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6 10:51: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

篇(1)

1.忽略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中的職業道德意識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體系由職業道德意識教育、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職業道德行為教育三個部分組成的有機整體[1]。其三者都是職業道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缺一不可。意識教育被認為是其最為基礎的內容。其是后兩者能夠得到加強的前提。職業道德意識教育包含了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志以及職業道德信念四個層次的內容,意在培養入職人員的愛國意識、敬業意識、誠信意識和友善意識[1]。而目前我國的職業道德教育中忽略了對意識教育的作用。例如很多高校在開設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課程時,也忽略了意識教育,而重在強調規范與行為的教育。這種現狀就破壞了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構造,并且使得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

2.沒有構建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目前,對于我國來說,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場所是各大高校。并且每所高校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都設置為必修課程。學校能夠為即將入職的學生們提供比較系統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但是學校并不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唯一場所。例如家庭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場所之一。家庭的教育為職業道德的加強提供了前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實際上就是職業教育的補充,并且能夠為職業道德教育做有利的鋪墊。此外,社會及企業亦是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與家庭主要是提供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而社會與企業為其提供實踐的場地,并且還能夠檢驗入職人員職業道德是否合格。目前,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途徑。要么僅突出學校的作用,而忽略其他條件的作用。要么與之相反。

3.在職業道德教育中沒有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滲透到每行每業,我國的每個公民都必須學習并踐行這一價值觀念。并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職業道德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前者能夠加強后者的作用,后者反過來又能夠讓前者體現在每個人的行為中去。然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只是拿來空喊口號,而是應該將其內容及精髓體現在個人行動中來。但是,職業道德教育中并未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完全體現與運用。

二、在職業道德教育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職業道德教育的加強有促進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解決我國需要建立怎么樣的一個國家、需要建立什么樣的社會以及需要培養什么樣的公民等方面的問題[2-3]。而職業道德教育與上述三個問題都相關。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入職人員能夠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人成才的前提

職業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一個職業道德合格的人員,職業道德是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前提。職業道德標準是入職前必須要求的一個重要標準。一個有能力的人能否被企業重用,關鍵在于其職業道德是否合格。一個無論多么優秀的人而缺乏職業道德將得不到展現其才能的機會。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加強職業道德的前提。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一個成才來說具有重要作用。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職業道德教育的加強提供有效途徑

篇(2)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順應時代潮流提出“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口號,鼓勵校企合作,為校園建設籌資、企業科技升級指明了發展道路。那么當代高校應該如何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著力見著職業教育的學風,重整學術風氣呢?本文將簡要分析我國校企合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說明職業教育學風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學風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我國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

我國校企合作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改革開放后,我國教育事業和經濟政策都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推動更多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同時也為了鼓勵學校積極將學術成果投入市場,縮短知識轉化為直接經濟動力的周期,國家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的開展。在《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到學校要促進成果投入市場化,這里就是在一定意義上肯定了校企合作的意義,但盡管如此,我國并未出臺相關法律對此種合作模式進行規定。這也導致,校企合作雖然已是常見現象,但是在具體合作過程中卻也存在一定問題。另外,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校企合作時,學校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在資金方面受到合作企業的限制,這導致學校往往會出現一味迎合企業需求,而忽略了學者和學生需求情況,甚至在學校出現拜金主義、功利主義這些極不利于認真治學的思想,這顯然是本末倒置。不過我國校企合作雖存在一定問題,但是從長遠發扎來看,校企合作時具有長遠意義的。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學風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一)必要性

職業教育相較于一般的高等教育來說具有的最大特點就在于“職業”二字。如果說普通高校的學習是為了學會一種方法或者一種思想的話,那么職業教育則是針對具體的職業進行專門的、系統的教學,培養出適應某一崗位的專業型人才。從實際操作來說,職業教育更具現實意義。也正是由于這一特性,導致職業教育更貼近社會,因此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職業教育占據了極大的份額。但也同樣是由于職業教育更貼近社會,就讀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往往過多地強調技術的學習,再加上校企合作后,在校園形成社會風氣,便更容易忽略基本的學風建設。因此,相對于普通高校來說,職業學校的學風建設更具現實意義。

(二)意義

上文學風建設的必要性主要是就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展開論述的。而職業教育學風建設對學校發展、學生發展和企業方面都有諸多意義,具體意義總結如下:

1 促進學校的長期發展

建設學風可以在全效培養起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認真治學的精神,促進學術成果的產出。雖然職業教育不強調培養學者,但是學校始終是學習的地方,學生有學術成果產出,也有利于推動校企合作的發展。學校提供學術成果、科學技術,企業則提供研究資金,這有利于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形成良性的互惠圈子,有利于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

2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多方位人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知識的更新換代幾乎是日新月異,如果無法建立起治學精神,不能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僅靠一點技術是無法在社會立足的。因此學生若想得到長遠發展,則必須全面發展,首先便是要將自己打造成知識型、學習型人才。另外,學風建設好了,課堂紀律也就好了,老師在課堂上心情愉悅,便可以提高老師的授課效率,在有效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傳授知識,也同樣使學生獲益。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學風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擴大學風教育宣傳

學校要想進行學風建設,首先學校領導層要重視學風建設,要從領導層下達學校學風建設的意見。而學校宣傳部門則要積極落實學風宣傳工作,可以在校園媒體(包括校報校、校刊、校電視臺、校廣播臺)上進行多方位宣傳。宣傳內容可參照上文的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強調對學生自身的實際作用。

(二)將學風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之中

由于老師是直接與學生接觸的,因此除了學校領導層以外,學校老師是學風建設的主力軍,學校若想進行學風建設,必定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工作和對學生的悉心教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學風教育時應當盡量避免空談大道理,這種說教不僅無法得到預期效果反而易引起學生反感。老師可以結合自己所授課目的特點和自己的切身經歷,將學風建設具有化、學科化。讓學生明白維護學校良好的學習風氣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三)聯系合作企業建立獎勵機制

建立獎勵機制,主要是針對在學校表現突出或有突出科研貢獻的師生群體,樹立先進模范為全校師生建立起學習的榜樣,使更多學生認識到做學問的重要性。并且建立獎勵機制有利于為投身于研究的師生提供研究資金,支持和鼓勵他們的研究工作。除此以外,這里特別強調要聯系合作企業建立獎勵機制,這也體現了企業對學校學術工作的支持,并告訴學生,學風建設并不只是一紙空文,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以后走上社會,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都具有實際意義。

四、結語

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時展的潮流,不可逆轉,這種合作模式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我國校企合作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風建設問題,而這問題在職業教育中更加突出。本文主要就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教育學風建設引發思考,首先強調了學風教育必要性和意義,之后結合研究結果和實際經驗對學風建設提出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意見。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美國實用主義的創始人,并且是美國最有聲望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為依據,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哲學理論“從做中學”。“從做中學”是杜威職業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其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思想對世界職業實踐產生了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對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具有積極的現實啟示意義。

1 杜威的“從做中學”內涵

1.1 “從做中學”提出的時代背景

杜威從“從做中學”理論的提出,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改革教育現狀的因素。20世紀之初,隨著美國工業的迅速發展,工人對普及教育的愿望日益強烈,同時,資本家也希望通過教育使工人的素質得到較好的提高,更加快速掌握技術,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剩余價值。另外,杜威認為20世紀之初的美國的傳統教育,它一方面脫離社會,另一方面脫離兒童學習規律。“從做中學”的教育哲學理論的提出符合美國當時對學校培養人才的要求,也符合兒童和青少年對學習求知的心理。

1.2 “從做中學”提出的實踐依據

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思想,提出學校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聽”的學習狀態。杜威認為,傳統的教育嚴重脫離社會生活,壓制了學生的個性、主動精神和能力的發展。杜威在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了“從做中學”這個教育哲學思想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在他看來,如果兒童沒有“做”的機會,那必然會阻礙兒童的自然發展。兒童生來就有一種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對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對此要給予特別的重視。

另外,杜威認為,“從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它使得學校里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系了起來,兒童能從那些真正有教育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學習,從而有助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在杜威看來,在“從做中學”時,必須排除由于外部強制或命令的行動、不能將行動的人引入未來更廣闊的領域的行動以及習慣性和機械性的行動。①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為解決實際問題,便去搜集有關資料,確定問題所在,并提出各種假設。這種過程能使學生豐富自己的經驗。同時他認為教學活動要遵循“問題五步”教學即:創設情景、明確問題、提出假設、解決問題、檢驗假設五個部分組成。

2 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而關于職業的認識,杜威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認為,工作的性質從根本上說是社會性的,因為人們所從事的各種職業,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種種需要和目的。這些職業都在維持著構成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種種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種種關系。甚至維持生存的各種活動,也要被適當安排在一個改變了人類的一切本能活動與思維的社會結構之中。這些職業是基本的社會生活即人類生活,沒有各種職業,文明就無從綿延下去。②

因此,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很關鍵。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思想有密切的關系。而我國自從1996年9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第六章的十四條,明確了我國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并明確了職業教育目標人數,到2015年和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為2250萬人、235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1390萬人、1480萬人。這體現了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3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看好職業教育。首先,受“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的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還片面地認為孩子讀書是為了當官,講究的是光宗耀祖,而只學一技之長被認為是雕蟲小技和有失臉面的事情。直到今天,這種思想還廣泛存在著,影響著人們對職業教育的看法。顯然是人們沒有認識到職業教育是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產物,是標志著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程度和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我國是農業大國,同時正在向工業現代化大國邁進,需要大批適應信息工業化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此外,也沒有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個人立足社會、適應社會、學會生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有效途徑,增強全民職業教育意識,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必然選擇。③

(2)招生政策導向問題。當前,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已經到來,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邁向了大眾教育,上大學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高考的錄取率也在逐年穩步提高。另外,由于職業教育的招生政策把它定位在選拔升高中或升大學后來錄取學生,也就是說讀中高職業教育的學生的錄取分數在招生政策上要比讀普通高中或大學的分數要低,導致人們普通認為讀職業教育的學生是學習很差的學生,在家長的眼里,讀職業教育是孩子迫不得已的選擇。

(3)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問題。由于職業教育的辦學經費緊張,許多職業學校所需要的儀器設備沒有經費夠買,使得很多實踐課程無法正常開展,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得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另外,由于很多辦職業教育的學校環境在城市的郊區或辦學環境相比一般的院校差,導致一些職業學校很難留住優秀的教師,并且也很難吸引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到職業學校工作,這也是導致職業教育陷入辦學困境當中的部分原因。

4 “從做中學”理論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從做中學”是杜威職業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其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思想直至今天,仍是美國和世界各國的職業教育教學的啟發點和航標。因此,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思想對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仍有啟發意義。

第一,以開放的心態重新認識職業教育。向老百姓加大職業教育對國家經濟發展重要性的宣傳,使他們認識到像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提出,“職業是唯一能使個人的特異才能和他的社會服務取得平衡的事情。”認識到職業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接納職業教育。

第二,在職業教育的招生政策上進行改革。這就要求把職業教育的政策提高到和普通教育的重要地位上來,這就是要求對職業教育進行招生改革,但也并不是提高或降低職業教育入學標準。

第三,努力創造問題情景,為學生提供理論和實踐操作平臺。這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對職業教育要投入充足的經費,來保障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加大力度來引進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到職業教育中來。另外,要求領導和老師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與溝通,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現實性,要求我們的教師和學生要走出校園,到現實社會中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

最后,職業教育應該以滿足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這主要像杜威認為的那樣,“找出一個人適宜做的事業并且獲得實行的機會,這是幸福的關鍵,天下最可悲的事,莫過于一個人不能發現一生的真正事業,或未能發現他已隨波逐流或為環境所迫陷入了不合志趣的職業。”他指出一個人的職業如果能夠滿足自身興趣愛好需要,他才會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特異才能,很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樣他才會感到生活的意義。因此,我國的職業教育要滿足學生特長發展的需要。“假如人們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一個均衡、幸福和繁榮的社會就會出現”。④

注釋① 單中惠.“從做中學”新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3:77-83.

②④趙祥麟,任鐘印,吳志宏譯.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98.

③ 曾令奇.杜威職業教育思想及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2:32-34.

參考文獻

[1] 呂靜,杜威.“從做中學”教育思想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系統模式的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0.20:143-144.

[2] 唐曉曦.杜威的“從做中學”對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啟示[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10:10+16.

[3] 劉鴻雁.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75+82.

篇(4)

 

一、黃炎培的職業教育理論 

黃炎培因大力倡導并積極推行職業教育而聞名于世。在黃炎培所處的時代,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著種種弊端,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一方面學校畢業生學不致用,畢業即失業;另一方面經濟生產領域急需各種技術人才奇缺。黃炎培針對當時現狀,改良中國職業教育。 

(一)職業教育的作用與地位 

黃炎培認為職業教育的作用從理論價值來講在于;“謀人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生產力之準備”。從對社會影響來講,在于通過提高國民的職業素質,使學校培養之材無不可用,社會從業者無不得到良好訓練。從對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來講,有助于解決中國最大、最重要、最困難、最急需解決的人民生計問題,進而使國家每一個公民享受到基本的自由權利。在當時現狀的中國,黃炎培的主張雖然充滿了幻想,但的確表達了他力求改變中國教育和社會現狀的美好心愿。 

(二)職業教育的目的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職教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前提。黃炎培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但他又意識到職教在使受教育者獲得謀生并服務于社會的同時,還須注重其個性的發展。而后,黃炎培將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概括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黃炎培的現代職業教育目的理論,是從人與社會的雙重意義來闡述的。即對個人來說,職業教育具有求生存、求發展的意義;對社會來說,職業教育具有利國富民的意義。 

(三)職業教育的方針 

為了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黃炎培還遠見卓識地提出了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他認為職業教育的社會化、科學化、平民化是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所謂社會化,在他看來即“辦理職業教育,并須注意時代趨勢與應走之途徑,社會需要某種人才,即辦某種學校”。所謂科學化,是指“用科學來解決職業教育問題”,并用科學管理方法組織職業教育機構自身建設,力爭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用科學之態度處理職教的種種問題。所謂平民化,是指職業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這說明了他把職業教育的對象關注到廣大平民的身上,已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大眾教育。 

(四)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 

黃炎培在不斷的實踐、總結、探索以及結合職業教育特征的基礎上,倡導且努力貫徹實施“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的主張,來作為職業教育中開展教學工作必須堅持的教學原則。他發現辦學的弊端在于學校功課設置重理論輕實習,學生富于欲望而貧于能力。于是指出職業教育的目的乃養成實際的、有效的生產能力,想達到這種境界,需手腦并用。如果只注重書本知識,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他批評了過去實業教育中“重理論而輕實習”、學生“有讀書之慣習,無服勞之慣習”。黃炎培從課程設置、師資聘用等各個環節加強了應用與動手的分量。如學生行半工半讀,不僅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 

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在三十多年職業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黃炎培形成了較完整的職業教育思想,其中一些理論成果在今天看來依然十分具有前瞻性,對我國當代職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一)改變舊的社會觀念 

由于傳統的封建陳腐觀念殘留,因此,教育體制的改革、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職業高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封建思想,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蔓延到歷史的各個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應提高人們對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改變在人才、勞動就業上的舊觀念,使職業技術教育扎根于社會。 

(二)順應社會需求 

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嚴重阻礙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都是以學校課堂教育為主,學校與社會組織、生產企業之間,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有一定的脫節,缺乏社會性。黃炎培認為,在生產中,絕大部門所需要的,必須是受過職業訓練的中等技術人員。只有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出具有熟練技藝和高超手藝的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才能使先進的科學技術在生產中得到實際運用,才能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職業學校應培養社會和用人單位急需的有用人才,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際職業生活中得到充分應用。 

(三)職業教育現代化 

整個教育都有一個現代化的要求,這是世界性的趨勢,職業教育顯得尤其重要。科技革命的發展,特別是各個領域知識的不斷更新,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技術教育具有深刻的影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具體反映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上。在教學內容上,不管是文化基礎學科,還是專業基礎學科,都應該根據現代科學的發展,反映科學技術的新成就,增加基礎理論知識的比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于擴大學生學習容量,培養提高能力,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養個性差異,注重道德教育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黃炎培在比較我國與英美學校在教育方法上對學生的影響的差異時,他認為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禁錮了學生的創造及啟發思考的能力。在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學生,缺乏活力。因此黃炎培的職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謀個性之發展,強調要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教育過分看重科學文化素質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素質。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一流的技術卻沒有完善的道德修養,這種教育無疑是失敗的。因此,現代的學校在強調專業技術教育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慷慨.黃炎培職教思想的現代意義[J] 職業教育史料 2005.9 

[2] 張志勇.《創新教育—中國教育范式的轉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論文關鍵詞]黃炎培 職業教育思想 當今職業教育 啟示

黃炎培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運動的先驅。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提出的許多職業教育的思想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仍有借鑒意義。現摘錄一二與讀者共享。

一、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

1.職業的含義和意義

黃炎培在《實施實業教學要覽》中給職業教育下的定義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獲得生活的供給及樂趣,一面盡其對群眾之義務,此教育名曰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作用——“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

2.職業教育的長期性

正如黃炎培先生所言“職業指導乃長時期繼續進行之事業,非短時期之商榷。職業指導之實施時期,自職業陶冶時期,職業準備時期,專業訓練時期,就業后補習時期,至確能自立經營,無需輔導時期,絕非短時間兩人晤談之匆促商量所能塞責。” 黃炎培提出要建立一個包括職業陶冶——職業指導——職業訓練——職業補習和再補習在內的職業教育系統,使職業教育貫徹全教育過程和全部職業生涯。其中,小學重在職業陶冶,為職業教育的打基礎階段,初中階段應進行職業指導,高中設職業分科,或專門職業學校進行系統地職業訓練,就業后還要接受職業補習教育。

3.關于職業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黃炎培認為從廣義而言,“凡教育皆含職業之意味,職業教育在教育制度上應有一貫的、正統的和整個的地位。那種以普通教育為正統教育,以職業教育為偏系的教育的陳舊觀念應根本打破。

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當今職業教育的啟示

按照現實國家的教育體制,一般公民是在接受普通國民教育后,或接受高等教育或接受職業教育才進入社會成為一名職業者的。最近的一項專項問卷調查,以中學生,職教生和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結果令人深思。

1.明確職業的意義,確立正確的職業觀

黃先生認為,職業本身不僅要求供需經濟,而且要求才性相近,才能使事得人,使人得事,“使百業效能賴以增進”,使人“獲得職業的樂趣”。教育具有發展人類生活知能與培養服務精神的雙重功能。“職業觀是人們對職業的根本性的認識和態度,他包括人們對專業職業根本性的認識,個人選擇職業的標準等。這里“獲得生活的供給及樂趣”,應理解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是物質精神“雙豐收”。

在問卷中當被問及從事一門職業的意義時,81%選的是謀生的手段,選個人價值的體現占7%,選其他的占12%。雖然在商品經濟發展,人的觀念很多被物化的今天,對職業的看法不可能不受影響,但如果只看到職業謀生的意義,僅停留在物質層面,就很難理解職業帶來的精神樂趣。

當被問及進行職業決策時,在主要考慮的因素選項中,選經濟收入的占79.8%,選升職機會的占7.2%,選事業發展的占6.0%,選工作地區單位名氣的占7.0%。這其中,經濟收入、晉升機會、單位名氣的占到了94%,對名利的追逐可見一斑。

從敬業樂業意識方面,當被問及從事現職業的感覺時,選壓力比較大但不快樂的占68%,選很快樂沒有什么壓力的占9%,選有壓力但很快樂的占15%,選其他的占8%。不難想象只有壓力而沒有快樂的從業者會有“樂業”的想法,既然此間長期得不到樂趣,又還沒過多感受生活的壓力,跳槽變成為常見的一件事。

在這次調查中,當被問及畢業后更換單位的情況,一年內更換一次的占45%,更換過兩次的占20%,更換三次占10%,沒有更換過單位的占25%。而在就職者中當被問及是否有跳槽想法時,持肯定說法和可能說法的占到了76%。職業流動周期的縮短雖然在一方面說明勞資雙方自由選擇度增加了,但會增加資方的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力的求職成本,這對已經嚴峻的就業形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關于職業教育的起止期的問題

黃先生認為,職業教育的過程是一個連續施加影響的過程。比照當今情況分析,筆者認為,這其中職業準備時期,專業訓練時期最重要。但現實是職業教育開始的時間遲滯于學生的需求。初中階段結束后,有一部分學生進入職教或直接就業,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實有必要,但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很少顧及學生這方面的需求。進入高中階段后,通過高考上一個重點大學,幾乎是每一個學生的理想,至于上什么專業,往往缺乏科學的職業測試,等學生進入職業學校或高等學校再接受職業指導方面的教育有一種“亡羊補牢”的感覺。調查中學生當被問及選擇專業的信息來源時,選班主任或朋友介紹的占65%,選家長決定的占25%,選其他的占10%,而當被問及班主任或朋友介紹的依據時選專業測試的占不足5%。當被問及為什么選擇現專業時,選“熱門”專業的占48%,選個人愛好的占23%,選其他的29%,這更說明了問題。

3.關于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

“凡教育皆含職業之意味”職業教育之重要性今日為更多的人士為之大聲疾呼,如何使中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重溫黃炎培先生的教誨意義不可低估。他認為“辦理職業教育,并須注意時代趨勢與應走之途徑,社會需要某種人才,即辦某種學校”,職業教育的原則,他強調“離社會無教育”,主張施行何種教育,必先考察何種社會。他認為社會化的辦學方針應貫徹于職業教育的各個層面,包括如下。

(1)辦學宗旨的社會化——以教育為方法,而以職業為目的;

(2)培養目標的社會化——造就適合社會職業生活的各行業人才;

篇(6)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符合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的大事。技能競賽對于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技能競賽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的轉型,產業布局的調整,產品的升級換代,我國企業用工正在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這就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型的產業工人和人才做保障。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正是符合這一發展要求。職業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隨著全社會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教育主管部門也在不斷探索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多年逐漸摸索出了一條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技能競賽的教育教學模式,特別是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為今后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教育教學改革等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

二、教師與學生技能競賽的發展現狀

1.學生技能競賽的發展現狀

截止到201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4屆。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項制度創新。通過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的組織和選拔,有效地調動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各類職業技能的積極性。突出了專業技能在職業教育中的位置,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更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有力地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學生通過技能競賽,增強了自身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創新思維,樹立了服務行業信心,取得了職業資格認定。

2.教師技能競賽的發展現狀

職業教育教師技能競賽和學生技能競賽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沒有全國綜合性的技能競賽。選拔機制沒有形成i各級各類比賽水平參差不齊:參加范圍不夠廣泛,社會影響力不夠;政府和有關部門重視程度不高。

在全國范圍內,沈陽、江蘇等幾個省市十分重視教師技能競賽的發展。特別是在沈陽今年將舉辦第二屆全國教師信息化技能大賽,雖然全國性教師大賽起步較晚,涉及專業較少,但是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教師技能競賽的重要性,發展勢在,必行。

三、教師與學生技能競賽銜接的必要性

1.教師與學生技能競賽銜接對教學的影響

技能競賽系統全面地檢驗了職業教育教學成果。技能競賽對于教學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對于選擇教學內容的引導;對于改革實訓方式的引導;對于更新課程模式的引導;對于確立育人理念的引導。

教師技能競賽與學生技能競賽是聯系的,有機的整體,是不可分割而獨立存在的。職業教育的教師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素質,做好學生技能競賽的前提必須做好教師技能競賽。教師技能競賽是對教師技能素質,動手能力的檢驗,競賽的手段和設計方法都應該是最緊貼行業企業生產實際一線的,最先進的,最具引領作用的技術。

2.建立順暢的師生技能競賽銜接的通道

建立順暢的銜接通道必須有體制機制作保障。通過教師技能競賽選拔出獲獎教師,職業學院要加大對他們的培養,鼓勵其成為本專業帶頭人或骨干力量。并由此形成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在教師中形成~種參與技能竟賽的熱情,帶動一般教師或年輕教師提高業務和動手能力,增強教師之間的良性競爭,促進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3.通過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師生技能競賽的有效銜接能夠使得職業教育技能競賽對教育教學的引領作用更加系統化、規范化。通過師生的技能競賽可以使教師與學生系統的了解到最新的產業技術和最新產品。技能比賽銜接的成功,日常教學中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編寫就自然會圍繞行業企業的產業鏈和產品鏈進行。這樣職業教育就真正做到了工學結合。

四、教師與學生技能競賽銜接方法的探索

1.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教師技能競賽的體制機制

學生參加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經舉辦了4屆,相比之下,教師參加的全國性的綜合性的職業技能競賽還沒有舉辦過,各級各類的教師技能競賽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盡快建立健全各級各類的職業教育的教師技能競賽,通過選拔最終推薦參加全國性質的教師技能大賽人員,把教師技能競賽作為一項制度建設,完善體制機制。為與學生技能競賽的有效銜接做好準備。

2.為教師、學生同臺技能比武創造條件

在教師與學生各自開展全國性技能競賽的基礎上。應該分步驟的嘗試建立師生技能競賽全國性的平臺,比賽可以是師生共同參與或者師生同臺競技等多種形式,教師的動手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對行業最新技術的掌握等,這種形式應該成為檢驗技能競賽是否引領教學和有效地銜接師生技能競賽最好的方法。

3.調動行業、企業參與技能競賽的積極性

要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支持。在日常教學中,學校通過和企業合作,進行頂崗實習、培訓,建立校外生產實訓基地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行業企業可以通過也職業教育的合作在技能競賽上展示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從而引領職業教育教學的發展,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技能競賽的積極性是關鍵。

4.政府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

篇(7)

一、黃炎培的職業教育理論

黃炎培因大力倡導并積極推行職業教育而聞名于世。在黃炎培所處的時代,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著種種弊端,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一方面學校畢業生學不致用,畢業即失業;另一方面經濟生產領域急需各種技術人才奇缺。黃炎培針對當時現狀,改良中國職業教育。

(一)職業教育的作用與地位

黃炎培認為職業教育的作用從理論價值來講在于;“謀人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生產力之準備”。從對社會影響來講,在于通過提高國民的職業素質,使學校培養之材無不可用,社會從業者無不得到良好訓練。從對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來講,有助于解決中國最大、最重要、最困難、最急需解決的人民生計問題,進而使國家每一個公民享受到基本的自由權利。在當時現狀的中國,黃炎培的主張雖然充滿了幻想,但的確表達了他力求改變中國教育和社會現狀的美好心愿。

(二)職業教育的目的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職教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前提。黃炎培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但他又意識到職教在使受教育者獲得謀生并服務于社會的同時,還須注重其個性的發展。而后,黃炎培將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概括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黃炎培的現代職業教育目的理論,是從人與社會的雙重意義來闡述的。即對個人來說,職業教育具有求生存、求發展的意義;對社會來說,職業教育具有利國富民的意義。

(三)職業教育的方針

為了實現職業教育的目的,黃炎培還遠見卓識地提出了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他認為職業教育的社會化、科學化、平民化是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所謂社會化,在他看來即“辦理職業教育,并須注意時代趨勢與應走之途徑,社會需要某種人才,即辦某種學校”。所謂科學化,是指“用科學來解決職業教育問題”,并用科學管理方法組織職業教育機構自身建設,力爭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用科學之態度處理職教的種種問題。所謂平民化,是指職業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這說明了他把職業教育的對象關注到廣大平民的身上,已認識到職業教育是大眾教育。

(四)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

黃炎培在不斷的實踐、總結、探索以及結合職業教育特征的基礎上,倡導且努力貫徹實施“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的主張,來作為職業教育中開展教學工作必須堅持的教學原則。他發現辦學的弊端在于學校功課設置重理論輕實習,學生富于欲望而貧于能力。于是指出職業教育的目的乃養成實際的、有效的生產能力,想達到這種境界,需手腦并用。如果只注重書本知識,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他批評了過去實業教育中“重理論而輕實習”、學生“有讀書之慣習,無服勞之慣習”。黃炎培從課程設置、師資聘用等各個環節加強了應用與動手的分量。如學生行半工半讀,不僅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

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在三十多年職業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黃炎培形成了較完整的職業教育思想,其中一些理論成果在今天看來依然十分具有前瞻性,對我國當代職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一)改變舊的社會觀念

由于傳統的封建陳腐觀念殘留,因此,教育體制的改革、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職業高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封建思想,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蔓延到歷史的各個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應提高人們對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改變在人才、勞動就業上的舊觀念,使職業技術教育扎根于社會。

(二)順應社會需求

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嚴重阻礙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都是以學校課堂教育為主,學校與社會組織、生產企業之間,教育與市場需求之間有一定的脫節,缺乏社會性。黃炎培認為,在生產中,絕大部門所需要的,必須是受過職業訓練的中等技術人員。只有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出具有熟練技藝和高超手藝的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才能使先進的科學技術在生產中得到實際運用,才能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職業學校應培養社會和用人單位急需的有用人才,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際職業生活中得到充分應用。

(三)職業教育現代化

篇(8)

中圖分類號:J6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9-0249-01

21世紀的今天,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逐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不僅僅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著良好的素質和素養,同時也要有著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職業院校作為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根本基地,其教育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綜合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對職業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意義進行探討分析有著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音樂素養和人的素養之間的關系

一般而言,所謂的素質在某種程度上則是人的質量,同時質量主要是借助于相關的活動進而將整體的綜合能力水平直接的反映出。一般而言,素養主要包含生理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以及思想素質等,素質在實際的形成過程中,需要后天的培養。而音樂教育作為美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僅僅強調人對音樂整體感受力的培養,同時對于人的情感和音樂作品情感的共鳴也有著一定的強調作用。

二、當前職業教育中音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前職業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教育,其主要的特點是面向基層和生產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目前而言,職業教育在我國整體教育的發展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我國人才的培養逐漸的從精英化逐漸的趨向于大眾化。尤其是職業教育,職業院校的學生往往有著相對薄弱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習上的主動性也有著一定的缺乏。

當前職業教育中音樂教育作為一項特殊的技術性教育,在面對市場經濟時尚以及社會誘惑的雙重打擊下,部分職業學院學生的實際管理的難度逐漸加大,尤其是當前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前提下,職業院校的學生的數量逐漸增加,而當前部分職業院校中音樂教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僅僅采取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不僅僅對學生的逆反心理有著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時也使得學生難以從根本上認知到音樂教育的真正意義。

職業教育作為現代化教育重要的一種藝術教育,部分職業院校對于音樂教育的認識度不足,不僅僅將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直接忽視,同時甚至有些職業院校直接將音樂方面的課程取消,這一做法難以從根本上保證職業院校的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進而使得學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難以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

總而言之,當前職業教育中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并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幾點,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仍然存在更多的問題亟待發現和解決,需要更多相關人士的共同參與。

三、職業教育中音樂教育的意義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現代化教育常見的一種形式,直接關乎著我國社會基層人才市場的發展,同時音樂教育作為一種藝術教育,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部分,同時也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典型的道德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額提升有著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一般而言,職業教育最主要的教育宗旨則是面向社會人才市場,進而培養基層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術型人才。而隨著現代化社會分工的逐漸明確,人才市場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不僅僅要求學生有著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精神,同時也要有著團結合作和創新精神。

音樂教育中的合唱藝術訓練作為一門相對實用的藝術教育,通過多次的訓練,將每個學生的工作進行明確的分工,并加強學生之間的協調合作,以至于學生有著一定的團結合作的良好素養,通過一定時間的實踐,學生的行為難免會逐漸的趨向于規范化的軌道中,以至于其音樂教育中的合唱隊訓練更加的而具有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中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潛在形式的教育,不僅僅對學生的審美觀念、藝術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個人素養有著一定的培養,同時也規范了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而服務于當前社會人才市場。

結語

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教育逐漸受到社會人才市場的極大關注,同時職業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教育,不僅僅對學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有著一定的培養作用,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并對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加以培養,拓寬了學生知識學習的視野,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有著極其有利的影響,總而言之,職業教育中音樂教育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金鑫宇.試論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的相互關聯與影響[D].中央音樂學院,2013.

[2]陳麗.論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J].科技視界,2013,33:282+314.

篇(9)

當代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農村的文化建設與發展卻是中國文化發展的薄弱環節。影響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的不足和缺失無疑是重要因素。在針對成人的教育中,職業型教育(簡稱職業教育)面向的人群更加大眾,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起到的作用和發揮的影響更為重要。

一、新農村文化建設環境下職業教育的新形勢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并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然而,實際情況與目標差距還很大,絕大多數農民仍然只能從事農業勞動或者選擇勞動密集型行業,他們并不具備現代文明所提倡的法制意識、衛生意識、公共責任以及生態環保等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還是農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可以說,科學素養的不足,拖緩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當前農村勞動人口中,接受過職業教育的不到5%,中國農村仍有半數人口僅為初中文化程度,文盲和半文盲仍占相當比例。因此,要促進新農村文化建設,必須加快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現實狀況

1.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1)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對于解決中國的“農村”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中國城鄉差距依然相當顯著,職業教育對于統籌城鄉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職業教育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對于農村的文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2)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對于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具有深遠意義。當前中國農民的科學素養和文化底蘊整體偏低,通過職業教育可以使農村剩余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有利于其由農民轉型為城鎮居民,有利于城鎮化的進展。(3)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對于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具有直接意義。廣大農民雖然世代耕作,但是農業的現代化變革對農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業教育的開展可以提高農民的現代化農業技術,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2.新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反思

職業教育對于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毋庸置疑,但是中國當前的職業教育無論在辦學思想還是辦學方法上都存在相當大的問題,不能滿足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1)當前大多數職業技術院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中最核心的就是就業率的問題。以就業來招攬生源,以生源來創造效益。這種思想在市場經濟下本無可厚非,但教育本就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它承載著文化傳承的社會責任。職業教育同樣不能例外,當前這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學指導思想缺乏全盤統籌,體現出過度的功利性,無法與新農村建設的大勢形成有效互動、雙贏共進的效果。(2)當前大多數職業技術院校的辦學內容是對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生產力水平。但是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新農民的標準為“有文化、懂技術”,僅僅以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教育顯然不能提供合格而全面的教育服務。(3)目前,職業教育學校辦學模式大多與普通學校基本一致,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沒有突出職業學校的特點。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與市場的深度結合,沒有形成校企雙方積極參與、相互合作的長期且有效的合作機制。

三、國外農村職業教育的開展狀況

1.美國――開展最早、重視立法

美國是當今最發達的國家,在職業教育領域擁有較為完善的法規體系和規章制度。早在1862年,美國頒布了職業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爾法》,它不僅是美國的首部關于職業教育的立法,也開創了世界職業教育領域立法的先例。1917年,美國又實行了《史密斯?休士法》。該法的核心是在全美所有的普通中學開展職業教育,由政府出資負責職業教師的培訓工作。較之《摩雷爾法》,《史密斯?休士法》的意義更加深遠,它將美國所有的普通中學變成了具有職業教育內容且提供了財政資助的綜合學校。這項政策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包括農、工、商、家政等各個領域的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2.英國――網絡技術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統一的職業資格

網絡技術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是英國職業教育方面最為顯著的特征。以職業技術培訓網為平臺和載體,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智力優勢,并且可以形成多層次、多類型、方式靈活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在網絡化培訓的基礎之上,英國實行了全國統一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在制度層面上規范了培訓的內容和考核的標準,使得接受職業教育者的水平得到保證。通過實施職業教育領域這些意義深遠的改革,提高了受訓者的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

3.日本――重視職業教育基礎設施

日本職業教育的開展吸取了英國和美國的優點及特長。立法上,早在1947年就頒布了《基本教育法和學校教育法》,并在80年代普及了高中教育的同時,還積極推行一套職業訓練制度,支持并引導各企業和社會團體積極開展各種崗前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技術素質和適應現代化工業的能力。在信息技術方面,日本將計算機系統、衛星系統等現代化裝置作為職業教育的普遍手段,大大提高了農村職業教育的現代化水平。此外,日本還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許多現代化的實習場地,使職業教育的實踐性得以充分發展。

四、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措施及創新途徑

1.通過國家立法改革職業教育辦學體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關于企業類的營利性單位已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律法規。但是中國的職業院校屬于非營利性事業單位,缺乏在法律層面的產權界定和運行制度。目前僅有管理規章和管理文件,基本沒有涉及非營利性組織的產權和組織構架,因此需要通過國家立法改革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才能使職業教育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之中發揮重要作用。

2.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的混合提供

中國當前的職業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這種單一化的提供模式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探索建立職業院校的校董制經營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混合提供的進程,這也就意味著職業教育應吸收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但是,教育作為準公共產品的性質決定了其向社會開放的原則應是有限度、有次序的。職業教育同其他教育類型有著顯著的差別,比如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或普通教育之間的內涵和性質均不相同。因此政府應獨立建設職業教育準入制度,通過此制度規范職業教育的準入資格和準入范圍。這樣既可以保證職業教育的準公共產品性質,又可以調動社會資本來發展職業教育。

3.推動職業教育中人才結構和培養模式的調整

當前中國職業教育的人才結構和培養模式基本是以勞動技能培訓為主,這已經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無法承擔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擔當智慧支持的使命和作用。因此,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職業技術教育內容的創新,應牢牢把握服務“三農”的方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率為目標,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盡快實現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本土化以及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并使其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對社會職業崗位體系影響所產生的變化,圍繞社會所需職業崗位能力,并充分考慮未來職業需求,設計教學內容體系;要注意及時補充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科技成果,并根據有關行業和領域的國際規范、國際標準來修訂現行的教學內容;要加強外語教學,增設國際文化、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方面的內容;要在加大技術基礎課程比重的同時,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構建一個“基礎寬、技能精、針對性強、適應面廣”的具有職業技術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4-0130-01

第三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中國專題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提出要承擔民族文化和民間工藝的傳承使命,建設職業教育特色學校和特色專業。文化傳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體內的社會成員中作為接力棒似的縱向交接的過程。文化傳承不僅維系著民族的昨天和今天,而且關乎著民族發展的未來走向。我國西南地區是多民族地區,具有獨特文化背景,受到各民族文化傳承中符號、語言、價值、規范等方面的影響,使職業技術教育在傳承民族文化上面臨著挑戰和機遇。

一、傳承民族文化在西南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活實踐中積累下來的精神結晶。各少數民族在社會生活中長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對自己民族的各類文化有著特殊的感情。如果在職業教育中,引入各自民族文化的內容,勢必會極大地調動起各民族的積極性,從而極大地促進民族教育的成果。例如貴州是我國著名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49個民族,有不少的民族民間藝術,如苗族的蠟染、侗族的大歌等,都是蜚聲海內外的,如果將這些藝術作為職業教育中民族傳承教育的內容,既能使學生學到一門技術,極易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能發揚民族文化,體現西南職業技術教育特色,又有利于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學習少數民族文化,不僅多了一項實用技能,多了一條更穩定的出路,也提高學生自身素養。例如學習蠟染刺繡能夠培養人的精細觀察力;研習圖案紋飾繪畫能夠強化形象記憶;學習歌舞有益于感情的豐富;腳馬競技對動覺智能、宗教對自省智能、山歌對唱對交流智能。據調查,旅游專業學生在學好相關專業的普通課程后,會幾門少數民族語言等一些當地需求的綜合技能,與一般畢業生相比,就業更加有保障也更能激起這一區域企業的興趣。

為此,我們可以將民族文化教育作為在校生學習的重點課程之一,全面推廣。將民族歌舞、服飾、語言、用藥等民族文化編成教材,分別納入學前教育以及生產管理、中醫中藥等專業必選課程,學生增長見識的同時,傳承和保護了民族文化。還有把竹鈴球、蹴球、陀螺、腳馬競技等民族體育項目在職教中心推廣,讓機械、汽修等專業的學生增強體魄的同時也能擁有一項民族藝術特長。這樣帶來的不僅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更是職教生的穩定就業。

二、職業教育中傳承民族文化的一些思考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少數民族地區長期處于封閉半封閉狀態,舊的傳統觀念束縛著少數民族的頭腦。因此,職業教育幫助改善少數民族的文化及心理,克服閉關自守的思想,打破封閉局面,促進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流、匯合,這對于消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用職業教育進行民族意識的啟蒙,改變對傳統盲目依賴的心態,吸收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新成就、新思想,推動觀念更新,激勵各民族的時代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樹立起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意識和觀念。同時要幫助他們建立起自強、自立、自我發展的觀念,從自身來尋求力量,通過國家的優惠政策和政府扶持,打好基礎,努力實現民族發展。

2.加大職業教育宣傳的力度

少數民族中很多人不了解先進技術,甚至還有讀書無用論的說法,群眾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認識。所以,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宣傳非常必要。首先,把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宣傳到每個角落,讓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群眾真正了解職業教育,關心、重視、支持職業教育,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使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其次,做好本地區職業院校的宣傳工作。把學校規模、特色、招生就業等情況經常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并讓一些優秀畢業生的現身說法,增強宣傳報道的實效性和說服力,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初、高中畢業生到職業院校就學。還可以到少數民族地區舉行技能展示和招生咨詢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全面深入報道和宣傳職業教育。

3.增加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投入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不發達和因人口分散等帶來受教育成本高的現狀,需要教育投入優于全國的其他地方。少數民族地區因經濟的貧窮,很難承擔教育任務,必須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負擔,才能徹底改變“窮地方辦窮教育”的現狀。另外,溝通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橫向聯系,使社會能夠直接參與教育過程,將社會外部需求與學校內部改革結合起來。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人才與留住人才并重。首先,了解教師的需求結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教師的心理特點,創造條件滿足其合理需要,如青年教師需要進修提高,學習上培養、工作上信任,中老年教師需要改善中老年教師的生活、工作條件及心理環境,保持其工作熱情等。其次,發展少數民族職業教育,最直接的一個方面是要增加少數民族學生、少數民族職工和少數民族專任教師的數量。因為在艱苦的西南部少數民族山區,這些人才是最愿意留在家鄉貢獻才能的。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中蘊涵著具有民族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思想。如何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發掘這些職業技術要素,使之與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是今后特色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之一,也是適應西南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特點,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普及口腔健康知識 下一篇: 生物醫學測量技術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在线播放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 欧美大片在线视观看喷水 | 色九九在线视频精品99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