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美學啟蒙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23 10:05:38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給孩子的美學啟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給孩子的美學啟蒙

篇(1)

二、案例舉隅

案例1:2013年4月6日,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8歲的冉冉、5歲的浩浩與8歲的鄰居小伙伴李某某在村邊樹林里模仿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劇情,做“綁架烤羊”游戲,李某某把浩浩弟兄倆綁在樹上,點燃地上的樹葉,導致浩浩兄弟倆嚴重燒傷。

案例2:2013年4月1日,深圳的一個5歲的女孩模仿動畫片中的場景,手里拿著雨傘,從6樓跳下,導致嚴重骨折。

案例3:安徽一名四歲男孩在家模仿動畫片,刀割小手指。

三、案例剖析

(一)動畫片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1.影響身體健康。長時間看動畫片容易傷害大腦及眼睛健康。

2.制約社會性發(fā)展。動畫片使不少孩子“上癮”。

3.誘導暴力及傷害行為。《貓和老鼠》中老鼠用火燒梯子,忽視了玩火危險的警示。

4.導致孩子“被成人”。孩子在看動畫片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人物語言、穿著、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小大人”了。

……

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喜羊羊”之類的動畫片并不適合幼兒,這不是觀看不觀看的問題。動畫片制作者不懂幼兒教育,只是以成人的視角“玩味”樂趣。

(二)動畫片的益處

1.可以幫助幼兒認識社會,學習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如動畫片《我會過馬路》,通過小猴的有趣行為及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孩子懂得“紅燈行、綠燈停”等規(guī)則。

2.促進語言學習。研究證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兒童之中,看電視較多的兒童的語言和詞匯使用水平明顯地高于看電視少的兒童。

3.認識一定的道理。幾乎每一部動畫片都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讓孩子在觀看動畫片過程中習得。

4.促進想象力的發(fā)展。動畫片以其離奇夸張的情節(jié)或瑰麗多彩的環(huán)境吸引著孩子,讓孩子天馬行空地自由想象。

三、策略試述

作為家長與教育者,應該怎樣避免動畫片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讓動畫片成為助推孩子健康成長的“助推劑”呢?筆者認為應該著力實施“三避免”“三引導”策略。

(一)“三避免”

策略1.避免只看不“導”

成人在陪伴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要教會孩子分辨動畫片中的真善美、假偽惡現象。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里有一個鏡頭是紅太狼拿平底鍋打老公,孩子一看就笑,但成人不能一笑了之,要讓孩子懂得打人不對。

策略2.避免只買不“選”

家長在購買或選擇電視動畫片時要做到三點:(1)選教育性、啟蒙性強的動畫片。如,《巧虎》以歌曲、舞蹈、科學知識的教育為主。《大耳朵圖圖》中以幽默詼諧的成長故事,一方面滿足了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還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品質。(2)選擇審美性、娛樂性強的動畫片。選擇動畫片,還要關注動畫片中的圖像、聲音、人物等傳遞的美學價值和娛樂價值是否高,是否能給予孩子快樂的童年。(3)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征的動畫片。如2~3歲的寶寶就喜歡《天線寶寶》這類的情節(jié)、語言都簡單的動畫片,他們百看不厭。而5~6歲年齡段的孩子就喜歡情節(jié)、語言都復雜些的。作為家長或老師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進行選擇。

策略3.避免只放不“陪”

大人應該陪著孩子一起看電視,這樣既有利于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又有利于及時掌握孩子對動畫片中人物、情節(jié)的理解,能及時矯枉過正,避免“模仿危險情節(jié)”等事故的發(fā)生。

(二)“三引導”

策略1.引導孩子討論動畫片內容

討論時,成人應盡可能地拋開道德灌輸與干預,細心地觀察孩子們對于動畫片的理解。智慧的教育者懂得尊重孩子們的意見與想法,懂得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孩子自主評判媒體內容的能力。

策略2.引導孩子表演動畫片中的情節(jié)

在家庭里,成人有時可以充分利用電視、動畫片,進行隨機教育。當孩子特別喜歡某個動畫情節(jié)時,可以利用餐前或餐后時間讓孩子進行動畫內容的演繹表演,引導討論,學習其優(yōu)秀品質。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讓碟片的小主人介紹故事內容,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策略3.引導孩子養(yǎng)成看電視的良好習慣

篇(2)

一、音樂能夠促進智力發(fā)展

(一)在歌唱中提高幼兒記憶力的發(fā)展

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和歌詞的學習可以促進幼兒的記憶力的發(fā)展。每個孩子觀察、儲存知識、建立印象的質量和能力是不同的,他們從記憶中提取一個完整的文學詩詞或是文章文選是很不容易的。在他被動接受地這些信息和他主動重現的這些信息之間有著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當給歌曲加入旋律節(jié)奏,就可以很容易的喚起幼兒對整首作品的記憶,在一首首的歌曲積淀中,幼兒就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這比一般讓孩子死記硬背有效率多了,這就是歌曲形成記憶的特點。

(二)在音樂游戲中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音樂游戲中讓孩子利用任何曲調即興編詞與伙伴們進行交流。當兒童自己不在外界的輔助下,即興的哼唱出旋律的時候,是在幼兒的大腦中已經儲存了曲調的基礎上,憑著幼兒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想象力,思考創(chuàng)造出新的旋律,這就是音樂教育對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然而這種想象力的建立又促進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幼兒積極的思考和體驗來獲得知識和快樂。

(三)在音樂活動中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

在對幼兒的早期教育中,每個孩子的知識儲備是不同的。然而正是因為這種不同,在孩子們之間就會產生智商和情商的差異。有些孩子顯得更加聰明伶俐,那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儲備比一般孩子的知識儲備要多;有些孩子顯得呆笨遲鈍,那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儲備比一般孩子的知識儲備要少。當孩子們參加集體的音樂活動的時候,幼兒之間會主動或被動地進行交流和影響,同時這也是孩子們進行知識儲備交換的過程,在無形之中孩子們就會增長知識、提高交流能力等。通過歌唱、音樂活動和音樂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進而促進了智力發(fā)展。

二、音樂能夠促進人格健全

幼兒的啟蒙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是幼兒心理發(fā)展最關鍵的時期。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幼兒早期是健全人格建立的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關乎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幼兒的行為舉止、知識技能、思想態(tài)度、情緒情感等等,都要在這一時期打好基礎。只要在這個時期起初打得好,那么,就可以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一)在音樂欣賞中促進人格健全

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語言,因其特殊的功能,它可以調節(jié)情緒、舒展身心,欣賞音樂作品可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陶冶高尚情操。在音樂教育中,通過音樂欣賞來凈化幼兒的心靈,美化幼兒的內心世界,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心理品質。

(二)在音樂學習中促進人格健全

在音樂作品中,涵蓋了美學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等非常好的內容。幼兒在學習這些音樂作品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學習了音樂作品中所涵蓋的內容。在長久的教育過程中,幼兒的文化素養(yǎng)、行為舉止、態(tài)度素質就會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去發(fā)展,這就達到了音樂教育在對幼兒的全面教育中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音樂教育在它特有的功能的支撐下,能夠讓幼兒體會到音樂作品或音樂形象想要表達的意境,以其強大的滲透力對幼兒在各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疏導幼兒良好人格發(fā)展。考文獻:綜上,通過音樂欣賞和音樂學習可以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三、音樂能夠促進情感表達

在整個人生階段中,幼兒的情感世界是豐富和變幻無常的。通過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平衡幼兒的情感,促進身心健康。

(一)在教學中促進幼兒情感表達

在課堂上,教師不用給孩子解釋太多,賦予音樂作品一些思想、態(tài)度等等。只有讓孩子們自己欣賞,讓他們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再稍加引導就可以使孩子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表達。這樣,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就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們的應變能力。那么,孩子們就自然、毫無困難地學習了情感的表達方式,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幽默感等。

篇(3)

把年齡段相仿的男女孩子們放到一起,給他們小桌、小床以及鍋碗瓢勺等其他生活用具,作為一定的游戲道具,只要稍加提示,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組織起來,經過一定磋商,各自找到并扮演“過家家”游戲中的角色。在這種游戲的過程中,由男孩和女孩飾演家庭中的不同成員,無形中強化了他們對自己性別的社會角色認知。與此同時,在“過家家”過程中,他們在用自己的眼光評判父母的對錯,表達自己的觀點。

給孩子安排在游戲中正確的角色位置上,讓孩子充分地表演。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對爸爸或媽媽的感受,及時地給予指導,即告訴他:做爸爸應該如何,做媽媽應該如何……

通過“過家家”游戲,與游戲中的“家人”密切接觸,他們也會相互擁抱,甚至接吻,向家里其他人示好。孩子這種天真純潔的感情流露對于成年后的性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在成人世界中,我們常常發(fā)現有的人非常強烈地愛上一個戀愛對象,卻不敢,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以至鑄成終生遺憾。究其原因,很大成分是這樣的人從小缺乏這方面的學習和模仿對象,成長過程中也沒有人給予正確的指點,他們對這樣的接觸和交往“敬而遠之”,別人怎樣都無所謂,可是,一旦要自己去做,就難上加難。鑒于此,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鼓勵孩子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對他們一生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可以及時發(fā)現將來可能向不良方向發(fā)展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糾正。例如:男孩強行扒看女孩子的生殖器官;由男孩扮女人,或由女孩扮男人,幾個男孩與一個女孩共同扮演夫妻生活,或幾個女孩與一個男孩共同扮演夫妻生活;或者是在男孩與女孩扮演夫妻的過程中,有鬼鬼祟祟、東躲的狀況,認為自己扮演的事是見不得人的等等,像這樣的情況都應該及時給予干預,免得日后形成性價值取向偏差。

家長甚至還可以親自參加到游戲中,如扮演“布娃娃”的爺爺、奶奶,與孩子在游戲中增進感情,教授知識。

有的父母不懂得孩子性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游戲,這都是不應該的。一個4歲多的小女孩,名叫小霞,由于在新郎新娘游戲中和“新郎”“上了床”,結果被她母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因為她母親怕女兒會因此而墮落。其實,孩子不管玩什么游戲,都只不過是一種游戲,是一種模仿。因為即使小男孩趴在小女孩身上模仿動作,4歲的孩子也不會想到這樣的活動會產生什么樣的意義。幼兒間的“上床”行為只是純粹的游戲行為,而沒有真正的“性動機”。

還有,至于有的孩子親異性孩子的臉,偷看異性孩子小便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打上“耍流氓”之類的標簽。一方面孩子并沒有那樣的動機,另一方面,如果這樣給孩子打上不良烙印的話,對孩子健康成長反而極為不利,很可能會成為孩子今后發(fā)展中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同時,家長的過激行為,對小女孩今后的發(fā)展也會造成陰影。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對于參與這些活動的孩子來說,這些“性游戲”對他們并不會帶來什么身心方面的傷害,相反能為孩子接受日后與性活動有關的活動打下基礎。但是,如果成人對孩子的“性游戲”加以干涉,或者對孩子加以責罵、壓制和懲罰,使孩子覺得自己做了很壞的事,這樣就會對孩子今后性心理的發(fā)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可能會使他們認為性是罪惡的,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快樂是錯誤的,有這種行為的孩子是“壞孩子”。這種信息會妨礙孩子成年后接受和給予愉悅的能力,最后還會干擾他們建立愛情和親密關系的能力。

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性游戲活動要注意正確引導。如果你認為孩子的性游戲不健康,只要設法找出孩子感興趣的其它內容,將其注意力吸引或轉移到別的活動內容上就可以了,切忌大驚小怪或對孩子批評責罰,以免導致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產生,使孩子產生更加強烈的“性活動”的欲望。另外,不要讓孩子看成人影視節(jié)目,更不要帶孩子到成人才能去的娛樂場所。當然,父母的性生活也要隱秘些。

2.“我是從哪兒來的?”――積極回答孩子的性問題

幾乎每個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如果你認為這是尷尬的話:孩子仰起稚嫩的小臉,一臉純真地問道:“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或者說:“爸爸,你的身體為什么跟媽媽的不一樣?”還有:“媽媽怎樣生了我?”“我是怎樣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

有的家長十分擔心自己的孩子提出有關性的問題,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回答是好。可是,2歲半到5歲左右年齡的孩子們,往往專門會問你這類問題,他們常常對于懷孕和出生感到非常好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在孩子大約4歲左右,他們已經開始懂得寶寶們不是自動出現的,一定有些什么事情發(fā)生。他們這個年齡段正是探索性別差異和生命來源的初期階段,你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事實上,這種時候不是“尷尬時間”,而正是對你的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好機會。有些父母產生疑慮:為什么一定要回答學齡前兒童提出的“寶寶是從哪里來的”這類問題?而“你還太小,不懂這個,以后我會告訴你”的回答不是很好嗎?其實,回避這個問題雖然能讓你暫時脫離“尷尬”,但你無意中失去一次在自然狀態(tài)下跟孩子交流的機會,和很輕松地讓孩子學到性知識的機會,同時也給了孩子這樣一個信息:你不想和他談性問題。

那么,父母們害怕回答孩子這類問題的原因到底在哪兒呢?以“我是從哪里來的”這樣的問題為例,看起來似乎難以回答,但這里讓父母臉紅的原因主要是“寶寶是怎樣來的”,他們害怕談及父母的性生活這類隱私。

其實,雖然回答這樣的問題不能一言以蔽之,但問題也沒那么復雜。作為父母,首先我們應該徹底弄清孩子要問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讓孩子聽得云山霧罩,卻一無所獲。其次,從非常簡單而明了的回答開始,同時觀察孩子是否希望繼續(xù)探討。

具體可以這樣回答孩子的提問:

“寶寶是在媽媽身體內一個叫子宮的地方生長的。”

“只有女人有子宮,所以只有女人才會生孩子。”

“它是女人身體里一個特殊的地方,就在媽媽的肚子里。”

這樣的談話一般就能夠滿足3~4歲孩子的好奇心了。

不過,在他們走開一會兒之后,他們經過考慮,也許會帶著更多的問題回來,他們會問一些讓你更加難以開口的問題。你可以一如既往地照上面那樣簡單而直接地回答:

“寶寶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

“那是女人身體里一個微小的細胞和男人身體里一些微小的細胞組成的。”

“女人的細胞叫卵子,男人的細胞叫。”

“當兩種細胞結合在一起時,就開始有了寶寶了。”

相反,我們更要關心那些從來不問問題的孩子。他們不提出問題,并不代表他們沒有關于懷孕和出生的問題。做父母的應該在極其自然的狀態(tài)下,及時給孩子上這樣的課程,可以跟孩子主動說說懷孕的鄰居或親戚,甚至是路上遇到懷孕的婦女,都可以成為說起這一話題的機會。

3.家庭性教育以誰為主?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的父母當然是孩子性教育的啟蒙老師和主要教育者,而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叔叔和阿姨、哥哥姐姐等長輩親屬也都是孩子性教育義不容辭的老師。在孩子沒有成年之前,由于孩子與父母、孩子與家庭密不可分的聯系,以及思想情感上對父母的尊重與依戀,使得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原則上說,父母是孩子的最直接的性教育者,在對待孩子的性教育問題上,有著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么,對于孩子的父母來說,對孩子的性教育應不應該進行分工呢?當然也會有分工。分工合理,教育才能得法,才能達到性教育的目的。在我們的家庭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上一般女孩由母親負責,男孩由父親負責的現象比較多見。事實上,還應該按照孩子不同年齡段來區(qū)分父母親的責任。因為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由于他們的母親對其哺育、要較父親密切得多,使孩子對母親比對父親有更多的依戀。母親對孩子的接觸比較多,因此,在幼年期,孩子的性教育應主要由母親來承當。當然,作為父親也有義務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他應該輔助媽媽對孩子進行早期性教育。同時,嬰幼兒也能夠以父親為模仿對象。

到了學齡前期的孩子,由于行為和語言能力提高,加強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大多數孩子有了幼兒園中的伙伴,他們之間常常互相交流著新鮮的語言、游戲,他們在生活中學會了如吃飯、穿衣等許多技能,對自己的好惡與行為方式也有了一定的選擇能力,他們會“偏要和媽媽一起睡”,或“我偏要爸爸抱”,而且可以采取一定具體措施,以實現自己的目的。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性教育,則應該誰遇上誰負責的辦法,即誰遇上孩子出現與性有關的行為、語言或活動等,誰就要充當家庭性教育的主要角色。雖然這個時期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情感仍然很深,仍不愿放棄吮奶、摸乳、親吻、擁抱等習慣,但是,父親對孩子的性教育應該負更多的責任,尤其是男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性別角色認定更加有利,對其性格的建立,乃至作為男孩子的舉止等,也都大有好處。相比之下,這個時期的女孩子則容易處理得多,她們這個年齡段所能遇到的任何性問題,父親都能夠從容解決,只要父女間不產生過分依戀的問題,就很少有不良作用。

4.孩子3~5歲――性教育關鍵期

按照弗洛伊德童年體驗的理論,3~5歲無疑是孩子性教育的關鍵期。

不少人感到困惑,對幼兒進行性教育是否有必要。實際上,性教育必須從幼兒開始,打下一定的基礎,才能使得孩子在青春期階段的性教育能夠順利進行,從而讓他們在未來的婚戀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能夠得到順利而良好的發(fā)展。在這個時期,如果家長在性教育問題上對孩子采取斥責或欺騙的方式,將給孩子心理發(fā)展投上陰影,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幸福。

由于人在3~5歲產生記憶,這樣的記憶會保留終生,所以,人對這個時候記憶的東西格外深刻,在人的一生中,都難免在潛意識里起作用。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比較模糊,僅僅是處于朦朦朧朧、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而且在類似“第一印象”的作用下,一旦遇上不良刺激,或者是遇到自己解釋不清的狀況,他們就從兒童的角度來認識事物,于是就難免產生錯誤觀念和錯誤記憶,這些觀念和記憶會隱藏在潛意識里,對未來一些事物產生不正確的反應,使之造成心理偏差等問題,從而影響到他未來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最簡單的,我們都知道“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現象,其根源無非就是兒時,即5歲左右,男孩子跟母親過于親昵和依戀,女孩子跟父親過于親昵和依戀,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情結,嚴重的成年以后會影響到戀愛、婚姻和夫妻性生活。

有一個白領家庭,做父親的工作特別忙,晚上經常在10點以后才回家,他們的男孩從出生到5歲,基本都是由媽媽來照料,很自然,晚上孩子也是由媽媽來哄著入睡。孩子從小就留下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在他睡覺時,一定要讓媽媽也躺在他身邊,小男孩的手要摸著媽媽才能入睡。當然,這一點并不奇怪,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絕大多數做媽媽的都是要親自照料孩子的飲食起居。可是,問題就出在幾年來僅僅由媽媽一個人帶孩子,而且晚上爸爸基本不在家,久而久之,孩子的頭腦里認為爸爸不是自己家里的人,他不應該晚上出現在自己的家里,孩子沒有把爸爸當成家里的一員。所以后來,孩子漸漸大了,偶爾爸爸晚上沒有加班或沒有應酬的時候,在家吃晚飯,在家呆到晚上仍然不走,這讓小男孩很不適應。在家里,尤其是晚上,他已經容不下爸爸,總恨不得爸爸快點兒離開家,好讓他跟媽媽獨自在家才覺得穩(wěn)妥。不僅如此,媽媽跟爸爸有時在一起說說悄悄話,孩子發(fā)現爸爸跟媽媽比其他人跟媽媽更親昵時,竟然激起了孩子的嫉妒之心!在小男孩的眼里,媽媽就像是他的戀人一樣,不允許別人跟媽媽那么親昵。所以每當這時,小男孩就坐立不安,悄悄站在門外偷聽他們的談話,總怕媽媽被爸爸欺負……

像這樣的家庭如果不及時做心理咨詢來調整,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給小男孩改變和扭轉畸形心理,成人之后很難說會成什么樣。

5.面對繽紛社會,如何處理孩子耳濡目染的性好奇?

社會上到處都有對孩子的性產生影響的因素,因而每個人都可能是孩子正面的或反面的性教育者。這就要求我們的社會環(huán)境應該是干凈的。作為父母雖然不可能把握和左右社會環(huán)境,但應該保證自己的孩子在相對“干凈”的環(huán)境和場所活動,昔日孟母擇鄰,正是基于教子的考慮。

但是,我們不要為社會上出現一些不健康的事物所苦惱,也不要怕自己的孩子知道社會上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或被社會上這些不良現象所浸染,在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生活和長大的孩子,為什么表現不同呢?其原因這正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不同,才產生不同的結果。

我們也不能讓孩子對社會上的現狀一點兒也不了解,如果那樣,你的孩子長大后對社會一無所知,儼然是個傻瓜型的,他會苦惱于跟社會格格不入。這跟在溫室里生長的花朵沒有什么不同。

孩子在嬰幼兒期主要以父母為模仿對象,當孩子進入托兒所、幼兒園后,便開始學習他們的伙伴及教師的行為、語言,但這個時期,家長的教育仍起決定性作用。做家長的不可能給孩子一個百分之百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但起碼家長要對孩子所看到、聽到的現象進行正面解釋和批評,逐漸教給孩子一種正確認識和分辨事物的能力與方法,指導孩子接受社會上好的性教育內容,抵制來自社會的不健康的觀念及行為的影響,增加孩子的自身免疫力。

6.站在孩子的立場看性玩具

據報道,最近有身體暴露的玩具娃娃“鉆”進了幼兒園。據說那玩具娃娃分成男女,全身,尤其男性器官也十分顯眼。

做父母的反應并不一樣,有人給孩子買了這樣的玩具;有的人沒多想,孩子要就給買了;而有的人卻為自己的孩子接觸到這樣的玩具而發(fā)愁,認為這樣暴露的玩具畢竟對孩子沒有好處,可也沒有辦法;有人為此而憤怒,認為這是商業(yè)盲目追求利潤造成對幼兒心靈世界的污染,強烈要求有關部門應該好好整頓一下玩具市場……

對此,一些學者也紛紛發(fā)表見解,有人認為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們對孩子進行的早期教育不夠,才讓一些不健康的東西鉆了空子。也有人認為孩子只把它們當玩具玩兒,并不懂得往歪處想,因為他們還不具備這樣的理解能力,認為玩具存在年齡的界限,對于學齡前兒童,他們并不真正明白這些性感玩具的真正意義。不會由于玩了這種玩具孩子就變得不健康了……

其實,任何事物都是多層面的,作為玩具,有幾個方面問題應該考慮。

從年齡角度來看,其受眾不同,產生的作用也會不同,因此成人跟幼兒看到這樣的玩具,其感受會不同,因此我們不能以我們成人的眼光來判斷孩子們受到的影響,正所謂別以“成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任何高級動物,包括人類,都有一種天性,就是游戲的天性,因此,玩具自古以來就有。有人做過研究,說世界各地古代的玩具有幾種驚人的相似,如撥浪鼓和娃娃等,其中也包含了娃娃。

從美學角度來看,那些的和猥瑣的東西是丑的,盡管兒童沒有那么高的審美能力,不可能理解其中的真實含義,但是,這些東西不利于兒童審美觀的建立,應該遠離和杜絕。作為父母,應該能夠明確區(qū)分。凡是積極的、善良的、充滿愛心的,都是具有較高美學價值的,不管娃娃是否,是否成人化,只要它充滿童真,都是兒童自然情感的體現。正像某專家所說,巴比娃娃在西方賣了那么多年,而且風靡全世界,最初也曾有人反對過。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是否光屁股作為標準。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新一代父母已經比中年以上的人開放得多,但傳統(tǒng)的東西仍然存在,所以,要讓所有父母對任何事物都能立刻做出正確的反應,也是不可能的。我們都有一個認識更新的問題,只有做父母的有了正確的性觀念,具備一定正確的性知識,才能對自己的子女進行正確引導,在遇到類似玩具娃娃等問題時,不失時機地給孩子以正確的處理方法。作為孩子的父母,第一任老師,應該肩負起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的責任,不要杞人憂天,不要禁錮孩子,也不必抱怨社會上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現象,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主動給孩子以教育,讓孩子免受不良事物的侵害。

7.孩子不雅動作怎么糾正

經常有家長為孩子“當眾”而感到尷尬難堪。在這種時候,許多家長采取對孩子嚴厲斥責的辦法,迫使孩子中止這種不雅的舉動。所謂“”,就是通過自我撫弄或刺激性器官而產生性興奮或的行為。如果是這樣的定義,那么,作為幼小的孩子,能夠完成這樣一種行為嗎?即便有這樣的動作,他們能否到達真正的?事實上,據一些學者觀察發(fā)現,l周歲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就有行為。主要表現為男孩玩弄生殖器或者騎在玩具上摩擦生殖器,同時伴隨著面部充血、表情緊張。女孩表現為在臥位或坐位時,兩叉并攏并扭曲身體,也伴隨著面部充血、表情緊張及出汗,有人稱為“夾腿綜合征”。這說明,起碼他們已經有性興奮出現。

但是,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因為這就像孩子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是一種對自身的探索和發(fā)現,對孩子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倘若父母驚慌失措,對孩子動輒責罰,反而會產生負作用,輕者讓孩子不知所措,重者會給孩子在性問題上造成心理負擔,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會引起今后障礙等疾病。

那么,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解除的習慣呢?無非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父母發(fā)現孩子的這種行為,可以不露聲色地帶孩子去做游戲,講故事,或者干脆帶著孩子到別處玩一玩等等。

8.為什么不要讓孩子穿異性裝?

篇(4)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2-0242-02

通過三年在小學的教學我從中體會到,要教好美術課并不是單單教會孩子們畫的像什么或者會畫什么,亦或教孩子們用什么工具畫畫等等,這些都不是上好美術課的標準。好的美術課應該是看孩子們通過美術課學習到了什么,是否在其他方面有所進步。比如是否獲得一個健康的右腦,一個流暢邏輯的左腦,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一種對藝術的熱愛,一份敢于創(chuàng)造的勇氣,一身表達暢想的能力,一顆感恩自信的心靈。這些對孩子的綜合考評才是一個老師是否教好學生美術的標準。

真正的美術教育應由以下三個階段的學習而得。

體驗。體驗有很多種。一種是人們常說的模仿。孩子是喜歡模仿的,孩子的內心很純潔,沒有太多復雜的東西和負面的情感。在這個階段,可以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模仿,在腦袋里打下烙印,能達到閉上眼睛就能畫出的境地。第二種體驗就是心的體驗及讓他們通過繪畫,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體驗心與海的對話、體驗山和眼睛的交流、體驗自然帶給人的感動、體驗把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的快樂,體驗因表達美而得到的自信、體驗把美與他人分享,與感恩達到擁有心靈的美好與崇高,體驗畫畫入境的專注和自我而達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訓練,從而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幸福!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因為種種原因只是把體驗片面認為是模仿,也就是依葫蘆畫瓢,老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在下面畫,模仿老師。可以說這樣的教學可以說是錯誤的,在孩子們的印象中美術課就是把老師畫的樣子描下來,好的標準就是畫的是否和老師的一樣。這樣的教法會讓學生慢慢對畫畫失去興趣,還會讓孩子對美術有種狹隘和錯誤的理解,這從我們現在的家長朋友身上就能看出。

一次,一個小孩的家長跑來找我說我家小孩畫畫很好,畫什么像什么,將來準是個藝術家,我心想要成為一個藝術家可不是畫什么像什么就斷定的,我又問他家小孩平時都畫什么,她說就照卡通畫臨摹,照著書上的插畫臨摹。我就說孩子喜歡畫畫是好事,但是需要一個正確的老師引導,畫畫不只是畫的像就行,還需要悟性和體會……之后我注意到那個小孩也看過他畫的畫,給我的感覺是畫面里面沒有感情,都是別人的東西。這讓我很苦惱。最后我總結的是家長過于干預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行為評價太多的緣故,我只能希望家長們能盡量給孩子多一點自己的空間。家長期望孩子成才不論孩子學習什么,家長和一些老師都對他們寄托了無限的期望,畫畫當然也不例外。對于成人來講,成人畫一幅畫一般都有一個目的。比如參加展覽,出版畫冊等等。孩子畫畫當然也需要這些,但是如果家長和老師只把孩子學習畫畫的期望放在參展、獲獎、成為專業(yè)美術工作者這樣具體的目標上,那么,最后往往會讓您失望,因為孩子在這種高期望值下畫畫,往往帶有很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又常常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孩子硬著頭皮學下去,久而久之,形成一種過分爭強好勝的心理,一旦有一點小小的失敗,都會使孩子喪失了自信心,喪失了自信心的人怎么可能有所作為呢?另一些孩子則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認為自己達不到父母所期望的要求,因而對畫畫漫不經心,隨意涂抹,玩玩算了。這兩類孩子能從學習畫畫中有所收益嗎?

作為家長和一些老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為孩子確定合適的目標,當孩子在經過一定的努力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夠不斷實現目標的時候,他們情感與心理就會保持在一種平衡發(fā)展的水平上。在孩子學習畫畫時,積極地鼓勵孩子面對周圍世界去畫,最容易使輔導者找到對孩子的適當期望值。當孩子照著某種范畫去學習的時候,無形中總有范畫作為衡量的標準,由于這是一種一對一的對照,像與不像、好與不好的標準非常明顯,而孩子的臨摹能力又很有限,有幾個人可以依照著范畫畫得百分之百地“像”呢?當然,他們勢必面對著批評和指責。但當面對周圍世界去畫畫就不同了,表現真實的事物并沒有范畫那樣硬性的標準,在大千世界中即使是兩片樹葉也會有許許多多的相異之處,而且成人一般也不會以“和照片一模一樣”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就給了孩子一個比較自由地發(fā)揮的余地,能夠更容易地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就增強了。也就得到了良性的體驗。這時我們就該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情感激發(fā)。

情感激發(fā)。情感激發(fā)是建立在和自己的視覺連接上。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達到可以畫到腦中所想,隨心所欲地去表達。通過情感激發(fā)出的靈感更能讓孩子們的心靈觸摸到藝術創(chuàng)造的真實,更容易達到手和腦的和諧感受藝術創(chuàng)造的樂趣。

在教《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jié)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chuàng)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jié)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節(jié)課里,我給孩子們準備了大量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我用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在心里產生這樣的感覺,就是想把看到的聽到的馬上畫下來,此時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老師這時候就不要再干涉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了,應該是微笑著看著他們畫然后在旁邊說,嗯,畫的不錯~~~有時候還真會被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折服。有時候真不需要課本,課本只是上課的參考,如果教師覺得可以用更合適的方式教授那就拋開課本。

比如教奇妙的微觀世界這一課,一般學校里不能讓每個小朋友人手一臺顯微鏡,孩子們看不到微觀的世界體驗,怎么辦。我們不妨這樣想一下,不用顯微鏡能不能看到微觀的東西,或者換個思路想想,可不可以把微觀的事物于我們不易觀察到的事物相對應。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看看自己的課桌,那是用了好多年的課桌,不知道多少人在上面留下痕跡,我們的課桌還是在那里默默為我們付出。我讓孩子們在課桌上用粉筆畫一個三厘米大小的方格,讓孩子們就鎖定這一方格,仔細觀察方格里的內容。平時這是基本不被人注意的,在這節(jié)課里,孩子們在課桌上發(fā)現了太多太多,當孩子們正看著自己的課桌無限思考的時候,我叫孩子們把這個方格里的內容畫下來,此時在孩子們的畫畫本上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像每個孩子都是繪畫的天才,很會應用點線面之類的美術知識。這可以說是在情感的充分激發(fā)下,只要給予孩子一點形象,孩子們會創(chuàng)作出更好更充分的形象。

知識情感內化。知識情感是和自身的感受建立連接,目的是回歸自身。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也是回歸靈性的重要階段。在有了一、二的基礎后,筆下流淌出來的是真實的情感。這個時候,再往高處走,就已經什么都不用畫了。這是夸張,但是也有道理,在這個階段畫畫本身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繪畫,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體驗心與海的對話、體驗山和眼睛的交流、體驗自然帶給人的感動、體驗把最想表達的東西畫出來的快樂,體驗因表達美而得到的自信、體驗把美與他人分享,與感恩達到擁有心靈的美好與崇高,體驗畫畫入境的專注和自我而達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訓練,從而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幸福!當孩子們能領會到這一點,畫什么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可以看到他已經變成孩子的一種能力,一種人生活在世界上所具備的一個完整人格的人的雛形。具體的說美術的教育是一種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最好的藝術教導只是引介美學的認知、材料的可能對創(chuàng)造性從來不設限,好像什么都有教可是孩子學到了西。 一個好老、好父母不過是在美學與創(chuàng)造教與不能教的兩難間整合了矛盾求取了平衡掌握了其的巧妙而已”這是寫在臺灣蘇荷兒童美術館的一段話,這也正是我所要表達的觀點和在教育中所得到的心得,其中寓意我想大家都可心領神會。

參考文獻:

[1]王蕾.思維力是孩子的核心 直接決定著孩子智力發(fā)展的水平[J].小演奏家.2003.11.

[2]試試你的創(chuàng)造力(英文)[J]. 英語輔導(瘋狂英語中學版) . 2004.

[3]葛文清.用親情促進嬰兒的智力發(fā)展[J].啟蒙(0-3歲).2005.12.

[4]朔風.什么時候容易“靈光閃現”[J].小學青年教師(數學版).2006.5.

[5]劉志安,翟麗萍,郭文英. 創(chuàng)造力及創(chuàng)造力測驗[J]. 山東教育.1999.7.

[6]試試你的創(chuàng)造力(英文)[J]. 英語輔導(瘋狂英語中學版).2004.5.

[7]常建芳.智力、創(chuàng)造力與智慧之間的辯證關系新觀[J].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2.

篇(5)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乞丐,胸前的牌子上寫著四個大字:自幼失明。一天,他向一位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可以給你一些別的東西。”于是,詩人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春天就要來了,可我看不見她。此后,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慷慨施舍。(雨果)

在各種文學樣式中,詩歌出現最早。在古代,早就有用來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詩歌。如家喻戶曉的《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作為兒童早期識字,語言教育讀本。中國有句俗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更是體現了詩歌文詞質美的特性。中國古代的詩歌講究“煉字煉句”。從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無不看出詩人對詩歌語言的刻苦錘煉和精心推敲。

1、詩歌語言美的表現形式

1.1 豐富多樣的語言內在表現形式美:一首詩的詩意、詩情、詩味,是由這首詩特定的語言形式決定的。孩子的詩中,有豐富的語言表現形式:有的是自描式的敘述;有的是創(chuàng)設新奇的比喻;有的是運用擬人的手法;有的是運用設問的形式;有的是運用排比和頂真等等。

詩歌如此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更要求詩歌語言的精煉之美,以奇特的比喻、機智的比擬、鮮活的動物、豐富的想象、新鮮的構思、奔放的激情、細膩的感受、純真的童心,到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釋放著語言美的無窮魅力。

例如:艾青的《春姑娘》,擬人化的春天變成了一個美麗多情的小姑娘。詩人從“春姑娘”的外貌描寫到她的歌聲,以童話的形式,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把春天到來時人們的歡樂表達得豐富而又多彩,充滿美感。

1.2 詩歌的語言美也伴隨外在形式的音樂美: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除了詞語的錘煉,準確恰當外,也伴隨詩的語言節(jié)奏具有音樂性。

美學專家朱光潛先生說:“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現是聲音節(jié)奏,而反學意義反在其次。文學意義所不能表現的情調常可用聲音節(jié)奏表現出來”。西方文藝理論認為詩歌和音樂都屬于聲音藝術。音樂是借助聲音構成的,詩歌也要借助聲音來吟誦或歌唱。

在中國古代,《詩經》被稱為“樂經”,其中的詩章是可以配樂歌唱的。它合乎樂曲的韻律、節(jié)奏,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數、句數的整齊。

詩經?采薇

(人教版六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因此,凡是一首好詩,即便不唱,誦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聲,自然而然產生樂感,走向文字深處的語言美。

(1)語言上的節(jié)奏、押韻形成詩歌的音樂性:詩的節(jié)奏,是指由于語言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有規(guī)律的抑揚頓挫。

押韻就是在詩句的末尾使用韻母相同的字,所以又稱“韻腳”。押韻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使得詩句更加悠揚動聽,前后呼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增強詩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感,更便于人們朗讀和背誦。

當詩句抑揚頓挫的聲韻和句式,有著連續(xù)反復或間隔反復的穩(wěn)定變化樣式使,就會形成朗朗上口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工整、可重復的句式更令人有愉悅感;即使不押韻,或句式變化較大的詩歌,也多采用段落排比,句式間隔反復的方式,再加上優(yōu)美比喻和擬人,使讀者感受到作品的文學感染力。兒歌詩歌多采用詩句,詩句連續(xù)反復或者間隔反復的語言結構,便于讀者領會主旋律。排比的運用有增添詩歌節(jié)奏感的功效,受到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排比和重復常常可以同時使用,不僅僅可以營造強烈激昂的語氣,還可以賦予詩百轉回腸,綿遠悠長的效果。

搖籃曲 陳伯吹

風不吹,浪不跳,風不吹,雨不掉,

小小船兒輕輕搖,紅紅的花兒綠綠的草,

小寶寶啊,小寶寶啊,

你安穩(wěn)穩(wěn)地睡一覺。你笑瞇瞇地睡一覺。

風不吹,樹不搖,風不吹,云不飄,

小鳥兒不飛也不叫,藍藍的天空靜悄悄,

小寶寶啊,小寶寶啊,

你暢快快地睡一覺。你甜蜜蜜地睡一覺。

這首搖籃曲是陳伯吹創(chuàng)作的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它共分四節(jié),每節(jié)四行。第一行均以“風不吹”開頭,第四行都以“睡一覺”收尾。“浪”、“樹”、“雨”、“云”都與風相承接,使這首兒歌的意蘊自然和諧。句末押“ao”韻,注意運用疊詞,如“輕輕”、“安穩(wěn)穩(wěn)”、“暢快快”、“綠綠”、“笑瞇瞇”、“藍藍”、“靜悄悄”、“甜蜜蜜”,使整首兒歌具有明朗的節(jié)奏和音韻,極富語言的文學魅力。

(2)音樂美要求詩歌用樸素的、口語化的語言:金波在談到創(chuàng)作兒童詩時,“作者要努力提煉兒童的口語。”明朗的口語入詩對兒童詩歌來說極為重要,它不但可以使詩在語言上深淺適度,而且可以使小聽眾立刻感受到詩的音樂性。生僻的用詞、拗口的語言會切斷兒童在聽覺上的“聲音之流”,阻塞兒童思維的連貫性。

劉饒民的《春雨》,是一首韻律優(yōu)美、語言口語化、貼近兒童生活的詩歌。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種子說:“下吧,下吧,×××|××××|

我要發(fā)芽。”××××|

梨樹說:“下吧,下吧×××|××××

我要開花。”××××|

麥苗說:“下吧,下吧×××|××××

我要長大。”××××|

小朋友說:“下吧,下吧×××|××××

我要種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這首詩押“a”韻,一韻到底,語音流暢,無一生詞僻字。語言口語化,貼近兒童生活。又采用擬聲的修辭方法、雙聲疊韻的詞語、反復的句式、擬人的修辭手法,使兒歌呈現出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音感,創(chuàng)造了富有音樂韻律的境界。孩子聽起來悅耳動聽,像聽音樂;讀起來朗朗上口,像在唱歌。

2、詩歌的語言美對兒童的影響

2.1 詩歌是兒童語言學習最好的啟蒙材料:詩是語言的藝術,詩人從兒童的生活中提煉出兒童詩的語言,源于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精煉生活,集中表達抒情中心,對于生活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一當十的效果。

馬雅可夫斯基說:“為了一個詞,要用掉千百噸的語言礦石。”

《小小的船》是1955年葉老發(fā)表的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詩中以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了孩子豐富的想像。前兩句把彎彎的月兒比作兩頭尖尖的小船,這是多么生動形象的比喻;后兩句: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充分給孩子語言美的感受,讀起來也有很強的可誦性。所以,至今仍是孩子常常吟誦的佳作。

詩是語言的鉆石。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曾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她正在給孩子誦讀詩歌,當讀到“金咕嚕棒,銀咕嚕棒,爺爺打板――”時,孩子們馬上準確地接上“奶奶唱”三個字。

2.2 在欣賞詩歌語言美的同時,提高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

孩子天性是詩人。詩歌和孩子的思維、表達是相通的。

(1)詩歌篇幅短小而內容豐富。孩子可以在較短時間讀完,符合孩子注意力不夠持續(xù)的心理特點,

(2)詩歌描述富于跳躍,留下想象的空間。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

(3)詩歌富有押韻、節(jié)奏,讀起來朗朗上口,最適合孩子閱讀;

(4)詩歌是專為孩子創(chuàng)作的,無論是描述的內容還是抒發(fā)的感情,都貼近孩子的現實生活和理想世界。

四季

(人教版一上)

草芽兒尖尖,

他對小鳥說:

“我是春天”

荷葉圓圓,

他對青蛙說:

“我是夏天”

谷穗彎彎

他鞠著躬說: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頑皮地說:

“我是冬天”

篇(6)

二、自塑教育之于小學語文教學

自塑教育是針對傳統(tǒng)的“格物致知”“治國平天下”的工具性、社會教育提出的近現代相對先進的教育理論。它屬于自我教育的范疇,它以自我為主體進行教育并將受教育者和施教者統(tǒng)一的個體身上所表現的形式、內容和方法體現于主體認知、行為和人格的提升。它強調“自我教育下受教育者人格與心智的完善與塑造過程”,提倡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自塑教育的本質就是受教育中在個人思維、語言、感覺的基礎上對外界充滿好奇心,產生自我想認識、去參與和獲得思想和情感的欲望的那種獲得的本能,并且受教育和教育自己的潛力;其最終目的是使人自立成為“人”。由于自塑教育突出自我教育主體性的同時也重視他人教育的輔,于是便現出了小學教育的作用。

小學語文以其人文性和包容性讓自塑教育可以充分的實踐,它啟蒙心靈,提升文學素養(yǎng)的“物”“理”“情”充分滿足了孩子的自塑的渴求。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心靈的關注與影響從古便可見其卓越性,尤其是現代小學語文教育教材多為文學作品,通過淺顯的語言和生動的情節(jié)深入淺出具有感染的傳遞出深刻的價值觀和美學。每個孩子對同樣教材的感受不同,這樣小學語文便張揚了孩子自塑的個性,即他傳遞給人的是一種“自我選擇、自我早就的意識、方向與方法。說到底,就是對于自塑個性的張揚與培養(yǎng)。”(P29小學語文自塑教育研究)近二十年來的小學語文新課改更重視孩子的自塑能力,讓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變到學生的相互作用讓語文教學不僅在知識、能力和智力的傳遞上影響更為重大。

三、自塑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

自塑教育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展開實施是非常有必要性的(31頁),小學時期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強化自我意識,自塑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材豐富的自塑、知識資源非常契合自塑教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自塑教育是必要且自然的。小學語文“知情意行”的內涵讓自塑教育有一個場域去具體實施和開展。本章筆者將湊夠教材內容、閱讀和作文三方面的語文學習來對自塑教育進行培養(yǎng)。

(一)語文教材對自塑教育榜樣的樹立

語文教材作為教師重要的教學工具,是語文學科的基礎。它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基礎和主要載體,在自塑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其內容新穎、詳實、深刻的同時又充滿人文氣息。其中很多課文都是在引導學生尊重生命、博愛萬物等積極的生命價值,尤其是近年來的新課改將更多活生生身邊的榜樣編入小學語文教材,其中的關于生命和愛國的課文給孩子樹立了自塑的榜樣,讓他們有章可循。尤其是文章的主體性與主體間性,讓孩子既可以在與課本、老師的平等交流下產生共鳴,同時自我感悟提升,例如低年級《胖乎乎的小手》啟蒙孩子去熱愛勞動、關愛長輩,《我選我》啟示自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窗前的氣球》教育孩子們建立和珍視友誼。

(二)閱讀活動對自塑意識的彰顯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書籍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應占有首要地位”,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和自塑教育的重要領域,學生可以通過自讀、范讀、引讀、品讀的讀書方式,讓學生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獲取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判斷。以四年級課文閱讀《去年的樹》為例,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班的學生在預習了該篇課文的自讀后有了對文章富有個性的理解,有人認為其核心是信用,有人認為是友誼,有些孩子透過文字看到了環(huán)境破壞對人性摧殘,因此不同的解讀給不同的主體帶來了不同的價值判斷,并去喚醒、塑造內心沉睡的自我以更加彰顯對自我的塑造。有必要讓孩子進行主題閱讀,讓他們對閱讀的文章進行明確的分類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思想延伸和內化,提升自塑的有效性和價值觀性。

除此外,課外閱讀活動對促進孩子智力和道德的發(fā)展也有重要作用,課外閱讀由于其寬泛的選擇性,讓自塑教育更具有主體性。為了彰顯自塑教育的同時也不可忽視其主體間性和交互性,因此施教者的引導非常關鍵。教師則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開出不同的閱讀書單,以讓他們更好地進行自我塑造。

(三)作文訓練對自塑境界的提升

篇(7)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概念源自日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現在市面上的繪本圖書以低幼兒童閱讀為主,內容涉及文學、教育、科普等。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yǎng)多元智能,被公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

二、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顏曉燕認為早期閱讀是一種集記憶、觀察、想象、思維等活動的綜合認知過程,也是一種接觸書面語言的行為活動,它可以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和其它領域的知識,并將教育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活動。在本文中將“早期閱讀”界定為3-7歲的兒童在成人幫助下或是獨自理解讀物中的圖畫、色彩以及少量文字所傳遞的信息的過程。早期閱讀重點在于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基本閱讀能力,為上小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3-7 歲這一時期是兒童進入幼兒園的時期,所以也叫做幼兒期。這一時期,幼兒心理是在前一時期發(fā)展的基礎上,在新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幼兒心理發(fā)展主要包括幼兒言語的發(fā)展、幼兒智力的發(fā)展、幼兒認知的發(fā)展、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等多個方面. 在幼兒期讀過的書,不易忘記,它影響著幼兒的心身發(fā)展,并對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善于理解幼兒閱讀心理, 使每一位不同年齡的兒童能夠充分享受讀書的歡樂,從小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熱愛讀書。對兒童而言,讀繪本就是輕松愉悅的文學生活的開始;是對藝術的感知啟蒙;是對世界與生活的認識與體會。因此,在歐美、日本、港澳臺等國家及地區(qū),繪本閱讀早已成為少兒閱讀推廣的主要手段。我國相比其他國家,繪本閱讀推廣工作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末,繪本才正式進入中國。公共圖書館作為培養(yǎng)少兒閱讀興趣、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陣地,有責任、有義務開展、探索繪本閱讀推廣,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閱讀情感。在閱讀推廣的實踐中,本人認為繪本閱讀有助于激發(fā)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

三、繪本閱讀有助于幼兒智力發(fā)展

1.繪本閱讀符合幼兒的思維發(fā)展

在幼兒階段,孩子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直觀思維,而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少而精煉,畫面色彩豐富,以畫表達故事情節(jié),繪本閱讀可以借助豐富的圖畫,“讀”出其中的意思,使閱讀變得更為簡單,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心理特點。好的繪本,每張圖像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表達繪本的整體寓意,通過直觀化的繪本閱讀,孩子吸收、激蕩、轉化著各種觀點,無形中便培養(yǎng)出精湛的閱讀能力,促使孩子積極地從圖畫閱讀向純文字閱讀過渡。如《鴨子騎車記》是一本在藝術、思想、認知上都具有獨特價值的繪本,構圖飽滿、色彩豐富、描寫生動、視角多變,可以引導孩子貫徹它們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結合背景和文字揣摩它們的心里,圖中出現有趣的小動物,如小鳥、蝴蝶、蜜蜂等等,對孩子來說發(fā)現這些動物也是閱讀中重要樂趣之一。故事講完后,可以組織孩子進行繪本續(xù)寫和編繪等。

2.繪本閱讀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對其一生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繪本閱讀幼兒通過圖畫進入了故事和知識的世界,幽默風趣的畫面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將幼兒輕松帶入閱讀的快樂之旅。如《我喜歡書》一只猩猩表情憨厚,體型圓胖,穿著背帶褲,就像可愛的孩子,畫里它坐在恐龍身上,小朋友馬上就理解它在看恐龍書,圖畫詼諧有趣的畫面,更讓小朋友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小丑如果踩到香蕉皮,就會跌倒,看恐怖書時,連影子都覺得是鬼,恐龍背上的骨質板也是書,畫面到處顯示書所帶來的種種樂趣,讓讀書變得有趣極了。

3.繪本閱讀能激活幼兒的想象

從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想象是在客觀事物的影響下,在言語的調節(jié)下,人的頭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改造和結合而產生新的表象的心理過程。幼兒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歡想象。幻想和創(chuàng)造是兒童思維認識過程的必然手段,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在其設定的虛幻世界里尋求快樂。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認為:“……對于讀圖畫書而言,讀書就是讀故事,通過圖畫讀懂故事。那么對孩子來說,就是把故事這個眼睛看不見的世界變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見的畫(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稱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豐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見的東西。圖畫書與想象力有很大的關系。”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chuàng)造力無限擴大。繪本里還會預留給孩子許多想象的空間,讓孩子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聯想,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畫面中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也會讓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對故事進行自我擴充、延伸。如《小豬變形記》,孩子的想象不僅可以基于繪本原有的畫面內容,更可以向外延伸小豬遇到了誰他怎樣讓自己變成別人的樣子,結果會如何。所以在繪本教學中要做深層次地挖掘和準確地引導,讓孩子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并透過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觀察、想象、表達的能力。

四、繪本閱讀有助于促進品格塑造

1.提高孩子的美學修養(yǎng)

優(yōu)秀的繪本都是出自世界各地繪畫大師之手,也稱畫中精華,孩子從小接受名家名畫的熏陶,自然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情趣和美學修養(yǎng)。好的繪本無論線條的運用,顏色的搭配,空間的布局,多種媒材的使用,繪畫的技巧以及風格的統(tǒng)一水平都是很高的。他們運用各種手法營造故事情節(jié),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文學,也感染到美學。繪本閱讀在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發(fā)展。如瑞士馬克斯.菲斯特創(chuàng)作的《彩虹魚》,通過一條有閃亮七彩鱗片彩虹魚的經歷,告訴孩子一些生活的真諦:痛苦與朋友分擔,痛苦會減半;快樂與朋友分享,快樂會加倍。該繪本插圖采用水墨畫技法,融入了中國畫的傳統(tǒng)元素,鮮活亮麗且富有現代感,畫中水的場景,仿佛每個水草都在蕩漾、漂浮,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2.促進幼兒人格健康發(fā)展

著名教育家羅素認為,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基本完成,6歲以后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加以鞏固。對人的一生來說,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繼續(xù)教育或其它方式來彌補,唯有人格的養(yǎng)成是從小塑造并基本定型的,且定型后很難糾正。因此學前是兒童人格塑造的奠基石,是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最佳時期。閱讀關于優(yōu)秀品德方面的繪本,兒童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會激發(fā)并促使他們向書中的優(yōu)秀人物學習,在生活中會不自覺以其為榜樣并努力向其靠攏。例如《小兔波力品格養(yǎng)成系列》,用溫暖親切的小故事生動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莽撞淘氣又溫柔善良的小兔波力則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克服恐懼、如何關愛別人、如何與人相處等等。只要在閱讀時正確指導,就可以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yǎng)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會的橋梁。

篇(8)

水墨畫作為一項極具藝術魅力的繪畫形式,以它的生動性、活潑性和可操作性受到幼兒的喜愛。教幼兒學畫畫,可以加深幼兒對生活的認識,推動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水墨畫簡練、概括的造型,獨特的表現手法,從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適合兒童繪畫的特點,加上繪畫過程中,特殊的作畫工具,宣紙與墨色千變萬化的現象,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水墨畫造型與兒童畫不同,有其特有的規(guī)律,把水墨畫強調自然、物趣,不拘形似,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象追求和孩子純真率性的天性特點相結合,不但引導幼兒繪出自己的水墨畫,也增強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親近感和求知欲。正是水墨畫的材料和用筆的形式比較適合幼兒的思維特性,才有助于幼兒大膽揮毫、無所顧忌地作畫,對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近幾年,很多幼兒園在水墨畫教學上,尤其是在提升幼兒審美能力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審美思維品格上用了很多心思,并已粗具規(guī)模。在幼兒園時期開展水墨畫教學,幼兒可以體驗水、墨、色在宣紙上的神奇變化和筆情墨趣的美妙,對幼兒熟悉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培養(yǎng)對中華文化和藝術的愛好與興趣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水墨畫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現狀解析

水墨畫也稱寫意,用毛筆調墨或顏色在宣紙上直接作畫,具有富有韻律的線條、多姿多彩的墨和色、變化多端的水墨滲化、容易成型等特征,其構圖不受時空限制和焦點透視束縛。在中華文化體系中,中國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自成一套完整的繪畫美學體系,長時間以來,由于中國畫內涵豐富、文化品位高,因而被認為很難為幼兒所接受。但是,我們的先輩在“仰觀天象”“俯察鳥獸之跡”的歷程中,締造了最初的繪畫,中國畫的形是萬物與人心相互交融天人合一的產物,是在自然中產生的,從這一點來說,與幼兒有相通的地方[1]。英國著名美術教育家湯姆林遜認為“兒童是藝術家”,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也說過“兒童是真正的大師”。把兒童的畫與成人的畫比較一下,就可以發(fā)現,兒童的畫的生動性是無可比擬的[2]。畫畫對幼兒來說,是本真的感情與情緒傳達的最佳方式。水墨畫獨特的墨色效果,為幼兒提供了一種詩意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和思緒的方式,但是由于成年人不當的教學方式和評議,可能使幼兒不能完全自由自在地用墨色描畫自己的內心世界。目前,我們還有很多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缺少充分的認識和估價。他們不相信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懷疑幼兒的表現能力。有些教師和家長擔心不告知孩子畫什么、怎么畫,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無從下筆,其實這完全是成年人看高了自己而低估了兒童。在我國當前幼兒美術教育中,以成人的意志和標準要求并規(guī)范幼兒創(chuàng)作的情況隨處可見[3]。成人的指導和幫助對幼兒來說是重要的,只不過成年人的指導并非是讓幼兒“照我的意思去做”,而是要引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與創(chuàng)作熱情,鼓勵孩子大膽創(chuàng)作,因為幼兒自有其特有的繪畫語言,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這才是幼兒美術教育的理想境界。在水墨畫的學習進程中,幼兒要面對諸多事情,例如毛筆的使用,對不同層次墨色的把握,以及水墨畫特有的意境營造,“與物傳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理念等。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缺乏足夠的生活體驗,也缺乏相應的造型能力和手、腦協調的控制力,使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熟練地運用筆法、墨法,以及表現水墨畫的意韻、情趣。因此,幼兒園里的水墨畫教學活動有更多的啟蒙意味,對幼兒的品評也應當聯系幼兒自身的成長程度,采用鼓舞和建議這樣有發(fā)展性的評價方法。為幼兒制造一個舒暢的內心空間,防止幼兒在過度地干預、批評、嘲笑下形成恐懼心理,幫幼兒建立自信心,勇敢地進行多種創(chuàng)作和嘗試。當幼兒遭遇失敗和挫折時,教師應適時予以指點迷津和心靈的安撫,為幼兒自由表現提供時機與空間。

二、激發(fā)興趣,讓幼兒在藝術氛圍中感受水墨韻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如果對水墨畫迸發(fā)了興趣,通常注意力就能特別集中,再通過教師恰當的啟發(fā)與鼓勵,孩子就會大膽、無拘無束地進行繪畫活動。不同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幼兒教育應以幼兒能承受的水準,挑選觀賞的作品和創(chuàng)作的題材,應該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這樣才能在幼兒的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在學習環(huán)境方面,教師應創(chuàng)設有深厚書卷、水墨氛圍的作畫空間,幼兒走進活動室,拿起毛筆,潑、墨、點、灑時能沉浸于小文人的情境中。例如,將活動室的一角布置成國畫角,在墻上貼掛水墨畫作,有人物、動物、植物等,那簡潔生動的形象,豐富多彩的用筆,深化酣暢的墨與色,生動傳神的場景,讓孩子們感受水墨畫的無窮魅力,從而被深深的吸引,興致盎然。同時,也讓他們了解到這些水墨畫是不同于油畫棒、水彩、線描畫的,是用毛筆、宣紙、墨、國畫顏色畫出來的,表現的是事物的特征、意境,能夠提升孩子對水墨畫的感性認識和審美能力。孩子們發(fā)出“我也想畫”的強烈愿望。同時,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激發(fā)幼兒興致,如采用讓幼兒跟著畫、變畫、添畫、組畫等手段,使孩子能興致盎然地進行學習,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可以離開活動室,指導寫生與畫家談話、看資料片等。孩子經過各種賞畫、談畫、畫畫等活動,就會不斷增強審美及表現的能力。孩子的興趣不是天生的。有些是天賦使然,有些是與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息息相關,因此首先要從培養(yǎng)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著手。由于幼兒對水墨畫比較陌生,如果用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刻板地摹仿教師的范畫,他們可能會出現厭倦的思想,從而不喜歡畫畫,錯過畫好水墨畫的良好時機。教師應指導他們將看、畫、玩合而為一,把握幼兒對水墨畫的新奇感,指點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例如,教學中引用齊白石91歲時作的《蛙聲十里出山泉》,畫中白石老人用簡潔的墨色,在兩座石青色遠山的襯托下,幾只黑色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溪流中搖著小尾巴歡快地順流直下,它們不清楚自已離開了青蛙媽媽,還開心地游玩著。教師講述白石老人在作這幅畫時的想法,從而讓孩子們了解這幅畫,讓幼兒體會水墨畫的無窮奧妙,以及變化多端的筆墨形式,從而引發(fā)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

三、將美術教學活動與游戲相結合,感受水墨所帶來的樂趣

在游戲中激起孩子們學習水墨畫的興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積累幼兒的學習經驗。在幼兒園,幼兒的主要活動就是游戲,只有在游戲的過程中把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出來,才能讓他們主動地進行繪畫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年齡越小,目的就越不明確,他們通常把美術活動作為一種好玩的游戲,描畫起來非常投入、果敢、無拘無束。所以可以讓他們一同采用以色撞墨、以墨撞色、滴墨、潑墨、甩色、點色、吹色等筆墨方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們邊玩邊畫,在這樣的過程中,畫畫已經成為幼兒的游戲了。盡管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非常感興趣,但他們常常只注重事物的外表。所以在教學活動完成后,可通過投影儀展現他們的作品,啟發(fā)幼兒了解他們作品中所制造的多種墨色,以及墨色是如何出現的,為孩子講解作品中出現的點、線、面是如何用不同的筆墨描繪出來的。而在這一刻,孩子會十分驚奇本來自己隨便涂畫中竟然不知不覺間使用了水墨畫的幾種常用的筆法、墨法,這引起了孩子們有意識地展開一些用筆用墨練習的熱情。所以這期間教師可以聯系墨色的濃淡變化和如何控制水分,讓孩子了解如何畫水墨畫,讓他們在主動畫畫的同時越發(fā)深入地把握水墨畫的繪畫方法,同時讓幼兒熟悉一些水墨畫的基本技法。讓他們知道“墨分五色”的神奇變化,而“墨分五色”這個詞就是指墨在加入適當的水后畫在宣紙上所呈現的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變化,讓孩子們對于墨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對水墨畫不再生疏,讓他們學會觀察。

四、提供豐富多彩的作品,注重培育幼兒的審美情趣

美妙生動的畫面有助于幼兒學習古詩詞的內容,中國畫向來被譽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情畫意的畫面可以直觀形象地表現詩詞內容,把美妙的景物展現給幼兒,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給他們美的享受。觀賞是制造美的源泉,通過觀賞國畫大師們的水墨畫作品,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最初感受和表現美的能力與情趣。幼兒園時期的美術活動應當是以感受美、展現美為中心的美術啟蒙教育,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才藝素養(yǎng),在名畫觀賞過程中,可以用虛擬的音效或合適的樂曲,協助幼兒找尋認識上的共鳴,迸發(fā)內心的感動,或重現畫面中的場景加強幼兒的體驗。例如,在觀賞徐悲鴻《奔馬圖》的時候,可以同期放《賽馬》的樂曲,由于樂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能很生動地營造出馬兒奔騰的意境,從而可以使幼兒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國畫家所繪馬兒的體形和動勢。在挑選欣賞內容上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教師要挑選孩子知道的動物、蔬果、花草、樹木或者與人物相關的水墨畫作品。如吳作人筆下的《熊貓》《熊貓竹石圖》,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小朋友們都喜歡的題材,從畫面中能感受到熊貓的憨厚、可愛,感受作品中的和諧、恬靜之美。齊白石先生的水墨畫,題材都來源于實際生活中的蔬果、花鳥、草蟲、小動物等等,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的水墨畫簡練、清新、明朗、色彩艷麗,能給孩子帶來生氣勃勃的感覺,往往能夠激起孩子喜愛之情。在觀賞齊白石先生畫的蝦、蟹時,讓幼兒知道用水和墨便可以替代任何色彩的用筆、用色特點。尋找可以幫助幼兒感受水墨趣味的方式,研究可以調動幼兒的技巧和經驗,把水墨畫生動地展現給幼兒。

五、大膽創(chuàng)新,展現童趣,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想象的空間

幼兒練習水墨畫首先是從顏色開始的,他們用帶顏色的毛筆直接繪畫,用色大膽、夸張、直接。幼兒繪畫常常使用原色、對比色表現事物,使作品看起來靚麗明艷[1],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這也表現了幼兒的心理特點。水墨畫不受焦點透視的影響,墨色處理又有很大的靈活性。著名畫家米羅說:“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他們繪畫是在認真描畫生活,會自然而然出現孩子的形、神及氣韻。因此,在引導孩子了解用筆、用墨的時候,教師要幫助他們多研習、多看、多考慮,把自己覺得最有趣的墨色表現出來,并且給孩子足夠的摸索時間,容許他們出錯,鼓勵孩子多思考,嘗試換幾種方法畫一畫。讓孩子有繪畫的自由和自信,勇敢地發(fā)揮、創(chuàng)作。在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作者既要了解工具材料的性能,又要熟知對象,還要熟悉運用形式美的法則,才能胸有成竹地作畫。但是,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缺少豐富的生活體驗,同時相應的造型能力和手、腦的控制力也不足。所以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不能太注重幼兒所畫一點一線的準確性,以免無形當中抹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因而,教師最好為幼兒提供自由創(chuàng)造的機會,讓他們逐步學會巧妙地結合水墨材料、工具特性與形式語言,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慢慢掌握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要領[4]。例如畫水墨《蘿卜》時,可讓孩子仔細觀看蘿卜的外形特點,并讓他們“摸一摸”“聞一聞”,引發(fā)他們繪畫的興致,接著再讓幼兒動筆繪畫。首先,讓他們自己多嘗試幾次,感受墨色在生宣上的奇妙變化,并聯想成不同形狀的蘿卜。其次,讓他們看一看,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哪些位置畫的不同,自由探討怎樣下筆才能更好看。這時教師再加以適宜的提示,如墨色之間的對比、簡單的筆觸運用等,引導孩子快樂地作畫。繪畫期間,教師也可以使用富有童趣的語言,例如說:“小朋友們,我們畫蘿卜的一家好不好?”這樣一來,幼兒所繪的蘿卜肯定會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不相同。當然,除了以上淺析到的幾點,水墨畫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還要注重更多有趣、幼兒喜歡的探索與實踐。在幼兒園時期的水墨畫教學活動,不光是為了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還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從小培養(yǎng)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總之,幼兒園開展水墨畫教學,最主要的是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善于發(fā)現和選擇適合自己情感表現的自然美,以達成寓意于物的創(chuàng)作愿望,創(chuàng)作出別具生機與意韻的水墨畫作品來。對于水墨畫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趣味探索,路還很遙遠,相信在師生的不斷努力下,定會為這個新時代畫出精彩的畫卷。

參考文獻:

[1]龐麗娟.文化傳承與幼兒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92—299.

[2]張念蕓.幼兒美術活動指導與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74.

篇(9)

在現在的早期教育,幼兒園教育階段,繪本的使用越來越多,它的教育意義越來越凸顯。繪本在家庭教育,早期教育,親子園,幼兒園中得到了嬰幼兒的喜歡,家長們的歡迎。

繪本(pictuerbook)起源于西方,繪本這個詞組源于日本,更嚴格意義上來說,繪本是圖畫故事書。在繪本中,圖文是一種平衡的關系,并非是圖是為了詮釋文字,有些甚至是沒有文字只是圖,繪本中,通過圖文,共同擔當講故事的作用。

二、市場分析

首先,繪本是以圖為主的,這樣更加的形象、直觀,這樣能夠符合嬰幼兒形象性思維的認知特點,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

再次,繪本的圖畫精美,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觀,使得孩子的情感能夠得到熏陶,這是孩子一生中重要。而這些由精美圖案所培養(yǎng)的情感能力和審美能力,是文字所不能代替的。

第三,繪本能夠激活孩子的想象力,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繪本中,大部分是圖畫,一種圖畫能夠表達出不同的內容,這為孩子的想象留下了充足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的發(fā)揮想象。而且繪本這一個載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詮釋的內容是不同的,這也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最后,繪本有利于培養(yǎng)人際關系能力。繪本是圖文,是語言的載體,當在運用他們的時候,除了幼兒自己對話,通過自己的認知,想象,思維來閱讀之外,還是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載體。在親子關系中,以親情為紐帶,以繪本為載體,能夠在培養(yǎng)嬰幼兒智力發(fā)展的同時,增進親子之間的友誼,在小朋友之間交往中,也能夠培養(yǎng)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三、消費者分析

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嬰兒降生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這就是說教育應及早開始,越早越好,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起,爸爸媽媽就要想到寶寶的教育,正常的孩子,只要出生后教育得法,都能培養(yǎng)成為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寶寶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開始感受著周圍的一切事物,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吸取各種信息,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大腦,不斷地建立各種條件反射,其求知欲之大,接受能力之強,學習效果之驚人,也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科學研究證明,寶寶一出生,腦重量400克,達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個月迅速發(fā)展為50%,1歲達66%,3歲達80%,俗話說“三歲定終身”,也就意味著:寶寶三歲的智力、體能、個性能已經定型80%以上。而同時0-3歲還是運動、語言等能力發(fā)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時讓孩子在父母的鼓勵和參與下,完成有針對性的智能開發(fā)訓練,事半功倍。由此可見,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很多家長會因早期教育的模式多樣化而走入誤區(qū),其實,早期教育與小學教育模式是不同的:是通過孩子活動——玩、摸、走來增長他們的一些能力,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少家長把早教機構當成了幼兒園、游樂場,帶孩子到早教機構的目的是讓孩子們互相接觸。帶著這種思想讓孩子上課,不會起到什么作用。早期教育首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應過度強調技能。此外,孩子父母是早教成功與否的關鍵。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選擇一條正確的教育模式,這樣子才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人生。現在,咱們國內當下有句特別時尚的話,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特別同意這句話,但關鍵是要弄明白“起跑線”在哪兒?眼下“起跑線”太多,有點把人弄得找不著北了。因此,繪本館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家長帶著孩子在這里一定可以有一段不一樣的經歷。早期閱讀關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以繪本來認識閱讀,愛上閱讀,努力打造幸福的兒童閱讀世界是圖書館人的責任和使命。

四、SWTO分析

A、優(yōu)勢:

(一)幫助孩子學習語言

好的繪本,圖畫發(fā)揮著強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創(chuàng)作比較詩歌化,有的像奇幻的童話詩,有的像敘事散文詩。經常為寶寶讀著富有詩意與想象力的語言,可以幫助寶寶學習母語。同時,給孩子讀圖畫書,也是與孩子間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的活動。從這當中,家長也是受益者,能了解自己的孩子,增進跟孩子的親密關系,一起從童書中得到快樂。

(二)陶冶孩子的藝術情操

繪本是以圖畫為主,借助豐富的圖畫使孩子在閱讀文字時覺得更簡單。繪本對孩子的視覺震撼比知識效果更為直接。目前繪本中的圖畫部分,多數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的作品,展示著不同藝術家的風格及藝術追求。這些制作精良的大師級的繪本,用筆精致,圖畫精美,構圖配色高明,無形中讓孩子感染美學,也會刺激孩子的豐富想像力,進而擁有創(chuàng)造力。繪本對兒童的情感,想象力,靈敏度以及審美感的啟迪,正是他們日后成功與快樂生活的源泉。

(三)讓孩子從此愛上閱讀繪本最厲害的地方,是能幫孩子愛上閱讀。通過小小的繪本,他們已經在破萬卷書、行千里路了,他眼中的世界更加豐富、也更加美麗起來。有人也許會說,那孩子們能看“懂”嗎?其實,只要他們喜歡、著迷,對美好藝術發(fā)自內心地喜愛,這就足夠了。當然,兒童的閱讀學習,需要家長和教師有意識并認真組織,年輕的父母們,有時間和寶寶一起分享一下繪本帶來的知識與樂趣吧。從繪本閱讀開始,一直保持跟孩子一起讀書的習慣,就是在不斷維系一個跟孩子溝通的渠道。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中不僅起了關鍵的作用,同時也是這一活動的最大受益者。

(四)幫助孩子健全人格

閱讀一本優(yōu)秀的繪本就像是在美術館參觀一樣得到莫大的享受。畫面特別美,內涵又值得人反復咀嚼。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讀圖”年齡段,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畫面,讓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因此,繪本的閱讀,使孩子的情感受到陶怡,這讓識字不多的兒童,通過讀圖獲得更多的感知。從豐富生動的故事中,他們可以學會積極、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所謂“缺陷”,學會用幽默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學會充分享受溫暖的親情和友情,學習團隊合作與分享的精神……而這一切感知認識聚多以后,最將終成為兒童的成長經驗。因此,與孩子一起分享繪本,能幫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礎。

B、劣勢:

繪本還如新生事物,很少進入當地家長和孩子們的視野。“一些家長指導幼兒的閱讀時普遍存在“看完一本書,一定要讓孩子一下子明白一個道理”的心態(tài),所以對繪本閱讀推廣活動還心存疑慮。此外,圖書館和學校不同,沒有固定的兒童聽眾(讀者),圖書館繪本推廣人員說的話對于孩子來講,完全不會像老師那樣有一定權威性和必須的服從性。

C、機會:

兒童繪本在中國作為一項新興的幼教載體,潛在的教育需求非常大。現在,絕大多數年輕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他們越來越重視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而我國目前真正的繪本館只有在北京、上海各一家(蒲蒲蘭繪本館)。在長沙甚至連專業(yè)的兒童書店都很罕見。因此,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繪本的浸潤,發(fā)展他們的語言、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愛閱讀的好習慣。在本市創(chuàng)建繪本館就是一個不錯的機遇。

五、產品定位

目標人群主要主要定在家有0—14周歲的兒童

六、營銷策略

(一)做市場調查

目的:首先,通過調查讓消費者更清楚的了解繪本這個產品的形態(tài),讓他們了解到它是源自中國來自日本的一種新型幼兒教育形式,是對孩子早教的一種新型的優(yōu)良模式。

其次,通過調查了解所在的城市什么階層、什么年齡段的家庭需要這個消費,也就是說,這份市場調查其實并不是了解誰消費的問題,而是了解怎樣把這種產品引進來,廣泛吸引消費者的問題。

具體步驟:

第一步:制作好有關繪本的市場調查。

第二步:買一張商業(yè)區(qū)劃比較好的地圖,分析街道周邊情況,交通、物業(yè)、商業(yè)、機關、企業(yè)、學校等的分布情況,3到5公里范圍的居民區(qū)分布,以及居住的人群的職業(yè)類型,文化特點應該繪本產品消費最明顯特征,收入其次,對于消費者的文化層次的界定就很重要,重視文化、教育的人應該是這個產品的先行者;第三步:根據地圖上的分布情況,選擇進入居民區(qū)、幼兒學校以及大型單位,走進家庭,找有0-14歲兒童的家庭,做面對面的訪問,不需要太多,只要有代表性,20個、30個就能說明問題,先找的幾家,隨便聊,回來后認真總結、回味,產生一個再次發(fā)問的提綱或簡單的問卷,重點應該是產品接受度、街道位置好壞,以及價格、消費者量、感興趣的產品類型,為什么等,回家整理成文字內容;第四步:全面的整理寫出以上調查、分析的結論文字和圖片、數據等,再根據自己的一些感觸得出寫出自己的調查結果。

(二)廣告宣傳策略

步驟一:首先制作出屬于我們繪本館自己的海報和宣傳單,建立一個屬于我們企業(yè)自己的網站,制作好宣傳的視頻。

步驟二:接下來,印刷2000張宣傳單。利用學生人脈,組織20個學生前往各大商場、小區(qū)、街道、圖書館、幼兒園等場所分發(fā)宣傳單,并對有興趣、有意愿的家長留下聯系方式,隨時記載好他們給予的一些想法及建議,以便進行后期的跟蹤及完善。

步驟三:電話營銷。先給一些熟人、親戚、老師以及同學家庭當中有這個服務需求的人進行電話采訪,并對有需求的人員進行登記,以獨特的服務優(yōu)勢及影響力吸引他們來入我們館的會員。

七、借鑒的服務項目

1、租借繪本

(1)會員制。每年收費**元,每次限制借書**冊,期限是**。如若過期不還,扣除**元押金。

(2)免費制。如登記參加繪本館其他課程的,可以免費成為會員。

(3)會員提供上門快遞服務。

(4)網絡租借服務。

2、館內閱讀

(1)館內布置溫馨,環(huán)保,為家長和小孩提供方便的閱讀環(huán)境。

(2)不限定時間,無拘束。

(3)可以代家長托管孩子。

3、故事會

(1)解讀館內繪本。

(2)播放電子繪本、動漫繪本。

(3)出版社的推廣活動。

(4)培養(yǎng)幾位受家長和小朋友喜歡的故事姐姐故事哥哥。

4、育兒經驗分享

(1)給家長增值服務。

(2)媽媽會。

5、藝術課程體系

(1)美術(2)音樂(3)陶藝(4)手工課(5)表演

6、心理輔導

(1)兒童心理分析

(2)家長育兒心理輔導

7、旅游

(1)組織館內小朋友郊游,戶外活動,省際游,出國游,教育游,展覽游

(2)以教育和體驗式為主。

8、繪本信息的整合與分享

(1)年度最佳,國際最佳,專家推薦;

(2)分門別類。科技類,故事類,勵志類,認知類。

(3)閱讀導讀

(4)做成電子版,發(fā)送給會員和潛在讀者。

(具體服務項目再根據具體情況再定)

八、實施方略:

第一步,成立繪本館創(chuàng)建籌備小組,策劃、執(zhí)行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組建日常管理團隊,設計制作益智類玩具等。包括繪本的設計、整理、制作和使用。第二步,由籌備小組確定繪本館的開展內容,在創(chuàng)建初期內容可以涉及:繪本閱讀專家講座、繪本閱讀親子體驗、繪本教學技巧輔導、繪本借閱等等。第三步,在日常的發(fā)展過程中可以尋求與同類單位、書店、出版社、相關網站等合作。設立一個小組專門負責收集內地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更要收集來自港臺地區(qū)、日本以及歐美等地的經典繪本。繪本館作為一個基地,要集中大量各地各文化的優(yōu)秀繪本,并且定期舉辦活動,以便把繪本的概念通過家長朋友們向外界整體推出,讓更多的讀者學會選購和使用繪本。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烘托繪本館的文化氛圍,建議繪本館做一些特別的設計:比如設立孩子繪本大書的制作涂鴉區(qū)、各種繪本書裝點繪本館的門面、含有繪本故事的地板、一個通往圓形玻璃窗戶的樓梯、一個在書架上滾動播放動畫片的微型屏幕。

篇(10)

曾經有諾貝爾獎得主說過,他經歷的最重要的教育是在幼兒園,這一說法實在很深刻。因為,幼兒階段其實正是奠定基礎的啟蒙階段,民間亦有“三歲看大,七歲至老”之說。在幼兒教育階段,其實應該涵蓋“德智體美勞”諸多學科。提到兒童美術教育時,很多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是“怎樣教育”這一現實的問題,包括將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孩子怎樣才能提高畫畫水平等等。但是,誰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張和方法;不懂得兒童美術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學效果。豐子愷先生對人文精神的教育觀體現了他對美術、音樂、文學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將人文精神的塑造貫穿于整個教育中:兒童美術教育不僅涉及到美術學、教育學、社會學、美學、歷史學,藝術門類等都有廣泛的涉及。以人文為主線的美術文化貫穿于美術學科中,我們傳達給兒童的視覺藝術應該具有一定的價值,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通過人文文化的感召力來釋放的。

我們從來都是和孩子從同一方面看他們的畫,而且是從同一視角。我們往往忘了考慮,兒童美術教育是一個承接和釋放情感的載體,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fā)展一樣,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態(tài)凈土,在這片凈土上,每個孩子都在發(fā)展著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guī)律成長。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師和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兒童美術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響下以多樣性的面目出現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滲透的、綜合的、全面的審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處有美的事物。傳統(tǒng)的美術課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繪畫及技能的培養(yǎng)上,使原本應當豐富、生動活潑的美術課,變成了機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訓練。美術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課堂造成了兒童部分個性的缺失,束縛了他們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兒童美術教育的終點不是要兒童走向一個共同的點,這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應該注重過程,即在過程中提煉美術的精華,讓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受阻礙,自由發(fā)展。

大自然是每一位兒童向往的天地,兒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觀察和體驗。觀察是美術教育的教學核心,是兒童繪畫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經歷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畫畫時內容就會豐富,想象即無窮。觀察并不是讓兒童照實描繪他們的所見,而是通過觀察來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一顆敏感、細嫩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觀察的時機,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適宜的環(huán)境,用積極的語言,提升兒童對繪畫的興趣。

上一篇: 數控編程實戰(zhàn)培訓 下一篇: 科技技術的發(fā)展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乱码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网站 | 亚洲无线码在线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