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務信息化建設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5 11:06: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企業稅務信息化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企業稅務信息化建設

篇(1)

一、引言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企業對管理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高效、領先、穩定的信息化系統已經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經營、增強市場競爭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一把利刃。以筆者所在企業(以物流、物資貿易為主業的央企二級集團公司,以下稱“公司”)為例,近年來企業持續發展擴張,業務規模日益壯大,日常管理難度隨之不斷增加,財務管理風險,特別是資金風險日益突出,而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變革頻率,企業管理者清楚意識到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利用程度決定著企業發展的速度和發展前景,信息系統的優化與集成已成為企業立足市場的新的核心競爭力。

二、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弊端及改進措施

為了適應經濟形態轉化和社會進步,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財務管理模式必須要配合好企業內部管理轉型。財務管理必須順應潮流,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對所有的分支機構實行數據的遠程處理、遠程查賬、遠程報表和遠程審計等遠距離財務監控,掌握和監控業務銷售和庫存等實際情況。也就是說,企業要從過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遠程處理和集中式管理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實時監控財務狀況、統一調配資金,回避高速運營產生的巨大風險。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集團已經對財務管理模式有了新的認識,明顯意識到集成財務在企業管理與投資活動中起到的導向作用,越來越多的公司財務負責人也開始重視財務信息集成化的管理。那么,什么是財務集成管理和信息化集成管理,實施財務集成化管理對企業發展到底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三、集成化財務管理的意義

集成化財務管理可以為企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的吸引與誘導,使得集成管理理念逐漸滲透到傳統的財務管理實踐當中。其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傳統財務管理由于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存在許多障礙,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實行集成化財務管理后,各個企業在區位上可以相互靠近,通過空間集聚可以大大減少交易成本。

第二,有利于資源共享,獲得外部規模經濟。其實就是通過實現資源共享,加快資金周轉,降低各類成本,利用人才優勢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開放和競爭,從而獲得外部規模經濟效應。

第三,集成化財務管理可以大大加速企業理財的運作能力,既提高自身在資本市場上的應變能力,又提高在產品市場、內部管理方面的應變能力。

第四,有利于風險防范,通過信息匹配實現標準化操作,提高了內部審核監督,規范了制度執行,有效防止人為性質造成的風險漏洞。

四、信息系統集成和提升管理的關系

目前,我國企業信息系統的運用正面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應用程序得到了迅速發展和普及,出現了不少高效的單項系統成果;另一方面,信息系統普遍分散存在,即每個公司,甚至到個別部門都開發了適用本身工作的管理系統,導致多重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共存,不能為企業決策提供綜合統一信息服務。

五、筆者所在企業基本情況及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基本情況

筆者所在企業以物資貿易銷售為主業,主要經營鐵路運輸、建設所需的鋼軌及配件、油料、火工品,大型基建項目所需鋼材、水泥等相關物資貿易、工程物流、物資倉儲、配送等業務,同時是鐵路建設項目部管物資公司和鐵路建設用鋼軌招標服務商。下轄20個全資子公司、8個控股子公司以及4個參股子公司,在多地區地設有70余分支機構,擁有全國25個交通樞紐城市的31大型倉儲基地。

(二)行業現狀

到目前為止,真正意義上的鋼貿企業數量從原來的15萬家下降到8萬家左右,有2/3已經退出或正在退出市場,并且這種洗牌還將持續。幸存下來的鋼貿企業中,留守觀望、不能正常開展業務的空殼公司也占到20%左右,真正能夠保持以往年度經營水平的不到40%。

(三)自身財務管理現狀及問題

限于外界環境因素,筆者所在企業多少也受到了市場環境的影響,出現了不小的資金回流風險。眾所周知,貿易型企業是資金密集型企業,資金就是企業的“血脈”,筆者所在企業內部組織層級多,業務范圍廣,資金需求量大而分散;業務環節中上下游客商數量多,自身要求與客戶需求各有不同,導致了業務模式或流程細節煩瑣,結算方式多樣化,這就更加要求企業財務在商品流轉、儲藏和資金運籌方面必須具備謹慎的管理素質。

財務資金管理與控制方面,近年來公司一直實行資金集中管理,主要表現為定點上劃、審批下撥,充分發揮資金內部調劑作用,建立收支兩條線原則。特別是在“NC資金管理軟件”的開發上線后,公司銀行賬戶的開立審批、資金需求計劃的報批、資金定點上劃、資金分配撥付和資金占用情況的計算全部實現線上處理,有效提高了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和降低了融資成本。這些舉措主要體現在公司賬面現有資金的管理和分配上,公司資金管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管理缺失,特別是在公司業務開展過程中對資金去向和回流情況一直無法做到實時監督,導致很多隱形風險。

主要問題表現有:

第一,銀行賬戶監控不到位,資金集中管理有提升空間。實際情況中,個別下屬成員單位為了資金使用便捷,減少審批流程,存有私自開立銀行賬戶不上報現象,并將經營回流資金藏匿于此賬戶中不做歸集,在集團監管外私自支配使用,大大增加了資金使用風險。

第二,內部資金使用不規范,易于出現違反支付規定的現象。集團公司要求所屬下級單位在申請內部調劑時必須明確款項用途,但資金撥付后可能存在滯留或挪作他用的情況,嚴重影響到集團公司整體資金支配和資金安全。

第三,合同簽訂不嚴謹、業湛展較為隨意。實踐中,個別下屬成員單位合同簽訂不嚴謹、不規范,不按規定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出現賒銷行為多、客戶回款慢的現象。很多企業都建立了合同評審管理體系,但審閱合同人員可能由于個人疏忽將不合規的合同審批通過,從前端就埋下風險。再有情況,合同條款內容是合理的,評審是通過的,但在落實執行中常有背離,如公司明確指出嚴禁賒銷,但對企業來說由于激烈的競爭,產品賒銷是永遠存在的,大量賒銷造成資金嚴重占用。另外,由于回款期限長、金額小,存在不同等級的減值風險。

六、財務信息集成體系的建立是解決企業現存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們既然清楚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產生問題的原因,為了企業健康、平穩的發展,必須通過有效手段解決舊問題,遏制新問題萌生。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順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建立企業自身強大的財務信息化集成體系。

(一)公司信息化推進進程

2009年,公司終止了財務端浪潮和業務端鋼聯系統的使用,全力打造了適合自身業務模式的ERP管理系統,將財務與業務信息在同一軟件中呈現,形成了從采購入庫到銷售出庫的一個鏈條管理,對提升庫存管理有了極大的幫助。而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業務模式不再單一,ERP的使用也出現了弊端,特別是在資金支付環節上不能有效防控。為配合資金集中管理,將更多的人員從繁重而重復的基礎工作中解脫出來,公司投入大量時間和財力研發集團層面推廣的“NC資金管理軟件”。同時,公司門戶網、合同管理系統、客商系統和集中采購管理管理系統陸續開發完成,加之電商平臺“大宗物資網”的建立,公司已經有了較為全面,但又各自單一的信息化體系。2013年,公司開始研發“NC供應鏈系統”,并努力實現與企業客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物料系統和NC資金管理系統的有效銜接。

(二)信息集成系統建立成果

2013年9開始,公司選擇了業務較為全面的子公司作為試點企業開始“NC供應鏈系統”的研發,至2014年9月初見模型,后期將研發的中心轉入集團公司層面,繼續完善系統設置,在滿足現有模式的運行基礎上,同時考慮未來業務模式的變化,根據各成員單位的業務特點,不斷完善流程建設和流程管理。

“NC供應鏈系統”的運行模式是以合同為起點,以資金為主線,將客商、物料分類、會計科目、銀行賬戶的基礎資料進行統一管理,支持不同類型業務開展,通過合同管理系統、客商系統、物料系統、與資金管理等軟件的有效結合,形成系統集成體系,實現上級監督職能,加強資金支付控制。后期我們還將與更多的單項系統實現對接,實現更為高效的集成效果。

1.與合同管理系統對接,建立合同跟蹤,努力提升財務業務一體化進程。“NC供應鏈系統”是以合同發起,同時又以合同結束為閉環,也就是說每一筆業務的執行過程都必須在系統中與合同相關聯。以往業務人員自己登記合同臺賬,容易疏忽造成錯誤,查閱起來也不方便,現在由于與合同管理系統做了技術并聯,合同信息可以被直接提取,合同具體內容一目了然。系統關于商品入庫、出庫、付款、回款等操作環節,其中的商品型號、數量、價格等信息都要與合同信息相對應,財務人員對單筆合同的執行情況可以實時掌控,解決了付款依據不充分的問題,隨后系統還會將合同執行情況回寫到合同管理系統,形成信息對應,便于更多的人掌握合同執行情況。

2.與物料系統對接,改善庫存管理與監督。“NC供應鏈系統”建立了統一的物料分類原則,建立了龐大而標準的物料信息庫,有效提升了數據統計的準確性。在以往對庫存核算時,財務并不能完全實現數據實時管理,很多庫存信息嚴重滯后,財務人員無法掌握真正的庫存情況。比如貨物長期滯待或發出貨物未做結算的財務根本無法得知、債權確認不及時、回款期被人為拖后,新的業務開展又需要資金支持,嚴重增加了公司資金壓力和資金成本。

現在,系統對業務權限進行了細分,設置了采購崗、銷售崗和庫管崗,要求職權分離,后期一旦有商品入庫或售出業務人員就必須在系統中錄入出入庫信息,完全實現了商品流轉實時跟蹤,財務人員可以清晰了解本單位的庫存管理情況,可以有效督促業務結算和款項催收。

3.與資金管理軟件對接,規范資金支付和回收,嚴格執行合同條款。“NC供應鏈系統”與NC資金管理軟件同時運行后,在付款環節,集團公司可以對撥付資金的使用流向進行實時監控。單筆支付時,業務人員在編制付款申請時必須注明對應的合同信息,財務審核人員在付款審核時必須查閱該筆對應合同的情況,根絕合同結算方式和支付條款對付款信息進行審核,確保每筆款項支付都嚴格按照合同執行,當合同呈現大量預付且長期無商品入庫時,財務審核人員要詳細了解發貨情況,并合理控制支付。系統全面上線后,公司將更多地選擇銀企直聯和電子承兌的支付方式,從業務申請付款到款項支付出去全部在NC系統中完成,提高款項支付的時效性和實時跟蹤功能。在收款環節,各單位的收款賬戶首先必須是已經通過資金管理系統審批的,從而杜絕藏匿賬戶、藏匿資金的情況。單筆回款時,要求由業務發起,即收到款后由業務人員編制應收單,單據需與合同、出貨批次信息對應,明確是哪個合同、哪批次貨物的回款,當某合同呈現大額應收賬款時,財務人員可以控制出貨、控制開票,減少賒銷行為。

4.與客商系統對接,規范統計口徑。公司新增客商必須先走客商系統審批,審批通過后在“NC供應鏈系統”可以自動提取,以往各單位隨意添加客商,多字少字的現象頻繁,通過集中審核,避免了重復客商出現,集團公司財務可以直接查看同一客商下各下屬成員單位的業務開展以資金收付情況,對公司掌握債權債務關系有直接的幫助。

5.與久其報表系統對接,實現報表數據實時匯總功能。“NC供應鏈系統”將建立統一的報表模板,然后設計好提數公式,每月的報表數據將會自動生成,再通過與“久其報表系統”的技術并聯,今后報表的填報將變得尤為簡單,也許只需要輕輕點擊或者將模板數據導入即可生成,即準確又及時。通過此功能,集團公司層面可以輕松對下屬單位報表進行稽核,無需擔心賬表不一致的現象出現,有效提供財務分析與財務評價的數據支持。

(三)集成系y建立的最終目標

公司集成信息平臺建立的最終目標之一就是強化財務管理,通過對各類信息系統的技術銜接和信息提取,公司基本形成了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集成效果,對日后提升公司財務管理水平和領導決策建議有了強大保障,但這也僅是冰山一角,我們將通過不斷努力,爭取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更大地進步。

1.繼續優化資金調控。進一步提升資金控制和使用水平,后期將堅持以預算和計劃指標為管理導向,提升資金上存度,在準確了解各單位資金需求的前提下集中辦理資金分配、銀行授信、貸款、票貼等業務,切實降低公司整體的財務費用。通過對業務支付的集中審核,不單單要掌握資金流向,更重要的是控制資金流向,填補資金對外收支的風險漏洞,有效防止資金的坐收坐支現象出現。我們可以根據準確的資金計劃,將未來可能閑置的資金進行有效整合,通過銀行短期理財實現即期收益,創造資金價值。

2.增強財務執行監督。以往業務開展中,財務審核常受公司不同層面影響,可能出現個別違背規定或需要變通的情況,信息系統建立完善后,審批流程環環相扣,所有審批均按設定好的標準執行,杜絕一切人為操縱,防止潛在風險問題萌生。以往,公司多通過收集下屬成員單位上報數據的形式了解公司全面經營和資金情況,現在通過集成系統,公司財務人員可在事前、事中全程監控,強化預算執行分析。

3.提升領導決策。集成模式建立后可以全面綜合的反映企業資金、基礎核算、報表數據、預算執行的真實情況,為財務領導和公司領導提供完善的問題對策依據和發展決策依據,以保證企業領導在最短的時間做出最合理準確的選擇,帶領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七、實現集成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第一,注意內部溝通協調與管理。公司財務部應該充分借助信息化平臺,加強公司內部部門間的溝通和約束;加強對下屬單位成本費用、投資決策等財務事項的控制;充分發揮資金中心作用,優化資金結構。

篇(2)

當今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一個企業能夠在殘酷的競爭中屹立不倒,這與企業的管理水平有密切的聯系。當前,我國正在著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期加強甚至是改善企業的管理。而就企業管理來說,目前我國的企業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事實上,財務管理恰恰是許多企業在管理中的最為薄弱的環節。為此,必須建立健全企業的管理制度并不斷強化企業的人力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借鑒國外較為先進的財務管理方式,確立理想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本文就我國的企業管理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和手段,再結合具體實例,從而深化了本文的主題。

1.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會計報表和各種有效的數據信息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在未使用統一會計核算軟件時,許多企業的財務電算化系統滿足不了財務管理以及現代企業發展所面臨的要求,具體表現為:①會計核算軟件零散化,未達到相互統一;②多數業務的日常核算與處理不包括在賬務系統之內。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其成本核算是通過V3系統進行進、銷及存數據匯總的,再通過EXCEL表格進行匯總計算;③會計信息缺乏完整性與及時性。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通過收集報表來統計分析,并層層匯總,這就給信息的及時反饋造成一定的阻礙。④會計信息較難滿足集中管理和支持決策這兩種需求。即使一些企業在制度上對會計政策、會計科目以及核算辦法進行了統一,但由于未建立信息系統平臺,所以,同一業務在不同的工作人員手中的處理也不盡相同,這無疑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⑤會計信息對于協同業務及優化流程上的需求無法完全滿足。由于財務部門內部系統的復雜性和零散性,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的各個系統未實現對接,因此無法達到數據共享的目標。

2.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內容

所謂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即是指憑借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在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之上,進行會計電算化,實施網絡財務,在互聯網的環境之中實行財務核算、數據分析、控制以及決策等現代化財務管理模式,以實現財務管理的數字化,并且最終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模式逐漸成為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高度集約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包括了會計處理及管理控制的全部流程,企業核算和財務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和資金管理,以滿足不同的核算和管理需求。其基礎是企業核算,核心是資金管理,而手段是全面預算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內容為:

2.1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

第一,要認真執行統一的會計核算辦法與財務制度。以統一績效評價口徑為基礎,確保信息的一致性、有效性、正確性與及時性。系統還要可以自動繪制各種財務報表,并且能夠自動完成報表整合的過程,減少數據錯誤,通過在線分析系統將決算信息準確地反映出來。為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企業的財務人員需通過專業分組進行標準化作業,不斷提高自身的核算效率與會計技能。第二,財務要進行集中核算和統一控制。總公司可通過監控,對子公司的一切財務行為進行規范。這樣一來,財務數據、信息與管理均被集中化、規則化和統一化,各種財務數據與經濟信息無需層層報表的匯總,因此,更具有及時性。

2.2全面預算管理

首先,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須具有預算體系構建、預算編制、控制及考核等管理功能,并且該功能要與其他業務系統相互結合,以便企業的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并將編制的預算體系、計劃表以及預算數存放于數據庫之中。當出現經濟業務時,借助全面預算管理系統,使財務管理更加有效。

2.3資金管理

企業的資金管理主要包括三類:銀行賬戶管理、對外投融資和擔保管理以及資金實時監控管理。①銀行賬戶管理。為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子公司銀行賬戶一般不允許開立,并且要加強對收入資金的監控力度。 ②對外投融資與擔保管理。現代企業實行寬嚴相濟的投資管理政策,避免買賣證券、對外擔保、投資理財等違法項目的投資,各種投資項目需經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方可進入投資生產。 ③資金的監控管理。建立銀企互聯系統,以及時掌握資金余額與交易信息,對資金的變動情況實施有效監控,遵循總體設計、分步實施與逐步完善的原則,對企業賬戶進行監管,包括固定資產購置、工資性支出以及廣告宣傳費用等資金的控制。

2.4預算控制

借助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包括預算控制、權限設置、數據查詢、核算管理以及資金管理等,從而達到對企業的預算進行控制和管理。

3.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3.1正確認識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隨著企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化,只有及時地獲取并掌握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才能保證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為此,企業應該注重采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不斷改善經營管理的方式和策略,特別是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將有效提升企業整個管理水平。

3.2進行管理和制度的創新。依據國家標準對企業管理運作模式進行規范。與傳統的會計電算化的不同在于,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以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為基礎,以企業財務結算為手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財務進行集中管理和資金監控。這就要求我們對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創新,以滿足信息化建設的需求。

3.3樹立以財務管理為主的管理理念。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現代企業必須樹立以財務管理信息化為核心、以資金流動控制為重點的現代管理理念。在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中,切實做好企業財務管理與資金監控,才能帶動企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在這一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既能夠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約束力、降低資金風險、避免資產流失,同時也做到了信息與資源的共享,確保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3.4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技能培訓,進而規范操作、熟練掌握以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實現系統的高效能。與此同時,要建立與財務信息化相適應的激勵機制,提高財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3.5要堅持規范化和特色化相結合的原則。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立必須要堅持規范化的原則,以避免違規記賬及堵塞管理漏洞的出現。在堅持規范化原則的同時,企業要依據具體的情況和形勢,對統一會計核算軟件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

4.結束語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可以拓展財務管理空間、增強資源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共享性、加快財務管理時效、提升財務管理效能,還為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將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立與應用[J].《財政監督》.2009(06)

[2]孫君亮.財務管理信息化應用現狀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9,9(6)

篇(3)

    (一)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文化水平、基礎設施水平迥異等原因,稅務信息化建設的地區發展嚴重失衡,在全國大部分稅務機關,尤其是沿海富裕地區,存在著大量資源重復的現象,但同時在部分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卻因為沒有資金而嚴重滯后,不能達到基本的配備要求。而且,隨著兩極發展現象的加劇,即發展快、資源多的地區重視程度高,投入也大;發展水平低、資源不足的地區往往認識水平較低且投入又不足,這樣極不利于中國稅收信息化建設事業的整體發展。

    (二)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多頭領導的現象

    信息化建設是系統工程,其管理上要協同作戰、共同完成,才能使信息化建設順利地進行。在信息化建設實施過程中,國家稅務總局主要負責稅收信息化的具體實施工作。信息中心負責征管軟件的總體設計和軟件的推廣應用工作。稅政司負責“金稅工程”的設計和軟件開發應用工作。由于軟件設計單位不同,使用不同的開發平臺,致使系統之間無法相互銜接,資源嚴重浪費。在實際工作中,部門之間從各自利益出發,致使稅收信息化建設工作在主導思想、時間進度和應用效果等方面尚難以達到預定的設計目標。

    (三)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缺乏整體性

    稅務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管理環節之間相互聯系、密不可分,但目前我們在信息化建設中人為割裂了稅務管理各環節之間的關系。近些年來,軟件開發管理混亂,部分省市稅務局自主開發了一些稅收征收管理軟件,這些軟件數據結構、業務流程、軟件運行平臺均不一致,且多帶有地方色彩,無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給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和集成帶來困難。這種情況既造成設備和資源浪費,增加系統維護的難度和加大基層稅務機關的工作量,同時也很難適應稅收業務的發展需要,無法對涉稅數據進行統一的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不得不以一定的人力來從事這些工作,從而減少一線工作人員的比重,進而削弱了一線稅收征管力量。

    (四)計算機數據質量不高成為阻礙稅收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

    一是基層數據采集缺乏全面性:數據的采集是信息管理采用的基礎性工作。在稅務系統信息化建設中,數據的收集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數據不全的問題比較突出。由于基礎數據采集不全,對企業整體納稅情況的評估和對稅源變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據,信息管理和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基礎數據缺乏準確性和真實性: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是計算機應用的基礎。因目前一些單位輸入計算機中的數據不準確、操作不規范,有的數據甚至嚴重失實,影響了領導決策,制約了計算機在分析、監控、管理等方面作用的發揮。

    (五)技術和業務的聯動和協調不夠

    計算機軟件設計不能完全滿足業務需要,稅收政策法規變動性較大,而軟件不能及時隨之改動。有些稅收業務、有些稅種在稅收信息化中還處于空白狀態,軟件的開發與軟件的實際應用脫節,現在稅務機關在軟件的開發上已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在開發后缺乏對軟件的管理和決策功能的完善,因此效果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投入高、產出低,稅收成本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長,可以說應用不到位是稅收信息化建設的要害。

    (六)計算機硬件及配套設備陳舊,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較差

    有些地區的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等是由前幾年配置的,設備老化現象嚴重,故障頻頻發生,加之計算機維修人員缺乏,不能及時對設備進行維修,嚴重影響了稅收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正常運行。國、地稅之間、稅務部門與外單位之間聯網程度不高,廣域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較差。稅務部門與銀行的聯網程度較高,而國、地稅之間,稅務部門與工商、海關等相關部門網絡信息不能共享,影響了征管效率,也制約了廣域網作用的充分發揮。

    (七)人員素質不能適應稅務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

    稅務機關的計算機管理人員不能完全適應稅收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需要,計算機專業人才欠缺,目前,各級稅務機關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操作人員,他們一般只掌握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能應付日常的計算機業務。而那些能夠進行計算機維護、異常情況處理、數據庫管理和網絡維護的高層計算機管理人員奇缺。復合型人才缺乏,信息中心的人員,幾乎都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沒有系統地學習稅收業務和管理;而稅收業務管理人員,大多是稅收和會計專業畢業,普遍缺乏計算機系統知識,稅收業務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遭遇斷層,使深層次的信息技術應用開發受到限制,制約了稅收信息化建設良性、健康的發展。

    二、加強和完善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一)破除落后思想觀念,實現思想觀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轉變

    信息技術永遠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與先進的管理思想、科學的管理理念、管理體系相結合才能產生巨大的效益。所以各級稅務機關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要樹立征管體制與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要有一個重新的定位和認識。一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加管理”代表著稅收管理的方向,二要對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要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和定位,三要加強稅務文化建設,將現代管理理念和科學技術知識作為稅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大稅務人員中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信息化是征管精細化的理念,從而調動廣大稅務人員參與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立稅務管理信息化衡量指標體系

    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評估是信息化建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衡量稅收信息化建設成效的一項重要工作。關鍵是設立一個科學合理、嚴謹規范的指標體系,稅收信息化指標的制定,應具有普遍性,各項指標必須是可采集、可量化、可對比的,要符合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同時立足于稅務部門的實際和外部環境,還必須具有綜合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用硬件和網絡、數據、應用、運行維護等指標來衡量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現代化程度。

    (三)完善數據采集、提高數據采集質量

    數據采集是應用軟件運行的第一環節,數據采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信息化建設的成敗。各級稅務機關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確保數據采集的質量。其一是建立數據采集崗位考核機制:各級稅務機關對數據采集、錄入人員的數據采集質量進行量化分析,這樣既可以增強采集、錄入人員的責任心,又可以保證稅收數據的真實、準確。其二是數據采集應貫徹全面性的原則:稅務機關應改變只注重對納稅人的納稅申報表、稅務登記、稅款入庫、專用發票數據的采集,而對于納稅人的財務報表、經營狀況、銀行存款及會計核算軟件中的數據基本上沒有采集或無法采集的現象。這樣可以解決基礎數據采集不全,為企業整體納稅情況的評估和對稅源變化的因素分析提供了有利的依據。

    (四)加強計算機硬件及配套設備、網絡方面的建設,促進稅收信息化的發展

篇(4)

1.1 是提高決策科學性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對稅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稅收信息化的實現解決了納稅人業務范圍和經營方式變化以及稅源流動性加強給稅收工作帶來的挑戰,為更加高效地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利依據。因此,繼續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是國家提高決策科學性的客觀要求,在更大范圍內獲取可靠的稅收信息,讓稅收數據得到增值運用。

1.2 是實現服務優化的重要手段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納稅服務工作也需要從維護納稅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提高納稅人的遵從度和滿意度,營造良好的征、納稅環境。

1.3 是全面實現電子政務的必要準備

稅務部門是國家的重要職能部門,深化稅務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是 推動國家電子政務建設進程的基礎,在信息技術的依托下改變傳統稅務管理模式和稽查手段,提高辦事效率,為電子政務的建設奠定基礎。

1.4 是節省稅收管理成本的最佳選擇

當今社會的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稅收工作信息化的實現讓稅務管理由原來的粗放型逐漸走向精細化,不僅可以減少稅務管理與征收人員,還細化和拓寬了服務方式,在保證工作效率的基礎上有效減少了稅務的管理與征收成本。國家財政支出也就相應降低,省下的資金可以投入到社會的建設中去或者用于納稅服務水平的建設。納稅人的負擔減輕了,滿意度就會隨之提升,起到加強依法治水效果的作用。

2 當前稅收信息化程度下存在的稅務管理問題

2.1 稅務人員的管理思想存在一定偏差

信息化稅收系統同時包含納稅人以及稅收機構的稅務數據,它改變的只是稅務管理模式,管理依據和管理目的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目前稅收信息化建設水平下的稅務工作存在著“唯信息論”思想,這種管理思想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稅務人員沒有客觀、全面地認識,因此將信息化稅收管理工作停留在了利用計算機來模擬手工進行數據的處理這一層面。

2.2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沒有與實際相結合

我國的稅收信息化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并且有著不錯的運行效果。但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沒有結合我國的實際稅收情況,因此沒有與社會其它部門之間形成統一的規劃與管理。雖然在不同時期國家曾經對稅務管理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并制定稅收發展規劃,但是由于缺乏實際基礎,致使稅收信息化建設出現了局部性以及缺乏規范等問題。

2.3 基礎稅務信息的采集不夠全面

在目前的稅務信息化水平下,我國稅務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在稅務管理過程中,比較重視納稅人稅務登記、稅務申報表、專用發票以及稅款的入庫情況,而納稅人的經營狀況、財務報表以及銀行存款等相關基礎輸數據則普遍缺乏。

2.4 稅收數據的儲存以及傳遞技術不夠完善

目前的稅收信息化水平下,我國只有少數地區是以地、市局為單位來集中稅收信息,更多地區都是以縣局甚至是基層局為單位來建立稅收數據庫系統,因此我國的稅收信息比較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全國的稅收信息匯集起來,就需要利用網絡將儲存的稅收數據傳遞給高層稅務管理部門。受到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稅收數據的儲存和傳遞不僅可靠性和時效性較差,而且精度也不夠高。

3 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提升稅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貫徹稅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稅務管理部門應該在“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統籌規劃、講究實效”等原則下實行稅收的信息化建設,并以“一體化”作為基本要求,讓稅務管理人員理順工作流程與機制,充分認識稅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并將其全面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在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下開展稅務管理工作,摒棄紙介質條件下的稅務信息管理思想。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注意,信息化稅務管理的實現并不只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來代替手工模式,它所追求的是更加人性化的服務以及更加和諧、自覺的納稅環境。只有在改變工作與管理模式的同時更新稅務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稅收管理才能在不斷的進步中得到深化。

3.2 針對不同地區稅收信息化建設水平的不同進行深化

我國稅收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主要是以縣局甚至是基層局為單位,因此不同地區信息水平與實際情況的不同,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保證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效果,需要以不同地區信息化程度的實際實現程度為基礎來加強稅收信息管理系統,以提高稅收管理水平為目標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3.3 拓寬稅務信息的采集范圍,提高信息的精度

第一,在采集稅務信息的時候,要拓寬范圍,既要采集與稅收征管有直接關系的稅務數據,同時也需要采集納稅評估、稅源監管方面的信息,比如納稅人的商業往來情況、金融信用、財務報表以及銀行存款等。第二,把好質量關,以確保數據準確性為原則,在充分理解稅務信息重要性的基礎上建立基礎稅務數據審核機制,提高稅務信息采集工作的質量。

3.4 提高稅收數據的儲存與傳遞技術

(1)建立高質量的信息平臺,讓稅務信息得到深度利用

一則需要制定系統的數據管理方法,讓一線操作人員以及數據管理人員規范自己的操作,減少直至杜絕垃圾數據的錄入,保證稅收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二則需要在一級稅務機關內部設立統一的數據管理中心,讓精英人員負責相關的數據規劃工作,監督數據的采集與加工過程。然后做好數據的維護工作,并與業務部門配合,共同研究稅收信息的價值,對數據進行深度利用。

(2)實現不同稅務部門間的數據共享

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實現“一體化”,因此在建設信息交流平臺的過程中,數據標準要保持一致,此外網絡以及硬件的規格也要保持相同,只有讓信息平臺軟、硬件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才能切實提高稅收數據的傳遞速度,實現資源共享。具體我們可以利用“逐級推進”的方式對我國的信息交換保障體系進行完善與加強,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在交換登記稅務信息的前提下建立電子信息交流平臺,讓國地稅、技術監督部門、工商和稅務和部門之間交換有用信息;第二,實現納稅人銀行存款實名制,讓稅務部門共享納稅人的銀行存款情況,抽取有用信息,然后借助金融部門的監控優勢掌控納稅人的資金使用動向;第三,堅持使用唯一性代碼,讓公民以及企業代碼實現統一化,徹底強化稅源監控,降低稅收征管的投入成本。

3.5 加強網絡安全,采取相應的網絡安全措施

篇(5)

關鍵詞:稅務信息化信息化管理“諾蘭”模型技術資源管理決策能力信息增值

走科技加管理之路,加快稅務信息化建設,是信息化時代稅收工作的重要任務。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稅務信息化的推進過程中,我國各地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總體部署,在加快稅務信息化建設特別是信息化的軟硬件和基礎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稅務信息化工作已從初期的單點散裝階段發展成為數據集成階段,但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著重復建設、設備利用率低、軟件不統一、業務不規范、信息不準確、運轉不順暢等問題。因此,本文以諾蘭階段模型為理論基礎,分析了我國稅務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和存在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諾蘭”階段模型的引入

把信息化應用到一個單位(企業、部門)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經歷從初級到成熟的成長過程。諾蘭(1973)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的階段理論,即“諾蘭”階段模型。1980年,諾蘭對信息化階段模型進行了完善,將信息系統的成長過程劃分為六個不同階段,即:

(1)初裝階段。是指單位購置第一臺計算機并初步開發管理應用程序的階段;

(2)蔓延階段。隨著計算機應用初見成效,計算機配置和應用迅速增長,但同時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數據的冗余性、不一致性、難以共享等;

(3)控制階段。管理部門了解到計算機數量超出控制,投資的回收不理想,計算機的應用進入了嚴格的控制階段;

(4)集成階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礎上,對系統中的硬件進行重新聯結,建立集中式的數據庫以及能夠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種信息的系統。這時,信息化建設費用再次迅速增加;

(5)數據管理階段。即“集成”階段之后的“數據管理”階段;

(6)成熟階段。即信息系統可以滿足單位中各管理層次的要求,并真正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全面管理。

諾蘭的信息化階段模型總結了發達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經驗和規律。一般認為模型中的各階段是不能跳越的。因此,無論在確定發展策略或者在制定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應首先明確本單位的信息系統所處的成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的特征來指導信息化建設。

根據“諾蘭”階段模型和稅務部門信息化的特點,我們可以將稅務信息化的發展劃分為以下四個主要階段:

(1)單點散狀階段。該階段往往是從稅務部門購買第一臺計算機開始,盡管稅務部門購置第一臺計算機的目的很簡單,可能僅用于打字,但卻有著里程碑的意義,標志著稅務部門對數字化生存的認可和信息化進程的開始。這一階段,稅務部門內部計算機之間沒有聯網,稅務部門內的信息都是以靜態的、孤立的狀態存在,即呈單點散狀信息化階段,它對應于諾蘭模型的初裝階段。隨著稅務信息化的推進,個別部門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或管理自動化,并開始對相關信息的整合,即進入“諾蘭”模型的蔓延階段;

(2)稅務部門內部分集成階段。在該階段,稅務各部門的基本數據已經實現數字化和局部數字信息溝通。這時,稅務部門己經逐步體現出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改進稅務工作環境的愿望,但對信息的整合還處于初級階段,稅務部門還沒有從戰略角度有組織地進行內部信息整合;

(3)稅務部門內整體集成階段。進入該階段,稅務部門有了全局的電子化業務流程。稅務部門的組織結構和業務運行不再

基于傳統的部門制,組織結構逐步扁平化。稅務部門使用了自動化過程的管理工具,具有了全局的基于廣域網的集成框架。這個階段對應于諾蘭模型的集成階段;

(4)稅務與其他相關部門的信息系統集成階段。該階段的稅務部門己經成為一個智能主體,能基于廣域網和Web技術與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及企業之間互聯,稅務部門可以即時從其他部門獲取所需信息,也能為其他部門和企業提供相關信息。處于該階段的稅務信息化已經較為成熟,它已將整個稅務部門改變成為了一個開放的信息系統,從而能夠很好地進行內、外部資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資源,擴大稅務部門的外延,實行柔性管理和個性化服務。這個階段對應于諾蘭模型的數據管理和成熟階段。

二、我國稅務信息化發展的歷程

我國稅務信息化是從1983年起步的,通過二十多年的不斷改革和銳意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稅務部門己經成為我國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政府部門之一。回顧我國稅務信息化的歷史進程,并結合諾蘭的信息化階段理論,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劃分為四個主要的階段:

(一)起步階段(1983-1989)

1983年在廣東、福建、湖北等地的稅務機關開始把PC機引入計劃、會計工作,自此開始了我國稅務信息化的歷史進程。起步階段的稅務系統有微機應用人員3400余人,專業技術人員800多人,配備了286以下微機5300多臺。開發平臺一般為DOS操作系統和BASE數據庫。這一階段對應于“諾蘭”模型的初裝和蔓延階段,即單點散裝階段。

(二)初步應用階段(1990-1993)

1990年稅務總局決定全面實行稅收的征管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征收、管理、稽查分離和納稅人主動申報納稅的征管新模式,客觀上為稅務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991年2月開始,國家稅務總局先后下發了《稅務系統計算機應用軟件評測標準》、《稅收征管軟件業務規范》、《稅收業務分類代碼》,這些信息標準化工作,為征管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這一階段對應于“諾蘭”模型的控制階段。

(三)快速發展階段(1994-2006)

1994年,隨著我國分稅制改革的實施,促使我國稅務信息化工作向縱深發展。1995年底,國家稅務總局提出了“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在該階段十多年的發展中,計算機作為現代化管理的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于稅務咨詢、稅務登記、發票出售、申報受理、稅款征收、會計統計和稽查選案等稅務管理各個環節,以及稅收決策與監控、辦公自動化、增值稅專用發票、稽核檢查、出口退稅等各領域。這一階段實際上處于“諾蘭”模型中的控制向集成轉化的階段。

(四)數據集中階段(2006年至今)

稅務部門經過多年的技術和設備積累、網絡建設、軟件開發水平、技術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各部門都有了自己專用的業務系統。從2006年起,國家稅務總局開始進行各大系統的數據集中,主要將數據從地市級集中到省局,如金稅工程等。這一階段是“諾蘭”模型中控制階段的結束和集成階段的開始,即稅務部門內的部分集成階段。

三、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用“諾蘭”模型考察中國稅務信息化的現實,可以認為,我們正處于從控制階段向集成階段轉移的過程中。通常,控制階段的前期特征是快速發展,但缺乏全局考慮,各單項應用之間互不協調,投資效益與預期相比有偏差。而控制階段后期,由于長期實踐使各方矛盾充分暴露,系統集成的要求逐漸得到理解。集成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目標是實現系統內的集成。在這種新的“諾蘭”模型階段下,我國稅務信息化的發展現狀與這一階段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稅務人員的信息化意識不強

隨著稅務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計算機應用知識的日漸普及,廣大稅務人員逐漸認識到了計算機應用的重要性。但由于傳統觀念、手工操作習慣等方面的束縛,不少稅務人員對稅務信息化還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不了解信息技術對整個社會經濟所產生的沖擊、看不到信息化建設對稅務管理形式和內容變革的要求、不理解信息化對稅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約束等多個方面。由于對稅務信息化的認識不足和認識誤區,導致在實際工作中,用信息化來帶動征管現代化的舉措不夠堅決,考慮不夠周詳。

(二)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整體部署

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整體部署,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各自為政、重復建設、重復開發現象普遍;二是在開發稅務管理軟件中過分強調專業化管理,開發了許多相互獨立的稅收專業管理軟件,如稅收征管系統、出口退稅管理系統、交叉稽核系統、稽查管理系統等,但各系統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三是各地征管改革進度不一致,征管業務不規范,不符合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同時,由于征管部門與信息部門的配合不夠協調,使征管軟件開發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難以從更高的層次協調局部與整體、一般與特殊、短期與長期的征管需求,影響了稅收信息系統的整體效益。

(三)稅收征管改革滯后于稅務信息化進程

隨著稅務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加強專業分工和調整組織機構、管理體制,推進征管改革,建立“集中征收、分類管理、重點稽查”的新模式。但是目前的機構設置不能滿足“集中征收”的要求,造成了人力浪費。同時,由于稅收管理制度建設的滯后,稅收管理程序和手續仍較為繁瑣,影響了稅收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另外,目前普遍采用稅收收入計劃指標責任方式也影響了稅務信息化的推進,該方式采取的是“上年基數加規定增長比例再加最低確保增長比例”的辦法,各級之間落實目標責任,稅收收入計劃指標成為與實際稅源脫節的“硬性任務”。這時,實行稅收征管信息化必然會與完成稅收收入任務產生沖突。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經濟條件落后,一切以完成稅收收入任務為前提,這時稅收征管信息化就成為一種“擺設”而無法發揮實際作用;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稅源情況好,即使不實行稅收征管信息化,也不影響稅收任務的完成,從而導致“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只是增加經費支出”錯誤觀點的產生。

(四)稅務信息化設備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稅務信息化設備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應用軟件開發與實際使用有脫節現象,導致所開發的軟件在一些部門和領域不能發揮作用;二是在計算機開發應用較快的地方,過于注重稅務機關內部的軟件開發和網絡建設,與其他部門的信息聯網、數據共享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網絡作用的發揮;三是計算機應用水平低,未能將現有計算機、網絡等資源充分利用到稅務工作中,造成了硬件資源和網絡數據資源的浪費。

此外,在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基礎設施建設地區發展不平衡、高素質稅收人才隊伍缺乏、信息資源缺乏深度開發,以及安全監控能力欠缺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處于“諾蘭”模型集成初級階段的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進程。

四、推進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根據對“諾蘭”階段模型和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推進稅務信息化建設,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積極措施:

(一)以信息化促進稅務管理扁平化

稅務信息化帶來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互動性,使信息不對稱現象得以根本改觀。由于稅務信息化使稅收會計信息可以共享,征收一線上報稅收會計資料變得不再必要;稅收一級稽查,由于人機結合的納稅評估、稽查選案的實行,征收一線不必同時承擔稽查職能。同時,由于多元化申報和網絡化繳庫的實行,納稅人不必到辦稅服務廳申報納稅,從而為納稅人提供了虛擬的辦稅服務。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利于減少管理層次,促進稅收管理扁平化目標的實現。在現代稅收征管條件下,納稅人只需面對稅務部門的一個窗口、一部電話、一個網站,即可辦理完成有關稅收事宜,因此,我們應該在稅務管理和納稅人服務方面多下工夫,利用信息化帶來的有利條件,大力促進稅務管理的扁平化,提高稅務管理效率和質量。

(二)以流程管理信息系統拓展信息增值應用空間

目前,稅務系統正在以流程再造理論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強化內部管理和稅源監控。流程再造后,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管理層級減少,部分事務性審批環節簡化,有的事前審批改為事后強化管理等。這時,關鍵是要強化對內部和外部的管理和監控:(1)分析控制。對內,通過程序檢測、人工提取分析,定期發送結果,監控考核兌現,以規范、制約操作行為和執法行為;對外,建立監控指標體系,篩選、比對、分析納稅人涉稅數據信息,并根據整體管理需要,分析宏觀稅負,分析地區和行業稅收指標,查找征管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規范征納行為;(2)標準控制。就是運用知識管理理論,集中專家智慧,制定規范而又可以通俗化解讀的作業標準體系,明晰作業權限、內容、方法、時限和流向,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高稅務干部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3)智能控制。就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對征納行為進行自動控制,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強化計算機智能控制。

信息化建設與征管改革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流程再造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也開辟了以流程為導向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思路。信息化是流程再造的直接動力,也是實現流程再造目標的重要手段。可以說,沒有信息化,流程再造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沒有流程再造,信息化是不徹底的,也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因此,要盡快建立和完善流程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科技管理。

(三)以數據處理分析提升管理決策能力

解決信息質量低下,信息資源缺乏深度開發的問題,不斷提高市、縣兩級數據處理分析工作水平;建立省級涉稅信息資料庫,開展省級數據處理分析工作,是下一步數據處理分析工作的重點。首先是要建立省級涉稅數據庫和數據倉庫,逐步設計建立適用于數據挖掘、分析和展現的省級綜合數據庫,為開展省級數據分析工作奠定基礎;其次是要拓

展選題范圍,提高分析深度。主要是要充分考慮稅收政策變動、稅制改革對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影響,以及對稅收收入的影響,從理論、實踐、技術層面上全面提高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再次是要充實和完善分析方法。主要是要在引入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有關數學模型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在數據分析、稅收評估方面的成熟做法,提高數據處理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四)重組技術資源以實現稅務信息化

稅務系統的技術資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稅收管理的技術人員,即所謂的業務骨干;另一部分是指信息管理部門的技術人員,包括了網絡、硬件、數據庫、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及管理維護的技術人員。從目前的組織架構來看,真正實現“金稅三期”中提出的對現有的信息整合,實現以省市級信息集中的處理模式,必須考慮對現有技術人員的重組,才能夠實現從系統設計、系統實施到系統管理的完整過程。首先,要建立一個專門從事業務信息管理的機構,保證信息系統的“健康”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其次,要構建由省級信息中心集中管理各地市、各基層單位的大型應用系統,并采用科學的系統管理模式,保證各系統的正常有效運行。

【參考文獻】

[1]于靜.加強稅務信息化建設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4:50-52

[2]崔婢.稅務信息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J].財政監督.2007.5:67-69

[3]高莉.稅務信息化的“集中”和“整合[J].稅務研究.2006.1

[4]楊建國.電子政務建設與稅收征管創新[J].稅務研究.2005.8

[5]許善達.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稅務信息化建設工作[J].信息化建設.2005.5

篇(6)

【中圖分類號】 F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7-264-2

一、財務信息化在合理避稅中的主要應用

(一)信息化在合理避稅中的主要作用。企業如何利用信息化進行合理避稅首先必須明確法律上的概念,即企業進行合理避稅需在法規規定的范圍之內,才真正稱得上為“合理”。企業合理避稅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企業自身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和學習,還可以運用法律知識進一步提高企業自身利潤。利用信息化進行合理避稅的主要作用如下:

首先,財務信息化有利于增強企業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的。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領域的“細胞”,其存在與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自身盈利的最大化。稅收作為國家將社會資金進行重新分配的主要手段,是國家開展各方面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這就與企業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有所“違背”。企業可以利用財務信息化的發展進行合理避稅,減少不必要的稅務承擔,還可將必須繳納的稅款做好計劃,以便全面減少企業支出。

其次,財務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水平。企業利用財務信息化進行合理避稅,要以企業自身明晰關于納稅的各類法律條款為前提,并對企業自身經營實際作出相應規劃,制定詳細的納稅方法等方式實現減少稅費的最終效果。這也客觀上要求企業加強自身經濟管理能力,協調財務部門、法律部門以及借貸管理部門相互配合,以最終實現法律范圍內的合理避稅,進一步達到企業增加利潤的目的。

再次,財務信息化有利于進一步加強我國涉稅法律體系的建構。涉稅法律體系的完善不僅能夠保證我國財政稅收的穩定,也可以更好地維護納稅企業的合法利益。企業在研究稅收法律的同時,利用財務信息化和稅收法律尚未“禁止”的方面進行合理避稅,一是可以增強企業自身的法律經營理念;二是可以推動我國涉稅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從而加快我國涉稅法律的建構進程。

最后,財務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我國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質量。企業作為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納稅人,出于企業盈利逐利的本質,必然會有效運用政府提出的各類稅收優惠政策,進而調整企業的經營項目以規避本身稅收,同時仍然選擇那些具有稅收優惠政策的項目作為企業再次發展的動力。利用財務信息化合理避稅迎合了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整方向,提升我國資源優化配置的質量。

(二)合理避稅的主要方法。一是巧用從業人員流動進行國際避稅。經濟全球化的主要代表就是跨國公司出現,大多數國家在稅收征收法律中都對納稅人的界定有明確的劃分,例如我國在個人所得稅征收中,將征收對象定義為如果沒有住所且在國內居住一年或者擁有住所的人,在境內或者境外的收入所得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如果在我國境內沒有住所或者沒有居住一年的人,在國內所得的收入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現如今,很多跨國公司巧妙利用從業人員的流動性方式來達到避稅的目的,企業在今后的人員業務往來中可以運用此方法來避開稅收的繳納。

二是利用財產轉移或延期獲得收入來避稅。財產或者收入的轉移是企業或者個人合理規避稅收的又一重要手段,這種方式的特點是,規避人員或企業不進行跨越國境的財產或者收入的轉移,也并不進行國籍的改變,而是通過他人在國外成立諸如公司等來進行財產和收入的轉移,來規避財產所需繳納的稅款。延期獲得個人收入的避稅方式比較適合那些收入并不穩定的人群,因為收入的高地段與稅收征收額度相對應,個人可以在自身收入較高時期延期獲得收入,將這部分交稿說如納入到較低收入的時期,可以在承擔稅收義務的同時減少稅收的繳納額度。

三是更為全面地應用稅收優惠政策。目前,我國正處于積極優化經濟產業結構的重要時期,對于那些低能耗、高生產以及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的優惠政策數目很多。例如,我國為了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企業稅收政策中規定,在產業區內的技術企業可以減15%的稅率繳納稅收;而對于那些剛剛起步的高新技術產業來說可以在稅費上享受二年的免征所得稅;對于那些美化環境,利用廢品作為原料的技術企業更是可以在五年之內免征或者減少所得稅的征收;為此,企業應該提高對稅收法律以及相關政策的認識,更為全面地應用稅收優惠政策達到減稅和避稅目的。

四是借助定價轉移和分攤費用實現避稅。定價轉移的避稅方式廣泛應用于在稅率上有差異的關聯企業之間,其在相互聯系密切的商業活動中為了實現利潤的轉移或者平攤,在商品的銷售過程中并不遵循市場價格,而是出于維護企業利益的目標進行產品定價。分攤費用也是企業避稅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在其生產以及經營的過程中會將期間形成的各種費用,按照一定方式攤入企業運營成本之中,而費用分攤是讓企業在支持剛性費用支出的前提下,能夠在企業賬目中保持平衡,最終使費用的成本更多地最大從而達到避稅目的。

二、合理避稅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以來,稅務征收的信息化為國家順利征收、企業方便納稅提供了諸多好處,反過來對經濟建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稅收信息化本身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探索,以期更好地為企業和我國經濟發展服務。

(一)信息化建設沒有形成統一規劃和有效部署。科學有效地規劃和統一的戰略部署是信息化建設能否取得效果的關鍵。我國信息化建設呈現出“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和開發”的問題。例如從我國非常發達的省份廣東省來看,省級層面有一套稅收信息化系統,這就使得在稅收征管工作中上下、平級由于系統限制,浪費了行政投入資金。在稅收信息化專業要求上也不一致,有的系統建設專業強度很高,而系統之間的融合度并不高。雖然目前各個地區對稅收信息化建設比較重視,但統一的大局意識還是不足。在稅收具體的行政執法部門與專業信息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性還有待提升。

(二)標準化信息共享機制仍未建立。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未建立標準化的稅收信息共享機制,阻礙了合理避稅信息化的利用。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現存的地稅系統與國稅系統信息不能共享。在我國的稅收征收體制中存在著國稅與地稅兩種體制,兩種體系之間的信息不能共享就造成了對納稅人的監管上缺乏相互合作的機制;另一方面在稅收系統與其他政府部門之間也沒有建立相應的信息共享機制,稅務部門也沒有與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進行信息掛鉤,這就導致了納稅誠信未能與企業或者個人的銀行信用進行掛鉤,從而不能更好地對納稅人進行有效監管。

(三)數據轉換信息與知識的能力不足。我國稅收工作部門中的信息化水平,在與其他部門的對比中總體上還是很高,但是在將數據轉換成有價值的信息與需求的知識能力上還存在一定的能力不足問題。廣東作為我國稅務工作比較發達的省份,但仍存在問題,一是面臨著信息管理能力提升的挑戰。在稅務系統管理中信息技術主要由信息中心進行具體管控,而具體的業務則需要各個內部部門來負責,這就使得稅收數據的搜集、到處理再到形成有用參考信息分散在各個單位和部門之中;二是在信息系統運作和整合方面還很不足,經濟形勢的發展不斷催生出新的稅收業務,這些業務如何能夠更好融入到現有的稅收信息體系中,還需要專業人才進行研究和開發。

三、合理避稅信息化的建議

一是在重點院校中成立研究部門,注重稅收信息化的知識普及。重點院校是培養知識的搖籃,將稅務信息化納入到重點院校進行研究,可以將稅收業務領域內較為專業的學者前來授課,傳授較為實用的稅務信息化知識重點,并在條件成熟時將稅務信息化知識成立為專門的研究專業,定向培養專業的稅務工作人員,擴大稅務信息化影響。

二是加強網絡數據監管,提高資源優化利用率。在稅收信息化的具體工作當中,仍然存在著諸如錄入信息不準、數據存在真偽等問題,從而導致數據資源浪費,進而產生工作錯誤;另一方面也是工作人員責任心不足,在對數據信息審核等方面“蒙混過關”;再有就是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敗壞,故意將數據弄錯。為此,在稅收信息化建設方面,必須要加強稅收部門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保證信息錄入工作的完整準確。

三是加大稅收信息化建設,提高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效能。稅務信息化建設應該基于我國對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統一部署和基本要求,而不是“各自為政”。在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國家稅務總局的“一個平臺、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個系統”的具體要求,加大信息化的具體操作進程,在部門與部門之間積極協調建立與現實工作要求相符合的信息共享機制,將稅收信息化建設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

參考文獻:

[1]李廣舜.國內外有關稅務信息化研究現狀綜述與分析[J].新疆財經大學,2008,(2).

[2]任志庚.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問題思考.[D]重慶市渝中區國稅局,2010.

[3]殷召利.我國會計法規體系存在問題淺析及建議[J].財稅縱橫,2008.

篇(7)

信息化稅收是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深度應用和全面提高數據能力為目標,將先進管理理念與現代科學技術融為一體的新型稅收管理體制。信息化稅收與傳統的稅收管理體制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于稅收管理理念的變化:即由傳統的經驗型稅收管理轉變為基于稅收數據信息分析進行稅收管理的理念。但是,信息化建設應當把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結合起來①。從科學主義角度看信息化建設,最容易看到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從以人為本角度看信息化建設,則還會發現信息文化的推動作用。既然應用信息技術是管理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應當有對應的信息文化是管理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可是具體談到信息化應用時,人們往往把后一點給忘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文化來加強稅務部門稅收征管,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與先進文化發展的要求,作為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信息化這兩手應用,都要硬,才談得上全面建設。由此,筆者運用科學發展觀的政治理論思想對當前的稅務工作提出粗淺的建議。

一、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律及要求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它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戰略及要求。從信息化發展規律可看出:

第一,稅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從低級到高級,從單一到豐富,從分散到統一,這是一個必然的建設過程。當前稅務部門信息化發展的內部不平衡,地域間不平衡、技術指標不平衡、應用水平不平衡,相應導致的系統林立,消息割裂等都應該是這一過程需要解決的課題。

第二,信息化已經遠遠超出技術手段的范疇和含義。信息化的實質是生命化②。信息技術是客觀的和理性的,而應用于管理中就需要人性化的東西存在。生命總是理性寓之于內,而感性行之于外的。稅務信息化近十年的建設,其發展迅猛,成效顯著、影響廣泛,對稅務部門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干部的思想意識和管理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求打破環節、層級、部門間的壁壘,充分實現資源共享,迫使管理者必須打破傳統管理模式,進行運行機制的變革,以適應這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第四,從稅務系統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來看,信息技術同征管改革和實踐聯系緊密,并始終貫穿稅收工作的全過程。所以,信息化稅收建設達到一定階段,必然走向“科技+管理”的征管現代化之路。

二、當前信息化稅收建設走入誤區的剖析

幾年來,稅務信息化被提到了相當的高度,領導重視,投資不菲,電子稅務的運行平臺、網絡建設初具規模,金稅工程、征管信息系統的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構建起了稅收征管信息化體系。但目前信息化稅收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理論指導的偏差,致使其走入誤區。

(一)“唯信息論”的管理思想

信息化稅收系統包含了納稅人和稅收機關兩方面的數據庫,根據稅法要求確定的管理項目、管理層次和管理機構、工作流程3個部分。由此可知,信息化管理并沒有給稅收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依據帶來變化,它是由國家稅法決定的。但在目前的稅務工作中存在“唯信息論”的思想。一是稅收管理由執法行為異化為純粹的信息處理工作;二是稅收業務和信息技術之間還存在“兩張皮”現象,甚至把稅收業務寄托于技術上而忽視了人的內因主導作用。

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信息化稅收的內涵、規律和體系的構筑缺乏全面、客觀、科學的認識,應用觀念基本停留在計算機模擬手工和事務處理階段上,管理觀念對信息化稅收建設只基于技術層面,而對知識創新、人文因素及社會科學理論認識不足。在實際工作中把管理崗位人為分成業務崗位和技術崗位,缺乏大量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從而不能有效利用各種數據開展有實效的稅收經濟分析、企業納稅評估、稅收監控等工作;沒有重視和強調人與系統,人與技術、機器之間的不同以及各自適宜承擔的任務,而是要求人以時間、金錢為代價去適應系統。由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求公開和資源共享,這對稅務部門的組織機構重組帶來了挑戰,因為過去長期形成的既得利益要被打破,它們不愿意積極主動適應這種變革,結果是寧愿把資金花在對技術、技術人員和設備的過度投資;只重視稅務部門內部征管系統而忽略與納稅人的關系,即優化服務質量,讓納稅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完成一系列納稅申報、繳款、查詢、涉稅事宜等活動。

(二)重數量輕質量的管理方式

由于存在上述的思想觀念,在平時的稅務工作中就會看重數量的完成多寡而忽視質量的提高。例如,應用系統開發起點低,系統林立,互不兼容,應用平臺不一,各部門各地區各自為戰,自成體系,重復建設,資源嚴重浪費,信息化功能交叉,信息不共享,甚至制約了多數局部系統的發展。雖然近幾年實施了信息資源整合工作,但數據共享問題仍沒得到根本解決,如數據重復報送和重復錄入問題。

多年來,在稅務信息化建設中,各級稅務機關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業務數據,但稅務部門的數據管理水平卻仍不夠高,所存儲的數據質量不容樂觀。目前大量的業務數據僅滿足于稅收征管日常應用,在數據增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這一方面體現在稅務基層不能充分利用數據加強管理和優化服務;另一方面決策者很難從海量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通過數據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決策信息來指導基層工作。

信息化稅收在不斷發展,但隨之上升的信息化稅收風險還沒有被稅務部門意識到。互聯網的應用、數據的大集中、稅銀聯網和數據交換技術等都是信息化稅收風險來源,如何保障稅收業務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及時規避各種潛在的風險還沒有得到稅務工作人員的足夠的重視,甚至沒有制定和宣傳相關的管理辦法和制度。而我國目前稅務領域對風險管理的研究仍處于極其薄弱的狀況。

(三)缺乏統籌兼顧的管理方法

因為稅務部門信息化啟動比較晚,在摸索中前進,所以在管理方法上難免會顧此失彼,不能通觀全局,統籌兼顧。具體表現為:

1.資源結構投入失衡

信息化建設在投資結構及發展趨向上過分強調專業化, 缺乏整體系統觀, 存在著重視信息化建設而輕運行時的管理、重視硬件資源的建設而沒有抓緊軟件應用水平的提高、重視網絡建設而輕資源的投入、重軟件統一而輕標準統一、重征管系統而輕納稅服務系統、重自主投入而輕投資多元化等誤區。

2.與其它部門發展不協調

具有社會系統功能的信息化稅收建設, 和其它部門溝通不暢,不能協調發展。若協調部門不能很好地配合, 就難以形成部門互動, 使信息化推廣工作受到一定的阻力。

從內部看, 大量、有效的涉稅信息因稅務局外部其它部門信息的缺失, 將難以導入地稅系統的數據倉庫中, 信息運行阻斷,同時由于短缺融法律、稅收、信息為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又淡化了科技的推進作用;另外,我國1994年的稅制改革,成立了國、地稅兩套稅務系統,但由于兩套稅務系統在稅款的征收管理上基本是各自為政,未能構建起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無法對納稅人起到應有的國地稅相互監督的作用,因而造成國家的稅款流失。

就外部言, 信息化稅收是在稅務部門積極倡導和社會各部門自覺跟進的互動中一步一步實現的。而目前, 除金融、電信外, 企業及政府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明顯滯后, 這種信息占有和運用的不對稱以及參差不齊的網絡辦稅客體對信息化稅收的推進產生了負面沖擊。與其它部門溝通協調不暢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源不完整, 表現在與稅收監管密切關聯的工商登記信息、企業編碼、銀行賬號、個人身份證明等技術標準受現行行業體制和部門法規的制約, 既不規范也不統一, 既難獲取又無法得到利用。如稅務系統與工商部門的信息不共享,可能產生稅收征管漏洞。現行各地工商部門登記的工商戶數普遍高于當地稅務部門登記的納稅人數,就是稅收征管漏洞的表現之一。稅務系統與銀行系統的信息未聯網,納稅人的稅務登記證號和銀行賬號難以相應登錄掌握;稅務機關查詢涉稅案件企業的銀行存款的權利難以通過稅務系統與銀行系統的信息共享實現。

三、踐行科學發展走出信息化稅收建設誤區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在管理方面,與一般的信息系統的管理不同,信息化稅收建設除了注重科學性的規律問題之外,更要注重人文性的素養問題。要大力培養稅務人員的信息素養,從社會學、管理學和情報學等多重角度來認識信息化理論,充分認識信息的作用和價值,增強信息意識,提高信息服務和創新能力;強化網站等信息門戶的人文設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公開、公正、公平地將稅法貫徹、適用于全體納稅人,以及通過幫助個性需求不同的納稅人了解和履行納稅義務,為納稅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二)向精細化、知識管理方式轉變

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提高數據應用水平。針對目前強化“首問責任制”和強調管理“精細化”的新要求, 在數據應用上應以“一戶式”為主要改革方向。構建一戶納稅人“橫向”和“縱向”兩個信息庫, 對納稅人的信息實行集中管理。在對信息系統的要求方面及繼續滿足宏觀管理的前提下,應對個別納稅人實施精細化監督管理并作為數據應用的新目標。

以“創造稅收價值”為目標,從提升管理的角度關注和挖掘信息技術在推動業務管理方面的潛力,引入知識管理,達到社會和納稅人不斷增長的期望值,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增加稅收等方面的價值。抓好信息管理制度的落實,落實數據管理規程、數據質量管理辦法、數據公開制度、數據信息應用管理辦法的要求;形成知識管理流程,以流程化的方式,使制度體系緊密銜接、規范運作;建立以風險識別、風險評定和風險應對為基本環節的稅收風險管理流程,把高風險的納稅人作為管理重點。

(三)注重全面協調發展,共建和諧信息化社會

注重內部信息化與外部協調發展。在重視部門內部信息化建設的同時, 要做好與外部的交流與溝通, 提高信息化稅收建設的社會化程度, 這是構建和諧信息化社會的必由之路。加快納稅服務系統建設,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對納稅人的宣傳和引導力度, 采用網上辦稅、推行防偽稅控器具等方式, 提高納稅人財務會計、信息應用水平和為納稅人提供快捷、方便的優質服務。建立民眾廣泛參與、滿足電子政務要求、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開放式信息系統,并成為社會信息系統建設的組成部分。稅務部門在加強自身征管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 要加強與其他社會經濟管理部門如,公安、工商、海關、銀行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廣泛利用第三方信息,改變過去自下而上的手工采集和重復采集信息的方式,提高數據信息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蔡金榮,等. 中國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研究[M].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財稅電子化研所,2001.

[2]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等. 電子政務概論[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 譚榮華. 稅收信息化簡明教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篇(8)

專注稅務行業12年的稅友軟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稅友集團)也開始做調整。“稅友集團服務方面的收入增幅不斷提高。” 稅友集團副總裁李華說。稅友集團由起初只針對稅務局和企業做些小軟件,到立足稅務,參與金稅三期核心項目;從簡單的納稅軟件使用服務,到現在的服務立身,把軟件業務和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在軟件應用服務的基礎上,稅友集團正在試圖由軟件企業轉型為以高科技為基礎的專業化服務模式企業。

目前,云計算在各個領域呼聲甚高,立足稅務軟件和服務業務的稅友集團等企業又將如何迎接這波潮流?

立足稅務

李強強:稅制改革大背景給稅友提供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李華:稅友集團的業務始終還在稅務領域,立足稅務是稅友集團做專、做精的根本策略。稅友集團發展多年,沒有跨出稅務這個行業。

一方面面向納稅人提供納稅服務產品,例如網絡納稅申報、增值稅發票認證、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軟件等產品。網絡申報納稅方面,原來納稅人需要跑到納稅大廳申報,現在通過網上操作就可以做到了;增值稅發票認證方面:增值稅發票有17%的抵扣,假如票是假的,就相當于假幣,所以發票的真偽很重要。發票的真偽,原來要到納稅大廳驗證,現在通過稅友的軟件,在網上就可以驗證了。

目前稅友集團已經將這些面向納稅人使用的基本納稅服務軟件整合成一個產品——易稅門戶,通過易稅門戶,納稅人可以實現數據共通,避免多次登錄等問題。

另一方面,稅友集團積極參與國家稅務總局的金稅三期核心系統的建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現在中國的稅制正在進行改革,尤其是個稅方面。原來采用分項稅制,現在是分項稅制和綜合稅制結合。以綜合稅制為方向的改革,基礎是以自然人為基礎的信息化建設。我們在金稅三期做了一個項目:個人征收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實施后,建立一個龐大的自然人數據庫,將為分項稅制向綜合稅制改革提供最根本的基礎信息。稅友集團最近中標的一個項目就是有關數據分析方面的項目。

李強強:稅友集團的發展是怎樣的路徑,背后是什么原因?

李華:整個信息化建設是螺旋形上升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金稅二期的信息化建設是局部完善的,各信息化系統會存在信息無法共通的問題。2008年到2009年金稅三期提出時,是要建設一體化、統一的系統。近兩年也是非常好的參與時機,稅友集團也參與了一些項目。

中央把項目建設好后,一直延伸推廣到地方,再推廣到納稅人,需要一定周期。我們一方面參與到金稅三期核心項目的建設,另外的主要業務是面向納稅人的服務,該部分業務處于信息化建設階段的實施階段。因此體現在稅友集團的發展圖譜中,可能就要晚一兩年。

另外,一批企業對納稅服務軟件已經應用的比較成熟了,操作也比較熟練。但這個過程中,他們卻另外產生了新的需求,我們發現了這些需求。如新辦的企業有辦稅方面的咨詢需求,從哪里領卡,如何申報,這便產生了培訓輔導咨詢的空間。這就是由軟件應用產生的增值服務需求。稅友集團能做的不止這些,如個稅稅制的調整,每年的年終獎如何發放,這些已經包含稅收咨詢籌劃的需求,這些都是稅友集團需要不斷發展的地方。

李強強:通過多年信息化建設,稅務部門應該有了大量的涉稅數據,稅務部門對數據的利用價值高嗎?

李華:當然。信息化建設從數據的角度看,可以分為數據的采集、數據的處理、數據的分析利用幾個環節。目前來看,稅務局有關數據的分析利用方面的信息化建設還有很廣闊的提升空間。

稅友集團中標了國家稅務總局金稅三期決策支持項目,該項目就是數據分析系統,其出發點是信息管稅、稅源的專業化管理,提高企業的納稅忠誠度。企業有成千上萬家,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純人工進行管理和服務是不現實的,只有通過數據分析系統開展納稅評估、風險管理等工作。如浙江等地都做領帶、皮革、化工,我們可以就領帶、皮革、化工行業做些宏觀方面的分析數據。有些企業做得很大,但稅率明顯低于同行業,這就有些問題。依據該系統分析出來的基礎數據,稅務局可以做出一些判斷,這個系統對稅務局來說非常有價值。這套系統在河北、新疆、上海等地都在使用,取得的效果非常好。這是基層稅務工作人員手里的一把利器。

由軟件到服務

李強強:稅友集團的利潤來源主要是什么?

李華:稅友集團提供的軟件基本都是免費的。但我們有一些增值服務,如一些大的企業有安全方面的需求,衍生出對稅收數據的安全考慮,于是有了稅收數據安全方面的產品。有些企業有其他的信息化系統,例如:財務軟件、ERP軟件等等,這些系統如何與稅務軟件之間的數據進行互通?這就有了數據整合、接口開發的需求。有些會計有移動辦稅的需求,稅友集團也提供移動辦稅的相關產品。

這些還是軟件應用層面的需求,再往上還有一個層級,隨著國家稅務總局對稅收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要求,企業的新需求就凸顯了,企業可能會因為不了解稅收制度而非主觀意愿的“偷稅漏稅”,因此需要有新的軟件或服務來輔助他們。這就是咨詢服務類的需求。

因為對財稅、信息、政策法規的變化理解不夠到位,中小型企業更需要這些服務。我們用信息化手段做一個平臺,后面有知識庫的支持,從而實現大量的專業化咨詢服務。

李強強:現在,稅友集團的業務中增值服務能占到多大比例?

篇(9)

二、稅務系統內外的信息割裂——信息不對稱角度的解讀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對微觀不經濟現象的一個有效地論證,主要論證了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雙方或多方對于與活動相關的信息的獲得成本、持有數量和質量上存在區別,導致交易結果在博弈的前提下沒有實現最優。而具體到稅務信息化建設這一命題,其重點在于稅務系統內部和稅務系統外部兩種信息不對稱。

1.稅務系統內部的信息不對稱

稅務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管理環節之間相互聯系密不可分,但目前在信息化建設中人為割裂了稅務管理各環節之間的關系。近些年來,軟件開發管理混亂,部分省市稅務局自主開發了一些稅收征收管理軟件,這些軟件數據結構、業務流程、軟件運行平臺均不一致,給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和集成帶來困難。這種情況既造成設備和資源浪費,增加系統維護的難度和加大基層稅務機關的工作量,同時也很難適應稅收業務的發展需要,無法對涉稅數據進行統一的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2.稅務系統外部的信息不對稱長期以來,由于統一的信息交換平臺的欠缺,使得稅務機關內部僅了解其所管轄的納稅人信息,而不能實現跨區域的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地區,國、地稅機關也缺少有效的信息協調、溝通機制。此外,在政府機關普遍推行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中,稅務、財政、國庫、審計、工商、勞動、公安等政府部門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管理和監督機構,各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需求日漸高漲。但由于部門間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為政,部門間“信息孤島”現象一直客觀存在,并日益成為制約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的難以調和的矛盾。增加了稅務機關甄別納稅人涉稅信息的難度,形成了信息割據格局,使得行業之間的信息互不融通。繼而出現了系統內部和系統外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

三、我國稅務信息化發展的對策分析

1.稅務信息化觀念之革新

對原有的舊式的稅務信息化觀念予以革新,產生新的稅務觀念之內容,是稅務信息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觀念的革新表現在對稅務信息化認識的層面之上,其核心乃是通過對計算機的有效應用使稅務業務流程能夠有所更新。其中,為方便上層的管理者能夠直觀明確的獲取基層的信息數據,有必要對管理層級進行扁平化的組織,同時盡量嘗試新的征管模式,以真正實現稅務信息化對稅收工作的質的推動作用。上述對策足以為整個稅務信息化持久、良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目前稅務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不利的局面勢必影響委托-關系而對稅務信息化的建設帶來負面的效果,因此,怎樣既合理又有效的提升稅務人員的信息化業務水平將成為解決當前困境的最直接的方法。信息化是方法,人的合理使用才是重中之重。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水平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在稅務人員的考錄上著手,這就需要大力大范圍的招錄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人才,同時緊抓技術培訓,從而使得稅務人員能夠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更有效的為稅收信息化建設服務;另一方面,強化對現有稅務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知識技術的培訓,更新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結構,輔以相應的考核,保證現有稅務工作人員與信息化相適應,推動稅務信息化系統的優化和高效運轉。這一對策將有利于解決委托-關系之下面臨的人才缺失的問題。

篇(10)

中圖分類號:D5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2026902

稅收征管信息化是在稅收領域,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通過對稅收征管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稅務部門內部、部門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和共享,提高稅收征收管理的水平。具體包括信息技術對稅收數據資源的開發應用,以及稅務部門相關的組織運行等許多方面。本文討論的僅是稅收征管信息化基礎的問題。

1 稅收征管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1 傳統的觀念限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實現

傳統的觀念依賴于按指令辦事。在稅務工作中,稅務工作人員還是習慣于傳統的辦稅程序、業務流程,忽視了信息化建設對人的行為、數據格式、數據的處理方式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影響,導致信息不靈、流程失控等現象的出現。在稅收數據的采集、分析上,受傳統因素影響,縱向系統的信息匯集多,但是相匹配的數據卻比較少,現階段的信息化成果在稅收工作中沒有得到充分應用,致使稅收具體工作與信息結合存在問題,各個信息系統在具體工作中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1.2 信息技術發展與稅收征管改革不相適應

一方面,信息技術軟件的發展速度快于稅收征管優化的速度。信息的管理工作處于良好狀態,但沒有與之配套的征管流程相適應,導致稅收征管對稅收信息化發展的制約,影響管理軟件運行的效果。另一方面,征管流程某些方面的設置比較優化,但在稅收征管信息化的綜合軟件中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操作模塊,造成處理工作的繁瑣和困難,增加稅收征管的成本。此外,現實中還存在某些稅收業務的征管未能納入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之中,仍需要人力進行手工操作。

1.3 信息數據低質阻礙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

信息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是稅務工作人員進行稅收工作的基礎。但是目前一些單位計算機中儲存的數據不準確、不規范,甚至嚴重失實,制約了對數據的分析、監控、管理方面等作用。其問題出現主要原因在于稅收管理行為仍然受人為因素干擾較多,尤其是在欠稅、滯納金等問題上。信息數據的真實性難以在短期內得到保證,信息數據采集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基層單位的稅收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準確,仍是值得懷疑的。

1.4 稅收信息資源不能共享,交互功能不足

目前稅收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在稅務部門內部的業務應用和管理上。從稅務部門內部來看,稅收相關數據缺乏深入的綜合分析,不少數據處于閑置狀態,沒有實現信息的有效增值。并且由于各地方部門的稅收應用軟件不同、水平差異,影響了數據的統一性和準確性。從與政府其他部門和稅源的交互來看,稅務系統缺乏同銀行、海關等相關部門和大中型稅源企業統一的信息交換和共享功能,因而無法更好地利用這些信息資源來提高稅收工作質量。

1.5 稅收征管信息化人才匱乏

計算機是稅收征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只有懂得相關的操作技術,才能正確使用,發揮其價值。但是目前稅務工作隊伍缺乏高技術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整個稅務系統存在重業務、輕技術的現象。稅務部門中懂得稅收專門業務的人員多,卻不精通計算機技術;而部門中專業的計算機人員,懂得計算機技術,但又不熟悉稅收業務,這種狀況的存在阻礙了稅收征管信息化的建設進程。

2 完善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基礎的建議

2.1 重視稅收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形成豐富的稅收信息數據資源

由于信息是可以經感知、認識、加工、處理、傳遞和轉換的,并能夠通過深度開發,以供人類社會利用的資源。信息效用具有累積性、間接性、時效性。大量零散的、片面的、不關聯的信息通過一系列的社會交流和選擇,在帶有交流當事人的個人觀點和情感傾向的情況下,形成有序、系統的新信息,進而產生有效的信息網絡。新信息價值的實現要與其他形式的信息相結合,經過加工、處理的有序信息在適當的時候使用能夠發揮作用。

重點是建立稅收數據資源的收集、加工和利用的標準化進程,在對稅收相關信息進行收集的時候要重視稅收信息的積累和整合,并且注意發揮信息的時效性,這樣有助于使信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重組出新的信息,同時在征稅過程中充分發揮稅收信息本身的提供功能,能夠直接或間接的產生對本系統自身的影響和對其他事物、信息的影響。另外,對于稅收信息的加工,一方面,要在充分的收集和認識的基礎上增加有價信息含量;另一方面,稅收的信息要與其他部門、企業、社會團體的信息相交合,在與各個部門的交流過程中形成高效的信息網絡,保證對各類稅收有效信息的共享。增強各部門主體間信息的聯系,以便稅務部門對相關情況的進一步掌握。

2.2 調整現行的稅務組織結構,建立扁平化的組織管理結構

根據信息化和業務流程的要求調整組織結構,實現從直線型向扁平化、網絡化的發展,建立一套合理高效、與業務流程相適應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的整合要最大限度地壓縮管理層次,變層級型組織結構為扁平化組織結構。

稅收信息化進程中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稅務組織管理層次的減少、管理幅度的增大提供了技術條件和保障。稅務部門應用信息技術后,稅務組織內部大量的信息傳遞、溝通工作由信息技術系統來完成,上下級之間的工作和任務逐漸趨于標準化和程式化。下層工作人員對工作的完成情況能夠通過網絡快速、及時、準確地反饋給上層管理者,而上層管理者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系統花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了解下屬的狀況,增強了上級對下級的有效控制力度。與過去相比,拓寬了上層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使原來需要多個層級才能完成的管理任務現在只需較少的層級就可以完成,從而減少了組織的層級,精簡信息傳遞工作的人員,組織結構逐漸扁平化。

2.3 加強信息化稅務工作隊伍的建設

加強對稅務工作隊伍的業務技能培訓,增強稅務人員計算機操作和信息系統應用的能力,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培養、引進精通稅務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充實信息化的稅收工作隊伍。建立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調動其積極性,注意信息專業技術和稅收業務知識的融合。稅務系統在近年來的稅收信息化建設中,對計算機技術應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大部分地區都相繼成立了計算機中心,專門負責計算機技術的推廣工作,也吸收和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員。但值得注意的是稅務部門的信息化工作不單單是追求計算機技術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應該把計算機技術與稅收業務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最終實現稅收征管的現代化。增強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對稅收業務知識的了解程度,加強技術人員與業務人員相互之間的溝通,促進業務人員業務知識和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的相互配合。建立一支既熟悉稅收業務又熟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復合型稅收工作隊伍,為稅收征管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

2.4 設立專門的稅收信息管理機構,建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1)組建專門從事數據管理的稅收信息管理機構。

稅收數據資源是稅收工作的基礎,是由各類稅收數據的集合而成,因此其規劃建設相當重要。建立信息管理機構,需要既懂稅收管理方面業務,又懂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全面管理稅收征管方面的信息和維護稅收數據,并對集中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將稅收數據轉化為對稅收征收管理有用的信息。該機構應該要實現:一是統一管理信息數據,對各類業務數據進行整理、篩選和優化,并監控數據質量,清理數據垃圾,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二是運用數據強化內、外監控,對內監控征管質量,對外監控納稅人的涉稅活動和稅負變化情況,這需要建立在全面的信息數據的稅收監控體系之上。三是對信息數據深層次的發掘,進行數據信息綜合分析及應用,定期數據分析報告,促進稅收決策和數據分析的結合,為決策提供輔助參考,著重確定稅源管理重點與方向,對納稅人涉稅行為進行分析和預測。

(2)建立統一、集中的稅收信息管理系統。

從技術上保證稅收業務流程和數據采集的統一,為現代稅收征管工作提供基礎網絡環境資源,實現業務平臺的統一化,降低人為因素的干預。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根據信息系統建設的需要配置適當的硬件設備和網絡,保證所建設的稅收信息系統能夠穩定地運行,能夠充分滿足各種業務處理的要求。因而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稅務信息化的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制定技術層面和業務層面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在現階段各稅務機關標準不一的硬件、軟件、網絡之間建立起共同的“語言”,將各個稅務應用系統連結成一個整體。

(3)加快建設稅務部門內外信息交換平臺。

信息交換平臺是訪問綜合稅收數據的紐帶,通過信息中間技術的應用,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整合,保障通信的可靠性以及提高應用系統的運行效率。現階段的稅收信息化應用系統是由不同的稅收應用系統構成,而不同的稅收信息化應用系統又可能是在不同的環境基礎上開發和應用的。這些應用系統要處理稅收信息數據資源,需要進行跨平臺、跨系統的技術支持,才能完成相關稅收數據的共享。因此,加快建設覆蓋省、市、縣國、地稅的網絡,實現網上的數據和資料共享,實現與其他相關管理部門以及企業等的網絡銜接。可以考慮先在財政、稅務、國庫、海關、銀行等部門之間進行橫向聯網,建設一個先進、可靠的部門間信息交換平臺,在技術和現實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推廣到整個社會來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全.當前稅收信息化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張林強.我國稅收信息化與稅務組織變革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王憲磊.信息經濟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4]胡立升.試論稅收信息化條件下的征管流程優化問題[J].稅務研究,2007,(11).

[5]黃桂祥.基于數據管橫模式的業務流程和機構職能創新[J].稅務研究,2007,(10).

[6]于靜.關于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4).

[7]胡道新.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應當解決的基礎性問題[J].稅務研究,2002,(5).

[8]姚建榮,吳利群.業務流程重組與稅收征管信息化的融合[J].稅務研究,2002,(12).

[9]智秀隆,牛軍棟.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稅務研究,2001,(10).

[10]盧鳳云.稅收信息化建設中要注意的問題[J].遼寧經濟,2006,(11).

[11]徐錦輝.稅收征管流程重組與稅收信息化建設協同發展之設想[J].涉外稅務,2006,(12).

[12]周純良.對稅收征管信息化問題的探討[J].時代財會,2003,(12).

上一篇: 互聯網投資理財風險 下一篇: 醫藥銷售行業現狀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A∨中文字幕色 | 三上悠亜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日本三级精品视频 | 日本一道久久道看 | 好屌妞蕉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