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堂筆記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21 11:00: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歷史課堂筆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中歷史課堂筆記

篇(1)

課堂教學是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不僅可以維持良好課堂教學秩序,約束控制有礙學習的違紀行為,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1.我國基礎教育課堂管理的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課堂中,部分教師仍擁有絕對的權威,課堂基本上成為教師進行單獨表演的場所,學生被動服從。客觀地說,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管理在教育歷史上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尤其是隨著世界范圍內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這種傳統課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1.1管理原則:部分教師傾向于專制獨斷

課堂管理一般分為放任型、民主型和專制型三種。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基礎教育課堂管理較多的是停留在專制型向民主型過度階段,仍然偏向于專制型管理。在課堂管理中,教師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總是親近一部分,疏遠一部分。依據自己的標準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等級。同樣的問題行為由成績差的學生做出,受懲罰的可能性就大,處罰程度也重。這種偏見不但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健康發展,也為課堂上學生問題行為有效處理設下了障礙。

1.2管理風格:部分教師傾向于任務中心

根據管理科學的“四分圖”理論,教師的課堂管理風格依其對完成教學任務重視程度,分為低關心學生、低關心任務的放任型;低關心學生、高關心任務的任務型;高關心學生、高關心任務的綜合型;高關心學生、低關心任務等四種。一般而言,除低關心學生、低關心任務的放任型外,很難說那一種風格絕對好些,一切以具體教學情況靈活決定。但是,審視我國目前基礎教育課堂教學,其管理風格多為低關心學生、高關心任務的任務型的,教師始終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上,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格及生命意義的關注。

1.3管理效率:相對底下

部分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受到個別學生干擾時,為了控制課堂秩序,常常不顧問題行為的性質和種類,動輒中斷正常教學過程,對學生違反紀律的問題,進行冗長而頻繁的訓斥,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的時間去進行的“轉化教育”。對此,學生厭煩并產生逆反心理,結果不僅老間題未解決,反而產生了新的課堂問題和“病原體傳染效應”,增長了學生對紀律的淡漠與厭煩情緒,也使教師成為一個失敗的管理者。

2.國外基礎教育管理方式的特點

2.1管理觀念:以人為本

西方國家的基礎教育在課堂管理觀念上一直秉承“以人為本”。將“以人為本”作為課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諧的教學生態。多關注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獲。從而營造出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重視班級社會、心理和生理環境建設,努力創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的課堂微觀生態環境。

2.2管理技能:運用有效溝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2.2.1傾聽技巧:西方當代課堂管理理論認為,有效的溝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進師生關系,也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傾聽是表達尊重的標志,是滿足學生被接納、受重視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徑,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2.2.2合理運用肢體語言:通過眼神接觸,教師能讀懂每個學生的要求和反應,握整個課堂情境,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發生;身體接近,只須輕輕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說,就能使學生行為端正;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即教師以此輔佐“說話”,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轉貼于 2.2.3師生關系:民主平等

國外所倡導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課堂上,師生的人格與地位是平等的,學生可隨時與教師對話、討論甚至爭辯。并在活動、游戲、討論、實驗等各環節中學會動腦分析、動手操作,還擁有與人相處的團隊精神。

3.國外基礎教育課堂管理的啟示

3.1轉變管理觀念

3.1.1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課堂管理的核心是人,對作為既是管理客體也是管理主體的人的管理,達到發揮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的目的。就是說在課堂教學管理活動場所中首先應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堅持將學生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辨證統一。

3.1.2堅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

雖然教師是課堂管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教師一個人的學識、能力是有限的,而師生共建的集體的力量卻是無窮的。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管理,共同營造一個寬松的課堂管理氛圍,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管理。在處理課堂問題時,遵循公平、公正原則。

3.2提高教師的管理技能

3.2.1教師自身的管理

教師是學生心志的培育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著名學者艾普爾認為“如果教師所具備知識不足以勝任教師的工作,也就很難談及對教學和學生的有效管理。對學生來講,教師乃是知識的化身,他們對教師在學校情境中有著一種比較固定的期望”。因此教師應不斷充實自己,朝著學生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3.2.2教師對學生的管理

教師一方面要維護課堂紀律,另一方面還要切實培養學生自律意識和行為。教育和管理的結果就是要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人成為“自治”的人。教師的管理是要在日常的教學中逐步實現學生由他律向自律的過度,使學生既能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學會自我計劃、自我調節,自覺地維持課堂紀律。

3.2.3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管理

篇(2)

一、由易到難的處理

在學習中當學生面對這類問題能夠脫口而出時,說明問題沒有什么難度,作為老師不要放棄追問,我們可以順著原來的思路將問題逐步深入下去,使學生的認識隨著老師的追問而逐步深入化,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去深入思考問題。這種先易后難式的提問,往往能引領學生由淺入深漸入佳境。

二、面對問題卡殼、不夠全面時的處理

在學生回到問題的過程中,有時會表達不暢、語言終止,無法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此時,作為老師要有耐心,針對問題在思考方向和學習方法方面加以具體指導,可以進行相關提示,也可以由其他學生進行接力補充,在相互補充中,使學生對問題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最終得到正確完整的答案。和諧的氛圍下不僅解決了學生的思路問題,而且有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面對問題跑題時的處理

學生的審題與判斷往往是以自己的經驗和興趣為標準,有時回答問題會跑到題外、課本外,面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因勢利導,采取靈活、機動的應變措施,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可以讓他再讀讀課文、想想問題,這種邊讀邊認真思索的方法,往往能幫助他找到正確答案,從而提高了學習上的興趣。

四、面對問題冷場時的處理

問題冷場的原因往往是問題難度太大,學生理解不通或理解不透,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這時,作為老師就要想法將問題化難為易,將坡度放緩換一種淺易的說法,這樣易于學生理解,從而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五、指導小組學會評價

在小組學習互動的過程中,作為老師應引導小組學會合理評價,小組往往在評價的過程中,思維的火花才能產生碰撞,才能被激活,在評價中產生質疑、辯論,從而產生對抗,引導學生在評價上下功夫,學會評價才能激活課堂。

篇(3)

眾所周知,目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中學歷史老師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本研究通過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的詳細闡述,同時根據教學實踐分析了現階段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探討了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對策,希望通過全新的歷史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提供借鑒。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提高認識,發揮優勢,積極構建高效歷史教學課堂。

一、正確認識當前優質課堂所存在的問題

不容否認,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初中階段歷史學科教育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初中階段歷史學科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基于此,作為當下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正確認識當前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比如:初中歷史教學目標不清晰。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教學目標的深入落實,絕大多數歷史教師在備課中通常設立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使得其在歷史課堂上的教學行為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標準,且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不清晰使得歷史教師在課堂上缺乏對學生進行史學方法運用方面的引導,忽視了歷史思考、反省能力的訓練,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僅局限于對歷史事件的認知和識記,忽略了對學生自身價值觀、情感和態度的培養與體驗。因此,歷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課程標準等因素,再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初中歷史教材編制不合理。由于我國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材多為集中統一印制,使得教材作者在編制教材的過程中往往帶有一些個人的主觀色彩,加上每位教材作者的歷史體系各有不同,使得教材編制的思路混亂,學生接觸到的歷史知識較為局限,接受的歷史觀點較片面,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對歷史知識的接受能力。在編制過程中,歷史教材的時效性和客觀性很難達到統一,學生不能很好地抓住教材的難點和要點,使得學生學習到的歷史知識缺乏體系感,多為零散狀態,這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缺乏創新、靈活的教學方法。現階段絕大多數的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單一、貧乏的說教模式進行歷史課程的講授,這種傳統、單一、死板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歷史的聽講過程中往往容易犯困,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很難得到提高。這與課程改革重視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目標相悖。這種以聽教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很少有機會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尤其缺少與老師的課堂溝通交流,使得歷史課堂的學習氛圍死氣沉沉,極易使學生產生聽課的疲憊感等。此外,學生在歷史考試的復習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對歷史事件的死記硬背,缺乏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評價能力,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

二、合理引入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情感

就我國現階段的學校歷史課程設置而言,初中階段與高中階段均開設有歷史課程,初中階段歷史課程的學習,并沒有很高的要求。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歷史學習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歷史知識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由此,也就決定了初中歷史課程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突出其故事性與趣味性原則。寓教于樂,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具體的歷史情境,增加歷史學習的故事性與趣味性,有效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伴隨現代教學設備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為初中歷史老師實現課堂教學的故事性與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搜集并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抓住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圖片、音樂、視頻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去開展教學。比如,在導入新課可創設一定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在學習關于現代史部分中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課程時,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在課前讓大家搜集一些家里保留的各個不同時段的材料在課堂之上展示,讓學生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寓教于樂,在閱讀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三、把握課堂

篇(4)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使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十分值得研究。因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這個現象既影響了初中歷史課程的向前發展,更阻礙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的原因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為什么存在低效化這種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一是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盡管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使得初中各科教學包括歷史課程都發生了變化,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與以往教學模式有了改變。但是由于一些教師仍然延續著以往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然后教師布置作業。這種老套的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這個教學主體,無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逐漸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二是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準備不充分。教師仍然沿用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教學,這種教學內容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意,無法調動學生主動思維、主動探究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三是學校對于初中歷史課程不重視,初中歷史課程相比較語文、數學、英語來講是一門副科,存在課程設置少的特點,加之許多學校對于歷史教師的培養不重視,對于歷史課堂教學設備等沒有給予很大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造成了初中歷史教學低效化。四是由于有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沒有突破,不重視因材施教,特別是不能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進行分類教學,使學生存在學習倦怠、畏難等情緒。

二、解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問題的對策

1.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有自己的特色。首先,相關內容或者事件時間上比較久遠,這種久遠往往使學生感到一種難以逾越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代化教學模式可以利用網絡、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因素,將久遠的歷史故事或者實物以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到當時的歷史場景,使學生感受到知識在我身邊這種感覺,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如教師在講授的時候,將故宮、頤和園、圓明園等名勝古跡通過計算機以視頻教學方式投射出來,從而使學生能夠根據這些承載當時歷史的名勝古跡,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當時的歷史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從而有效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2.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的責任感

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教學的責任感,不能認為自己教授歷史這門副科而缺乏教熱情。教師的教學熱情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在教授課程時特別是在課堂設計上、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和作業布置上都存在松懈懶散、對付的心態,那么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就不佳,愿意學習的學生可能會慢慢喪失主動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要能夠不斷增強教學的責任感,將歷史課程作為自己奮斗的事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拓寬教學內容,以學生學習為出發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課堂上那種蓬勃向上的精神,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不斷提高。

3.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反饋

所謂課堂教學反饋,指的是教師要能夠掌握學生課后對于課堂教學知識掌握的情況。教學反饋既能夠幫助教師真正了解課堂教學效率,更能夠找到發現、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方法。因為,課堂教學反饋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極其重要。教師要能夠在課下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直接反饋給教師,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夠通過各種教學測驗、興趣比賽等方式檢驗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結合相關測驗、比賽的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和學習情況后,教師要能夠制訂科學合理的計劃,采用更新穎、更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結語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阻礙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更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歷史教學。各級初中歷史教師要能夠及時總結相關工作經驗,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廣闊。

作者:安中娟 單位:蘭州市第二十中學

參考文獻:

篇(5)

一、引言

教育部頒布制定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從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出發,遵循歷史教育規律,充分發揮歷史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中外歷史基礎知識,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并提高正確認識現實的能力,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閱讀能力基礎之上。因此,我們在日常歷史教學中,要不斷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積極轉變思維,認識到歷史學習必須加強學生對史料閱讀的能力培養,這一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2001年修訂后的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編排有序、圖文并茂、重難點突出,需要學生自主閱讀的信息量非常大。第一,課前提示(導入框),放在每課最前面的方框內,以生動形象的歷史故事、詩歌、文物、圖畫等形式呈現,便于把師生帶入正文的學習;第二,正文,也就是課文,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內容,既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發展線索,又補充大量史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第三,穿插許多圖表和注解,形象直觀地再現歷史情境,便于學生感知;第四,利用黑體字(即豎排字)引用大量文獻資料,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真實性;第五,設置了許多課內動腦筋和課后活動探究題,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能;第六,課后附設諸多自由閱讀卡,擴展與課本有關的歷史知識。這樣的教材安排,增強了課本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可讀性,對學生而言,是比較符合口味的,對教師而言,可以把課本作為培養學生歷史閱讀能力的范本。

二、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指導

1.對照課文子目,閱讀課前提示

現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每課前面都有課前提示(導入框),主要概述本課主要內容和幫助教師引入正文學習。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照課本子目閱讀課前提示,明確本課主要內容,并在出示學習目標時,突出“重點、難點目標”,點明三維目標時,突出“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強調貫串整個初中歷史課本的主線:以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為主,以歷史事件為綱,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時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分清主次,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2.大字和小字相結合閱讀

大小字結合,小字多于大字,內容富有彈性,是現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的一大特點。大字言簡意賅,但結論性比較強,學生不易理解。小字則是對大字的補充,尤其是課后附設的自由閱讀卡,多姿多彩,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拓展歷史知識。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把大字和小字結合起來閱讀,加深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結論的理解。例如,學習七年級歷史下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一課中“‘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這一部分內容時,涉及到經濟術語,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明朝小說《醒世恒言》里描寫的施復夫婦發家致富的故事,了解當時一些小手工者發展成為早期資本家,一些小的家庭作坊變為大型手工工場的過程,就不難理解課本出現的“機戶“機工”“機房”三個歷史概念和明朝中后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3.文字和圖表相結合閱讀

圖表文并茂,以圖表佐證文字或直接敘史或充實文字等是現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的又一大特點。學生喜歡看圖,但往往膚于淺表,抓不住圖中反映的問題,或者僅僅看圖,而忽視文字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把看圖和閱讀文字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學習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三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課中“凡爾賽體系”這一目內容時,對“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西亞、非洲的統治的新秩序”這一結論,學生在空間概念上是難以理解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兩幅地圖,通過對比,就能從空間看出帝國主義國家在一戰前后勢力范圍發生的變化,從而就弄明白了“凡爾賽體系”確立的統治新秩序。

4.講練結合閱讀黑體字

現行初中歷史課本(人教版)幾乎每課中都有黑體字(豎排字)引用的大量文獻資料,這些文獻資料既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真實性,同時也是學生平時考試或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閱讀這些黑體字,還要詳細講解,幫助學生弄清意思。同時,要根據文獻資料,設置一定問題,加強訓練,提高學生閱讀和解決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能力。

5.整理課堂筆記

學生整理課堂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分析整理、歸納概括的過程。教師應以規范的板書和醒目的提綱進行示范,指導學生領會知識要點,建立知識體系。學生在整理課堂筆記時,教師指導學生既要記住知識點,也要記住重點、難點和疑點,而且要簡明扼要抓住關鍵“字”“詞”“句”。這樣,學生既歸納整理了課堂筆記,也提高了識記效果和閱讀能力。

三、結束語

初中學生具有愛看圖、愛發問、愛動手等特點,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積極性,盡量為他們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閱讀。同時,教師要抓住初中學生的閱讀心理,精心設計閱讀模式,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加強對他們的閱讀指導,讓他們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以后的歷史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篇(6)

以往的初中歷史課堂,我們看到的教學局面常常是教師手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在黑板上詳細羅列教科書上的知識要點,并滔滔不絕地向學生講述,學生則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匆匆忙忙地記筆記,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型教學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使學生成為了容納知識的容器,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學不到實質性的歷史知識,還會對歷史學習產生厭惡和抵觸感。所以,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對這種教學局面進行改觀和完善。如今,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走進了初中歷史教學課堂,即多媒體技術,它本身具有強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和與人分享功能,將它引進初中歷史課堂,可以促進以往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教學形式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從而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歷史課程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7課《輝煌的隋唐文化》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可將全班學生四人分為一組,讓他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查閱隋唐時期在科技、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然后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總結,課堂上,每組輪流對本組成果進行匯總式闡述。這樣,我通過讓學生自行搜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就使學生詳細了解和掌握了隋唐時期的主要成就,同時也將學習權利歸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有利于獲得高質量的歷史教學課堂。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歷史是學生了解古今中外世遷的渠道,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歷史教材中的事件與學生之間存在著遙遠的時空差距,如果我們只是利用口頭語言進行描述,學生還是難以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正確的聯想和想象。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第二次期間列強侵華罪行》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真實認識到列強在中國犯下的血腥、野蠻的滔天罪行,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了有關介紹圓明園的圖片和資料,然后播放了電影《》的片段,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人類文明的文化結晶在沖天光火中化為了殘垣斷壁……看著投影屏幕上呈現出來的歷史場景,學生不斷發出了各種惋惜和嘆息聲,同時也表現出了憤怒和憤恨的神情。這樣,我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直觀式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到了列強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認識到了侵略者的兇殘本質,從而使他們在強烈愛國心的驅使下,進入本節知識的學習。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攻破教學重難點,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紛繁復雜、不易說明的歷史知識點,單純的語言描述和傳統教具的運用,根本無法有效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點。而信息技術則能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呈現學習資料,使那些抽象、復雜、靜態的歷史知識點以具體、簡單、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達到攻破教學重難點、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的教學目的。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這部分內容時,“兩級對峙格局的形成”屬于教學重點,尤其是尼克松總統將美國戰略進攻調整為戰略防御,對于初中階段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更是不易。于是,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一組動態畫面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這一教學重難點了,同時也使初中歷史課堂變得形象生動、精彩有趣。

篇(7)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完善,教師的教學模式以及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各個學科的教師都在為打造高效和有效的教學做著不斷的努力。歷史教學近幾年出現了探索自主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等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當然,變化的不單單是教學模式,學生也發生著變化。當今學生可以通過現代信息工具獲取更多的信息,他們的知識面更廣,接觸的事物多。當代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強、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的特點,如果教師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隨著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要求做出改變,就很難取得滿意的教育效果。初中歷史作為培養初中生愛國主義精神以及良好思想品德的一門學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探索當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已成為初中歷史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也發生變化。當今學生個性十足,自主能力和與人溝通交往能力強,要想對當今學生實施更好的教育,首先就要改變以往傳統的師生關系。以往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在課堂上主宰和控制著課堂教學,學生被動在課桌上一言不發地聽講,寫著教師讓做的筆記,做著教師讓做的作業,教師占據著完全的主動地位,可是需要掌握知識的是學生。被動的學習真的有效嗎?答案顯而易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該是指揮者和領導者,組織者這個角色更加合適。教師應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權利以及自主學習探究的環境,在課堂的基礎上和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主動地學習探究課堂中所涉及的知識。

二、使用多媒體進行導入,讓課堂具有參與性、趣味性

長久以來,教師僅僅將教學導入看作單純的教學形式和環節,大多數進行傳統的口頭導入,但是隨著社會和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導入方法讓學生失去了興趣。導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很好的導入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讓整個課堂充滿活力,讓師生互動學習。實踐證明,多媒體的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它集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信息于一體,以學生更加感興趣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效果。形象直觀的圖片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準確地導入,讓學生獲取文字以及教師口頭所不能表達的信息。利用視頻進行導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通過觀察,可以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視頻中不僅僅包含大量的教學信息,還可以重現歷史,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從而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多媒體的運用不僅改變了以往口頭說教的導入模式,還提高了學生對歷史課堂學習興趣,間接地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進而使學術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三、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質量和效率

每個成功的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都有著自己的經驗和套路,即教學方法。雖然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能實現教學的目標,但是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學作為一項長期、復雜的任務,單純的一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教師應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結合當前教材的內容,選出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授。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讓學生成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的愿望。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育工作者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探究和發現適合當今學生高效學習的教育模式,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但是由于個人能力和經驗有限,筆者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篇(8)

初中歷史是中學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作為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分子,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每一個初中生都有責任和義務學好這門課程。但是,由于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本文就從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來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教師對于歷史學科教學的研究不足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廣大歷史教師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觀念,一種觀念傾向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就應該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宰者,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教師的要求為學習的準則,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講臺下一定要認真傾聽、做好筆記,把教師所講的一切內容完整地記錄下來,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被當成知識的容器,沒有自己獨立思考、消化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本身的主觀能動性毫無體現,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了。而另一種教學觀念正好相反,它強調的是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持有這種教學觀念的多數都是年輕教師,他們對教育事業充滿激情,積極地踐行著新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為了讓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他們時時處處考慮學生的感受和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熱烈氣氛,這種想法本來四無可厚非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教師過分地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而完全忽視了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重要作用,導致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課堂活動看起來轟轟烈烈,可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沒有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的歷史知識相對零散,系統性不夠,知識面窄小等不良現象,這樣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往往也流于形式,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校缺乏歷史課程的專業教師

初中歷史課一直都被學生、家長認為是和語文、數學、英語完全不同的副科,沒有足夠的重視,很多的學校和教師也抱有這樣的想法,只要在歷史課上加強背誦,學生就能夠取得高分。于是,歷史課要為語、數、外等主科讓路,被安排在了上午的最后一節或者下午的第一節課,這些時間都是學生學習狀態不夠好的時間段。很多歷史教師也不是本專業的教師,年輕力壯的主力教師都在主科上奮力拼搏,年齡較大的教師只好半路出家改教歷史,這些教師轉專業度不夠,自己對歷史學科就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很多地方自己都弄不明白,所以,歷史課堂教學中就只能照著課本念,然后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歷史教學毫無趣味性,學生當然不會滿意,學習興趣更是無從談起。

(三)我國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雖然我國已經倡導了多年的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還是圍繞著應試教育來開展教學。雖然考試作為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水平的一種評價方式具有客觀、公正、可控性強的特點,這種評價方式在整個教學評價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也有著一定的弊端。單純靠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學校為了追求較高的升學率,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對重點知識的講解、掌握和強化,忽略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學生也總是圍繞著考試的重點來死記硬背,反復做題,沉浸在題海當中,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我們想要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針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職責,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想辦法、找對策,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二、解決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專業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新理念,準確理解和把握這些先進理念,并結合自己實際的教學工作,創造性地應用這些教學理念,不能一味地盲目模仿,杜絕矯枉過正的現象出現。同時,歷史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重視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的歷史考試的側重點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由過去的死記硬背變成學生能力的測試。但是教師始終要保持清醒的認識,不管是培養學生的何種能力,都要以先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為基礎,這就跟建造高樓大廈是一個道理,不管你要多高的樓層,打下堅實的地基是第一步。所以,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一定要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有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去談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篇(9)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復習的意義

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界所大力提倡的。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積極地實踐,大膽地創新。對于教師來講,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基于每個學科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各個學科都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適合自身的復習環節。復習環節可能只占用課堂的短短幾分鐘,但它卻處于一堂課的初始階段,如果設計不當,很可能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流程。對于我們初中歷史學科,在講授新課前,大多數教師都會花一段時間對前課的知識點進行復習。當然,我認為這樣的復習環節的設置,也是由我們初中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復習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就我所處的地區來看,大多數歷史教師采取的是默寫的方式。但它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基于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們在教學中應確定學生已經達到的水平。如果我們的教學要求遠高于學生現有的水平,那么這反而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初中階段,就學科特點來說,默寫歷史事件的相關內容超出了對部分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能力要求。如果我們布置背誦的任務的話,那么學生不僅要花一定的時間完成筆上作業,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背誦所學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點,這對于后進生,無疑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學業負擔。

第二、隨著對有效課堂的不斷研究,就有專家指出“針對性教學才是有效課堂的靈魂。”而從初中歷史的考試方式來看,默寫的復習方式針對性不強,提高成績的效果也并不明顯。我們知道中考歷史是以開卷考試的形式來考察學生,如何利用好教材才是考試成功與否的關鍵。而默寫則是一種脫離課本來考察學生的復習方式,它對于閉卷考試來說是相當必要的,但對于開卷考試的科目,它的針對性則值得商榷了。

第三、當今學習理論的主流――認知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別強調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而默寫的這種方式較為機械枯燥,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利于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容易造成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厭惡感。

三、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復習環節的有效策略

綜上所述,將默寫作為歷史學科的復習環節并非行之有效。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既能適應絕大多數學生學習能力,又有利于和諧課堂的構建,最終能顯著提高學生成績的復習環節。為了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我開始廣泛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其中一個學生的真心話給了我極大的啟發,他告訴我:“其實我們不管什么科目的默寫,都會有很多的學生采取各種各樣的作弊手段,而且是屢禁不止,防不勝防……”這段話給我的內心以極大的震撼!心情平復之后,一個念頭在我腦海中閃現:既然默寫不得人心,作弊又難以根除,作為開卷考試的歷史學科,何不直接采取開卷的形式進行復習呢?拿定主意后,我就開始著手對課堂復習環節進行改革。具體方法是:先由教師在課前準備幾道與上一課所學知識點相關的題目,學生采取開卷的方式,依照課本中的筆記找出答案,但過程中不準與他人交流。這里教師所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需要明確我們設計題目的目的,不能僅僅是對教材知識點的考察,關鍵在于要體現對學生所做筆記的考察。我認為這種復習方法的轉變,優勢在于:

首先,這種方式更加適應了歷史學科的特點,也更加符合對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要求,從而起到了減負的效果。采用開卷的復習方法,歷史學科所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將大為減少,復習考察的難度相比默寫也大為降低。學生只需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在理解的同時做好課堂筆記,就可以輕松應對這項任務,讓中等生和后進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學好歷史,這就更有利于重塑他們學習歷史的自信心。

其次,這種方式對開卷考試更有針對性,可以起到更好的提高成績的效果。采用開卷的方式作為復習方法,目的就在于通過讓學生在書上找答案來檢查學生做筆記的情況,使那些沒有完整規范筆記的同學感受到做好筆記的重要性。在反饋環節,我們就可以通過批改了解哪些同學的課堂筆記有問題,這樣就更加便于我們去在課后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

篇(10)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活潑的初中學生,他們好表現,喜歡就課堂上的某句話或某件事發表評論,注意力集中時間不夠長,思維發散。因此,常規課時異常活躍;活動課時渾水摸魚;受批評時或狡辯、或強烈抵觸;批改作業時,看到的是應付了事,甚至是空本子。面對這種種狀況,我不斷尋找原因,調整方法,經過不斷摸索和實踐做出以下分析:

一、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為什么初中歷史課堂會出現如此多的不和諧現象?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中考指揮棒的作用。江西省的歷史中考為開卷考試,卷面滿分50分,與政治合卷,這就決定了學生的重視度不夠,公開場合稱其為小科目,私底下,學生都稱歷史為副課(與主課相對),其言下之意可想而知。第二,受歷史學科特征影響。歷史學反映的是過去的客觀事實,而這種客觀事實既不能重演,又不能通過實踐感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是提問較少,授課內容較多,留給學生主動思考的時間少。教師教得枯燥單調,學生學得乏味無趣,達不到預期效果,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主客觀因素導致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出現上述現象,那么,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尤為重要。

上一篇: 現代藝術的分類 下一篇: 體育教學重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 |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播放 | 欧美日本亚欧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动漫少妇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