是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障礙、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預定的目標不能達到,需要不能滿足在心理上產生焦急不安,灰心失望的消極狀態。而在挫折面前,現在的孩子因為現代物質生活舒適安逸,家長的過度呵護以及學校疏于這方面的教育,造成青少年耐受力極差,經不起挫折。美國著名心理衛生專家認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福的成年。”這是因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后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社會而深感痛苦。讓孩子經受挫折,體驗克服困難后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是提高小孩子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一、對小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據調查: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自殺率呈上升趨勢,在回答“遇到困難怎么辦時,97%的中小孩子想到的是找家長或老師,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究其原因,就是孩子長期得不到相應的挫折鍛煉,心理自我保健差,挫折耐力低,不能自我疏導,合理宣泄、調整、升華。因此,提高小孩子接受刺激的能力,接受適當合理的挫折教育,以便到成年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才能受得了大劑量的刺激。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小時候形成的挫折耐力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到整個人生。可見對小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挫折耐力,是非常必要的、緊迫的。小孩子的挫折教育亟須強化和提高。

二、對小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途徑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可以說是不斷克服和戰勝各種各樣困難挫折的過程。應該根據小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水平,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挫折教育,以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1.引導小孩子認識挫折

認識和理解挫折是對小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關鍵,目的在于認識的發展。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是由認知觀念形成的。因此,在挫折教育中應重視小孩子對挫折的認識,對挫折形成正確的認識,把挫折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提高小孩子挫折耐受力的關鍵。

(1)故事法

為孩子講一些關于偉人或有成就的人如何應對生活中諸多挫折的事例,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到挫折是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并認識到挫折是可以克服的。講這類故事時,首先要抓住教育時機即孩子面臨挫折而困惑、迷惘時;其次,故事要生動具體吸引孩子注意傾聽,才能有較好的效果。在講故事時,還要注意與孩子溝通,如對孩子提問,以加深孩子對故事情節的領悟,深刻地理解挫折。

(2)榜樣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具體榜樣能加深孩子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增強孩子通用性而對挫折的信心使孩子明白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因而,要教育孩子以全國著名的同齡英雄和身邊的同齡人為榜樣。

2.讓小孩子充分感受和體驗挫折

充分感受和體驗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礎,目的在于情感的培養。因此,當他面臨困難時,成人常常替他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可能有對挫折的充分感受和體驗。只有當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挫折所帶來的痛苦時,才會激發他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動力。

(1)不剝奪小孩子受挫折的機會

心理學家馬斯洛論述時,挫折未必總是壞事,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度。成人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切困難都解決了,容忍孩子懶惰等。這樣,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哪怕是較小的挫折,都可能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容易消沉、自卑,甚至產生對抗和攻擊行為。所以應該讓孩子經風雨,見世面,在承受和對待挫折的過程中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2)創設挫折情境

在平時生活中,挫折情景有時很有限,可以主動創造一些挫折情境,彌補利用自然情境進行挫折教育的不足。挫折情景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實際,要盡量讓孩子在體驗到挫折之后,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和興奮。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創造艱苦磨煉和提高挫折耐力的條件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鍛煉他的性格、意志,提高他的認識水平。

3.培養孩子承受和戰勝挫折的心理素質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挫折,總是難免的,應該諒解和關心,幫助孩子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鼓勵他們去戰勝挫折。從心理學上分析,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實質上是引導孩子學會協調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其關鍵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自控能力。戰勝挫折是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歸宿。

(1)面對挫折,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悲傷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變得堅強起來。“挫折對天才是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個萬丈深淵。”遭受挫折時,我們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我,有缺點就及時改正及時擺脫心理負擔,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對待所發生的一切。

(2)培養孩子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篇(4)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9-0225-01

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涵,而重視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則是培養健康心理素質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孩子耐挫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孩子在遭遇挫折時最大限度的克服畏懼退縮、悲觀失望的心理,以避免孩子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從而失去信心,不能正確面對,產生否定自我、否定他人、甚至否定社會的消極情緒。

個案1:李同學平時表現和成績都不錯,五年級時母親患病去世,使他的精神一下子遭受嚴重打擊。他無法接受這一現實,學習成績一降再降并準備離家出走。

個案2:張同學從平時表現來看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學生,父親開車出了事故,家里的經濟狀況一落千丈,她回家看到父母愁眉苦臉的樣子,心理十分難受,從此不想讀書。她認為自己成績再好也沒用,反正家里沒能力供她讀大學。

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許多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生長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及社會閱歷的擴展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二是現在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健康,總是過分周到地為孩子著想,他們包辦了生活中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可以說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在順境中成長,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百般呵護,萬分嬌寵,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草而缺乏承受挫折能力。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呢?

一、要樹立信心,增強孩子的獨立能力

1、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問題充分創造條件。許多事情,孩子是有能力獨立處理的。建議家長首先應該做到改變溺愛嬌慣孩子的教養方法,讓孩子受些吃苦教育;其次是要增加孩子的勞動量,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不要包辦;另外,堅持正面教育,以表揚鼓勵為主,即使批評也不能抹煞孩子的進步,這樣既糾正了錯誤或不良行為,又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作為教師,應該對孩子進行榜樣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根據班上孩子實際,組織開展“向海迪阿姨學習”的專題討論會,由孩子課前去搜集張海迪的事跡,再聯系自己的實際談體會。會上,孩子們爭先發言,氣氛熱烈。許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感觸:以前要是碰到一點小挫折,就灰心失望,喪失信心,現在,與張海迪阿姨對比,真是慚愧不已。今后,必將以海迪阿姨為榜樣,勇敢地迎接挑戰。對于小孩子,身邊的榜樣更能激發他們內心的情感,使其奮起。因此,我經常在班上評選這方面的“明星”,讓孩子們在相互學習中進行耐挫能力的培養。

3、作為家庭與學校,要培養孩子樂觀的態度和堅強的毅力,教會孩子以平常的樂觀的心態對待每一次考試或競賽中一時的得失,以“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豁達態度去對待學習與生活中的暫時失敗,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只要有了樂觀的態度,就會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堅強的毅力。幫助引導孩子在挫折、困難、失敗和逆境面前,有勇氣去面對,去接受,并努力去克服它們。

二、要確定目標,自我控制

例如練長跑,尤其是在數九寒冬,要教育孩子貴在堅持;又如孩子上學回家后,家長可試著解除對孩子看電視的嚴格限制,讓孩子自我控制。只要家長時時注意引導和培養,那么孩子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培養。

老師、家長要教給孩子生活的常識及做人的道理,就是交給孩子“鑰匙”,讓孩子用它去開啟生活的大門,辨別生活中的是非,認識生活的真諦。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激勵,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及時勉勵他們正視現實,勇于進取。

三、創設良好的環境

耐心的父母、教師和民主的教養方式都有利于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好學、誠實的性格,從而增強孩子的耐挫力。同時,與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經歷一些挫折,諸如觀點不一致、處于被領導的地位等,能使孩子在不斷的磨煉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和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僅如此,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這些都有利于孩子耐挫力的培養。

篇(5)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7-0142-02

一、當前,孩子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目標缺乏理性。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已成為家長的普遍心態。今天讓孩子學鋼琴,明天讓孩子學繪畫,后天讓孩子學舞蹈,搞得孩子無所事從,無論是精神上還是心靈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2.家庭教育內容欠缺合理。現在大多數家長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素質。他們往往熱衷于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營養,以為這樣就可以保證孩子有健康的體魄。而對兒童的心理狀況不聞不問,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和理解,結果讓孩子在幼年時就喪失獨立性,產生自卑、緊張、焦慮、逆反等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智力開發非常重視,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卻很淡薄,甚至覺得沒有必要。從而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適應能力不強,道德品質不佳,心理素質不高等缺點。實際上,一個人的成名成就,智力因素只占百分之二十,而百分之八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因此,將教育的中心內容放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才是符合當今的教育規律和孩子成長規律的。

3.教育方法不夠科學。經過初步調查,學生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現為:

(1)過度保護。由于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不重視孩子自立意識、自理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無原則地包辦、代替,使其形成以自我為中心,過分依賴、膽怯、自私、霸道等特點。

(2)過度嚴格。表現為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過多,忽視孩子的獨立性。經常對孩子進行嚴厲的管教和強迫的教育,使孩子形成膽怯、盲從、缺乏自信和自尊等性格特征。

(3)過度放縱。有的家長懷有“樹大自直”的態度,對孩子教育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使孩子形成不守規矩,沒有良好的習慣,懶惰貪玩、行為散漫、缺乏責任心。

根據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現狀,在學生成長教育中,家長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理性的教育觀念;豐富的教育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科學的教育方法。要做到以上五點,提高家長素質勢在必行。

二、提高家長素質,家長學校尤為重要

近幾年來,我校成立了家長學校。這一舉措,經過反復的實踐表明,它在指導家長進行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校務公開與家長會相結合。為使家庭教育科學規范,真正成為學校管理的補充和延伸。我校在每學期開學初,首先召開全校學生家長會。向家長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教育法規;匯報一年來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公開學校的管理思路、管理重點及管理措施;使每位家長都能明確學校的管理方向,便于攜起手來,共同撐起教育下一代這片藍天。

2.家長自學和專題講座相結合。按照教學計劃,每位家長都有《家長讀本》這一通用教材。學校針對教材特點為家長安排自學,每學期按教學計劃給家長編擬學習提綱和自學內容,并建議家長按課后思考題寫出學習體會,也可以對照自己以前的教育方法撰寫出教子經驗。每學期由各班主任針對班級學生教育現狀,給家長上一堂以家教方法為主的指導課,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個性特長、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等問題。針對學生實際,給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具體方法。每次講課都能讓家長學到“一招一法”,而且一學就會,學了就能用。在課堂上,我們能針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用一事一議的形式講給家長聽,家長聽了感到挺解渴,回家教育孩子就能用上。這樣一來,家長學校逐漸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和認可。另外,學校有針對性地安排專人進行專題講座,根據孩子所在年級的年齡特征分段進行。給低年級的家長講《怎樣使你的孩子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給高年級的家長講《怎樣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談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各班還分別進行“共筑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陽”“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不要把財富留給孩子,要把孩子變為財富”等講座,目的是對家長進行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指導,力求讓每一位家長都有所收獲。

3.心理健康和家教咨詢相結合。根據教育形式的發展,學校設立了健康家教咨詢室。由教導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班主任組成,開展咨詢活動。針對獨生子女中出現的心理障礙,及時進行疏導,使其健康、活潑、快樂地成長,并且做好家長教子咨詢。少先隊輔導員每一學期定期給全體學生家長做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這樣既解決了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的煩惱,也解決了部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

篇(6)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現在是越來越幸福了,可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素質也更加突現出來,主要表現為:

1、 惰性心理。現在多數孩子怕臟、怕累、怕勞動,自覺性差,在家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做;在學校,不愿主動幫助別人;學習上,只重視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不求自學進步,得過且過,有的甚至抄別人作業,花錢雇人寫作業、做值日。

有的孩子,在學校很自覺,很勤快,在家卻不然,家校表現不一,虛榮心強。

2、 揮霍心理。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在父母矯慣下的孩子更是“金枝玉葉”,有的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自矯自貴,吃新鮮的,穿時尚的,用名牌的,辦事非常“大方”。為了自我需要,為了朋友面子,甚至為了人前顯貴,他們能向網吧、餐館、商店揮金如土。

3、 依賴心理。現在我國城市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農村家庭也不過兩個孩子,這就使孩子生下來就受到幾位親人的關愛或溺愛。有的家長對孩子處處遷就,事事代勞,使孩子在家養尊處優,完全依賴父母。一位小學生因遲到兩分鐘,被困校門外,自己卻不知呼叫門守,而跑回去求助父母幫助進校。也曾有報載,某小學,每天都是爺爺奶奶幫孩子做值日。有的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百依百順,無意中助長了孩子的霸道心理和依賴心理。

有的家長堅信“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不放心孩子的安全,不忍心讓孩子辛苦,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事事叮囑孩子,處處限制孩子,總喜歡讓孩子在自己畫定的“圈”里活動。孩子沒有自主機會,自然形成依賴心理。

4、 脆弱心理。孩子們多數都生活在順境中,事事隨心所欲,沒經歷過坎坷,心理素質脆弱。一名小女孩與同伴玩耍時,無意中弄斷了別人的跳繩而痛哭流涕――經受不了失誤;一名同學因連續輸給對方三個卡片,惱羞成怒而大打出手――承受不了失敗;一名學習較好的住宿生,在一次晚自習中,因解不開老師用來綜合練習的一道思考題,而跳樓自殺――接受不了困難;五年級學生李小玉,由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輔導,使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次考試后,老師為了增強其成就感,激勵其進步,在班級中認真表揚了她,同時還讓她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誰知,老師的良苦用心,不但沒使其產生更大的成功的喜悅,反倒使其感到很大的不自在,很快,她的成績又回落了――連成功也成了心理負擔;一陣細雨,把一名沒有雨具的孩子“擋”在了家中,從而失去了一天的學習機會,可老師誰都沒“敢”批評他,因為“安全”責任誰都承擔不起……。現在的一些校園暴力,往往也是孩子脆弱心理的極端表現。

孩子的脆弱心理,是學生自我矯貴的表現,是親人溺愛的惡果,是社會偏袒的結晶,也是教育失敗的產物。

5、 孤僻心理。有的孩子,不善與人交往,得不到同伴的認可和賞識,自覺孤立;有的孩子,不愛與人交往,總認為這個不好那個不對,自我封閉。他們學習中,不與人合作,遇到問題,也不主動向別人求助,玩耍時,總是“不合群兒”,對許多活動都不感興趣,缺少童真、童趣,孤僻安靜。尤其在單親兒童、留守兒童中,這種情況較重。

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現象,雖然只表現在少數孩子身上,但也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加強孩子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以避免再次出現那些不該發生的“馬家爵”、“牛家爵”事件。

二、 孩子不健康心理素質的矯正

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不但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向著人生的正確方向發展,還會使家庭幸福、社會和諧。那么,該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呢?

1、 讓孩子感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學生以學為主,但必要的勞動會改變孩子的心理素質。家長和教師都應讓孩子參與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勞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悅。

在家里,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孩子勤勞自主的習慣,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玩具,收拾學習用品,布置整理自己房間,打理自己梳頭、洗臉、疊被子、換衣服等事項,學會清洗自己單薄的衣物,教會孩子洗碗筷、做家務,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支持孩子勞動,包容孩子勞動中的失誤,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快樂和需要。

在學校,老師應積極支持和引導孩子自覺參與集體勞動和公益勞動,讓孩子自己做值日,自己整理書桌,合理擺放文具,參與學校的種草養樹、栽花護花勞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到集體勞動的快樂和利人利已、創造美好環境的欣慰。

必要的勞動不但能矯正孩子的惰性心理、依賴心理,還能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辛苦、金錢的可貴,從而自我抑制揮霍心理,既鍛煉身體,又學習本領。只要多指導和幫助,教會勞動技巧,多提醒和關照,保證他們的安全,短時的一般勞動還是必要。

2、 給孩子留點空間和時間。尊老愛幼是中華美德,孩子需要呵護,但每位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立足于孩子的未來發展,在愛孩子的同時,要保持理智,給孩子留一塊自主發展的空間,讓孩子的個性得以顯現和發展。

有的家長求才心切,讓孩子參加各種藝術班、智能班,不管孩子是否感興趣,只要自己喜歡的,認為有前途的,就努力讓孩子去學,剝奪了孩子實現美好童年夢想的權力。使他們生活變得枯燥、勞累。要知道善意刻求下的“軟刀子”更易刺傷孩子,使孩子一生失去可能該有的幸福,所以有的輕生,有的叛逆,有的用謊言欺騙父母在外面混,這是因為外面有他們的天空,他們寧可要苦中樂,也不愿做籠中鳥。要讓孩子成才,首先應該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潛能,不能“硬打鴨子上架”。同時,還要給孩子一定的自己選擇決定的空間。

有的人認為時間就是效益,并把它用在了孩子身上。在學校,各科老師加班補課,各種復習資料,搞得孩子手忙腳亂,各種測驗考得學生暈頭轉向,使本來掌握的知識、技巧在花樣翻新、七折八拐的試題面前,逐漸變得撲朔迷離。在家里,有的家長只是讓孩子學,卻不知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教育孩子。一次學習研討中,一名學生抱怨父母只強調自己家庭學習的時間,卻不問學習質量,學不夠時間不行,在那里裝學卻能認可。“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欲速則不達”,給孩子點時間,還孩子的本性,讓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3、 是非分明莫袒護。孩子之間,難免與人有磕磕碰碰的事,遇到后,教師或家長應該先詳細了解情況,再站在公平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心理去化解矛盾。作為教師,不能看學生平時的成績或守紀情況,武斷偏信;作為家長不能分別人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處理孩子問題,不能出于公心,有的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尋機報復,有的則會因受到袒護,而有恃無恐,逐漸形成嬌貴或暴力心理。

4、 讓孩子體驗成功與失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還應看到孩子的缺點與不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既要用成功激勵他們,也要用失敗錘煉他們,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質。

篇(7)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10-01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的一天基本上是在幼兒園里度過的,健康的保證還要來自于幼兒園的教育,其主要體現在運動活動上。運動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其終身具有健康的身體奠定扎實的基礎。幼兒活潑好動是好事,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對于小孩子的運動有一定的引導。因為專家說,幼兒的運動影響著他們大腦的發育,當然也會影響幼兒的智力開發。它主要是通過體育游戲、體操、器械活動和自然因素等來達到鍛煉身體、激發興趣、體驗樂趣、增強體質、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幼兒運動的現狀

沒有父母、老師不想孩子身體健康,但是很多父母、老師并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于兒童的意義所在:

情景一:幼兒園放學時,聰聰的額頭冒著汗珠,興高采烈地告訴媽媽:“媽媽,今天我們小組賽車第一耶!”媽媽敲著他的額頭說:“讓你來上學,又不是讓你來比賽的!上課多聽講還差不多。”聽了媽媽的話,小聰一下子焉了,一臉的失落和沮喪。

情景二:體育活動《摘果子》中,教師要求幼兒必須走過“獨木橋”,鉆過“山洞”才能摘到果子。老師交代了要求,幼兒活動時,教師只是隨意巡視,不再強調規則,導致孩子放任游戲。

這種教育不能不引起我們思考,學習就那么重要?體育就真的不重要?體育游戲具有競爭色彩,幼兒通過努力可以不斷達到更高的競技水平,通過勝負的差異,體驗成就感與榮譽感,在享受成功與勝利的愉悅時,也增強和發展自信心,從而形成頑強拼搏、機智勇敢的品質。

美國的教育家克羅瓦爾說過:“運動是智力大廈的磚瓦。”因為,運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和呼吸,腦細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給,使代謝速度加快,腦的活動也就越來越靈敏。

在活動場地上,教師引導孩子孩子們自由地翻滾著:讓我們變成風車吧,你們想想它們是怎么翻滾的?于是有的幼兒蜷縮著往前翻;也有的幼兒兩個合作地翻;一會兒大風,速度加快,一會兒小風,速度減弱,快快慢慢向前進,過一陣,轉風向了,孩子們又開始玩的不亦樂乎……在游戲中,幼兒情緒高漲,不僅完成了體育鍛煉的要求,還增強了孩子的體質,培育了孩子的合作品質,達到了發展幼兒的目的。

只有孩子的身體素質過硬,才能迎接將來繁重的學習。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孩子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喜歡運動的孩子不僅身體棒,而且個個精神飽滿,思維敏捷。

二、幼兒參加體育運動的策略

幼兒教師如何利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幼兒參加體育運動呢?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各種困難,養成參與運動的習慣呢?

《綱要》)明確規定:“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意味著在體、智、德、美等各項教育活動中,體育居于占先的重要位置。我們要把體育運動當成一種習慣培養,只有做習慣的主人,才能讓好習慣帶我們走向成功。

1.要讓孩子喜愛運動

老師要多動腦筋,讓一些有趣的活動吸引幼兒,如小組合作進行插塑,讓有限的玩具發揮到最大的效益,孩子們在活動中嘰嘰喳喳,推倒到再現,反復地擺弄,促進了孩子小肌肉的發展;再如跳繩、繩子變戲法的游戲中,孩子的大肌肉得到了鍛煉;還有一些游戲還可以幫助幼兒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性。孩子們在活動游戲中體驗到快樂,孩子們被深深地吸引了。

2.運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活動篩選,比如,中班可以要求孩子們運球,在小班會拍球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連續拍,從逐步走拍,再到運球,不要求孩子完成的有多好,只要努力就行;再如鉆洞洞、爬山、跳繩等。這些游戲都符合中班孩子的運動要求,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健康,在這些活動中都能潛移默化地得到發展。

3.幫助孩子制定活動方案

幼兒活動需要合理的規劃,否則,都是一盤散沙。因此,合理地規劃方案,充分跳動孩子的積極性,才能讓孩子自由自在、健健康康地成長。

篇(8)

中圖分類號:G4

輪滑運動自從20世紀初在美國和歐洲得到廣泛開展,一些國家紛紛成立了輪滑協會。1940年4月28日在羅馬舉行的第43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議上正式承認了輪滑項目的國際聯合會。1947年,在美國的華盛頓舉行了首屆世界花樣輪滑錦標賽。1992年國際奧委會決定把輪滑球運動隊列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當今世界,輪滑運動風起云涌,作為一項時尚運動,吸引了大批的愛好者,在這支越來越龐大的隊伍中也漸漸出現了一群非常可愛的“輪滑寶貝兒”,他們最小的三歲,最大的也不過七歲。看慣了時尚前衛的都市青年們腳蹬輪滑鞋悠然穿行于大街小巷,再看眼前這群“小人兒們”居然也象模象樣地一身行頭,酷酷的裝扮,令人忍俊不禁。

一、幼兒園開展輪滑教學的有利條件

輪滑運動是一種適合廣泛開展又十分受益的體育運動,容易學習掌握。能否在幼兒園開展這項運動?大家知道,幼兒時期是平衡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由于幼兒重心較低,身體靈活柔軟,自然平衡容易掌握,學習起來會比成人快,因此,幼兒學輪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兒園開展輪滑教學的教育價值

1、學習輪滑可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輪滑不僅能夠促進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機能的改善,增強臂、腿、腰、腹等肌肉的力量和身體各個關節的靈活性,對增強幼兒身體平衡、支撐能力以及小腦的發育等都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可以促進幼兒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

輪滑練習可以提高孩子心肺功能、靈敏度、平衡能力以及身體協調性。有的孩子以前經常感冒,但練了2、3年輪滑后體質明顯改善,很少生病了;而且小朋友們在一起練習,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大大提高。

輪滑運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喝水等生活衛生習慣。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許多孩子的胃口好了,吃什么都香,個別孩子挑食的習慣明顯改善;孩子們午睡較以前更快地入睡,睡的時間也比較長;幼兒活動前、后逐漸養成了喝水習慣。有時還喝一點鹽水,及時補充體內由于大量出汗而丟失的鈉。

2、幼兒輪滑能全面提高運動潛能

輪滑能全面提高寶寶以下幾個方面的運動潛能:體能,耐力,身體平衡性、靈活性,大腦與身體各部位之間的協調性,運動反映的快速準確性,能有效地改善和避免孩子因為運動智能開發不良而出現的問題,如躁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耐性、過分安靜、膽小、沒有表現欲等。

3、輪滑提供給孩子更多參與及展示的機會

輪滑運動在兒童中很受歡迎,能使孩子從小樹立起競爭意識,我們應該加大力量發展兒童輪滑運動,給孩子們更多的參與及展示的機會,把這項運動在兒童中搞得再好一些!

幼兒對輪滑活動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愿意自己動手穿輪滑鞋、戴護具,通過多次、反復練習,促使幼兒進一步掌握了左右概念、在中班上學期末就學會了系鞋帶,以及把東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自我服務的技能。

4、輪滑能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掌握了初步的安全知識,又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醒孩子萬一摔倒應爭取降低重心,抱頭、團身,使肩膀首先著地,盡量避免直臂單手撐地,以免損傷手腕,把損傷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時可以結合“我會當心”主題活動,請幼兒自己說一說輪滑活動中容易出現危險的地方,自己動手畫安全警示圖,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三、幼兒園開展輪滑教學的注意事項

幼兒輪滑多以速度輪滑基礎為主,對孩子進行適量的訓練,力求讓孩子在提高運動量、鍛煉自身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的同時,去快樂、自愿的進行。

1、在中大班幼兒中,全面開設“幼兒輪滑活動課”,時間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上、下午課后,聘請專業人員擔任教練。

2、從興趣入手。對孩子來說,就是用一切辦法讓他們“玩“起來,但是這個“玩”的度一定要很好的掌握,以便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利用玩來結合所要教授的內容,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很容易的就掌握了所要學習的動作。在教學中要注意:如何運用游戲手段進行練習;帶班教師應該掌握熟練的輪滑技能,可以進行更安全的保護;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3、輪滑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對他們的表現欲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外向型的兒童,不能任其表現欲無限制膨脹,導致運動過量;對內向型的兒童,要及時發現并肯定進步,激發其表現欲。

4、輪滑擴大了孩子的社交范圍,提高了交往能力。隨著孩子們輪滑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練習場地改到廣場上。面對許多不熟悉的人,要引導、鼓勵幼兒之間進行簡單的交往,比如主動說說自己的名字,在哪里上幼兒園,或詢問對方;戴護具時互相檢查、互相幫助,溜上幾圈后切磋一下技能等等,讓孩子與不同對象進行交流,有效增強交往能力。

篇(9)

王少卿: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家長的素質決定了孩子的素質。您是從事教育學研究的,能簡單說說父母與孩子成長的關系嗎?

藍黛:從某種程度說,孩子是父母生命的繼續。一方面,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無可選擇地繼承了父母很多東西,另一方面,孩子生長在由父母營造的氛圍之中。父母的師表作用與自身素質緊密相連,父母的素質,包括知識、學問、品德、修養、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巖漿,積累得越厚實、越豐滿,孩子成才的爆發力就越強。

王少卿:旅美教育學專家黃全愈博士認為,如果對現時的家長實行民主選舉,或者資格考核,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辦法,很多家長可能就要下崗了。他甚至提議,對家長要采取“持證上崗”的制度,不合格者不許上崗,您認為如何?

藍黛:現在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這是件好事,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提高孩子的素質應該從自己做起。孩子是家長的作品,畫家的水平不高,這張畫無論如何也美不起來。此外,家長們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識,大多只是憑感覺教育孩子。但這種情形目前已有所改變,隨著家庭教育熱的升溫,家長們開始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質了,這也是近幾年家教書籍一直暢銷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實我們并不要求每個家長都成為教育專家,但需要家長了解孩子成長發育中的規律,有的放矢、科學地進行教育、引導。

為人父母的三個基本素質

王少卿:在討論家庭教育的話題時,人們談孩子素質的比較多,而談家長素質的卻非常少。您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基本素質?

藍黛:作為家長,應該具備三個基本素質:一是健康人格,二是愛心,三是責任感。

首先,家長必須具備做人的基本素質,要有健康的人格,在孩子面前用最基本的素質去約束自己。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影響很大,就如日常行為中,家長喜歡打麻將,孩子也會跟著學。也許你的孩子學業上很優秀,但在做人上可能會栽跟頭,因為你沒有給他一個健全的心理,一種對待苦難的承受能力,孩子只有心理上沒毛病,才能適應社會。比如孩子一次考試考不好,心理健全的家長會教育孩子帶著一種輕松的心理去對待,而心理不健全的家長會給孩子壓力,使他覺得無法解脫。

家長要具備的第二個素質是愛心。愛孩子不能過于功利,把所有的未來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培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義務,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家庭成員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甚至夫妻之間都必須有愛的氛圍。家庭氛圍包括生活環境、生活作風、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傳統習慣、道德規范、為人處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群、求知好奇、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膽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獨、懶惰、放任、不懂禮貌、言語粗俗。文明的家庭能給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其中感到溫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滿足了孩子的歸屬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愛被尊重,也學習到如何愛他人,如何尊敬他人,從而增強了自尊和自信。

家長要具備的第三個素質是責任感。現在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疾病,因而,家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孩子對任何事情都要持平常心,面對人生的坎坷,以快樂為原則。教會孩子以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培養他良好的心理素質。

提煉屬于自己的教育模式

王少卿:有句話說,3歲決定一生,有道理嗎?

藍黛:我認為早期教育是對孩子思維模式和潛力的開發,當然越早越好。家長應該讀一些相關的教育書籍,了解各種年齡段孩子發展的特點,掌握教育過程中的一些技巧,根據身邊出現的情況,及時分析、比較自己的教育是否成功,成功的教育方法是怎樣的,別人是如何成功的。

王少卿:面對國外和國內許多成功的教育模式和理論,家長應該如何取長補短?

篇(10)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242-01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整體素質就難以發展到較高的水平。中職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常常會發生諸多的心理困擾和消極情緒,甚至精神障礙。能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身心都能健康發展,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及整個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20世紀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溝通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2 中職生心理問題成因剖析

如今的中職生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很稚嫩,看上去像是成人,實際上還是孩子。在生活過程中,還不懂得如何認識自己,如何進行人際溝通,如何對待挫折,如何調整自我情緒,如何改變自身不良的性格習慣。因此,生理發育提前和心理發育滯后的矛盾,是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由于學校教育失當使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學生的基礎差、學習動力缺乏、自控力和辨別力也差、加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時時刻刻刺激著學生,學生整日處在高度緊張、焦躁、恐懼、勝利的喜悅或失敗的失望中,從而導致心理疲勞,引發各種心理疾病,特別是強迫癥、自卑癥、焦慮癥、抑郁癥、恐懼癥空虛癥以及神經衰弱等組成的精神障礙在中職生中發病率較高。家庭教育失誤使當代學生個體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大多數父母出于“望子成龍”的極高期望值,當孩子的學習與家長的期望有所偏差時,家長不是訓斥就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在這種情況下,勢必使一些孩子產生孤獨、逆反、封閉的心理障礙。青少年時期雖不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但由于中職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家庭和社會的依賴性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3 從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認識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及片面追求升學率怪圈的干擾,社會各界人士普遍把學校的好壞標準、檔次高低、質量優劣定位在升學率的高低上,這就使由于中等職業學校自身特點帶來的“先天不足”而失去競爭的優勢,甚至有人把職業學校視為異類。其次,一些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將孩子引向只注重學習成績或混個畢業證而忽視心理健康的歧途。還有少數家長全然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以及不認真的態度草率處理婚姻、工作、人際等關系。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人員缺乏,組織機構不健全,加之目前教育管理部門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的具體量化指標,致使基層中職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化,從而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及研究呈現出無序和放任自流狀態。

4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多方參與社會生活,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它是在社會環境和實踐活動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要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他們的認知、意志、情感等心理品質,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注意創造條件,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參與各種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不僅學會角色轉換,增強社會適應性,拓寬社會知識面;還可以增強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磨練意志力,正確認識自己。

學校、家庭、社會應相互溝通,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時,絕不能忽視與家庭和社會的溝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學生出現問題盡量讓其父母協助,借助社會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延伸,做到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教育。

必須依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心理健康的發展有根本性和切實性的依托,學生掌握一種基本的調節心理健康方法,及時恰當地宣泄心理障礙的郁結。每個中職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個體,必定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缺陷。這些心理缺陷常常導致心理失控,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妨礙心理的健康發展。要學會調節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弱點,在心理缺陷面前,不應一味自我貶抑,而要把它當成奮斗的動力。

5 引導教師以課堂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在理論課的教學中,不僅應注重知識灌輸,更應注重針對性和指導性;注重個性教育和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學生心理出現“癥結”,要專門進行教育疏導,應牢牢抓住課堂這個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或矛盾,使其處于心態平和、情緒穩定、思維靈活、愛憎分明、舉止適度這樣一種有利于健康成長的環境之中,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再次開展的個別心理咨詢。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行為中的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輔導或訓練,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上一篇: 循證醫學的四個原則 下一篇: 初中物理浮力的定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 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欧美理论电影久久网站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