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6 09:57: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口腔醫學技術的職業認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徒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專業教學模式?,F代學徒制是以傳統學徒制為基礎,結合現代專業教育的形式,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的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從專業教學的角度來分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是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內在基礎。而這種內在基礎也需要通過外部建設得到保障。在高校教育中,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覺性相對來說比較弱,學生的主動性也不高??谇会t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學校要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掌握專業的技能。
1在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中構建現代師徒制的培養理念
1.1主體性培養理念
“主體性”的問題是現代教育理念中最關心的問題。從教學關系來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性。然而,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沒有認識到“主體性”這個問題,也沒有樹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興趣是激發主體性意識的重要因素。學生的主體性意識需要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在現代教育理念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往往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
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中構建現代師徒制時,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具有“主體性”意識的學生往往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高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主體性”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1.2發展性的培養理念
“發展”是一個不斷上變化的過程。發展具有普遍性。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時,要樹立“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以現代師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導向,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發展。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主要是以發展的眼光組織學習活動,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發展。
在口腔醫學技術教學中,要重點促進學生的技能發展。現代醫學技術發展非常迅猛,技術更新非???。在專業教學中,學校要樹立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技能發展,引導學生參與到專業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了解口腔醫學技術的應用范圍和發展空間。
2構建現代師徒制的方法策略
2.1以校企合作為契機,建立雙向培養的模式
現代師徒制是一種非常具有實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師傅與徒弟雙向對話,能夠促進師徒之間的了解,也能夠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校可以和相關的醫療機構或者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小組”,專門負責學生培養的工作。
例如,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進入相關醫院或者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每個學生都要安排一個指導師傅,專業指導的師傅既可以是學校教師,也可以是醫院或者相關企業的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同時還能夠整合校企資源,共同開發利用,實現人才培養的雙向互動。
2.2構建“理論+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師徒合作關系
學習口腔醫學技術重在實踐操作訓練。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而言,理論學是枯燥的。因此,教師可以運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構建師徒合作關系。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運用理論知識。
例如,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時,探索“理論+實踐”的課程模式,在學生學習《口腔修復學》《口腔材料學》理論知識后,就組織學生跟隨專業師傅進行實踐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更早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興趣。以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活動往往能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性也會更高。通過運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的效果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呈現出更加完善的態勢。學校也能培養專業技術過硬,應用能力較強的實用性人才。
3小結
綜上所述,在現代師徒制的培養模式下,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動學習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高校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到口腔醫學技術實踐學習中。高校的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的轉型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沒有成型。對于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了解還不深刻。同時,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有限。那么。專業師傅在進行口腔醫學技術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探索開放多元的培養模式??谇会t學技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應用型的專業,因此,構建現代師徒制的模式,要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蔡峰.寶玉石鑒定與加工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154+156.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主要是從事口腔頜面部各種修復體制作的一門學科.作為口腔修復學的分支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但就業形勢良好,市場需求量較大.同時隨著化學、材料學、電子儀器設備和美容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口腔修復科和義齒公司的現代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從而對從事口腔醫學技術工作的技術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未經正規專業教育,僅僅經過短期的培訓就上崗的口腔義齒制作工人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要求.從目前國內大型義齒加工廠的調查來看,目前培養的多數口腔醫學技術學生也存在著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的現象,其原因是學生在校期間理論與實踐教學安排不合理,部分實驗項目雖已開展,但效果不夠理想等.因此,基于崗位需求的校企深度合作,工學結合,共同培養口腔醫學技術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已顯得十分必要.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指導下,目前各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的在校教育,已開始重視實踐教學,學校也積極與義齒加工企業聯系,通過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以期達到共同培養學生的目的,但是這種合作,多數尚停留在教師培養、專家授課和校內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上,學生依然是完成在校學習后,才能進入生產企業實際操作,因此,從規范的實驗室操作到實際的生產操作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我校從2004年創辦口腔醫學技術專業,2006年開始進行實踐性教學改革,2009年我們在回顧性調查與總結的基礎上,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大膽引進義齒生產企業,共建校內生產實訓基地,真正做到適時工學結合,“教、學、練、做”一體,共同培養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口腔醫學技術人才.
2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實訓基地
為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首先必須建設并完善實驗實訓基地.我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擁有口腔技工綜合實驗室、烤瓷室、鑄造室、金屬處理室、石膏房等五個按國際化標準設計的專業實驗室,一個校內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實驗實訓基地中已配備有國內先進的電腦攝像操作平臺、烤瓷爐、鑄造機、噴砂機、去蠟爐、石膏修模機、樹脂打磨拋光機等口腔技工專業設備和一系列相關工具和材料,滿足了口腔醫學技術教學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有效促進學校、學生與專業崗位零距離接觸,使學生在真實職業環境中,更加自覺主動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素質[1].為此,我們在原有校內實驗室的基礎上引進本地區義齒生產企業,共同建設生產實訓基地,利用義齒生產企業的技師開展實踐教學,搭建了學習-工作-學習的互動平臺,探索課堂與工作地點的一體化,使學生在校期間實現實踐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零距離對接;學校也為企業提供優秀技能型人才并利用科研優勢幫助企業發展,雙方互惠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培養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建設
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課程體系,在企業專家的共同參與下,結合專業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整合教學內容;按工學結合、生產流程的模式進行課程設計.(1)根據崗位對專業基礎知識的需求,在企業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對專業基礎課內容進行調整,增加了牙體形態學內容,加大實驗課比重,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2)按照生產流程,將專業課程進行整合,自編一套融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的《義齒制作工藝技術》教材,增加實踐時數,學中練、練中學,加強專業技能的訓練;(3)按照崗位要求,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創新能力培養,充分利用生產實訓基地,強化學生職業能力訓練.
4優化實踐教學模式,量化實踐考核標準
口腔醫學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需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操作技能的反復訓練,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生產技能實訓三個方面.
4.1優化實踐教學模式(1)我們將理論與實踐教學均放在實訓室進行,利用多媒體教學、錄像、實物教具和視頻展臺結合,講解、示教、企業見習、學生操作同步進行,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時攝錄生產新工藝、新技術用于教學中,不斷更新書本知識,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培養實用型人才;(2)開放實驗室,應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時間與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反復練習各項操作,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并鼓勵動手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共同進步;(3)在單項實驗操作練習過關后,分組進入生產實訓基地相應崗位,在企業技師指導下,利用企業的技術設備優勢,以企業生產的方式用臨床患者的模型進行車間同步實訓,提高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實現與行業零距離對接,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經過“教、學、練、做”適時訓練的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就能很快進入工作角色,適應義齒加工企業的工作環境和要求,具有較強的崗位競爭力;(4)多渠道的實踐鍛煉.校內每年舉辦一屆“口腔工藝技術技能大賽”,同時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性專業技能操作大賽,通過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認知.推行“雙證書”制度,鼓勵學生參加衛生部口腔修復工職業技能培訓及操作考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4.2量化實踐考核標準
(1)與企業合作,聯合制定標準化作業程序并貫穿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優化實踐操作過程,建立實踐項目的量化考核標準,形成校內實驗教學與企業生產的質量控制體系,確保質量標準的實現,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2)建立“理論+技能”的考核模式,將實踐能力納入學生考評量化標準,制定技能考核細則,量化考核標準,進一步提高實踐考核的比重(占總成績的50%以上),并將操作技能考核成績記入學生期末和畢業成績;(3)采取靈活多樣的技能考核形式,既有對實驗作品的總體考核,也可對單一實驗步驟的考核;既可針對基本實踐內容的考核,也可有提高操作技能的進階考核和生產實訓的廠方考核,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際操作的重視.
5強化職業素質培養
2建立臨床前培訓體系
2.1引入標準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教學模式進行醫患溝通技巧訓練[2]在對學生進行臨床技能培訓過程中,將具有豐富經驗的兒童口腔科護師依據培訓腳本模仿患兒家屬,娃娃玩具模擬患兒,配合醫學生訓練醫患溝通技能。主要包括:與患兒及監護人交流過程中溝通技巧(動作及語言)的運用、診療行為控制能力(問診的邏輯思維)的訓練、查體過程的愛傷觀念(及操作手法)。而后再由指導老師與SP進行示范性的醫患溝通演示,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性點評,鍛煉學生關于“問與診”的綜合能力。
2.2開展以病例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法(CBL)建立臨床診療思維[3]在學習過程中,以癥狀入手,以啟示性教學為方法,讓學生以癥狀和疾病的關系進行討論,發掘具有相同癥狀的各種相關疾病中隱含、潛在的差異,在對疾病進行充分鑒別診斷的前提下,提出相關治療問題,并對疾病的預后和預防提出前瞻性的意見。例如:以兒童“地包天”癥狀為出發點,引出乳牙反牙合的診斷,明確病因(不良喂養習慣、口腔不良習慣、遺傳因素);采集診斷依據(頭影測量分析),進而診斷反牙合的類型(牙性、功能性、骨性);并深入探討可以引起反牙合癥狀的口腔不良習慣(咬唇、吮指、舌習慣、偏側咀嚼等),可以引起反牙合癥狀的口腔遺傳病(唇腭裂、各類綜合征等);對因和對癥的治療方法(哺乳喂養姿勢宣教、功能矯治器糾正不良習慣、牽引器或頦兜輔助活動矯治器糾正上頜骨發育不足或下頜發育過度);提出防止反牙合復發的措施和建議。學生通過相應訓練后,逐步建立“以癥狀為中心、確定臨床表現、鑒別而診斷、選擇對因與對癥治療方案、術后醫囑及預后評估”的臨床診療思維。
3完善本科生實習的臨床培訓模式
3.1臨床規范化操作培訓兒童口腔科臨床的規范化操作訓練包括:了解科室診療環境,熟悉了解兒童牙科綜合治療臺和治療器材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掌握臨床操作流程;樹立醫護人員形象,養成標準規范的操作姿勢和,掌握與患兒交流語言藝術等。我們根據教學大綱和實習計劃的要求,定期開設臨床教學講座,對兒童常見口腔疾病的診療,強化學生掌握相應的臨床路徑和規范化操作習慣,傳承我院“無痛、無交叉感染、無遠期礙害”的治療理念,并指出種種非規范化診療行為的弊端和后果,加強學生的質量意識。
3.2增強臨床思維的訓練我們把實習生定位為初級醫生,讓他們在上級醫生的帶領下開展臨床工作,并且利用我院就診患兒多、病種多、掛號難的問題,讓實習生參加門診掛號導醫,使之熟悉兒童口腔常見疾病和增強醫患溝通能力。此外有意識加強學員對臨床問題的獨立思考,改變學生傳統的“臨床見到一種疾病就增加一點知識”的經驗積累學習方法,養成舉一反三的學習理念,加強對疾病之間的橫向比較和鑒別診斷,對臨床實踐和醫學決策強調科學證據的支持,從而加強學員綜合診療能力、應變能力和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門診結束后堅持每天半小時以臨床問題為中心、以具體病例為基礎的討論式小班學習,匯報典型病例或接診情況,示范或重申重要環節或操作步驟,共享特殊病例,及時糾正接診中存在的缺陷及不當操作,強化臨床基本技能;實習期間鼓勵學生參加科室的科研活動、業務學習、研究生開題及答辯等,使學生初步了解口腔臨床各領域間的關系,學習臨床科研方法,掌握全面的臨床思維方法和鍛煉臨床科研能力。實習生出科前,進行嚴格的臨床能力考核,作為畢業考試的一項成績。
3.3通過開放式辦學拓展學生的臨床視野每年定期邀請國際知名兒童口腔醫學教授等來院為本科實習生進行臨床指導和理論授課,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美國兒童牙科學會以及國際牙齒外傷協會的診療規范,掌握國際最新的兒童口腔醫學診療理念和發展趨勢。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我科舉辦的全國兒童口腔疾病診療新技術學習班,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的同時,開拓視野,接觸適應臨床實際應用和市場需求的現代化診療技術。
近年來,醫療糾紛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及醫患關系。口腔科治療涉及的疾病大多無生命危險,一般不會侵犯到患者的生命權,而主要涉及其健康權與知情權。很多醫療糾紛的發生乃至惡化,主要原因在于醫患之間溝通不足,誤會愈演愈烈,如果醫生能更加充滿同情地去理解患者的苦楚,更加耐心地為患者講明各種利害取舍,設身處地的為患者選擇和進行個性化的治療,很多糾紛都能迎刃而解。因此,通過進一步強化口腔醫學本科生人文課程設置,提高其愛崗敬業精神、語言溝通能力、矛盾解決技巧等綜合人文素養,可成為降低口腔科醫療糾紛發生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國各高等口腔醫學院校已經開始重視口腔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然而,仍存在“重專業、輕人文”、人文課程與口腔醫學專業課程脫鉤的現象,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實踐活動缺乏等問題也依然存在。我們在數年的本科生實習帶教中發現,教會學生臨床操作并不難,但教會學生如何和諧的與患者溝通卻非易事。本文就目前口腔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缺乏的原因以及我院(四醫大口腔醫院)提高口腔醫學生人文素養的舉措進行討論。
1醫學人文素養與精神的內涵
人文,顧名思義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它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承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個人利益,包括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人文醫學是專門研究醫學的人文屬性學科,是以人文學科的觀點去理解健康、疾病和醫學的學科。我國最早對醫學人文素養與精神進行界定的是賀達仁教授,他認為醫學實踐活動中的人文精神表現為醫學的人道精神、人文的批判精神與獨善(獨立、完整、完善、完美)的人格精神。目前,對醫學人文精神涵義的普遍理解為“關愛生命”、“以人為本”。從個體上來說,它所強調的不僅是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還密切關心、關注患者的生存質量、健康、情感、人格、命運,維護患者的尊嚴,提供全方位的人文的、精神的、情感的服務,使患者感到就醫方便,技術精湛,關懷到位,經濟實惠,服務滿意;從人類的角度上來說,它所強調的是對整個人類的生存狀態、生命的走向和存在意義的關懷,是對醫學知識和完美道德、高尚人格的追求。
2口腔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缺乏的原因分析
2.1人文精神在社會中的缺失
當前,伴隨我國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網絡資源突飛猛進發展的同時,社會價值取向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傾向接踵而至,導致了人們精神迷茫、道德缺失、行為失范及人文關懷冷漠。
2.2口腔醫學課程設置對醫學人文課程重視不夠
長期以來生物醫學模式醫學教學體系所形成的思維定式,使得我國口腔醫學教育過于重視醫學理論與技能的傳授和學習,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文關懷情感和人文關懷技巧的培養[2]。盡管目前我國各高等口腔醫學院校均開設了醫學人文教育課程,但仍存在以下問題:①各醫學院校開設的課程多不相同,課程設置常具有很大隨意性,缺乏學科整體規劃;②人文課程多為選修課,課時偏低、課程要求欠明確,部分課程實用性較差,多以理論灌輸為主;③部分人文課程教材無法與我國醫療體制變化和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相適宜,觀念陳舊、新知識少,造成學生學完感覺無用,更缺乏對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和技能訓練的實踐課程。上述問題導致了很多學生輕視醫學人文課程,學習效果不佳。王舒妍等在對進入臨床實習的口腔醫學生進行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記不清是否上過醫學人文課程,部分學生只記得上過醫學論理學,但內容已記不清了[8]。
2.3口腔醫學專業課教學與醫學人文精神教育脫節
在設置口腔專業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時,我國部分院校,很少甚至未將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納入到培養要求及考核指標中,導致醫學人文素養教育在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期間被中斷,這樣無疑強化了學生“重專業、輕人文”的錯誤理念[8]。此外,部分口腔醫學院在臨床教學活動中,未將醫學人文關懷情感和技能的培養納入到日常教學內容中,教員對學生的要求僅僅限于醫德醫風、勞動紀律、服務態度等空洞的口號和說教,對學生的要求也只限于遵紀守法、不收紅包等醫生最起碼的道德底線,這樣的低標準要求使我們的醫學人文精神教育處于空白狀態[8]。
2.4教師本身醫學人文素質有待提高
臨床帶教老師是一個啟蒙者,帶給學生的影響將是終生的。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知識傳承相對單一化,使得教師配置方式不能夠有效提升教師隊伍的人文素質[2]。在一些帶教醫生心目中,“患者”一詞被片面地分解為病因、病原、癥狀、體征等單個元素,人性淡漠,缺乏對患者的同情心和責任心。有部分教師把醫學人文素質簡單理解醫德、醫風,在教學中缺乏教師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師在醫療活動中重金錢,重技術,輕人文,這樣無形中會給予學生一種錯誤的導向和標準,更加強化了已經印在他們腦海中的錯誤觀念。
3提高口腔醫學生醫學人文素養措施的思考
WHO對未來醫學人才提出了五星級醫生的要求:①能根據病人預防、治療和康復的總體需要提供衛生服務;②能從倫理、費用與病人的情況綜合考慮種種治療技術的合理選擇;③能主動、有效地增加個體和群體的健康保護意識,醫生不只是診療疾病,更應承擔健康教育的任務;④能參與社區保健決策,平衡與協調個人、社區和社會的衛生保健需求;⑤能在衛生部門內部以及其他社會機構進行有效的協同工作[7,9]。針對目前我國口腔醫學生并不樂觀的醫學人文素養現狀,我們認為可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3.1規范人文醫學課程設置,著力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
為培養口腔醫學生人文精神,我院在國內率先創新性地開設了《口腔醫學導論》及《口腔醫學史》課程,授課對象為大學一、二年級口腔醫學生?!犊谇会t學導論》課程分16章,分別由我院在國內外享譽盛名的15位金牌教授授課;《口腔醫學史》共分九章,包括總論、中國古代口齒科、中國近代牙醫學、中國現代口腔醫學、英國牙醫學史、世界古代牙科、世界近代牙醫學、世界現代牙醫學與口腔醫學、口腔醫學的發展趨勢與展望。兩門課程均以培養學生認識口腔、熱愛口腔的愛崗敬業精神為教學目標,并將這一教學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課程不僅向學生介紹口腔醫學的發展史以及各學科的特點,口腔醫學工作者幾千年來同口腔疾病斗爭中所作出的杰出貢獻,更強調讓學生感受口腔醫學家的學術思想和道德修養,體會他們大醫精誠、仁心仁術的醫者風范,引導學生“溯古思源,古為今用”,潛移默化的提升個人的醫學人文修養[4]。兩門課程分別以口腔醫院博物館及口腔醫院院史館作為教學實踐基地,引導學生多次實地參觀和學習,通過教員的講解與引導,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使他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深入體會醫者懸壺濟世的人格修養、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和勇于創新的醫療作風[10]。課程的考核也不拘泥于傳統的閉卷答題,而是積極啟發學員結合多次參觀口腔醫院院史館、口腔醫學博物館的經歷,圍繞口腔醫學發展、醫學人文素養以及醫者使命等主題進行主題演講。學生基于課堂所學,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以“口腔醫學之我見”、“口腔醫學的昨天、今天、明天”、“我國古代口腔四大發明的啟示”、“我國口腔軍醫的職責與使命”等題目進行演講,通過討論及提問環節,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口腔醫學的熱愛,對醫學人文素養的認知,使他們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形成高尚的醫療道德及慎獨的行醫準則。
3.2加強自主溝通實踐,提高學生語言溝通與矛
盾解決能力大力倡導開展本科生第二課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臨床見習及調查、課外科研、科普講座等形式,全方位提高口腔醫學生人文素養水平[4]。我院于2006年成立了口腔健康知識進校園(社區)大學生志愿者協會,學生經過專業知識培訓后,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走進西安地區的大學、社區、鄉村、公園等地開展口腔健康咨詢與宣教、口腔檢查、口腔疾病診斷、口腔衛生指導、口腔科普講座等活動,從詢問主訴、病史到給出簡單的診斷及治療建議,全方位地鍛煉語言表達及解決矛盾能力等人文素質。在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一大批積極性高、人文素質強的杰出志愿者,他們在院組織的“飛利浦杯”現場匯報活動中,生動地講述了在活動中與百姓溝通和互動的點點滴滴,深刻剖析了該活動對他們人文素養提高的重要意義,通過示范作用進一步讓更多的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與提升。學生們均表示實踐活動既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又促進他們對口腔醫學的熱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與患者溝通的能力及矛盾解決能力[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安排大二及大三的口腔醫學生提前進入醫院見習,讓人文素養高,與患者溝通藝術強的教授進行示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患者的苦楚,體會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及臨床操作的耐心細致,增加學生與社會和病人的接觸,培養情感、訓練技能,創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使他們在學習專業課以前就有作為病人的體驗和對病人的了解。此外,我院積極開展本科生導師制,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科研實踐,教員在課外科研活動中著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在課外科研中通過相互討論設計課題、與導師討論、向專家請教、與試劑公司人員及實驗輔助人員溝通等環節,人文素養得到充分鍛煉。
3.3貫穿醫學人文精神教育于口腔專業教學全程
盡管很多口腔醫學高等院校在口腔專業課開始前的階段,均或多或少的安排了訓練學生人文素養的課程,但進入專業課學習和臨床實習后,難免又陷入“重專業、輕人文”的情況,醫學人文教育未貫穿口腔醫學本科教育的始終[2,8]。因此有必要在進行專業知識培養時,及時加入人文情感及人文關懷的教育內容與教學要求。我院在修訂口腔專業各學科教學標準及要求時,強調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訓內容及考量標準,同時積極促進各教研室開展以臨床病例及(或)臨床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新模式,并在其中更多的引入一些當前醫患矛盾相關的問題,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去解決矛盾,并使他們深刻認識到醫學人文素養的提高是解決醫患糾紛的有效手段,從而在課上及課后自覺提升個人醫學人文素養。此外,在臨床實習階段,院強調帶教老師必須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將人文關懷技能作為必要的醫學技能進行培訓,把人生觀教育、醫學職業道德教育、服務意識教育、與人文關懷情感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愛牙日”義務宣教及各種醫學人文素養講座、進入幼兒園及社區為小朋友們涂氟等志愿活動,來培養學生關愛病人的情感;通過醫患交流、病例示教、模擬就醫等方法訓練學生的關懷技能,教會他們怎樣有效交流,怎樣表達和給予關懷,從而使人文素養的培訓貫穿口腔醫學本科教育始終。
3.4加強教師醫學人文素質修養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傳授知識,同時也進行人文教育的滲透。因此,對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只有具有高人文素養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學生,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人文修養,吸取豐富的人文知識,培養高尚的人文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教育學生。我院以板報、宣傳欄、網絡、專題講座等為手段,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關懷素質教育活動,突出營造“厚德敬業,止于至善”的院風,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效果;其次結合軍隊院校特點,堅持一流的技術為兵而醫,一流的成果為兵而研,始終把為兵服務作為醫院的第一要務,在院內多次組織“軍營海疆行”、“下連隊當兵”“連隊代職”等主題匯報會,通過各位醫生的切身經歷,培養、體現、弘揚人文關懷精神,切實促進本院醫生理解和把握人文關懷精神的內涵,引發其對人生的理性思考,并樹立為醫學奮斗終身的價值取向??傊?,醫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統一體。當代口腔醫學教育不僅僅要把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更要把醫學人文素養的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必須加強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知識的教育、人文環境的熏陶及社會實踐的鍛煉。醫學人文素養教育不可能在本科教育后劃上句號,而是延續到畢業后,甚至是從醫者一生進行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
作者:曾光 柴治國 倪峰 牛麗娜 焦凱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口腔科 軍事口腔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323醫院口腔科
參考文獻:
[1]王廣秀,王吉榮.口腔科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與防范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38-39.
[2]雷雅燕,朱紅,彭藝,等.口腔醫學生人文關懷意識教育的思考[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28(3):396-398.
[3]趙春慶.口腔科醫患系統化溝通對改善醫患關系的作用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34):4729-4730.
[4]李剛,郭靜,王艷.口腔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創新與社會實踐[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5):63-64.
[5]陳漢想.醫學的人文屬性與醫學生素質教育[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2):1892-1893.
[6]馬存根.北美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社會醫學教學的現狀與啟示[J].國外醫學教育,2003,24(8):54-56.
[7]賀達仁.技術醫學時代與高揚科學、人文精神[J].醫學與哲學,1996,17(11):566-569.
(一)實習醫生臨床診療技能掌握不足,操作時間大幅延長
受患者張口及的限制,口腔治療操作空間小,根管治療更是在狹小的根管系統內進行,視野不清晰,且在操作中涉及的器械種類繁多,技術要求高,操作步驟復雜,不同患者不同牙位間的操作難度差異較大。常規情況下,根管治療術需要2~3次就診,花費2~3小時即可完成。而實習醫生往往對根管系統復雜性了解不足,對根管治療操作技術的掌握有限,因此完成一例根管治療所需時間大幅延長,就診次數增多。在獨立操作之初,實習醫生完成1例根管治療可能需要患者就診4~6次,花費時間可能累計超過8小時。
(二)實習醫生施行根管治療術時并發癥發生率增高
1.根管治療約診間急癥。
根管治療約診間急癥是指根尖周病變在根管治療開始后和繼續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急性加重?;颊咴诟苤委熀髱仔r至幾天內出現疼痛和(或)腫脹,且患者生活也受到嚴重影響。患者需急診治療,由醫生給予積極處理,如開放引流、去除充填物、口服止痛劑等,這樣就使得療程延長,治療費用增加。不同學者報告根管治療約診間急癥的發生率在4.2%~19.1%,而實習醫師實習初期根管治療病例出現的概率大為增加。
2.根管內器械分離。
根管內器械分離是根管治療中常見且較難處理的并發癥之一。由于實習醫生對根管系統的復雜性、器械材質及器械使用的認知不足、臨床操作技術欠熟練、對器械應用練習缺乏、手法生疏等多種原因,因此容易發生器械分離。根管內器械分離可能導致治療失敗,而器械分離發生后的不當處理往往還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甚至引起醫療糾紛。
3.操作意外。
操作意外主要包括開髓時出現側穿或底穿、使用失活劑不慎泄漏導致牙周組織灼傷等。不同牙齒受發育、增齡性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根管系統的形態和分布可能有較大的差異,如根管彎曲、根管鈣化、根管數目和形態發生變異等,都會極大地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雖然在進入牙體牙髓病學臨床實習前,實習生接受過臨床前的操作訓練。但這一階段,學生主要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在石膏牙、剛玉模型或離體牙上進行備洞、充填和根管治療的基本操作訓練,操作時手感與臨床實際有極大差別,學生無法體會臨床調節和觀察口腔環境和周圍組織的情況,進入臨床后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期。由于實習醫生臨床實踐少,經驗欠缺,對操作意外的預見性差,防范能力不強,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操作意外并無意識的加重損害。而操作意外的發生,往往對患牙的治療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可導致患牙拔除甚至醫療糾紛。
(三)患者對實習醫生信任度低,依從性差
自進入臨床開始,對于毫無經驗的實習醫生來說,就面臨著從學生到醫生的身份轉變,既要將前期在課堂和實驗室中學到的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與臨床實際進行有機結合,還要學習與患者交流溝通。接診技巧、醫患溝通技巧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但實習醫師在接診過程中,往往與患者溝通不足或缺乏自信而導致患者的信任不足,對治療計劃接受程度低,因此實習醫生診療期間,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要求更高。但往往有患者由于在診療過程中感知操作者手法生疏或診療時間過長而不能耐受,從而導致自行變更治療方案、復診失約或選擇更換醫生。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更會對實習醫生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二、解決措施
在臨床實習中,高水平的醫療質量是教學順利實施的保證,也是以病人為中心思想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在本科臨床實習階段強調基礎教育的同時,也針對根管治療臨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采取了多種方法,以幫助實習醫生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減少治療并發癥,用更好的醫療質量來獲得患者的理解、認同與支持,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
(一)加強臨床前期教學中仿頭模上離體牙根管治療的操作訓練
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于2014年入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教育的實驗教學平臺,承擔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基礎實驗課、口腔醫學專業技能實驗課、本科生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和本科生創新實驗科學研究的訓練任務,并承擔重慶市口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臨床培養和結業臨床技能考核、國家口腔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等任務。同時也是多家口腔醫療器械公司,如德國VDW公司、登士柏的中國教學基地。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均已在實驗教學中心應用仿頭模離體牙模型反復練習基本操作。在此階段,實驗教學中心依照教學大綱,增加了應用于根管治療的離體牙數量以及根管治療術中常用的器械和設備,嚴格按照臨床實際進行操作,以求為臨床實習奠定良好基礎。而對于實習學生,如果學生希望能在實驗室重復某個實驗的訓練,本實驗中心也能予以特別安排并有專人進行指導。
(二)加強醫學職業素質教育,提高接診能力
在進入臨床實習前,醫院醫務科及教學辦公室組織學生進行醫德醫風教育和醫療法規的學習。進入牙體牙髓病科后,教研室多次組織集中培訓,進行臨床前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和愛傷觀念。學習醫患溝通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實習醫生在治療前要與患者進行談話,告知患者病情、診療計劃、療程、費用、預后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多方面情況,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方能進行操作。術后還應及時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不適及處理方法,以便患者對可能出現的術后反應有所理解,避免誤解和矛盾的產生。
(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對根管治療術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為了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由教研室安排教師進行專題講課,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生復習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專業知識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分專題向實習醫生講授根管治療相關診療技術,如: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影像學改變、彎曲根管鎳鈦預備技術、熱牙膠根管充填技術等,并篩選典型病例提供給學生學習,指導和幫助他們對一些診療、操作技術的掌握。例如臨床帶教教師可以整理出典型病例的CBCT影像資料,在三維角度上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根管系統的復雜性。此外,也可以讓學生收集離體牙,按照根管治療術的操作規范進行開髓、根管預備、根管充填等步驟,攝片了解其預備和充填情況,并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技能。除安排教師定期進行臨床講座外,我們還安排實習醫生定期進行病例匯報,就自己在根管治療術診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處理心得進行分享,由指導教師進行點評,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根管治療術臨床教學的質量。
(四)實施對初診患者的篩選,建全科室內轉診制度
臨床教學應該根據實習醫生的操作水平選擇適合的病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雖然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時積極性都很高,但如果一開始就接診疑難復雜的病例,往往會影響實習醫生的自信心,影響醫療質量,也不利于其操作技能的提高。而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患者只有經過檢查后才能確定是否適合實習醫生診治,但也可以由實習醫生先行對初診患者接診檢查并進行術前溝通交流工作,并在帶教醫師指導下接診難度適宜的病例。帶教醫師可以根據實習醫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病例,因材施教;而對于較復雜的病例,應及時安排適當的醫生接診,以充分維護患者的利益,并使實習醫生診療技能不斷得到提高。
(五)加強臨床指導,嚴格按臨床診療制度進行操作
臨床實習中,帶教教師應該注意放手不放眼,加強巡視,對于操作中的關鍵步驟應由帶教醫師加強監督和指導,嚴格把關,使實習醫生的各項操作具有標準化和準確性,減少醫源性損傷引起的并發癥。加強指導也要求帶教教師對實習醫生根管治療操作中所出現的并發癥積極進行處理,對所出現的問題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病例分析、討論和點評,使學生能夠從教訓中汲取經驗,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六)加強對學生臨床實習的護理管理
護理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實習生操作時關鍵步驟的護理配合,如開髓時協助進行吸唾,以避免患者因頻繁吐唾而延長操作時間;另一方面是護理配合調拌材料也能使實習醫生操作更為連續,治療效果更為滿意。此外,護理管理中還應加強對根管器械的管理。鎳鈦根管銼等器械在使用中,由于材料的疲勞,可能發生器械變形而導致分離,如能及時發現器械的微小變形,器械分離往往可以避免。因此,在臨床中,根管銼需要在使用前后仔細檢查,如果發現器械形變要及時更換,并嚴格地記錄使用次數,使用達到一定次數時予以更換,減少因器械本身疲勞所致的分離。
(七)加強學生對臨床病人的管理學習
管理病人是臨床實習中的重要內容。通過管理病人,能使實習醫生多方面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實現從醫學生到醫生的轉變。但管理病人不是簡單記錄指導教師的治療方案或簡單記錄患者情況,而應該積極、主動地詢問病史,了解熟悉病情,在教師指導下制訂診療計劃并付諸實施,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計劃。治療完成后,應及時整理治療前后的資料并對患者進行追蹤隨訪以評估診療結果,給予患者后續診療建議。實習醫生只有在病人管理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不斷提高,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根管治療術的臨床技能相關知識。
臨床實習是口腔醫學生在完成全部醫學理論學習后的必經階段,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時期,是成長為一名合格醫生最關鍵的階段??谇粌瓤茖W在口腔臨床學科中是基礎,是一名優秀口腔醫生必須熟練掌握的知識,所以口腔內科臨床教學的意義重大。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環境的變化、帶教老師以及學生都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必須對口腔臨床帶教的方法進行改革以適應新形勢,本文就近幾年筆者在臨床帶教的經驗,作如下報告。
1 新形勢下出現的問題[1-2]
1.1 醫學生 近年來本科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醫學本科生的綜合素質的下降不可避免,加之社會價值觀的變化,使醫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大一到大四階段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夠扎實。臨床實習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對理論知識鞏固和再學習的過程,理論知識學習不扎實必然會影響實踐操作。畢業生的增多使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學生要占用很多實習時間找工作或是考研,這也會大大影響臨床實習的質量。
1.2帶教老師 醫患關系緊張、口腔臨床醫生工作量大、壓力大,綜合治療椅位有限,加上實習生臨床操作不熟練導致操作時間過長等原因,都會使帶教老師不得不減少實習醫生的操作機會,以避免不必要的問題發生,這必定會影響口腔臨床醫生的培養。
1.3 醫患關系 在醫學界,筆者認為由于法制不健全、執法人員執法不力、醫療資源分配不公、醫患之間認知差距、社會缺乏普遍信任感、患者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等原因,造成國內醫患關系的現狀非常緊張,在這種大環境下,由于實習醫師本身技術的不熟練甚至失誤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會使患者情緒失控而造成嚴重的后果;同時,一些患者不相信年輕醫生,特別是實習醫生,患者認為"笨手笨腳",拒絕讓他們治療,這導致了實習醫生的動手機會減少,而使操作能力更差,形成惡性循環。這些必然會對臨床帶教帶來很多困難。
2 實習帶教方法
2.1 注重崗前培訓 在口腔醫學生進入科室實習前,必須要進行崗前培訓,首先要讓他們熟讀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讓學生首先了解自己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約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3]。其次要向他們介紹醫院及科室規章制度,如考勤制度、首診負責制度、會診制度等。最后作為一名醫生,必須掌握急救知識和一些護理知識,如心肺復蘇技術、血壓測量方法、急救物品的正確使用等。崗前培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讓學生在接診患者前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醫院規章制度的學習,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除此之外,場景模擬訓練也是使實習醫生進入"角色"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2.2 溝通能力的培養 近年來,醫患關系由以"疾病"為中心轉變到以"患者"為中心[4],臨床能力已不僅僅局限于醫術水平,還包括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能力。大量事實表明,處理好醫患關系可以使臨床工作更順利的開展,所以溝通能力應該作為口內臨床實習的一項重要內容。醫患溝通包括術前談話、臨床治療以及后期復查的全過程,醫生整潔的衣著和良好的溝通可以使患者更加信任主治醫生,配合治療,從而達到良好的臨床療效[4]。當今醫患關系十分緊張,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處理好醫患關系的關鍵,作為一名臨床帶教老師,我們不但要培養臨床技術過關的口腔醫生,同時也應懂得如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使其消除心理屏障,并信任??漆t生。這種能力的培養主要靠實習醫生多聽、多想,比如帶教老師與患者溝通時的邏輯思維和技巧、情緒等。
2.3 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 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生從學校走進社會第一步,良好的醫德醫風是一名醫生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是一名合格醫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在臨床實習階段,帶教老師應在工作中以身作則,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讓他們在臨床實習中真正明白作為一名白衣天使要文明行醫、誠信為本,繼承中華民族救死扶傷、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都要將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耐心負責,要使醫學生在剛進入臨床階段就養成好習慣,帶教老師應在潛移默化中傳授行醫、做人之道[5]。
2.4 實習期間階段性測驗及常規操作考核 對于專業的口腔醫院來說,臨床實習必然會經過"轉科"這個過程,每個科室的主要的治療方向不同,臨床操作也不同[6]。因此,在每位學生完成某一科室的培訓后,應準備相應科室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技能考核,對于不能合格的同學,相應的延期出科以達到標準。而在為期一年的實習結束后,也要進行總體的理論知識的考試和常規操作考核,以保證實習質量。
臨床實習對于一名口腔醫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是醫德的養成和操作技能的提升。而由于社會、帶教老師和學生自身等問題,使口腔臨床技能培養存在一些困難[7]。作為教學醫院,筆者在培養學生時根據需要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得到了一些成效,希望能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口腔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吉明,宋質剛,李遠貴.口腔內科臨床的教學方法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5): 113.
[2]徐全臣,鄧婧,吉秋霞.口腔內科臨床教學思路探討[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0,46(2): 180-182.
[3]郅潔云,王熙,奧云.口腔內科臨床教學方法研究[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23(3): 313-314.
[4]王雪梅,仇麗鴻,潘亞萍. 淺談口腔內科臨床前期實習的帶教體會[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8,18(12): 719-720.
低調的潮流――牙齒正畸
牙齒正畸是指將排列紊亂的牙齒矯正整齊,改善外觀容貌,讓人擁有美麗的笑容;通過治療讓牙齒及牙齦等牙周組織保持健康;同時增強自信心,使心理保持健康。
根據以往認知,牙齒正畸只對未發育完全的青少年才會有效果,對成人的效果不好,而且影響形象和工作生活。近年來結合性正畸和綜合性正畸的新概念的出現,拓寬了正畸學的領域,突破了成人牙齒正畸的局限性。
結合性正畸是指對成人錯牙合畸形進行全面的正畸矯治;綜合性正畸是指對成人錯頜畸形進行全面的正畸矯治。它要求正畸醫師從審美學的角度、牙合學以及牙周病學的觀點出發,綜合考慮矯正不同年齡階段的牙齒,使牙齒具備正常的發育、良好的咀嚼功能和較美的外貌。
一般牙齒正畸過程可分為:臨床檢查;收集診斷資料(例如石膏模型、臉部外觀及口內之齒列照相、顏面及齒列X光檢查等);病歷診斷與分析;擬定治療計劃;會診說明與討論;牙齒矯正治療前、中、后之必定要檢查與記錄;矯正治療后佩戴固位器(牙齒保持器)等。牙齒正畸過程具體要結合個人牙齒畸形的程度而定,對于嚴重畸形者,在牙齒正畸過程中還要輔助外科手術予以矯正。
牙齒正在變美
很多成年朋友希望通過正畸使牙齒變得更加美觀,但又對于戴上矯正器后“鋼齒鐵牙”的形象顧慮重重。因此,矯治時不易察覺的正畸技術應運而生,而且受到了藝人、律師、教師、公務員等對外貌要求較高的職業人士和愛美人士的熱烈歡迎。
不易察覺的正畸技術通常分為三種,每種各有自身的優缺點,想做正畸的愛美人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中圖分類號] R 783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4.04.016
種植義齒是一項修復缺失牙的先進醫療技術,在中國已有30多年的發展史,隨著種植技術水平和種植材料的不斷發展和改進,它為越來越多的缺牙患者提供了更廣闊的修復空間。但由于它價格昂貴,存在一定的風險,在中國的普及程度還遠遠落后于國外。另外,由于種植義齒在中國起步晚,大眾對于種植義齒的了解程度還遠遠不夠,在種植義齒發展過程中大量學者做了關于種植義齒認知度的調查,但相關的縱向調查還相對較少,為此筆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展了一項縱向調查,了解在2005年和2013年成都市市民對于種植義齒的認識和接受程度的基本情況及其變化,分析并討論造成這些變化以及影響種植義齒普及的主要原因,探討提高種植義齒普及率的有效舉措。
1 材料和方法
1.1 設計方案
1.1.1 問卷的設計 根據所要了解的項目和目的設計問卷,其中主要包括:能夠客觀反映人群對牙種植治療認識程度的10道閉合式的選擇題;人群基本情況調查的5道閉合式選擇題以及1道開放式題目(年齡);3道閉合式選擇題,用以分別了解人群對于牙種植治療可接受的費用問題、醫療機構的選擇問題以及對治療最關心的問題。
1.1.2 抽樣方法 本研究采取非概率抽樣中的偶遇抽樣法。
1.1.3 樣本含量 本問卷共涉及19個問題,根據樣本含量要為問題個數10~25倍的原則,在這個基礎上擴大樣本量增加調查的可信度,擬定調查900份問卷(有效問卷)。
1.2 確定研究對象的標準
調查對象為成都市內不同地點的多個社區居民(成年人),涉及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人群。納入標準:非特殊人群中能夠自主完成問卷填寫的成年人。排除標準:特殊人群;口腔醫務人員以及曾經從事過此職業的人群;未成年人(年齡小于18歲的人群)。
1.3 觀察指標
人群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月收入等,設計為5道閉合式選擇題以及1道開放式題目(年齡)。統計學分析時需要討論這些因素對認知度的影響是否有統計學意義。能夠客觀反映人群對牙種植治療認識程度的10道閉合式的選擇題,也是在最后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需要量化的部分,涉及內容為種植義齒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最后3道閉合式選擇題不進行量化的統計學分析,用以分別了解人群對種植義齒費用的接受程度,對醫療機構選擇時的關注內容,以及對種植義齒本身最關心的問題。
1.4 統計方法
首先進行問卷的篩選與統計(即有效問卷的統計):調查對象的年齡小于18歲、問卷未答全、單選題出現兩個以上選項,以及第3個選擇題(您是否接受過種植義齒治療?)選擇“是”的問卷即為無效問卷,不納入最后的統計學分析。對有效問卷進行整理、編號、數據錄入。對其中已量化的題目進行求和,即每份問卷對應一個分值。分別對年齡、文化程度、收入情況的4個組段所對應的樣本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計算P值,檢驗水準為α=0.05,推斷這3個因素對于人群對種植義齒認知度的影響有無統計學意義,若有統計學意義,應進一步行q檢驗,進行4個樣本均數間的兩兩比較。
2 結果
2.1 問卷收回情況
2005年發出問卷1 000份,收回問卷980份,其中有效問卷908份;2013年發出問卷1 000份,收回問卷964份,其中有效問卷905份。
2.2 問卷基本構成及統計結果
2.2.1 認知程度與文化程度 不同文化程度的得分情況見表1。對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2005年和2013年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即可認為不同文化程度得分不同或不全相同。進一步通過SNK法進行兩兩比較,得出結論:2005年數據中除尚不能認為大學??萍氨究平M與碩博組間的得分有差異外,其余各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即得分以大學??萍氨究平M與碩博組最高,高中及中專組次之,初中及初中以下組最低。2013年數據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組與大學??萍氨究平M和碩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高中及中專組與大學??萍氨究平M和碩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余組間尚不能認為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文化程度構成中,2013年碩博組人數過少,可能影響對結果的統計分析。
2.2.2 認知程度與收入情況 不同收入水平的得分情況見表2。對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2005年及2013年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即可認為不同收入的得分不同或不全相同。進一步通過SNK法進行兩兩比較,得出結論:2005年數據尚不能認為不同收入情況組間的得分有差異。2013年除收入在每月4 000元以上的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外,其他組兩兩比較,組間均有顯著差異,即收入越高,得分越高。
2.2.3 認知程度與年齡 對兩次調查結果進行年齡與得分情況的相關性分析,2005年數據(r=-0.275,P=0.005)、2013年數據(r=-0.093,P=0.005),可以認為兩次調查對象的年齡與得分之間呈負相關,即年齡越高,得分越低。
2.2.4 種植義齒的認識途徑 對種植義齒的認識途徑構成中,2013年電視、網絡、雜志、報紙以及親戚朋友介紹等途徑所占比重較2005年有顯著提高,而衛生宣教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表3)。
2.3 關于種植義齒最關注的問題
2005年調查對象對種植義齒最關注的問題依次是:成功率(38.8%)、異物對身體的危害(23.2%)、費用(22.8%)、使用期限(8.0%)、治療時間(7.2%)。2013年調查對象對于種植義齒最關注的問題依次是:成功率(33.9%)、費用(22.8%)、異物對身體的危害(22.1%)、使用期限(14.0%)、治療時間(7.2%)。
2.4 關于醫療機構的選擇問題
2005年調查對象選擇種植義齒治療的醫療機構時,最關注的問題依次是:醫療技術(83.6%)、費用(9.6%)、服務態度(5.3%)、宣傳力度(1.5%)。2013年調查對象選擇種植義齒治療的醫療機構時,最關注的問題依次是:醫療技術(84.4%)、費用(8.4%)、服務態度(4.4%)、宣傳力度(2.8%)。
2.5 關于種植義齒能夠接受的價格
2005年調查對象對于進口種植系統能接受的價格情況為每顆1 000~3 000元(70.9%),3 000~5 000元(12.3%),5 000~8 000元(4.6%),8 000~10 000元(1.3%),無所謂(10.9%)。2013年調查對象對于進口種植系統能接受的價格為每顆1 000~3 000元(65.4%),3 000~5 000元(17.0%),5 000~8 000元(4.1%),8 000~10 000元(1.9%),無所謂(11.6)。
3 討論
3.1 文化程度與種植義齒認知度的關系
兩次的調查結果均顯示,大學專科及本科組及碩博兩組的人群對種植義齒的認知度最高,且與較低學歷兩組間的認知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大學專科及本科組與碩博兩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群一方面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另一方面接觸新鮮事物的途徑較多。種植義齒屬于較為先進的口腔修復技術,本科以上學歷的人群對它的理解會更加客觀真實。隨著中國大學教育的不斷普及,國民整體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種植義齒的宣教工作會更加順暢。本次調查中,2013年碩博組人數過少,不符合大眾文化程度提高的這一客觀趨勢,可能影響統計分析結果的最終真實性。
3.2 收入情況與種植義齒認知度的關系
2005年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收入組間人群對種植義齒的認知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13年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收入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收入越高對種植義齒的認知度越高。種植義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昂貴的商品,隨著收入的增加,價格對于人們認可的東西的影響力在降低[1]。
3.3 年齡與種植義齒認知度的關系
對兩次調查結果進行年齡與得分情況的相關性分析,認為年齡與得分之間呈負相關,即年齡越高,得分越低。年輕人工作生活中接受新鮮事物的機會和途徑更多,對于新鮮事物的洞察力更強,隨著種植義齒在網絡、電視、報刊雜志以及廣告方面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群可以認識和了解它。21世紀是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它為種植義齒的宣傳和普及將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
3.4 種植義齒的認識途徑
通過兩次調查發現,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媒體廣告在種植義齒的宣傳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衛生宣傳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親戚、朋友的介紹這一途徑所占比重明顯增加,沒有聽說過種植義齒的人數明顯減少。這些結果充分反映了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特征[2-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種植義齒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患者將會成為種植義齒最好的廣告,如何做到讓每一位患者滿意應該是臨床醫生始終努力的目標。
3.5 種植義齒的接受度
兩次調查結果均顯示人群對于種植義齒最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成功率、異物對身體的危害以及費用3個方面,在選擇種植義齒醫療機構時,最關心的問題是醫療技術,而人群對種植義齒能夠接受的價格偏低。
種植義齒的成功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醫療技術和條件是最為重要的。不能否認一些單位和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不顧醫療效果,不尊重科學規律,甚至不顧醫德,在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培訓的前提下“亂種”、“胡種”的情況是存在的。為此,中華口腔醫學會從2012年開始,著力打造“中國口腔種植年”,通過舉辦各種與口腔種植相關的學術活動,為廣大口腔醫務工作者提供交流與學習的機會,搭建口腔專業人員與相關企業合作進步的橋梁,以促進中國口腔種植技術的發展。
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市場上正在銷售和即將銷售的國外種植系統有35種,國內種植系統有5種。這些主流的種植系統都來自于發達國家,包括瑞士、德國、瑞典、美國和韓國等,這與他們這些國家的產品設計水平、加工精度、連接方式等有關。在這方面,國內企業仍然比較弱,所占市場份額極小。口腔種植修復相當大的一部分費用都來源于材料費,國產化程度不高也是種植修復費用很難大眾化的一個原因[5]。同時,為了提高種植義齒更好的修復效果,種植體的研發將是長期要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和趨勢,這也是從根本上降低種植義齒成本的措施。
種植義齒以它特殊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接受。有研究[6]表明,人群中大約10%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種植義齒治療,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口腔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種植義齒的需求量是突飛猛進的,相信成都市種植義齒的發展和普及將會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都起到引領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孔存英. 人工種植牙患者臨床心理行為分析及對策[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9, 2(10):628-629.
[2] 謝培豪, 黃云飛, 周磊. 應用深入訪談法對阻礙人工種植牙修復原因的調查[J]. 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 2003, 8(4):
181-183.
[3] Tepper G, Haas R, Mailath G, et al. Representative marketing-oriented study on implants in the Austrian population. Ⅱ. Implant acceptance, patient-perceived cos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3, 14(5):634-642.
[4] Berge TI. Public awareness,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oral implant treatment in Norway[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0, 11(5):401-408.
1 構建崗位勝任力為根本的醫學理論體系
應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尊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將醫學理論知識由學科體系的橫向聯系變為縱向拓展,在對農村及社區基層醫生崗位勝任力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臨床診治疾病的工作過程序化成為教學內容,以系統為主線,以臟器為基礎,以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作為問題中心,按照結構、形態、機能、病變、診斷與治療的架構形成知識體系框架,體現了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性。醫學基礎將學科體系中的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藥理學中的部分內容,打破學科界限,按照個體的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形成,人體與外界的相互作用及其病變的框架,形成新的醫學教育知識體系,分別為人體結構與功能、人體的反應和人體的病變。
2 強化臨床醫學專業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建構時,我們重點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強化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知識和能力,增加全科醫療的診療思維模式和社區基層醫療服務“六位一體”的工作模式課程,強化了對社區常見慢性病的預防、康復、健康教育宣傳,特殊人群保健能力的實踐。使學生畢業后具備從事農村及社區基層衛生工作的基本素質。
3 打造綜合素質培養的“立交橋”
在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綜本文由收集整理合素質培養中我們打造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立交橋,將醫學有關的社會科學方面的交叉學科知識納入課程計劃中去,通過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及學生的社會實踐、名醫講堂、醫德大講堂、生命教育課程實踐等形式涵蓋了醫學倫理、心理、人際交往與醫患溝通、團隊協作、醫學相關法律、醫院管理等知識和能力。同時充分發揮了以校訓“醫道天德”為引領的校園文化在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隱性教育功能。普通教育課程中的“兩課”、外語、計算機技術、體育等課程內容,但本課程體系中通過教學內容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普通教育課程的教學理念,使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素質,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準專業課程學習為他人、為患者、為職業生涯服務的技能。 并且由我校教師主編的以崗位勝任力為根本的教學改革系列教材已經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正式出版。
4 全科醫師培養的實踐類課程的建設
在崗位勝任力為根本的課程體系中實踐類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4.1 培養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能力相關的實踐課程,包括臨床基本技能實踐課程、臨床輔助診斷技術如檢驗報告單閱讀、心電圖診斷、影像圖片閱讀等實踐課程以及各種臨床應用技術的實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在未來職業崗位中的核心技術能力。
4.2 培養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相關的實踐課程,包括社區衛生及流行病學調查、社區常見疾病的宣傳教育實踐、特殊人群保健指導等,旨在培養學生服務于基層的“六位一體”的技能。
4.3 培養醫學人文素質的實踐課程,包括生命教育實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項目的課間實習,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流、醫患溝通及團隊協作的能力。教學計劃中實踐類課程所占比例達到43%。
4.3.1 以崗位勝任力為根本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學習完成了從記憶式學習到形成式學習再到轉化式學習的轉變,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以患者和人群健康為中心的初級衛生服務工作。
4.3.2 打造特色專業,為全科醫師培養提供平臺 圍繞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特點、專科層次的培養目標及教學改革的總體設計,培育專業主干課程的同時,積極開展相關輻射課程的建設。
4.3.3 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注重教材建設,針對新的課程體系自編的校本教材已由人衛社出版。
1背景介紹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診治過程中產生的特定的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醫患關系的和諧與否直接影響衛生事業的發展.然而,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程度日益升級.據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年每家醫療機構醫療糾紛的數量在40起左右.在2010年至2012年間,醫療糾紛發生率增長幅度超過100%.[1]醫患關系的緊張讓部分醫學生對未來職業充滿焦慮、恐懼,而對醫患關系認知情況的不同影響醫學生對日常學習的態度和對未來職業選擇的態度.[2]本研究對川東北地區醫學生進行調查,了解醫學生對目前醫患關系的認知情況并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切實開展有關改善醫患關系的教育、實踐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1.1一般情況
本研究于2017年2月對川東北醫學院在校大學生開展對醫患關系認知度的現場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有效回收459份,問卷有效率92%.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有效性篩查,所有未作回答或者不按要求填寫的答卷均為無效問卷.問卷有效率=(回收問卷總數-無效問卷數)/回收問卷總數.此次調查綜合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將問卷發給臨床、護理學、口腔醫學、麻醉學、醫學檢驗學等13個專業,2016級在校生、2015級在校生、2014級在校生、2013級在校生級實習生等7各年級,共500位同學.男女比例約1.4:1.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問卷,并經過文獻資料查閱、小組討論以及預調查等過程,對川北醫學院等高校學生對醫患關系的認知度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包括四部分:在校醫學生基本信息、對醫患關系認知途徑、醫患關系現狀認知、以及對醫患關系發展的建議和展望,計22個條目.調查問卷由經過一定培訓的小組成員發放,調查者填寫后并當場回收.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Epidata進行數據雙錄入,使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百分比/率進行一般性描述.
2結果
2.1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現狀的總體認知
經調查,大部分醫學生對醫患關系有所耳聞,但具體并不太清楚,其比例為63.2%,認為很了解的只占33.3%、完全不了解的占3.5%.在此基礎上,按年級將樣本容量按是否參與實習為依據,將樣本中大三以下(含大三)劃分為低年級351例(76.5%),大三以上劃分為高年級108例(23.5%).其中低年級對醫患關系了解情況(28.8%)明顯低于高年級(47.2%),且低年級中有4.6%的同學對醫患關系完全不了解.
2.2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的主要認知途徑
經調查,川東北地區醫學生主要通過網絡媒體(62.5%)、身邊同學(37.3%)、學校老師(36.4%)、醫院所見(22.7%了解到醫患關系),極少數通過和家人交流(18.5%)、親身經歷(8.7%)了解.當今新媒體的發展使人們能快速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對在校醫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和同學、老師在一起,社會經歷少、臨床機會少,所以了解外界、了解醫患關系的途經主要是通過網絡媒體、同學和老師.
2.3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川東北醫學生認為社會因素(34.05%)、患方因素(25.05)是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因素,然后是院方因素(22.09%),認為醫學因素(18.81)影響較小.任何一個社會問題的產生都不是由單因素引起的,醫患關系問題也是如此.醫學生不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認識到目前醫患關系由多方因素共同引起的,而在醫學生看來其中社會因素占了相對較大的的比重.
3討論
3.1校方教育方面
從醫學教育角度,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必然要將醫患關系教育至于基礎位置和核心位置.對醫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醫患關系教育,對整個醫學人文教育乃至醫學教育,都具有基礎性和決定性意義.[3]學校應加強對醫學生有關醫患關系的教育和拓展,制定一套更貼切、更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教育體系,讓醫學生認識醫患關系、理解醫患關系、知道有效解決醫患關系的方法方式,并對醫患關系引起高度重視.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同于生物醫學模式,它對醫生的要求更高,醫生需要對每一種疾病進行生物、心理、社會的多角度分析、多軸診斷、綜合治療.[4]醫學院校作為醫學人才的提供者在新的醫學模式要求醫學生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不僅要具備過硬的醫學理論和嫻熟的操作能力,更應擁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綜合人文素質.學校應實行理論和實踐更大程度結合的教學方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讀研究生對醫患關系的了解情況高達百分之百,遠超過在校生,其理論知識的儲備量和在臨床的眼界都更廣闊.學校應加大師資投入和課程安排,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在校醫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5]低年級同學學習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增加其前往臨床見習的機會,親身體會,從真正的案例中學會分析、認識醫患關系.對中高年級可以進行基地班教育,融理論于臨床,在臨床實踐中對理論知識查漏補缺、深刻理解,以便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學校在重視學生醫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認識到醫學生人文素養、醫德醫風教育的重要性.學??砷_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開展多層次的文化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進行多方位的身心陶冶,以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以便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優秀的醫務人員.通過調查改善醫患關系的關鍵措施,可以看出醫學生認為自己專業知識水平、醫學科普相關知識和醫德醫風建設還是比較匱乏.說明學校教育部門要加強對醫學生專業知識和醫療技術的學習,提高人文素質和醫風醫德.現在醫療活動商業化、將病人“物化”、漠視病人的權利等損害患者個人利益的行為及部分醫務人員缺乏人文素養、醫療技術差、違規操作等問題,促使了醫患關系的惡化.多數人認為改善醫患關系可以從醫學生抓起,校方應加強醫學知識等相關教育.
3.2加強新聞媒體、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
醫療衛生報道是當今新聞熱點之一,幾乎每天都在媒體上都能看到與醫療相關的報道.由于報道水平參差不齊,出現了一些不客觀、不公正的聲音.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媒體和傳媒人士出于吸引觀眾眼球或為了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經常報道一些似是而非、以偏概全的文章,過分突出和夸大醫患關系“陰暗面”.[6]近一半醫務工作者認為媒體報道存在誤導,而患者并沒有醫患糾紛的經歷,對媒體的片面報道、不真實報道并不了解,對醫患關系緊張因素的評價具有片面性.[7]而作為擁有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雙重身份的醫學生在接受這些片面的、不真實的新聞報道后很容易對醫生和醫療機構形成負面印象,甚至影響之后的就業觀.網絡等媒體作為醫患間的一個“重要橋梁”,在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和社會監督的職責的同時,更應以負責、公正、客觀的態度做好報道.既要多挖掘正面的醫者形象,多唱“和聲”,又要在輿論監督中有選擇地曝光一些不良現象,如某些醫生收紅包、拿回扣等.在不丑化行業形象的前提下,推動醫德醫風建設,促進醫患在交流中形成共識,從而引導醫患關系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作為具有雙重身份的醫學生,應充分認識自己在醫患糾紛與沖突中的角色,運用所學知識,理性的分析其利弊,同時擔任醫學科普、教育的角色,對身邊非醫學人員進行正確的輿論解釋和引導.
3.3普及醫療衛生知識
據有關研究表明,對醫患關系中患者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患者對醫方期望值過高和患者素質不高兩方面.[7]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因素主要有:第一、醫學知識匱乏,對于醫生的囑咐斷章取義;對疾病的本身和兇險程度沒有了解或者過分相信網絡上對疾病的診斷,造成對疾病判斷的失誤和錯信,從而產生對醫生的不信賴心理.第二、患者對診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和醫療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患者不僅要求得到對癥的治療,而且注重治療的質量和效果,希望醫院提供良好的服務.而患者對于醫療質量的過高需求和醫療衛生領域的現狀無疑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導火索.第三、對醫生的話不重視,認為自身狀態良好,存在僥幸心理.第四、患者的知識水平、受教育程度和有無患病的經歷、心理狀態等影響患者理解和表達與疾病有關信息能力.有些患者甚至無法聽懂一些有關其病情的簡單信息,初次患病者以前很少了解有關所患疾病的相關信息,這類病人往往最容易曲解他們所獲得的信息.而心態焦慮的患者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有效向外界的傳達信息,往往容易夸大其癥狀,使得醫生不能準確地評估和判斷患者疾病的嚴重性.學校可鼓勵在校醫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定期流動性分批到各鄉鎮、社區進行衛生知識宣講,普及人們醫療衛生知識,提高依從性.各醫院也可下派醫護人員進行知識講座和義務服務,通過與人們的親切交談和耐心述說,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了解患者的疾苦和愿望、學會和人交流,從而更好的和患者建立新的醫學模式,改善醫患關系.患者及其家屬應提高醫療知識水平以尊重配合醫務人員并加強患者及其家屬與醫生的有效溝通.[8]同時以客觀、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各類醫療報道,有自己的思考,不輕信網絡對自己疾病的診斷.
參考文獻:
〔1〕宋平,張少會.醫患糾紛形成原因與對策研究[J].法制社會,2011(06):72-73.
〔2〕許晶晶,李彬彬,莊蔚然.醫學生醫患關系認知現狀及其對專業學習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01).
〔3〕鄭玉中,屈慶平,趙麗娜.淺論醫學生醫患關系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0):94-96.
〔4〕馮毅翀.現代醫學模式與醫院組織變革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07.1-77.
〔5〕張華志,白波,董凱.提高臨床教師素質確保教學質量[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05):314-315.
〔6〕梅春英.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倫理學,2008,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