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區規劃案例匯總十篇

時間:2023-11-06 09:58: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景區規劃案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旅游景區規劃案例

篇(1)

我國各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大量的體育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體育游憩、休閑活動,形成了民族體育文化,它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下,特別是在“體育健身游主題年”等活動的帶動下,民族體育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并由此而形成了旅游的一種新形式――民族體育旅游。在此基礎上,理論界對民族體育旅游也開展了研究。其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向前發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如何適應現代旅游的要求,推出適合的旅游產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旅游規劃是旅游業發展的綱領和藍圖,是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地區、景區要開發、策劃、發展民族體育旅游,進行合理的民族體育旅游規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將對如何開展民族體育旅游規劃進行一些探討。

一、民族體育旅游規劃的內容

旅游規劃涉及多個學科的理論與知識,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旅游規劃分為很多種類型,例如,按照范圍來劃分可以分為國際旅游規劃、國家旅游規劃、區域旅游規劃、亞區旅游規劃、旅游景區規劃等等。民族體育旅游規劃作為旅游景區規劃中的一種,需要進行精心的研究、具體的分析。

著名的旅游規劃專家因斯克普(Inskeep E,1991)認為,旅游規劃的基本組成要素有下述六個方面:旅游吸引物和活動;住宿設施;其它旅游設施和服務;交通設施和服務;其它基礎設施;社會因素。本文將依據這六個方面對一定民族地區范圍內的民族體育旅游規劃進行分析。

二、規劃的案例點――傣族園景區

傣族園景區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鎮,距州府27公里。傣族園總體規劃占地面積336公頃,內含5個傣族自然村寨,主景區由曼將、曼春滿、曼乍、曼嘎、曼聽5個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為重要部分組成,是西雙版納傣族自然村寨最集中、民族特色保護最完好的旅游景區。

傣族園于1999年8月1日開始營業,并成立了傣族園有限公司。經多方的共同努力,傣族園取得了巨大的成績,2001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2年12月通過了ISO質量/環境體系認證,2003年4月被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報評為中國旅游知名品牌,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生態文明示范村”的稱號。傣族園在經營管理中,實行獨特的“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公司與村民的共同發展。本文將以傣族園為案例點,探討民族體育旅游的規劃。

三、具體的規劃分析

1.旅游吸引物和活動規劃

旅游吸引物和活動方面的規劃,這是民族體育旅游規劃最重要的方面,而要有旅游活動項目,則首先要有該方面的旅游資源。

(1)民族體育旅游資源

民族體育是集競爭、健身、民族藝術、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活動,作為一種旅游資源,隨著現代旅游者對旅游中高娛樂性、高參與性等體驗活動需求的增加,民族體育旅游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

國內旅游學界對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展過不少研究,比如,對于概念的探討,丁世勇等(2003)認為,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是以人的身體活動為中介,供游客觀賞或直接參與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與中國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及各民族古老的歷史、生產、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它充滿了粗獷、淳樸、雜多的豐富性,充溢了醇醇的生活情趣和濃厚的鄉土氣息,是在深厚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淀的基礎上創造發展而成的。一般認為,凡是能供旅游者觀賞或直接參與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并具有經濟、娛樂、健身等多重功能的各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可稱為民族體育旅游資源。

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是很豐富的,例如,傣族體育旅游項目主要包括有丟包、拳術、賽龍舟、刀術、射術、放高升、以孔雀舞為代表的多種仿生舞蹈等等,這些民族體育項目中,有表現生產生活的,有反映宗教祭祀活動和軍事武技的、有表現民俗風情習俗的、也有滿足民族文化娛樂的,內容十分豐富。按其內容及活動性質,可將這些民族體育旅游資源劃分為競技類游戲類、舞蹈類、表演類、節會類和養生類等等類型。競技類的有賽龍舟、射術等;游戲類的有丟包等;舞蹈類的有仿生舞蹈;表演類的有拳術、刀術等;節會類的有放高升等;養生類的有氣功、按摩、藥膳等等。可以說,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傣族園,不僅是旅游景區,也是傣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場所,因此,上述民族體育活動,在這里都有開展和傳播,這給我們進行項目設計、產品開發提供了廣闊的資源、發展的空間。

(2)民族體育旅游產品

當前許多民族地區、旅游景區的活動中,開發比較早、比較成熟的是歌舞活動等旅游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歌舞產品顯得有些老化,游客參與度不夠。然而,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雖豐富,但常常處于一種比較松散的狀態,資源整合得不夠,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體育旅游市場。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必須加強對民族體育旅游的規劃,其中,產品是規劃的關鍵。

資源如何轉化為產品,是旅游規劃者所關心的問題。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是很豐富的,但許多景區的民族體育旅游產品尚不多,有待于進一步挖掘,群眾喜愛的、危險性小、容易推廣的項目還是不少的,要把它們整合起來,成為景區的旅游項目。例如傣族的丟包運動,參與性很強,規則也不復雜,技術難度不大,比較容易上手,經過有效的“包裝”應該可以成為一項較好的參與型旅游產品;另外,一些技術要求比較高的項目,則可以設計成觀光型旅游產品,例如賽龍舟、放高升等。

民族體育旅游產品要以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為基礎,特別要突出本土性、民族地方特色。少數民族體育活動種類豐富,項目繁多,發展呈現多層次性,由資源轉化為產品,必須通過篩選,經過充分的調查和市場分析,選取既有代表性又適合產業化發展的項目,加強包裝、策劃,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推入市場。

2.住宿設施

旅游活動中,住宿設施一般包括賓館、汽車旅館、旅社、膳宿公寓、野營地以及旅行車營地等等。開展民族體育旅游,若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在當地居民同意的情況下,住宿可安排在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或民居,滿足游客探新求異的心理;若是移植性的旅游景區,住宿則可以安排在景區,以及周圍的賓館飯店,住宿的內部設施最好與民族體育文化相關。住宿的安排要合理,以便發揮住宿設施應有的經濟效益,但住宿的選擇與眾多因素有關,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勞動力、社會因素等因素,在具體的分析與規劃中是復雜的,需要大量投入,精心規劃。

對于傣族園景區而言,最好的住宿設施就是村寨中的傣族傳統干欄式民居了,它具有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為了完善住宿設施,在規劃建設中應大力開發干欄式民居旅館,增加床位、增強舒適性,從而可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游人,給游人以好的住宿體驗。

3.其他旅游設施和服務

這一方面的規劃包括旅行社、旅游信息服務、旅游紀念品商店、銀行、醫療保健、公共安全、郵政服務等等具體的規劃。涉及的規劃內容比較多,在此重點討論一下旅游信息服務和旅游商店的規劃。

在旅游景區景點中,旅游信息服務是很重要的,對于民族體育旅游而言,旅游信息服務要包括體育活動的介紹、活動時間的安排以及相關旅游信息等。民族體育旅游信息服務要做到方便、快捷,充分展示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便于游客及時地獲得其所需的信息。在景區景點中,要做好游客中心、路牌、宣傳資料等方面的建設。

旅游商品、紀念品規劃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商品是旅游購物的重點,旅游紀念品要突出鄉土特色、合理方便,特別是對于民族體育旅游而言,旅游紀念品無疑要突出“民族”與“體育”這兩方面。例如丟包運動中的花包經過合理、精心的包裝,應該可以成為很好的旅游紀念物。花包紀念品的設計要大小適中,便于攜帶,表面應有體育活動的圖案或文字,可以采用中文、傣文、英文等多中語言,以便讓游客識別與紀念。好的旅游紀念品就是景區的“宣傳員”。

4.交通設施和服務

這一方面的規劃包括進出旅游景區以及旅游景區內的交通,交通是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娛、購”中的“行”,旅游交通要保證游人在旅游目的地“進得去、出得來、散得開”,旅游交通對于旅游活動成功開展的意義不容質疑。在民族體育旅游中,要做好旅游接待,則首先要把進出旅游景區的道路修好,這需要先期的規劃與投資,交通建設應走在前列,而旅游景區內的交通,則更應該因地制宜,修建具有特色的道路,例如山間小徑、石板路等。交通工具也可以多樣化,馬匹、轎子等特色交通工具在適宜地區也可以派上用場,使得旅游活動形式豐富多彩。

現在,進出傣族園景區的公路已經基本修建完畢,環路已經形成,路況也較好,景區外交通已經可以滿足要求;而小型電瓶車、傣王轎等交通工具也已在采用了,景區的交通方式、工具正在逐步完善。

5.基礎設施規劃

這一部分的工作包括規劃區的供水、供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排水系統以及通訊設施等。在民族體育合適旅游規劃中,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比較艱巨,因為不少民族地區、旅游景區的基礎建設比較薄弱,需要加大投入,加強基礎建設。

傣族園是由自然村組成的,相比大型人工建造的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尚不夠完善,要充實這方面的建設,給村民和游人都帶來便利。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建設這些現代基礎設施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與當地景觀的協調,不要產生視覺污染,這就要求在規劃設計階段時期,注意精心組織,統籌規劃。

6.其他因素

這一部分的內容也很多,包括市場營銷方案、與旅游業相關的法規、旅游組織機構、旅游從業人員教育與培訓、環境和社會經濟計劃等等,可以說這方面包含的內容比前面的都要多、繁瑣,在此只做簡要探討。

民族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旅游活動,需要涉及的社會因素不少,包括熟悉相關民族、旅游、體育方面的法律法規,聯系相關的旅游組織機構,做好民族體育旅游從業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實施營銷方案等。對于傣族園體育旅游的營銷方案,則要利用多種渠道,比如采用互聯網、報紙、電視、廣播、展銷會、戶外廣告牌及人員推銷等方式,擴大宣傳,吸引游客參與,讓更多的旅游者認識、了解內容豐富的民族體育旅游。

四、結語

旅游是一項涉及多個行業,多個部門的經濟活動,旅游規劃也需要考慮到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是非常復雜的。

民族體育旅游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旅游,是需要特別規劃和研究的,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 通過合理、科學的規劃,推出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的民族體育旅游產品,推動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適應全民健身的需要,并可起到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筆者在此以傣族園景區為案例點對民族體育規劃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旨在進一步充實民族體育旅游的研究,以便理論界與實踐界的進一步深入,促進傣族園景區的向前發展。通過各界的共同努力,民族體育旅游規劃定會不斷地完善起來。

參考文獻:

[1]保繼剛楚義芳:1999.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傣族園有限公司.《西雙版納傣族園 爭創世界民族文化品牌發展綱要》(2004―2014)[Z]

篇(2)

一、旅游景區的廣告宣傳與宣傳冊合理化的圖像設計表達

總所周知,旅游景區中的宣傳廣告與宣傳冊的設計離不開旅游景區內的環境圖片與景區典型風光攝影圖片的采集,因此,在設計中融入了風光攝影圖片與景區有代表性的圖片可以將宣傳品的直觀表達展示出來。我們在很多景區,尤其在一些5A級旅游景區中,可以在不同的展示牌、門票廣告、宣傳手冊等等中發現景區的標志性建筑物和自然景觀,直觀的表達景區特色。例如云臺山景區的山區風光表達、老龍頭景區中出現的入海長城、黃山景區的迎客松等都是如此,在一些細節處也可以看出設計者對于旅游宣傳品設計的直觀處理。一些旅游景區的宣傳品還將人文景觀與合理化的圖案和輔助線進行版式設計,在版面中加入了符合景區特點的旅游線條和旅游圖案,結合了一些文化內涵深厚的圖像表達,使其具有了深刻的內涵展示。一些景區還將所在旅游城市的典型建筑物與自然風光融入到了旅游宣傳品的設計中去,這些圖片的處理豐富了宣傳品的內容,使旅游景區的特點展示出來。此外,旅游景區的宣傳品和廣告應該形成一系列的宣傳設計,使其有一個統一性,在圖片的采集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不過多的采用同一景色的圖片,不過多的圍繞一點進行設計處理。一些旅游景區將圖片的采集圍繞在春、夏、秋、冬四季進行,融合了不同季節的景色特點,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旅游景區的風光美。此外,不同的媒介也應該有自己的特點,也應該選取不同的圖像來展示景區特色,例如宣傳冊與廣告牌匾就可選取多樣化的景色,景區內的主體景色可以被采用,增加景區的關注度。

二、旅游景區的廣告宣傳與宣傳冊設計顏色的表現

不同的顏色可以使受眾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各個旅游景區也對于宣傳品和廣告有一定的顏色設計和處理。例如七彩云南旅游產品的廣告,使用了藍色的格調,將旅游感受與云南的天空色彩聯系起來,整個宣傳品設計增加了旅游景區的活潑感覺。此外,一些景區還將暖色調的廣告宣傳品進行設計處理,使景區的景色溫馨典雅又不失受眾的直觀感受,令人很容易接受。此外,在旅游景區宣傳品上還可以進行合理化的VI設計,采用不同色相、純度、明亮度的色彩在宣傳品中可以有層次的進行設計處理,結合標志與廣告語進行設計,使顏色與主體結合起來,更易于被旅游者接受。宣傳冊與廣告設計也有所不同,顏色在底色與主題色調方面應該有所區別,要過多的關注受眾的閱讀感受,使廣告的到達率提升上去,這在設計初期就應該重視起來,使受眾可以更好的閱讀景區的宣傳品,感受景區的獨特魅力。

三、旅游景區的廣告宣傳與宣傳冊設計中的文字處理

不同的旅游景區的宣傳品使用了不同的文字處理,目前來說,以中國書法字體行書、草書等為主要表現的字體處理在很多旅游景區的宣傳品設計中出現。我們熟知的七彩云南系列、多彩貴州系列、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就是如此。將景區名稱的字體處理與廣告宣傳結合起來,尤其在標志上進行處理,使得景區的大的字體與宣傳品小字體之間的搭配合理。旅游宣傳品中的內文部分也要將文字進行合理化的編排和處理,尤其但對于景區的簡介要進行正規字體、字號的編排,切記出現不同字體的混排和不同字號的混排,使整體內容介紹出現混亂。此外,一些景區宣傳冊和廣告的設計過于強調文字的閱讀能力,將文字編排的緊湊而行間距過小,使游客閱讀十分困難,這是不可取的做法。旅游景區目前還將多媒體宣傳屏幕與傳統廣告牌匾和宣傳冊結合起來,多方位進行宣傳,這里出現的字體也應該與景區的整體文字相一致,不要出現不同的字體混亂穿插,令游客無所適從。

篇(3)

一、目前我國旅游景區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1.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對景區環境的保護

因我國旅游業因我國旅游業起步比較晚,旅游市場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很多旅游景區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景區存在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景區的開發利用中有點盲目,從而導致很多旅游景區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高山旅游為方便游客登山或者經濟利益驅使建索道砍伐了大量樹木,造成景觀的破壞。近幾年,有很多景區為了增加娛樂性吸引游客或者增加娛樂項目收益,破壞景觀修建漂流、滑草等項目現象十分嚴重。許多風景名勝區內,多頭管理、搶權、輕責、重開發、輕保護的現象十分嚴重。

2. 旅游景區開發與保護管理體制不健全

旅游景區的監管體制已經成為目前束縛我國景區發展的一大障礙,目前,我國旅游資源分屬不同的部門,包括林業、建設、環保、文化等部門,有的旅游景區還分屬好幾個部門監管,各部門的社會責任及行業功能或者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缺乏全局觀念,難以產生一致的管理效應。我國目前多數旅游風景區的管理體制屬于政企不分。所以我們迫切需建立一種機制來解決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以實現我國旅游景區更好的開發與保護。

3.旅游景區開發投入市場后,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目前很多旅游景區由于受短期經濟利益驅使,在旅游景區在開發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開發資源,利用資源,卻不重對旅游景區的保護,結果導致很多旅游景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同時一些投資開發商,不注重科學規劃,過度追求門票數量的經濟收益,過度接待旅游者,沒有科學的控制旅游景區的環境承載力,致使旅游環境容量過度飽和而使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每年旅游旺季,各個景區都不可避免的發生這種情況,就連九寨溝都不可避免。再者就是如山西應縣木塔這種情況,人為是一個因素,同時因受自然災害影響而造成的景觀破壞。

正是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致使中國很多旅游景區在開發利用中,不能科學規劃開發利用,致使旅游資源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將很難促使旅游業更好的發展。?

二、解決旅游景區開發中存在的環境問題的措施

1.加強政府管理職能的主導地位,健全景區環保管理制度

旅游景區在開發時,政府主管部門要嚴格審批,哪里該建建筑物、索道、娛樂設施,哪里不該建設,一定要嚴格審批,不能有過多的人工建筑。不能單純為了短期經濟效益目標而濫建。旅游景區在開發投入市場后,要健全景區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如景區環境承載力的問題,旅游景區切不可在景區運營后過分追求門票數量的經濟效益而忽視景區的環境容量問題,以免造成超負荷的接待量,嚴重破壞景區的環境。否則后果難以預料。避免出現類似玉龍雪山、九寨溝、滇池這樣的問題。旅游景區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將很難修復,將使旅游資源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將嚴重損害子孫后代的利益與生存環境。因此,政府部門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加強自身主導地位 切實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科學管理旅游景區的規劃與開發,同時健全景區的環境保護制度,科學管理利用,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旅游景區及主管部門要做好宣傳,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制度的制定,需要人們的參與執行。只要人們環保意識增強,做到環境保護全員參與,人人有責。定能為景區的環境保護起到很好的作用。

首先,加強對景區管理者的宣傳,提高景區管理者的環境保護保意識。只要管理者對制度認可,才會把制度執行到行動中,才能切實加強對環境的保護與管理。

其次,加強對游客的管理,目前,游客對景區環境在人為因素的破壞中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游客的亂刻亂畫,生活垃圾的亂丟棄等不文明行為,都對景區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游客破壞景區環境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加強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再者,社區參與景區環境保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旅游景區與當地社區的協調發展,也為旅游景區的開發和環境保護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旅游景區開發與保護要從當地社區利益出發,考慮社區利益,追求旅游景區及所在社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與環境之間的平衡。加強社區參與,同時使社區居民的利益得到相應保障,使居民產生旅游景區“主人翁”的感覺,那么,他們自會在景區的開發與保護過程中,積極主動的配合景區,使景區開發得以順利進行。九寨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反例比如青州仰天山,在開發初期,沒有與當地社區搞好關系,致使在十一旅游旺季,當地居民毀壞進景區的道路,切斷電源,嚴重影響景區的發展與利益,更談不上當地居民會主動參與到景區的環境保護中來。?

旅游景區環境保護不是對景區不去進行開發而是在保護之下進行合理的開發,保護是為了更好的對景區進行開發和可持續利用。要開發勢必有破壞,作為景區的管理者和開發者們應在合理的保護之下對旅游景區進行科學的規劃開發,將其投入旅游市場,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旅游景區應立足于保護景區的自然性,確保旅游資源的生態性和完整性,使旅游景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和可持續性的良好發展。當然,對旅游景區的環境進行保護不僅僅是對原有景觀的天然性進行保護,而是要用更為合理科學的規劃和方法去進行維護和管理,旅游景區開發要在保護原生態的文化和當地社區居民的社會和環境利益的基礎上,使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達到完整和諧的統一,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守秋.可持續發展與環境資源法制建設[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

[2]金瑞林,汪勁.20世紀環境法學研究評述[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篇(4)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8-0130-02

影響景區景點持續發展的因素有兩大類,第一類是自然災害,即不可控制的天災;第二類屬于人禍,即人為因素給景區景點帶來的各種災害。如開發建設不當或經營管理不善給景區景點帶來的毀滅性的破壞,以致斷送景區景點的前景:人為地將旅游資源破壞,環境質量破壞,服務質量下降,生命周期制約不能根據變化了的外部形勢及時調整自身策略等,只能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顯然人為因素是影響景區景點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景區景點情況各不相同,其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具體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亦復雜多樣,本人研究了國內外自然風景與歷史古跡、城郊與鄉村、正面與反面多個案例認為:旅游景區景點品牌營銷、旅游景區景點旅游資源保護、旅游景區景點按消費需求變化實施改造與轉型等方面樹立創新思路是影響旅游景區景點持續發展的不可忽視的主要因素。旅游景區景點的管理者必須在以上三個方面樹立嶄新的創新思路,大刀闊斧地對目前的管理狀況進行徹底的糾正與遏制,拿出一整套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案,才能確保旅游景區景點健康持續的發展。

一、旅游景區景點品牌營銷的新思路

品牌是產品和服務與消費者各種關系的總和。它既是某種標志、符號,又是消費者消費某種產品的體驗和感受。每個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種產品和服務,支撐品牌的形象和理念,但同時品牌又必須超越這種產品和服務而相對獨立存在。金牌銀牌不如品牌,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在現代營銷理念當中,品牌可以稱得上是營銷的核心和靈魂。品牌作為吸引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之一,全面簡潔地向消費者傳遞其本身所代表的獨特形象和旅游產品吸引力。

旅游是一種預消費產品,消費者不能向傳統型的消費活動一樣可以直觀地挑選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費。因此購買過程中旅游產品的品牌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在當今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品牌塑造已成為旅游景區景點占領市場制高點的關鍵。品牌營銷就是針對目標市場確定、建立一個獨特的景區景點品牌并對景區景點品牌設計、傳播,從而在旅游者心中占據一個獨特地位的營銷過程。其著眼點是旅游者的心理感受;其途徑是對景區景點品牌的設計;其實質是依據細分市場旅游者的種種特征設計景區景點產品屬性并傳播景區景點品牌,從而在旅游者心中形成一個景區景點刻意塑造的獨特形象。品牌營銷并不是針對景區景點產品本身,而是要求景區景點營銷工作做到旅游者的內心深處。

如從“五岳獨秀”到“中華壽岳”的品牌創新這一案例,充分體現了南岳衡山景區品牌營銷的創新思路:

南岳衡山是一個老牌景區,自古有“五岳獨秀”的美譽,但隨著新景區的不斷增多,全國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何使老品牌煥發出新活力便成為南岳發展旅游的一個關鍵問題。

五岳中衡山以“秀”見長,但南方眾多名山大多也是清秀之山,例如,青城山、三清山等,衡山的秀難以凸顯出其比較優勢,難以真正樹立鮮明的差異化形象。同時,針對市場進行分析,南岳衡山的重要目標市場是珠三角和港澳地區市場,這里的旅游者普遍有追求健康長壽的訴求,結合南岳壽文化源遠流長的資源特征,南岳于2000年提出了“旅游品牌強區”的發展戰略,在品牌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將南岳衡山的品牌形象重新定位為“中華壽岳”,確定了打“中華壽岳,天下獨壽”這張王牌,以品牌樹立形象,以形象拓展市場,以市場促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

此外,大連注冊“浪漫之都”城市旅游品牌,亦在旅游景區景點品牌營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大連2003年在全國工商總局成功注冊了城市旅游品牌——“浪漫之都”,開創了全國先河,并先后推出了五張旅游特色牌、六大浪漫、中國旅游50最等,成功塑造和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景區景點旅游資源保護創新思路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石。旅游資源是旅游經濟的特有范疇,是指一切對旅游者構成吸引力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及事物的總和。旅游資源是區域發展生態旅游的客體基礎,其管理目標就是在保護旅游資源的前提下,追求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最優化,使資源優勢轉變成產品優勢,增強旅游景區的市場競爭力。最優化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可以理解為在環境承載力范圍內,注重環境自我保護與人工保護相結合的最佳資源開發度。在這種新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下,能夠保持旅游資源常用常新,避免造成環境質量本質惡化,有利于旅游景區在獲得效益的同時得以持續發展。旅游資源從宏觀角度看,可以分為兩大基本類型:一是自然旅游資源,二是人文旅游資源。

如喀納斯景區保護環境不惜犧牲經濟利益這一案例為旅游景區景點在資源保護方面樹立了榜樣:

喀納斯景區到處都能看到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阿勒泰地區旅游局局長陳鴻江介紹說,喀納斯景區景點由過去的1個湖口區擴大到包括賈登峪、禾木、白哈巴、海流灘在內的5個景點,景區面積由過去的1000多平方千米擴大到10000多平方千米。盡管景區擴大了,建設任務多了,但我們始終把保護生態、改善環境放在首位。景區所有的建設項目必須通過環評報告,施工人員接受的第一堂課就是環保教育。喀納斯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孫永建說,為保護主景區的環境,幾年前地區就叫停了那里的建設項目,拆除違章建筑1.7萬平方米,恢復植被10萬平方米,對生活住宅區的建設項目都嚴格進行環境評估和檢查。這些年,僅直接環保投入就達1200多萬元。為保護喀納斯景區周邊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地區封育草場1.5萬畝,叫停了景區周邊的臨時餐飲服務業,設置阻擋游人的木板棧道27000米。當旅游經營和環境保護發生沖突時,作出犧牲的往往是旅游項目。2005年,景區開設了直升機游項目,生意十分紅火。當專家分析這將影響生態環境時,地委立即叫停了這個項目。地委書記李湘林態度十分明確:喀納斯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一塊寶地,我們不能一味地通過它換取暫時的經濟利益,而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護好它,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不被污染的青山綠水。

另外,在一些旅游發達國家,對垃圾進行綜合利用。如垃圾門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人們只要在街上拾一袋垃圾,或撿幾片落葉交到公園和游泳池的垃圾站,就可免費入內。加拿大的普羅維斯堡市有一家游泳池,也以垃圾作為門票。這些都是對旅游景區景點資源保護好的舉措,值得推廣。

三、旅游景區景點按消費需求實施改造與轉型的新思路

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旅游主題公園誕生的高峰期,隨著時間的推移,主題公園“老齡化”階段已悄然來臨。深圳錦繡中華的每況愈下,廣東番禺飛龍世界的“英年早逝”等,更是嚴正地向我們發出了另一個警報:對我國的一些“老、弱、病、殘”主題公園的改造或轉型必須盡早提上研究日程。與此同時,由于對原賦旅游資源開發深度、廣度和力度的加大,旅游地開發建設后浪推前浪,致使一部分早期景區景點已黯然失色,甚至茍延殘喘。此外,還由于旅游資源特點和生命周期規律的制約等原因,也使得一些景區景點復蘇基本無望,風光不再。可見,旅游主題公園以外其他類型的景區景點亦有不少已面臨改造或轉型的現實問題。然而,目前人們在理論上的研究重點仍然主要集中在新旅游地的開發建設上,對問題景區景點的改造與轉型還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可喜的是已經有了一些景區景點不甘坐以待斃而積極探索自身的出路,在改造與轉型實踐方面邁出了嶄新的步伐。如鄭州黃河大觀主題公園轉向旅游地產為旅游景區景點按消費需求實施改造與轉型提供了可貴的創新思路:

鄭州黃河大觀位于鄭州市北郊鄭邙公路23公里處,占地5400畝,1992年經國家旅游局批準立項,計劃投資8000萬元人民幣,建設成以黃河文化為背景,以黃河流域的人文景觀為表現形式,融國內外高新技術和建筑藝術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主題公園。由于沒有產生預期的市場效應,再加上股權發生頻繁變更,市場經營失策致使景區經營每況愈下,2002年是黃河大觀開園后效益較好的年份,但僅收入63萬元,利潤為負33萬元。因投資商無利可圖,紛紛撤資抽股。一期工程尚未完成拖欠員工工資有時竟達兩年之久。2004年,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香港恒盛國際集團成為黃河大觀的新主人,計劃投資14億元,經過8年左右的持續開發,把黃河大觀建成社會高端客戶群的最高時尚生活社區,成為旅游地產企業的典范。河南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攜其關聯企業香港恒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瀚海投資有限公司,從旅游業發展趨勢及城市部分富裕居民追求生活品質的現實需求考慮,毅然投入鄭州地產業,在原來文化公園的基礎上,開發集度假、休閑、運動于一體的“思念·果嶺山水”,打造鄭州市“新旅游地產”,實現“綠色、生態、體閑、健身、度假”的開發目標。經過一年多的開發后,5400畝的原生態王國,40萬平方米的壯闊湖面,一排排依山傍水而建的別墅,依照世界級別打造的高爾夫球場、酒店,使“思念·果嶺山水”榮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5(中國地區)國際花園社區金獎。并進而向各種檔次的會議接待、培訓等領域發展,將目標定位于“超級休閑商務度假”新型旅游地產業。

除了老字號的旅游集團加速擴張旅游地產業務外,新興的旅游集團也瞄準了旅游地產的投資開發。2011年1月17日,剛剛于2010年7月掛牌的四川旅游發展集團,獲得了14家銀行累計510億元的授信,銀企雙方將在旅游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并購貸款等多方面展開合作。

“旅游地產”是近年來一些旅游經營中很有特點的新現象,適應了人們追求休閑、度假、養生、健身、運動與商務結合的要求。在一定條件下,對一些難以維系的景區進行轉型和改造也是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為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思路,是一種新的探索。

【參考文獻】

[1]王瑜.旅游景區服務與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篇(5)

現代管理科學認為“管理”是指通過行使某種職能來協調各種社會資源,達到高效率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和生產力。旅游風景名勝區管理系統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管理、財務管理、日常經營與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多個系統,任何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都會影響到其旅游競爭力。經過20余年的廣泛實踐與探索,我國旅游景區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基于其特殊性、復雜性和多樣性而產生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凸現出來,困擾著當前旅游景區的管理。

一、我國旅游景區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1.旅游資源管理體制不順,產權主體不明確,政府調控乏力

旅游景區的管理存在管理權限不明,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現象,這主要表現為各個景區分屬不同的職能部門管理,如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已由林業部門管理,地質公園由國土資源部門管理,而這些景區已在區域位置上往往又相互重疊、交叉。造成了旅游發展中管理混亂,互相制約,缺乏協調統一,具體表現為管理滯后,管理體制與模式落后,制約了旅游景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2.忽視游客體驗,產品過于雷同

忽視游客體驗,產品供需錯位是經濟開放型旅游景區的主要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旅游主題公園重大投資失誤的項目屢見不鮮,其中代表是投資十多億元的科幻公園福祿貝爾樂園于1998年1月宣布破產清查,投資上億的通什海南中華民族文化村開業不到8個月就倒閉。這些具體案例都說明了,旅游產品的供需錯位,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自然會被市場所淘汰。我國的一些旅游景區尤其是主題公園也試圖在為游客提供一種體驗,但由于缺乏獨特性、參與性,游客難以留下深刻印象。產品的趨同,低水平重復建設必然導致惡性價格競爭,導致行業的高失敗率。模仿不但自己不會成功,而且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區陷入惡性競爭之中。

3.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及其綜合性問題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主要旅游通道周邊綠化程度低,城市生態,景區環境已不適應現代旅游的發展,連接景區的旅游的道路及景區內游覽通道的建設滯后,污水、垃圾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已迫在眉捷,這些問題都制約了政府調控資源的行為。此外在景區的保護與利用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政府管理者在保護的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驅動,在旅游景區出現了不發展不破壞、小發展小破壞、大發展大破壞的兩難局面。

二、導致問題的主要原因

1.管理機構和體制的缺陷

當前旅游景區機構和體制存在的缺陷有三處。一是除政府型管理機構外,大部分景區設立的機構缺乏法律地位,是事業單位性質卻行使行政職能。二是規劃管理和監督缺乏程序化,常常出現事后論成敗的尷尬局面。三是管理機構政企不分,行政管理與經營管理混同,致使統一管理職能弱化。政企不分使景區管理機構混同于一般經營機構,失去了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嚴格公平執法的地位,客觀上削弱了管理機構的行政管理職能。

2.相關法規政策銜接和協調不夠

旅游景區管理中實現統一管理的難點主要是規劃和管理權屬存在重疊交叉,其主要原因在于相關法規政策的銜接和協調不夠。尤以與自然保護區、城市和村莊集鎮之間的相關法規政策銜接和協調不夠表現得最為突出。

三、改善景區管理的對策

1.建立明確的行政主體,切實加強統一管理

旅游景區的管理機構必須實行政企分開的改革,還原明確的行政主體,建立行政意義上的管理機構。旅游景區至少存在著這樣兩個層面的產權關系,第一層面是國有資源性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產權關系,第二層面是經營性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產權關系。對資源性資產可以交付企業進行非完全產權關系下的企業化經營,對經營性資產則可以轉讓給企業實行完全產權關系下的企業化經營。旅游景區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可以解決旅游開發及保護過程中的政企不分問題及資金不足問題,從而促進資源開發與保護的良性互動。

2.運用多種行政手段,強化行政監督和處罰力度

篇(6)

開發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其本質是將資源轉變為產業的社會勞動過程。旅游開發往往強調因地制宜,有著鮮明的地域性。海洋生態旅游景區開發既是海洋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又是海洋生態旅游市場的開發,資源是推力,市場是拉力;調查、規劃、建設、經營、評估貫穿著開發的始終。

二、生態旅游景區開發研究回顧

國內外最早和最為系統的生態旅游景區是通過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來開發的。生態景區的理論研究晚于實際生態景區的開發。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對海洋生態旅游景區的研究較多。島嶼以及小島國最具代表意義的3s度假勝地受到較大關注,研究方向有物種特有性、生態系統獨特性、地方人文感覺(sense nfplace)、旅游業依賴性、近海珊瑚礁開發、島嶼脆弱性等(David Weaver,2001)。

瑞士學者以西班牙東部巴利阿里群島(BalembicIslands)等4個地中海島嶼的生態開發為研究對象,在生態旅游需求量、旅游者結構、當地居民生存方式,生態措施(當地政府政策保證、ISOl4000論證、生態標簽)等方面做了詳盡分析,提出了海洋旅游生態景區的九項評估指標(Dimitrios Diamantis,2000)。在《海洋生態旅游:議題與實踐》專著中,作者一方面概括了海灘、海面、海岸帶的生態旅游規劃、管理和調控理論;另一方面,用6個案例來考察海洋生態旅游景區的實踐,比如馬來西亞Sipadan小島的潛水旅游、愛爾蘭Shannon Estuary海濱的觀鯨活動等(B.Garrod,B.Wilson and J.Wilson,2003)。

在我國,針對區域海洋旅游開發的研究,大多提到開發中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原則。2002年,朱龍研究了蓬萊旅游度假區的再開發,提出蓬萊、長島的生態旅游開發;周國忠等在2004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中,發表了系列論文,如《海洋旅游產品調整優化研究――以浙江為例》(2006)等。但涉及具體海洋生態旅游景區開發的論著,較為鮮見。

三、海洋生態旅游景區開發范式

海洋生態旅游景區開發中需要貫徹的核心思想是:旅游景區開發原理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的結合,在旅游景區開發中注重事前預防、超前定位、動態監控、系統管理,其實質是合理開發海洋旅游資源,將其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避免旅游資源開發導致環境惡化。

(一)景區開發條件分析階段

在海洋生態旅游景區的開發中,除了旅游資源分析和市場分析(本文對此兩項分析,不再展開)以外,首先要考慮景區環境質量,其直接影響景區的開發和可持續發展。景區開發項目的環境調查范圍至少應是景區半徑的1.2~1.5倍,通常需要確定景區環境調查的指標體系。

第一,景區生態環境調查。完整的景區生態環境調查包括社會、自然、經濟三個亞系統,其中自然亞系統是環境調查的重點;既包括現狀調查,也包括歷史變遷的調查。主要的調查內容有:海岸帶和海島地理地質、海水、動植物、氣候、土壤及土地資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自然災害、污染危害)等等,重點是海岸與海洋資源狀況、利用狀況與利用潛力,特殊環境(如:河口、海灣、鹽沼、紅樹林、珊瑚礁、海藻床等)環境特點與問題。

第二,景區生態系統分析與評價。包括景區生態系統分析、資源態勢分析和綜合分析。景區生態系統分析著重景區生態結構分析(即生態系統類型、空間分布、各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特點)、過程分析(分析生態運行過程,各系統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景區內外生態系統相互關聯和作用)和功能分析(分析景區生態系統的資源生產功能和環境服務功能,分析生態環境功能需求以及評價生態系統對這種需求的滿足程度)。資源態勢分析著重景區的資源種類分析和資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等,尤其是要分析景區特有的旅游資源和海洋資源優勢;考慮資源的稀有性和特殊用途,保護稀缺資源,做到用養結合、采補平衡。綜合分析的重點是景區生態環境承載力分析,如淡水資源的供應量和利用量,海洋物種的保有量,海水污染承載能力;其次是生態環境與資源的相關性分析:明確景區生態系統特點和可以利用的生態資源,分析景觀資源開發對環境保護的依賴程度和保護要求。

(二)景區生態功能區劃階段

在景區生態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需要提煉出景區生態特征、確立景區的生態保護原則、明確景區生態保護對象。具體海洋生態旅游景區的生態特征和保護對象各不相同。比如河北昌黎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沙質海岸分布有40余列沙丘,最高處達44米,為我國海岸沙丘的最高峰,構成了國內獨有的海洋大漠風光;其主要保護對象為:沙丘、沙堤、瀉湖、林帶和海洋生物等構成的沙質海岸自然景觀及所在海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浙江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海域重要的貝藻類基因庫,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海島海域生態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對象是島嶼及海域生態系統、貝藻類。

景區功能區劃分一般以土地合理利用為最終表達形式。海洋是景區開發的主體資源,海水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生態因子,旅游是其主體產業。常見的海洋旅游景區的功能區有:自然保護區、特殊環境、風景旅游區、公園、特殊保護地、特產地、居住區等。生態功能區有明確的界域和明確的功能目標或指標。景區總是處在不斷發展與變動之中,其功能區劃也必須具有一定的可調整性,以適應不斷發生的變化。

(三)景區市場運作階段

雖然海洋是生物圈中最龐大的生態系統,但現階段,海洋生態旅游景區往往依托于一些海洋保護區和珊瑚礁生境。在堅持景區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也能有效地實現生態環境的總體平衡。遵循旅游開發的原理,進行景區的合理定位、設計和建設,進行品牌建設,有助于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平衡。廣東省南澳島于2005年成為中國首個國家4A級海島生態旅游景區。該島海上生態游、漁區風情游、風車陣瀏覽、國際候鳥天堂島嶼觀鳥游、搜獵海洋奇觀、觀看南粵第一道曙光等20多項海上生態游樂項目備受游客青睞,形成獨特的南國海島生態旅游品牌。

2005年,浙江省普陀山風景區以優秀的生態資源、優越的人居環境被聯合國國際交流與合作委員會(CCC/UN)授予了“全球優秀生態旅游景區”光榮稱號,結合宗教旅游資源優勢,推進“世界佛教圣地、國際旅游勝地”的建設。

(四)景區動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階段

景區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景區水環境影響評價、景區空氣環境影響評價、景區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景區動植物影響評價、景區景觀環境影響評價(石強等,2007)。而海洋生態旅游景區所依托的海洋生態系統,是一個可以稱謂而又很難準確描述的術語。根據海洋生態系統的環境特點,除潮間帶外,一般可以分為淺海帶或叫沿岸帶和外海帶兩類生態系統(毛永文,2003)。在現階段,海洋生態旅游景區多位于淺海帶生態系統,即自海岸線起到水深200米以內的全部大陸架,其灣、紅樹林、沼澤地帶等區域較為重要;一些海洋生物的觀賞,比如觀鯨,需要考慮到遠洋海區的生態狀況。

第一,景區水體影響評價。其指導依據主要有海水水質標準GB309q、《中國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以及海洋監測規范HY003.1-HY/T003.10等。

第二,景區物種影響評價。主要關注海洋動物習性改變、生境變化、物種遷移和繁殖能力變化等方面,主要指標有物種數量、多度、性比、年齡比。

第三,景區景觀影響評價。斑塊、廊道和基質是其主要對象,景區開發項目與風景資源背景之間景觀相融性可以用來進行景觀影響評價。主要有形態、線形、色彩和質感等。

篇(7)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0-261-02

一、旅游景區的本質

(一)旅游景區概念的界定

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標準來對景區的概念進行界定。Middleton(1988)認為:景區是指可以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消遣,并同時可以接受教育機會的地點,景區具備長久性、指定性與經營管理專有性等特點。Walsh-Heron and Stevens(1990)則認為:景區作為一種有特色活動的地點、場所或集中地,應具有以下特點:以吸引游客為目的進行經營管理;通過管理旅游需求來滿足游客消費心理;可以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機會和方式;按照游客需求提供相應的旅游服務和設施。關于景區的概念國內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姜若愚(2003)認為景區是供游客參觀,休憩,逗留游玩并且在地理上有明確范圍的場所,由若干個景點組成。劉德鵬,張曉萍(2012)認為旅游景區包含了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有確定范圍的地域綜合體,它可以為游客提供有形或無形服務,旅游景區能夠吸引旅游者,并且滿足旅游者旅游體驗。綜合以上觀點,文章對旅游景區的界定是:景區是指以吸引游客為目的,滿足游客休閑娛樂心理的,并且具備相應配套服務設施的特定區域范圍的地域。

(二)旅游景區的本質

景區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泛的復雜體系,但是關于景區的本質,彭德成(2003)將景區定義為準公共物品,他認為旅游景區依托自然資源和國家文物,被每個公民所擁有,但是當時設立門票對所進入的游客進行管理時,旅游景區便從公共物品轉為準公共物品。魏興睿(2009)認為景區具有非競爭性(在限定的游客量下,額外的游客并不增加額外成本)和非排他性(所有游客都可以享用景區資源),但是隨著游客的增多,景區又具有擁擠性的特點,也將景區歸為準公共物品。綜合上述觀點,我們可以認為景區的本質是準公共物品。

二、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旅游業景區的發展現狀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旅游行業的迅猛發展,旅游相關的行業也快速發展。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旅行社數、星級飯店數還是旅游收入,都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將突破19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8.7%,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旅游強國。

通過表2可以看出,從2007年到2011年,居民用在旅游上的消費支出也在不斷增加,整體呈現上升趨勢。根據國外旅游發展經驗,當人均GDP達到2000元時,人們普遍產生旅游動機。此外,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也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閑暇時間,為人們出行旅游提供方便。

(二)國內外景區門票現狀對比

鑒于很多人拿國外的景區收費制度來質疑國內的做法,現在將國內外部分景區收費情況進行對比。

日本的公園和自然景觀基本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的,富士山沒有門票,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鹿兒島縣屋久島也同樣不收門票。法國盧浮宮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免費開放。被稱為“免費城市”的英國,其大英博物館、攝政公園和海德公園等都免費開放。意大利的景點中只有博物館和部分重要歷史遺跡才會收取門票費用,多數門票價格不會超過10歐元。我國臺灣的大部分景點也都是免費開放的。

三、景區門票價格的需求彈性

以鳳凰古城為例,探討景區門票價格的需求彈性。對于鳳凰古城旅游業的發展,有公開資料顯示,鳳凰旅游開發10余年來,游客接待量從2000年的57萬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6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不足百萬元攀至44.31億元。在收取門票后,人數驟減。以下運用需求彈性來分析說明景區門票價格變動后對游客數量產生的影響。

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映程度。在這里,我們要研究的是景區價格上漲對游客人數的影響,因此這里的商品指的就是景區的門票價格,需求則指游客的人數。旅游景區產品的需求彈性可分為點彈性和弧彈性,在這里研究的是弧彈性。式中,P為旅游景區產品的價格(本文主要指旅游景區的門票價格),Q為游客人數。

根據鳳凰古城收費前后游客需求量的變化,可以計算出該景區門票的需求彈性。旅游景區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則是指需求量的相對變動與價格的相對變動之比。旅游景區產品的線性需求函數可寫為:Qd=a-bP。根據統計數據,鳳凰古城收取門票前后,游客數量下降60%左右;三天內,門票數由原來的8000張下降到現在的200張。門票由原來的0元變成現在的148元,以4月10號到13號為例,游客人數由原來的8000人到現在的200人,人數大幅下降。根據現有數據計算鳳凰古城門票的價格彈性。需求函數為Qd=8000-53p,由此可見,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動比較敏感。在古城采取降價措施后,從4月10~17日,8天鳳凰縣共接待游客190076人次,旅游收入13893.0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3.57%、20.87%。計算此時的需求彈性,根據公式ed=,得出ed=1.13>1,可知,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需求量的變動率仍然大于價格的變動率,仍是需求富有彈性。由此可推斷出,在需求彈性比較大的情況下,鳳凰古城收取門票這一做法在現階段是不可取的,由于收取門票這一做法,價格的變動使需求受到很大影響,導致景區內游客大量減少。

四、景區門票定價依據

(一)景區資源的壟斷和稀缺性因素

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總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間之中,以其罕見的風景和濃厚的歷史底蘊吸引游客,具有人工難以模仿的特色,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游客對自然資源的喜愛和向往使得游客對這些有自己的消費偏好。因此,在景區門票定價時可以考慮該景區獨特的自然資源,景區資源的“獨特性”和“稀缺性”決定了該景區在制定價格時享有同類景區的主動地位,可以比其他景區的價格略高一些,不會對游客數量造成太大影響。

(二)旅游景區的效用因素

景區帶給游客的效用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游客對景區的需求。帶來的效用大,游客就愿意為此付出更高的價格,反之就低。因此對不同景區的目標市場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同類型的景區對游客的吸引是不相同的,有的游客喜歡優美的自然風光,有的游客喜歡購物圣地,還有的游客喜歡度假勝地,這些類型的景區對游客呈現的效用也是不相同的。游客進入景區追求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放松,更是追求文化底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享受,這就是景區給游客帶來的價值,這種價值不能簡單來衡量。游客會對每一個景區形成自己的理解價值,如果景區門票價格超過游客所制定的理解價值,會遏制需求,相反會刺激需求。此外,景區門票作為需求彈性較大的產品,人們收入的提高,也會促進對旅游的需求。因此,在確定景區的價格時,要充分考慮景區的效用因素,分析不同階層的游客心理,制定合理的價格。

(三)旅游景區的競爭因素

隨著我國旅游事業的迅猛發展,地方政府為促進稅收,會努力開發新的旅游資源,增加旅游景區。在這種情況下,隨著競爭者的大量涌入,使得旅游景區的可替代性變大。旅游景區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在制定旅游景區價格時,可以在短期內提高價格,加快投入成本的收回周期,或者降低價格,通過增加游客的數量來獲得競爭優勢。也可以通過開發新奇的旅游資源,改善景區內的旅游服務設施,提高核心競爭力。旅游景區也被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這種分類方式一方面彰顯旅游景區的稀缺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景區內配套服務設施的好壞,這些都是景區價格的形成基礎。同時,旅游景區作為一項綜合旅游產品,其景區內部配套服務設施的水平,景點是否有特色,從業人員的工作態度是否令人滿意以及衛生狀況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都是決定景區價格的重要因素。

五、結論

景區門票的制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門票不應該是景區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在協調好各方利益時要切記定價時不可“漫天要價”。本文在對中外旅游景區門票進行對比的基礎上,運用需求彈性來說明在什么情況下,景區門票費用的制定是可取的,然后分析說明景區門票制定的依據,主要包括:綜合考慮景區資源的壟斷和稀缺性、旅游景區的效用以及旅游景區的競爭性等方面的內容。旅游景區門票的定價策略關系到旅游業的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旅游資源的保護,因此,對景區的門票制定策略進行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德鵬,張曉萍.關于旅游景區概念的再思考[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2(4)

[2] 魏興睿,馬靜武,劉軍.談旅游景區的本性回歸和收費問題[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6)

[3] 云飛.歐澳景區“零收費”[J].文化交流,2007(5)

[4] 雷飛.外國景區為何不收費[J].經濟科學,2011(4)

[5] 高鴻業.微觀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4)

[6] 鄭大為,羅靜.旅游景區的產品需求價格彈性理論研究[J].消費導刊,2007(8)

[7] 歐陽泉.旅游景區價格形成基礎[J].價格月刊,2003(3)

[8] 戴斌.自然景區價格形成初探[J].財貿研究,1995(6)

[9] 胡林.景區產品價格的形成基礎與制定原則[J].當代財經,2004(12)

[10] 賀穎.公共景區免費開放的經濟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2

[11] 趙建蘭.西湖景區收費景點現狀及發展研究對策[J].浙江統計,2006(11)

[12] 王曉敏.博弈論視角下的旅游景區門票定價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13] 崔穩權.景區收費模式研究――鳳凰古城與杭州西湖對比案例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6)

篇(8)

1 培養目標定位

目前,隨著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新景區層出不窮,人們對旅游景區的品質、管理、文化內涵越來越重視,而我國旅游教育的專業化、職業化培訓教育起步較晚,還未形成一整套成熟完整的教育模式。現階段,我國旅游業的教育正是應市場需求而設,它的目標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使學生樹立景區管理意識與職業思想,建立景區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總體概念,具備從事與旅游景區相關工作的基本能力。旅游發展以旅游開發為基礎,以旅游管理為導向,高校旅游人才培養則應以旅游開發人才和管理人才并重為原則。[1]

2 高校旅游專業發展的對策

旅游業是一個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行業,這要求高校旅游專業的學生除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素質以外,還要具備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出了相應的要求。[2]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理論的教學,不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容易造成學生畢業后就業率低的困境,正確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同時關注理論和實踐的教學,并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

2.1 進行教材建設,不斷豐富和規范教學內容

為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使學生樹立景區管理意識與職業思想,建立景區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總體概念,具備從事與旅游景區相關工作的基本能力。

2.2 加強教學法的改革和創新

2.2.1 教學過程活動化。結合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的實例分析,使學生對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評價及開發規劃有深刻認識和理解。

2.2.2 教學內容模塊化,加強實踐課教學。實踐課結合實例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進行資料收集、規劃方案設計、規劃模型制作和各類規劃地圖的繪制等工作。實踐課的內容主要有:在景區企業內進行旅游資源的分類調查和認識、具體的旅游資源調查及規劃方法的實際操作、景區主要工作崗位的輪流見習等。 2.2.3 采用案例教學。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理解所學知識,教學過程全面采用案例教學。通過在教學中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出理論內涵,將理論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對應起來,力求做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2.2.4 師生互動教學法,組織課堂討論。為了解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情況和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常針對學科目前發展動態和敏感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在學生廣泛收集資料有了一定準備之后,組織課堂討論,得出討論結果,形成書面報告。

2.3 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

可以成立旅游策劃工作室,按旅游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置不同的崗位,學生在模擬工作室里成為公司員工,并在相應的崗位上開展業務活動,使學生的角色從“校園人”向“企業人”適應過渡。同時,學校可以組織導游大賽,以賽帶學,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

2.4 教學過程目標化,加強和促進課程結合

在平時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引導和滲透職業資格證書考取的相關知識,引導和幫助學生考取導游資格證、景區服務與管理資格證等證書,為以后的就業鋪平道路。

2.5 倡導、鼓勵旅游科研

高校旅游教學要重視實踐,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進行科研, 應倡導、鼓勵開發型、應用型研究, 倡導、鼓勵旅游教育教學研究。具體措施如設立旅游發展科研基金, 建立旅游科研立項招投標制度和旅游科研評獎制度, 為提高旅游學科和專業的學術地位創造良好的環境, 鼓勵廣大教師投身旅游科研活動, 增辦高檔次的旅游研究學術刊物, 等等。[3]

2.6 積極促進產學研結合,開展社會服務

學校積極與著名景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安排學生在專業實習階段或實訓階段進行頂崗實習,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充分的實踐,使學生加深對本課程的認識,并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要建立嚴格的實習企業資格審查制度,全面了解企業狀況,堅持挑選業內管理規范、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并簽訂正式的合作協議。[4]

3 結語

旅游業大力發展不僅需要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也需要旅游方面人才的開發和管理。旅游業在我國是新興產業,是朝陽產業,也必將成為很多地區的支柱產業,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旅游開發和管理人才是高校旅游專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各高校應理論結合實際,為我國的旅游業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推動我國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書琪.高校旅游教育發展研究[J].旅游科學.2005(6):72-75.

篇(9)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所謂景區是指“由一系列相對獨立的景點組成,從事商業性經營,滿足旅游者觀光、休閑、娛樂、科考、探險等多層次精神需求,具有明確地域邊界,相對獨立的小尺度空間旅游地。”作為旅游業的核心支柱,對景區進行科學、嚴謹的規劃,制定合理的運營計劃尤其重要。規劃與運營二者相輔相成。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各地都興起了一股景區建設之風;另一方面,很多景區正在面臨規劃與運營的難題。

景區規劃中所出現的問題

“規劃”一詞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籌劃全面的長遠發展計劃的含義,主要是指對即將進行的工作進行總體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景區規劃的目的是為了開發、利用、保護和經營管理景區,使其具有多種功能和作用。景區規劃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主題模糊

現在,很多景區在規劃時就沒有明確考慮過景區的主題問題,單純的覺得哪些元素好就包含哪些元素。最后,景區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難以給人們留下深刻地印象。我國的旅游景區以目前的表現形式看主要有旅游度假區、地質公園、旅游主題公園、森林公園、水利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等,具備突出的主題是一個景區成功的關鍵。如果要建的是旅游度假區,就必須滿足游客的健身、休閑的需求,具備豐富的娛樂項目;而如果是森林公園,就要滿足人們返璞歸真、走近自然的需求。因此,不同的景區所能滿足的需求是不同的。突出的主題是景區建設的指引性目標。不同的地區在建設景區時更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

景區文化內涵淺薄

獨特的文化是一個獨立景區的重要支撐,也是景區能夠持續發展和具備永久競爭力的關鍵。它與景區主題的選擇息息相關,如同一對孿生兄弟。有些景觀雖然是人文景觀,但也一定要有真正的文化內涵,讓旅游者從各方面感受到真實的文化氛圍。譬如美國著名的迪士尼樂園,雖然它內部的景觀均為人造,但它始終都在傳遞給游客快樂的文化理念。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能夠做大做強的景區必然有其文化內蘊。這些理念可以是簡單的,但必須是深入人心的。有些景觀雖然是自然形成或者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但如果沒有真實的文化作為支撐,也是無法持久的吸引游客。

而文化內涵恰恰是國內很多現代景區缺乏的,僅僅靠人工景觀的堆砌帶給游客視覺沖擊是遠遠不夠的。旅游者需要的是由外到內的放松,也許視覺得到了愉悅,但是這種愉悅是暫時的,當外部的愉悅逝去必然帶來精神上的失落感。因此,文化內涵缺失的景區必然無法長久發展。

景區規劃步驟混亂

景區規劃要根據實際需要,由總體規劃到控制性的詳細規劃再到修建性的詳細規劃,這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由粗到細、由淺到深、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只有在這些計劃完成好以后才能行設計施工。而且,一個規劃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還要解決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多現代景區往往在規劃步驟上混亂不清,而且沒有調查好景區的客源問題,這也給景區經營帶來了相當多的問題。

二、現代景區的運營難點

景區運營管理主要包括景區門票設計、發展規劃選擇以及景區門票價格的制定。其運營的難點問題也主要表現在這三個方面。

門票價格制定不合理

對于游客而言,價格是影響其選擇景區的重要因素之一。同類景區中,價格較低的一般更能吸引游客。我國的景區價格管理體制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發展時期,現在已經逐步趨于合理。但是,部分景區運營模式依然比較落后,將門票收入作為景區運營發展中主要的收益手段,價格大漲大落,這樣的運營方式必然會損害景區的長遠利益。景區在制定票價時一方面要考慮外部大環境對票價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加強景區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做到票價與景區價值相符合,從而增強景區的競爭力。

(二)門票設計不合理

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景區之間的競爭也愈加劇烈。門票這種一開始功能和形式都較為單一的入門憑證,也越來越多元化起來。現在,有些景區對門票的設計極為重視,不僅給景區帶來了收益,也給游客帶去了驚喜。但是有一些景區則對門票設計的價值認識不夠,制作粗糙,質量低下,功能也比較單一,僅僅是進入景區的憑證而已。門票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與時俱進的門票應該是集科學、經濟、藝術于一體的,同時要拓展門票的功能。

景區缺少長遠的發展戰略

現代景區所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如何在眾多的同類景區中脫穎而出,同時具備同一些老景區競爭的實力。要想持續發展,發展戰略的制定必不可少。

然而很多現代景區缺乏這一意識,對景區形象的塑造不夠。形象是景區的生命,也是形成景區競爭優勢的有力工具。因而,塑造良好的景區形象十分重要。要以形象致勝,首先必須明確景區特色,并圍繞這一特色實施方案設計。

結語:

我們并不反對現代景區的建設,旅游景區對促進當地的文化進步、經濟發展、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能夠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就業等。但是實現這一切優勢的前提是景區建設要科學規劃和后續運營計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對資源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做好景區的長遠發展規劃。盡管 如今現代景區的發展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相信在經歷探索和創造的過程后,會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篇(10)

課 題:本論文得到江蘇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資助,并受教育部高職高專旅游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高職高專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教學基本要求》(重大課題)支持(項目編號:GLJZDXM2008005)。

截至2011年,我國已有各類旅游景區2萬多家,其中4A級旅游景區超過2000家,并且產生了120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29個,國家森林公園730處,國家地質公園182個,世界遺產41項。旅游景區已成為繼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飯店后旅游業的又一支柱行業。

盡管我國旅游景區數量迅速增加,但旅游者對景區服務、接待設施及管理水平的評價卻不盡如人意。調查顯示,城鎮居民對國內旅游景區(點)服務質量評價“很好”與“好”的占調查總人數的53.2%,入境旅游者對我國景區(點)服務質量評價為4分和5分(總分為5分)的只占調查總人數的56%。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客觀上形成了對旅游人才的巨大需求,旅游人才素質的高低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旅游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因此,政府、旅游組織對旅游專業教育應高度重視。

一、高職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建設現狀

1.專業發展規格不斷提升

在我國,旅游專業教育是在改革開放以后,伴隨著旅游業的興起而快速成長起來的。旅游業的飛躍大大促進了旅游教育的發展。旅游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和社會實踐第一線的實用人才。隨著旅游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對旅游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擴大。隨著國內外旅游市場的不斷開拓,會展旅游、生態旅游、科技旅游等旅游新產品的不斷開發,旅游業將成為中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也逐漸成為旅游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專業發展起步較晚

從市場需求來分析,我國旅游景區管理、景區項目開發人才缺口很大。數據表明,被調查的旅游景區人才中,擁有旅游專業背景的僅為18.3%。景區需要一大批專業的人才,特別是一些懂得景區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的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00年開始,一些院校陸續開設了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或其他與景區相關的專業,相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行業的需求,以及旅游學科其他專業的發展,景區專業的發展是較為滯后的。

3.專業發展規模較小

從目前國內高校旅游教育情況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與旅行社管理等專業逐漸成熟,而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的發展還非常薄弱,具體表現為“兩個少”,即開設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及其相關專業的院校數量少,且培養景區相應專業的學生數量少。截止到課題結題,全國高校開設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的有44所,其中高職院校有37所,累計在校生人數15580人,累計畢業生人數3394人。

4.專業發展地區分布不均

從開設景區專業院校的地區分布來看,東部地區占27.27%,中部地區占43.18%,西部地區占29.55%。中部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旅游景區帶動下的旅游產業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中部崛起中充當著較為重要的角色,相對而言更加重視景區專業人才的培養;而東部地區的旅游管理偏重于旅行社、酒店等商業運作能力較強較成熟的行業,景區方向比較薄弱;西部地區還未進入景區大規模開發的成熟階段,目前對景區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及中部地區。

而從專業畢業生去向來看,東部地區占63.51%,中部地區占4.67%,西部地區占31.82%。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往東部經濟發達大城市和著名旅游城市流動的傾向。

二、景區行業人力資源和人才需求分析

據《旅游調研》資料,目前全國旅游業從業人員為600萬人,而實際需要專業旅游人才800萬人以上,人才市場需求“缺口”很大。這些數據隨著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還在逐年呈現上升趨勢。又據河北省100個旅游度假區調查,景區人力資源配置中,大專以上人才不足30%,而旅游資源開發和相關專業人才不足3%。從以上資料足見我國旅游景區專業人才嚴重缺乏,景區人才市場需求潛力很大,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

1.景區人力資源發展方向

(1)提升景區從業人員學歷。目前我國旅游景區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和旅游專業畢業生所占比例低的“三低”現象。

目前景區工作人員的學歷在專科及以下水平的,占到總人數的97%,本科生只有6.2%。總體上看,自然風景區、植物園和主題公園未來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大,需要高職高專畢業生較多,而紅色旅游景區對人才需求量較小,但對人才的需求層次較高,需要部分研究型人才。

(2)提高景區員工專業技能。旅游產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化,景區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專業化,如對度假管理、營銷策劃、生態維護、探險與漂流等專項人才的需求。

我國現有不少旅游景區因規劃專業人才缺乏,導致規劃設計不科學、管理不到位、營銷無成效。由于缺少專業人士指導,一些地區的資源在開發中被破壞。一些景區在開發過程中,不按照規劃進行,隨意性嚴重,出現重復建設,造成巨大浪費。有些景區由于缺少景區營銷策劃人才,經營效益不佳。還有些景區由于缺乏戰略人才,導致景區開發定位失誤。因此,提高景區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是今后景區良性經營管理的重要保障。

2.景區人力資源的素質要求

從對人才能力的需求上來說,景區需要具有相關專業基礎知識以及較高動手操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的技術人員,他們既能夠按流程做重復性的勞動,還能按實際需要適時地應變、與他人較好地合作,同時還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對企業起碼的忠誠度、專業操守以及較高的個人素養。

旅游景區對景區類專業人才技能的要求大多體現在景區策劃與設計、景區管理、景區營銷和景區導游解說等方面。不容忽視的是,一些“特殊景區”需要培養一些“特別人才”,如上海野生動物園需要動物醫學和綠化養護方面的人才,廣東一些高爾夫球會需要高爾夫球陪練方面的人才,深圳錦繡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需要茶藝師和舞蹈演員,還有一些景區需要素質拓展教練等。

筆者就景區目標崗位群對人才的素質、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進行了總結,見表1。

由此看來,培養旅游景區一線管理、營銷和導游以及游客接待方面的人才是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的主要目標。而針對一些特殊景區培養相應人才也是該專業發展應考慮的一個方向。

三、高職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景區專業的開設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市場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但在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與景區人才市場需求的對接,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體系無法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的教學課程開發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課程體系必須與教學要求、發展目標及畢業生就業要求相吻合,使學生在能夠承受的學習壓力下,獲取知識和職業能力。

目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大多套用本科旅游專業的“三段式”(即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設置體系。從教學安排的順序上看,位于三角形底部的通常是公共基礎課,其次是專業理論課,位于頂部的是實踐課。

這種課程體系反映出傳統的“三段式”課程設置模式存在孤立性,使不同類型課程之間,尤其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幾乎形成了一種互不聯系、各自獨立的狀況,而沒有形成相互滲透和有機融合的關系。這種課程模式以及在這種課程模式影響下的教學模式,是無法實現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目標的。

2.課程內容開發相對保守

近幾年來,雖然在設置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課程方面有增加具有學科交叉性的課程或綜合性內容的趨勢,但從創新和教學內容引領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著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必修課程的學習,選修課的量不僅小,而且覆蓋面窄,忽視了對學生行業素質的培養。多數景區專業的選修課涉及的學科僅僅是人文方面的,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選修課非常少。

景區專業會涉及多領域知識的學習,但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廣度,而不注重深度。該專業的課程應該加重實踐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比例,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3.師資力量有待提升

教育的必備條件是師資、教材和教學設施,其中教師是靈魂、核心,只有具備高素質的專業教師,教學所需要的教材、設施、設備等問題才能逐一得到解決。

目前高職院校景區類專業教師的數量欠缺,資歷不深。從職稱上看,講師級別的占到了被調查者的52%;從年齡上看,教師年齡主要集中在26-35歲;從學歷上看,擁有碩士學歷的教師占到了92%。這些專業教師大多從高校畢業后就直接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缺乏旅游專業教學和旅游行業的實踐經驗。既有教學素養又有旅游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所占的比例不足,使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與行業現實結合不足,理論與實際結合不夠,不能充分體現旅游學科應用性強的特點。

4.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加強

景區類專業教學的實訓基地,就是圍繞著教學發展目標,按照景區類相關行業或崗位的技能要求而設立的系統的技能訓練場所。

景區類專業的實訓基地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兩大系統。在高職院校景區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一些學校認為景區類專業人數不多,在實訓方面,無需像酒店管理專業那樣高要求,因而很多實訓基地的規模小、設施設備不足。部分高職院校尚未建立起長期的、相對固定的、適合學生訓練的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主要靠實訓教師個人及學生自己聯系,缺乏穩定性和可控性。

各高職院校景區類專業中實踐經驗豐富、眼界開闊、高質量的專業師資較為缺乏。大多數教師沒有經過國內外景區工作實踐的磨練。雙師型教師在教師總數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從而影響了實訓效果。

在實訓環境方面,很多實訓基地缺乏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沒有反映專業實訓要求且能嚴格執行的實訓計劃、實訓大綱、實訓規章等教學管理文件,同時學校也缺乏完善的實訓教學考核體系。

四、對高職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發展的建議

1.找準專業辦學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景區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堅持以行業發展為導向、以社會服務為宗旨、產學研結合的方針,同時還應立足高等教育層次,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

高職高專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應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較扎實的景區服務與管理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景區服務與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有較強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具有旅游服務技能、旅游市場營銷策劃能力,知識面寬、適應性強、具有一定開拓能力的景區服務與管理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2.強化師資隊伍提升,增強與行業的交流

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的比例,幫助教師向雙師型轉變。創造教師的國外交流學習機會,鼓勵教師參加并主持各級各類應用研究課題,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和職稱晉升步伐,加強雙語教師培養,評比出教學能手和科技標兵,完善專業教師定期赴旅游景區和政府部門掛職或任職制度。通過外引內培,提升高級職稱教師所占的比例。擴大兼職教師規模,增加景區、高校及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兼教的數量,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3.廣泛吸納先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應將理論教學與校外實訓教學、校內模擬訓練與景區現場教學、校內教師講授與景區專家業務指導有機結合。在教學方法上,將案例教學、景區現場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靈活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所有課程均應建有電子教案和電子講稿,還可以建立網站、開設論壇和課程QQ群,方便作業分發上交和網上主題討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師生、生生互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4.積極推進工學結合,拓展優化實訓和實習基地

新建實訓室時,結合現代旅游服務與經營管理發展趨勢,引進業界先進設施、設備與技術,支撐和引導專業課程改革與高技能職業人才培養。在實訓教學設計中,根據景區業務流程,合理劃分實訓模塊,模擬或仿真設計實訓活動,細分實訓項目流程,最終形成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對客服務為主線、以實訓項目為主體的實訓教學模式。

加強校企合作,適時引進景區優質資源,拓展基地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功能。擴大校外實訓基地的地域空間和類型,有選擇地建立省內外知名景區作為實訓研修基地,加強與民營景區、在線旅游企業的合作,將更多優質、新興旅游企業納入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行列。

參考文獻:

[1]黃月明.高職院校專業特色的培育方式[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28(3).

[2]吳國清,葉欣梁.旅游人才培養與高等旅游教育的職業化發展[J].旅游學刊(人力資源與教育教學特刊),2004(S1).

[3]王虹,吳桐.校企合作:打通高職旅游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渠道[J].職業教育研究,2009,11(11).

上一篇: 市場經濟宏觀調控 下一篇: 保護動物的有效途徑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 在线看片国产的免费的 |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 在线三级a精品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不卡 |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