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06:47: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冶金安全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引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國2015年由于安全生產事故共造成6.6182萬人死亡。國內每產出一億元生產總值就造成0.098人因安全生產事故死亡。其中,冶金等工礦商貿企業中,每10萬人中就有1.071人因安全生產事故而死亡。根據國家安全總局統計,2015年全國安全較大事故727起,其中冶金行業發生7起,冶金行業安全生產問題嚴峻。2012年,國家財政部和安全監管總局印發《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將冶金行業等納入了其范圍,這意味著高危行業由以前的6個增加到了如今的8個。2014年國家頒布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將冶金行業安全生產的規定提高到了法律層面。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開始關注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積極履行和披露其社會責任。《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構建了責任管理、市場績效、社會績效、環境績效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近年來也出現了幾家較權威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評價,與環境績效一級指標不同,安全生產屬于社會績效指標中的一個二級指標,缺乏更為詳細的評價,而對于高危行業的冶金行業來說,安全生產具有尤為重要的地位,因此應進一步提升冶金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中安全生產信息地位,進一步細化安全生產信息披露,促使冶金企業更加可靠、實際地履行安全生產責任。
2冶金行業安全生產信息披露評價體系現狀
CASS-CSR2.0分行業對冶金行業等的社會責任進行了說明,其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責任管理、市場績效、社會績效和環境績效。該指南只對少數行業規定了安全生產的內容,將其作為市場績效一級指標下的一個二級指標,并對該二級指標共七個方面的內容僅作了泛泛的描述,這七個方面分別是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培訓績效、安全生產投入、員工傷亡人數、安全生產負面信息。該體系對冶金行業安全生產情況的評價還缺乏更為詳細的要求和描述。然而冶金行業作為安全敏感型企業,安全生產事態嚴峻,各利益相關者為了規避風險將更多關注冶金行業安全生產問題,因此,目前的安全生產信息披露體系還略顯粗糙,尚不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3冶金企業安全生產信息披露體系構建
本文參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2.0)的社會責任披露體系,并結合國家為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而制定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10),以及具體到冶金行業標準化的《全國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辦法》,從冶金企業實際出發,力求冶金企業從安全生產機構及人員、安全生產制度、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生產獎勵、安全生產負面信息七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生產情況,并對每一項建立了更為詳細的披露規定。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該體系將安全生產責任單獨作為冶金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一級指標進行列示,旨在突出所屬高危行業的冶金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信息,突出所屬高危行業的冶金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地位,滿足利益相關者對于冶金企業安全生產信息更為強烈和嚴格的需求。此外,該體系構建了冶金企業安全生產機構及人員、安全生產制度、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生產獎勵、安全生產負面信息7個二級指標,和其下屬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等20個三級指標。第一,對于安全生產機構及人員,從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特種作業人員管理三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配備情況和合法性情況。第二,對于安全生產制度,從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三個方面披露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職能部門、各崗位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和安全檢查制度、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危險源管理制度、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情況,以及各工種崗位操作規程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制定情況。第三,對于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從應急組織、應急預案、應急演練三個方面披露冶金企業事故救援人員和裝備、設施配備情況,和應急預案制定和宣貫情況,以及定期組織應急救災演習情況。第四,對于安全教育與培訓,從安全教育與培訓計劃和檔案、安全教育與培訓內容、安全文化建設三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制訂情況,其是否按規定貫徹落實并定期評估企業安全生產“三級”教育,建立企業各類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檔案,以及披露企業為端正全員安全態度和行為、建立安全價值觀而舉辦的各類安全文化活動情況,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水平自主性的提高。第五,對于安全生產投入,從安全生產費用提取標準、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方向四個方面披露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的合法性、投入力度和具體使用情況。第六,對于安全生產獎勵,從安全生產補助和安全生產獎勵及榮譽兩個方面披露企業因為積極投入安全生產建設項目而獲得的行政補助,以及良好的安全生產表現而獲得的獎勵及榮譽稱號。第七,對于安全生產負面信息,從安全隱患與風險的提示和安全事故發生情況兩個方面披露企業有關安全隱患的排查情況,盡管整治了安全隱患,但安全生產風險依然無法完全避免的風險提示,以及安全事故的發生和傷亡損失等情況。
作者:吳園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電力企業承擔著電力投資、建設與經濟的發展,主要負責電力方面的采購與銷售、電力方面的交易與電力資源發光面的優化配置等,具有非常龐大的資金流入量以及資金流出量,電力方面的資金交易比較復雜,屬于資金密集型的企業。所以,在對電力企業的資金進行安全管理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目前電力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管理效率低下。就目前的情況看,部分電力企業在對企業資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普遍的缺少集中的管理平臺,致使企業初夏資金缺口,而電力企業下屬的單位資金又出現周轉比價慢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力企業的信用度以及資金管理的經驗都受到了不良的影響。其次,在部分電力企業財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還會受到空間以及時間的限制,在資金管理的過程中,管理的流程存在很多漏洞。按照目前電力企業的構成來講,資金信息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才需要經過層層的匯總之后再將其遞交給相應的管理人員就會使得資金管理的信息出現不準確的情況,這樣就導致決策的人員出現決策錯誤的情況。第三,在電力企業的資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資金效率出現降低的情況主要的是因為資金管理的預算編制并不合理,相關的配置也比較缺乏。(二)資金管理的監督不力,可能產生較大經營風險。就目前的情況看,部分電力企業對于各項資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資金的運行環境也普遍存在很多監控不到位的情況,甚至出現資金挪用的情況,盡管部分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設置了一些監督管理的職能,同時也設置了部分監督管理的制度,當是因為監督管理的人員沒有充分地掌握企業財務資金的運行情況,這這樣就使得管理人員的職能不能更好的發揮出來。相當多的企業管理人員在重大資金投資的問題之上并沒有形成有效地決策機制,資金的具體流向與控制比較脫節,在資金的管理機制也不健全,這樣就使得資金管理的風險在不斷的增大。(三)資金安全評價機制不健全。因為電力企業各個單位對于已經制定的資金管理制度理解并不是很相同,在對資金進行實際管理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執行能力不同的情況,這樣就導致資金管理很容易出現漏洞,并且會給資金帶來一定的資金安全隱患。大部分電力企業在進行資金管理的過程中,并沒有對下屬的企業進行定期的管理與不定期的抽查,但是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資金管理制度進行,按照相對分散、不能進行統一的措施,缺乏科學管理的機制。
二、加強資金安全管理的關鍵舉措
針對電力企業資金管理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其原因,電力企業應該從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加強廉潔的從業教育、樹立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強化企業資金關鍵環節的管理、加強對資金管理信息化的建設等,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證電力企業資金管理的安全性。(一)建立健全財務資金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資金管理制度:電力企業各個集團應該積極對資金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完善現有的資金管理制度,對于貨幣資金、企業的付款業務、銀行出具的票據、企業應收應付的票據、印鑒印章等各個環節做出應對明確的管理,涉及相關的基金管理流程與資金管理細化的明晰、對資金管理的表單進行統一的規劃,這樣就會成為企業范圍之內一體化的資金管理制度,并且在企業之中開展資金業務的全面管理,編制相關的資金管理業務書。同時,在電力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資金管理及業務指導進行相關的培訓,確保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熟練地掌握并理解資金管理的流程,并且按照相應的管理制度盡心管理。(二)強化資金集中管理的監督考核。從電力企業運行的過程中可以知道,企業應該從公司整體的經濟效益出發,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有效的保證電力企業下各個分單位資金管理的目標與整個公司資金管理的目標一致。在電力企業對資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地專業水平的培訓,使其擁有良好的財務就算管理的能力,有效地保證企業資金集中管理的權威性,同時,還應該逐步的加強對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委員會的職責,將每年的月底、季底、年底按照簽訂的內部經濟管理指標對各個部門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電力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的過程中,對資金進行嚴格審計的監督、考核,是企業強化監督約束進行管理、使電力企業的資金能夠進行統一的管理。加強對電力企業內部資金管理制度的建設,圍繞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年度預算管理的情況,對企業中全部的資金進行管理與控制。
綜上所述,電力企業因為其運營對象比較特殊,以及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自身具有的特點,這樣就導致電力企業在市場化中仍,仍然會受到過去經濟的影響,并且無法脫離國有企業自身的性質,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資金管理問題,通過加強對電力企業自身資金管理的重視,有效的提升企業資金管理人員地綜合素質,注意對財務資金風險的預防,保證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一、面臨的挑戰
目前,金融業的業務開展更加依賴于信息技術的應用,特別是以綜合業務系統整合、數據集中為主要特征的金融業信息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因而,信息技術風險也自然成為中國金融機構操作風險的重要方面。金融業信息安全工作正面臨比以往更嚴峻的形勢,圍繞信息網絡空間的斗爭日趨尖銳,境內外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呈快速遞增趨勢,惡意代碼和網絡攻擊呈多樣化局面,金融業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難度加大,挑戰增多。
一是人民銀行的業務指導、監督管理滯后于金融業信息化發展。
與金融業信息化的高速發展相比,金融業信息安全的指導、監管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內曾有專家明確提出,在金融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信息資產風險監管是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的核心理念。”信息資產風險指在信息化中,信息資產的規劃、設計、開發、生成、存在、運用、服務、管理、維護、監管以及其他相關過程中產生的信用、市場、操作與業務風險。人民銀行在金融信息規劃、信息標準、信息安全等諸多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責,在2008奧運年中發揮了重要、積極的作用。但總體來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行對金融機構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導和監管,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各金融機構信息安全缺乏指導、缺乏統一的監管目標、缺乏完整的認識,以及缺乏監督管理的依據和標準,從而導致監管措施不到位,監管手段缺失,致使基層行監管缺乏主動性。
二是核心設備和技術依賴于國外,底層技術難以掌握,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金融業信息系統和網絡中,大量使用國外廠商生產的設備,這些設備使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芯片也大多數是由國外廠商生產。外方不可能提供設備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我方很難判斷設備是否存在“后門”、“軟件陷阱”、“系統漏洞”、“軟件炸彈”等安全漏洞。據調查,一些重要網絡系統中使用的信息技術產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這些漏洞可能是開發過程中有意預留,也可能是無意疏忽造成的。特殊情況下,特定安全漏洞可能被利用實施人侵,修改或破壞設備程序,或從設備中竊取機密數據和信息。前一階段國外炒作的IC卡安全問題以及近年來出現的微軟“黑屏事件”,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三是境內外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呈快速遞增趨勢,新技術的應用使我們面臨更大的挑戰。
金融業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正成為敵對勢力、不法分子進行攻擊、破壞和恐怖活動的重點目標。金融業信息系統已經遭受到多次攻擊,整體信息安全形勢嚴峻。2009年國防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國與互聯網相連的網絡管理中心有95%都遭到過境內外黑客的攻擊或侵人,其中銀行、金融和證券機構是攻擊重點。
2005年6月18日,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信息安全案件在美國爆發,萬事達、VISA和美國運通公司的主要服務商的數據處理中心網絡被黑客程序侵人,導致4000萬個賬戶信息被黑客截獲,使客戶資金處于十分危險的狀態。
由此可見,基于開放性網絡的金融服務對我國金融信息安全工作提出嚴峻的挑戰。
四是數據大集中的同時,也使技術風險相對集中。
伴隨著數據大集中的實現,風險也相對集中.一旦數據中心發生災難,將導致金融業的所有分支機構、營業網點和全部的業務處理停頓,或造成客戶重要數據的丟失,其后果不堪設想。
近年來,國內外金融機構因為信息技術系統故障導致大面積、較長時問業務中斷的事件時有發生。2006年,日本花旗銀行出現交易系統故障,5天內約27.5萬筆公用事業繳費遭重復扣劃或交易后未作月結記錄,造成該行的重大聲譽損失。
信息系統潛在的風險已引起金融業的高度重視,如何保障后數據大集中時代金融業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是需要整個金融業深入研究的課題。
五是我國金融業的災難處理能力有待加強。
據人民銀行在2009年對21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災備中心建設情況的調查顯示,僅有3家建立了同城和異地災備中心,9家建立了同城災備中心,6家建立了異地災備中心,尚有3家沒有建立災備中心。返觀國外同業.多數國外銀行已經做到了分行一級的災難備份與恢復。這表明,我國金融業災備中心建設同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國內金融機構的現有災難備份中心布局不合理,過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兩地,一旦發生區域性重大災難,將對我國金融業整體運行狀況帶來極大危害,并造成過高的重建成本。
二、應對措施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新“三定”方案)規定,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組織制定金融業信息化發展規劃,負責金融標準化的組織管理協調工作,指導金融業信息安全工作。
在新形勢下如何指導和協調金融業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安全,是人民銀行尤其是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金融業信息系統的安全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依靠法律、管理機制、技術保障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安全保障體系。
一是加強金融服務指導和行業監管。
應建立跨部門的金融業信息安全協調機制以及重點時期的安保工作機制,強化信息安全手段和隊伍建設,加強信息安全檢測和準人制度,實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建立信息資產風險評估體系,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證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
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加強對中小金融機構的服務指導,尤其是在核心業務系統建設、災備建設和信息安全方面給予具體指導,幫助中小金融機構借鑒成功經驗,規避風險,實現跨越式發展。
各級人民銀行,應牽頭成立金融業信息安全領導小組,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通報制度、報告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一個運轉靈活、反應靈敏的信息安全應急處理協調機制,隨時處置和協調金融機構安全事件,以迅速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降低或消除金融機構網絡和主要信息系統因出現重大事件造成的損失。
二是研究建立跨部門的現代化金融業信息安全管理網絡。真正實現對金融機構信息安全風險的及時、動態、全面、連續的監管。
在正確評估我國金融網絡現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組網模式,盡快建立適應我國金融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實際的高速、安全和先進的網絡框架,在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到網絡的兼容性和拓展性,為下一步與各金融業的網絡互聯做準備。同時促進各家金融機構完善內控機制,保障運行安全。現代金融業高度依賴信息技術,必須充分認識到金融業信息安全對整體業務和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的影響,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把信息科技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是人民銀行要協調督促金融機構,加強自主創新,加大對國產軟硬件采購力度,努力減少和降低一些關鍵領域的對外技術依賴。
對采購或使用的信息技術和產品,能自主的就要千方百計地推進自主,不能自主的,也須保證其可知可控,也就是說,要對信息技術產品的風險和隱患、漏洞和問題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招、控制有術”。
對須引進的,實行市場準人制度,并引進權威機構對其產品進行風險、安全、實用等綜合性評估。
對各地區一些科技水平還比較低的中小金融機構,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強行業內部的交流合作。針對目前金融業,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的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和運維采用IT外包的形式,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促進IT外包健康快速發展,約定監管機制,規范服務商的服務標準和流程,使IT外包以服務行為的公司化、強大的配套支持能力、靈活的外包服務方式成為金融機構快速發展的可行之道。
四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進行信息安全檢查,加強網絡安全攻擊防范。
由于金融業的組織結構和業務運營方式,使網絡必定要建成一個同Internet和外部線路有較密切關系的結構,各種網絡訪問上的安全問題也隨之產生。金融網絡系統面臨的攻擊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的。攻擊的后果將造成信息失密、信息遭篡改、身份遭假冒和偽造等,特別是在網絡上運行關鍵業務時,網絡安全問題更是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因此,應通過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定期組織信息安全非現場和現場檢查等方式,促進銀行做好系統加固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安全產品強化網絡安全防范,加強移動存儲介質管理,做好安全日志分析、預警和監測工作,防止植入木馬導致信息泄漏和來自內部的安全威脅。
五是增加業務持續動作能力,切實采取措施防范數據處理集中后的技術風險。
巴塞爾銀行業監管委員會共同論壇2006年8月了《業務連續性高級原則》將業務連續性管理定義為,發生中斷事件時,確保某些業務保持運行或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的一整套辦法,包括政策、標準和程序。
業務連續性管理的實施在組織上的保證至關重要。人民銀行應指導金融業參照國外先進經驗,專門成立業務連續性管理指導委員會,將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和IT部門有關業務連續性的管理職責融于一處統籌管理。
目前,國內銀行災難備份和業務連續性管理主要集中在系統故障、人員操作、機房維護和短時間電力中斷等情況。在防范自然災害、重大疫情和恐怖襲擊等方面的應對管理還需加強。一是要強涮“突發”與“應急”。由于災害事件的不確定性,應急管理與保障工作必須建立在高強度的實戰性基礎上,使災難應急管理真正適應“應急”的要求。二是要擴大應急預案本身的覆蓋范圍。我國金融業災難備份及業務連續性管理主要集中在IT部門,遠遠不能適應業務連續性的需要,應當強調業務部門的參與,與IT部門共同構建適應現代金融業發展需要的應急保障體系,確保運營安全。
【分類號】:TD40;X936
一、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的重要意義
由于我國煤礦機電設備的資金投入等情況比較大,因為煤礦機電生產和煤礦機電管理崗位的工作人員相對別的企業而言較多,如果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方面出現漏洞,那么就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經過調查顯示,我國煤礦機電企業中機電設備以及設施占據固定資產的一半還多,在機電設備和設施中機電設備的能耗、配件、維修和人員等方面的費用占據煤炭生產成本的50%。所以,我們在煤礦企業機電設備管理要嚴謹,還要有效的排除煤礦安全成產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為保證我國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
安全生產是煤礦企業機電的前提條件,安全生產是有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效果的成敗與否息息相關。目前,我國煤炭發生的瓦斯事故中,絕大部分是由電火花引起的,但是,出現火災等情況是因為煤礦企業機電設備管理出現漏洞造成的。因為,為了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我們就必須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管理,在井下作業中保證安全生產,營造良好的煤炭生產環境。
二、當前煤礦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設備管理體制不健全
目前的煤礦大都面臨著設備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這主要是煤礦對機電設備管理的不夠重視造成的。煤礦企業機電管理部門任務繁重,管理的工作多,同時重心傾向于生產任務,對設備管理工作投入精力和時間相對較少,再加上很多煤礦企業在礦井上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化規定,部門權責不清,責任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了煤礦設備管理效率的提高。
2.2機電設備使用不規范
當前的煤礦企業設備管理中存在著設備使用不規范的問題,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作為依據,沒有按照相關技術指標使得設備運行環境、管線吊掛安全距離和安全設施等存在很大問題,這就造成了許多違規操作現象。此外,機電設備使用、維修和保養工作不規范,也給煤礦設備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2.3設備老化現象嚴重更新不及時
得益于經濟的快速增長,煤炭行業的發展更是高歌猛進。但是,受到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有很大一部分機電設備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設備的老化速度很快。因為更新機電設備成本高,企業投入資金不足,機電設備的更新就無法及時更新換代,久而久之影響了企業的生產能力,從而使得安全隱患更加突出。
2.4設備技術管理手段落后
機電設備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是煤礦企業機電設備管理中的又一問題。一些設備的帳卡物不全,圖牌板等設備標識也不齊全,或者模糊不清,對于一些重要技術檔案、圖紙資料等疏于管理,遺失較多,忽視了流動設備的管理等都是設備技術管理落后的表現。
2.5設備管理人員匱乏
煤礦企業往往由于工作強度大、環境艱苦、安全系數低等固有性質,很難吸引專業技術人員,加上缺乏好的激勵機制,員工工作熱情度不高,留不住優秀的人才。由于跳槽頻率高,長期以來煤炭企業設備管理崗位人員青黃不接,人員結構參差不齊,導致企業創新力不足。
三、改善當前煤礦設備管理問題的措施
3.1落實設備管理崗位責任制
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的崗位責任制應該全面落實,樹立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第一的思想理念,確保機電設備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工作正常運行,推進設備管理順利開展。首先,要提高設備管理部門的責任意識,尤其是設備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煤礦企業應該將設備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崗位責任落實情況與經濟利益結合起來,將各種管理措施進行量化管理,通過每一月的定期檢查驗收的獎勵和處罰制度,落實設備管理崗位責任制。其次,要在設備管理崗位責任制的同時實施動態管理方式,機電管理職能部門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井下檢查監督設備的使用和維修情況,一旦查出防爆電氣設備失爆問題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促進設備管理責任制真正得到落實。
3.2建立健全機電設備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機電設備管理制度,將有關設備管理的要求在制定中體現出來,確保機電設備管理有制度可循。設備管理部門在建立健全機電設備管理制度的時候,要結合生產現場實際情況,制定井下電氣設備防爆標準、設備巡回檢修檢查制度、各工種崗位制度、檢查制度等制度,并將制度通過發放冊子、懸掛宣傳圖紙等方式宣傳到工作人員處,在實際的生產現場督促貫徹制度的執行,促進設備管理朝著制度化、規劃化方向發展。
3.3及時對設備技術進行改造
煤礦企業中的技術改造是企業機電設備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應該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作用,鼓勵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改革,及時解決設備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主要的是,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途徑,通過少進行資金投入,多進行技術改造的方式,不斷提高設備的科學技術水平,及時更換安全性能差的陳舊設備,促進設備的技術先進性和設備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保證,從而提高機電設備的管理水平。
3.4加強設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在當前的情況下應該加強信息化建設,發揮好信息化建設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實現安全生產的目的。設備管理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煤礦企業的正常生產,而隨著煤礦企業的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的實施,設備管理應該從創新管理手段出發,加強設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對機電設備采取系統化、科學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例如,對于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使用維護、保養、更新改造、報廢等一系列過程,都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提供資料和信息,及時發現管理中的問題,進而消除設備安全漏洞和隱患。
3.5完善設備管理的監控與維修體系
1我校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特點
1.1不同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行業背景
國內開辦安全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很多,各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一般具有典型的行業背景。調研發現,安全工程行業背景涵蓋礦山安全[6-7]、冶金安全、石油安全[8]、化工安全[9]、機械安全、交通安全、城市公共安全、農業安全[10]、建筑安全等。各高校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會綜合考慮行業背景和培養定位,制定符合人才發展的培養方案。
1.2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的行業背景
我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從1988年起開始招生安全類碩士,培養以化工安全為行業背景的研究生。2006年開始招收安全工程專業學位碩士。2010年開始設置安全工程本科專業。這種先學科、后專業的建設思路決定了我校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具有顯著的化工安全行業背景。
1.3國內對化工安全人才的迫切需求
近年來,雖然國內化工安全生產形勢呈現總體較好的態勢,但是事故總量依然很大,重特大化工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據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披露,僅2017年就發生了203起化工行業事故,死亡238人。化工事故的不斷發生,凸顯了化工安全技術及管理人才的嚴重不足。尤其是現有的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知識結構單一,化工人才不懂安全、安全人才不懂化工,真正既懂化工、又能掌握安全的復合型化工安全人才,是目前國內化工行業的迫切需求[11-12]。針對此需求,我校在已有化工安全人才培養計劃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健全化工安全人才培養體系,注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
2以化工安全為特色的安全工程實踐培養模式
2.1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的制定
所謂化工安全,指的是化學反應、化學工程、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化工安全具有基礎性、綜合型特點,不僅涉及安全工程的主要基礎問題,還兼具燃燒、爆炸、有毒等與介質風險相關的問題,以及與過程裝備可靠性有關的問題。因此,在以化工安全為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實踐環節的制定上,必須綜合考慮安全與化工(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等)、安全與化機(化工機械等)的有機結合。我校在制定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參考了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定位,即“瞄準國家重大需求,以反應性物質的安全技術為起源,以過程安全、化工安全、管理安全為應用基礎平臺,形成以過程工業和石油化工行業為鮮明背景的特種過程裝備安全技術、工業爆炸及其防治理論與技術、危險性辨識與災害反演評估技術為核心的化工安全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經過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并開展討論,以化工安全為特色的安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將化工安全教育貫穿于安全工程本科4年的各個實踐環節中,達到系統且循序漸進的教學效果。除了工科院校普遍設置的工程訓練、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測試技術實驗等實踐環節外,我校的其他實踐環節均融入了化工安全教學,詳細介紹如下。
2.2認識實習環節
認識實習課程是培養工科學生對后續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建立工程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13],設置在大二下學期,學時為1周。我校安全工程專業認識實習與化工大類專業如化學功能、化學工藝、工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境與生命等專業同標準、同檔次開展。同時,對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校內認識實習課程中增加關于工藝安全與設備安全的相關內容,一方面增強學生對安全的認識,同時也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化工行業的理解。
2.3生產實習環節
生產實習是工科學生學習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課程,也是學習專業方向模塊課程的實踐基礎課程,設置在大三下學期,學時為3周,一般采用駐廠的方式開展。我校安全工程的生產實習與化工機械大類本科生同時開展,實習廠家一般安排在化機廠、化工廠等實踐基地。化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深入工廠內學習工藝及設備安全,才能對化工安全有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2.4化工工藝及設備課程設計環節
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大三下學期、大四上學期會開展兩次化工工藝與設備課程設計實踐環節。第一次是典型化工結構如塔、換熱器的工藝設計,為期2周;第二次是典型化工設備如塔、換熱器的機械設計,為期3周。通過這兩次課程設計,使本科生熟練掌握化工工藝及設備相關的工藝安全、設備強度及穩定性安全內容,為從事化工安全技術工作提供支撐。
2.5安全工程專業實驗環節
安全工程專業實驗范圍廣泛,不同行業背景下安全工程專業實驗設置有很大不同。經過最終討論,我校以化工安全為背景的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實驗課程凸顯火災、爆炸、反應過程等內容,設置了閃點燃點測試實驗、最大實驗安全間隙測定實驗、氣體及粉塵爆炸特性測定實驗、放熱反應失控特性測試實驗、氣相爆燃及爆轟波傳播實驗、氣體及粉塵云火焰傳播行為實驗、細水霧抑制爆炸特性實驗、壓力容器超壓泄放實驗等。經過開展專業實驗,使學生對化工行業火災、爆炸、反應安全有較深的理解,同時能夠從事相關的實驗操作,培養實驗技能。
2.6畢業設計(論文)環節
畢業設計(論文)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在大四下學期,為期15周。我校采用如下兩個措施實現化工安全人才的培養。(1)安全工程學生與化工機械大類專業學生混合開展畢業設計。即在整個選題、選導師、開展過程,均有具有化工背景的化工機械大類專業導師指導。畢業論文題目均與化工機械相關,這樣保證了安全工程學生對化工知識的有效應用及鍛煉。(2)聘請部分校外化工企業的校外導師指導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選題來源于工程實踐,具有非常顯著的化工行業背景。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
3我校安全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珠江鋼鐵具有中國第一條CSP連鑄連軋生產線,同時也是華南唯一一家專業從事高強度、高性能熱軋鋼板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投產九年來,珠江鋼鐵高度重視以企業為主題的各類創新工作,依托企業內外的國家級技術中心、科研院所和內部超過55%的大專學歷員工以及關系密切的用戶,并通過“產學研”、“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兩棲人才”等模式,先后共承擔或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3項、國家級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2項、省級技術創新項目6項、市級技術創新項目8項、與國內鋼鐵研究院校簽訂合作項目20余項,等等。
珠江鋼鐵目前已與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蘇大學、重慶大學、鋼鐵研究總院、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國內知名院所保持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并且每年都投入300萬元以上的資金用于相應的合作課題。以解決公司靠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共同研究一些相關領域共同關心的科技問題。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鋼鐵研究總院、廣鋼集團CSP研究所共同開發的薄板坯連鑄連軋流程Nb、V、Ti微合金化技術,在微合金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薄板坯連鑄連軋微合金化技術及其應用研究”獲2006年冶金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薄板坯連鑄連軋微合金化技術研究及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鋼的開發”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Ti微合金化高強及超高強耐候鋼強化機理、控制技術及引用”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兩年來,珠江鋼鐵不僅通過產學研合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獎勵5項、獲得經濟效益逾2億元:同時在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了以產學研帶動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產學研帶動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珠江鋼鐵自身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自成立以來珠江鋼鐵秉承“創造價值。成就你我”的價值理念,把人才視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在以產學研為重要載體的依托下,鑄就了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了一支精誠團結、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技術管理團隊。形成了珠江鋼鐵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推行促進創新團隊快速成長的員工成長計劃
員工成長計劃又被公司稱之為“陽光通道”計劃,是公司為致力于管理、技術、操作創新并取得創新成果的員工專門開辟的一條成長“陽光通道”,以引導創新人才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成長。此項計劃以及之后提到的創新激勵計劃作為公司“價值創造”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身就是珠江鋼鐵與中山大學共同合作的成果。
“陽光通道”員工成長計劃作為員工成長的具體執行方案,以“搭高梯子、建寬舞臺、引入競爭、獎勵卓越,儲備、穩定、開發公司需要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為基本宗旨,把“以價值創造為核心,以能力提升為基礎,以公平競爭為手段,以員工成長為目的”作為其基本原則。“陽光通道”計劃具有較寬的員工覆蓋面,依據員工的崗位工作業績、創新業績和個人能力的大小。設立了操作、管理和技術三個系列。分別設有勇士、明星、銀星、金星和首席五個職務。公司成立了專門的人才評價委員會負責“陽光通道”職務的評定工作。每兩年舉行一次評定會。
這一計劃結合公司的薪酬計劃,獲得相應職務的員工可以利用薪酬計劃設計的寬帶薪酬跑道實現工資的跨越式增長,達到首席級別的員工其待遇可以超越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向高層管理人員靠齊。這一計劃結合了職業生涯設計的思想,為員工在管理、技術等崗位實現成長提供了制度平臺,有效地避免了“官本位”思想的滋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選擇最能創造價值的崗位。
新的員工成長通道方案于2005年頒布并于2006年開展了第一屆計劃的評聘工作,共有40名優秀員工受聘珠江鋼鐵第一屆“陽光通道”計劃專業職務,受到了廣大員工的好評,員工滿意度和參與各個項目研發的積極性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大幅增強,業績得到持續提升。第一屆計劃執行以來,各受聘員工奮發圖強,進取創新。共進行師帶徒39人次。開展培訓工作60人次,47篇,工作建議60條,技術創新46項。
推行激發創新活力的創新激勵計劃
創新激勵計劃是公司為在生產、技術、管理等各方面進行的能夠給公司帶來效益的創新活動搭建的創新平臺和給予的獎勵政策,其設立“鼎新”、“博才”、“維思”、“銳智”和“奇才”五項獎項。分別獎勵公司每年度不同層次組織和個人自主研發或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的技術和管理創新項目。創新激勵計劃在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企業管理與科技體系化和規范化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能極大地培養員工的創新精神和研發實力,對于培養公司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
公司每年定期舉行的“兩棲人才”項目成果會、科技與管理論壇和“五小-金點子”成果會是創新激勵計劃的重要載體。
“兩棲人才計劃”是以培養生產與維修、生產與科研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為目的的一項員工成長制度。其運作方式是:員工在完成本崗位工作之余,圍繞公司的生產、技術和管理三個方面由公司出課題或者自己找課題,組建課題組,并通過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進行研究,公司提供課題經費。最終實現公司通過將其研究成果運用于生產經營實踐提升競爭力、獲取經濟效益,員工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該項目自實行以來實施項目超過200項,并獲廣東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二等獎。
科技管理論壇和“五小一金點子”項目是員工針對當前公司生產經營的現狀,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管理、技術、工藝、設備等相關問題調查和研究。并撰寫論文進行評選的一項重要的智慧施展平臺。
這些論文中的舉措致力于在資源獲取能力、資金安全運行和實現經營目標三大環節為公司求得突破,并在高成本運行中尋求公司整體發展的新道路和新對策。通過此舉。吸引了公司最廣泛的員工積極投身于崗位創新、技術創新等創新活動中去。成為了公司開展更高層次技術創新項目的基礎。兩個項目至今
已開展了7屆,提交了論文數百篇,實施項目逾百項。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培養了大批創新型企業人才。
通過上述人才機制的建立,根據公司計劃財務部評估,近兩年的成果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同時深化了產學研模式在公司中的運作,促進了公司和各大院所各項科研成果的快速生成。又使得公司一大批創新型人才隊伍在良好的土壤中不斷壯大成長。獲得了成果和人才的“雙豐收”。目前,珠江鋼鐵員工總數659人,大專以上學歷363人。比例高達55%。其中,博士9人,碩士30人,廣州市優秀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4人。中國冶金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廣鋼集團優秀專家4人。
對產學研帶動人才培養的一些思考
在產學研的帶動下,珠江鋼鐵通過“陽光通道”計劃、“兩棲人才”計劃、科技管理論壇等有效形式,激發了員工科研創新的潛力。為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土壤。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同時,珠江鋼鐵也不忘對此進行思考,總結一些重要的經驗和教訓。
以人才培養為基礎
以產學研帶動人才培養,不僅僅是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改革。同時也是企業培養應用型合格人才的一項重要渠道。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雖然已經強調多年,但現實狀況卻是不盡人意。為數不少地停留在口頭上與書面上,對于高校培養高素質學生以及企業培養合格人才都是未達其效。珠江鋼鐵在執行產學研政策以來,一方面創新管理和技術,一方面把培養人才當作重中之重。如此才能保證產學研合作模式長盛不衰。而且,珠江鋼鐵產學研帶動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光包含一批科技創新型人才的領軍人物,同時也在塑造管理和操作崗位上的卓越人才。
以創造效益為目標
產學研合作帶動人才培養。在培養了人才的基礎上必須以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為目標,這符合珠江鋼鐵“創造價值、成就你我”的理念,更是整個產學研模式本身的最終目標。我國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資源,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未能有效對接;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珠江鋼鐵自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以來,雖然取得了驕人成績,但精力畢竟有限,未能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產學研三方必須精誠團結、通力合作。進行市場化創新。及時轉化科研成果,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打開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并在此過程中識人育才。
以謀求共贏為導向
對于在產學研合作下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方,都應該具備足夠的積極性,把謀求三方的共贏作為其導向。一方面,企業通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科研、教育、人才等優勢,解決企業科研和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凝聚和培養優秀人才,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使自身在服務中發展,在貢獻中提高。有了三方合作的平臺,實施真正的產學研合作體系,確立長遠合作機制,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目標,方能將產學研帶動下的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