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道路建設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29 09:45: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產業園道路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產業園道路建設

篇(1)

“十二五”期間,梅縣區全面啟動畬江產業園、水車產業園和城東白渡產業園“三園合一”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制訂實施培育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商貿物流四個產值超百億元產業方案,完成了集聚區的總體規劃,依法征收土地3300多畝,道路等基礎設施采用PPP項目建設模式推進,創業孵化中心以及醫院、學校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建設,引進了廣鐵物流、深圳有信達保稅物流、中新集團和錦豐科技集團汽車零部件、富力集團和海王集團建設生物谷、珠光集團“古梅夢景”等一批項目;航鑫科技首期、BPW(梅州)車軸六期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一批招商項目正在建設或洽談。

在這五年里,集聚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承載力明顯增強。據悉,今年1-8月份,集聚區完成工業總值30.02億元,同比增長23.8%;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6.9億元,同比增長23.4%;實現稅收(全口徑)1.12億元,同比增長22.4%。

同時,梅縣區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和扶持企業力度,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比如:出臺融資(助保貸)、貸款貼息實施辦法,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出臺集聚區招商優惠辦法、綜保區入園優惠政策和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鎮級振興發展考核辦法,增強招商引力、活力;出臺上規模獎勵辦法、建筑企業資質晉級和落戶獎勵辦法,扶持企業上規模;出臺企業上市(新三板)扶持辦法,今年重點扶持8家企業上市。去年,全區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43個、計劃總投資240億元。今年新簽約項目18個,計劃投資92.25億元;洽談項目26個,計劃投資104.9億元。

三大園區亮點紛呈

畬江產業園。該縣在畬江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以綜合保稅區、創業孵化園、現代鐵路物流園“兩園一區”為總定位,依托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著重培育發展裝備制造和保稅物流等主導產業,致力打造梅興華豐產業聚集帶綜合保稅區。

目前,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和建設有序推進,部分道路開工建設。國務院已將梅州綜合保稅區的申報材料批轉海關總署征求各相關部委的意見,力爭早日獲批,已簽約中新集團汽車零部件制造、安勝華珠寶加工、盈方創投、廣鐵國際物流等10個項目。

據悉,畬江產業園現已征收土地1400畝,平整土地1200畝,其中部分道路、市政排水溝等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已開工建設。

城東白渡產業園。城東白渡產業園規劃總面積43.7平方公里,首期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借助BPW(梅州)車軸、航鑫科技等一批落戶企業形成的產業基礎,著重培育發展裝備制造、新型電子和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據了解,該產業園現已落戶的36家企業中,27家已經投產,其中上規模的企業有16家。此外,110千伏輸變線網架設工程、日供水6000立方的悅一供水處理廠等一批服務配套項目現已建成,白渡快速干線瓜洲大橋已經開工建設。

水車產業園區。該園區位于水車鎮東部,規劃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充分發揮了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和客家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借助“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旅游強縣”、“國際慢城”等國字號特色品牌,由廣州富力集團和深圳海王集團共同開發生物谷項目,首期計劃投資20億元,發展醫藥研發中試、醫藥保健品生產、南藥種植及科普實踐等產業。目前,該園區已經和遠信集團廣州柚子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分子態生物公司簽訂了入園協議。

篇(2)

中圖分類號:D411文獻標識碼: A

一、區位分析

項目所在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項目所在鎮是廣東省的中心鎮,也是全國重點發展的中心城鎮之一。

汽車產業園位于該鎮東北部,東鄰規劃的高速公路,西為現狀工業園的居住區,現狀一條城市主干道在產業園中部東西穿過。

二、發展定位及發展目標

1發展條件分析

1.1優勢分析

(1)區域產業優勢起到帶動作用

我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廣東省汽車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已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新亮點。

目前已形成圍繞廣州本田的黃埔、增城汽車產業帶,圍繞廣州豐田的南沙汽車產業帶,圍繞東風日產的花都汽車產業帶及廣州白云區汽車配套產業園以及中山、順德、南海、三水等以汽車為主的若干產業集聚區。以廣州為中心、帶動全省、輻射全國的汽車產業集群及其效應已經初步顯現,為汽車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2)良好的區位和交通條件提供基礎保障

近年來,該市加快推進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積極打造“珠三角一小時經濟生活圈”。該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躍居全省第二位,“五橫四縱三支”高速公路網逐步形成。良好的區域位置和交通網絡,將產業園和珠三角緊密聯系起來,為汽車產業園提供基礎保障。

(3) 大面積規整用地利于建設實施

汽車產業園地勢平坦、用地規整。用地范圍內除少量建筑外大都為魚塘和空地,可以有效節約建設成本。

(4) 配套設施基本完善

道路、供水、供電、燃氣等設施基本建設(規劃)完成,為汽車產業園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1.2劣勢分析

(1) 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動力略微不足

(2)水系過于天然,缺少親和

2發展定位及發展目標

2.1 汽車產業園定位

上位規劃中提出該市的產業發展重點是:圍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定位,依據產業基礎和優勢條件,結合國內外產業的發展趨勢,重點發展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五大主體產業,全力建設七大現代產業基地,大力推進該市現代產業100 強重點培育項目建設。

根據該市的產業發展規劃,將汽車產業園定位為:

珠三角地區的大型汽車產業基地。

2.2汽車產業園發展目標

以產業集聚為手段,以引進大型優質汽車整車生產及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為重點,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整車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完善的汽車產業鏈,提升汽車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三、產業選擇及戰略

1 產業選擇

汽車產業園主導產業:整車制造及與汽車相關的各種零部件的生產配套。

整車制造:年產40萬輛整車及年產45萬臺發動機。

零部件制造:與汽車相關的各種零部件。

2 產業發展戰略

(1)產業集聚戰略

優化產業園區的內部結構,培育主導優勢產業,積極引進整車制造戰略伙伴,推動和形成具有園區產業基礎、特色及優勢的汽車產業集群。

(2)空間協調發展戰略

綜合分析產業園區與鎮區的發展關系,以資源及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為原則,增加規劃的彈性和應變能力,引導產業區可持續發展。

四、總體布局

1 規劃布局

1.1規劃理念

(1)產城一體,融合發展

(2)生態環保,持續發展

1.2規劃結構

根據汽車產業園的建設目標與功能組成,形成滿足功能需求的形態特征與用地布局,通過構建“一心”、“兩軸”、“五區”的結構布局,充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

一心――產業核心。整車生產區作為產業園的主導龍頭產業,構成了產業園的產業核心。

兩軸――指南北交通主軸和園區產業發展軸。

五區――指產業園五個主要功能區。整車生產區、零部件制造區、物流倉儲區、配套居住區和管理服務區。

1.3規劃布局

(1)整車生產用地

整車生產作為產業園的產業核心,充分考慮產能及建設的需要,將其布置在現狀城市主干道北面,構成南北產業發展軸的核心,以此帶動產業園的產業向南延伸發展。

(2)零部件生產用地

以圍繞整車生產區布置為原則,根據零部件種類,將零部件生產區分成兩個區域布置。小件零部件布置在現狀城市主干道北面,大件零部件布置在現狀城市主干道南面,靠近整車區,便于物料輸送。

(3)物流倉儲用地

在用地東部、靠近從莞高速設置物流倉儲區,充分利用臨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這一便利的交通優勢,為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區提供更好地服務。

主要承擔整車的暫存、緩存和整車對外發運的任務,以及零部件的儲存、緩存、配送的任務。

(4)配套居住用地

在產業區西北部、靠近鐵場工業園的居住用地布置汽車產業園的生活居住片區。配套居住區靠近石灣鎮區和鐵廠工業園,在商業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上與鎮區共享,促進產業園與鎮區的協調發展,促進園區與鎮區的融合,保障產業園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

(5)管理服務用地

在產業園中部,臨現狀城市主干道規劃了產業園的行政辦公用地,主要布置產業園的行政管理機構,形成產業園的管理及服務中心。

(6)公用設施用地

指為產業園提供服務的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靠近污水產生量較大的整車生產區,便于污水排放。

2 產業布局

汽車產業園主導產業為整車生產和零部件生產。

整車生產區布置在現狀城市主干道以南,用地形狀方整,形成完整獨立的區域,便于整車廠大型生產廠房的實施。整車生產區可以滿足年產40萬輛整車及年產45萬臺發動機生產的需要。考慮分期實施的可能,可以一期20萬整車,二期20萬整車。

零部件生產區靠近整車生產區布置,據零部件體積、形狀、重量和生產特性,分為六類,分布在現狀城市主干道南、北兩個區域。

南部區域主要布置:車身中小沖壓件和焊接組件類、發動機零部件類;北部區域主要布置:車身類、汽車電器類、底盤類和附件類。

3道路系統

道路系統以已建道路、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道路系統為基本骨架,充分利用產業區的高速公路作為主要對外交通的通道,考慮功能布局的需求,形成了以“一橫一縱一環”為主要道路的道路系統。

4物流組織

結合用地現狀,以避免園區物流對城市交通造成干擾為原則,通過有效組織,讓園區外部物流沿園區進入,內部物流通過園區支路解決,高效滿足生產需要,保證城市交通的有序、安全。

5綠化系統

受現狀布局的限制,產業園位于現狀居住區的上風向,為保障居住用地擁有良好的環境,除了在用地布局和產業布局上盡量減少對居住區的影響,同時加強綠化種植的防護作用及公園綠地的建設,在起到防護作用的同時,為職工提供休閑的場所,形成點、線結合的綠化系統。

6建設時序

(1)起步階段

目前,汽車產業園已有企業進駐的初步意向,但初期擬進駐的多為零部件生產企業,建議將初期進駐企業布置在用地中東部,符合相關土地政策并獨立集中形成區域,便于實施管理,避免對整體用地規整性的影響。

(2)發展階段

隨著產業園的逐步發展,將加強引進整車廠的力度,推動產業園的進一步發展,建議發展期使用產業園中部用地。

(3)拓展階段

主要任務是提升園區的配套服務,并為產能的擴大提供保障。主要建設園區的相關生活設施和為產能擴大做好土地供應。

五、結束語

篇(3)

1-6月,全市產業園區實現工業產值554.8億元,同比增長35%。新增建成面積15.2平方公里,累計建成區面積達90平方公里。新入駐企業77戶,全市園區入駐企業達617戶。累計完成投資139.4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基礎設施投入33.5億元,完成標準廠房建設108.8萬平方米。__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鄰水經濟開發區分別進入全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1000億培育園區和500億培育園區。

(一)規劃建設邁上新臺階。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的建設理念,按照“大投入、大建設、大配套”的發展思路,不斷提高園區的要素集聚和產業承載能力。__經開區臨港大道b、c段、廣前路景觀改造一期、新橋管理中心等項目順利完工,103平方公里總體規劃已啟動,完成了奎閣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并通過市規委會評審。鄰水經開區完成了經開區規劃環評和渝廣共建機電產業園可研及產業規劃,完成了城南機電園1300畝a、b、d線2公里道路黑化,園區供水管網完成了升級改造。前鋒園區全線貫通了連接前鋒片區與新橋片區的24米主干道,輕紡園區橫八路建成通車。武勝經開區已完成翡翠大道道路主體、管網建設及路燈安裝,正進行道路綠化。華鎣工業發展區全面完成了廣華工業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機電四期整體平場、銅堡三期安置房基礎平場全面完成。岳池回鄉創業園大力提升園區形象,安裝園區企業指路牌,實施九環線、科創路、興園路及園區大道等人行道修建2.5公里,綠化面積達1.5萬平方米。各產業園區啟動安置房建設4800余套,建筑面積達43余萬平方米。

(二)項目推進成為新亮點。深入實施重大項目攻堅行動,加大項目協調服務力度,扎實推進項目建設。1-6月,全市產業園區完成工業投資105.9億元,同比增長58%。竣工項目 25個,新開工項目 91 個。__經開區玖源化工設備已基本安裝到位,預計于9月底投入試生產;鼎恒鋰電池項目辦公樓和鋼結構廠房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于9月底試生產;銅鋁型材已安裝完成部分生產線并試產;岳池回鄉創業園科創產業園項目,正加快硬化廠區內道路及預埋雨污管網建設;五星金方藥業已完成圍墻、施工便道、廠區內雨污管網建設和2棟廠房地基圈梁澆筑;武勝經開區鴻岱科技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審查和工程隊伍招標,正加緊進行廠房基樁開挖和板房建設;英明、千貽達已完成廠房主體及附屬工程建設,預計9月初進行試生產。前鋒園區耀業機械、國美汽配等7個機械加工項目快速建設。華鎣工業發展區萬豪三期辦公樓建設完成至三層;國雅二期完成宿舍樓建設,已啟動辦公樓主體建設;鄰水經開區集中開工項目15個,總投資達76.2億元。

(三)產業招商實現新突破。__經開區成功引進正威聚酰亞胺新材料、玖源聚苯硫醚、城市綜合體、精密機械制造、華油二期、印刷包裝6個產業項目,協議引進資金273億元。重慶河北商會投資50億元的河北工業園項目在鄰水高灘川渝合作示范園正式簽約。武勝縣引進投資50億元的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整體入駐。西部牛仔產業園協議引進項目18個。1-6月,全市產業園區共引進項目79個,協議總投資428.7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7個。

(四)功能配套有了新提升。積極規劃布局園區生產業和生活設施,配套建設商業、學校、醫院、污水處理、質量檢測等項目,園區配套服務功能快速提升。鄰水經開區建設省級汽摩零部件質量檢測中心和電鍍園先后通過省上批復,已啟動建設;華鎣工業發展區加速推進中小企業孵化中心和綜合配套服務區建設進展順利,企業員工教育培訓平臺建設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武勝經開區公共服務中心、銀剛廣場等項目即將投入建設,城市綜合體和生態長廊項目已啟動前期設計工作;岳池回鄉創業園污水處理廠項目已確定bot建設模式,正在編寫設計方案;__經開區積極跟蹤華潤集團希望小鎮、北大教育城等項目,大力完善城市功能。

總體來看,園區建設發展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園區配套不夠完善,污水處理、垃圾中轉、商貿、金融、物流等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滯后,園區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還有差距,個別產業園區還沒有真正形成主導產業和產業特色。

二、下步要求

下半年,全市產業園區要按照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四屆六次全會精神,全面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兩化互動統籌城鄉、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加快園區建設步伐。力爭完成工業產值500億元,拓展面積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120億元。

(一)立足擴容升級,做好規劃修編。按照布局優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立足當前,著眼于承接轉移,做好新一輪產業園區修編擴容,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格局。要突出園區產業特色,明確每個園區2-3個主導產業定位,實施差別化發展,在園區供地、招商、優惠政策的兌現、運行要素的保障方面,給予調控。規劃既要考慮切實可行,又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更要注重土地利用率和投資產出率。

(二)加快項目建設,盡早達產增效。強化協調服務,全方位保障項目加快建設,促進簽約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加快建設,早日竣工投產。要著重抓好15萬噸銅桿、雜鹵石鉀鹽礦風險勘探、4個總部基地等一批項目的開工建設;抓好群力汽配、渝騰鍛造、英明、千貽達、超強連桿、貝德羅家具等一批項目陸續建成投產

篇(4)

1搶時間搶天氣。土地一平整完即落戶15個億元以上輕紡項目,項目等地現象十分嚴重。為打好今年招商平臺,開發區一是迅速啟動了輕紡產業園二期1500畝用地的開發建設。目前1500畝用地正搶抓汛期前晴好天氣加班加點進行土方平整,現完成近三分之一。30米寬主干道砂石路在建,20米寬南北、東西向支干道基本建成,配套供水、排水、排污及電力、電訊等基礎設施同時規劃建設。同時,正式啟動了輕紡產業園的環評規劃工作。輕紡產業園現已落戶項目24家,其中8家在建,5家一期建成投產。二是正式開發建設淺水灣化工科技產業園。化工科技產業園規劃面積1000畝,目前平整面積500余畝,正式落戶由武漢桂香源集團投資50億元的三羥甲基丙烷、氟化石墨、氨醇三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0億,創利稅8億元。

2抓效益抓質量。嚴格控制項目用地規模的同時,盡量按產業規劃定位選址,實行項目落戶用地審批制,規范園區項目用地管理,確保優質并符合產業規劃項目用地。對在建項目,繼續依照項目建設“百日沖刺”安排分工,對照入園合同時間進度要求,制定責任狀、落實到人頭,實行三天一調度、一周一通報方式,做好跟蹤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在建項目的督查管理。對建成投產項目,重點解決企業用水、用電、用工、融資等方面存在問題,力促企業達產達標。一季度,通過舉辦春季招聘會、縣電臺流動播放招聘字幕廣告、貴州等地招工等方式,協助企業緩解用工難,使區內博祿德電子、挑戰狼服飾、新閩泰陶瓷、天天樂箱包等用工量較大企業順利開工投產。對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根據再生資源稅收政策調整,及時研究出臺了新的稅收獎勵政策,促使三木金屬、恒源銅材、鼎升銅業、宏鑫銅業等有色金屬加工企業迅速恢復生產。同時,進一步加大對投產不足、少建多用或不符合產業規劃的項目用地清理整頓力度,一季度即整體盤活浙東建材,清理嘉佳陶瓷多余用地100余畝,簽訂日久電源、眾嘉環保整體搬遷協議。

3重產業重規模。園區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加之沿海產業轉移加速,挑商選資已成為我縣工業招商的新趨勢。對于不符合園區產業發展規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項目我堅決不予接納,成立開發區項目評審領導小組,對入區項目嚴把環保、規模、產業、效益關。一季度,化工產業園新落戶的三個化工項目,投資規模、科技含量、產業關聯度等方面都堪稱近年工業招商引資之最;輕紡產業園今年新簽約落戶的16個項目,均為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輕紡產業項目。一季度以來,開發區先后婉言謝絕了一大批服裝、電子加工類投資規模小、技術含量低,不符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的客商項目,園區招商的工業項目明顯優化。

二、存在問題

1項目等地現象嚴重。隨著園區發展規模的不時擴大和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的加速。項目等地現象十分嚴重。輕紡產業園一期700畝用地土方一平整完,水電路等相關配套設施還未完全到位即全部用完。二期1500畝用地還在平整之中,就簽約落戶10多家項目。

2招工難成為普遍現象。隨著沿海服裝加工企業化整為零內遷的加速。吸納了大量外地富余勞動力資源,導致園區企業招工難成為普遍現象。

3小型守業企業融資難。由于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門檻較高。一是小型守業企業抵押物缺乏,二是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申請手續繁雜、審批時間較長,不能滿足小型守業企業貸量小、周轉快的需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1以銜接產業轉移為主方式。以銜接沿海產業轉移為主方式,大力開展產業招商,快速增強園區的產業競爭力和經濟實力。積極開展面向重點地區、重點產業的針對性招商活動,進一步空虛豐滿中國南方輕紡產業園,力爭使輕紡園入駐企業達40家,年產值達30億元以上,打造輕紡產業基地。結合淵山崗二期高技術產業園的產業規劃布局,緊緊抓住浙江五金機電、永康門業、汽車配件、廣東醫藥等產業加速向內地轉移的契機,快速推進五金產業園、汽車配件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頗具規模和特色的產業園”園中園”規劃建設。同時,利用高信化工三羥甲基丙烷、氟化石墨、氨醇三個項目的建設,快速推進淺水灣化工科技產業園建設。

篇(5)

位于濱海大道以西,金水路以南的中科院蘭化所青島研發中心從2011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其目標就鎖定為建設我國東部重要的新材料和資源化學基地。

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市重點打造的嶗山生物產業園內第一個即將投入使用的高科技項目,中科院蘭化所青島研發中心主要建設科研樓、辦公樓、孵化, 樓以及辦公車間等,總占地面積達到91畝。投資方中科院蘭化所將利用其在資源化學和新材料方面的傳統科研優勢,為青島乃至山東企業以及地方經濟提供科研和技術支撐。, 據中科院蘭化所青島研發中心科技開發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目前建設進展,已有部分項目投入使用,這其中就包括中試車間等。

記者看到,無論是研發樓、孵化樓等都已建成,裝修也接近尾聲。今年內,該項目不僅要完成建設任務,園區內的道路也將平整完畢,投 使入用。這意味著屆時我市乃至 國東我學部重要的新材料和資源化 基地將投入使用。

青島企業受益蘭化所研發中心

據中科院蘭化所青島研發中心科技開發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將依托中科院蘭化所的傳統研發優勢,承擔多種新材料和高新技術的研究,為新材料與資源化學產品的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我們將與青島本地有這方面需求的企業一起組建聯合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共同進行相關技術開發和研究;另一方面,將著力培養適合青島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端人才,把青島研發中心建成青島乃至山東高新技術的研發平臺。”這位負責人表示。

中科院蘭化所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化學和新材料高技術創新研究基地,目前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中心。其在青島設立的研發中心意在使其優勢科研項目在本地實現產業化。以新建設的研發中心材料樓為例,其將來主要承擔高性能油(脂)添加劑、酯類合成油、特種油(脂)、表面工程材料、海洋特種防腐耐磨材料、空間特種體材料、高技術領域固關節軸承和滑動軸承材料等關鍵技術及制備工藝的研發任務。

篇(6)

猇亭工業園:60個項目年內落地

宜昌高新區猇亭園區今年將實現項目落地60個以上,二季度計劃有35個項目開工建設,有望率先實現“過千億園區”目標。截至目前,中興汽車、富程科技、聯邦電纜、機械類中小企業創業園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興發集團宜昌精細化工園三期、宜昌聯邦電纜千億產業園,凱翔化工、艾肯特種材料、旭達商品砼、升華新能源、紅安達墻體新材料、偉業泡塑等8個重大項目陸續開工。

總投資30億元、建成后可年產20萬輛SUV系列整車和配套汽車零部件制造的中興汽車項目,正圍繞迎接國家工信部檢查驗收抓緊實施大規模的設備基礎施工、設備安裝工作。計劃8月30日完成設備安裝,10月30日完成調試,11月15日整車下線。

總投資90億元,生產納米隔熱保溫玻璃涂料、納米隔熱保溫墻體涂料及建筑用其他納米材料的納米新材料產業園項目,一期場平已基本完成,計劃近期確定設計方案,5月開工建設,形成以基本納米材料、功能性納米材料為帶動作用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白洋園區:三大百億項目二季度“啟航”

白洋工業園自去年啟動以來,園區建設不斷加快,目前已進入大拆遷、大開發、大建設階段。

沙灣路、曹崗路、梅子溪路、馬家鋪路、新318國道等一批主干道路,馬家鋪路、梅子溪路路形已基本形成,正在進行管線及路基施工;田家河大道已于4月6日進場施工。三站(沙灣220KV變電站、田家河110KV變電站、田家河特勤消防站)、三廠(沙灣污水處理廠、田家河污水處理廠、白洋工業水廠)、兩港(白洋港一期、田家河港)建設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生物產業園:基礎設施加速完善

篇(7)

疊加優勢 成就蘇滁產業園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加快發展的勢頭強勁,示范區的品牌效應、政策效應和搶灘效應對外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蘇州工業園作為中新合作的典范,兩國政府都希望蘇州工業園區成功模式能夠在中國其他地區復制。而蘇州工業園區積累了豐富的人才、資本和招商資源,但受制于發展空間不足,難以充分發揮效應。中新集團近年來著力實施“走出去”戰略,謀劃在新的區域以更高的水準建設工業園區。因此,蘇滁現代產業園的誕生也是中新集團自身發展的需要。蘇滁現代產業園的橫空出世無疑顯示了優勢效應疊加的多重背景。

經過多次洽談,滁州市與中新集團達成了共建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的共識,并于2011年8月9日與中新集團簽訂了合作開發意向書,11月15省政府出臺了支持蘇滁現代產業園建設專題會議紀要,12月27日滁州市政府與中新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去年11月20日召開的長三角峰會上,蘇滁現代產業園項目也得到了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負責同志的高度評價。

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指示:“蘇滁現代產業園區應該作為省里直接關心的、給予全力支持的對外開放合作項目。只要是省里面能夠賦予的權限,包括兩個集中區享有的權限都賦予你們。”新任的安徽省長李斌履新不久,專程到蘇滁現代產業園區現場聽取匯報,要求加快項目推進。

在各界領導的關心下,項目也得到安徽省、滁州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安徽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科技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外辦、省金融辦、省電力公司等10多家單位對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項目都十分支持。安徽省發改委還牽頭組織省國土、住建、財政、環保、供電等部門,赴南通、蘇州實地考察學習,深入了解蘇通科技產業園運作模式、蘇州工業園區運行機制體制等,同時就更好地建設蘇滁現代產業園與中新集團、蘇州工業園區領導深入交換了意見。

在此基礎上,為促成項目簽約,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去年5月,滁州黨政代表團專程到蘇州工業園考察,并與蘇州市委、市政府和中新集團達成合作共識。同時,還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高位推進項目。該市發改、規劃、國土、建設、商務、財政、環保、科技、供電等部門更是提早介入,積極向上對接,爭取支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至此,一個立志建成“比原有的蘇州工業園從各個方面都要有前景、有進步、有亮點”的蘇滁現代產業園呼之欲出。

創新理念 打造產城一體化

按照2010年6月省委書記張寶順視察滁州時“建設合寧之間新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指示精神,滁州市委市政府準確定位,積極搶抓示范區建設的良好機遇,大力推進大滁城建設,努力打造承接轉移的新型產業園、緊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園、吸引東部的魅力后花園,積極啟動與中新集團的談判合作,加上滁州加速上升的強勁勢頭、優越的區位交通和政策環境、日趨完備的產業基礎,這一切都成為中新集團看好滁州,僅用10個月就敲定戰略合作的重要因素。

作為中國、新加坡兩國合作成立的中新集團走出江蘇的第一個投資項目,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項目將成為滁州市與中新集團全面合作的重要平臺,不但要復制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模式,還要在此基礎上整體提升,發展的層次更高。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以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外資為主,不但要引進國際資本和生產能力,還要引進先進技術和研發力量,突破了常規的產業梯度轉移模式,這不僅是安徽省示范區建設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而且將為安徽省自主創新試點省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呈現巨大的先導示范作用。

這一切都為滁州乃至安徽省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助力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契機與平臺。為將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打造成安徽省與長三角合作發展的先行區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典范,安徽省、滁州市高層領導均顯示出決心和態度。在2011年12月27日的簽約儀式上,安徽省、滁州市有關領導表示,蘇滁現代產業園是安徽省加快融入長三角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合作典范。滁州市政府和中新集團力爭用5年至8年時間將其建成為安徽頂級、皖蘇示范、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成為長三角區域合作的新標桿。

根據合作協議,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將遵循產城一體、節能環保、生態優化、產業團地等全新理念建設,并系統引進新加坡的管理體制機制。蘇滁現代產業園項目將以中新集團為建設主體,借鑒中新合作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引進先進的規劃建設理念和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制機制,在滁州約36平方公里的區域,建設一個“產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重點打造“三個園”:

高科技產業園:主要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引進外資為主,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旗艦項目、重大項目,外資比重占70%以上,畝均投資強度400萬元以上。現代服務園:重點建設以商務辦公、科技研發、總部基地為主的多元融合功能的高水平現代服務園區。文化創意園:以工業設計、IT類軟件、動漫、影視等新興創意設計、創意消費品設計為主。建設周期為8-10年,分兩期建設,首期建設面積12平方公里。全部建成以后,GDP將達到700億元-1000億元,屆時,將打造一個滁州的“浦東”。

深度對接 強力推進促飛躍

目前,蘇滁現代產業園的各項前期工作已經全面啟動。按照滁州市委書記江山、代市長張祥安“一季度開工、二季度項目入駐”的要求,蘇滁現代產業園管委會“一辦四局”首批人員已于2月7日進駐辦公。中新集團合資公司高管人員也已入駐辦公,并積極開展深度對接合作,目前建設前期各項工作已全面啟動。

在商務合同方面。已達成共識,對接完成了土地、規劃、建設和招商管理辦法、商務總協議和合資公司章程,注冊成立中新蘇滁(滁州)開發有限公司,搭建了合作共建的平臺。

在規劃編制方面。中新集團、邦城規劃設計院已編制完成36平方公里概念性規劃和城市設計,并向有關部門征求意見。正在編制22個專項規劃。

在建設計劃方面。合資公司今年建設道路14條37.6公里(包括跨徽州路清流河大橋),其中九州路、清流路經過充分對接,已于3月8日開工建設。其他12條道路于三季度前完成施工設計,在9、10、11月份陸續開工建設,施工工期10個月,明年7、8、9月份陸續竣工。2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正在就建設主體、模式進行洽談。

在招引項目方面。中新集團依托其強大的招商團隊,招商工作全面展開,在談項目10多個,其中已簽約無錫愛沃富光電有限公司和九牧項目。還有兩家日資世界500強項目正在洽談中。

在區域托管方面。全面完成了36平方公里的區域托管和資產移交,研究制定財政體制實施方案。

在拆遷普查方面。已抽調150多人組成19個工作小組,正式啟動征地拆遷。

篇(8)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各類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在全國各地興起,業已成為產業聚集的載體及經濟發展的增長極。而作為產業園區骨架、血脈的道路交通系統,對產業園區的空間結構發展、人們出行和園區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分析富士康南寧科技園區內涵、特點及其交通特征的基礎上,研究產業園區道路交通規劃設計。

一、產業園區的概念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二、產業園區的交通特征

與城市道路不同,產業園區道路交通有其本身獨有的特點。城市道路的交通情況比較復雜,根據出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為機動車交通、非機動車交通和行人交通三種,通常是采取人車分離的交通規劃。而產業園區道路交通主要是為人流和貨物流服務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相對單一。由于交通方式相對比較單一,因此園區內的道路橫斷面類型基本采用一塊板形式,而且園區內部交叉路口不設交通信號燈。

(一)外部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富士康南寧科技園區對外交通主要通過三津大道、沙井大道、下津路、智和路和同樂大道對外聯系,結合周邊道路共設置兩個物流出入口、兩個貨車緊急出入口、十個人行天橋上落點、六個人行與小汽車綜合出入口及兩個人行緊急出入口。

(二)人口結構及出行方式構成

產業園區人口主要由產業園區的員工、第三產業服務人員組成。從職業特征分析,從事生產、運輸等勞動強度大的職業的比例很大,出行次數相對較少,出行目的相對單一,主要是上班。在崗職工其出行的范圍主要在產業園區內,距離較短,通常選擇步行或自行車,而要離開產業園的出行通常選擇公交車或自行車。

(三)道路景觀主體的視覺心理感受

道路是構成園區空間結構的骨架,也是形成園區整體意象的視覺要素。道路在提供了進出場所的條件的同時,也形成了視覺通廊,影響到空間的視覺形態,沿道路的景觀豐富著人們對環境的印象,成為人們審美欣賞和生活體驗的日常性視覺審美客體。產業園區的道路交通主要是車流,并且以貨運為主,這就決定了在產業園區的道路景觀規劃中應該更重視動態景觀,重視道路綠地的建設,并且根據不同道路上的感受不同來決定景觀的設置和規劃。

本園區通過結合園區不同位置進行不同要求的規劃設計,在滿足園區生產、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靈活的利用空間營造生態綠地,增加綠地面積,形成有利于生產正常運行、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對廠房工藝環境有益的生態環境,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低碳要求。

三、產業園區道路交通規劃設計

產業園區具有不同于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布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生產與生活的地域單元特色,其道路交通規劃有自身的特點。下面以富士康南寧科技園區道路交通規劃為例來進行探討。

(一)路網布局

富士康南寧科技園區東、西地塊廠區內以環型加方格網道路結構為主,使得地塊形狀比較規整,與道路的連接相對便利。通過主、次干道聯系,形成東西向道路為主,南北向道路為輔的方格狀道路系統,總體呈現“三橫十五縱”的網絡格局。這樣的布局不僅能適應產業用地的要求,而且利于廠房建筑布設的需要。

(二)效益最大化的交通組織方式

1、車行系統

根據園區結構及用地功能布局,園區主要的車行流線分為三種,貨物流線、梭巴流線和小汽車流線,貨物流線與梭巴流線、小汽車流線在空間上彼此分離,防止相互干擾,降低交通事故,提高生產安全。

貨物流線從下津路的北大門和北二門進出,抵達各組團的廠房一側貨運碼頭或臨時停靠康三路北側貨運碼頭區,其主要活動分布在園區北部。物流路線在園區內通過北側地下隧道形成東西連續的四個“T”字形線路。

梭巴流線不與城市道路聯系,主要為園區內上下班員工出行與各廠區內單元行政人員出行聯系使用,其主要活動分布在園區南部。梭巴路線下穿南側地下隧道聯系東、西地塊廠區,沿途設置梭巴站臺,并在兩端設置回車場。

小汽車流線從三津大道、沙井大道、智和路和同樂大道的東大門、西大門、東二門、西二門、南大門和南二門進出。。

物流(紅線)及梭巴(藍色)系統規劃圖

2、人行系統

人行系統采取地面和地上相結合的方式,實行錯峰管制。上下班高峰時段,限制貨運車輛和小汽車通行,開放南大門和南二門,各條道路同時疏散員工。上班時段,以連廊通行方式為主,地面人行步道通行方式為輔。

道路兩側均設置人行步道;廠房和附樓一側設置連廊,且連廊與城市天橋連接,上落點設置在城市道路人行道上。

人流(綠線)及電動自行車系統規劃圖

(三)靈活的交通設施布置

與城市相比,產業園區對人口吸引力較弱、建筑密度較低,機動車公共停車場若設置過多,將造成用地的浪費。規劃停車場主要分為電動自行車停車場、小汽車停車場及客車停車場。電動自行車嚴格限制停放在廠區,停車場沿城市道路周邊靠近園區出入口集中設置,方便員工使用和快速疏散;停車場分廠區內外兩種形式設置,靠近園區出入口集中設置以方便管理和使用,并在內部廠區道路設置少量臨時停車位。此外,還將合理選擇道路交叉口形式,完善交通標志、標線、隔離等交通設施的建設,以保障整體交通系統的高效運行。

(四)支持交通空間的公共環境組織

道路綠化不僅有助于創造優美的園區環境,提供舒適的行駛條件,同時還能改善園區的小氣候環境,其寬度宜為道路紅線的15%~30%。園區內道路結合綠地系統,創造豐富的道路景觀。

本園區總綠地面積為330193,綠地率為19.96%,由園區綠地、廠房組團綠地以及中心綠地組成。

1、園區綠地:指臨城市道路、位于園區外層的綠地。本綠地區域內主要布置有為園區服務的停車場、輔助用房、商業用房。本綠地是構建園區空氣潔凈度、溫濕度、凈化空氣的第一屏障,以種植大喬木、灌木、草地組成的復層結構的生態綠地為主,只在停車場處采用大喬木+草地的組合,保證視線的通透性,強化安全因素。

2、廠房組團綠地:指的是廠房與廠房之間的綠化區域。本綠地區域以服務園區的生產為主,要保證廠房的安全生產、產品的方便裝卸、人員及裝卸車的安全通行,因此種植以喬木+草地的組合為主。這樣,綠地可在需要時成為臨時的裝卸場地、通行空間。另外,注重廠房的垂直綠化,以減少建筑的熱量吸收和損耗,起到降溫的作用。

3、中心綠地:指的是位于廠區主要入口處、廠房組團之間寬度為77~150m的大綠地。中心綠地是實現園區環境要求、低碳、生態的基礎。中心綠地以林蔭空間為主,局部地區結合區域內布置的辦公、餐廳等人流量大的建筑,形成以大喬木為主,花壇、花境、草坪、運動場為輔助,可供人員休息、交流、運動的活動空間。林蔭空間依據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采取“以喬木為主”的種植方針,加大綠化面,以實現園區綠化規劃目標,起到低碳作用。

(五)合理選定指標

1、道路紅線寬度。不同規模和不同用地強度的產業園區對道路的紅線寬度要求是不一樣的。園區道路紅線寬度主要是由園區的生成交通量來決定,尤其是園區主干路和次干路,一定要與園區的生成交通量相匹配,否則要么造成園區道路資源的浪費(道路紅線寬度設計過寬),要么造成園區內部道路交通的擁堵(道路紅線寬度設計過窄)。

富士康南寧科技園區總用地面積166.24公頃,但從節約用地出發,確定主干路紅線寬度為22 m、24 m、26 m;次干路紅線寬度為18 m、20 m;支路紅線寬度8 m。

2、道路網密度。道路網密度反映規劃區內道路建設的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用地面積上有道路經過的道路中心線長度。

富士康南寧科技園區用地為東西向長方形狀,東西長達3000m,南北較窄,只有約600 m。這使得園區東西向的交通流較大,需重點解決園區東西向交通,因此在東西向規劃三條主干路,間距約為300m;南北向規劃十五條次干路,間距約為200m;整個園區的路網密度約為13.5km/ km 2。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產業園區的交通比一般的城市交通都更具特殊性,可控性也更強。如果能夠根據產業園區的類型和交通特點,對產業園區的道路網布局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對園區內部貨運運行路線進行優化,對整個產業園區的運輸系統進行合理的控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交通擁擠、堵塞等現象的發生,進而提高產業園區整體的交通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范曉屏. 特色工業園區與區域經濟發展[M]. 北京: 航空出版社,2005.

[2]吳新紀. 工業區規劃之思考[J]. 江蘇城市規劃,2007( 2) : 8-11.

篇(9)

1.1 區位情況

南山灣產業園區位于汕頭市區南部、工業經濟帶東北部,臺灣產業園東部,西至中心路、東至達南路、北至河中路、南至疏港大道,用地面積308公頃。該片距北岸中心區12公里,距火車客運站15公里,距外砂機場24公里,距廣澳深水港3.7公里。

1.2 現狀建設情況

該片現狀東北角有低矮建筑3棟,為簡易廠房;區內沒有居住建筑。

1.3 土地使用和權屬情況

該片現有已征用地1幅,一類工業用地,用地面積2.35公頃,為達濠區鳳崗管理區集體建設用地。

1.4 道路交通現狀

現狀已建的城市主干路有北側的河中路、達南路,均為部分建成,未達到規劃寬度;南側疏港大道正在籌備建設中。

2 規劃目標

2.1 功能定位

2.1.1 南山灣產業園區定位

海峽西岸經濟區——汕頭?臺灣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汕頭?粵臺經貿合作示范園區的啟動片區,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濠江片區,濱海工業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汕頭市工業經濟帶產業鏈條的重要組成,汕頭市招商引資的形象窗口之一;

以承接臺灣產業轉移為主,同時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內先進地區的轉移;承接本土企業的轉移;承接海內外華僑的投資。

2.1.2 南山灣產業園區產業

以一類無污染工業為主,二類少污染工業為輔。發展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臨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為主導產業。

3 發展目標

3.1 發展規模預測

南山灣產業園區用地總規模308公頃,扣除城市主要道路后,園區用地287公頃,產業用地的比例達到園區總用地的70%以上。

3.2 人口規模預測

①產業人口

按照同類產業園區(現代制造業、新型產業為主)一般的產業人口為100~150人/公頃產業用地的測算口徑,園區產業人口約1.5~2.2萬人。以上兩個數據綜合,園區預測產業人口為1.8萬人。

②居住人口

根據汕頭市一般工業區實際運作情況,就業員工住宿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地的務工人員,;第二部分是外地務工人員,;第三部分為外來投資人口和高級管理人員(占產業人口比例10%左右),其住宿一般為獨立與本工廠外的居住小區或公寓。根據以上測算,本工業區居住人口約0.2萬人。

③結論:綜合以上兩項,規劃核心區總人口約2萬人。

4 用地布局

4.1 規劃布局結構

4.1.1 規劃用地布局

根據規劃設計要點,園區用地以一類用地為主,二類用地為輔。綜合考慮片區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特點和片區污水排放向北收集的要求,二類用地集中布置在園區北部。

4.1.2 用地布局結構

規劃用地布局結構為“一心兩軸四組團”。

一心:即行政辦公和商業金融中心區,位于園區東部、達南路西側,集辦公管理、醫療服務、文化娛樂、生態停車場等公共服務配套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

兩軸:即形成一個工業發展軸和一個生態景觀軸十字交叉的兩個軸線。

工業發展軸:以達南路上的園區主入口和中心服務區為起點,以園區中部東西向的主要道路為載體,聯系園區和西面的臺商投資區、河浦工業區。該軸線是整個臺灣產業園的交通軸線和發展軸線。

生態景觀軸:主要以疏港路上的園區次入口為起點,貫穿園區南北向,并與南面園區配套研發用地有機聯系,該軸線是園區的服務軸線和景觀軸線。

四組團:由區內道路分割形成四個工業組團,其中西北工業組團、東北工業組團的北部為具有輕微污染的二類工業,西北工業組團、東北工業組團的南部和西南工業組團、東南工業組團為一類基本無污染型工業。

入口:入口廣場既是園區職工交往、聚會、活動的空間,也是園區對外形象宣傳的一個窗口。主、次入口分別設面積較大的廣場綠地,有利于形成園區入口景觀,展現園區形象

5 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5.1 現狀概況

園區東側的達南路,已建成路面寬度約36米;北側的河中路,已建成路面寬度約36米。

5.2 道路交通規劃

5.2.1 路網結構

園區道路遵循《汕頭市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的城市路網布局,規劃路網以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園區道路組成。園區內道路以交通順暢、便捷、靈活為原則。

園區內部干路結構為“三橫三縱”。區內主干路為剛性控制,區內次干和支路均部分為彈性調節,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結合結合實際用地需要,經有規劃部門確認后,可進行適當調整。

道路等級劃分

(1)外部交通

園區對外道路由河中路(60米)、疏港路(60米)、達南路(60米)等城市道路構成。

(2)內部交通

區內道路形成園區主路、園區次路兩個道路等級。園區主干路紅線寬度為30米,園區次干路道路紅線寬度為24米。

6 綠地系統規劃

6.1 規劃理念

結合園區主要道路安排防護綠帶,結合水渠安排公共綠地,在整個園區形成綠地網絡,對各工業街坊實行隔離并形成通廊,以減少各類產業門類之間的相互干擾。

結合園區出入口設置廣場綠地,形成工業區的入口景觀,展現工業區形象。

6.2 綠地布局

6.2.1 公共綠地

區內的公共綠地主要為入口廣場綠地,結合生態停車場的設置,以實現景觀性和功能性相統一。

6.2.2 防護綠地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河中路南側防護綠帶寬度為50米,達南路西側防護綠帶寬度為30米。考慮到已批準的河浦工業片區和臺商投資區濠江片中,河中路南側防護綠帶按10米控制,因此園區內河中路南側防護綠帶統一按10米控制。

區內道路防護綠地為道路沿線帶狀綠化,其中綠帶寬度按10~12米控制。

防護綠化起一定的隔離作用,配置樹種以具備除味、抗噪、阻塵功能為主。

6.2.3 單位附屬綠化

單位綠化是指各廠區、配套公建等單位內綠地。同時,在各個單位內,應推廣庭園綠化、立體綠化,提高總體綠化覆蓋率,改善園區生態環境。

各工廠車間周圍不宜種植密集的樹木,應種植低矮的植被,有利于有害氣體的迅速擴散,不至于因大量聚集而危害工人身體健康。

7 環境保護規劃

7.1 規劃措施

7.1.1 水體保護規劃

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以保證保護區內水質符合規定的水質標準。

7.1.2 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制定產業政策,作好對區內企業的產業導向、規劃導向和排污總量的控制,禁止在園區內建設有大氣污染的企業。

7.1.3 聲環境保護措施

按照國家有關噪聲管理法規,對工業、施工、商業噪聲的管理。加強對外交通干線綠化和隔聲設施建設,加強對工程項目的環境質量評價,有效治理和控制噪聲源;積極防治社會生活噪聲;加強交通管理,降低交通噪聲。

8 結束語

本文分析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的背景及產業類型,并結合自身的優勢條件,確定園區的性質、職能和定位。以資源及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為原則,合理安排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使之能夠與城市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相協調,增加規劃的彈性和應變能力,引導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塑造汕頭市南部工業新城的濱海、沿江景觀特色,增強其未來發展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F123.2 文獻標識碼:A

產業園區是指由政府或企業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認為,產業園區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個企業的區域。1

1.我國產業園區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的各類產業園區發展迅速,作為城市各類產業的集中地和發展引擎,對城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逐漸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技術示范區等類型的產業園區。目前,我國產業園的發展呈現以下幾大趨勢。

一是各地產業園的發展速度加快,產業園的數量不斷增加;二是產業鏈的完善程度和集約程度不斷加強;三是產業園的外向型經濟逐漸走向主導地位;四是產業園區的城市功能多樣化現象開始出現,為產業新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而“產業新城”,是指“以一種或多種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園或產業園”為依托,建立起來的相對獨立的新城鎮或新區2。

2.我國產業園區主要存在問題

(1)過分重視產業發展,忽略城市服務功能。大量的產業人口進駐,生產配套和生活配套不足,導致產業新城發展僅僅得到量的增長,卻無法實現質的提升。

(2)同質化現象嚴重,資源消耗大,產出率低。鄰近的城市之間或城市內各產業園之間定位近似,相同產業選擇和重復建設的情況成為常態,無法實現集約發展,土地產能不高。

(3)生態保護與產業新城發展協調困難。由于忽視環境保護,城市生態破壞加劇,治理成本居高不下,也對某些高端產業的進駐以及產業體系的升級產生了一定阻礙。

3.產業園區向產業新城的轉變策略研究

3.1產城融合,定位清晰

產城融合是一種針對現有產業園區發展問題弊病提出的一種發展理念。“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3

清遠市華僑產業園是清遠市政府的重點發展項目,是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產業轉移園區,擔負著拉動清遠東部英德地區發展的重要作用。基于對珠三角產業轉移趨勢和清遠市產業發展狀況的充分研究,華僑產業園的產業選擇確定為電子電器制造業、機械制造業、紡織服裝制造業和食品飲料制造業四大類主導產業及近期發展的重點,有效的避開了與周邊城市和地區的產業競爭。

由于總用地規模超過118平方公里,清遠華僑產業園的規劃的出發點就是建立“城”的理念。整個產業園區的公共服務設施考慮采用類似城市的多級布置方式,包括整個園區的行政中心和主要的商業文化設施都集中于公共服務中心組團,強調生活服務功能,形成一個城市級的公共服務中心。各功能組團安排針對自身組團內部相對獨立的公共服務設施。其中,產業功能為主的功能組團提供生產性的服務功能,以居住生活功能為主的功能組團配套的更多的休閑娛樂功能的公共服務設施。

3.2功能復合,職居平衡

功能復合有利于改變產業園區用地性質單一,功能死板的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使用性質種類,豐富用地多樣性,提高了整個園區功能安排的靈活性。當前實踐證明,功能復合程度越高的產業園區,更具備活力。產業園區實現基本生產職能的同時可營造出更類似與城市生活的功能與空間,帶來更多的人文關懷,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住房,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產城一體化。

考慮到產業新城將會是清遠華僑工業園發展的最終目標,該過程中必將經歷產業聚集——人口增長——產業結構調整——人口結構調整——城市功能完善等過程。因此整個園區的功能不但只限于產業的發展,而應該考慮到產業園的起步到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帶來的人口生活及配套問題。考慮在產業園的產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逐漸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對勞動人員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為此,園區東北部組團規劃了大型的職業教育基地。同時還考慮建設一處主題游樂場提高整個清遠華僑產業園的吸引力,生活配套的多樣化有利于提高整個產業新城的宜居性。遠景發展考慮引入高新科技產業,安排于產業園的北部,形成產業園區北部門戶,并帶動產業園的產業類型向高附加值的產業轉變。

3.3合理布局,規模適度

“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容易導致城市邊界的無序蔓延,組團式的發展模式能對城市用地的擴散進行有效控制。

華僑產業園中的每個組團都是功能相對獨立的個體,組團內部結構應相對完整,組團用地布局考慮將公共設施及開放空間布置于組團的內部,居住及工業分別布置在,通過貫穿組團的中心綠帶降低干擾。盡管每個組團各自功能有異,但可采取相似的內部結構便于提高組團的完整性。

組團規模的大小對土地使用和發展有直接的影響,規模過大,容易導致土地開發效率降低,配套設施難以發揮作用;組團規模過小,容易導致組團產業聚集效應的下降,以及道路使用效率的降低。通過對國內已建產業園區組團規模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產業園區功能組團中較小的組團的規模一般為150-250公頃之間,較大的可達到400-600公頃,個別組團規模超過1000公頃。結合地形條件和組團功能的情況下綜合考慮,在總體規劃層面上的組團規模有彈性的控制在300-800公頃之間,為下一步控制性詳細規劃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提供了可操作性。

3.4 資源集約,重視環境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化發展的主流形態,也是我國當前新型城市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

面對良好的基地生態環境,清遠華僑產業園突出了“滲透、交融”兩大概念,強調對生態資源的充分保護以及對生態景觀要素的合理利用。在對現有道路的進行優化調整的基礎上提出“快捷、引導”的概念,通過園區內外交通的便捷銜接,引導園區自身的建設。通過山體、水系等自然分界線實現園區組團式群落狀布局,以“彈性、混合”為原則,提高園區建設的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用地布局以相對集中、適當分散為原則。靠近交通性干道的地區布置工業用地,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布置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充分考慮保留林地、耕地、水系作為各功能組團的自然分割,與貫穿各功能組團的公共綠地構成綠地系統。目前我國用地條件類似的產業園其建設用地占總用地的比例約為60%左右,以此作為參考園區規劃期限內整體建設用地比例控制在46%,遠景規劃方案的建設用地比例控制在60%以下,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3.5 就近保障,加快城鎮化

產業園區的開發,通常會伴隨大量集體土地的征用、村落的拆遷安置以及相應的農業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問題。而隨著產業園區的日漸成熟,面對產業人口所必須的居住、商業、娛樂等生活服務需求也日益強烈,這為當地村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通過發展商業、餐飲服務、休閑娛樂等產業以及出租房租等多種方式有助于使當地村民逐步從農業生產脫離出來,走向城鎮化。

從園區內現狀村莊的分布與形態顯然不能滿足園區的用地需要,必須對村鎮建設用地進行整理。規劃將園區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將村民按行政村的單位集中就地安置或異地搬遷,建設新村,同時返還部分經濟發展用地。鼓勵農民將富余的住宅或農民公寓部分出租給園區內企業員工,成為園區保障性住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降低園區內工作人員的通勤比例,也有利于促進村民生產與生活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地質學的研究意義 下一篇: 老齡化進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色婷亚洲五月hd免费在线观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