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09:52: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次生災害防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各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縣政府有關部門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結合本縣實際,認真分析研究氣溫回升后可能引發的各種次生災害問題。要針對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扎實做好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要迅速部署對重要災害隱患點的應急預案、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確保防災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同時,各有關單位要加強領導,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明確分工,做到分兵把口、責任到人,確保預防到位、處置及時、應對有力。
二、突出重點,嚴密監控
重點抓好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次生災害防范。
一是冰雪融化引發的各類地質災害。中高山地區冰雪融化后容易引發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要加強對山地丘陵、采礦工地、尾礦壩、鐵路公路沿線等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監控和防范。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納入當地群測群防體系。對已經納入群測群防體系的隱患點,要加密監測頻率,確保一旦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能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撤離;要切實安排好值班工作,確保信息暢通。一旦出現地質災害險情災情,立即向縣國土房管局報告,不得瞞報、緩報;要確保應急人員、車輛、經費和相關設備到位,尤其是春節期間要堅決做好用車、用人、用物保障。同時,加強與氣象、民政等部門的密切配合。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險情災情,縣國土房管局要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協助街鎮鄉人民政府(辦事處)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工作組在協助搶險救災工作時,要注意自身安全。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各種新聞媒體,及時向社會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和簡明防災避災辦法,提高廣大基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干部和人民群眾面對災害時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是保障受災群眾飲用水和食品衛生安全。要高度重視飲用水源污染,防止傳染病、人畜共患疾病和中毒事件發生。醫療機構要認真研究制定應對措施,調整充實門急診等一線人員,確保傷病員能得到及時救治;急救醫療機構要確保在第一時間出車、第一時間救治、第一時間轉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等均要做好應急準備。同時,時值春運時期,不少旅客滯留在公路、車站,交通運輸面臨著嚴峻形勢,可能導致發生各種公共衛生問題。衛生部門要在有旅客滯留的汽車站和賓館設立抗災醫療點,免費為滯留的旅客送醫送藥,保證旅客有病能得到及時救治。杜絕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三是消除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加大重大基礎設施的巡查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公路、橋梁、供水供電供氣設施、水庫堤壩、河道堤防的管理和維護。保證市政公用設施和建設施工安全。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指導供水、供氣企業加強管線巡查,組建搶修隊伍,及時發現和排除故障隱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施工企業加強對施工現場臨時建筑、工棚、圍墻和工程的基礎圍護結構、土體的觀測檢查,及時消除隱患;工程復工前要對施工現場的塔吊、井架、用電線路等重點部位進行認真檢查,經有關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重新施工。同時,要高度重視危舊房屋、棚架結構的農貿市場、加油站、候車室和建筑邊坡工程的安全,對受損嚴重或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建筑物,及時加固或重建,排除隱患,確保安全。
四是要繼續加大對客車超員、公路車輛超速、貨車超載、違法載人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
三、完善預案,健全機制
[中圖分類號] P63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8-266-1
0引言
作為次生地質災害的一種,地面塌陷即地表巖土體及賦存其中的水、土所組成的綜合體系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產生各種破壞其穩定平衡狀態的力學效應,導致巖土體覆蓋層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地質現象,它對生態、人文環境均有不同程度破壞,對正常的生產生活有較大影響。為了經濟有效地對地面塌陷進行處理方案設計和施土,需查明塌陷產生的地質原因,確定塌陷區及其影響帶展布范圍,特別是當其發生十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或影響范圍較大時。
1土程背景
某大型水利土程毗鄰市區,在深基坑開挖施土排水(明排)期間,基坑和右岸較大面積區域內發生地面塌陷,塌坑20余個,甚至部分塌坑出現在市政區,面積約230000耐。地面塌陷及基坑內集中涌水出現后,經令家咨詢,塌陷原因定性為“系由右岸局部區域土體發生滲透變形破壞所致”,隨即采取了諸如改變基坑排水方式、進行防滲灌漿處理等措施,但成效不明顯,塌陷現象依舊持續出現。經再次令家咨詢后決定:土程處理前,先查明土程區埋深50m內變形破壞土體的分布范圍,初步評價滲透變形破壞區域土體受擾動、破壞的具體情況等。
2地質概況及方案策劃
(1)地質概況。土區內河床高程1064.0一1066.5m河水位標高約1066.0m。右岸為河流堆積侵蝕地貌,壩肩位十高程約1080.0一1084.0m的11級階地。因基坑、右壩肩體型正在形成,地面高程約1043.0一1082.0mo與土程密切相關的淺部(50m以內)地層為第四系上更新統沖積、湖積堆積層,巖性主要為各種粉砂、細砂、含礫中細砂等,局部夾有粘性土透鏡體和少量砂礫石。地表局部有人土堆積物,主要為松散一稍密狀砂礫石、細砂,層厚0.6一11.7m。地下水屬孔隙潛水,含水層為粉砂、細砂。原始狀態下右岸地下水位標高約1065.2一1066.3m以潛流形式向河流或下游排泄,水力坡度平緩;施土期間因基坑降水,水位降至1057.0一1064.0m且防滲土程和地基處理致使右岸水文地質環境復雜,地下水位變幅較大。
(2)方案策劃。初步灌漿處理時一發現“即使緊鄰塌坑打多個鉆孔,各孔注漿量明顯增加現象亦少見,但也有部分鉆孔出現掉鉆、注漿量極大等現象”,說明區內滲透性很不均勻,局部滲透變形使區內地層結構松散或密實度降低甚至有空洞出現,導致部分鉆孔注漿量大增,但其空間分布具有不確定性。由此結合前期勘察經驗分析確定:①按適當孔距布置控制性、指導性鉆探土作;②以綜合物探方法為主,使用地面物探方法圈定物性異常區范圍,結合鉆孔開展剪切波測井,綜合分析、去偽存真地確定滲透變形區的空間展布;③在物探圈定的變形區內布置驗證孔,對滲透變形范圍子以確認。
3物性特征及方法選擇
(1)物性特征。對比可行性研究階段和現階段有效性實驗結果(見表1)可知,各主要巖性間存在一定的物性差異。相同巖性的地層,現階段電性及彈性參數分別較可研階段時一變大或變小,表明地層結構及密實度、含水率等發生了變化;現階段較小分布范圍內相同巖性的物性參數變化幅度增大,說明不同密實程度和含水率的地層間有較明顯的電性及彈性差異,因此具備開展物探土作的基本地球物理前提。
(2)方法選擇。土區淺部地層因其沉積環境的復雜性、成因的多樣性導致巖性和結構、層厚在垂向和水平方向都復雜多變,次生滲透變形破壞更加劇了這種復雜性。因為物探方法具有條件性和多解性,故需使用綜合物探手段進行勘察,以從不同側面、不同部分或全面地解決地質問題影響巖土體電阻率的主要因素為巖性、含水率、粒徑、密實度等,即粘性土電阻率值小十砂性土;含水率越高電阻率越小,粒徑越大(如砂礫石)電阻率越大;非飽和土層密實度越高電阻率越低,飽和土層則密實度越低電阻率越小。防滲處理形成的水泥充填層、防滲墻和人土填土層中的大粒徑回填物,則無論處十水位上下均為高阻反應。巖土體地震縱波速度的影響因素與電阻率類似,含水率高、粒徑大、密實地層波速相應較高,含水率、密實度及粒徑差異較小的地層速度相近。橫波或剪切波、瑞雷波速度大小與介質物理性質有關,而對含水率不敏感,即相同巖性巖土體越密實則速度越大。此外,當地層中存在明顯空洞時一,實測瑞雷波頻散曲線會出現異常跳躍,可據此確定空洞的埋深及范圍。
根據上述分析,綜合考慮各種物探方法的技術特點及探測場地條件(場地狹窄、地形起伏情況)和施土噪音、電磁及交通干擾以及技術要求等因素,選擇以高密度電法為主、以瑞雷波探測和橫波地震映像為輔,并結合鉆孔剪切波測試的綜合物探方法,調查地面塌陷的展布及影響范圍。
4探測效果及土程驗證
通過使用多種物探方法,基本查明了施土擾動所致地下水異常滲流引發的結構松散或欠密實地層及其影響區的空間分布及發育形式;近壩區地下水滲流通道分布及走向;引發地面塌陷的結構松散或欠密實地層主要發育深度等,為地面塌陷處理方案設計及施土提供了基礎資料。
5結語
實踐證明,在綜合分析次生地質災害形成機理的基礎上,根據其成因及原狀區、擾動區和影響區的物性差異以及其所處區域的地質、水文地質背景,選擇適宜的綜合物探方法,結合指導和驗證性的地質、鉆探、試驗資料等綜合分析,可以有效地查明引發地質災害的不良地質體空間展布情況及其影響帶范圍,為地質災害防治的土程處理設計、施土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從汶川震后的當前救助情況看,在黨和政府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們在爭分奪秒地搶救災民的生命,抗震救災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可能預見的次生災害將能得到控制。即便如此,鑒于經濟活動本身的復雜性,我們還是需要從全局著眼,將困難想得更多一些,更難一些,防止自然災害這種偶然因素向經濟領域擴大蔓延。
目前看,由于這次大地震震中在中國較為偏遠的西南部,對中國經濟的直觀影響有限,直接經濟損失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但如果考慮到今年整體經濟運行的內外部因素都面臨諸多變數,所以要特別警惕偶發性事件對經濟產生的蝴蝶效應。防止這種放大的效應對經濟運行產生過大影響。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困難并非是指單一的增長速度或某一類經濟難題,而是種種綜合因素交織在一起,可能會使經濟決策的指向性發生錯位和偏差。由此更要關注經濟領域的如下幾個方面:
穩定證券市場
這是最容易受偶然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的環節。經過2007年10月份以后的大幅調整后,中國的證券市場基本實現了價值回歸,在牛熊之爭的關口,市場上人的心理因素無疑將起到關鍵性作用。有關方面在地震當日宣布66家上市公司停牌是明智之舉,如果后市能有進一步的救市政策跟進,將會對市場人氣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而證券市場的穩定將會對整個經濟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畢竟股市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對實體經濟有強大的心里暗示作用。
重新考量貨幣緊縮政策
貨幣緊縮政策已經延續一年有余,對于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單一貨幣政策的局限在于它的一刀切效果。保持企業的活力應該是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應該在控制貨幣流通總量的同時,在稅收、財政政策等方面考慮給企業適當的放松空間。企業有活力,整個經濟才有活力。今年以來,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信貸從緊,原材料成本上漲,出口下降等等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已經對企業的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應該考慮對企業采取減壓措施,特別不能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簡單地否定。
通盤考慮通脹壓力
從年初的雪災到現在,通貨膨脹壓力有增無減,而現在又加上了地震因素。但應該看到,自然災害給通貨膨脹帶來的壓力是階段性的,而基礎原料等價格上漲給通貨膨脹的壓力將是全面的和持續的。所以,在控制通貨膨脹時,盡量將兩者區別開來,不要使兩種壓力同時發作,這是需要非常認真對待的問題。
早在2009年5月,汶川地震一周年,受到6條地質災害溝潛在威脅的龍池鎮,迅速重建新居。在2009年雨季,這里發生了一次不大的泥石流,堆積物在溝口形成一片平地,政府出資在這片平地上修建了一個大花園,雕石刻字以資紀念。今年更大的泥石流,則將這個美麗的花園也一并吞沒了。
“毀壞100次,就修101次!”一位前來慰問災民的領導,以這句豪言壯語鼓舞士氣。
然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8月24日上午,龍池鎮村民劉勇強得知確切消息:他的妻子、女兒和岳母三人被泥石流卷走遇難。事發時,劉勇強正在山林高處經營農家樂。
次生災害集中爆發
地震是劇痛,之后的次生災害則是持續的慢性疼痛。
目前學術界一致認同,汶川強震區至少在近十年內,滑坡和泥石流活動趨勢強烈,之后將會經歷恢復期,直至那些斜坡趨于穩定。原因是大地震使山體物質松散,導致大面積坡面的巖土體松動,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而龍門山脈山高坡陡,歷來就是次生災害的高發區。
“大地震后五年到六年是次生災害活躍期。次生災害也分‘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現在大多數次生災害都處于‘青年期’,人力根本無法與其抗衡,只能避讓。”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滑坡專委會主任喬建平對《財經》記者說。
按照一般的規律,震后數年,尤其是2008年、2009年及2010年,都將成為震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年份。
2008年9月24日,一場暴雨在震區多處形成泥石流、滑波,僅在北川縣擂鼓鎮就造成200多人死傷。在受損嚴重的擂鼓鎮柳林災民安置板房區,泥石流將部分板房沖毀,整個小區內到處是積水和淤泥,2000多名受災居民不得不再次搬遷。
幸運的是,2009年汶川震區一帶的降水比平常的年份少了50%,這一年雨季沒有造成毀滅性的損害。
但是專家的書面理論,在2010年雨季的汶川、綿竹、都江堰、阿壩等地上演了真實版,今年震區異乎尋常的強降雨,導致前兩年蟄伏的地質災害悉數釋放。
8月中旬,震區泥石流連發,映秀、清平兩處尤其嚴重,滑落的泥石流體積均達數百萬方,遠超舟曲泥石流規模。8月13日,僅汶川一縣就發生16處泥石流。其中映秀鎮外發生一處塌方量約380萬方的泥石流,近40萬方泥石沖入岷江形成3公里長的堰塞體,致使河流改道;盡管坐落在岷江對岸的映秀鎮修建了高10米的防洪堤,但岷江水還是進入了正在重建中的映秀鎮。
汶川地震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是中國有史以來一次性災變事件引發的最嚴重的地質災害,直接威脅100多萬人口。
不徹底的地災評估
曾被網友稱為最牛縣長的北川縣長經大忠(現任綿陽市副市長兼北川縣長),站在一個從山上滾下來的巨石上對《財經》記者說:“我真的希望科技人員來這里再徹底排查一次,到每個地方都看看,做出一個細致的評估。”他在去年雨季的疾呼,在今年的四川依然是個問題。
災區重建要做地質災害評估,首先由2008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提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地震災害調查評估工作,為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提供依據。”此后,災后地質評估成為重建的一個必要條件。
汶川地震剛過,國土資源部就牽頭組織了一次由8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的地災應急排查工作。但應急排查不能替代深度排查,在重建過程中,出現了多起將安置點選在泥石流口,以致發生雨季泥石流,將板房沖垮的事件。
“由于受時間緊、人員隊伍知識水平的差異限制,以及頻繁的余震等因素影響,初次排查出現了誤判、漏判等情況。”喬建平說。例如,震后北川縣城西部山梁上的一個通信發射站又剛好建在活動斷裂帶上,因此遭受嚴重毀壞,導致通信長時間中斷。
2009年,國土資源部再次組織隊伍做了汶川地震災區的次生災害詳查,官方數據是,威脅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次生災害隱患22000處,而如果加上無人煙處的次生災害,則大約超出5萬處。
除了國土資源部先后多次組織的排查,按規定,重建時期的深入排查則由各地方政府自己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但喬建平認為,地方可調動的技術力量太小,且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因此,排查工作的準確度、判讀能力都相對較弱。
曾在都江堰市規劃局掛職任副局長的彭萬忠說:“地質災害評估沒有被足夠重視也沒有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還沒有詳細勘察,一些地方的建設已經實施了,詳勘也就沒能進一步落實。”尤其是散戶的重新建設,沒有被納入市里規劃的統一管理,并且這些個體為了節省資金或者舊地難忘等原因,重建往往傾向于原址。
處在如此危險的地區,震區還有一些村民并不知道建房要有地質評估報告,他們就地將質量好的臨時安置板房改造為永久住宅。對于他們,地質評估也就是請有經驗、熟悉山中環境的村民四周看看。但中國科學院華西亞高山植物園主任莊平告訴《財經》記者,現在的情況遠不是既往經驗能解決的。
集中遷建的個別地方也存在先建后評估的現象。都江堰市一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屬于集中遷建戶,他表示,在他們遷建的地址劃撥后,確實來了一些做地質勘測的人,但是沒有見到正式的評估報告時,這邊已經開始重建。這種情況在汶川地震之后并不鮮見。
究其原因,當地政府面臨兩重壓力:災民總在追問什么時候能住上永久安置房;中央政府則對災區重建提出“3年任務2年完成”。
“時間這么緊,規模又這么大,我想難免會留下遺憾。我們只能盡力避免在歷史上留下不可彌補的錯誤。”彭萬忠說,“目前看,大的格局上,我們選擇了現有的最為科學的方案。”
預警系統與工程標準
截至8月21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中遇難1434人,失蹤331人。
從地質災害規模看,綿竹清平鄉泥石流量達到600萬立方米,大約是舟曲的3倍,卻鮮有人因災傷亡。“這次主要是預警做得很好,在災害來臨之前當地剛剛做過災害應急演練,他們按照應急演練的對策進行防災救災。”國土部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副主任田廷山說。
8月12日下午4時,成都國土資源局了災害預報,12日傍晚7時都江堰國土資源局也了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據田廷山講述,在綿竹清平鄉發出預警報告的是人大主席劉如松。他當天值班,發現強降雨后就馬上發出預警,組織撤離,“他們有預案了,一組織撤離他們就都按照那個預案執行。”
汶川地震之后,當地政府部門和居民開始重視平時的防災減災知識的普及;國土資源部也要求地質災害重點地區都要做一個應急預案,該預案一般都由當地政府官員監督,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人員也都深入一線去監察。
成都山地所則協助成都市政府做了一個監測預警系統,每10平方公里為一個地質、地貌網格,將天氣情況輸入后,即可顯示預警指數。“當前因為氣象預報條件的局限,使預警不能更精確。但這應該是未來建立預警系統的一個方向。”喬建平說。
不過一服藥難治百病。田廷山認為,預警不是長久之計,還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目前,整個災區通過工程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僅1000多處,相比2.2萬處對生命、財產有危害的隱患點,這個數目遠遠不夠。
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防治工程技術,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沒有根本上的變化,基本都是遵循著抑制泥石流、減小規模的原則。
8月13日和18日的泥石流重創了綿竹清平鄉、汶川映秀以及都江堰龍池一帶。其中,都江堰龍池一帶的防泥石流工程正在施工中,在山溝里布建了攔砂壩和單側防護堤,即在人口密集的一側做防護措施。此次泥石流將壩體沖毀,但是人員、房屋都沒有傷及,起到了一定的防護作用。
映秀的紅椿溝附近沒有人家,因此沒有做防護工程,只在山體下方做了防護攔網,為擋住零星碎石滾落傷及其下的213國道,這當然阻擋不了泥石流。
讓眾多專家不能釋懷的是清平鄉文家溝。
山地所研究員游勇介紹說,8月13日,清平鄉約11條泥石流爆發,其中文家溝一條溝就沖下來約450萬立方米的物質。“在文家溝已經做了防護工程,但是工程設施全部被摧毀,并且潰壩成為泥石流的一部分。”文家溝的防護工程今年剛竣工,造價1000萬元,不但沒能派上用場,反而增助了泥石流的物源量。
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國家投資的1萬億元直接用于災區恢復重建,其中400億元用于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災區第一批工程防治項目在2009年年初通過審查,截至今年8月陸續審查了四批。
山地所研究員崔鵬等人分析認為,在極重災區不宜在震后3年內實施大量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而應在震后3年一5年實施工程防治;在重災區和一般災區,可以在震后立即實施泥石流工程防治。目前地震災區規劃了大批泥石流工程防治項目,覆蓋了極重災區和重災區。在極重災區立即實施大批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可能得不到預期的防治效果。在他們的研究列表里,文家溝正是被劃分為極重災區。
按國家目前對次生災害防御工程規范的設計標準,大致是以20年一遇的降水量來設防,50年校核――即防御工程擋住了20年一遇的災害就算達標,如果能擋住50年一遇的更好。
這一設計標準偏低,清平鄉此次遇到的是4小時227毫米降雨,百年一遇,所以防御工程不具備抵擋如此大災害的能力。
喬建平的建議是,此次災害之后,應考慮修改國家標準,即在現有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對一些重點城鎮,適當提高設防標準。但是這會使投資加大:如果一個泥石流溝內建設20年一遇標準的防御工程需要花費200萬元,改建為50年一遇標準的工程就可能意味著400萬-500萬元的投入。
災民安置困境
對于遭受泥石流損害之后的綿竹市清平鄉,專家們在重建選址問題上難以決斷。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蜀通巖土工程公司總工程師何平表示,如果將來決定在原址重建,那么清平鄉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就需要調整思路,必須要重新劃定危險區的范圍,之后還要對居民安置點和文家溝進行勘測,獲取相關數據,提供給有關部門進行參考。
由于地質災害隱患過多,為山里的村民找安置點很難,北川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龔安虎曾對《財經》記者分析:“失去生產資料的農戶,生存狀況最為困難,這部分災民的安置問題非常難解決,在山區里找塊合適的安置地點很難。只能對某些地點進行綜合評估后,再通過治理來解決一部分居民的安置問題。”
四川本土的專家們糾結的是:現在的工程技術水平還達不到完全抗擊自然災害,外遷也不太可能――汶川地震后,最危險地區,也就是重災區近10萬平方公里,“涉及100多萬人的遷移,動遷量太大,這也是為什么在這些地區重建實行的是城鄉統籌,就是為了山區百姓適當外遷。”喬建平說。
次生災害的高風險區域,正是在中國西南部和青藏高原周邊區域。中國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住在山區,就整個中國而言,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分布非常廣泛。山地所研究員崔鵬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從分布區域看,中國幾乎有463萬平方公里――即48%的領土――存在災害狀況,涉及29個省市自治區的1500個縣。事實上,中國有44.2%的人口處于這些隱患區域。
舟曲災害之后,由于本地沒有更開闊的條件供選擇,搬遷和重建成為難題。而在地質災害重災區,“在本縣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基本是一個普遍現象。“選新址并不是那么簡單,搬遷之后,老百姓土地沒有、生產資料沒有,搬遷的最大障礙就是他們將來的生活生產問題沒辦法解決。”
隨著人類的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加強,加上生態環境的破壞、全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地球上的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強度呈波動加劇的趨勢,如2008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2009-2010年的西南旱災;2010年的青海地震、南方水災及近期發生的舟曲泥石流災害等,其強度和損失之大讓人觸目驚心。針對我們江西省高考地理選修的是《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因而要求特別關注此模塊相關的考試要點,認真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把握其考試方向。
考查要點:主要考查自然災害的類型。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七大類: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地震災害、森林生物災害以及森林火災等。其風、寒潮、干旱、洪澇等屬于氣象災害與洪水災害,需要運用天氣系統和氣候因子分析它們形成的原因與時空分布規律,并結合大氣氣流與各種氣候的特點了解這些災害產生的影響、發生的時間、分布的主要區域、產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對策。如結合冷空氣、鋒面等氣候因素分析干旱、洪澇及寒潮等災害,結合大氣運動原理分析臺風、伏旱、北方春旱等災害形成的原因。而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塌方等災害則要結合地殼運動規律、內外力作用原理等方面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尤其是要結合地質學中的板塊構造原理支分析與詮釋全球一些主要火山與重大地震的分布規律;全球主要自然災害發生的分布區域;同一種自然災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分析;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的氣象氣候條件與地理背景(自然背景:氣候背景、地形地質背景、生物背景;人文背景:過度利用,生態環境脆弱、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和災害多發區重合)等。
考查方向: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進行分析,這部分內容一般是結合本學年度各區域出現的影響比較大的一些自然災害進行考查。如2009年福建文綜第40題的汶川地震、山東文綜第31題的臺風、海南卷第1-3題的冰島火山噴發和第25題的城市暴雨災害、福建卷的洪澇災害、新課標全國卷第42題的滑坡和泥石流、江K卷的第1-2題的冰島火山噴發,第5-6題的海地地震,第21-22題的西南大旱等。
【例1】(2010年山東高考卷)下圖為登陸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的某臺風路徑示意圖。請讀圖回答如下兩個問題:
(1)臺風過境A地前后,該地氣壓和風速有什么變化?
(2)該臺風在A,B兩地引發的主要次生災害有什么不同?并說明B地預防這些次生災害應采取哪些有效的工程措施?
分析:(1)本小題主要考查臺風過境前后天氣(氣壓、風速、云量、降雨量和氣溫等)的變化過程,此知識點的考查也可能在選擇題中出現,一般是根據相關的曲線圖來判斷。(2)重點在于比較兩地由于自然環境的差異導致面臨同一自然災害產生不同的次生災害分析及就某一地為例防御此種次生災害發生的有效措施,其措施可分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但此處要求說明的是工程措施。
答案:(1)氣壓先降低后升高;風速先增大后減小。(2)A地:風暴潮;B地:滑坡、崩坍、泥石流。護坡固坡、植樹種草。
【例2】(2010年江蘇高考卷)2010年3月以來,北大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發生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火山灰蔓延使歐洲航空業蒙受重大損失。下圖為火山噴發圖片。并請回答1-2題:
1.導致冰島火山灰蔓延到歐洲上空的氣壓帶和氣流是( )
A.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風
B.副極地低氣壓帶和西風
C.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東北風
D.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
2.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權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
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分析:第1題是以冰島為背景考查影響某地的氣壓帶和風帶,這道題的關鍵是要掌握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由于冰島的緯度在66°34′N附近,因而影響火山灰蔓延的氣壓帶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另外根據冰島和亞歐大陸的相對位置,以及火山灰的蔓延方向,可知其風帶為西風帶。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可持續發展與經濟一體化建設逐步成為發展重點。現代人類活動已經逐步參與到自然地質作用之中, 共同作用于地質環境, 打破了地質環境的原有平衡, 使地質環境所受影響和壓力日漸明顯, 環境保護和災害的防治等有關問題愈加突出, 甚至直接影響和制約經濟的發展[1]。煤炭地質環境狀況影響煤礦生產的安全,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煤炭資源的濫開采造成煤礦地區周圍環境的惡化,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2]。因此,如何能有效地反映煤礦地質災害特征、災害的誘發因素及如何防治煤礦地質災害,是目前較為重要的一個研究課題。
1 煤礦地質災害的研究背景
煤礦生產是一種特殊行業,嚴重受到水、火、煤塵、瓦斯、頂板等五大自然災害的威脅。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群死傷的后果,經濟損失無法彌補。煤礦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的一個分支,也是自然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礦開采開煤棄石, 加速水土流失, 引發地表塌陷、 山體滑坡;煤礦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礦區周圍地下水資源枯竭;地下開采誘發地震、 巖爆、冒頂片幫突水、瓦斯爆炸、地面開裂及沉陷等;煤礦剝離堆土、尾礦廢渣堆積引起地表環境污染,及其失穩滑移造成嚴重的泥石流災害等, 凡此種種, 均是煤礦地質災害的具體表現[3]。煤炭在我國的能源結構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煤礦災害的發生已經嚴重制約著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開采不僅受到地面地質自然災害的威脅, 更嚴重的是還遭受井下各種災害的威脅;無論從災害的經濟損失, 還是從死亡的人數看, 煤炭行業均占全圍災害損失的 1/10 以上[4]。 在煤礦開采中不斷發生的地質災害一次次給我們敲響了防治的警鐘,應從根本上找出煤礦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及其發生特征,最大限度地避免災害的發生或降低次生災害的發生率。
2 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誘因分析
2.1 山體滑坡
由于煤礦開采活動的影響,采動區的原始應力的平衡狀態被打破,造成一部分區域的應力集中的現象,這是導致山體滑坡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煤炭開采活動造成的山體滑坡,屬于煤炭開采的次生災害,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撫順西露天礦區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又加上采礦作業對當地地應力的擾動,造成撫順西露天礦北邊頻繁的發生滑坡災害,據統計自 1935 年以來, 共發生滑坡 50 多次, 最大塌方量達129萬m3, 其中1993年的滑坡還伴有泥石流,危及到附近工廠的安全生產,嚴重威脅到當地人員的安全,而且給該礦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2.2 地面沉降與塌陷
地面沉降與塌陷現象是煤炭開采活動中經常出現出現的一種地質災害。在巷道掘進、煤炭采出過程中,圍巖的原始應力平衡狀態受到破壞,致使煤層的上覆巖層出現三帶,即垮落帶、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造成地表發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塌陷。發生地表沉降與塌陷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采空區的的不斷擴大及地下水不斷被抽排,這些對采空區及圍巖中的地下水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地面的沉降與塌陷。近年來, 在國有煤礦區出現的密布的小煤窯,造成地地表下沉現象更為明顯和突出, 這種現象不僅增加了煤礦地質災害,而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災害,對礦區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另外,這一系列災害的發生,對礦區環境造成威脅的同時,對煤礦及其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影響嚴重。因此,對于礦區地表沉降與塌陷應從科學的角度,對煤炭開采的方法,特別是采空區的處理要加強試驗研究,減少這類災害的發生及其造成的一系列次生災害。
2.3 瓦斯突出
瓦斯可以在儲氣封閉系統中, 以吸附或游離狀態賦存于煤層的孔隙、裂隙、縫隙之中, 當地應力作局部平衡調整時, 破壞儲氣封閉系統, 使蓄積的氣體外溢釋放[5]。礦井瓦斯爆炸是受限空間的爆炸,它的傳播和影響范圍特別大,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瓦斯爆炸危害主要為:高溫、沖擊波和有害氣體。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1984-1995年間的11年間,煤礦中發生煤與瓦斯突出近10萬余次,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重大特大瓦斯事故多發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的解決。突出表現在:一是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多發,二是基建與技改礦井瓦斯事故多發,三是低瓦斯礦井事故多發。
3 煤礦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3.1 加強地質災害宣傳教育以形成全民防災意識
首先,為了有效地防治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損失和相應的人員傷亡,相關部門應加強常發的煤礦地質災害的宣傳,如常發地質災害種類、原因、危害程度及相關預防措施等。對于煤礦企業來說,政工部門應加強政工工作,改變傳統政工部門形同虛設的現象,應將思想教育、災害宣傳工作切實做到位,使煤礦員工對頻發地質災害有較熟悉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將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率降到最低,同時,將地質災害發生后的損失最小化。
3.2 合理開采煤礦資源, 保護地質環境
對于煤礦工作者來說,在進行煤炭開采的一系列工作中,應嚴格遵循《環境保護法》、 《礦產資源法》中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的準則,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 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避免或減少煤礦地質災害事件發生。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力度,避免只重經濟而忽視環境的現象,同時對一些違章生產加大處罰力度,規范生產。
3.3 提高建筑物防災能力, 減輕煤礦地質災害
在淮南礦區由于煤炭開采而引起的礦區建筑物損壞特別嚴重,給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為了減輕由于煤礦地質災害而造成的建筑物破壞問題,應從一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對礦區的建筑隊伍進行科學的培訓管理,并進行相關技術指導,第二,要著重提高煤礦區民宅建筑材料和砌筑質量,增強地基、上部結構牢固性, 提高民宅建筑物的總體抗災性能, 將次生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4 結論
我國煤礦分布廣、戶數多、 規模大小多樣話, 由于技術、 管理及效益等原因的影響, 資源開發中引起的地質災害相當嚴重, 給礦區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影響。各個煤礦的地質環境條件是復雜的, 單獨的強調任何一種誘發因素和只采取某項防治措施都是片面的。因此, 合理有效的利用資源、保護煤礦環境, 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煤礦地質災害, 實現煤礦的可持續發展,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參考文獻:
[1]Costanza,Robert.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capital[J].Nature 1997(5).
[2]徐斌.淺談我國煤炭地質環境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3).
[3]董來啟,李峰,武艷麗等.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8(4).
[4]聶帥帥.煤礦地質災害及其防治方法[J].山西建筑,2015(1).
為快速、高效、規范、有序地開展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提高我區衛生部門應對地震災害的反應速度和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預防和減少災區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保護災區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區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徐州市地震應急預案》、《徐州市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試行)》、《徐州市救災防病預案》等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我區境內,由地震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引發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按照《*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執行;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引發有毒有害化學物品泄漏以及核和輻射等其它突發事件時,按照我局下發的相關預案執行。
其他地質災害危及社會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時,可參照本預案組織實施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1.4基本原則
1.4.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以搶救生命和保護健康為第一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公眾傷亡率及致殘率,同時盡力減少財產損失和其他社會危害。
1.4.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切實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做到常抓不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建立完善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技術規范和各項工作制度,對可能發生的地震災害做到快速應對,依法、高效、規范地開展衛生應急工作。
1.4.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區衛生局在區人民政府或地震應急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明確職責,按照分級負責、協同應對的要求,共同做好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切實履行起衛生部門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神圣職責。
1.4.4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各醫療衛生單位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預案的規定,認真履行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職責,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和規章制度,通過培訓演練進一步檢驗和修正應急預案。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作為區衛生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將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定期檢查,以加強監督管理。
1.4.5整合資源,協同應對。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衛生應急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充分動員和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及其他社會力量,形成統一指揮、責任明確、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衛生應急工作機制。區衛生局與交通、通信、環保、軍隊等相關部門建立協作機制,通過通力合作、資源共享、協同應對,共同做好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1.4.6依靠科技,提高素質。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科研工作,為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提供科技保障。要通過培訓和演練,提高衛生應急指揮人員、醫療衛生應急救援人員、志愿者的素質和能力。要大力普及地震災害避險、自救、互救等知識,提高公眾科學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和水平。
(二)盡可能多的過渡安置了高危房居民。由于礦區高危房居民人數眾多,移民搬遷資金短缺,扶貧和移民工作局按照“突出重點、先急后緩”的原則,加緊在雨季來臨前對高危房居民進行過渡搬遷安置,確保了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及時拆除了搬空居民房屋。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為解決這一問題,專門同打私辦、煤(集團)公司等相關部門召開聯系會議,協商危房拆除工作,堅持搬空一戶、拆除一戶的原則,及時拆除搬空居民房屋,并要求拆除施工單位及時對建筑垃圾進行清理,保證排水排洪溝渠暢通,以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
(四)加強煤炭采空區監測工作。面對礦區如此大的區域,如此復雜的情況,坍塌沉陷又無法科學的,準確的預測。扶貧和移民工作局根據省冶金勘察局601地質大隊的鑒定結果對重點受損地段監測點作了相應調整,并要求監測人員切實履責,每天記錄監測區域的情況,隨時上報異常情況。
(五)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制度。扶貧和移民工作局要求采空沉陷區監測人員,移民代建工程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制度,值班人員24小時保持電話暢通,有情況及時上報。
(六)加快煤炭采空沉陷區居民永久性過渡安置。按照煤炭采空沉陷區相關政策,扶貧和移民工作局通過貨幣安置使居民永久性搬離煤炭采空沉陷區,并加強移民安置小區的建設工作,在7月實現了河門口安置小區分房工作,預計380余戶居民在8月可搬進新家,永久告別煤炭采空沉陷區安全隱患。
二、扎實做好在建工程安全生產工作
(一)進入汛期以來,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對觀音巖水電站在轄區的龍洞石料場、龍莊公路等項目進行了安全隱患排查,要求大唐觀音巖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制定汛期防洪度汛應急預案,做出了有關工作要求。大唐觀音巖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清除了龍莊公路、莊觀公路沿線內渣料,修補和加固了沿線公路棄渣場地擋排設施,并對莊上村大橋下臨時橋涵進行疏通、莊觀公路右側的山體防護;對龍洞石料場開采范圍外的截水溝疏通和缺陷修補,對開挖坡面進行了及時支護,并完成了坡面排水溝的修建。為確保安全度汛,并安排了值班表。
(二)扶貧和移民工作局要求代建單位、施工單位制定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并要求施工單位對格里坪安置點一期工程高邊坡安全隱患進行整治,目前,已施工完畢。同時,要求各移民安置點建設的代建單位嚴格做好汛期安全隱患排查,排查出一處,整改一處,要求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三、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一)加強領導,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
(二)繼續加強汛期地質災害監測工作,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中圖分類號] P642.23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210-1
1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時空分布具體特征
一般而言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活動在時間順序上呈現一種和天文以及氣象等諸多地質因素相關聯的存在一種旋回性特征,主要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1)存在時間不等的周期旋回性,有的地區時間旋回性長,如云南崩塌滑坡泥石流,就屬于數萬年為周期的超長期旋回特征;(2)有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還同時存在著長周期和短周期甚至超短周期泥石流的特征形式,其原因和全新世以來的氣候旋回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和次級波動也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3)有的地區存在著以8到13a為周期的中期旋回特征,通過灰色關聯度技術進行分析,發現地震和降雨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三者的旋化具有一致的特性,不過從本質上來說,中期旋回和太陽黑子的活動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4)就是以1a短周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發生情況也非常明顯,比如:每年的6到10月份所發生的泥石流占據全年泥石流數量的九成以上。而這段時間也正是每年降水非常充沛的時節,因此說明了降水量的變化也是導致旋化的重要原因。
有關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質災害主要特點具有一定的連發性質,這種特點在于多重地質災害中,很多首發的地質災害并不造成嚴重的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伴生災害卻會給社會經濟,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威脅,因此加強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連發性災害的系統研究,對完善次生災害的防護和預防具有一定的突出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就是一種典型的次生災害,首先是崩塌、滑坡,然后是泥石流,從而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
2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地質工程勘察院的研究發現,從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發生了10a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情況發現,后5a發生的泥石流問題要比前5a發生的強度更強,從更長周期的調查來看,中期巡回規律基本相符,不過隨著人類活動對自然景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對于地質環境的破壞強度也在不斷加劇,這讓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強度呈現一種逐步上升的趨勢。以泥石流災害發生頻發的云南為例,近年來所發生的地質災害活動強度要比以往都呈現一種不斷增強的趨勢,特備是隨著該地區的伐木、采礦以及土地開墾等活動的增強,生態環境遭遇了更為嚴重的破壞,因此崩塌滑坡泥石流有發生頻率增高且發生地域更廣的趨勢。其中廣大農村以及礦山山區的地質災害尤為明顯,而且所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也更大,增長速度也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
3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分析
3.1當前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的進展
總的來說我國針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近些年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績,對于部分地區的頻發泥石流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防治,降低了泥石流的發生頻率,但是相對于全國范圍來說,總體上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而針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開展以來,經歷了兩個階段,其一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這個階段對泥石流的災害是屬于剛剛研究治理階段,對國家頻繁發生的泥石流地區進行了詳細的地址研究,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和勘查,為此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另外一個階段就是從1987年以來,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工作開始在全國的范圍你廣泛開展,在地礦部和各省地礦局的計劃下,對全國的地址災害汛期進行了復查工作,同時針對地質災害頻發發生的區域進行了災害調查活動,并針對這些地質災害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工程設計,對解決地質災害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實踐工作,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績,對于部分地質災害頻發的省份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問題防治總有效率達到了五成以上,當然也有存在著防治效果不佳的問題,大體上也占據了五成左右,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則包括技術能力較差,設計水平差以及工作人員重視程度不夠,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有關。
3.2完善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幾點建議
對于完善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幾點建議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1)各級政府機關和領導要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要重視起來,要深入調查災害發生規律,組織專家進行認證調研和有條不紊的進行相應的治理,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確保工程的質量,另外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引入第三方的監理機構進行監管,對每道工序和施工過程都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要把地質環境的保護和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納入到政府的日常工作中。(2)要加強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宣傳工作,并動員群眾集體參與到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中,增強全民防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的意識,并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相結合的模式,讓更多的群眾了解防災知識,自覺保護地質環境,一旦發現存在地質災害的苗頭,就要及時通報并避讓,實現群防群治,才能夠在防災減災方面取得更為重要的成績。(3)要定期做好地質環境的評價工作,對城鎮以及工程規劃過程中,要在立項前期對地質環境進行有效的評價,防范一些建筑項目對當地的地質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這對于改善當前地質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要把防治的工作重點放在預防之上,要知道預防所動用的成本要比災后重建以及對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而言都是最小的,因此重視對于未成災的地區進行有效的防止,這樣就能夠呈現投資少,避免成災后的巨大損失。(5)要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建設,而且這些工程建設同樣要遵循科學,符合實際,不能夠將防治工程變成一種毀壞工程,要根據工程地質勘查的具體成果,制定相應的科學經濟合理的方案,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建設,注意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引入,提升防治工程效益,比如一些地區研發出來的V型槽技術,就能夠有效的讓泥石流的排導縱坡降到25%,而排導效果越好,經濟效益自然就越好。
4結論
總而言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在我國經過數十年的改善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泥石流對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威脅,因此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應對,總結經驗,以本文提到的五點建議為指導,進而實現全面的解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治問題。
中圖分類號:P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4-003-02
1 滑坡基本情況
1.1 地理地質信息
擬治理滑坡位于湖北省秭歸縣袁水河南岸。該區屬大陸性季風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8℃,多年平均降雨量1147mm;屬重要鄉級建制鎮,居民散居在河谷兩岸斜坡山地;區內盛產柑桔、茶葉等旱地作物,交通較便利。滑坡區山地西高東低,海拔156.0~223.0m,相對高差67.0m,發育一背斜和一向斜構造,滑坡區位于向斜部位,總體屬河巖斜坡地貌;出露地層為侏羅系砂巖、粘土巖及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積物。
1.2 滑坡特征
該滑坡為一正在活動的滑坡,滑坡體及周邊建筑變形明顯;平面形態呈下寬上窄的特點,滑坡前緣寬度210.0 m,往中后部變窄,寬度80.0~100.0 m;縱向長度右側明顯大于左側,平均長度170.0 m,以裂縫和泉水出露點連線為界;平面范圍約20000.0 m2,厚度在縱向有一定變化:中上部平均厚度約14.0m,沿江大道下部平均厚度約7.0m;總體積約25.0萬m3;后緣有明顯圈椅狀地貌,中部為民房所在地,前緣袁水河河岸向外微凸出,堆積大量碎石,呈現滑坡舌地貌。滑體表層為2.0m厚含碎石粉黏土,其下為5.0~6.0m厚卵礫石,8.0m以下為砂巖、黏土巖。
1.3 滑坡影響因素
(1)當地居民在滑坡前緣的農耕活動,滑坡后緣基礎設施建設。
(2)滑坡所在區域內地震的發生。
(3)三峽水庫水位的變化,導致老滑坡的整體復活。
2 滑坡的穩定性分析
2.1 計算剖面
蘑?Ⅰ剖面、滑坡體東側Ⅱ-Ⅱ剖面、西側Ⅲ-Ⅲ剖面作為滑坡穩定性計算剖面,如圖1所示。
2.2 計算參數
滑動面抗剪強度參數選取關系到滑坡推力計算和穩定性預測的可靠性、科學性,是滑坡防治工程中重要的參數。擬治理滑坡是一老滑坡,后期有復活,且三峽水庫水位變動,滑坡前緣時常被浸沒在水中,滑動面抗剪強度應趨于飽和殘余強度,據勘察資料給定的滑動帶土物理力學指標,抗剪強度指標介于飽和峰值強度標準值與飽和殘余強度標準值之間,即確定滑動帶2.3 滑坡體穩定性分析
結合滑面自身形態特點,計算模型采用適合于任意形態滑面的推力系數傳遞法;傳遞系數法計算公式見式(1)。根據確定的滑坡土體參數,分別對Ⅰ-Ⅰ、Ⅱ-Ⅱ和Ⅲ-Ⅲ剖面進行穩定性系數計算。在計算時考慮的荷載組合為:滑坡體自重,水位為165.0m靜水位。用條塊剩余推力法確定的三個剖面穩定性系數如表1所示:
滑坡穩定性系數計算結果表明:主體滑坡和前緣次生滑坡都將會發生。
2.4 滑坡后緣受牽引區分析
根據三個剖面的工程地質剖面圖和該滑坡后緣地層結構,滑坡后緣受牽引區可能的破壞方式應為弧形破壞,可采用瑞典圓弧法確定滑坡后緣受牽引區的穩定性系數。根據滑動面上抗滑力產生的抗滑力矩和滑動力矩平衡關系,滑坡穩定性系數表達式見式可能遭到破壞,因此該滑坡后緣應進行加固治理。
2.5 滑坡風險性綜合評估
風險指在一定時空限度內,特定地質災害對受威脅對象可能造成的損失,表示為式(3):
式中:R:特定的地質災害現象可能造成的損失;H:地質災害的危險性;E:區域內受特定地質災害威脅的對象;V:受威脅對象的易損性。
根據地質災害風險分級標準,經分析知高易損性區域位于滑坡中后部,滑坡后緣學校具較高風險。
3 防治措施
擬治理滑坡主要受威脅對象是居民和沿江大道,一旦滑坡爆發,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因此,采取適當減災措施控制滑坡災害非常必要,主要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風險對策控制管理:
(1)對常住居民實施搬遷移民,同時加強公眾信息交流,提高公眾減災意識,最大程度公布滑坡災害應急預案信息,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加強交通保障設施的修建,增強滑坡段交通承災能力,努力把間接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匯集并及時報告滑坡災害造成的破壞、人員傷亡信息,組織力量消除次生災害后果,組織搶修通信、交通、供水、供電等生命線設施,組織災害損失評估工作。
(2)根據滑坡體特點提出防治措施:在滑坡體后壁陡坎處,宜采用格構錨固措施,格構梁間植草皮,實現綠色護坡;在滑體中前部,受威脅對象包括居民、沿江大道和經濟林,易損性最大;應設置打入基巖的抗滑樁;對整個滑坡區設置地表排水系統;完善鉆孔和淺井的長期監控措施。
參考文獻:
[1]殷坤龍.滑坡災害預測預報[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4:45-48.
[2]吳益平,殷坤龍.浙江省永嘉縣滑坡災害風險預警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9(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