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6 10:51: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保護環境的習慣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經濟發展中的環境保護問題
1.1資源掠奪的無限擴張
想要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最重要的是要有資源的支撐,要加強對資源的開發,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只是為了短期的經濟效益就犧牲了環境,企業管理者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一味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沒有承擔企業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在環境保護設備投入方面力度不足,而且還會經常排放污染氣體和污水,對整個城市的環境造成破壞,尤其是道路揚塵和建筑施工噪聲,已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粗放型經濟方式的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依托粗放型的增長,為了實現地區經濟的發展,不惜犧牲地區環境,尤其是大氣污染、水污染、霧霾等污染的加劇,已經嚴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許多地區仍然是將傳統經濟作為主體經濟,技術水平較差,科技含量較低,主要是能源產業、化工產業、電子產業,忽略了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和廢氣排入到空氣中,這樣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1.3慵懶埋怨的不作為
我國很多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地區經濟的發展,都選擇犧牲環境,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卻并沒有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政府各部門對于環境污染問題都相互推諉,監管和執法力度不足,看到環境污染行為習慣采取包容的態度,環保意識淡薄,認為環境保護不是個人能解決的,這樣就導致水土資源的流失,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生物種類不斷消失,生態系統嚴重失衡。
2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
2.1單一發展的趨勢
通常所說的單一發展,其實就是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一味地破壞生態環境,加強對能源的過度開采,樹木過度砍伐,大量污染氣體隨意排放。地方政府只是以GDP指標來衡量地區的發展速度,卻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而環境污染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徹底治理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經濟發展速度可以在短期內實現,但是如果氣候發生改變,環境遭到破壞,那就容易導致各種自然災害的增多,將會導致環境的不斷惡化。
2.2矛盾的統一性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矛盾的統一性。首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相互矛盾的,想要發展經濟就肯定要開采資源,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而一味保護環境,就會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情況出現,無法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是相互對立的。其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也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兩者之間相互統一,想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環境,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保障,這樣才可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環境的保護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尤其是技術和資金方面的投入十分關鍵,這樣才能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改善。
3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模式分析
3.1加強對生態可持續理念的樹立
面對當前環境問題現狀,我國政府部門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能聯合企業起到帶頭作用,要始終堅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要在社會上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要積極提倡綠色消費,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幫助民眾樹立生態可持續理念,要不斷宣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要關注環境保護問題,要付諸于實際行動,為后世子孫留下良好的生存環境,嚴格杜絕對資源的過度開采,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2開拓綠色市場產業鏈
通常所說的綠色市場主要是指用綠色的理念來實現對經濟指標的考核,要有效促進農業經濟、新型工業的發展,積極提倡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要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到一起,盡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同時還要提倡對污染產品的回收,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此外,還要鼓勵企業建立生態工業園區,提倡綠色工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從而建立綠色市場產業鏈,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3.3嚴格執法,依托科技改進環保
當前我國政府必須要加強對環境保護機制的健全,各部門要緊密協作,實現環境管理綜合決策機制的建立,要嚴格執法,發現違法行為依法嚴肅處理,積極鼓勵民眾參與到環保監督中來,定期對企業各項指標進行檢查,有效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加強科技創新,依托科技改進環保,要不斷研究新技術、新工藝,將環保任務下達到各個地方政府,實行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管理,有效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既存在矛盾,又相互統一,想要實現兩者的共贏發展,就必須要加強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樹立,還要對綠色市場產業鏈進行開拓,要合理運用科學技術,在經濟水平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有效保護環境。
作者:馬井全 單位:赤峰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參考文獻:
[1]李曉超.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J].統計研究,2015(11).
在我國,水利工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發電、灌溉和防洪等方面。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水利工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重水利工程建設就勢必會對環境保護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水利工程項目需要從長遠角度出發,提高工程技術角度,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建設,有效地避免水利工程給當前環境保護帶來的消極影響。
1水利工程隊環境保護造成的影響
水利工程無疑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項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對環境保護具有較大的影響,在水利工程開工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對原有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進行改變,對土地的利用,河流的開發等,都是環境保護中的重要內容。1.1水利工程建設造成了土地的過度開發水利工程的興建,必然是大規模的開發和后期的填方,加上施工人員的大批量入住以及大型施工設備的應用,都會給生態環境造成負擔。在水利工程建設當中,由于人員的大量集中,施工中亂堆放廢棄渣,占用土地和良田等,從而造成土地的過度開發和浪費,甚至嚴重的造成水土流失現象。而在施工現場進行的交通設施建設則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的侵蝕和流失,現代化的機械運用,在水利工程建設當中,造成大量的廢氣廢油等對土地和河流造成嚴重的污染。同時,水利工程對土地的影響還體現在對生態的改變,水利工程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當地的地質地貌發生改變。在施工建設當中,施工占地行為就對會破壞大量的植被,造成地面生物失去生存之地,同時在建設當中,設備造成的廢棄物沒有及時處理,惡化了整個陸地生物的生存環境,導致大量的動物遷移或者死亡,水利工程的建設也造成了大量的植被變化,植被的多樣性發生改變,整個生態鏈都發生沖擊,環境保護受到嚴重的威脅。1.2水利工程建設對河流保護造成的負面影響水利工程的大面積發開和利用不僅僅是對土地造成影響,對天然河流也有很大的沖擊,直接改變了河流發展的歷史生態環境,導致河流的形態變得單一化,河流的水溫、水質和泥沙的穩定狀態等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河流的形態逐漸變得單一性,對水流水深等也造成了改變,含沙量數值不斷增加,導致河流的上下游泥沙流失,導致河流的水溫、水質甚至是氣候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水利工程建設由于水庫的大水體和寬水面等特點,使得在太陽的照射下,改變水溫結構,熱量的輻射值增加,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長,特別是下游水體對魚類產卵期的改變。另外,河流的水質受到水利工程的影響,流域內的河流水速降低,水氣界面的交換速率和污染物的轉移等能力降低,從而降低了整個水體的水質,同時,水流速度的降低,導致了河流的沉降作用加強,水體內的重金屬含量不斷加強,最終將對人類的生存生活造成影響,區域氣候的變化,地址的改變,再加上水質的改變,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另外在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現階段中,水域的輻射改變導致了相關氣候的變化,大氣中的含水量增加導致當地的降水和水霧天氣增多,同時地質地貌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造成的生態失衡,也容易造成地震或者泥石流、山體滑坡等。
2關于水利工程和環境保護的創新思考
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正確處理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需要加強對水利工程建設中周圍環境的各項指標分析,兼顧環境保護的穩定性,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的合理性。在整個水利工程建設中,要通過對項目建設方案進行多方面的評價,揚長避短,合理開發,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對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過程中,需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注重水域環境的保護。在水利工程建設當中,需要對水溫地質條件進行詳盡的數據勘察,規劃和考慮水域中生物的生活習慣,設計合理可行的工程建設方案,從而滿足水陸生物的生長環境,為后期的水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第二,在工程建設中,要盡可能采用環保材料。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建設,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和生活都有長期的影響,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盡可能采用環保技術和環保材料。在建設當中,要適當的建立起監督檢驗機制,對工程建設的環境影響進行隨時的檢測和范闊,對水利工程的周邊環境進行持續評估,遏制不良現象的發生,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措施,將環境破壞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同時需要建立一定的衛生防疫極機制,保障在施工過程中,因工人數量集中而引發的疾病傳播;對于水域污染和大氣污染等現象,要及時安排和妥善處理,不斷加強和調整對于自身的管理,促進環境保護機制的完善執行。第三,要特別注意水利工程建設和生態補償機制的協調。水利工程本身無可避免的要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那么如何利用生態補償機制,在可控的范圍內有效的彌補生態破壞,加強生態平衡是當前急需考慮的問題。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生態環境無法通過自身的恢復能力達到平衡,需要讓生物鏈達到不被損毀的目的,就需要及時調整環保策略,加強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和監控。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立嚴格的生態補償機制,預留一部分的生態補償資金,專項用于生態破壞后的還原使用,從而促進地區的生態平衡。同時,構建生態補償機制,還能有效地緩解環境破壞對人們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是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3正確處理工程建設和環境保護
從生態平衡和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水利工程建設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生態工程建設,在提升經濟建設的基礎上保障生態平衡,改變自然但是并不是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在整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通過科學的發展觀,營造人與自然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生態建設中環境問題與經濟問題的協調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水利工程建設當中能夠利用的新型材料和新型技術越來越多,而新材料和新技術也正是基于環保基礎上進行的技術革新,通過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和水利工程之間的協調發展,才能有效地保障環境保護和人類經濟文明發展進步之間的良性關系。在進行人類文明建設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要對環境問題進行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成立專門的科學門類對于環境問題進行分析和改善,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當中,促進環境保護的力度。要不斷提高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深度認識,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建設當中,需要工程師們進一步樹立起環境保護的意識,充分加強在建設過程當中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宗旨,在流域開發和工程規劃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合理的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盡可能將生態環境破壞降低到最小程度。
4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的破壞有時候不可避免,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盡可能的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設當中建立一定的監督監控機制,保障環境保護與水利工程事業的發展,促進人們生活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一直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保護環境的主要舉措,而且循環經濟是以資源高效利用為基礎,并且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循環經濟,可以促進我國環境保護的發展。而且循環經濟與環境保護本就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本文就化工行業來淺析循環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1化工行業特點
化工行業涉及門類廣,種類多,而且化工行業直接接觸原材料等資源,在生產與加工的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料,而這些都需要高溫、高壓、低溫、低壓等條件進行處理,產品的加工與處理勢必會造成環境的污染與社會的安全等問題。加上我國的化學工業相比國外相對來說較為落后,而且在科技創新方面也比較的薄弱,技術的落后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以及環境的污染等問題。
2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循環經濟的建立與發展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而且循環經濟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促進循環經濟的大力發展,就是極大的促進了環境保護工作,而做好環境保護就是對循環經濟的具體實踐。但是我國的生產技術落后等,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循環經濟發展,這首先需要國家干預,政府支持與社會參與。但是政府只將宣傳口號做到實處,還有很多的環節宣傳力度不到位,收效甚微。在化工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是一件比較難以實現的問題,因為化工行業涉及資源眾多,而且在技術上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勢必造成資源的浪費與環境的污染。加上我國目前還是缺少先進的循環經濟技術,如缺少低耗能的先進工藝技術、廢物利用及三廢治理技術和產業鏈之間的連接技術等,使得我國在化工行業開展循環經濟與環境保護還是比較薄弱的。技術難達標,落實到實處更是難上加難。
3化工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對策
3.1加強環境立法與政府扶持
面對化工行業的高能耗,高污染,我國應該加強環境立法,出臺相應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要在循環經濟的立法方面多下功夫,研究制定循環經濟促進法、資源綜合利用、廢棄物回收管理等方面的專項法規,如制定高能耗的市場準入標準,做好環境污染的指標控制,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把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同時政府應該做好干涉與扶持力度,做好企業循環經濟的大力宣傳與開展,不僅宣傳口號要落實到實處,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企業對環境污染的認識,提升企業與人民的覺悟性,要讓企業與社會人士都積極的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形成一個良好有序的社會共建設氛圍。政府應該拿出應有的強制態度與鼓勵作風,對較好的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要給予資金、政策支持,對高能耗、高污染項目要嚴格制止。產業結構調整也是促進循序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這需要化工企業等根據自身企業的發展特點與現狀等進行資源的整合與再分布,要從長遠利益考慮,對現存工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改造。這需要國家的扶持與政府的資金建設投入,這是一項耗費資金的工程,但是后期的效果絕對是顯著的。
3.2做好循環經濟的技術開發
面對化工行業的高能耗與高污染,我國企業應該建立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新型技術與手段,企業在生產與加工環節,可以引進國外先進機器設備與技術,聘請國外優秀專家來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與經驗分享,企業要投入循環經濟的建設力度,大力促進化工企業能源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資源的浪費。我國很多的資源如石油,煤礦等資源稀缺,更應該在技術上進行精進化加工。同時可以重點開發和推廣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的發展,做好化工相關技術的發展,最好能夠形成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形成一條產業鏈,做好創新能力與技術的發展,以此來促進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從而更好的保護環境,環境保護好,才能讓資源源源不斷的為人類所使用。提升化工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引導化工行業向精細化、高附加值型方向發展,促使行業發展更上一臺階。
3.3推廣化工園區產業基地的建設與發展
化工行業要多一系列的原始資源等原材料進行加工與處理,產業鏈條涉及很多環節,所以建設化工園區產業基地可以有效地節約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最主要的是進行一條龍服務。園區基地可進行資源整合,做好原料的加工與處理,產業項目規劃與建設,物流輸送,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園區服務管理等一系列的一體化建設,將園區基地建設要更優化的發展目標邁進,做到健康有序的發展,最終可以帶動相關企業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環境保護得到長遠的發展。
4結語
循環經濟的發展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路程,不僅需要企業的自覺,更需要國家干預,政府扶持,以及社會大眾的認知與積極參與,做好宣傳力度,出臺相應法律法規,引進先進技術與經驗,做好循環經濟產業基礎的建設與發展等,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環境,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與建設。
作者:劉芳麗 單位:江蘇中建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1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2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3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4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圖片5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的內容:保護環境
每當我看到車上的人打開窗向路上扔垃圾時,我會感到無比的傷心和憤怒;每當我看到路上的人亂扔衛生紙或食品的包裝袋時,我會感到很生氣;每當我看到有人把丟在路邊的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桶時,我會感到欣喜和意外;每當……
綠色的環境保持很難,破壞卻十分容易,只要你多丟些垃圾,并且看到垃圾不撿,那么環境就會被破壞。綠色的環境的確很美麗,但這需要我們多少的努力,多久的保持才能完成。為什么有的城市比有的城市更潔凈,更美麗?難道是因為環衛工人?不不不,環衛工人只是一部分的力量,然而大部分的力量卻在于這個城市公民的自覺性。公民的自覺性才十分地重要。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這就要看你有沒有公德心、環保心。
如今我們國家正在舉辦奧運會,更需要我們大家注重環保,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樣別的國家人民才覺得我們中國人很熱愛環境,很有素質,才會被別的國家瞧得起,才會不影響城市的形象和國家的形象。
就拿北京來說吧,北京確實比從前更潔凈了想必去過北京的人都知道吧!北京做到這樣也很不容易了。我希望北京在開完奧運會之后也像之前那樣潔凈。不要以為不開奧運會了就不注重環保了。美麗的環境是為我們大家的,而不是一種形式。
其實在我們國家已經很注重環保了,如我們國家在2008年6月1日正式實施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并推廣使用環保購物袋,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措施啊!這樣既減少了白色污染,又節省了原材料。
環保不是靠個人力量,而是靠大家的力量,從每一個小事做起,例如每個人每天撿一個垃圾袋或一些廢紙,那得減少多少的垃圾。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吧!
我倡議:
1.每人每天至少撿一個垃圾袋。
2.不亂扔垃圾,垃圾要扔到垃圾桶。
3.不隨地吐痰,管好寵物不要隨地大小便。
以上3點是我對環保的倡議,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地球母親已經日漸衰老,難道就讓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繼續流淚嗎?讓我們保護環境,共創我們美麗的綠色家園吧!
有關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手抄報的資料:環保標語
1) 地球資源有限 盡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2) 藍天之下你我他 優美環境靠大家
3)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愛護我們共有家園
4) 青山綠水藍天 共創美好人間
5) 與自然重建和諧 與地球重修舊好
6) 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的河道
7) 保護環境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8) 愛護碧水藍天 擁抱美好明天
9) 讓我們擁有美好的明天,世界從此沒有污染!
10) 樹立節水意識 反對浪費水源
推薦其他主題的手抄報資料和圖片作為參考:
1.六年級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手抄報內容
2.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手抄報圖片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迅速。然而,我們生存的環境狀況每況愈下,環境污染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難道經濟發展就會帶來環境的破壞嗎?為了經濟穩定而持續的發展,為了子孫后代能夠繼續繁衍生息,我們必須找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點。[1]
1、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
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GDP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勢,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問題同樣不容樂觀。在梁從誡主編的《2005年環境綠皮書》中,可以看到了這樣一些統計數字:四川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損失高達113 億元;汽車尾氣已成大氣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到2025 年前后,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居“世界第一”;當前我國農產品產地正遭受從水體- 土壤- 生物- 大氣的全方位立體污染;中國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機和無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從空氣、水源到土壤、糧食,我國的環境問題漸漸從“局部潛在”走向“全面爆發”。 [2]
2、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2.1.經濟與環境是互相矛盾的
2.1.1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是無限的,而環境提供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環境中自然資源數量、種類、質量不能完全符合經濟發展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2.1.2經濟發展會影響環境質量。如果經濟發展方式、結構、規模不合理,經濟發展就可能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從而使環境質量下降。
2.2經濟與環境也是統一的
2.2.1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其向經濟發展提供資源,向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條件。環境只有不斷地為人類經濟活動提供資源,才能使經濟發展成為可能。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活動的載體,環境中的自然資源是人類進行經濟活動的物質基礎。
2.2.2經濟發展并不只是單方面向自然環境索取資源,反過來也能改造環境、美化環境,為保護環境、治理環境污染。只有經濟發展才能為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提供物質基礎和能力來源,治理污染和保持良好環境都需要技術和資金,這就必須依靠經濟的發展。[3]
3、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有效措施
3.1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成為21世紀人類的共同主題。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方面的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倡導科學而又環保的生活方式。
3.2把環境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環節,集中精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3.2.1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必須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堅定不移地解決老百姓廣泛關注及影響環境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區域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4]
3.2.2科學劃分城市功能區,從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完善城市區域建設總體規劃。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政治,大力改善鄉村生活環境。[5]
3.3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一環節,從源頭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及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以及正確的政績觀,認真思考是否應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高速增長。并根據當地環境實際承載能力進一步規范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要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還要把關好各個環節,嚴格對于企業的審批及生產方面的監督。我們不需要帶血的GDP,莫要等到環境污染之后再想到去著手治理。
3.4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3.4.1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的基本趨向是按照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和綠色化轉向。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循環經濟宏觀上要求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將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建立和完善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微觀上要求企業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減量化;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并延伸到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據資源條件和產業布局,延長和拓寬生產鏈條,促進產業間的共生耦合。
3.4.2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是良性循環的發展觀,其核心指的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一致,讓子孫后代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需要人們的共同奮斗來完成。[6]
參考文獻:
[1]王新宇.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15):20-21
[2]杜言群.談對在保護環境中發展經濟問題的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04):199
[3]董小林.環境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24;275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工程建筑行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筑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關系是改變當前陳舊的建筑規劃理念的首要環節。然而目前我國的有些地區的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著該地區經濟的發展。為此,我們不得不思考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問題,改變建筑規劃現有的不合理的方案,做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一、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現狀分析
現代建筑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不重視建筑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當下,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人類的文明進程, 同時,人類社會也面臨著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挑戰。人口劇增、氣候變異、資源消耗、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等一系列的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和評價時下正信奉的城市發展觀念和價值觀系統。
目前,城市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由于住房擁擠、綠地面積少等問題引起的生活質量的下降。此外,城市人口劇增,人們對有限資源的過度消耗,也會帶來交通堵塞、大氣污染、廢水處理、固體垃圾等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從本質上來說,這些都是由于城市規劃不合理所致,尤其是表現在城市建筑規劃中對環境保護問題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而當前的許多建筑最顯著的問題就在于忽視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人類文明的步伐,然而,與此同時,人類社會也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挑戰,即環境問題,人口劇增、氣候異常、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破壞等各種問題已經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存及發展。所以,我們須重新審視及評價當下的城市發展觀念。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之中,我們要把生態環境問題作為優先考慮的問題,此外,還要全面考慮緊缺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堅持可持續發展觀,要改變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促使經濟與社會及環境的協調發展。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觀,即保護生態,合理進行建筑規劃,為人類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綠色建筑的實踐正適應了時代的需求。
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關系的特點及結構
1、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關系的特點
(1)這種協調發展關系的目標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即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關系存在于特定的自然環境及社會背景條件之下。
(2)協調發展有一定的可控性,在遵循客觀發展規律的前提之下,可采取各種措施,包括政治手段、經濟手段及法律手段等,對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關系做一定的宏觀調控。
(3)協調關系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及動態性。在短期內這種協調關系是不變的,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它也在不斷發展中。
2、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關系的結構
(1)結構協調,即是指使經濟子系統和生態環境子系統各要素之間按照一定的數量及結構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及功能的一個有機的整體。
(2)層次協調,指的是經濟子系統和環境子系統兩者內部的協調統一。
(3)空間協調,指的是城市建設發展與環境保護在各個區域及部門的組合。
(4)時間協調,指的是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由協調、不協調再到協調發展的周期循環的過程。
三、建筑規劃設計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目前我們所使用的能源都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在城市建設中,要注重節約能耗,此外,綠化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可通過節約建設用地來擴大建設用地。處理好節地與環保之間的關系以及在建設中注意節能環保,都是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
1、集中和分散布置在節能、節地上的比較
(1)通常情況下,在面積和體積相同時,其分散布置的建筑外墻面積遠遠大于集中布置的建筑外墻面積,由此可見,分散布置的建筑能耗更多。
(2)分散布置方式,其缺陷在于人流與物流的路線都比較長,因此,交通運輸所需要消耗的能源也比較多。而相比較之下,集中布置的建筑其在用地、耗材以及造價等方面均更低。
(3)兩種布置方式在噪聲控制以及通風效果上的差異并不大,因此,綜合來看,集中布置能夠獲得更好的效益。
(4)集中布置與分散布置相比,顯然前者的占地面積更小,因此,其綠地面積就更充足,污染性能源的消耗量更小,所以集中布置更有利于環境保護。
2、建筑物的平面形式與節能節地密切相關
(1)建筑體形系數
所謂的體形系數,是指建筑物的散熱面積和建筑體積的比值。體形系數如果越小,則節能效果越好。就建筑平面的形式來看,圓形的節能效果更好,其次是正方形,而對于耗能型平面的建筑,其周邊的長度比較長,占地比較多,其圍護結構所需的材料、消耗的人工量都相對
較高。
建筑容積系數
在太陽能建筑當中,除了要考慮太陽能建筑的體形系數,還應該考慮太陽能建筑的容積系數,即建筑物的散熱外表的面積和建筑的內部容積之間的比值。在體形系數相同時,容積系數越大,其使用空間反而越小、圍護結構的體積越大,即使用面積較小,結構面積較大,因此,這種構造方案不合理。
太陽能建筑的體形系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生活質量也得到顯著的提高,太陽能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對于太陽能建筑,體型系數需考慮其方向性,即不同方向的面積和建筑體積的比值與建筑節能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方向,太陽能所獲得的熱能是不同的,方向考慮得科學合理,更有利于節能。
四、推行綠色建筑,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體系是指根據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原則,用“綠色”環境做為標志,“綠色”社會做為內涵,“綠色”經濟做為基礎,“綠色”技術做為支撐,建立的全新的建筑體系。在科研過程中,它把人、自然和人造物納入了統一的研究視野,不僅研究人們的生活、生產和人造物的各種形態, 而且也用來研究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發展規律。它們主要研究人、自然和建筑相互的關系,它們追求的是建筑、人與自然三者之間的和諧相處。推行綠色建筑就要讓建筑規劃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對于建筑而言,依據生態建設標準,采用新的技術手段,在不污染環境、高效、節能和節水的建筑技術基礎上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
為實現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及循環經濟中求發展的目標,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對綠色建筑的建設總量以及開發建設地塊加以圈定,有效推進綠色建筑的推廣和普及。以市場為手段引導綠色建筑的推廣和普及,通過培養目標消費群體,親身體驗綠色建筑的魅力,結合政府和銀行等的優惠條件,提高綠色建筑的消費量。 建議建設“重大項目引入綠色建筑設計認證制度”和“一般項目試行綠色建筑規劃督導制度”,將建筑商打造成技術集成的實體,提供一個交易合作的平臺,加大對綠色產品進行認證和推廣應用的力度。
總結
在建筑規劃設計中重視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在其中找到平衡點,只有這樣我們的居住環境才會可持續發展。尤其在建筑規劃在社會中的準確定位,目前有些現象已經嚴重違背了建筑規劃的合理性,完全偏離了事物的原本存在規律,這些都是有潛在隱患的,我們對這些方面應該足夠引起重視和強烈關注。
參考文獻
一、我國環境現狀
目前,全國環境狀況面臨嚴峻形勢。突出表現在:長江、黃河等源頭的環境惡化程度呈加速趨勢,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濕地日益萎縮,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嚴重;草原地區超載放牧、過度開墾和樵采,沙漠化嚴重;礦產資源亂采濫挖,開發不當導致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自然災害不僅制約經濟發展,更危害人們生命安全。全國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區的面積不斷減少,生物資源總量的下降,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都會給人類帶來損害。環境繼續惡化,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環境安全。
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發展,就要大量的使用自然資源。有人認為,發展經濟必然導致環境污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存在這非此即彼的矛盾。這種認識顯然錯誤,從歷史來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并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類繁衍與社會發展,利用自然同時改造自然,這種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推送社會向前發展。但改造自然中,人們卻片面強調斗爭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的思想忽視了人與自然的同一性,其結果是人類自食惡果。
(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
一方面,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相互制約。發展經濟難免帶來環境問題,保護改善環境,需要有一定的財力物力,這是相互制約的一面。另一方面,保護環境本質上就是保護資源和生產力,促進能源和資源的節約,這有助于經濟的增長和效益的提高;反過來,經濟的發展又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技術基礎,這是相輔相成的一面。由此可見,經濟發展必須以環境承載力為限度,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就會使經濟發展失去賴以存在的基礎和條件。
(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關系是運動變化的
強調“發展第一”的經濟樂觀論”和“零增長”的環境悲觀論”都是孤立靜止的觀點,具有片面性。后者局限于短期狀況,對科技進步的估計不足,看不到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可成為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有利條件。前者只看到了經濟增長的一面,忽視了經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代價。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關系也應隨之互相轉化,二者應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中不斷調整著對立統一的主次關系,直至達到較協調完善的程度。
三、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一個極度復雜、時空尺度廣闊、開放的系統工程。正確處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指導思想。長期以來,在一些開發和建設活動中違背自然規律,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環境破壞。所以,在F代化建設中,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可能引起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解決在生產建設的過程之中,切實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狀況,努力走出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
(二)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對生態環境的過分影響,必然導致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緊張,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影響社會穩定。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保障廣大人民利益的。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人民造福。解決好我國的環境和發展問題,是13億人民的福祉所在。只有正確處理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用生態保護的思想和方法來發展經濟,才能妥善化解環境與發展帶來的社會矛盾,以環境友好促進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雖然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在迅速追趕日本和美國,但真正執行的環境標準卻接近于貧窮的國家。能源、經濟、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能源、環境系統的動態平衡與經濟系統的持續發展同時實現。目前,三者處于弱協調狀態,明顯影響到整體協調發展的質量,但矛盾若能控制一定范圍內并加以合理利用就可轉化為發展動力,可從多方面進行積極調控,建立有效的綜合決策機制。
(一)建立能源、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政府制定政策必須在充分研究當前協調狀態基礎上,由有關部門多方參與,最大程度的避免過去單項規劃在協調問題上視野的局限性和由此多引發的各種矛盾。同時制定好備選方案與應變措施,盡全力避免和彌補單項政策的不合理確定或調整所可能早場的損失與破壞。
(二)改革環保收費制度
在確定收費種類和標準時,要做到科學設計、反復論證,使收費能基本反映出污染治理成本從而抑制能源消費、鼓勵治理。增加SO2收費、提高排污超標費或改為總量收費,征收汽車排污費,收費后核減下來的預算作為環保專項投入
(三)建立國家級新能源基地
基地包括新能源資源技術及生產供應,可對相當大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對國家長遠能源安全發揮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 背景
1.1問題的提出
林業不但能夠發揮改善生態環境和存蓄森林資源的功能,而且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作用。以往,人們為了獲得經濟效益,而對林業資源進行過度開采,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了林業資源的匱乏和水土流失的嚴重問題。
1.2研究思路
最近一些年,我國的林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民群眾特別是林區的職工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實惠。然而,林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是敏感的話題,值得人們認真研究環境保護和林業經濟發展的關系。我國的林業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而林業生態環境卻承載著林業經濟發展的功能,因此,要科學地處理兩者之間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將林業經濟發展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轉化為兩者的互相促進。通過環境保護促進林業經濟的大發展,與此同時,林業經濟的良好發展也能夠增強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
2 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環境保護問題的嚴峻性
2.1林業資源的兩重功能
在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背景下,人們深刻地認識到林業資源的雙重功能,林業資源具有生態保護功能和經濟發展功能。一方面,林業資源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功能。林業資源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平衡和改善功能。林業資源能夠為生物物種提供棲息的場所,促進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特征的存在和發展,并形成林業生態系統。林業資源能夠保護水土資源,防止水土流失,這樣就保護了林業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林業資源具有社會經濟功能。林業資源能夠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資源,并且為改善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條件。林業資源能夠改善人居生活環境,保護和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林業資源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為人類社會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氧氣,這樣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林業資源蘊含的生物和植物資源能夠給人們的社會發展創造必要的資源儲備,并且為創新林業經濟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2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現狀與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2.2.1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最近一些年來,我國林業經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林業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一批以林業資源開發和發展的企業。然而,林業經濟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一些以林業資源為主的林業企業,存在著管理水平比較低,科技能力還不先進的問題。這些企業缺乏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市場戰略,也缺少先進的林業開發和創新的技術,不能對林業資源進行高效率地利用。這些企業更多的是過度追求滅荒速度及數量,這樣發展的結果造成了企業經濟效益差,而且林業的生態功能逐步退化。
另一方面,一些林業企業以過度消耗林業資源為企業發展的根本。我國的林業企業發展相比國外林業企業的經濟規模比較小,資金投入還有待提高,對林業資源的后續撫育嚴重不足。一些林業企業主要根據現有的林業資源進行市場經濟活動,缺乏應有的戰略意識。這些企業忽視了林業經濟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不能有效地根據林業發展的自然規律來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這些企業依據的是市場對林業資源的需求,而進行簡單的資源開發,如對林業原材料的需求而進行過度采伐,這樣消耗了大量的林業資源,最終造成現有林業資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產力的現狀。我國林業科技力量基礎弱,對林業經濟建設缺乏科研力量,林業資源的有效監測和林業經濟的市場信息研究。
2.2.2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比較嚴峻。我國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林業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林業生態環境面臨著外部和內部雙重的壓力。一方面,在林業生態的外部環境方面,我國整體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嚴重,雖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治理,并收到成效,但是,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國的水土流失問題嚴重,經濟活動給大氣、水資源和土壤等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例如。我國的工業發展經濟區域,大氣污染正在向周邊城市進行擴散;我國的水資源也日益短缺,多個城市人均用水量正在下降,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土地資源也十分緊張和不足,人口增長造成了對農業用地的需求,將林地變成了農業用地,人們對森林的蠶食也更加嚴重,森林面積逐步縮小。另一方面,林業資源的生態環境基礎薄弱。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比較低,林業資源蓄積量低,而且地區分布不均衡,造成了社會經濟對林業資源的需求嚴重不足,林業資源難以發揮有效的資源環境功能。林齡結構不夠協調,林分低齡化問題突出。因此,這些原因造成了林業生態環境存在著失衡的環境惡化問題。
3 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兩者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
根據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應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得到良好的保護,并且也能夠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3.1依據生態環境科學加強林業資源的保護建設
要通過對林業生態環境的研究,采取科學地合理地開發和經營林業資源,從整體的角度綜合高效地開發和利用林業資源,如土壤利用、森林經營、森林工業、水源保護等。采取的保護性措施包括:加強對林業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封禁保護、撫育間伐,改良防護林的經營,更新方式應以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為主。
3.2建立良性循環的林業經濟發展運行機制
2、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對于我國而言,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之下,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以及發展質量均呈現出了非常顯著的進步。但與此同時,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是,能夠帶動經濟發展與增長的行業大多數具有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的特點。這一客觀現實導致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具體而言,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現狀表現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城市化建設進程緩慢。在改革開放背景之下,社會經濟方面所取得的發展與進步是非常可觀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對于經濟的發展上大多欠缺對環境的認識,造成生態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與影響。其次,環境資源問題惡劣。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各個行業的污染與能耗問題進一步加劇,造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下降,氣候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再次,環境綠色壁壘對經濟貿易造成了一定影響。在環境綠色壁壘的政策保護下,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出口經營效益水平受到了不良影響,進口貿易整體質量明顯下降。再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無法協調共存。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區域性生態環境遭到了非常不良的影響,大量行業廢棄物排放量不斷增長,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惡化問題日常突出,大氣環境以及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質量前景堪憂。最后,資源型工業經濟發展給環境保護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資源型工業已經成為當前整個經濟體系中非常關鍵的支柱產業,但由于此類產業對于自然資源,特別是許多不可再生資源有非常高的依賴性,因此資源型工業的發展也會給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對環境有嚴重不良的影響。
3、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策略分析
首先,需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構建生態保護工作理念。我們必須認識到的,環境才是人類發展中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只有具備良好的人居環境,有清新的空氣,有干凈的水源,才能夠降低因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破壞而給整個社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間接意義上也能夠減少因生態恢復以及環境整治而需要付出的經濟代價,對緩和生態環境破壞背景下所引起的各類社會矛盾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合理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通過普及環境知識,提高環境意識的方式,形成珍惜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的整體理念,打造生態化的工業環境、農業環境,推進生態保護工作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其次,需要構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綜合工作機制,強化排查與監督工作的重要價值。即各級政府部門,管理機構,以及領導班組均需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肩負起環境保護以及提高環境質量的重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念,將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一系列經濟性政策措施落實于實際工作當中,除了需要考慮的強大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決策,還需要綜合對環境保護方面問題的考量。在經濟建設中心作用之下,突出環境保護的價值,將經濟社會效益與戰略環境的執行相結合,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實現環境指標與經濟指標的統一,與此同時,通過引入環保問責制的方式,構建環境污染與破壞所對應的責任追究標準以及懲處方法,提高警示作用,為環境保護提供基本依據。最后,需要對經濟發展形勢進行轉變,促進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將所有高投入、高消耗的經濟增長形式改變成集約型、效益型、科技型以及清潔型的經濟增長形式。通過新型生產技術,節約能源,提升能源使用率,積極發展清潔型以及資源節約型的商品,推動循環經濟,激勵和扶持對環境、資源有利的經濟活動,降低環境資源的浪費與破壞,提倡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來加快經濟與環境的共同發展。
應該很沉重地說,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環保應成為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就象父母有養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孩子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每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不同,承擔責任和義務的范圍不同,但分量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應當把這份責任和義務滲透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作為一名初中化學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應當怎樣承擔這份責任和義務呢?
一、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認識環保責任和義務的過程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接觸的學科,對于豐富多彩、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的物質世界,他們是既新鮮又好奇,帶著這份責任去學習,他們興趣更濃,份量更重,意義更大。因為正好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從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入手:
1.研究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可以知道哪些物質是對人類的生存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例如,學習O2、H2O、CO、NO、SO2等物質的組成、性質及用途,就可以知道,動植物的組成和生理活動離不開水,人的呼吸離不開O2,植物的呼吸離不開CO2,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需要臭氧層的保護,CO、NO、SO2是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污染空氣,對人體的健康有害,在空氣中形成酸雨,降到地面,改變土壤,大量CO2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有“溫室效應”改變氣候,學習常用金屬的知識可以知道制造機械需要大量的Fe、Cu、Ti,需要開采煤礦和金屬礦產,進行金屬的冶煉。
2.通過學習研究物質的變化可以知道利用哪些原料可以制取我們所需的某些物質,可以哪個類型的化學變化中獲取新能源,為人類造福,同時也清楚地認識到了在獲取所需物質的同時也消耗了另一種物質,產生著我們不需要的物質。
例如C+O2=CO2+Q,可以用燃燒碳獲得大量的熱能,人類利用它取暖、發電、生產,但在獲得大量熱能的同時,我們也消耗了大量的碳和空氣中的氧氣,同時產生了大量的CO2,減少著地球的碳資源,空氣中的CO2含量不斷增加,“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又如甲烷氣的燃燒,在不斷消耗天然氣的同時,也同樣消耗著空氣中的氧氣,增加著空氣中的CO2含量,這些有毒物質和無毒物質的大量燃燒,無限地增加著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和CO2的含量。
這樣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空氣、土壤,簡而言之就是自然環境,但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人類生活的不斷改善,我們生存所需的水、空氣、和土壤受到嚴重污染,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由此可認識環保的責任和義務。
二、必須把引導學生探究環保科學的方法滲透到學習化學的全過程
通過學習化學,我們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及其環境中無時無處不發生著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哪些變化是人類自己可以控制的呢?例如,天然氣、碳和有毒物質的燃燒,金屬的開采和冶煉都是人類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變化可以保護和優化環境呢?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大量的氧氣,增加空氣中氧含量減CO2的含量。哪些反應惡化環境呢?例如碳、硫和氮的燃燒,排放有毒氣體NO、NO2、SO2和CO2,這樣學習的過程也是探究總結環保途徑和措施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履行環保責任增強環保意識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是老師和學生盡這份責任和義務的行動體現
在教學中老師做演示實驗和實驗時:
1.藥品的取用要適量、節儉,不能浪費、超量。
2.節約用水,從實驗用水到儀器洗滌用水、洗手用水、清潔衛生用水等課堂的示范,進而擴展到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由節約用水再擴展到生活中其他物品的節約使用。
3.對實驗儀器的使用要小心不能有損壞,實驗時注意實驗條件,溫度不能過高,防止破損,洗滌時要小心拿放不能損壞,要愛護和保護物品。
4.物質的制取要適當,控制和減少有毒物質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