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6 09:57: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引言
電視節目編輯是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重要環節,它是將原始的素材制作成一個完整電視節目的過程。傳統電視節目編輯的研究中,主要偏重對電視節目編輯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缺乏對編輯本身素養的研究。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文學素養對電視節目編輯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響電視節目的收視率與電視節目的質量。
1.提高文學素養對電視節目編輯的重要意義
1.1提升電視節目編輯文學素養有利于加深對文稿的理解。電視節目編輯主要是將文稿與畫面結合起來突顯出節目的目的,所以電視節目編輯應該準確的審核和理解文稿這也是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的關鍵。大多數時候,電視節目的編輯者和電視節目的制作者不是同一個人,因此編輯要想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節目,編輯者應該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準確的抓住文稿想要表達的思想。另一方面,不同題材的文稿都有其各自的不同之處,因此電視節目編輯應該根據不同的題材選擇不同的思路。
1.2電視節目編輯文學素養有利于掌握節目的風格。電視節目編輯首先要掌握節目的風格,這是進行后期編輯與制作的重要保證。所以,電視節目編輯應該在編輯之前,準確了解編輯的創作目的,并且從劇本的內容分析創作的風格,從而保證創作風格與編輯風格的一致性。
1.3電視節目編輯文學素養有利于受眾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發展。目前,社會群眾的整體文化水平在逐漸提高,要想滿足手中的需求,電視節目的質量和水平應該有所提高,而表述能力是評價電視節目質量的重要標準。事實上一個人的文學素養體現在對事件的看法、對人生的理解,文學素養越高對實踐的表述能力也就越強。要提高表述能力,電視節目編輯就要將事件使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保證觀眾能夠很容易的了解實踐的經過,同時編輯在制作中應該體現出節目的連貫性、自然性和均衡性。
2.提高電視節目編輯的文學素養的主要途徑
2.1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電視節目編輯承擔著向受眾傳遞信息和傳播文化的重任,所以電視節目編輯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提高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就是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其中閱讀是提高電視節目編輯文學素養的重要方式。作為電視節目編輯應該在平時多看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人的知識面會越來越廣、對事件的分析會更加透徹,審美能力也會逐漸提升。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看表面的意思,還要分析它的本質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含義。另外,電視節目編輯在閱讀時應該將閱讀作為一種和作者交流的過程,充分了解作者創作的目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而且閱讀不能僅僅追求數量,而是要精讀,從書中獲得人生的感悟,并將所學的內容用到工作當中。同時要將書中精彩的內容記錄下來,做到讀有所思,讀有所感。
2.2養成勤于記錄的習慣。作為電視節目編輯應該養成勤于思考和勤于記錄的良好習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遇到有趣的事情就就是記錄下來。書寫是對思想的一種記錄和表達,是智慧的體現,而且書寫可以擴散我們的思維,豐富我們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事實上文章就是這些想法的集合,我們是通過文字來表現的,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精彩之處、開心之處以及對一些事件的想法都寫下來,寫下來的內容就是所謂的文章。
《課標》目標強調:認識中國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潛能。這些都需作為語文教育實踐主體的語文老師自身具有較強的文學素養。因此,語文教師在具備教學水平、人格素養的條件下,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尤為重要。
許多專家指出,語文課程改革若要取得卓有成效,必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但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首先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這首先表現在語文課程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有文學素養。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程日益多元化,語文教材也逐漸豐富化。這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教學技能,更要具有語文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因此,要成為研究型的、學術型的新型教師,語文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以下幾種方式可以強化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
一是熱愛文學。一般的語文教師都是中文系畢業,他們最初愛好文學,但走上工作崗位后,特別是教了幾年書后,他們對文學不再持有最初的熱情。在工作中,一些教師甚至只是把語文教學當做一種任務去完成,而少了對文學的喜愛和激情。這對語文教師來說,是一種教學上的損失。因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新課改后的課本中,摘選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如果語文教師缺乏熱情,對文學的態度淡漠,這種情緒必然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進一步就會影響到語文成績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也應一直對文學保持濃厚的興趣,應用心去熱愛文學,只有這樣,才能用心去感受文學,并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
二是閱讀文學。語文教師應有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以加強自己的文學素養。正如我的導師楊道麟先生所說“生于華夏,學習語文,傳授語文,不讀孔子,不讀諸子百家散文,不讀屈原的詩,不讀司馬遷的歷史散文,不讀唐詩宋詞,不讀古典四大名著,不讀魯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同時,作為語文教師,對各國文學文化也應有所研究。如意識流、先鋒小說、新生代作品等等,也應有所了解。只有多閱讀文學作品,才能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也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去引導學生吸取文學的營養,形成理想的人格。
因此,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在正常的語文教學以外,讓自己堅持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應做到關注古代作品,留心現當代作品,閱讀國內作品,涉獵國外作品。因此,語文教師在工作之余,應有計劃的閱讀文學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自己的視野,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是創作文學。一般人認為,創作文學是作家的事,似乎與語文教師無關,實際上這是一種偏見。語文教師其實也可以通過創作文學來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幾乎每位語文教師都常教導學生要堅持練筆,因為練筆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之一。但很多語文教師自己卻很少動筆進行文學創作。很難想象一個很少動筆寫作的語文教師,能指導學生寫出好作文。因此,語文教師應嘗試文學創作。如讓自己寫“下水作文”或課后反思等,或者就寫自己喜愛的作品。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投給有關的刊物,如果能變成鉛字給學生傳閱,那對學生的影響一定是非常大的。學生不僅口服心服,還能從中獲益匪淺。可見,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是一個語文教師必備的素質。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化”的傾向變得越來越明顯。從我國所通行的各類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課文總數的80%。故此,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沒有認識到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之間的相互關系
現如今,在許多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占據著較大的分量,對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正是由于兒童文學的這一教育價值,導致其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們的服務對象一致,都是為兒童服務,它們的價值取向也一致,都是為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然而,許多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兒童文學對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沒有提升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2.兒童文學知識較為缺乏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上學期間,雖然也學習了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的相關課程,但是與他們所學習的古代文學相比,或者是與現代文學相比,兒童文學課程無疑更少,這就導致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對所學習的兒童文學有所遺忘[1]。而在執教之后,他們也沒有利用業余的時間去充實自己,去進行培訓學習。這樣一來,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會較為缺乏。
3.兒童的本位意識較為淡薄
在農村小學中,教師與兒童在一起的時間較長,與他們的接觸機會也更多,這就有助于教師對兒童進行仔細的觀察,進而了解兒童的性格特點以及生活方式。這對于后期教師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幫助。然而,由于農村的經濟條件較差,所接受的先進教育思想也較少,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模式化,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策略
1.職前培訓與職后培訓的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切實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才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去提升自己,去閱讀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的作品[2]。因此,在選拔語文教師時,就可以將兒童文學素養作為其中的考核項目,這就會讓大多數的教師加強對兒童文學的學習。而對于已經選的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兒童文學的知識培訓,如這樣一來,就能夠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
2.加強兒童文學作品閱讀量
教師的專業成長受到其所處環境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融入兒童之中,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心理,教師就需要去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因為透過書籍,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兒童的愿望,了解兒童的內在想法。故此,教師要利用課外時間,不斷去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在農村,許多語文教師都將自己的業余時間用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或者是用到了批改作業上,這樣就不利于他們專業素質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學生的重要性,要多利用課外時間去提升自己。
3.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
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教育相比,農村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所以在教育方面更為落后。但是,農村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開展富有農村特色的師生活動。例如,農村的教師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師的在校時間,為教師創造一片閱讀天地,可以將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帶入教師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學校可以舉辦一些閱讀比賽活動,讓教師去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讓他們通過演講的方式來展現自己。教師創造屬于他們個人的舞臺,將自己在兒童讀物中的感悟通過演講傳遞給大家,以營造整個學校的兒童文學閱讀的氛圍。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存在著兒童文學素養缺失的現象,因此就需要他們加大兒童文學的閱讀量,不斷豐富自己這方面的知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繼而促進雙方的兒童文學素養都有著一定的提升。
參考文獻: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時期,也就是我們“博學”時期,我們不僅僅要掌握專業技能。還應該更深層次地提高自己的修養,在知識上擴充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然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專業技能決定著我們是否能夠就業,但就業的持續性、發展性,則是由我們的文化修養、人格魅力以及適應社會地位能力決定的。因此,語文素質對大學生就業的持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一、語文素質的教學內容及現狀
(一)語文素質的概念。語言的素養、文學的素養和文化素養構成了語文素質。語文素質是經過先天的積累,后天逐漸形成的。
所謂的語言素養就是說話的能力,能否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并且表達得是否精煉、適當、得體。主要表現為一個人的說話水平或者是說話藝術。
文學素養的主要對象是文學領域,比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其含義就是指人或者某個具體的組織,在文學方面的水平。其中包含對文學作品的創作、欣賞、評論、傳播等。
文化素養的概念更為寬泛,對主體的要求更高,需要有一定的文史水平,需要對看見或聽說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有一個自己的反應,這反應就是該主體的文化素養[1]。
語文素質包含的內容很廣,需要學習的東西繁多、瑣碎、復雜。但是它又存在于我們的周圍,離不開它,并且他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情調。語文素質的提高不僅會增加我們的學識,擴展我們的知識,還會提高我們的修養,提升我們的人格魅力。語文素質還可以教會我們明辨是非的道理,適應社會的生存,治理社會的能力。語文素質是隱性的,但可以通過我們的行為舉止表現出來,從而影響我們,包括自己也包括周圍的人。
(二)關于語文素質的教學內容。語文素質體現的方面很多,所以影響的因素也很廣泛。需要學習教授的內容涉及面極廣。最基本的聽、說、讀、寫,稍高水平的欣賞以及更高的評論、批評。此外,還需要學習思想、哲學、歷史等相關內容[2]。簡單來說,就是語言方面的語言學、音律、文字、語法等相關的語言素養方面的;其次,就是對文學的學習和研究,也就是文學素養方面,包括現代所區分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以及文學史,文學在各時期的發展,表現及出現的新形式或者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和特色,其中,還包括文章的創作、欣賞以及評論;然后,是對整個文化的認知,這就需要更深入地學習,有更高的修養,同時,對學習者能力的要求,知識面的廣度,以及自身境界的高度都會涉及;最后,就是與語文息息相關又有著緊密聯系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美術、音樂等方面的了解。
根據語文素質的定義或者介紹,語文素質包括語言的素養、文學的素養及文化的素養三部分。
1.語言素養在語文素質中的學習。語言素養主要表現在一個人的說話水平或者是說話藝術上。那么,就需要對語言學學習和研究。語言學主要是通過語言在社會中發展的本質、結構、分類等,此外,還有深層次的語言記錄符號和文字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的知識、方法進行講解分析的。具體需要學習的知識包括:語言的本質、語音、語義、詞匯、語法、文字和語言的起源及發展。我們只有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為語文素質的提高做準備。這些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好,才能更好地學習上層的知識。
2.文學素養的學習內容。文學素養是語文素質學習的一種升華,對學習者水平的又一步提高。文學素養方面的學習,就接觸到了文學的成品。也就是文學的具體表現形式,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史在我國的發展源遠流長,流傳下來的優秀作品汗牛充棟。每個歷史時期也都包括了不同的文學作品形式,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與發展,給我們文學素養的提高留下了寶貴的資源。
文學史的學習,首先要明白文學史的歷程。中國文學史可分為古代文學史(1919年以前的文學史)、近代文學史(1919―1949建國初期)、現當代文學史(1949―至今)。
(1)古代文學史可分為三古七段。三古就是文學的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其中三古期具體又分為了七段。上古期是兩漢前的文學時期,也就是公元3世紀以前,主要分為兩段: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漢。中古期是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包括三段:第一段魏晉至唐中葉(唐天寶末年),第二段唐中葉至南宋末,第三段元初至明中葉(明正德末)。近古期是明中葉至“”(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包括兩段:第一段明嘉靖初至,第二段至“”。
先秦時期,主要文學作品有上古文學、詩經、楚辭、歷史散文、諸子散文。像我們所熟知的名篇有“上邪”、“蒹葭”、“離騷”、“戰國策”、“莊子”等都出自這個時期。秦漢時期,主要是漢時期的著作較多,秦的焚書坑儒不僅扼殺了文學的發展,還毀滅了很多先秦的經典之作。這個時期,主要有政論哲理散文和書信體散文、辭賦、漢代的歷史散文、漢樂府民歌、漢代的文人詩。魏晉時期,有建安詩歌、魏末和晉代詩歌、樂府民歌、辭賦、駢文、散文、南北朝小說。隋唐時期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高峰時期,出現了眾多名人。主要有隋及初唐詩歌、盛唐詩歌、中唐詩歌、晚唐詩歌、古文運動和散文、著名的唐傳奇及唐詞,這個時期的文化太絢爛了,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以致我們仰望的時候會汗顏。主要名人有“初唐四杰”、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韓愈、孟浩然、邊塞詩人等。宋代主要成績就是詞的發展,和話本的出現。出現了詞的“豪放派”和“婉約派”及其代表人: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元代的曲文明歷史,出現了關、王、鄭、白好多大家。明清小說達到了高峰期。此外明時期的戲劇也有了很大提高,出現了湯顯祖、徐渭等大家。
(2)近代文學,近代文學的內容由于歷史時期的原因。內容較古代少,但也有其突出的特點。具體可分為三個十年。詳細的學習內容可參考《現代文學三十年》,里面有詳細的記載。
(3)現當代文學。建國之后的文學,其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和作家。比如當代的莫言,榮獲了最近的諾貝爾文學獎。對文學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文學的優秀作品多比牛毛,這里只作簡單的介紹和說明。為文學修養學習需要教授的具體內容。并且,文化素養的學習內容的種類也很多,這里主要以古代文學做代表具體說明。
3.文化素養。這是個整體素養的提高,只有語言素養和文學素養提升,文化素養才會有所表現。它主要是對生活中具體的事物、評論在自己腦海里的見解。可以體現為自身的修養、品位,和語文素質應經很接近了。主要是對文學、歷史、美術、哲學等抽象的知識的總結和學習。
(三)語文素質在大學生中表現的現狀。現在,大學教育都有高等語文課的選修。但是,沒有被列入重點,得不到有效的學習。再加上老師管理的不嚴,主要原因不是專業課,得不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因此,大學生的語文素質有待提高。這和現在大學的教育制度分不開[3]。
二、語文素質與大學生持續就業發展現有的問題
語文素質可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修養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并且使大學生持續就業,在自己的崗位上優秀地發展。但現在高等學校對語文素質教育重視不夠,語文素質教育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被社會忽略了。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缺乏語文素質教育,很多大學生只掌握了自己的專業,對其他知之甚少,進入社會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4]。缺乏正確的人生理想,為人處世不夠成熟,自身修養不夠,對工作的持續發展有很大影響。
三、語文素質對大學生持續發展就業的影響
(一)語文素質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知識素養,是大學生持續就業發展的原始能力。語文素質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說話水平,使表達更清晰、明了,使別人更容易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同時,自己的說話水平可以代表自己的素質與修養,好的表達水平讓傾聽者舒心,會留下好的印象。可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
(二)語文素質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能力。語文素質充實學生的思想,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交際能力,良好的傾聽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具有了文明的禮貌和素養。并且能夠加強與人的溝通,與社會的交往,及和人的合作。所以語文能力是學生持續就業的更深層次的推力。
(三)語文素質可以使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5]。語文素質的提升,讓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歸屬,以及較高的生活品味、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及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對就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結束語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樣。”語文素質可以浸透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語文素質的提高,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能力和行為品質。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增強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同時在長久的發展中也具有優勢。因此,語文素質對大學生就業持續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虹.淺析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語文教學[J].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156-157.
[2]劉永玲.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語文課程定位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8(02):89-91.
高中語文新課標認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新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要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語文課程目標是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心智健康的人才。新課程目標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只有轉變了教育理念,才會不斷地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完成自己在語文教學中角色的轉變。
二.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高中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對于本學科的常識、原理、方法、規則等有著純熟的理解和認識,還要對其他學科的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一定的涉獵,要避免固步自封。當然我們不苛求每一位教師成為全才,可以教授任何一門課程,而是要求教師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形成和發展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提升綜合素養,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教師要具備較高專業的知識水平,能夠讓學生從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獲得較多的語文知識。要做這樣一個“六一居士”:一筆好字,一口普通話,一張鐵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文章,一顆永遠年青的心。教師具備課程的專業知識還不夠,還要有學科全局觀念,樹立通才意識,打通交叉學科甚至不同學科間的經脈,使學生主體內蘊藏的資源在與其他學科資源的特定聯系中產生碰撞、交流和融合。教師要具備心理學、教育學、 課程論 、教學論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打鐵還須自身硬,腹有詩書氣自華。專業知識基礎厚實了,在面對多樣性的必修選修教材時才會取舍增減游刃有余。
三.教師要不斷提升文學素養 。
文學素養是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形成文學素養是理所當然的,而語文教師提升其文學素養的意義在于服務教學,提升教學效果,更好地引導學生。
新課標下,語文教師的工作目標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改變以往單純的工具性知識講述和傳授,把性情陶冶、價值引導、審美培養等方面的內容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往高中語文教師把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工作目標,每天忙于應付各種考試、檢查和復習,對于本屬于自己特色的文學素養則無暇顧及。當前的新課標提出教師需要把文學素養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方向也應隨之轉變。
從語文學科的教學角度來講,教師的文學素養提升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和積極的意義。教師只有擁有一眼清泉,才能夠不斷地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溪流。因此,提升文學素養乃是語文教師的本職工作需要。一個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將教學引領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將古人“傳道授業解惑”的理想活化為“生動感悟礪行”的心靈撞擊與熏陶。
四、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新的課程標準認為“應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策略”,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新課標將創新教育擺在了突出地位。為適應課程的需要,語文教師要在教育觀念上創新,要根據要求,除舊布新,用新的方法來從事教改活動。
著名文學家、教育家金波先生強調:文學就是人學,文學素養是一個健全的現代人必備的素養,主張教師應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此,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必須要對如何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展開持之以恒的探索。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和技能,更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在各項綜合素養中,最直接,也最貼近語文學科的,則屬文學素養。培養學生文學素養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方法和路徑,切實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中學生文學素養的現狀
文學素養對于一個現代人來說非常重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能夠對我們的人生起到重要的啟蒙和催化作用。擁有了良好的文學素養,我們所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全面。文學素養不僅促進人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可以豐富個人內涵,為樹立良好的人生觀提供依據。我們的語文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培養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當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學生更加關注比較容易提分的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而認為語文學科提分慢,所以常常忽略了語文課外知識的學習。又由于學習壓力大,很多學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除非教師布置了任務,否則他們很少主動去讀寫。這就導致很多初中生的文學素養比較薄弱。他們不熟悉中外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量遠遠不足,閱讀方法比較傳統,閱讀習慣沒有養成。由于缺乏閱讀量的積累,這部分學生往往會在寫作中非常吃力,或者寫流水賬,或者文質平平,沒有特色,或者文章空洞無物,無病。不僅學生,即便是現在很多的語文教師,也存在著文學素養欠缺的問題。《中國教育報》曾對全國城市中小學教師的閱讀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很多教師沒有寫日記、教學札記的習慣,更談不上發表過文章。甚至有個別語文教師可能平時還不喜歡看書學習,即便看書也只是教參之類。有的教師文學知識僅限于課本內,對于很多文學經典、國內外名著都僅限于了解,很少深入研讀,也沒有自己的看法……這些都直接造成了當前語文教育改革舉步維艱,使語文素養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文學素養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更遑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文學素養
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加大對于名家名篇的朗讀與背誦,強化積累;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思考,為寫作積累素材;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豐富學生文學素養。
(一)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感興趣的內容自然會有極大的驅動力,即便是教師不催促、不布置任務,學生也會自主學習和探索。反之如果學生不感興趣,即便教師為其布置任務,強制其學習,也只能使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為此,要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需要首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要激起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比如,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給予及時的表揚、肯定,使學生因為教師的表揚和肯定而得到滿足和自豪感。當然,還有很多激發學生對于文學興趣的方法。比如,為學生開辟一塊網絡寫作天地,讓學生課下通過互聯網寫一寫詩歌、散文、讀書心得等,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有自己表達的空間。師生之間可以互相評論、轉發,這種新媒體形式的讀寫,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對于讀寫的興趣。當然,還有很多種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教師需要加以運用。
(二)加大對于名家名篇的朗讀與背誦,強化積累現如今,無論是初中、高中的語文教材,還是小學語文教材,都有很多朗讀與背誦的要求。其實,選入語文教材的多數都是名家名篇,具有非常好的立意和非常流暢的表達,因此,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來朗讀課文、熟讀課文,多引導學生背誦比較優美的篇章。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斷地朗讀、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并不是機械的、枯燥的,而是一個量的逐漸積累,量的積累能夠帶來質的飛躍。為了強化學生的積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對于朗誦的訓練,可以在課前領讀、課中個別讀、集體讀的方式,使學生將經典大聲地讀出來。不僅如此,還要在課后發動家長的力量,鼓勵家長與學生一同研讀,督促學生背誦。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一些句子的時候,學生能夠從容地娓娓道來,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正向激勵。而當學在寫作的時候,能夠信口拈來一些古詩詞、名家名言,也能夠大大地為學生的寫作增彩。這同樣反作用于學生,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對于背誦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思考,為寫作積累素材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閱讀。大量的閱讀,能夠在閱讀中認識到更多的字詞,更多的表達方式,了解作者是如何描繪景色、季節、人物的,從而能夠積累很多的寫作材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引導學生積極地為寫作積累素材。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但是很多時候,學生的閱讀非常低效,他們不知道如何閱讀,不知道如何積累。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要引導學生多思考。以朱自清的《春》為例。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下面幾個問題:(1)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可以從中學到什么?(2)文章的語言特色有哪些?舉出一些例子。(3)你還閱讀過哪些關于春的散文?那些散文與朱自清的《春》有何異同?(4)你最喜歡這篇散文中的哪一段、哪句話,或者是哪個詞語?如果教師沒有提出這幾個問題,那么學生的閱讀多數會淺嘗輒止,感覺到作者“寫得很美”,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挖掘。而教師提出了這四個問題,通過這四個問題,學生能夠深入地思考,真正走進文章里去感悟春天,感悟散文之美。這要比單純地閱讀有更深遠的意義。而且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在閱讀時不能走馬觀花,而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從而更好地為寫作積累素材。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和閱讀技巧,又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學生的文學素養自然能夠得到提升。總之,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閱讀。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要在向作者學習的同時,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品味生活,觀察生活,學會感動與感恩,成為一個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更讓他們積累下豐富的生活素材,寫作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引言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技巧,而其進行這種訓練的基本素材是語文課本中大量使用的由各種文學作品形成的課文。這些課文不僅包含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同樣也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包含在其中。學生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是這些課文里所展示的語言藝術,還包括了作者通過這些語言表達出來的思想內容。這些思想內容必然會對正處于思想品質形成過程中的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對其思想素養起著相應的提升作用。
一、語文教學對思想素養的具體提升作用
語文教學主要借助于其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的各種文學素材,通過這些文學素材所包含的思想內容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一般來說,這些文學素材都是經過有經驗的教學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精挑細選出來的文學經典,因此其包含的思想內容應當是積極向上的,并有助于學生思想健康和進步的。通過對這些文學素材的學習,這些健康向上的思想必然會對學生產生各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提升其思想素養。[1]
(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對于社會上的拜金主義思潮,涉世未深的學生很容易接受這種看起來很容易理解的庸俗價值觀。受這種價值觀主導的學生,必然會形成唯利是圖、勢利刻薄的性格。這種不正確的價值觀因為并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因此經常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而其自身也必然因為這種自私自利的價值觀而處處遭到排斥和冷遇,從而對其學習和生活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而通過語文教學,則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這種短視的自私自利的價值觀對自己和他人乃至社會的危害,從而使其自覺糾正這種不良的價值觀。比如語文課本里面選取的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一些章節,如“范進中舉”,通過對范進的老丈人對待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現,能使學生明白待人勢利刻薄的短視和可笑。而巴爾扎克在《歐也妮?葛朗臺》中對吝嗇鬼葛朗臺的刻畫,則能使學生意識到對金錢的過分執著需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價。莎士比亞在其《威尼斯商人》一文中,對猶太商人夏洛克的貪婪和殘暴進行入木三分的刻畫,并以其自作自受的結局同樣告誡人們過分的貪婪和對他人的殘暴可能給自己帶來極大的惡果。而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贈汪倫》等,則又能使學生深切體會到親情和友情的可貴。在這些不朽文學經典所包含的正確的思想內容的引導下,學生必然會明白金錢萬能觀念的短視和不足,明白各種真情的可貴,從而在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思想素養。
(二)有助于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正是這些困難和挫折的磨煉,最終使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之才。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正確對待這些困難和挫折。正如語文課本中收錄的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所描述的,在狂風暴雨的考驗下,海燕在“高傲地飛翔”,但是,蠢笨、臃腫的企鵝、海鷗、海鴨則“”“飛竄”“恐懼”“掩藏”“”“嚇壞”“膽怯”“躲藏”等。大部分學生就像勇敢的海燕,在狂風暴雨的考驗下仍努力奮斗,最終達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但仍有很多學生卻像那些怯懦的企鵝、海鷗、海鴨,面對人生必然會出現的考驗,不愿意承受狂風暴雨的洗禮,而甘愿躲在看起來安全的地方一事無成。
語文教學中的很多課文,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古今中外的勵志故事和思想。除了高爾基的《海燕》之外,語文課本中還有很多關于主人公努力奮斗、達成人生理想的文學作品。如語文課本中多次出現的描寫東晉名將祖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的典故。美國文學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發出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的豪言。還有張海迪身殘志堅、努力為社會作貢獻的故事。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勵志故事和思想的學習,能夠深切地認識到困難的暫時性和個人努力奮斗的重要性,從而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奮發圖強。
(三)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
當前學生面臨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其言行日益庸俗化。很多學生受自身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所限,受社會上一些不良言行的影響,而使自身的言行也變得粗俗不堪。這種言行庸俗化、審美情趣低下的典型表現不僅包括在日常行為中不注意基本的文明禮貌,與人交談時動不動就用上非常低俗的語言,而且包括對網絡上一些非正規語言的使用行為進行莫名其妙的追捧。比如目前經常出現的什么“喜大普奔”、“內牛滿面”、“蘭州燒餅”之類,甚至還有人以使用一般人看不懂的所謂“火星文”為榮。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不愿意通過刻苦的努力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來證明自己,反而退而求其次,試圖通過這種嘩眾取寵的不正常的審美情趣來引起別人的注意。這種不良的審美情趣的形成,可能在小范圍內會使這些學生取得某種滿足感,但是必然會因為其與社會主流格格不入而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
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進行相應的訓練。語文教學通過其使用的文學作品展現出的各種語言藝術,給學生們帶來各種唯美的感受。如元代詩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帶給人的是一幅令人如癡如醉的圖景。還有北宋詩人柳永的《雨霖鈴》,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令多少讀者黯然神傷。通過對此類高超的語言藝術構成的美學意境的認真學習,學生無疑可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自覺抵制和摒棄那些膚淺粗俗的嘩眾取寵的行為舉止,最終提升自己的思想素養。
(四)有利于學生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
所謂人文主義精神,指的是對人自身重視和尊重的精神。主要包括對別人的理解和寬容、同情和幫助弱者、考慮問題和決定自身的行為、以人為本等。總體上來講,人文主義精神是保證人類自身可持續發展而對人們行為標準的一般要求。人文主義精神同現在很多學生的不良思想習慣完全對立。如人文主義精神同自私自利完全相反,而提倡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人文主義精神同冷漠殘暴完全相反,其要求對他人的寬容和同情;人文主義精神同勢利刻薄完全相反,其要求人們的行為標準以人為本而不是單純的利益計算。
語文教學涉及到的很多文學作品,都洋溢著很濃重的人文主義精神。如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以主人公浮士德將自己的靈魂交易給魔鬼之后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傷害他人的自私、冷漠和殘暴的行為,同其自身具有的人性進行激烈的對抗,最后使其在痛苦不堪中幡然悔悟。莎士比亞則在《威尼斯商人》一文中,對猶太商人夏洛克的唯利是圖和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行為進行了無情的嘲諷。語文教學通過這些文學作品,會使學生明白人之所以為人,是同其他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社會個體,因此其所作所為必須時刻注意對他人的影響,并努力為自己和他人狀況的改善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符合人文主義精神的要求,達到提升其思想素養的效果。[2]
二、語文教學對思想素養提升的融入路徑
語文教學要發揮上述的提升思想素養的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還必須具備相應的融入路徑,主要包括下述具體措施。
(一)將思想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教學的基礎作用,是提升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技巧,因此,很多人忽略了語文對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保證語文教學對思想素養的提升作用得以充分實現,前提就是學校師生都應當自覺地認識到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應對廣大師生加強語文教學能夠提升思想素養的宣傳和教育,使其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語文教學對自己思想素養的提升。
(二)將思想內容作為選擇語文教材課文的主要標準之一
語文教學幾乎都是采取對依托于各種文學作品形成的課文進行講授的教學模式,因此,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語文教學使用的基本素材,語文教學對思想素養的提升作用也只有依托于這些文學作品才能實現。因此,必須將具備良好的思想內容作為選編語文教材的主要標準之一,以使學生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漸漸地吸收其中所包含的各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以保證對其思想素養提升作用的實現。
(三)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良好的思想素養
語文教師是將語文教學對思想素養的提升作用得以實現的直接實踐者,因為學生的思想尚處于不成熟的成長階段,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思想的培養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3]因此,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自身具備良好的思想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學生思想素養的提升。
結語
語文教學對思想素養的提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主要表現為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審美情趣以及人文精神的形成。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必須具備相應的融入路徑,包括將思想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思想內容作為選編語文教材的主要標準之一以及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良好的思想素養等方面。
參考文獻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包括學習方法、審美情趣以及思想品質,換言之,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所表現出來的和現代化教學需求相適應且牢固的學習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極為關鍵的一部分便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也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前提,于學生今后乃至終身的發展而言,其意義重大。從宏觀角度來說,語文核心素養令學生素養以及文化背景和教育的背景有機結合,是對過去教育反思的必然結果,體現語文學科的多樣化。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
每個人的人生發展歷程需要具備許多素養,以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升最為關鍵,是學科培養人才的一直追求的目標。語文教學要從自身出發,按照語文學科特征,把學科的教學轉化為核心素養提升教育。語文的教育教學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是其他學科提升學習能力與水平的基礎,語文教學不但肩負著素養以及母語教育的職責,與此同時,也要將主流的三觀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開展語文活動中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這對學生在未來發展中發揮語文的價值具有幫助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由始至終貫穿語文教學過程,語文閱讀在高中階段學習的根基,著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塑造健康向上的性格,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思想觀點等眾多方面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渠道。閱讀教學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充實多樣,使他們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加強,唯有強化學生的思考以及認知能力,方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進一步地促進眾多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淀豐富的文化底蘊,拓展自身的文化理解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想象思維等能力的提升,實現語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閱讀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閱讀興趣,提升文字感受能力
語言是一種生活情境中的應用技能,在情境中開展教學,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情境教學優勢獨特,在情境中激起學生探究未知的興趣,增強語文學習的體驗。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假如學生對語文閱讀不感興趣,哪怕再有趣味性的文章,也無法令他們產生閱讀的積極性,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文本,而只是流于表面。所以,要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對閱讀活動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散文《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形式在課堂中展示一些關于月色下荷塘的圖片,并附上一曲相關的背景音樂,與學生共同欣賞優美的荷塘景色,體會其中的詩情畫意,月明星稀,感受著這份美景,從而能激起學生已有的荷塘月色的生活經驗,能讓學生更好地融于課堂,融于荷塘月色之中,從外而內,塑造出符合《荷塘月色》該文章內容的情境,立體而又有意境,更重要的是有切身的體驗,學生學習興趣自然高漲。
(二)細讀文本,巧用留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1 為什么要加強理科生的文學素養培養
1.1 強大的人格感染力和本文由收集整理影響力
一個帶有強大文學精神的作品都是藝術品,需要較高的文學修養水平去欣賞。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一個沒有基本文學素養的人是很難去理解音樂中所帶有的對命運的抗爭的激情,而更不會去體會盧梭的《瓦爾登湖》中的靜謐與祥和,也就自然不會感受到這種精神世界的魅力。一個好的文學作品或者藝術品能幫助學生凈化自己的靈魂,幫助學生感悟人生、感受生活,對于學生文學氣質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1.2 有利于學生獨特的高水平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每一個文學作品都是帶有一定的性格色彩的,有的帶有的精神力量比較強烈或者復雜,例如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逍遙游》、泰戈爾的《飛鳥集》等,都是帶有極強的個人色彩,一個有著高水平文學素養的學生能輕易抓住作者的思想,甚至與這些千百年前的作者產生精神上、思想上的共鳴。對于成長中的學生而言,良好的文學功底有利于感悟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對于生活也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對于自己思想的成熟也帶來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特別是對于藝術接觸較少的理科學生而言,邏輯思維的慣性需要一定的跳躍性文學思想來打破和緩沖,這就是文學素養的必要性所在。
1.3 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自我表述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文學素養的提高,使得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理解較通透,從而具有很清晰的思想和理念,在與人交流過程中也會更加清晰和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概念和思想,這是相當重要的一種能力和技巧。
2 提高學生文學素養水平的歷程及途徑
理科學生的文學素養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對于學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要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一方面要注意學校領導及教師的自我觀念的改變和調整,校方的努力可以為學生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也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及時扭轉學生的思維和理念,從主觀上進行思想革新。
2.1 校方積極主動的進行思維引導和革新
在理科學生來說,思維的慣性主要是課程的要求和影響導致,學校領導和老師也往往認為學生只要掌握好學習知識,就會有“好成績”,這種思維誤區導致學生往往放棄了文學思想的熏陶,這種思想的狹隘性導致學生在自己的身心發展急需營養的時刻沒有得到應有的思想教育,教師也缺乏對文學作品應有的重視和理解,從而導致理科學生的思維嚴重缺乏思想性和藝術性。
2.2 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文學欣賞途徑
在理科學生來說,缺乏的是必要的文學熏陶的途徑和時間,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廣泛深入的文學課程培養,或者,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音頻等各方面的作品欣賞案例等。
2.3 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進行熏陶和培養
文學作品的選擇也是有較大差異的,有的作品較為激進或者晦澀,有的則較為積極及上進,對學生來說,正面的精神是最佳的選擇,所以教師必須選擇積極的、有正面意義的文學作品去影響學生。
2.4 組織多樣性的文學活動或者開辦文學知識講座
在課堂上可以邀請相關的文學教授或者講師去講解文學作品,讓學生了解到更加立體的、生動的文學力量,從而更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和體驗,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更直接地與文學世界實現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學課外活動,例如“豆瓣讀書會”、“讀者交流bar”等,鼓勵學生進行團體討論和溝通,另外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征文的消息和渠道,鼓舞自己的學生去創作,對于一些有思想的文學作品可以加以表揚并實行榜樣制或者標兵制,激勵學生培養獨立的文學思維能力。
2.5 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進行文學欣賞和創作
前言
隨著我國的文化事業快速發展,舞蹈界當中也逐漸呈現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舞蹈作品。文學素養作為一個人基本素養對舞蹈編導來說就更為重要,只有舞蹈編導具有了較高的文學素養才能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提升作品中的藝術性和整體的價值。下面將對舞蹈編導文學素養的重要性進行詳細討論。
一、文學與舞蹈之間的關系
文學是語言文字作為基礎工具而形象的展現出現實的藝術形式。例如:詩歌、小說和童話等,這些都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每一種不同形式的文學形式都展現出不同的社會生活和背景。通過文學人們可以將思想完全的解放,并且能完成很多的奇思妙想。而舞蹈則是一種肢體上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通過人體動作來展現出當中所包含的韻味。舞蹈是以舞蹈化了肢體動作來作為主要的藝術保險形式,將語言文字和其他藝術手段通過舞蹈形式進行展現,當中能表達出舞蹈組著的審美情感和理念,能直接的反應出當中的審美屬性。藝術品的成功與否與它的個性之間有著絕對性的聯系。個性是舞蹈飆到用藝術眼光對作品進行的集中反應,而當中的共性則是一種人們對于藝術品的共同要求。可以說文學與舞蹈都是在這樣的原則下產生的。舞蹈編導在創作過程中,舞蹈形象思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編導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對舞蹈編導來說熟悉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對生活中的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為舞蹈編導一定要善于利用形象思維和文學結構進行處理以及協調。文學作品中善于利用文字方式來塑造形象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舞蹈編導只有有了這樣的良好文學素養之后,才能進行進一步的舞蹈創作,從而將舞蹈真正的與生活以及藝術之間聯系起來。好的文學素養,豐富的文學詞匯將給舞蹈編導帶來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對作品的豐富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舞蹈編導文學素養的重要性
在舞蹈的編排過程中,舞蹈編導所起到的是主要的編創作用。從舞蹈創作一直到舞蹈的排練,再到最終的演出,整個過程都由舞蹈編導進行組織完成過。因此可以說作為一名舞蹈編導,不僅需要會編,同時還要能起到導的作用,將兩種工作結合在一起才能最終展現出良好的效果。因此,作為舞蹈編導文學素養將是十分重要的。作為舞蹈編導首先應具備以下幾項素養:①舞蹈編導自身應當有著良好的音樂感,對音樂、文學和美術等方面都需要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能在當中獲取一定的素材和感想。②在日常的生活中作為舞蹈編導一定要學會對自身身邊發生的事物進行觀察,能通過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來提升自我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③舞蹈編導應當有著較強的邏輯性,一定要具有創新的精神和能力,以便于在未來發展中提供更多的創新舞蹈內容,為舞蹈藝術的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④作為舞蹈編導應當自己具有舞蹈的能力,能對舞蹈的基本動作和技能進行掌握,這樣才能分辨出舞蹈演員動作上的好壞,同時更好的指導他們進行舞蹈。文學素養在這當中所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將直接的融入到舞蹈的整個編創過程中去。編導在編舞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進行素材的挖掘,從而對素材進行整理和編創。而在編創的過程怪還需要進一步的進行場景設定、人物設定和舞蹈動作上的整體設定。這些步驟與文學之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是體現舞蹈個性的關鍵所在。要想保證整個舞蹈的表現中能體現出藝術性,那么作為編導就一定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這樣才能促使整個環節表現的更加出色。文學素養并不是一天兩天的累積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和完善自己,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作為舞蹈編導應當做到盡量多看書,多積累一些文學知識。為了能源源不斷的創造出更多的文學作品,作為舞蹈編導一定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還要在多讀書的基礎上在生活中不斷的累積更多的素材,從生活中得到藝術性的提升,并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調整將這些素材應用到創作上,從而形成更好的作品。此外,作為舞蹈編導應當積極的走向自然,多多體現生活并感受自然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為舞蹈作品的創作提供靈感。
結語
作為舞蹈編導,在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構成中,文學素養將是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對舞蹈的創作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舞蹈編導不僅要學會舞蹈知識和技巧,同時也要重視起個人的文學素養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為日后的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促使舞蹈作品中的內涵不斷上升,真正的提升其發展空間。
【注釋參考】
[1]安華文.高校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J].戲劇之家,2016,(10):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