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31 10:19: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化產業運營策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9-0045-02
1 企業文化的基本內容
1.1 企業文化的定義
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綜合體,而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發展過程中,通過良好的經營手段和過硬的產品質量所形成的一種理想信念、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準則。而對于具體的企業文化,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認知;美國學者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將企業文化定義為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們所擁有的那些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
1.2 企業文化的功能
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具體表現在其相關的功能上。首先,企業文化擁有一定的凝聚功能;通過企業文化可以將松散的組織黏合起來,使企業內部的員工做到團結協作,體現出企業的凝聚力。并且在企業文化的價值導向下,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企業文化還有利于良好企業形象的樹立,對自身和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此外,它還具有約束功能、控制功能以及調適功能,無論是在企業的正常運營中,還是發展壯大過程中,都會提供重要的推動力。
1.3 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企業文化可以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樹立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核心競爭力事實上也是企業文化與市場營銷的綜合。在企業中,技術和人才都可以通過學習和引進來滿足,但企業文化必須通過長期的努力來形成,關鍵就在于核心價值觀念需要長時間的去總結和填充。與此同時,在吸引人才、將無形資產盤活為有形資產等方面,擁有自身企業文化的企業都具有較大的優勢。科學的企業文化還將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延長企業的生命周期。
2 市場營銷與企業文化之間的聯系
2.1 本質上具有一定的共同之處
從過去傳統的營銷4P理論到如今的4C理論,在這營銷理論的發展變化過程中也滲透著企業發展角度的轉變。目前,大多數企業都更加注重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出發點,在營銷策略的制定上也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這種科學的企業營銷理念和企業文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強調尊重人的需求,體現了企業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2.2 表現形式上可以進行相互補充
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最直觀的就是企業員工的制服、著裝以及企業的標識,中層次的就是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相應的發展目標,更深層次的則是企業的價值觀念等靈魂性內容。其中企業的深層次文化決定著中層次和表面層次的文化,但在具體現實中又通過它們來表達出來。中層次和淺層次與市場營銷的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營銷策略中也可以間接地反映出一個企業的經營理念以及相應的企業文化。
3 市場營銷與企業文化之間的區別
3.1 直接目的不同
企業文化的作用可以在產品的營銷上得到具體的展現,但市場營銷和企業文化之間卻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在市場營銷中,注重的是人的基本需求以及產品需求等要素,人的需求是最直接的動力。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同時為企業帶來相應的價值,最終實現雙贏的過程。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的價值理念、經營理念以及工作作風,價值觀念是其主要的核心內容。它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根據時代的要求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3.2 表現形式不同
在市場營銷的活動中,大多會采用顯性的策略和手段,諸如產品和價格等手段,這些都是容易被人所感知和察覺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市場營銷手段明確的判斷出其基本的屬性和特征。但企業文化的表現形式則普遍屬于隱性,越是深層次的企業文化,越不容易被人們所感知。對于企業文化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念等內容,雖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企業的員工,但對于外部人員來說很難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觸碰和認識。這些都是企業在其長期發展過程中自己摸索并發展起來的,所以外人很難去做到親身的理解和認同。
4 如何發揮企業文化對于產品營銷策略的推動作用
4.1 樹立員工認同的價值理念和經營理念,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
由于企業文化對于市場營銷具有直接的作用和影響,因此企業在制定和實施營銷策略時應更加注重對自身企業文化的培育,充分發揮出企業文化對于產品營銷策略的推動作用。首先,企業要樹立員工認同的價值理念和經營理念,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在此過程中,企業要本著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主旨,以滿足人的需要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為導向,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只有科學的企業文化才能更容易被員工認同和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統一。
4.2 構建一支具有優秀文化的營銷團隊
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沒有文化的營銷團隊將很難取得好的營銷效果,更不能做好知識產品營銷并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團隊。為此,企業要在營銷團隊的選拔、培訓和建設上下足心思,構建一支具有優秀文化的營銷團隊,運用合理的經營哲學來分析市場,做到文化營銷和知識營銷,利用企業文化提升企業自身的營銷能力。
4.3 注重品牌建設,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
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如果沒有一個響亮的品牌就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知和認可,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逐漸發揮著更加強大的作用。很多大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品牌的塑造,可口可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產品不僅在質量和需求上給消費者以滿足,更在其灌注的“盡情、盡暢、盡我”中滿足了消費者的情感消費特色,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所以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利用品牌的文化營銷,豐富產品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了企業營銷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4 重視文化的宣傳工作,推動相關的營銷工作
企業不僅要使企業文化在內部影響著員工,還要通過向外的傳播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同,擴大企業的影響力。企業文化的影響作用往往可以通過營銷的效果得以體現,所以企業文化培育的是否成功從其營銷的成果便可一目了然。企業要重視文化的宣傳工作,使營銷人員可以理解并掌握企業文化的精髓,并將其灌輸到相應的產品營銷策略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推動相關的營銷工作。
5 結 論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雖然在具體的形態上不能給人以明確的感知,但其發揮的作用卻是不可替代的。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營造適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以此來推動產品營銷策略的創新應用并在市場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參考文獻:
[1]馬雙,王永貴,張璟.服務補救后顧客滿意驅動機制的實證研究——基于電子商務背景下對感知風險和購物經驗調節效應的剖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4).
[2]王永貴,姚山季,瞿燕舞.消費者參與創新體驗的理論探索——對操作說明、感知復雜性、勝任感和自治感關系的實驗研究[J].管理學報,2011(7).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3-00-02
一、項目背景
第一,舊城改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后,開封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從而需要對舊城進行持續的改造,這也是程式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于舊城改造能夠重新規劃定位城市不同區域的功能。開封市的城市格局早已形成,有著濃厚的古城風貌,并且有著悠久歷史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不過古城區當中的居民住宅主要是五六十年的建筑,危房以及舊房數量眾多,亂搭亂建的問題非常突出。當前在開封老城當中,仍然有數百萬平方米棚戶區等待改造。因此開封市決定徹底拆遷老城區當中的棚戶區,同時改建老城區為休閑旅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重現北宋的“汴京風采”。各大媒體相繼報道開封市的老城區改造工作嗎,并將其稱之為“千億豪賭”。
第二,文化資源豐富。開封有著悠久的立時,是有名的“六朝古都”,尤其是宋文化的內容多姿多彩,宋代歷史遺存非常豐富,國家級保護單位包括鐵塔、東京城遺址以及繁塔。省級的保護單位包括相國寺以及宗公祠等,市級的保護單位包括古州橋遺址以及午門石獅等。地下歷史遺址包括古州橋遺址以及新鄭門遺址,同時還有珍貴的館藏宋代文物。除此之外,各個朝代的文化遺存還包括開封城墻、劉青霞故居、開封東大寺、延慶觀以及龍亭等。開封城擁有的宋代的文化名人數量眾多,例如趙匡胤以及包青天等。開封市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14類共80項。
二、項目目標
文化產業園區項目的開發目標主要分為土地以及文化兩部分。第一,土地開發目標。開封市的文化產業資源集中分布在老城區,規模比較大的文化產業項目在開發的過程當中需要通過政府批準,從而實現統一規劃并且審批獲得土地,然后進行一級開發。因為土地所有者屬于開封市政府,所以在建設園區的過程當中,政府通常會通過二級開發從同企業進行合作。開封市的文化產業園區在二級開發的過程當中主要目標是商業地產以及旅游地產。
第二,文化資源開發目標。開發文化資源的目的在于實現文化資源再生產,也就是將文化資源當作原料,借助于一系列的建設開發操作,讓文化產品面向市場,通過這樣途徑獲取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開封市在文化產業園區的開發過程當中,將宋文化當作出發點,在已有歷史遺跡的前提下,塑造有著鮮明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從而拓展文化產業的內涵,并且具體文化產品的重要也比較多元化,例如宋宮廷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在開發文化資源的過程當中轉換文化資源成為資本,從而實現文化資源的增值。在各個文化產業園區當中,從總體上文化資源產業化的開發從總體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第一,文化旅游業。將宋文化當作園區旅游的支撐產業,已經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景點。第二,文藝演出業。這也是園區當中比較優勢較為明顯的文化產業,并且品牌產品以及演藝資源比較豐富,優則會廣闊的市場前景。第三,書畫工藝業。這也是園區重點開發的文化產業,比較典型的包括書畫、宋繡以及朱仙鎮年畫等,這部分工藝美術品逐漸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文化藝術品牌。第四,飲食文化。開封的小吃全國文明,尤其是夜市受到游客的普遍贊揚。除此之外還包括會展、收藏以及休閑娛樂等,都是在宋文化為基礎上開發的文化產業。
三、基本流程
第一,管理運營流程。園區管委會在管理組織的過程當中,轉變過去政府辦文化以及政府管文化的模式,實現了“管辦分離”。具體而言就是在園區管理的過程當中,政府抓喲負責出臺政策、做好規劃以及后期的監督監管,其中的實務則由企業來具體負責。鑒于此,古城文化園區成立開封市旅游投資公司以及宋都古城投資公司,由兩個公司來當作管理運營的機構,具體負責園區文化產業的運營管理以及建設管理。園區當中的管理組織借鑒一套人馬以及兩塊牌子的模式,形成園區管委會以及城投、文投工作人員根據一體化發展的目標,通過獨立干禮的機制,來實現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園區項目建設之間的密切聯系。
第二,融資流程。資金可以說是策劃管理文化產業園項目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開封市的文化產業園區屬于戰略性的園區,因此在開發的早期階段,最為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政府。不過因為整個園區需要的投資金額規模龐大,僅僅依靠政府資金無法滿足要求。為了確保園區能夠正常完成開發建設,開封市政府借助于各種不同的途徑來融資社會資本。在此過程當中,開封市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投資融資扶植政策,并同時借助于市場機制實現項目策劃以及融資渠道之間的銜接對接,從而力求能夠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園區項目的建設當中。這些優惠政策包括滿足文化產I的信貸需求、豐富融資渠道、降低信貸門檻、完善金融支持的獎勵機制。在具體運營的過程中,文化產業園區的重點項目同社會資本進行深度的合作。例如清明上河園同海南置地公司聯合成立股份公司,御河水系則由宋都水系公司同建業集團聯合開發。這些項目在開發以及管理的過程當中都搭理吸收民營資本。
四、商業模式
開封市的文化產業園區在商業模式放,首先由政府進行規劃,然后進行開發建設,有著典型的行政特色。文化產業園總體規劃的范圍是古城墻當中的所有區域以及古城外部清明上河城基地、生態度假區、大宋博物館、朱仙鎮文化旅游區。園區將宋文化當作買點,將全城一景作為特色,以兩環以及八區當作布局,建立起一城兩環八區的商業模式。第一,一城。將古城區建成成為宋文化公園,將宋代的建筑當作主題,修繕保護當前的各種文物古跡,根據內在時尚以及外在古典的要求,來興建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成為全城一景的主題公園。第二,兩環。將城墻當作主體開發環城風光帶,同時將六河五湖當作文化景觀帶。城墻為主的環城風光帶通過整治附近的環境,改造護城河并且復建四個角樓以及豁口,來實現墻體的貫通。通過治理疏浚護城河,達到城外河以及城內水系的疏通,這樣一拉就實現了健全的城墻規劃格局。
第三,八區。開封古城文化產業園共包括宮廷文化區、府衙文化區、開封府、大相國寺、鐵塔文化區、延慶觀、鼓樓商業文化區以及清明上河城影視基地區等。依托種類豐富的文化資源,古城文化在產業園區當中將不同的文化資源進行分類,并在此基礎上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區,一方面明顯豐富宋文化,另一方面也豐富了文化產品的類型。根據這一布局理念,并且借鑒其他文化產業園區的經驗,開封市的文化產業園區選取了“園中園”的商業開發模式。宋都古城產業園區在2011年被批準為國家級的文化產業園區,積極引進企業來參與運營或者是投資建設,從而推進了大批的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同時取得非常理想的收益。2016年春節黃金周當中,開封市一共接待接待游客將近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高達3.6億元。
五、風險及對策
第一,舊城改造方面的風險及對策。開封市的宋都古城產業園區在開發的過程當中同舊城改造實現了合二為一,因此同普通意層面的城市建設規劃存在這一定的區別,最為關鍵的是思路是通過引進社會資本來實現產業化的運作。從開發的主體而言,是由政府來從整體上負責項目的規劃以及管理,并且分步實施。在此過程當中根據不同項目的條件實施不同的政策,提供相應的優惠措施來招商。重要的園區文化產業項目則由文司進行策劃,在必要情況下需要控股管理。從開發對象而言,文化資源在開發過程當中將宋文化當作核心,從而打造文藝演出、文化旅游、飲食文化以及書畫工藝美術等產業,實現土地開發過程當中旅游地產以及商業地產之間的結合。從開發的機制而言,管理運營以企業作為主題,融資的機制是通過出臺投資融資的優惠措施,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文化產業園的建設。宏觀層面的文化產業園區能夠概括為政府規劃、項目包裝以及企業運營。這一模式在開封文化產業園區策劃管理過程當中的效果令人滿意。
第二,開發模式方面的風險及對策。清明上河園屬于國家級的主題公園,是由開封市政府以及海南置地公司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在此過程當中存在著一地你給的風險。從開發的主體而言,海南置地公司在參與之前,清明上河園是由開封市政府負責開發。在海南置地公司參與之后,開發的主體就是企業以及政府聯合成立的股份公司。政府僅僅是指導性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管理支持。從開發對象而言,開發文化資源是對宋文化中當中的各種民俗文化實現深層次多角度的挖掘,土地開發則主要是開發旅游地產。從開發機制而言,管理機制是將市場作為導向,由企業來管理運營,其中融資機制是政府使用土地入股同海南置地公司展開合作。在后期運營當中,融資模式是滾動開發。
第三,古城保護方面的風險及對策。為了充分保護古城風貌,并且有效改善古城區的景觀,在此基礎上發展旅游經濟,開封市政府先后組織水系工程開發。其中大宋御河屬于二期工程,開發過程是政府主導的資本運作以及資源整合。水系工程開發以及舊城區改造是同步進行的,因為涉及棚戶區的拆遷,所以只能通過政府主導將展開。除此之外,作為市政工程的一部分,規劃設計同城市發展戰略需要相互融合,有政府審批通過。從開發主體的角度而言,御河開發是由政府成立的公司當作主體,社會企業t能夠參與協助。從開發對象的而言,文化資源開發主要是營造北方地區的水城特色。從開發機制而言,運營管理是將宋都水系公司當作主體,融資途徑是政府鼓勵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從而政企合資進行開發。水系開發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宋文化內涵,連通城區的主要景點,帶來理想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不過開發過程當中也出現了水質差以及水系邊商品化過度的問題。
開封市借助于大手筆的資源整合以及舊城改造實現文化產業項目的發展,同時借此提升了城市品位。文化產業項目開發模式的選擇,應當結合地區的社會發展背景以及經濟水平,同時地方政府對文化產業項目的目標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模式以及開發理念也不斷變化。
參考文獻:
[1]趙汐.風險控制視域下的文化產業項目策劃及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3(1):451-452.
[2]侯方園.文化產業項目策劃與管理風險控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14):163-164.
[3]陳璐.從項目策劃看湘潭紅色資源如何多元開發[J].中國商論,2015,5(30):106-108.
[4]王華.“文成公主”大型實景演出項目策劃的運營分析[J].當代青年月刊,2015,3(9):150.
[5]楊吉華.縣域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研究--以蓬萊市八仙過海旅游公司為例[J].棗莊學院學報,2016,33(4):125-129.
為了追求理想,湯玲玲曾從事過編輯、翻譯、營銷、策劃、藝術經紀等工作,擅長項目策劃、戰略布局、品牌營銷及資源整合等,曾參與產業布局及營銷策劃等工作。從政府到企業,從媒體到企業,從小企業到大公司,她每走一步都扎扎實實。她獨立策劃和開發多個項目,“保利大劇院”、“藝術品經紀人”等,是一位足智多謀、遠見卓識的策劃人。湯玲玲熱愛社會公益事業及文化活動,身兼許多協會的職務,在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中總能看到有她的芳蹤。近年來,她主要致力于大型文化項目的策劃運營工作,轉而成為文化策劃人,這是事業與理想的結合。
轉型
湯玲玲以為發展文化產業終究離不開市場,而面向市場又離不開營銷策劃。目前文化產品營銷仍處于起始階段,在文化事業向文化產業方向發展的轉型期,使用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和現代商業運作手段,顯得尤為重要。藝術品市場資源龐雜,必須通過市場調研、征集、制作、宣傳炒作、公關活動、促銷手段等方面把它們精確而縝密地融為一體,最終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藝術品營銷戰略。
當她談及山東異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幾千年的文化,各種類型的自然人文景觀、文化遺址、數以萬計的藝術珍品、典籍和文物,這些都為她提供了創作、生產、創新的靈感和源泉。她立志成為“心經濟”的倡導人的之一,努力將各地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文化產業和特色文化產業,策劃出因地制宜的文化產業發展方案,讓文化成為一種“新經濟”,推動社會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8-112-02
全版權運營在文化產業生態中已經出現了很好的實踐和案例,是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擁抱“互聯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一種趨勢和有效選擇。只是在目前的全版權運營實踐中,相比民營企業文學網站做得風生水起,傳統國有出版傳媒企業多是參與產業鏈條的部分環節,其角色扮演不夠活躍,市場表現應該更好。
國內目前“全版權”運營相對成熟的案例,多是網絡文學作品。前幾年的《步步驚心》、《甄執》,近兩年的《花千骨》、《瑯琊榜》等網絡爆紅小說,不同順位地全部或部分完成了在線付費閱讀、傳統紙質書出版、影視劇和游戲改編以及其他衍生品開發(全版權運營的起點一般是在線閱讀,但產業鏈條各環節的順位不完全固定)的全方位傳播和立體式的售賣格局,形成了對產品內容資源的一次生產和多次銷售。
一、全版權運營的定義
版權亦稱著作權,是指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特殊權利。按照《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可享有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等17種權利。全版權運營指的是指將一個內容資源的所有版權,包括電子版權、線下的出版權、影視和游戲改編權以及一系列衍生產品的版權等進行立體化綜合開發,實現全方位、全媒體傳播,實現內容一次生產、多次銷售。
全版權運營從版權(主要是著作財產權)的角度,也就是基于內容資源的角度來講的。多媒體或全媒體開發是從內容資源的表達方式、傳播手段和呈現載體的角度來講的。全版權運營的過程和結果就是多媒體或全媒體呈現,多媒體或全媒體開發是實現全版權運營的有效選擇和嘗試路徑。
二、全版權運營的市場條件和基礎
全版權運營是業界發展趨勢和方向,但是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全版權運營的成熟發展,需要具備以下的條件和基礎:
一是版權經紀市場的成熟發展。職業版權經紀發揮交易中介和溝通談判功能,維護作者權益,專職與文化企業進行版權交易和合作。只有版權經紀市場發展成熟,全版權運營市場才可能進一步發展壯大。
二是法治體系的更加完善。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只有成熟完備的法律體系,并充分發揮規范市場行為的作用,才能使社會誠信體系日臻完善,才能很好地約束交易雙方(作者、內容開發商)和第三方(版權經紀、盜版者)的行為,降低交易成本和費用。
三是全版權運營的理念深入人心。從國有出版傳媒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和從業人員要普遍具備全版權運營的意識或理念,才能考慮到一次性獲得全部版權,考慮到全版權的運營。國有出版傳媒企業只有在資源配置、組織設計和管理運營等方面大力支持并積極實踐,而不只是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發力,才能通過全版權運營,銜接“互聯網+”,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四是資本實力的支撐。全版權運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是資本實力的比拼,是傳媒和資本的結合。只有大量資本注入,才可能取得全版權,才可能運營全版權,因為融通全版權產業鏈的各環節都需要資金支持。
五是人才的支撐。全版權運營產業鏈延伸長,涉及策劃、制作和交易環節多,需要文化產業各方面人才的相互支撐和通力合作。全版權運營需要懂經營、會管理、熟稔文化產業規律的復合型人才,也需要版權交易、文化創意等專門人才。
三、全版權運營的核心
全版權運營的核心是內容。對于出版、影視、動漫、演藝等類別的文化表達形式來說,始終是“內容為王”。這里的內容是偏重于文學的內容,即好的故事。從這一點來說,全版權運營也就是“文學+”的演進過程,即文學和影視、動漫、游戲、演藝、文化產品的結合,把原始文學故事進行多次改編和再創作,進行文化衍生產品的創意生產,通過立體營銷和多次售賣,放大社會影響,最終放大內容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適合于全版權運營的內容,在不斷開發和經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出版、影視、動漫、游戲等不同板塊的相互作用,憑借廣泛的社會和市場影響,成為一個文化現象或獨立的文化品牌。
發現、積累和經營內容是國有出版傳媒企業的優勢。但是,從目前的全版權運營市場行為來看,相比于文學網站(或大型網站文學頻道)這個內容資源社會化供給平臺,傳統渠道對于內容資源的開發處于相對劣勢。網絡文學平臺具有內容資源篩選和價值發現功能,依托粉絲擁躉的鑒別、追捧,可以發現最具有挖掘潛力、市場開發前景和人氣高的內容資源,獲得了基本的市場認同和消費需求,是一種全版權運營的市場預熱和前期宣傳造勢。網絡文學平臺的優勢,還在于降低成本,節約資源,也通過流量和點擊率給內容資源估價提供了數據支持。產業鏈不同環節或板塊的附加值是不同的,線上閱讀盈利最低,影視、游戲盈利較多,所以要從產業鏈條的源頭――內容資源開始布局。
四、全版權運營的四種意識
全版權運營要求國有出版傳媒企業的從業人員,要有全版權運營的理念,在策劃選題和經營內容資源時,不僅要考慮到紙質書出版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到、涉及到數字出版、影視、動漫、游戲、文化產品的設計開發與市場拓展。具體地說,全版權運營要具有市場眼光、品牌意識、合作意識和營銷意識。
一是市場眼光。市場眼光要求策劃選題和開發內容資源時,具有市場敏感,對潛在的讀者、現實的目標群體的閱讀趣味、文化體驗需求有基本的把握和大致的判斷,對娛樂市場流行元素具有敏銳嗅覺,能夠預測到什么方向、什么類型的選題或內容適合全版權運營,可以在全版權運營中培育出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好的市場效益。要立足市場,面向消費,在擴大文化產業消費、刺激讀者購買需求的思維中尋找創意、作品、作者和機遇,契合市場需求和時代脈動。
二是品牌意識。品牌意識,就要求在全版權運營語境下的選題策劃和內容開發,要尋找優秀作者、優秀作品進行合作開發,要尋找具有的潛力作者和市場前景的內容培育品牌,全版權運營的過程就是品牌培育、保護和綜合開發的過程,全版權運營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運營。品牌是作者和內容的標簽,作者和內容是品牌的載體,品牌的培育關鍵是作者和內容得到市場高度認可和青睞。
三是合作意識。全版權運營涉及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涉及到影視、動漫、游戲、文化產品開發等不同文化領域或產業板塊,是文化產業不同范疇之間的融合和跨界,不是單純依靠某一板塊的從業人員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全版權運營需要通力合作:從文化企業內部角度來說,是團隊合作,全方位開發資源,立體化運營。從文化企業與創作者角度來說,兩方面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合作共贏。從文化產業板塊來說,即使某個文化企業擁有所有版權,但是其自身在全版權運營中很難操控全流程和各個環節,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角度很有必要與文化產業其他環節合作。
四是營銷意識。全版權運營的過程也是營銷的過程,是從線上到線下、從產品到服務的全流程、立體化的營銷。圖書出版、影視、游戲等的發行營銷只是其中一環,一般來說可以是整個營銷過程的起點,也可以是中段??傊且囵B、鞏固、擴大目標受眾,使之成為鐵桿粉絲,連續消費紙媒介、電子媒介的文字內容,消費影視、動漫、游戲,消費其他文化產品。
五、市場介入模式
國有出版傳媒企業積極嘗試全版權運營,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最好的介入或參與方式是合作,通過主動與網絡文學平臺合作,積極參與產業鏈條塑造。通過另起爐灶的自辦網絡平臺方式,顯然是不經濟、不理性的行為。因為網絡文學平臺不僅具有前文所說的功能和平臺優勢,其本身大量的、更新迅速、互動性強的內容資源,眾多的用戶資源,穩定的受眾黏性,在市場中的認可和品牌影響,不是自辦新興網站可比的。另外,依靠自身的資源配置,直接挖掘自身現有內容資源進行全版權運營,需要敏銳的市場嗅覺、較強的策劃營銷能力、較大的資本支撐和人才團隊基礎;需要著名作家的既有受眾群體和品牌影響,代替網絡平臺的市場過濾、預熱和造勢,基于文化產業市場從來的不確定性和盈利不穩定性,具有較大的市場風險。
一方面,從內容提供商的角色,提供傳統傳播渠道積累的內容資源,作為原始資源參與全版權運營,還可以把部分內容資源放到線上,通過網絡文學平臺的內容篩選和價值發現功能,檢驗到自身已經儲備的、適合于全版權運營的內容資源。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并購的方式,直接介入產業生態和鏈條中去。并購的方式是比較迅速的擴張方式,可以依托相對成熟的目標企業,規避自身直接參與競爭的市場壁壘,發揮資源整合和目標公司既有的優勢,快速提升自身在市場中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但是目標公司(主要是成長性和核心人才團隊)的選擇,并購價格(主要是溢價)的確認,也是需要解決的難題,并購后的團隊穩定、管理協同、文化認同也是風險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妮.“全版權”運營:在探索中前行[N].中國文化報,2014.3.19
[2] 吳娜.中國“全版權”時代何時到來[N].西安晚報,2014.3.31
[3] 劉志偉.“全版權”運營有望成趨勢[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2.25
河北是一個經濟大省,但是在當前,“河北省第二產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工業化過程滯后于京津兩市……第三產業比重過低,第一產業比重偏高。”這種產業結構制約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對于河北省來說,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不能僅從產業結構方面的10+1去認識,而要從河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去認識。第一,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盡快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實現整體產業結構優化。第二,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是綠色、節能型產業,設計、廣告業還能夠大力提升產品附加值、產業知名度,對企業文化建設與品牌的成長起著巨大推動作用。第三,河北是文化資源大省,通過環境設計、影視藝術等文化創意,可以使文化資源不斷提升其自身的文化價值,并在實現經濟價值的同時,獲得更好的保護。
二 發展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研究
1.發展核心文化創意產業是提高河北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重點發展核心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2006年,中國國家統計局把不同類型的企業劃分為核心層、層和相關層三個層次。其中新聞、影視、出版、動漫等行業是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層中的重點行業。所謂核心文化創意產業,指具有廣闊國內外市場的產業,這些產業有以下三個特征:①以廣大的文化消費市場為支撐。②以具有創意才能的人才和知識產權為核心,并且依托數字化高新技術的發展。③通過新型商業策劃與規?;\營方式推向市場。電視、電影、新聞、出版、動漫等核心文化創意產業,以知識產權和新技術為依托,并且對競爭力的基本要素要求高,需要人力資源、文化資源、資本資源和基礎設施的綜合優勢構成。因此,上述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是當代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發展核心層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在于政府的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向文化企業轉制、向市場化運作過渡的特殊時期,政府的重視與相關鼓勵政策是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河北省的電視、電影、新聞、出版行業,從傳統的、分散的國有事業單位已經通過重組,形成幾個大型產業集團,這些行業邁出了較大的步伐,但仍處在規模擴張階段,發展仍舊滯后。政府要從經濟全球化的視野、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待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制約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京津對河北人才吸空的問題,都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政府方面協調才能夠解決。
2.鼓勵民營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鼓勵民營文化發展公司,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成功的創意與商業運營。目前,我國新興的民營文化(娛樂)發展公司和影視公司,對影視娛樂業的發展起到巨大作用,是文化產業真正的運營商。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眾多完全依靠商業運作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的時候,成功的商界人士創辦的民營文化發展公司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可以通過與民營文化發展公司合作,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實現資金、技術、人才的引進,創造國內外文化產品的品牌。
鼓勵民營設計公司的發展,促進二、三產業的共同發展。設計創意領先是經濟發達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同樣作為后起國家,韓國于1998年提出“設計韓國”的戰略,此后,韓國政府大力推進設計創意,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韓國成功地從制造大國成為設計大國,擁有了全球知名的三星、LG等著名品牌。
河北是制造業、紡織服裝業大省,要提高河北工業產品的競爭力,亟待大力推動設計產業的發展。以服裝業為例,一直是河北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河北服裝企業一直以貼牌生產和來料加工為主,處在服裝業的低端。根本原因是河北服裝企業一直不肯為設計付出代價。一個重要原因是支持鼓勵發展民營服裝企業的政策力度不夠。因而,要抓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契機,鼓勵各類設計公司的發展,推動相關企業建立設計機構,并鼓勵設計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河北省科技廳課題)
參考文獻:
①祁述裕主編:《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8,
關鍵詞:
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人才;高職;培養策略
近年來,我國積極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推動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產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和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作為支撐。從文化產業的產業特性和基本屬性上講,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多規格的。高職作為文化產業人才鏈的重要組成單位,理應主動探索高職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規格和途徑,承擔其應有的責任。
一、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建立相應的人才支撐體系
本世紀以來,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經濟發展趨緩,而具有高知識性、高附加值、強融合性的文化產業卻發展迅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層面,都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和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每年都保持20%左右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2014年更是實現增加值2.4萬億元,占GDP的3.77%,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5%,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文化產業以生產和經營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務為主要業務,一般包括影視制作業、出版發行業、印刷復制業、廣告業、演藝娛樂業、文化會展業、動漫產業等。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人才,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求大量文化產業人才。文化產業人才是指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創意能力,能夠運用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和服務的復合型人才。按照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一般包括這幾種層次的人才:策劃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經營管理型人才。策劃型人才具有較強的策劃和創意能力,尤其是原創能力,是文化產業人才結構中的頂尖人才,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真實水平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技能型人才具有熟練的技術操作能力,能運用各種技術手段以作品的形式再現文化創意,是文化產業人才的主體和中堅力量;經營管理型人才是綜合運用其他學科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對已有的文化項目和文化服務進行運作和實施的人才,這是文化產業人才的基礎力量,專業化程度較低,綜合素養較高。這三類人才直接指向文化產業不同的發展層次和水平,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同時依仗這三類文化產業人才的智力支持。
二、高職文化產業人才的需求規格
高等院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定位和方向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學歷結構和專業設置的差異方面。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高職學生的實際特點,結合文化產業人才需求的情況,高職文化產業人才主要以技能型人才和經營管理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這既不同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學科理論功底,對文化產業屬性、發展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有深層次的邏輯觀照,能夠由此及彼,由表入里,對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及內在原因有清晰的認識和獨到的判斷,從而產生創造性的想法和見解,突出表現為注重學生原創能力的培養;又不同于一般的技術培訓學校或機構,技術培訓學校突出學生技術操作能力的反復演練和形成,具有明顯的程式化色彩,按部就班,跟著師傅手把手地學,達到“照葫蘆畫瓢”的效果。高職文化產業人才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涵養,熟悉特定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和歷史沿襲,能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個性化地或差異化地以文化作品的形式來呈現創意思路,即有一定文化創意能力的復合技能型人才,其基本特征有兩個:一是既精通技術又具有一定創意能力;二是既懂文化又懂審美。文化產業發展既需要能夠引領產業發展方向,捕捉產業發展動態的原創性人才和策劃人才,又需要壯大文化產業規模,支撐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真正的支柱性產業的技能型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這是文化產業人才需求規格的主體部分和基礎部分。
三、高職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策略
1.關鍵:
構建指向文化創意與技能操作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課程,人才培養的關鍵也是課程,課程的設置原則和依據來源于特定的培養目標。通過以上分析得知,高職文化產業人才是具有一定文化創意能力的復合技能型人才,所以,課程設置就要圍繞“文化創意能力”和“復合技能”這兩個關鍵詞展開。圍繞文化創意能力的培養,可開設創意思維、文化活動策劃等課程,因為文化創意能力的前提是要有基本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所以,可針對性地開設文化藝術鑒賞、美學鑒賞等相關的基礎課程。圍繞復合技能的培養,可沿著文化創意表達技能、文化項目經營管理技能兩個方向展開,開設文化創意口頭表達、文案表達、影像表達、文化產業管理、文化市場營銷、文化項目運營等方面的課程。在實際的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一般分通用模塊、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四大模塊來設置課程。
2.模式:
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由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的。高職教育注重對學生實際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的培養,而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也必須遵循一般能力形成的基本規律,通過單純的知識講授并不能形成,必須在真實或者仿真的工作環境中通過完成工作任務,逐步培養職業技能,形成工作能力。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必須也應該把工與學、校園與文化企業、知識講授與職業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廣泛探討適合自身的工學結合模式。應該強調的是,無論哪種模式,最終都要以創造各種能讓學生進行職業實踐的機會,完成實踐性項目并最終培養文化創意能力和復合技能為目的。
利用現有資源提升改造,東曉景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立了藝術品拍賣機制,通過規范、科學的拍賣方式,使書畫作品的利益最大化;從書畫家手里購買真畫,從而最大限度地解決畫家的生計問題、賣畫難問題、贗品甄別問題,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為書畫家們和買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驚喜與方便。目前,東曉景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已經與中華書畫協會、中國書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國家畫院等近50家畫院正式簽約,并建成了東曉景美術館和拍賣大廳,成立了曉景華德(北京)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定期組織多種展覽與文化交流活動,最終以拍賣的形式實現藝術品的價值,每次活動后還對各畫院綜合拍賣業績進行排名,使各畫院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態勢。
為加大媒體宣傳力度,東曉景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還與文脈相通的早間傳媒達成合作,定期舉辦書畫、藝術品拍賣活動及學術研討會等,進一步提高藝術家的知名度,提升文化產業基地的整體形象、提高東曉景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同時,專業網站的建設也即將完成,屆時,將有效地對文化產業基地及專業畫家進行宣傳推廣,使其盡快成為大眾瀏覽東曉景文化資訊的窗口和互動平臺。
(二)教學模式創新1.采用“2+2”創新教學模式。“2+2”創新教學模式是我們專業試驗園區的實驗項目,本模式指的是學生在入學的前兩年學習基礎課程,后兩年根據其愛好和特長分小班、分方向授課,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細分,學習專業課程。所設的專業方向有:影視經營與銷售方向、編輯出版方向、廣告策劃與文案方向等。分方向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更細致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一個專業方向的理論知識,具備相關的專業實踐能力,就業時就可以找到對口的工作單位。2.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培養模式。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屬于“管理學”學科。為了讓學生具備更多的能力,我們正在嘗試采用主修輔制、雙學位制培養模式。學生可以選修學校其他的專業課程,通過系統學習,取得其他專業文憑,學生取得雙學位,有利于學生順利就業。沒有實行雙學位制的學校,可以采用輔修課程的辦法,讓學生輔修有關專業,通過系統學習,拿到結業證書,這樣也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3.采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充分運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思路,建立數量充足的優質實習基地,聘請實習基地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實習。學生的實習分為見習與畢業實習兩種類型。每個學期學生到實習基地見習一段時間,熟悉企業環境,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鍛煉自己的能力。畢業實習時間相對長些,半年或一年。畢業實習,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實現專業教學和產業建設互動,實現教學與就業的有效鏈接。4.教學方法與考試模式的改革。打破教師一言堂式的傳統教學方法,采用案例法、討論法、情景模擬法、任務驅動法、演示法、自主學習法等方式授課,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荚囆问讲痪窒抻谠嚲砜荚?,如寫作課能考查學生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學生發表文章作為考核成績;策劃課可讓學生寫出具體的策劃方案等;攝影課讓學生交自己的攝影作品;影視制作課讓學生拍攝短片;市場營銷課的考試可采用教師出題目,學生進行市場調查,撰寫研究報告的形式??傊褪峭ㄟ^對學生能力的考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體現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構建較完善的課程體系[2]為了使課程設置科學合理,我們對課程設置運用了課程包的形式。根據文化產業專業培養目標,具體的課程設置可以分為4個課程包:1.文化基礎課程包。這一課程包的課程主要是文化基礎課,通過基礎課的學習,讓學生形成寬廣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深厚的文化素養。如:中國文化史、外國文化史、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民俗文化、文化資源學等。2.經濟、管理類課程包。這包括管理類課程及文化產業管理類課程。這一課程包的主要課程是讓學生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尤其是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為學生將來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品牌運營、廣告營銷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如:管理學、文化產業管理概論、文化經濟學、文化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教程、會展產業概論等。3.傳播、策劃類課程包。這一課程包的課程主要讓學生掌握傳播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學會宣傳、寫作;掌握策劃原理與方法,使學生掌握實用的工具與技巧,提升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制定市場策劃方案的能力。如:傳播學概論、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廣告策劃與文案、創意思維、應用寫作等。4.技術類課程包。這一課程包的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技能,學生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還有專業技能,使學生走上社會后能盡快適應工作的要求。如攝影攝像、網頁設計與制作、影視后期制作等。學校課程的設置是有限的,對不斷出現的新技術、新知識,可以用講座、學術報告等形式介紹給學生,以拓寬學生知識面,不斷吸收新東西。
二、建立健全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建立實習基地是加強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主要加強了校內實驗室建設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一)建立完善校內實驗室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實踐教學體系的要求,我們建立了校內實驗教學基地傳播學院蘋果機房,購置了數十臺蘋果電腦,配有播音、錄像設備。學生利用實驗室進行網頁制作等課程的學習。不斷完善了實驗實訓的管理工作,實驗、實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有專人負責管理。
(1)高層次設計管理人才:這類人才要求懂得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等具有較高文化修養,既要能夠把握從創意到市場整體運作,協調整個策劃中的不協調的部分,又要懂政策、經營運作、項目價值,懂得藝術設計、創新產品的品質,是建立在創意的策劃、設計、實施和市場運作基礎之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務實性的人才。
(2)中層次的策劃創意人才和設計人才:前者要求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設計水平和長期的藝術實踐,更需要具有敏感的洞察能力,豐富的人生閱歷、社會經驗和準確的判斷力,具有對未來發展前瞻性的決策能力。策劃運營主要包括目標市場的定位、設計師的選定、創意概念的設定、設計的定位、成本的運算,以及推廣過程中的市場營銷、傳播拓展、衍生產品的開發、售后服務等。后者要求對項目具體的實施保證。包括管理、和技術的實施(設計概念的抽象、對某各領域跨學科的掌握、基本成本實施;人力資源的調配。
(3)較低層次的實施人才: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各種工藝制作技術,能夠較快的領會設計意圖,實現創意設計方案。這一類人才具有基本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和對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策略
(一)高?,F有的課程的體系必須重新調整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缺少了發達國家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環節,藝術設計專業也是照搬過來,各個院校一直以來一直延續的是“純美術”式程式化的培養方式。培養目標不明確,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50%來自學校的培養;10%來自自我學習;40%來自社會化的學習。學生在大學的專業學習基本是基礎知識的訓練,總是處于混沌狀態,似是而非,深入學習只有靠學生自己悟和摸索,嚴重影響了人才供給速度。
因此,我國高校要培養出高質量的適合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同層次的人才,必須了解學科相互交叉的問題;產業流程的過程;產業流程里所必須配備的人才結構,根據這個結構從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做整體調整,從基礎訓練到設計訓練,再到最后實踐環節,課程訓練的內容都要目標明確,邏輯關系清楚,每一門課訓練達到的目的、掌握的知識點要有嚴格的標準,始終保持各環節訓練的順暢銜接。
(二)打造適合創新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是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由于體制的原因,優秀的教師資源不能流動,現有的高校絕大多數教師沒有“產業”的概念,學術帶頭人“形式化”,一幫蒙著眼的“盲人”,如何能擔當得起創新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重任?
俗話說“師傅不高,教的徒弟落腰”,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要想發展,要想培養出高質量的適合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的各個層次的人才,必須突破教師人才的“瓶頸”。一所學校風氣正與不正不是教授的多少、研究生、博士生的多少,而是學術帶頭人水平的高低,和其起的作用;學校的領導層是否擁有開放的心態,擁有擁抱各方優秀的發展的胸懷。
由此看來,要培養出高質量的各個層次創新產業的人才,必須首先突破優秀人才的流動這一關。
(三)添加與創新文化產業配套的技能訓練課程
創新文化產業是一門涉及到多種工藝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藝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最后的產品價值。因此,各高校應該添加與創新產業配套的技能訓練課程,有設備缺教師,可以外聘教師;沒有設備的,可以考慮和工廠合作,把課堂搬到工廠,靈活處理。
(四)加強學生對市場、對產業的認知度
一、視覺藝術概述及文化產業的前景
視覺藝術(Visual Art)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為人觀看的直觀藝術形象的造型藝術,傳統的視覺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筑與產品、織物等設計。視覺造型采用手工或以手工為主、機器設備為輔的工藝手段。
20世紀初電影技術的誕生與20世紀中期電視媒體的出現,拓寬了視覺藝術的表現領域,視覺藝術從單一媒體跨越到多媒體;從二維(平面)延伸到三維(立體空間)和四維(時間、空間)。20世紀下半葉,數字軟硬件不斷發展更新,網絡技術與設備應用得到普及,數碼藝術與設計的飛速發展極大豐富視覺藝術的語匯,新的視覺藝術形態層出不窮:數字二維動畫與三維動畫、數字游戲、數字影視、虛擬現實、數字出版物、網頁程序界面、數字形象系統、數字廣告、數字效果圖、數碼畫、彩信……視覺藝術由傳統形態上的實體化、靜態化、單向化,開始逐漸向虛擬化、動態化、交互化方向轉變。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文化產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y)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盡管各國依據不同的視角對于文化產業的定義和文化產業政策不盡相同,但是,其作用得到國際間的普遍重視和認可。近年來,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文化由傳統的意識形態領域擴大為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對一國在國際間的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日益彰顯。在此背景下,我國陸續出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旨在將文化產業提升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文化和經濟的全面振興。這些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我國戰略性產業,在未來經濟社會生活中擔任重要角色。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將“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 列為重點推進的文化產業,從政策上界定了發展重心。視覺藝術的觸角涉及到文化產業的各個方面,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等等環節,視覺藝術產業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要素。“十二五”規劃將文化產業確定為戰略先導型國家支柱產業后,全國各地都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設產業基地、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培養文化產業上市企業,培育骨干文化企業,扶持中小文化創意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文化消費市場空間巨大,視覺藝術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二、視覺藝術產業的定義及其發展
視覺藝術產業是以視知覺為主要滿足對象,在唯美主義的意識支配下,使作品呈現表層上的、完全以娛樂視覺為目的繼而產生心理和生理上滿足以致產生商業行為的一切精神和物質的產業。視覺藝術產業是文化產業中演藝、娛樂、動漫、游戲、文化旅游、藝術品、工藝美術、文化會展、創意設計、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業等行業的主要組成部分。
視覺藝術產業是融合了視覺藝術、數字技術、創意設計、工業生產和商品營銷等的新型文化產業;也是信息化社會新型產業化道路的典型代表。視覺藝術產業是市場經濟運行的結果,其市場運作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生產、銷售等環節必須有可操作性。
視覺藝術產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成為特殊的商品,具有三重屬性:一方面視覺藝術產品是以藝術手段創作出的視覺形式,無論視覺藝術產品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交互的,都具有視覺美學價值,能夠帶給人們審美體驗;另一方面,它必須遵循商品經濟規則,以市場動態為導向,按照現代市場經濟規律進行生產和銷售;再一方面,視覺藝術產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形象、生動的形式,承擔著“提供優質豐富的文化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榮辱、講正氣、守誠信、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的重要任務。視覺藝術產品的設計生產需要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導向指導。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視覺藝術產品得以大批量生產和復制,并通過現代傳播技術在全世界迅速傳播。個人手持移動終端的普及與4G網絡覆蓋,中國手機用戶與網民人數躍居世界首位;3D電視頻道開通與3D電視機、3D攝像機等硬件設備投入市場,使人們選擇更多地在家中欣賞影視節目;數字辦公、電子商務、虛擬社交、沉浸式娛樂、碎片化閱讀等體現了數字化工作、生活、學習、娛樂方式,視覺藝術產品的存在越來越具有廣泛性,消費成本越來越低廉、消費方式越來越便捷,視覺藝術產業消費主體呈全民性、大眾化趨勢,設計范疇涉及數字時代的每一個比特。視覺藝術的影響和作用無處不在。
與發展速度和廣度不相吻合的是視覺藝術產業化整體停留在摸索階段,配套管理滯后,視覺藝術產業企業起步較晚,基礎較差,普遍存在總量偏少、規模偏小、結構不合理、資金匱乏等問題;視覺藝術產業缺乏管理運營經驗,項目往往缺乏前瞻性的策劃與有效的營銷,以及貫穿始終的良好管理與資本運作。造成一些項目因資金斷鏈而夭折或銷路不暢,造成“有行業無產業”的情況;視覺藝術產品的知識產權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產權交易信息不對稱,造成資源浪費。視覺藝術產業在數字技術與手繪能力上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在腳本、情節設計與視覺形象等內容上缺乏原創,一些中小企業淪為為國外公司做“代工”,靠密集勞動賺取低廉的報酬。視覺藝術產業各行業專業人員匱乏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特別是缺少管理、策劃、創意、營銷的高端專業人才。而每年藝術設計類高校的大量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供與求發展不平衡。
三、視覺藝術發展中存在問題之解決路徑
視覺藝術的發展不僅僅事關經濟生活,還需要從國家文化安全與文化發展的戰略高度來予以重視。在現代社會中,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都離不開視覺藝術產業。健康良性的視覺藝術產業具有經濟和文化的雙重影響力,其文化力甚至超過經濟效益,對提升國民素質、增強國家影響力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文化產業的視域下,思考當前視覺藝術發展中存在問題,主要解決路徑包括:
第一、建立產業集群,形成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運營的各個環節。提升視覺藝術產業的市場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市場化戰略,引進競爭機制,適應市場化發展的需要。建設產業基地、產業園,在修造建筑與設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構建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融資貸款、產權交易、創業孵化等提供大力支持與有效指導,為優秀視覺藝術產品提供暢通的銷售、傳播渠道。統籌政府資金支持文化創新和重大文化項目,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幫助視覺藝術產業發展走出困境。
第二、培養行業人才。培訓經營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改變依靠經驗、盲目摸索的現象,提升視覺藝術產業化各個領域的管理水平。培養文化素養、專業業務和市場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引入藝術經紀人機制,以經紀人為中間機構構建文化市場和視覺藝術創作、生產的橋梁,整合設計、創意、生產、銷售、推廣等各個要素,實現視覺藝術產品的經濟價值并提升視覺藝術的文化價值和其它附加價值。
第三、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的政策法規,創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文化產業的經營體制和經營組織。提高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提升文化創意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積極性。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產業發展,發展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的產業和品牌,鼓勵視覺文化產品和服務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精髓和優越性。加大文化執法力度,取締網絡和手機等傳播渠道上的文化垃圾,創建綠色清新的行業環境。
第四、以文化為本,創造高品質視覺藝術產品和品牌。中國有著歷史悠久而豐富絢爛的文化與藝術,為視覺藝術產品內容設計提供取之不盡的寶貴資源,視覺藝術產業的策劃、設計人員應立足本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揮中國傳統視覺藝術的表現優勢,以中國傳統藝術元素為基礎突破創新,創造出具有中國藝術特色與文化意蘊、具有時代精神與新鮮面貌的視覺藝術產品。
第五、產學研結合,將藝術設計類高校學生的暑期實踐、畢業實習與視覺藝術企業的項目相結合, 教師與企業策劃師、設計師、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共同指導學生完成項目設計,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無縫接軌,培養建設視覺藝術產業的創新人才,實現中國視覺藝術產業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