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專業訓練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5 10:04: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語言專業訓練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語言專業訓練方法

篇(1)

一、籃球運動損傷的原因

事實上,導致籃球運動損傷的原因較多,如:技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都可能引發某種性質的運動損傷。但是,在籃球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常見的損傷部分主要有踝關節的損傷、膝關節的損傷、腰部的損傷以及指關節的損傷等。

(一)準備活動不當

通常情況下,在人體即將開始高強度或高負荷的運動前,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通過適量、適時的準備活動可以有效達到動員機體的效用,具體來說,不僅可以充分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更為關鍵的是可以有效幫助運動員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準確地說是對運動員的心理起到某種 程度的動員作用,盡快幫助運動員做好進入比賽狀態的準備工作。然而,就走訪和調查的實際情況來看,體育專業學生在籃球訓練正式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并不是很樂觀,甚至有很多同學只是把準備活動作為可有可無的部分,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更是沒有專門針對籃球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損傷的部位進行專門性準備活動。

(二)帶傷練習和疲勞狀態下訓練

在帶有傷病和較為疲勞的狀態下進行訓練是很多從事專業籃球訓練的運動員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時候,運動員自身帶有傷病不但沒有引起自己的重視,甚至有很多教練員認為帶傷練習是運動員必須具備的一種堅強品質,并對這種行為加以贊賞或鼓勵。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這種錯誤理念很看能會導致運動員運動壽命的縮短或者提前終結。

籃球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過程,如果由于在進行了超大符合的運動或訓練后沒有及時進行機體的恢復,很容易導致機體的一些細微損傷逐漸累積下來,并最終導致運動疲勞而造成各種運動損傷。

從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籃球訓練情況來看,很多院校的籃球隊并沒有配備專業的體能教練和隊醫,因此很難真正實現在超量運動負荷后及時讓機體得意恢復的目的。

(三)技術動作錯誤

籃球不僅是一項對運動員身體素質有著較高要求的運動,同時也包含諸多的籃球技術。如果運動員不能夠較好的理解并掌握相關的技術動作要領,在進行訓練尤其是較為激烈的比賽時,很容易因為錯誤的技術動作而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例如,初學者在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這一動作時,如果不能夠正確運動迎球接球后的緩沖動作,就會很容易造成指關節的損傷。

(四)運動量安排不合理

目前,在很多教練員或者運動員的眼中,依然認為通過運動量是可以實現運動員籃球技術的全面提升的。因此,很多教練員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會給運動員安排超出運動員機體承受能力的運動量。但是,由于機體本身也是有一定運動負荷極限的,一旦超出這種現象,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例如,在一段時間內,如果過多地進行滑步、急停、踏跳上籃等專項練習,很容易導致膝關節因局部負擔過大而出現膝關節髕骨勞損現象。

二、損傷預防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對于籃球運動損傷的防治有著積極的效用。因此,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都應該充分認時準備活動的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籃球中的準備活動應該包括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和針對易受傷部位的專門性準備活動。其中,一般性的準備活動主要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慢跑以及一些基本徒手操練習等。通過上述一般性準備活動,我們可以達到熱身的目的;但是,為了更好地防治,我們還應該進行一些專門性的準備活動,如專門針對踝關節、腕關節、指關節以及腰部和膝關節的準備活動。

(二)加強易受傷的部位訓練

在籃球比賽的過程中,一般發生運動損傷幾率較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部分,即踝關節、指關節、膝關節等。因此,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加強對容易受傷部分的訓練,最為簡單、有效的方式便是加強對相關部位的力量訓練,全面提升易受傷部分的力量,進而達到有效防治運動損傷的目的。

(三)學會自我保護

事實上,導致籃球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動員普遍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因此,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想真正保證籃球訓練的效果,全面提升自身的籃球技戰術水平,就必須學會自我保護,逐漸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因此,對于從事籃球訓練的學生來說,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自身的保護意識:

第一,充分了解并重視準備活動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

第二,在進行籃球運動時,要集中注意力,首先在思想上對籃球訓練或各種比賽可能的對抗激烈程度,從而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

最后,在進行籃球比賽時,一定要做好必要的保護措施,如對踝關節、膝關節等部位的保護,尤其是在上述部位已經存在損傷的情況下,必須對其采取必要的保護。

三、結語

籃球運動由于其激烈的對抗和較強的觀賞性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但是,我們特別應當主要的是,也正是由于籃球運動自身的特征加大了各種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必須從日常的訓練做起,在加強自身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對運動損傷的有效防治。

參考文獻:

篇(2)

1前言

羽毛球后場頭頂高遠球技術是最最基本的技術之一,針對這些業余選手出現的問題,首先通過對18名業余選手5周的分組教學練習得出每周的測試結果,其次對測試結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然后檢驗所得數據與訓練前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幾個組每周的測試結果和最終的測試結果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針對不同業余選手的實際問題,采用專業訓練手段,制定詳細個人計劃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顯著的提高。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業余羽毛球選手18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法

收集查詢與本文相關的資料,為論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2數據統計法

―整理實驗測試數據資料,對每周的測試結果進行百分比統計,然后比較教學效果,最后運用T值檢驗數據的差異

223實驗法

把研究對象分成三組,A組為青少年;B組為從未接觸過羽毛球的初學者;C組為有一定基礎但從未進行專業訓練的羽毛球愛好者進行訓練。每組均為六名成員。

教學前對選手進行簡單的摸底調查測試,(測試內容:教練員發高遠球至底線,選手們站在底線處原地擊頭頂高遠球,選手按順序上場進行測試,每位選手各擊打20次),從測試可以看出,三組選手暴露出不同問題。

針對每組不同的問題,因人施教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用5周15次課的時間把研究與實驗結合,以1周為一個對比期,每周的最后一次課進行比較和總結,15次課完成后,按照一定的測試方法進行總結。

3結果與分析

31第一周實驗分析

通過一周的練習,各組訓練選手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主要體現為:準備姿勢不正確接球前兩腳站立位置過于靠前或身體重心過高或球拍放置過低,不利于到后場擊球。教練員提出的糾正方法主要有:保持正確的擊球準備姿勢兩腳前后站立于接球區中部,兩膝微屈,重心稍下降,接球手持拍于胸前,蓄勢待發,進退自如。注意擊球時要求肘關節的高度要超過肩部,要對準擊球方向。注意擊球時要求擊球點在頭的稍前部。注意擊球拍形不論是打直線還是打斜線球拍都應該正對擊球方向擊打球

32第二周實驗分析

第二周,以多球定點練習為主,多球練習法不僅對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有良好效果,而且對身體素質及專項素質的提高有顯著幫助。

經過了兩周的訓練,三組的選手都繼續在進步,對測試情況進行分析。首先看a組,未過網比例占總數的5500%比上周降低了2250%,說明選手的擊球感覺得到提高,出界及不到位的百分比是4000%,比上周提高了1750%,但是選手們能把球打中而且能過網,只是擊球質量不理想,這在教學練習中是正常現象,這說明選手們不能控制落點,到位的百分比是500%,比上周提高了500%,但仍然不高,說明學員年齡偏小,理解能力有限。針對此項問題,解決方法是:語言通俗易懂,循序漸進,耐心教導。

b組的情況,未過網的比例是5000%比上周降低了1500%,說明選手在掌握擊球的時間差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找好擊球點,提高了擊球的命中率,出界和不到位的比例是3750%,比上周提高了125%,這個現象與a組相同,說明b組選手的擊球質量依然不理想,這是因為動作不連貫,不能合理掌握發力和翻腕時機。到位的比例是1250%,比上周提高了250%,說明選手的技術在穩定提高,但是提高的效果并不明顯,到位的比例仍然不高,還不能掌握此項技術。

C組的情況,未過網的比例是667%比上周降低了233%,出界和不到位的比例是3833%,比上周提高了1517%,到位的比例是5500%,比上周提高了1750%。說明選手進步幅度小,經常出現錯誤的習慣動作。難以短時間內糾正,需要進行正規徒手動作的多次反復練習,以規范動作。

33第三周實驗分析

第三周,練習頭頂高遠球移動步伐是對方來球向左后場區,用頭頂擊球技術還擊時所采用的后退步伐。頭頂后退步伐也可用并步或交叉步移動后退。三周的訓練,三組選手都出現了共同問題,所有數據出現了明顯下降現象,其主要原因反映出三組選手在定點擊球明顯提高的基礎上,一旦結合移動步伐就出現動作變形,搭配不協調,腳下步伐不規范,例如:錯步、碎步、少步等問題。針對此類問題,教練員決定:停止多球訓練,重復徒手步伐訓練,直到達到熟練程度,再結合多球進行訓練。

34第四周實驗分析

第四周,練習頭頂高遠球回球后的回動步伐,并結合連續移動回球后回動的多球練習。在教學或訓練中,往往偏重于起動的技巧而忽視回動技巧的訓練與改進。因此,起動至蹬跨步后,上網時前腳要制動,后腳要跟進上一小步;后退擊球時,后腳要支撐住重心的后移,擊球后隨著重心的前移立即回動,不應在原地有停滯動作;后退起跳騰空擊球時,要充分利用收腹動作,使身體前傾,后腳后擺更大,落地時支撐腳應落在重心之后,以便身體重心前移,使落地動作成回動的開始。

35第五周實驗分析

相對前四周選手已有顯著提高,本周選手已經沒有了擊不中球的情況。說明采用的練習方法能有效的解決業余選手命中率問題。選手掌握了擊球的方法,基本控制了出手擊球的質量而且還能夠靈活運用移動步伐。并且在一對一對抗的實戰練習中,對所學技術可以熟練應用,準確判斷來球,移動迅速并到位擊球。

36實驗小結

篇(3)

在體育專業訓練中,學生是否具有堅強的毅力、吃苦耐勞和自強不自息的精神品質,是否能夠自覺地接受訓練內容,并主動按訓練強度、要求完成訓練任務。這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實際專業訓練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考大學的自信心。其次要根據訓練內容適當穿插有關思想教育來啟發引導他們能達到培養意志品質的目的。如針對容易引起學生枯燥的800米訓練中,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艱苦訓練的價值;在容易產生恐懼心理的體操專項訓練中,就要降低難度,對學生加以引導,鼓勵學生樹立勇敢頑強、機警果斷的意志品質;在球類專項訓練中,讓學生懂得球賽取勝的關鍵在于集體的密切配合,是個人能力的集體表現,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拼搏進取,團隊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二、要創設情景,鍛煉學生的意志。

加強目的動機教育,人的任何意志行動總是有一定的動機所引起的。所謂動機是指激起人去行動或抑制這個行動的愿望和意圖,這是一種推動人的行為的內在原因。學生的行動也不外乎于此。因此,激發學生的正確動機,對培養學生的體育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揚與鼓勵的方法,利用正確的輿論評價逐步培養學生的訓練動機。例如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我都夸那些不怕困難堅持到最后的學生,盡管這是一個微小的話語,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改進訓練方法,創造愉快的訓練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培養意志。在100米800米、的訓練中我還限定時間,對不達標的學生加做俯臥撐等練習,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品質。3、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一個簡單的單足跳,還是一個復雜的前手翻動作,都已遠遠超出了動作示范的意義。學生會被教師的行為所震撼,會希望有教師那樣優美的動作,于是便毫不猶豫地模仿教師去練習,也就很少去考慮怕不怕、難不難了。這對培養學生的意志,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訓練上要勤奮,盡量給學生作示范,要求學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努力達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效果。

三、運用挫折訓練法對學生進行意志磨練。

所謂挫折法訓練,就是讓學生在其心理能夠承受的前提下,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使他們在心理上逐漸增強抗挫折能力,以盡快走出心理低谷,增強心理調節平衡能力的一種方法。平時應訓練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批評是最常見的、最簡單的手段之一,但要注意批評的方式,可采用隱蔽式批評(體育教師不在公開場合下批評學生)、動之以情式批評(體育教師要慎重地考慮好自己的語言,用理解的心情、豁達的心胸去感動犯了錯誤學生的心靈)、角色換位式批評(體育教師不直接指責犯了錯誤的學生,而是啟發他們換位思考)等,結合體育教育和運動項目,在學生心理能夠承受的前提下,讓他們經歷一些挫折,并學會如何克服挫折,從而使學生明白學習和生活并非一帆風順,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但只要正確面對、科學處理,挫折將會一一消除,自己永遠是一個強者。

四、成績測試、通過技術評比激發學生增強意志的愿望。

在訓練過程中定期對學生的專業成績進行測試,并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對那些平日訓練認真、刻苦而成績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激起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同時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可結合當前實際,講一些前幾屆我校專業生取得成功的經歷,用他們的堅強意志鼓舞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意志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

篇(4)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4-0056-03

高校在教育、訓練、科研和人才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有利于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但是,運動訓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不僅涉及運動員的訓練問題,而且關系到運動員學生的教育質量問題。因此,運動員的現實狀況、教練員的訓練水平、學校管理體制、運動訓練與教學的關系、場館設施及后勤保障等多種因素均對高校高水平武術運動員的培養質量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通過對甘肅省高校高水平武術運動員培養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甘肅省高校高水平武術運動員的培養體制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甘肅政法學院、河西學院、甘肅聯合大學、隴東學院等具有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招生資格的8所普通高校的武術套路運動員53名,教練員8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共發放高校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調查問卷60份,回收55份,回收率91.7%;其中有效問卷53份,有效率96.4%,發放武術教練員調查問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2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結果量化處理,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常規統計描述。

1.2.3 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閱有關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的政策法規文件及國內有關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培養的研究資料。

1.2.4 專家訪談法

對甘肅省部分具有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招生資格院校的武術專業教授進行訪談。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甘肅省部分高校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的基本情況(見表1表2)

表1表2顯示,甘肅省高校武術套路運動員入學的整體運動水平并不高,武英級運動員僅占22.6%,二級及二級以下運動員卻占半數以上。平均習武年限7年。入學前在國際大賽中無人獲獎,大多數的武術套路運動員都是在省市級比賽中獲得前6名的名次,占所有調查對象的80%左右。

調查結果表明,甘肅省武術套路運動員進高校前接受系統高中教育的僅占34%,而從專業隊或武校直接進校的運動員占66%,表明甘肅省高校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一般具有較長時間的運動經歷,絕大多數運動員是通過特招或免試的方式進入高校,通過普通高考渠道進校的高水平運動員僅占調查對象的34%。由于長期的專業訓練的影響,入學前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

普通高校組建高水平運動隊,就是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的多學科理論知識和先進的科技優勢,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使之成為能夠代表我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及其他國際體育大賽的高水平運動隊伍。國內一些高校在探索高水平運動訓練方法上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某些研究領域甚至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甘肅省高校近幾年在高水平訓練與培養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但不可否認,甘肅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還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要求和期望的水平,與國內較發達城市和知名高校還有一定差距,更難以代表國家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2.2 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學生入學后在校訓練情況(見表3)

調查結果顯示,0%左右的武術運動員基本上參加課余訓練,訓練的時間也相對比較固定,但有接近60%的運動員表示缺乏訓練熱情。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高水平武術課余訓練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甘肅省普通高校武術套路訓練的教練員,主要由各高校的普通體育課的教師承擔,絕大部分教練具有較高的學歷,也受過一定的專業訓練。但是,課余武術訓練的訓練方法、手段以及訓練的場地器材情況不盡人意。調查顯示,目前有43.4%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沒有訓練專用的武術場館,許多高校高水平武術運動隊課余訓練的場地器材很不完善,由此造成的訓練中的運動損傷屢見不鮮;調查中,有不少運動員反映高校訓練隊的營養保障還不如專業隊,只有少數學校在集訓期才給運動員發放少量補助。而個別高校對運動員比賽取得的優異名次沒有任何的獎勵措施,以上情況嚴重挫傷了運動員的參賽積極性。部分教練員的專業能力與其學歷、職稱以及專業技術等級狀況存在明顯矛盾,缺乏訓練經驗,沿襲傳統的武術訓練方法,缺乏創新意識;還有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與運動員的溝通不足,運動員對教練員設計訓練方法以及采取訓練手段的訓練目的、功能理解不夠,導致訓練效果不佳。

2.3 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入學后成績及各院校分布情況(見表4、表5)

表4、表5數據顯示,運動員入學后成績提高并不大,仍有近35,8%的運動員在省級比賽中拿不到名次,這與甘肅省高水平運動員分布不均衡、學校訓練水平、管理、條件、后勤保障都有直接關系。在調查的8所院校中,近有蘭州大學面向全國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其中大多數為武英級或一級,且多次外出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其他院校招收主要為省內學校、運動水平較低,也很少外出比賽,運動成績也相對較差。

2.4 高校武術套路運動員的專業教育

專業教育主要指高水平運動員進入高校后,高校在其所學專業方面的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及相關的專業素質教育。從對53名高校武術高水平運動員的調查結果來看,運動員入學一般是學校安排相應的專業學習,主要集中在體育教育、語言、歷史、管理以及民族傳統體育等專業。從武術套路運動員所學專業的性質來看,一般是以文科類條款式知識為主,這類專業一般在入學前不需要專門的相關知識的積累,避開了需要經過長期系統學習才能熟練掌握的數理化知識??梢哉f,無論從學校育人的角度,還是從運動員自身今后學習成效來看,從事類似專業的學習都是無可厚非的。調查顯示,大部分的高水平武術運動員能較快適應高校的專業學習,但有20%的學生表示在專業學習方面存在困難,10%左右的學生表示非常困難。說明由于缺乏系統的文化課學習,要將高水平運動員真正地培養成一名合格的高等專業人才,高校和運動員自身都需要付出比普通大學生更多的努力。

2.5 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學分要求

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對專業學習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學校在專業學習方面沒有要求。在調查中還發現,部分學校以減免學分的形式作為在重大比賽中取得好名次的獎勵。由此,不免引發我們思考,我們在懷疑運動員文憑含金量的同時,也引發了對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動機以及培養質量的思考。高校學習期間的學分要求可以說都是各學校根據專業需要以及培養人才質量的要求而精心設計的,是學生完成學業的基本保證。為高水平運動員提供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提高競技體育高水平運動員的社會競爭力。而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學生采取的降低要求、減免學分等措施,看似為減輕高水平運動員在校期間的學習壓力,實際上卻是降低了學校的培養標準,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是降低了高水平運動員的社會競爭力。

3 結論

篇(5)

解放天性這個詞是專業院校表演教學中使用的,源自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在目前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這一理論也尤為重要。斯坦尼創造了“體系”,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真實的表演,“體系”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激起有機天性和下意識的創作。

二、群眾文化輔導為什么要解放天性

群眾文化學習者,大多數是零基礎的,只為了臨時完成單位表演節目的任務,或者作為興趣愛好來學習。初次走上舞臺,往往既興奮又茫然,躍躍欲試卻不知道從何做起,就像我們初學開車時,著急將車子移動,卻不知道,對于新手最重要則是要先學會目視前方,提前判斷路況。例如,一個小品節目,業余演員在學習塑造人物之前如果不先進行解放天性的訓練,那么他們將無法感受人物,更不要說體現人物。他們只有掌握了方法,通過感悟人生、提煉人生,才能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升自身表演技能,最終出色地完成節目表演。

三、在群眾文化輔導中怎樣訓練解放天性

(一)明確解放天性的目的首先要明白解放天性的目的是什么。前面提到的“老三樣”是前輩根據當時國內演員的情況制定的,時至今日已過去幾十年。而在群眾文化輔導中,所面對的學習者是業余演員,他們缺乏表演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訓練,甚至更多的人存在“不好意思”的心理,這樣就要他們明確解放天性是為了能夠使他們短期內突破自己,達到所排演節目的預期效果。

(二)解放天性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應用下面我將結合我個人在群眾文化輔導中使用的“三步”訓練方法,進一步闡述我對解放天性訓練的理解。第一步:外界感知練習。這個環節的目的,是鍛煉演員們表現較為直觀的反應。首先讓學員們品嘗各種調味品,比如酸甜苦辣咸,也可以讓他們感受燙、熱、冷、冰、痛、癢等知覺。讓他們記住自己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再讓他們不經過刺激,把反應再現,如果不能,可反復進行。第二步:內在感知訓練。準備幾段不同的音樂(不要有歌詞),訓練時,讓演員們站起,深呼吸若干次,全身放松,閉上眼睛,然后再開啟音樂。

一開始用較為輕松客觀的語氣,引導著他們進入音樂、感受音樂。接著老師開始根據音樂所表現的情緒加以語言引導,比如音樂是輕柔的,就可以輕吟事先準備好的一些小詩,如果語言組織能力較強,也可以即興的感嘆,“微風和藹地吹拂著你的頭發,頭上是嬌媚的黃月亮,你蕩起一葉小舟搖曳在海上,魚兒歡快地在你腳下嘻戲,大眼睛的星星好奇地打量著你的面龐……”直至音樂完畢,緩慢的讓學生們睜開眼睛。請他們談談各自的感受,有沒有在腦海中浮現過你剛才所提示的內容,大海,微風、星空、小船這些元素等。休息一下,換一段另一種情緒的音樂,再次開始訓練。同樣,隨著音樂的情緒和節奏加入自己的語言引導,比如在播放《二泉映月》的時候加入帶有殘月、烏云、小巷、孤獨的打更人、流浪的小狗、老樹、油燈、殘破的院落等具有影像要素的散文讓他們感受悲傷。

篇(6)

關鍵詞: 乒乓球;訓練方法;課堂訓練

Abstract: table tennis;training methods;classroom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2-0162-03

0 引言

乒乓球運動是手握球拍在中間隔一網的球臺上輪流擊球的一項球類運動。這項運動設備投資簡單,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長期堅持打球鍛煉,能夠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和身體的協調性,并且有助于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另外,由于這項運動所需設備極其簡單,對環境沒有太苛刻的要求,因而在廣大市民中備受推崇。在我國,乒乓球素有“國球”之盛譽,因為我國在乒乓球賽事中屢創輝煌戰績而聞名世界。在乒乓球比賽中,選手的打球速度極快,球路變化多端,選手的基本功、快速反應能力及其對打球技巧的駕馭能力,對比賽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對乒乓球選手的日常訓練必須十分科學。

乒乓球訓練實際是教練向學員傳授乒乓球運動知識和打球技巧的過程,是基本技能顯化為打球技巧的過程。為了使學員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和打球技巧,教練必須具備豐富的訓練經驗,了解每一位學員的身體素質狀況和擅長領域,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本文從專業訓練的角度出發,基于比賽競技需要,對乒乓球打球技巧及心理狀態的控制進行具體論述。

1 乒乓球訓練中必須注意幾點要求

①在日常訓練中,教練應該時時關注學員的思想動態,結合每一位學員的性格特征、技術水平和身體承受能力制定實訓計劃,只有學員自愿接受訓練計劃并互相幫助,訓練才能事半功倍。

②教練應該靈活運用積極性、自覺性、直觀性、系統性和鞏固提高等多種訓練方法全面提升訓練效果。

③乒乓球技巧的養成通常要經歷“熟悉球性粗略掌握改進提高鞏固訓練靈活運用”等幾個階段。教練應該根據這條規律分階段制定訓練計劃及訓練方法,以實現技巧養成的終極目標。

④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是確保訓練活動達到預期目標的有效路徑。教練應該根據學員的身體條件,靈活運用語言法、直觀法、完整與分解法以及游戲和比賽競技來提升訓練效果。

2 基于比賽競技要求的乒乓球打球技巧的訓練方法

2.1 橫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技巧的訓練

橫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技術,即用拉弧圈球的打法將球拉起至反手位置進行發球或回球的打球技術。由于該技術適用于“守中帶攻”的對峙格局,因而多見于比賽競技中,球員常用此法完成橫拍兩面攻的打法。運用該法時,不僅能實現兩面進攻,而且也便于防守,穩定而有力的反手防守實質上相當于一次完美的進攻,當球員防守十分到位時,會對對方球員的心理防線造成強烈的沖擊,使其產生一種對“銅墻鐵壁”的畏懼感。我國國家隊中的乒乓球選手張怡寧在反手攻防技術穩定而見長。

2.1.1 橫拍反手快撕技術的動作要領

站位:根據來球線路靠近球臺。

引拍:身體前頂,肘關節、右肩稍稍提起,縮短球拍后引,拉高引拍位置,球拍前傾。

擊球:上旋來球上升初期向前上方揮拍,并在來球到達胸腹前方時準確擊球。擊球時先將球拍緊握,在球到達指定位置時快速向前揮拍,用拇指、食指夾緊拍肩,控制來球的旋轉角度迅速摩擦球的中上部完成擊球。

還原:將揮拍距離控制在可以快速還原的距離內,以便擊球后快速還原并為下一個擊球動作做好準備。

2.1.2 實戰中運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控制拉球幅度,通過增強球拍與球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擊球強度。在擊球的瞬間以穩定、小幅度的擊球動作增強觸球點的摩擦力,可以大大提高擊球的爆發力,以進攻優勢壓制對手。在乒乓球領域,德國名將波爾就是以精湛的反手反撕弧圈球技術而在乒乓球體育競技領域備受關注。從一定程度上講,技術類似于反手彈擊技術,但又與之有明顯的區別。橫拍反手快撕的關鍵在于控制發球力度,揮拍時手腕可稍微內收以確保拍形穩定,擊球的瞬間再突然發力增加球與拍之間的摩擦力,這樣能夠避免被旋轉球制約而無法發力。在擊球時,球員可有意識地提高持拍手的位置,盡量確保擊球點落在球拍正面。這樣在反手拉球防守時回球路線不易走偏,擊球利落不拖拉。

乒乓球橫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技術,在目前的乒壇中,仍是很少見到有學員使用些技術。實戰例子:在對手發力時球員可輕松防守到對手的直線,以極具爆發力的回球殺一個“回馬槍”使對手措手不及。所以我們想更好地掌握乒乓球橫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技術,正確動作要領首先要訓練好。當然,在實戰中運用乒乓球橫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時,我們也必須注意以上提到的幾個問題點。希望初學乒乓球橫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技術或正在學習乒乓球橫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技術的朋友,可以更好地學習到以上技術。

2.2 “快撕”技術的訓練

“快撕”技術在實戰中常被選手打成橫板反手或直板反手反面快帶的動作技巧。在實戰中這項技術c快帶技術的結合,使得擊球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因而以“快撕”得名。1992 年我國國乒隊在備戰奧運會期間針對具有雙打優勢的德國隊確定了雙打備戰路線?!翱焖骸毙g語也是在這一時期傳開的。發展至今,“快撕”始終是最初第三、四板中最具優勢的擊球技術,擊球手法以橫板反手和直板反手反面快帶為主。

“快撕”包括幾點動作要領:首先兩腳以近似于平行的角度靠近球臺站穩,在對面來球將要過網的瞬間以較小的動作幅度向腹部引拍,以便對擊球時間進行有效控制。在來球上升時擊中其中上部,前臂向右前上方爆發式抖動發力,稍稍抬高身體重心前移。日常訓練可以從一般上旋球回球技術開始練習,待回球狀態相對穩定后再針對快挑、搓撇和半推半搓來球進行集中訓練;針對落點的訓練,可以從回擊中路開始練習,待中路球回球技術比較嫻熟后再進行直線/斜線大角度回球技術的訓練。球員在訓練過程中,球員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發力,因為這是“快帶”技術的關鍵。

2.3 直板橫打搓球技術的訓練

2.3.1 直板橫打搓球技術掌握要領

控拍:傳統鉗式右手。姆指稍斜、彎,輕壓拍柄側,食指第一關節稍下處輕扶拍肩,中指微彎用左指尖輕壓拍面,無名指和小指自然放松輕壓拍面。練習中,球員要有意識地控制中指不超過拍頭到拍柄之間的中線。另外,為避免長時間練習后手出汗使球拍打滑,聯系前可用砂紙打磨球拍反面反膠的三指處。拍柄左側與虎口貼合的姆指根處,用中指和姆指合力將球拍握緊,拍面與小臂成直線后拍頭稍下垂,拍面自然后仰。

發力:以腕關節為主引拍,帶動小臂發力。

實施:接左半臺或中路的近網下旋球時,將右腳伸入臺下、上身進入臺齲在高點期用拍面中線部分觸來球后中部向臺面用力,過去的球為對方左半臺較短下旋球。

2.3.2 實戰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用拍面上部分觸來球中部為不轉球。用拍面下半部分觸球后中部沿柏面傾斜角度發力為較L較轉下旋球、落點多為對方反手位。接近網不轉球時,將拍面前傾、高于來球引拍,在來球即將觸拍時將球拍向后上回移,借對方來球的力量回球,此為“吸短”。

接半出臺下旋球時可根據來球旋轉和落點進行適當調整以控制回球的落點和旋轉進行擺短或劈長,同樣能給對方制造麻煩。另外,在中遠臺時還可以突然轉化為反手削球,借以調控比賽的節奏,實施用旋轉克制速度的有效方法。

2.4 實戰中如何拉下旋球

除了打削球或對手愛推(削)下旋,每分鐘球最多只有一板拉下旋,之后雙方進入相持,再拉下旋的機會就很少了。但就是這一板拉下旋卻是專業學員每天必練的項目,往往一開始練組合技術,教練總會先說:“好了,下面開始,發下旋,然后從下旋打起?!币步写颉按旯ァ?,就是先用下旋控制,然后找機會進攻。由于拉下旋是打“搓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又是一分球從控制到攻防\對攻的銜接,所以不得出現失誤。 如果失誤了,平時常練的所有其他攻擊技術都用不上了。特別是現在,發下旋球的使用率極高,不會打“搓攻”就等于不會打球。當然發上旋球也是一種變化,一旦被對手識破后展開強攻,就把發球的優勢盡失,在這種狀況下,上旋發再好,其速度+旋轉也不能達到弧圈的水平,90%構不成威脅。

3 基于比賽競技需要對學員心理素質的訓練

3.1 強化技術訓練,提高學員的技術水平

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球員所掌握的打球技巧的運用程度與其心里素質息息相關。在實戰中,扎實的基本功和穩定、高超的打球技巧能夠確保自己以穩定的心態應對任何狀況的來球,從而以穩定的心理優勢壓制對方。在日常訓練中,首先要確立一套科學的訓練目標,按照正確的技術要領不斷重復訓練,從基本功練起,逐漸強化打球技巧。此外,教練在訓練中應該結合學員的身體狀態靈活運用訓練方法,并實時督促學員經常分析自己的打球動作,不斷提升打球水平。

3.2 模擬比賽訓練法

模擬比賽訓練法是一種常見的乒乓球學員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在平常的訓練中,模擬比賽場地環境,可以找一些觀眾觀看你的比賽,不時吶喊助威;找專業的乒乓球裁判在邊上裁判,時刻提醒學員比賽進展程度;采用標準的乒乓球大賽比賽制度,一切按規則打球;教練也可以在邊上實時錄像,給學員一種現場直播的感覺等,這些方法都可以給學員制造一定的心理壓力使學員有一種親臨比賽現場的感覺。只有平時鍛煉的多了,才不會讓學員一上場就出現莫名的恐慌,才能保證學員水平的正常發揮。

3.3 掌握正確的心理定向

正確的心理定向包括控制對象、控制時間、控制比賽結果等。在控制對象上,更多的要求我們控制自己。在比賽中,要以我為主,控制住比賽的節奏和局面,把勝利的希望建立在自己精湛的球技上,依靠自己的實力去戰勝對方,而不是建立在依靠對方發揮失常而得分的基礎上;在控制時間上,首先控制的因素是現在,不要因為別人的勝利和失敗而左右自己的情緒,盡全力去打好自己的比賽,贏一顆球要告訴自己再接再厲,輸一顆球要告訴自己不要氣餒趕緊著眼下一顆球,從零開始,絕不服輸。在控制比賽的結果上,我們更多的是告訴自己要注重控制乒乓球比賽的過程而不是比賽的結果,多考慮技戰術水平的發揮,少一些個人情緒,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從始至終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4 結束語

對于乒乓球選手來說,比賽競技不僅是對其打球技術的較量,同樣也是對彼此心理素質的考驗。選手必須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同時結合自己的身體特征練就一技之長,在實戰中以精湛的打球技巧和超強的心理素質占據制高點,同時根據比賽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以確保自己以絕對的優勢打出技巧,打出風格,從而確保戰術技巧得到充分施展。

參考文獻:

[1]郭延安.淺談核心力量訓練對乒乓球運動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10).

篇(7)

傳統的旅游英語教學課堂,一般分幾部分:詞匯,對話,短文,最后練習。兩節課下來,教學內容是很充實的,看起來哪部分都必不可少,但是教學質量往往差強人意,學生上完課以后,依然不能說,不敢開口,對于一些行業背景知識的掌握,更是轉身就忘。上述傳統教學的詬病,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了。筆者在4年的旅游專業學生旅游英語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教學效果,尤其是對學生專業英語口語運用能力的培養,有一定改善。

一、唾棄傳統的詞匯教學流程

在講授詞匯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傳統的top-down approach(從上到下的閱讀法,即抓住主題、識別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根據上下文推斷詞義的快速歸納法),根本不適合使用在旅游英語的課堂上,首先,主要靠上下文暗示來認識詞匯的過程非常緩慢,由于學生每節課可以用來學習詞匯的時間有限,因此這不是最有效的掌握詞匯的方法。所以筆者在課堂上盡量避免單獨講解詞匯,而是把詞匯隱藏起來,每次課堂以學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為突破口,引起學生的興趣,而非從詞匯導入。

相比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結合現今旅游行業的新生詞匯,在導入話題以后適當地給學生以詞匯的引導,把專業知識和時代感巧妙地結合,往往給學生的興趣刺激效果是出乎意料的。比如在講授前廳英語的時候,傳統的教材收錄的往往是一些比較陳舊的詞匯,如果在導入話題以后就給學生“no-show”一類當前國際酒店流行和通用的表達方法,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

二、合理安排時間,堅持以口語能力培養為主

正如前文所述,一節課想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想強化其中的一項內容,課堂就畢業有側重點,時間上也必須得有取舍。尤其是現在國內普遍的現狀是班級大,課時有限。

高職學生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已有一定語言積累,引導得當,其開口能力還是很強的。針對這些,把交際法充分運用到旅游英語口語教學中,能極大地提高學生說的能力,培養其運用專業英語進行服務的能力。

交際行為一般是:行為者有信息需求,從而進行交際,最后獲取信息的一個過程。將此行為引入教學中,表現為三個部分:

1.交待情景,熟悉流程

這是教學中的“呈現”(Presentation)部分,比如在“Deal with complaint一章中,教師就可以把國外知名網站羅列的全球酒店業最熱門的投訴項目給學生展示,然后讓學生思考、討論,在這個環節,教師需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如果教學方法運用得當,教師在課堂的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較強的興趣。

2.導入情景,激發興趣

這是教學中的“操練”(Practice)部分,教師設置一個情景,引出會話內容,學生積極參與操練問答,進行模仿,在上述章節里,教師以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入住酒店后,發現美國帶來的充電器在中國根本不能用,大發雷霆,隨即到前臺宣泄。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導入話題,how to deal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complaint in a hotel,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而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于引導,不僅在規范服務操作上,而且要從不同意識形態下的不同行為,及時給學生以引導和糾正,這樣學生的練習就不僅僅是語言層面的操練了,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服務意識。

3.創設情景,溶入角色,獲取知識

這是教學中的“交際”(Communication)和運用部分,也是核心部分,以學生為主體,即演員;以教師為主導,即導演。年輕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能舉一反三,創設多種相關情景,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提高了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能力。

這部分的課堂效果,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效果。旅游英語由于具實踐太強,教師必須把訓練放在重要的地位上,而學生訓練的方法是否得當,學生參與性強否,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獲取情況,也影響到教師知識的傳授。因而講究訓練方法,是學生認知水平能否發揮得出來的試金石。我們也知道:掌握專業英語的主渠道是訓練,而訓練又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就得優化“識記——操練——運用”的訓練結構,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強烈的求知欲、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掌握以后的成就感。在培養學生能力上下功夫,不但要考慮到訓練的內容和方式,還要在設計訓練時注重方法。高職學生心智成熟,學習目標性強,專業訓練適合從口語入手,讓其掌握一定量的口語表達,并強化訓練,使之能脫口而出;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就不同的專業場景進行語言交際,真正做到學以至用;如果前面兩個環節都掌握的理想,則可以適當培養學生更高級的能力,包括就一些行業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以及一些常見行業文書寫作的訓練,比如在Deal with complaint一章張,在學生比較好地掌握口語運用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著以“Respond to a complaint”為主題寫信,達到訓練的目的。作為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訓練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把教學重點放在專業英語運用的能力上,要做到緊扣行業特點,難易適度,使訓練目標落到實處。精心選擇訓練方法,安排訓練步驟,在語境中進行訓練,融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于一體,提高訓練質量,達到訓練要求。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R 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141-03

兒童孤獨癥(Autism)是以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和狹窄興趣、重復刻板行為為特征的一種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隨著人們對孤獨癥認識程度的提高和診斷標準的修訂,孤獨癥的患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1-2]。2008年,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設立為“國際孤獨癥日”。因此,孤獨癥已成為需要密切關注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迄今為止,孤獨癥尚無特效的藥物治療,目前世界各地均以開展早期的康復治療和教育訓練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法。本文采用結構化教學、感覺統合訓練、多感官刺激等綜合訓練方法,對45例孤獨癥患兒進行訓練并評估其訓練效果,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孤獨癥患兒康復、提高康復訓練效果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8年6月-2009年8月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兒童發育行為中心接受訓練的孤獨癥患兒共45例,年齡在1.75~7.84歲之間,平均(4.06±1.34)歲。其中男童39例,女童6例。上述患兒均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4版(DSM-IV)診斷標準,均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或兒科副高職以上醫務人員確診。

1.2 方法 采用結構化教學、感覺統合訓練、多感官刺激綜合的訓練方法,進行個體化訓練,采用一對一及一對三小組訓練相結合的方法。每周訓練6 d,每天訓練3.5 h,持續3個月。

1.2.1 結構化教學 指有組織、有系統地安排教學環境、材料及程序,讓兒童從中學習[3]。參加訓練的患兒首先接受心理教育評估,然后根據評價結果制訂每個患兒的個體化訓練計劃,訓練內容包括模仿、感知、精細運動、粗大運動、手眼協調、認知理解、認知表達共7方面發展能力,還包括生活自理、社交能力訓練,每天訓練120 min。

1.2.2 感覺統合訓練 按照標準化的感覺統合評估結果制定感覺統合訓練計劃并進行訓練,包括前庭功能訓練、觸覺訓練、本體感訓練等。根據評估后每位患兒感覺統合失調程度的不同,在訓練強度、頻率、內容上有所變化。每天訓練60 min。

1.2.3 多感官刺激 應用專業訓練設備提升兒童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做出反應的能力,通過多感官刺激穩定兒童的情緒,從而減少自我刺激行為。每天訓練30 min。

1.2.4 療效評估工具及方法 評估工具為孤獨癥行為評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 [4]。ABC 量表共57項,分值為0~158分,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用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 (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來評價孤獨癥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總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 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描述,訓練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

2 結果

2.1 訓練前后ABC,CARS評估結果 42例患兒經過3個月的短期綜合訓練,ABC,CARS量表的分值較訓練前均有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訓練前后ATEC評估結果比較 44例患兒經過3個月的短期綜合訓練,語言、社交、感知覺3項因子分值與訓練前相比均有下降,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健康行為分值和總分值與訓練前相比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3 訓練前后PEP功能發展分數比較 45例患兒經過3個月的短期綜合訓練,模仿、感知、精細運動、粗大運動、手眼協調、認知理解、認知表達等7個方面及總的發展分數較訓練前均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3 討論

Autism也稱自閉癥,是起病于嬰幼兒時期的一種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近年來,隨著對孤獨癥概念的深入了解和診斷手段的不斷發展,孤獨癥的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美國CDC對孤獨癥和發育障礙疾病監測(ADDM)網絡監測結果表明,孤獨癥譜系障礙(ASD)的患病率達到6.60‰,有的地區甚至更高[1-2]。目前由于沒有特效的針對孤獨癥病因的藥物治療,因此,開展早期的行為矯治和教育訓練是世界各地首選的治療方法。

本研究對45例孤獨癥患兒經過3個月的結構化教學、感覺統合訓練、多感官刺激等短期綜合訓練,結果表明,孤獨癥患兒的ABC,CARS量表的總分較訓練前相比顯著降低(P

低功能孤獨癥訓練目標是消除有害行為,提高自理能力,服從簡單命令和規則,建立基本的社會情感,培養適當的溝通以及適當的游戲能力。由于孤獨癥患兒的核心癥狀為社會交流障礙,因此不能把內心的感受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表達,往往出現一些異常行為,主要表現為脾氣暴躁、啼哭、違拗、攻擊性強、沖動以及自傷行為,而這些行為又進一步妨礙了他們與人交流。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短期的綜合訓練,在訓練中除了一對一訓練外還安排一對三患兒共同參與的小組活動,幫助他們學會在各種情境下與人交往的技巧、服從指令。通過3個月的訓練,根據評估結果及知情人評價,患兒在焦慮、多動、自傷、攻擊行為較訓練前減少。因此,可以認為短期綜合訓練能夠改善孤獨癥患兒的異常行為。

由于孤獨癥患兒的個體差異明顯,因此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是當前進行康復治療的重中之重。在本研究中,訓練前首先對每個患兒進行詳細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然后設計相應的訓練方案進行訓練,訓練3個月后再進行評估;每完成1個月,要求訓練教師進行一次階段小結,以便調整下個月的訓練計劃。本研究中,個體化訓練計劃始終貫穿于整個訓練過程。根據PEP評估發現,孤獨癥患兒的各方面及總的發展分數均顯著增高,說明短期綜合訓練能夠促進患兒的發展和行為能力提高,取得較好的效果。

鄒小兵等[6]研究以家庭為基地開展結構化訓練認為,此方法能夠有效地改善孤獨癥患兒的預后。本研究中,除了在中心進行系統化綜合訓練外,針對參與訓練的患兒家長還要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對孤獨癥的認知并且掌握家庭參與訓練的方法。在訓練中,通過定期與家長溝通,使他們了解和掌握整個訓練方案,并指導家庭配合訓練。從而使患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相應的生活技能,并能幫助患兒把在訓練中學習的技能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全面提高孤獨癥患兒的發展能力。

本研究訓練時間僅3個月,觀察期較短,今后尚需對患兒進行更長期的訓練與追蹤,評定長期的系統化訓練對孤獨癥患

兒的改善作用,為提高孤獨癥患兒的康復訓練療效提供更加有力的佐證。

4 參考文獻

[1]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ADDM) Network Surveillance Year 2002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4 sites, United States, 2002. MMWR Surveill Summ, 2007, 56(1):12-28.

[2] NICHOLAS JS, CARPENTER LA, KING LB, et al.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Prevalence and comparison to a school-aged population. Ann Epidemiol, 2009, 19(11):808-814.

[3] 協康會.自閉癥兒童訓練指南(2):教學策略.3版.香港:協康會,2002:11.

[4] 張作記. 行為醫學量表手冊. 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54-56.

[5] 江瑞芬,楊虹,王小林,等.結構化教育治療兒童孤獨癥的療效.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5):478-480.

[6] 鄒小兵,鄧紅珠,唐春,等.以家庭為基地的短期結構化教育治療兒童孤獨癥的療效.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 13(2):98-100.

篇(9)

關鍵詞:中學 歌唱教學 技能技巧 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253-01

歌唱教學是中學音樂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在音樂教育中,歌唱是最簡單、易行的方式方法。中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歌唱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能力的有效手段,題材豐富、內容健康、形象鮮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和教育學生。”因此,歌唱在音樂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1 我國中學歌唱教學現狀

在當今的教育模式下,我國中學音樂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輕視對學生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而且忽視對學生歌唱表現力的培養。很多教師上課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多為簡單的“聽唱法”,即由教師先進行范唱,然后學生再進行模唱的學唱歌曲。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學生可以直接地、簡便地學習唱歌;缺點是教學過程單調、死板,教師只顧一味地教唱歌曲,沒注意到對學生基本歌唱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這樣發揮不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長此以往,使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引不起學生的歌唱欲望,甚至會形成一種對音樂學習的厭倦心理,結果歌是學會唱了,但歌唱水平卻沒有得到提高。

對于已經步入終身學習時代的當今學生,讓他們掌握學唱歌曲的方法比會唱幾首歌更為重要。這無疑是對歌唱教學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曾說過:“教學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學過程?!边@并非是指教學結果真的不重要,而是強調良好的教學過程必將導致良好的教學結果。所以,要想加強中學歌唱教學,就要舍棄那種傳統的“我教你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起對學生歌唱的技能、技巧訓練,并培養學生的歌唱自我表現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會唱歌”為“會學唱歌”是歌唱教學的最終目的。

2 提高中學生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中學的歌唱技能、技巧訓練只是最基本的集體歌唱訓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與發聲練習相結合,多講歌唱技能與技巧知識,做一些技術性的訓練。筆者認為,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對一般基本要求及技能定會有良好的掌握和認識。但教師切記在教學過程中不宜采用類似聲樂專業訓練的教學方法,過高的要求和專業性的訓練方法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1 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

歌唱最基礎的是歌唱的姿勢。歌唱姿勢不正確會影響發聲以及呼吸,更加影響歌曲情緒的展現。日常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唱歌很隨意,例如,駝背、挺腹、低頭等姿勢。

正確的歌唱姿勢應是,身體端正,頭部正直,雙目平視,面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掛圖,對照正確與錯誤的掛圖,糾正學生不標準的歌唱姿勢。

2.2 恰當地運用呼吸

呼吸是發聲與歌唱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破除神秘感,說明歌唱呼吸的正確方法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習慣生理動作之中,讓學生從這些生理動作中去體會歌唱的呼吸,并使之成為下意識的習慣動作,那么學生就能初步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

其次,教師應多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和方法進行呼吸訓練。比如:讓學生體會胸腹式呼吸,可運用“打哈欠、聞花香、狗喘氣”的方法,去體會深吸氣時兩肋和腰腹部隨之擴張的感覺;還可以用“抽泣、驚訝”的生理動作來體會急吸氣時腰腹部的感覺;啟發學生體會“搬重物”時腰腹部不能松勁、腰腹有向外擴張的對抗感覺。進行頓音訓練時,還可啟發學生留心體會“咯咯”笑時,小腹有節奏、有彈性地向內收縮的感覺。練習慢吸慢呼,可用“嘶”音將氣息像蠶吐絲一樣長而均勻地吐出:練習快吸慢呼,可用“嚇一跳”的感覺快速吸氣,然后均勻徐緩地送氣。這種有興趣、有步驟、有規律的呼吸訓練方法,相信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2.3 科學地發聲

中學是以教學班為單位的集體歌唱活動,它與個別指導是有區別的。個別指導可以盡量發揮個體聲音的特點、長處;集體歌唱則首要的條件是音色的統一。在日本、歐美經過多年實驗表明:音色的統一主要采用“頭聲的發聲訓練”。中學生正處于變聲時期,采用頭聲訓練能使變聲期縮短,在變聲后保持良好音質的歌喉。這個時期的訓練應當重點放在中學生力所能及的音區解決發聲動作的協調問題上,要引導學生輕聲地柔和地歌唱,稍慢地徐緩地發聲,而不主張大喊大叫地唱。

中學生的發聲訓練應該從自然聲區開始,待自然聲區的每個音都唱得圓潤、自如之后,再逐漸向頭聲區擴展,而不急于去擴展胸聲區的音,待頭聲感覺基本建立之后,再向胸聲區擴展。這樣在訓練程序上,可用頭聲區的發聲位置和感覺來唱混聲區和胸聲區的音,從而獲得比較自然、圓潤、明亮、柔和的音色。另外,在進行頭聲訓練的進程中,可以啟發學生用高位置發聲朗讀,體會頭聲的感覺;可采用聲音比較集中的母音“o”或“u”作輕聲練習。切忌練聲力求聲音的質量,而不追求音量。

2.4 清晰地咬字、吐字

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項重要基本功。熟練地咬字、吐字技巧,不僅是為了把字音唱得準確并清晰地傳達給觀眾,重要的是通過正確地咬字、吐字與歌唱發聲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生動形象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聲富于感染力。

中學歌唱教學的咬字、吐字訓練,主要是通過歌唱實踐,運用示范、模仿的方法,借助學生比較熟悉的漢語拼音知識進行教學。此外,在學唱歌曲前,教師應將歌詞中容易唱錯的字和詞寫在黑板上,注上漢語拼音,按照普通話讀音的標準,及時幫助學生糾正歌唱時的不正確發音和方言口音。必要時,也可進行一些強化咬字、吐字的訓練。如訓練咬字,可選擇一些節奏較密、速度較快的歌曲(如歌曲《保衛黃河》),用快速讀歌詞的方法訓練,也可以運用“繞口令”做趣味性練習。訓練吐字,可選擇一些節奏寬疏、速度較慢的歌曲(如歌曲《雪絨花》),做韻母引長發音練習,用輕聲、慢速讀歌詞的方法訓練。

參考文獻

篇(10)

表演式教學與以往的教學模式最大的差異性就在于將學生內心的情感激發出來,不再局限于日常的訓練規范。對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都能夠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更加關注生活中細微的情感變化,并通過藝術加工能夠“夸張”地表現出來。就筆者授課班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來自普通高中,沒有接受中專階段舞蹈專業訓練的身體基礎,這讓這類學生進入高等藝術院校以后較為迷茫。在課堂上,筆者不斷用語言鼓勵學生—“舞蹈是以身體為載體,但是高級的舞者表演已經不局限于肢體的展現,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表達?!边@類學生受過完整的義務教育,因此藝術修養和精神世界較為豐富,有了語言的鼓勵和啟發使他們在面對鏡子里的自己即興起舞時,不再羞于自己四肢的延展度不夠或者技術技巧的量化標準,而更加在意內心意識的表達和延伸。同樣,在面對經過中專階段專業化訓練的學生也要有專門的訓練方法。這類學生性格普遍外向,更愿意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他們的身體條件通常更加靈活、好用,因此對待他們時,表演式訓練就更加有針對性,要求他們的情感表現更加細膩、精準。表演式教學不僅可以應用在劇目的排練課上,甚至可以成為一種方法論應用到各個課程中。在民間舞組合課上,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啟發,將所學民族舞蹈的風土人情、衣食住行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草原或者雪山之巔,體會不一樣的心境和狀態,如此完成的組合才會更有韻味。而在劇目課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所表演的作品加以分類,面對情感表達類的作品,應該啟發學生理解其中喜、怒、哀、樂的來龍去脈,對其感同身受;而人物塑造類的作品則應當了解人物生平,撰寫“人物小傳”,自身能夠在表演之前對角色有準確的價值定位,才能夠對角色的把握更加細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秉承“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和引導,能夠讓學生在情感表達時大膽釋放,真實地表達內心情感,甚至可以夸張、夸大,這是表演式教學實踐中的第一個過程,也是需要師生高度配合的過程。

二、身心結合,訓練情感表達

在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完成內心情感的表達之后,就需要以正確、有效的方法對釋放出的情感進行整理和規范,防止舞臺表現的過猶不及。學生的任務是能夠學習、掌握動作要領和情感的表達方式。教師的首要任務不僅是提高動作規格和情感外化,而且要幫助學生將身心合一,使二者更好地相互提高。首先,教師要通過個性化的教學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規范的表演氛圍。表演式訓練對授課教師的特色教學具有很高要求,教師通過語言引導能夠營造出適合的情感狀態,從而達到表演式訓練的目的。學生對于情感的拿捏依靠教師合理、細致的情感經驗把控,過于嚴謹的課堂氣氛和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很難調動起學生表演的欲望,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對現場即興的控制力、對每一位學生身體和個性的了解,能夠對學生的表演做出及時的反饋和調整,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和引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是雙向的,對于內向型的學生要鼓勵、激發他們的情感,而對于外向型的學生則要規范教學,讓這類學生的情感更加細膩。其次,教師應借助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表達。例如,有的學生天生比較內向,找不到情感表達的途徑。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的想象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虛擬的空間,給學生想象的翅膀,使其肢體與情感很好地融入音樂之中,從而達到身心合一。還有的學生對表現的情感和人物不夠了解,無法體會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處境,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相關的電影和書籍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更加立體地了解所表現的情感內涵。最后,教師對于表演式訓練的課堂節奏的把握十分重要。一成不變的課堂訓練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和審美疲勞,難以帶著愉悅的心情投入舞蹈表演中。靈活多變的課堂節奏不僅會使整個訓練過程循序漸進,使學生對課程內容吐故納新,更會使學生的情感表達更加生動。經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表演式訓練可以通過“基本動作—動作組合—綜合性表演組合訓練—舞蹈小品—教學劇目”這五個過程加以強化。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潛移默化之間完成整體的表演式訓練。由此可見,教師在完成表演式訓練的第二個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表演式訓練不僅在教學過程上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考驗,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以及對課堂的整體把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綜合提高,規范表演意識

經過教學實踐,筆者將表演式訓練的訓練方法歸納為四種意識,即舞臺習慣意識、形象美感意識、作品表現意識和大膽創新意識。這四種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將課堂訓練中最好的一面呈現于舞臺上。首先,是舞臺習慣意識的培養。從課堂到舞臺的過程往往使學生存在不安和忐忑,擔心從教室到舞臺的方寸之間不能巧妙轉化。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在日常課堂中對學生加強訓練。教室與舞臺基本的差別就是,舞蹈排練廳一般都是“3+1”的模式,即三面墻加一面鏡子,鏡子的作用就是方便舞者在舞蹈時關注自己的動態、及時修正自己的動作。而到了舞臺,鏡子的方向換成了觀眾,原本可以修正自己的位置變成了無數雙的目光,這無形中給了舞者壓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時的調轉授課方向,在學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將教室的“一點”定為沒有鏡子的方向,使學生上了舞臺面對觀眾的目光時也能泰然自若。另外,舞臺的鎂光燈容易加劇學生的緊張感,教師可以將一部分實踐課的課時安排在劇場當中完成,使學生對于舞臺的構造不再陌生,從而使舞臺表現更加放松和自如。其次,是形象美感意識的培養。有時,教師講解的動作要領全部能夠聽懂、理解,但是學生在完成時往往達不到要求,到了舞臺上精神愈加緊張,原本的動作缺陷被放大了,肢體愈發僵硬。這就需要審美的“同化”,即形象美感意識的培養。當學生對正確的形象美感有了一定的觀察和認識后,這種形象會潛移默化反映在身體上。審美能力的培養會使學生的形象美的意識不斷進步。再次,是作品表現意識的培養。學生與演員最明顯的差別在于,學生需要教師告訴表現什么,而演員能夠自主選擇所想表現的。作為一名演員,對所思、所感的內容有表達沖動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對一個藝術題材時,學生應當對作品具有獨到的表現意識和表現沖動,這也是表演式訓練不同于以往教學模式的關鍵點。對學生進行作品表現意識的訓練,不僅要從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力出發,即能夠完整了解舞蹈作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表達的沖動和情感的內驅力,這是“吞”與“吐”的過程,需要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內涵的支撐,能夠使作品的表現更加鮮活,適宜舞臺表演的要求。最后,是大膽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表演式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藝術素養高、專業技術好、表現能力強的專業舞蹈演員。因此,就不能局限于刻板的藝術表達。學生應該結合自身的專業修養,大膽的進行藝術實踐,從而完成作品的表達。學生應擁有針對性的編創能力,在作品表演之前完成二度創作,能夠在舞臺上隨機應變,大膽創新即興應對舞臺上隨時可能出現的狀況。創新意識可以緩解學生在舞臺上的緊張感,是表演式訓練的最終目的。結語表演式訓練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可以貫穿舞蹈教學的全過程。加強表演式訓練,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達到身心合一的訓練狀態,慢慢體悟舞蹈本身的情感內涵,并且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訓練的最佳狀態和效果呈現在舞臺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發揮失常。表演式訓練能使學生更好地在舞臺上展示作品的藝術品質、展現自身的表演能力,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完成藝術作品的至高追求。

作者:劉佳 單位: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

參考文獻:

[1]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上一篇: 體育學科的概念 下一篇: 會計實務綜合實訓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一区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