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員老齡化對策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3 09:45: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企業人員老齡化對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企業人員老齡化對策

篇(1)

一、概念陳述及歷史回顧

(一)概念陳述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老齡化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采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等學歷、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人因退休時的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也不同,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比企業多兩三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道。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國家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準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二)養老金雙軌制歷史回顧

中國的養老保險改革從1992年開始,實行的是“養老金雙軌制”的退休制度,不同工作性質的退休人員實行不同的養老金制度: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實行由財政統一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制度;而企業職工則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

自1992年開始,雙軌制導致的養老金差距越拉越大。近幾年,因為調整幅度有很大差距,雖然國家對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進行了7連調,但7次連調的總和尚不足機關事業單位一次調整的幅度,從而導致兩者之間的差距反而擴大到了五六千元。現在,養老金不合理的差距仍然在繼續擴大。

2009年1月28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發,人社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個試點省市進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如今,方案下發已有4年多,但事實上,5個試點省市幾乎無進展。2012年5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明文規定“十二五”期間要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

二、烏魯木齊市老齡化及養老保險現狀

(一)烏魯木齊市人口老齡化現狀

烏魯木齊市的老齡化趨勢及出現的原因跟國外發達城市不一樣。國外老齡化出現的背景是“先富后老”,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我國老齡化出現的原因有特殊性。烏魯木齊市老齡化社會起點比較晚,是社會經濟不夠發達而出現了人口的老齡化,即“未富先老”。統計數據顯示,烏魯木齊市從1999年開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超過了10%。雖然烏魯木齊市進入老齡化比較晚,但老齡化速度比較快,到2005年老齡人口比例達到了11.43%。這些年以來,烏魯木齊市老齡人口數量也在逐年上升(如圖-1所示)。2006-2010年老齡人口分別增加到了11.72%、12.64%、12.63%、12.77%和11.03%。

(二)烏魯木齊市養老保險的現狀

自1986年養老保險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始建立以來,烏魯木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臺了相關文件,基本建立了包括城鎮職工、靈活就業人員、撤村建居失地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等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

截至2011年底,烏魯木齊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4.74萬人(其中:在職參保74.96萬人,離退休人員19.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55萬人(其中:在職參保較上年末增加10.05萬人),增長15.27%。2011年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48.36億元,比上年增加10.48億元,增長27.67%;基金支出42.56億元,比上年增加8.16億元,增長23.72%;年末基金累計結存24.88億元。待遇水平按照自治區和市政府的要求,繼續調整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2011年底,全市離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達到1776元,較上年增加96元,增長5.71%。

三、烏魯木齊市老齡人口養老金雙軌制問題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人員在養老保障方面的待遇“雙軌制”長期以來備受社會詬病。烏魯木齊市作為中國西部大城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快速增長的人口老齡化及退休后的養老金雙軌問題在當今社會已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焦點。

(一)繳費和待遇脫節

烏魯木齊市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待遇計發辦法是,員工退休待遇仍然根據參保人員的工作年限及其退休前上一個月的檔案工資的一定比率計算。這種待遇計算方法與退休費用社會統籌制度中的職工個人繳費多少、時間長短不掛鉤,多繳少繳與退休待遇沒有本質聯系。繳費與待遇出現脫節,不僅嚴重影響了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積極性,也不能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原則,沒有實現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同時,由于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繳費與待遇脫節,出現了一些消極因素:部分參保人員對繳費的多少漠不關心,甚至希望繳費工資越少越好,個人既可以少出錢,又不影響退休待遇,造成企業退休人員心理上的不平衡,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由于企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相差太大,一些事業單位不愿改制為企業,給機構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二)養老金社會發放的不平衡

由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目前仍然實行的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0年前的差額計算,掩蓋了繳費單位經濟效益不好、離退休人員不能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的矛盾。雖然參加了養老保險,但并不能做到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也就不能保證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對于機關事業單位而言,在鐵飯碗的表象下,也隱含危機。恰恰由于社會化程度低,單位包辦養老金,個人不必自負其責,養老金能夠按時足額發放與單位經濟狀況密切相關,職工養老保險基本保障缺乏保底。

(三)過大的養老待遇差距增加了社會不公平

由于歷史及制度設計等方面的原因,公務員即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待遇普遍比較優厚,甚至遠高于相同條件下的企業人員,這必然會增加社會成員的不公平感,從而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四、應對老齡化及縮小養老金雙軌政策的措施

對于老齡化對烏魯木齊市社會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問題,只有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應對,實現人口結構的合理化,維持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一)加快老年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要想解決好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烏魯木齊市人口老齡化最嚴峻時期到來以前,應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解決老齡人口的基本養老問題并且養老金實現公平,為此,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為了應對老齡化,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保障廣大參保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增加即期消費,促進烏魯木齊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二)優化人口目標,使烏魯木齊市的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為保證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需要采取科學控制生育率的可行方案,選擇最佳時機適當地調整生育水平,逐步調整人口結構。烏魯木齊市人口老齡化是在人口年齡結構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這能夠說明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客觀存在,人口老齡化本身就不存在好與壞的問題,需要我們接受并積極應對。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們不要悲觀和盲目樂觀對待,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談“老”色變。應該正視人口老齡化問題,要以科學的對策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以積極態度對待人口老齡化,從政策制定到社會認同到個人努力,盡量避免或減少人口老齡化對烏魯木齊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可能造成的不良效應和沖擊。

(三)企業年金

篇(2)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發展的普遍趨勢,是科學與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的標志。人口老齡化對人口、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影響不僅將是持續的,同時也將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持續壓力和挑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著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制度變革等方面帶來的良好機遇。事實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老齡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民生問題之一,是涉及國計民生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性社會問題。因此,正確處理好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趨利避害,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社會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聞喜縣人口老齡化現狀與趨勢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以上,那么這個地區就屬于人口老齡化地區。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于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總體來看,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聞喜縣65歲以上人口達到32724人,占總人口數404150人的8.1%,60歲以上人口達到49696人,占總人口數的12.3%。分別超出聯合國標準1.1和2.3個百分點。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分別高出1.9和2.1個百分點。聞喜縣已屬老齡化地區。同時聞喜縣人口老齡化有如下特點。

1.“三代同堂”式的傳統家庭越來越多,一對夫婦同時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的家庭逐漸增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數據查顯示“三代戶”共35128戶,占全縣總戶數102652戶的34.22%,比2000年高出2.53個百分點;具有60歲及以上老年的戶共33893戶,占全縣總戶數的33%,并在繼續增加。本文由收集整理

2.高齡老年人口急劇增長。聞喜縣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1.8歲,80歲以上高齡老人高達4168人,占60歲以上老人總數的8.4%,比2000年的5.8%高出2.6個百分點。

3.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聞喜縣是在尚未全面達小康,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2010年聞喜縣人均gdp為2028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的29992元還相差9708元。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35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5919元低156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19109元低5545元。屬于未富先老。

三、人口老齡化對縣域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根據人口學的基本規律,老齡化使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比重下降和勞動力年齡的老化導致勞動力供給的縮減以及勞動力價格上升。歷年來聞喜縣主要依靠玻璃制品、金屬鎂、鋼鐵冶煉及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拉動經濟增長,并依靠供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將會弱化這種優勢。近年來盡管縣勞動部門一直努力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但是第二、第三產業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不斷增加。2010年全縣玻璃企業共關閉25家,其中30%的企業是因勞動力短缺而關閉;全縣65%的飯店和賓館從業人員不足,短缺人員在20%以上;全縣近30%的門店因人員不足以各種方式招聘從業人員。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力供給下降從而導致勞動力價格上升,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據統計,2007年,玻璃企業的人均工資30元/天,到2010人均工資達60元/天;住宿餐飲業的人均工資20元/天,到2010人均工資達40元/天;建筑業從業人員工資人均40元/天,到2010年達到80元/天,均增長1倍。

2.人口老齡化使企業和政府的養老支出增加。對政府來說,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對養老金、退休金,醫療保障的需求均會擴大,引起老年退休金、養老金、醫療衛生支出、老年福利設施和老年服務等支出上升。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消費基金的增加。對企業來說,企業同樣也要負擔一部分離退休金、醫療費用和社會養老基金,加大產品成本。另一方面,政府為了緩解養老支出的財政壓力,會加大稅收,同樣加大企業的生產成本,打擊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3.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結構的影響。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醫療保健以及護理服務等產品的主要消費者。特別是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現代社會,老年人在滿足了物質消費的前提下,也會追求家庭服務、心理咨詢、休閑旅游等非物質消費。隨著老年人占的比例不斷上升,社會對老年消費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老年人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差異,衍生出了特殊的市場需求。這些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消費正作用于現存的消費結構,促使其發生改變。

4.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壓力增大。聞喜縣老年人口的近70%分布在農村。同時,農村剛剛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還很不健全,農民的養老、醫療社會保障還有待加強。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的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壓力相對城鎮將更加突出。

5.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障資金需求影響。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障資金需求壓力急速膨脹。老年人是醫療衛生資源的主要消費群體,是醫療保障制度的重點對象。據統計,老年人的人均醫療費用支出是年輕人的3-5倍。2010年聞喜縣老年人口醫療費用約占全縣gdp的0.5%。預計到2020年將占到1.2%,2030年將達到3.1%。同期的老年人口將增加1倍,醫療費用將增長5倍。2050年老年人口醫療費用將占gdp的8%~9%。老年人口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gdp的增長速度。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加劇社會醫療保障費用支出的壓力。

轉貼于

6.人口老齡化對長期照料服務需求的壓力增加。長期照料服務是指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和臨終關懷等綜合服務。老年人長期照料服務是人口老齡化過程中解決起來難度最大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據推算,全縣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數量2010年達1400多人,2020年超過2500人。目前,縣老年人服務機構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的床位卻很少,其中的長期照料服務床位更是少的可憐。長期照料服務專業性較強,涉及到醫療、康復、護理、心理、臨終關懷以及管理等多學科內容。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決不了的,尚需大力發展長期照料服務機構。

四、促進人口老齡化與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高度重視社區老年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社區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功能。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縣政府應該整合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各種資源,構建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社區服務籌資體系,并從政策優惠、服務機構設置、人員職業化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以便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2.大力發展銀色產業。老齡產業還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口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年人口的養老金、退休金不斷提高,從2005-2007年,國家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企業月人均養老金從714元提高到963元,2010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月養老金超過1200元。老年市場商機無限,購買力非常可觀。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如果能充分利用現有的前景廣闊的市場,將會創造許多新的工作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給經濟發展帶來強大的動力。因此企業開發產品時要針對老年人的需求,根據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喜好,研制適合他們的產品。同時還要重點發展老年服務業,興建養老機構,包括醫療服務機構、保健機構、增加老年服務項目等。

3.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雖然人口老齡化,使得青年勞動力數量下降,老年人體力上的衰退,但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在實現了老年人的價值,增加了他們收入的同時,也有效地彌補了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缺口,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可以返聘退休或退二線低齡老齡人,到適合或展示其特長的崗位,繼續發揮余熱。

篇(3)

一、案例背景

人口老齡化的具體標準,通常是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素有“長壽之鄉”美譽的南通市早在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同期總人口的10.2%,先于全國18年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目前,全市有老年人170萬,占總人口的22.3%,分別高出江蘇和全國5.3%和9.8%。預計到2015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97.29萬,占同期人口總數的26.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通老齡化發生在社會經濟現代化之前,“未富先老”的狀況將加重南通經濟社會發展的負擔。

二、南通市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影響

1.導致養老負擔加重。南通全市156個鄉(鎮、街道)中138個有長壽老人,分布面為88.5%,其中最年長的男性105歲,女性106歲,但與經濟增長尚未達成比例上的協調,全市城鎮化率為39 %,低于江蘇全省城鎮化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目前仍有61%的老年人居住在農村。這些表現決定了社會保障范圍廣、難度大、供需矛盾突出特點。

2.導致離退休費用不斷攀升。全市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一方面,每個離退休人員對應的在職職工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另一方面,離退休退職人員總數的攀升導致離退休退職費用也逐年上升。

3.對現行的家庭養老方式產生影響。南通市現行的養老方式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會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家庭養老方式。但是,由于計劃生育因素及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四位老人、一對年輕夫婦及一個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結構模式,家庭物質供養、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嚴重缺乏,依靠現有的居家養老方式難以實現養老目標。

4.對當前醫療保障制度提出挑戰。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南通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逾114萬人,其中市區44萬人參保。目前離退休人員醫療費用由國家與單位共同負擔,因此在離退休人數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對整個醫療費用的承受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

三、應對老齡化改進社會保障的對策

面對全市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諸多矛盾,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1.完善資金保障機制。一是加快公共財政改革步伐,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二是依法劃轉部分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三是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并提高征繳率。四是逐步健全社會保障法規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法律意識,對于一些特殊行業和企業實行強制性保險。

2.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根據《南通市農村居民養老保險試行辦法》要求,進一步完善南通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繼續鞏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全覆蓋的成果,高度重視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將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區管理服務。

3.完善老年人醫療保健。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并軌,農村居民全部納入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真正實現“全民醫保”。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完善老年人健康檔案,加大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電子檔案建檔率,加強對老年人慢性病的隨訪管理。建立老年病防治中心,扶持其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老年病防治能力。建立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和大病醫療專家咨詢服務體系,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與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推行首診負責制和雙向轉診制。

4.完善老年人社會救助。各縣(市)區政府要認真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認真落實低保人群分類救助制度,建立低保標準科學調整機制,適當向低保老年人傾斜,確保困難老年人家庭得到更多救助。對城鄉低保對象中的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增發保障標準金額10%―20%的保障金。

5.完善政策環境,推進老齡產業的發展。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其帶來的消費市場需求也不斷增長,從而形成新的產業,包括所有與老年人口物質和精神,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相關的商品生產和服務。在政策主導上,通過研究和制定相關政策,把老齡產業作為老齡社會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對老年設施、產品、服務、生活等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

參考文獻:

篇(4)

二十一世紀,世界人口的基本發展趨勢是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也是當代中國的三大人口問題之一。廣州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程度高、長壽化顯著的城市之一,據預測,2015年末,廣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140萬人,比 2010年增加24萬人,增長21%;老年人口占全市戶籍人口的比重將超過 16%,比2010年提高約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廣州市已進入老年型社會,盡管廣州市發展很快,但其人口老齡化特征依然沒有避免全國的共性,即“未富先老”。“未富先老”的老齡化形勢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老齡產業的發展將不僅有利于老齡問題的妥善解決,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 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研究廣州市老齡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廣州市老齡產業發展的現狀

迄今為止,老齡產業在我國還沒有一個權威、統一的的定義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老齡產業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而是橫跨第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是專門為老年人生產和提品和服務,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業的集成或集合” 。老齡產業又被稱為“銀色產業”,“銀發產業”和“銀齡產業”。

目前,由于我國廠商多注重青少年和兒童人口的市場需求,而巨大的老年人口的市場需求則受到壓抑,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多是老年人營養品、保健用品,其他類型的適宜老年人群的服務產品比較缺乏。廣州市的老齡產業發展同全國的的整體情況差不多,老齡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仍然沒有形成全面發展的局面,產業發展相對集中在營養品和保健用品的開發上,但廣州從90年代以來老齡產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總體上已經領先于全國的發展水平。廣州大多數的老年服務企業都是市一級的老年人服務企業,面向的是全市的老年人群體,這些企業同全國其他城市相比服務規模更大,服務水平更高。但是,廣州市老齡產業發展的整體狀況仍然滯后于廣州整體經濟的發展。同時,廣州市老齡產業的發展相對于國內發展比較好的南京、大連、上海等城市缺乏自己的特色,存在一定的差距,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特別是在滿足多樣性的老年人服務方面。

二、廣州市老齡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產業規劃指引,老齡產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

隨著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學術界,都一致認為老齡產業是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但直到目前為止,全國性的老齡產業發展規劃尚未出臺,各省、市更是沒有形成自己的老齡產業發展規劃,廣州市也不例外。由于缺乏行業指引,相關部門在老齡產業的市場準入,產品生產標準以及監管等方面缺位,廣州市老齡產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一些老年日用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真正適銷對路的老齡產品供給不足,老齡服務市場、老齡旅游市場以及老年人住宅市場亟待開發。

(二)民間資金進入不足,老齡產業發展滯后。

盡管老齡產業是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老齡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市場上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卻嚴重供給不足,老齡產業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滯后于龐大老齡人口的發展。由于政策不明朗,政府對老齡產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又加上已有的優惠政策沒有落到實處,很多企業家對是否進入老齡產業還處于觀望狀態,民間資金進入不足。以養老機構為例,目前廣州市10區2縣級市有養老機構166家,其中,民辦養老機構僅有61家,占了不到四成。近幾年來,隨著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民辦養老機構遭遇發展瓶頸,想提價卻困難重重,如果廣州市政府不加大補貼力度,這些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將難以為繼。

(三)產業發展專業化人才不足,缺乏高素質人才。

在老年用品上,真正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少,很多老年用品都是模仿國外,老齡用品市場沒有吸引到高科技人才。而在老年服務業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更是缺乏。目前,廣州市專為老年人服務的護工一般都是“50、60”成員,而80后、90后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涉足這一行業。在文化層次上,護工的文化水平一般都是小學畢業。由于社會上對護工存在偏見、工資水平低,護理專業的學生很少進入老年服務市場為老年人提供服務。老齡產業的發展缺乏專業人才的支撐。

三、廣州市老齡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出臺產業發展規劃,指引老齡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目前,廣州市有專門針對老齡事業發展的五年規劃,但缺少對老齡產業發展的指引。老齡產業和老齡事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為了促進老齡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廣州市政府應在全國出臺老齡產業發展規劃后,盡快出臺針對廣州市老齡產業發展的五年規劃,以使廣州市老齡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提供并落實政策優惠,鼓勵社會資金進入老齡產業。

篇(5)

關鍵詞:養老服務體系;挑戰;對策

Key words: old-age service system;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0-0121-02

0引言

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給我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帶來全面、深刻和長遠的影響,尤其在社會養老、社會醫療、社會消費、勞動力結構和農村老齡問題等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化養老服務是我國未來發展中的一項必須面對的重大戰略課題。如何加快轉型期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來滿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長現實需求已經成為政府面臨的一個重大民生問題。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新途徑、新辦法,已勢在必行。

1對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理解

1.1 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是指: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這個體系中“家庭親情照料”是支撐體系的核心,社區老年人照料中心是體系得以成立的載體。目的是:老年人在自己的家庭親情照料下養老、社區各類服務組織為其提供服務、社會各類養老機構為不能在家中養老的老人提供住養服務,使老年人的整體生活質量隨著國家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適度普惠型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則是指這個服務體系要惠及到城鄉全體老年人,要特別惠顧高齡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貧困老人。我國是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傳統的國家,在我國傳統文化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倡導敬老、愛老、養老的倫理觀念牢固地植根于家庭,風行于社會,形成了中國社會歷史悠久的家庭養老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得到社會倫理道德的支持,也得到我國法律的確認。總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可見,政府在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改革現行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所寄予的厚望和高度的重視。

1.2 社會化養老服務是我國未來發展中的一項必須面對的重大戰略課題如何加快轉型期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來滿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長現實需求已經成為政府面臨的一個重大民生問題。據全國老齡辦一項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全國老年人口有1.62億,占總人口的12.79%。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屆時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37億,約占總人口30%以上,而且高齡和失能老人將大幅增加。規模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必然孕育著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家庭結構趨向核心化、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家庭養老功能也不斷衰弱,在家庭里照料老人的規范和價值已經發生改變,家庭照料老人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持。在農村,“空巢”老人比例要遠遠高于城市,這些老人狀況更加不容樂觀。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有獨居老人突發疾病在家中去世子女都不知情的情況。“除了獨居老人的安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同樣考驗著中國的養老事業。”在“未富先老”的國情下,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短時間內不可能覆蓋到所有人群。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這個社會保障體系之外,還存在大量的農村老人和城市貧困老人。如何解決這部分“弱勢老人”的養老問題,無疑是一大難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城市里平均有49%的老人要面對子女不在身邊的生活;而農村中有70%以上的老人是和子女分開過的。人口老齡化雖然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明顯標志,但同時也是文明社會發展的一個棘手問題。這個問題的焦點是“老有所養”,但如何“養”卻并不簡單。小康社會的“老有所養”標準肯定不能等于貧窮社會的標準,既要“養”身,又要“養”心,讓老年人的人權不僅在社會,而且還要在家庭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也就是說,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必須有相應的倫理道德、社會保障、勞動力結構、醫療保健等社會經濟體系支撐,否則,難以實現社會的和諧。因此,我國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在設計思路上,一定要用統籌的眼光,先看清楚“老有所養”是“養”什么,再考慮怎么“養”好。探索與改革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對研究老年人如何健康而有意義的生活,如何在快速變化中適應于社會變遷、家庭變遷中的子女,周圍環境和社會本身都是必要的。沒有相應的對策和前瞻性的指導,建設和諧老齡社會必然受到影響和阻滯。

2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面臨的挑戰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社會養老、社會醫療、社會消費、勞動力結構和農村老齡問題等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老齡化給現行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突出的矛盾和社會問題,使我國現行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

2.1 人口老齡化面臨的挑戰長期以來,我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框架內運行,政府主要為“三無”、“五保”、孤殘人等最困難的群體提供救濟型服務。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單位辦福利,辦社會的功能逐漸向社區剝離,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由“單位人”向“社區人”轉變;同時受計劃生育和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傳統的幾代同堂已逐步解體,老少分住,家庭小型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家庭保障和照料功能逐漸向社會轉移;加之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龐大的養老服務需求,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也需要更高層次,更多類型的福利服務,這些都迫切需要對現有的社會福利體制進行改革,對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加以改進,以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養老福利服務方面,大力推行養老服務社會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有效對策,也是解決空巢老人這個社會難題的關鍵。

2.2 醫療、保險保障體系面臨的挑戰醫療保障制度作為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結構的轉型,老齡化使我國目前尚不完善的醫療、保險保障制度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太窄,保障水平較低,難以滿足很大一部分人群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資源配置不合理,城鄉醫療保障的公平性差;缺乏專門的醫療救助制度等。特別是罕見病患者的醫療救助問題,近二年醫療保障覆蓋面雖有所擴大,而現行醫保藥品報銷目錄是為了滿足大部分群眾的衛生保健需要,針對大多數常見病編制,但絕大多數罕見病藥品未納入其中,罕見病藥物報銷沒有政策保障,患者用藥只能自費。家庭困難患者只能望病興嘆,嚴重制約了社會養老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康發展。這意味著,我國在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下,有必要建立罕見病醫療長效機制,用于保障社會養老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主要覆蓋的是國有企業、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和部分集體企業的職工,大量其他類型企業的職工、靈活性就業人員、城市弱勢群體等,如低收入或下崗、失業職工,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進城的農民工、以及較早退休的“體制內”人員等,絕大多數的社會成員還沒有享受到制度上的醫療保障,有違社會公平原則。現有養老保險覆蓋面太小,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起到社會保障作用,發揮社會保障的功能。一方面,城鎮人口中已經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很少。另一方面,農村人口中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更是微乎其微。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險,其實質是一種政策引導下的農民個人自愿性儲蓄,起不到社會互濟的作用。

2.3 勞動力結構和農村老齡問題面臨的挑戰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現在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的趨勢越來越突出,壯勞動力的外出打工,勢必就讓農村的勞動力出現了老齡化,女性化的特點。全國各地農村中留守老人居多,對農村發展和農業生產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一是繁重的體力勞動讓留守老人難以承受。二是留守老人延緩了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三是對少年兒童的監護力不從心。四是以老年人為主體的村莊,死氣沉沉,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各種群眾性的文化活動難以開展。如此一來,城市建設多了很多勞動力,得到了發展,可是農村的農業卻反而停滯不前。在此格局下,農村很難向現代化發展,更是很難取得進步,長此下去,農村和城市的收入水平差距越來越大,農村人口流失會越來越嚴重,慢慢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讓農村經濟很難發展。在我國,農民占據著很大的比重,農業經濟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照目前情況,隨著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和女性化,農村經濟的發展勢必會受到影響,整個農業的發展也會停滯不前。農業和農村的不發展,會給全國的其他行業帶來很大的負擔。由此可見,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趨勢的發展應高度重視。

3對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問題的對策

社會化養老服務,主要就是針對“空巢”老人,夫婦健康的低齡老人。子女在身邊的家庭,未必需要社會化養老。為了真正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必須走社會化養老的道路。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國家應該及早做出規劃,分層次加快各類養老院的建設,應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

3.1 大力發展公辦養老院

3.1.1 大力發展國家主導的公益、福利、普惠、經濟,面向弱勢群體的公辦養老院。資金籌措可以采取多渠道靈活的方式,包括國家財政撥款、社會慈善(企業和個人捐款)、個人交錢、離退休金、以及空巢老人房子出租金抵押支付養老金。公辦養老院要普及,要免費接收無經濟來源的孤寡老人養老,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國家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養老問題。

3.1.2 發展社區衛生事業,完善養老服務網絡,形成社會化養老服務新格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需要、感情需要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因此,國家應加大對公辦養老福利機構的投入,加強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設施配套建設,將福利中心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納入事業單位管理,并通過培訓不斷提高其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福利中心承載能力,提高五保老人入住率。對愿意到福利中心養老的社會老人提供有償服務。在積極鼓勵支持和規范發展民辦養老機構的基礎上,在每個社區建立一個養老服務中心,在每個居委會建立一至幾個老年日托站。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將以社區(村)老年協會為平臺或專兼職,有條件的就聘請專業服務人員,為老人提供“六助”即助潔、助浴、助醫、助急、助餐、助行等日常服務,逐步實現“六有”即有居家養老服務組織、有為老服務場所、有休閑娛樂設施、有服務熱線電話、有管理服務人員、有醫護照料人員。利用機構養老的專業隊伍和志愿者隊伍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提供專業化的免費低償服務。同時,政府在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中,應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為了促進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

首先,應當大力培養全科醫生隊伍,使其成為社區醫療服務的主力軍;第二,鼓勵醫生或醫生團體在社區開辦診所,診所或醫院既可以是新設立的,也可以是由區級(一、二級)醫院改造的;第三,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社區醫療服務領域,并鼓勵社會對社區醫療服務的捐助;第四,將社區醫療服務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將社區醫院或診所視同定點醫院。從而加快社會化養老步伐,真正使老有所養成為現實。

3.2 鼓勵社會、企業和個人開辦民辦養老院由于養老院具有公益性質,要降低收費標準,面向普通民眾,應該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允許發展高端養老院,適應高端人群的需要。

3.3 提高醫療、保險養老保障體系的全覆蓋比率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的醫療保障離全覆蓋尚有較大差距,而農村則不足一半。因此,政府要盡快對醫療保障進行立法。對于醫療服務的供方,嚴格醫保定點醫院、定點零售藥店的準入資格,醫保經辦機構通過與定點醫院、藥店簽訂合同來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對于需方,也要用法律來約束其就醫行為。

通過分類給付,增加個人費用意識。對出借、冒用醫療保險卡者要受到一定的經濟賠償或停用的處罰。對企業和單位,要通過法律手段強化基金的征繳力度。基金上繳要按時和足額到位,保證醫療保險基金有長期、穩定的來源。逐年提高醫療,保險養老保障體系的全覆蓋比率。“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亦即走向全民醫保。

篇(6)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4-0052-02

年滿60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稱為“老年人口”,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7%,則稱為老齡化社會。李建新[1]、彭希哲[2]等均提出全球老齡化問題的趨勢,指出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成為人類社會的常態。美國未來二十年內,65歲以上的人口將約在20%。而中國老齡化的問題尤為嚴峻。1999年以來,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通過國家統計局編《2011中國統計年鑒》,我國的老齡化人口從2001年的7.1%增長到2010年的8.87%[3]。根據我國老齡辦在2015年9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個億,占總人口的14.9%,未來二十年平均每年增1 000萬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1/3。莫龍[4~5]通過大量數據研究中國老齡化超前指數,預測2040年中國將出現老齡化人口的高峰。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目前已經嚴重處于老齡化社會。

一、老齡化原因

美國人口老齡化的原因一是美國人壽命延長,二是美國家庭出生率降低。現在美國人平均壽命在78歲,而在十年后有可能提高到80歲;而出生率逼近歷史最低。

中國人口老齡化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中國人的壽命已經大大延長。世界歷史預期壽命從40~70歲,美國用了約一百年,中國只用了不到五十年。第二,中國的計劃生育取得了重大勝利。第三,經濟的快速發展。王志寶通過近二十年來中國老齡化的區域差異及演變,得出了經濟發展與老齡化的顯著相關性,經濟發展也是中國老齡化的重要推動性因素。

因此,壽命延長和出生率降低是中美老齡化共同的原因,但中國的情況較美國嚴重得多,加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及醫療水平迅速提高,更加重了中國老齡化問題。

二、老齡化的成本

作為一般情況,老年生活的經濟支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醫療費用支出,二是養老服務支付,三是老年日常生活費用。

美國有超過1/3的聯邦政府預算花在超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社會安全部門對于退休者的支出每年為7 000多億美元,醫療保險超過5 000億美元,還在迅速增加,并且一年付給各年齡層窮人的補助30 000億美元中有超過1/3付在65歲以上老人身上。如果采取現在的福利政策,美國現在的工資稅高于中位數工資的15%,預測未來十年內將提高到25%,而21世紀中期將達到40%。中國與美國有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的勞動人口中,目前只有不足1/3加入了公共養老金系統。中國也在積極改革養老保險制度,從統賬結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到做實個人賬戶,經歷了發展的三個階段,但仍存在個人空賬和難以保值增值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就社會保障方面,中國比美國還有很大差距,未來面臨著更大的經濟壓力。中國人儲蓄率很高,可大部分用于家庭的教育、住房和醫療支出,僅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于晚年的退休生活。另外,中國農業人口龐大,以往很多人依靠“養兒防老”的傳統養老方式,但隨著出生率的下降,這種養老方式已經逐漸弱化。

2006年調查顯示,中國老年人的醫療費用總額占家庭醫療費用總額的75%左右,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是家庭醫療費用支出的重要部分。“公費醫療支付”和“自己支付”相結合是老年人主要的醫療費用支付來源方式,由此可見,老齡化社會的經濟成本正在不斷增加著。

中國的老齡化還體現在城鄉差異上,人口的生育、死亡和遷移加速了農村人口老齡化[6]。據統計,2009年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障支出約為城鎮居民的1/3,人口如此眾多的農村如果逐步達到城鎮居民的醫療水平,那么,中國的醫療支出將是如何龐大的數字。有人通過簡單的估算,采用最保守的算法,2030年中國將投入將近90%的GDP用于老年人的醫療支出,并且還會更高,這樣中國老齡化問題將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

因此,比較美國老齡化的經濟成本構成,由于中國的社會保障的不完善和城鄉較大的差異,中國老齡化給經濟帶來的壓力要比美國大得多。

三、老齡化的經濟對策

世界慣常做法,對于老年服務和日常生活的支出,除個人繳納、子女負擔,就需要國家籌資。美國20世紀40年代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至今已經七十年,由于步入老齡化社會時間長,并且由于移民等原因使得美國老齡化人口增長慢,所以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美國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立法方面,美國先后頒布了三部法律,《社會保障法案》《美國老年人法》和《禁止歧視老年人就業法》,并修訂了《禁止歧視老年人就業法》,取消了強制退休的法律條文;設立專門的機構管理老齡問題,例如老人問題管理署、政府老齡問題顧問委員會和社會保障總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確立了“受益人同時也是繳費人”的思想,即老人在職時從工資中扣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由所在單位再配套一定比例,建立了老齡化的保障網。

對于中國來說,需要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同時考慮本國的實際情況,改變中國一些現有的政策:

1.適當延長退休年齡,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優勢

老年人需要有能力和意愿適當延長退休年齡。美國已經廢除了70歲強制退休的條文。對中國來說,延長退休年齡更重要。美國等早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的退休年齡早就提高了,相比之下,我國的退休年齡還是在剛剛解放時制定的,直到近一兩年才有逐步延長的設想。

2.增加財富的透明度,向富人收取高稅

美國21世紀時,其工資稅已經達到了40%,依靠如此高的稅收來維持老年服務的成本。另外,美國富人很多將財富最后捐給了社會。但中國情況有所不同,目前大部分工薪階層的工資并不高,如果也采用40%的工資稅,生活會受到極大影響。相反,中國一些富人收入過高,占有社會財富的比例過大,特別還有一些隱性收入,這樣會加大社會兩級分化及不穩定因素,因此應增加全社會的財富透明度,向富人收取高稅,補充我國用于老年人生活的資本。

3.完善社會保障,選擇合理的養老制度

老年生活重要的支出之一是醫療費用。這就要求社會健全老年醫療保障制度,使老年人不致因為疾病導致經濟危機。同時,要建立針對老年人醫療管理機構,培養一批專門從事老年醫療保健的衛生工作者,特別在社區配備必要人員,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社區成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另外,要注意老年人再學習和再教育工作,重視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對老年人進行健康再教育,包括保健常識、護理知識、應急措施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4.逐步放寬現行的生育政策

緩解老齡化問題主要是經濟手段,也是必須手段,但要輔以人口手段,逐步放寬生育政策。這樣既能緩解老齡化問題,也可將人口對社會經濟的壓力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

5.積極發展老齡產業,開拓老年消費市場

中國老年人口基數大、發展快,而針對老年人的老齡產業則嚴重滯后。一些專家預測,全國老齡消費者中每年有100億的購買力沒有實現,所以老齡產業是個大市場[7]。就中國目前情況而言,不僅缺乏養老機構,而且缺乏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專業醫護人員,更缺乏具有老年健康知識的護理和服務人員。

四、結論

1.壽命延長和出生率降低是中美人口老齡化共同的原因,但美國老齡化持續時間長、發展慢,而中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發展快,加之中國生活及醫療水平迅速提高,使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較美國嚴重得多。

2.比較美國老齡化的經濟成本構成,中國社會保障相對不完善,城鄉差異較大,使中國老齡化問題給經濟帶來的壓力要比美國大得多。

3.對于中國來說,需要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同時考慮我國實際情況,適當延長退休年齡,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富人稅收,逐步放寬生育政策,開拓老年消費市場,同時還要大力提高我國生產力水平,發展高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很好解決我國老齡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建新.國際比較中的中國人口老齡化變動特征[J].學海,2005,(6):15-19.

[2]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視角下的中國人口老齡化[J].中國社會科學,2011,(3):121-138.

[3] 中國統計年鑒(2011)[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4] 莫龍.1980―205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協調性定量研究[J].人口研究,2009,(3):10-19.

篇(7)

一、前言

我國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大大加快,不到20年的時間便進入了發達國家近百年才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狀態,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對我國很多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養老保險的影響尤為嚴重。由此可見,尋找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保險的影響,并探求解決該類問題的解決對策迫在眉睫。

二、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保險的影響

針對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對我國養老保險共有如下幾方面的影響:

1.提前退休的現象對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帶來巨大的沖擊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條件的提升,提前退休的現象普遍增多,提前退休現象的產生無疑是導致養老保險金產生“赤字”現象的一大重要原因,那么提前退休對養老保險金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呢?接下來,我將分條為大家闡述:首先,提前退休意味著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人數將大大減少;其次,提前退休意味著繳納保險金的年數將大大減少;最重要的是,由于退休的年齡提前,因此等著領養老保險金的人的數量便大大提升,如此一來,便產生了入不敷出的現象,交錢的人變少了,領錢的人的數量卻大大提升。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由于很多人都是提前退休,在家閑著覺得沒事可做,所以很多人選擇到其他工廠從事其他工作,由于不需要繳納任何的保險,而且他們的社會經驗比較豐富且專業技術比較純熟,所以很多用人單位更愿意雇傭他們,而不雇傭年輕人,這樣一來,便又少了一批繳納保險金的人。由此可見,提前退休現象對于養老保險金有著巨大的沖擊以及影響。

2.養老保險覆蓋面窄、保障能力比較低

除了提前退休現象對于養老保險金的沖擊以外,養老保險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劣勢,例如,覆蓋面特別窄,保障能力特別低等等。我們都知道,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金只是針對于一些城鎮以上的用人單位上,并未全面覆蓋到每一位工作者身上,另外,養老保險金自身的收益比較低,且風險比較大,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繳納養老保險。還有一些工作人員是不需要繳納任何的養老保險金卻仍然能夠在退休以后接收到國家的退休金以及各項福利,例如,公務員,這樣一來,便出現沒有入賬,卻有一定的出賬的現象,這樣一來,更是加劇了養老保險金“赤”字的現象。還有部分的用人單位出現“一繳、一停、一返“的現象,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養老保險金的統集,更讓人們對于養老保險金的安全性以及保障性產生了擔心以及憂慮。且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的農村人是無法繳納養老保險金的,這樣一來,也突出了養老保險金的覆蓋面比較窄的特點。

三、針對人口老齡化對于我國養老保險金的影響的解決對策

針對上述所闡述的人口老齡化對于我國養老保險的影響,可采用如幾種解決方法:

1.提高退休年齡,改善提前退休對于養老保險金的影響

正如上文所闡述的,隨著經濟條件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提前退休,然而提前退休不僅會導致人口老齡化,還會對養老保險金產生巨大的沖擊以及影響,因此,若想很好地改善這一現象,我們可以提升退休年齡,進而改善提前退休現象對于養老保險金的影響。首先,國家應該廢除之前關于提前退休的規定,重新制定新的相關規定,不僅不要提前退休,還應該提升退休年齡,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繳納保險金的人數以及年限,還可以改善退休以后從事其他工作進而降低年輕人的就業率的現象。除了要提升退休年齡以外,我們還應該仿照國外的一些國家的制度,將男女的退休年齡盡量拉平,進而從側面起到提升退休年齡的目的,從而實現養老保險金的籌集。

2.擴大養老保險金的覆蓋面積,提升養老保險金的保證能力

我們都知道,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況并不是十分發達,尚且屬于轉折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現象無疑對國家是一種傷害,為了更好地改善這一現象,而且正如上文所闡述的,我國的養老保險金具有覆蓋面積窄以及保障能力低的劣勢,因此,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擴大養老保險金的覆w面積、提升養老保險金的保障能力。首先,針對那些不需要繳納任何保險金卻同樣享受退休金以及國家福利的單位要開始征程征收養老保險金,這樣一來,便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拓寬養老保險金的覆蓋面積;另一方面,應該想辦法將養老保險金政策下放到農村,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大大提升養老保險金的覆蓋面積,還可以讓農村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樣的保障以及福利;除此之外,對于那些”一繳、一停、一返“的現象,一定要嚴格打擊,進而讓人民群眾了解到我國的養老保險金政策是安全可靠的,消除他們的疑慮以及擔心。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對我國的養老保險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及沖擊,人口老齡化問題無疑成為全國上下都關注的一個話題,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了目前人口老齡化對于養老保險金產生的影響以及沖擊,并根據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了一定的解決對策,希望這些方法以及對策能夠幫助國家以及社會很好地解決目前的問題。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正在試點和改革完善過程中,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對養老問題的關注,相信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一定會日趨健全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史柏年.退休年齡與養老金支付[J].人口與經濟,2001(2).

篇(8)

[中圖分類號] F620 [文獻標識碼] B

一、引言

老齡產業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而出現的新興產業。人口老齡化和養老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也是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老齡產業的發展是幫助解決這個社會問題的關鍵。因此,老齡產業的發展相當的迫切,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潛力。老齡產業是指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滿足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為老年人提品和勞務的營利性的或福利慈善性的產業,是為老年人提供特定商品和服務的行業總和。2012年,中國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需要有相應的產業來應對規模如此之大的一個人口群體的各種需求。2010年底,重慶市年滿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538.9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12%,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六位。據預測,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637萬,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白潮”的沖擊導致家庭贍養人口的增加,必將使家庭負擔、社會負擔不堪負重。

因此,研究重慶老齡產業的發展為緩解重慶老齡化問題,推動重慶經濟發展極具現實意義。本文將從重慶老齡產業的需求-人口老齡化以及老齡產業的供給-老齡產業現狀分析重慶老齡產業發展潛力并提出發展的對策。

二、重慶老齡產業的需求-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重慶人口老齡化趨勢非常明顯,且老齡化進程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隨,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急劇增加。

(一)重慶老年人比重不斷加大

2005年重慶市65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為307.7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0%,2010年年底,全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39萬,占總人口的16.44%,比2009年增長5.05%;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約12%,比2005年增長了1個百分點,這個比例遠遠高于全國老齡化平均水平,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六位。據預測,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637萬人。

(二)重慶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

2000年,重慶市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只有1.1%,2005上升到了1.6%。2010年底,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69.3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其中100歲以上的老壽星達到932人。由此可見,重慶市老年人口向高齡化發展的趨勢明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高齡老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加。

(三)老年空巢家庭增加

隨著社會轉型加快,人口流動和遷移加速,代溝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少兩代人都要求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越來越多的自由,傳統大家庭結構向小家庭轉變,單個老年人和老年夫妻獨自生活的老年空巢老人181萬余人,約占全市老年人口43.72%,其中單身空巢老人31萬多人。農村空巢老人家庭數已占到農村老人家庭的56.7%。此外,全市純老人家庭人口數已達79.57萬人。據人口專家預測,到2036年,重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084萬人。

另外,重慶市失能半失能老人也比較多,所以在超過538.9萬的老年人口中,3%~5%的老年人需要機構養老服務,7%~10%的老年人需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85%以上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照顧,對老齡產業存在巨大的需求。

三、老齡產業的供給-老齡產業現狀分析

2012年,為加快發展老齡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重慶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在過去的幾年里,重慶市為發展老齡事業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效。老年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救助制度初步建立,五保老人供養標準翻了兩番。養老服務設施和服務能力有效增加,敬老院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機構床位18.9張。老年維權和優待工作不斷加強,建立了市、區縣(自治縣)、鄉鎮(街道)三級法律援助工作體系,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力保障,敬老優待服務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大,全市老年活動場所日益增多。老年文體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老年大學為龍頭、以各類老年學校為補充的老年教育網絡體系,老年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加強,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但重慶市老齡產業發展仍然處于初步階段,其發展嚴重滯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老年消費群體的巨大需求,甚至形成了“廠家不愿做,商家不愿賣,消費者無處買”這樣一個的怪圈。

(一)重慶市老年用品市場發展滯后,供不應求

老年用品市場發展滯后,老年人的整體購買力在提高,消費觀念也逐漸改變,老年用品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特殊生活用品卻極其短缺,如老人床墊、手杖、輪椅等以及輔助商品如老花鏡、助聽器、假牙、假發等,仍然尚未形成規模,很難找到專營店。老年用品主要集中于食品和醫療保健類用品,兩者占了老年人用品的50%~60%。

(二)重慶市老年服務資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重慶市老年服務設施嚴重不足,服務的項目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老齡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重慶市的養老服務主要是福利性質的,比如養老院、敬老院等公益機構,社會參與度比較低,民辦養老機構不多,且已有民辦養老機構存在投資大、回收慢、入住率低以及在服務內容和質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規模有縮小的趨勢。自2000年以來,重慶加大了城鄉福利設施的建設力度,全市福利機構的硬件有所改善。在市一級,通過新建和改擴建老人生活樓、康復樓、綜合樓等,新增床位400多張。在區縣、街道等新建或改擴建了福利院、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老年福利服務機構,主城區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覆蓋面達80%以上,六大區域中心城市達60%以上。但重慶市目前需要社會機構提供養老服務的老人約25萬,而目前能提供的養老床位僅11.5萬張,存在巨大的缺口。

(三)重慶市養老基本服務體系尚不健全

近年來,政府對老齡問題的解決和政策的扶持,重慶市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建立。2010年末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70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達到每月1481元,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截至2011年,我市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城鄉老年人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全市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625萬人,基本實現城鄉老人“應保盡保”,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標準化率分別達到41.8%和42.5%,老年人就近就醫條件大幅度改善。全市有養老機構1297所,社區托老所和日間照料中心200多個。廣泛開展老年文體活動和發展老年教育,據統計,全市建成老年活動中心(站、室)7183所,參加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的城市老年人超過25萬人。

但重慶市養老基本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第一,盡管擴大了社保覆蓋面,但社保金仍然難以負擔日益高昂的醫療費用,且手續繁瑣,限制較多,尤其是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嚴重。另外,農村以家庭養老模式為主,但空巢問題越來越嚴重,其他養老模式的補充非常迫切。同時,農村老人養老觀念落后,養老保險金額較低,對于養老院、敬老院等的需求很低,導致了養老的困境。第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比較單一,沒能形成多元化的社區養老助老服務體系,比如說社區醫院、老人醫院等社區服務機構比較少,不能幫助老人就近就醫解決就醫難的問題。社區敬老院、社區托老所、社區老年學校等社區養老機構都未能配套形成,未能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務。

四、重慶老齡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

老齡產業具有經濟和社會雙重性,因此體現明顯的福利性和盈利性并存的特點,其中盈利性的產品和服務相對其他行業來說利潤率相對較低,而老齡產業相當一部分是福利性的。政府作為老齡產品的主要提供者,應發揮其外部性,達到效應最大,督促和保障其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適時調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水平,逐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加強老年社會救助力度等。

(二)扶持民辦老齡產業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老齡產業,推動老齡產業快速發展,解決供需矛盾

老齡產業總體而言屬于微利行業,市場發育不夠,產業化程度低,需要政府扶持。重慶老齡產業的發展應該在政府的主導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向社會福利逐漸。比如: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提升企業、社會大眾參與老齡產業建設的積極性;降低準入門檻,激勵老齡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性等。同時,政府應該大力協助,為養老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加大對發展養老產業的宣傳力度,努力為養老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完善保險制度建設,開發商業性養老護理等補充保險,建立以房養老、消費養老和土地養老等模式。要促進全社會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調動廣大群眾支持和參與發展養老產業,推動養老產業發展,使其逐步成為重慶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三)加大老齡產業的投入力度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會資源發展老齡產業,從社會上廣泛籌集與建立老齡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要做到每一筆錢的開支清清楚楚,責任到個人,提升資金的使用率。

(四)成立老齡產業協會,搭建老齡產業平臺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于2010年1月30日在北京成立。廣東省、寧夏省等省分均成立了老齡產業協會。因此,應盡快成立重慶市老齡產業協會,并鼓勵各區縣積極成立符合自身地市特點的行業協會,培育重慶市老齡產業并促進老齡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五)推動老齡理財產業的發展

重慶市老齡化存在明顯的“未富先老”的趨勢,而養老保險制度的特點是“低水平、廣覆蓋”,導致老年人可支配入較低,僅僅依靠養老金難以維持老年的生活開支。因此需要對養老的資金進行科學管理,增加老年人的財富收入,轉變老年的消費觀念,提高老齡產業的有效需求以推動老齡產業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陳元剛,秦雷,周園.推動重慶市老齡產業化發展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12)

[2]謝建華.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的理論和政策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

篇(9)

目前,我國的科技水水平、醫療水平均在不斷改革中得到了顯著提高,但是仍舊不能夠對人口老齡化趨勢進行有效控制。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伊始,我國亦開始同世界各國一同研究并著手解決老齡化問題給社會帶來的問題,尤其是企業養老金制度更是國家乃至普通民眾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企業養老金制度究竟該如何改革與發展,企業養老金會計問題該怎樣尋求突破,開始接下來的研究與討論。

一、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現狀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根據國外的相關研究成果制定了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并且制定了相關法律對其進行明確和規范。自此,我國對企業職工的薪酬進行了重新確認,并且要求對企業職工薪酬進行計量和披露。按照該規定,各個企業逐步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和提存計劃,即企業會按照一定金額的比例,對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以及企業內部的養老基金進行支付。此外,我國亦制定更加確切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養老金基金》。明確指出,企業用于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以及企業內部養老基金的支付部分,應該由會計主體進行恰當處理,并且需要通過列報進行公開展示。與此同時,該項要求亦規定了,企業的各類養老基金投資均需要被予以公允的計量,避免出現投資缺少、投資不明等情況。

二、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存在問題

(一)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

國外對企業養老金會計的研究比較早,且現今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具有比較完整且系統的研究體系。我國在該方面的研究相對于國外而言比較晚,并且研究成果十分有限。雖然在近年的研究中已經逐步擴展了研究的領域,但是仍舊缺少比較符合我國國情的、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社會發展水平的相關理論指導。由于該方面理論指導的缺失,使得我國在企業養老金會計方面的研究不能夠更加深入,不利于我國制定更加適合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發展的制度。

(二)養老保險提取和使用關系不明顯

每一個企業的財務項目均會形成相應的財務報表,養老金的支出亦會形成報表。但是,就目前大部分企業的養老金財務報表而言,從報表上無法對職工薪酬中補充養老保險、對應資產進行明顯且準確的反映。由此,并不利于企業及時對該部分基金的結余、缺口和運作情況做出科學化調整。

(三)企業養老金會計納稅調整涉及賬戶較多且稅負較重

我國稅法對企業養老金會計繳納以及涉及賬戶進行了相關規定,一般情況下,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而提取的養老保險,可以在納稅前進行相應扣除。但是,若由參保人員自行提取的養老保險,堅決不能夠在納稅前進行扣除。此時,若企業能夠將其補充的養老保險資金歸納如退休人員的薪酬當中,則必須根據納稅依據進行恰當的調整。即企業必須對參保人的薪酬部分資金和補充養老保險資金進行調整與補充,以保證參保人員的個人利益不受到損害。

(四)補充養老保險部分的會計處理較模糊

我國現有的會計準則中對補充養老保險的會計處理方法沒有明確的規定,企業在實際情況中主要是參照基本養老保險的會計處理方法。在企業能夠建立相應的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發展方式情況下,企業對養老保險金進行補充的方式逐漸變得多樣化。為此,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中,必須將補充養老保險金會計納入其中,并且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視。

三、完善企業養老金會計的對策

(一)加強理論的研究,逐步完善養老金方面的會計準則

缺乏完善的養老金會計準則作為指導,實踐活動將會異常的艱辛,這就需要理論界的前沿突破。在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切忌照搬照抄,應該在結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進行可行的改革措施。

(二)加強立法,以規范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劃的運行

目前,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的工作當中仍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在此情況下,我國必須重視發展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在發展時根據我國現今社會的實際發展水平,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深入改革。通過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對其進行統一規定。以此保證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養老金會計框架能夠有效運行。

(三)在現有基礎上由確定提存制模式逐漸向確定受益制模式轉變

一般而言,在確定受益制計劃下,企業養老保險是根據員工工資水平和服務年限來確定未來養老金支付金額。員工退休時所享受的養老金的實際收益水平是事先確定的。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由企業承擔風險。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更能吸引人才,符合企業發展目的,并使員工的權利得到根本的保障。

(四)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逐步壯大精算師與資產評估師隊伍

從現狀來看,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精算師人才缺乏、資產評估師數量不足,因此當務之急是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壯大精算師與資產評估師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完善企業養老金會計的需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退休員工的養老金保障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對企業養老金會計現狀的深入分析,對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完善的建議與討論,相信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會快速完善,企業也會切實落實新的改革方案,相信退休的老年人一定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得。

參考文獻:

篇(10)

(一)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特點。

從全國來看,由于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差異比較大,人口老齡化程度和老齡化速度差異也比較大,基本上是由東向西呈梯次降低的狀況,東部發達地區遠遠快于西部欠發達地區。2005年11月1日,河南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24%,遠遠超過衡量老齡化程度的世界標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目前,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撫養比將逐步上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南省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4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6.96%。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65歲及以上人口為77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上升了1.27個百分點。

第二,人口老齡化地區差異明顯,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數生活在農村。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于農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情況則不同。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和農業大省,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是河南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特點。2005年鄉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是農村青壯年勞動人口遷移和流動到城市從事務工經商、參加學習和培訓等。

(二)河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

根據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未來人口發展趨勢的預測,河南省老年人口總量將由2009年的771萬逐漸增加到2050年的2432萬人。老年人口規模龐大,將成為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群體。老年撫養比將從2009年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二、河南省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對勞動力數量和結構的影響。

老齡化對勞動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勞動力數量和勞動力年齡結構。一般而言,人口老齡化會造成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從而導致勞動力短缺。河南的老齡化特點具有規模大、速度快等特點都對勞動力的供給產生深遠影響。根據預測數據,河南2030年以前0歲-14歲、15歲-64歲和65歲及以上三個年齡組人口變動情況,呈現少兒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趨勢,而勞動年齡人口則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不斷上升,此后則處于下降態勢。從短期來看人口老齡化還不會給河南勞動力市場供給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由于河南的老齡化速度快,河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比較優勢局面也將在2015年前后結束。我們應該認識到河南省勞動力短缺是必然出現的現象。

(二)對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結構的影響。

老齡化帶來的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與之對應的就是老年人口大量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勞動生產率上。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口老齡化造成老年人體力或精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勞動能力衰退,不宜繼續從事繁重的勞動和快節奏的生產,從而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二是與年輕勞動力相比,老年勞動力容易生病誤工,加大企業經濟負擔,不利于企業增加利潤,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三是勞動力高齡化后帶來的知識老化,這將會給技術更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一定困難;四是科學史表明,青年人才對科學的創新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天才大多是在青年或中年時期出成果的。

人口老齡化問題尤其是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對農業的基礎地位將產生很大的影響。河南農業基礎地位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穩定就沒有社會的穩定。由于城市經濟發展引起的農村勞動力流動主要是勞動年齡人口外出,農業勞動力的老化,導致現有農村的農業的人口減少,并且在農業中的勞動力受教育水平較低,這不利于河南省農業產業的發展。

第二產業中有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于勞動力的年齡要求比較嚴格,目前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狀況。無論勞動力短缺是結構性的短缺還是數量的短缺,都說明適合這種產業的勞動人口在減少。隨著河南的經濟發展,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適齡勞動力的減少將會對第二產業的發展帶來影響。

(三)對養老保障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對于社會養老負擔的方面的影響可以通過撫養比來進行衡量,撫養比又稱撫養系數,是勞動者和非勞動者人數之比,實際上指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一般以百分數表示。它表明,從整個社會來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多少非勞動年齡人口。

河南人口撫養比在未來50年中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老年人口撫養比則從13.7%上升到54.6%,上升了40.9個百分點。同期,少兒人口撫養比下降,少兒人口撫養比從1990年的43.1%下降到2050年的28.8%,下降了14.3個百分點。由于老年撫養比增加的速度遠遠快于少年撫養比的下降速度,導致總人口撫養比從2000年的56.8%增加到2050年的83.3%。人口老齡化使得勞動年齡人口的經濟負擔大大加重。

老齡化對養老保障制度的影響還體現在養老金的支出上,隨著河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快,離退休職工也迅速增加,相應的養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河南的養老負擔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農村的養老保障,由于河南老齡化的一個特征就是農村老齡化比城市更加嚴重,使得農村的養老負擔日益嚴重。目前,農村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經超過城鎮。在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與城鎮相比,農村面對的養老問題更加嚴峻。

(四)對儲蓄的影響。

當代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對儲蓄的意愿是下降的。我國的學者通過實證研究也發現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從2020年前后開始,我國將由目前的高儲蓄率國家逐漸轉變為一個低儲蓄率國家。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個百分點,儲蓄率可提高0.37個百分點,遠遠不及勞動年齡人口每上升1個百分點,儲蓄率提高1.47個百分點。 轉貼于

老齡化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老年人自己的儲蓄減少,而且還會影響到家庭中年輕人的儲蓄行為。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基本是以家庭養老為主,老年人口的增加對于家庭來說消費呈現增加的趨勢。隨著老年人的消費特別是醫療費用不斷增加,老年人的儲蓄減少的同時,將會影響到下一代人的消費和儲蓄行為。河南人口預測數據表明未來少年人口的數量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也就是未來老少扶養比的總體是增加的,人口負擔系數的增加必然會減少家庭的儲蓄。

(五)對消費的影響。

按照消費經濟學理論來說,消費水平的基礎是收入水平,一般來說,老齡人口退休后,由于所領取的退休金、養老金只及原來工資活薪水的50%或70%,有的甚至更低。老年人口的消費水平一般要低于勞動年齡人口的消費水平,老年人的消費傾向較勞動年齡人口低。現有研究的結論中一般認為老年人的消費是勞動年齡人口80%,也就是老年人的消費系數是0.8,這個數字在數據上可以得到比較好的估計檢驗。

三、應對河南人口老齡化的對策與建議。

人口問題是河南的基本省情,人口老齡化問題是河南人口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關系著河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能否順利實現,關系著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要從戰略的角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以積極的態度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更要認真研究人口老齡化可能產生的消極后果,盡量避免或減緩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消極影響。

(一)協調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一,加快河南的科技創新步伐。對于老齡化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的解決辦法是是刺激技術進步,提高生產力。在人口不斷老齡化的情況下,技術進步,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是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源泉。因此,政府應積極采取措施,刺激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利用河南最后的人口紅利期發展經濟,為老齡化社會做好經濟積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加強對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尤其是對于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的勞動力進行教育和培訓。促進河南的經濟有勞動力密集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為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對于老年人也要加強教育培訓,發揮老年人的作用,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探索實行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讓健康低齡老年人中的高級專家和經濟社會高級管理人員及有一技之長的能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繼續發揮作用。

第三,大力發展老齡產業。老齡化給老齡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利用老年消費的特點來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鑒于老年消費品市場的特殊性,政府應當及時出臺正確引導老齡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企業向老齡產業投資,以滿足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同時也為經濟增長創造機遇。

第四,促進河南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發展,為老齡化積累更多的資金保障。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齡化對于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口的養老基金及證券、基金投資的保值增值都要求完善的資本市場來保證。這就需要健全河南的資本市場法規體系,加強監管,增加老年人口的財產性收入。

(二)協調人口老齡化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把養老保障放在工作的首位,城市應當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使得所有老年人都享有老年保險;農村也要積極推進老年養老保險,探索和土地結合的養老保險,一定要加強對農村養老保障的投入,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特別是把農村老齡事業發展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予以重點照顧和扶持。

其次,需要控制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成本的增加。要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要樹立全新的醫療衛生觀念,實現健康老齡化。

再次,針對河南國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的老年養老服務工作,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弘揚敬老養老美德,發展和諧文化。老年社會化養老不能單純的依靠市場的力量來解決,要有政府引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資源。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對養老社會化服務給與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屬于社會公共事物,政府要高度重視,在公共財政上加大投入,出臺優惠政策引導民營資本進入,重點扶持社會急需的老年服務產業的發展。探索各種養老模式,把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結合,為養老事業做好軟硬件的設施配套,加強人才培訓,提高服務人員的技能和服務水平,保障服務人員的待遇。

參考文獻:

1、孟憲臣。河南省人口發展戰略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 家庭禮儀小常識 下一篇: 公共建筑安全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aⅴ日本 | 日韩欧美动漫国产另类中文字幕 | 香蕉久久AⅤ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16页 | 在线观看最新Av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