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10:10: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企業內控審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實際實施審計工作時,企業部分參與審計的工作人員自身有著相對習慣的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尋找錯誤且糾正錯誤的思想,無法全面的將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具體能力有效的進行發揮。例如,全面的評價審計內部控制的活動、全體等要素是審計工作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的根本,可是部分審計工作人員還是將尋找錯誤且糾正錯誤的思想作為整個活動的重點,并且通過簡化的“對號入座”的方式實施扣分的強制處理,同時沒有理由的將具有全面性的評價指標進行分解,造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進行審計工作時沒能全面的發揮自身的職能。
(二)沒有合理的制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系統
企業在進行內控審計工作過程中不僅沒能有效的將內控審計職能進行全面發揮,并且在企業內控審計目前的評價體系中還發現相對不科學的問題,出現在內控審計系統中的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1)沒有科學的設計評價體系所需的分值,應該根據企業內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設定分值,并且確保所設定的分值能夠對企業各部門執行的活動起到穩定的作用,但大部分的企業沒有做到這方面的要求。例如,企業部分部門將百分制的管理作為部門的評價系統,但是仍然有一些部門沒有遵循這種方式,導致企業的部門與部門之間有較大的隨意性。(2)沒有針對性的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一般情況下都是采取統一的方式處理企業出現的問題,沒有全面的劃分企業的分支機構。例如,企業在構建評價系統時只是根據企業某一部門的實際情況進行,但沒有考慮其他部門的具體情況,導致企業評價體系在執行時沒能全面發揮自身的職能,出現這種情況最終會造成企業評價系統執行于內部控制系統僅僅是在表面上進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具體的情況會與評價結果出現截然不同的結局。(3)對于新型的技術以及業務內部審計工作沒有給予重視的態度,導致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使企業在對內部控制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計工作時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
(三)沒有全面貫徹整改工作
隨著現代化企業的不斷改革,企業應該將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工作作為重點。在這過程中,很多企業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約束,我國很多企業在整改內部控制審計制度時均出現較多的問題,沒有全面落實整改的具體工作,部分企業整改工作的效率尤為緩慢,經常出現無法全面改正企業存在的問題。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整改工作時沒有完善的體系,造成有著相對緩慢的整改效果,同時進行審計的主要工作人員在認識且監督整改工作進行過程中有一定的區別,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整改工作,相對審計工作整改的最終結果,企業被審計的相關部門以及審計的相關部門沒有能夠統一的提出意見,企業被審計的相關部門同樣也沒有對于部門間需要改正的問題進行全面的改正。
二、完善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創新內控審計的方法,增強內控審計的效果
隨著進一步改革企業制度以及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進步,企業在審計內部控制制度時其具體的要求以及內容同樣出現了明顯的改變。處于這樣的形式下,企業為了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創新才能夠確保企業能夠穩定的發展,因此,需要在企業進行審計工作的相關部門構建必要的創新思想,防止傳統審計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并且改變審計工作的重點的方法,加大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活動時的監控力度,從根本上促進審計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并且從不同方面對內控審計工作進行轉變:第一,企業在進行審計工作應該通過事前預防、控制以及改變逐漸代替審計工作常規的事后監控;第二,進行審計工作時采用全面性的檢查監控代替常規性的檢查監控;第三,采用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根本的審計工作代替以傳統人工操作進行的審計工作。
(二)更新內控審計的專業知識,促進內控水平有效提高
企業所擁有的審計團隊具備高層次以及高素質,為確保企業內控審計工作順利進行以及有效防止審計工作的風險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企業應該構建的審計團隊應該具備優良的業務能力并且有良好的思想作風,必須加強培養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監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對于審計工作的實務、業務以及基礎等方面的規范要全面掌握,并且熟悉國家規范審計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另外,企業應該在內控審計工作的工作人員中建立相關風險防范的思想,在進行審計工作時要遵循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從根本上將審計工作的職能全面的發揮出來,同時,要確保審計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判斷思維。內控審計工作人員進行工作時是否具有專業性取決于判斷能力,并且在開始以及結束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貫徹判斷能力,判斷能力對于審計工作的最終結果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企業應該通過不同方面的方法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讓工作人員在內控審計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促進自身的判斷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將較為進步的審計方式引進培訓中,促進工作人員的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三)加大內部監督力度,增強企業防查能力
隨著現代化企業的不斷改革,有較多創新的內部控制制度逐漸代替傳統的內部控制度。由于制度改革的時間較長,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成功,制度在進行改革的時間里企業內部的員工較容易出現做出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而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受到這些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約束。通常情況下,企業應該構建健全的系統,有效的控制以及防止審計工作中出現的風險,在此過程中,加大控制以及領導的力度,同時還要確定整改內控審計工作的實際內容,對內部審計整改的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的規范。另外,企業應該及時的健全內部審計整改的相關制度,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相互溝通,促進內部審計工作改革能夠獲得理想的成果。審計工作人員在增強企業防查能力的過程中應該要做好幾個階段的工作:首先,對于追蹤非審計現場與現場的內容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且確保能夠提高整改內控審計的效果;其次,對于內控審計工作在執行過程中的資源信息要不斷的強化,健全內控審計的資源信息;最后,企業審計工作人員應該不斷的進行溝通,確保能夠及時的反饋審計過程中的信息,促進內控審計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推動企業獲得更快的發展。
最近幾年,我國企業內控審計飛速發展,并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但是由于企業內控審計范圍廣、審計要求高、審計難度大、審計環境復雜、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審計實施細則和審計操作模式不完善等特點,使得企業內控審計還存在不少問題與矛盾,致使企業在內控審計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審計風險。
一、現階段我國企業內控審計出現的問題
1.領導層對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目前有許多企業的領導層沒有給予企業內控審計工作應有的重視,他們片面的認為國家財政能夠作為本單位的發展永久的后盾,財政部門也對企業實施了預算外資金管理,而且企業本身也設置了預算部門,因此而對本單位的發展前景沒有過多的想法,他們對內控審計的作用不夠重視,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單位內控審計,以至于對待單位內控審計所采取的也只是敷衍的態度,為了應付國家的規定而敷衍。企業內部領導層的這種錯誤認知對于內控審計工作的開展是一個嚴重的障礙,使得內控審計工作過于形式化,發揮不了應用的監督檢查作用。
2.企業內控審計制度不完善,政策不健全,內審機構不能將審計的獨立性發揮出來。企業內控審計相關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內控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時太過隨意,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可以遵循,導致了審計人員的審計評價空泛,使得企業內部的內審機構設置上產生了很大的問題,好多單位實際上沒有獨立的內審機構,而是將內控審計的工作直接交給了財務部門,內審人員也由財務人員組成,這就導致了內控審計工作可能按照單位的領導層得意思而進行,完全沒有獨立性可言,這種內控審計機構的不獨立的設置方式,使得內控審計工作也沒有獨立性、客觀性的優勢,無形中埋下了審計風險的隱患,這對于企業各方面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危害。
3.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目標和內控審計的具體范圍不夠明確,內控審計內容也過于落后,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由于企業對內控審計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全面,使得內控審計的內容不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開展內控審計工作時偏離了本單位的工作重點,使得內控審計目標出現錯誤、不合理。還有些企業開展內控審計工作時沒有審計重點,把內控審計工作看做是敷衍上級,敷衍國家的行為,內審時只是審查財務方面的資料的合理與否、合法與否,而且在內審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才組織人員加班加點編造財務資料,而有權利的進行內控審計工作的機構其內控審計的范圍也有相當大的局限性,他們不能決定內控審計內容的及時更新問題,即便是行政單位經營規模變大了,業務增加了,國家的有關規定改變了,可是內審機構仍不能決定相應的內控審計內容和目標的變化,被經濟發展遠遠拋之于后,內控審計人員缺乏專業性、積極性和對事物的敏銳洞察力,這些都導致了企業內控審計工作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強化我國企業內控審計方法研究
現階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對我國企業內控審計問題做出了積極的研究與探索,在參考相關人士作出的有價值的研究之后,筆者針對現階段我國企業內控審計工作中所出現問題,在此提出了以下幾點解決辦法:
1.設置健全的、獨立的行政單位內控審計機構。在企業主管部門設置相對獨立的內審機構,這對于企業開展內控審計工作是一個最基本的保證。內審機構的設置并不要求各企業都必須做到,但是各企業的主管部門都必須要做到,且要保證其獨立性,這樣的設置有利于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順利有效的開展,各企業主管部門設置的內審機構必須與其他的職能部門保持相對獨立性,尤其是不能與紀檢部門或者監察部門等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內控審計機構必須直接聽從于企業主管部門的直接負責人,并向其匯報內審結果。
2.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建設一支政治素養強、業務技能過硬、綜合素質高的專業人才隊伍。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要根據具體情況按部就班的對企業的內控審計人員的進行管理方面的完善;(2)嚴格進行審計人員的政治、專業素質等方面的考察制度,精簡人員,做到內控審計部門人員在業務素質與政治素養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局面;(3)推出內控審計的規章制度,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責,并且做到賞罰分明、嚴肅辦事的工作態度,把好審計部門紀律關。
3.合理的確定內控審計工作的范圍,對內控審計工作的整體構思進行規范。在進行企業內控審計的工作中首先要確定內控審計的工作范圍,將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的落腳點確定在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進而實現社會效益;其次在企業內控審計工作中的構思一定要與時俱進,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利用改革開放的各項成果對審計工作進行全方位補充;再者,要學會利用市場經濟學的觀點去解決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一些經濟問題,并且把握好與各級領導部門之間的關系,力爭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找出風險、查出漏洞、未雨綢繆的內控審計工作;最后,在企業內控審計工作結束以后,針對企業本身情況,最好能夠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才是審計工作的一套完整的工作構思,才能將在企業所發現的各項問題盡早的解決。
(一)企業內控與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
企業內控與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和它們在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區分保持一致;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相關文件在審計工作中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在審計報告中要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情況給出意見,鑒定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自身的經營是否有所成效。簡單來講就是企業內控的結果如何是企業自身需要承擔的,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在于開展內控審計工作并提出審計意見。
(二)企業內控自我評價與審計報告對企業的評價
企業內控自我評價與審計報告對企業的評價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互不干涉的,兩者各自承擔著自身對企業的責任,不能對對方的審計結果和過程進行干擾,兩者各自有自己的規則。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對企業內控自評進行借鑒和參考,這樣可以減少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負擔,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效率,但是注冊會計會計師的內控審計責任并不會因此而減少,這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內控自評工作中不能有絲毫的放松,下面的表格展示了注冊會計師在參考和借鑒企業內控自評的具體要求:企業內控和注冊會計師內控審計雙方要做好溝通和協調,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要注重樹立整體研判觀念,加強整體的把控;注重對企業的審計報告的合理規劃、報告企業真實的情況、分析企業的資產結構等;還要注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還要注意具體執行人員和調查訪談的對象身份等面。對于企業管理層而言,要自覺加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借助會計內控審計的力量主動配合審計工作,和會計審計之間要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在審前審中審后都保持坦誠的態度,對于會計審計提出的疑問要進行詳細的解釋并給出有力的證據,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出來的缺陷不足進行及時的彌補。
二、深化企業內控注冊會計師審計應當解決的問題
(一)非財務報告內控測試的范圍和方法
非財務報告的內控監測范圍并不明確,但是基于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的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對企業的各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但是單純的從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方法很難對非財務報告進行詳細的測試。因此我們要圍繞內控目標對非財務報告專門建立一種測試體系,這一體系需要包含對非財務報告企業其他內容進行詳細而的分析和調查,包括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管理的模式等等眾多方面。
(二)內控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樣本的選取
企業內控和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所選取的樣本是不同的,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講對企業凈資產、凈利潤等指標上的樣本選取是注冊會計師通過財務報表審計的主要途徑,但是企業內控自評和注冊會計師審計在內容和范圍上遠遠超越了這些。怎樣對企業內控審計樣本選取上劃定相應范圍仍舊是我國需要研究的問題。
(三)內控審計報告的披露
在2006年之前我國對內控審計的要求比較低,在企業之間大多實行自愿披露的形式,隨后中國在美國等國家的披露經驗上進行總結建立了一套完備的具有強制性的企業內控披露系統,加強了國家對企業的監督作用。但是我國企業仍然存在許多內控披露上的問題,有的上市公司對于披露并不積極,有些企業內控制度不完善,國家頒布的披露法規沒有的到有效的落實,許多公司在披露過程中存在隱瞞真實信息,只是對企業表面進行相關信息的披露,使得國家對其的監控作用并不大。
(四)重大披露缺陷和其他缺陷
在企業進行問題披露之后,企業所披露的問題大致可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三種,這三種缺陷中重大缺陷被披露后企業內控在的監督結果及時無用的,并認定該企業存在運營上的重大缺陷;對于其他缺陷視為一般情況,對于中藥去缺陷需要和企業高層或管理者進行書面形式的溝通,對于一般缺陷就只需要和企業的相關部門進行書面交流即可。
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的重要措施。而內部審計制度業作為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環,能夠幫助企業有效調控內部管理、完善內部制度、規范財政體系,是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等有力手段,也是企業加強自我約束的重要環節,更是企業內部發展的必然結果。下文將圍繞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聯及其建設展開論述。
一、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理論支撐
內部審計是企業管理建設中的重要一環,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有效內部控制、加強內部管理以及規范財政制度,同時對于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企業內部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加強自我約束的重要環節。以現狀來看,內部審計制度雖然在國內企業應用較晚,但對企業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但隨著廣泛應用和普及推廣,再加上反復比較和研究,可以發現我國內部審計制度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了內部審計作用的有效發揮。在新一輪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發展期中,企業如果能夠正視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建立起更加完善有效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將促進企業進一步實現良性發展。關于內部控制。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保障自身經營安全,各企業紛紛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以此來避免經濟活動中的風險。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者為維護企業資產安全、保障會計資料準確、確保活動策劃科學而制定的各種方法和制度的總稱,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的重要措施,其工作環節主要包括會計制度制定、控制方法設計等方面。從側面來看,內部控制也是企業全員實施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其控制目標主要包括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安全性等,而實施內部控制的關鍵要點就是建立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
二、內審與內控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關于內部審計的主要作用。一是能夠監督企業內部控制,二是能夠協助構建內控體系,彌補企業內控上的缺陷和不足。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就是監督職能,它能依據企業既定的戰略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執行措施及執行政策進行審計監督,從而找出影響企業效率的原因,以進行及時調整和改進,保證企業的高效運行。此外,還有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監督檢查,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與判斷,從而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方式,逐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確保企業的各項政策和制度能夠貫徹執行,保障企業的合法利益免遭損失。關于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內部控制作為一種自律行為,既是企業積極應對各種發展風險和挑戰而采取的一系列相關風險控制、制度管理的方法或者措施,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始終貫穿于企業發展和業務發展的各個環節,是相關人員為了進一步維護企業運營和財會信息安全而制定的一些管理方法、手段或者措施。具體分為管理控制系統、結構控制系統以及會計控制系統。
三、內審與內控之間的主要關聯
(一)內控是內審的大前提
現代企業為求發展,必須構建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這不僅是企業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企業生存的基礎。而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工作職能首要是核查內控制度的合理性。所以,加強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結合自身的經營情況來建立內部審計制度,設置相應的內部審計機構;轉變經營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內審職能作用,促其全面發揮出檢查、審查作用,不受其他部門組織的管理和約束;而上述種種,也都說明了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二)內審是內控的再控制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起著不可替代的監督作用,不僅能夠持續監測并且評價內部控制,使內部控制可以順利進行并合理應對實際中出現的意外問題,同時也是內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負責審查和評價相關工作流程和結果,必要時還可以根據審計結果對內控體系提出改進意見,實現內部控制的再度執行。值得一提的是,要推動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有機結合,應當先行設置嚴密的風險管理評價體系,并按企業實際來設定標準,包括共性評價標準、行業分類標準、企業項目補充標準。要確保上述標準不僅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還應當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四、結束語
綜上,關于如何促進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有機結合,共同作用于企業管理,首要從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健全性等多個角度對進行科學評價,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加強制度建設;同時針對內審當中的薄弱環節,開展專項審計活動,對其報告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確保在內審工作開展中加強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進一步實現內部財務信息共享,以強化企業內外部監督與管理,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企業內控與外部審計支出關聯性研究假設及指標選取
傳統上,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其為了保證自身經營目標的有效實現而結合企業內部運營流程制定的相關控制措施和流程,通過該制度的實施,企業可以保證自身內部相關運營的規范性。這種規范性的存在有利于審計事務所通過詳實可信的企業內部信息來確認自身出具審計報告所需的數據和資料,因而審計成本會相應降低,這是本文理論上所認同的基本假設。但具體到內部控制的各個細分環節上,企業內部控制功能模塊的各個分模塊對審計定價的影響程度大小需要進一步分析與驗證。
(一) 內部控制環境表征影響因子設計
本文認為表征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最主要的影響指標有:
參與股東大會的股東總人數(含自然人和法人) :由于參與股東大會的股東人數越多,企業董事層和管理層所受到的監控及其對內部運作的負責任程度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因而將該指標納入內部控制表征因子中,反映企業受到的資本市場回報和風險控制要求引致的內部控制環境壓力。
審計委員會:該指標設定為:1-設立,0-未設立,3-未知來度量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建立及其內部審計活動的開展對外部審計定價的影響。
CR_10指數:該指標定義為上市公司前10位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通常企業的資本集中度越高,企業出資人和所有者對于企業的風險報酬的要求也往往較為強烈,其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從而可以很好地表征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利好程度。
Z指數:該指數是指上市公司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之比,本文將該指數作為CR_10指數的輔助指標,可以用來表征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具體內在影響因子。
Herfindahl_10指數:該指數是指上市公司前10位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該指標的設計和使用也是為了對上文的CR_10和Z指數進行補充。
第一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該指標是指上市公司年報中披露的截止到12月31日,持有流通股比例最大的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該指標說明了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所具有的籌資結構特征,并且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雖然并不直接參與企業運作,但其對資本回報的要求會使其更加關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并且以股票買賣的方式影響公司股價和聲譽,因而本文認為該指標可以表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構建和實施過程中來自于外部的資本市場環境壓力。
獨立董事的個數:由于現代公司結構下企業的獨立董事是企業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有效制度措施,因而將該指標作為標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構建水平的表征因子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合理的。
其他本文納入考慮的指標包括: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戰略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平均年齡、監事會主席是否變更、監事會的規模、監事會持股比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類別。
(二) 內控風險評估表征影響因子設計
本文將企業內部控制風險功能模塊的表征變量設計為:
凈利潤:凈利潤多的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往往能夠得到更好的內部控制資源,從而更好地實現內部控制,具有較高的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水平,因而該指標是表征企業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水平的一個重要因子。
資產周轉率:該指標反映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企業的資產周轉速度越快,其內部控制對于企業內部資源流轉的檢測難度越大。
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往往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對于企業內部運作的內部風險評估能力不足有一定的聯系,因而該因子可以用來表征企業的內控風險評估能力。
未確認的投資損失:由于上市公司內控風險功能模塊的主要著眼點在于企業對外投資和內外部經營風險的監控與評估,因而企業在對外投資損失上的大小必然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風險評估能力的優劣有直接聯系。此外,本文還選取了一些輔助指標作為該主要指標集的補充:基本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資產增長率、稅后利潤增長率。
(三) 內部控制措施表征影響因子設計
本文設計的標準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主要指標集合為:
獨立董事津貼:該指標的考察可以發掘企業對于自身內部控制措施的投入力度,并且越高的獨立董事津貼往往意味著獨立董事更有動力和激勵去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實施和監控力度,從而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措施的實現,因而該指標是表征內控措施的主要指標。
高管人員持股總數比例:通過該指標對高管人員持股比例的考察,本文假設認為持股比例越高,企業高管人員因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越會嚴格執行企業的內控措施,從而使該指標成為表征企業內控措施能力的因子。
累計未彌補子公司虧損:企業累計的為彌補虧損越多,子公司越有動機進行財務舞弊以彌補自身虧損,從而使企業的控制措施失效。
管理費用:本文將該指標設計為標準企業內控措施的因子之一以體現管理費用越高,其內部控制體系所可能規劃的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就更高。
此外,本文還考察了以下指標:一般風險準備、提取企業儲備基金。
(四) 內部信息溝通表征影響因子設計
本文針對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信息與溝通模塊的表征變量設計為:
年度股東大會出席率:該指標可以反映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中,企業內部控制組織體與企業外部出資人員的信息交流程度的表征變量。
年度內董事會的會議次數:企業的董事會開會次數越多,其對企業內部經營的重視程度也較高,同時企業內部控制的溝通交流模塊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發揮。
年度內監事會的會議次數:年度內監事會開會次數越多,說明上市公司的監事會成員較為積極地參與企業運營的監督工作,并能夠有效地交換企業內部控制的直接結果,從而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實施。
此外,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內部控制信息溝通模塊的特征,本文還選取了以下幾個輔助因子:年度內以通訊方式召開的董事會會議次數、年度內股東大會的會議總次數。
(五) 內部反饋監督表征影響因子設計
本文設計的反映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反饋監督職能的指標集為:
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此指標標記為(1))的參會股東人數:由于企業的臨時股東大會往往是企業披露其內部控制措施監督結果和改進意見的主要依托場所和途徑,因而該指標可以用來反映企業內部控制反饋與監督結果的投資者參與度,從而體現出資者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反饋監督功能的關注程度,進而表征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反饋與監督功能的有效性。
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此指標標記為(1))的出席率:通過該指標的輔助,企業臨時股東大會的參會狀況可以更好地得到描述和刻畫。
總經理是否變更:該指標的觀察可以部分反映企業內部控制監督與反饋機制的實施成效,從而表征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反饋與監督職能的有效程度。
企業內控與外部審計支出關聯性實證分析
本文將企業的審計費用單獨列出作為被解釋變量,通過多元回歸分析來確認各不同的表征因子體系里每個解釋變量對企業外部審計費用支出的影響程度,其主要的非關鍵指標剔除和回歸分析方法見圖1。
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與其外部審計費用之間的多元關系來說,其最優的表征指標集合為:是否存在審計委員會,CR_10指數,Herfindahl_10指數,獨立董事人數和監事會規模。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水平與其外部審計費用之間的多元關系,最優的表征指標集合是:未確認的投資損失,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和稅后利潤增長率,其施瓦茨信息量的最終結果為11.23829。而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措施與其外部審計費用之間的關聯模式,最優的考察指標集合是:獨立董事津貼,提取企業儲備基金,高管人員持股總數比例,該指標體系的施瓦茨信息指數為13.13893。再次對于企業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渠道構建對其外部審計費用的影響模式的分析中,其實證分析的最優考察指標集合是:年度股東大會出席率,年度內監事會的會議次數,年度內董事會的會議次數,顯示了本文前期指標體系設計的合理性,該組指標的施瓦茨信息量為1.312823。最后,對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反饋監督職能模塊與企業外部審計費用間的聯系,最優的表征指標體系為: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此指標標記為(1))的出席率,總經理是否變更,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此指標標記為(2))的出席率,其施瓦茨信息量為19.12131。如表1所示。
通過集成所有內部控制要素相關表征變量為解釋變量,以企業外部審計費用支出為被解釋變量的分析,即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體系下,各個表征指標與企業外部審計費用的綜合回歸方程為:企業外部審計費用=167915.1×是否存在審計委員會+3388.655×CR_10指數 -3459.289×Herfindahl_10指數+39555.40×獨立董事人數+64730.18×監事會規模-0.000808×未確認的投資損失+1965.911×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 -2469.683×稅后利潤增長率+0.179811×獨立董事津貼+0.029314×提取企業儲備基金- 544516.3×高管人員持股總數比例+1354.450×年度股東大會出席率+5576.007×年度內監事會的會議次數+6309.113×年度內董事會的會議次數+524.6762×臨時股東大會會議(1)的出席率 -3234.217×總經理是否變更 -868.5255×臨時股東大會會議(2)的出席率。
結論
企業的內部審計委員會的建立依然是降低企業外部審計費用支出最明顯的、最有效果的手段,通過企業內部審計委員會的建立,企業可以降低自身的審計風險的同時為外部審計省去許多數據收集和資料整理方面的資源耗費,從而為企業的審計費用支出的降低做出較大貢獻。其次,通過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的激勵,可以使企業高層管理者以主人翁的心態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嚴格的監控和實施設計,從而保證企業的審計風險和審計成本的降低。最后,通過各個不同要素模塊對企業外部審計費用的影響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依然是影響企業外部審計定價的主要因素,并且由此可以推斷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機構能夠有效運作的關鍵基礎。
所謂內部審計,是指企業內部設置的審計機構及人員,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遵循審計技術規范,作為獨立的部門,對組織的經營、管理以及財務等各方面進行審計。內部審計針對組織內部各項業務及各個控制機構進行單獨的評價與監督,從而審查企業資源使用的合理性、財務的安全性以及組織目標的達成情況,內部審計是企業制度發展的重要體現,對企業今后的發展影響重大。
一、企業目前內控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高層缺乏足夠的認識,并且不夠主動
內控體系實際上是來源于國外發達國家,在某種程度上難以在我國企業中得到適用,這是因為我國企業的管理通常采用上傳下達、由領導意志決定的模式。某些企業領導缺乏對內控體系建設工作正確的、積極的了解,認為內控體系限制其權力的發揮,因此對內控體系建設缺乏主動,導致內控體系建設僅僅成為一種形式,并未得到有效的實施。并且,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對管理制度進行重新修正、進行流程圖的建立,同時由外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控審計,企業管理層對此十分排斥,唯恐企I機密被泄露,對自身利益產生不利,因此表現出回避的消極態度。
(二)內控體系建設中內審機構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大中型企業在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方面存在滯后,并且缺乏足夠的人力投入,對其職能的定位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其實際上只是進行財務的檢查和復查。內部審計部門未得到管理層充分的重視,并且審計工作任務較為沉重,導致企業對內控體系進行建設時,內部審計疲于應付,并未充分體現其作用,也不能使審計材料轉變成內控體系建設的重要資源。
(三)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缺乏先進的審計觀念
就目前而言,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不夠豐富,缺乏先進的審計手段,也缺乏先進的審計觀念,對內控體系建設及內控審計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層。因此,內部審計開展過程中,過分注重以利潤為主的經濟效益審計,注重會計核算資料,但是對企業管理的缺陷缺乏重視,在企業管控風險識別及預警方面缺乏力度,導致內控體系建設中內部審計的作用未能得到體現。
二、內部審計和內控體系的關系
(一)內部審計和內控體系的區別
首先,內部審計對內控體系建設具有促進作用。促進內部審計制度更加完善,促使其工作質量得到提高,對企業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促使企業其他管理制度得以健全,為內控體系建設創建有利的條件。其次,內部審計需要通過內控體系建設促進自身的完善。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中的重要因素,其在內控體系中占據的地位十分重要。企業在內控體系建設中,對管理流程進行梳理,加強對經營風險的識別及評估,必將促使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得到提高,使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得到更好的體現。最后,內控體系建設是內部審計的前提。企業內部審計廣泛采用抽樣審計,無法實現對企業全部經濟業務進行具體入微的審計。抽樣審計實際上是以內控體系的健全為基礎,其對內控體系的有效性實施檢測。故此,內部審計的實施,先要對企業內控體系進行了解與評估,掌握各項控制目標的達成情況,然后才能確保審計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內部審計和內控體系之間的聯系
不管是內部審計,或者內控體系,兩者實際上都屬于企業控制活動。內部審計在內控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組成地位,如果缺乏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和審計意見,內控體系將無法進一步健全,其有效性的發揮將受限。換言之,內控體系框架內容包括了企業多個方面,例如企業內部環境、內部監督、控制活動、風險評估等,范圍比內部審計更大,其需要內部審計檢查并反饋內控體系設計合理性、可行性等,從而促使自身的審計不斷完善得以實現。
三、內部審計在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內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企業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重新梳理企業管理制度,進行流程圖的編制涉及到較多的內部審計流程,例如年度審計計劃的制定、審計項目方案的制定、審計項目的實施、審計報告的編制以及后續審計的實施。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通過長期的審計實踐,積累了較多的審計經驗,其對企業管理制度具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也對企業管理存在的缺陷與問題更為明確,并且內部審計機構被授權就尋找出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匯總整理,對問題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問題解決的對策,采取合理的方式和程序及時向管理層反饋,建議管理層在內控體系建設方面加大力度。并且,各企業內控體系具有各自的特點,其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在各個方面提出合理的意見,例如風險識別與評估、流程圖編制以及制度梳理等,及時促使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得到規范,促使其有效性得到最有效的發揮。內控體系建設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在事務處理全過程中發揮作用,例如事先咨詢、事中監控、事后檢查等,確保企業內控體系的建設與自身特點相符。
(二)內部審計可以有效識別與評估內控體系的風險
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中,風險識別與評估十分重要。企業風險種類多樣,內部審計部門通常不插手企業經濟活動,其相對獨立,并且實踐經驗豐富,容易和內控人員一同實現企業風險的識別、篩選及評估,完成企業重大風險庫的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可對企業重大經營事項及其風險進行整體分析,就其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影響進行分析,對企業監督的執行情況、授權情況、利益分配情況進行判斷,使風險控制重點得到明確,并且加強風險管理薄弱環節的檢查,對舞弊行為進行查處,促進企業風險管理的全面實現以及相互影響內控體系的建立,并使其作用能夠得到發揮。此外,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在內控體系建設的同時,對企業管理中的風險管理給予更高的重視,促使內控體系更好地促進內部審計的完善,促使全體人員風險意識及企業風險防控能力得到強化,使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得以實現。
(三)內部審計能通過內控評價促使內控體系建設效果提高
就大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首先應重視企業內控制度建設,只有先確保經營活動從制度層面得到規范,才能促使企業經營風險得到實質性降低,促使企業目標的預期得以實現。內控體系中內控制度占有基礎地位,因此內部審計必須加強內控制度的評估與評價,通過對企業內控大致情況的掌握,對信息進行分析,從而使內控體系的有效性及完善程度得到明確。憑借內部控制薄弱環節的發現與總結,內部審計人員第一時間給出合理的對策,促使企業更好地進行控制,使企業的內部經營狀態得到顯著改善。
(四)內部審計可促進內控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目前,企業基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審計基層項目部時,采取有關審計方式,均會發現一些管理問題。完成審計后,審計人員一般會給出審計意見,督促項目部及時對內控制度進行完善,在基礎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內審部門在審計意見執行情況進行跟蹤過程中,不僅要確保被審計部門做好整改情況的書面報告工作,也要加強對基層情況的了解,確保審計意見得到真正執行,對整改不合格的項目繼續督查,唯有如此,才能使企業內控體系建設得到更有效的實施,使內控體系逐漸趨于完善。
(五)內部審計人員和外部內控審計配合優勢顯著
為使新形勢下企業內部審計的要求得到滿足,企業需要在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方面加大力度,促使其專業素質得到提高,通過各類專業書籍加強對內部計工作情況的了解,鼓勵其參加注冊會計師等高級執業證書的考試,促使其審計知識與技能得到提高。并且,企業需要加強優秀內部審計人才的引進,促使人才專業隊伍不斷壯大,在外部內控審計方面充分體現價值。只要內部審計人員對審計流程具有充分的掌握,即可在企業內控體系預審過程中,有效落實會計師事務所的意見并實施整改,并且就內控體系的完善出謀劃策,促使內控審計風險得到更有效的防控。
內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序進行、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詐和舞弊行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措施和程序。內部控制是一個單位內部的管理控制系統,它涵蓋單位內部的各項經濟業務、各個部門和各個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將內部控制工作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全體員工必須遵照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控制的權力,內部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工,堅持不相容職務互相分離,確保不相容職務互相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內部控制還應當正確處理成本與效益的關系,保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單位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所進行的獨立評價,它由獨立于被審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或內部審計人員來完成,是為了檢查單位內部各項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貫徹、建立的標準是否遵循、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業的目標是否達到。
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主要體現在一個企業完善、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中,必須有完善、嚴密的內部審計制度、獨立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和高素質、高責任心的內部審計人員,它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重要的一個分支系統,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內審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同時,內部審計還能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內部審計應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內部審計的現狀及如何強化內部審計工作
,一般企業中的內部審計,從內容上講主要是圍繞信息的可靠性與完整性,政策、計劃、程序、法律和規定的遵循,保護資本的安全,資源的節約和有效使用,經營目標的完成等方面來展開的。但內部審計從機構的設置、工作重點、審計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審計方式和規范管理等方面,還未發揮出應有的支持內部管理的作用,更無法適應現代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內部審計機構應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業大部分的內部審計部門,基本上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有些中小企業甚至還沒有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這樣 就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機構一般不對同處一級的總公司財務部門及其他經營部門進行審計,只審計二級企業;即便對總公司財務部門進行審計,通常也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按照《會計法》和財政部《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的要求,企業應在股東會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在監事會下設審計部,審計部的設置應高于其他職能部門,審計部應對董事會負責,在業務上接受監事會的指導,這種雙重負責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內部審計作用的充分發揮。其機構設置示意圖如下:
董事會
監事會
總經理室
審計部
總經辦
經營部 其他職能部門 財務部 行政部
其次,內部審計的職能要從查錯防弊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一般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往往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查證及生產經營的監督上,其主要職能是查錯防弊而不是對企業管理作出、評價和作出管理建議,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報表、帳本、憑證及其相關資料,工作都集中在財務領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經營領域。如對企業投資項目的審計中,往往審核投資協議是否完整,企業是否根據投資比例在相應的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收益按權益法或成本法進行了正確的核算,至于是否應該投資,投資回報率是否合理,合作對象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有更好的選擇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隨著內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約束機制的不斷加強,內部管理的逐步提高,電算化的普及,帳務表面的錯弊會越來越少,內部審計也應從傳統的防錯向服務轉變,內部審計的重點應從內部檢查和監督向內部和評價轉變。
再次,內部審計應從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轉變。,一般企業的內部審計都是事后審計,主要起監督作用。隨著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內部審計的作用將更多的體現在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它將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企業的采購計劃、生產計劃、銷售計劃、資金計劃、投資計劃及費用預算等均應做到事前審核、事中控制。內部審計應能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把企業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業還應配備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才。隨著內部審計由財務領域向經營、管理領域的拓展,審計機構在人員的構成上也應是多元化的,不僅要有懂財務的審計人才,而且還應配備精通企業各相關業務的專門人才,選擇有豐富業務經驗的人員加入內部審計部門,使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加強內部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快知識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規則、不斷更新的、法規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和效率。
三、強化內審,能有效防止內控失效
(一) 一般企業內控失效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信息失真。近年來,由于企業會計工作比較混亂,核算不實造成
的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帳外帳、亂擠亂攤成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的現象時常發生,既使是已在滬深上市的眾多公司中,上述現象也屢見不鮮,其它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就更加堪憂。
2、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如企業在業務活動經費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著較大的管理漏洞,對業務招待費的適用范圍無明確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制,造成了嚴重的揮霍浪費現象。再如有的企業對應收帳款、庫存物資的內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雖然有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虛設。如現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壞帳損失或商品削價損失動則就是幾千萬元,有的甚至一次就報損幾億元,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上已是這樣觸目驚心,其它企業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3、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如有的企業主管領導、業務經辦人員、財務人員利用內控不嚴的漏洞大量收受賄賂、貪污公款、挪用、盜竊資金。如幸福實業的前任董事長與企業分管財務與證券業務的領導相互勾結,大肆侵吞企業資金、大量行賄的案件,就表明企業的內控制度在他們的眼里已是廢紙一張,哪里還有什么約束力可言。
(二) 為遏制內控失效,必須強化內部審計
針對內控失效的現狀,在重新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時,就應有針對性地加強相關方面的內部審計工作。
1、根據各部門的特點,建立“防、堵、查”為主線的遞進式的監控措施。即在企業“產、供、銷”的生產經營一線,建立互相牽制、互相制約的內控制度,重要業務最好采用雙簽制,所有業務均要經過復核,禁止一個人處理業務的全過程,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在會計部門常規性核算的基礎上,內審部門對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通過內部稽核、離任審計、落實舉報、紀律檢查、專項審計等手段,建立以“查”為主的監控防線。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內控措施,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而且對于防范和化解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強內部考核的力度,使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化。為了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并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企業就必須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由內審部門結合財務部門、企業管理部門等職能部門來具體執行內部檢查工作,檢查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執行中有何成績,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某項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執行或不能完全執行,估計可能產生或已經造成什么后果。對于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要給予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對于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處罰,并與職務升遷掛鉤。只有做到壓力和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能對違法違規現象起到震撼作用。對內部審計中發現的,屬于違反內部控制制度的要其出現違規現象的原因,如是屬于主觀原因的,要報請企業決策層,堅決予以查處,責令有關部門及時糾正;如屬于制度設計缺陷的,要會同有關職能,及時對制度中的相關進行完善,以保證內控制度的先進性和權威性。在內部審計中如有發現違法、違紀案件,要決不姑息手軟,積極和司法部門取得聯系,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并在公司內部給予通報,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要順利實現內部控制目標,也必須加強內部審計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內部組織機構,形成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是內部控制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之一,在企業內部建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就是達到上述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科學的內部控制組織框架中,內審機構應是獨立于財務部、人事部的一個獨立部門,它應直接對監事會負責,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內部審計事項或企業內部發生重大的違規、違法事件時,還可直接向股東大會極其常設機構董事會報告。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中,內審部門應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以保證內部審計報告能引起企業管理當局的足夠重視。針對內審報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見和處置建議,應及時予以并給予反饋,這樣才能保證在科學、完善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業的經營目標。
2、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欺詐、舞弊行為,保護企業財產完整,也是內部控制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同時這也是內部審計機構的基本職責。通過對企業業務活動的內部審計,防微杜漸,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違法、違章的苗頭,就是內部審計人員在日常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重點。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庫存商品的管理,無疑是企業流動資產管理的重點,而庫存商品的盤盈、盤虧的處理,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出現漏洞和盲點的環節,是內部控制制度重點規范的內容之一。在日常的流動資產管理的內部審計中,這就是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通過對照有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對庫存商品的盤點資料、盤盈及盤虧報表進行重點抽查,查明資產報盈、毀損產生的原因,如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盈虧要和責任人的經濟責任直接掛鉤,給予相關人員相應的獎勵和處罰。如是內部管理制度、內部運行過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造成的,就應對相應操作規程、工藝流程進行調整,以堵住漏洞,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同時,還應審查資產盤盈盤虧的審批手續是否完備,帳務處理是否正確及時,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堵庫存商品盤點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證企業資產的完整。
3、規范企業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國家有關、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是內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標。內部審計在保證內部控制達到這一目標上更是大有可為。企業內部財務審計是內審的基本內容之一,內審是對企業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再監督。
企業的會計工作,由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規范。企業財會部門,應按照內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對會計資料的取得、記錄、保管都有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并建立內部稽核制度,盡可能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真實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設計的局限性及制度執行過程中的人為主觀因素,在企業的會計中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漏洞,內部財務審計就是發現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可及時發現會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時向企業管理當局提出建議,促使會計工作達到內控的要求和目標。
五、通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有機結合來有效進行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工作
企業除在企業內部設立內審部門進行自我檢查和評議以外,還可以同時也必須聘請中介機構來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實施情況進行評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也應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但這些外部的檢查監督都不能取代內審的職能,只能是內部審計的補充和對內審的再監督,兩者只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對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的監督。
監督主要是指社會中介機構如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依法對受托單位的活動進行審計、并據實作出客觀評價的一種監督形式。社會監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的認可,具有很強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但由于外部監督包括政府監督(如財政、審計、稅務、工商等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如注冊會計師、公眾媒體等的監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監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況時常出現,其具體表現在:
1、各種監督功能交叉、標準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
2、各種監督不能按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主要目的,只顧收費,全然不顧監督效果,監督弱化嚴重。
3、不規范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使社會監督的作用遠遠沒能發揮出來。我國剛剛改制完成的會計事務所,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所以,在執業過程中,效益往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現大的問題的情況下,從業的注冊會計師往往迎合管理當局的意圖出具審計報告,普遍存在著消極監督的現象。
由于以上現象的客觀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社會監督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而內部審計不僅對企業內部運行環境比較熟悉,而且還不存在惡劣的競爭環境,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相結合,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外部審計的審計效率,而且還能更快、更準確地把握企業內部運行不順暢的癥結所在,有利于提高外部審計的質量。
內部審計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的獨立的評價活動,它的十分廣泛,要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并有效進行,首先就必須強化企業的內審工作,使之規范化和制度化,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業建立和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順利推廣。
附:資料
1、 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
在企業管理中,內控審計工作能夠對企業內部的相應控制制度進行管理與強化,并且對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能出現的風險進行控制。但是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內控審計并沒有完全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出現這樣現象的重要原因是企業中內控審計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審計與控制工作中,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他們將目光投放在企業經濟發展所出現的錯誤中,并想著如何糾正企業經濟發展的錯誤,而忽視了內控審計工作中的管理與控制。這使得企業內控審計制度中的評價與設計不能操控企業內部控制活動,進而造成了企業內控審計不能發揮其真正的職能。
2.內控審計系統不完善
在企業管理中內控審計系統不完善,為企業經濟發展帶來阻礙。其系統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企業中內控審計分值設置不合理。要想在企業管理中實現合理的內控審計制度,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分值設定,該分值需要根據企業中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進行限定,能夠對各個部門中的活動起到控制的作用。但是在大部分企業中并沒有相應的內控審計分值設定;第二,內控審計內部評價制度不完善。企業管理中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按照企業中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對企業的內控審計在企業中實現有一定的催動作用,但是在大部分企業中并沒有設置相應的控制評價體系。
3.內控審計整改工作不徹底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企業應該將內控審工作視為企業管理中的重點。但是,由于市場經濟、企業內部環境、內控人員對內控審計的認識不到位等方面因素的制約,許多企業不能做到這點,企業內部不能有效地進行內控審計的整改工作,即使是在內控涉及整改的企業中,整改效率仍然很低。
二、加強內控審計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對策
1.提升企業內控審計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必要能力,在企業管理中,傳統的內控審計在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中,不能發揮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因此需要對內控審計進行創新。將內控審計與企業外部專家相互結合,進而實現跨專業、跨部門中的交叉審計方式。創新內控審計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在企業管理中,傳統的內控審計主要在時效性方面的職能表現并不突出,主要面向的是企業管理中的“事后審計”,對企業中大小事件缺乏一定的提前預防性,因此,內控審計在企業事件處理中處于被動局面。而創新企業管理形式,需要將內控審計的事后審計方式轉變為“事前防控”。
(2)傳統的內控審計不能對企業管理進行全面的監督與管理,使得內控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眾多部門中顧此失彼,因此,加強內控審計在各個部門中的全面監督,提升內控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動態性控制,是對內控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創新方式。
(3)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內控審計創新與發展需要以科技信息技術為依托,實行信息化的內控審計方式,并盡可能的將內控審計制度貫穿于企業控制系統中,在其風險方面進行科技的控制。
2.提升審計團隊整體素質
在企業管理中的內控審計工作人員素質提升,是實現內控審計職能的重要因素。內控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與企業管理息息相關,無論從內控審計風險管理,還是從內控審計工作圓滿完成等方面,工作人員的素質都是決定性因素,因此將內控審計團隊的整體素質提升,是解決內控審計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關鍵策略。提升內控審計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首先從業務素質方面進行提升,督促其對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以及審計管理業務規范進行學習;其次還需要將內控審計工作人員的道德素質提升,加強其在實際審計工作中的責任心。內控審計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是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而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是避免內控審計風險存在的重要條件,因此,雙管齊下,從這兩方面入手,對其能力素質進行培養與提升,最終將內控審計團隊的整體素質提升。
3.內控審計風險防范體系建立
在內控審計體系不斷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由于道德風險所造成的內控審計失控案件,這些負面案件的發生對企業的正常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因此,在企業管理中,需要建立一個具有防范功能的風險控制體系,保證內控制度在企業中能夠順利落實。在建立企業審計風險防范機制的環節中需要工作人員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提升內控審計工作人員對現場以及非現場的風險追蹤力度;第二,提升與內控審計相關的信息資源管理,對信息系統進行完善;第三,完善相關審計約束機制,建立內控審計信息反饋系統,推動內控審計整改工作落實。
(一)控制環境
企業內控環境是基礎,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平臺,企業內部控制的所有構架、層次都要在這個平臺上構建,它包括公司治理結構、組織機構及崗位權責分工、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對企業整體風險的辨識,并以此來制定應對措施。這種風險辨識和應對措施的研究都是基于系統論的基礎上進行的。
(三)監督決策
內部監督針對于內控制度實施期間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的檢測,并以檢測結果對內控構架、制度加以完善的環節。
(四)信息與溝通
信息與溝通是內控執行層面的信息溝通順暢,也包括內控各項政策、制度與內控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順暢溝通。
(五)自我檢測
保證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而進行的日常和定期檢查、評測。
二、內部審計的局限性
1)從機構設置看,內部審計部門,基本上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這種機構設置狀況使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受到利益因素制約、人際關系影響,無法用完全獨立、客觀、真實、公正的眼光地開展工作,不利于正常發揮內部審計的正常作用。2)從審計內容看,偏重于財務審計等常規審計,過多地關注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而這些對于內控審計而言僅僅是細枝末節的東西,有舍本逐末之嫌。導致內部審計的關注點和審計成果缺乏提升到企業管理層面的高度。3)從審計方式看,內部審計都是事后審計,只是定期或離任時審計,從方式上就注定是事后審計,完全不具備及時性。而企業的新業務是不斷更新、瞬息萬變不得,這些都是內部控制的重點,對這些狀況的審計是缺失的。企業需要的是對管理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4)從審計人員構成看,缺乏精通業務的專門人才,換句話說審計人員缺乏對企業內控管理和各個內控業務環節的了解,這種知識和經驗的缺失使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難以發揮大的作用。
三、內部審計如何促進內部控制發展,成為內部控制的有力臂助呢
(一)轉變內部審計觀念,強化服務內控意識
1)隨企業的經濟環境變化,與時俱進完善、改良內控制度,適應新常態下內部審計的檢查和督促職能,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有規可依,并達到執規必嚴。明確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內部控制,是為了使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整體運行更加有效。2)開拓審計新領域,把審計工作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從決策、執行等方面入手,對投資、籌資、資金運營、生產經營等環節進行追蹤,審計經營活動的合規性、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審核和評價經營者的經營責任。
(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監督的部門,具有基礎性和核心性。建立以由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的內審機構是內部設計機構獨立,從而有利于內部審計的作用發揮,流程上內部審計向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從而增強內部審計權威性。定期對內部控制設計和實施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從內控框架和整體運行狀況上發揮監督職能。
(三)采用多種途徑,加強企業內控制度監管
1)加強企業內部信息溝通。參加或旁聽企業內部控制制定會議,全面了解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補充完善、修正等信息,做到內部控制信息在主管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之間的無縫銜接,從而使內部審計部門及時掌握內部控制的各項規章制度,從而使內控審計有規可依。并在內控制度建立之始就進行內部審計評價,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審計效用,并最大限度節約企業企業資源,避免在內部控制制度制定時的缺陷。2)改變常規審計做法,以關注內部控制為重點,從內部控制涉及的各個業務環節入手,檢查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可行性和執行的有效性、準確性。諸如:投資、籌資、擔保等重大決策的擬定、可行性研究、決策、執行;采購招投標、驗收入庫、銷售定價和訂合同、發貨、收款等等環節,從而為內部控制查缺補漏。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單位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所進行的獨立評價,它由獨立于被審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及其審計人員來完成,是為了檢查單位內部各項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貫徹,建立的標準是否遵循,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業的目標是否達到。它既是內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重要的一個分支系統,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它本身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內容。
二、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
(一)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管理要求的內部組織機構,形成科學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是內部控制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之一。在企業內部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是達到上述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途徑。在科學的內部控制組織框架下,內審機構應是獨立于財務部、人事部的一個獨立部門,它應直接對監事會負責,如有必要,遇到重大的內部審計事項或企業內部發生重大的違法、違規事件時,還可直接向股東大會及其常設機構董事會報告。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中,內審部門應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以保證內部審計報告能引起企業管理當局的足夠重視。針對內審報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見和處置建議,應及時予以研究并給予反饋,這樣才能保證在科學、完善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下,最大限度地完成企業的經營目標。
(二)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欺詐、舞弊行為,保護企業財產完整,也是內部控制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同時這也是內部審計機構的基本職責。通過對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內部審計,防微杜漸,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違法、違規苗頭,是內部審計人員在日常內部審計工作中的重點。在日常的流動資產管理的內部審計中,這也是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通過對照有關內部控制制度,并對庫存商品的盤點資料、盤盈及盤虧報表進行重點抽查,查明資產盤盈、毀損產生的原因,如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盈虧要和責任人的經濟責任直接掛鉤,給予相關人員相應的獎勵和處罰;如是內部管理制度、內部運行過程存在不合理所致,就應當對相應操作規程、工藝流程進行調整,以堵住漏洞,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三)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是內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標。內部審計在保證內部控制達到這一目標上更是大有可為。企業內部財務審計是內審的基本內容之一,內審是對企業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再監督。企業的會計工作,由企業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規范。企業財會部門,應按照內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對會計資料的取得、記錄、保管都有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并建立內部稽核制度,盡可能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真實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設計的局限性及制度執行過程中的人為主觀因素,在企業的會計中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漏洞,內部財務審計就是發現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可及時發現會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時向企業管理當局提出建議,促使會計工作達到內控的要求和目標。
三、內部審計是有效防止內部控制失效的重要手段
(一)一般企業內控失效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信息失真。近年來,由于企業會計工作比較混亂,核算不實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賬外賬、亂擠亂攤成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的現象時常發生,即使是已在滬深上市的眾多公司中,上述現象也屢見不鮮,其他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就更加堪憂。
2.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如企業在業務活動經費管理中往往存在著較大的管理漏洞,對業務招待費的適用范圍無明確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制,造成了嚴重的揮霍浪費現象。再如有的企業對應收賬款、庫存物資的內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雖然有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虛設。如現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壞賬損失或商品削價損失動輒就是幾千萬元,有的甚至一次就報損幾億元,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上已是這樣觸目驚心,其他企業的(下接14頁)(上接38頁)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3.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如有的企業主管領導、業務經辦人員、財務人員利用內控不嚴的漏洞大量收受賄賂、貪污公款、挪用、盜竊資金。如某上市公司的前任董事長與企業分管財務與證券業務的領導相互串通,大肆侵吞企業資金、大量行賄的案件,就表明企業的內控制度在他們的眼里已是廢紙一張,哪里還有什么約束力可言。
(二)為遏制內部控制失效,必須強化內部審計,針對內部控制失效的現狀,在重新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時,就應有針對性地加強相關方面的內部審計工作。
1.根據各部門特點,建立以“防、堵、查”為主線的遞進式監控措施。即在企業“產、供、銷”的生產經營一線,建立互相牽制、互相制約的內控制度,重要業務最好采用雙簽制,所有業務均要經過復核,禁止一個人處理業務的全過程,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在會計部門常規性核算的基礎上,內審部門對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通過內部稽核、離任審計、落實舉報、紀律檢查、專項審計等手段,建立以“查”為主的監控防線。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內控措施,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而且對于防范和化解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會計風險,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