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1 11:00: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茶藝和茶文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起源國和傳播中心。中國茶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和豐富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更傾向于追求精神方面的滿足,而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隨之復興,茶馬古道等傳統文化的復興進一步推動了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的發展。同時近年來逐步占領一定市場份額的民宿也在改進和升級,民宿主們對民宿的設計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的醞釀,賦予其能夠令人感同身受的文化內涵或者說情懷。然而,環境影響人,學會通過研究顧客對環境的感受能更好地對民宿做出設計。因此,本文將探析環境心理和定向對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俗設計的影響。
一、相關概念
(一)環境心理和定向
定向是一個人進入到某一個環境時的第一行為需要。定向包含了地點定向問題(如“我在哪里?”)和功能定向問題(如“我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兩個問題。當顧客進入到一個陌生環境時,顧客可以利用空間線索和以往的經驗獲來確定他們在哪里,他們將要去哪里,以及他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果陌生環境里不存在空間線索或者無法利用先前的經驗,會導致定向力障礙,顧客有可能產生緊張、焦慮和無助等消極情緒。RichardE.Wener認為服務環境中的定向力障礙可以通過合并以下各項的設施設計來減弱:先前經驗、設計的易讀性和定向幫助。
通過規劃設施,特許的服務已經有效的消除了定向力障礙帶來的焦慮,,所以,顧客確切的知道該做什么。而在設施設計的幫助下,定向也能使顧客穿越空間進行觀察,如銀行賓館布局常采用在入口處設置中廳的形式,使整個空間可以一眼被看到并表達出它的概念,這種布局也易于讓顧客通過觀察他人的活動以獲得行為方面的線索。
(二)茶文化
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擁有4000年的發展歷史,根據加工手法的不同分為紅茶、綠茶、白茶、黑茶、清茶和黃茶六大類。我國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完美融合,以茶為載體傳播不同相關文化。其既是一種上層文化,又是多民族、多層次的大眾文化,是各階層、各職業以及國家的文化紐帶。隨著經濟的發展,茶葉不僅僅用于沖泡引用,在綜合利用茶資源以及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發展也逐步深入。
(三)民宿及其發展現狀
《浙江省民宿管理辦法》首次給民宿一個定義:民宿是指經營者利用農村房屋,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旅游經營方式,為游客體驗鄉村生活提供餐飲住宿的接待場所。定義中強調“農村”和“鄉村”,也許指出了與主題酒店等其他類型的酒店的不同之處。筆者認為茶文化元素可以與民宿結合,一是因為民宿多在自然環境、生物資源、景觀等原生態條件較好的地方,再者民宿更有“情懷”的存在,二是因為茶文化并不是遙遠的事物,只是被現代人遺忘了一段時間,茶文化的傳承更多地需要依靠茶園、茶山或原汁原味的東西,那么這樣一來,“情懷”和原汁原味是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
不可否認,相比傳統酒店的標準化服務和裝飾,民宿里有情懷的宿主和個性的裝飾頗具吸引力。然而,頗具情懷的民宿屢屢虧損甚至倒閉。情懷體現的前提必須是住宿和休息那功能能夠得到預約和滿足。所以,在目前階段,相比情懷的溫暖,外觀和空間的設計以及歷史文化等因素更能影響消費者決策。
二、環境心理和定向對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設計的影響分析
定向是人到陌生環境的第一行為需要,因此,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更應該注重設施設計,以下從設計定位、功能空間設計兩個方面簡要分析其影響。
(一)設計定位
正如陸羽所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優秀茶樹種多集中于我國的南方,民宿以“茶文化”為主題,應該將市場和資源結合,綜合分析民宿的區位因素以及周邊環境特征,賦予不同的茶文化內涵。比如安溪因鐵觀音而聞名,可將主題細分為鐵觀音文化,融合鐵觀音的發展歷史、茶葉加工、茶的種植采摘和茶藝等方面的特色內容。另外,民宿主應該對某種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懂茶愛茶,才能將茶文化的內涵更好地表現在民宿中。
(二)功能空間
在功能空間上主要劃分為四個功能區:公共空間、觀賞空間、餐飲空間和住宿空間。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主題為例,民宿的公共空間相對較小,走廊或閣樓等可以作為鐵觀音茶文化的展示區域和裝飾元素米惡化空間。觀賞空間可用于茶藝表演及器樂等演出。餐飲空間可以作為體驗茶文化的區域,設置茶藝教學區域,讓顧客親身學習茶藝技術和泡茶方法,還有制茶品茶區域,提供DIY茶點,讓歌顧客親身感受安溪鐵觀音的“觀音韻,蘭花香”。至于民宿的住宿空間,同樣小規模但可以很精致。房間可以很小,10平米左右,但是要有自己獨立的門和觀景陽臺。
三、基于環境心理和定向的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設計研究
環境心理和定向是人的第一行為需要,環境心理和定向對以茶文化主題的民宿設計風格影響不大,主要是在細節方面影響較多,在設計時要對目標市場的這個需要進行調研,了解目標市場在環境心理和定向的習慣要求期望,從而對民宿的設計進行調整。在參考其它文獻資料以及實際體驗后,總結該民宿設計應遵循的設計理念,并且從區位和功能空間兩個方面分析環境心理和定向在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實際中的應用。
(一)設計理念
1.簡約自然:對旅客而言,民宿應該是一個能使旅客放松身心,擺脫城市喧囂、事業壓力和信息繁冗,達到旅游度假的目的的地方。不需要太多傳統酒店豪華的裝飾,正如茶湯的本質就是水,清澈自然。
2.人性化:比起民宿主的情懷更重要的可能是細節,周到的室內細節更能體現民宿主的用心和民宿的人性化。民宿主會考慮到各種各樣的需求,考慮到客人的飲食,在房間的桌子上,民宿主人可以備上一套茶具和茶葉(茶葉根據客人喜好和健康狀況贈予),自制的茶點和果脯;考慮到客人需要存儲物品,民宿里會有專用的帶密碼的儲物箱,箱子設計感十足,與茶有關,如果客人要也可以作為賣品,出售給客人。
3.本土化:前文中提到民宿的區位選擇必須有市場和自然資源,民宿的設施和傳播的文化也該符合所在地的特征。假設要在安溪建立一家以“鐵觀音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據筆者調查,目前為止安溪并沒有一家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民宿設計要體現地域特征的文化符號,具體到實踐中應該落實到每個特定的區域。比如一個茶葉包,一個門把手、一個指示牌、一個垃圾桶、一副餐具,都可能成為文化的符號。安溪鐵觀音的品牌是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在用文化符號抽象地描述鐵觀音時,應該歸納成系統的文化符號,用一套自成體系的文化符號或藝術概念對細節進行包裝,會顯得相對和諧。
(二)環境心理和定向在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設計中的應用
1.區位:據研究環境心理學的專家們,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自然人對于周圍環境的基本態度共同決定了人們對于環境的認知。休閑作為見證社會變化的一個載體和象征,已經突出成為社會發展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形式,因此城市人群會傾向于選擇近郊民宿躲避生活壓力。這就要求民宿多依托于自然人文價值較高的風景名勝區,尤其是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福建有武夷巖茶和安溪鐵觀音,安徽有黃山毛峰,浙江有西湖龍井,這些優質茶葉品種的產地周圍必定有可利用的閑置資源。
2.功能空間:賦予茶文化內涵的民宿,既要保持傳統,又要可持續發展。滿足游客對于地域傳統文化的渴望,又不使當地居民產生排斥,傳承民宿地域文化,并對紫色和文化產生自豪感和認同感。因為該主題的民宿更多地需要依山傍水,處于鄉村之間,所以在開發設計過程中,應充分最終村莊已經形成的建筑、街道的脈絡,在不影響拆遷重建、不毀壞農田和森林的情況下,建設本土化的民宿。總而言之,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建筑外形和空間設計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滿足游客和當地居民的需求,形成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中國人對茶的熟悉,自陸羽《茶經》問世始,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雅事。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無不與茶有關,茶已深入社會各階層,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茶通六藝,茶是中國茶文化的載體。歷代詩人常引茶入詩,留下了眾多韻味無窮的詠茶名句。陸羽深受儒、佛、道影響,融諸家思想于茶理中,最早確立茶德標準:“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這些有關茶德的論述體現了中國人溫厚平和的處世風格?!昂汀笔侵袊栉幕暮诵模侨?、佛、道三教共通的哲理。儒家推崇中庸之道,提倡“親和自然”、“以和為貴”。茶可以驅睡少眠、清心凈性、消食去膩、參禪悟道,于是僧人將茶視為佛祖恩賜,“茶禪一味”。茶出自山川,長于山野,采天地靈氣,吸日月精華,自然天成,體現“自然和諧”之美,符合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安韬吞煜隆保濉⒎稹⒌拦餐七M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陸羽《茶經》也影響到世界其他各國的茶文化。自唐代開始,茶葉及茶文化主要通過古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傳向世界各地。日本的茶道、韓國的茶禮、東南亞的茶俗、歐美的茶文化等無不打下《茶經》的烙印。而茶葉能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離不開陸羽的肇始之功,這正是中國茶文化的物質基礎,也是《茶經》膾炙千古的內在原因。
(二)《茶經》對茶文化的物質文明影響
茶文化的物質文明,即從事茶葉生產的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它不僅包括茶葉的育種、栽培、加工、包裝、運輸以及保鮮等創造性勞動與研究,也包括人們品茶、飲茶過程中所使用的茶葉、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客觀存在的物品和建筑物。《茶經》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它僅以三卷十章共7000多字的篇幅,深入淺出地論述了茶葉產地、制茶工具、采制評鑒、制茶過程、煮茶方法、飲茶器具、品茶方法、茶史茶事、茶事簡化等。人們普遍認為陸羽的最大貢獻在于指導茶葉生產、促進茶業經濟的發展以及推廣飲茶風氣等方面。
1.茶葉生產。在《茶經•一之源》中,陸羽對茶的起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樹栽培環境:“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栽培方法:“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采摘要求:“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評鑒方法:“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茶為累也”等均做了生動詳實描述。受陸羽對茶葉栽培的影響,歷經千余年,到2010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195萬公頃,占全球茶樹種植面積的50%以上;茶葉產量140萬噸,占全球茶葉產量的30%以上,總產值500億元;茶葉出口量為30.5噸,國內銷售量為105萬噸??傮w看我國茶園面積世界第一,茶葉產量世界第二,茶葉出口量世界第三,位于世界四大產茶國之首。茶產業也催生數以萬計的茶農、茶人和茶商大軍,有效解決國家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
2.茶葉制造。在《茶經•二之具》、《茶經•三之造》中,陸羽詳細介紹了茶葉采摘、制造、貯藏、蒸青茶餅所需的10多種工具、7道工序的生產流程及成品茶的鑒別方法,其要求極為嚴格。如“茶人負以采茶”,“凌露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隨著歷史的進步,制茶工藝的不斷改造,茶葉發展由唐餅茶、宋團茶、明葉茶、明泡茶、清沏茶等到今天我國的6大類茶葉,形成了以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蘇州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白毫銀針、普洱茶為代表的全國十大名茶,數百個茶葉品種。
3.茶具制造。在《茶經•四之器》中,陸羽首創“二十四器”專門用于飲茶,推動了唐代飲茶之風的興盛,標志著茶文化的成熟與獨立。其中“二十四器”的尺寸、材質、功能以及裝飾圖案,包括生火煮茶、烤碾取茶、盛取水、飲用清潔和陳設等方面描述得無一不備。在茶事器具的設計制作上,雖然講求優質美觀,但極力避免奢侈,注重儉樸實用,體現陸羽追求自然和諧的養生理念。1987年5月陜西省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僖宗李儇27件御用珍品,是迄今發現最精美的古代茶具,它代表了唐代茶文化達到了極高水準,印證了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搖籃和發祥地。時至今日,陸羽發明的“二十四器”,促進了我國茶具制造業的大發展,琳瑯滿目的各色茶具滿足人們的飲茶需求。
4.茶葉流通。在茶業商品流通方面,自唐代開始,中國制造的茶餅和茶磚通過“古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運送到邊疆少數民族,成為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茶馬互換”在很長時期成為各朝代政府的財政支柱;通過中國西南部的“茶馬古道”,中國制造的茶餅和茶磚經過云南,到達南亞各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制造的茶餅和茶磚運到歐洲各地。茶葉的商品流通,使中國和世界各國互通有無,繁榮經濟,也豐富和發展了世界茶文化。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陸羽》記載:陸羽《茶經》問世后,不僅茶業大興,而且飲茶也廣泛普及于百姓生活,成為“比屋之飲”。許多茶商根據各自對陸羽的揣度,繪其像、塑其形供奉于店內,祀為“茶神”,尊為“茶圣”。凡是買“十茶器”者,就能得到陸羽塑像一尊,以此可使生意興隆。正如梅堯臣《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如耿譛《連句多暇贈陸三山人》所言:“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來贊譽陸羽。
二、《茶經》推動茶醫藥發展
漢代《神農本草經》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陸羽《茶經》云:“若熱渴、疑悶、腦痛、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醒醐、甘露抗衡也”。茶之入藥,《茶經•七之事》中有多處記錄,歷代經典醫書、茶詩茶賦中也多有記載??v觀歷史進程,人們首先發現茶用于醫藥,然后逐漸演化成飲料,現在人們關注焦點又重新回到茶的醫藥保健方面。
(一)中醫對茶醫藥的研究
中醫對茶醫藥的研究是在陰陽五行理論指導下,注重整體觀,采用綜合歸納的方法進行的。按照中醫理論,茶作為藥物具有“四氣”、“五味”、“毒性”、“歸經”、“升降沉浮”等特性。從四氣分析:茶微寒,偏平涼,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暑之功效;從五味看,茶以苦味為主,兼有回甘,甘補苦瀉,因此茶有消食去膩、利水通便、生津止渴、益壽延年功效;就毒性而言,茶完全無毒,且無副作用,符合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對茶有“味苦、甘、微寒、無毒”的評價;就升降沉浮看:茶的祛風解表、清頭目功效屬于升浮,而下氣、利水、通便功效屬于沉降;從歸經方面,茶多能兼備,對人體所有臟腑經絡均有效,應歸五經。明代李中梓《雷公炮制藥性解》記載“茶入心、肝、脾、肺、腎五經”,與之印證。就茶一味而歸經遍及五臟,可見茶的治療范圍十分廣泛,安全無毒。茶作為飲品,常年飲用,能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茶作為藥物,傳統中醫將其功效歸納為20大類:少睡、消食、祛風解表、安神、醒酒、堅齒、明目、去肥膩、清頭目、下氣、止渴生津、利水、清熱、通便、消暑、治痢、延年益壽、解毒、去痰、其他。暗合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的結論。
(二)西醫對茶醫藥的研究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借助精密分析儀器,運用生物化學、現代醫學等理論對茶葉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對茶醫藥功能采用動物模型試驗、臨床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等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分析表明:茶葉中含有5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具有較高營養和藥用價值的成分是:蛋白質、糖類、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茶氨酸、茶多酚、生物堿(咖啡堿、可可堿和茶堿)、茶多糖及茶色素等。茶葉中的特征成分是茶多酚(澀味)、咖啡堿(苦味)、茶氨酸(鮮爽味)。茶葉中的許多有效成分具有協同作用,使茶更具神奇藥效?,F代西醫與傳統中醫共同證實茶能防治的疾病有十幾種,除此以外,現代西醫研究還發現茶有抗輻射、抗癌抗突變、抗氧化、防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降血糖、排重金屬、代謝調節和生理調節、防治慢性腎炎和肝炎等作用。
三、《茶經》與現代茶業
(一)綜合利用茶葉資源
《茶經》對茶葉質量的要求嚴格,按其規定一般僅采收春茶,少數地方采收夏秋茶,大量的夏秋茶、修剪后的枝葉以及粗老茶葉廢棄不用,導致茶葉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如果充分利用這些茶葉資源進行深加工,提取茶多酚、茶多糖等成分,開發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和保健品,將是人類健康的福音。但我國茶資源深加工才剛剛起步,茶葉深加工的相關技術還不夠成熟,夏秋茶開發利用和茶食品系列研發有待進一步加強。粗老茶作為獸藥、飼料添加物或植物農藥的研發也有了新進展。茶葉生產中,尤其在生產制茶飲料、提取功能成分中會產生大量茶渣。由于古人的科學技術水平限制,《茶經》中對茶渣的再利用未有涉及。但由于茶渣中仍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和藥效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粗纖維、粗蛋白等,所以茶渣再利用研究也逐漸得到重視。目前,茶渣多被用作牛、豬、雞、魚等動物飼料,或被制作成茶渣復合肥料,或被作為栽培靈芝、猴頭、蘑菇等食用菌材料。但總體來說,茶渣再利用的研究在我國還處在初級階段,規模不大,研究不深。如何加大研發力度,做到廢物再利用,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發展多樣化茶保健產品
雖然在《茶經》指導下,各地方根據當地的茶葉資源發展出眾多的茶葉產品,但主要以單一品種茶為主。如何挖掘中醫食療寶庫,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將茶葉與中藥材配伍,開發多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茶保健品將是現階段茶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重點。市場上的茶可樂、八寶茶、茶汽水、茶酒、茶果凍、茶豆腐、奶茶、檸檬茶、茶蜜飲、姜茶飲、茶食品等相關茶產品正是《茶經》、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綜合結晶。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對保健品需求量增長的影響下,這一領域的研究在很長時間內都將會是研究熱點。
一、“翻譯之事,由來已久”
在我國有史料可考的翻譯活動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禮》中提到“行人”,即負責接待四方使節與賓客任務的官員職稱,他的職責就是“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說焉,以和親之?!睍羞€提到,周代每七年就要將諸侯國的翻譯人員集中到周天子所在地加以訓練。這是關于我國翻譯人員培訓的最早記載,也可看出古代就對翻譯活動的重視。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翻譯——東漢至唐宋的佛經翻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和后至五四前的西方政治思想與文學翻譯。解放后,翻譯活動更是達到一個繁榮時期,為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各種翻譯理論和流派層出不窮,涌現出了大批杰出的翻譯家和優秀的譯作,真正實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二、翻譯與文化
翻譯從一開始就和文化密不可分,翻譯活動通過語言和文字向外傳播本民族的文化并引進異域的文化,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可以說,如果缺少了翻譯活動,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談翻譯就不可避免的要談到文化。
古往今來,人們對文化的定義可以說是形形。英國“人類學家之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做了如下闡釋:“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薄掇o?!罚ㄉ虾^o書出版社,1989)則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文化進行了定義。廣義的文化,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的總和?!豹M義的文化,指的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還有的觀點認為,所謂文化,就是某一社會在某一時期的所有產物,包括風俗、信仰、藝術、音樂和其他所有的人類思維產品,例如古希臘文化、古埃及文化等。正如王克非先生所說,無論怎樣定義,歸根結底,“文化是理性人類創造的物質價值精神總和,具有時間、空間意義,這個最根本的特性應是趨同的認識?!?/p>
眾所周知,不管是馮小剛的電影,還是周星馳的電影,都共同具有一種解構的喜劇風格,都能使觀眾在看完影片后有一種釋放的輕松,破壞與顛覆的興奮,從而緩解了現實生活中的壓力,這幾乎是所有觀看馮小剛和周星馳電影的觀眾共同的“期待視野”。
但是,如果認真比較,我們又會發現兩者的電影雖有較強的平民化視角,但在塑造人物,制造喜劇效果的方式上卻存在著極大的差別,通過這種差別我們可以看出香港與大陸兩種文化的差異。
同中有異,和而不同
在馮小剛的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總是為“平常而瑣碎的世俗生活與理想――比較好一點的物質生活,比較美滿的婚姻配偶――而努力、而奮斗、而痛苦、而欣悅?!雹倥e例而言,劉元并沒有什么遠大的抱負,也從未從事過什么值得夸耀的雄偉業績。所謂的“炸開喜馬拉雅山”的設想也不過是出于喜歡惡作劇的本性與自我調侃而已。韓冬也是生活里的小人物,日復一日地為生存在都市里奔波。梁亞洲以寫作謀生,費心勞神,工作也頗為辛苦。女主人公們一樣是平凡而普通,李清出國打工,謀求好一點的物質生活;宋曉英是護士,一門心思地相夫教子;其他如李小丹是公司的公關,吳倩蓮飾演的角色只是一個普通的香港市民。也就是說,馮小剛影片中的人物是腳踏實地地生活在現實中,像普通觀眾一樣更多地為生活中的各種物質性的東西所累。既然馮小剛的電影世界是逼真于沉重而繁瑣的現實生活的,它的喜劇效果也就常常來自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敏銳感受。比如梁亞洲在婚內婚外兩種感情的極度痛苦與掙扎中發出的感嘆:“就是一個仙女,你也要忍著,再說這個世界,哪有小仙女呀……”梁亞洲家里,李小丹和宋曉英兩位情敵之間暗中較勁時,梁的小女兒端給李小丹的一杯鹽水頃刻間扭轉了局勢,讓李小丹落荒而逃。這種種的矛盾斗爭,“身臨其境,會產生痛苦、無奈;而置身事外,也許就會發出某些荒唐與滑稽。”②馮小剛的巧妙就在于他總能把尷尬與無奈留給電影中的人物,而將滑稽和幽默帶給觀眾。所有馮小剛電影的喜劇效果就常常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是“沉重之中蘊涵著幽默,嚴肅之內夾雜著諷刺”。③
與馮小剛的“苦中作樂”不同,周星馳電影的喜劇效果常被一致稱為“無厘頭”。
“‘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其語言和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觸及事物的本質?!雹堋耙浴顿€圣》系列影片開始,周星馳風格凸顯,并得到相當認可,創造了一個與現代道德觀念沖突、在普通人眼里是個有文化的小混混的‘周星馳式青年’的形象”。⑤如果說馮小剛筆下的小人物總是生活在平淡而具體的現實中,終日為生存而奔波勞累的話,那么周星馳以自己特有的“無厘頭” 風格塑造的“周星馳式青年”則就很不同了。雖然說這些小人物也大部分處于生活的底層,但生活卻充滿了離奇、荒誕,富有喜劇效果。從《整蠱專家》中靠整人、搞惡作劇賺錢的古晶,到《逃學威龍》中實為飛虎隊隊員卻臥底學校的周星星,再到《審死官》中僅靠兩張嘴皮就可以顛倒黑白、扭轉乾坤的狀師宋世杰、《鹿鼎記》中稀里糊涂混進宮的假太監韋小寶。雖然這些“周星馳式青年”只不過是一些小人物――小縣令(候補)、小警察、小狀師,即使是身為鹿鼎公“不及閣”大學士的韋小寶,同皇上比起來,其實也不過是個小人物。他們與普通人一樣,平凡卻不安于現狀,好色貪財卻又膽小怕事,⑥生活之中可能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小人物,劉元、韓冬、姚遠等可能都是那樣的。但不同的是,編導們給“周星馳式青年”安排的生存環境卻不像劉元、韓冬那樣逼似現實生活本身,而是曲折離奇、險象環生,又能處處化險為夷,他們的生存環境帶有更多的虛擬性、假定性。玉樹臨風整蠱專家古晶、飛虎隊隊員周星星、鹿鼎公“不及閣”大學士的韋小寶等,他們并不像馮小剛影片的人物終日為生存奔波,為生活所累,在生活的矛盾、無奈、尷尬之隙開一兩個帶“黑色幽默”色彩的玩笑。相反,“周星馳青年”幾乎是把生活當做游戲。整蠱專家的職業就是整人、搞笑;周星馳臥底到學校,課堂上與老師展開扔黑板擦大戰,仿佛一場精彩的武打場面。更具代表意義的是《百變金剛》和《破壞之王》,劇中使用的道具和出現的人物如“陽婆婆”“西人牙膏”“人頭馬桶”“加菲貓”,這些可以說是成年人的童話了。生活對于“周星馳式青年”來說更像是游戲和漫畫,充滿了想象和樂趣。
正是在這種虛擬的游戲化的生存環境中,周星馳電影才能更輕松地搞笑,制造喜劇效果,帶給觀眾輕松、愉快的感覺。
對比可見,馮小剛影片趨于實,而周星馳的影片則趨于虛。
差異的背后:文化土壤的迥異
馮小剛電影和周星馳電影的這種實與虛的差別,其實也正是大陸文化與香港文化差別的一個體現。大陸文化有著幾千年的現實主義傳統,要求作家反映生活,干預生活。從《詩經》到《樂府》,再到白居易的“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合為時而著”,千年來,這幾乎成為大陸知識分子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大陸知識分子大都有著強烈的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盡管馮小剛的電影也帶濃厚的后現代文化色彩,但在骨子里,馮小剛其實還是站在主流意識這個圈內的?!皠⒃淖非髳矍榕c終成眷屬,雖然有小小的騙術和潛藏的心機,但其目的是純潔的,行為也不曾觸犯法律和道德規范。而其本性的善良和樂于助人的風范”,⑦則更體現出主流意識形象的要求。“梁亞洲雖然猶猶豫豫地跨出了不該跨出的那一步,在幾年之久的感情激流之中上下沉浮,終于還是選擇了回歸妻女身邊。前半段是‘孰能無過’,而后半段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雹囫T小剛是善于以諷刺和幽默的手法把他“筆下”的人物放置于一個尷尬的境地,使觀眾發出笑聲。他這種諷刺和幽默越發展,人文主義的傳統就愈見鮮明,電影《手機》同以往的賀歲片一樣,保持了葛優這面大旗不倒,片中笑料仍不少,但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手機》的笑聲不再輕松。馮小剛在把他的主人公放置于尷尬境地的同時,也把許多用手機撒謊的丈夫拉到了尷尬的邊緣;《手機》對現代社會中人與人尤其是夫妻之間的關系作了比較銳利的窺視。這次,馮小剛就不僅僅是搔老百姓的癢癢肉了,而是有點揭起大眾遮羞面紗的傾向了。這種深刻而犀利的人文批判精神是迥異于周星馳電影所代表的香港無厘頭文化的。
深厚的人文主義傳統,不僅是大陸文化的優點和寶貴資源,同樣也是我們電影文化的優點和寶貴資源,從馮小剛的電影中便可以看出,這種人文主義傳統保證了我們的喜劇電影在制作笑料的同時不至于滑落到低級庸俗的地步。
但是,一件事物的優點也許同時也是它的缺點。大陸文化人文傳統深厚,但過于強調反映現實,批判現實,強調美學作用,會使這種文化負擔過重,顯得過于成熟而沉重,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比馮小剛和周星馳的喜劇電影,我們可以發現,馮小剛的喜劇電影全部是反映當代現實生活題材的,表現手法也是現實主義的,老老實實地反映生活、批判生活,在此前提下制造喜劇效果。而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就不同了,創造力極為旺盛,既有時裝片,又有古裝片;既可以是當代社會的小警察、小店員,甚至是比較荒誕的整蠱專家,又可以是古代的大內密探零零發、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故事或者借鑒國外電影《變相怪杰》《本能》,或者是借鑒民間傳說“唐伯虎點秋香”,或者是改編金庸暢銷小說《鹿鼎記》,也可以是憑空虛構出來的“大內密探”。香港文化的自由也給了電影創作者極大的自由,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創作者的想象力、創造力。與馮小剛電影多以京味幽默語言調侃制造笑料不同,周星馳電影制作笑料的手段也十分豐富,比如靈活的鏡頭切換,代表性的例子可舉《唐伯虎點秋香》開頭的“烤雞翅我愛吃歌”,第一個鏡頭是唐伯虎手持大毛筆一臉嚴肅地醮墨運筆,觀眾都以為他是要寫字或作畫了,才子嘛,做的自然是文人雅事,接下來鏡頭一晃,原來唐伯虎是在給烤的雞翅刷醬油。天下第一才子在烤雞翅吃。一個巧妙的鏡頭切換,荒誕、滑稽一下子就出來了。在周星馳電影中,這種挑戰觀眾定勢思維,與觀眾展開思維賽跑的“指東打西”的鏡頭,可謂屢見不鮮。但在馮小剛電影中,如此富有想象力的鏡頭卻很少見。漫畫式的思維方式在周星馳電影中也是常見的一種搞笑方式。比如《大話西游》中芝麻開門一段,不論至尊寶跳到那個角度叫“芝麻開門”,盤絲洞洞口的那塊大石板都會砸到他,而且被砸倒后居然一點事也沒有,這就是直接把漫畫思維手法運用在電影中,這種思維方法在馮小剛的電影中是很少見的??鋸埵址ㄒ彩侵苄邱Y電影中常見的一種搞笑方法,比如《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中包龍星練罵人本領時,可以練到一張嘴就引起海水咆哮,巨浪沖天,如同投下了許多枚重型炸彈,可謂夸張之極。馮小剛筆下的韓冬、劉元等卻從未如此搞笑的。
對比可見,香港文化是輕松、自由、年輕而富有創造性的,這種文化背景給港產喜劇電影一個極大的創作空間,香港電影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這個空間中得到了自由的發揮。周星馳喜劇電影的成功便是一個有力的證明。但是,這種文化也有它自身的弱點,輕松和自由走到極致便容易滑向低級庸俗。周星馳風格的喜劇搞笑電影獲得成功之后,為追求商業利潤,便有大堆的模仿者出現,質量當然參差不齊。像《東成西就》這樣集全港最著名的十大明星,內容卻空無一物,純粹搞笑的電影,可以說走到了反面。大陸文化氛圍中,深厚的人文傳統和人文精神使香港文化的這種現象不易在大陸出現。
在相似的后現代語境中,馮小剛和周星馳的喜劇電影走到了相似的娛樂化道路,以平民化的視角塑造了一系列可笑、可憐、可愛的小人物,在對傳統的解構中給大眾帶來了輕松、愉快。但香港和大陸兩種不同的文化體制,使它們或是內涵深厚但手法過于拘謹,或是花樣翻新輕松愉快但有流于低俗的危險。
如果香港文化與大陸文化,具體到電影事業的范圍內,能夠得到很好的交流與合作,也許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增強各自的生命力、創造力。
注釋:
①②③④⑦ 吳滌非:《世俗之夢:“反英雄、中庸哲學”與“平民風格”――關于馮小剛的電影創作》,人大復印資料,2001年第4期。
以自然現象東風和西風為例,在中國,東風預示著春天的來臨,萬物復蘇。這是由于中國是位于北半球的一個半封閉式內陸國家,東臨太平洋,而西北部卻是高山戈壁。當西風吹來時,正值中國冬季。此時寒風刺骨,樹木凋零。因此,在中國,西風常和悲傷、沮喪、凄涼等感情聯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英國的地理環境于此恰恰相反。在英國,恰恰是西風預示著春天的來臨。西風代表著希望、生命力和勃勃活力。這是由于英國地處西半球,西臨大西洋,西風從大西洋徐徐吹來,恰似中國的東風,因此漢語中使萬物復蘇的東風的聯想意義和英文中的西風相似。而在英國,東風來自于歐洲北部,經常和寒冷、陰郁等感情聯系在一起。與中國的西風有著相似的聯系意義。從下面兩首詩我們也可以看出這點。
It’s warm wind,the west wind,full of bird’s cries.I never hear the west wind but tears are in my eyes.For it comes from the west lands,the old brown hills,and April’s in the west wind,and daffodils.(Cao Shunqing,1988:42)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Cao Shunqing,1988:47)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視著中國,中外文化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際成為我們時代的突出特征。人們在交際中的成功與否,除了取決于雙方對中介語的應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制于對異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對方思維習慣、認知模式、合作態度等的程度如何,當然也包括對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了解。就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其最終的交際能力的高低也取決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過交際能力的四個要素,即語法性、可行性、得體性和現實性,后兩個因素直接和文化有關。這已經不是僅靠語言知識就能解決的問題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包括文化知識的傳授。
國內的莊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都提出了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即適應性原則、階段性原則、交際性原則和滲透性原則。適應性原則要求教師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導入的文化內容與英語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同時應突出語言的生動性、情景的真實性、材料的生活性,培養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給予理解和尊重,從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態。
通過實踐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跨文化教學的自覺性,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筆者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具體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以下建議,共同仁參考。
1. 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束定芳、莊智象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挖掘次詞語中重要的文化內容:(1)一個民族文化有的事物和概念。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一種語言中有的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沒有相對應的詞,導致詞匯空缺現象。如cowboy是美國社會所特有的,它與美國西部開發有關系,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和冒險傳奇色彩。反之,漢語中的有些詞匯在英語中也沒有對應項,如三伏、三九等。(2)不同語言中指稱意義或書面意義相同的詞語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內涵意義。受民族文化的影響,有些詞匯在一種語言中有豐富的聯想意義,在另外一種語言中可能只是一個語言符號。例如daffodil,象征著春天、歡樂,而它譯成漢語是黃水仙,僅僅表示一種花卉,不具有daffodil的聯想意義。(3)詞語在文化內涵上的不等值。如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罪惡、邪惡,令人感到恐怖,而龍在封建時代是皇帝的象征,漢民族素以“龍的傳人”自稱。(4)不同文化對相同的現象所作的觀念劃分的差別在詞語及語義上的顯示。如:grandmother(祖母、奶奶、外祖母、姥姥)、灣(bay,gulf,creek)。(5)體現一定文化內容的習語。指的是美國文化的立國精神,即所謂的人人平等自由、機會均等。
2. 合理組織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可以利用課前十分鐘,讓學生就跨文化交際的點滴體會,向全班作言簡意賅的匯報??捎醚葜v、小品等形式,并借助圖片、表格、實物等以取得更加生動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合理安排課堂討論。一種是分析原因的課堂討論。通常的做法是先敘述發生過的反映文化沖突的事件,然后提出幾種不同的解釋,由學生選出他們認為合理的解釋,然后與正確的答案作比較并展開討論。一種是體驗型的課堂活動。這種練習中使用較多的角色扮演。教師指定學生一定的角色,由他們扮演,并體會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困難和問題,然后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會解決各種問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 合理處理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的關系。語言學家弗里斯提出,交際化外語教學的各門課程都應該建立在本族語和外族語比較的基礎上,只有強調異域文化才能對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異域文化,也只有將本土文化和目的語文化進行深入的對比和探討,才能幫助學生提高文化認知的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結合自己所用教材內容及學生興趣特點進行適時適量的異域文化知識擴充,還應進行文化間的對比與分析,留給學生辯證思考的空間,不致于盲目全盤接受或否定。通過比較,讓學生意識到“跨文化交際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習俗,相反,不管是在群體間還是個體間,跨文化交際總是兩種文化接觸、沖突、協調的動態過程”。我們沒有必要放棄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習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協調的情況下,達成諒解,尊重彼此的文化。
二、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開外活動
把英語的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拓寬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具體則是在課余時間,利用校園廣播電視網,在課余及午間播放英語歌曲或觀看英語視頻,以此增加學生的視、聽信息輸入量,讓學生沉浸在英語的文化氛圍里,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異域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倡走進校園說英語,用英語進行問候,進行英語會話。鼓勵學生參加英語口語大賽、做英語游戲、進行英語講演、開辟英語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F在英語教學網站數量繁多、層次豐富,為各個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生動、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自由、快捷、便利地從網上瀏覽和查閱關于語言和文化的資料,并通過網絡與不同國家的人士直接接觸,促進自己的語言學習和提高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提高文化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要把語言看作是與文化、社會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注重學生英美文化的輸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其對語言的影響。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文化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立足課堂,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拓展交際視野,始終保持對英語的新鮮感,才能真正地學好英語,享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才能融入生活,達到有效地進行交際的目的。
二、文化差異概述
所謂文化差異,指的是因地區異同,使得各地區人們所特有的文化異同而產生的差異。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的不同,使得其所在區域的人們需要結合地理環境因素和氣候因素等進行自我文化的塑造,以滿足自身社會生活活動需求,實現最佳的生活狀態。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逐漸達成文化共識,在歷史、政治、宗教文化和社會風俗等各個方面產生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內容,逐漸與其它地區的文化區分開來。文化落到語言上,則將其內容和精髓滲透到語言的各個范疇,使得語言的文化性更強,讓其具備了文化載體的功能。文化差異的形成,就是不同地區文化的碰撞造成的文化區別。持有兩種文化的人們在利用語言進行交流時,因文化表現上的諸多差異,造成交流不暢,無法實現有效交流。文化差異體現在多個方面,無論是哲學思想上,還是思維定式、社會風俗上,尤其直觀體現在語言文化現象和言談內容上。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上的巨大差異,是造成跨文化交際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中德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
1.哲學思想上的差異就中德兩國文化上具體差異來看,最為突出的一方面,即兩國在哲學思想上的巨大差異。中國作為最具代表的東方國家,歷史文化悠久,其哲學思想呈多樣化,且具有多種內涵,更加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中國哲學思想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儒家思想,但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響也極其深遠,涉及到人們對于世界的看法和日常行為處事當中。德國作為哲學思想較為發達的國家,誕生過世界聞名的哲學家康德和黑格爾,以及近代的中國最為熟知的哲學家馬克思。德國的哲學思想注重思辨,中國哲學思想則更加側重慎行和中庸,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2]。兩國對于對方哲學思想都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對方哲學思想的深層內涵了解不深,多由淺層理解來概括整體內容。
2.思維定式的差異從兩國思維定式方面來看,同樣具有很大的差別和不同。德國的思維定式主要為哲學性思維,更加注重對事物的思辨性,主張深挖事物的本質,以思想的穿透力抵達最根本的目標。在思維定式的指導下,德國人在行為處事上較為嚴謹,以規則和事理作為處世態度和辦法,更加注重推理和演繹過程。從表面上來看,德國人的處事辦法往往被看作不近人情和墨守成規,缺乏人情味。中國思維定式當中,人情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巨大,在行為處事中,往往人情先于法理。將人作為社會管理和運行的主要決定者,且處事辦法多以經驗和自身的觀察、判斷作為依據,對于事物推論的結果往往存在相當程度的猜測性質。中德兩國思維定式上的巨大差異,成為各自的思維特色。
3.社會風俗的差異從兩國社會風俗上的差異來看,最為突出的表現,即家庭成員稱呼上的不同。中國重視禮教傳統,重視親屬間的親密關系,因此,在家庭成員的稱呼上,具有較為細致的劃分。一個家庭當中,父母兩方親屬的稱呼都有具體的稱謂。所有稱謂都有明確的對象,不能出現張冠李戴現象。家長和教師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禮儀教導,注重長幼尊卑,尊重長輩的地位和身份。對于長輩,不可直呼其名,也不能將自身置于與長輩同等的身份地位。德國則因宗教信條的影響,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在親屬的稱謂上沒有明確的細分要求,且長輩與晚輩之間的地位平等。此外,中德兩國在禮節客套上有很大差別,中國更為強調為人處事的熱情和禮貌。
4.語言文化形象差異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能夠充分體現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語言文化形象上的巨大差異,可表現在具體的詞匯和意象之上。如“龍”這一文化形象,西方國家普遍將其作為邪惡和黑暗的代表,將其作為反面形象。在德國文化中,“Drachen”這一詞匯所指的動物即傳統文化中邪惡的代表,還將刺龍作為表演形式流傳下來。而中國則將龍作為神圣和吉祥的代表,“龍鳳呈祥”“龍飛鳳舞”均是表達一種美好的愿景[3]。同時,龍在封建社會被作為皇權的象征,以“望子成龍”表達期盼子嗣成才的美好愿望。此外,“杜鵑”一詞,在中國代表著憂郁、忠貞,如“子規啼血”即將杜鵑擬人化,賦予其擬人化形象。德國文化體系中杜鵑的文化形象則不固定,既能代表幸福,又能代表冷酷和魔鬼。
5.言談內容上的差異就言談內容上的差異而言,德國文化中有著較為明顯的禁忌,是在交談過程中不能貿然觸碰的。如交談雙方在談論天氣、興趣愛好、社會性事件時,往往不會存在禁忌問題,雙方能夠通過有效溝通實現關系上的親近。而涉及到隱私和個人問題時,則會存在很大的問題,甚至引起對方的反感情緒。如在交談當中貿然向對方詢問其年齡、收入、婚姻狀況時,則會造成對方反感,認為自身隱私受到侵犯,對于對方形成不禮貌的印象。而中國文化體系中,向對方詢問隱私問題,代表著自身對于對方的關心和問候,所問問題涉及的隱私性和私密性越強,則代表雙方關系越親密。言談內容禁忌上的巨大差別,往往造成中德兩國人在交談時出現巨大隔閡。
四、中德跨文化交際
1.跨文化交際概述所謂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人群之間的溝通交流過程,需要在互動過程中跨越文化隔閡,實現雙方的有效交際??缥幕浑H屬于一種在社會符號基礎上的交換過程,雙方需要在自身文化基礎上,對對方文化信息進行轉釋,以便準確把握對方傳達出的意思和內涵。由于人在特定文化環境當中成長,其言行舉止乃至思維方式都會深深烙上特定文化的印記,在交際過程中突出表現出來??缥幕浑H需要來源于不同文化的人們對自我較為陌生的社會符號意義進行有效認定,需要對于雙方文化之間具體差別進行有效把握。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互動越來越頻繁,跨文化交際活動將會越來越頻繁。為實現不同文化國家之間的有效交際,就需要具備跨文化意識,有效消除交際過程中的文化隔閡。
2.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際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主要源于文化和交流之間關系的密切。文化作為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獲取的內容,其對于人的行為舉止和言談思維都有極為深刻的影響。文化滲透到語言當中,也會體現在交談表達的全過程當中。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將給跨文化交際造成巨大障礙。不同文化體系中的人們對于事物的理解已經形成文化定式,對于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念人們的行為和意想均會存在很大的困難。依照自身文化標準去理解對方文化意涵,必然造成錯位和誤解,導致溝通不暢,交際失敗。為此,要想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過程,就需要充分認識到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并掌握對方的文化意涵,進而將其貫穿到交際過程當中。
3.中德跨文化交際的策略(1)建立跨文化意識基于中德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要想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首先即應當建立跨文化意識。許多中德交際失敗的案例,都是源于雙方文化認同上存在的諸多問題,造成理解障礙,進而產生矛盾和誤會。建立跨文化意識,即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巨大差別,認識到文化對于交際形成的巨大影響??缥幕庾R的建立,應基于對不同文化的見識和理解之上。可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觀看影片、紀錄片、相關書籍等資料,對于對方國家的文化進行瀏覽和觀察,并在對方立場上體會文化的深層含義。了解對方國家文化的具體體現,如社會風俗、哲學、思維方式、言談內容和語言文化形象上的具體文化展現,形成不同的文化觀,有效建立跨文化意識,為實現跨文化交際打下思想基礎。(2)掌握兩國文化差別其次,應當掌握兩國文化之間的差別,以更好理解對方表達的意涵,實現交際過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中德兩國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別,體現在社會風俗、哲學思想和語言習慣等方方面面。應當在充分瀏覽對方國家文化內容的基礎上,對兩國文化上的差別進行對比,準確抓住跨文化交際當中的注意事項。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社會市場的不斷繁榮,了解雙方之間文化差別的途徑和方式越來越多。為了解德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具體差別,可通過相關書籍,系統學習兩國在文化上的差別。從文化起源產生到發展繁榮,全方位地了解文化上的具體差別,還要理解其文化產生發展到如今狀態的主要原因,以便深層次地理解對方的文化。(3)正確運用交際策略為有效跨越中德兩國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鴻溝,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應在擁有跨文化意識、掌握雙方文化具體差別的基礎上,正確運用交際策略,確保交際過程的和諧融洽,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首先,應當充分認同兩國之間文化上的差異,并了解、接受對方的文化特征。尊重、理解對方的文化,盡量適應對方的文化習俗,以對方的立場去看待交際過程。相互之間的文化理解和尊重,是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前提。應了解并接受德國直接、率性的表達方式,并規避交談中對對方隱私問題的詢問。適當調整自身的語言習慣,控制談話內容和范圍,確保交際過程中交際策略的有效運用。
互聯網技術為媒介購買帶來了一次革命,即程序化購買模式的誕生。媒介購買經歷了從傳統媒體對媒體版面和時段的購買到現在可以精準地對互聯網上攜帶各種標簽的“用戶”的注意力進行購買,廣告投放更加精準?;谛枨蠓狡脚_(DSP,Demand-sidePlatform)的程序化購買于2012年進入中國,而展示廣告的程序化購買可以往前追溯到2003年Google的AdSense的創立??此七@只是廣告購買流程和廣告展示流程領域里面的一次創新和革命,然而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程序化購買主要是通過對互聯網用戶在互聯網上的瀏覽行為以及互動行為進行分析然后打標簽,進而實現一種實時的、個性化的、精準化的、可重定向的投放,同時還可以實現通過對一個廣告投放周期內前期(可以是短短幾天)的廣告投放數據的實時監測、投放效果的分析和預估,隨時調整和優化廣告投放策略,實現投放數據的不斷積累和投放效果的不斷優化。根據美國互動廣告局(IAB,InteractiveAdvertisingBureau)對程序化購買的分類可以得知,目前國際上認為程序化購買可以分為四類:第一,直采保量保價模式(AutomatedGuaranteed),其特征是廣告位預留和固定價格,這與傳統媒體的媒介購買邏輯相似;第二,私有交易市場的不預留保價模式(UnreservedFixedRate),其特征是在私有交易市場(PMP:PrivateMarketplace)內進行不預留廣告位但固定價格的程序化購買;第三,私有交易市場市場的不預留不保價拍賣模式(Invitation-OnlyAuction),其特征是在私有交易市場內進行不預留廣告位且不固定價格的程序化廣告競拍;第四,公開市場的實時競價模式(OpenAuction),其特征是這是一個公開的廣告交易市場,所有街頭涂鴉:一種亞文化的表現形式74主流板塊廣告主都可以參與這個不預留廣告位不固定價格的廣告資源——攜帶各種標簽的用戶注意力的實時競拍。其中,前三種通常是對比較優質的媒體資源的廣告購買,面對的客戶通常是大中型廣告主,既可以做品牌廣告又可以做效果廣告,近年來開始成為主流;而第四種主要是對剩余流量或者長尾流量的廣告資源進行購買,面對的主要是中小廣告主,在程序化購買剛引入中國的那幾年十分繁榮,因為只要有媒體愿意開放廣告資源位給實時競價的交易平臺接入,只要媒體有流量,有用戶瀏覽就會有收入?;诎鹱稍儭?017年中國程序化購買市場趨勢展望報告》的數據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6年RTB(實時競價)和Non-RTB(非實時競價)在程序化購買中所占的市場比例分別是100%:0(2012);94.1%:5.7(2013);66.3%:33.7%(2014);65.2%:34.8%(2015);52.5%:47.5%(2016)。2012年至2016年程序化購買展示廣告市場規模分別是5.5億元(2012);15.3億元(2013);48.4億元(2014);115.1億元(2015);205.3億元(2016),程序化廣告交易市場增長速度驚人。雖然實時競價的市場份額占比有所減少,但整體的程序化廣告交易市場仍在逐年遞增。通過將長尾的媒體資源接入程序化購買平臺并進行實時競價的交易模式使得隱藏在冰山下的長尾流量的價值得以顯現,長尾流量每一次的曝光機會是廣告主想要與攜帶匹配“標簽”的精準目標用戶的溝通成本。用戶每一次與廣告的交互行為——不論是瀏覽、點擊或更多的互動,都直接轉變為實實在在的廣告收入,讓哪怕是傳統意義上的非優質媒體運營方及其內容生產者都可以分享到互聯網技術帶來資源再分配的紅利。至此,只要媒體有內容,有穩定的用戶流量,憑借將長尾流量媒體資源接入程序化購買平臺,穩定的流量就可以轉變為穩定的收益,對亞文化媒體和社區亦是如此。亞文化相關的媒體擁有的穩定流量,因參與其中的用戶個人的價值通過實時競價的程序化購買模式得到交易而獲得廣告主的認可?;ヂ摼W技術在廣告領域的應用激活了長尾流量的價值,為廣告主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更多的一種選擇。
長尾流量廣告的程序化購買模式可以形成對廣義亞文化無差別的資本支撐——一種廣告功能的擴展
毋庸置疑,在互聯網時代擁有流量就是擁有資本,哪怕是看似并不起眼的長尾流量,一旦涓涓細流通過積累匯成大河,變化似乎可以預見。一些亞文化如動漫、電競憑借群體的日漸龐大,長期在內容領域的深耕和發展,以及專業化的運作走向市場化,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有的亞文化如Hip-hop雖然在中國一直有穩定的受眾,也能通過音樂節和酒吧走穴等形式獲得還不錯的收益,通過一個網絡綜藝節目和具有爭議性的話題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發酵,Hip-hop在中國從“地下”逐漸走到了“地上”,并將一部分融入大眾文化進而收獲大量新的粉絲和受眾,在泛娛樂時代分得一塊蛋糕。而更多的亞文化類型囿于種種原因而仍存活于“地下”,還不能被大眾所了解、接受和認可。這些亞文化同樣擁有穩定的參與者,在網絡上也有固定的“場所”進行相關內容的生產、傳播和互動,也有專門的人對用戶、社群和內容進行運營和維護,然而很多運營和維護的資金成本往往來自群體內部自發的捐助和對亞文化內容消費的直接付費。不過,隨著長尾流量廣告接入實時競價的程序化購買平臺,流量直接帶來廣告的曝光,長尾流量變成一種資本流入運營平臺甚至內容生產者的手中,進而鼓勵更多優質內容的生產和傳播,從而帶來更多的流量使其得以變現。這種長尾流量所帶來的收益是對各個不同亞文化社群及其所活躍的“網絡場所”的無差別導入和支持,對亞文化內容的生產和再生產具有一定的支持和支撐作用。實時競價的程序化購買技術以及互聯網流量廣泛存在的長尾分布的共同作用為亞文化來無差別的資本支撐,使廣告的功能得到擴展。
長尾流量廣告的程序化購買模式——一種消解主流文化和亞文化差異的力量
長尾流量的程序化購買是一種通過對攜帶各種“標簽”的用戶的注意力進行商品化的定價模式,而對互聯網媒體上呈現的不同內容(不論是主流文化相關的內容還是亞文化相關的內容)進行無差別化對待。這樣的商品定價模式使主流文化和亞文化的差異在這里客觀上被消解了。一個人可能同時擁有多重文化和亞文化屬性,這就意味著一個瀏覽人民日報官方賬號信息的互聯網用戶,也有可能會瀏覽LGBT、耽美或是電競相關的網站內容。在這個用戶不斷切換瀏覽頁面的時候,不同頁面上不同廣告位呈現的廣告都是一款狗糧的購買優惠信息,只因為這個用戶之前在電商網站上搜索瀏覽過該品牌狗糧的信息。這款狗糧的購買優惠信息的每一次曝光機會都是那個電商網站和付費推廣的商家共同想要與這個目標消費者進行再次溝通付出的努力,而這個曝光機會是可以被明確標價的,價格基于這個目標消費者所攜帶的“標簽”以及其他想要與這個用戶進行溝通的同行或異業的未知廣告主對該用戶注意力的實時競價。由此可見,在實時競價的長尾流量廣告的程序化購買這個系統中,不同類別的內容在互聯網上呈現,這些不論與主流文化相關的內容或是與亞文化相關的內容,這些有明顯差異的內容在這個定價系統中是無差別的,沒有高低主次優劣貴賤之分,唯一的差異只是攜帶不同標簽的不同用戶的個體注意力的價值差異而已。也就是說,這些瀏覽和互動行為產生的流量因實施主體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價值,與具體產生瀏覽和互動行為的內容類別關系不大。這樣的定價模式帶來的影響是對互聯網不同類別內容的價值無差異化對待,差異只存在于內容是否足夠符合用戶的需求、興趣愛好,內容本身生產制作的質量好壞,頁面與用戶的交互體驗是否友好等,以及其帶來的用戶流量的多少和不同被打上“標簽“的用戶之間的價值差異。主導文化和亞文化在文化結構中的差異在這里被消解了,而原本的這種結構在這里也被解構并重構了。
世界各國發展創意產業,主要措施有三:
第一、提供政策上的引導或資金上的扶持;
第二、大力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
第三、努力為文化創意產業開拓市場創造便利條件,其中比較重要的,便是舉辦各類文化(創意)產業類博覽會。
那么,在這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開始席卷全球之際,我們應該如何站在世界的角度上看待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異同,并從中找到結合點呢?
一.兩岸文化創意產業起步差異
同為中華民族,臺灣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較中國大陸早,自2002年起就有人明確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以順應臺灣傳統產業轉型的需求與全球化的趨勢。臺灣較早接觸歐美韓日等文化創意產業較為先進的地區,在引進、吸收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特色,這種特色是其他國家或地區所不具備的。大陸則經過數年的醞釀,于2004年前后提出相關政策,尤其是北京市將“文化創意產業”寫入“十一五”規劃綱要,并正式以政府重要文件向社會公布,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二.兩岸舉辦文化(創意)產業類博覽會規模差異
各國舉辦文化(創意)產業類博覽會,多由政府文化與貿易等相關部門牽頭,臺灣和大陸也不例外。較為知名的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Taipei Art International Fair)由臺灣“文建會”與對外貿易部門等主辦,以藝術展演、藝術品交易等為主要內容,至2008年已經成功舉辦15屆,成效斐然,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已經具有相當的影響力。2007年首辦的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覽會,內容豐富,水準較高,反響也非常不錯。相比而言,大陸的文化創意產業類博覽會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猛。自2004年以來,文化部協調其他政府部門先后籌備舉辦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和中國西部、中部、東北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國家級、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展會。這些展會目前已成為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響的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和項目合作的重要平臺。
三.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差異
由于大陸幅員遼闊,地域特色多樣,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國家級、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展會,還有一些地域性或城市性的展會,比如山東、杭州、溫州等地的文化博覽會。據統計,在大陸范圍內,林林總總的文化博覽會不下20種,規模不等,側重點不同,特色也不一樣。
另外,臺灣的文化市場較為狹小,且近些年來臺灣經濟持續低迷,更進一步限制了文化市場的容量。而反觀大陸,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三,文化需求十分旺盛,文化市場十分廣大。且大陸近些年來開放程度更高,十分歡迎國外的文化創意產業人員和企業來華交流,蓬勃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就是一個例證。
四.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結合點
由于臺灣與大陸同屬大中華文化圈內,彼此的文化認同度較高,因此各自的文化創意產品容易為雙方所理解和接受。臺灣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曾被邀請參演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如果說臺灣的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老成持重,在專業化和運作成熟度上更勝一籌的話,那么大陸的文化產業博覽會則是“后起之秀”,前途不可限量。由于大陸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文化底蘊豐富,加上近年來政治、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大陸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規模、影響、層次性與內容的豐富性和綜合性等方面,都將是臺灣所難以比擬的。當然,由于大陸的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經驗較淺,運作相對不夠成熟,而這些卻恰是臺灣方面所具有的優勢,這就為雙方取長補短,進行展會合作,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目前兩岸形勢趨于緩和,這就更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五.兩岸文化創意融合所面臨的問題與未來展望
從上面的敘述中,雖然我們可以肯定,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壯大,出路在大陸;而對大陸而言,由于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經驗尚淺,總體水平較低,經營體制也不夠成熟,優秀的人才也較為缺乏。所以,必須要向包括臺灣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水平較高的地區學習。但實際上,兩岸的文化交流真正落實到具體的文化博覽會上卻不多,比如直到2007年的第三屆中國(深圳)文博會,臺灣才首次組團參加。因此,兩岸在文化創意產業上的交流與合作急需加強,尤其是需要一種以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交流與合作為主題、由兩岸共同主辦、兩岸創意產業人員共同參加的博覽會作為橋梁與平臺。
在這種情勢下,首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應運而生。本次文博會是首次由海峽兩岸共同舉辦的一次盛會,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將通過博覽交易、高峰論壇和配套活動三大板塊,匯集兩岸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集交流、交易、投資和論壇為一體,體現兩岸特色和“海西”水平。
引言
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差異與融合,不僅是相關研究者重點關注的事情,同時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國際交際必須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缥幕浑H翻譯的目的是為了表達雙方的意見,去除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化障礙。因此,在新時期下,探究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差異與融合,是一件極其有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研究劑量。
一、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差異
翻譯是一項跨文化交際中的基礎性工作。如果各國交際之間缺少了翻譯,那么文化交際勢必不會成功。跨文化交際翻譯的差異是指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多種差異問題。從歷史層面分析,一是各國長久以來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俗與文化背景,導致各國交際翻譯中的差異性;二是跨文化交際翻譯差異還能夠體現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會形成不同的文化差異,而這些差異也會成為翻譯中的阻礙因素。例如漢語與英語之間存在著差異;漢語與日語之間存在著差異;英語與日語之間存在著差異。不同語言都融入了各國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的差異勢必會造成語言上的差異。
二、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融合
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這也使得各國文化呈現出趨于統一的態勢,也就是所謂的文化融合。跨文化交際翻譯融合得益于國家之間的交際發展。雖然各個國家都處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差異要遠遠多于文化共同點,但隨著國家之間的交際不斷加深,各國之間的文化也出現了彼此融合現象。國際交際勢必會設計到各國文化,如果某一國認同了他國的文化背景,即會產生文化融合。例如在中英跨文化交際中,可以發現很多用漢語發音來表達英語的形式,例如“餃子”在交際中會直接說成“jiao zi”,翻譯過程中很少用“Dumplings”。當然,去年非常流行的“NO ZUO NO DIE”也是文化融合的產物,成為了非常流行的跨國語言,既有漢語詞匯讀音,也有英語詞匯的含義?!癗O ZUO NO DIE”不僅成為了當下的流行詞,同時也走出了我國大門,在16年被美國放入到《城市詞典》中。
三、跨文化交際翻譯中差異與融合和諧統一原則
1.語境原則。是指根據兩國語言所處語境不同,在翻譯中通過語境構成因素來增刪完成交際意義傳遞。特別是在文學作品中的翻譯,更需要注重語境原則。例如《紅樓夢》中,書中人物都稱呼賈政為“老爺”,當賈寶玉也同樣喊賈政為“老爺”時,如果用“father”對譯顯然是不嚴謹的。小說里所要表達的敬畏之情,而這種敬畏之情就需要應用語境原則。
2.意義原則。翻譯工作就是為了讓對方了解雙方的意思,因此,在跨文化交際翻譯中必須要貫徹意義原則。也就是說,在跨文化交際翻譯不僅要在語言層面上實現對譯,同時也要考慮不同國家的交際背景,雙方所表達的意義是否準確。各國語言表達形式是不同的,只追求詞匯對等并不意味著意義相同。因此,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各國的語境,靈活運用詞匯在表達對方法的含義。
例如“sleep like a pig”,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會翻譯成“睡覺像一頭豬”,這很顯然是一種臟話,但其實際的意義是“睡的像死豬一樣”,主要為了表達水面狀態。再如“teacher”一詞,在漢語中所表達的是“教師”,同樣也是對“教師”職業的尊稱,但在美國“teacher”只代表“教師”??缥幕浑H翻譯中的意義原則,能夠有效降低跨文化的差異性,進而實現意義上的融合,減少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阻礙。
3.禁忌原則。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其中都存在著不同的禁忌事項。如果在翻譯活動中為了表達雙方意義,而說出了禁忌詞匯,不僅會影響雙方意義表達,更會影響雙方的情感表達,對兩國交際極為不利。例如翻譯者想要表達“落后國家”的時候,通常會將其表述為“發展中國家”。英語中 “less developed country”、“developing country” 這些詞匯在國際交際中應用非常廣泛,由于這些詞匯不僅能夠表達落后國家的劣勢事實,同時也能夠避免在翻譯過程中出現尷尬現象。
跨文化交際翻譯實踐中的禁忌原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意義上的融合,即能夠避免錯誤表達兩國想要表述的含義,進而實現突破跨文化交H翻譯中的差異,進而保障跨文化交際翻譯能夠順利進行。
四、結束語
總之,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差異與融合是永恒不變的矛盾體,想要徹底消除這中矛盾是不現實的。但隨著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不斷加深,各國之間的文化融合已經成為一大趨勢,以文化融合為基礎,再采用一些翻譯技巧,會有效的突破文化差異瓶頸,進而實現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