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9 10:22: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兒童音樂啟蒙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音樂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已經被無數研究者反復證明,而包括《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及《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政策文件都對兒童早期音樂啟蒙教育的實施意義、原則、要求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科學的論述。如何有效開展音樂啟蒙教育需要所有研究者積極探究、不斷嘗試。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和相關研究,目前通常將兒童音樂教育劃分為“經驗感知、情感體驗、行為塑造”三個層次。在生活和教育活動中,教師、家長和相關人員需要有意識地對兒童進行引導訓練,為其創造音樂體驗空間和機會,激發其音樂欣賞興趣,培養其音樂表達方式和技能。具體來講,可以通過游戲法、作品分析法、檔案袋法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嘗試。
一、多元游戲活動深化音樂感知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樣的論證同樣適用于音樂,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和領悟,都是從生活開始的。而天真無邪的兒童,其日常生活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游戲,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兒童成為活動的主角,讓兒童在游戲中去發現、去領悟音樂的美。優秀的教育者本身就應當善于觀察和探索,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家長、教師以及其他人都應當有意識地將各種音樂現象、常識、行為表現等介紹給兒童,引導其發現音樂韻律的優美,對音樂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去感知音樂。比如在家庭中,家長則可以通過各種生活情境,為兒童營造良好的音樂觀察與領悟機會,木筷敲打茶幾的聲音、踩踏樓梯的節奏、媒體中宣傳的音樂家、玩具中的打擊樂器等都是適宜的音樂啟蒙教育載體,通過這些生動、直觀、形象、有趣的材料、活動等可以使兒童“身臨其境”并且主動控制環境與活動,獲得音樂相關感知。在生活情境中,成人應當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感官刺激,在游戲中提供相應的背景音樂,大森林中小動物的歡快,三只小豬的活潑,巫婆的陰冷恐怖等等,都可以用音樂表現出來,而這種無意識的滲透,可以使得兒童在“浸入式”的音樂環境中,不斷獲得潛移默化的熏陶與領悟。
二、作品分析交流音樂情感體驗
音樂的價值和影響是多元的,它可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提升人的修養和內涵,而這些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情感的體驗與感悟逐步獲得的。兒童的情感發展處于敏感而迅速的發展階段,充分利用“音樂敏感期”的規律和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兒童的情感發展提供積極的影響和幫助。作品分析法作為一種直接有效的情感體驗方式,可以為兒童的音樂啟蒙教育提供有益幫助。所謂“音樂作品分析法”實際上可以概括兒童主動分析、探究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和情感,從而獲得情感共鳴,并促進自身情感升華的一種音樂啟蒙教育方法。成人可以選取音樂海洋中輕松、自然、積極、簡約、有趣的經典作品作為兒童分析的對象,在成人的引導下,要求兒童闡述自己對于該作品的體驗和感悟,并說出自己的理由。這種方法不可急于求成,不能奢望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通過長期的引導和鍛煉,兒童可以逐步形成對于經典音樂的感性認知和體驗,并產生濃厚的興趣,陶冶情操。
三、多元途徑塑造審美表現行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兒童對于音樂的興趣和情感。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為音樂家,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人都應當喜歡音樂,并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和認識。兒童的啟蒙教育僅僅是被動地讓兒童去體驗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引導兒童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去觀察美、發現美、創造美。成人有責任和義務去塑造兒童的音樂行為,鼓勵其大膽地表現自己的音樂需求。利用游戲發掘和探索打擊樂器的材料,通過生活情境模仿成人的音樂活動,借助各種材料和工具進行音樂情感表達,把握各種機會對音樂行為和現象進行評價,這些都是廣義上的音樂審美行為表現。當兒童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之后,還可以進行更為深入的創造活動,比如引導兒童進行簡單的節拍創作和表達,小組游戲合作完成“交響樂”,家庭歌唱比賽等等都是音樂啟蒙教育的良好選擇。
一、兒童鋼琴啟蒙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兒童階段的孩子,性格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做任何的事情都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熱度”的情況。因此,在鋼琴啟蒙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無法吸引孩子學習鋼琴的興趣。
二、兒童鋼琴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隨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家長十分的關注孩子的成長。通過大量數據表明,鋼琴啟蒙教育對兒童智力的開發和體力的訓練有著重要意義。鋼琴的學習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僅是需要用手指去彈奏,也可以用心用耳朵去聆聽和感受,有時候唱歌也是表達音樂的一種方式。鋼琴不僅僅簡單的是一種樂器,更大的作用是人類心靈表露的窗口。通過鋼琴演奏能夠很好的和心靈進行溝通,從而達到凈化心靈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三、兒童鋼琴啟蒙教學中的幾種音樂教學法的應用和研究
兒童的鋼琴啟蒙教學方法可以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個人條件等方面為出發點,設計出適合兒童啟蒙教育的音樂教學方法。可以對下面幾種教學方法進行借鑒。
(一)兒童鋼琴啟蒙教育要注重培養兒童的樂感
對音樂的樂感也是需要進行學習的,雖然音樂感覺本身是比較抽象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通過教學培養孩子的樂感還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培養樂感主要從聲音和節奏開始,具體的方法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對學習過的每一首音樂,都要詳細的介紹作者創作的背景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等因素,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的融入到音樂中,加深印象。
(2)教導孩子通過掌握觸鍵的力度和快慢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不同的方法,以及手腕的力度和手指對觸鍵的掌控等,讓孩子反復的練習,用心去感受音樂,用心去想象。
(3)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多聽音樂和唱歌,類型可以是校園青春,也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等。但必須有歌詞,這樣便于對音樂的內容理解。認真的練習唱歌,唱出音樂的旋律和情感。與此同時想象用手指在琴鍵上面彈奏歌曲,更加的有感染力。
(二)培養興趣,提高兒童鋼琴啟蒙教學的質量
培養兒童的鋼琴學習的興趣可以從教師和家長或者其它的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內容:
1.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兒童的特點以及學習的心理制定教學方案,兒童正好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學習東西很容易三分鐘熱度,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樣對孩子能夠有一個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2.家長在課后對孩子進行督促和輔導,對學習鋼琴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家長要根據孩子和自己的時間安排好練琴的時間和內容,并不是要每天都安排新的內容,要注重彈好,讓孩子養成兩哈的練琴習慣和毅力。家長還可以為孩子請專門的鋼琴教師,由專業的教師上課能夠學的更扎實。
(三)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習音樂的識譜
一、調查背景
由于歷史和社會原因,我國兒童音樂教育主要分為隱性和顯性兩種形式。隱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環境熏陶等培養兒童音樂欣賞及活動技能;顯性教育主要是通過學校開設音樂藝術類課程進行兒童音樂技能的訓練。兒童在接受音樂教育時,最明顯最直觀的方式是顯性形式,但在學校教育中,音樂課程的主要載體還是課堂,在形式上呈單一化傾向。兒童在學校接受音樂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動、簡易器樂演奏,兒童身心的日益成長,簡單的課程已經難以吸引兒童興趣,使學校音樂課程出現“邊緣化”危機,單一教育載體讓優秀音樂在兒童間的傳播顯得舉步維艱。因此在新信息時掘更適合兒童音樂傳播、發展及創新的途徑,是推進兒童音樂教育發展的新思路。
二、調查分析
音樂啟蒙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兒童,因此教師如何巧妙地運用教學方法是極為重要的,而柯達伊教學法通過視聽唱多種感受,能夠快速地、有效地、科學地培養兒童的音樂能力,提升兒童音樂素質。因此,只有把柯達伊教學法等先進教學方法融入音樂啟蒙教學中,才能夠促進音樂啟蒙教育的發展。
一、柯達伊教學法的理論及特點
被音樂界人士稱為“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音樂教學法”之一的柯達伊教學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所創立的,柯達伊教學思想的形成與當時匈牙利的國情相關。匈牙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戰爭的重災區,國家經濟衰退、社會動蕩、人民文化水平較低,因此柯達伊提出從歌唱入手來進行音樂教學,并在之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改善教學方法,形成了以首調唱名法、節奏讀法、符干字母譜、科爾文手勢為主的四大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柯達伊非常重視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按照兒童成長、能力發展、接受能力等兒童自然發展規律,由簡入繁地進行音樂教學,柯達伊教學法擺脫了以邏輯為主的傳統音樂教學法,能夠使兒童對音樂產生長久興趣。柯達伊強調讓兒童在游戲中感受音樂,在游戲中學習音樂知識,在游戲中提升音樂素養,并能夠培養兒童的音樂想象力及創造力,讓兒童建立自身的音樂世界。柯達伊教育體系對匈牙利音樂教育事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柯達伊的教學思想
(一)全民音樂教育思想
“音樂屬于每個人”是柯達伊的愿望,音樂教育的全民性思想是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一個國家的音樂文化,不是單單幾個人創造的,而是全民族人民創造的,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音樂,以此繼承這種音樂文化。音樂也不應該只是少數人學習,應該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可以探索音樂的寶藏。他還認為,音樂培養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整個社會,只有每位公民都有較高的音樂素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匈牙利音樂的良好發展,提高匈牙利公民的生活質量。基于此,柯達伊全力推進音樂教育的發展,在匈牙利,每個兒童從幼兒園到中學都能夠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匈牙利教育部門規定,每個學校都要采用柯達伊教學法進行教學,對柯達伊教育法的推廣和對全民音樂素養提升起到了重大推進作用,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匈牙利誕生了很多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和音樂教育家。
(二)民族音樂教育思想
民族性是柯達伊音樂教學的思想基礎,也是其思想最突出的一個特性。他認為,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承,而音樂正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所以民族之間有著不同,文化的不同是重大原因之一,而這種“精神”一旦毫無保留,那就不能稱為一個民族,如果民族文化不能傳承而過度接受其他民族文化那是可悲的。柯達伊教學的首要準則就是——學校音樂教育必須扎根于民族文化當中,必須以本民族民間淳樸、優秀、易唱的歌曲、詩歌、歌謠為教材,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匈牙利人。
(三)早期音樂教育思想
柯達伊非常注重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柯達伊認為兒童越早學習音樂對其成長越有利,在出生前的九個月即胎教時期,就應該給兒童聽一些歌曲。兒童是國家民族的希望,他強調三到七歲是接受音樂教育最重要、影響最大的年齡區間,這個黃金年齡如果被耽擱、被忽視,那么將對兒童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一個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兒童,會有良好的性格、堅韌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只有每個兒童都接受過良好的音樂教育,一個國家公民的整體素質才會提高。
(四)科學音樂教育思想
在柯達伊教育思想中,非常強調“人本主義”思想,以兒童為中心,強調從兒童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習音樂,即遵循“兒童發展法”,即兒童的成長、兒童各能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等兒童自然發展規律。教學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不遵循邏輯結構進行教學,反對傳統音樂教育的“痛苦折磨”,更加注重對兒童興趣的培養,讓孩子從內心熱愛音樂,主動參與音樂,積極感受音樂,深情表現音樂。從兒童的認知能力出發,從感性認識入手,讓音樂貼近生活,使兒童便于理解,讓兒童體驗音樂,感受音樂進而潛移默化地學習音樂,通過這種培育,提高兒童音樂素養,培養兒童音樂情趣。同時,柯達伊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簡單樸實的音樂中,增加趣味性,增加簡單對唱,使歌曲有了很多新變化,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能力。
(五)歌唱音樂教育思想
歌唱是柯達伊教育思想的中心,喉嚨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器官,也是最好最美妙的天然樂器,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參加音樂活動的途徑,并且歌唱教育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音樂教育,通過最經濟最有效的歌唱教學,完成柯達伊的最大愿望——音樂屬于每個人。合唱是柯達伊歌唱音樂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實現的音樂合作形式,柯達伊認為:“只為我們自己唱歌是沒有價值的。兩個人一起唱會更好,逐漸地越來越多,成百上千人一起唱,直到我們成為一個偉大的和諧之音。這時我們就可以說,整個世界更美好了!”從合唱中,學生們會感受到和聲的魅力,領會到音樂的空間藝術,在與同學合唱中學習音樂,在與同學合唱中增強了團結協作的精神,因此,歌唱教育不單是音樂教育,更是育人教育。
三、柯達伊教學法在音樂啟蒙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柯達伊教學法與我國新課程標準相適應
柯達伊教學法強調使用本民族的歌曲作為音樂教材的主體,然而教材中也不乏許多除本民族外的其他國家地區的優秀音樂。讓兒童在學習本民族音樂的同時,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民族特點、音樂特點和文化特點。這與我國音樂新課程標準中課程人文性(音樂課程中的藝術作品和音樂活動,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創作者、表演者、傳播者和參與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張,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文化發展脈絡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現,具有鮮明而深刻的人文性)是相吻合的。柯達伊教學法重視兒童的即興創作能力,從兒童剛開始接觸音樂時,就引導兒童多聽音樂、多感受音樂、多理解音樂、多創造音樂。并運用所學音樂知識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通過對兒童進行音樂即興訓練,提高學生音樂藝術創新和創造美的能力,增加了學生未來從事藝術創新性工作的可能性。這與我國音樂新課程標準中課程審美性(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形象思維,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是相吻合的。柯達伊教學法著重教學順序的科學性及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一堂課通常由六部分組成,即聆聽、歌唱、獲知、書寫、讀譜、創造。通過動用耳、口、眼、手等多器官共同協作,讓兒童深入沉浸到音樂的世界中,進行音樂感知、音樂學習和音樂創造。這與我國音樂新課程標準中課程實踐性(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高度吻合。
(二)柯達伊教學法與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
優秀的音樂教學法能夠在音樂教師的教學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柯達伊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即兒童發展法(childdevelopmentapproach)非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角度、方位去學習音樂,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學過程。按照兒童成長階段、兒童能力發展、兒童接受能力等客觀自然發展規律,由簡至難地安排教學內容、使用教學方法,而不是簡單地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來安排教學內容。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引導、帶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感知音樂過程、獲得音樂體驗、進行音樂創造,而非以理性認識為主指導學生學習音樂。要使兒童保持音樂興趣,培養音樂感受與欣賞能力,提高演唱表現能力,培養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集體意識等。通過觀察與對比可以發現,在音樂啟蒙教學中應用柯達伊教學法是與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順應的。
四、柯達伊教學法在音樂啟蒙教育中的應用
(一)培養兒童音高概念的應用
科爾文手勢是英國新教派牧師、首調唱名法的推行者約翰科爾文所創立的,同時科爾文手勢也是柯達伊教學法中非常重要的構成要素。這種手勢通過七種不同的空間姿勢來代表七音階中的唱名,使兒童能夠直觀了解音階中各個音之間的高低關系,在頭腦中形成音高概念。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作編排一些科爾文手勢游戲進行教學,幫助兒童理解音高,將音高這一抽象概念具體化。此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科爾文手勢來幫助兒童理解音樂作品的旋律,逐漸使兒童對音的強弱、漸強漸弱、漸快漸慢及音樂感情進行理解,提高兒童音樂素養。其次,通過對二聲部音樂作品進行手勢訓練,能讓兒童對和聲有一定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在進行首調唱名法教學時,也可以運用科爾文手勢幫助學生理解Do這個音符是可以移動的,但音名發生變化,讓兒童更好地理解各個音級之間的換算和轉換,為兒童以后學習流行音樂知識、即興伴奏知識打下基礎。
(二)培養兒童節奏能力的應用
在柯達伊教學法中,節奏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可以先通過兒童熟悉的聲音入手來進行節奏練習,如讓兒童聽擊鑼“隆隆隆隆”的聲音準確了解四分音符,讓兒童聽走路“踢嗒踢嗒”的聲音明白八分音符,讓兒童聽沖鋒槍“突突突突”的聲音來理解十六分音符等等。教師也可以自創一些節奏游戲,讓兒童在游戲中掌握不同節奏,讓兒童快樂地學習音樂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兒童進行手、腳不同節奏的訓練,例如左手演奏高音部分,右手演奏中音部分,雙腳演奏低音部分;左手演奏一種樂器節奏,右手演奏另一種樂器節奏等。手腳的不同訓練開發了兒童的左右腦、提高了身體協調能力、使之掌握了復合型節奏的技巧、提高了兒童音樂素質。
(三)培養兒童識譜能力的應用
教師在進行兒童識譜教學時可以運用柯達伊教學法將識譜最難的兩方面——音的長短和音的高低分開逐一擊破,將音符和五線譜分開,并把音符的符頭去掉使其只表示節奏,將音符的音高用字母表示,幫助學生先唱對節奏,再唱音高。之后,由于五線譜有著直觀、容納音樂信息量大等優點,應以學習五線譜為主,進行視唱練習,能夠幫助兒童提升識譜能力,也能幫助兒童對旋律、情感進行理解。
(四)培養兒童歌唱能力的應用
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歌唱有著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柯達伊教學法的核心,尤其是集體歌唱。在教學前選用一些歡快的、本民族的、適合兒童的歌曲進行教學,激發兒童歌唱欲望,運用齊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方式增加兒童歌唱興趣。對于兒童感興趣的歌曲,教師可以和兒童合作進行二次創作,尤其是對中國民歌或中國民族風格的歌曲進行創作。教師應讓兒童多進行無伴奏合唱訓練,訓練穩定音準和準確音程。在進行歌唱教學中,要讓兒童感受音樂和欣賞音樂,只有讓兒童自己進入音樂中,才能更好地把握音樂情緒與情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五、結語
柯達伊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蒙教育有著積極作用,運用柯達伊教學法教學,能夠培養兒童多維度音樂能力、演唱能力。同時,也能很好地傳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極發展和改進柯達伊教學法,改變枯燥乏味的音樂啟蒙教育現狀,讓兒童真正熱愛音樂,發揮出音樂教育“育人”的特點,培養兒童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盛紅芳.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J].黃河之聲,2020,(12):153.
[2]張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創新優化策略研究——以柯達伊教學法為例[J].中國文藝家,2021,(01):79-80.
[3]馮丹.柯達伊教學法對基礎音樂教學的影響研究[J].北方音樂,2020,(24):200-202.
[4]楊莉禎.柯達伊教學法在高中合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21,(05):181-182.
二、多元文化與學前音樂啟蒙
(一)哈爾濱學前音樂教育的普遍現狀
根據筆者對哈爾濱城市各類型學前機構的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在哈爾濱城市主要的學前教育機構主要有: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以及一些私立早教機構。這些教育機構的規模大小及師資實力各不相同。相對來說,公立幼兒園在辦園條件和教師素質相對優于私立幼兒園。另外,近幾年新出現的大量的早教機構,也以其比較新穎的形式,較好的環境和較新的理念逐漸的受到了幼兒家長的認可。筆者在對這些早教機構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目前哈爾濱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還沒有一個統一觀念,到底要讓孩子們欣賞什么音樂、怎么欣賞音樂。當然其中一部分機構也在進行著相關的研究,比如在嘗試性的探索和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開展相關音樂教學。但是限于科研能力和現實情況等因素,研究進展和實施都比較慢。我們有必要通過努力,逐漸改變這一現狀,讓孩子們欣賞到更加優質的音樂,從而實現良好的音樂啟蒙。
(二)從多元文化視角看學前音樂啟蒙
首先,幼兒是對所有的事物都具有著強烈的認知欲望,這是一種很好的天性,但是由于他們的自身知識結構比較簡單,因此他們對事物會缺乏正確的判斷。而此時如果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幼兒家長跟風選擇一些不適合兒童的音樂來讓兒童欣賞,這樣是不適合孩子自身成長和認知規律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孩子們的音樂呢?美國當代著名的音樂家和教育家貝內特•雷默在其兒童音樂教育思想中曾提出應該讓兒童從小就接觸豐富多樣的音樂藝術文化。在雷默看來,只有在豐富多樣的音樂藝術滋養下,兒童才有可能擁有更為寬廣的藝術視野,獲得更為全面的藝術發展;反之,如果過于強調某一種藝術風格,忽視其他的風格,那么它只能培養出藝術視野狹窄、心懷偏見的兒童。然而,后一種情況卻在幼兒音樂教育實踐中普遍存在。2012年教育部下發了《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其中對學前兒童藝術方面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導“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如:經常讓幼兒接觸適宜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幼兒去劇院、美術館、博物館等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從《指南》中這些對幼兒音樂藝術的教育指導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對幼兒的音樂啟蒙教育中需要從多元文化層面著手,以開放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去引導幼兒形成更加全面和正確的藝術視野。
三、多元文化理論對音樂啟蒙教育的指導作用
從多元文化角度來講,不同國家、地區、地域、民族的音樂都具有其獨特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的文化內涵。這些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通過其各自的旋律、和聲、節奏、特有樂器音色、表現方式等要素形成了各種音樂風格。作為學前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秉著一種開放的態度,從眾多的音響資料中收集到簡單易懂、生動形象、風格各異,適合幼兒欣賞的優秀作品,逐漸在幼兒音樂啟蒙中應用。但是,由于幼兒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選曲和欣賞的過程中,先不建議融入過多的知識性內容,如民族、文化等背景,畢竟幼兒在知識結構和思維上還達不到理解這些比較復雜的內容的要求。我們要盡量從聆聽欣賞和感受音樂的角度去進行引導,以單純的音樂元素作為基礎,讓孩子感受不同風格音樂的特點,感受各種音樂帶給他們的情緒,從而逐漸從感性上把握各種各種文化的音樂風格。
中圖分類號:J6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1-0069-01
幼兒的啟蒙教育在幼兒的整個鋼琴學習階段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別注意老師教學與幼兒學習過程中的科學性與趣味性。本文著重從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方法和過程進行探析,希望能有借鑒作用。
一、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音樂訓練是開發右半腦和兒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徑,也能促進兒童聽覺、視覺記憶和思維的發展;還能在艱苦的訓練中培養兒童堅強的毅力;同時還可以增強兒童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幼兒學習鋼琴,能達到十指靈活而獨立的運動,左手和右手都能得到較為均衡的、高度獨立的訓練,不僅使兒童的眼、腦、手、腳、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協調配合,還能使兒童的組織、協調、閱讀、記憶以及觀察力、注意力、忍耐力、創造力等方面都得到明顯的發展;孩子通過學習鋼琴,可以了解世界各國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提高審美情趣,增強了藝術修養。
二、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最佳階段
對于幼兒學習鋼琴的時間界定,我們從對參加第三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的三十三位鋼琴家開始學鋼琴的年齡調查研究中可以發現:其中一位是從2歲開始,三位是從3歲開始,六位是從5歲開始,八位是從6歲開始,七位是從7歲開始,各有一位分別是從8、9、10歲開始。由此可見,參加此次比賽的鋼琴家有85%是從3-7歲年齡段開始學琴,該年齡段是幼兒學琴的最佳年齡段。學琴年齡太小,鋼琴鍵盤的重量使幼兒柔軟的手指難以適應;年齡過大,則會錯過幼兒對藝術感知和訓練的腦神經發育的最佳時期。
三、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關鍵是興趣培養
幼兒心理學研究表明,3-4歲幼兒的注意力只有5-10分鐘,5-6歲幼兒的注意力最多20分鐘左右。在幼兒鋼琴啟蒙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師不但要掌握正確而熟練的鋼琴演奏技法,更要重視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因此,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特點就要偏向于兒童化、趣味化。
幼兒鋼琴學習的“興趣”和對鋼琴的“琴趣”濃淡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注重培養孩子對鋼琴的“琴趣”才能提高孩子彈琴的“興趣”。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音樂”,如帶孩子到公園去,到田野花叢中去,讓他們聆聽蛙鳥叫聲、風雨汽笛聲,讓孩子對聲音產生興趣;又如,在生活中隨時可以啟發孩子感受多種節奏,讓幼兒多聽音樂,通過比較不斷增強他們對音樂美的感受力和表現欲。通過鼓勵和表揚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更大的學習愿望,使兒童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產生持久的興趣,從而自發地產生對鋼琴學習的要求,并從中得到激勵和鼓舞。
四、幼兒鋼琴啟蒙教育基本方法
鋼琴啟蒙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音樂發展之路。在幼兒鋼琴啟蒙教育中,應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和演奏技巧,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認識鋼琴彈奏技術、技巧形成的規律性和階段性,才能保證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成功。在幼兒鋼琴啟蒙教育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正確的彈奏姿勢。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第一步應從正確的彈奏姿勢訓練開始。練習者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向前傾,身體要正對鍵盤的中央,雙手放在鍵盤上時要使手肘部和前臂的高度與鍵盤高度保持一致,雙腳自然放松地放置于踏板前。訓練者要坐得端正而不僵硬,肩背放松,坐到琴凳的1/3處。訓練者手的姿勢應當自然放松、手指彎曲成半球形,掌關節撐起,肘部放松,五指立起來,用手指端肉墊部分觸鍵。從一開始就保證科學的彈奏姿勢,才能在今后的訓練過程中漸漸體會到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來觸鍵,提高彈奏的準確性。
二是訓練注意力的提高。鋼琴訓練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獨立性要求非常強的教育訓練過程,它要求學習者有嚴謹而踏實的學習態度、自覺和刻苦的學習能力。因此,家長應幫助孩子安排一個安靜的、整潔的、沒有其它干擾的環境,琴上不要放一些引起孩子分散注意力的小玩具等。在輔導孩子練琴時,要充分利用孩子注意力集中這一段時間練習重點內容或新授內容。當覺察到孩子的注意力已不在琴上時,應該讓他休息一下,再重新去練,效果會好許多。
現代社會,鋼琴學習已經成為學齡前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第一選擇。要讓幼兒在鋼琴的學習中對樂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彈奏,給他們充分的想象空間,提高音樂感受能力及學習的興趣,塑造出良好的個性品質。
參考文獻:
[1]李斐嵐.試談幼兒鋼琴教學[J].人民音樂,1980(5).
[2]樊禾心.鋼琴教學中演奏技術的訓練[N].音樂周報,2000.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50
The Value of Music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LIU Lei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attache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pre-school child development, children development has a major role. Music education as part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teaching composition consist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value of music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look forward to play a reference for the music teach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development; value
任何教育行為都以一定的目的為基礎,通過對教育過程進行計劃從而對教育受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改變受體的思想以及行為等,作為學前兒童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學前兒童音樂教學同其他類科目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共性,但音樂教學也存在著其特殊性,兒童音樂教學并不是一項單純技能與知識傳授的教學,它是一項需要將音樂特殊性與兒童發展通相結合的教育工作。只有將二者互相結合,才能有效提升兒童音樂教學的質量。學前兒童音樂教學對兒童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價值。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
1 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身體發展的價值
一方面,音樂教學有益學前兒童大腦發展。現代科學家表明,人的大腦分為兩部分,左半腦主要負責語言學習以及數學理解等行為。右半腦負責音樂以及思維活動等行為。雖然人們的大腦兩部分各自負責不同行為,但二者并不是獨立存在的,人的活動是受到兩部分共同控制。學前兒童是大腦發育最為快速的一個時期,在此時期,只有通過不同的活動以及訓練才能充分調動學前兒童大腦的活動狀態。音樂教學作為一項充滿活動力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學前兒童大腦的活動機會,進一步促進學前兒童大腦的發展。
另一方面,音樂教學有益學前兒童身體健康。在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通常是通過聽覺與身體之間的互動完成。在伴隨著優美音樂的活動下,學前兒童通過互動、表演等方式進一步促進身體各項器官的鍛煉,并提高學前兒童的神經反應速度以及協調性,增加學前兒童的肺活量。即使不通過表演,而只是以單純的歌唱方式進行教學,也能對學前兒童的發音器官以及呼吸系統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
另外,音樂教學有益于學前兒童的情緒穩定。學前兒童通過參與到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往往充滿互動性,這是對兒童好動性的一種滿足,從而滿足學前兒童的心理。
2 音樂教學對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價值
學前兒童音樂教學作為一種以語言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對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好的歌曲往往也是一首出色的詩歌,學前兒童不但學會了一首歌曲,同時也掌握其中的旋律以及歌詞。不僅促進學前兒童掌握更多音樂詞匯,同時也擴充了學前兒童詞匯的積累,進一步提升學前兒童對其他詞匯的理解以及應用。
音樂教學也是促進學前兒童提升聽辨能力的過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如果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們發音正確、吐字清晰,那么也是對學前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另外在音樂教學中,音樂也有著節奏的快慢、音調的變化等因素,音樂教學也能有效促進學前兒童識別節奏以及音調的變化,從而起到提高學前兒童口語能力的效果。
3 音樂教學對學前兒童情感發展的價值
情感是指人的社會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的一種體驗,情感是隨著人的活動而產生的。所以培養情感是教育工作的一項任務。學前是兒童情感發展的重要階段,具有豐富情感的音樂對學前兒童情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通過音樂教學,不但能有效構建學前兒童的情感,同時也能有效幫助兒童認識情感。一首好的歌曲,一曲優美的音樂,都能有效促進學前兒童與音樂之間產生共鳴。另外,在學前兒童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同歌曲所帶來的情感也不同,這也是對學前兒童情感世界的一種豐富。
4 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意志發展的價值
所謂意志指的是人們在一定目標的前提下,對自己行為進行心理調節的一種過程。堅強的意志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而音樂教學對學前兒童意志的發展同樣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音樂教學時一項充滿實踐的活動,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當教師播放一首學前兒童喜歡的音樂時,那么學前兒童就會通過行動來尋找音樂所在點。如果當教師終止音樂的播放時,那么兒童會采用痛哭的方式進行抗議。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看成在音樂教學中學前兒童的一種隨意行動,也可以看成是兒童意志的萌芽。隨著兒童對音樂的不斷學習,無論是對歌曲的演唱技巧,還是對歌曲韻律以及兗州樂器的學習,都是兒童充滿為了達到目的的一種行為。尤其是學前兒童在學習相對較難而又自己喜歡的音樂時,沒有一定的堅持不懈精神是無法達到目的。另外在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中,教學通常是以集體教學為主,兒童往往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跟隨教師的音樂節拍,并且也會與其他兒童進行合作。這些無不說明,兒童音樂教學是培養兒童意志的有效方式。
5音樂教學對學前兒童秩序感發展的價值
音樂教學工作是一項具有秩序性的工作,音樂教學要求參與者與教師要根據一定的規則進行,還要求音樂教學參與者正確認識到自身所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秩序主要表現在:明確音樂教學的常規活動;對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作品、參與者、使用道具以及相應設備負責;對音樂教學場地負責等。如在學前兒童音樂教學中,如果學前兒童不遵守教學規則,那么就會影響學前兒童音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前兒童音樂教學中,《丟手絹》是一個基礎的音樂教學活動,需要一定數量的學前兒童根據音樂節拍以及指令做出相應游戲動作。如果兒童不根據規則進行游戲或者盲目的搶占位置,那么就會對音樂教學活動的進行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使音樂教學失去趣味性。這些違反音樂教學規則的活動也就不能受到大家的喜歡。同時音樂教學充滿趣味的形式會使學前兒童去接受音樂教學中的各項規則和要求,學前兒童因此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也會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提醒其他兒童遵守規則,進而使學前兒童矯正自己對秩序的認識,從而培養正確的秩序習慣。雖然在學前時期對兒童的音樂教育并不是為了將學前兒童都培養成具有一定藝術性的人,但是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能有效提高學前兒童的各項素質,培養學前兒童全面發展,形成健全人格,為學前兒童將來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6 音樂教學對學前兒童自信心發展的價值
由于受到家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很多學前兒童總是對自己產生懷疑,不相信自己、認為自己總是完成不了任何事。這時通過運用體驗成功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學前兒童自信心也就變得越發重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是一項具有情感藝術的教學活動,教師通過設立相對和諧的教學環境與氣氛,將學前兒童榮譽到音樂中,從而激發學前兒童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嘗試行為。通過音樂教學中教師對學前兒童的鼓勵,例如當那些不自信兒童第一次唱出歌曲時,教師的一句鼓勵語言、一個鼓勵的延伸都是對學前兒童自信心的提升。這種鼓勵方式很容易促使不自信兒童產生自信感,進而教師多找表演機會讓兒童更多的進行表演,從而促進兒童的表現欲望。又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促使學前兒童的積極參與(例如領唱、指揮等方式),從而將那些膽怯、自卑的兒童通過這種方式在音樂活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自信,將他們變得更加勇敢自信,敢于在不同區域表現自我。
人的一生是充滿坎坷與崎嶇的一生、并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只有具有自信的人才能獲得成功,勇敢的面對人生的挫折。在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不僅能幫助學前兒童體驗成功,更能通過參與的方式提升學前兒童的自信心,促進學前兒童全面的人格成長。
7 總結
音樂教學時學前兒童的一項重要啟蒙教育,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不僅是對學前兒童音樂水平的培養,更是對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全面促進,因此我們應當正確認識音樂教學的作用,從而通過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促進兒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忻忻.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價值分析[J].時代教育,2012(2).
[2] 殷俊芳.論音樂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價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
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了人類生活和學習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所開展的音樂實踐活動,是音樂教學的重點之一。這是把重視音樂實踐作為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把音樂的教學過程看做是音樂實踐的過程。我們在幼兒小時候,給予他們關懷,在他們成長、學習的同時,給他們加入了一些有關音樂的教育,來促進孩子們控制情緒,開發他們的大腦,使得他們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對于兒童們的音樂啟蒙教育不僅是為了給予他們一個音樂方面的技術訓練,因為作為教師不能就只是為了把孩子們都培養成音樂天才,我們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在接觸、學習的時候,可以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讓他們能感覺到音樂是美好的,讓孩子們可以開心快樂的成長。
一、兒童音樂啟蒙的重點
(一)音樂啟蒙教育的重點是挖掘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讓兒童學會如何去欣賞音樂、學習新歌曲,并且去演唱等,對兒童的心理上會有一種別的活動不能比的刺激感,讓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更強烈的啟發。而這樣的感受,對兒童的智力發育有著深刻的推廣與促進作用,進而能夠激發孩子的潛力并且有著更大的創新思維。
(二)音樂啟蒙教育能促進兒童聽力和記憶力的提高,兒童在去欣賞音樂的同時,對于他們的聽力會有一個很好的幫助和促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光是為了給他們聽,也要讓他們可以記住那些歌詞或者是一些動作,這樣的話,才可以繼續學習歌曲和律動練習,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大腦的發展和記憶力的增強。
(三)利用音樂陶冶兒童的情操
幼兒通過感知會把一些聽到的音樂傳達給大腦,從而就會有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不是普通的那種,興奮和孩子的積極性都會有所增加。孩子們經常接觸音樂,感受音樂的同時,可以使孩子們覺得很開心和安心。
(四)音樂啟蒙教育有利于幼兒德育的發展
對于兒童們的情感鍛煉,是可以通過音樂的教育來培養出來的。實現思想教育,不是對孩子們實行強迫性的舉動,而是用生動的音樂本身,通過環境影響而來的。
二、兒童教育存在的誤區
(一)家長們的隨波逐流
受從古至今而來的傳統觀念和現如今激烈競爭的社會影響,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會成為人上人,或是孩子自己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第一名”。家長為了孩子,省吃儉用,給孩子們去買那些昂貴的樂器,想讓自己的孩子當新一代的“巴赫”或者是“貝多芬”,可是他們卻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有的父母并不是自己孩子的引向標,也不了解自己孩子到底喜歡什么或者厭惡什么,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去學習這個學習那個,自己的孩子明明不喜歡,卻強迫孩子去學習。在教育兒童的時候,如果盲目跟隨,不符合現實,讓孩子們沒有快樂,那么,這就是不合格的教育;同樣,如果孩子們不愿意去學習,壓根就不喜歡,那么他們什么都不會學到,有時候會讓孩子引起叛逆心理的。
(二)老師眼中的一視同仁
在現實中,一些教師壓根不注意孩子年齡差,都是單一的教學方法,且遵循相同的模式。這樣的后果是除了少數的兒童能取得成功,很多孩子都是毫無收獲。家長們不僅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那花費的資金就更不用說了,可這樣,那些孩子還是在音樂殿堂的門口,而沒有達到音樂那個廣闊天空里。作為老師要很清楚自己每個學生的品性和性格愛好,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知道孩子們的潛力在哪,才能激發他們那些自由想象的空間。同時為了避免單一枯燥的教學過程,要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培養兒童的愛好,加強他們有關音樂上面的樂感和思維能力,讓他們有一個開心的音樂之旅。
三、如何將音樂有效地融入幼兒教育中
(一)改變音樂教育中那些老的觀念
現在幼兒園里面的音樂教學都和一些小學很相似,只是去訓練音樂的技能,興趣愛好都不是重點了,兒童整日圍著教師轉,機械記憶著不感興趣的東西,如一個個機械的兒童。而老師們也都是直白的教授知識,以課堂教學與課堂活動為基礎,其實都是很認真的在教孩子們唱歌、記歌詞、記那些歌曲的情感什么的。但作為幼兒園老師應該更加注重的不是歌唱的技巧,而忽略孩子們應該如何單獨的去學習的培養,所以,那些老的教育觀念,已經嚴重的阻礙了孩子們思維的創新發展。
(二)音樂教育選取書本的重要性
在教孩子一首新的歌曲的時候,首先要去看這首歌能不能帶動孩子的興趣,讓他們會有想學的欲望。在書里,會有很多歌曲,可是不是每一首都適合兒童去學習的,因為有些歌的歌詞孩子并不能夠全部理解意思,而一些歌的內容和兒童平日生活的情景都相反,所以選擇好歌曲是很重要的。在筆者看來,只要讓孩子們能感覺有趣,讓他們能夠喜歡,開心的去學習,這些也就夠了。除去一些兒童常常聽的兒歌,還可以給他們加一些國內外都比較流行的歌曲,甚至可以教他們一些電視劇的插曲,也是比較適合兒童并且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孩子在對待新的事物時會比大人敏感的多,而這些歌曲放出來,兒童就會表現出高漲的情緒,然后我們在教育他們的時候適當的改改歌詞也是不錯的,這樣能讓他們可以自然而然的進入學習音樂最好的狀態,提高兒童的審美觀點,讓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會更快樂。所以我們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兒童歌曲,因為兒童也是社會的人。
(三)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有哪些認識
常常會聽到一些老師抱怨,說孩子們在學習新歌的時候記不住歌詞,也不知道歌曲所表達的意義。所以在教孩子們學習新音樂的時候,我們應該用豐富多彩的辦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興趣,挖掘出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表達能力,創造出一個和諧快樂的學習環境。
1.角色探究法
找一些有故事的歌曲,讓孩子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感受歌曲中不同的角色和感情。繼而可以激發兒童想去繼續學音樂的興趣。例如《拔蘿卜》、《數鴨子》這些類型的歌,里面的角色或者場景都是孩子們喜歡的,這樣在學習歌曲的時候,他們就會深深愛上音樂。
2.音畫轉換法
兒童的特點若是喜笑顏開和感情極易外露,平時孩子也不容易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在此時,老師就可以用一些卡通圖片來幫助孩子去理解新的歌曲,這樣與孩子互動,就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的記住歌詞和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也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情景互動法
將音樂放出來的時候,給小朋友說說這首音樂的背景,然后將孩子們帶入到這個場景中,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在情景中做游戲、對話。如《老師,讓我親親你》、《祝福歌》等。
4.暢想生成法
對于一個較為可以簡單理解的歌詞,不要直接教授,可以去引導孩子們,讓他們自己通過以往學過的知識去想象,改編新的歌詞出來也行,這樣能培養出他們的創新性思維。例如《搖籃曲》、《長江之歌》、《夏天的雷雨》等歌曲,使孩子在有效的激勵和喚醒下去感受、欣賞和表達,讓孩子用他們的積極性學會學習、去創造、去發現和探索,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
(四)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在兒童音樂教學中不可以照本宣科,盡量減少和要求的約束,引導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有豐富的情感,首先,要對孩子們有較為強的影響力。教師上課的時候要尊重孩子們,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教師和孩子的互動是快樂和輕松的,這樣就會有一個很溫馨的環境。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傾聽孩子心理表達的欲望,然后去滿足他們一些基本要求,繼而就能發現孩子們在音樂中的創造能力,然后給予鼓勵。同時如果孩子們有疑問,就讓他們提出來,并且和他們一起探討解決,不要訓斥他們的好奇心,要保護他們的自信心,以一個真正的支持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四、要怎樣才能更好去實施兒童有關音樂的教育
在給兒童教授音樂的時候,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用了不正確的方法,不僅不會有任何幫助,還會起反作用。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們學習音樂的時候應該有正確的理念,要明白教育孩子去認識音樂的重點在哪。以下有幾種方法:
(一)情境教育的方法
老師和家長在教孩子音樂的時候,老師和家長要去有意的布置些場景,引導孩子去主動接觸音樂,讓他們心生喜歡,繼而就能學習到新的知識。比如,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家長可以放一些溫馨的兒歌給他們聽;在他們做游戲的時候又可以給他們放一些活潑可愛的音樂;到了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就可以放一個很安靜的催眠曲。另外,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去聽一些較為熱鬧的演唱會或者音樂晚會,讓孩子們生活在音樂的天空下,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愛上音樂。
(二)音樂游戲的方法
在給孩子們音樂傳送知識的時候,老師們可以使用做游戲的方式,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家長可以去營造一個很舒適的音樂環境讓孩子們去感受、去體會。常常的給孩子們放一些音樂聽,去讓他們感覺音樂帶給他們的是舒適、快樂。并采取以兒童心理為特點的行動,引導孩子愿意去聽音樂、喜歡唱歌和跳舞,讓音樂和游戲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樣,兒童在聽音樂的時候,會不自主的打著節奏,有時會去哼這首歌。
(三)引導鼓舞的方法
為了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家長可以在聽音樂和唱歌的時候,用手劃出拍子,或幫助孩子們做一些比較有節奏性的動作。此外,家長應該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實施要從簡單到困難,耐心是主要的。當孩子完成了一個音樂動作時,老師和家長們要積極的表揚他們,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五、音樂教育對孩子們平日的影響
兒童音樂教育,從根本上說,應開展的工作是對兒童能力的培養訓練,以對兒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為重點,糾正那些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培訓和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一些片面的做法。將理論、實踐經驗和自己的經驗相結合,闡述了音樂教育實踐中一些典型的非智力因素在培養兒童的時候,幫助兒童漸漸有一個審美的標準,進而促進他們心理上或是性格上的全面提高和發展。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簡介:阮婷,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講師,學前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東英才學院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樂在孩子的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著名的文學家雨果曾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還有一把便是音符”。[1]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音樂教育價值的理解也更趨于科學和深刻。目前已證實音樂能夠幫助人類增強認知系統、提高情緒智力、增強感知運動系統、增強應激一反應系統、增強記憶系統等,這充分說明了音樂教育多方面的育人價值。[2]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幾年,對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處處有接受教育的內容。近年來,隨著對與嬰兒能力和零歲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地深入,嬰幼兒無知無能舊觀念地打破,嬰幼兒教育的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現狀
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能影響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助于邏輯與抽象思維、記憶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這一觀點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3]在嬰幼兒早期教育中,音樂啟蒙教育已經越來越高亮起來。
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被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基于對前面所提及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國佐治亞州州長澤爾·米勒已提出了一項令人叫絕的建議:作為該州預算計劃的一部分,拿出10. 5萬美元,使該州所有新生兒(每年約10萬名)出院回家的時候,帶上一張古典音樂激光唱盤或一盤古典音樂磁帶。
又如,英國正開展“音樂一對一計劃”,這個項目致力于總結適合兩歲以下兒童發展的教育實踐。“音樂一對一計劃”力圖將關于嬰兒音樂性的最新理淪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幫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適宜的教育方法。計劃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樂活動、對家庭音樂生活的態度、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礎上探討怎樣將音樂應用到兩歲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師必須與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認同的伙伴關系:同時.教師必須找到適宜并受到雙方認同的教育模式這類與家庭相關的靈活工作為音樂教師的職業規定提出了挑戰。
再如,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作為連接母嬰間音樂紐帶的親子歌曲。探討音樂如何成為親子活動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兒歌和用音樂育兒的方式,音樂對她們的觀念、情感和作為母親的身份認同感的影響,以及通過音樂游戲和表演與孩子形成的互動類型和相互關系。
此外,還有許多國家也對嬰幼兒的教育極其重視很早就提出了應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智力的開發。比如,新西蘭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從出生開始。秘魯、加納等國家把0~3歲教育已列入了國家行動計劃。他們認為: 3歲以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是早期教育的關鍵期,也是嬰幼兒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口語、數字邏輯概念掌握的關鍵期,是行為、性格、人格發展的奠定期。[4]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終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對嬰幼兒實施良好教育成為廣大家長更加強烈的愿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也開始重視對嬰幼兒音樂的啟蒙和智力的開發。
總之,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對發展嬰幼兒智力、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增強幼兒聽力和記憶力,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5]早期音樂啟蒙不僅可以增進嬰幼兒對音樂的感受,還能開發右腦,從而使左右腦平衡發展,猶如給寶寶的想像力、創造力及記憶增添一副飛翔的翅膀,使之能發展得更卓越。
二、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方法
對嬰幼兒早期音樂能力發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母親對孩子輕柔說話語氣和歌唱節奏、讓嬰幼兒聆聽更多的聲音和各種風格的音樂,以及親子間的簡單音樂游戲都是適宜的形式。嬰幼兒早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其后兒童期、青少年期音樂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承繼性,為嬰兒營造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讓嬰幼兒沐浴在與其音樂感知能力相適宜的音樂環境里,將能提升和培養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對其今后音樂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傾聽
在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傾聽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為聽覺是音樂體驗和學習的基礎。一般說來,嬰幼兒各種生理器官都處于未成熟的發育階段,因此給他們聆聽的音樂應以優美、歡快、流暢的樂曲為主,還可以結合語言的發展學唱一些兒歌童謠。同時,對于嬰幼兒而言,應將音樂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諧的日常生活中接觸和體驗音樂,既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他們能的身心健康成長。
(1)音樂
嬰幼兒,特別是嬰兒,主要是通過聽音樂促進其聽覺能力的發展。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他們獲得音樂藝術美的熏陶和娛樂的愉悅感。聽音樂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動來進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動聽音樂,主要目的是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氣氛和情緒,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適,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無意識記的特點,在頭腦中積累美好的音樂印象,為培養嬰幼兒的音樂文化素養,發展音樂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礎。
(2)媽媽歌
對嬰兒來說,母親的聲音是他/她最喜歡、最能接受的聲音。媽媽的歌聲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擔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親唱歌時,可將嬰兒抱在膝蓋上、懷抱里或陪著嬰兒入睡。這樣,既有肌膚的接觸,又有母親的體味包圍,加上聽到母親的聲音,促使嬰兒一起感覺,對嬰兒大腦產生極佳的影響。[6]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教孩子學唱歌在教孩子學唱時,要讓孩子看著媽媽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著媽媽的歌聲學,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領會內容,吐字清楚地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發現,快樂的核子們都擁行——些共同的素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等良好的親子交流,將有助于形成良性的親子依戀關系,促進嬰幼兒各項能力,以及社會性的發展。在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互動歌曲、音樂游戲、律動體操這些親子交流活動形式與內容,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動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親子的互動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類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這些歌曲,以及動作類互動歌曲(躲躲貓和躲藏游戲等)和帶有豐富手勢的歌唱互動,對于幼兒的語言習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能在咿呀哼唱這些互動歌曲時,通過這種對單詞和對應動作的配對情境,學習特定的語言元素。成人可與幼兒一起聽音樂、唱歌,并引導幼兒做有節奏地拍手、敲擊等游戲,用愛心來開啟幼兒的音樂之門,幫助他們感受音樂的樂趣,進行音樂體驗。[8]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玩能制造各種聲音的游戲:如讓幼兒配合音樂來用小木棒敲擊翻過來的桶、鍋、盆、陶器以及各種能敲擊出悅耳聲音的用具;和幼兒一起將沙子、小石頭裝入廢棄的紙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種小“沙錘”,讓幼兒區分不同的聲音并用它們來打節奏;家長可以準備多個同樣的碗或玻璃瓶,分別裝上不同量的水,讓幼兒用湯匙輕輕敲打,傾聽它們發出聲音有無區別;家長還可引導幼兒用不同材質的物品,如玻璃紙、紙袋等發出聲響。總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圍環境中可用的東西,增進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感受。
(2)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是在音樂伴隨下進行的游戲活動。它與其它游戲活動的主要區別在于用音樂配合、指揮、促進、制約游戲活動及其變化和發展。在音樂游戲中,音樂與游戲活動的關系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音樂伴隨著動作,使之更加生動、活潑、協調、優美,同時,動作又能幫助幼兒具體形象地感受、理解音樂,獲得相應的情緒體驗,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9]
父母可在家里為孩子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音樂環境。
如經常播放音樂,并根據孩子“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以動作來表達和理解內容,引導孩子隨著樂唱唱、跳跳、玩玩,把音樂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這種在音樂伴隨下的游戲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智力才能,協調和發展幼兒的動作,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幾方面健康成長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嬰幼兒年齡特點,為他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音樂啟蒙教育方式。
3、律動體操
在嬰幼兒教育的傳統觀念中,存在著重知識輕運動的認識。然而,這其實是一種思想誤區,因為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身體成熟是第一位的。嬰兒的骨骼、關節、肌肉由瘦小、稚嫩發展到粗壯、有力,這些都與運動分不開。成人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一定要督促他們加強體育運動。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是孩子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嬰幼兒在律動和體操中,不斷發展這手腳活動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
嬰兒主要通過感官及身體動作來探索周圍世界,在看、聽、抓、滾,爬的過程中,了他們周遭的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以較寬廣的的方式來探索世界。他們學會了擺弄物體,了解語言,以及描述他們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動作技巧的發展方面,他們則是對自己的身體,以及自己的身體能做什么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在所處的空間里有目的的移動身體。[10]
在3歲之前,幼兒應該能感覺穩定的節拍,也能依照穩定的節拍走路。這種基本時間感及節拍能力是讓幼兒毫無困難的獲取早期基本動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簡單的動作經驗課促進幼兒動作技巧的發展。[11]
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學習符合營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和情緒做動作,能夠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在身體各部分做動作時,能通過運動神經去感知音樂藝術美,同時,又通過協調優美的動作去表達音樂的內容情緒,這些活動可以發展嬰幼兒的動作和節奏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地發育成長。[12]
三、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注意點
1、正確的育兒觀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應該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對于3歲前的幼兒來說,音樂啟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們成為從事音樂工作的專業人士,但音樂啟蒙給予幼兒的早期的豐富感官刺激和運動經歷,可以改善大腦神經通路的結構和功能,對以后各種學習能力的形成具有終生的影響。
必須走出音樂啟蒙教育是為了成名成家的這一誤區,這不應成為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最終目的。音樂啟蒙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素養及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追求和創造愿望,會使他們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讓孩子具有審美能力,體會和聯想音樂中所傳達的感情,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樂的選擇
在選擇對嬰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教材時,需注意教材的難易程度,既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同時也要適當的給他們一些提高。采用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讓孩子從小接受這種優美、明朗、向上音樂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具體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內容的考慮:
(1)音樂作品的內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賞的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應當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應當是健康活潑的,旋律應是動聽的,為孩子所喜聽樂唱的。切忌要把父母愛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為這種歌曲的內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難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節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難以勝任。
(2)親子歌曲的音域
親子共唱的幼兒歌曲應當考慮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為幼兒的肺活量不大,聲帶正在發育,如果所選歌曲音調過高或音程跳動太大,會造成幼兒聲帶過度緊張和呼吸不協調,影響發省,甚至造成聲帶的損傷。因此,選用親子歌曲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這一生理特點。一般而言,三、四歲幼兒演唱音域為3度或4度,年齡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親子活動的設計
親子活動是增進親子交流,培養良好的親子感情,也是滿足孩子愛玩的天性,促進孩子發展的活動。對于嬰幼兒來說,親子活動應該更多的考慮到孩子身心全面發展的特點。在親子活動中,選用適宜孩子的音樂和歌曲,將使得親子活動在培養孩子快樂情緒和藝術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時所設計音樂親子活動也應考慮到對孩子在視聽覺、動作、語言能力、擴大認知和行為習慣領域的促進和發展。[13]
總之,音樂不只是聲音的效果,音樂的啟蒙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教育,也是一門綜合性的訓練。音樂的節奏具有時間與空間的性質,音樂具有內在的規律和形象邏輯。所以,音樂是可以增長嬰幼兒才智的·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指出:“音樂是心靈的算術練習,心靈在聽音樂時計算著,而自己并不自覺。”音樂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應創造條件,讓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啟蒙教育,為他們將來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金東波.淺析幼兒的音樂啟蒙教育[j]. 當代學前教育 2007.5
郭聲健 羅紅. 音樂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7 p184-185
楊麗華. 早期音樂啟蒙與0~3歲嬰幼兒的發展[j]. 昆明學院學報, 2009年7月
王景瑤 王懿穎. 國際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熱點問題—2008年國際音樂教育大會早期兒童音樂教育分會綜述(二) [j]. 中國音樂教育,2009.8
梁旭紅 朱春濤.家庭旱期教育對0一3歲小兒智能發育的效果觀察[j].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嬰幼兒優教優育180問[m].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韓棣華. 0-3歲嬰幼兒心理與優教[m].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音樂是一個人最快樂的朋友,音樂就如同生活當中的涓涓清泉,能夠陶冶人的性情,能夠熔煉一個人的性格。”我們應當在幼兒的啟蒙階段就對其進行音樂素質培養。歷史當中眾多的成功人士都對音樂情有獨鐘,甚至將音樂作為自己發展事業的重要動力。通過上述內容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在啟蒙階段接觸音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基礎與前提。
一、培養幼兒了解音樂節奏
在這個世界當中,節奏充斥在各個角落里,并以各種形式與狀態出現。例如唱歌或者是走路等行為都包含著豐富的節奏感。節奏就是一種在高度、寬度以及實踐等多維世界當中產生的一種規則或者是不規則的階段性變化。音樂含義上的節奏則主要是指音樂基于時間意義當中的一種規律性的組織,可以說,節奏就是音樂當中的核心骨骼與脈絡,更是音樂藝術展現魅力的重要載體。同時,對于音樂而言,節奏更是組成音樂的主要因子。節奏產生于客觀資源變化與生命運動特征之中,能夠模仿自然界的任何事物的運動特征,甚至能夠模仿人類的種種。因此,節奏性變化甚至可以從心理學當中進行分析。幼兒階段對音樂的認知主要是指對節奏的認知,通過了解和把握節奏感,促進幼兒對音樂世界的興趣。
那么,在幼兒階段如何去感知節奏與形成節奏感,是幼兒教育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培養活動。
著名音樂教育心理學家捷普洛夫曾經闡述過這樣的一個道理,對音樂節奏感的感知屬于積極認知與體驗音樂的重要情緒與能力表現。也就是說,幼兒階段進行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進行音樂節奏以及相關方面感知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音樂的陪伴下學習與生活,能夠更好地增強幼兒的節奏感,讓幼兒在積極的感知心理下完成相關動作與互動,是提升幼兒綜合素養的重要基礎。為此,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正確引導。通過美的音樂產生的節奏,展現音樂情緒當中的情感內容。
二、幼兒音樂啟蒙當中音樂節奏感培養方式
世界上許多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在談及有關音樂能力培養方面都強調應將節奏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奧爾夫教育系統當中對此進行了歸納,并形成了一種通過培養節奏感為基礎的教學系統。節奏朗讀教學方法以及器樂表演教學方法等,共同構成了完成的音樂練習系統教學內容。這其中節奏朗讀教學是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夠有效地培養幼兒對音樂產生興趣,并讓幼兒在這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律動,進一步在美的音樂當中喚醒其潛在的藝術創造能力與想象能力。
三、針對不同年齡范圍內幼兒的節奏啟蒙
針對3~7歲年齡范圍的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應當十分謹慎與科學,為了能夠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形成,應當對幼兒階段孩子進行年齡區間劃分,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大、中、小班教學。
1.小班音樂節奏啟蒙教育
小班音樂節奏啟蒙教育的幼兒年齡范圍應當在3~4歲年齡范圍,這個年齡區間中,教育主體從嬰兒時期進入到幼兒階段,教育主體的思維模式主要是直覺行為方式。注意力以及觀察能力都比較弱,主要通過無意注意的方式觀察世界、認知世界,因此這個階段的教育主體穩定性相對較差,小班階段的幼兒不能夠脫離實際的環境與事物。因此,小班音樂節奏感的教育應當通過簡單模仿開始,在具體教育活動開展中應當設置簡單明快的音樂節奏。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結合奧爾夫音樂教學系統中的節奏朗讀教學法,讓幼兒跟隨教師朗讀不同節奏感的歌詞,令幼兒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感受到節奏感的獨特性。不同節奏的兒歌也應當讓幼兒產生對音樂的興趣與好奇。
2.中班音樂節奏啟蒙教育
這個階段的幼兒年齡范圍在4~5歲左右,屬于音樂節奏學習當中承上啟下的年齡范圍,并且思維活動也正在從原本的直覺行動模式中不斷蛻變。中班年齡范圍的幼兒具有夸張思維現象的特征,在音樂教學開展中教師應當充分認知這個特征,不僅要設計夸張的游戲內容,還應當引導中班階段的幼兒進行具有創造性意識的互動。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結合奧爾夫音樂教學系統方法中的體態律動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可以說“什么動物出來玩啦”“火車開啦”等的歌兒,讓幼兒在編唱歌詞的構成中直接參與行為。中班幼兒音樂啟蒙教學中還應當融合體態動作,通過這種配合能夠快速提升幼兒的節奏感知能力。
3.大班音樂節奏啟蒙教育
這個階段的幼兒年齡范圍一般在6~7歲之間,大班階段,幼兒在注意力以及觀察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強,更能夠主動地具有目的性地去體驗周圍的事物與相關活動,甚至產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柯達伊音樂培養教學系統當中的節奏唱名教學法以及奧爾夫系統當中的創作教學法可以被應用在這個年齡范圍的幼兒節奏感教學當中。通過游戲的方式,幼兒能夠掌握教音樂的樂趣。幼兒甚至在這個階段能夠進行自我創作,并通過創編的方式增強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掌握能力、感知能力,形成健全的審美藝術與自我探究能力。
根據不同的年齡范圍進行具體的分析發現,在進行音樂藝術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幼兒音樂節奏培養需要經歷多個環節與過程。從最初的探索與發現,到操作與嘗試,最終實現感受與直接體驗,甚至是即興創作。這個完成的過程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幼兒的音樂潛能以及對音樂節奏感的掌握與理解。
在整個教學中,幼兒的節奏感、聽辨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身體協調能力以及音樂創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也從中得到節奏的訓練,可培養幼兒興趣,提高幼兒音樂素質,所以節奏在幼兒音樂啟蒙教學中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意義,是關系到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是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幼兒的成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音樂教育當中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與音樂素養對于促進幼兒成長至關重要,更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音樂與節奏感的培養,幼兒能夠最終形成良好的基礎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蔣榮輝.幼兒音樂教育[M].21世紀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