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6 10:50: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村電商行業發展現狀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326.6;F71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1
一、電商背景下村級物流發展現狀
1.農村商品物流量大、種類多
從近些年來我國農村農產品商品總量、農村消費品零售額、農資市場容量等方面可以明顯的看出我國農村商品物流總量非常大,例如2014年我國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已經超過了36億,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3%,而農資市場容量也超過了1.5萬億,但是龐大的物流市場所涉及到的商品種類千差萬別,例如日常生活用品、農作物生產用品、糧食產品運輸等,但是目前農村物流體系的發展并不能很好的適應龐大的產品運輸需求,雙向物流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協同解決,導致物流資源的嚴重浪費,所以必須盡快的優化整合產品運輸。
2.農村物流組織形式多樣
農村農業生產由于基本上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再加上收入十分有限,所以實際上物流需求相對分散,正是由于這一點所以現階段我國農村存在兩個傳統性質的物流組織,首先是供銷合作社,截止2014年底,農村供銷合作社縣級以上的有2770個,縣級以下有25000個左右,和農業生產資料相關的連鎖企業有2400多家,配送中心6300多個,縣級以下的配送網點超過了36萬個,日用品縣級以下配送網點超過了33萬個;其次是郵政物流系統,中國郵政目前對外的服務網點有70%左右都分布在農村地區,2015年中國郵政農村快遞網點超過5萬個。
3.物流基礎設施落后
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缺乏有效的公共信息平臺,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方面農村寬帶用戶比例較低,信息應用平臺基礎設施缺乏,另一方面物流公共信心平臺重視程度低,投入不足;其次表現比較明顯的是車輛設備技術水平較低,物流所需的重要交通工具過于落后。
4.農村物流政策落實困難
盡管我國近些年來十分關注農村物流行業發展,但是村級物流發展的實質性問題還是市場的引導,村級物流的發展屬于市場發展行為,國家政策的落實十分關鍵,例如一些地方性的政策不能很好的推動農村物流行業發展,再加上沒有大型企業的介入,村級物流無法實現良好的規模經營,資源整合能力差。
二、村級物流發展模式研究
1.建設村級物流綜合平臺
農村物流現階段發展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所以需要通過物流綜合平臺的建立,規范化的發展建設村級物流網點,通過村級物流服務站的建設和引導,推動農村物流資源的整合。
村級物流服務站需要發揮自身在農村生活用品配送、農資產品配送、農產品收購、市場信息公布查詢以及村級快遞收發等方面的優勢,整合各種資源,為農村提供綜合一站式的物流服務。村級物流綜合平臺發展的關鍵要有大型企業的幫助,村級物流站是綜合平臺的樞紐,最終目的是推動農村物流服務網絡朝著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
2.村級物流服務站發展組織模式
村級物流發展組織模式的核心是村級物流服務站,然后結合企業和物流園區,發展資源整合型的現代化農業流通經濟模式,實現企業、物流配送中心、用戶(農戶)和農村的有機結合,發展村級物流。村級物流服務站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就是結合村委會、村級超市、農村專業大戶、供銷合作社、農村專業合作社、社區服務中心、家庭農場等來構建農村專業的物流模式:
(1)企業+物流園區+村委會+農戶
村級物流服務站位置的選擇一定要方便物流園區產品配送,同時村委會對于物流服務站的支持和幫助能夠有效的推動村級物流行業發展,通過企業帶頭,充分的發揮村級物流園區的配送作用,村委會提供場地支持,同時吸引農戶加入,在村委會周圍建設村級物流服務站。
(2)企業+物流園區+村級超市+農戶
村級超市承擔著我國農村80%以上的零售重擔,農村日常用品的購買大多數都是通過村級超市實現的,村級物流服務站的構建需要充分的發揮農村超市商品展示和地理位置的優勢,而企業物流園區則為超市提供物流產品配送,例如京東和阿里巴巴在發展農村電商的時候都是以農村超市為突破點,通過農村超市來連接企業和農村消費群體。
(3)企業+物流園區+社區服務中心+農戶
社區服務中心能夠為農村提供綜合化、社會化的服務,例如農村市場購物消費、生產資料供應、農業產品的銷售、科技信息服務、醫療健身以及文化娛樂項目等都需要社區服務中心來提供,截止2014年底,我國農村以供銷合作社形式存在的社區服務中心已經超過了38萬個,所以可以充分的利用社區服務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來推動村級物流服務站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社區服務中心優勢,結合消費購物職能、生產資料供應職能、農產品購銷職能以及信息服務職能,同時帶動農村個體戶的參與,發展村級物流一體化模式。
(4)企業+物流園區+家庭農場+農戶
近兩年家庭農場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家庭農場對于農業生產資料、生活建設資料以及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需求正是村級物流服務站發展的追求點,利用家庭農場的這種需求,將其作為村級物流發展的重要對象,企業可以為家庭農場提供交通設備、人員技術和物流社會,而家庭農場為村級物流發展提供合作點,推動企業到農戶的村級物流服務站建設和發展。
三、結論
村級物流的發展和網絡布局并不像快遞行業的發展,村級物流發展模式的建立必須抓住物流這個關鍵點,需要首先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物流體系落后的現狀,通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構建多層次的村級物流服務平臺,充分的利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超市、村委會和家庭農場,整合農村物流資源,開辟新的村級物流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陳佳華.淺析農村電商及特色化進程發展[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
隨著網絡覆蓋工程不斷深入,傳統電商行業增速放緩,面臨獲客成本不斷攀高的挑戰。目前我國社交平臺百花齊放,在用戶使用時長方面占據極大優勢,“社交+電商”的模式為電商行業帶來活力,一種具有長期性、全局性的管理會計方法是處于激烈競爭中的社交電商企業所急需的。
一、戰略管理會計概述
Simmonds首次描述關于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認為戰略管理會計注重研究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和競爭對手,幫助企業衡量自身的競爭優勢,制定戰略決策。國內外學者在此基礎上對戰略管理會計的內容、方法、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王化成、楊景巖(1997)認為戰略管理會計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運用多種手段收集內外部相關信息,幫助管理者明確戰略定位、開展戰略規劃、評估戰略業績。余緒纓(1999)提出“戰略三角”概念,將企業、顧客、行業競爭對手組成“戰略三角”關系,“戰略三角”理論包含競爭對手分析、行業內成本對比與管理、企業盈利性及發展性分析。筆者綜合前人的研究,認為戰略管理會計是管理會計和企業戰略融合與提升的產物,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越激烈,應用戰略管理會計越有必要。企業應用戰略管理會計必須結合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收集、整理、分析競爭信息,并將其轉換為戰略資源,以培養企業競爭優勢,評估戰略定位、制定戰略決策、實施戰略規劃、建立戰略業績評價體系,幫助企業最終實現戰略目標。
二、戰略管理會計在拼多多應用的理論分析
(一)拼多多應用戰略管理會計的必要性
1.社交電商行業發展現狀
據CNNIC2020年9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及網絡購物和網絡支付情況見表1。移動互聯網實現全面普及,線上互動和線下生活逐漸融為一體,內容分發網絡的不斷成熟使社交場景的應用進一步豐富;手機占據了人們的碎片化時間,各類社交APP占據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刺激用戶消費欲望,網絡購物得以全面普及。2019年我國社交電商銷售規模超過2萬億,成為電子商務中增長最快的部分。2015年9月,在傳統電商行業激烈布局市場之際,拼多多創立,踏進了看似已接近飽和的電商“紅海”。平臺主打的發起親友和熟人砍價拼團的購物模式,能以更低廉的價格拼到客戶需要的商品。拼多多新穎的社交分享與電商融合的思維,幫助平臺以低成本獲取裂變式流量,有效解決傳統電商獲客成本攀高的難題,于是成立后僅三年時間就成功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營收保持高速增長,市場份額躍居行業第三,僅次于阿里和京東。
2.拼多多發展面臨的挑戰
(1)行業進入壁壘弱。互聯網的全面覆蓋、支付技術的成熟、物流體系的發展都為社交電商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借助社交平臺內容傳播、熟人拉客帶來的巨大流量,使該行業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但目前來看行業幾乎不存在進入壁壘,在行業先進入者的高邊際利潤吸引下,競爭者數量越來越多,這其中也包括在傳統電商領域已占絕對優勢的企業,比如阿里和京東。相比于阿里和京東,拼多多在商品類別、數量、物流、支付以及消費者習慣的了解等方面都不具備優勢,且其目前較為亮眼的C2M模式其實也是非常容易復制的。隨著競爭者的增多,拼多多的玩法將逐漸失去吸引力。只有全面分析市場環境與競爭優勢,清楚認識到企業現有規模、業務、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與競爭對手的差別,做出正確戰略分析并找到正確的戰略定位的企業才可能走到最后。(2)商品品質存在問題。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眾多商家進駐平臺,而較低的進入門檻使各商家商品質量參差不齊,此外現有廣告中一些語言夸大其詞,如果平臺不注意對商家資質和商品質量的監管,這種通過社交關系獲得裂變式客戶流量的模式將對企業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長期以來,拼多多飽受商品品質低劣的影響,特別在強調消費升級的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心中更傾向注重品質的天貓和京東。商品質量決定社交平臺的形象,處于成長期的拼多多應把建立消費者信任放在首位,平臺應以提升形象為戰略主題,設立一系列穩定標準,關注商品質量、售后服務等方面。(3)用戶忠誠度不夠。在互聯網信息“爆炸”的今天,手機屏幕隨意一劃就能過去很多信息,社交電商企業更容易得到客戶也更容易失去客戶。而客戶的留存率決定了流量的變現率,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體現。拼多多成立短期內就能獲取并維持較高活躍度用戶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率先推出的“百億補貼”等策略。但大部分用戶抱著求便宜的心態,通常在另一平臺推出更優惠的策略后就轉移,在停止“補貼”后,平臺可能不得不面對失去用戶的挑戰。運用戰略管理會計可以幫助拼多多從客戶層面分析市場與評價業績。(4)盈利情況有待提高。如表2,2017年至今盡管營業收入持續大幅上升,但為拓寬市場保持長期競爭優勢,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營銷費用,截止目前企業仍持續虧損。隨著行業競爭加劇,社交流量的投入帶來用戶增長的邊際效應將越來越小,處在成長期的企業將資金用于擴張和再投資是必要的,但目前的行業環境對平臺精細化運營及價值鏈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
(二)拼多多應用戰略管理會計的可行性
1.社交電商行業較完全的市場機制
社交平臺集合了眾多賣家與買家,信息完全開放,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在這種較為開放和自由的競爭環境中,戰略管理會計能更好地收集和利用信息,在戰略管理各階段充分發揮作用。
2.良好的技術支持
目前我國電商行業的平臺基礎設施建設如供應、支付、物流等已基本完善并良好運行。受益于微信小程序的開發和大眾對新社交方式的接受,拼多多已無需在各環節做更多的研發與投入。在大數據時代,運用戰略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找尋到更多的機會與發展方向。
3.優秀的管理人才
企業發展最終依賴正確的決策,管理人員的思想決定了戰略管理會計最終能否有效發揮作用。拼多多有一支年輕且具有創新精神的管理團隊,持續保持創業的活力,企業有機會將自身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競爭優勢,保障戰略管理會計在企業有效實行。
三、拼多多戰略管理會計應用體系設計
(一)戰略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環境。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各地政府給予電商行業寬松的發展環境,《電子商務法》的實施為規范及促進電商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拼多多緊隨國家政策,平臺幫助農戶及小微工廠直接對接消費者,在實踐精準脫貧、去產能的政策要求時,又為消費者帶去了優惠。(2)經濟環境。據CNNIC的統計報告我國農村網民達2.85億,占網民整體的30.4%,在阿里、京東強調消費升級,重點發力高端消費人群時,這部分低收入人群給拼多多留下了較大的市場空間。(3)社會環境。線上購物的便利性打破了購物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經過互聯網在PC端和移動端的發展,我國網民已逐漸接受并形成網上購物的習慣。各類社交APP的上線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為社交電商開放了多種形式的流量入口。(4)技術環境。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成熟為行業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實現了對用戶購物習慣的分析和精準營銷,提高了購買效率,支付系統和物流體系的完善增強了用戶的購買體驗。
2.企業層面分析———SWOT分析
許多電商企業的失敗是因為缺少戰略定位及戰略目標。SWOT分析結合行業發展機會與威脅,分析企業自身優勢及不足,形成戰略組合,幫助企業進行合理的戰略定位,見表3。
(二)戰略制定
1.成長型戰略
社交電商行業目前處于高速發展的成長期,拼多多應充分利用外部環境的機會,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在客戶定位上,應進一步挖掘低收入長尾市場的客戶需求;在產品供應端,深入與“白牌”小廠合作的同時也應對制造商實行標準化管理,為消費者真正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商品,同時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養用戶對平臺的信任。
2.競爭戰略
信息技術的升級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城鄉差距逐漸縮小,傳統電商已經開始發力下沉市場,特別是2020年3月阿里推出的淘寶特價版在運營模式、客戶定位等方面與拼多多極為相似。激烈的競爭要求拼多多必須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拼多多C2M運營模式將用戶需求直連工廠,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直接惠及用戶,然而這種模式也很容易被模仿,所以拼多多下一步也可以發展多元化戰略,豐富商品品類,引進中高端品牌,因為即使是低端市場的用戶也越來越重視商品質量。
(三)戰略實施和控制
戰略實施階段要注意戰略成本管控與資源合理配置,成本優勢是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問題。從戰略高度對企業成本的形成進行全面分析和控制,將價值鏈分析貫穿戰略實施的關鍵業務流程,確保企業高效率、高效益的發展。拼多多的價值鏈主要分為消費鏈、供應鏈和定制鏈。在消費鏈上,利用微信平臺進行熟人分享實現裂變流量,在供應鏈上吸引并培育“白牌”供應商,在定制鏈上C2M模式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制生產。整個價值鏈降低社會資源損耗,有效降低成本。
(四)戰略業績評價
社交電商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流量,“大流量×高訂單轉化率×高毛利×高復購率”才能實現高業績。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將企業業績與戰略目標相結合,適用于社交電商行業業績的評價,見表4。
(五)戰略調整
企業戰略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中制定的,然而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社交APP及引流模式不斷更新并豐富,消費觀念也不斷升級,拼多多應時刻關注內外界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戰略,將“權變”的觀念貫穿于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的全過程。
四、結語
“社交+電商”的模式是未來電商發展的方向,激烈的行業競爭有必要運用戰略管理會計的方法幫助企業進行全局的、長期的規劃,信息技術的發展又為戰略管理會計獲取內外部信息提供了支持。戰略管理會計從戰略分析、戰略制定、戰略實施與控制、戰略業績評價、戰略調整各階段為企業提供整體性信息,幫助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找準定位,持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化成,楊景巖.試論戰略管理會計[J].會計研究,1997(10):47-50.
[2]余緒纓.企業戰略管理與戰略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問題[J].財務與會計,1999(08):8-11.
[3]鄭宗旭.戰略管理會計在電商企業中的運用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9,17(03):42-45.
1、中國移動電商行業發展背景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繼續平穩發展
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20.2萬億元,增長23.6%。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繼續穩步發展。其中,網絡購物占比為23.3%,相比2015年占比升高,發展勢頭良好。
網絡購物仍是零售主流渠道
根據艾瑞咨詢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數據,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4.7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14.2%。網絡購物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仍是目前零售的主流渠道。也就是說,平均每100元社零消費中有14元來自線上。
艾瑞分析認為,網絡購物行業發展日益成熟,各家網絡購物企業除了繼續不斷擴充品類、優化物流及售后服務外,也在積極發展跨境網購、下沉渠道發展農村網絡購物。在綜合網絡購物格局已定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瞄準母嬰、醫療、家裝等垂直網絡購物領域深耕,這些將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發展新的促進點。
網絡購物市場進入移動消費時代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網購在整體網絡購物交易規模中占比達到68.2%,比上年增長22.8個百分點,移動端已超過PC端成為網購市場更主要的消費場景;與此同時,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TOP10企業移動端用戶增速遠超PC端,App端用戶增速達27.1%,PC端僅增長9.6%。艾瑞分析認為,2016年移動端交易規模占比繼續擴大;移動端成流量主來源。用戶消費習慣的轉移、各企業持續發力移動端是移動端不斷滲透的主要原因。
網民紅利漸失,移動電商探索存量增值
移動購物最主要的優勢是便利、隨時隨地,而智能手機的發展為這種便利提供了最直接的條件。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普及率的提高,網民規模及移動端網民規模增速均放緩。艾瑞咨詢分析,2016年中國網民數量超7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已達6.6億人,市場增量空間減少,移動端流量紅利消失。
2、中國移動電商行業發展現狀
移動電商開啟下半場
2013-2014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電商進入風口期,新一輪移動端網民紅利帶動許多新興移動電商發展。2015年移動交易規模占比超過PC端標志移動電商時代正式到來,流量、速度比拼轉為用戶精細化運作。
各大電商企業持續發力移動端
數字營銷預算小于20%的電商企業用戶占比最多,為31.0%,而預算在80%以上的電商企業用戶,占比27.6%,整體呈“兩級分化”。此外,86.2%的電商企業用戶2015年數字營銷預算較2014年有所提高。
中國移動購物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期
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3.3萬億元,同比增長57.9%,增速放緩,首次低于100%。移動購物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期。
新興移動電商勢力崛起
從艾瑞mUserTracker數據來看,2016年手機淘寶月度獨立移動設備覆蓋數最廣,遙遙領先于其他電商網站;京東次之,唯品會緊隨其后,傳統電商巨頭優勢依舊。此外,依靠移動電商紅利發展起來的新興平臺發展迅速。例如閑魚、貝貝網,月度獨立移動設備覆蓋數均保持比較強勁的增勢。
3、移動電商時代典型企業案例
天貓:傳統成熟電商企業典型代表
天貓為傳統PC購物時代的強勢品牌,也是移動端轉型成功的典型代表。主要得益于大平臺的自愈能力,擁有較多的資源和雄厚的勢力進行轉型布局。目前,天貓已經擁有4億多買家,5萬多家商戶,7萬多個品牌。目前積極布局跨境和020業務,繼續完善阿里電商生態圈。
經過多年積累,天貓平臺成為大賣家和大品牌的集合,擁有較高的網站知名度和用戶沉淀的大數據,不斷優化平臺服務體驗,可以提供全渠道的解決方案。在新一輪線上線下融合布局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唯品會:特賣電商領域的領先者
唯品會的限時特賣模式櫧浞⒄棺畬蟮奶厴。目前品類由服裝向母嬰、美妝類擴展,同時布局跨境業務,由垂直向綜合領域發展,擁有優秀的買手團隊和較強的營銷、運營能力。
貝貝網:移動電商新勢力典型代表
貝貝網于2014年成立,是國內領先的移動母嬰特賣平臺,發展迅速。2016年6月,上線2年,完成D輪融資。其中D輪融資金額達1億美金,投資方為新天域、北極光、高榕資本、今日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擁有移動互聯網行業多種資源,是移動端流量紅利時代和應用市場紅利時展起來的典型代表。
“媽媽經濟”囊括母嬰市場、女性時尚市場、家居用品市場,貝貝網圍繞母嬰人群發展垂直用戶經濟。
“媽媽經濟”的核心觀點就是每個媽媽背后都是一個家庭,整個“媽媽經濟”將滿足家庭消費所有需求,包括給小孩買東西、給媽媽自己買東西,給家里買東西,圍繞媽媽人群購買力進行的業務拓展成為“大母嬰”市場新的經濟助力增長點。2016年純母嬰用品線上交易規模為0.5萬億元,大母嬰概念下市場交易規模為1.6萬億元,在整體媽媽經濟中滲透率較低,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蘑菇街:模式歷經轉型的移動電商
蘑菇街最早為電商導購平臺,2013年下半年淘寶限制導購業務之后,轉型為垂直電商。2016年蘑菇街與美麗說、淘世界合并,目前發展為集B2C和C2C模式為一身的女性時尚電商,社交、直播等新型營銷方式成為發展特色。
4、中國移動電商行業發展趨勢
全渠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是趨勢
移動電商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和網購發展環境均有較大改變,用戶希望隨時隨地精準購買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另一方面由于商品供大于求,單一渠道發展的增量空間有限,線上和線下均在布局全渠道發展。線下消費體驗和線上購物便利的雙向需求將帶來線上和線下購物期望值的融合,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持續性的品牌價值是新零售時代的重要發展趨勢。
社交化分享是移動電商時代新營銷方式
與傳統電子商務企業通過一個平臺聚集所有商家和流量的中心化模式不同,去中心化的電子商務模式是以微博、微信等移動社交平臺為依托,通過自媒體的粉絲經濟模式的分享傳播來獲取用戶,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會在人們碎片化的社交場景中被隨時激發。例如貝貝網開設紅人街頻道,融合了社交、內容及直播等新型營銷方式,達人分享服飾搭配并通過與粉絲的互動引導用戶消費。
內容化、粉絲化、場景化成為發展新方向
移動電商時代,用戶的消費路徑和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從搜索到推薦,用戶對精準內容要求越來越高,消費需求場景化,移動購物模式多樣。內容化、粉絲化和場景化成為吸引流量的新方式。各大移動電商網站紛紛布局內容營銷。
垂直品類經濟或人群經濟成為發展新趨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28
[中圖分類號] F832.3;F27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18- 0051- 03
進入 “十二五”以來,中國銀行業在經歷金融危機的沖擊之后,把發展銀行業信息化作為其重要的戰略舉措,已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銀行業信息化體系。信息化已經成為當前商業銀行進行銀行創新、參與競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基礎。總體而言,雖然中國商業銀行的信息化建設通過“十一五”的快速發展已經建立了能夠支撐其發展戰略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各種應用系統,但與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為了縮短與國外大型商業銀行信息化的差距,中國商業銀行必須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快發展步伐。
1 中國銀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現狀
1.1 信息化建設所處的發展階段
在經歷了單機和分散聯網的第一次“IT革命”及數據大集中的第二次“IT革命”后,當前,國際銀行業呈現出零售化演進、一體化擴張、信息化生存、綜合化經營、資本化運作、國際化發展六大趨勢[1],在這六大變化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變化,來自信息技術對銀行業帶來的深刻影響。
中國銀行業信息化建設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和銀行業體制的改革進程而不斷深化發展,經過20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銀行信息化技術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規范、方便、高效、安全的銀行信息化服務體系初步建成。總體來說,目前中國銀行業信息化正處于從第二次“IT革命”向第三次“IT革命”的過渡階段。
依照麥肯錫公司推出的M1-M2-M3理論,銀行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個逐漸升級的過程[2]。M1層指銀行如何使用技術提高業務的處理效率;M2層包括應用軟件和人機交互操作,主要是實現信息系統開發的標準化、集成化及信息共享的目標;M3層是指銀行業務和管理方面的需求與信息技術充分結合的階段,其特點是對銀行的營銷及金融創新提供深度支持。與麥肯錫公司提出的模型對照可知,目前中國銀行業整體信息化已完成了M1層,正全面進入M2層,一些主要商業銀行在某些領域已開始了對M3層的探索。如圖1所示,以三大國有商業銀行(工行、建行、中行)為代表的10家上市商業銀行信息化建設基本處于M2與M3之間的階段,而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和鄉鎮銀行則處于M1向M2的過渡階段。
1.2 銀行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狀況
不同類型銀行的IT 投入差別較大。大型國有商業銀行IT 系統所占投入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大部分正加緊建設自己的IT 系統。政策性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信息化起步較晚,當前兩者都在加快業務系統建設。農村銀行和信用社IT 建設極其薄弱,隨著鄉鎮新型商業銀行的逐步建立,這類銀行即將成為銀行IT 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而言,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銀行業改革形勢的影響下,中國銀行業機構的IT投資趨于理性、應用不斷深入、主體間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投資規模呈穩定增長態勢。國內銀行業就總體而言已經跨越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除部分中小銀行外,大都具備了完備的業務信息系統。
據市場研究機構調查顯示,2011年我國新金融市場信息化投資額接近200億元,其中農商行、信用社占37.5%。易觀國際《中國中小銀行信息化趨勢預測2007-2011》研究表明,2011年中國城市商業銀行IT投入達到47.7億元人民幣,從2007年到2011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1.5%。然而,從金融信息化建設投入在投資結構上看仍不盡合理。其中,57.8%用在了硬件設備上,軟件投入所占比例為24.3%,服務上的投入只有17.9%。而發達國家銀行業的IT投入中,硬件、軟件和服務的比例分別為30%、30%和40%。[3]目前,國內銀行業軟件與服務的市場空間巨大。
1.3 信息化建設的內容與成果
當前,中國銀行業信息化建設熱點主要集中在網上銀行、分行建設、數據大集中后續系統建設、信息安全、IT 外包等。從2008年到2012年初,數據大集中工程、核心業務系統升級改造、管理信息系統及災備中心建設依舊是銀行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截至2011年底,全國銀行網上支付客戶數量3.96億戶,2011年發生業務151億筆、金額695萬億元。中國各大商業銀行基本完成綜合業務系統的推廣,初步建立了統一的業務應用平臺。電子銀行技術逐步完善,滿足了金融市場創新需求,推出了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形成了新的業務優勢,創建了包括網上銀行、電話銀行、企業銀行、自助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產品功能完善的電子銀行體系。
目前,中國銀行業在信息化發展方面的主要內容及成果表現為:穩步推進和實現數據集中,將生產運行集中到現代化的數據中心;面向精細化、科學化和集約化方向,科技管理體制迅速發展;以集中信貸管理系統、數據倉庫技術等的順利推進和應用為標志,信息技術應用從業務操作層提升到管理決策層;依托信息科技,進行了持續的銀行業服務創新;建立了較為完整的信息安全體系。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24-0120-02
盡管目前的農村電商發展勢頭較為猛勁,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在閑余的時候開始發展電商,但是,任何的機遇都伴隨著危機出現,農村電商亦是如此,在發展的同時,農村電商必須針對以下七個現實問題理性處理,從而確保農村電商的順利發展。
1 認識問題
盡管目前的城市化進程中微營銷、電商理念以及互聯網思維均已“陳芝麻爛谷子”,但是落后的農村來說,依然屬于相當新奇的概念,由于封閉,留守的農村農民并沒有接觸到電商的理念,而“一問三不知”,即便是村里的干部依然如此,最多明白只是開淘寶店而已,和電商的真正明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根據不完全統計,創業青年對電商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絕大部分卻沒有真正的領悟電商的意義,并不能夠講清電商的具體作用,因此,農村電商的領頭人容易走進兩個誤區,即將電商視為獨立的產業,僅僅發展電商獨體,而忽視實體產業,或者是僅僅將電商視為營銷手段,通過這個渠道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忽視現有產業。目前的農村地區需要對電商理念等進行普及,并且加強對電商的深入了解,尤其是那些基層干部,更要面面俱到,在進行宣傳過程中,要簡單易懂,避免使用晦澀的語言讓農村人陷入迷惑。
2 人才問題
任何的行業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電商更是如此,但是對于貧瘠的農村來說,人才問題無疑是最大的發展障礙,無論是政府部門或者是企業部門,都沒有一個良好的人才供應,根據不完全統計表明,整個電商行業缺失人才160萬,而阿里巴巴公司也相繼發表了《縣城電子商務人才研究報告》,報告中表明,未來縣城對電商的人才的需求將達到200萬,其中,數據分析、美工設計以及運營推廣方面的人才缺失特為尤甚,即便是當前已經起步的電商創業人才,其技能儲備依然不容樂觀,《“新三農”與電子商務》中的數據表明,20%左右的人沒有開店知識,14%的人設計網店困難,31%的人沒有經營管理的理念,所以說,人才問題已是當前農村電商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應當予以充分關注。
3 政策問題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農村電商也是如此,在與城市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農村,其滯后程度令人發指,因此農村的電商發展更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這也是農村電商的普遍發展趨勢,目前農村電商盡管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重點方向均有偏差,在重點上注重大規模電商,比如企業招商、電商園區等,而對疏散的個體農戶電商并不重視,從而導致個體農戶電商在享受優惠政策以及貸款時非常困難,無法形成“螞蟻雄兵”的電商態勢。其次,電商的環境建設不完善,沒有良好的配套服務,從而不利于農村電商發展。農村電商的方向發展依然止步不前,沉溺于固有的平臺思維而不思進取,妄想一勞永逸,但是實際上由于大平臺的基本成熟,所以導致諸多小型平臺發展空間較小,新興平臺更是如此。
4 物流問題
在農村電商中,想做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發展起來的并不多,主要原因便在于物流問題,農村中的物流體系并不成熟,而且極為分散,沒有經濟效益,從而導致配送成本較高,尤其是非平原區域,問題更是嚴峻,不僅成本較高,而且沒有效率,在返程的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空載現象,從而二次提高成本,盡管目前諸多大型電商開始逐步開展電商下鄉,但是想要解決當前的問題仍然需要時間,筆者認為,降低成本需要分層次進行,比如充分利用當前農村的小商業基礎,小賣部、門市、小超市等,從而逐步建立社區格局,并且集中配送,“力往一處用”,從而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最后,還要積極的將農村土特產開發出來,在工業品下鄉時返程時,將土特產帶上,從而節約一部分成本,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操作較為復雜,具體的操作方案依然有待探索。
5 品牌問題
由于當前的產品大多相似,因此導致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如果在競爭過程中沒有形成自身特色,僅僅依靠著打折這樣最低層次的營銷手段進行的話,將會導致惡性循環,非但不利于品牌發展,還會造成連帶效應,當前的農村電商并不成熟,諸多農村產品并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相應,自身出產的核桃、紅棗等和傳統的儲藏物流并沒有特別之處,所以陷入了低價營銷的誤區,形成尷尬的局面,賠本賺吆喝。除此之外,生鮮品類的保鮮成本較高,而且物流困難極大,盡管毛利較高,但是損耗也高,無利可圖,在這種尷尬局面下,想要掙脫出來,就必須要擺脫傳統思想觀念束縛,通過品牌創新,從而實現生機注入,但是,品牌和名牌不同,僅僅作為標識作用,從而將品牌用戶聚集在一起,在當前的農產品品牌創新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陽澄湖大閘蟹、洛川蘋果等,均面臨著假冒偽劣的問題,盡管均能夠發現問題,但是并沒有一定的解決方式,品牌問題依然任重而道遠。
6 安全和標準問題
農業與工業不同,其產品沒有工業品一樣具備標準化,而且農產品通常都是個體農戶生產的,這樣便導致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即便是同一批次的農產品亦沒有標準化,所以問題便趨之若鶩的來了,與此同時,由于標準化的問題,也引發了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客戶將很難去相信沒有標準化農產品的安全性,畢竟是食用品,如果稍有差錯,將會發生危害巨大的安全問題,而且當前的“有機綠色”等認證管理沒有統一標準,人們并不信任這些標準,難以分辨真假,所以說,將農產品進行標準化是個“大工程”,其不僅涉及到農產品本身,更是涉及到市場的利益,農產品的內在品質以及外在品質標準均需要共同發展,二者缺一不可,從田間勞作,到農產品上桌食用,整個過程均需要嚴格控制,這個的漫長復雜的“改革”之路,沒有一定耐力和能力的企業及個體根本無法承擔,此刻便凸顯出政府干預的作用,通過對市場進行統一規劃整治,逐步的將農產品標準化予以解決,為個體農戶謀福祉,從而確保農村電商的市場地位,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
7 模式問題
隨著電商的熱潮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電商的發展,并且參與進來,但是通常僅僅是為電商投資做了宣傳,所謂的電商投資主要看的就是模式,盡管目前京東并不盈利,但是依然有許多投資者支持,就是因為京東的模式獨特,唯品會自上市以來,股價瘋狂上漲,究其原因所在也是因為模式的獨特性,并且將代銷予以改進創新,但是目前的農村電商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去創新自己的模式,主要因為農村電商的設計層次太多,相當于開闊電商生態鏈,那么這個難度毋庸置疑,農合和城市不同,其產品也不是標準的工業品,當前成熟的城市電商模式并不適用于農村,盡管如此,農村電商并不是沒有絲毫優勢,城市電商通常是陌生人交易,但是農村電商有熟人能夠托付,城市人生活節奏快,而農村生活節奏慢,以上均為能夠利用的發展機遇,只要勇于改變,農村電商的光明就在眼前。
8 結 語
綜上所述,農村電商盡管面臨著諸多困難,但是要針對性的摒棄短處,發揮長處,農村電商勢必會作為一匹“黑馬”馳騁于電商事業中。
參考文獻:
我們還期待著什么呢?下一步如何規劃、如何定位、如何研究下一步我們怎么走,路子的坎坷的,需要時間的研究和經驗的積累,我們應該靜下思考下一個十年的行業路子怎么走?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日化行業的發展現狀終于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的變化和改革,各個企業在尋求突破口和一套全新的運作模式,無論是企業還是經銷商,在商場如戰場的競爭局面形成了一個在當今業內當務之急的首要問題,在弱肉強食,大浪淘沙的年代,我們怎么去迎戰新的市場,如何做好品牌發展規劃和品牌建設、終端渠道的建設呢,如何更好的擁有一支專業服務的高效團隊、創新的模式來運作呢?這些問題都包圍著我們的腦子,擔子很重,如何更好的扮演好這個角色,我們思考了沒?
背景篇:中國大日化行業夢的蘇醒
中國化妝品行業變化無窮,化妝品行業黃金十年的時過境遷,下一步又何去何從?
眾多日化企業曾經的輝煌歷史已經過去,無論是流通品牌還是日化終端品牌,名氣都已經散飛遠走了,也許是化妝品行業的夢醒了吧,很多認為,這個夢還能繼續做下去嗎?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原因,時過境遷的背后藏著改革的路子要上演,那是日化界內比較認可的話,不能以過往的舊方式和模式繼續重演過去的歷史,那種味道恐怕早已談去了。
過去的日化行業發展背景很復雜,從流通批發和精品店的現狀來看,我們還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過去的一幕,簡直是無法再重言,過去的流通批發產品,日化企業為了搶占市場渠道占有市場份額,給終端市場上添上了一團糟的點、線、面的市場覆蓋,無論是在政策上、折扣、價格上下調、終端市場管理等,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和維護,眾多的日化企業不擇手段的把產品都放在終端上什么都不管了,只要收了錢,給經銷商發了貨,想給經銷商怎么樣去做都不管了,造成了市場泛濫、跨區域竄貨做市場的都比較多,為了能快速賺到錢,完成廠家給予的任務,經銷商們都這樣去做,而且產品做到一定程度后,市場成熟起來了,也是到處都可以看到了這個牌子了,很多經銷商也不愿意再去做了,沒利潤點,賺不到錢了,這個是眾多經銷商不想看到的。
流通品牌主要的市場在于三、四線市場,眾多日化企業看中低消費市場的潛力和發展商機,他們都是把三、四線市場作為重點市場,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縣城、鄉鎮、農村市場發展,這個市場潛力非常巨大,包括產品的定位、渠道定位、市場定位等,都比較合適這些市場的發展和開發,當時,眾多的經銷商也非常看重這樣的市場,就是那時候中國日化行業洗滌市場潛力巨大,搶占三、四線市場來做,很多人都愿意,只要有錢賺,品牌知名度有,政策寬松都可以接受來做,很多經銷商都愿意吃空白市場。
但是,有很多經銷商之前都不注重產品品質,這個是當時眾多經銷商最重要忽視的一個問題。
同時,在業界眾多人士的共識,流通產品做不了長久,原因有幾點:1、產品質量不保證;2、竄貨現象比較普遍;3、折扣亂、價格體系不穩定;4、市場管理體系比較亂、市場不保障;5、外包裝沒特色、吸引不了消費者。
對此,無論是在批發商行還是日化精品店,曾經在市場上輝煌過的大日化品牌,像立白、舒膚佳、納愛斯、潘婷、海飛絲、飄柔、力士、舒蕾、沙萱、夏士蓮、柏麗絲、蒂花之秀、好迪、飄影、拉芳、采詩、采樂、韻詩、大寶、隆力奇、丁家宜、佰雀羚、蘆薈護膚系列、霸王等品牌,他們都是過去日化行業中的榜樣力量,他們也帶動了行業的發展,也影響帶動了中國日化行業的發展腳步。
于此至今,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夢醒了,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開始新的征程!
過去的大日化行業夢,即將被這么多年的行業洗牌過后打破歷史的傳統格局,重新開始美麗的一程!
在筆者認為,對中國日化行業說出一句真誠的話,只有改革和創新,資源整合,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日化行業才能更好、更健康、更快速、更穩建的發展。
因此,在當今中國日化行業的翻天覆地變化之下,中國日化行業又開始了新的展望夢想,是行業人士對中國行業作出了貢獻,對未來發展作出了無限的力量,我們期待夢是剛剛開始,日化專營店黃金十年過后,我們意味著上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日化專營店到化妝品連鎖店夢想的跨越是行業重點發展培養的重點優勢和標準運作系統。
現狀篇:日化專營店的變革趨勢
近幾年,中國化妝品行業的發展現狀開始了新的變革趨勢,日化專營店的猛速發展見證了行日化業的新一倫突破和求新發展。
在二、三線市場,日化專營店遍地開花結果成了中國日化行業的發展勢頭的重要優勢地位,而且本土品牌在二、三線市場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在中國的日化專營店將近十幾萬家,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日化專營店的發展趨勢由此可觀,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如在中國日化市場,在化妝品專營店有影響力的品牌有自然堂、珀萊雅、歐詩漫、丸美、京潤珍珠、名門閨秀、美膚寶等,他們是化妝品專營店中最突出的品牌,也是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在這些年中,他們都是日化行業的焦點,成了眾多業界人士的談論對象,也是眾多日化企業主要學習的榜樣。
經過這幾年的市場磨練和洗牌,眾多日化企業紛紛開始搶占日化終端渠道,進軍化妝品專營店渠道的發展,就連中高斷洗滌產品和彩妝都是這些渠道重點切入的對象,為何化妝品專營店的魅力和吸引力那么大呢?到底有什么優勢呢,筆者分析有三大優勢和大家分享。
優勢一:中國化妝品專營店在本土市場上的發展趨勢已成熟,已成了行業不可忽略的命脈渠道。
優勢二;化妝品專營店的定位比較大眾些,符合市場渠道的定位路線,它具有市場發展的潛力。
優勢三:化妝品專營店的產品品類線較豐富,而且,在經營費用上比較低,這個是眾多商家主要考慮的首要事情。
正是基于這樣的化妝品專營店發展趨勢,無論是廠家還是商,化妝品專營店渠道是他們非常重視的渠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時代,不做終端搶占市場渠道,不占有市場份額,那就等于死路一條,很多廠家或是商都是不愿看到的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動出擊,光出擊也是看方法去做的。
從眾多廠家的角度來看,各個日化廠家都是急于圈地運動,快速開發客戶回款,光這些開發渠道不做維護和管理都是沒用的,品牌要上軌道發展,必須要做好終端建設和維護管理,把品牌的塑造好、產品、品質形象建設、渠道建設、維護和管理、售后和服務也要做好,重點打造品牌建設基地,以樣板市場做好,輻射周邊市場,以說的經典話來說:“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筆者認為,要做好一個品牌,重點以樣板市場來打造,重點扶持當地商去操作市場,把這個品牌在當地做響、做透、做有名氣,有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再慢慢開拓周邊的市場,品牌要以點、線、面的發展系統營銷戰略來運作,這樣才能更好、更快速、更穩步的發展。
對此之上,重點在于化妝品專營店要做好渠道建設,搶占終端市場渠道,快速占領市場份額。
在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外資品牌的天下,無論是在百貨、商超、化妝品專營店、藥店、美容院等這些渠道,在這些渠道中,幾乎都是外資品牌的蹤影,他們都是占有優勢,市場份額占有比例在60%以上,本土品牌的日子更加難過,本土品牌甚至在重點渠道中銷量未達到市場的驗證過關,都將被淘汰,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中國的本土品牌重點希望在于化妝品專營店渠道的把握和抓住,畢竟,中國的化妝品專營店發展也比較成熟,在二、三線本土市場上有一定的優勢。
展望篇:標準化管理,化妝品連鎖店的夢
當今,化妝品行業的競爭激烈成了眾多日化企業的痛苦首要問題,在為了搶占市場終端渠道占有市場份額,各個日化廠家花式異樣繁多,通過不擇手段的在終端市場上耍優惠政策,把整個行業的游戲規則都打亂了。
化妝品連鎖店發展很快,都是從單店或是夫妻店發展多年才能慢慢形成有自己的自建連鎖店的,他們精根細作多年才有這樣的成果,但是,有些缺少了系統管理體系,沒能達到成熟的系統運作體系,這樣做起來非常的艱難,而且很累,甚至有些店會死掉。
經常一些專業的經銷商會規劃好自己連鎖店運作模式,一般把連鎖店分為A、B、C類店,重點是A、B類店的打造,打造具有優質服務、品類系統管理、物流配送、采購體系、教育培訓、運作管理、精英團隊、促銷活動等一條龍服務的戰線標準策略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
在國內的化妝品連鎖企業中,真正上規模的都沒幾個,發展也未尚規模體系,需要時間用在市場上磨練和孕育,市場經驗的積累,打好市場基礎,不斷求新突圍,才能找到更好的發展新路。像屈臣氏、絲芙蘭、萬寧、香港莎莎等是具有影響力的化妝品連鎖企業,他們的標準運作是眾多日化企業學習的力量,無論是從產品品類線、服務、教育培訓、營銷管理、物流配送、品類采購、促銷活動等,都具有很專業的一面,值得很多企業學習和借鑒。
近兩年,在化妝品行業內,大家都比較認可連鎖渠道模式的發展,說得容易,做起來非常難,需要時間去做,要有自己的系統模式去操作,做起來都很累,很花時間,需要團隊來運作管理,而在全國的化妝品連鎖行業中,像廣州嬌蘭佳人、南京百分女人、深圳千色店、四川金甲蟲、遼寧美程、上海歌詩瑪、山東三信等企業,他們已是業內名聲大振,這些連鎖店企業他們在化妝品專營店的跨越夢想是美好的,從日化專營店到連鎖渠道模式的發展其實很不容易,都是需要多年的滾爬爛打才有到這樣的成果,而且,他們在業界內算是成功的,但是,還需要一套系統運作的營銷管理模式。
對此,化妝品連鎖行業中,我個人認為屈臣氏是我們真正學習的好榜樣,無論是定位上,還是整個營銷管理模式中,屈臣氏做到了,是消費者真正尋求的一片天地,從產品品類線、微笑服務、教育培訓、采購、理貨、物流配送、促銷活動、市場定位上等,都取得了很大優勢,這個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點都不夸張,屈臣氏的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企業是想學習的。
就連日化專營店在學習屈臣氏,就連剛起步的化妝品連鎖企業都是在學習!
“化妝品連鎖模式,像屈臣氏一樣就更好”。
探求發展化妝品連鎖渠道模式,這樣的模式一不小心,就容易毀,首先要根據自身企業的定位去做,根據自身的特色來抓,化妝品連鎖渠道的水還是很深的,一不小心,就掉進去了,不能基于跟風、模仿,最的吸收和收獲就是學習和借鑒成功的地方。
化妝品連鎖店威力十足,如何鍛煉成好的連鎖店,需要找準方法和創新的模式。
要發展成標準的連鎖模式,需要一套成熟的體系,如產品品類線、教育培訓、市場調研、采購團隊、物流配送、貨架理貨團隊、庫存電子系統檢查、指導和服務、促銷政策、內部管理機制、市場營銷模式等一條龍服務的運作體系,要有系統化、標準化、模式化、統一化、專業化等一套成熟的體系來復制,這樣就能更好的發展。
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金融風險增大,國內經濟持續下滑,經濟刺激乏力,利率市場化加快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呈現新現狀,突出表現在資產、負債、利潤增速明顯趨緩,凈息差增速繼續回落。信貸資產質量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持續多年的不良貸款“雙降”拐點顯現。各家銀行紛紛尋找發展的新路徑,資產負債結構、客戶結構、盈利結構調整進入轉型攻堅時刻。
效益增長明顯放緩
2012~2013年,受到經濟下行、金融脫媒、降息、利率市場化推進和銀行收費整頓等因素的影響,各家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速明顯回落。2012年,合計實現凈利潤1.24萬億元,比2011年增加1972億元,同比增長18.9%,增速較2011年下降17.4個百分點。2013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7531萬億元,同比增加915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較2012年再下降5.1個百分點。中國上市商業銀行年報數據顯示,近三年各銀行的凈利潤增速逐年下滑變化。股份制銀行利潤增速在2011年還明顯高于國有大行,但差距逐年縮小,2013年上半年利潤同比增速與國有大行已不夠明顯(見圖1)。
金融機構利潤增速逐年下滑,主要受以下四個因素影響。一是資產規模擴大使利息凈收入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受凈息差收窄影響增幅下降。上市商業銀行2012年利息凈收入合計同比漲幅由2011年的24.9%降至16.3%。其中,凈息差下滑幅度較大的主要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最多下滑20個基點。此外,伴隨著直接融資大發展,大中型企業的議價能力明顯提升,也影響資產負債收益。二是受銀行收費整頓影響,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放緩。上市銀行2012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合計同比漲幅回落至12.5%,遠低于2011年38.5%的漲幅。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及國內經濟增長減速、經濟刺激政策后遺癥逐步呈現的影響,信貸資產質量出現下滑跡象,新增逾期大幅增加,撥備增多也使利潤增速回落。
綜合考慮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中間業務的規范,以及戰略新興業務帶來各項成本與投入的增加,中國商業銀行利潤增速將回歸常態。
信貸資產質量下降
2012年,受2009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經濟持續低迷,經濟刺激政策的后遺癥逐步呈現,部分區域和行業出現明顯風險特征,國內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出現下滑跡象,持續多年的不良貸款“雙降”拐點顯現。
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境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自2011年三季度起逐步增加,2012年末不良貸款余額合計為人民幣4929億元,較2011年末增加人民幣647億元,同比上升15.1%。但受新增貸款規模的影響,不良貸款率則由1.0%微降至0.95%。依賴于貸款規模的擴張,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呈現小幅下降,其余商業銀行均出現了反彈。由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全口徑中權重較大,故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他機構不良率出現反彈的信號。除了不良貸款雙降出現拐點外,反映貸款惡化速度的遷徙率指標亦呈現出了反彈趨勢。多家上市銀行2012年度的正常、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均呈現反彈趨勢(見圖2)。
新路徑及新管控
從宏觀上講,經濟增速放緩要求銀行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監管標準提高要求銀行加強資本管理約束并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脫媒加速、互聯網金融大發展促使商業銀行加快金融創新進程。從微觀上講,商業銀行需要對社會負責、對客戶負責、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商業銀行“企業”的本質屬性也天然要求其創造相當的利潤回報。所有這些,均把商業銀行推向轉型的十字路口。
在新的發展階段,對優質客戶的爭奪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客戶基礎、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成為決定各家銀行發展后勁和市場地位的關鍵。商業銀行能否在傳統信貸業務之外的新興業務領域及早布局,搶占競爭制高點,并通過有效整合銀行傳統資源和非傳統資源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綜合化、專業化的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對綜合金融服務的迫切需求,成為各家銀行進一步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為此,商業銀行需要對內對外、近期遠期、線上線下,在戰略、通道、業務、管理上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戰略路徑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3年6月“錢荒”充分說明,金融發展脫離實體經濟,不僅會導致資源配置的失效,也會放大金融體系自身的脆弱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是利用信貸杠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二是發展消費金融助推消費升級。三是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效能。借助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增強支付結算、資金融通、咨詢顧問等綜合化服務功能。四是大力推動銀政合作,通過銀行的融資功能和資源整合手段,開發跨市場的證券化、結構化的復合型金融產品,努力在當地政府推動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成為“綜合金融服務商”,搶占城鎮化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發展的先機。在戰略路徑上扎根實體經濟、探索混業經營、抓住發展機遇、創新風險管控,與實體經濟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在扎根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過程中,商業銀行以單一業務立身,顯然不再具有競爭優勢,單一金融功能主體已無法合理、高效地配置金融資源。只有將某一金融品種的不同環節分拆成不同的功能、分別由具有不同比較成本優勢的內部機構承擔、通過協調使整個金融機構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混業經營模式,方能適應綜合金融需求發展。然而,混業經營模式下,金融產品和業務負責性和關聯性不斷提高,風險形態不斷變化,蘊藏了跨機構、跨市場和跨境風險,不僅需要有效的外部監管機制,更需要銀行、證券、保險等內部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風險管理第一道防線作用,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完善“全面性、全程性、全員性”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監管機構要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探索混業監管,統一把握監管標準和尺度,努力解決跨領域、跨行業監管交叉、空白和重復問題,防止監管套利,減少監管成本,降低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和傳染性。
通道路徑
商業銀行應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拓展和提高綜合收益為目標,以風險控制為基礎,加強政策支持和資源配置,建立差異化、專業化的網點梯隊和物理網點與網絡金融、電子商務等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金融服務網絡格局,著力打造全功能、一站式、智慧型銀行,獲取、保有、增值“客戶”,在產業革命和城鎮化大浪潮中完成轉型和升級。在通道路徑上,“物理網點、網絡金融、電子商務”多措并舉,著力打造全功能、一站式、智慧型銀行,獲取、保有、增值“客戶”。
在物理網點布局上,商業銀行應緊跟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城鎮化發展規劃路徑,積極做好機構網點布局規劃,在力爭地市全覆蓋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布局二級分行、同城支行、縣域支行,實施區域差別化網點策略。重點推進國家級城市群區域網點建設,積極推進大中城市同城網點建設,有選擇地支持縣域及中心鎮城鎮化發展,適度向經濟總量較大、人口較為集中的百強縣、千強鎮、農村新型社區等重點區域傾斜。考慮到科技創新引發的金融變革,傳統的以增設物理網點為主的外延式發展模式本身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因此,商業銀行在穩步擴張新網點至地市、縣域和大城市郊縣的同時,應注重加強網絡銀行建設,形成對傳統和新興業務與客戶的有力支撐,擴展服務能力,降低運營成本。
例如,中信銀行提出了“再造一個網上銀行”的戰略目標,并從產品創新、市場營銷和客戶經營三方面發力。在產品創新上,注重標準化、特色化。一是將銀行產品、金融產品和社會化服務產品有機融合與混搭設計,進行社會化金融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二是抓住新興網絡金融產品發展的大機遇,研發面向個人消費、個人經營和小企業的金融產品,重點突破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網絡貸款等產品領域,形成交易、支付和融資三位一體的網絡金融產品體系。在市場營銷上,完成全國范圍內重點客戶的布局和營銷,培育先發優勢。在客戶經營上,一是加強與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將網民、網商和網企作為網絡銀行直接經營的目標客戶。二是開展網絡銀行客戶綜合經營,為客戶提供包括遠程開戶、在線支付、網絡貸款和資金管理等全流程網絡銀行服務。三是強化客戶細分和分層經營,針對低、中、高端客戶制訂不同的交叉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四是通過吸收具有網絡經營經驗和熟悉網絡經營特點的人才,建立一支純網絡的客戶營銷和服務團隊。
業務路徑
目前,批發業務仍是中國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和生存支撐點。商業銀行要通過改革和創新,進一步培育和打造批發業務的差異化服務模式和競爭能力。在業務路徑上,充分增強“批發、零售、同業”三駕馬車動力,并致力于尋求邊緣業務主流化的多維利潤增長來源。
在具體客戶服務上,大型客戶、中型客戶、小微客戶需求不同,應為每類客戶提供個性化、高附加值的創新產品,致力于與客戶互利共贏。例如,對大型客戶,要針對金融脫媒特點,重點圍繞其在直接融資、結構融資、資金歸集、資產管理、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設計綜合化金融方案,主要運用“投行+網絡+商行”手段,從產品、客戶和行業三個維度進行上下游滲透,獲取高額中間業務收入和存款資金沉淀。對中型客戶,要針對其高成長性特點,明確定位和客戶來源,完善資源配置和管理措施,以“傳統授信+交易銀行+投行”等“商行”手段為主、以“投行”手段為輔,為其提供一攬子金融產品服務方案,使其成為批發業務基礎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對小微客戶,要針對其高收益和高風險特點,主要采用“商行”手段提供標準化產品,依據大數定律建立“信貸工廠”,控制整體風險,實現批量化開發,培育和壯大小微客戶群體,形成批發業務未來的增長來源。
未來十年,將是零售業務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黃金時期”,商業銀行要保持穩健的流動性、穩定的客戶、持續增長的利潤、不斷向好的社會品牌形象,零售銀行業務不可或缺。在戰略規劃上,要將零售業務作為戰略業務強力推動。在具體發展上,一是完善細分市場營銷服務模式。對私行客戶,要突出“保富”和“創富”。對貴賓客戶,要突出“創富”和“增值”,主要運用融資產品,拓展貴賓客戶增值服務能力。對大眾客戶,要突出“便利”和“溫馨”,利用網絡金融和非金融產品,擴大客戶服務半徑,主動挖掘可以向貴賓客戶遷移的潛力客戶。要適應消費金融發展大勢,加快發展個人信貸、信用卡、移動支付、理財等業務,打造成零售業務精品。
同業業務,因其低資本消耗、高收益和較好適應利率市場化進程,逐漸成為各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借助“銀銀平臺”,整合金融資源,商業銀行有能力建立起推動統一、涵蓋境內外業務的大公司金融同業業務營銷平臺。一是挖掘傳統客戶優勢,大力發展能夠帶來穩定負債的同業客戶。二是在流動性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健發展同業存放、人民幣代付、票據回購、同業借款等業務以獲取盈利。同時積極發展同業非利息業務,使之成為穩定的盈利來源。重點發展競爭格局尚未成型且本行具有獨特優勢的新興業務。三是整合行內現有同業客戶基礎及業務資源,強化客戶關系管理,建立金融同業客戶網絡。
管理路徑
“轉型突圍”背景下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外,要抓客戶,搭平臺;對內,要抓管理、促創新。具體來看,在管理路徑上,就是要精耕細作“專業化、精細化、扁平化”,積極構建資本節約、產出高效發展模式。“專業化”目的是增強創新和服務客戶的能力,“精細化”目的是實現客戶與銀行的共贏,“扁平化”目的是提升服務客戶效率,縮短管理和服務客戶的路徑。資本的稀缺性和資本監管門檻的大幅提升,客觀要求商業銀行通過科學、精細化的資本管理,走一條資本節約、產出高效的發展道路。
專業化,指商業銀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經營原則,打造專業化經營和特定領域競爭優勢,通過專業化更早地發現客戶需求、快速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價值。一是“抬頭看路”,開辟業務增長的新藍海,領先一步看到競爭對手看不到的業務領域和利潤空間,并且在看到商機的瞬間就能以最佳的業務和盈利方式掌握。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強化客戶分析能力,充分了解并掌握客戶需求,強化客戶分層管理,針對目標客戶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綜合化金融服務解決方案,更多地積累客戶,努力成為優質對公對私客戶的首選銀行之一。二是“低頭拉車”,構筑差異化競爭優勢,具備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先見力付諸實施的能力,實現產品領先、技術領先、服務領先,適時滿足客戶需求,更好地經營客戶,能夠通過專業化、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對客戶產生強而有力的影響力,培育無法復制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和創新力。
精細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精益求精、力爭最佳,總體思路是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目的是“資本節約、產出高效”。對商業銀行而言,只有樹立以細節和效率為本的管理理念,再造以細節和效率為重點的業務管理流程,加大以細節和效率為指標的考核權重,建設具有細節和效率特點的企業文化,把細節和效率追求貫穿于整個管理的全過程,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這涉及到商業銀行自上而下的決策組織、職能部門和執行機構,包括銀行戰略管理、資源管理、營銷策略管理等各個方面,其中資源配置尤為關鍵,包括經濟資本、人力信息以及可供支配的財務資源等。在經濟資本配置(信貸資源、風險資產、授信敞口等)上,要把握最優資本結構、最低經營風險和最好經濟效益的原則,即業務選擇堅持風險資本回報率最大化。在人力資源配置上,要與價值管理要求保持一致,強調效益優先原則,在人員引進上,注重引進技術型人才和資源型人才,強調增人增效,擴大人均單產,在人員投入上,向人均貢獻度高、重視員工管理的經營單位傾斜,向業務發展關聯度高、能夠間接或直接創造效益的管理崗位傾斜。在財務資源配置上,要堅持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則,將成本收益控制滲透到經營行為中,做到每筆資產業務都講求收益,每筆負債業務都講究成本,每筆中間業務都講求回報。在提升渠道產能上,根據區域經濟金融資源狀況明確分支機構經營定位、發展模式和發展重點,根據它們的不同資源和發展潛力,找準適合各自特點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重點,按照“戰略性退出和有選擇地進入”相結合的原則,科學規劃區域發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