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供求理論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06 10:50: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微觀經濟學供求理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微觀經濟學供求理論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156-02

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學派把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當作研究個量問題的微觀經濟學,認為微觀以充分就業為分析前提。因而,兩種理論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被納入同一體系之中。這一理論體系在戰后的西方經濟學界一直居于正統地位,確立了西方經濟學教材和教學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研究對象的不同,使得兩者共同使用的一些概念卻有著不同的內涵和應用,例如“短期”與“長期”這一組概念。

一、“短期”與“長期”概念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

1.微觀經濟學中的涉及短期與長期區分的理論。微觀經濟學中多個理論涉及到短期和長期的區分。例如生產理論中的短期成本理論和長期成本理論;成本理論中的短期成本曲線和長期成本曲線;不同市場結構下廠商或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和長期供給曲線以及不同市場結構下廠商或行業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等。這些理論的短期和長期區分并非如字面上簡單表現為時期上的區別,更重要的是理論含義的差異。以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廠商短期和長期均衡為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下,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為短期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均衡條件下廠商的經濟利潤可能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而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為長期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且等于市場價格,均衡條件下廠商的經濟利潤必定等于零。

2.微觀經濟學中短期與長期的界定。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配置問題,從生產的角度來看,為了解決經濟資源的稀缺性和人類需要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便涉及“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如何生產”是指生產要素在企業內部的配置問題。企業調整經濟資源(即生產要素)配置,追求利潤最大化過程中,經濟資源(即生產要素)數量是否可以變動便是微觀經濟學中區分短期與長期的依據。微觀經濟學中常假設生產中僅使用勞動與資本兩種要素,因此可以用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考察短期生產理論,假設資本要素固定,勞動要素可變,則有短期生產函數:Q=f(L,K)。理論上講,我們也可以假定勞動要素固定,資本要素可變,則有短期生產函數Q=f(L,K)。特別說明的是,微觀經濟學所說的短期和長期并不是指具體時間的長短,而是以能否變動全部生產要素投入的數量作為劃分標準,其時間長短視具體情況而定。

3.微觀經濟學中短期與長期區分的意義。微觀經濟學對短期與長期的區分主要體現在生產理論中。通過構建短期生產理論和長期生產理論,微觀經濟學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刻畫更為全面和準確。尤其是隨著生產力的大發展,現代生產這樣一種“迂回生產”方式,采用了大量的機器設備,資本規模在一個較長的周期中保持穩定。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在短期決策和長期決策面臨的約束條件存在很大差異。因此,要深刻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分別構建短期生產理論和長期生產理論顯得非常重要。而對于微觀經濟學的學習,理解短期和長期的區分,更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習微觀經濟學通常會有的一個困惑就在于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很多的時候會覺得相關理論知識與生活中體驗的現實好像并不一致。例如,通過對完全競爭市場均衡理論或壟斷競爭市場均衡理論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每個企業長期均衡時的經濟利潤總是為零。也就是說,長期均衡條件下,企業家能獲得的利潤恰好等于企業家本人去其他企業打工的工資收入,不會高于這一工資收入,當然也不低于。這就產生了兩個疑問:①如果創業和打工收入水平相當,為什么會有無數的創業者投身創業大潮;②為什么現實中,在類似于完全競爭或壟斷競爭行業的無數企業利潤并不一致,有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有的企業血本無歸?以上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有賴于對市場均衡利潤理論進行短期和長期的區分。競爭市場長期均衡時之所以經濟利潤等于零,是因為短期中廠商會因經濟利潤與虧損的驅動而進入與退出一個行業。某一行業,短期中利潤大于零時,會有新的企業進入行業,從而導致行業供給增加,行業經濟利潤減少趨向于零;短期利潤小于零時,行業中會有企業退出,從而導致行業供給減少,行業經濟利潤增加趨向于零。短期均衡時,企業經營的利潤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而企業經濟收益依賴的是短期行為而不是長期行為。正是追逐短期經濟利潤的勇氣與實際能力,誘使了創業者投身創業大潮。也由于短期均衡時可能出現的盈利或虧損使得企業出現優勝劣汰。

二、“短期”與“長期”概念在宏觀經濟學中的應用

1.宏觀經濟學中的涉及短期與長期區分的理論。宏觀經濟學中涉及到短期和長期區分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與微觀經濟學類似,相關理論直接區分為短期和長期理論。例如,短期總供給曲線和長期總供給曲線;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這些理論的短期理論和長期理論也不僅是如字面上簡單表現為時期上的區別,更重要的是理論含義的差異。例如長期總供給曲線的形狀總是垂直的,而不同的宏觀經濟學流派對短期總供給曲線的描述是不一樣的,凱恩斯主義的短期總供給曲線是水平的,常規總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古典主義的短期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第二章情況下,相關理論的短期和長期區分不是那么明顯,對同一問題的短期和長期研究分屬不同的理論。例如,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可分為短期國民收入決定和長期國民收入決定。短期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主要是運用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四個模型分別介紹了不同條件下短期國民收入決定理論;而長期國民收入決定主要是指經濟增長,西方經濟學關于經濟增長的代表性理論主要有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內生增長模型等。

篇(2)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推理性極強的科學,在學習它的時候不僅僅要牢記它的基本原理,還要掌握它的推到證明方法等,這樣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一部分,但是卻占著重要的位置。首先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

微觀可概括為供求理論、效用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和福利理論。微觀經濟學的出發點應該是產品、勞務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規律是產品價格提高,則對產品需求量減少,而產品供給量增加。但供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如何?這就是價格彈性問題。為什么對不同商品需求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消費行為理論,一般稱為效用理論,這也是需求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受到,它不是簡單的介紹西方經濟學的,也不是簡單的介紹微觀經濟學的,而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經濟直覺,逐漸形成經濟性的思考方式,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或能夠看出這些事件的經濟含義,經濟學只有真正的運用于生活中,才能稱得上是經濟學。

篇(3)

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經管類專業學生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即為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等學科的理論基礎,如果微觀經濟學基礎不扎實,后續學習難度加大。此外,在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學好微觀經濟學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因此,為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本文結合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探索教學新路徑。

2注意數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奇妙關系

數學在微觀經濟學中得到大量的應用,而且具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例如:

2.1函數

在數學上,函數就是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經濟學之中,大量的經濟學概念之間是一種函數關系。有供給函數、需求函數、效用函數、生產函數、成本函數,等等。

2.2導數

自從邊際革命興起之后,邊際分析方法在微觀經濟學中大行其道。微觀經濟學中存在大量的邊際概念,如邊際效用、邊際產量、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等等。它們既有一個定義的公式,同時也有一個導數的公式在大量的計算題中得到應用。邊際概念和總量概念還存在這樣一個規律性的關系:當邊際量大于0時,總量遞增;當邊際量小于0時,總量遞減;當邊際量等于0時,總量取得極大值。例如,邊際效用與總效用、邊際產量與總產量以及邊際收益與總收益都是這樣。

2.3斜率

供求曲線的斜率關系到供求彈性的大小;無差異曲線的斜率關系到兩種商品替代程度的大小;等產量曲線的斜率關系到兩種生產要素替代比例的大小。序數效用論中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生產的帕累托最優、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等的均衡條件都是兩條線的斜率相等。除此之外,微觀經濟學中大量的圖形都和數學具有惟妙惟肖的關系。

3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大班教學降低教學質量。筆者所在的學校,由于年輕老師外出讀書、進修以及專業教師結構問題,該門課程長期采取大班教學模式,學生人數往往超過100人,課堂教學秩序難以高效控制,學生提問的機會較少,教師與每個學生溝通的時間極為有限,師生互動難以開啟。其次,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熱衷于記結論和做作業,但是很難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難以做到“學以致用”。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經濟學不是教條,而是一種思維技巧和心靈的容器,幫助人們從紛亂復雜的現象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凱恩斯的話表明,我們教出來的學生,不應該是只會死記硬背和做題的學生,教師應該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滿堂灌”的現象,部分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方式比較落后。還有部分年輕老師,受過正統的經濟學訓練,有較深厚的經濟學功底,但是經濟學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推導,將經濟學完全模型化、圖像化和數學化,雖然邏輯性很強,但是學生接受效率很低。學生往往熱衷于老師的定性分析,當涉及到較為復雜的經濟模型時,學生感覺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

4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一些建議

4.1選擇合適的教材與合理的考試方式

鑒于國內經濟學教學的情況,對經濟類學生選用的課堂教材外,可以選一些國外經典教材作為輔助讀物,如曼昆《經濟學原理》、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等,并注意考察學生輔助教材的閱讀情況。在考試方面,并將小論文寫作體現在平時成績中。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減輕期末考試的壓力,不再通過死記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試。同時對期末考試的內容進行調整,注重考評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邏輯計算能力,期末考試試題中,減少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加大案例分析的分值和計算題的分值。經過幾個學期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行之有效,較好地發揮了考試的導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饋作用。

4.2強調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想

實際上,大部分經濟現象即使不用數學也能講清楚它的因果關系,但是數學有它的好處,因為數學是最嚴謹的一種形式邏輯,尤其有不少人在運用語言時邏輯容易不嚴謹,但通常為了嚴謹性可能失去一些有用性。過度強調數學工具會使學生產生誤解,把經濟分析的方法誤認為目的,卻忽略了更重要的經濟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經濟學思想的培養,從日常生活中尋求經濟規律,使經濟學理論可以為日常生活決策提供參考。

4.3案例教學要體現互動性

針對微觀經濟學理論較多且較為抽象,老師在講授過程中,應理論聯系實踐,多運用生活中的案例來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活躍學生的思維。如果能讓學生參與案例討論、分析,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筆者在講授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時,讓學生自己來舉例,學生舉出了電影票價在周一至周日價格不同,且每天不同時間段票價也不相同的案例,教師再通過引導,來分析壟斷市場進行實行歧視性價格的條件和利潤等,就可以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價格歧視理論。

篇(4)

《西方經濟學》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教育部制定的財經類專業的重點主干課程。學好《西方經濟學》,對于后續的會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統計學及專業拓展課的學習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并且,在當前考研不斷升溫的背景下,作為考研專業課的必考科目,學好《西方經濟學》尤為必要。《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其中,《微觀經濟學》又是基礎。面對體系龐大、內容繁雜的微觀經濟理論,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在教學方法上探索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尤為必要,它不僅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意識形態上具有階級性。西方經濟學哲學基礎是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信奉資本主義制度的永恒存在。因此,教師在講授西方經濟理論時,首先必須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觀點對其進行科學的全面的分析,分清哪些內容是反映社會化生產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內容,帶有相對真理的性質,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哪些內容在意識形態上是掩蓋資本主義世界本身的矛盾,宣傳資本主義的合理性和優越性,是屬于庸俗的東西。然后,對于有用的理論和方法,我們應當去引進、消化、吸收,以利于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對于庸俗錯誤的觀點,我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要在理論上加以分析辨明,只有這樣才能認清西方經濟學所反映的階級利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同時也有助于更為全面正確地理解經濟學的相關內容。

2、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微觀經濟學》以價格理論為核心,以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和單個市場為研究對象,主要由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等構成;在教學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上要主次分明,輕重有別。重點講解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理論、市場理論等基礎理論,做到講深講透。同時,對經濟學前沿理論如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交易費用理論、選擇理論等內容作簡要概述并推薦一些相關參考書目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經濟學進行系統的了解,以鞏固已學知識并擴大其知識面。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培養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研究方法具有多樣性。《微觀經濟學》的方法論方面有抽象化、數學化的特點。數學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的應用是非常普遍的,如求導、幾何圖形、圖表等,但是學生習慣于以普通語言邏輯來分析問題。我們說數學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只是為了說明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所以說如果只有數學是萬萬不行的,它會使經濟學流于形式主義,必須把數學與其他說明的經濟現象、經濟規律聯系起來才能更好理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以實證分析為主,廣泛運用數學推導和數學模型來論證各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如需求函數、供給函數、生產函數、成本函數、收益函數等。在基本理論的論述中多將語言邏輯分析與數學分析相結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圖形;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特別是邊際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在《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數學與經濟理論、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內容,展現用數學知識解決經濟問題及現實難題的魅力,使學生在實際訓練中提高操作能力。

4、研究的內容具有理論性與實用性。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會資源進行生產,以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是一切經濟制度共同面臨的問題。不同的經濟制度只是以不同的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價格機制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所普遍存在的。因此,《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等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對我們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和政府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雖然微觀經濟學來源于西方,但它對于市場經濟運行環境、運行方式、調節手段的理論卻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所迫切需要的,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二、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基本特點

1、學生人文知識豐富,數學基礎相對薄弱。財經院校有很多文科生,有豐富的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識,在學習時,更希望把《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純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來學習。《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學生所學的一門專業課,一般在二年級上學期開設,這些剛剛接觸專業課的學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他們雖然讀過或聽說過一些經濟理論,但經濟學知識不夠完善,沒有一條貫穿于經濟知識的主線,也不能形成體系。他們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微積分課程,但由于經管類專業文理兼收,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財經類院校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要求與工科專業的要求不同,他們只需學習經濟數學。這一明顯的知識結構特點,導致學生普遍對定性分析感興趣,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驟不愿深入。

2、學生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教學中講到經濟學家的生平、經濟學的淵源時,學生非常感興趣,而講到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等內容時,則不習慣接受。西方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于政治經濟學之處就在于它廣泛使用數學工具進行經濟分析。但經濟學畢竟不是自然科學,而是社會科學,對許多經濟理論的深刻理解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知識、歷史知識和社會學知識,這正是財經類院校學生的優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勢利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組織教學,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感性的東西理性化,理性的東西給感性化。

3、被動學習。《微觀經濟學》較抽象,知識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如果能夠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適當做些習題,則學習效果就好。筆者多年來上第一節《微觀經濟學》課都會強調自身學習心得體會:讀書、推演、練習、實踐。但很少有學生能夠做到主動學習,大部分都是被動學習,這就出現了一種很特殊的現象:沒預習學生課上聽不懂,聽懂的自己也不會做推演,縱使會做推演的在練習題面前也是捉襟見肘,會做書上習題的未必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現實中的經濟問題。

三、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

《微觀經濟學》理論內容很豐富、抽象、深奧,學生難以消化,特別是運用大量的高數知識證明和推導經濟理論,使學生普遍感到經濟學晦澀難懂,對所學知識囫圇吞棗,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改革《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勢在必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講授法與案例教學法的并用。以講授法為主,案例教學法為輔。講授法是一種傳統的、也是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它一般是由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聽取知識,教師處于主動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微觀經濟學》內容較多,這種教學方法適合于人數比較多的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內容的含量比較大。對于大堂課主要使用這種方法。但是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對于小班課,也就是學生人數30―60人之間的,可以多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通過學生對案例的閱讀、分析、討論,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認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能夠成功地縮短教學和實踐的距離。針對《微觀經濟學》理論性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從理論到理論地“填鴨式”灌輸,而應理論聯系實際,多運用貼近現實的、有針對性的、新穎的、生活化的、本土化的實例來闡釋經濟理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如用“蜜蜂與果園”、“二手煙”來解釋外部性。“谷賤傷農”、“燈塔”、“搭便車”現象等已深入人心,幾乎成為專用名詞。同樣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也能信手拈來身邊的案例,往往能起到化枯燥為生動的效果。

2、傳統方法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法緊密結合。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各有所長,應該把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多媒體教學可以形象直觀展示教學內容,信息量大,生動形象。但如果掌握不好僅僅拘泥于多媒體,效果反而不理想,也就是多媒體僅僅是一個工具,是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橋梁,學生有時候往往重視了那些華麗的外表而忽視了課程的內容,加之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速度快,學生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印象就不深刻。而傳統方法粉筆加黑板,學生可能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理解所學的內容。所以要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一部分內容可以采取板書,涉及到的案例、圖表等資料用多媒體展示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

3、啟發式教學法。教師要更多地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避免滿堂灌現象,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全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啟發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來組織實施教學活動,通過啟發并科學引導學生思維,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游戲式教學是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會經濟學的理論,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4、對比教學法。《微觀經濟學》很多理論是通過圖形來詮釋的,熟悉圖形才能徹底掌握理論的實質。“一圖勝千言”,其方便、簡潔、直觀的優點是《微觀經濟學》大量使用圖形模型分析經濟現象的原因。從教學實踐看,學好這門課的訣竅之一在于利用圖形進行對比學習,做到溫故而知新。大部分學生認為圖形太復雜,寧可死記硬背也不愿意仔細研讀。但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微觀經濟學》中很多圖形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對比性,如無差異曲線和等產量曲線形狀極其相似,都蘊含著邊際遞減規律;壟斷競爭市場中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和市場需求曲線也很相似,但卻體現不同的經濟含義。通過對比分析,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

5、注重習題訓練,多做習題。《微觀經濟學》課程各章節間銜接緊密,前后知識點環環相扣,某些知識點與經濟數學聯系緊密。學生在預習時注意相關數學知識點的復習,注意數學知識與經濟學的融合。相對而言,該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學習過程中務必配合相應的、適量的練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各個知識點,尤其是重要的知識點,要安排例題的講解。每講完一章內容,應該給學生準備一套練習卷,練習卷的題型應該盡量豐富,可以有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思考分析作圖題和計算題。這些習題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經濟思維習慣和能力。

6、考核方式要多樣化。科學的考核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使老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因此,應該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考試制度,變過去一次性閉卷考試為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平時成績可包括課堂發言、課堂討論,課堂出勤等,目前我院這一部分可占到總評成績的20%~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80%。筆者認為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平時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牢牢掌握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體系。

(注:基金項目:2010年黃河科技學院教學改革資助研究項目《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G100251234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尉東: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11).

[2] 魏布誼:工商管理類專業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0(17).

篇(5)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財經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如何改進課堂教學過程,增加教學效果,一直是該課程教師所關注與探討的問題。但是,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現狀表現為:教學方法單一,教材過于理論化、數學化,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考評方式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學生認為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難懂、學習興趣不高等現象。鑒于此,本文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出發,對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對微觀經濟學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

從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看,該門課程特點表現為:

第一,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理論比較抽象。

一方面,是因為經濟規律屬于社會科學,由于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經濟理論是以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理論介紹中包含各種假設條件,理論的應用是有前提條件的,使學生在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經濟學思想、經濟數學及經濟曲線三者的相互融合貫穿于教學始終。

該課程以其新穎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它又是一門邏輯性和系統性極強的課程。微觀經濟理論的研究內容主要以量化分析為主,其理論的得出與變化,可以通過圖表來形象直觀的再現,便于說明理論的存在與發展。同時,數學知識運用頻繁。許多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過數學推導得來的;通過數學證明其自變量的變化是如何導致因變量變化及變化的程度,對數學知識掌握應具備應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探索與創新

(一)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

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教師備課、資料準備、授課、學生做習題、專題討論、考試等主要環節上都努力體現這個目標性特征。做到每章節目標明確、重難點清楚,緊緊扣住《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目標,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微觀經濟學》課程實驗。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

1.把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體系

在講授微觀經濟學具體內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了解該理論體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特點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關心微觀經濟學的統一性,以便將知識點串連起來。微觀經濟理論是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機會成本、邊際、市場結構、市場失靈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與供給的均衡,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十大規律:如需求規律、供給規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過復習歸納使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內容體系及重點。

2.增加前沿教學內容的介紹

教學中充分反映學科最新進展,同時結合教師科研,豐富教學內容。《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現實,把經濟學的最新發展引進到課堂,形成了一種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機制。比如,結合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介紹經濟學學科前沿的發展情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科方法的學習,實施方案為刪減一些不必要重復的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傳統的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之上,對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戰和機遇都有所了解,為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研究拓展視野。

(三)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設計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強調改變教學理念的創新,努力探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方法從傳統的“講課”向“綜合性教學系統”轉變,形成一套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教學系統。突出表現在多媒體教學的不斷創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為:從經濟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引出課程講授內容――提問式教學――穿插課堂思考、身邊的經濟學故事――多種方式闡釋經濟學原理(散文式語言、圖表、模型、案例等)――討論、課堂實驗――網絡、媒體資料――經濟學理論應用――復習小結――課后練習和閱讀參考資料加深理解。該過程充分體現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通過這樣的系統教學,有利于課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滿意度。

2.組織微觀經濟學實驗

為學生營造了活躍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發掘自身對經濟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進行討論,對于激發學生利用經濟學原理來思考周圍的世界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對沒有修過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學生和有一些經濟學基礎的學生都十分有用。每一個實驗應包含以下內容:實驗說明部分,對實驗進行指導說明;實驗討論部分,提出與實驗相關的經濟理論;實驗報告部分;課后作業。實驗和討論的交替使課堂變得富有節奏。實驗報告幫助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應用經濟理論和分析結果。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對市場配置資源運行機制的規律總結,其理論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向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將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先講解理論要點,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將案例融入到理論要點的講解當中,引導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理解和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為授課教師平時就應該保持敏銳的觀察、聯想力,為案例教學準備素材。比如,筆者在講授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時,以電影票分為成人票和學生票,來分析壟斷市場進行實行歧視性價格的條件和利潤等。

三、結論

微觀經濟學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經濟學理論和思想,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并重,達到學以致用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曉慶.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及教學方法探討.經濟研究導刊,2010,(31).

篇(6)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分析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分析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領域內的問題,研究對象為單個經濟,其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研究的重點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行為及其對經濟資源配置的影響。從理論上講,微觀經濟學既是經濟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經濟學其他研究領域的基礎。所以,它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從實踐上講,微觀經濟學理論既可以用于指導企業或消費者的決策行為,又可以用于指導政府的決策行為。因此,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2、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分析

(1)章節多,內容抽象難懂。從目前使用較好的幾本微觀經濟學本科教材來看,章節都比較多,如曼昆編著的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有 22 章,黃亞鈞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 16章,岳賢平主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有 15章等。從內容上看,以曼昆編著的教材為例,主要內容有:經濟學十大原理、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供求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賦稅的代價、國際貿易、公共部門經濟學、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和微觀經濟學前沿等內容。大部分內容是對西方國家微觀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理論成果的總結,而且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采用公式、圖形和數學模型來闡述經濟發展規律的,比較抽象,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所以,大多數學生反映學起來費勁難懂。

(2)研究方法多,數學知識是基礎。隨著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不斷成熟,其研究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如規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數理公式分析、幾何模型分析等。但總體來看,還是以實證分析法為主,主要是大量運用數學模型及推理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自數學進入經濟學以來,它提高了經濟分析的水平,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而言,一是借用了微積分,尤其是偏導數和全微分等武器,提出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創立了當今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壟斷競爭理論等;二是借用了集合論與線性模型分析了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可見,數學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過程中,必須得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

(3)圖形多、曲線易錯亂。為了便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把經濟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理論假設,用圖形來直觀闡述。但該課程涉及圖形分析的章節比較多,而且曲線太多且有相似之處,學生在記憶時往往會產生錯亂的現象,要么記錯了曲線移動的方向,要么記錯了曲線的種類,導致在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時出現差錯。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強化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形成一種理念十八屆三種全會以來,很多高校為了響應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一精神,紛紛喊出了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響亮口號,高校微觀經濟學課程也隨之改革。但從實際情況看,真正落實到位的高校很少,絕大多數高校只停留在口頭上,老師上課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調動起來。可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對于多數高校來說還沒有形成一種理念。

2、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沒有形成良好的實踐型教學團隊從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高校擔任教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走進高校,缺乏對經濟學知識的實踐鍛煉,基本上沒有嘗試過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更談不上科學合理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到相關高校進行實踐培訓的也屈指可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至于說組建實踐型教學團隊更是紙上談兵。

3、教學手段和方法仍顯短缺和落后,沒有形成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一是高校多媒體教學設施短缺,不能滿足教師案例教學、實務展示等教學環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二是目前的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其方式主要局限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學生早就厭煩了這種被動式學習的方式,根本不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再者,因章節多,課時偏少,老師需要趕進度,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案例教學或課堂討論。另外,據學生反映,有些老師準備的案例太長或太老,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興趣,即使參與其中進行課堂討論也是被逼無奈,應付了事。可見,教師從本質上沒有真正把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

篇(7)

Keywords:microeconomics;theoreticalapplication;accountingfield

中圖分類號:F0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1-0187-02

0引言

微觀經濟學最早發源于西方,二十世紀初才漸漸傳入我國。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中心問題就是價格問題,并且主要研究個體或者個人的經濟行為。微觀經濟學對所有權狀況以及資源配置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在學術研究的深入下,微觀經濟學理論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實際的經濟問題當中,例如:會計、金融、人力資源等。當前,著重討論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1微觀經濟學理論研究

微觀經濟學又稱小經濟學,即所謂的個體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主要是研究以個體或者個人為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還深入研究了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市場機制和資源配置,并且提出了微觀經濟學理論對市場失靈的看法和糾正,積極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個體的經濟過程。總的來說,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就是使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理論、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等。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其中包括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總的來說,微觀經濟學的本質問題就是對于資源如何配置的問題,并且能夠解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優化配置,來盡可能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消費的欲望,從而提高人們在生產方面的作用。在微觀經濟學中,不論是消費者理論還是生產者理論都是根據資源優化配置聯系在一起的,而市場理論也充分的證明了政府無形的手的有效性,同時也討論了市場失靈與政府的關系。在微觀經濟學主體中,主要包括了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等模塊,這樣分析就可以大體得出微觀經濟學的脈絡。微觀經濟學從資源稀缺的方面考慮,認為所有個體和單位的經濟行為準則都應該在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并且使有限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優化配置,從而獲得最大的效益。當然,要想獲得最大的效益也必須考慮個人和單位所需要的條件。在商品和勞務市場上,消費者及其家庭都要根據各種商品不同的價格來進行選擇自己適合及偏愛哪一種產品,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條件下,能夠有能力購買該商品,并且獲得一定的收益或者說能夠滿足自己一定的需求和欲望。消費者及其家庭對商品的選擇過程和結果都會影響商品的價格,而市場價格又處于一個波動的范圍,因此,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會對商品的生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各種商品及其勞務都是由廠商決定的,因此廠商是商品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就是在于利用最小的投資和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促進廠商的發展。一般來說,廠商的決策又會影響到生產要素,即生產要素在市場上的價格變動,從而間接的影響到家庭及個人的收入。不管是家庭和個人還是廠商都是根據市場的變化來執行最終的決策,也是這種決策在市場上通過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有效的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最終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和作用,均衡市場價格,考察市場機制是怎么通過個體和單位來進行資源最優配置并且取得一定的效益。微觀經濟學也是市場機制的經濟學,以價格變動為中心,稱為價格理論。除此之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政府是如何發揮其作用進行有效干預。例如:在經濟學歷史上,馬歇爾計劃,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和凱恩斯主義都充分的說明了政府的干預對市場機制的影響和作用。

2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2.1產權和市場失靈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根據上文所述,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中,市場理論在理想的假設條件下對市場資源進行最優化配置,以便達到最大程度的收益。但是,在現實情況下,那些理想的假設條件往往是不存在的,所以市場機制也不能夠正常運行,也不能達到有效的資源配置,實現最大收益,同時也導致了生產資源配置的市場失靈。一般來說,最嚴重的市場失靈源于有限的資源不能配置和資源的產權不夠明確,產權理論的相關專業研究人員表明市場機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條件就是明確產權,使產權能夠明確并且可以轉讓。產權是有效利用、交換、保存、管理資源對資源進行投資的先決條件。產權理論表明,私有企業的常人有權享有剩余的利潤,并且利用激勵機制去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益。沒有產權的社會是一個效率低下、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的社會。當然,能夠保證經濟高效發展的產權具有明確性、專有性、可轉讓性、可操作性。

合理利用產權原理,能夠清晰分析出企業中會計造假的一定原因。從企業的產權關系來看,我國國有資產處于一種特殊的狀態下,整個企業沒有明確的投資主體,也沒有實現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更沒有使資產、人、事之間進行合理規劃的管理。由于產權關系界限的模糊,綠色會計理念應運而生,所謂的綠色會計就是將會計要素記錄到會計報表中。綠色會計可以根據自然資源的特殊性,利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等理論,采用成本和效益的分析法來進行會計表達。綠色會計的重點在于會計報表的記錄上,只有進行嚴格的綠色會計披露,才能有效的對企業的資本支出和收入進行記錄,并且綜合分析。

會計市場的交易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即會計信息的交易。會計市場出現市場失靈的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包括:會計信息的公共性;會計信息的外在性;會計信息的不充分性。其中,會計信息的公共性,就是指會計信息在一定范圍內屬于公共物品,可以供所與人使用的東西。會計信息的公共性在證券市場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另外,會計信息的外在性,也叫做外部經濟的影響性,是指一個經濟行為對其他的經濟行為造成的影響。最后,會計信息的不充分性是指市場機制提供的信息,對交易事項能夠有所幫助的信息要素。由于會計信息的特點和屬性以及市場本身所具有的不完善機制,就要求政府必須進入會計市場并且充分發揮其作用,彌補市場的不足,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

2.2委托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

在會計學領域中,委托關系是從事某種活動而產生的一種契約關系。在經濟生活中,主體是人們,因此,在互相依存的經濟整體中,需要某一個決策者做出相應的決策并且彼此產生影響。而在經濟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委托關系。委托關系在會計學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與財務會計相關的委托關系;第二,是與管理會計相關的委托關系。在管理會計中,通過各個單位、成員和委托關系來充分發揮會計的作用。委托在會計理論中的作用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表明了會計學在激勵機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會計信息方面的能動作用,激勵問題在委托中處于核心地位,包括了對人的激勵,也包括了對委托人的激勵。只有在委托人和人之間進行合理的激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雙方的經營成果,達到最大收益,實現雙方的共同目標;第二是在會計的相關制度中強調的風險分擔的重要性,委托具有分享原則,也就是委托人與人之間必須共同承擔風險和收益。但是,風險一般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很難被人們所預測或者控制,一般都是在人們完全沒有預測的情況下發生。所以,當委托人把經營風險交給人時,要積極調動人的熱情,不能對人實施壓力作用,使人心理發生變化。正確的做法就是使風險和收益之間達成科學合理的平衡。另外,委托關系在管理會計中的具體應用有責任預算的編制、內部轉移價格的確定、間接費用的分配、責任中心的業績考評。總的來說,委托就是將左右著的資產根據其意愿和相關的條件委托給人經營,實質也展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事實。

3結束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穩定發展,對經濟的學術研究力度也在不斷地加深,不管經濟是衰敗還是繁榮都屬于一種經濟現象,并且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程度和經濟發展狀況。學術領域間存在著相互交融的現象,對于不同的經濟情況和現象有著不同程度的融合和相互作用,在新形勢下,微觀經濟學理論在會計學領域中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作者:周一然

    參考文獻: 

[1]陳淑華.會計信息的經濟學分析[J].財會通訊,2010(06). 

[2]王鐵林.論會計信息質量研究與信息經濟學理論的借鑒與融合[J].財會研究,2010(05).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290-02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890年,馬歇爾(1842 —1924)發表《經濟學原理》,初步建立20世紀微觀經濟學。這是對19世紀邊際效用論及其以前的庸俗經濟理論進行綜合的結晶。該理論率先采用“經濟學”以代替傳統的“政治經濟學”一詞,以完全競爭和充分就業為基本假定、運用邊際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系統闡述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創立了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構成20世紀微觀經濟學的主體,后經過20世紀中期的擴展,微觀經濟學不僅研究內容有所擴展,如增加了一般均衡理論、建立了福利經濟學,而且研究方法得到創新,如引入數理經濟分析法、博弈論等,還關注經濟理論的實踐應用。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稀缺性條件下社會經濟主體的決策與選擇問題。屬于“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西方經濟學”二級學科,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高等教育中,微觀經濟學不僅已經成為所有經濟類課程和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也成為大多數非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課程。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基礎性、思維性、理論性和實用性并重的課程,在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中具有平臺性和不可替代的基礎性意義

學習該課程要具備一定的《微積分》知識。要學好《微觀經濟學》,需要具備《微積分》的知識。這要求學生要把微積分課程學好,這對學習好《微觀經濟學》課程有很大幫助。而學習好《微積分》課程本身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上經管類的學生是文理兼收,特別是對于文科生,學好《微積分》非常困難。《微積分》學不好,對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相關內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比如對于利用數學方法推導利潤最大化的原則,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有的學生在做題時,計算方法知道,可是由于沒有較好地掌握求導公式,導致計算出錯誤的結果。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該課程難度大。《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組成部分,它的知識體系來源于西方。故《微觀經濟學》教材有國外的原版教材,還有把國外的書翻譯過來的教材,還有就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前兩種教材的思路都是西方人的,造成國內學生理解的困難。即便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其內容也都是西方的,其中的一些假設、案例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會讓學生感覺比較生疏,造成學生理解的困難。該課程中的很多概念、理論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接受起來難度大。此外,這門課的內容邏輯性強,前后章節聯系比較大,所以,如果前面的內容掌握不好,要學好后面的內容,更是難上加難。還有就是這門課所涉及到的圖形多,坐標的表示又與數學上所學的相反,這些都增加了這門課學習的難度。鑒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和基礎課,該課程都安排在大一下學期,而此時,這些學生剛接觸了一兩門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更是剛剛接觸。而對學生本身來說,因為這門課是考研課程,所以,一部分早早立志考研的學生,會下工夫去學;而對于其他學生,特別是把大量精力花在兼職上的學生,花在學習上的精力有限,就會選擇知難而退,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影響教學效果。

2.該課程內容多。《微觀經濟學》包含的內容很多,它包括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論、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和微觀經濟政策等等,而這些理論本身又各自包含很多內容,如市場論又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雖然這門課邏輯嚴密,學生們依然會覺得內容繁多,要全部掌握比較困難。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領域面非常廣闊,如數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等等,無論對老師或者學生,要求都很高,很多人望而生畏。

3.缺乏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大學教學活動中,老師一般都是站在講臺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坐在下邊聽邊記的教學形式,學生只能理解和記憶教師所講的內容,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記錄、整理和背誦課堂筆記上,很少有同學去主動學習和研究同課堂教學有關的經濟學知識,也很少能獨立進行社會調查和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經濟學的課堂上缺乏老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缺少學生與社會的雙向溝通。大多數教師也缺乏所教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講課的針對性也不強。

三、解決的對策

1.學好微觀經濟學應多做習題。做練習題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經濟學概念、原理的理解,然后再讓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解決所提出的經濟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啟發式和對比式教學。啟發式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啟發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實施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教師在轉變傳統教學方法觀念的時候,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中國本土案例興趣的教法。由于微觀經濟學理論性強的特點,應理論聯系實際,多運用本土化的案例開展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把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潛力挖掘出來,從而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觀經濟學》一些章節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如果注意對相關內容的對比,就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供給理論和需求理論的比較,二者的概念、影響因素等大都一一對應。又如,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在結構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消費者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以預算收入為約束條件,而生產者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一定的成本為約束條件;在幾何圖形的分析上,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和生產者的等產量曲線、消費者的預算線與生產者的等成本線具有相似的特征,消費者消費的均衡條件與生產者生產的均衡條件具有相似的形式等等。再如,在市場理論部分,不同類型市場的含義及長短期均衡的分析都具有相同的過程,如果在講解的過程中注意對比不同類型市場的異同,就非常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3.突出對圖形的講解。在《微觀經濟學》里,有大量的圖形。學生如果對這些圖形不理解,想死記硬背就太困難了,也會漏洞百出。而一旦學生理解了這些圖形,會幫助他們掌握相關的理論,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加強對圖形的講解,講清它的推導過程,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某個圖形是什么樣的,還要明白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同時,還要注重圖形和理論的結合,讓二者相得益彰,使學生能夠作到通過圖形來理解和闡述相關理論。比如在講解需求變動和需求量變動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時,就可以通過圖示法來說明。圖表可以清晰地說明了需求量變動是指由于商品本身價格變動引起的消費者購買量的變化,需求的變動是指商品價格本身不變情況下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動。又比如,在講解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時,把概念和畫圖結合起來,更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在講解斯威齊模型時,通過它的假設條件可以畫出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圖,結合圖形可以很清楚的推導出寡頭壟斷市場的價格剛性。此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問題。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很多名詞都有英文縮寫,也要求學生掌握。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縮寫,需要教師把這些概念的英文表達告訴學生,從而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又如,還可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經濟讀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包括經濟思想史,一些經典著作,反映經濟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如《經濟學動態》等,介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的書籍,還有經濟理論應用方面的書籍如茅于軾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等等。這樣即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聲音的大小、語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豐富程度、語言的幽默詼諧、板書的工整程度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總之,《微觀經濟學》教學就像是一門藝術,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而作為任課教師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思考,經過不斷地改進,讓我們的教學趨向完善,進一步地提高教學效果。

4.穿插講解式案例教學。穿插講解式講授案例側重于講述與解釋方式呈現案例,用于說明和論證微觀經濟學原理與規律。教師在講解某一章節基本原理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案例作為理論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理論問題。這一形式主要用于理論講解過程中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如在講授“機會成本”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自己選擇就業還是就學來解釋,機會成本的含義就是當選擇了就學而放棄了就業,失去了四年就業應該獲得的最大收入,這個被放棄的最大收入就是就學的機會成本;在講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學生難以理解,就以學生自己喝水的親身體會為例,渴了喝第一杯水特別舒服、到第二杯舒服、到第三杯不舒服,甚至最后難受,以此講解說明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的遞減規律;通過鄰居種花及工廠污染來講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通過“囚徒困境”和“田忌賽馬”等案例講授簡單的博弈論等等。此外,還可以引人國內外有關理解經濟學原理的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等作為案例,使學生真正在心理上“樂”起來。通過所學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感到了微觀經濟學就是身邊的學問,學習的興趣高漲,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微觀經濟學理論。但這一形式的案例不能過于復雜,最好是一些對重點、難點能闡述透徹的小案例。這要求教師自己能深刻地理解和思考現實生活,組織和積累一些案例,在課堂上能信手拈來。穿插式講授的方法主要是知識點案例,能起到加強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4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劉施揚.《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改革的探討[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2).

篇(9)

一、問卷調查及考核情況

2014年1月,《微觀經濟學》課程考核結束,為了充分了解本學期《微觀經濟學》教與學的效果,筆者對廣東白云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2013級經濟統計專業學生25人(1個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134人(兩個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9份,收回有效問卷159份。問卷內容主要涉及3個方面情況的調查:課前預習情況、課后復習情況和上課聽講情況。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從統計情況看。統計專業學生的“聽講復習”比率較國貿專業高5.87個百分點,“預習聽講復習”的比率較國貿專業高8.33個百分點。“不預習不聽講不復習”的學生比率比國貿專業低9.43個百分點。

筆者對以上班級考核成績進行了統計,如表2所示。統計專業學生的優秀率比國貿專業高3.25個百分點,良好率比國貿專業高14.78個百分點,中等成績比率比國貿專業高23.37個百分點,不及格率比國貿專業低29.31個百分點。從統計結果來看,統計專業取得的效果要整體優于國貿專業。

二、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層面分析

廣東白云學院是應用技術大學,其服務定位特征是:立足地方,面向一線,培養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應用技術技能人才(現場工程師,如電子技術工程師、機械技術工程師、企業經濟師、企業管理工程師、服裝設計師等)。其辦學模式特征是:校企合作辦學。校企合作辦學一般是學校理論教學(對學生是理論學習+實驗實訓)+企業實踐教學(對學生是企業現場學習)。由于實踐教學階段占用較多時間,因而在理論學習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有限。

結合調查問卷以及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分析,學生的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能做到提前預習的學生只占調查學生總數的20.13%:二是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夠扎實。《微觀經濟學》重點內容包括: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及市場結構理論等等,掌握這些知識,都需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如供求理論涉及到需求函數、供給函數、需求價格彈性等公式。在計算過程中不是對公式不理解,就是出現化簡約分等低級錯誤。又如,邊際分析法是《微觀經濟學》中最重要的一種分析方法,(“邊際”指的是一個微小的增量帶來的變化,數學上涉及到微積分中的“導數”、“偏導數”等概念)但有的數學基礎稍差的學生就很難理解邊際的含義,因為他們不能夠很好的正確的理解導數的定義和含義;三是英語詞匯積累較少。在《微觀經濟學》中有很多專業名詞,這些專業名詞都有相應的英文字母,在學習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對這些英文字母感覺很頭痛,因而,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四是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微觀經濟學》中,有很多理論是用簡潔直觀的圖形來進行解釋和表達的,而有的學生卻不能很好的理解這些圖形的含義,不愿意動筆動腦去想象圖形的變化及意義,這大大影響了對課程的學習和理解。

(二)教師層面分析

對于應用技術大學的經濟學任課教師而言,要上好經濟學的課程,就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的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經濟學的精髓傳授給學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筆者在過去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總結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程的課時安排比較緊張。一般《微觀經濟學》在新生第一個學期安排,共54個課時。對于有預習和復習,且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而言,掌握好微觀經濟學理論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然而對于只聽講的學生而言,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從表2統計可知,國貿專業的不及格率達到了37.31%;二是大班的教學效果不明顯。對于人數超過40人的大班教學,教師不能很好的與學生互動,教學效果就差些,而且總存在學習不認真、為了出勤而出勤的學生;三是教學任務繁重。這些年,經管專業學生數增加,經濟學教師與學生比例嚴重失衡,教師所帶班級數較多,教學任務繁重,有時完全是為了上課而上課,沒有更多的時間鉆研經濟學前沿知識和了解經濟動態,更無法生動的講授經濟學理論。

三、如何優化教學效果

(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一門課程最主要的動力也是來自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任課教師要很好的思考這個問題。對于初學者而言,第一堂課相當重要。教師一定要在第一堂課上樹立課堂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強調經濟學課程的趣味性和重要性,要努力讓學生增加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二)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要選擇合適的教材,教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起點。對于邁進大學校門的新生而言,基本上還沿襲著高中時的學習方法,以教科書作為自主學習的途徑。學習方法的根本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選擇合適教材對初學者顯得尤為重要,要注重教材的內容,應當由淺入深,文字描述應盡量通俗易懂,要注重章節之間的聯系,盡量用少一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多用一些身邊熟悉的案例和圖形,還應當配有相應數量和難度的練習題。有這樣的教材,學生就不僅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學習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要上好第一堂課

第一堂課應當是對《微觀經濟學》整體基本框架和理論體系進行概括,梳理各章節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對《微觀經濟學》整個框架有初步的了解,對今后的學習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經濟學理論。平時對經濟知識了解比較少,理論思考甚少,如果不首先理清框架,梳理出理論體系,從整體上把握這門課,在今后的學習中,就會對本課程產生抽象模糊的印象,聽課也會云里霧里。上好第一堂課,理清微觀經濟理論的基本框架和理論體系。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好《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另一方面又可以激發出學生探索經濟學領域知識的強烈欲望。

(四)要注重小班教學和互動式教學設計

篇(10)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006-02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個體的行為及運行規律的科學。經濟社會個體的總和構成經濟總體。因此,由個體的一般規律就有可能得到經濟總體的一些規律。

一、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分析了市場的需求、供給、供求均衡及供求變化對均衡的影響。

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該商品的數量。需求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呈反向關系。對應需求曲線D為負斜率。供給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呈正向關系。對應供給曲線S為正斜率。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供給增加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市場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作用的。當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時,供過于求,價格會下降;當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供不應求,價格會上升。市場通過價格杠桿作用的調節趨于均衡點E,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圖1所示。

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或供給變動時,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改變,對應的均衡改變。如消費者收入增加,對于正常品而言,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平移為D1。均衡點為E1,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如圖2所示。再如,生產成本下降,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平移為S2。均衡點為E2,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2,均衡數量為Q2。如圖3所示。

二、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對宏觀問題的解釋

從圖2可以看出,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上升到P1。由于經濟社會大部分商品屬于正常品,就經濟社會整體而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會不斷提高,價格水平也會隨之不斷提高;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1。均衡數量一方面是生產者的供給量,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需求量。在這里不考慮新產品的出現和舊產品的退出,只考慮現有產品。供給量增加意味著經濟增長,需求量增加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消費者收入增加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上升。

從圖3可以看出,當生產成本下降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下降到P2,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2。說明生產成本下降會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引起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在經濟社會中,生產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生產要素的價格卻一般是上升的。如果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引起的成本下降高于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引起的成本上升,就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

三、由微觀經濟理論到宏觀問題的結論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高消費者收入或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但提高消費者收入會使價格水平上升,削弱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而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會使價格水平下降,提高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

上一篇: 會計專業的發展趨勢 下一篇: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重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影院 | 亚洲综合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99久久99久久综合 | 先锋影音资源影音中在线不卡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