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學反思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07 03:35:29

序論: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yōu)槟扑]十篇秋天的雨教學反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

篇(1)

上周一和上周四、周五我對《秋天的懷念》一課進行了三次教學,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在我校進行,并進行了錄課,第三次是借助我市組織的工會優(yōu)質課,我將這一課帶到濟水一中的錄播室進行授課。三次都采用的是八年級的學生。這篇記敘文是表達感人至深的人間親情——母子情的。備課時,我考慮到如果在課堂上安排巧妙、講解到位深入,學生一定會有多方面的收獲。果然不出我的預設,三次授課分別有不同的得失。

第一次我采用八年級一班的學生,在這個班,父母在外常年打工、跟隨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三分之一以上。這些學生在物質生活方面,吃穿都撿好的;精神方面,由于缺少嚴格的教育和親情的熏陶,各方面表現(xiàn)頗為懶散,對周圍的人和事,表現(xiàn)得漠不關心。這篇課文,正是不錯的正面教育素材,我決心好好利用,除了學知識技能外,最大限度地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所以在這次教學中,我就采用以讀為教學主線,讓學生體會讀、跟隨視頻讀,自己有感而悟讀等方式,緊抓文本中的詞、句,和人物的描寫。學生的情感馬上呈現(xiàn),很多學生再讀到“我們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活,好好兒活…”,“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時禁不住潸然淚下。雖然這次教學中,由于讀的時間較長,在文字賞析一個環(huán)節(jié)比較倉促,而且練筆環(huán)節(jié)沒有完成。

第二次采用的是我校八二班的學生,這次我將教學過程前移。由于本班學生對課文主旨把握的比較準確,因此在此班上課,我重點讓學生進行詞、句和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的賞析,把握“我對母親的愧疚和懷念,以及母親對我的理解、呵護、關愛。在這次教學中,美中不足的是朗讀和賞析分開進行,還是浪費了近5分鐘的時間,造成后邊練筆展示的時間不多。

第三次,在借鑒前面兩次不足的基礎上,()我上課直奔主題,將課堂按三步走的方式進行。第一就是概括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第二就是朗讀賞析,悟讀品味,交流;第三就是寫法運用,由課上到課外,練筆交流訓練。本節(jié)課效果還算不錯。

縱觀三次教學,我夫每次都指導了學生的朗讀,在正確、流暢的基礎上,我圈定了描寫母愛偉大的幾個段落,要他們反復誦讀。先進入母親角色,體會對殘疾兒子的濃濃愛意;再轉入兒子身份,感受在失去母親后的深深懺悔。最后,我選定了幾個朗讀好的學生,進行當堂表演,力求讀出人物的語調(diào)、感情,并結合“父母為我做了什么”、“我為父母做了什么”和“誰付出的更多、卻得到的更少”三個話題,進行思考討論。在討論中,我感覺是學生體會到了,也一定有所感悟,但出于害羞、不善于在師生面前說這類“肉麻”的話等原因,都緘口不語,若有所思。所以,我讓學生寫成媽媽關愛自己的片段,在文字中盡情地表達,學生都有較好的表現(xiàn)。

篇(2)

【中圖分類號】G623.24

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從三年級開始向學生提出習作的要求。如何順利的引導學生進入習作的殿堂?筆者認為,可以在單元教學中組織習作活動,教學過程包括單元導讀、閱讀教學、主題收集、作文指導四個部分。

一、借題發(fā)揮:通過導語指明寫作的方向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組單元前設計了專門的版面安排了導語內(nèi)容。如第三組的導語:現(xiàn)在正是金秋時節(jié)。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它繽紛的色彩,聽見了它美妙的聲音,分享了它帶給我們的歡樂。讓我們隨著課文的學習,進一步發(fā)現(xiàn)它的美麗,感受它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導語還配了一幅精美的圖畫。筆者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朗讀單元導讀,告訴學生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秋天”,向學生提出任務:仔細觀察秋天,可以觀察植物的變化,可以觀察動物和人類的活動,可以觀察天氣的變化。可以到田野找秋天,可以到公園賞秋景,可以在放學的路上甚至可以在校園尋找秋天。可以看景色,可以聽聲音,可以聞秋天的味道,更要問和想。布置學生收集秋天的文章、詩歌,時間為兩周。

二、借水行舟:通過仿寫,學習并運用寫作的技巧

兒童學習語言,離不開大量的、有意識的模仿和遷移。這種基于“模仿和遷移”的寫,即通常所說的“仿寫”。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模仿尤其重要,從模仿中學習寫作的方法。

1.修辭方法的學習與運用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教材中有很多種修辭手法。然以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為例。這一組教材安排了兩首古詩,三篇文章。文章為《風箏》、《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秋天的雨》一文有大量的擬人句,如: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nèi)フ兀∥腋嬖V學生“你擠我碰”、“爭著”,是人的動作。課文寫“橘子柿子”會“你擠我碰”、“爭著”,是把“橘子柿子”當做人來寫,這樣的修辭手法叫擬人。接著,我出示了如下練習: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改成擬人句)學生喊出: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我進行肯定后,又告訴大家:改擬人句,也可以給蝴蝶(動物、植物等)加上人的心情或語言。學生又把句子修改成:蝴蝶開心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2.描寫方法的學習與運用

《風箏》一課借助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心情。如:“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我引導學生模仿這一寫法,描寫自己打針時的心情。有學生寫下了如下的句子:“老師帶我們?nèi)ゴ蜥樍恕N业男木拖翊蚬囊粯逾疋竦靥似饋怼?匆娽樤M別人的胳膊里,我覺得自己的手臂也疼了起來。我趕緊移開目光,安慰自己:沒事的,我很勇敢,可我的腿卻不爭氣地抖了起來。”

3.段落結構的學習與運用

《秋天的雨》第2、3兩段采用先總后分的寫法介紹了秋天繽紛的色彩和豐收的景象。我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用“秋天來了,到處瓜果飄香”為總起句介紹果園的景色。

4.謀篇布局的學習與運用

還以《秋天的雨》為例。課文第一句寫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我引導學生想象:秋天還是什么?學生說:秋天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秋天是一位音樂家……

三、厚e薄發(fā):收集寫作主題,豐富表達形式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積累是表達的基礎。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片段,這是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但積累要有針對性。仍然以人教版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為例。在學習這組教材的兩周時間里,我引導學生專門積累描寫秋天的文章、詩歌,逐漸習得寫法。

四、對癥下藥:針對性指導訓練,打開寫作的思路

篇(3)

幼兒園秋季主題活動1一、主題名稱:

我愛秋天

二、主題思路

秋天豐富而多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是個充滿喜悅的季節(jié),是個處處都蘊含著教育契機的季節(jié),從夏季到秋季的自然界會發(fā)生許多變化,草兒變黃了,樹葉落了,樹上結果子了,天氣涼了……這些變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根據(jù)幼兒興趣與實際發(fā)展需要,結合季節(jié)特征,我們開展了“我愛秋天”主題教育,在本主題中,孩子們會利用平時散步的機會,觀察了解植物的變化,并學習用較連貫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秋天大自然的感受。我們還會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一些種子鑲嵌畫等活動,提高孩子對美的鑒賞能力,小朋友會對這一主題非常感興趣。

三、主題目標:

1、關注周圍的事物在秋季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積極學習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自己對秋天的認識,樂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欣賞散文,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初步理解散文中運用的比喻、擬人手法,能運用語言、動作、繪畫等形式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自己的理解。

3、在活動中有探究的興趣,知道數(shù)木、花草、蔬菜、農(nóng)作物、水果等都有種子,初步了解植物種子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及幾種常見種子的傳播方式。

4、能用自然美好的聲音歌唱,努力運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變化來恰當?shù)匮莩⒂眯误w動作表現(xiàn)樹葉飛舞的形態(tài)。

5、初步學習用統(tǒng)計方法;

了解5的組成。

6、學習保持身體平衡,在間隔物體上自然的行走;

練習原地觸物,在活動中注意安全。

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采集、收集一些秋天成熟的瓜果、種子等進行陳列。

2、布置秋天豐收展覽會

3、舉辦“豐收的秋天”畫展

五、家園配合

1、請家長平時讓幼兒參與蔬菜菜肴的制作,讓孩子參加買菜、擇菜、洗菜、燒菜的制作全過程。

2、請家長一起收集植物的種子。

3、請家長協(xié)助制作一些裝豆子的大大小小的口袋、植物種子標本等。

4、收集表現(xiàn)秋天美景的圖片、照片、明星片等。

六、區(qū)域活動:

娃娃家(生活區(qū)):利用各種種子的成品或半成品制作種子食品大拼盤

小巧手(美工區(qū)):提供之和、見到、顏料、毛筆、油畫棒、膠水和各種廢舊材料,引導幼兒用拓印、鑲嵌、繪畫、貼印等方法表現(xiàn)對秋天的認識。

聰明屋(益智區(qū)):繼續(xù)提供花生及剝花生激勵表,讓幼兒用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七、活動內(nèi)容:

音樂:逛公園 拾豆豆 秋天多么美 秋葉

語言:秋天的雨 猜謎會 秋天真美麗

科學:植物趣聞 種子藏在哪里 植物這樣過冬

綜合:我知道的秋天 玉米真好吃 采集種子 種子的旅行 種子食品品嘗會

秋游 剝花生

數(shù)學:分種子

美術:秋天的樹林 種子鑲嵌畫 拾穗子

幼兒園秋季主題活動2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新綱要》,不斷反思、積累。堅持教研,促教師化發(fā)展,進一步優(yōu)化保教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綱要為指導,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師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限度的發(fā)展。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自覺學習,自主發(fā)展的意識,在研究中促進教師的自主發(fā)展和自我成長。

3、針對本園問題,有效開展教研活動,注重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切實提高保教質量。

三、主要工作與措施

(一)注重內(nèi)涵發(fā)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加強教師優(yōu)質意識

(1)加強自學的意識。結合縣教育局組織的讀書工程,要求教師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在終身學習中引領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本學期要求每位教師除規(guī)定的必讀書外,必須重溫細讀專業(yè)書籍一本,并做好讀書筆記。

(2)加強服務孩子的意識。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和行為,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3)加強專業(yè)發(fā)展的意識。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多向同行。網(wǎng)絡學習。不斷更新、豐富、完善自己的專業(yè)結構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和能力。

2、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平臺,注重教師的培養(yǎng),提高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重點培養(yǎng)教師的一日活動把握能力和對教材的熟悉度。

(二)加強實效性教研

1、每次活動圍繞專題進行,發(fā)言要圍繞主題,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或是經(jīng)驗心得,或是問題困惑等,要做到人到心到,扎實有效的開展對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研究探討。

2、重視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質量。

加強教師如何進行有效反思的學習,促進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成功之舉,教學敗筆之處;教學機智之精、孩子發(fā)現(xiàn)之美、教學改進之想???等等,切實提高活動質量。

(三)進一步加強家長工作。

1、進一步增強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的意識,把握好教師和家長互為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關系,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和家長資源,開展各類教學活動。

2、加大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形成家園教育的合力

3、根據(jù)不同幼兒特點、家庭情況、家長需求等,靈活運用面談、家訪、電話、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和方法與家長交流溝通,贏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四、工作安排

八月份:

1、教室環(huán)境布置

2、完成各類計劃的制定工作。

九月份:

1、穩(wěn)定新生情緒,加強常規(guī)培養(yǎng)。

2、開展走訪活動。

3、完成幼兒早操的新授工作。

4、開展"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中秋季"的主題活動。

十月份:

1、結合"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開展愛國、敬老的美德教育。

2、開展教師讀書工程活動。

十一月份:

1、幼兒早操賽。

2、教師舞蹈業(yè)務學習。

十二月份:

1、幼兒美術作品展。

2、家長元旦聯(lián)誼半日活動。

一月份:

1、學期結束工作。

2、教學檢查。

3、填寫幼兒評估報告單。

4、資料積累整理。

幼兒園秋季主題活動3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農(nóng)作物或果樹,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體驗秋天豐收的快樂。

2、能圍繞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交談。

3.教育幼兒尊重成人的勞動,愛惜農(nóng)作物。

活動準備:

1、幼兒多次了解過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收獲許多的水果、蔬菜,并知道其中的一些名稱。

2、農(nóng)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

3、每位幼兒帶1-2個水果或蔬菜,在教室的一角布置“豐收的季節(jié)”展覽。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通過提問激發(fā)幼兒談話的興趣。

2、你們喜歡秋天嗎?最喜歡秋天的什么?(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討論對秋天的認識)。

二、引導發(fā)現(xiàn)

1、觀看農(nóng)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

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拓展話題。

“農(nóng)民伯伯在干什么?”(如收割、脫粒、揚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小結:農(nóng)民伯伯為了給我們種糧食,辛苦了一年,我們要愛惜農(nóng)作物,愛惜糧食。

2、秋天還有許多好吃的水果和蔬菜,你最喜歡吃什么?為什么?

(引導幼兒在別人談話過程中,積極參與談話和補充談話的內(nèi)容,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幼兒知道秋天是各種植物收獲的季節(jié)。)

三、交流討論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交談,學會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的名稱、外形、味道及用途。

(教師巡回參與幼兒的交談,提醒幼兒圍繞話題輕聲談話,不影響別人。)

幼兒園秋季主題活動4設計思路: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次經(jīng)歷,游戲中的每一次體驗都可以成為幼兒積累的內(nèi)容,都可以引發(fā)為談話的話題。幼兒園談話活動是幫助幼兒學習運用口頭語言與他人進行交談的活動,具有獨特的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功能。談話活動不僅能激發(fā)幼兒與他人交談的興趣,幫助幼兒習得談話的基本規(guī)則,還可以增強幼兒通過交流獲取信息的意識,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促進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讓孩子們圍繞“樹林——田野——果園——花園”這一系列線索,用語言清楚地表述對秋天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秋天的主要特征,加深對秋天的認識。

2、在談論感受中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有關“秋天”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春夏秋冬)那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了?(秋天)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現(xiàn)在是秋天了?

【此環(huán)節(jié),我簡單地運用了兩個封閉式的提問,直接引出了“秋天”,為后面的談話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2、“走進”秋天,表述、感知秋天的特征。

(1)秋天的樹林

以游戲形式,帶幼兒“走進”秋天的樹林。

【一板一眼的談話活動,顯得枯燥、乏味,容易讓幼兒失去興趣,而游戲是最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武器”,所以這里我用了一個“夢想秋游”的游戲開始活動,一來想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二來讓幼兒通過想象,產(chǎn)生有一些身臨其境的感覺;三來是想創(chuàng)造情境,為幼兒創(chuàng)造認真傾聽的環(huán)境。】

反思:這里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游戲情境,能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但是這類“想象”游戲,需要孩子們在完全靜下心來的時候才能順利開展。活動開始我有些操之過急,有些孩子沒能完全過渡到游戲中。

師:來到樹林里,你看到了什么?

直接出示樹林的圖片,樹林里的葉子有點變黃了,有的變紅了,秋風輕輕一吹,落葉像……飄落下來,落在地上,像……

幼兒園秋季主題活動5活動目標:

1.圍繞“我知道的秋天”話題,大方地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2.有良好的傾聽習慣,能夠安靜地傾聽別人談話,不隨便插嘴。

3.初步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萌發(fā)熱愛秋天、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觀察園內(nèi)外的景色變化;

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寫《我知道的秋天》調(diào)查表。

2.《我知道的秋天》PPT。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

2.結合調(diào)查表,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1)請小朋友拿著調(diào)查表,兩人一組進行交談。

(2)教師輪流參與小組談話,了解幼兒的談話內(nèi)容。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

3.集體談論,拓展談話范圍。

(1)說說秋天美麗的景色。

“你發(fā)現(xiàn)秋天的景色有什么變化了嗎?你知道秋天有哪些花嗎?你知道都有哪些顏色嗎?像什么呀?

(2)說說豐收的秋天。

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嗎?你知道秋天的田野里,哪些農(nóng)作物豐收了嗎?

4.交流小結,萌發(fā)熱愛秋天的情感。

篇(4)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①這話道出了閱讀教學與習作訓練的緊密聯(lián)系,閱讀教學是習作教學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靈活運用到習作中。也就是說,閱讀是由外到內(nèi)的吸收,習作則是由內(nèi)到外的表達。可見閱讀與習作是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一線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讀與寫這把雙刃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習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閱讀教學總目標包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激感體驗,豐富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習作訓練目標包括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習作”。閱讀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信息輸入過程,而習作訓練過程實際上是信息輸出過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習作訓練是對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深化、升華,是注重語文學科實踐性特點的體現(xiàn)。因此,“習作”是一種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技能,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和重要標志。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反思教學方法,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把閱讀訓練與習作訓練聯(lián)系起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習作訓練因素。

一、積累詞匯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從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指導學生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段,做到筆記、腦記相結合,長期積累,久而久之,學生詞匯豐富了,習作時就下筆有神了。如在閱讀三年級《秋天的雨》一文時,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幅美麗、豐富、歡樂的圖畫。“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nèi)フ兀∠勺拥玫降念伾透嗔耍霞t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在秋雨里頻頻點頭”。這一段落寫出了秋天的雨潤物無聲,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背誦、默寫并抄寫下來,學生在讀寫中受到了啟發(fā),明白了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展開想象,利用比喻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另外,還要抓住每個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教學,充分利用現(xiàn)成的訓練陣地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的快樂。

二、以讀促寫

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繼續(xù)、發(fā)展、升華。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②語文教材都是學生學習習作的最好典范,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它們都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

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外在體現(xiàn)無非是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在“讀、悟、積累”的基礎上,把好詞好段遷移運用于習作中,強化練筆,學以致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管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每篇課文總能找到一個小練筆的“抓手”。如在教學《玩出了名堂》一文時,我就利用課文明晰的線索“玩”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果能細心觀察,可能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這樣進行小練筆,既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三、學會續(xù)寫

許多課文結尾意猶未盡,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師要巧妙把握教材延伸點,善于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fā)展方向發(fā)揮想象,對文本進行內(nèi)容的延伸、情感的升華。學生的靈性就會在這樣的想象小練筆里飛揚起來,恰到好處的課堂練筆同樣可以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如教完《小攝影師》一文后,我讓學生想象小男孩還會來嗎這個故事情節(jié)。“過了幾天,小男孩果真又來了……”學生在練筆中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延伸,對課文情境進行合理性推測。不難看出,這樣的課堂小練筆,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達到了新的層次,對課文中心的感受達到了新的境界。不少課文具有供讀者想象的語言空間,在閱讀中引導把握語言空間,拓展語言情境,想象語言情節(jié),可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四、強化句式訓練

《論語·魏靈公》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句式訓練——要做到在閱讀常規(guī)課堂中訓練學生讀、寫、說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為習作語言表述打下堅實基礎。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內(nèi)容回答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心思細密的老師會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回答問題時有沒有把話說完整,有沒有用連接性的詞語,這對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的鍛煉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寫得優(yōu)美生動又富有音韻美的好詞句。教師在教學時應適當點評——這些句子好在哪里,為什么寫得好,讓學生真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例如每一組單元導讀的要求,里面有一段文辭優(yōu)美的引導段落,我嘗試跟學生講解這段的好處——運用排比手法,講究對應美,并讓他們熟讀后抄寫下來。經(jīng)過反復強化,我很高興地看見班上學生的習作變化很大——他們喜歡上了在寫作中使用技巧,尤其善于運用比喻句和排比句。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發(fā)揮好閱讀教學和習作訓練的相互滲透作用,應認真研讀文本,從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語文課程內(nèi)容豐富多彩,文本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從學生、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fā),有效利用好課程資源,深入挖掘課文的文化內(nèi)涵,把握文本,發(fā)掘文本,那么今日閱讀訓練,將會搭起明日的習作大舞臺。

注釋:

①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葉圣陶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58.

②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葉圣陶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52.

參考文獻:

篇(5)

信息化環(huán)境下,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順勢產(chǎn)生了許多“微”名詞――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深受歡迎。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借鑒這一形式,開展“微寫作”,讓學生將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及時地記錄下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表達欲望,一點一滴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

一、“微寫作”的意義

微寫作的形式靈活,篇幅短小,容易實施,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意義十分重大。

(一)形式靈活,篇幅短小,易實施。“微寫作”,顧名思義就是微型寫作,一般來說篇幅都比較短小,僅有一二百字,形式十分靈活,隨時都可以實施。比如,在學習新課時,教師可以布置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寫一段課文的讀后感或者續(xù)寫、改寫、縮寫文章,隨時隨地進行寫作訓練。相對于普通的寫作教學而言,“微寫作”更易實施。

(二)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與閱歷不足,讓他們寫四五百字的作文,可能難度會比較大,尤其是在字數(shù)湊不夠的情況下,小學生更會畏懼寫作。而微寫作則以其篇幅短小的優(yōu)勢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寫起來會感覺游刃有余,從而大大提升寫作信心。

(三)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微寫作字數(shù)較少,寫作題材廣泛,可以寫的素材有很多,因此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更適應小學生的寫作訴求。

二、“微寫作”教學法的運用

微寫作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應該恰當選擇寫作時機與寫作話題,跟進微寫作的微評價,并注重微寫作的活動反饋,使微寫作落到實處。

(一)恰當選擇寫作時機與寫作話題。微寫作篇幅短小,形式靈活,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開展微寫作活動。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時,在朗讀課文之后的幾分鐘里,教師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寫一段話來描寫春天的雨。很快,學生便仿照課文寫出了一段段稚嫩卻有童真童趣的句子。一位學生寫道:“春天的雨,是一支魔法棒,它隨意一揮,慢慢地,慢慢地,就把大地變綠了。”雖然模仿的這段話并不是十分完美,但是其想象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已經(jīng)讓人十分驚嘆。

(二)跟進“微寫作”的“微評價”。課堂中開展微寫作活動,是一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良策。但是,如果教師對于微寫作的評價不關注,那么就會打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此,教師在微寫作活動開展之后,也要積極跟進微評價,為學生作點評。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關于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描寫。于是,教師便要求學生進行“微寫作”,將自己家鄉(xiāng)某一處風景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中的變化用簡單的語句寫下來。一名小學生寫到:“春天,村外小河里的冰化了,小河邊的柳樹發(fā)芽了,燕子也回來了。夏天,村外小河里有很多孩子在游泳,一些大人在乘涼,知了嗡嗡地叫著。秋天,村外小河里飄滿了枯黃的葉子,花草樹木都開始枯萎了。冬天,村外小河里結了冰,柳樹也變得光禿禿了。”學生讀完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師及時對其進行了評價:“非常棒!你抓住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特點,對村外小河、河邊的柳樹進行了描寫,觀察細致入微,真是個小作家。”雖然學生的微寫作沒有優(yōu)美的語言和精巧的構思,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這已實屬不易,教師抓住寫作特點對其進行表揚,大大激發(fā)了小學生寫作的自信心。試想,如果教師不進行評價,小學生今后的微寫作興趣能夠保持嗎?

(三)注重“微寫作”的活動反饋。每一次微寫作的活動都應該認真對待。教師應該在活動過后積極反思,了解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信心、寫作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小學生微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缺點進行總結,為其提供有益的參考。比如,在上個學期,小學生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微寫作活動,大大提高了寫作興趣,對寫作不再是一副恐懼的樣子,寫出來的東西也漸漸地有血有肉、生動形象了。因此,教師更加堅定了微寫作活動的信心。又如,有一段時間,教師開展微寫作活動,發(fā)現(xiàn)學生有了倦怠心理,于是教師便適時改變思路,鼓勵學生從微寫作轉向口頭作文,在口頭作文得到一定的提升之后,教師再返回來開展微寫作,經(jīng)過這一改變,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了維持,微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結語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其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現(xiàn)實中,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卻是越來越淡薄。為此,教師應該及時改變思路,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形式,通過一次次微寫作活動,來降低寫作難度,化難為易,化整為零,使寫作不再可怕,使學生逐漸學會寫作、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篇(6)

對話在課堂教學中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二是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三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小學生年齡小,閱讀教學的對話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點撥。那么如何引導,怎樣點撥呢?

1.以多讀為前提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堂,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確定一個思想、容量較大的問題,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課文,尤其是學生不能馬上理解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及情感時,可以讓學生讀讀課文,逐步走進文章里去,才能觸摸到文章的脈搏,才能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

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秋天的雨》時,是這樣設計讀的。指名學生閱讀課文后,師述:“你們真了不起,讀得很棒。說說在秋雨里看到了什么?”“有小青蛙、小喜鵲、松樹、柳樹、柿子和橘子。”“這些樹木還有顏色呢,注意到了嗎?邊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學生再次輕聲讀,邊讀邊畫。師生交流后,學生再次齊讀。

2.利用精彩發(fā)言使對話走向深入

課堂上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善于抓住學生即時的思維火花,利用課堂上生成的有準備的教育資源調(diào)整、引領學生與教師、文本對話。許多優(yōu)秀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做得更多的是傾聽,在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捕捉學生的精彩發(fā)言并把它定格、強化,在給予激勵性評價的同時,將學生發(fā)言作為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起來,引領學生進入深層次的文本對話。

一位教師在講到成語“金風送爽”時,這樣說道:“小朋友,秋姑娘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你覺察到了嗎?”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了很多大自然的變化。“對呀,小朋友都已經(jīng)感覺到秋姑娘的腳步了。那你們能不能用我們課本里的成語來說說秋天呀?”教師引出“金風送爽”,講解到這里,大家都覺得已經(jīng)差不多,可以接著講下去了,誰知教師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發(fā)問:“老師,為什么把秋天的風說成是‘金風’呢?”教師想了想,隨即這樣進行下去:“對呀,你真會思考,為什么把秋天的風叫‘金風’呢?提出這個問題很有水平!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得上來?讓我們再看看書本上的插圖,想想你看到過的秋天,你一定可以說得更好的。”

經(jīng)一段時間的閱讀與思考后,學生的回答的確很精彩。

有人說,閱讀教學中的教師就像是一個“婚姻介紹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任務是把文本介紹給學生,促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對話,交流感情。作為介紹人,應當留出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當交流的過程中出現(xiàn)“故障”,介紹人就要出面幫助,在適當?shù)臅r候,還要靈活地推波助瀾,讓文本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零距離交融,促進教學共同體的發(fā)展。

二、學生角色的認定與學生行為的引導是實現(xiàn)對話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1.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

任何教學的終極目標都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不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心理、思維閱讀文本,就不能營造出對話必需的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平等對話就無從談起。當然,尊重不等于盲從,不等于聽之任之。對學生在對話中的疏漏、貽誤之處不能因為尊重而失本真,否則教師也就失去其引領、主導的作用。

篇(7)

在這次的小學語文分組活動組織探究中,學習小組是教師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的單位。班級分組是4~6人比較適宜,我們學校小學生班級人數(shù)在35人左右,依照我們班36人的實際情況,可以將班級分為9個學習小組,每組4個人,這樣分組既有利于學生討論,又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控制。

案例一:在講解《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教師將班級分成9個小組,每個組里有ABCD四個學生。老師面帶微笑地對學生說:大家覺得“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這種修辭方法好嗎?好在哪里?下面來討論一下。

A同學低頭思索后,小聲說:我覺得是比喻句………

B同學(歪著頭問道):是么,為什么?

C同學急切地補充道:我覺得也是,這個句子比較形象生動。

D同學(興奮地舉起手,大聲地回答道):老師,我們已經(jīng)找到答案了,這個句子是個比喻句,好處是生動形象。

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表揚的同時,一一對他們的其他問題做了指導。小組的學習氛圍更濃了。

四個人為一組的分組在班級人數(shù)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優(yōu)先采用。小組的內(nèi)部討論不會因過于激烈而影響到課堂氣氛,靈活度與參與度都恰到好處。教師也有利于指導,根據(jù)小組中成員的表現(xiàn)給予具體意見,避免因人數(shù)多而出現(xiàn)指導不到位的情況。

[反思]如果小組的人數(shù)較多,那么小組數(shù)量就會相對較少,探究討論時的激烈靈活度就會降低,這就失去了分組的價值與初衷。但是如果小組人數(shù)太少,小組數(shù)量就會過多,就會出現(xiàn)秩序混亂的問題,會造成教師難以有效地控制教學環(huán)境的局面,也會對教學活動有影響,無論是哪種都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二、調(diào)整實力。互助共勉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的目標任務,就必須均衡各學習小組間的實力。按照層次等級,全班學生可以分為幾個層面,然后均衡地將各類學生分布到各個學習小組中,以確保每個小組里面既有一定的優(yōu)秀學生,又有一定的中等生和后進生。

案例二: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了AABB,ABB等詞性,微笑著對學生說:最近幾篇文章中都有很多類似“舒舒服服”“快快樂樂”等這一類的詞,我們一般叫做AABB型,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小組討論一下看哪個小組說得最多……

A組、B組兩個小組,每組四個人,當老師開始讓大家討論時,A組較活躍地討論著,相比之下B組氣氛比較消極。時間結束后,老師讓學生們舉手回答。

A組同學(踴躍舉手,躍躍欲試):反反復復,開開心心。

老師微笑著表示滿意:A組同學回答得很好,其他同學有沒有些想法呢?

B組舉手說:蹦蹦跳跳,高高興興……一下子說了五個。

A組同學不甘示弱:歡歡樂樂,輕輕松松,洋洋灑灑……一口氣說了一大串,讓小組成員倍感榮耀。

老師(贊同地點點頭并微笑著):其他小組還有沒有啦,再開動開動腦筋……老師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B組,B組有些羞愧地低下頭。A組成員像是又有了靈感似的眼前一亮:口口聲聲、支支吾吾、日日夜夜……

老師:A組表現(xiàn)得很好,大家要向他們學習,討論時要積極熱烈點,勇于抒發(fā)自己的想法意見。

學生都以羨慕的眼光看著A組成員,老師的表揚又給了他們信心。老師也再次給了A組一個贊許的眼神。

[反思]如果教師在分組時沒有平均分配組員之間的實力,在設計探究的題目、開展小組間的巡視提點等等活動過程中,就沒有辦法有效地安排進度并掌控整個局面。小組之間討論成效的反差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說,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各個學生以及學習小組間的均衡實力。在確定分組人員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基礎與平時的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綜合評定。

三、分析特點,合理調(diào)整

一般情況下,新的班集體的分組活動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教師還要對學習小組的成員進行一些微調(diào)。涉及的人數(shù)一般很少,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進行的調(diào)整。這么做就主要看小組氛圍與某些學生的性格特點之間的融合程度。

案例三:A組的學生1比較內(nèi)向,平時不太愛說話,與同學的相處也不太融洽。老師讓學生按自由接力的形式朗讀《趙州橋》,要有感情,語句要有停頓,并在讀的同時有所思考。

A組同學決定分段朗讀,當學生1讀到:(小小的聲音,不激昂,有點扭扭捏捏)“一個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建造了這樣一座橋,而且這座橋建造在遠離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舉世聞名,所以,這充分表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贊揚了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讀完之后活躍的學生2對他說:“這里你要放開聲地讀,因為他在贊頌我國勞動者,來你試試把聲音發(fā)大點。”

學生1(人就有點顫巍巍的,但是聲音已經(jīng)響亮了很多了):一個普普通通的石匠……

學生2繼續(xù)鼓勵他說:很好,聲音再大點,你可以做得更好的,相信自己。其他小組成員也表示同意似的點點頭。

學生1看到大家對他的期許目光,又自信了一分,臉紅了,但還是鼓足勇氣富有感情地去朗誦:一個普普通通的石匠……

讀完之后小組成員都為他感到高興。

篇(8)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過于重視對文章文本的分析,而忽視了語句教學的重要性。事實上,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深刻的掌握文章的內(nèi)涵還言之過早,在教學中應該更多的重視學生對語句的理解和認識,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幫助。例如在《秋天的雨》這篇文章中,第四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句:“小喜鵲銜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媽媽的腳下”,這句形象的刻畫了秋天到來后世間萬物的變化,句子十分優(yōu)美。在這段教學中,教師若能夠帶領學生反復朗讀,并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lián)合實際,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來想象大自然中秋天的實際景象,必然能夠加強學生的感受與體驗。之后再讓學生模仿這種句式來進行造句,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妙的意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對于今后的寫作也非常有幫助。

2 教學目標不夠清晰

語文是一門課程,應當具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即通過語文教學可以達到什么目的或效果。但是目前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抓住教學重點,尤其是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盲目閱讀的現(xiàn)象。學生僅僅是為了閱讀而閱讀,閱讀中也無側重,分不清主次,這樣的閱讀教學效果勢必不佳。筆者認為,語文教學與自由閱讀不一樣,應當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這也是教育賦予語文教學的使命。嚴格來說,教育本身就帶有目的性和政治色彩,就是為了培養(yǎng)人和教育人才開展教學活動的。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有所側重的教學,有意識的引領學生去閱讀,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夠充分掌握教學大綱,抓住關鍵點,圍繞一個中心去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掌握不同的知識點,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

3 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化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都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式,而是開始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情景教學、合作教學、探究教學等。但是由于缺乏創(chuàng)新,使得這些教學方法在應用中過于形式化,有些教師甚至是照抄照搬的使用,而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教學情況,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很難達到滿意程度。例如在合作教學方法的應用上,一些教師只注重形式,無論什么課程都以擺“小飯桌”的方式進行,是的學生在課堂上無法自主深入思考,這樣不但無法浪費了課堂時間,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而且還會不利于學生自我思考,甚至會養(yǎng)成依賴他人的毛病。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采取哪種教學方法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確定,只有運用得當,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法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對于要求感知積累的簡單內(nèi)容,可以采取自由默讀、背誦等自我感受的學習方式學習;對于具有多元思維趨向、利于結合不同生活體驗形成獨特感受,培養(yǎng)思維個性的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分別獨立體驗、思考、再當眾展示不同的思維結果,引發(fā)多向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學習方式;對于疑難的重點內(nèi)容,可以借助一些輔助手段或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共同學習交流,以相互啟發(fā),加深理解形成共識,突破疑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4 偏離教學重點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固然是可取的,但是僅僅為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而偏離教學中心則適得其反。例如在課文《司馬光》、《曹沖稱象》等教學中,不注重對文章詞句和思想意義的教學,而是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提出救人、稱象的新方法,這樣不但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的,而且因為學生對文章的思考和領悟程度較低,所想出的辦法也多缺乏實際可行性,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效果并不會十分理想,同時也窄化了課堂教學目標,無法很好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對于這一點,筆者認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心中裝著教學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否則教學是失敗的。為此教師一定要依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為主要目標,突出重點,提高效率,在40分鐘里要做對提高學生素養(yǎng)最有價值的事,要加強基本訓練,不能把朗讀、背誦、寫字、聽寫、鞏固、練習都放到課外,教學活動應緊緊圍繞識字、閱讀等基本任務展開。

5 課堂拓展具有隨意性

篇(9)

1 督促學生提前進行適當性預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類要素之間的互動流程,而當中影響效應相對深刻的莫過于學生和文本的交流。但是,目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未能關注這類細節(jié),通常狀況在就是安排學生初步閱讀課文之后,就直接開展對話交流活動,即要求學生闡述個人見解。須知在此期間,學生根本未能把握生字音準、理順句子結構、深度理解詞語內(nèi)涵,而后的教學效果自然不佳。想要針對這類問題加以有效解決,就必須不斷強化學生和文本材料之間的交流力度,而最為直接的適應路徑就是提前督促學生做好預習事務。所以說,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理當持續(xù)激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等良好習慣培養(yǎng),必要狀況在設置一些預習類題目,令學生可以預先介入到積極學習狀態(tài);再就是定期檢驗學生預習水平,并結合個人表現(xiàn)提出富有針對性的改善建議,至此強化單位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交流效果,鍛煉學生群體的自學和實踐應用技能,為日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機改善,提供應有的保障條件。

2 在課堂上設置多元且有趣的問題情境

為了全面迎合小學生群體強烈的獵奇心態(tài),教師有必要結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各類有趣的問題情境搭設,令學生課堂注意力得以集中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類話題討論活動,最終贏取一類較為理想化的教學成就。如,在進行《海底世界》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借助圖片演示和語言表述等方式,將海下不同深度狀況予以生動化呈現(xiàn),之后為學生設置對應問題,包括海底之中存在何類生物,它們彼此之間怎樣交流。如此一來,便可以順利激發(fā)出小學生的探究欲望,令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在海底環(huán)境探究方面上,并且在?@部分問題情境交互式作用下,可以輔助教師有序地組織整篇課文的講解活動,最終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3 靈活改變教師角色,搭建起和諧化的師生情感關系

想要確保小學語文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還需要妥善化師生關系的支持,而想要滿足這類條件,就需要教師靈活性地轉變個人扮演的角色。以往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教師始終扮演著授業(yè)、解惑這類嚴肅性形象,并且全面把控課堂整體教學節(jié)奏,此間小學生只得被動接納,長此以往不利于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而自從我國實施新課改方針之后,便主張教師及時轉變?yōu)閱l(fā)、合作類角色,其核心使命就是在尊重學生形象思維和情感特征基礎上,發(fā)揮自身的人性魅力并和學生共同進退,進一步令小學生在參與集體探究活動中收獲豐富的知識點,并且朝著教師設置的更高成就目標不斷邁進。如,在進行《秋天的雨》這類課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教師合作閱讀模式,進行課文主題思想升華與過渡的細節(jié),即“秋雨為我國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帶來了水果成熟的香味,給我們帶來了豐收,帶來了快樂。”在師生就此建立起默契的情感關系之后,學生會在教師的鼓勵下在課后主動欣賞秋景,而不是像以往般被動完成教師嚴格設置的任務,隨后可以將數(shù)不盡的秋天美麗景致一覽無余,為今后相關課題內(nèi)容深入性解讀,積累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4 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篇(10)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在閱讀指導中,利用思維導圖的直觀性,把部首相同或者把意思相近(相反)等的詞進行整理識記,能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文本的閱讀與理解。如在教學《秋天的雨》見圖1(三年級上冊第11課)一課的生詞時,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更直觀地讓學生學習生詞,識字生詞和理解生詞的意思。

二、繪制導圖,理清思路

學生在鉆研文本的過程中,主動積極思考,梳理作者的思路,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學生自然能有所感悟。如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課文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shù)脑~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是文本的教學的重難點。根據(jù)教學的重難點,老師利用思維導圖的導向作用,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從而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見圖2)

思維導圖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模仿了顯微鏡下的腦細胞,目的是促使大腦快速、高效、自然地工作。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梳理文本的結構,理清作者思路,能更好地提高閱讀的效率。

上一篇: 母親節(jié)活動策劃方案 下一篇: 村醫(yī)培訓總結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久久精品伊人久久精品伊人 | 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 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