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6 09:55: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手衛生的目的和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畜牧獸醫衛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當前畜牧獸醫衛生狀況極為惡劣,污染十分嚴重,極易造成疫情傳播。
2.一部分畜
牧獸醫行業從業人員,不能提供醫院出具的身體健康證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潛存著疫情發生傳播的危險因素。一是現有的畜牧獸醫隊伍中,非專業人員的比例較高,專業素質不高;對專業技術人員業務培訓不夠,業務技能較低,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不高。二是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由于大多數長時間在同一崗位工作,知識單一,面不寬,結構老化。存在一般專業人員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以來,就沒有參加過培訓,知識沒有及時更新的現象,無法適應新形勢;三是有的畜牧獸醫人員,處理實際問題顯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夠,思維方式比較單一,在執法過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檢疫監督不規范的現象;四是政治素質不高,有的上班時間,不思工作,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更談不上奉獻精神。
3.市民認為現殺活禽新鮮、安全,愿意購買、食用農貿交易市場上現殺活禽的消費意識,為農貿交易市場現殺活禽提供了市場。
二、現存畜牧獸醫衛生狀況帶來的不利影響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難度。從近幾年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暴發、流行的情況看,多始發于飼養條件差、管理粗放、環境衛生惡劣的養殖場,因此衛生狀況低劣的養殖場潛伏著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衛生條件差還影響消毒、免疫、糞便污物無害化、封閉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給突破畜禽及畜禽產品國際貿易綠色壁壘帶來巨大壓力。眾所周知,我國自70年代以來,已發生多起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歐洲等國的禽產品,因有毒有害物質、農藥殘留超標被退貨。自1996年8月1日起,歐盟作出禁止從我國進口禽肉的規定后,隨之產生了一系列反應,使我國的畜禽產品在其他進口國也受到遏制,出口價格是一降再降,這不僅影響外貿聲譽,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且使我國的畜禽及畜禽產品失去了巨大的國際市場。據了解,歐盟已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我國藥物殘留控制體系上。如若我們的畜牧獸醫衛生狀況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將很難使歐盟解禁對我國畜禽產品的限制措施,打開歐盟國際市場。
3.直接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畜禽屠宰場及畜禽產品加工廠的畜禽糞尿、臭氣、廢氣物和噪音,直接擾亂居民生活,影響人類健康。畜禽糞尿、畜禽產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極易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對我們自身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還給子孫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隱患。畜禽糞便排泄物和畜禽產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載體,極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傳播。
4.阻礙了環保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較差的畜牧獸醫衛生狀況及畜牧業帶來的嚴重污染,影響著環保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三、對策和建議
1.各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老板、動物產品經營者以及畜禽飼養者等人員對畜牧獸醫衛生的認識,加強對畜牧獸醫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要求其認真學習《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并遵守規定。
2.政府相關部門在科普知識宣傳中,要加重畜禽產品科學消費方式的宣傳分量,徹底改變市民現殺畜禽新鮮、安全、無疫病的錯誤消費意識,令其充分認識到在農貿交易市場上現殺畜禽帶來的潛在危害。
關鍵詞 手衛生 依從性 干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3
手衛生作為醫院感染防控及雙向防護中簡單卻十分重要的環節,在日常診療工作中,手衛生執行情況差常成為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如何提高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是國內外醫院感染管理者共同關注和研究的一個焦點,手衛生執行現狀的調查及干預主要基于大中型醫院的開展,但對社區醫務人員手衛生的認知、執行現狀及醫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很少。2009年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對醫務人員手衛生進行干預,收到一定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永和+夏港、東區社區工作半年以上的醫務人員60人。醫生、護士的比例為1:1,所有醫護人員取得執業證書。
研究方法:將永和+夏港醫務人員設為研究組,東區社區設為對照組,兩組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對照組只進行手衛生相關知識的指導培訓、改善洗手設施的干預;研究組增加成立以社區醫生為組長的感染管理小組、并對社區醫生著重強調手部衛生對于醫院感染控制的意義的專項培訓、加強手衛生細菌學的隨機監測進行干預。通過自制手衛生相關知識問卷調查、現場觀察及,了解干預前后社區醫務人員手衛生的洗手執行率。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是在參考衛生部醫政司2009年《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中的洗手指征等有關文獻及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就手部衛生相關內容自行設計,并根據預調查結果進行修訂。
現場觀察:社區各選1名護士長、院感專職人員、護理部主任4人為觀察者,統一進行標準培訓,以保證觀察標準及資料統計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手衛生執行率(M),M=實際手衛生次數/應該進行的手衛生次數×100%。
統計學處理:全部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在60人中醫務人員在干預前對“在接觸患者體液后”“脫手套后”及“無菌操作前”執行率較高,約為40%左右;而對“接觸患者前”“戴手套前”執行率較低,約為20%左右;不同社區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一系列的干預后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率有明顯提高,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干預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率的影響不同,研究組(永和+夏港社區)執行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東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討論
社區的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工作因涉及范圍廣,對群眾健康影響較大,做好其管理工作當務之急。手衛生是醫院感染預防控制中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也是醫務人員標準預防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影響手衛生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我們借鑒國內外手衛生研究的成果,通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加強宣傳培訓:采取宣傳手冊、集中培訓等多渠道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的認識及雙向保護的意識,形成手衛生的自覺性。在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貼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說的“六步洗手法”彩色示意圖,提醒醫務人員正確洗手。
完善制度及管理架構: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要求,成立以社區負責人(醫生)為組長、成員由1名監控醫生、護士長組成的社區感染管理小組,制定了《開發區醫院手衛生規范》,并對社區醫生著重強調手部衛生對于醫院感染控制的意義的專項培訓,明確醫生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的責任,并督促其將認知轉化為行動,培養規范操作的良好行為,并以身作則,樹立一個良好習慣的榜樣,影響和帶動社區其他醫務人員。
改善手衛生設施:增加洗手池,安裝或退換為感應水龍頭,提供洗手液洗手、推廣快速手消毒劑的使用、配備一次性擦手紙巾等。在治療室、處置室、醫生診療室內安裝洗手池,安裝或退換感應式水龍頭,在治療車、護理車及醫生的診療臺配備快速手消毒劑,快速手消毒劑的應用大大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加強監督與管理:通過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及社區感染管理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對醫務人員手上的微生物進行監測,提供以事實為基礎的知識,同時反饋信息,引起廣大醫務人員的重視;并將手衛生納入每季度的社區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同時讓患者主動參與改進護士手消毒中去,鼓勵患者詢問是否做到手消毒,從而起到監督作用。這些干預措施不僅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手衛生意識,而且也促進了醫務人員手衛生行為的進一步提高。
要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院領導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手衛生設施的改善是可靠的物質保障,全方位培訓是強大的推動器,規章制度的落實是成功的關鍵,良好的監督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患者的教育和干預是有益的補充[3]。通過多模式干預,形成社區重視醫療安全的氛圍,并將手衛生相關管理納入日常管理中,把各項手衛生措施落到實處,不斷完善社區醫院感染管理模式,達到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自身的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1.1一般資料問卷
自行編制,內容包括研究對象所在科室、性別、年齡、受教育的程度、陪護來源、手衛生知識教育途徑;陪護對象入院情況、住院天數、感染情況;病房洗手設施的相關情況等。
1.1.2手衛生知識的問卷
參考WHO2009年手衛生指南、我國2009年衛生行業標準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2002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南以及國內外相關文獻,并經過預調查形成問卷,每份問卷共33個項目,進行“是”、“否”、“不確定”作答,選對為1分,選錯為0分,分值范圍0~33分,得分愈高說明其知識水平愈好。對所有問卷每個調查項目得分情況進行統計,回答正確率越高說明對這個項目的知識掌握越好。經專家評價內容效度(CVI)為0.88,Cronbach’s琢信度系數為0.92,重測信度0.88。
1.3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由院感科專職人員和科室院感監控護士組成。研究者親自對調查員培訓,培訓合格后才能參與調查工作。調查員在開始調查之前,必須向調查對象清楚說明本調查目的、意義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取得其理解以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向調查對象承諾本調查僅屬研究性質,為匿名填寫,并遵循自愿原則取得合作,獲得調查對象的知情同意之后,調查員采用詢問式一對一調查,按調查表上提出的問題逐項向被調查者詢問,記錄其結果。調查對象有權在調查的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調查問卷在當日審核、補漏、回收。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處理,用均數、標準差、百分率等進行統計描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多重線性回歸進行統計推斷。
2、結果
2.1一般資料共調查634名陪護人員,有效回收問卷621份,回收率為98.0%。男性占41.1%,女性占58.9%;年齡20~73(35.5±10.2)歲;陪護人員教育程度:中小學及初中以下27.5%,初中37.4%,高中及以上35.1%;陪護來源:家屬81.8%,醫院陪護8.9%,其他9.3%;接受過培訓51.5%,未培訓48.5%;患者入院情況中首次入院78.3%,再次入院21.7%;患者住院≤3d26.7%,4~6d40.7%,≥7d32.6%,70.9%的患者不存在感染,29.1%存在社區或院內感染。調查病房均有流動水洗手池,沒有干手設施,41.2%陪護對象可以獲得洗手示意圖,93.9%可以獲得快速手消毒液,5.8%可以獲得洗手液。
2.2手衛生知識知曉率
本組被調查對象的手衛生知識問卷總分8~33(22.0±6.1)分,得分率66.7%;其中,便后進行手衛生得分率最高,為95.9%;穿脫隔離衣后進行手衛生得分率最低,為34.6%。各項目回答正確率見表1。
2.3影響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得分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將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分組,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若Levene方差不齊,則采用近似F檢驗Welch法、t′法,對單因素方差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再進行事后檢驗;方差齊時采用LSD法,方差不齊時采用Tamhane’sT2比較各組知識得分的差異,了解其對手衛生知識得分的影響。結果顯示:陪護科室、教育程度、陪護人員來源、培訓情況、陪護對象住院天數和有無洗手液各組內的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影響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混雜變量的情況下,以知識得分為應變量,以研究對象科室、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來源、培訓情況;陪護對象入院情況、陪護對象住院天數、陪護對象感染情況;病房手衛生設施作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中的自變量可以是連續型的變量(如年齡、血壓等),也可以是二分類變量(如性別),不能把有序變量(如腫瘤、療效的分級等)和無序多分類變量直接納入分析,必須將有序變量或無序多分類變量轉換成多個二分類變量之后,才能將它們引入回歸模型[4]。本研究的因變量中:年齡和住院天數為連續型變量。性別、培訓情況、洗手示意圖、手消毒液、洗手液、入院情況、感染情況,為二分類變量,并進行賦值,性別賦值方法為男性=0,女性=1;培訓情況賦值方法為未接受培訓=0,接受培訓=1;洗手示意圖賦值方法為無洗手示意圖=0,有洗手示意圖=1;手消毒液賦值方法為無手消毒液=0,有手消毒液=1;洗手液賦值方法為無洗手液=0,有洗手液=1;入院情況賦值方法為首次入院=0,再次入院=1;感染情況賦值方法為無感染=0,有感染=1。科室、陪護來源為多分類變量,教育程度為有序變量,因此應對科室、教育程度、陪護來源設置啞變量,手衛生知識得分中以內一科、醫院陪護、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為參照設置啞變量,見表3。進入和剔除回歸方程的檢驗水準分別為0.05、0.10,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影響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的影響因素中,有4個因素進入回歸方程,分別是陪護科室、教育程度、培訓情況和有無洗手示意圖。見表4。
3、討論
3.1醫院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現狀
3.1.1陪護人員手衛生相關知識缺乏
陪護就是守護在病人身邊,幫助其做一切日常生活中自己應該做而做不到的事情[5]。醫院陪護主要來源于患者家屬、醫院專職陪護人員、患者朋友、患者家庭保姆等人員。醫院陪護人員手衛生教育是一個薄弱點,甚至是一個盲點,缺乏系統的教育。本組陪護人員主要通過主管護士的宣教、工休會的培訓、宣傳欄介紹、洗手池旁張貼洗手示意圖等方式獲取知識,回答正確率66.7%,低于王堅等對醫務人員知曉率74.6%[6],低于李榮民等對培訓后醫院護工及保潔人員知曉率調查的87.10%,高于未培訓前手衛生知識知曉率調查的17.77%[7]。
3.1.2陪護人員對穿脫隔離衣前后進行手衛生回答正確率最低
本調查顯示,陪護人員對穿脫隔離衣后進行手衛生、穿脫隔離衣前進行手衛生回答正確率最低,分別只占34.6%、37.4%。有些調查對象認為,隔離衣沒有與手直接接觸或只是接觸到衣領等清潔的地方,沒有必要進行手衛生;此外,除個別人員因陪護對象為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采取接觸隔離需要穿隔離衣外,其余陪護人員沒有機會接觸隔離衣。其對相關穿脫操作知識不掌握,甚至不知道有隔離衣這種防護用品,以上均是引起這方面知識欠缺的原因。
3.1.3陪護人員對使用手套的手衛生指征存在誤區,回答正確率偏低
本調查結果顯示,對使用手套時的手衛生指征答對率偏低,均未達到平均正確率的66.7%。這與使用手套存在誤區有關,他們認為手套能夠起到隔絕作用,減少手受病原菌的污染程度,只要戴手套前手上沒有可見污染物,或在使用過程中未發生破損,病原體不會穿破手套屏障污染到陪護對象或本人的手,戴手套前及摘除手套后沒有必要進行手衛生,因此認為手套的使用可以減少洗手的次數。但事實上,戴手套不能被當作手部衛生工作的替代方法。不管是否戴手套或是更換手套,手部衛生工作都要進行。接觸患者后不摘手套或者接觸同一患者的污染和清潔部位時不更換手套,都應被視為不依從推薦的手部衛生工作方法[8]。這類忽視會導致病原體的交叉感染[9]。摘手套必須消毒手或者洗手[10],也禁止清洗或再次使用手套[11]。
3.2影響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的多因素分析
3.2.1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得分與陪護科室的重視程度有關
研究結果顯示,陪護科室對手衛生知識得分有統計學意義。內二科主要收治老年人心血管、神經內科患者,患者年齡大,住院時間長,陪護人員主要來源于醫院陪護相對固定,為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內二科針對本病區患者及陪護人員特點將手衛生納入入院宣教的工作內容之一,對每例患者的陪護進行宣教,定期對醫院陪護人員醫院感染知識特別是手衛生知識的培訓,每個病房提供含有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內容的示意圖,這些措施對提高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知曉率具有重要意義。
3.2.2受教育程度高,有利于陪護人員掌握手衛生知識
本研究單因素和多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教育程度對手衛生知識有統計學意義,可能受教育程度高的陪護人員,自學能力強,學習手衛生知識多,而文化程度較低的陪護人員直接影響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2.3培訓對提高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的知曉率有重要意義
培訓是改善手衛生的基石,通過培訓與宣傳,可以提高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的知曉率和把握護理患者時的手衛生時機,改變陪護人員的觀念,消除陪護人員對開展手衛生工作中的一些誤解,較好地引入新的感染控制策略,從而提高手衛生依從性。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對手衛生知識有統計學意義。國內外對陪護人員培訓手衛生知識知曉率情況未見報道,但對醫院其他工作人員通過加強手衛生的培訓取得較好的效果有不少報道。龔光明等通過開展“規范洗手周”活動,醫師、護士、工勤人員手衛生相關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87.69%、94.17%、77.46%[12]。從結果也顯示了培訓對提高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的知曉率有重要意義。
3.2.4加強對手衛生相關設施用途的宣傳有利于陪護人員掌握手衛生知識
醫院提供的洗手示意圖內容包括:手衛生規范標準的六步洗手法及手衛生的指征,此次調查病區中內二科及兒科病房配置洗手示意圖,41.2%陪護對象可以獲得正確洗手方法的指引和手衛生指征。洗手示意圖有利于陪護人員獲得相關的知識,但在多因素分析顯示,未獲得洗手示意圖的得分要高于獲得洗手示意圖調查對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兒科的患者多,住院時間短,醫務人員工作繁忙沒有來得及向他們宣教,調查中發現他們不少對象不知道張貼在洗手池旁的洗手示意圖的用途,影響了他們獲得知識,這表明在完善手衛生設施的同時,還應及時向調查對象說明各設施的使用方法,以便他們掌握相關知識,做好手衛生。
3.2.5陪護人員來源在多因素分析中沒有統計學意義,可能與陪護人員主要來源于家屬有關
從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陪護人員的來源中醫院陪護得分最高,與家屬陪護人員及其他陪護人員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可能與來源于醫院的陪護長期在醫院從事陪護工作,隨著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接受手衛生知識培訓的機會多有關。在多因素分析中,控制變量間的相互混雜和排除共線性因素的情況下陪護人員來源并未進入回歸方程,可能與醫院陪護的樣本量少僅占調查對象的8.9%有關。陪護人員來源在多因素分析中沒有統計學意義,可能是引起因變量在總變異中能夠被方程中自變量組合解釋程度低于50%的原因(R2=0.485)。
3.3對策
3.3.1重視對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的宣傳
醫院可以采取多途徑的宣傳方式來提高陪護人員手衛生知識的知曉率。例如:利用每個病房的電視機每天定時播放手衛生的宣傳片;在病區走廊或其他公共場所張貼海報,加強宣傳;在世界洗手日,醫院開展手衛生活動,形成良好的手衛生氛圍;病房洗手池旁提供洗手液及含有洗手方法和指征的示意圖,使他們一進入醫院可以獲得多途徑、持續反復獲得手衛生知識的宣教而不僅僅是通過工休會的一次培訓或責任護士的一次宣教。
手衛生是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傳播的最基本且簡便易行的措施。防止醫院內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便是嚴格執行手衛生。較多的研究表明,醫務工作者雙手的細菌數量及種類均較其他人群多,而且在平時的診療工作中,直接或者間接傳播疾病的危險性比空氣更加嚴重[1]。由于精神病專科醫院的特質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使得病房多為封閉式管理,同時空氣流通可能不暢,患者多是長期住院,機體對于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較差,患者之間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較大[2]。但是有學者研究發現,精神病專科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較為淡薄,洗手依從性較低,可能為醫院交叉感染及院內感染發生的潛在因素[3],本研究旨在調查精神病專科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的知曉率及執行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提高手衛生的依從性,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共138例進行調查,其中53例醫生,85例護士。
1.2研究方法
1.2.1手衛生知識知曉率調查 自制有關手衛生知識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含手衛生的概念、六步洗手法、正確使用消毒劑及衛生設施等。共發放調查表138分,有效回收138份。
1.2.2手衛生執行情況調查 對于醫護人員進行隨機抽查、隱蔽式現場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評價標準按照國家衛生部頒發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進行。觀察和記錄醫務人員操作時手衛生的執行情況。
2結果
2.1醫生、護士對手衛生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知識認知不足,知曉率最高的為六步洗手法,最低的為手衛生設施相關知識,護理人員對于手衛生的知曉情況遠遠高于醫生,兩組人群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醫生、護士在重要時刻手衛生執行情況比較 由表2可見,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最差的時刻為接觸患者前,醫生和護士手衛生總執行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在接觸清潔物品或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后及接觸患者環境后等手衛生執行率顯著高于醫生群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醫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入院前沒有而入院后獲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 h之內發生的感染[4]。有報道顯示,精神病專科醫院是醫院感染的高危場所,其醫院感染發生率可高達10%。遠遠超過同一時期其他醫療機構的平均水平。手衛生作為控制醫院感染最可靠和最重要的措施,其簡便、可行,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病原體的傳播。有學者研究發現,精神病專科的醫護人員對于手衛生知識的知曉率較低,且在日常t療診療活動中,手衛生的執行情況不樂觀,缺乏對手衛生準則的了解。在調查中發現超過70%的醫護人員認為平時接觸的都是精神病患者,沒有什么傳染病,因此也就淡漠了平日里手衛生的重要性[5]。而實際上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行為活動異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均有所下降,加之長期應用抗精神藥物,住院周期長,使得機體對外界抵抗力降低,處于半封閉環境中,活動范圍小,其醫院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6]。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知識認知度還有待提高,六步洗手法知曉率最高,手衛生設施相關知識知曉率最低,護理人員對于手衛生的總體知曉情況遠遠高于醫生,兩組人群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在接觸清潔物品或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后及接觸患者環境后手衛生執行率顯著高于醫生群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精神病專科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知曉及執行情況均有待提高,醫院應該加強手衛生相關管理及考核,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杜菊梅.精神病專科醫院手衛生執行率調查分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02):133-134.
[2]魏愛榮,武蘇.精神病專科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認知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04):209-211.
[3]段佳琴,張麗娟,郝金金.精神病醫院護理人員手衛生影響因素及對策[J].醫藥前沿,2011,01(24):31-32.
[4]田素芳.醫務人員手衛生的行為干預與醫院感染的相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3):2888-2889.
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可以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1]。有資料顯示,醫務人員手衛生依然不容樂觀,常成為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媒介[2]。作為醫院面向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務對象主要面對健康人群,但不乏有各種感染者和帶菌者[3],如果操作稍有不慎極易引發醫院感染。為了解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人員的手衛生情況,2015年6月我們對健康管理中心全體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考核和手衛生觀察,并根據調查結果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2015年12月則再次進行問卷考核和手衛生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2015年6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醫務人員共71名,其中醫師16人,護士33人,醫技22人。其中,醫生16人:男2人,女14人;年齡:>40歲2人,<40歲14人;工作年限3~10年;學歷:本科及以上16人;職稱:醫師7人,主治醫師8人,主任醫師1人。護士33人;年齡:>35歲4人,<35歲29人;工作年限1~21年;學歷:本科及以上23人,大專10人;職稱: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2人,護師16人,護士14人。醫技22人:男2人,女20人;年齡:>35歲2人,<35歲20人;工作年限1~20年;學歷:本科及以上12人,大專10人。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2015年6月對我院健康管理中心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考核及現場觀察,并根據結果采取相應的干預方法,持續干預6個月后,同法對相同人員再次進行問卷考核及現場觀察。1.2.2干預方法①進行手衛生知識宣傳,不斷強化醫護人員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4],針對不同群體人員開展內容不同、目標不同的針對性教育形式,創造重視手衛生的氛圍。如:集中講座、專題討論、發放手衛生宣傳資料、張貼手衛生宣傳畫等。②不斷加強手衛生培訓[5],每個月末由培訓合格的感控護士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手衛生操作流程進行現場培訓,培訓后對培訓人員進行現場考核及糾錯;每季度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感控應知應會知識PPT講座。③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監督考核,根據國家有關制度法規,結合本院具體情況,制定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工作規范與標準。④改善手衛生設施,為執行手衛生操作提供條件:在調查中醫務人員反映影響執行手衛生的原因多數是洗手液、擦手紙缺乏[6],為提高全體人員洗手的自覺性,保證洗手效果,將所有洗手設施地方配備洗手液、擦手紙和速干手消毒劑,并且用完及時補充。干預措施持續進行半年。
1.3評價方法
①問卷考核。采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感科統一編制手衛生知識和洗手行為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對手衛生的目的、洗手時間、洗手方法、洗手指征、干手方法、不能按規范洗手、洗手設施和用品的正確使用情況、影響手衛生執行力的原因等。問卷為8個條目,20個問題,每題5分,滿分100分,用“知曉”“不知曉”“不確定”回答,回答“知曉”5分,“不知曉”1分,“不確定”3分,總分≥90分為優,90分>總分≥80分為良,≥60分為合格,<60分為不合格。考核方法:由科室感控人員統一發放調查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30min后當場收回。②現場觀察。由感控人員對健康管理中心全體人員進行洗手現場觀察。觀察并記錄醫務人員接觸體檢者前后、接觸2例體檢者之間、無菌操作前后洗手的依從性和正確性[7]。洗手與手消毒方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年制定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中的六步洗手法與手消毒方法進行。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干預前后,均發放問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調查人員無變動。干預后,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和洗手行為考核分數均較干預前有所提高(P<0.01),手衛生依從率和正確率亦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1~3。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362-02醫療機構中醫務人員手上攜帶的細菌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而手衛生是醫院感染控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1]為此,醫務人員手衛生與醫院發生有著直接關系,但是醫務人員洗手的依從性普遍較低,加之要致病源,洗手設施不完善,造成醫務人員的手二次污染,嚴重影響了醫療質量。而手衛生是醫院感染控制中最主要的措施,所以醫務人員必須提高依從率,2012年第二,三季調查了醫院手衛生的依從率,第三季度的依從率明顯高于二季度,院感率有明顯下降。
1 原因分析
1.1 洗手意識在淡漠:由于醫務人員對手衛生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手衛生觀念存在錯誤認識,有的醫護人員錯誤的認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有關資料報道:戴同一副手套檢查多例患者,可增加耐青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傳播機會,醫務人員在進行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后,手部細菌污染相當嚴重,并且大多數為致病菌,特別是患者多,工作繁忙時,醫務人員普遍存在洗手依從性低,未進行規范洗手,是造成醫務人員與患者,患者與患者之間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
1.2 管理不到位: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管理不規范,監管措施不力,手衛生設施落后,觸模式水龍頭,使用固體肥皂,未配備一次性干手巾、造成洗手后二次污染。冬季不供應溫水,醫務人員怕水涼大大減少洗手次數,是手部衛生不合格重要原因。
2 干預措施
2.1 強化培訓轉變觀念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缺乏是造成洗手依從性低的原因之一,為醫務人員提供相關手衛生知識的培訓,是改善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重要措施,因此,本院采取形式多樣的手衛生知識培訓,如定期組織手衛生知識講座、各科在洗手池上方張貼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圖片,用大量事實、數據、圖譜、傳授手衛生的重要性、標準預防的相關知識。對新上崗職工、把手衛生知識列入崗前培訓重要之課,考核合格方可上崗,醫院各科室以科為單位進行強化培訓,六步洗手法達到人人會操作,人人掌握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從而提高手衛生依從率。
2.2 領導重視,完善設施:為提高洗手依從性,院領導從人力物力給予大力支持,在原來基礎上,改造洗手池,改水擰水龍頭為非觸模式水龍頭,配備抗菌洗液,一次性干手巾、冬季管道化供應溫水、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普遍提高,另外,規范了一次性手套的使用范圍,脫手套后應立即手清潔、護理操作車、各種操作臺等均配備了快速手消毒劑,從而保證了醫務人員手的清潔。提高手衛生的依從率。
2.3 行政干預加強監管本院根據《手衛生規范》制定了手衛生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把手衛生納入醫療、護理質量考核范圍、感染科每月檢查各科室手消毒劑的消耗量感染監職人員每月協同檢驗科人員一同深入科室對醫務人員的手、物體表面、空氣、無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壓力滅蒸汽滅菌效果,進行采樣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科室及時整改,追要致病源,而手衛生是醫院感染控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3 結果
對控制醫院感染、耐藥菌的感染和流行以及防控醫院感染暴發至關重要,在醫院感染病例中,95%以上患者發生的感染是經接觸傳播,而在接觸傳播中,加強手衛生可有效切斷傳播途徑,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質量對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具有積極的意義,是降低醫院感染最基本,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希望我院每位醫護人員充分認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嚴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確地洗手,使手上微生物達到標準要求,從而避免因醫護人員的手被污染而造成的醫院感染,保證醫療護理安全,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4 結論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 生的感染以及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同時,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1]。眾所周知,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大量的流行性病學調查研究表明,由醫務人員手傳播細菌而造成醫院感染的約占30%,手污染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手衛生是關系到醫患安全、醫療水平、醫護質量的大事,認真的"洗手",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他人。因此,手衛生對預防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護安全至關重要,"洗手"也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旨在觀察護理人員手衛生在控制院內感染中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從2014年1月~12月我院的護理人員100例作為對照組,另隨機選取從2015年1月~12月實行手衛生政策后我院的護理人員100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護理人員中,男性6例,女性94例,年齡為24~48歲,平均(36.7±5.4)歲,護齡為1~15年,平均(7.6±3.5)年,觀察組護理人員中,男性8例,女性92例,年齡為23~49歲,平均(36.9±5.1)歲,護齡為1~16年,平均(7.8±3.3)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科室來源及護齡長短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從醫院各科隨機抽取,實施診療或者或者其他無菌操作之前實施現場采用。其具體的方法為:被檢測人員并攏五指,用浸有無菌洗脫棉類的棉拭子于手指屈面從指根至指端反復涂查兩次,且隨之轉動,之后使用無菌剪刀將其操作者手接觸的部位剪去, 把棉拭子投入至含有10 ml無菌洗脫液地試管內,直到樣液混均,而后取1 ml接種在營養瓊脂類的3M無菌的紙片內,放置在37℃的溫箱內培養48 h,并計數。
1.3判定標準 一類到三類環境下工作的醫護人員手上的細菌總數依次是:一類≤5 cm2樣品中含有的細菌群落總數、二類也是≤5 cm2樣品中含有的細菌群落總數,三類≤10 cm2樣品中含有的細菌群落總數,并同時沒有致病菌的為合格。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由表1可見,觀察組護理人員手衛生檢測合格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人員的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目前影響國內護理人員手衛生執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洗手設施配備不完善、工作過忙、清潔用品引起皮膚不適、無嚴格的監管措施等。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強化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加強監督管理力度是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最有效方式[3]。對于手衛生的實施一般采取以下措施能夠有效的提高手衛生的合格率:①構建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統一監督管理網絡平臺,上傳各部門護理人員手衛生洗手執行率、認知水平測驗結果,定期通報由于手衛生引發的院內感染安全事件;②成立專門的手衛生管理小組:有關專家組成護理人員手衛生專項管理小組,統一監管醫院護理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定期對醫院醫護人員的手衛生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改正;③制定嚴格的手衛生標準:確定不同級別醫療機構普通洗手率、消毒洗手時間、外科洗手步驟等精確數據,并進行嚴格考核。對于無法達到要求的個人及科室進行通報和處罰;④發放文件:規范性文件需要按照流程進行備案,并下發給相關部門。另外,政策主要起到戰略指導性、普遍長期性作用,針對于不同單位,還需要特異性修訂,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完善;⑤完善消毒設備設施:醫院應加大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設施設備的資金設備投入,將患者安全置于首位,同時關注護理人員的自身利益,提供手部護膚用品,避免因清潔用品對護理人員造成的危害[4]。正確的洗手是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是阻礙通過醫護人員的手接觸病人而傳播疾病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醫務工作者無論醫療、手術、還是護理的操作需要,都要認真洗手,防止外來菌的傳播[5]。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如果因為不洗手或洗手不徹底,發生了院內感染,不但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而且也增加了醫護人員自己的工作量,還影響醫院病床的周轉。而正確認真地洗手可以預防或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所以洗手是切斷接觸傳播疾病最簡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人員手衛生檢測合格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人員的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規范化護理流程,實施護理人員手衛生政策,能夠顯著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達標率,減少院內感染發生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孟春.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與院內感染關系的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3(50):24-25.
[2]程珀,顧秀鳳,錢昌,等.護理人員手衛生對控制院內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3):1-2.
[3]孫健.手衛生對于院內感染控制的政策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04):175-177.
[摘要] 目的 分析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手衛生情況,以制定有效地干預措施減少醫院感染情況。方法 將我院抽取的消毒供應中心人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人員采用常規工作標準,研究組人員在常規工作標準中實施加強培訓和考核、規范洗手消毒以及實施便捷、高效的設施及手衛生產品等干預措施,并觀察兩組人員手衛生情況。結果 經過調查分析可以得知,研究組人員手衛生合格率為76.0%%,對照組人員手衛生合格率為45.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加強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手衛生的培訓考核,規范相關制度,提高工作人員洗手的依從性,對提高工作人員手衛生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
關鍵詞 ] 消毒供應中心;手衛生;干預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2(c)-0151-02
消毒供應中心負責全院醫療用品的清洗、包裝、消毒滅菌、發放、回收等工作,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部門,其中由于手作為病原菌的主要傳播媒介與醫院交叉感染有著最直接的聯系,所以預防與控制病原體傳播最基本、最簡便、最有效的手段是做好手部皮膚的清潔和消毒,也是降低醫院感染最主要的措施之一[1]。本文對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間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手衛生干預措施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對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手衛生情況進行了檢測,將檢測對象按照是否進行培訓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共隨機抽取30名工作人員平均分為兩組,每組15人,每人分別檢測5次,每組手衛生情況共計檢測75次,為保證調查數據的準確性和廣泛性,30名被調查人員包括了無菌物品存放區、敷料打包區、器械打包區、外出下收下送等工作人員,其中對照組15人中護師10名,工作人員5名;研究組護師10名,工作人員5名。兩組數據不具有明顯差異性,可以進行統計學比較。
1.2 方法
對常規組人員按照日常工作的標準要求,對研究組人員在日常基礎外施行以下干預措施:
1.2.1 加強培訓和考核 我院對研究組人員積極開展了《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培訓,提高員工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使員工從思想上意識到手衛生對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意義,積極貫徹落實手衛生工作。同時制定了完善的手衛生管理制度,對于清洗、消毒、或與污染器械接觸時的手衛生標準都做了明確規定,將手衛生造成的問題責任到人,鼓勵員工之間團結協作,互相監督。并把手衛生情況作為一項考核項目記入科室及員工個人的工作考評中,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抽查、監測,督促員工自覺落實手衛生的制度,降低醫院感染的風險。
1.2.2 規范洗手消毒 正確的洗手應將手放在流動水下充分淋濕,然后取適量洗手液按六歩洗手方法搓揉雙手,為確保手部所有皮膚清洗到位,至少搓揉15 s,然后用流動水將手沖洗干凈,并擦干雙手,必要時涂抹護膚液。規定洗手時間應不少于15 s,頻度大于30次,將洗手方法的示意圖張貼在洗手池邊,使工作人員從看圖洗手到熟練洗手、主動洗手,提高工作人員洗手依從性。接觸清潔物品前,接觸污染物品后均要進行手部衛生(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擦手),手部衛生后細菌總數小于等于10cfu/c㎡,外科洗手細菌數小于等于5cfu/c㎡[2],同時所有工作區域人員進行手部衛生后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外科手消毒需要在雙手和指甲、指縫等徹底清除干凈后進行。
1.2.3 便捷、高效的設施及手衛生產品 鑒于觸摸式洗手裝置在洗手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院采用了非手觸式洗手裝置—腳踏式洗手裝置或感應式洗手裝置,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洗手產品上淘汰了原來的肥皂,使用符合國家規定、消毒效果更佳的洗手液,同時配備了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劑和一次性紙巾,方便工作人員使用。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對兩組工作人員進行統計分析,評分比較情況見表1。研究組人員在經過培訓后在思想意識上提高了對手衛生的重視,認真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要求洗手、消毒,手衛生質量明顯好轉,醫院交叉感染風險顯著降低。從表中對比情況來看,研究組人員合格率為76.0%,對照組工作人員手衛生合格率為45.33%,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在消毒供應室中,依照消毒供應室中具體管理規范,有消毒供應室對全院消毒滅菌物品進行集中性處理,再分發給醫院各部。而且消毒供應室屬于醫院的特立科室,并由其自身特征,并存在完整的工作系統,主要包括存放醫療用品、洗滌、滅菌、包裝、發放以及回收等工作,各環節質量都存在緊密聯系。而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肩負著全院醫療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無菌物品發放等工作,而這些工作都是由手直接操作完成的,所以,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手部衛生落實好壞關系作醫院醫療安全[3]。
有關人員研究實際證明,病原微生物傳播占醫院感染的30%左右,正確的洗手及手衛生的落實可使手部細菌減少60%~90%,同時使醫院感染發生率降低20%~30%[4],所以手衛生落實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院感染發生率。手部衛生的落實對醫院內感染有著重要的控制作用。但實際工作中由于我國醫療資源的緊張大部分醫院都人滿為患給工作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壓力,一些工作人員在忙碌中疏忽了手衛生工作。也有部分人員由于思想意識薄弱,對手衛生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因此,消毒供應中心應嚴格按照消毒供應室管理需要和具體流程,在進行工作分配時,相關人員必須明確承擔回收、存放、管理、之間、發送、洗滌及滅菌等工作,對工作人員各職責給予相關培訓,普及手衛生知識,保證無菌物品質量,從而使工作者主動性、參與性和積極性能夠得以調動,同時還結合高科技信息流和供應室物流,將物品流程控制好,明確護理人員責任,以此提高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5]。手衛生除了依靠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較高的責任感外,更需要醫院在平時做好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員工思想修養和專業技能,并提供相應的設施或產品支持,將手衛生干預政策應該作為一項長效機制在醫院長期開展[6]。
本研究通過調查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可以得知,研究組在日常工作標準下增加相關的干預措施后工作人員手衛生合格率達到76.0%,而對照組人員手衛生的合格率為45.33%,兩組手衛生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由此可見,對研究組工作人員實施手衛生相關知識培考核,規范洗手消毒相關標準,實施便捷、高效的設施及手衛生產品對提高工作人員手衛生狀況,提高工作人員洗手依從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手衛生對于預防外源性感染有著重要意義,醫院應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手衛生施行采取相關干預措施,從而有效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減少醫院感染,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
[
參考文獻]
[1] 保建芳,廉云,呂淑霞.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供應室人員手衛生的影響[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8):126-128.
[2] 周淑萍,林梅玉,林寶萍,等.消毒供應中心護士下送無菌物品手衛生依從性的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0):2079-2080.
[3] 牛蘭云,郭玉潔.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 2010, 8( 4C):1114-1115.
[4] 侯, 江飛舟, 張友平, 等. 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干預方法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 20( 11):1576-1578.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1(b)-123-02
The surveys for hand hygiene with medical staff of clinical section office
LIU Weizh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anxio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anxiong 51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much knowledge of hand hygiene had been got hold of by the medical staff of clinical section office, master standard management of hand hygiene,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taff of asepsis idea and consciousness of ego protection. Methods: 56 medical staff were ask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basic medical knowledge were mastered well,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of practice degree were seen in different profession, bu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sex, academic and work years were not seen. Conclusion: Basic knowledge of medical staff is good, but there is difference of practice degree in different profession, so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surveill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nsciousness of hand hygien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o, to makes the medical staff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washing hands on preventing exogenous infection of patients and ego protection of medical staff.
[Key words] Infectious; Hand hygiene; Survey
手衛生是指可清除或破壞手表皮膚微生物的任何方法,是一類包括常規洗手、殺菌洗手、殺菌手凝膠或外科手殺菌在內的通用術語。醫院感染已經成為制約醫學發展、影響患者和醫務人員安全的重要因素[1]。而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感染科感染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筆者開展關于手衛生的調查,以期提高醫務人員的洗手意識,降低患者的感染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臨床科室工作的臨床醫生、護士及醫技人員,共56人。醫生12人,護士23人,醫技人員21人;男19人,女37人;碩士及其以上學歷者4人,本科學歷者12人,中專及大專學歷者40人。
1.2 方法
問卷內容包括測試題及手衛生自查落實情況,采取不記名問卷調查方式,收集結果并作出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手衛生測試題回答正確率統計
見表1。
表 1 手衛生測試題回答正確率
2.2 手衛生自查落實情況
見表2。
3 討論
3.1 感染科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
①醫務人員對手衛生認識的缺乏。雖然有醫務操作手冊,但還是有部分人未按照衛生部六步洗手法去嚴格實施。一部分醫護人員認為接觸患者不會感染,還有部分醫護人員認為脫手套后手是清潔的,不會造成感染。②手衛生方法指導的缺乏,沒有掌握基本的洗手方法,表現為指甲過長,僅用流動水沖洗手指而手不用清潔劑,洗手時間不夠,洗手步驟不符合要求,干手方式不對等。③手細菌培養檢查不合格。感染科屬于Ⅳ類環境,醫護人員手細菌培養結果應≤15 cfu/cm2,由于種種原因,醫護人員手細菌培養結果經常不合格[2]。④硬件設施配套不到位。由于醫院自身原因,洗手設施長期達不到要求,也是制約手衛生效果的原因之一。
3.2 原因分析
3.2.1 客觀因素醫生、護理輔助人員(與護士對照) 要求每小時多次洗手的衛生工作、交叉感染高危險性工作,流程繁瑣;工作量大、病房無流動水設施,對于醫院規定的酒精(或快速手消毒劑)消毒,由于成本較高,也大大降低了醫護人員洗手的依從性。
3.2.2 主觀因素部分醫護工作人員缺乏對手衛生指南的基本認識,輕視手衛生的價值、不贊成手衛生指南、認為戴手套后沒有必要清潔手、獲得性感染的幾率低。
3.2.3 體制因素相關機構對手衛生不夠重視、缺少實施手衛生指南的榜樣,缺少注重醫療安全的風氣,缺乏合理的獎懲制度等。
3.3 改善措施
3.3.1 改善硬件設施合理布局洗手室布局,醫院應在手衛生方面給予必要的投入,包括提供清潔劑如洗手液,增加洗手池,完善干手設施,為醫務人員提供干手紙巾等[3];并合理布局洗手室布局,使醫護人員能高效的使用洗手設施,發揮洗手室的應有功能。
3.3.2 推廣速干手消毒劑的使用在我國目前情況下,大力推廣速干手消毒劑對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可以節約醫務人員大量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不受場所、水源、水池等限制,非常方便醫務人員的使用。速干手消毒劑具有作用快、殺菌效果好、使用方便的特點,因此具有推廣前景。
3.3.3 加強宣傳和培訓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手衛生的意義以及不注意手衛生的危害。要讓醫護人員明白手衛生的實施不僅是對患者安全負責,也是對醫護人員自身安全負責;另外必要的培訓也應該相應開展起來,從手衛生的原理,發展概況,國內外現狀,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都做必要的介紹。通過多種渠道,讓醫護人員樹立起手衛生的實施意識[4]。
3.3.4 加強監督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實行抽查,定查,以及自查的多種檢測體系[5]。相關機構應重視手衛生的實施情況,并隨時能掌握具體實施程度。建立合理明確的獎懲制度,如條件合適還可以樹立榜樣。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的手衛生實施情況和國外一些國家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這除了硬件設施的缺乏等客觀因素外,更深層的原因在于部分國內醫護人員手衛生的意識不強[6]。由此導致的直接后果是醫院感染在總感染病例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這個現象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在現階段,醫護人員樹立起相關意識,并嚴格去實施,對于控制醫院感染率有很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游建萍.手衛生所致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4):426.
[2]鄧慧琴.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的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7):835.
[3]李六億.我國手衛生的現狀、問題與改進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7.
[4]李文麗,蒲榮,毛鶴森.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的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2):136.
通過了解洗手與醫院感染的相關性,分析提高手衛生的相應措施。顯示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途徑的手污染,手污染細菌是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菌群,通過保持手衛生,能夠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本組試驗對我院眼科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相關影響因素及對策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眼科的38名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19名,對照組中,男性醫務人員2名,女性醫務人員17名,年齡在23~37歲,平均年齡為(30.42±1.43)歲。觀察組中,男性醫務人員3名,女性醫務人員16名,年齡在23~38歲,平均年齡為(30.71±1.45)歲。兩組眼科醫務人員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的眼科醫務人員接受常規的管理,在手衛生依從性方面進行常規管理。
1.2.2觀察組 對照組眼科醫務人員接受針對性的綜合管理對策,對手衛生指標進行正確的評價,對標準化的手衛生相關術語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相關參考文獻對手衛生相關的標準化術語進行了解,其對正確理解手衛生內涵與概念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對手衛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對衛生評價準確性的很多因素進行考慮,如手上的配飾、檢測方法、手衛生制劑成分等。因此,需要建立相應的手衛生管理和監控措施。
在適當的場所修建洗手設施,需要使用流動水洗手,醫院提供相應的快速手消毒劑,確保醫務人員及時、正確的洗手。要求手術室、產房、重癥監護病房等使用非手觸摸式水龍頭,如果選用手觸摸式水龍頭,需要進行定時進行擦拭消毒。在洗手時使用的肥皂主要選擇液體皂,如果選擇固體皂,要確保干燥,最好采用熱風烘干器。
在很多情況下均需要眼科醫務人員洗手,如接觸不同患者之間、摘手套后、處理清潔、直接接觸患者前后、體液污染后等等,這些情況均需要洗手。
1.3觀察指標 主要應用我院自制的眼科手衛生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其中大于等于90分表明手衛生依從性好,其中評分在60~89分之間表示手衛生依從性中等,其中評分低于60分表示手衛生依從性差[1]。
1.4統計學分析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統計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χ2)對手衛生依從性方面的數據進行檢驗,如P
2 結果
兩組眼科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通過對眼科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很多影響因素,具體如下;①管理監督不到位。通過對我院眼科醫務人員依從性的情況進行了解,其中管理及監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院手衛生監督、管理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且監督力度較差,同時缺乏患者及家屬的監督[2];②洗手設備不健全。調查顯示我院洗手設備及衛生產品嚴重缺乏,對手衛生管理的落實產生直接的影響[3];③醫務人員手衛生認識不到位。我院眼科醫務人員的手衛生缺乏手衛生知識,不能掌握正確的洗手時間和程序[4]。
本研究通過改善手衛生設施,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在適當的場所修建洗手設施,要求醫院為眼科醫務人員提供快速消毒劑,能夠確保醫務人員及時、正確的洗手[5]。要求醫院建立相應的手衛生管理和監控措施,醫務人員能夠遵守相應的管理對策。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眼科醫務人員依從性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需要針對醫院眼科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有利于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侯建玲,許振霞,趙國云.基層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4(16):3002-3013.
[2]付衛麗,馮繼貞,焦秋紅.等.院前急救中急診護士手衛生依從性訓查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11(25):2257-2276.
[3]彭億平,劉芳,鄭玲,等.影響兒科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3,11(0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