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嫁接技術培訓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10 10:07: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苗木嫁接技術培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二、栽培技術集成研究

1. 選優提純 通過資源調查,從縣內及周邊縣市選出性狀較好、品質優的優株品種,定植于品種園區,對其植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情況進行調查,室內測試分析果實經濟性狀,用天平、測糖儀、游標卡尺測定果實的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縱橫徑比。

2. 苗木繁育 青脆李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建在天臺鄉尖包村1社、昆池農場。用毛桃種子培育青脆李砧木苗,用從周邊市、縣購買優良品種的穗條進行嫁接,接穗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中上部向陽面選擇生長良好、充分成熟、具充實飽滿側芽且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嫁接后及時除萌,觀察生長狀況,統計嫁接成活率,對接后的植株長勢進行觀察。苗木按苗高、芽的個數、根系是否達到要求進行分級。

3. 品種園展示 通過高接換種,建立標準化青脆李品種展示園。移栽后覆膜,及時灌水,統計高接成活率,觀察比較移栽后各品種的特性,確定肥料種類和施肥量,比較修剪方法,調查果實生長發育狀況和結果特性。

4. 研究結果 按照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安排部署,嚴格按照《青脆李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集成研究》項目實施方案操作,通過5年的扎實工作,課題實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①選出了4個優良青脆李品種。通過對全縣的李資源開展較為詳實的普查,對搜集到的優良品種進行觀察、試驗、果實品質鑒評及理化分析檢測、嫁接繁育、篩選等工作,篩選出4個青脆李品種(生長結果特性比較見附表),分別是:

龍文一號:從南壩鎮龍文村8社選出。樹勢中等,枝量大,產量高,自花結實能力強,不需要人工疏花、疏果,7月中旬成熟,管理容易,豐產性好。

永安一號:從東鄉鎮永安村選出。7月下旬成熟,不落果,采收期可延續到8月初,耐儲運,豐產,栽培上應合理配置授粉樹。

DZ-01:豐產穩產,6月下旬采收,耐儲運,常溫下1周不變軟,冷藏可儲藏1個月,是色、香、味俱佳的早熟青脆李品種。

圣墩李:豐產抗病,7月上旬成熟,儲藏后風味更佳。

②課題經濟效益顯著。項目實施近5年來,不但穩定了青脆李的產量和種植面積,進一步發展了科學的技術理論依據,而且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和優勢產業的健康發展,還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據統計,項目應用實施5年來,共生產青脆李3200萬千克,其中優質青脆李2550萬千克,累計總產值達到10 240萬元,累計新增整合項目投入466萬元,累計新增純收益9774萬元,累計實現利稅2443.5萬元。

篇(2)

(二)柑橘品改示范園區建設。鎮社區柑橘品改精品示范園建設規模1000畝,現已完成春季施肥、第一次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工作;鄉村柑橘品改示范園建設規模1000畝,現已投入資金75萬元,全面完成高接換種(主要嫁接湘蜜1號、大分四號),已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3次,開展技術培訓2期次,培訓橘農1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00余份。

(三)茶葉標準示范園區建設。鎮村茶葉精品示范園建設規模500畝,現已完成2次施肥、苗木修剪、中耕除草等工作;鎮村茶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建設規模1300畝,現已完成苗木補植、2次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已開展技術培訓3期次,培訓茶農3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400余份。

(四)優質稻標準示范園建設。鄉鎮優質稻標準示范園建設規模1萬畝,現已投入資金190萬元,全面完成育秧工作,插秧工作已經開始,已完成插秧面積2000畝,開展技術培訓5期次,培訓農民320人次;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新修0.3×0.3m渠道5200m,0.8×1m渠道450m,生產道路1025m。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獼猴桃示范園區建設。獼猴桃生態農業示范園按照規劃逐步完成建設任務;獼猴桃標準園繼續搞好園區施肥、中耕鋤草等培管工作;獼猴桃低改標準園繼續搞好棚架整理、田間培管、技術培訓等工作。

篇(3)

中圖分類號:S6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4)-05-78-1

發展高效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調整的方向。種植澳洲堅果是我國熱帶農民致富的好項目。同時發展澳洲堅果還可以填補我國生產上的一片空白,打破我國國內市場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滿足我國人民的需要,所以發展澳洲堅果大有前途。

澳洲堅果市場前景好,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具佳的干果產業。在廣西的種植面積是少之又少,只是在扶綏、合山地區種有200公頃的結果樹。所以澳洲堅果發展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興寧區應緊緊抓住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退耕還林政策機遇,充分開發利用熱區資源,加快澳洲堅果發展步伐,把澳洲堅果產業培育成熱區群眾增收致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后續產業。既然澳洲堅果有如此大的市場價值,那么如何在技術培訓、品種引進和種苗繁育這些基礎下功夫呢?本文總結出澳洲堅果種苗繁育的一些技術要點。

1苗圃的建立

苗圃是育苗的基本,好的苗圃是保證苗木茁壯成長的關鍵。

1.1苗圃地的選擇

土壤以砂質壤土較好,其他土壤都需要做適當的改良,可通過摻入有機肥料解決;地勢可選透光、透風、有10度左右坡度最適宜;水源因苗木需要保持充足供給,一定要選擇水源方便的地段。1.2整地施肥

整地。整地需要保證地表10厘米以內都是細土塊,滿足細根的生長;施肥。有條件的每畝地施人堅果皮5000公斤或者其他混合有機肥料3000公斤;裝袋。整好地以后,把翻好的土塊裝入營養袋中,裝時要做到上松下實,在營養袋中種植小苗利于嫁接和移植。

1.3種子的采集

選擇適宜的砧木品種。根據我們的試驗觀察,大果大種子的品種(主要是H2品種)適合作砧木,其種子大而飽滿,發芽率高,苗木生長快,與接穗親和力強,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長快且健壯,可縮短育苗時間;種子處理。將采集的種子去皮即可入沙育苗;播種。在事前準備好長3米、寬1米、深0.5米的沙池,將采好的種子按順序播入,在播種時要使果蒂與水平面平行,這樣利于種子發芽。

1.4播種后的管理

遮陰。播種后為了防止強光及暴雨傷及幼嫩的胚芽或沖刷土壤,應搭架覆蓋遮光網;淋水。播種后要經常淋水,保持沙子濕潤,胚芽未破土時,每天淋水1次,芽長出后3~7天淋水1次。暴雨過后要及時排水,防止積水傷根,還要經常清除雜草和彎曲苗。

1.5移栽

一般苗木高15~20厘米,有5片以上的真葉即可移栽,移栽前灌水便于拔起,盡量少傷根,按苗木大小分級,去除劣苗和彎曲苗。栽植時要根系自然伸展,不可盤根成結,將根系壓緊,上面莖葉要保持垂直,利于生長。種植后要淋足定根水。促使苗木恢復長勢。淋水時的水勢不能過大,以免造成苗木彎曲。

2實生苗的管理

澆水。水分需保持不干不濕,不積水狀態;中耕除草。不宜噴除草劑,需人工除草,此做法好處在于還可以進行中耕;追肥。前期可主要施N肥,每畝一次施尿素7公斤,中期可施復合肥每畝一次施9公斤,后期再施一次復合肥,每畝9公斤左右;摘心、抹芽。苗高35厘米可進行摘心處理,抹芽需及時,以免奪走養分。

3嫁接苗的培育

嫁接苗可以提前結果,而且結果質量比較好。一年四季都可以嫁接。

3.1嫁接準備

接穗。接穗最好要1~2年枝條,枝芽要飽滿;接穗的包裝、運輸;接穗。目前的推廣品種有333、344、246、788、800、695、741、OC等,采集后需要保濕、透風。

3.2嫁接方法

包括四個基本步驟:削取芽片,切割砧木,取下芽片插入砧木接口和綁縛。都要做到芽片與砧木緊密吻合,否則不易接活。使用的接芽,應該在接中段選取充實飽滿的芽子,上端的嫩芽和下端的隱芽都有宜采用。芽接應該在同一方位進行,以便間作業和檢查成活情況。

4嫁接苗的管理

檢查成活。在嫁接后12天左右檢查最適宜,檢查過后可以進行補接;剪砧與除蘗芽。成活的芽需及時除孽芽,以免爭奪養分;施肥。以勤施薄施為原則,并以氮肥為主。當幼苗長出4片葉時開始施肥,腐熟堅果麩或人畜肥按1∶20對水淋到苗上,每月1~2次,隨著幼苗長大,濃度隨之適當增加,秋冬季可施復合肥,嫁接前要提早施肥淋水,利于提高成活率;除草松土。幼苗前期生長緩慢,雜草易生長封行,影響苗木生長,要及時除雜草,避免傷及幼苗根系。除草松土后,應及時淋水。畦溝及其四周可噴除草劑滅草,所有雜草要放出苗圃外處理;防治病蟲害。可在暴雨前后噴多菌靈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蟲害較多,應在新芽抽出時噴甲胺磷1000倍液。

5苗木出圃

起苗。可用鋤頭等工具起苗,應避免傷根,避免干旱;消毒。出苗要嚴格消毒,可用石灰磺合劑噴灑或者侵泡苗木20分鐘,達到消毒目的;苗木包裝運輸。按照品種和苗木大小分開包裝,避免干旱,包裝內可放木屑,稻草等,便于運輸。

參考文獻

[1]陸超忠,等.澳洲堅果優質高效栽培技術[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9.

[2]彭堅,等.果樹栽培原理與技術[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0.

篇(4)

我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分布范圍廣泛。全縣16個鄉鎮均有核桃樹資源。以北部楊家莊鄉、皇甫莊鎮、甘井鎮等鄉鎮山區栽植面積較大。2005年以來,在合陽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各級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核桃產業基地建設。現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縣核桃總面積已發展到4.8萬畝,其中核桃建園3.5萬畝,散生核桃1.3萬畝,26.3萬株。先后從省內外引進核桃優良品種8個,累計創建100畝以上核桃示范園35處,3.9萬畝。建立50畝以上良種采穗圃10處,680畝。2009年底全縣核桃產量達到98萬公斤,產值2352萬元,全縣農民人均增收470.7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2%。核桃產業正逐漸發展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之一。

二、合陽發展核桃產業的資源優勢

合陽縣位于渭北黃土高原東部,地貌類型以臺塬相間,溝壑淺山為主,氣候相對干旱,其氣候、土壤條件適宜核桃經濟林的生長。我縣的核桃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自然條件適宜,栽植歷史悠久,特別是近年來通過良種引進,對現有核桃老園進行品種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群眾發展積極性較高。從我縣自然條件和土地條件分析,建設核桃產業基地,能夠挖掘土地生產潛力,促進我縣核桃基地建設水平,提高農民收入。因此,發展優質核桃經濟林有望成為合陽最具地方特色,最具富民帶動力,發展潛力最大的優質林業產業。

三、存在問題

一是合陽核桃產業的發展,由于投入不足,縣林業局僅引進了部分適宜發展的品種,進行了小面積的試點建園。因經費不足,未能建立大面積采穗圃,導致良種核桃生產發展緩慢。二是部分干部群眾對發展核桃產業的重要性、可行性認識不足。三是核桃管理生產水平較低,群眾對核桃樹修剪技術認識不到位。四是優質核桃種苗生產水平較低,特別是成品苗木供應不足。五是核桃產業發展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缺乏必要的技術培訓設施,制約了技術推廣與技術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發展思路及對策

1、大力推廣核桃優良品種。核桃品種的選擇是核桃生產是否能夠順利發展的關鍵,選擇適宜本地生長,性狀優良的品種是發展核桃生產基礎。根據我縣地理位置和土壤立地條件,今后發展將重點引進推廣魯光、香玲、西扶一號、西洛3號等品種。這幾個品種都具有豐產、適應性強、抗病性強、品質優良等特點,適宜于我縣大面積栽植。

2、合理布局,規模發展。我縣核桃生產以新建高產優質園為主,改良低產低效園為輔,全縣16個鄉鎮,每個鄉鎮建立一個200畝以上高標準示范點,每鄉鎮以示范點村為重點,輻射帶動5~6個重點村,每村連片栽植面積300畝以上新品種核桃。經過三年時間,全縣可建高產優質核桃園4萬余畝。低產低效核桃園改造,根據核桃生產的土地條件、樹木的長勢以及水肥條件,采取不同品種,不同改良方法,分步進行實施。

3、加強培訓,切實提高林業技術水平。核桃栽培在我縣雖然歷史悠久,但廣大農戶對其栽培管理技術掌握不夠,導致核桃管理粗放,核桃產量低、效益差,因此搞好核桃技術培訓,提高農戶栽植水平,迫在眉睫。林業部門應組織技術人員,集體培訓,特別是對重點村、重點戶培訓核桃苗木的培育、苗木栽植方法、嫁接技術、修剪技術,以及后期撫育管理技術等。核桃樹只有實施了各項優質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篇(5)

收稿日期:20120406

作者簡介:梁江(1977—),男,苗族,貴州思南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管理工作。中圖分類號:S66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2)05001803

1引言

核桃(Juglan sregia L.)經濟價值很高,科學種植核桃對促進山區群眾盡快脫貧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現實意義。伴隨思南縣核桃栽培面積的迅速擴大,一些栽培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逐漸出現,如不及時解決,必然會影響核桃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分析核桃栽培存在的問題,提出核桃豐產栽培的對策與措施,具有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2思南縣核桃產業發展規劃

思南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07°52′~108°28′,北緯27°32′~28°10′,總面積2 230.5km2,總人口66.7萬人(2009年末),其中城鎮總人口23.74萬人,農村總人口42.96萬人。縣境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地帶的北部邊緣,位于武陵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受構造、巖性以及烏江水系控制,呈現出峰叢山地,緩丘谷地、河谷、石林等多種地貌形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年均降雨量1 154.3mm,年均氣溫17.8℃,無霜期290d。

為將核桃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加快全縣脫貧步伐,促進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末,全縣新建核桃產業基地16 6667hm2,其中高標準園地10 000.0hm2,四旁種植106 6667hm2。建成10個萬畝以上核桃重點鄉鎮、20個千畝以上的核桃專業村。到2018年,掛果果園16 666.7hm2,年產量1.25萬t,產值2.8億元以上;到豐產期實現年產量6.25萬t以上,產值14億元以上。建成核桃良種苗木培育基地33.3hm2,核桃交易市場10個,培育核桃加工銷售龍頭企業2家,核桃專業合作社27家,逐步建立健全核桃產業化經營體系。

3存在的問題

3.1宣傳力度不夠,認識不到位

經過調查,核桃產業發展存在政府重視,種植戶被動的問題。2012年3月,思南縣政府下發了《思南縣關于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思南縣2012年核桃產業化扶貧項目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核桃產業是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是加快全縣脫貧步伐,促進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扶貧部門、林業部門以及各鄉鎮政府均高度重視,積極行動。但由于過去銀杏、速生楊等產業發展的失敗,以及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個別工作人員和近55%的農戶存在對于核桃產業的發展存在觀望態度和消極情緒,45%左右的農戶對于市場前景并不看好。因部分農民種植核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導致在核桃栽植、養護管理等環節存在“被動栽、輕管理或不管理”的現象。

3.2盲目追求新品種,苗木質量良莠不齊

對品種缺乏認識,認為發展核桃只要是新品種就行。沒有選好主栽品種,未充分考慮和論證核桃新品種的生物學特性與生態學特性和當地氣候條件、所栽植的地塊地力、土壤結構相適應的問題。近幾年,有的鄉鎮引進的核桃品種較多,各個品種的性狀特點和適應性存在很大差異。由于品種雜,果實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的品種果實質量次,銷路受到影響,一些品種抗病能力弱,不適合本地栽培。另外,由于思南縣沒有規模性的核桃苗木生產基地,加之貴州各地均在大力發展核桃產業,苗木需求量大,供不應求,從而為一些不法的苗木供應商提供了可乘之機,苗木質量得不到保證,甚至出現實生苗的現象。

3.3科技推廣不力,技術人才緊缺

近幾年來,思南縣加大了核桃豐產優質栽培科技推廣力度,由于每年建設規模大,科技推廣資金不足,示范基地建設相對滯后,農民文化素質低且傳統觀念濃厚,導致科技推廣的力度仍顯薄弱;因為對于科技工作者以及技術人員的獎懲機制不健全,導致科技推廣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核桃栽培的技術指導主要由林業局負責,各鄉鎮林業站具體組織實施,但鄉鎮林業站承擔非本行業的工作(如包村、計劃生育等)負擔過重,精力不足。另外,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接受新技術能力較強的農民大多出外打工,因此,農村科技帶頭人以及技術人員緊缺。

3.4果園占地條件差,整地質量達不到要求

經調查,除四旁栽植外,核桃種植大多在山地、溝坎上,普遍存在土壤厚度薄,水源條件相對較差,加之整地方式、規格等達不到要求,不能滿足核桃生長發育的需要。由于栽后幾年仍然不整形修剪,疏于病蟲防治,不能按其需求澆水施肥,完全是放任生長,這就導致了早實品種,生長緩慢,未能豐產樹體就開始衰老枯死;而晚實品種,自然生長,只長樹不結果,達不到豐產要求。經調查,40%左右的農戶幾乎沒有開展核桃園施肥、灌溉及土壤管理,對病蟲害的防治一般是在出現明顯癥狀或已受到損失時才問診尋藥。套種農作物的核桃林雖然進行中耕除草,但主要是針對套種作物,深度限于地表,常造成下層土壤板結,根系上浮,難以向深層擴展。

3.5投入不足

產業發展需要資金投入作為基礎。思南縣標準化果園基地建設補助標準346元/667m2,其中,種苗、打坑、肥料、以短養長等196元,3年管護費150元。果糧(草)間作和四旁栽植補助標準135元/畝,其中,苗木、打坑、肥料、農藥等費用50元,3年管護費75元,其他費用10元。所有項目補助,政府均以物化方式提供。經調查,思南縣農村主要經濟來源為外出務工收入,在家務農近80%以上的均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勞動力較差,若他人完成,勞動成本平均為120元/d·人。加之,地方配套扶持、銀行信貸輔助社會各方參與等措施不健全,農戶積極自籌能力有限或積極性不高,與核桃豐產栽培的投入需求的差距較大。

3.6核桃產業化經營體系亟待健全

經調查分析,一是思南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專業合作組織程度不高,若以村為單位建立的專業合作組織較少,成立的專業合作組織松散,利益機制不健全,基本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功能;二是現今沒有龍頭企業帶動,核桃產業鏈較短,主要依靠變賣果實,附加值低;三是產品銷售網絡不健全;四是沒有形成特有品牌,市場認可程度低。

4對策與建議

4.1強化組織領導,提高認識

(1)成立專門的領導組織機構,認真研究并制定核桃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年度規劃和推進核桃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強化對各部門、各鄉鎮督促檢查,實行目標管理和行政問責,并納入年終績效考核。

(2)加強部門聯動,扶貧、發改、林業、工貿和招商、水利、財政、金融、交通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主動為加快核桃產業發展服務。

(3)加強宣傳發動。采取開群眾會、干部進村入戶走訪座談、大戶出外參觀取經、示范基地學習等形式,大力宣傳核桃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幫助群眾算好經濟賬、生態賬、市場賬、增收賬,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掀起種植核桃的熱潮。

4.2規范苗木生產,確保苗木安全

(1)認真開展優樹普查和認定工作。全面摸清本縣核桃資源的分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優質核桃母樹實行掛牌登記,建檔立卡,同時做好申報認定工作。對經認定的優樹要簽訂采穗采種協議,為苗木嫁接和采穗圃建設提供可靠的優質穗條和種子。

(2)抓好采穗圃建設,確定適合于本地栽培的主打品種。應抓緊建設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采穗圃基地,確保為本地苗木生產提供優質量足的穗條。

(3)加強對苗木質量和苗木生產環節的監管。嚴格執行苗木生產的《苗木質量檢查合格證》、《苗木檢疫合格證》和《標簽》制度。要督促育苗生產企業必須到認定的優樹或采穗圃基地采種采穗,并按生產技術流程嫁接和播種。育苗企業要建立苗木生產檔案,做到種(穗)來源清楚、播種和嫁接清楚、苗木去向清楚。

(4)實行苗木質量保證金制度。要與育苗企業簽訂供苗合同,明確違約責任,繳納質量保證金,避免無“果”而終。

4.3加強技術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

根據培訓計劃需求,加大技術培訓的投入力度。與貴州大學林學院、貴州省林業學校以及相關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尋求科技支撐。加強技術培訓。通過辦培訓班、現場施教、田間指導,普及核桃生產的主要實用技術,強化對果農的技術培訓,提高果農的科學素養。穩定技術人才隊伍。重點培養一批“核桃專業輔導員”和苗木嫁接能手。另外,應將林業技術工作人員的工作轉移到重點抓核桃產業發展和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4.4合理選擇核桃用地,嚴格技術規范

4.4.1合理選擇核桃用地

根據核桃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結合本縣的氣候、立地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等,重點選擇海拔700m以上、25°以上坡耕地、長期未耕作的棄耕地、宜林荒山荒地、林中空地、已退耕的低產低效林地、土層厚度大于1m的石旮旯地,且交通方便、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的陽坡背風面區域規劃建設。

4.4.2栽植必須嚴格技術規范

嚴格按照無公害果園的要求和《貴州核桃栽培技術規范》建設核桃基地,實現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栽種。嚴格時間要求操作。在每年年底前完成打坑、施農家肥等準備工作,根據不同海拔適時移栽,原則上在每年4月底前完成移栽任務和補植補造工作。嚴格技術要求操作。整地實行帶狀或塊狀整地,帶狀整地嚴格按帶寬2~3m,帶間距5m的標準執行;塊狀整地規格為100×100cm。種植23株/667m2,其行距6m,株距5m;打坑規格為80cm×80cm×80cm;要按農家肥9 000kg/hm2或復合肥1 500kg/hm2施足底肥,并以本地優質核桃為主,按8∶1的比例適當配置受粉樹。加強示范基地建設。示范果園要選擇地形、土壤、水源綜合條件較好的公路沿線區域。采取定人員、定任務、定指標、定措施、定時間、定質量的“六定”工作原則,實行行政和技術干部掛牌亮名,確保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4.4.3加強果園管護

(1)堅持建管并重,落實管理責任。切實搞好核桃幼齡期、初果期的管護,杜絕和防止重載輕管、只栽不管的現象發生。按照核桃規范栽培技術要求,指導群眾搞好幼齡核桃樹施肥、灌溉、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環節,加快樹體生長,培養豐產樹體,為今后高產穩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嚴格兌現管護費。根據農戶每年對果園(樹)的管護情況,驗收合格后方可兌現管護費;不合格的,督促農戶重新管護,確保幼齡核桃園(樹)管護率達到100%。

(2)加強土肥水管理。按照發展山地農業的模式,采取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立體種植、種養結合等方式,發展林下種草養羊、養雞、中藥材等。核桃園可間作豆類或薯類作物,成年核桃園要經常中耕除草,種植綠肥改良土壤;秋季進行深翻并施基肥,基肥以遲效性有機肥為主,且應盡早施入,以補充樹體所需養分,促進花芽分化;花前花后應及時追施尿素等速效肥,確保開花坐果對養分的需要,發揮保花保果作用。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在果園中使用的農藥、化肥進入果園,從源頭上把好核桃質量安全關。

(3)合理整形修剪。幼年期著重培養樹形,應根據樹體分枝特性確定適宜的樹型。對直立性較強的品種,或在株行距較大、肥水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采用疏散分層形;對開張性強的品種,肥水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則采用自然開心形;密植情況下,可采用扇形整枝,及時處理背后枝與下垂枝,不斷增加結果部位,防止樹冠內膛空虛和結果部位外移。

(4)加強病蟲害防治。由于氣候變暖,農藥使用過量,大多為外來引進品種,大面積純林過多,生態平衡失調,容易形成病蟲害。病蟲害的有效控制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充分運用“綜合防治技術”,大力提倡營林措施(如通過立體經營,營造混交林,減少大面積純林等以提高生態自控能力),生物防治(培養利用天敵,以蟲治蟲等),物理防治(如黑光燈誘殺)等防治方法;加強測報網絡建設,及時掌握病蟲動態;化學防治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做到適時用藥,合理用藥,規范用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農藥,禁止在采收前2個月至采收期間使用農藥。

4.5多渠道籌資,創新產業化扶貧利益聯接機制

采取國家投資引導、地方配套扶持、銀行信貸輔助、農戶積極自籌、社會各方參與等措施,建立和完善產業發展投資保障機制。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記其功”的原則,把耕地占補平衡、土地治理、旅游開發、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項目與核桃產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合力推進核桃產業快速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和投融資力度。要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來企業和人才參與核桃產業建設,提升產業化水平。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推行政銀企合作機制,不斷增大核桃產業化扶貧在資本市場的資金融通總量。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在充分體現貧困農戶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土地流轉,股份制合作等多種機制調動廣大林農的積極性,著力推廣公司+農戶+基地,或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協會)承包大戶等多種發展模式,發展核桃產業。

2012年5月綠色科技第5期4.6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核桃產業化經營體系

(1)積極扶持專業合作組織。以農民為主體,政府扶持、部門指導、市場運作、多形式多途徑興辦核桃專業合作社,提高核桃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協會、果農形成利益共同體,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2)著力培育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延長核桃產業鏈,帶動核桃的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一體化發展,實現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從而保證農戶利益,提高其栽培管理的積極性與針對性。

(3)搞好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依托農村集鎮建設初級核桃交易市場,采取政府扶持、企業為主的運作模式建設區域性核桃專業化市場。采取委托銷售、聯營銷售等形式,抓好產品銷售網絡建設。積極支持農民營銷組織、運銷大戶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從事核桃產品貯藏、運輸、銷售行業。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網絡平臺,及時準確地為果農提供市場需求和價格行情,促進果品適時適價銷售,爭取優果優價。

(4)統一核桃品牌,利用各種有效媒介,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核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根據核桃品質優勢,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辦法,統一核桃品牌,并申報品牌專利權,完成產品的注冊登記,取得自主知識產權。

篇(6)

大興安嶺林區是以興安落葉松、白樺為主的重點國有林區。隨著林木減少、蓄積量降低,這些強陽性樹種顯得越來越脆弱,幾乎是單層同齡純林,抗逆抗疫性弱,樹種單純、森林產品單一、生產周期長、質量低,采伐后即使再更新,十幾年內其保水固土作用也很小,且只能再形成(或相對)同齡林。如何改變這種狀態,怎樣改善樹種組成、提高優質樹種比例、維護和建立完備的生態體系,一直困擾著阿里河林業局黨政領導。他們了解到西伯利亞紅松在生態學上表現出對大陸性氣候條件的一系列適應特性,單株立木可達500年;早期生長慢,壯齡后明顯加快且持續不衰,易形成罕見的大徑級材;生產能力高,材質優良,防腐、耐用;松子鮮美,可做高級美食品,是糧食木本;松節油提取后可止牙痛、殺菌并有益于皮膚;松針防治壞血病,可冷飲或代茶熱服,還是珍貴的林化工業原料。西伯利亞紅松林內食物豐富,為野生動物和各種珍禽異獸提供了豐富的高質量飼料和最佳的棲息條件,可以保護物種的多樣性。

1980年,林業科技工作者在漠河及滿歸發現60株樹齡約80余年的西伯利亞紅松,在阿里河林業局黨政領導心中燃起了希望。漠河、滿歸地處大興安嶺西北隅,那里西伯利亞冷空氣來勢最強、最早;太平洋的暖濕氣團來勢最遲、最弱。80年,對紅松人工林已相當于一個輪伐期,天然西伯利亞紅松能在這里經受80余年考驗而生長不衰。阿里河林業局地處大興安嶺東南坡,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更好些,如果大規模種植,其前景更為樂觀。

1996年,西伯利亞紅松引種試驗正式在阿里河開始,進行育苗、造林和嫁接累計達500余畝,播育出赤塔、烏蘭烏德、托木斯克種源的苗木超過12萬株,嫁接托木斯克、赤塔等種源的穗條近3萬株,由于苗木栽培有嚴格的技術性和時間性,為避免出現差錯而導致實驗結果出現誤差,阿里河林業局開展了《西伯利亞紅松育苗栽培技術試驗》的課題研究,森經處領導親臨生產一線積極組織開展砧木培育、嫁接等工作,親手給大家做示范,耐心講解,使課題組成員都能熟練掌握技術要領,并創造性地開展了大容器袋育苗、大棚嫁接等技術,使來之不易的西伯利亞紅松穗條嫁接成活率大大提高,總平均成活率達82%以上,保證了科研數據的準確性。

篇(7)

目前,全國新造油茶林60多萬畝,撫育低產林160多萬畝,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7月底,全國累計投入油茶產業發展資金31億元。全國參與油茶產業發展的企業有400多家,建設高產油茶林基地174萬多畝,帶動農戶80多萬戶;各地農民相繼成立了油茶專業合作社或油茶協會400多個。除四川省之外,其他13個省區市今年生產的良種嫁接苗數量達4億多株,可為今冬明春造林提供良種嫁接苗1.6億株以上。

賈治邦說,目前一些地區還存在著油茶良種生產能力、資金投入不足和栽培粗放的問題,個別地方還存在盲目發展的現象,已成為制約油茶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要在培育良種壯苗、堅持企業帶動、加強政策扶持和強化科技支撐上下功夫,提高油茶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賈治邦還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編制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將《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各項建設目標任務分解落實。當前要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油茶良種種苗生產及質量管理。要嚴格落實“四定三清楚”的要求,加強種苗生產檔案管理;要嚴格執法,實行市場準入制,堅決依法查處以次充好、以一般品種冒充良種、以實生苗冒充嫁接苗行為;要認真抓好油茶良種采穗圃建設。

二是抓好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建設。要確保油茶重點縣在高標準油茶林營造上作出示范,通過大力推廣使用油茶良種,建設高產、穩產的油茶林基地,不斷提高茶油產量;在發展模式與機制上作出示范。

三是抓好發展模式與機制的探索。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積極探索以龍頭企業帶動為主體,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為輔的油茶產業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引導、鼓勵龍頭企業通過“企業+基地”、“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多種形式,建立油茶基地。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與企業開展股份合作,實現企業和農民雙贏。要探索完善油茶產業發展的融資模式,不斷完善油茶產業融資機制。

篇(8)

1 適宜栽培干果經濟林的地方

核桃樹的選址:核桃:核桃樹屬于多年生落葉喬木,樹大根深,其經濟壽命可達百年以上。需要土層深厚在1.5m以上,壤土、沙壤土,土質肥沃,疏松透氣、滲水性良好。有機質含量高,pH值為6.5~7.5。

核桃是喜光性很強的植物,山坡地、丘陵地建園要選在陽坡和半陽坡的中下腹,坡度應是15°以下的緩坡地,以便于整修水平梯田,要營建防護林。利用平地建園,要注意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不高,而且排水良好的地塊。核桃在生長發育期間,需要大量的水分,園地附近必須有灌溉水源。核桃園也不能低洼積水,排水要通暢,所以核桃園的選地要做到旱能灌,澇能排。

2 干果經濟林發展路徑

干果經濟林集中連片的,面積在10hm2以上的,核桃苗木費可享受政府補貼。核桃苗木費以享受政府補帖和個人自籌的形式,由陽城縣林業局統一調配苗木,適宜栽植核桃的地區即調配核桃苗木。

核桃:栽植株距4m,行距5m,每667m2栽植33株。苗木費每株15元,即每667m2苗木費495元。由縣林業局爭取國家造林補助資金200元/667m2,林地經濟補助資金200元/667m2。即每株苗木享受政府補貼12元,種植戶每株苗木僅需3元。

3 經濟效益

陽城縣近幾年核桃良種發展迅速,10年間由0發展到1333余hm2。嫁接苗與實生苗所產果實價格差異也拉開了檔次,實生核桃5~6元/kg,而嫁接良種核桃7.5~10元/kg,國際市場噸售價達6000~8000美元,是普通核桃價格的3~4倍,且供不應求。

綜上所述,種植核桃的經濟效益是大豆和玉米的8~10倍,效益非常可觀的。可見干果經濟林是結果早、效益長、后期投入少的干果樹種,隨著時間的推移,產量和經濟效益逐年會有所增加。其盛果期均在10年以后,受益期超過百年,一次投資終生受益,可稱得上是“搖錢樹”。 我縣按現有規模計算,進入盛果期,可產核桃800萬kg,年產值可達33億元。可帶動農戶1萬余戶,每戶年增加收入2.4萬元;按現在發展速度,3年后即2013年,我縣可發展干果經濟林達3333余hm2,盛果期后年產果1600萬kg,年產值達60多個億,隨著樹齡的增長,產量也將逐年增加,國民經濟產值更高,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林業產業。

4 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實施核桃優良品種引進、繁育及豐產栽培技術推廣,使陽城縣干果經濟林基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并借此機會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帶來大量商機。充分利用了當地土壤、氣候條件,通過企業和政府組織農民進行良種產業化生產,組建干果經濟林基地,為廣大農民提供質量更加優良,數量更加充足的優質苗木,而且有利于農民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風險,增加農民收入,引導廣大農民貫徹執行農業結構調整政策,推動陽城縣干果經濟林產業化發展。不但可以增加農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為改善當地的生態、氣候等環境做出貢獻。

5 技術服務

5.1 我縣林業局負責調配苗木

陽城縣國營林場從造林整地到栽植和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包成活率,包技術指導,包產品回收及銷售。讓廣大種植戶認識到栽培核桃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并且走產、供、銷一條龍的路子,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栽培核桃的后顧之憂。

5.2 經營管理能力及技術情況

篇(9)

目前,建昌縣正著手進行核桃產業升級,帶動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實現可持續和“興建富民”的目標。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草藥,延伸核桃產業發展鏈條――引進核桃油、核桃乳等深加工項目等方式提高核桃生產附加值,解決核桃產業經營模式相對單一的問題,刺激并帶動核桃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2010年以來,以省委、省政府“一縣一業”為指導,建昌縣政府先后出臺了《建昌縣推進核桃產業發展的有關規定》和《核桃栽植目標考核指標及評分辦法》,不僅保證了核桃產業的良性發展,也使廣大林業工作者在今后的核桃推廣等系列工作中能夠有據可依,獎懲分明。2014年伊始,遼寧省全面推進“千萬畝經濟林工程建設”,建昌縣緊抓契機,形成了以縣級推廣單位為依托,以鄉鎮推廣單位為紐帶,以廣大林農技術能手為基礎的核桃推廣網絡模式,舉全縣之力,不僅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而且正奮力打造成“中國優質核桃第一縣”。

2 核桃產業發展歷程

建昌縣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大縣,位于遼寧省的西南部,地處遼西丘陵山區,燕山余脈,東與興城市接壤,西與凌源市毗鄰,南接綏中縣和河北青龍縣,北靠朝陽、喀左兩縣。這里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水500~800毫米,年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無霜期180天左右,年均溫8℃,極端低溫-28℃,極限高溫40℃,全縣占地總面積479.3萬畝,林業用地276.3萬畝,占總面積的57%,其中有30萬畝土層深厚的坡耕地,4萬畝宜林荒地、荒坡、荒溝,自然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昌縣區域經濟發展滯后,是遼寧省為數不多的國家級貧困縣。

2.1 核桃發展的星星之火

建昌縣歷史上沒有人工栽植核桃的記載,只是山里零星生長著數量不多的野生核桃。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當時的國家林業部在全國選取19個試點進行區域試驗,將建昌縣列入其中,原因正是建昌縣的地理位置處于核桃栽植理論上的北界,沒有人工栽培先例。專家們選擇將區域試驗點建在縣里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雷家鄉灰窯溝村。專家們不知道,這次區域試驗點選建在建昌縣就好比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它給建昌縣百姓留下了走向美好生活的無限希望,也成為日后建昌縣林業發展的指路明燈。區域試驗結束后,專家們拿著測試數據心滿意足的走了,留下了45畝試驗地和地里生長健壯的核桃樹。那時候的核桃樹還小,那時候的核桃樹更沒結果,那時候的農民們還不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發財樹”。

時間一晃就是十年,小小核桃樹不僅長成了參天大樹,而且已是碩果累累。那時正趕上全國市場搞活,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里,核桃也賣上了好價錢。于是,在灰窯溝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承包這45畝核桃園的承包期只有3年,而且到期必須輪換,承包價格一年高過一年,最高時曾達10.01萬元/年。這片核桃樹結的果讓許多人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些頭腦活泛的農民打起了種植核桃的主意,可是,村民們沒想到,看著喜人的核桃樹卻不容易栽。農民們感嘆:核桃不好栽,要栽沒有苗,有苗栽不活,栽活不會管!村里、鄉里和縣里的干部們也早就看好了核桃,想在全縣大力發展,但又不知從何處入手。

多年來,遼寧省一直是全國核桃育種的強省,我國北方地區許多大面積栽植的良種核桃都是由我省選育出來的。但是,當時的遼寧省卻是核桃栽植的弱省,核桃生長面積很小且以野生為主,良種核桃栽植面積近乎為零。

2.2 科技引領蓄勢待發

針對省領導提出的“遼寧省是否可以發展核桃產業的問題”,省林業技術推廣站首先召開了專門的論證會,邀請當時國內眾位林業專家,針對遼寧省的氣候、土壤條件,核桃發展的可行性,以及國際、國內核桃市場前景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專家們得出結論:遼寧省在建昌縣等適宜地區發展核桃具有一定的品種優勢和技術優勢,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發展核桃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省林業技術推廣站起草了《遼寧省核桃良種及豐產栽培技術推廣與開發1999―2005年總體規劃》并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就推廣目的、品種、技術、實施范圍、規模、步驟和預期指標等進行了詳細說明,使良種核桃栽培并進一步擴大化發展成為了可能。在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后,省林業技術推廣站的科技推廣工作者們和劉萬生老先生才趕赴建昌縣。

發展核桃產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苗木短缺和技術人員匱乏。省林業技術推廣站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省、部級重點林業技術推廣項目,組織技術人員,從解決良種核桃苗木繁育入手,以科技示范為主要推廣方式,建設良種核桃示范林以展示科技成果、宣傳教育群眾,讓廣大農民對科技成果能看得見摸得著。并初步解決了苗木繁育、越冬防寒和早期豐產栽培三個阻礙當地核桃發展的關鍵性技術環節。拉開了建昌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序幕。1998~1999年間省林業技術推廣站先后以禮品1號、禮品2號等核桃新品種及豐產栽培技術推廣,核桃良種及其微體嫁接技術推廣,核桃良種及豐產栽培技術推廣等為題立項3次,爭取省級財政資金74萬元,地方配套216萬元,在雷家店鄉始建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繁育苗木能力每年達到5萬株,在灰窯溝村等地建核桃良種示范園1000畝,并采取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等多種方式在當地廣泛培養技術人員。技術推廣工作很快就看到了效果,一批栽培核桃的農民取得了明顯的收益。張喜華是灰窯溝村的農民,1997年他在自家承包的5畝地里種上了遼寧1號等優良品種的早實核桃,2003年進入初果期,年產值每畝可達4000~5000元。同村王樹華家的核桃園收益更好。王樹華也是在1997年栽了早實品種的核桃,2003年,每畝年產值近10000元。

2.3 核桃發展勢如燎原

2000~2014年建昌縣的核桃產業發展迅猛,備受矚目。2000~2008年間省林業技術推廣站先后以核桃良種及豐產栽培技術推廣,核桃優良苗木繁育技術示范等為題立項9次,爭取省級財政和國家資金167萬元,地方配套326萬元,逐步將苗木繁育、整地定植、越冬防寒等技術進行集成,逐步擴大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苗木繁育能力并進一步擴大示范推廣面積,開展技術培訓。使核桃得到了穩步發展,雷家店鄉周邊鄉鎮農民栽植良種核桃的積極性不斷增高。

繼雷家店鄉提出了要打造“全國良種核桃栽培第一鄉”的規劃之后,建昌縣又提出了要打造“中國優質核桃第一縣”的宏偉目標。建昌縣核桃產業的發展獲得了省里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連續四任省委書記曾先后到雷家店鄉視察、調研,進行工作指導,并將省長專屬經費下撥至建昌縣,用于核桃產業發展。省林業技術推廣站在2009~2014年間又先后以核桃豐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核桃良種苗木繁育技術推廣等為題立項10次,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050萬元,地方配套90萬元。在前期技術培訓,技術集成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進行相應技術革新,進一步將工廠化育苗、栽植密度與間作,病蟲害防治技術加以集成,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技術體系。建昌縣委縣政府通過資金整合籌資4600萬元,在大屯鎮建立現代化的遼寧省良種核桃繁育中心,占地384畝,其中催醒室3棟占地2160平方米,嫁接室1棟660平方米,恒溫室660平方米,培訓室1棟732平方米,假植溝30條共計2100延長米,日光溫室166棟占地面積105500平方米。建昌縣核桃產業發展成為遼寧省農村經濟轉型和合理解決“三農”問題的先進典型。

2.4 產業延伸,后勁十足

核桃栽植面積逐年擴大,堅果產量逐年遞增,建昌縣的百姓樂了,領導也樂了。省林業技術推廣站的林業科技工作者們在欣慰的同時,他們考慮的更多的是產業的后續發展。一是組織科技人員編寫技術規程,建立良種采穗圃,進行科學規劃以發揮建昌及遼寧地區在良種核桃栽培的后發優勢,確保核桃栽培的良種化和品種化;二是積極為地方領導出謀劃策――若要保證核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拓展經營模式,延伸產業鏈條,使建昌縣核桃產業由單一初級生產逐步向深加工產業發展。建昌縣政府通過多方努力,成功引進北京匯源集團和河北綠寶露集團,進行核桃乳、核桃油等加工,使建昌縣正逐步形成“山上種核桃,山下搞加工”的產、加、銷一條龍格局。

3 主要經驗

遼寧的核桃良種由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昌縣核桃產業從無到有,真正實現了廣大推廣工作者樹立的“推廣一項技術,培養一支隊伍,形成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推廣目標,是遼寧省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的成功范例。通過對建昌縣核桃產業發展歷程的回顧,建昌縣良種核桃栽培推廣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以下幾方面的經驗。

3.1 成果轉化和科技推廣工作要堅持正確的原則和理念

遼寧省地處我國東北、華北和內蒙古三大植物區系交匯地帶,生態類型復雜多樣,樹木林林總總,若要發展林業產業可不是隨便在哪個山頭,隨便種哪些樹都可以的,而是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發展。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工作中,省林業技術推廣站始終堅持“五W”的工作原則,即選定適宜的林業科技成果,確定適宜的推廣地區,根據不同的推廣對象,使技術推廣的受體在適宜的時期內應用正確的技術措施。建昌良種核桃的推廣立項正是秉承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理念,并且在做好全面調研和行業專家充分論證后,才有理有序地推進相關工作。在百姓最需要的時候做出推廣核桃的決定,讓良種核桃栽培得到廣大老百姓和當地領導的充分認可,更成為了建昌縣核桃產業最終成功的保障。

3.2 成果轉化和科技推廣工作要滿足時展需求

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工作中,要符合“三個結合”的條件,即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符合群眾利益需求。本世紀初,國家在大力開展生態建設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各級地方干部也欲為當地建設建功立業,而廣大農民又急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生產,改變貧窮面貌。在當時的建昌縣,推廣良種核桃栽培,無疑是把“國家要綠,干部要績,農民要利”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林業技術推廣站的科技推廣工作者選準時機,因勢利導,及時主動地將良種核桃栽培技術送到農民們的手中,傳授栽植核桃的技術,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得到了干部的支持,實屬恰逢其時,民心所向。

3.3 成果轉化和科技推廣工作要重視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

古語云: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核桃發展得好,不是一個單位能夠做到的,也不是幾個人能夠做到的。省林業技術推廣站的科技推廣工作者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在進行示范推廣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人員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指導、技術咨詢等活動,注重培養專業的技術員。通過對地方科技推廣工作者們連續幾年不斷地理論知識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現場演示,他們掌握了核桃良種繁育、栽植、果園管護等技術,以便隨時將核桃豐產栽培技術教給村里的農民們。據不完全統計,省林業技術推廣站在建昌縣舉辦大型培訓班79次,培訓農民7491人,發放《核桃栽培實用技術》等技術資料6000余份,培養出專業技術人員25人,培養出農民技術員63人,提供就業崗位9292個,發放技術光盤數萬張,千方百計地使當地農民全面掌握核桃相關技術。

3.4 林業科技推廣工作隊伍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先鋒隊

林業科技推廣是連接林業科研與林業生產的橋梁和紐帶;是促進林業科技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是現代林業產業發展的先鋒隊。縱觀建昌縣核桃產業的發展歷程可見,核桃良種及豐產栽培技術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基本成熟,然而良種核桃栽培在遼寧省卻長期得不到發展。省林業技術推廣站充分發揮人才優勢,通過良種推廣和技術示范相結合的正確途徑,采取技術培訓和廣泛宣傳的科學方式方法,讓廣大農民看到科技的力量,走完了科技成果傳播到農民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引領、帶動廣大農民發展核桃產業,完成了讓優秀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終極使命,以“四兩撥千斤”之力,使核桃產業在建昌縣發展得穩定、和諧、可持續。

綜上所述,一項科研成果從科研中產生,到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是一個復雜、漫長的發展過程,更是老百姓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通過對建昌縣核桃產業發展成功經驗的總結,可以將成熟地推廣工作經驗歸納為以下六個字:取勢,明道,優術。

篇(10)

一是堅持早謀劃、早安排、早設計、早施工。去年秋季就全部落實了今年的任務面積、造林地塊、綠化苗木、技術人員,審批了作業設計,冬季開始組織實施,確保了造林成效和進度。

二是領導重視,支持有力。今年在“全面治理荒沙”和“三年植綠大行動”方針政策的帶動下,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林業建設,出臺扶持政策,協調解決困難,全力保障支持“三年植綠大行動”,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各界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使全市的造林綠化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有力推進。

三是重點突出,成效明顯。全市以交通干道、城鎮周邊、重點區域和風沙區、水土流失區的宜林荒山荒沙綠化為重點,按照“園林化、本土化”的原則,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施工,分步實施,逐步推進。

轉變思路,活化機制,調動各方的積極性

一是強化工程措施,采用招投標制和監理制,切實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實施過程中,加強苗木現場檢疫,嚴格控制種苗來源、規格;細化起苗、運苗、栽植、澆水、管護等各個環節。為了提高飛播成效,綠化部門特別重視播區的地面處理工作,從飛播投資中拿出1/3作為搭設障蔽的專門經費,對障蔽搭設進行單獨設計、專項審批、單獨驗收、單獨核算,對未搭設障蔽的播區,不實施飛播作業,不兌現飛播經費。

二是提前訂購苗木,實行育苗造林一體化。從去年開始,經市政府同意,全市以國有林場、苗圃和育苗大戶為主體,全面實行苗木訂購,對于平抑苗價、動員國有場圃技術力量參與造林綠化工作大有好處,保證了造林用苗以本地苗為主,提高了造林的質量和成效。

三是活化機制,轉變工作思路和方法。近年來,造林綠化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縣區采取各種辦法落實造林綠化用地。積極引導、鼓勵更多的投資主體參與林業建設,促進林地流轉,提高林地價值,佳縣益民棗業公司、神木縣生態保護建設協會實行土地流轉經營的模式,集中造林。

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促進林業產業發展

上一篇: 會議發言培訓 下一篇: 工地環境保護措施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小泽玛利亚视频 | 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