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09:45: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算機硬件教學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專業定位設計
計算機應用技術(智能電子方向)在IT產業鏈中處于重要地位,是IT產業鏈中二級產業的主要構成部分。目前,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高速發展,河北省確立了四處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分別是廊坊、保定、石家莊、秦皇島。其中石家莊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是電子信息技術與產業。本專業基于高職先進教育理念,秉承我院的“優秀員工的搖籃,職業經理的基地”這一辦學理念,結合2010年學院工作要點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意見,深入企業一線進行調研,經過專家論證,確定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電子信息產業第一線需要,掌握計算機系統和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擁有單片機技術應用能力,能夠從事以計算機及外圍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維護和單片機技術應用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品的開發設計、技術支持等工作的高技能專門人才。
2、課程體系設計
在明確專業定位的基礎上,本專業建立了基于工作過程,以企業項目為載體,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課程體系。經過調研,確定了本行業學生的主要工作過程,并把工作過程分解成相應的典型任務模塊,再轉化成知識與能力,最后經提煉重組成具有本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始終基于工作過程,貫穿企業項目。為了更好地完善課程體系,本專業進行了如下規劃:每學期派出2名教師到企業帶薪實習,希望能整理出更適合企業的教學項目;建立兩門精品課網站,提供更多的不同類型企業項目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3、教學團隊設計
本專業有一支專兼結合、規模適度的教學團隊。其中有專職教師15人,兼職教師6人;專職教師中又有專業課教師10人,基礎課教師3人,團支書輔導員2人。校內專職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專業方向明確,其中講師以上職稱的有13人,達到雙師素質的教師有12人,占教師總數的80%。在年齡分布上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是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同時本專業還有一支高素質的兼職教師隊伍,包括兩名公司老總、兩名公司技術員、兩名部門經理。為了使師資水平更上一層樓,本專業做出了如下規劃:每學期派出2名教師到企業實習;每學期至少聘任2名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實踐課程教師;每學期聘請至少1名專家做專業知識動態講座;以科研合作為契機,帶動教師的實踐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4、實踐教學設計
基于學院的校訓“重技善學、恒信自強”,本專業注重技能的學習和培訓,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建立了基于課程體系,逐步開展基礎實訓、專項操作實訓和綜合實訓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最終可以達到相應的職業能力,考取本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圍繞產學研結合的中心點,建立了配置合理的校內實訓室、校企結合的校內實訓基地和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4.1、設立9個公共實訓室
分別是:基礎電工實訓室、模電實訓室、數電實訓室、計算機維修實訓室、辦公自動化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智能卡實訓室、EDA實訓室、電子工藝實訓室。各個實訓室內具有充足的實訓設備,實訓室和教學設備的配置能夠滿足本專業的教學需要。
4.2、建立了相應的校內實訓基地
為實施工程項目和科研開發提供了的優良條件。目前主要和以下4個校內實訓基地的企業進行了校企結合,其中石家莊信翔科技有限公司是我院的一家校內企業,以生產電子智能綠色環保產品為主;方圓測控以生產儀器儀表為主;信通電子以生產測控系統為主;鼎尚公司正在我院E座建立生產線。通過校企結合,主要在以下4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一,校企合作共同開發了實踐教學項目。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始終貫穿企業項目,從基礎實訓到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擴展能力的發展都以企業實際項目為依托,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電子CAD課程中就采用方圓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的紅外淋浴器作為教學項目開展,在單片機與接口技術中采用河北方圓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的稱重顯示器作為教學項目。第二,校企結合,創新了考核方式,采用企業項目考核,學校企業共同打分的“兩結合”的項目積分考核辦法。其中專業核心課中企業實踐考核成績占到總成績的40%。第三,校企結合,學生通過在企業的階段性工作了解了行業環境。同時,還在校內實訓基地的企業中為學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崗位,使學生不僅獲得了一定的津貼,而且鍛煉了專業技能。第四,企業研發部門和專業教師合作共同開發科研項目,已經立項的有計算機智能誘導催眠系統等五項省市級課題。
4.3、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主要有以下兩個:京華電子公司和河北先控電源設備有限公司,京華電子公司主要致力于LED顯示屏的研發與生產;河北先控電源設備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模塊化UPS及配套產品的生產企業。通過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頂崗實習崗位,還在摸索中逐漸完善了學生頂崗實習的考核方式,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崗位。經過本專業教師和企業的不斷探索,逐步完善了頂崗實習的考核方法,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兩種形式:企業晉級制度和級別工資的制度。通過頂崗實習,本專業2007級在京華頂崗實習20人,全部留用;2008級中,先控頂崗實習的16人,京華頂崗實習12人,與企業也達成留用意向。經過頂崗實習的學生在本行業認可度高,提高了就業率。
4.4、其他實踐活動
以相應的教學條件為依托,本專業開展了豐富多彩、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活動。經過一系列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具有了較好的職業能力,達到了本專業的電子設備裝接工的要求。2006、2007級學生電子設備轉接工的考試通過率均達到95%以上。在“中國聯通杯”河北省電子信息職業技能大賽中,我專業學生趙子龍獲得二等獎。在河北省首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意大賽中,我專業學生韓博川、李龍等獲得三等獎。
5、一體化教學專業規劃
當然,我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實訓室無法滿足一體化教學需要,科研成果轉化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等。對此,本專業做出如下規劃。
5.1、校內實訓室
(1)利用學生綜合實訓作品充實部分實驗設備;(2)配合項目教學,整合實訓室;(3)將教室逐步改造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室,3年內實現80%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室,并且將教學場地的30%轉移到企業。
5.2、實訓實習基地
(1)加強聯系與溝通,充分利用現有的實習基地;(2)在現有基地的基礎上,3年內再建設3個師生實習基地,將現有專業核心課程與企業項目結合實現一體化教學;(3)明年與通合電子建立學生實習基地;(4)依托電子研發中心搞好開發和實訓,并積極轉化成果。
5.3、實踐教學
二、實踐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1.精講多練,以實踐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
實踐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精講多練,以實踐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計算機平面設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選取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精準講授,重點教會實踐的操作方法,不求將課本的內容面面俱到,但要強化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方法,培養操作的能力和準確性。例如,在講解Photoshop風景圖片拼合的課題時,教師可以先后講解簡單的蒙版拼合法、像皮擦拼合法、圖層混合模式拼合法,將重點的操作內容強化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之后再讓學生自行操作。同時,為了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教師還可以在在課程的開始,出示一些好的Photoshop、Cordeldraw創作給學生們看,用Photoshop特殊效果合成的圖片,包括一些海報、畫和電影電視上的宣傳畫等等,讓學生在實踐的時候更好動力。
2.實踐分類,以實踐增強學生的應用水平
實踐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將學生作為中心去進行實踐分類的培養,以實踐增強學生的應用水平,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社會實踐的機會和技能操作的應用平臺,以實用性為原則,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分類來培養,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水平、愛好、發展目標等方向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例如,講授Photoshop的實際應用價值,尤其是在利用此軟件修改照片上的背景和人的皮膚、斑點、發型;制作合影等,同時,也講授講授CoreIDraw交互式工具,突出重點的方法和的工具。但在實踐過程中不必強求學生必須要用某種軟件來完成設計,跟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選擇合適的實踐手段。
3.實踐展示,以實踐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實踐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實踐展示,以實踐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地去學習計算機平面設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適當地轉變師生的角色,主動積極地去配合學生們的學習,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一個可以展示學生自我學習成果和研究探索結果的一個機會和平臺,讓他們的實踐成果得以展示出來。這樣的課堂展示機會或者是在校內、社會中的展示都有助于加深學生們對計算機設計專業的理解,在潛移默化中也讓學生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在展示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展示班會、匯報活動或者是一些比賽展示,以一些必要的競爭來促進學生間的良性競賽,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彼此間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平面綜合項目設計這門專業基礎課程時,當學習完各類卡片、DM手冊、企業VI應用系統等平面廣告產品的設計方法,和平面構成、板式編排設計、廣告文案策劃等設計知識的重構融合,過對計算機平面設計工作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處理實際設計任務的能力,并舉行實踐展示活動,讓學生們可以自行準備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掌握綜合利用多種設計軟件和設計知識實現設計理念的方法和技巧。
一、構建教學資源庫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各行各業中都廣泛采用計算機輔助工作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高專院校一年級開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在學生今后的工作中會被廣泛應用。因此,本文以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例,著重研究在軟件環境更新的情況下,如何構建新的教學資源庫,以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同時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應用,更好地為將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現狀
隨著計算機軟件的更新換代,我院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更新,使用軟件Win 7+Office 2010進行教學。本課程原對應的教學大綱(Win XP+Office2003)及計算機實訓室所用軟件均改至配套Win 7+Office 2010。在新的教學大綱下,我院原計算機精品課程內容也需要更新,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水平,擬研究如何構建新系統環境下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源庫,以滿足新大綱下教師上課的需求,并更好的與計算機等級考試相結合,把教學內容數字化處理,把教學設計思想與考試大綱融合,設計成符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電子化教學資源。
二、構建教學資源庫的研究內容
(一)創建教學資源庫的目標
摸索、總結一套適合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法,實現和新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大綱(Win7+Office 2010)結合,在新的系統環境和應用軟件版本中結合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將資源庫應用于教學,爭取我院高職高專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合格率達到90%。
(二)研究內容
包括在教學大綱更新、軟件環境升級至Windows7及Office 2010的條件下如何建設新的教學資源庫,將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授課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樂學”,使教師能夠互動式教學,并在樂學的基礎上實現與計算機等級考試無縫對接。在提高學生通過率的時候,避免形成應試教育,通過考試的同時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實現對各個軟件的熟練操作。
結合本課程各模塊的特點及新版教學大綱的要求,構建的教學資源庫中應包含各模塊的所有知識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資源庫中呈現現有的知識點:
表1 各模塊知識點在教學庫中的表現形式
序號 知識點 媒體形式
1 計算機概論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
2 Windows 7操作系統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3 計算機網絡基礎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4 文字處理Word2010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5 電子表格 Excel2010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6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2010 文字、網頁、教學錄像、實訓視頻
課程每一章節配備電子教案、電子課件;課程中的所有實訓配備使用南軟極域教學軟件進行屏幕錄制的實訓視頻;課程部分授課章節進行教學錄像;將教材及實訓中使用的各種素材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進行分類整理歸檔,使其他教師在教學需要時,隨時可從素材庫查詢下載。
(三)解決的教學問題
在現有教學條件的基礎上建設能夠實現互動教學的教學資源庫,使學生在課上學習之余,在課外時間能夠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實現分模塊強化練習。通過互動教學的方法,將原有實訓內容提煉成教學資源庫,圍繞模塊設計,“教、學、做”合一,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同時順利通過考試。
在應用舊的教學大綱(Win Xp+Office2003)時本門課程已有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并已掛上網站,但缺乏教學錄像及實訓視頻?,F大綱更新至Win7+Office2010后,教材已及時更新,但精品課程網站上課程內容及教學內容尚未及時更新,同時學生操作實訓也進行了更新,根據所做更新,擬在精品課程網站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教學資源庫,更新教學及實訓內容,完善素材庫及課件庫,補充重點章節的教學錄像,并利用教學所用南軟極域軟件進行實訓操作的屏幕錄制,完成實訓視頻的制作,使學生在課后亦能完成自學。
三、構建教學資源庫的基本步驟
(一)擬采取的基本步驟
結合研究目標及研究內容,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擬采用下述方式開展研究:
實施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由課題組牽頭,計算機教研室共同探討,并查閱收集資料,確定新考試大綱下教學資源庫應包含的模塊,擬定出課題計劃,并做出下一步工作的具體分工。
實施第二階段:建庫。根據收集整理的資料,構建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的總體結構。包括:課程資料庫、試題與習題庫、課件庫、素材庫、網絡學習平臺。
根據架構好的總體結構,明確分工。進一步根據總體結構及其下設子模塊,整理收集新大綱及新系統環境下的資料,對原有精品課程內容進行更新,后增加的模塊收集資料入庫。對新考試大綱下的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做匹配更改;對新版教材所用的教案、課件及時更新;對新設計的17個實訓,利用南軟極域教學軟件進行屏幕錄制,可將整個實訓在電腦屏幕操作過程中錄制下來;對新考試大綱下教師的授課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像。
將整理好的資源庫到網站??衫矛F有的精品課程網站進行改造,將新的內容完善至網站,在教學中推廣教學資源庫的應用,鼓勵學生課外多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使用教學資源庫,實現更多互動效果。
實施第三階段:應用及總結。推廣應用教學資源庫,根據教師授課及學生使用的反饋,對教學資源庫進行功能性評價與改進,對所有的資源進行新的技術評估。根據交流匯總,形成研究報告。
(二)現階段實施成果
已構建了部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資源庫,包括:課程資料庫,包含課程性質、課程評價、教學隊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設計等;試題與習題庫,包括理論習題、上機實訓題、理論模擬題、上機模擬題、歷年計算機等級考試真題;課件庫,包括包含電子教案、電子課件;素材庫,包括教學錄像、實訓操作視頻、教材及實訓中使用的各種素材;網絡學習平臺,包含在線實訓、在線模擬測試及交流平臺等模塊。
四、構建教學資源庫的主要特色
實踐性操作強??衫脤W校現有教學軟件南軟極域多媒體教學系統輔助教學資源庫的創建,該軟件是計算機實訓室授課的教學軟件,可以利用其屏幕錄制及試卷編輯等功能,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大綱進行教學資源庫創建,實訓視頻具有極強的可實踐操作性。
資源利用性高。相同的資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組織和服務,減少資源的重復建設,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來源廣泛。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1)012018702
作者簡介:葉華喬(1970-),男,湖北武漢人,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實訓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數據庫技術。1概述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基于網絡的自主在線學習成為可能,教育資源的大規模數字化、網絡化已經成為現實,基于Web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已經成為網絡教學首要的任務。《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職院校一門公共基礎課,學生人數多、基礎參差不齊,建立教學資源庫,充分發揮網絡教學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高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1.1網絡教學資源庫的概念及特點
網絡教學資源庫是指基于計算機網絡運行的,依據一定的規范和標準將多種媒體素材進行收集和整合形成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是用以為教學提供支持的多媒體材料和教學系統。網絡教學的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信息形式多樣化、教學過程動態化、教學方式網絡化、教學對象個性化等教學特點,為發揮學生創造性、個性化、協作性等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1.2目前網絡資源庫現狀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網絡硬件設施不斷完善,但相應教學資源建設相對滯后。在很長時間內,各?!坝熊嚿儇洝币约爸財盗?、輕質量、教學資源建設簡單化,教學資源建設不規范等現象非常突出,致使網絡及現代教學設施大量低效率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探索還停留在“表面”,嚴重阻礙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主要問題表現在:
(1)資源庫數據不符合規范。數據資源的建立沒有統一的標準給數據的共享、交換與更新帶來的不便,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重復性建設,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2)教學資源缺乏統一的管理,不易實現資源共享?;趥鹘y的集中存儲和集中管理模式建設的資源庫只能滿足局部或少量用戶的使用,當有大量用戶并發訪問時,就會出現資源訪問的瓶頸,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資源發展的需求。
(3)用戶參與方式不靈活,交流性、交互性差。
(4)資源庫建設創新性及擴展性較差,不利于斷更新和補充。
2建設《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資源庫的意義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職學校公共必修課程,教師工作量大,設備不足,學生人數多,基礎參差不齊,給教師教學帶來了許多問題。建設教學資源庫是實現教育現代化與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將有效地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擴大教育規模,對促進高校的教學改革,提高科研水平與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將起到積極作用。
3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原則
網絡教學資源庫的構建目標是建立一個資源積累、資源共建、資源共享、資源評價的綜合性平臺,為各高職學生和教師提供綜合、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資源庫的設計中遵循以下原則。
3.1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結合操作案例反復練習,所建立的學習環境必須能夠支持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必須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自由的學習氣氛與情境,有利于學生發展自身在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潛能。
3.2以案例驅動為導向,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根據課程特點決定了其教學以案例驅動為導向,讓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時,能適應實際生活中的辦公需求。所以資源庫的建設一定要具有強烈的應用特征,注重和學生的生活及未來工作崗位緊密聯系。
3.3注重網絡資源庫的穩定性與開放性、跨平臺性、可擴展性要讓網絡資源庫可以跨平臺運行;遵循教育部規范,能夠與其它平臺兼容;采用相應的架構使設計有利于平臺功能的擴展。
3.4以教育部基礎資源規范為主
以教育部基礎資源元數據規范為主,能夠最大限度地容納來自國內外的教育資源、共享來自教育、學術研究方面的資源。
4《計算機應用基礎》資源庫的建設
4.1資源庫主要內容
確定所面向的資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①文本素材:包括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案、教學團隊等文字表達;②教學課件:主要是本課程的各章節教學課件;③教學錄像:本課程主講教師各章節教學錄像;④題庫: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計算機應用基礎》題目的集合,主要是選擇及填空題;⑤操作素材:結合全國計算機高新信息技術(辦公自動化模塊)四級認證的操作內容,列舉部分操作素材及樣張用于學生上機操作;⑥操作視頻:是指由教師錄制的各章節典型操作案例,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掌握操作的重難點;⑦互動交流:針對某些最常出現的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師生網上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自主協作學習;⑧資源鏈接:列出本課程中相關的網絡資源地址鏈接和非網絡資源的索引。
4.2主要功能模塊
從用戶使用的角度來看,主要提供的功能應有:資源的分類瀏覽、資源的檢索(提供基于關鍵詞、組合條件的檢索方式)、資源的預覽、資源的上載、資源的下載;從資源管理的角度看,提供的功能主要應有:資源的錄入、資源的刪除、資源的修改、資源的審核、用戶的管理等。該系統采用B/S體系結構。系統開發工具采用:JSP技術和SQL2000數據庫,主要包括:
(1) 資源瀏覽模塊。各種用戶都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資源庫。允許網絡上多個用戶同時登陸,正常地、安全地使用資源庫系統,并為使用者提供資源庫中資源的全文檢索功能、提供論壇、為網絡教學實現在線或離線網上交流。
(2)資源管理模塊。具有一定權限的用戶與系統管理員可在線管理多媒體資源,增、刪、改、上傳多媒體素材。這幾種操作都是通過客戶端瀏覽器來操作完成,不必到服務器端進行操作。各個用戶通過認證后,管理系統授予對應的管理權限,才能對系統進行操作。各個用戶的操作都是獨立的,所做的操作并不影響其他用戶,各個用戶也不能對其他用戶的資源記錄進行操作(系統管理員除外)。
(3)用戶管理模塊。資源庫系統對用戶進行細分,各種用戶有不同的權限,不能越權使用系統:普通用戶,有資源的使用權限;教師用戶,需要認證,有多媒體資源的使用、增、刪、改等權限;審核員,需要認證,有對資源的改、刪和資源等權限;系統管理員,需要認證,具有最高權限。
5結束語
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建設工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庫需要不斷更新與維護,并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不斷推進本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S].2000.
[2]柯和平.多媒體資源庫建設與網絡教學應用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02(1).
[3]余遠波,黃民慧.基于Web的醫學教學資源庫的研究與應用[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3).
[4]朱凌云,余勝泉.教育資源庫建設的觀念與方法[EB/OL].教育技術通訊網站etc.省略.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Database of the Course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143-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已進入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高職院校的學生應具備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作為一門通識性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也是面向全院學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該門課程的改革建設勢在必行。
1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當前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針對性和合理定位
作為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也是高職院校培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基本課程[1]。從這一角度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最終目標及其合理化定位只有滿足社會人才市場要求,符合時展要求,才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優秀人才。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該門課程的教材選用、教學目標確定和任課教師的合理安排方面還沒有一個細致化的工作,還無法滿足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的需求。此外,當前所使用的課程教材的針對性明顯不強[2]。比如,若選用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師作為非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則可能出現教學目標設置過高等問題。再如,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十分缺乏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
1.2課程教學資源不足
從一定程度上講,高職院校若要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就應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過硬的教學器材和其他硬件設施[3]。但是,隨著高職教育院校擴招政策的繼續施行,現有的硬件設施和辦學條件很難進一步推進其《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而影響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
1.3 學生基礎學習層次不同,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入學之初,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而教師所制定的教學進度依據大都是學校的教學要求,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就目前來講,多數高職院校多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比如,若教學內容難度太大,基礎較差的學生就容易失去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若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就難以滿足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而會使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總之,由于學生基礎差異較大,大多數教師難以做到充分協調教學進度與內容,也就無法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最終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1.4課程理論與實際操作教學課時分配不合理
從本質上講,理論與實踐作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4]。該門課程最終教學目的的實現既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由此可知,教師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就目前來講,多數高職院校該門課程的教學課時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實踐教學方面。因此,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2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創新策略
2.1 規范課程管理
一般情況下,課程管理內容主要有教學大綱、目標、教材、考核和教師等[5]。從一定程度上講,規范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和標準的統一,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具體來講,課程規范化管理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其一,應確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基礎地位,并強調其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二,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個性化發展需要進行課程方案設置,并進行有重點的研究內容教學。其三,在學生入學時,教師應對其計算機應用水平和就業后的實際能力進行調查分析,進而明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以為課程的后續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其四,作為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應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才能夠保證教學指導的規范性。
2.2完善教學資源
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分析,應加大該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力度。具體來講,一是可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二是可開通網絡課程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檢測能力;三是可開通課程案例平臺,應用于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四是建設學生作品展示平臺,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與交流;五是建設考試系統平臺,實現課程考核的有效驗收。
2.3 加強教材建設
作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知識載體,教材也是基本的教學工具[6]。從一定程度上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只有具有針對性并適應高職教育與專業發展水平,才具有相應的教學意義。因此,加強教材建設勢在必行。具體來講,一是教材內容應具有基礎性、應用性、時代性和先進性;二是教材內容應符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三是教材內容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4 加強優秀教學團隊建設
作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關鍵,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為實現課程建設的統一管理,應建立課程管理負責制,明確課程負責人;二是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與教學質量;三是可適當組織開展相關的教學研討和實際操作技能競賽,促使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應用水平;四是可通過建立課程教學團隊,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2.5開展分層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信息教育已在全國中小學全面展開。但是,由于城鄉和地域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別,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也存在相應的差距。因此,采用分層教學的形式,通過提出各層次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此外,可對部分學生實行課程免修或免試,拓寬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6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從一定程度上講,課程教學形式對課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決定作用。但是,無論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統考試形式還是側重于操作技能的無紙化考試都無法滿足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全面考核要求。因此,應加強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教學過程考核,一方面應建立標準試題庫,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另一方面應將實訓項目的完成過程納入考核內容,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試。
3 結束語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原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課程建設,不斷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構建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呂雅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效教學策略淺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02):336-337.
[2]李曉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2):2785-2787+2791.
[3] 趙建新.高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改革創新[J].軟件導刊,2014(06):197-198.
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對其掌握知識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只有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生才能透徹地理解所學的內容,才能將新的知識納入既有的或新構建的知識體系中,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因此新課程倡導學生以實驗探究、討論探究、自主探究等各種科學探究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創設合適的學習情景可以使探究更深入、更有效。在創設學習情景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于啟迪性??梢酝ㄟ^圖表、圖片、實物、影像等資料,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來設置學習情景。下面以《酸和堿的反應》的教學設計為例,探討如何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情境,創造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引導學生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
1 教材分析
1.1內容:本節是滬教版下冊第七章第四節《酸和堿的反應》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了中和反應的含義、規律及其熱效應,揭示酸堿中和的微觀實質。
1.2特點:本節通過學生探究,層層深入,感悟中和反應的結果――酸和堿各自的特性都消失,感悟化學變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1.3地位和作用:酸和堿之間發生中和反應是貫穿酸堿鹽知識的一個重要紐帶,實際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通過中和反應的產物引出鹽的學習,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學目標分析
2.1知識與技能:了解酸堿中和反應中pH的變化和熱量變化;了解鹽的組成特點,能初步判斷怎樣的物質屬于鹽類;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運用。
2.2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感受對立統一的思想,在探究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感受探究的成功與喜悅。
3 教法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選擇了引導探究法,通過創設情景、設計實驗以及利用多媒體等手段來探究中和反應,從探究中層層啟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不斷提供動腦思考的探究情景,提供動手練習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4 教學過程
4.1創景設疑,揭示課題。
[投影漫畫]胃痛病人痛苦的表情
[投影]“胃舒平”的說明書
[激疑]“胃舒平”為什么能治療這種胃病呢?
[揭示課題]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酸和堿的反應。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景是探究式教學的基本要求,而通過生活當中學生熟悉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4.2實驗探究,感受新知。
[活動探究]酸與堿之間能否反應
[學生實驗]提供藥品:NaOH溶液、Ba(OH)■溶液、Cu(OH)■、石灰水;鹽酸、稀硫酸、稀硝酸。
要求各小組從提供的藥品中選取適當的物質,設計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探究實驗,并填寫現象。
[交流與發現]小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對應結論:
①有明顯現象。例如Ba(OH)■溶液與稀硫酸,Cu(OH)■與稀鹽酸。
②無明顯現象。例如NaOH溶液與鹽酸,石灰水與稀硝酸。
[總結歸納]肯定學生的探究成果,演示有明顯現象的組別,指導學生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發現問題]上述實驗有的有現象,有的無現象,沒有現象的是不是沒有反應呢?
[設計意圖]通過現象學生可以判斷酸和堿之間發生了反應,但是沒有現象的是不是意味著酸和堿之間沒有發生反應呢?通過這個問題引出學生對于酸和堿反應過程的進一步探究。
4.3實驗探究,反復激疑。
[活動探究]沒有現象的是不是沒有反應呢?
[演示實驗]“紅酒”變“白酒”
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插入一支溫度計,測量溶液的溫度。用膠頭滴管吸取鹽酸逐滴加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當燒杯中溶液剛好變成無色時,停止加入鹽酸。在實驗過程中,溶液的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溶液的溫度有什么變化?
[再次激疑]“紅酒變白酒”,是鹽酸吃掉氫氧化鈉還是鹽酸吃掉酚酞?如何用實驗證實你的判斷。
[活動探究]鹽酸滴入含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是把酚酚反應掉了,還是把氫氧化鈉反應掉了?
[設計方案](1)取反應后的溶液少許,加幾滴酚酞,觀察現象。
(2)取反應后的溶液少許,加幾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
[交流討論]反應后的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又變紅了,說明鹽酸滴入含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時,并未把酚酞“吃”掉,而是把氫氧化鈉“吃”掉了。
[深入探究]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什么物質了呢?
[活動探究]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加熱蒸發。觀察現象。
[歸納總結]蒸發皿中出現白色固體,它是氯化鈉。
學生嘗試寫出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通過對“紅酒變白酒”這個趣味實驗的探究,使學生知道混合后沒有明顯現象的酸和堿之間究竟是否發生了反應,知道酸與堿之間反應會伴隨哪些現象。
4.4再次發現,深入探究。
[實驗探究]將鹽酸調換成硝酸,將氫氧化鈉溶液調換成石灰水,再次重復上述“紅酒”變“白酒”的實驗操作。
[發現問題]為什么會出現與“氫氧化鈉和鹽酸作用”相同的現象呢。
[點撥啟發]物質的性質是由結構決定的,對比鹽酸與硝酸、氫氧化鈉與石灰水的組成,看看有無發現?
[投影動畫]酸堿中和的實質:
[歸納總結]酸與堿反應的實質就是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的過程。
[練習鞏固]書寫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氫氧化鈉與稀硫酸(2)石灰水與稀硝酸
(3)氫氧化銅與稀鹽酸(4)氫氧化鎂與稀鹽酸
[對比分析]比較上述反應的生成物,有何規律?
得出:酸+堿鹽+水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酸和堿混合會出現相似的現象,從而揭示酸和堿之間的反應規律,再通過動畫模擬酸與堿反應的微觀歷程,使學生理解酸和堿之間反應的實質。
4.5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思考:(1)為什么被蚊蟲叮咬過之后會覺得痛癢?有什么辦法會消除腫痛?
(2)酸性土壤通常撒什么來改良?為什么?
(3)工廠排放的堿性污水如何處理?
[設計意圖]使學生及時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既能鞏固新知,又能意識到學習化學的作用和意義。
5 評價反思
本節課主要特點是學生自主實驗探究、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師生互動。
在設計中我注意了以下環節:1.注重情景創設,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者與合作者。3.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專業教學團隊中的個體素質適應新的教育模式滯后: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專業師資缺乏所授專業的相應工作經驗,不具備專業實踐、技能的教學能力,企業頂崗實習實踐鍛煉受經費不足、對口單位接納受限、政策扶持與導向等因素的制約。
2.專業教學團隊的整體結構不適應新的教育模式:兼職教師——企業的優秀技術員工受本單位所擔負的職責及工作量的影響,時間與精力校企兼顧困難。
3.與企業的橫向科研項目較少,在技術開發、成果轉換、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能力較弱,教學團隊在擔負繁重教學與管理工作任務的同時,與企業與行業聯系的時間與條件受到制約。
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成功的經驗
1.建立了人才培養調研機制
遵循由學校企業共同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成立了由教師、企業技術骨干和行業技術員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了市場調研、課程開發、素質培養研究、培養方案論證會。
2.團隊人員理論與實踐教學人盡其能,團結合作
校內專任教師在團隊中主要承擔核心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并參與大部分校內實踐環節的指導。同時主持各課程的建設,承擔課程教學設計、教材編寫、生產實訓項目的教學設計等。
3.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制定
對接崗位職業資格要求,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共同討論、共同編寫工學結合的課程標準。
4.雙師執教,雙證融合
通過充分發揮學校、企業兩個育人環境,利用校內教師與行業企業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兩支師資力量來培養學生,不斷擴大工程師、技師等能工巧匠執教的比重,形成了公共基礎課由專任教師完成、實踐技能課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分工協作機制;推行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雙證書”制度,實施對證(職業資格證)施教、對崗施教。
5.仿真模擬,貼近實際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數字媒體設計虛擬工廠、計算機維護虛擬實訓室、開發有多個虛擬項目,仿真實際工作崗位,營造真實的職業氛圍,建構真實工作場景的生產性實訓室,融“教、學、做”為一體。
6.校企共育,訂單培養
充分發揮團隊在校企合作中的紐帶作用,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校企合作,充分發揮學校、企業兩個育人環境及兩股師資的作用,引用企業生產評價考核標準。一是開辦訂單教育;二是引真實項目進課堂,進行項目教學;三是引廠入校,達到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電路設計、電路調試等課程的學習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目的;四是開辦實體公司,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直接進行信息化服務工作的平臺;五是廣建校外實訓實習基地,保證學生實訓實習需要。
7.利用網絡,自主學習
本教學團隊十分重視網絡平臺的利用,重視師生互動,開發了師生實時交互系統、答疑系統,還充分利用QQ群、系部FTP作為師生實時交流的平臺;建立專業網上校友會,了解畢業生的信息反饋,從而不斷改進教學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網上平臺,讓學生與企業多方及時互動;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部分課程規定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教學團隊還開發了網上測試系統;建立畢業生終身學習系統,建立了資源網站、學習系統對畢業生進行開放,如天空教室、視頻教學、各類題庫等,受到了畢業生的一致好評。
8.素質培養,落在實處
學生的素質是最根本的能力,本團隊注重了對學生人文素養、政治素養、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途徑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法制意識、創新意識。
9.科研教研,促進教學
通過對項目的研究,將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的措施和成果落實在教學各個環節,從而保證了教改質量,提高了教學效果。將研究成果用于認證考試、技能訓練、進教材、轉化為教學項目。
三、進一步推進教學團隊建設的措施
1.密切與企業的合作,加強專業教學團隊的專業實踐能力建設
以產學合作為依托,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為教師提供必要的資料和實訓條件,從而能夠有計劃地安排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去跟班學習,或親自去參與生產經營,了解生產第一線,應用新技術,提高動手能力;中青年教師可以采取脫產或半脫產形式輪流下企業實習,或獨立去完成一二項工程項目,時間可長可短,形式可靈活多樣。
2.注重師資繼續教育,加強專業教學團隊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建設
專業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決定了教學效果和質量,為此將教師科研的重點導向與企業的橫向合作、技術開發和技術攻關方面,同時要加強科研管理層的服務意識,積極搭建與企業的合作平臺,加強技術轉化和轉移的能力。
3.培育專業帶頭人,加強專業教學團隊的社會適應能力建設
專業帶頭人是高職教育專業教學團隊中的領軍人物。專業帶頭人的引進和培養是高職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中的核心工作。專業帶頭人的培育必須通過引進企業或行業優秀人才,改變骨干教師的培養方式,加大培養力度。具體的培育途徑如下:一是制定優惠政策引進行業企業專家和高級技術人員。對引進的人才要進行教育教學相關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培訓,使他們既能站在專業技術領域發展前沿,熟悉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又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較強的教學教育能力。二是有計劃地選拔專業理論扎實、有豐富教學經驗和較強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師到行業企業進行幾年的頂崗實踐。這樣可以豐富他們的企業實踐經驗,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掌握企業技術的最新動態,提高實踐教學能力。三是為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必須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共建實訓、實驗基地;聘請行業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實訓教師,參與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的制定,學生的評價等;同時學校要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體系,研究制定高職院校教師任職標準和準入制度,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工作學習經歷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引導教師為企業和社區服務。
一、團隊簡介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創建于1989年,是全國同類院校中最早創建計算機應用專業的院校之一,20多年來,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如今已經構建起了一支結構優化、梯隊合理、素質優良的學科梯隊和學術團隊。團隊中包括碩士學位以上教師所占比例為82.0%,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為73.0%%,雙師型教師占80.0%。
長期以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成員為了共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改革目標,著眼于促進課程系統的優化與教學內容的優化,著眼于解決長期困擾與人才培養不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著眼于密切跟蹤社會需求和計算機學科發展動態,著眼于不斷探索培養高端技能型IT人才的新途徑和新模式,各施所長,從整體上提高育人效果。同時,教學團隊也克服了傳統教研室組織管理弊端,整合教學資源、推進教學改革。當前,教學團隊建設適應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整合教學資源,特別是有利于教師在課程教學上的跨專業合作,構成了以專業帶頭人、教學骨干為核心,以校內專任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教學團隊。對于促進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團隊教學思路
團隊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學院辦學思想為指導,以理論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教學為手段,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樹立全面的學生觀,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滲透素質和創新能力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傮w思路是要與時俱進,從專業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求突破、求創新、求發展,完善與本地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相適應的辦學模式。以教學工作為中心,通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團隊結構優
團隊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形成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有標志性成果的教學團隊。逐步提高骨干教師實踐能力,聘請企業技術工程師優化隊伍結構,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水平“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該團隊擁有一批敬業精神強、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團隊成員老中青搭配,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發展目標明確,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在長期的團隊合作中形成了一種和諧、民主、團結的工作環境,建立起了穩定的教學骨干梯隊。團隊中有教學骨干力量,還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教師所代表的教學發展力量,形成多專業交叉滲透、人才互補的良好格局。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十分重視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本著為社會服務,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堅持走實習、就業一體化道路,主動深入社會和企業(公司),在成都、綿陽等地積極開辟了實習就業基地。
良好的實驗室建設是辦好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堅實保障。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現設有“嵌入式實訓室”、“物聯網實訓室”、“軟件工程實訓室(1)”、“軟件工程實訓室(2)”、“軟件工程實訓室(3)”、“軟件工程實訓室(4)”、“Android實訓室”、“計算機維護與維修實驗室”等各類專用實驗實訓室。
四、教學工作
(1)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2)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采用團隊式、實驗式、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及情景教學等方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團隊中所有教師均采用項目化教學,100%教師開設了實訓課程。
(3)開展實踐性教學。立足行業現狀,把握國際趨勢,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4)完善教學質量管理措施。多年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行教學質量量化考核,在每個學期末由學生、同行、領導分別給教師的授課情況評分。同時,制定了多項切實可行的管理規章和制度。
(5)以“高水平、高師德”為目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建立教師培訓、交流、深造的常規機制,形成了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教學團隊。教學效果好,團隊教師教學質量網上評議優良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
五、教學研究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重視通過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學改革與創新。近3年完成學院級教改課題10項,發表教改論文30篇,召開教學研討會數20次。其中,團隊成員主持的主干課程《單片機課程設計案例教程》已經打造成省級精品教材;《單片機原理與工程應用》、《JAVA程序設計》、《Android程序設計》、《計算機應用基礎》、《C#程序設計》已經建設成為省級精品資源課程,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3)09-0093-02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队嬎銠C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各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入門基礎課程。適應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各行業對計算機能力的要求,滿足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計算機信息素養和計算機技能是衡量大學生是否合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重視學生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由于高校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各地區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計算機基礎教育普及程度的差異,因此,學生在中學所接受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應用能力都有所不同,導致高校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所以,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方式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保證計算機水平較好的學生除了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外,還可以通過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學習ACCESS數據庫、網頁制作、動畫制作、CAD制圖等高層次的應用軟件;層次一般的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計算機硬件結構和工作原理,學會使用常用的計算機應用軟件,了解網絡應用基礎,參加全國計算機能力一級考試并獲得優異證書;無計算機基礎的學生,主要學會常用軟件的使用,爭取獲得計算機一級考試合格證書,結合自身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學習。
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電腦實際操作能力,既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素養的培養,更要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等。因此,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的上機實踐。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講練結合,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新知識及時消化吸收,提出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良好的教與學的互動。
要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必須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實操水平,把過去理論授課和實操截然分開的教學模式改為授課和實操同時進行的教學模式,授課教師應既有理論水平又有熟練的操作演示和指導能力,從而保證在教學中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
三、針對學生的專業設置課程內容
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學進度,能確保學生達到均一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但忽視了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任何一門課程都有兩個目標,一是學習對象應獲得知識、學會技能、提高能力;二是為后續的課程預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不再局限于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而是操作、使用和應用三項相結合,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綜合應用計算機知識、開發工作領域中計算機系統的能力。對不同的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要求不同。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講授時要滿足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兩方面的要求,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主要以實際應用為目的,計算機基本理論少講。
例如,對計算機專業方向的學生,為了延續后續專業基礎課的需要,在講解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時應著重講解計算機硬件配置、數制之間的轉換、原碼、反碼、補碼的轉換以及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對非計算機方向的學生,這部分的內容可以略講,簡單明了,側重讓他們了解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及不同應用領域的特點,了解信息技術理論的基本概念,在使用計算機時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及應該具備的防護意識。
四、與時代接軌及時更新教材內容
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頻率加快,而高校受到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環境等因素限制,教學內容更新遲緩,從而導致社會需求與學校培養相差甚遠。此外,一些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達不到就業單位的期望值,并且學生所學知識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不能學以致用。
為適應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形勢,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要與時俱進,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方應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與課程配套的教學資源,完善教學課件、習題集和試題庫的建設,將新技術、新知識融于日常教學中,保證教學與計算機發展的水平基本同步。
五、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
針對教學內容多而課時不足等情況,《計算機應用基礎》宜采用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把網絡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常規教學中。網絡教學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的網絡教學平臺,把教師制作的課件、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課程基本要求、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實驗素材、模擬試題等放在教學平臺上,提供給學生使用,同時,學生遇到問題時,也可以在教學平臺上留言,由專職教師予以回復,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積極探索者。
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可采用多種方法,精講多練,針對當前計算機應用發展的特點,結合學生將來就業崗位的需求,實現與當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接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實驗內容,采取任務驅動方式并及時考核和點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突出知識應用及技能訓練。另外,課外作業應選擇相關的實操內容,如學完WORD文字處理軟件后,讓每個學生自己制作一份藝術小報;學完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后,讓每個學生制作一份畢業論文答辯的演示文稿;學習Internet的綜合應用后,讓學生搜索與學生就業相關的信息,再進行數據處理(可運用Word、Excel、PPT等常用辦公軟件),或者讓學生了解常用聊天工具的用途,如騰訊、微信、易信的使用等。教師對課外作業進行講評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通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評價,讓每個學生相互交流,互相比較,找出差距和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多樣化。
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要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學生的成績不是單一的期末考試成績,而是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組成。平時成績包括平時作業、課外作業、課堂提問和上機操作等,重視實操和應用能力,可以考慮在考核中加重能力平方的權重。將計算機應用基礎和計算機一級考試相結合,在學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計算一級考試證書,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不懈努力、不斷創新,進一步完善課程建設計劃,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建設網絡教學平臺,進一步實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級、分類及模塊化教學,推動整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輔助設計逐漸深入建筑設計教學中,迎來了建筑設計工具的重大變革,推動了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建筑設計的出圖方法、繪圖方法、工作方法以及運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設計效率,更新了建筑設計的表現方法,加速了建筑文化與社會各方面的交流,并不斷地在設計過程中影響設計人員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目前,各種計算機輔助設計已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教學領域,主要包括CAD技術,3D MAX技術,動畫設計虛擬場景等。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建筑行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各大高校開設了相關課程教學,但是絕大多數院校只把計算機當作一種高級繪圖工具介紹給學生,并且以一門獨立課程的形式而存在,很少有把這門課程與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相結合??梢?,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優勢并沒有完全在建筑設計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下面將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優勢,將計算機輔助設計引入到建筑教學中,以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建筑學,從而達到補充建筑教學的目的。
一、 計算機輔助設計對建筑設計教學的優化
(一)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傳統設計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其可利用計算機將三維形態在二維視頻下模擬出來,使之成為一種更直觀表現建筑的技術。可以將各種想象的形態借助這個平臺在計算機中以三維的形式表現出來,從二維自然的過渡到三維,化抽象為具體,清晰明了、直觀的展現出建筑設計,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此外,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實際中體會三維空間的概念。對于一些復雜的三維圖形,如曲線、異形的建筑形象等,可以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從而開拓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適應現代建筑設計的要求。
(二)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傳統設計思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在早期確定設計結果的建筑設計學,進而在設計的最初階段將構思與計算機相結合,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使得設計思維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例如,在設計的初級階段,可以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來模擬實際施工時的周圍環境以及一些意外情況,形成一個綜合性環境模型,讓學生感覺身臨施工現場,加深對建筑環境的理解與認識。進而在構思的深化階段,可以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模擬建筑的完工狀況,展現完工后的三維建筑,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三) 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建筑
傳統的建筑設計只是以單一、獨立的個體形式存在,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輔助技術可以改變設計作品的材質、色彩以及推敲其陰影關系等,這些是建筑設計的關鍵所在,是建筑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建筑設計,合理有效的將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中,Light scape軟件可以按真實燈光布置情況放置燈源,以計算出真實的效果,實現光能傳遞技術,從而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建筑,進行光影關系的推敲。
二、 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建筑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就現階段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建筑設計教學中的發展現狀況來看,引入新技術是建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需要與原有教學方式完美配合和銜接,讓改革長期、穩定持續下去。這就需要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其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
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建筑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取代原有的建筑設計課程,而是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傳統意義上的建筑設計教學方法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加以分析總結的結果,其內容和要求都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如要求學生通過草圖來推敲方案,利用尺規作圖來表現建筑,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建筑學中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將計算機輔助設計引入建筑設計教學中,并不是要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適應建筑學的發展,不斷融入新技術、新思想,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引入,只是將計算機作為一種輔助工具而應用,因此,要有個度的限制。學生過分地依賴計算機,會影響其設計的基本功底,長期下來,其制圖和表現等基本能力會明顯下降。此外,還會使學生過于重視建筑的形式,而忽視了環境、功能、技術等因素,不能從整體上把握建筑學。因此,在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時,對時間和比例要有充分的考慮和認識。
(二)將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為設計的工具
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應用是以一種輔助設計的手段而出現在建筑設計教學中的,以幫助學生進行建筑創作和設計,并非完全為了展現建筑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發現大多數學生過于重視建筑的表現效果,以效果的展示位主要目的,這不利于學生從根本上掌握建筑學知識。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了解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主要目的,重視設計的過程而不必過于注重結果,不能形成本末倒置的局面。
(三)根據軟件的特點在設計的不同階段深化課程內容
教師在建筑設計的教學中,可以根據計算機輔助設計多樣化的軟件特點將其加入到設計教學的不同環節。在方案設計的初級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計算機內部生成的草圖推敲建筑體量,有利于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拓展思維;在設計的深入階段,可借助3D MAX技術推敲不同部位的尺度和設計比例,以確定方案的大體形象;最后,在方案基本確定的前提下,發揮計算機渲染軟件的作用,選擇合適的材料、色彩以及方位等,以最終確定設計方案。根據各種軟件的不同特點在不同的階段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有利于強化設計過程,深化課程內容。
結束語:建筑設計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環境和空間能力為目標,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建筑學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推動了建筑設計教學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建筑設計教學中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