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7 09:40: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體育運動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體育運動方法

篇(1)

表象訓練是在體育運動實踐中被最為廣泛采用的心理訓練方法之一,是運動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研究文獻中,表象訓練及相關概念的表述不盡一致,本文旨在對這些概念和理論進行評述,對表象訓練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討論。

一、表象訓練的概念及作用

表象訓練是在體育運動實踐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心理訓練方法之一,是指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運動技能的掌握,不僅包括肌肉活動的訓練,而且包括對大腦的心理技能的訓練。或者說,運動技術的突破不完全依賴運動場上練習次數多少,更與腦中技術動作的形象有關。任何技術動作的學習,不可能脫離心理因素的主導作用。人的心理活動對運動技術的形成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尤其是高水平運動員,這種作用更大。表象演練同時還能在糾正錯誤動作方面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通過比較錯誤動作與正確動作在外顯形態上的不同,比較動作的成功與失敗在運動感覺上的不同,表象訓練能為我們提供許多靠身體練習難以獲得的反饋信息。

表象訓練的重要意義一方面表現在對運動技能掌握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樹立自信心和降低焦慮等方面也有明顯的作用。成功的表象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增強自信心。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及運動員比賽的具體情況,通過表象訓練對運動員的喚醒水平進行調整,適當提高或降低運動員的興奮水平至適宜的范圍,有利于運動員在最佳的競技狀態下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所以,表象訓練不僅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心理訓練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運動實踐中,而且在其它一些心理訓練和心理干預的方法中也常以表象訓練為主要內容。

二、表象訓練的研究現狀

表象訓練研究涉及的運動項目領域越來越廣,包括游泳、跨欄、射擊、射箭、競技體操、藝術體操、跳高、撐桿跳高、網球、排球、籃球、足球、拳擊、跳遠、鉛球、標槍、滑雪、武術、健美操、乒乓球、散打等。相比較而言,技能類項目對表象訓練的研究分量更重一些,而體能類項目涉及得比較少,表象訓練較適合于對復雜項目的研究。

表象訓練有助于樹立自信心和降低焦慮水平方面的研究是表象訓練在運動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突破,王海景在《競技運動中降低運動員焦慮的表象認知―行為干預的運用》一文中提出焦慮不是環境刺激的產物,而是人們對環境進行消極思維的結果,可通過改變認知來改變運動員的焦慮。王海景指出,要控制應激反應,首先要控制自我認知,表象訓練的認知―行為干預策略對改變運動員的認知有積極作用。他還介紹了視覺運動行為演練、壓力預防措施、壓力控制訓練、表象轉移訓練、成功情景表象訓練5種表象認知―行為干預措施,為我們對運動員進行心理技能訓練提供了一些依據。

心理訓練作為運動訓練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它的實施必須與運動訓練緊密結合,樹立心理訓練為運動訓練服務的指導思想,并充分運用這些心理訓練的方法提高運動員的認知水平,克服外界干擾和生理變化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也是科學研究不斷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此外,表象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也是比較重要的研究領域,尤其以高校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大多是表象訓練,對運動技能學習掌握有輔助作用,主要以運動成績和技術評定作為評定表象訓練作用效果的指標。表象訓練應用于體育教學是指運用表象訓練方法,幫助學生學習運動技術,在教師講解、示范的基礎上,把回憶技術動作作為練習的重要手段,在對技術動作的反復回憶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要領和精確的肌肉感覺。這其中對方法的探討比較多,比如,表象訓練的基本過程和教學程序,學生獨立進行表象訓練,提高自我控制意識的能力。

表象訓練對于成套動作的項目(如武術),鞏固的機械動作(如體操),以及較復雜、難以掌握的動作學習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這主要是從表象訓練的特點和體育教學實踐應用的特點進行分析的。例如,成套、固定的動作都嚴格規定了方向、幅度、力量等;對于含有重復的感知和要求有較好的視協調因素的動作,雖然動作復雜,方向路線多變,力量不同,教學難度大,但學生把分解的動作在腦中重現,仔細體驗每個細節和程序,反復練習,能加深動作印象,從而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表象訓練的理論

表象訓練的理論主要是對表象訓練的作用機理的理論解釋,長期以來一直是表象訓練研究的核心內容。其主要有心理神經肌肉理論、符號學習理論、心理技能理論、三重編碼理論、信息加工理論及、注意喚醒理論。這六種理論都有自己合理的成分,但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完全解釋表象訓練的機制,研究者們也各有觀點。

(一)心理神經肌肉理論(Psychoneuro muscular Theory)

心理訓練的心理神經肌肉解釋已有較長的歷史。該理論認為,在大腦運動中樞和骨骼肌之間存在著雙向神經聯系,主體可以主動地去想象做某一動作,從而引起有關的運動中樞興奮,興奮經傳出神經至有關肌肉,引起難以覺察的運動動作。表象訓練有助于運動技能的學習是因為生動的表象事件所激發的肌肉活動與實際的身體運動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同的,在表象過程中的肌肉活動雖然很微弱,但它卻是實際行為模式的模板。[2]

(二)符號學習理論(Symbolic Learning Theory)

該理論假設,表象可以發揮編碼系統的功能來幫助人們理解或獲得運動模式,通過表象在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成功完成動作的中樞程序或藍圖。表象訓練可以強化這種心理藍圖,從而使動作更加熟悉、更易達到自動化。符號學習理論認為表象訓練的效果在于其認知學習,可以推斷表象訓練對于認知成分高的運動技能的效果好于認知成分低的運動技能。[3]而且表象訓練在運動學習的不同階段其效果也不一樣。

(三)心理技能理論(Mental skills Theory)

心理技能理論認為,表象訓練是通過發展或強化心理技能而影響到行為表現的。這些心理技能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技能、降低焦慮技能和增強自信心技能等。[4]表象是發展這些心理技能的重要手段。表象訓練的心理技能理論將表象訓練對動作或運動表現的作用歸結為心理技能的改變,這克服了一些表象訓練理論要么只能說明表象訓練對技能學習的作用機制,要么只能說明表象訓練對技能表現的作用機制的缺憾。但缺陷是這一理論并沒有說明表象訓練是如何發展個體的心理技能的。

(四)信息加工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這一理論認為,映像是一種貯存于人腦中的按功能組織的有限命題集。人們對一種映像的陳述包括刺激命題和反應命題兩類。刺激命題是對表象情景內容的描述,反應命題是對這種情景反應情況的描述。同時,映像也包括指導如何進行反應的運動程序。[5]外顯的行為與生動的表象是相互聯系的,一方的變化會引起另一方的變化。外顯行為中的生理變化與表象訓練時的生理變化的一致性是表象訓練起作用的原因所在。相關研究也發現如果表象訓練中既包括反應命題的因素,又包括刺激命題的因素,比僅有刺激命題的表象訓練所激發的生理反應更多。

(五)三重編碼理論(Triple Code Theory)

三重編碼理論由Ahsen提出,他認為表象包括3個重要的部分:映像、身體的反應和映像的含義。映像可定義為中樞喚醒的感覺,它包括所有感覺的特征,但同時又是內部的。映像對外部世界的表征使我們在與它相互作用時就象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一樣。身體反應是與表象訓練相伴隨的生理反應。某一映像對每一個體而言其意義是不一樣的,由于每一個體在表象時都會將他自己的獨特經驗納入其中,因此,相同的表象訓練指導語永遠不會使不同的個體產生相同的表象經驗。

(六)注意喚醒理論

在運動競賽中,能否把注意力集中在與當前任務有關的線索上與運動者的喚醒水平有關。過低或過高的喚醒水平,都會使運動員注意到與任務無關的線索,只有中等或最佳的喚醒水平才能提高知覺的選擇性。表象演練將注意集中于與任務有關的思維,排除與任務無關并可能干擾當前操作的信息線索。

四、表象訓練的方法

想象中完成動作能提高運動訓練的效果,首先是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和速度,當想象中的訓練和實際中的訓練結合起來,即在實際完成動作之前,先在想象中完成該動作,訓練的效果就更大。

在實踐中表象訓練的方法主要包括放松訓練和念動等,許多心理學工作者建議在表象活動前進行放松,進而促進對表象的控制能力。首先是使自己的肌肉盡量放松,并達到全身松弛。如臥姿或自然放松的坐姿,閉目,想象自己最舒適的情景,這樣能排除其他信號的輸入,為表象活動作準備。丁雪琴提出:通過放松―表象為核心的系統心理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水平,使他們能夠有目的地改變自己的身心狀態,從而顯著增強情緒控制、表象思維的能力。

如果說放松是表象訓練的準備階段,那么念動就是真正喚起表象的過程,運動員根據訓練的要求喚起實際訓練或比賽的動作表象,多次重復再現,與此同時不斷地進行修改、完善,發展自己的動作表象。隨著實戰的發展,念動訓練形成有序的成套練習。

五、結語

表象訓練在理論上和應用上都進行了許多研究,國內外對關于表象訓練的基本內涵和基礎理論都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主要是從表象訓練效能的角度進行分析的,這使表象訓練在體育運動中的作用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并且其效果也在運動訓練和競賽的實踐中得到體現,今后的研究應根據運動技能學習的特點和賽前心理調整的需要,探討符合不同運動項目,符合不同類型運動員的表象訓練方法,使之更加具體化、精確化、實用化。

參考文獻:

[1]劉鳴.表象研究方法論.心理科學,2004,(27)2:258-260.

[2]王東良.表象訓練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的應用研究.蘭州學刊,2004,(2):288-289.

[3]宋麗波.表象研究新進展及其思考.教育探索,2004,(12):75-76.

[4]劉耀榮,時倩.論表象訓練原理及其在運動訓練中的作用.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2:178-179.

[5]王珉.試論表象訓練的國內研究現狀.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3):55-57.

[6]李年紅,章建成等.影響表象訓練效果的因素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6:132-135.

[7]唐征宇.論自我談話技術在應激控制中的運用.湖北體育科技,2003,(22)1:56-58.

篇(2)

1 前言

高水平的體育運動競賽是運動員身體素質、技、戰術水平和心理素質的競爭和較量。近年來,隨著多學科知識和高新技術滲透及運動手段的不斷完善,高水平運動員之間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之間的差距日趨接近,比賽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員的臨場心理狀態。因此,正確地認識心理調控訓練并付諸于實踐,是體育運動訓練和比賽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1.1研究方法

1.1.1文獻資料法

查閱中國期刊網、中國運動咨詢網、學校圖書館相關文章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1.2專家訪談法

面訪運動心理學專家、體科所有關科研人員、教練員、運動員探討運動員心理自控能力問題,為本研究提供幫助。

1.1.3實驗法

研究者設計實驗程序對被試進行3個月的放松、表象訓練追蹤研究,以比較心理自控訓練實驗干預對被試的心理、生理和運動技能影響,為本研究提供實證依據。

1.1.4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2.0 for XP大型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2實驗對象

上海市運動技術學校運動隊一二線隊員130名,基本情況如下表:

2 實驗分析

2.1不同水平運動員表象問卷測試值比較

通過下面的統計可以得出,專業高水平組與一般水平組在表象能力的視覺和聽覺兩個緯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得分非常相近,但高水平組在視覺表象上稍好于一般水平組,在聽覺表象上兩者幾乎相等。在心境緯度上,兩者雖然也不存在顯著差異,但高水平組(14.86±1.95)好與一般水平組(11.83±0.98)。反映運動員表象能力較高緯度的運動覺表象上,高水平組要明顯好于一般水平組(t=4.124;p=0.002)。通過以上比較可以得出,在進行心理訓練前,兩組被試在自我表象能力上存在差別特別是運動覺表象上,這也說明了基礎表象能力與運動水平密切聯系。

2.2訓練前組間因素對放松訓練時肌電等生理指標的影響

高水平組與一般水平組放松訓練前肌電、皮電、皮溫、心率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3)表明:在肌電、皮電、皮溫、心率高水平組明顯好于一般水平組,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2.3訓練前組間因素對被試表象一組手槍速射動作時肌電等生理指標的影響

女子手槍高水平組隊員與女子手槍一般水平組隊員在表象一組五發動作時,在皮電、皮溫均值比較中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而肌電、心率的均值比較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大腦表象動作時肌電和心率的隨動作的變化而相應波動,波動隨動作變化的越一致表明起表象能力越強,反之在相反。因此可以說,肌電和心率的變化能較真實地反映大腦表象動作的情況。兩組被試在肌電和心率的均值比較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在表象能力上也不存顯著性差異。但從均值上看,高水平組在表象時各生理指標的要好于一般水平組。

3 分析與討論

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專業高水平組與專業一般水平組在實驗前自我放松能力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

從兩組被試技術水平的比較中可以得出,兩者之間在技術水平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但在表象一組技術動作的測試中,兩組被試在肌電和心率的均值比較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肌電和心率的變化圖形與真實作動作時不相一致。表明兩組被試表象能力與其技術水平不相吻合。因此,可以看出,兩組被試在日常的訓練中不注重進行技術動作的表象演練。

4 結論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水平的運動對放松表象訓練均不夠重視,在其日常訓練中練習的較少。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于教練員對心理訓練不夠重視,認為心理訓練不能提高隊員技術水平。只不過是臨賽前調節隊員的比賽情緒的一種方法,因此,在日常訓練中很少涉及。另一方面原因,是各級運動隊中缺乏專業的運動心理教練和指導員。二是教練又缺乏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即使教練和隊員想練也沒有專業的人員來教,因此,造成隊員技術水平與其心理能力的不相協調的現象,制約了我國運動員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加強對運動員進行專業、系統的心理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少心理專家通過實驗也證實,對運動員來講的放松能力和表象能力是決定其技術水平提高和發揮的重要心理因素。

參考文獻:

[1]鄭俊秋.心理訓練在射擊中的運用[J].寧德師專學報,2001,13(4):324-326.

篇(3)

從2000年全國在校學生體質評定測試中發現,學生身高、體重數值普遍增加,而身體素質普遍下降,特別是力量、耐力、柔韌數值下降明顯。為此,國家重新提出將800米、1000米列為學生體育必測項目,并作為中考成績計入總分。在目前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壓力大,關起門來讀書成了唯一選擇,誰還會花時間費心思去長跑。現在,福州、河南等的中考已經將體育成績納入中考總分。但是,開展陽光長跑活動主要存在的障礙有:1.安全。2.場地限制。3.學習壓力。

二、加強青少年體質勢在必行

據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06年體質監測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學生的主要體能素質指標近20年來持續下降;超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與肥胖男生已接近1/4,中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已超過2/3,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高達83%。在2007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報專業受限;在近兩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畢業生因體檢不合格被淘汰。數據給出了強烈警示,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必須加以高度關注和增強。

三、中長跑教學中學生呼吸所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方法

1.有意識地憋氣,然后喘粗氣練習。在中長跑教學中,我發現一些學生初練時,身體往往會出現無意識的緊張,從而導致呼吸不順暢,并引起胸部和肌肉的緊張,心肺等胸腔內的臟器受到壓迫,形成憋氣,然后喘粗氣跑步。另外,由于學生初練,很容易影響身體動作的規格以及動作的連貫性和奔跑速度。

2.步法與呼吸的節奏感差。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在奔跑中呼吸與步子配合不起來,在練習時動作不協調。跑步時呼吸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兩種:一步一吸一步一呼和二步一吸二步一呼。在進入中長跑練習的初始階段,應突出強調呼吸的自然就行。應該說中長跑成績的提高是不斷地克服“極點”來實現的,可見呼吸節奏的好壞對中長跑成績好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簡單配合提前教。在剛開始練習中長跑時,先有意識的教會學生呼吸的方法以及一些練習呼吸的輔助方法,如肺活量練習等,并過渡到與手臂的擺動相配合,要求學生一次或者兩次手臂擺動做一次呼吸配合。

四、中長跑的教學訓練方法

中長跑既累又枯燥,學生普遍存在著厭煩和抵觸的情緒,從而影響了耐久跑的教學以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教學中應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1.要注意培養學生刻苦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注意激發和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鍛煉中要勇于磨練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把教師要我練轉變成我要練的自覺行動,教育學生耐久跑不僅可以提高肌肉耐力,還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增強心肺功能。

2.通過引入心理方面的教學手段,認識耐久跑對增進健康、健美及減肥的價值,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激發他們學、練的興趣,鼓勵他們自覺鍛煉等,使學生克服了對耐久跑產生的心理障礙,并繼續積極加以引導。耐力練習時,可用氣體和血液對這兩大系統進行“沖洗”,進行“經濟實惠”的保健。經過分析講解,學生對中長跑有了新的認識,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熱情。

3.心理暗示法。選擇訓練方法應以學生樂意接受,不抵觸,愿意練為前提。包括教師暗示、學生自我暗示。教師暗示分為:目標暗示、激勵暗示。目標暗示是教師把中長跑訓練的目的、作用告訴學生。如磨煉你的意志,使你成為一個勇敢者,為你中考以及將來走向成功打好基礎……激勵暗示是教師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如中長跑你肯定能跑得好,你的學習勁頭、身材條件證明你一定能跑第一,除非你自己不想跑……訓練成績有進步,就應多多表揚,多用“天才”“你真棒”等詞語。學生自我暗示是訓練前、后或休息時,心里默念有信心的話。如:你喜歡中長跑,你一定能堅持,極限我不怕,我能突破……

4.教學內容和方法靈活多樣,并加強輔助練習手段。單純練長跑容易造成慢定型,這就要求我們要經常變換練習內容和方法,可采用中長距離交替跑、勻速跑、變速跑、定時跑、游戲等,以及其他形式的練習相結合。

5.增強練習的次數。增強耐力素質,并不單一只就耐力跑練習,如果單純在跑道上繞圈,容易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單調、枯燥、厭煩的情緒,破壞學生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采用一些其他的練習方法,如:增加練習的次數、延長練習的時間,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樣的訓練手段、內容的巧妙搭配,環境和條件的變換等都會消除單調枯燥的情緒,激發學生的熱情。

6.優先發展一般耐力素質。耐力素質可分為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綜合耐力等。一般耐力是其他耐力素質的基礎。一般耐力素質需要的是有氧氧化供能,低強度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有效地發展有氧氧化供能能力,因此我們在發展一般耐力素質時應該采用低強度長時間的練習方法。

7.合理安排跑的節奏。在平時的體育測試和比賽中,不難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耐力跑測試中無論成績優劣,跑的節奏均是典型的“先快后慢”。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許多教師在訓練中只重視跑的訓練方法,而忽視跑的節奏的安排與訓練,導致了學生對耐力跑的節奏控制不好。具體做法是:在比賽中不管場上情況如何變化,也不管其他隊員如何跑法而“我行我素”,按自己訓練的“搶位跑放松跑勻加速跑保速跑沖刺跑”的節奏完成全程跑。

篇(4)

一、起跑后的疾跑:

錯誤動作:

1、起跑后第一步太小(40-50cm)。

產生原因:起跑器安裝靠后,起跑時沒有用力后蹬,擺動腿向前上方用力不夠。

糾正方法:調整起跑器安裝距離,劃出第一步步長的標志點(約70cm)。要求起跑時,用力蹬起跑器,擺動腿用力向前上方擺動。

2、倒小步,開始起跨的點不準確。

產生原因:分不清跨欄跑后的疾跑與短跑起跑后的疾跑在節奏上的不同點。

糾正方法:講解兩者的區別,強調跨欄的疾跑節奏比短跑更強。多做起跑后的疾跑練習,劃出每步標志點,讓學生踩著標志跑,教師站在學生易出現倒小步的地方,鼓勵并隨時提醒同學用力蹬地按節奏跑。

3、思想緊張,有恐懼心理,從第一步開始,目光就盯著欄。

產生原因:怕欄。

糾正方法:多次重復練習起跑至第一欄的跑法;先練簡易欄,后練正規欄。要求逐漸抬起上體,加大步幅,加快速度,思想放松。跑到第五步時,抬起上體再看欄。

二、起跨攻欄:

錯誤動作:

1、過分上拋小腿,上體前傾過早,起跨腿彎曲,后坐。

產生原因:起跨蹬地不充分,擺動腿的小腿折疊不夠,膝關節過分放松。

糾正方法:加強講解和直觀教學(示范、分析優秀運動員的圖片、錄像)。反復練習起跨上欄的正確動作。

2、抬擺動腿上欄時,提前作前傾動作。

產生原因:上體前傾的時機不對,擺動腿異側肩、肘伸出過早。

糾正方法:跑動中做擺動腿上抬,起跨腿蹬離地面剎那間強調上欄應從骨盆開始,擺動腿的膝關節向前上方抬起。利用墊子,跑動中做起跨攻欄練習,加強擺動腿和其異側手臂協調配合的練習。

3、直腿攻欄,重心在后。

產生原因:有拋小腿的固有技術缺點。攻欄時小腿過早伸直,并且膝關節緊張。

糾正方法:改進跑的前擺落地技術。講解示范正確的擺動腿動作,多做原地高抬腿跑練習。做擺動腿的抬、擺、踹壓、扒地的動作。走步或慢跑做擺動腿屈抬腿,踏上墻,異側肩臂尤其是起跨腿同側的髖關節及整個身體都應充分向前。

三、欄上動作

錯誤動作:

1、上體垂直,兩臂側展,騰空高。

產生原因:起跨角度大,不明確擺動腿跨欄時,異側肩肘應充分前伸,保持上體前傾的原因。

糾正方法:加長起跨距離,加快起跨速度,減小起跨角度。在欄上擺一個橫桿,跨欄時穿過欄上的橫桿,限制上體直立。

2、起跨后膝關節未經側屈過早提拉及前送。

產生原因:對跑和跨欄的后擺動作概念不清。

糾正方法:講解示范兩者的區別,分析優秀運動員起跨腿提、擺動作的圖片,建立正確的概念。扶物做起跨蹬地后,踝、膝關節立即外旋動作,做起跨腿在欄上側屈的模仿練習,扶肋木做欄側起跨腿的提拉動作,跑動中做欄側過欄的專門練習,利用雙欄架做過欄的專門練習。

四、下欄落地

錯誤動作:

擺動腿全腳掌落地膝關節彎曲:

產生原因:擺動腿跨過欄時,下壓不積極,落地時不提踵或因腿部力量差。

糾正方法:在加強腿部力量練習的基礎上,強調落地時要高重心,髖、膝、踝關節充分伸直,腳落地要提踵,多做下欄落地的專門練習。

五、欄間跑

錯誤動作:

1、擺動腿落地后第一步跑不出去。

產生原因:起跨腿提拉不到身體正前方。擺動腿落地時,同側手臂不能快速前提,影響起跨腿向前提拉。

糾正方法:教師多做示范,加深學生對正確落地技術的理解,面對墻 (離地約70-100cm處劃一標志線)站立,做提拉練習,要求起跨腿的膝蓋過欄后力求向前上方抬高,并觸及墻上標記線。

2、第二步過大,形成跳步。

產生原因:第一步過小,踏不準下一欄的起跨點,而有意跨大步。

糾正方法:加大第一步步長,踏標志點跑,適當縮短欄間距離,用短跑的節奏跑,使學生明確第一步與第二步的大小步差,不應超過50cm。

3、欄間跑的直線性差,且又是腳跟兒著地。

產生原因:過欄技術不好,起跨腿提拉過欄未到體正前方,腳落地成八字形。

糾正方法:改進過欄技術,加強起跨腿的專門練習,將欄架移至跑道的分道線上,沿白線跑進,提高跑的能力,改進前擺落地技術。

篇(5)

我們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服務。如果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對學生損傷的預防工作不重視,也沒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就可能發生各類傷害事故,輕者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重者可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對家庭和個人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嚴重地妨礙學生體育運動技術知識的提高, 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因此,積極預防學生運動損傷對廣泛開展學校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學生引起運動損傷的原因

(一)課堂組織不嚴密

缺乏準備活動和準備活動不合理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椐統計在做準備活動時常存在著以下問題:(1)不做準備活動;(2)準備活動不充分;(3)準備活動的內容與教學、訓練的內容結合不好;(4)準備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心理及生理不相適應。(5)準備活動與學生的機能狀態不吻合。有時在教學中,對體弱學生及經期的女生照顧不良也會發生損傷。

(二)技術缺點和錯誤動作

學生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其運動時的力量、速度及耐力;肌肉力量和彈性差,反應遲鈍、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不夠,這都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尤其是青少年和初學者,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差,學習動作常常掌握不好動作要領,容易發生各種不規范、不正確的錯誤動作,因而造成損傷。例如,進行“跳馬”運動時,如果助跑速度不夠,必然影響起跳高度,結果因跳不高而被器械絆倒致傷。此外,在體育課中,學生能否正確把握動作要領,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做前、后滾翻動作時,如果頭部位置不正,團身不好,就會造成頸椎挫傷。

(三)組織教學方法不當

組織方法不當包括在教學、訓練是否切實遵循性、循序漸進、區別對待原則;教師在教學前是否認真備課,是否認真檢查過場地設備和器械,是否考慮了不良因素對教學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是否正確引導、耐心教誨,發現學生紀律散漫、動作粗野、不遵守運動規則等問題時能趁早指出、及時處理。

(四)運動場地、器械服裝等不符合教學求

場地不平,跑道太硬,器械質量不合格或安裝不牢固等原因使學生在參與運動時發生運動損傷存在必然的可能性,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小學,由于教育經費緊張和其他原因,使場地和器械沒有及時的修理和更新,這就為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發生運動損傷產生了直接關系。

二、學校體育活動中運動損傷的預防

(一)加強思想教育

發生運動損傷的往往是運動水平較強的同學,他們對以預防為主的意義認識不足,還常常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能力強,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正是有這種麻痹大意的思想,容易導致運動損傷,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進 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從思想上消除運動隱患。教育、體育、衛生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學生進行運動損傷預防知識的教育,進行醫務監督,在思想上重視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同時,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修養。平時加強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努力克服麻痹思想。

(二)準備活動要科學安排,并要求做到充分

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準備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懂得認真做好準備活動能克服各種功能惰性,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有利于預防損傷的作用。其次準備活動內容要根據教學訓練和比賽內容而定,既有一般性準備活動又要有專項性準備活動,使準備活動最后部分的內容與課的內容相似。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傷的部位,要特別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適當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練習。準備活動的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氣象條件和教學訓練或比賽情況而定,一般認為,興奮性較低、鍛煉基礎或訓練水平較高、運動持續時間較短或天氣寒冷時,準備活動的強度可稍大些;相反,對于年齡小、基礎差的運動員在運動持續時間長或天氣炎熱時,強度宜小些,時間短些。已傷部位的準備活動要謹慎小心,全套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準備活動的量,以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為宜。準備活動結束距正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1-4分鐘為宜,在運動中若間歇時間過長或教學訓練轉項時,都要補做準備活動或補做專項準備活動。

(三)合理安排體育教學內容

篇(6)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114-01

體育課時常會發生一些程度不等的意外傷害和運動損傷,教師應該注意教學中采取保護措施和運動損傷的處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減少或杜絕意外發生。教師在教會學生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在運動中保護自己,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從而使學生終身受益。通過平時上課對學生教育及實際情況,專門進行運動損傷的理論課教學,但效果不理想,學生的感覺就是自己沒有發生過,就與我無關,不重視平時的學習和積累,一旦出現情況又不知道怎樣處理?也不能在運動中預見運動損傷的發生。下面就體育課堂中常見的運動傷害及預防處理做一些闡述。

一、運動損傷

1.運動損傷的定義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傷。它的發生與運動訓練安排、運動項目與技術動作、運動水平、運動環境與條件等因素有關,特別與運動項目的專項技術要求關系密切。由于身體某些部位存在一定的生理特點,因而,不同運動項目各有不同的損傷易發部位。

2.課堂常見運動損傷類型

(1)擦傷:擦傷由于肌體表面與粗糙的物體互相摩擦而引起的皮膚表層損傷。

(2)肌肉痙攣:寒冷刺激,如在冷水、冷空氣等環境鍛煉時,若準備運動不足,易發生肌肉痙攣。.電解質失調,特別是夏天運動時大量出汗,使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而引起肌肉痙攣。肌肉收縮失調或損傷。如過快的連續收縮,使肌肉放松不夠而成痙攣,或運動中,肌肉有反復微細損傷,引起保護性強直收縮。

(3)裂傷、刺傷、切傷:是由于鈍物打擊或由銳器刺穿或切入皮膚所致。

(4)掌指關節、指尖關節扭傷:由于手指受到測方外力沖擊而致,如籃球、排球運動中手指被球撞擊。

(5)肌肉拉傷:由于準備活動不當,疲勞或過度負荷,注意力不集中,運動過猛或粗暴所造成的損傷。

(6)腰部扭傷:由于運動負荷過大或彎腰負荷過多造成,或、姿勢不良所致。

(7)膝關節、踝關節的損傷:多由于錯位動作所造成。

二、運動損傷的簡易處理

1.擦傷,應先用清水和肥皂清洗,然后用創可貼作應急處理,之后,送校醫處做進一步處理。

2.肌肉痙攣:牽拉屈曲的指(趾),以使痙攣的肌肉被牽伸而解痙,然后局部按摩,熱敷。離開寒冷環境的刺激,喝些鹽開水。

3.刺傷。特點為皮膚傷口小,但往往造成深部組織損傷,如引流不暢,易繼發化膿性感染或破傷風。刺傷導致的出血不要急于止血,因為流血可以帶出臟的異物,降低感染幾率。發生刺傷后,簡單包扎后應及時到醫院注射抗破傷風藥物。

4.手掌,指關節戳傷:癥狀基本相同,主要有五個表現。一是感到患處發熱,有灼燒感;二是患處明顯發紅;三是關節處腫脹;四是疼痛不已;五是關節處活動受限,難以彎曲。這是因為手指或腳趾被戳傷后,指關節、關節囊、掌指關節以及關節周圍韌帶被損害,發生了急性閉合性組織損傷。在戳傷后,患掌、指不要動,要保持平穩。盡快用冰敷,降低疼痛感,進行加壓包扎,用紗布或橡皮膏將掌、指纏好。抬高患掌、指,因為如果下垂的話,血液向下流,腫脹就更為嚴重。

5.肌肉拉傷: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肌肉拉傷后,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最好是立即冰敷,減緩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防止嚴重的充血、水腫可以減輕疼痛,待充血現象消退后,再采取熱敷和按摩治療。

6.腰部損傷處理:損傷的第一時刻應該立即冷敷,24-48小時以后熱敷。扭傷的第一處理最為關鍵,千萬不能貼膏藥或者用紅花油等,這樣會加重病情。可以選擇氣霧劑類的傷科藥,如“南洋理通麝香祛痛氣霧劑”或者云南白藥等,這類藥本身含有制冷作用,損傷的第一時間就能使用,而且吸收快、起效迅速、活血化瘀、舒經活絡、消腫止痛。

三、運動損傷預防

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確保每個學生的安全,所以教師應讓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1.要有必要的運動損傷知識。

2.要掌握好所進行運動的技術動作:因為不佳的技術動作極易違反身體結構、功能特點和運動時的生物力學原理,容易發生損傷。

3.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內容和量要根據活動的性質而定,準備活動的結束與正式運動的間隔時間以1-4分鐘為宜,一般做到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即可,冬天時準備活動的量可大些。

4.運動量不要過大: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避免運動器官的局部負擔過重而造成損傷。

5.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態:如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疲勞時,隨著機體生理功能的下降,警覺和注意力的減退,機體的反應會相對遲鈍,在這種情況下運動易引起運動損傷。此外,運動者的心理狀態與損傷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系,若運動者心情不好,情緒不高,其思想就不集中,也興奮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必然容易受傷。

6.加強運動中的自我保護和自我監督:包括不使用損壞的器械,運動的場地要符合運動要求,運動時要穿著合適的服裝(包括鞋)等。

總之,通過學習運動中常見損傷,學生基本掌握在運動過程中可能發生哪幾種損傷,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做好運動前的準備運動非常重要,來避免運動時損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鮑源林,崔承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體育函授通訊》1997

[2]李居昭《體育協會把課外活動搞活了》《中國學校體育》1992 淺論加強大學生健康教育——以貴州省大學生體育教育為視角——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8, 22(4)

篇(7)

【中圖分類號】R873

學校體育運動損傷是指在學校從事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中所發生的人身傷害。學校體育教育的獨特方式,致使體育教學中的意外事故的發生,從而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事故發生的現實性和社會的影響性必使學校、家長、社會充分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

一、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學生在體育課、課外活動和學校舉辦的體育比賽中所造成的傷害是各式各樣的,其發生傷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體育器材的陳舊、老化

學校室外的體育器材如單、雙杠,足、籃、排架等長期受日、風雨侵蝕易生銹、老化,體育教師發現后未及時上報維修,學生活動時易發生斷裂、倒塌造成傷害。

2、體育教師在組織活動中管理不嚴,秩序混亂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對學生沒有嚴加管理,沒有講清本課的目的、任務,讓學生自由散放,或是在投擲項目教學中沒有講清動作要領,對學生的混亂現象沒有嚴加制止,對危險區沒有明顯標志,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

3、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對事故危害認識不足

學校領導不重視體育,對體育方面的經濟投入少,致使體育器材更新換代慢,體育課的安排成填空n,造成操場人數過多,對體育教師上報的系列問題不予理睬。體育教師上課沒有按《教材》遵循《課程標準》刻意超出范圍,增加運動負荷,沒有增加保護措施,對個別健康欠佳的學生沒有個別對待,從而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

4、體育教師體罰學生

中學生的心理的發展具有閉鎖性和不穩定性,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發展不了解,對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學生未耐心地引導、說服教育,而失去理智大打出手,造成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傷害,從而也會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預防措施

造成學校運動損傷的原因復雜多樣,我們必須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進行預防,使傷害事故盡可能降到最低點。

1、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提高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等有關人員的思想認識

在確定教師、安排課時、規劃場地、配備器材上,考慮學校的實際,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體育活動場所,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身體素質發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增加經濟投入,配備專門的維修人員

體育器材的更新換代需大量資金,學校管理者應考慮破舊器材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危害,從而增加必需的經濟投入,由專門人員課前檢修器材,體育教師安排學生按指定位置放好,并安排學生看護,課后將器材送到指定的位置進行檢修,以確保體育器材的安全性。

3、教師要嚴格按照教材,遵循《課程標準》上課。

每次課前要做好“三備”、教學目的、任務明確,采用新穎的教法,同時應搞好保護措施,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對于難度大的項目,應多采取用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原則,嚴禁“大鍋飯”、“一刀切”,講解要清楚,示范姿態優美、準確,搞好分層次教學。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4、在體育教學或競賽中對學生嚴加管理。

應要求學生遵守紀律,保證秩序。尤其是在“三鐵”教學中,應確準危險區的位置,采用鮮艷的障礙物加以阻止。對于淘氣、不安分的學生,要提前做好其思想工作,使他們成為教師的好幫手。競賽組織要嚴密,并要求相關的學校領導參加,做到哪里有學生哪里就有相關領導、教師的參與。教會學生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如有傷害事故的發生,學生便可自救,同時應積極與校醫聯系,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5、對身體健康欠佳的學生應采取的措施

學校應采取入學體檢,并搞好名冊登記,上報校醫務人員,并給予定期檢查。體育教師應根據其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并且體育課教師要安排小組長對其進行監護,如發生意外,應及時送醫務室診療,減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總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學校應視為學校教育與管理的一件大事,學校領導、班主任和體育教師要上下一盤棋,搞好學校的學生管理。體育教師要愛崗敬業,盡職盡責,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做到穩扎、穩打、穩戰、穩勝,抓住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采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法,盡量減少或避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給學生一份健康,還學生一副笑臉,構建和諧校園需要你和我。

參考文獻:

1、《學校體育學》 人民體育出版社

篇(8)

關鍵詞 網球 體能 訓練

一、網球運動的特點

網球運動是一項深受人們喜愛,富有樂趣的體育活動,具有很高的鍛煉價值。通過網球體育運動,人們可以互相交流球技,加深理解與溝通,是聯絡感情的重要社交手段。與此同時,在網球運動中人們可充分享受網球的樂趣,是一種陶冶心境,追求藝術的手段。

二、網球運動員的技術類型

(一)底線防守型選手

底線型防守的選手一般具有堅韌不拔的耐心和良好的步伐,同時也具有底線擊球、接發球、破網、進挑高球等技術。

(二)底線進攻型選手

底線進攻型選手一般身體強壯有力,總是不失時機地尋找連續進攻,偶爾上網,通常使得對手在自己連續的攻擊下失誤,這類球員同時還具有強有力的底線擊球以及發球技術。

三、針對網球運動員所發展的體能素質

研究認為,網球項目的體能和技能是相輔相成的,體能好有助于技能的充分發揮,技能好有力于節省更多的體能,它們相互統一在“能量”二字上,練體能是儲備能量,練技能是節省能量。因此“體能與技能”就演變成“儲備與節省”關系上來。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制定體能和技能訓練計劃,以練習手段的動作結構和能量代謝特征為參考標準,設計和引進較多新形式的訓練手段。

四、專項素質練習內容和方法

(一)專項力量練習

發展力量素質對人體的形態結構、能量代謝、神經系統調節能力的改善以及植物性機能的改善都有良好的影響。力量素質發展還能夠促進神經細胞的興奮過程強度增加和集中,靈活性提高,使支配肌肉的神經中軀機能得到改善。

1.上肢專項力量的練習

網球運動的上肢力量應突出發展持拍手臂的力量,相應發展輔助手臂力量。要使球擊出去有一定的速度,就必須發展肩胛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和小臂肌肉的力量。練習方法:俯臥撐和立臥撐、引體向上、擲壘球、啞鈴腕力練習、推舉、快速拉橡皮條練習,手持小啞鈴揮臂練習等。同時在練習中,要特別突出“力量速度”,體現在運動員身上就是速度快,負輕器械要適當增加練習次數,通過這些方法的練習,有效地提高了網球運動中所需要的力量素質。

2.下肢專項力量的練習

下肢力量是快速移動的基礎,起動、回動都要依靠下肢的力量。練習的方法有:負重下蹲、負重跨步走,單足跳、跳繩、蛙跳、縱跳摸高等,目的是提高下肢的速度爆發力。

(二)提高反應速度的訓練

敏捷的反應可幫助運動員爭得寶貴的擊球時間,提高其預判的準確性,從而為運動員取得場上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網球運動員最重要的是視覺反應能力,這是眼睛把觀察到的信號快速傳遞到大腦,大腦迅速反應并向肢體反饋信息的能力。在激烈的對抗中,運動員有時沒有時間考慮,也會有一些下意識的反應,但這是建立在長期有意識反應速度訓練基礎上的本能動作。提高反應速度的訓練應以提高球員眼、手、腳最快速的配合能力為主,前站位接發球、網球截擊及不落地球等一些小游戲都是提高反應速度的好方法。

(三)提高擊球速度和發球速度的訓練

球速的大小取決于球拍的揮動速度和球拍的質量,在球員熟練掌握擊球和發球技術后,靠單純的擊球和發球練習是難以有效提高擊球速度的,必須從提高球員身體爆發力入手。發球、擊球是網球的基本技術,為了不影響技術定型,最有效地提高擊球、發球速度,就要盡可能地發展擊球、發球發力所需的那些肌肉的力量,與此無關的肌肉則不妨忽略。因此,采用的力量訓練,其動作結構要盡可能地與網球技術動作的結構相一致,可采用投擲橄欖球,實心球雙手正面拋、模擬反手拋,持棒壘球或啞鈴練習揮擊動作 以及專門的腿部、腰胯及腹部力量訓練。

五、網球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的關系

網球的基本技術動作,特別是力量訓練,注重使球員的發力方式與技術動作的發力相一致,且安排在技術訓練中進行,不僅能鞏固合理技術動作,同時也發展了體能技術與體能。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技術首先是存在于大腦中的某種“信息結構”,在整個機體的有機配合下,“信息結構”指揮機體的“運動單位一肢體”,“體能”就呈現出來了。體能與技術在“效果”上也是統一的,體能好有助于技術的充分發揮,技術好則有利于節省更多的體能,“整體論”的訓練思想必然選擇技術體能一體化的訓練方式。

只有通過針對性的訓練,才能使體能與技術得到提高,才能符合項目的運動特點,才能形成技術風格不同的優秀運動員,畢竟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在迅速提高運動員專項體能的同時,也對運動員技術特征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六、運動速度的聯系方法

(一)原地徒手回避擊打高點樹葉。

(二)手持輕杠鈴片連續快速做正反擊球的揮臂動作。

(三)原地對墻以高壓球揮臂動作仍壘球、網球等。

七、移動速度的練習方法

(一)30米、50米反復跑,100米變速跑。

(二)斜坡向上或向下沖刺跑。

篇(9)

一、運動創傷急救能力的作用

1.運動創傷急救能力的基本作用

所謂運動創傷,在辭海的解釋為:在體育運動中發生的身體各種損傷,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損傷。運動創傷的發生將影響運動者的健康和學習,輕者給機體帶來傷害,重者會造成身體殘疾以及心理障礙。運動創傷的急救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故進行緊急的臨時性處理。其目的是保護傷病員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傷害,減輕傷病員的痛苦,預防并發癥,為傷員的轉移和進一步治療創造良好的條件。現代醫學告訴我們猝死病人搶救的最佳時間是8分鐘,嚴重的創傷傷員搶救黃金時間是30分鐘,可見運動創傷入院前的急救工作異常重要。

2.運動創傷急救能力的心理作用

當運動創傷發生時,特別是嚴重的急性損傷,受傷者完全處于驚恐當中,甚至絕望不知所措,如果沒有人懂得運動創傷急救,對傷者進行救護,傷者可能經受不住壓力和驚嚇而昏厥或休克。掌握運動創傷急救能力的人,不管是傷者自己還是他人,對傷者來說急救者的到來是心理上的一種鎮靜,是一種希望和信心,為傷者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并及時的配合救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時候這種心理上的信心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運動創傷急救能力對體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

體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體育老師和社會體育運動的指導員,是直接教育和指導人們進行體育運動的體育工作者。一方面,運動鍛煉本身是以健康為第一位的,在運動過程中不管預防多好,運動創傷都不可避免的會發生,運動創傷急救是保護人們健康運動的最后一道防線,它的掌握對運動創傷者的當場救治及以后的進一步治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隨著全民健身和健康運動的推廣,體育專業學生是背負這一責任的主力軍,沒有掌握運動創傷急救能力就是一個不全面的指導員,所以掌握專業的運動創傷急救能力對于體育專業學生來說越來越重要,同時也是對體育專業學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促進體育專業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二、運動創傷發生的原因

1.思想狀態不良,對運動創傷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大量的事實證明,運動創傷的發生,常與體育教師和學生對運動創傷的認識不足有關。他們多存在著一些片面的認識或受錯誤思想的影響,如“運動創傷難免”、“運動創傷是一些小傷小病,關系不大”、“預防運動創傷是醫務人員的事,與己無關”等。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好勝心強、好奇心大,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預防運動創傷的觀念,往往心血來潮,忘乎所以,盲目或冒失地進行體育鍛煉,或情緒急躁、急于求成,忽視了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的原則,或在動作練習中因畏難、恐懼、害羞而產生猶豫不決和過分緊張。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狀態,常是造成運動創傷的重要原因。

2.準備活動不足

做準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強呼吸、心血管系統的活動,提高肌肉的彈性和力量,加大關節活動幅度,使人體能夠有準備地從相對安靜狀態轉入緊張的活動狀態。而部分學生缺乏做準備活動的概念,輕視準備活動對預防運動創傷的效用,認為隨便活動一下就可以,不可能發生運動創傷,甚至認為做準備活動是浪費時間、消耗體力,往往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劇烈運動,結果肌肉僵硬,身體協調性差,以致發生運動創傷。據國內有關資料的調查統計,缺乏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正確,是造成運動創傷的首位原因。

3.動作技術掌握不良

在體育教學中,特別是學習新動作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其神經活動興奮和抑制過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較差,學習動作時常常沒有按照要領,違反了人體結構的特點和運動的力學原理,從而容易發生各種錯誤運動而造成運動創傷。例如,排球傳接球時,由于手形不正確引起手指扭挫傷;學習跳馬支撐騰越時,沒有掌握好助跑和踏跳,動作不協調,速度太快,向前沖力過大,控制不住身體而摔倒受傷。

4.課前準備不充分,組織渙散,管理混亂

部分體育教師在備課時,對授課教材不熟悉,對所任班組學生身體素質和個別學生身體狀況不了解,導致在對教材的搭配和教學安排上出現層次不清,對練習密度、運動負荷掌握不當,安排運動量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理特點,運動量超過了學生可能承受的生理負擔量,尤其是局部負擔量過大。在課堂上,部分體育教師對課堂常規的要求不嚴,教學組織能力差,學生練習時,體育教師的保護辦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得力。例如:上課時,個別學生穿皮鞋、拖鞋以及佩戴(帶)胸針、小刀之類的危險;課堂練習時,個別學生不聽從教師指揮,相互打鬧;“上課兩個球,教師學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學;不遵守運動場地的分區使用,在非投擲區練習投擲或任意穿越投擲區;體育教師缺乏正確的示范和耐心細致的教導;進行器械練習時缺乏保護幫助等。這些都可成為運動創傷發生的主要原因。

5.運動量

安排運動量時,欠缺周全考慮,尤其是運動量過于集中使局部負擔量過大,人體負擔量(運動量)超越了機體各組織器官的承受能力,這常是在運動訓練,特別是專項訓練中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在一般體育教學課中,一次教學課安排內容過多或內容安排不合理,同樣也存有負荷量過重的問題。倘若一節教學課安排三四項內容,從表面看,內容豐富、多樣化,但實際上往往會造成身體某部位負擔過重造成損傷。例如,一節課安排原地推鉛球和跳山羊練習,顯然對肩關節的屈伸肌群負荷量過大,易造成肩關節損傷。

6.運動紀律

紀律的約束對于體育教學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提倡在鍛煉時,同學們要嚴格遵守紀律,同學間要相互關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體育道德風尚,嚴禁鍛煉和比賽中的野蠻粗魯的動作與行為,反對損人利己,投機取巧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人為的傷害事故。

7.自我保護意識

許多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人,缺乏真正的運動衛生知識,自我表現欲強,而自我保護意識十分淡薄,這也是造成諸多運動損傷的原因。如受傷后不及時醫治,帶傷堅持運動甚至比賽等;雖精神可嘉,但畢竟不符合運動衛生的要求。這一點,應引起體育教師和教練員的重視,平時應處理好運動衛生和意志品質的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三、運動創傷的預防

1.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對預防運動創傷的認識

體育教學中發生的運動創傷,常常是在思想上麻痹大意,沒有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情況下發生的。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特點,把安全教育列為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根據各項教材的技術特點及時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出具體、明確的預防要求,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運動創傷的預防。

2.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實踐證明,許多運動創傷是由于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在做準備活動時,既要將軀干、肢體的大肌肉群充分活動開,同時也要將各個小關節活動開,還應增加一些專項素質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量,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氣象條件和教學情況而定,若機體興奮性較低或氣溫較低、肌肉僵硬時,準備活動應充分些。一般認為,準備活動的量以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為宜。

3.教師在講解示范和指導學生練習時,動作要規范、正確

特別是對練習中的保護和幫助方法及自我保護措施的講解示范尤為重要。

4.注意醫務監督和運動場地器械、設備的安全衛生

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和面部表情,掌握學生的活動情況,以便及時調整,以防運動創傷的發生。

5.加強保護幫助與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多數學生表現欲較強,在復雜,強度較大,空間動作較多的運動項目上,他們往往不會等掌握了技術動作再進行練習,而是在對技術動作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盲目練習。

6.合理安排體育教學

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學年、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充分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對于那些不易掌握和容易發生錯誤動作或造成運動損傷的動作與環節,事先做好預防的準備。新難動作應進行重點的講解示范,使學生對動作要領有正確的概念的前提下再進行練習。每次課教材的安排要合理的搭配,注意身體各部的負擔,防止局部負擔過重。運動負荷量應遵循適應――提高――再適應――再提高這一原則,這對保證體育教學中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系。

四、建議

無論哪一種運動創傷,都會給創傷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因此,應針對大學生運動創傷發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在高校開展“朝陽行動計劃”,使大學生經常性、計劃性、科學性地參加身體鍛煉,全面提高身體素質;根據大學生的體質狀況,運用“三自主”教學模式,靈活選擇時間、合理選擇地點和運動項目,培養大學生專項運動水平,減少運動技術性傷害;在足球、籃球、田徑運動教學中,應教會學生一套或幾套預防運動創傷的準備活動,減少因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創傷;普及常見運動創傷的預防知識,讓大學生學會自我保健與自我按摩;增加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注意維修和更換不規范的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避免體育運動創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吳運明,劉憶冰,楊明.中藥熏腰法對腰部運動損傷運動員的養護療效[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5).

[2]甘曉偉.大學生體育課運動負荷的現狀研究[J].成都體院學報,2001,(3).

[3]董曉起.論籃球運動中膝關節損傷病因與預防[J].武漢體院學報,1999,(3).

[4]鄭李茹.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調查研究[J].湖南體育科技,2002,(4).

篇(10)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B-0089-02

罰籃的得分率在比賽最后結果中有關鍵的作用。所以教練員、運動員在訓練中應該更加重視罰籃的訓練,提高罰籃命中率,增強罰籃的穩定性,努力爭取百罰百中。本文希望通過閱讀大量文獻,總結關于提高罰籃穩定性的前沿訓練手段,并結合籃球運動員的基本條件進行分析,提高一些在訓練中罰籃命中率不錯的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穩定性,從而使球隊在比賽中有更多的優勢和競爭力,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

邢真在《籃球比賽中影響罰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及對策》中總結,經過調查可以發現,往往在到了比賽關鍵時刻罰籃時,罰籃的運動員擔心失誤,擔心罰籃不中導致輸球,是很常見、很普遍的心理狀態。

牟洪財、高慶春的《對減緩學生在比賽時罰籃心里過度緊張的探討》一文中,分析了學生運動員在比賽時罰籃心里過度緊張的表現。

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張久貴在《試論罰球的重要性及影響其命中率的因素》中提出影響罰球命中率的因素有技術動作因素、心理生理因素、運動訓練因素和生物力學因素。

在現有的研究中,大多把影響罰籃的因素分為技術層面和心理層面,在結合影響因素提出的理念與方法中,更多注重心理上的訓練。有少數人提出了體能對罰籃穩定性、命中率的影響。

一、罰籃穩定性下降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一)主觀方面

1.技術方面。《籃球高手――投籃技戰術全攻略》中“罰籃”一章中總結了籃球運動中罰籃的基本技術動作和技術要點:①瞄準點的確定;②投籃站立姿勢;③持球;④膝關節角度;⑤球出手和出手后手臂的跟隨動作;⑥弧線。

2.身體條件。身體素質是衡量身體優劣的最重要指標,擁有出色的力量條件和充足的體力支持,在站上罰球線時,會有更高的罰籃穩定性。還有一點是熱身對罰籃穩定性的影響。適宜的準備活動能夠保證運動員技術水平穩定發揮。

3.心理素質。①集中精力投籃;②競技狀態的調整;③自信心與求勝欲望

(二)客觀方面

1.環境影響。環境的影響無非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對場地、器材的不適應;來自外界的噪音、語言等干擾;球隊整體狀態發揮失常;暫停、換人對罰籃節奏的改變。

2.外在壓力。。外在壓力分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面對對方球員、教練和觀眾的壓力,他們滿心祈禱罰籃運動員的罰籃不中;第二個方面,是來自同隊隊友、教練和觀眾的期待,他們在背后支持著罰球線上的戰友,并期待著得分入賬。

二、國內外前沿訓練理念與手段

(一)提高罰籃穩定性的相關理念的介紹與分析

對于傳統訓練中單一、缺乏針對性的罰籃訓練,現階段國內外訓練理念更趨于針對性強、科學性強、實效性強的特點。技術訓練中,開始關注細節等很多方面;

在更加重要的心理訓練中,對于情緒的調節、自我調控、心理暗示等很多角度提出了訓練的理念和方向。

(二)提高罰籃穩定性訓練手段的介紹與詳解

1.基本技術訓練細化。投籃作為籃球技術中最根本的技術之一,是被籃球運動員最先掌握的技術動作之一。但是在罰籃訓練過程中很少有教練和運動員關注細節。

泰德?圣?馬丁曾經連續罰籃命中2036個,是罰籃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他在《投籃的技巧――從罰籃到扣籃》中談到了瞄準點的問題,他認為瞄準點應該放在籃筐的后沿,即籃圈上離罰籃運動員最遠一點。后來王恩泉在《瞄準點對罰籃命中率影響的實驗研究及運動學分析》中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點。

籃球運動的基本功是該項運動的重中之重,因此良好的罰籃穩定性一定是建立在有標準或者合適的技術動作的基礎上,在放松無壓力狀態下有較高命中率的基礎上。

2.表象訓練法。表象訓練是指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或運動情景,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

人的思想是無限的,運動員通過表象訓練,可以很大限度模擬比賽時的心理狀態,并通過大量的訓練不斷地克服,最終習慣于很多比賽中的緊張環境。

3.暗示訓練法。暗示訓練是利用言語等刺激物對運動員的心理施加影響,并進而控制行為的過程。運動心理學中提出,自我暗示能夠提高動作的穩定性和成功率,使焦躁的心情平靜下來。比如常說的在考試前默念“我叫不緊張”就是自我暗示的一種。

4.程序化行為訓練法。程序化行為訓練法,就是在作出常規動作中的技術動作前,進行一套程序化行為練習。每次站在罰球線上,拿著球,可以先設定一套自己感覺舒服的行為,想象一下球出手后進入籃筐的情景,再把注意力集中到籃筐上,進行罰球。

每一名球員都有程序化的動作。甚至可以說,籃球運動的訓練就是將技術動作掌握成為程序化的例子。

5.條件限制法。謝切諾夫提出“一切隨意運動,嚴格的講都是反射”,“腦的活動的一切外部表現,確實都歸結為肌肉運動”。掌握和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生理本質就是心理承受刺激變化的條件反射過程,其訓練的過程為“刺激――適應――刺激”的循環。條件限制法就是將抑制過程應用于訓練。

經過對條件限制法的研究,發現它在訓練中的使用一般比較靈活多樣。在訓練中,教練員可以安排模擬各種情況影響、干擾運動員的罰籃,例如觀眾的呼喊和指責、嘈雜的音樂、教練員的責備等等。

三、結束語

籃球運動員應該在訓練中通過無數次的重復繼續夯實自己的基本投籃技術動作進一步加強對投籃的把握能力,達到充分的動力定型,使自己不論在什么情況下, 都能保持正確的投籃動作。

籃球運動員應該正視自身身體原因對罰籃技術的影響,采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訓練。

籃球運動員應注重心理層面的訓練,其中條件限制法、自我暗示法、程序化行為訓練法等方法效果顯著。

教練員應不斷創新訓練方法,不斷挑戰運動員的極限,使其運動表現越來越出色。

參考文獻:

[1]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劉玉林.現代籃球運動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黃漢升.體育科研方法導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4]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郭維民.籃球比賽環境對非職業運動員心理影響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Z2).

上一篇: 勞動力市場特征 下一篇: 肌肉康復訓練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日韩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色婷婷青青草原综合缴情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 | 亚欧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午夜在线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