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禮儀的重要性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6 10:51: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家庭禮儀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家庭禮儀的重要性

篇(1)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30年代,陳鶴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長和幼兒園老師是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主體,直接影響幼兒的禮儀教育,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家庭和幼兒園必須共同合作,形成家園共育的模式。

1 “身教勝于言教”,教師和家長應注意自身禮儀,樹立良好的榜樣

(1)我們一直遵循“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在幼兒的教育中,更側重于“身教”。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模仿力極強的幼兒,因此,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樹立好的榜樣。比如:在上課或與幼兒交談時使用規范的禮貌用語;時刻保持衣著大方整潔;在和幼兒對話時,注意自己的姿勢,更重要的是注意用自己的眼神交流,要給幼兒一種親切感;自己出現錯誤時應該真誠的道歉;無論上班還是下班時有禮貌的和同事、家長、孩子問好,道別;熱情的接待每個孩子的家長。樹立文明的榜樣,有利于增強幼兒的禮儀意識,通過言傳身教,更能幫助孩子提高禮儀認識。

(2)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禮儀教育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行為規范在家庭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會直接影響著孩子,作為最佳模仿對象的家長,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如:孝敬長輩、愛護晚輩,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也會模仿著去關心爺爺奶奶,照顧爸爸媽媽,同時對其他的長輩也會多一份關心。因此,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幼兒營造一個文明的環境,使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地成長。

2 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評比活動,促進家長參入

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環境,父母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家長的禮儀行為在幼兒禮儀行為養成教育中起著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的評比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們發倡儀書,讓家長了解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活動的意義,明確“家長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的具體內容,使家長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其次,每月的26~28日將“家長行為禮儀標兵”的名單在班級家園聯系欄中進行公布,接受本班成員的監督。最后,凡被評上“三星級”以上的“家長禮儀行為標兵”將在園內進行通報表彰,由園長室授予榮譽證書。

3 通過開家長會、辦園刊或家園小報等等,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家長知道家長的一行一動影響著孩子

把禮儀教育貫穿在幼兒生活中,使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提高。通過老師、家長的影響、教育,增強了幼兒的禮儀意識,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習慣。每周兒歌就是讓家長明白怎樣配合孩子,這樣也增強了家長的禮儀意識。把禮儀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使得幼兒的禮儀意識逐步加強。

同時注意培養幼兒內在情感和外顯行為的一致性,這樣禮儀行為才能持久。如:設置畫外音“給家長的話”,一方面向家長說明老師提出此兒歌的教育意圖和對幼兒成長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也使家長領會到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使家園溝通更能產生實效。另外,禮儀教育還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最終家長就不用被動的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形成家庭和幼兒園共同教育。家園共育不但有利于幼兒禮儀習慣的養成,而且對家長的行為的提高有所幫助。幼兒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溝通、監督、學習,不僅能提高家庭的禮儀教育,更能夠帶動社會的文明和諧。

4 幼兒園要采取措施鼓勵家長主動配合

(1)幼兒園經常舉辦一些禮儀教育的活動,通過開家長會,辦園刊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活動內容以及自己孩子的禮儀行為情況。(2)可以通過家教沙龍,經常和家長對文明禮儀教育進行溝通交流。老師和家長可以共同研究,互相介紹好的禮儀教育的方法。(3)開展親子活動,讓幼兒通過社會實踐得到真正的鍛煉,如:購物、旅游等都可以讓幼兒的禮儀意識增強,進而影響家長,社會文明禮儀也有明顯的進步。(4)通過開展家長會,讓家長明白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禮儀教育觀。

5 把禮儀教育貫穿在家庭教育

幼兒相對年齡較小,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所以說很容易受到家長或外界的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這對幼兒將來的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幼兒園應該多開展一些促進校園與家長之間聯系的活動,比如:經常開家長會、辦園刊或家園小報等等,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家長知道家長的一行一動影響著模仿力極強的孩子。把禮儀教育充斥在幼兒生活中,使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提高。家庭和幼兒園應該把禮儀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教育,這樣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禮儀教育,豐富幼兒的禮儀情感。多讓幼兒換位思考,有利于加強幼兒和同伴、成人之間的關系。另外,禮儀教育還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最終家長就不用被動的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形成家庭和幼兒園共同教育。家園共育不但有利于幼兒禮儀習慣的養成,而且對家長的行為的提高有所幫助。幼兒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溝通,監督,學習,不僅能提高家庭的禮儀教育,更能夠帶動社會的文明和諧。

篇(2)

1引言

禮儀文化是我國古論規范、社會政治及文化發展的總和,因此,國家要想更好的發展及必須注重文明禮儀的教育。中職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時期是養成良好文明禮儀的重要階段,所以說學校對學生進行禮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課程。學校應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遵循禮儀教育的發展,全面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不僅可以提高文明禮儀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提高中職生的整體素質,有利于培養更多的社會人才,為國家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2中職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文明禮儀教育本質上也稱為道德教育,是塑造人類精神的教育。禮儀教育不僅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需要,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對于以就業為學習目標的中職生來說,禮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中職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就業的目的,還能提高社會發展的整體進度[1]。“重技術,輕禮儀”是目前中職學校普遍實行的教學方式,有的教師給學生灌輸了有技術就能有好工作的思想,使部分學生忽略了對文明禮儀的養成,認為禮儀知識無關重要。然而現實卻告訴了我們對中職生實行文明禮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禮儀教育可以培養一個人優良的素質,是社會發展中一筆無形的財富,所以中職技術學校學校不應該僅僅重視技術的教學,還要對文明教學重視起來。

3構建中職生文明禮教育模式的策略

3.1把文明禮儀作為必修課程

課堂教學是傳播文明禮儀文化的良好途徑,通過禮儀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有關禮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了解禮儀文化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文化禮儀課程的興趣。禮儀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課堂禮儀、同學禮儀、師生禮儀、社會禮儀、家庭禮儀等,對多種禮儀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要想讓禮儀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在備課時應該認真選擇教材,精心設置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學[2]。目前,學校對禮儀教學的教材沒有統一規定,所以禮儀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選內容豐富、合理及具有針對性的教材。另外,禮儀教學的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適當加入新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從而到達高質量學習的效果。

3.2營造良好的校園文明禮儀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塑造良好學習風氣,所以創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克服不良習慣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每周一升旗時進行短時間的講話,不定期的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身邊的小事做起,看到不文明的現象要敢于指出,看到文明的現象要樹立榜樣向他學習。同時,學校也要給予表現好的學生獎勵,表現不好的給予處罰,實行獎罰分明的制度,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明環境。

3.3構建班級禮儀之風

班級在學習中相對于一個小家庭,所以班級的文明禮儀風氣也是特別重要的。班主任充當班級教學的主要力量,對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3]。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因此班主任在文明禮儀教學起引導作用,班主任應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選出適合的班干部,構建文明班級骨干。定期開展有關文明禮儀的主體班會,通過班會來傳播學生對禮儀的進一步了解,同時舉行有關文明禮儀的活動,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無形地認識禮儀知識,也是樹立班級禮儀之風的重要組成部分。

3.4舉辦有關文明禮儀的講座

根據不同時段的教學需求展開專題講座。例如,新生入學時期,學校可以舉辦有關學校規章制度的講座,讓學生認識到“無規不成方圓”的道理,教育學生規范自身行為,不要違背規章制度做事。不定期舉辦文明禮儀講座,時刻提醒學生文明禮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例如,針對就業面試設置專門的教學,著重強調面試禮儀,讓學生知道在面試的時候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告訴學生在面試是應該做到態度積極、主動回答、表現自然大方、針對性回答問題等面試中的禮儀常識及技巧,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知識在社會中的重要性。

4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模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可以通過把文明禮儀作為必修課程、營造良好的校園文明禮儀環境、構建班級禮儀之風、舉辦有關文明禮儀的講座等運用到禮儀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對文明禮儀的深入了解。

作者:王鈴鈴 單位:重慶市云陽職業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2-0016-01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推崇并遵守待人處事的禮節。在培養兒童禮儀的養成中要從生活點滴做起,要從小做起。當下教育界普遍認可開展關于兒童禮儀養成的指導教育,在孩提時期注重文化素養的培養與個人禮節的基本養成,對兒童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兒童禮儀養成教育現狀

禮儀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基本行為準則,能體現一個人的個人素養。良好的禮儀可以讓一個人更有氣質,更易與人交往,并快速融入社會群體。而當下兒童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很多是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性格比較自我。這種過于自私和任性的個性在今后發展中很難受到多數人的喜愛,當然這與當下家庭教育有關系。父母的過于溺愛,使得兒童自身優越感膨脹,在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中會覺得自己是獨特的,凡事都應該被別人讓著。比如,在幼兒園內兒童爭奪玩具的現象屢屢發生,這都體現出兒童缺乏對別人的尊重,缺乏謙讓、合作的精神。更有甚者,有些兒童對長輩也不尊敬,無理取鬧。鑒于此,應對兒童進行禮儀教育,培養行為品質優良的兒童,這也是發展兒童社會行為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生態式兒童禮儀養成教育的實施策略

(1)系統性策略,模塊推進。生態式兒童禮儀養成教育的實施策略中第一點是系統性策略,系統性策略中有對兒童禮儀培養的推進模塊,是在原有的兒童教育基礎上加強與更新,制訂出更多科學有效的禮儀模塊培養計劃。比如開展“禮儀小標兵”的評選,或是以班級為單位評“文明禮儀小天使”。這種比賽競爭的方式能提高兒童對禮儀的重視度與參與的積極性,讓兒童以及家長意識到禮儀從小培養的重要性。在學校要注意加大對禮儀相關知識的宣傳推廣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兒童禮儀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一股禮儀之風,渲染一種和諧氛圍。另外,模塊推進中還可組織禮儀監督員,比如請大班的兒童去督促小班弟弟妹妹的相關禮儀行為,表現好的提出嘉獎,表現差的就需要監督員協助并指導其一直到行為優秀為止。利用這種互助合作的理念進行禮儀養成教育還可增進兒童之間的溝通,強化兒童合作的觀念和意識。

(2)動態性策略,成長追蹤。生態式兒童禮儀養成教育的實施策略第二點是動態性策略,講究對兒童成長的追蹤。將兒童成長過程中性格的養成進行一次完整的記錄與調查,結合影響兒童發展的其他外界因素,如人的因素、物質的因素、精神的因素等,綜合考慮后觀察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改變。以兒童本身教育培養為主體,關注個性,突出其發展。既不能太過張揚地培養,也不能采用太過陳舊腐朽的教育觀念。要不過度限制也不過度放任,在兒童自身禮儀養成的過程中不失自身個性的發展,要讓這種禮儀教育成為一種順其自然的事,太過突出與強調則會讓禮儀失真,要讓兒童體會到尊重、謙卑、禮讓等高貴品質。

(3)互動性策略,家庭介入。互動性策略是生態式兒童禮儀教育培養策略的一個重要方法,主要強調家庭的介入。生態式主要核心指導理念是順其自然保持物質原有的屬性,生態也指一種平衡關系,對兒童的禮儀教育需要兒童家庭這一重要因素。若家長本身缺乏對禮儀的認識,那么自然對孩子的培養也會欠缺,因此,要引起家長對兒童禮儀培養的重視。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家庭禮儀小標兵,評選出最佳模范禮儀家庭供大家學習。另外,推出有關禮儀的競選活動,讓家長開始注重其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對禮儀的認知。在校園內部還要擴大學習禮儀的宣傳,組織家長一起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禮儀行為,讓家長能夠運用到日常生活對小孩的教育中,從而潛移默化地改善兒童行為,提高兒童禮儀素養。

(4)融合性策略,環境滲透。對兒童的生態式禮儀教育培養還有融合性策略,這需要環境的滲透。生態式教育培養概念的核心是和諧,講究的是在和諧環境的基礎上開展對兒童的禮儀教育培訓,而和諧環境的構成需要幼兒園與家長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注意在學校內營造出一種雅致與互讓、尊敬、謙卑的禮儀之風,讓兒童能在優雅氛圍的渲染下受到啟發,逐漸完善自身的禮儀行為。另外,在家庭中,父母要耐心教導兒童學會分享,學會幫助別人。在校園四周可張貼大量關于禮儀的宣講信息,校園的相關裝扮也可按照禮儀的基本要求進行整體布置,將這些環境禮儀與行為禮儀融合在一起才能突出生態式禮儀教育的和諧統一。

三、結束語

本文就生態式的兒童禮儀養成教育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相關探討。對兒童禮儀教育要采取生態式培養,注重兒童自身的發展,進而增強其自身素養,要結合校園與家庭協調統一開展對兒童的禮儀教育活動,才能保障最終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篇(4)

“不學禮,無以立。”禮儀素養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質、處事能力。“知書懂禮”是衡量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準,文化素質與禮儀素質越高的學生,越容易取得成功,成為優秀的社會人才。社會年輕人才群體中,大學生占據半壁江山。大學生數量之多,他們身上不僅帶有明確的個人形象,而且還映射著家庭甚至社會的精神面貌。現實情況卻是,部分大學生出現了與社會期待不符的行為表現,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場合表現出不識禮、不守禮、不行禮、不尚禮的一面,嚴重違背了社會禮儀素養要求,這與大學生高素質身份不相稱的,應找到其形成原因并積極改善和解決。

一、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成因分析

1、客觀方面的原因

(1)深受家庭禮儀教育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為“90后”青年,家里多數只有一兩個孩子,父母過多的呵護與寵愛讓其“恃寵而驕”,他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認為凡是有利的事情都要歸功于自己,需要負責任的事情都是他人的錯,只知道向他人索取,不懂得為他人付出,更不會為他人著想。“孔融讓梨”的佳話也只能是一句佳話了。其次,父母并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較好的榜樣,也許父母本身在生活中就存在較多的不文明現象,使得孩子受到不好的影響。

(2)高校禮儀教育重視度不足,未設立專門的文明禮儀課程。就當前而言,我國處于素質教育實踐的“深水區”,在由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艱難轉型過程中,我們面臨來自于教育體制本身的嚴峻挑戰,譬如重視成績、升學率等,而在學生良好素養的培植、文明禮儀行為的規范等方面關注欠缺,以至于很多學生表現出“高分低能”現象。現在,很多高校已經開始重視這一教育缺失的問題,逐步將禮儀教育課程提上人才培養日程。但由于此項工作仍處于初步萌芽期,而且許多教師對于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因此禮儀教學還未成為重點。

(3)社會環境多變,越來越多關于文明禮儀的負面新聞沖擊著眼球。2013年社會事件“十重門”反映出的公共道德爭論問題,使得整個社會都有些躁動,社會上、網絡上存在的各種不道德、不文明現象混雜,加之缺乏對處于校園和社會過渡時期的大學生進行及時的教育與指導,這也給我們的大學生培養工作帶來外部環境上的生存困境。

2、主觀方面的原因

(1)禮儀踐行能力欠佳。禮儀修養貴在內外兼修。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里說的“質”是指人的內在道德品質,“文”是指人的外在裝飾,比如衣著言行等。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缺乏外表的修飾就顯得粗野。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都接受過思想品德教育,具備對良好的道德品質的認知,但是缺乏基本的禮儀常識。禮儀意識與禮儀行為的不協調,即主觀愿望、禮儀動機與行為方式及效果之間相脫節的矛盾,是大學生禮儀養成過程中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2)知識結構的均衡能力有限。長期以來,社會上仍然存在著重理輕文的現象,很多家長、學生甚至老師都認為理科比文科的發展機會多,這說明我們的教育生態環境嚴重失衡,學生的知識結構得不到完全的均衡。許多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口頭和書面)差,缺乏基本的交往表達能力,嚴重影響了人際溝通。理性思維大于感性思維,加之讀書的減少,使得語言方面的功底越來越弱。

(3)忽略了提升禮儀素養的重要性。大學生是獨立的個體,終究步入社會的他們能否在之后的工作中出類拔萃,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大學生能夠在復雜的人際關系鏈條中順利建立積極正面的個人形象,逐步擁有高效的人脈網絡。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個人禮儀素養至關重要。個體若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提升個體的禮儀素養。雖然高校通過一些措施和校園文化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和踐行文明禮儀,但卻收效甚微。

二、矯正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缺失的對策

1、強化禮儀意識

近年來,學生獲得禮儀知識的渠道主要源于家庭、學校以及所生活地區的風俗習慣等。分散的學習渠道與零散的學習內容,導致學生主體在學習相關禮儀知識時很難建構起系統全面的對于禮儀規范的認識。缺乏禮儀意識是造成大學生禮儀素養普遍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事實上,作為先進文化的接受者、傳播者和創造者,大學生有義務也有責任在社會生活中將禮儀文化發揚光大。

2、營造禮儀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好老師,就是一本好教材。一種好的教育方法,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都可以影響到學生,規范他們的文明禮儀。因此,各大高校在注重提升學生的禮儀素養的同時必須注重教師師德修養的示范作用,加強校園育人環境的建設,重視家庭禮儀環境的培養,是禮儀教育的重點。各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平臺資源,通過網絡、廣播、報刊、宣傳欄等大力宣傳禮儀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禮儀的重要性,在潛意識里糾正不重視禮儀的錯誤看法,做到真正的“主動”學習禮儀。此外,借助校園文化活動和社團活動載體,通過開展禮儀知識講座、編排禮儀短劇、校園文明禮儀網站、校園廣播等形式,開展相關主題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宣傳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大學生積極普及相關知識,使大學校園逐漸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

3、開設禮儀課程

高校應重視禮儀課程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把社交禮儀課設為必修課,在課堂上講授利益相關的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提升禮儀素養當成必做事、樂于做的事。高校還可以根據各學院各專業的特點和學生的就業方向設立具備針對性的禮儀咨詢與培訓部門,針對大學生目前的個體情況和社會需要開設不同層次的專項禮儀訓練課。并在課程設計、課程開發過程中隨時關注社會需要,及時調整授課內容。通過這種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與訓練,幫助大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禮儀知識,提高禮儀修養,實現大學生提高專業修養的同時延伸其為人處世的“軟實力”的目的,為大學生未來綜合發展奠定良好的品質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1.有利于培養全民行為禮儀修養,提高全民綜合素質《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則明確說明,開展必要的行為禮儀、禮節活動,對規范人的言行舉止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以德治國”治國方略的實施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都為文明行為禮儀指引了方向,明確了內容和目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行為禮儀修養,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大學生本身具有的可塑性和吸收能力強的特點決定了大學生必須在走進社會前,即大學階段要掌握正確的禮貌、禮節相關行為禮儀知識,逐步糾正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樹立高尚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深入理解學習行為禮儀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和課程內容,將行為禮儀轉化為自身的習慣和本能,從而使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成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和意志體現。

3.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完善人格,促進身心健康人格是一個人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的統一體,大學生的人格是指大學生整體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穩定性的心里特征的總和。一個文明的大學生,不僅在講話方面具備相應的文化內涵,而且行為舉止方面也合乎道德規范。行為禮儀教育是將中國傳統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禮儀修養融入到高校大學生學習的生活和人際交往日常行為規范中,通過深入學習和遵循行為禮儀規范,從而使得高校大學生自身人格得到提升和完善。

二、當前大學生行為禮儀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自身行為禮儀意識不夠由于環境和各種因素的影響,當代高校大學生往往對于自身形象和專業技能過度關注,而沒有認識到用行為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因而放松甚至忽略了對行為禮儀修養的培養和塑造。有些大學生雖然潛意識里知道行為禮儀的重要性,卻由于種種原因,比如缺乏規范的實踐訓練,而未能很好的將行為禮儀得以訓練和提升,因此也時常會出現失禮的言行。

2.高校行為禮儀教育體制不健全目前我國高校主體仍然是專業技能教育,而普遍存在重專業知識傳授,輕人文綜合素養培養的現象。高校普遍認為行為禮儀是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大學生均已成人,沒有必要還要教小學生的東西,同時認為行為禮儀教育理論多,而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況且待大學生走上社會后,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通過一定的鍛煉,這些行為禮儀可以慢慢無師自通,大學階段只有把專業技能學好了以后才能立足于社會。高校素質教育體制不健全,形式結構單一是學校方面的主要問題。

3.社會負面影響加深當今社會是一個注重面子,注重形象的時代,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正受到嚴峻的挑戰,倫理道德領域也逐漸出現了某些紊亂,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正給大學生帶來消極影響。這些負面影響導致高校大學生們對傳統的倫理道德標準的認同度普遍降低,從而表現出了一些有失禮儀的行為,如違紀,酗酒打架,偷盜等。大學生們還缺乏對新舊觀念整合的能力和經驗,不能有效地自我防衛,從而必然會導致他們認知失調和心態失衡。

4.家庭教育偏失當代高校大學生往往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百般呵護,從而逐漸養成了“以我為中心”的習慣,尊重關愛他人意識卻明顯不夠。在教育上,父母過多的考慮如何使孩子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明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而忽視和放松了學生家庭教育中行為禮儀修養的塑造和培養。當然,也不可否認許多家長也已經意識到這種狀況,但是他們卻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會好,而掉以輕心,忽視了平時的有意訓練和提升,導致大學生行為禮儀道德修養在家庭環節上較為欠缺。

三、加強高校大學生開展行為禮儀教育的思考

1.大力宣傳,知禮、文明、守禮,提高學生行為禮儀意識大學生對行為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生片面地將行為禮儀理解為見面問好、排隊等形式上的宣揚。加強高校行為禮儀教育必須加強宣傳工作,要強調行為禮儀養成教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使全社會重視行為禮儀教育。對于大學生本人,要強調行為禮儀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切實認識到行為禮儀素養的重要性,自覺自愿地努力提升自我的禮儀修養。在實施上,注重從大學生品德修養和文化素質教育入手,摒棄概念化的宣揚,要切實通過案例分析、模擬訓練、實踐操作等活動,提升大學生的行為禮儀修養。作為行為禮儀教育主要實施者的教師,更應該充分認識到行為禮儀修養的塑造對大學生的重要性,教室改變以往強調專業能力的觀念,同時自身也應提高意識,以身作則,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2.高校應全方面采取措施,切實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第一,為大學生開設相關行為禮儀課程。高校應該為大學生增設相關行為禮儀教育課程,課程不僅要有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要設專業的課程學習,還應結合其它相關的專業學科學習,以圍繞專業基礎知識,開展相關的行為禮儀教育。同時,行為禮儀教育的內容要適應時代要求,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課程設計也應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授課有針對性,從而提高禮儀教育的效果。第二,注重高校教師的模范作用。高校大學生行為禮儀養成教育中,教師是主導地位,教師對學生心靈以及人格的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也將深深的影響著學生。提升大學生行為禮儀教育要首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大師的資培訓力度,建立一支專業現代行為禮儀教學和研究的師資隊伍,,從而提高大學生行為禮儀養成教育和研究水平,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第三,廣泛采用情景教學,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行為禮儀教育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學校發展,老師要想把行為枯燥的禮儀課程上好,令學生感興趣,就必須在授課方式上有所創新。如采用情景教學,根據課程教育的內容,老師可以為學生設定特殊的場景,由學生本人進入情景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加深行為禮儀教育的生動性和效果。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校園學生活動優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中營造學習行為禮儀基礎知識、踐行行為禮儀規范的氛圍。

3.各級政府要形成持續的宣傳力度政府要把提升公民社會道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在全社會加以宣傳和推廣,為社會營造一種知禮、懂禮的良好氛圍。政府有義務通過各種媒體、各種形式明示什么是文明行為,應該提倡,什么是不文明的行為,應被禁止。在一些領域還應適當的使用行政手段加以管理。如交通方面可使用罰款、義工等強制性手段推行良好的禮儀規范,以提高不講“禮”者的生活成本。另外,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行為禮儀教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要改變以往過度呵護,疼愛有加的錯誤觀念,通過自身行動在生活中給大學生逐步灌輸行為禮儀教育,同時要敢于讓大學生獨自接觸人和事,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在實踐中去學習感受行為禮儀。

篇(6)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9C-

0038-02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新人。要培養中職生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為青年,就需要從這四個方面展開教育。在這四個要求中,“有道德、有紀律”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求青少年必須遵守紀律,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并按禮儀和道德規則辦事,中職生也不例外。在職業學校中,中職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總體表現是積極健康的。他們熱情禮貌,尊敬師長,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規定;學習刻苦,勤奮努力,同學之間也能互相團結,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能夠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然而,瑕瑜互見,在職業學校中,確實也有少數學生道德意識和紀律意識相對缺失,對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規定,就是不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的具體表現。而學生不遵守學校的紀律規定,對其在學校的成長與進步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加強禮儀和道德教育,正確認識和理解遵守禮儀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中職生自覺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對中職生的健康成長既有必要也很重要。

一、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

禮儀規則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的著裝、姿態、言語、行為等各個方面要符合交往要求的準則和規范,包括個人禮儀、社交禮儀、職業禮儀等。個人禮儀是一個人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待人按物等方面的個體規范;社交禮儀是社會成員在相互往來中的行為規范和待人處世的準則;職業禮儀是職業人在職場這個特定的范圍內所要遵守的禮儀規范。按禮儀規則辦事,就是要求一個人不管在什么特定的場合,其儀表儀容、行為舉止、言論談吐都要符合特定場合的禮儀要求。遵守禮儀規則,在特定的場合能夠按照特定的禮儀規范的要求做事,能讓一個人舉止文明,談吐有禮,既表現出一個人良好的內在修養,又容易取得他人的好感,有助于與他人正常的交往。

道德規則是人類特有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主要包括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社會公德是指在公共場所人們應該遵守的行為規則;家庭美德是指一個人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則;職業道德是指在職業場所、職業活動和職業崗位上應該遵守的行為規則。道德規則的具體內容表現為不同的公共場所、職業場所、家庭范圍里的具體的紀律規定、規章制度和約定俗成的習慣、傳統。按道德規則辦事,就是要求一個人不管到了什么場所,都要遵守相關場所的紀律規定和規章制度,遵守相關場所的習慣與傳統。遵守道德規則,在各種場合都能按相關場所的紀律規定辦事,按照相關場所特定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和傳統辦事,既表現出一個人嚴于律己的態度,也表現出一個人與人為善、自然真誠、有責任心、敢于擔當的素質;按道德規則辦事的人,容易獲得他人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

一個人嚴格按照禮儀規則辦事,展示自己良好的內在修養,需要“忍”和“讓”;一個人嚴格按照道德規則辦事,表現出嚴于律己、與人為善的態度,也需要“忍”和“讓”。這是因為在社會生活與工作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一個人在追求自我利益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利益關系。當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社會利益產生沖突時,一個具有良好內在修養、與人為善、嚴于律己的人,才能做到退與讓,即使犧牲一定的自我利益,也會成全他人。可見,懂得一定的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常識,并能按相關規則辦事的人,遇事時才能明事理,知進退。

二、中職生禮儀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堅持按規則辦事,能讓一個人明事理,知進退;有助于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有助于與他人的正常交往;有助于獲得他人的信任、理解、尊重和支持。鑒于在職業學校中,仍有少數學生道德意識和紀律意識相對缺失,對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對中職生進行禮儀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性。

第一,按規則辦事,有助于中職生養成良好的人格。中職生熱情、活潑,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們也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放縱自我,需要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禮儀規則、道德規則用“真、善、美”的標準來評判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對他人和社會有利的言行就是符合“真、善、美”標準的,對他人和社會不利的言行就是“邪、惡、丑”的;按禮儀和道德規則辦事,要求一個人必須嚴于律己,做人做事的出發點要建立在對他人、對社會有利的基礎之上。因此,加強對中職生的禮儀和道德教育,引導他們遵守規則并堅持按規則辦事,能促使他們積極向善,有助于他們成長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具有“自尊、自愛、自強”獨立人格的社會人。

第二,按規則辦事,有助于中職生完善自我,促進個人進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中職生也不例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嚴格按規則辦事,寧愿自己吃虧一點,也不做有損于他人利益之事。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經常地進行反思:“我的言語行為符合規則要求嗎?我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嗎?”通過自我反省,自我檢討,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找出自己產生過失的原因并找到合適的方法改正缺點和錯誤。總之,加強對中職生的禮儀和道德教育,引導他們遵守規則并堅持按規則辦事,督促他們約束自我的行為,經常反思自我的行為,對其自我完善和個人進步具有積極的幫助作用。

第三,按規則辦事,有助于中職生個人事業的發展。教師應引導學生按規則辦事,遵守禮儀和道德規則,寧愿自己吃虧一點,也要成全他人,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生活與工作中積極主動地去幫助他人,把自己的能力奉獻給社會和他人,這有助于為學生打下個人事業發展的基礎。同時,按禮儀和道德規則辦事,與人為善,真誠可靠,會受到他人的歡迎、尊重和信任,在工作中,會有更多的人愿意與自己合作共事,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和支持,個人事業的發展會具有更多的機會。

三、加強禮儀和道德教育,促使中職生自覺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

在職業學校中,少數學生表現出紀律散漫的現象,其根源在于自卑心理,因為這些學生對自己信心不足,對未來感到茫然。要避免學生出現這種因為自卑而導致的自暴自棄的行為傾向,對學生既要加強職業技能技術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又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明白只要努力也有光明前途,普通勞動者在普通的崗位上只要努力也能活出精彩的道理,幫助他們擺正心態,提升自信心。加強道德教育,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個人的道德意識是一個人在實踐中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總和。確立良好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關鍵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正確認識“得與失”的相互關系,克服自我內心的自私欲望。自覺按照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辦事,是一個人養成良好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加強禮儀和道德教育,促使中職生自覺遵守禮儀規則和道德規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職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希望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能夠實現。一個人在理想和追求的實現過程中,為了實現自我的目標和利益,需要處理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利益關系。一個人如果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是與非”、“善與惡”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在處理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時,能夠退與讓,必要時才能犧牲自我的利益也要維護他人和社會利益。這既是按道德規則辦事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客觀要求。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客觀要求一個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過程中,也需要為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著想。中職生也需要這樣的胸懷,因此,中職生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培養遵守紀律的習慣和意識。道德規則的具體內容表現為不同的公共場所、職業場所、家庭范圍里具體的紀律規定、規章制度和約定俗成的習慣、傳統。遵守各種不同場合具體的紀律規定,就是在按道德規則辦事。在學校,遵守紀律規定的學生才是好學生;在單位,遵守紀律規定的員工才是好員工。學生不遵守紀律規定和規章制度,學校對其主要是幫助與教育,特別嚴重時才會給予輕度處罰,因為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而在用人單位里,員工不遵守規章制度和紀律規定,會受到嚴厲處罰甚至會被辭退,損失會很大,甚至會失去進步與發展的機會。所以,學生在學校時就應該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和意識,培養自己遵守紀律的習慣和意識,以備將來能更好地主動快速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第三,結交良師、益友和諍友。在學校,有大批的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中職生既可以向他們學習知識與技術,也可以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在學校,也有大批的具有良好道德操守的好學生,中職生可以與他們結成好同學、好朋友,學習他們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遵規守制的好風格;中職生還可以有目的地結交諍友,通過諍友善意的批評,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予以改正。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耳濡目染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通過向良師學習,向與益友學習,接受諍友善意的批評,中職生能夠比較快速地養成良好的禮儀和道德意識。

篇(7)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2)O8-0030-02

禮儀,從大處說,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傳統及精神的象征;從小處說,是衡量一個人文化素養的一把標尺。隨著國際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人們的語言交流、行為習慣等禮儀行為雖是個人的小事,但從小事之中窺見國家、民族的內在精神。禮儀教育要從小抓起,因為禮儀教育是一種道德修養和健全人格教育。在人成長的階段中,兒童階段可塑性大,是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生活和交際習慣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兒童不僅要接受知識教育,而且也要重視文明禮儀教育。如果我們忽視兒童的禮儀教育,必將影響到兒童完整“人”的形成。縱觀當今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兒童的禮儀教育。分析同處于亞洲的日本兒童禮儀教育的特點,借鑒其禮儀教育的經驗,為進一步改善我國兒童禮儀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議。

一、日本兒童禮儀教育的特點

日本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因此日本一貫重視以禮為基礎的教育,重視向學生傳授儒家所提倡的禮儀,并將儒家禮儀編成教科書,因此,日本的禮儀教育領先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禮儀教育。

(一)重視家庭禮儀教育

日本兒童從小在家里就要接受禮儀教育,禮儀也是日本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日本的兒童在家中學習的第一堂課就是學會尊敬父兄。鞠躬是日本非常普遍又極重要的禮儀。父母會教給孩子知道向誰鞠躬,還必須懂得鞠躬的程度。在家里,孩子要向父親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女孩應向男孩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后才能把頭抬起,有時甚至要鞠躬多次。在日本,餐桌禮儀也是兒童的必修課。日本的父母從小就向孩子詳細的講解餐桌禮儀。例如,吃飯時,如果勺子上附著了黏性事物,一定不要直接用嘴或舌頭將其弄下,而是要尋找其他方法。因為勺子是一件公共的器皿,如果個人用嘴去觸碰,就會影響到再次使用,這樣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母親在家里把飯做好了,但并沒有告訴孩子吃,孩子就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在吃飯前,必須要先說一句“那就不客氣了”。一方面表示自己要吃飯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示對父母勞動成果的尊重。除此之外,日本還有許多基本的禮儀,如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坐姿端正等等。日本的文明禮儀已經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設立禮儀室,開設禮儀課

日本兒童進入幼兒園、小學后要接受正規的禮儀教育。幼兒園內設置禮儀室,禮儀室內放置著日式的擺設以及和服。幼兒教師會身穿和服,教兒童學習日本傳統禮儀。例如,在茶道課上,教師和兒童都穿著和服,教師給兒童示范如何倒茶,如何敬茶。教師的示范作用,使兒童能更好的領會禮儀的重要性。進入小學,學校設有禮儀課。如,“道德時間課”“友愛課”等,還有專門的禮儀教材。日本根據各年級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征確定不同年級學生應該掌握的禮儀知識。如日本的兒童從一年級必須上“道德時間課”,每周兩小時。課上教師向兒童講解禮儀的重要性。課本幾乎都是以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思想為素材,像仁、禮、忠、孝、義等思想全都包括其中。同時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要求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和養成基本生活習慣。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強調學生的體驗性活動。例如,學校會安排學生到養老院、殘疾醫院等地接觸并照顧弱勢群體,學會友好相處。

(三)重視傳統節日,體驗傳統文化

參加傳統節日,體會傳統文化是日本禮儀教育的一項重要的內容。每到傳統節日如“兒童節”、“月見”等大項慶祝活動,從幼兒園到小學以及中學,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去參加到慶祝活動之中。目的是通過親身實踐,加深兒童對傳統節日的理解。所以,日本政府專門提高了傳統文化在學校禮儀課程中的比例,將其融匯在禮儀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和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的凝聚力。

(四)重視開學和畢業典禮

禮儀不僅包括“禮”還包括“儀”,“儀”籠統的說就是儀式。日本非常重視學生的開學和畢業典禮,甚至幼兒園畢業都有隆重的典禮儀式。每年的四月是日本新年度的開始,也是日本開學典禮的時候。無論是在開學典禮還是畢業典禮,校長、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都要穿戴正式,一絲不茍地完成整個儀式。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都有明確的程序,雖然每個學校不盡相同,但中小學典禮大體上包括唱國歌,領導講話,學生宣言以及才藝表演等環節。例如在小學畢業典禮上,全體人員唱完國歌后,班主任點到誰的名字,誰就走向主席臺,從校長手中接過畢業證書,鞠躬敬禮,然后發表簡短的“演講”。孩子們童真的人生“宣言”,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父母的心,有的父母喜極而泣。儀式接近尾聲,畢業生用聲情并茂的才藝表演表達對六年時光的回憶和留戀,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對父母和老師的感謝之情。最后,《再見》的旋律和掌聲響起,待最后一位畢業生走出會場的大門時,掌聲和音樂旋律才會停止。

二、日本兒童禮儀教育對中國的啟示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275-02

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美稱。古往今來,禮儀在社會教育和人際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的接班人,其禮儀修養不僅體現著個人素質,也反映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大學生通過禮儀課程學習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引導學生“知禮、懂禮、習禮、用禮”,培養其得體的言談舉止習慣,塑造大學生良好的個人形象。

一、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回顧

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通過對現有文獻梳理,大學生禮儀教育研究類型如下:

第一種大學生禮儀現狀的研究,主要通過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現狀的分析,追根溯源,探討成因,并由此提出對策。如吳春彥等(2010)和彭素云(2013)等分別通過對南京部分高校和山東省部分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禮儀教育現狀的調查發現存在諸多問題,并就禮儀教育問題提出解決之策。另外,丁萍(2010)和巨紅梅(2006)等分析當前大學生在學禮習禮的過程中表現出認知不足、意識淡漠、踐行力差、標準低的原因。

第二種大學生禮儀作用的研究,認為禮儀應發揮應有的教化育人作用,結合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禮儀習慣。如鄭嬌(2103)、李瑞芳(2003)、王冬梅(2001)等認為有必要在大學生中開展禮儀教育,大學生禮儀習慣的提升,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

第三種大學生禮儀傳統的研究,趙金軼(2015)認為中國禮儀是傳統文化深厚內涵依托的載體,將傳統文化與高校禮儀課程相結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鴻揚與傳承,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自身內涵的提升。林蔭(2010)認為在高校禮儀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是對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的重視和弘揚。

上述研究分別從三個不同角度探討了大學生開展禮儀教育必要性,通過對當前高校禮儀教育的思考,促使高校禮儀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水平。本文是通過對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反思,探尋大學生禮儀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大學生禮儀課程教育的方向及其發展途徑。

二、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表現

近年來,各高校陸續開設禮儀課程,以期通過禮儀教學,提升大學生禮儀修養,但事與愿違,禮儀課程設置并沒有如預期大幅提高大學生文明程度,縱觀校園禮儀,大學生個人形象不佳、行為舉止隨意等諸多禮儀問題頻現。具體表現如表1所示。

三、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的禮儀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大學生禮儀素質普遍不高,唯我獨尊,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家長,不懂得人際交流,導致這一狀況的發生,是有多種原因的。

1.大學生禮儀意識教育的缺失。曾經有一位思想家說過:“人們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事物的重要性,或者對事物本身產生濃厚興趣時,才會激發全身的熱情去了解它、學習它。”然而在當前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關注的大多是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對于禮儀這類非主流的課程大都呈冷漠的態度。曾有老師去宿舍看望學生,學生漠然待之,既不執行招呼、引領、讓座、倒水、寒喧等基本待客禮節,老師離開時亦無一人起身送客,更有甚者,自始自終端坐于電腦前沉迷于游戲中,眼皮都未曾抬過,難怪老師感嘆當代學生禮儀意識淡薄,師生關系薄如片紙。現代良好的生活條件和近乎完滿的呵護,為大學生們營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但也因此造就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優越感,缺乏有效溝通交流的能力,禮儀意識淡薄。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對指導大學生外在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沒有得到完全的重視,禮儀課程教學中,只重視禮儀知識的灌輸,缺乏對學生禮儀意識的教育,禮儀意識的淡漠成為影響大學生禮儀缺失的重要原因。

2.大學生禮儀教育體系的缺陷。一是學校禮儀教育的缺位。高校的育人體系應是第一課堂(課堂教學)為主、第二課堂(校園文化)為輔、第三課堂(社會實踐)為補充。但現實卻是重視科學素質教育,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禮儀教育邊緣化問題突出,禮儀課程教育還無法全面實現“進入課堂、進入教材、進入網絡”的課程建設目標,其發揮作用的空間十分有限,禮儀教育作為學科融入學校整體育人體系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二是禮儀教育資源的缺乏。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的研究也同樣需要其他學科的教育資源的支持。禮儀課程教學,因為無法創造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無論在爭取辦學經費方面,還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都注定難以獲得教育資源的深度支持,研究大學生禮儀教學的專業人才偏少,現有的教材針對性不強。此外,高校未能充分發揮家庭禮儀教育陣地作用,“家校結合”的禮儀教學手段分離,禮儀教學出現斷層。

四、提升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效果的對策

大學生的禮儀修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教化培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拓寬禮儀教學思路,改革禮儀教學方法,加強禮儀教學的實踐,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1.重視大學生禮儀意識的培養。高校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要取得良好效果,就應該以大學生個人修養提升為中心,強化對大學生禮儀意識的培養和教育。第一,課堂教學中樹立大學生基本禮儀概念,如告知學生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應遵循“有禮行天下”原則,即行禮,則交往順暢,反之,則四處碰壁。逐漸使大學生認識到“知禮”、“行禮”的重要性。第二,禮儀意識的培養要貫穿禮儀課程教學始終,而不是禮儀知識的一味灌輸。當大學生個人意識到“習禮”的重要性時,就會提升“習禮”的自覺性,把學習禮儀知識當作一種自覺狀態去進行,這樣往往會增強禮儀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應充分拓寬禮儀意識培養的途徑,動員家長參與到大學生禮儀教學中來。家庭是培養孩子禮儀意識的源頭,在家庭生活中,要提醒家長樹立大學生“長幼有序,相互尊重”的意識,注重為孩子營造施禮環境和氛圍。

2.促進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深化。一是加快學校禮儀教育的開展。高校是大學生開展禮儀教學的重要陣地,高校應支持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發展,在課程類別上,可采用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相結合的形式,以加強禮儀課程教學的力度。明確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中應根據現代禮儀要求和當代大學生自身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如采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大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操作中掌握以“自律和敬人”為核心的禮儀要求和相關知識,從而增強禮儀教學的實效性。二是重視家庭禮儀教學的延續。家庭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應營造家庭習禮用禮的氛圍,使禮儀教學持續進行。學校應取得家庭支持,提醒家長配合課程教學,要經常督促子女,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以時時處處有禮儀的氛圍影響大學生的生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同時敦促家長推進家庭禮儀建設,提倡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進一步推進禮儀在家庭中的擴散。三是促進禮儀教學的社會實踐。開展禮儀課程教學不能局限于單一的課堂講授的方式,還應結合分組討論、情景模擬、實踐訓練等方式進行,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對大學生來說,社會實踐是提高禮儀運用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因此,禮儀課程教學應該通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起到“現身說法”的作用。如可以進行大學生校園禮儀現狀調查或參加校內外各類的禮儀活動等,因勢利導,學以致用。通過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意識滲透和個體禮儀行為考察,總結經驗,彌補不足,查缺補漏,不斷完善高校禮儀教學的方法與途徑。只有把社會實踐納入到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體系,禮儀課程教學才真正具有了生命力。

“不學禮,無以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類文明的發展,當代青年越發注重綜合素質的提升,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主體,在青年群體的社會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引領著社會發展方向。因而,重視高校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不僅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內涵的提升,也必將促進未來國民素質的大力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一、在中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促進中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階段是一個人道德素質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發展的最佳時期。針對在中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中學生的自身健康成長。開展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幫助學生掌握社會生活的基本原則,培養他們的文明禮儀習慣,促使他們形成樂觀、豁達、健全的人格,才能讓中學生更好地發揮才能,在這個意義上,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提高中學生自我能力的內在需求。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接受道德熏陶教育的過程,有利于社會化道德情操的培養。對于當代中學生而言,文明禮儀教育應成為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學會怎樣用禮儀規范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對于中學生來說,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營造和諧心理氛圍的基礎。文明禮儀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也是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綜合反映。因此,文明禮儀教育是提高中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培養中學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中學生的交際能力,幫助中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同時,帶來了丑陋的現象和一些不良風氣。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能力。文明禮儀教育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對于中學教育有著重要意義。我國有著豐富而寶貴的文明禮儀遺產,對中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有利于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明禮儀。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文明素質。高質量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而且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做到講文明,有禮貌,所以文明禮儀教育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中學生對文明禮儀教育的掌握,能幫助中學生滿足社會規范的發展需要,進而滿足社會需求,培養中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有利于維護正常秩序和社會規范,從更深層面講,有利于促進社會的正常運轉。另外,文明禮儀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范疇,是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有利于改善學校風氣,有利于加強精神文明學校建設,優化育人環境,也有利于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具體措施

為了更好地加強對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建議采取以下具體措施開展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一)開展文明禮儀課堂教學活動

根據教育的不同階段的要求,定期文明禮儀教育的宣傳材料,精心組織,豐富內容,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性,促進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水平。加強,校園文明管理,營造教育校園環境,提高文明禮儀教育質量。將文明禮儀教育納入教育內容,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性。根據中學生的特點,開設一系列文明禮儀教育課程,教學禮儀知識。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近到遠的過程。文明禮儀教育課應根據時代特點,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合理安排教育內容,實現文明禮儀教育橫向一體化、縱向序列化。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營造愉快的活動氛圍,結合具體學習情況,給予細致指導。按照激發興趣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調動中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積極性。注意及時引導和挖掘文明禮儀教育因素中的具體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禮儀素養。與此同時,學校應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的監督和評價,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激勵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積極性。

(二)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從文化的本質特性來看,文明禮儀教育是中學生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傳統美德的本質部分。因此,以禮儀教育為契機,開展道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中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文明禮儀行為是一種思維和行為的有機融合,文明禮儀習慣是文化的核心,只有充分展示禮儀的文化內涵,發揚人文精神,才能使禮儀發揮更大作用,優化德育方式,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文明禮儀教育必須是漸進的過程,做到常抓不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有效配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結合實際,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逐步培養學生的禮儀習慣,爭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文明禮儀教育過程中的一致性,達到二者教育效果的相輔相成。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學校充分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廣泛征集學生家長對于文明禮儀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更新和改進文明禮儀教學方法,從而建立一個家庭與學校合作的文明禮儀教育平臺。同時,促進禮儀教育進課堂,把禮儀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合理確定教育內容,作為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加強對家庭禮儀和社交禮儀等關鍵領域的教育,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實踐與探索,禮儀教育逐步形成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挖掘整合各種資源,進行全方位的文明禮儀教育。

(三)營造校園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

校園環境是影響中學生心理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起到規范指導、示范激勵和約束作用。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濃厚氛圍,形成文明禮儀教育合力,培養中學生合理的審美情趣和美德,加強文明道德建設,合理發揮教師的作用,形成文明禮儀教學示范效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不良行為。加強對學生意識和行為文明的培養,通過樹立典型與校園爭創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明禮儀的魅力,追求內心境界的提升,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管理,促進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只有教育和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文明禮儀教育卓有成效。學校要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建立完善學生文明禮儀教學管理系統,結合學校教育和學生課堂,讓學生理解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學校建立必要的文明禮儀規章制度,加強學校文明禮儀管理,積極鼓勵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號召學生不斷總結自己在文明禮儀方面存在的不足,幫助中學生及時提出改進措施,進而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結語

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內在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一種促進人際溝通的行為規范。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素養,塑造中學生的良好形象,進而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本文結合中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從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具體措施入手,鼓勵學生全員參與文明禮儀學習活動,接受文明禮儀教育。為了更好地開展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需要通過創新文明禮儀教育方式方法,不斷開展文明禮儀課堂教學活動,加強與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和配合,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進而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各種文明禮儀教育的信息和資源,營造校園文明禮儀教學的良好氛圍。在中學階段加強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不斷豐富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實施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進而推動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田玉潔.禮儀教育: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J].學理論,2013(03):261,262.

[2]劉元春.強化文明禮儀教育完善中學生素質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7):19.

[3]羅衛東,鄧文梅.關于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思考與建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4)44,45.

篇(10)

 

我國傳統文化中禮儀規范常被視作人生之本、立業之基。在現代社會,隨著國際經濟、文化和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對公民的文明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禮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別是我國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對傳統禮儀教育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總體而言,傳統禮儀教育需要從不同層面、不同渠道來進行,通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位一體”共同推進。 

 

一、家庭教育:禮儀教育啟蒙 

 

相對學校、社會的教育而言,在禮儀教育中,家庭的教育處于基礎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他們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動,經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各種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家庭教育是人生禮儀文化教育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可塑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是禮儀等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家庭禮儀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具體可由以下四方面著手: 

 

1 重點突出愛心教育。禮儀的核心是愛心,幼兒愛心的形成也是實踐的過程。最初只是出于純粹的行為模仿,當他的這種行為得到他人的肯定時,幼兒會感到高興,得到強化;經過多次反復和強化,漸漸形成了愛心心理結構。因此,在教育中,為幼兒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確提出是非的評價標準,通過講故事、表演、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獻愛心捐款等,讓幼兒在活動中,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逐步學會關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們的禮儀行為成為內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內心美與外在行為美的統一。 

 

2 緊抓日常行為規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顯的教育。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讓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為孩子指明方向。同時,還要對幼兒的做法做出正確的評價,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 

 

3 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教育是幼兒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幼兒做出榜樣。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營造一定的氛圍,制造一定的輿論,以感情的變化促進禮儀活動的開展。生活環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師。許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歡愉的氣氛中,對孩子進行啟蒙。 

 

二、學校教育:禮儀教育規范 

 

學校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理應貫穿幼兒園、小學、中學直到大學的全過程。不僅要在學前階段和中小學階段注重禮儀教育,同時也應將其列為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禮儀文化教育不僅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從其適用性來看,各種各樣專業化的禮儀文化,如商務禮儀、公關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應用性課程的開設,也為其今后步入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學生修養和素質。 

 

1 開設禮儀教育課程。通過開設禮儀課,將禮儀教育納入教學體系,將培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交際技巧、指導學生掌握禮儀修養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規范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定期安排禮儀知識講座,講授禮儀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禮儀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禮儀、運用禮儀的意識。幫助學生做到知禮、重禮,并通過各種場合不斷練習,養成習禮、守禮的良好習慣。 

 

2 制定文明禮儀教育制度。學校要制定文明禮儀教育制度,將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實行長效機制,做到全員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風氣育人。通過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通過學習校風和校訓,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通過美化、凈化、綠化校園,讓學生置身于整潔、清新、優美又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3 開展校園禮儀活動。孔子說:“立于禮,成于樂。”其中“禮”的達到要靠“樂”,孔子說的樂是廣義的,不僅包括音樂,而且包括詩歌、舞蹈,簡言之,即藝術化教育。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引導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養成禮儀習慣。如開展禮儀知識競賽、舉辦講座、演講比賽、禮儀辯論,講禮儀故事,成立演出隊,自編節目如小品、啞劇等進行以禮儀為內容的文藝演出。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具有生動性、直觀性,能激勵學生效法禮儀行為,既提高活動的文化層次,又培養學生的禮儀素質,還能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 

總而言之,學校應該從實際出發,認真思考,創新方法,做好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讓文明禮儀之花處處盛開,形成濃厚的尚禮風氣。 

 

4 教師禮儀率先垂范。教師為人師表,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言行舉止常常受到學生的關注和評論,因此教師必須懂得身教重于言傳,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素質,尊重愛護學生,服飾整潔,舉止大方,行為檢點,于無聲中將禮儀傳遞給學生。正如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所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師必須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堅持做到課堂上用文明語言上課,平時言談舉止當楷模。 

5 創新禮儀教學方法。禮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須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以致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各種教學法結合起來,靈活運用,以期確保高水準的教學質量。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學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活動的組織者,要選擇較為典型的、具有學生討論與研究價值的案例。進行案例分析時,采用先分小組討論,后在課堂上全班討論。教師指導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對案例分析的點評與總結,不應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也不要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從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的目的。案例教學法要求老師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有較高的即興發揮能力及較強的控制局面的應變能力,所以課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準備,避免陷入尷尬的無法控制的局面。(2)模擬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要求,設定區別于常規課堂形式模擬某種特定情景,讓學生在實際情景或場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切身體會從而掌握相關知識技能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活動。此教學法趣味性、可視性強,可形成立面教學效果,學生參與性強,可促進每位學生積極溶入教學情景中。在實施這種教學法的時候,教師應先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然后設計一個情景,如應聘面試、推銷產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自己設計臺詞、活動內容,演示合乎禮儀規范的活動,老師對學生活動情況進行點評,指出不足,最后結合禮儀知識強調禮儀要求。這種教學方法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內在積極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使教學更生動直觀,取得了預期效果。(3)實踐教學法。禮儀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藝術,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禮儀課程的了解和熱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聲譽,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禮儀知識,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三、社會教育:禮儀教育實踐 

 

明朝的儒學大師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論,認為知是行的開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開的。宋朝的儒學大師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這說明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會教育是禮儀文化教育的深化與踐行階段,可以通過政府、大眾傳媒、社區和家庭予以引導推進。 

 

1 政府。政府在禮儀文化的傳播普及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將為禮儀文化提供正確的導向,地方政府應加強引導,將禮儀教育列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進一步普及文明禮儀知識,規范文明禮儀行為,塑造人人講文明、守禮儀、重誠信、團結友善、熱情好客、親和融洽的良好形象,營造文明和諧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一是崇尚禮儀的輿論氛圍。城市主要地區、繁華大街要設立公益廣告、宣傳櫥窗和宣傳欄,利用多種載體、手段宣傳文明禮儀,倡導文明新風。二是繁榮發展的文化氛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凈化文化市場,發展各類群眾文化事業,形成覆蓋全市的文化活動網絡。三是廣泛參與的社會氛圍。要充分發動黨政軍民、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廣泛參與的社會氛圍。四是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要做好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管理和監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禮儀、爭先創優的育人氛圍。 

 

2 大眾傳媒。禮儀的作用發揮是靠人們自覺來維持的,是靠社會輿論來監督的。大眾傳媒作為現代社會最為重要的社會化單位,在宣傳禮儀文明、建立良好風氣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刊發或播出有關禮儀教育的公益廣告及節目,使禮儀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 

 

上一篇: 保護環境的習慣 下一篇: 農作物生產技術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99 |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