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6 10:29: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

篇(1)

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提出 “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41號文件的被社會各界一致認為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旅游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旅游業由傳統的服務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支柱產業,這對旅游業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業的發展中,旅游人才始終是旅游發展的第一資源。到2015年,中國旅游市場接待人數將達到35億人次,旅游業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別能滿足現代服務業標準的旅游高端人才異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養與開發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也鮮明提出了人才開發要高端引領的指導方針。在此背景下,國家教委設立了新的旅游類的專業碩士學歷——旅游管理碩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簡稱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并在未來愿意從事旅游業工作的人員,其目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旅游職業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戰略思維能力、敢于挑戰現代旅游業跨國發展的的高級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設立為中國旅游高端人才的培養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養由過去的企業內部培養,發展到了學院正規專業化培養的新階段。

2010年9月,我國第一批獲得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授予權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對象為有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要求專科畢業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畢業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碩士博士畢業有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驗。應屆本科生不允許報考。MTA報考人員要通過每年1月份國家進行的MBA聯考。MTA與MBA考生的考試內容相同,均參加MBA聯考,在報考時選擇MTA。MTA學員可以選擇脫產或者在職進行學習,脫產學習時間為2年,在職學習時間一般比脫產學習時間多一年。MTA學員畢業后,通過論文答辯,可以獲得國家正式的碩士學位證和碩士畢業證。

由于旅游業是一個關聯性強、輻射面廣的產業,既包括純粹意義上的旅游行業,還包括交通部門、商業部門、會展部門、建設部門、公共管理部門,以及旅游信息技術、旅游地產、旅游金融、保險、旅游制造、文化創意等新興行業和部門。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這些部門與行業面臨著對應用型高層次務實型專門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須進行研究方向的設置以滿足上述部門與行業的人才需求。

由于MTA教育剛剛開始,各個開設MTA教育的旅游相關院校在進行具體的研究方向設置時,都是具有摸索的性質,所以,本人在此提出關于MTA研究方向設置的一些想法,以供方家商榷。

一、開設MTA教育的旅游相關院校應當結合本校的優勢研究領域進行MTA方向設置

篇(2)

我國是世界上旅游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1,至2004年我國入境市場、國內市場和出境市場的接待人數和接待收入已具相當規模[1,2]。在2000年國家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國家旅游局確立了2020年我國要實現世界旅游強國的目標。與此同時,中國又面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管理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已經有學者從旅游管理課程設置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國本科教育的情況并提出了改革意見[3]。鑒于目前中國的本科教育逐漸退出精英教育的舞臺,轉向大眾教育,因此分析更高層次的、更能代表學科研究趨勢的碩士、博士點的設置情況,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情況。本文著重于碩士點設置情況的分析,博士點的分析將另文闡述。

 

三、碩士專業設置情況分析

 

(一)基本情況介紹

 

統計結果表明,截止2007年,全國共有26個省市自治區的114所高校擁有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共有專業數120個,研究方向387個。大部分高校擁有一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但也有_些高校在不同的院系中同時擁有多個旅游管理專業碩士點,如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河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環境與規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以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旅游學院)等。

 

(二)院系分布情況分析

 

目前中國旅游管理碩士點掛靠的院系,仍以"工商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最多。但表1同時也反映出了另_種訊息,那就是正如有學者對該專業設置所提異議一樣,[4]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在"旅游學院/旅游學系“地理/城市/資源學院“經濟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也有相當的分布,這說明,隨著旅游業逐漸成為中國支柱產業之一、旅游業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在學科地位上,學者們在"管理學一工商管理一旅游管理”這樣的專業設置背景下,正在嘗試"旅游管理”專業同其他專業交叉和學科地位的調整。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相當一部分旅游管理碩士點掛靠在地理類(包括資源、環境、地理等)院系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旅游,尤其是中國目前旅游的主要內容仍以游山玩水、觀賞地表起伏和地表覆蓋為主,而這屬于地理學研究的范疇。同時,目前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院校,大都開設《旅游地理》和《中國自然地理》這兩門專業課,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地理知識對旅游及旅游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旅游管理在旅游業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已經在政府部門、旅游單位、旅行社對景區規劃和管理、客源分布和管理、景區應急反應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5]可以預見,地理知識尤其是基于3S技術的現代地理知識、分析和思維方法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2.研究方向數量分布情況分析以旅游管理碩士點研究方向的數量統計,前四位院系的位序基本沒有變化,唯一變化的是它們之間的相對比例。通過表1我們發現,其他三類學院的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唯獨"旅游學院'’所占份額由專業數量的20.8%上升到方向數量的27.1%,上升超過6個百分點。通過計算"方向數/專業數”指標,可以發現,"旅游學院”該指標最高,達到4.2,而其他專業數較多的院系通常比例在2.8?3.1之間。究其原因,可能是旅游類的學科內部分化較細,而交叉類專業相對拓展不足所致。

 

(三)院校類型分布情況分析我們將旅游管理專業碩士點在高校中院系分布情況進行分類匯總,此,本文不將其計算在內。

 

由表2可以看出,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廣泛分布于師范、財經、理工、農林、語言等各類院校中,這一方面說明了由于旅游業經濟地位的提高,已經引起了各類學者的廣泛關注,另_方面也反映出旅游管理交叉學科的性質。而這一性質從院校類型的整體情況也可以得到印證:旅游管理專業在專業類院校中的比例達到了64.9%。這說明,各類專業院校都在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專業的研究目前處于學科分化和深化階段。

 

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在理工類院校中居然占據了不小的比例,這說明中國旅游管理的研究有文理交叉的趨勢。這可能與國際旅游管理專業發展趨勢有關,目前旅游管理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理工類院校在此方面有較強的學科和技術優勢,旅游管理專業與理工類院校的結合,雖然有相當_部分仍然掛靠在管理類專業門下,但同樣可以吸收理工學科的傳統學科的研究成果和學科優勢,使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研究旅游管理,從獨特的視角和理念開拓旅游管理學科研究和應用的新領域,有助于提升中國旅游管理的研究水平。

 

(四)區域分布情況分析

 

統計旅游管理碩士點的區域分布情況,可以發現,目前共有26個省份(不計香港、澳門、臺灣)的不同類型的高校擁有旅游管理專業的碩士點,占全國大陸省區數的83.8%,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這說明,就空間分布而言,目前中國的各個省份都已經對旅游業的地位、個省份的重要投資和發展方向。

 

我們將這種地域分布以地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圖1,圖2)。發現,碩士點空間分布仍然存在區域差異。從圖1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擁有旅游管理碩士點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即使西部地區有些省份擁有碩士點,但也通常較少,如新疆(2個)、甘肅(2個);而對于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到目前為止還未設立旅游管理方向的碩士點。這一方面說明旅游及旅游管理的發展與經濟水平相關,另一方面也說明,西部地區的旅游開發、旅游管理尚未完全起步。但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蘊涵著巨大的旅游商機和潛力,尤其是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西部地區將迎來旅游資源開發的新契機,旅游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將凸現,其培養也將受到高校的重視,雖然可以通過引進中東部管理人才解決一部分問題,但畢竟不如本地人才對本地旅游資源更為熟悉,更有感情。因此,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西部地區也將和中東部地區一樣,在高校中開辟培養旅游管理類碩士及以上的專業人才。

 

篇(3)

旅游業是在19世紀40年代后開始走上規模經營、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從那時開始,旅游經營者一直都在積極地尋求如何借鑒、吸取管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業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來改進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但在學術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沒能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70年代以來,這種現象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旅游管理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論文、刊物、專著已日漸增多。旅游管理學學科建設問題也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興趣。有些學者還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設想與建議。但人們對學科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如對學科研究對象,學科原理命題,學科的性質與理論框架,學科的前沿問題,學科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的確定等問題的認識,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為發展旅游事業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調節和監督的活動。旅游管理活動,具有多層次、多結構、多方面的內容,它貫徹于旅行游覽管理事業的全過程之中,從旅游管理的過程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確立旅游管理目標的活動,建立旅游事業信息系統的活動,進行旅游事業開展預測和決策的活動,制定旅行游覽事業發展計劃的活動,以及對旅游事業發展的監督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內容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物質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財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科學技術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業務經營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活動等。旅游資源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風景名勝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設成就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鐵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賓館、飯店、餐廳、游樂場所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客房服務、餐飲服務、導游服務、司機服務、引導購物服務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用行政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經濟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法律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思想政治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科學技術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等等。

二、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為了定居與就業的人,離開其常住地外出旅行與逗留而引起的各種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旅游資源、旅游者與旅游業是旅游活動產生與發展的三個基本組成要素。所以,廣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應包括對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激勵、活動導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組織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影響與制約,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主要也由當地的旅游企事業單位負責。因此,狹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主要指的是對旅游業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學的學科性質

旅游管理學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學科?或者只不過是管理學底下的一個研究領域?學術界曾為此爭論不休。一門科學,它必須要有明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從實踐、大量的研究成果中總結出來、并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科學原理。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盡管與其他科學或學科的研究對象有明顯的不同,但考察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們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絕大多數是其他一些科學或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管理學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獨立、清晰的理論體系架構也尚未建立起來。如果把它定位為管理學或是其屬下某個分支的一個研究領域,又明顯地讓人感到忽視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現代管理科學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事實上,如果人們認真思考一下它的學科原理基本命題,回顧旅游管理研究所走過的漫長歷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學的根基在管理科學中,管理學的理論與基本原理對旅游管理實踐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旅游管理學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學科。

與其他部門、行業的研究或者說管理對象相比,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旅游活動的異地性:旅游活動的產生與發展總與旅游者的外出旅行與逗留分不開;接待同一對象通常必須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業、旅游從業人員共同協作來完成。(二)旅游產品的文化性:旅游產品表現為直接的或間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費品上、有針對性的旅游服務。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旅游產品它都必須蘊涵著較強的文化性,這是因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他們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滿足。(三)旅游消費的綜合性: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通常是綜合性的,雖然他們絕大多數都有比較單一的旅游動機,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娛、購六個方面的消費一般都會有。而且,近年來旅游消費需求還在向其他服務領域內延伸。(四)旅游服務的社會性:旅游服務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供需雙方的溝通與情感、思想交流,不僅有可能影響到彼此原有的意識傾向與價值觀念,而且還可能從中締造出一種新的公共或人際關系。(五)旅游經濟活動的普遍性:在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發展旅游業,首先是為了創匯、創收。旅游業在許多國家里已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甚至支柱產業。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以就業人數比例、所創造的利稅等社會經濟指標來衡量,旅游業已超過汽車、石油和化工等行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六)旅游資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構成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歷史的,也可以是現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有些在空間上是不可以移動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如名勝古跡;另有一些則是可以移動的,而且是可以不斷地充實與更新的,如體育賽事、文娛節目表演、節日喜慶活動等等。

篇(4)

論文摘 要:旅游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對象、性質、研究方法等等。通過對旅游管理的幾個角度來詮釋旅游管理的內容。

旅游業是在19世紀40年代后開始走上規模經營、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從那時開始,旅游經營者一直都在積極地尋求如何借鑒、吸取管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業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來改進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但在學術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沒能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70年代以來,這種現象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旅游管理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論文、刊物、專著已日漸增多。旅游管理學學科建設問題也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興趣。有些學者還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設想與建議。但人們對學科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如對學科研究對象,學科原理命題,學科的性質與理論框架,學科的前沿問題,學科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的確定等問題的認識,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為發展旅游事業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調節和監督的活動。旅游管理活動,具有多層次、多結構、多方面的內容,它貫徹于旅行游覽管理事業的全過程之中,從旅游管理的過程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確立旅游管理目標的活動,建立旅游事業信息系統的活動,進行旅游事業開展預測和決策的活動,制定旅行游覽事業發展計劃的活動,以及對旅游事業發展的監督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內容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物質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財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科學技術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業務經營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活動等。旅游資源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風景名勝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設成就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鐵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賓館、飯店、餐廳、游樂場所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客房服務、餐飲服務、導游服務、司機服務、引導購物服務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用行政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經濟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法律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思想政治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科學技術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等等。

二、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為了定居與就業的人,離開其常住地外出旅行與逗留而引起的各種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旅游資源、旅游者與旅游業是旅游活動產生與發展的三個基本組成要素。所以,廣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應包括對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激勵、活動導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組織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影響與制約,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主要也由當地的旅游企事業單位負責。因此,狹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主要指的是對旅游業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學的學科性質

旅游管理學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學科?或者只不過是管理學底下的一個研究領域?學術界曾為此爭論不休。一門科學,它必須要有明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從實踐、大量的研究成果中總結出來、并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科學原理。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盡管與其他科學或學科的研究對象有明顯的不同,但考察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們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絕大多數是其他一些科學或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管理學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獨立、清晰的理論體系架構也尚未建立起來。如果把它定位為管理學或是其屬下某個分支的一個研究領域,又明顯地讓人感到忽視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現代管理科學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事實上,如果人們認真思考一下它的學科原理基本命題,回顧旅游管理研究所走過的漫長歷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學的根基在管理科學中,管理學的理論與基本原理對旅游管理實踐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旅游管理學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學科。

與其他部門、行業的研究或者說管理對象相比,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旅游活動的異地性:旅游活動的產生與發展總與旅游者的外出旅行與逗留分不開;接待同一對象通常必須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業、旅游從業人員共同協作來完成。(二)旅游產品的文化性:旅游產品表現為直接的或間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費品上、有針對性的旅游服務。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旅游產品它都必須蘊涵著較強的文化性,這是因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他們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滿足。(三)旅游消費的綜合性: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通常是綜合性的,雖然他們絕大多數都有比較單一的旅游動機,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娛、購六個方面的消費一般都會有。而且,近年來旅游消費需求還在向其他服務領域內延伸。(四)旅游服務的社會性:旅游服務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供需雙方的溝通與情感、思想交流,不僅有可能影響到彼此原有的意識傾向與價值觀念,而且還可能從中締造出一種新的公共或人際關系。(五)旅游經濟活動的普遍性:在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發展旅游業,首先是為了創匯、創收。旅游業在許多國家里已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甚至支柱產業。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以就業人數比例、所創造的利稅等社會經濟指標來衡量,旅游業已超過汽車、石油和化工等行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六)旅游資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構成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歷史的,也可以是現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有些在空間上是不可以移動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如名勝古跡;另有一些則是可以移動的,而且是可以不斷地充實與更新的,如體育賽事、文娛節目表演、節日喜慶活動等等。

四、旅游管理學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種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文化現象,旅游管理學的研究方法也應視具體研究問題的不同,分別采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問題。

從定性分析描述問題到定量分析描述問題,這是一門學科日漸成熟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標志。在信息時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員要能熟練地掌握、使用計算機,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用統計學、經濟數學、管理數學的定量分析方法來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問題,以推動旅游管理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2] 田里 .旅游管理學(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7.

篇(5)

旅游管理專業是隸屬于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方向,其主要培養目標是適應我國旅游業高速發展的需要,培養旅游業急需,具備旅游業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各類旅游業管理部門、星級飯店、大中型旅行社、名勝景區、院校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主干課程有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學、旅游營銷學、經濟法、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飯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規、資源規劃與開發、導游業務、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英語等。

重慶市設置本專業的普通本科高校數量較多。據統計,重慶設置旅游管理專業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學生人數約為5000~10000人。學校類型有公立和私立民辦兩種。本研究選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重慶教育學院旅游系、三峽學院旅游系、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系、重慶工商大學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進行分析,以期對其發展進行分析并找到發展對策。

一 研究方法介紹

一個專業的合理發展需要從依托背景、師資隊伍、學生認知、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點,因此對一個專業的發展現狀分析需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專業都依托其所在學校或學科而存在。學校性質和發展將影響到一個專業的長遠發展。文科類院校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觀思維能力較強;理工科院校則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思維較為規范和有條理性;綜合性院校則二者兼備,交叉度較高。學科背景對專業發展競爭也有較大影響,我國旅游管理所開辦學科背景主要有三類:一是地理學科背景,其空間思維能力較強,適合旅游規劃總體設計,這部分比重最大,約為40%多;二是管理學科背景,其突出宏觀管理理念應用,具有較高的宏觀管理能力;三是歷史學學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質提高上具有優勢。

2.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

專業定位是基于對相同專業市場競爭對手、自身實力和社會對專業需求分析基礎上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它決定專業課程設置方向和學生將來的專業就業競爭力。專業課程設置是基于專業定位基礎上的課程合理安排設計,主要體現為課程開出的先后順序、課程群性質合理劃分及配置等。

3.師資隊伍

專業發展和競爭實力關鍵在于師資力量。專任教師學歷背景、研究方向最好與專業方向有機統一;其職稱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實力,同時也將影響到專業競爭優勢。

4.實驗體系

專業競爭必須考慮實驗體系因素。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在重視基本理論基礎上更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專業個性,實驗體系中的師資配置、儀器設備、實踐體系等都直接關系到專業培育人才的合格與否。

5.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主要是指社會對本專業的認知認同度。社會認知度高低將決定和影響專業招生效果和專業學生就業意向選擇,同時也是檢驗專業所在院系人才培養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 重慶市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現狀分析

通過實地走訪和網上資料收集,按照前面專業發展分析路徑,我們將重慶市內七所高校相近專業各要素進行態勢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專業所依托學科背景和學校背景,其影響到學生對其認知度和專業競爭地位。據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學校背景存在較大差異,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權點的211重點建設高校,有的是無碩士授予權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學科背景也有較大區別,總體看分為三類:一類是依托管理學學科背景,如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一類是依托地理學學科背景,如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重慶教育學院、重慶三峽學院;一類是依托文學學科背景,如重慶工商大學依托思想政治專業和中文專業,重慶交通大學旅游系設置在人文學院下。

2.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也是反映一個專業實力的重要指標。它主要通過師資數量、師資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師資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標來綜合體現。七所高校本專業師資競爭態勢:在職稱結構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級職稱比重分別為58%、16.9%、47%、46%、51%、54%、40%,具有較大的差異。究其原因較復雜。在研究方向上,就專業接近程度上,地理學和管理學與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結構接近度最高,重慶工商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專業接近度存在一定問題。在科研獲獎上,西南大學最靠前,重慶師范大學次之。在學歷結構上,七所院校中,重慶三峽學院和重慶理工大學稍為落后,但總體結構較為合理。

3.實驗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應用性、專業特性要求實踐實驗體系的完備。實驗實踐主要體現在實驗體系構成、實驗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實驗人員配置等。七校實驗體系如下:在實驗師資配備上,三所院校無專業實習實驗老師,一般由任課老師擔任實習員,這會增加教師工作負擔,影響教師開設實習環節的積極性。在實習基地和實習體系建設上,西南大學明顯落后其他院校,這可能是該專業不太受學校重視所致。在實驗儀器和設備上,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和重慶三峽學院較為滯后,可能是認為旅游管理專業實習訓練只要場地,不需要太多的儀器和器材設備所致,也有可能是專業定位所致。

4.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

專業定位是否準確、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斷專業定位的重要指標,一般可以通過專業描述和授予學位體現。課程設置是否匹配專業定位,課程開出先后順序是否合理,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選修課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與專業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標之一。總體看來,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進行差異化定位,有的偏重于傳統的酒店方向,如重慶工商大學、重慶教育學院、重慶三峽學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會展旅游、旅游策劃等,如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就課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專業定位和課程匹配度都還尚可,但課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較大差異,重慶工商大學選修課比重過大,西南大學專業主干課比重大,其余學校都是3∶3∶4,一般來講,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群專業要求3∶3∶4比重較合理。

5.認知度

認知度是一個人或社會對某事的整體看法及評價。社會對一個專業的認知了解程度將影響其專業方向選擇,認知模糊或認知度較低則要求專業在發展時必須進行改進或調整。認知度包含專業知曉度和專業美譽度。知曉度可以通過利用google搜索引擎進行網絡資料收集,其結果為:西南大學旅游系1710000條,重慶理工大學旅游系1020000條,重慶交通大學旅游管理系987000條,重慶工商大學696000條,重慶三峽學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條,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636000條,重慶教育學院旅游系606000條。西南大學的網絡認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學院整整多出一倍。專業美譽度通過專業就業率和專業就業流失率測算,據中國旅游報報道,重慶地區旅游專業學生專業就業率僅為30%,專業就業流失率則高達到65%。

三 重慶市旅游管理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各院校專業定位特色度不夠,同質化現象突出,與市場接軌性不高

按現代市場競爭理論,高校專業發展需要尋求差異化定位,以求立于不敗之地。據前統計,僅有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進行了專業方向上的差異化發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傳統的旅游管理大專業下的傳統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進行專業拓展時考慮市場變動需求不夠,主要是旅游行業發展變動趨勢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征方面,會議會展和專題旅游方向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

2.專業社會認知度不高

根據前面分析,在知曉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較大差異度,導致學生選擇報考學校時,存在較大偏好度。專業就業率上總體偏低,說明專業教育存在較大問題。專業就業流失率較高說明專業市場吸引度不高,這與旅游業屬于朝陽產業不相匹配。

3.師資背景與專業匹配協調度不高

在教育部學科專業設置中,旅游專業隸屬于管理學學科,但僅有兩所高校選擇設立在管理學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師師資大都具有地理學或中文學科背景,雖然可以從不同學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內容,但旅游專業思維畢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學的時空思維,中文文學的想象發散思維。

四 重慶旅游管理專業發展對策

1.拓展專業范圍,實時發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設置旅游管理專業高校中,除西南大學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來自于重慶本地,所以其專業定位和拓展面臨較大競爭壓力。考慮重慶其余高校競爭實際情況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進行放大或縮小兩個層面專業發展定位。所謂放大型專業定位就是突破傳統旅游專業局限于遠距離和長時間研究特征,進行全方位休閑專業定位。這樣一方面學生就業面較寬,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教師不同的學科專業特長。縮小型專業定位就是在傳統旅游管理專業大方向基礎上進行分市場群體的專業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務酒店課程群設置,瞄準重慶商務客源日益增大趨勢;旅行社方向深化專題旅游課程群設置,瞄準旅游發展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趨勢;同時新增會議展覽服務管理方向應對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劃方向,因為本科旅游專業競爭不是服務技能競爭,而是營銷策劃競爭,是創新能力競爭。

2.外引內聯,提高社會專業認知水平

所謂外引,就是進行培養方式的改革,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閉門式模式,通過進行與旅游產業界、旅游政府部門的聯合合作進行訂單式復合型人才培養;內聯指旅游管理專業開設在地理學科和中文學科背景基礎上的高校可以與校內外管理專業進行聯合培養,提高學生的宏觀戰略管理能力。

3.培養師資隊伍,專業發展與研究方向有機統一

通過進修、在職攻讀學位、學術交流、企業顧問等方式提高部分非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可與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管理專業院校進行合作與專任教師培養。讓教師參與國內外知名酒店、景區、旅行社和旅游規劃公司實踐合作,擔任見習經理或管理咨詢顧問。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旅游學術年會交流或論壇研討,積極與旅游理論前沿領域接軌。

參考文獻

[1]樊信友.關于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25~26

[2]田鳳.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了,就業了嗎?[n].中國旅游報,2010.7.28

篇(6)

旅游業是在19世紀40年代后開始走上規模經營、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從那時開始,旅游經營者一直都在積極地尋求如何借鑒、吸取管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業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來改進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但在學術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沒能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70年代以來,這種現象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旅游管理研究領域公開發表的論文、刊物、專著已日漸增多。旅游管理學學科建設問題也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興趣。有些學者還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設想與建議。但人們對學科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如對學科研究對象,學科原理命題,學科的性質與理論框架,學科的前沿問題,學科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的確定等問題的認識,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為發展旅游事業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調節和監督的活動。旅游管理活動,具有多層次、多結構、多方面的內容,它貫徹于旅行游覽管理事業的全過程之中,從旅游管理的過程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確立旅游管理目標的活動,建立旅游事業信息系統的活動,進行旅游事業開展預測和決策的活動,制定旅行游覽事業發展計劃的活動,以及對旅游事業發展的監督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內容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物質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財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科學技術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業務經營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活動等。旅游資源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風景名勝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設成就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鐵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賓館、飯店、餐廳、游樂場所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客房服務、餐飲服務、導游服務、司機服務、引導購物服務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用行政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經濟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法律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思想政治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用科學技術辦法管理旅游事業的活動,等等。

二、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為了定居與就業的人,離開其常住地外出旅行與逗留而引起的各種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旅游資源、旅游者與旅游業是旅游活動產生與發展的三個基本組成要素。所以,廣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應包括對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激勵、活動導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組織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影響與制約,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主要也由當地的旅游企事業單位負責。因此,狹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主要指的是對旅游業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學的學科性質

旅游管理學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學科?或者只不過是管理學底下的一個研究領域?學術界曾為此爭論不休。一門科學,它必須要有明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從實踐、大量的研究成果中總結出來、并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科學原理。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盡管與其他科學或學科的研究對象有明顯的不同,但考察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們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絕大多數是其他一些科學或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管理學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獨立、清晰的理論體系架構也尚未建立起來。如果把它定位為管理學或是其屬下某個分支的一個研究領域,又明顯地讓人感到忽視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現代管理科學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事實上,如果人們認真思考一下它的學科原理基本命題,回顧旅游管理研究所走過的漫長歷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學的根基在管理科學中,管理學的理論與基本原理對旅游管理實踐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旅游管理學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學科。

與其他部門、行業的研究或者說管理對象相比,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旅游活動的異地性:旅游活動的產生與發展總與旅游者的外出旅行與逗留分不開;接待同一對象通常必須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業、旅游從業人員共同協作來完成。(二)旅游產品的文化性:旅游產品表現為直接的或間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費品上、有針對性的旅游服務。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旅游產品它都必須蘊涵著較強的文化性,這是因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他們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滿足。(三)旅游消費的綜合性: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通常是綜合性的,雖然他們絕大多數都有比較單一的旅游動機,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娛、購六個方面的消費一般都會有。而且,近年來旅游消費需求還在向其他服務領域內延伸。(四)旅游服務的社會性:旅游服務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供需雙方的溝通與情感、思想交流,不僅有可能影響到彼此原有的意識傾向與價值觀念,而且還可能從中締造出一種新的公共或人際關系。(五)旅游經濟活動的普遍性:在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發展旅游業,首先是為了創匯、創收。旅游業在許多國家里已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甚至支柱產業。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以就業人數比例、所創造的利稅等社會經濟指標來衡量,旅游業已超過汽車、石油和化工等行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六)旅游資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構成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歷史的,也可以是現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有些在空間上是不可以移動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如名勝古跡;另有一些則是可以移動的,而且是可以不斷地充實與更新的,如體育賽事、文娛節目表演、節日喜慶活動等等。

四、旅游管理學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種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文化現象,旅游管理學的研究方法也應視具體研究問題的不同,分別采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問題。

從定性分析描述問題到定量分析描述問題,這是一門學科日漸成熟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標志。在信息時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員要能熟練地掌握、使用計算機,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用統計學、經濟數學、管理數學的定量分析方法來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問題,以推動旅游管理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 顏醒華 .旅游管理學學科建設若干基本問題的研究(J).桂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0):39-42 .

[2] 田里 .旅游管理學(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對現代旅游管理學科建設的淺層分析(J).企業導報.2009(07):153 .

[4] 顏醒華 .互動教學改革創新的理論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造.2007(01):21-24 .

篇(7)

旅游管理專業是隸屬于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方向,其主要培養目標是適應我國旅游業高速發展的需要,培養旅游業急需,具備旅游業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各類旅游業管理部門、星級飯店、大中型旅行社、名勝景區、院校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主干課程有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學、旅游營銷學、經濟法、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飯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規、資源規劃與開發、導游業務、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英語等。

重慶市設置本專業的普通本科高校數量較多。據統計,重慶設置旅游管理專業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學生人數約為5000~10000人。學校類型有公立和私立民辦兩種。本研究選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重慶教育學院旅游系、三峽學院旅游系、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系、重慶工商大學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進行分析,以期對其發展進行分析并找到發展對策。

一 研究方法介紹

一個專業的合理發展需要從依托背景、師資隊伍、學生認知、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點,因此對一個專業的發展現狀分析需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專業都依托其所在學校或學科而存在。學校性質和發展將影響到一個專業的長遠發展。文科類院校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觀思維能力較強;理工科院校則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思維較為規范和有條理性;綜合性院校則二者兼備,交叉度較高。學科背景對專業發展競爭也有較大影響,我國旅游管理所開辦學科背景主要有三類:一是地理學科背景,其空間思維能力較強,適合旅游規劃總體設計,這部分比重最大,約為40%多;二是管理學科背景,其突出宏觀管理理念應用,具有較高的宏觀管理能力;三是歷史學學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質提高上具有優勢。

2.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

專業定位是基于對相同專業市場競爭對手、自身實力和社會對專業需求分析基礎上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它決定專業課程設置方向和學生將來的專業就業競爭力。專業課程設置是基于專業定位基礎上的課程合理安排設計,主要體現為課程開出的先后順序、課程群性質合理劃分及配置等。

3.師資隊伍

專業發展和競爭實力關鍵在于師資力量。專任教師學歷背景、研究方向最好與專業方向有機統一;其職稱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實力,同時也將影響到專業競爭優勢。

4.實驗體系

專業競爭必須考慮實驗體系因素。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在重視基本理論基礎上更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專業個性,實驗體系中的師資配置、儀器設備、實踐體系等都直接關系到專業培育人才的合格與否。

5.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主要是指社會對本專業的認知認同度。社會認知度高低將決定和影響專業招生效果和專業學生就業意向選擇,同時也是檢驗專業所在院系人才培養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 重慶市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現狀分析

通過實地走訪和網上資料收集,按照前面專業發展分析路徑,我們將重慶市內七所高校相近專業各要素進行態勢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專業所依托學科背景和學校背景,其影響到學生對其認知度和專業競爭地位。據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學校背景存在較大差異,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權點的211重點建設高校,有的是無碩士授予權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學科背景也有較大區別,總體看分為三類:一類是依托管理學學科背景,如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一類是依托地理學學科背景,如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重慶教育學院、重慶三峽學院;一類是依托文學學科背景,如重慶工商大學依托思想政治專業和中文專業,重慶交通大學旅游系設置在人文學院下。

2.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也是反映一個專業實力的重要指標。它主要通過師資數量、師資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師資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標來綜合體現。七所高校本專業師資競爭態勢:在職稱結構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級職稱比重分別為58%、16.9%、47%、46%、51%、54%、40%,具有較大的差異。究其原因較復雜。在研究方向上,就專業接近程度上,地理學和管理學與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結構接近度最高,重慶工商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專業接近度存在一定問題。在科研獲獎上,西南大學最靠前,重慶師范大學次之。在學歷結構上,七所院校中,重慶三峽學院和重慶理工大學稍為落后,但總體結構較為合理。

3.實驗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應用性、專業特性要求實踐實驗體系的完備。實驗實踐主要體現在實驗體系構成、實驗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實驗人員配置等。七校實驗體系如下:在實驗師資配備上,三所院校無專業實習實驗老師,一般由任課老師擔任實習員,這會增加教師工作負擔,影響教師開設實習環節的積極性。在實習基地和實習體系建設上,西南大學明顯落后其他院校,這可能是該專業不太受學校重視所致。在實驗儀器和設備上,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和重慶三峽學院較為滯后,可能是認為旅游管理專業實習訓練只要場地,不需要太多的儀器和器材設備所致,也有可能是專業定位所致。

4.專業定位及課程設置

專業定位是否準確、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斷專業定位的重要指標,一般可以通過專業描述和授予學位體現。課程設置是否匹配專業定位,課程開出先后順序是否合理,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選修課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與專業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標之一。總體看來,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進行差異化定位,有的偏重于傳統的酒店方向,如重慶工商大學、重慶教育學院、重慶三峽學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會展旅游、旅游策劃等,如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就課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專業定位和課程匹配度都還尚可,但課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較大差異,重慶工商大學選修課比重過大,西南大學專業主干課比重大,其余學校都是3∶3∶4,一般來講,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群專業要求3∶3∶4比重較合理。

5.認知度

認知度是一個人或社會對某事的整體看法及評價。社會對一個專業的認知了解程度將影響其專業方向選擇,認知模糊或認知度較低則要求專業在發展時必須進行改進或調整。認知度包含專業知曉度和專業美譽度。知曉度可以通過利用Google搜索引擎進行網絡資料收集,其結果為:西南大學旅游系1710000條,重慶理工大學旅游系1020000條,重慶交通大學旅游管理系987000條,重慶工商大學696000條,重慶三峽學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條,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636000條,重慶教育學院旅游系606000條。西南大學的網絡認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學院整整多出一倍。專業美譽度通過專業就業率和專業就業流失率測算,據中國旅游報報道,重慶地區旅游專業學生專業就業率僅為30%,專業就業流失率則高達到65%。

三 重慶市旅游管理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各院校專業定位特色度不夠,同質化現象突出,與市場接軌性不高

按現代市場競爭理論,高校專業發展需要尋求差異化定位,以求立于不敗之地。據前統計,僅有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進行了專業方向上的差異化發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傳統的旅游管理大專業下的傳統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進行專業拓展時考慮市場變動需求不夠,主要是旅游行業發展變動趨勢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征方面,會議會展和專題旅游方向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

2.專業社會認知度不高

根據前面分析,在知曉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較大差異度,導致學生選擇報考學校時,存在較大偏好度。專業就業率上總體偏低,說明專業教育存在較大問題。專業就業流失率較高說明專業市場吸引度不高,這與旅游業屬于朝陽產業不相匹配。

3.師資背景與專業匹配協調度不高

在教育部學科專業設置中,旅游專業隸屬于管理學學科,但僅有兩所高校選擇設立在管理學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師師資大都具有地理學或中文學科背景,雖然可以從不同學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內容,但旅游專業思維畢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學的時空思維,中文文學的想象發散思維。

四 重慶旅游管理專業發展對策

1.拓展專業范圍,實時發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設置旅游管理專業高校中,除西南大學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來自于重慶本地,所以其專業定位和拓展面臨較大競爭壓力。考慮重慶其余高校競爭實際情況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進行放大或縮小兩個層面專業發展定位。所謂放大型專業定位就是突破傳統旅游專業局限于遠距離和長時間研究特征,進行全方位休閑專業定位。這樣一方面學生就業面較寬,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教師不同的學科專業特長。縮小型專業定位就是在傳統旅游管理專業大方向基礎上進行分市場群體的專業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務酒店課程群設置,瞄準重慶商務客源日益增大趨勢;旅行社方向深化專題旅游課程群設置,瞄準旅游發展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趨勢;同時新增會議展覽服務管理方向應對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劃方向,因為本科旅游專業競爭不是服務技能競爭,而是營銷策劃競爭,是創新能力競爭。

2.外引內聯,提高社會專業認知水平

所謂外引,就是進行培養方式的改革,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閉門式模式,通過進行與旅游產業界、旅游政府部門的聯合合作進行訂單式復合型人才培養;內聯指旅游管理專業開設在地理學科和中文學科背景基礎上的高校可以與校內外管理專業進行聯合培養,提高學生的宏觀戰略管理能力。

3.培養師資隊伍,專業發展與研究方向有機統一

通過進修、在職攻讀學位、學術交流、企業顧問等方式提高部分非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可與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管理專業院校進行合作與專任教師培養。讓教師參與國內外知名酒店、景區、旅行社和旅游規劃公司實踐合作,擔任見習經理或管理咨詢顧問。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旅游學術年會交流或論壇研討,積極與旅游理論前沿領域接軌。

參考文獻

[1]樊信友.關于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25~26

[2]田鳳.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了,就業了嗎?[N].中國旅游報,2010.7.28

篇(8)

關鍵詞:新時期;旅游管理;發展;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248

在新時期背景下,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的朝陽產業,旅游業不僅有利于優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結構,還有利于提升社會大眾的生活質量,并且可帶動和推動多種產業的發展。基于此,當前我國高度重視旅游行業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在這一過程中,隨著旅游企業的不斷增多,逐漸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影響著我國旅游行業的穩定發展。故而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優化旅游管理發展,最終確保旅游行業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

1新時期我國旅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旅游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1)多頭管理,體制亟需創新。旅游行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該行業的特征主要是: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只有積極打造“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格局,才能夠促進我國旅游行業的良好發展,然而目前很多地區過于注重眼前的利益,欠缺長遠性、全局性的戰略規劃,主要表現為:旅游管理部門欠缺旅游資源管理職能,無法統籌旅游業的綜合發展;同時旅游管理涉及到多個部門,這就導致管理主體過多,致使旅游管理中存在各行其是、多頭領導等嚴重問題,從而大大降低了旅游資源的利用率,嚴重阻礙了旅游管理的發展[1]。

(2)政企不分,旅游資源的開發落后。對于各地區旅游景區的管理,經過明確的相關部門的管理權,然后經營權卻存在多重方式,包括:經營權轉讓、合作經營等,這就使得旅游經營管理缺失,影響到整個旅游景區的效益。同時,在旅游管理過程中,相關部門并沒有做到對旅游資源的科學規劃,導致整個旅游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等問題,加上相關管理人員無視對旅游景區的管理、服務及規劃,這就致使旅游資源出現浪費的情況。

(3)職能分散,監管不到位。在旅游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是旅游管理職能存在分散化的情況,主要表現為:第一,旅游協調政策不緊密,難以促進旅游業的統籌發展;第二,旅游業涉及到多行業,致使市場監管職能由多個部門負責,這就極易引發監管不到位、問責缺位等問題[2]。

1.2欠缺有效地生態旅游管理機制

隨著我國黨和政府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們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為適應這一國家號召,我國開始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主要是基于保護生態環境,在不妨礙人類正常生活的情況下,促進人類生活的發展,其具有保護環境、生態友好的優勢。然而在我國生態旅游發展中,卻遇到了諸多問題,阻礙著旅游行業的良好發展,主要體現為:沒有明確生態旅游的發展方向;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規;人們沒有正確認識生態旅游;相關部門為謀求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這就嚴重破壞了區域生態;缺少專業人員的管理和指導,沒有明確的生態旅游經營理念等[3]。

2新時期優化旅游管理發展的策略

2.1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體制

(1)統一管理,打造出“大旅游”格局。在旅游管理過程中,旅游管理部門應當嚴格依據“小機構,大社會”的要求,將“統一管理”作為基本思路,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對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進行全面且有效地整合,將區域內的核心資源與景區進行充分突出,實現各部門之間的協作統一,一同打造“大旅游”格局[4];(2)三權分離,促進市場化運作。在旅游管理過程中,各區域應大力推進旅游景點所有權、管理權及經營權的分離,促使旅游市場化運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從而使整個旅游市場形成各類主體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3)協調職能,加大監管力度。在旅游管理過程中,各區域需構建完善的職能協調機制,強化各部門之間的聯動配合,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旅游產業的監管水平。

2.2制定有效的生態旅游管理機制

(1)制定生態旅游發展路線,提升大眾對生態旅游管理的認識。在生態旅游管理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大生態旅游管理方面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游客群體的旅游環保意識;第二,提升相關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并強化區域內居民的旅游管理意識,使之能夠了解生態旅游管理的相關知識,嚴格依據自然資源的利用原則,對區域內的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與利用[5]。

(2)科學規劃生態旅游資源,確保資源的長久利益。在生態旅游管理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從整體性出發對區域內旅游發展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全面掌握區域的資源情況,然后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制定科學合理的旅游管理發展規劃,還應在強化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最終確保該區域生態資源的有效利用與保護。

篇(9)

從1981年我國南開大學、西北大學等8所本科院校獲得教育部批準開始開辦旅游本科教育以來,已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伴隨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數量和在校生人數也快速增長。據統計,僅從2001年至2012年12年間,我國開設有旅游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含專科)從311所增加至1097所,在校生人數從102.245千人,增至576.217人。(見圖1)

就旅游管理本科專業而言,截止2013年,在全國高校信息綜合查詢系統中,查詢至少有500多所本科院校(含獨立學院)開設有旅游管理相關本科專業,其中屬于管理學類約有470所左右;15所學院開設的是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屬于教育學類;屬文學類的旅游管理本科院校,如邯鄲學院、江西城市職業學院、北京民族大學現代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旅游產品設計方向,另還有十幾所高校英語專業開設旅游英語方向;屬經濟學類的有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的旅游管理專業(體育休閑與健康方向);歷史學類的有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與旅游管理雙學位。另有40多所高校開設了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多屬管理學類。從學科分類來看,旅游管理作為“工商管理”下的二級學科存在,因此開設院校仍以經濟管理類院系為主,課程體系仍以工商管理的基礎理論為主。近年來,隨著休閑旅游、體育旅游、旅游商品的發展,目前也有少數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朝體育、休閑、產品設計等方面發展,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研究方向發展正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二、旅游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大與旅游本科教育萎縮現象共存

一方面我國開辦旅游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數量快速擴張,目前我國約有50%以上的高等本科院校開設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以貴州為例,現有26所本科高等院校(獨立學院8所)中,開設有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就有16所,占比61.5%。另一方面,我國旅游管理本科院校畢業生面臨行業內就業率低的現象。我國旅游行業一直存在人才緊缺現象,但這些具有高學歷背景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卻面臨就業難題。在2009年由專業調查公司麥可思的《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把統計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失業率前10名或失業量前10名的專業定為紅牌專業,把除紅牌專業外同時位居全國應屆畢業生失業率和失業量上升最快的前25名的專業定為黃牌專業,旅游管理即是其認定黃牌的專業之一。

可見旅游教育規模的擴大不能視為旅游教育真正的繁榮,這種盲目開辦旅游專業帶來的問題更多,以至于從2004年開始教育部就限制批準高等院校新設旅游本科專業。在2012年的新版專業目錄中也被設成了國家控制布點專業。2012年,我國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由2011年的1115所減少至2012年的1097所,減少18所,在校生人數也首次有所下降,由2011年的599.828千人降至2012年的576.217千人,同比減少23611人,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發展出現萎縮現象。其實早在2008年,保繼剛、朱峰就曾在《中國旅游本科教育萎縮的問題及出路-對旅游高等教育30年發展現狀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國旅游本科教育萎縮的問題。

三、我國旅游高等院校地域分布和師資分布極端不均

從我國旅游院校地域分布來看,高等旅游院校數量較集中的省份如江蘇(92所)、廣東(76所)、四川(71所)、河南(66所)、安徽(57所)、浙江(54所)等省份,均是旅游資源富集的省份,這些省份旅游業發展較早,旅游高等教育發展也相對成熟。而高等旅游院校數量較少有(3所)、新疆(3所)、寧夏(4所)、青海(5所)、甘肅(12所)、海南(15所)、貴州(19所)等省份,多是經濟較落后,旅游業亟待大力發展的省份,這些省份旅游業的發展急需大量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旅游高等教育仍需進一步加強,這也體現在近年來審批的新增旅游管理本科專業院校大多屬于這些地區。

從專業師資分布來看,由表1可知,目前全國旅游專業師資人數較多的省份有廣東、安徽、山東、黑龍江、四川等省份,專業師資人數均上1600以上,旅游專業師資人數最少的省份是寧夏、,不足百人。目前國內高等旅游院校專業師資校均23人,但師資與在校生數比例嚴重不均,根據生師比(即在校生人數除以專業教師數)來看,全國旅游專業生師比平均值為23:1,專業師資最緊缺的省份是山西,生師比高達274:1,其次是天津生師比61:1,江西生師比54:1;專業師資較富裕的省份是黑龍江,生師比6:1,其次是吉林省,生師比11:1。(見表1)

四、畢業生高流失率現象成為長期困擾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一大難題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行業流失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畢業即轉行,另一種是畢業進入旅游行業工作一段時間后再轉行。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曾對河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近5年的招生、近3年的對口就業率、3年內的流失率詳細調研后發現:該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平均在85%以上,對口就業率平均在56.8%,可3年之內的流失率幾乎達到90%,即3年內穩定在旅游企業工作的學生不足10%。如此高的行業流失率意味著最終只有10%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以致用,其余90%學生脫離專業和這個行業,這不僅是旅游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反映出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造成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高流失率的原因眾多,社會層面、學校層面、企業層面、學生自身層面均存在一定責任。因此要想解決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高行業流失這一現象,僅靠高校自身之力是遠不夠的,而應是旅游行業、學校、學生甚至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從圖一可看出,我國高校旅游專業發展面臨轉折,院校和學生數量首次呈現負增長,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旅游業發展前景大好的背景下,這一現象已經為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發展敲響警鐘,高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改革刻不容緩。

五、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發展亟待改革與創新

(一)我國高校旅游專業需實現均衡發展

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院校數量、師資力量等方面均存在地區不均衡現象,地區間教學水平差異也極大,師資缺乏、院校數量較少的地區往往是經濟不發達,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這些地區的旅游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可以解決這些地區旅游人才短缺的問題,促進這些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從國家宏觀層面來看,未來我國高校在旅游專業設置、資金投入、技術支持、師資培養、政策扶持等方面都應向這些地區傾斜。對于高校旅游教育資源富集的省份,其高校旅游教育發展應向精、專轉變,而對于高校旅游教育資源匱乏的省份,高校旅游教育發展在追求質量的同時,也應實現數量上的同步增長。即從國家宏觀層面來看,高校旅游專業地域分布應實現富集省份優勝劣汰的適度萎縮政策,而對匱乏省份應是重點扶持的適度發展政策。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從高校層面來看,我國高校旅游專業出現數量減少和萎縮現象,關鍵在于高校自身。眾所周之,目前我國旅游業產值每年以2位數增長,增速遠高于我國GDP增長,旅游專業人才在全國都存在緊缺這一現象,高薪招聘旅游專業人才的廣告和企業并不在少數。一方面人才匱缺,另一方面,高校旅游專業大量畢業生行業流失,這一矛盾究其原因,仍是我國高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旅游企業人才需求之間存在錯位現象。同時,高校缺少對旅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的培養和職業規劃教育。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均是90后這一群體,大多均是獨生子女,這一群體未來也將是服務行業的主體。但這一群體大多數由于生活環境造就了他們缺少耐性、未受過苦、講個性、缺乏責任感等共性。因此,當他們畢業進入旅游行業,由于對職業認知不足,對旅游行業職業發展特點與現狀認識不夠,不愿意從基層做起,又無管理經驗,眼高手低,自然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也忍受不了服務行業對員工嚴格的要求和辛苦。因此,作為高校,面對90后這一群體特點,在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等設置方面均需要調整與創新,以適應這一群體。對這一群體的職業認知教育、職業規劃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與環節。

(三)社會及旅游行業觀念的改變

篇(10)

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較晚,由于各高校類型不同,故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學科水平也不盡相同。遼寧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下設在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為遼東半島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盡管如此,在辦學模式上,仍需要更多的探索與嘗試來逐步完善教學體系,將規范化與個性化相結合,深入打造本專業的特色建設,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對旅游管理專業特色建設進行探討。

一.培養目標與專業定位以區域特色為準繩

作為一所地方型、應用型本科院校,遼寧師范大學培養的是地方經濟城市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根據旅游發展產業需求和所處旅游業區位資源及人才需求狀況,并結合院系師資資源特征,旅游管理專業未來的戰略發展可以定位于以下三大方向:(一)依托歷史學科資源優勢,基于大連地方旅游市場以及發達地區旅游文化市場的人才需求信息,繼續夯實“文化旅游”方向的人才培養。(二)基于地方經濟和環渤海旅游市場酒店業的的人才需求以及順應旅游市場國際化的需求,做強“酒店管理”方向的內涵建設,培養具創新意識,有國際化視野和較強的實踐技能的人才,密切與旅游市場的聯系,加強與國外大學的交流合作。(三)發揮地方旅游區位優勢,依據遼寧地區豐富的溫泉資源的開發,以及溫泉休閑度假旅游的快速發展,著力打造“溫泉休閑”特色方向的人才培養。

二.課程體系特色建設

(一)優化課程結構體系,建設精品課程

優化各類課程之間的學時比例,合理改革教學內容,減少現有課程間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課程建設上,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要求,完善學分制,靈活設置專業必修、選修和特色化課程。

(二)根據遼寧地域特色,增設相應專業選修課程

近年來,遼寧省依托豐富地熱資源,溫泉旅游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強勁動力。特別是提出“建設全國溫泉旅游第一大省”的目標后,全省上下形成了溫泉旅游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以遼陽弓長嶺、營口鲅魚圈、大連安波、鞍山湯崗子等為代表的一批溫泉旅游集聚區已初具規模。依此地域背景優勢與旅游業發展態勢,可在專業選修課中增設SPA溫泉課程、體育旅游學、休閑與游憩概論、休閑心理學等,拓寬旅游專業課程內涵,服務于地方旅游經濟。

(三)依托師資力量,開設旅游專業雙語課程

旅游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課程可先從專業選修課中選取某門課程進行嘗試,如國際飯店業,在取得一定良好效果的基礎上,再逐步推向旅游社會學、旅游文化、會展概論等選修課。在教學計劃中應把雙語課程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學年,同時注重外語基礎課學時和雙語課程學時的比重。

三.實踐教學特色建設

(一)拓寬實訓領域,多渠道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建立校內集酒店、導游、景觀、旅游規劃等一體的模擬實訓室,開展模擬實習,同時引進社會資源與大連區域內旅游企業合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室,校內校外實訓相結合,如組織學生到經營管理規范、社會知名度較好的飯店、旅行社、溫泉度假村、景區進行參觀、體驗、學習、模擬實訓等,實現教學、實踐、實習真正結合,滿足創建實踐教學特色的需要。

(二)實習模式的完善―從“4+1+3”轉變到“5+1+2”

實習模式由前4個學期在校學習各類理論課程,第5個學期到旅游企業實習,第6個學期回校繼續理論課學習和畢業論文的設計的“4+1+3”模式轉變為將實習安排到第6個學期的“5+1+2”實習模式,即前5個學期充分將旅游管理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在校內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第6學期校外實訓,聘請校外實訓基地培訓人員將一些旅游管理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實訓結束后,如果感到某一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還可以利用返校的最后兩個學期充分學習。

(三)完善實習基地建設

建立多類型實習基地體系,景區實習平臺,旅游規劃實習平臺,旅游體驗設計實習平臺等。拓展實習基地,橫向應拓展景點、旅行社實習基地,可選擇有代表性的景點和旅行社,在旅游旺季人員短缺時上崗實習,同時向旅游行政、教育培訓機構拓寬。縱向應從操作技能實習向管理、設計與策劃、培訓實習等拓展。

四.師資隊伍的特色建設

(一)通過校企合作,提升實踐應用能力,向“雙師型”發展

積極創造機會讓現有的旅游專業的教師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走出校園進入旅游企業進行相關的自我提升,增加實踐經驗,并將這些經驗和知識帶到教學中傳授給學生。

(二)強化外語口語水平,向“雙語型”發展

遼師旅游系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已有教師具備雙語教學能力,但數量仍顯不夠,還需要加快培養雙語師資。首先要整合本校資源,實現院系之間橫向聯合,充分利用外語系和大學外語教學部的青年教師骨干,積極培養旅游雙語師資力量。

(三)加強橫向聯合,向“多元化”發展

可以和外校甚至是其它區域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聘請高校、旅游行業的知名專家為客座教授講學或開辦系列講座;聘請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形成多元化的師資來源格局。

參考文獻:

[1]左曉麗,馬育倩,王玉.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以石家莊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高校講壇,2008,(10).

[2]路運洪.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許昌學院學報,2006,(6).

[3]陶衛平.高校學生畢業實習模式的有益探索―――黃山學院旅游系“零適應”畢業實習模式的調查分析[J].黃山學院學報,2005,(5).

[4]屈學書,張志剛,黃解宇.旅游管理專業?5+1+2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運城學院為例[J].運城學院學報,2010,(4).

上一篇: 鐵路信息化建設 下一篇: 電商電子商務模式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 日本女v片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看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 天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