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培訓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27 10:35: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漢語言文學培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漢語言文學培訓

篇(1)

2.課程設置不合理。漢語言文學專業有自身的特殊性,除少數繼續深造或在中學任教之外,大部分學生不會在相對應的行業領域就業。因此,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只是作為廣闊的背景存在,實際工作中并不直接涉及到。但是,在實際課程設置之時,承接傳統的慣性,學校依然將焦點集中在傳統專業課上,如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等占據了漢語言文學課的90%以上,專業基礎知識也是重復出現在專業課程、基礎教學課程、選修課程之中。而一些新興課程如網絡編輯學、現代辦公技術、公關禮儀、DV制作等緊跟時代前沿并且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程,往往沒有開設。這種課程設置對于專業的人才培養確實有一定好處,但卻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擇業能力。這樣就形成了現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學與用不能協調的現象。

3.教學手段落后。隨著教學設施不斷更新,近幾年現代化教學設備迅速在高校之中普及,但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講,在大多數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受教學內容的影響很少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在課堂上很少能形成聲文并茂、生趣盎然的教學情境,也難以激發學生的高度熱情,不能豐富見聞,更無法培養濃厚的興趣。由于教學手段的落后,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之中,只有教師一個人在津津樂道,學生只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沒有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他們動腦的思維能力及動手的實踐能力受到了嚴重的禁錮。

4.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單一。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只注重學生知識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評價。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考試中也只是重視考察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評價的依據基本上是筆試的成績。獎學金的評定,優秀學生、預備黨員的選取,很大一部分依據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視野廣度、電腦技能、職業規劃及交際交往等非專業能力則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

二、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1.學科定位要有層次性。不同類型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條件,來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國家重點文科院校師資雄厚,圖書資料齊全,其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全面發展,不僅能從事以后的教學及各行各業文字工作,還應有較強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漢語專業人才。綜合性大學、重點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基本定位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從事漢語教學與訓練,具有文字編輯和新聞采編能力,同時也應該兼有社會文化工作的指導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普通專科院校、高職院校和“專升本”時間不長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應將重點轉向為農村、社區培養專門人才,培養出既能在艱苦辦學條件下擔任教學與訓練任務的學校教育工作者,又能夠勝任其他行業的專門人才。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劃分不同的層次,就可以改變原來“一刀切”的弊端,使學科定位明晰,并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2.專業方向要有多向性。當前社會各種部門和行業之間的融合滲透越來越多,所以,單純的語言文字工作者已經不能滿足各個部門和行業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進行深入研究,重新對本專業的方向設定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我們應該根據社會的具體要求,根據不同行業、領域對人才規格的需求模式進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礎加特色的培養模式。我們可以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之下分設語文教學與教育管理(即師范類)、涉外高級文秘、文化產業管理、新聞學、對外漢語教學等方向。實施低年級通修專業基礎課,側重培養專業基本能力;高年級分流主修專業方向限選課,側重培養主攻方向能力的模式,并鼓勵跨專業方向兼修。這樣就能使學生在掌握系統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向學習,從而完成從單一性到多向性的轉型。

3.課程設置要有科學性。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課程體系的改革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整體改革的核心。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對于課程設置的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優化傳統專業基礎課。當今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存有繁瑣重復之弊,所以,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首先要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強化核心內容。其次要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文學概論和寫作學都講文體學知識,文學史和文學概論都涉及文學思潮,前面的課程已經講過的,后面的課程不要再重復,使整個專業基礎課的結構嚴密而緊湊。其次,增加專業技能課。劉穎聰先生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分為考研模塊、教育與教學模塊、文秘與公關模塊、新聞傳播模塊、社區文化管理模塊等五大模塊,其中后面三個模塊基本就屬于專業技能課。專業技能課程的系統設置與強化,是實現培養本專業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基本保證。在現有的課程設計中,我們設置的應用性課程相對來說較少,且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專業方向的要求,我們應該相應地增加新興的課程,如在文秘與公關方向之下,應該開設應用寫作、秘書學、行政法學、公共關系學、新聞采訪與寫作、公務員基礎知識管理學、廣告學、人力資源管理學、檔案管理學、辦公室禮儀等課程,培養學生從事企事業、機關文員及秘書的能力。在新聞傳播方向之下,應該開設編輯與采訪及相應的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實踐的系列課程,培養學生在文化及新聞領域從業的能力。對外漢語教學方向之下,應該開設教學理論、外國文化及相應的實踐課程。這種課程體系的設定能夠使我們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與用的矛盾之間建立一種合理的平衡,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技能培養要有實用性。原來培養的漢語人才往往是只懂得運用語言文字工具、與書本打交道的人。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漢語人才必須要多方面地掌握實用性的技術。如,現代科技日益發展,各種網絡、傳媒技術日新月異,并成為安身立命的必備技能,所以,我們培養的學生就是要既能耍筆桿子,又能扛攝像機,還懂得編輯與制作,能夠將語言文字傳播、影像傳播和網絡傳播等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再如,漢語在國際上地位日漸突出,世界各地有眾多外國人在學習漢語,對外漢語教師極其緊缺,特別是漢語言文學基礎深厚又熟悉一門外語的人才更是倍受青睞,對此,一定要指導有意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生熟練掌握英語技能,這無疑比單純的漢語人才更具有競爭優勢。

5.教學環節要有實踐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具有穩定與廣闊就業前景的重要一環。2007年,教育部等十部委就大學生就業政策聯合采取五大新舉措,其中有一條是“廣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活動。使一大批高職學校的畢業生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雖然只是對高職院校畢業生提出的要求,但也是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的重要參考。在教學環節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競爭力,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室,還要讓學生走出教室,注重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性、綜合性比較強,打好扎實的專業功底,將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原動力,所以對于專業課程,不能采用一律壓縮的態度,在引導學生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和學生社團的各類活動,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努力培養和加強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有效的銜接,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校走向職場的過渡。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也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的步驟。老師要積極借用,整合教育資源,為學生搭建課外訓練平臺,加強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合作,建立學校與實習基地間的直接通道,擴大實習基地的選擇范圍。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有關部門學習鍛煉,或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相關部分也要專門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和國際交流的機會,要及時各類信息,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收到公司短期實習或者校內研究助理等招聘信息,從而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培養機制。

篇(2)

很多高校特別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僅僅具備專業素養是不夠的。高校漢語言專業學生的培養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和理論外,還要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思維,放遠他們的視野,加強對其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高校培養的漢語言專業的學生才能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要求,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其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新時期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素質培養措施

(一)加快教材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發展

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與教材改革創新要始終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原則,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時展需求,展示專業特色,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會貫通,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第一,加快教學內容改革的步伐。注重對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將陳舊的不適應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淘汰更新,例如寫作課教育可以與網絡知識相結合,增加網絡寫作的教學內容;加大對現當代文學教育教學中新時期文學的教學研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光重視理論知識的研究,還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二,不斷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一般情況下,專業基礎課、專業拓展課、專業方向課構成了課程體系的三大模塊,而且每個模塊都是由必修課和選修課二個部分組成。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相應地增設實踐應用性強的選修課程,例如加強廣告文案策劃、應用型寫作、口才與思維、現代信息技術與寫作等課程的安排。

篇(3)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流失的個人因素

經調查,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流失存在個人因素。而個人因素中包括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年齡、地域情況、學歷情況、工作時長情況及家庭現狀等方面的內容。個人因素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流失問題上占的比例相對較大,可以被定義為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流失的重點因素。下面就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流失問題的個人因素進行探討。第一,年齡情況。年齡相對較小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更為傾向于流動性大,因為心中抱負遠大,想要趁著年輕多闖、多拼,從而存在流動頻繁,不能安于現狀的狀態。也因為其心未真正定下來,而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狀態及需求較為安定,因此年輕人可能存在不能安分的狀態。因此,年輕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流動性較大。第二,工作時長情況。漢語言文學專業專業性要求高,因此工作時長較長的專業人才更能輕松掌握,并且擁有自己獨有的工作狀態及規劃,來合理安排自身工作,并對其高校及自身崗位的忠誠度較高。而工作時長較短的專業人才,內心容易焦躁,因此流動的可能性增加。第三,家庭現狀及地域情況。對高校漢語言專業文化人才而言,地域問題較為重要,如果不是本地人,而在本地高校工作,那么其流動性較大。但如果在本地建立家庭,那么其工作流動基本趨于穩定。因此,家庭現狀及地域情況,對高校漢語言專業文化人才流失而言,也是一個較為關鍵的因素。

(二)高校的影響因素

1.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首先,高校在對漢語言專業人才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其管理理念存在偏差,不僅沒有明確、全面的發展體系,而且因為其整體的教學環境趨于傳統,缺乏創新精神,對年輕、工作時長較短的漢語言專業人才的重視度及認可度較低,這對該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忠誠度的建立極為不利,從而造成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流動性加大。其次,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資金資助力度有待加大。但就目前的各高校的情況看,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資金供給相較于其他專業而言明顯偏低。

2.薪酬體系存在不合理的情況,福利薪酬缺乏彈性。

對年輕教師來說,最主要的是要解決住房問題,但因為年輕教師剛出來工作,沒有太多資金可以用來購房,單位的福利房又有年齡限制,必須在單位工作多少年才能享受福利房待遇。

3.培訓體系不合理。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僅在入職時接受過培訓,入職以后就很少有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培訓。因為高校漢語言專業文化人才體系,如果不能適時進行一些專業培訓,那么高校漢語言專業文化人才將會出現懈怠狀態,從而造成高校漢語言專業文化人才流動性大等問題。因此,高校漢語言專業文化人才的培訓系統健全、培訓狀態加強等建議都需要重視。這樣不能及時發現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某些弱點以及不適應崗位要求,沒有針對其弱點進行培訓,就可能會造成高校漢語言專業文化人才在工作中容易焦躁,從而抗拒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并且,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也不清晰。

二、高校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改變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對福利的傳統看法

福利制度的形象勾勒在高校的發展中日漸清晰,但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福利的看法與認知仍舊停留在過去的傳統觀念中。如今的福利種類繁多,涉及的范圍也更廣闊,所以就更應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對福利的熟悉與了解。因為高校在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福利的制定與設計中,都會結合當代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目標、高校組織文化及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類別等相關信息。在這種程度上,制定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福利制度就會更加適應高校專業人才之間的內部運作。如果能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福利認知,改變對過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福利制度的傳統觀念,那么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也會在潛意識中改變,為高校的運營奠定扎實的組織基礎。

(二)及時更新福利信息,增加對福利制度設置的發言權

高校受到運營成本的局限,不能像企業一般大打福利牌,來穩定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腳步。更不可能擴大福利效益來加強高校自身的競爭力。因此,對高校來說,合適的福利比豐厚的福利更重要。只有循序漸進地提高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福利溝通,不斷進行福利的微型上升,一來可以緩和高校成本有限的尷尬局面,二來可以讓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更加充分地認識到福利的價值。

篇(4)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研究漢語言文學現象與規律的學科,也是我國發展較為成熟的傳統專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一套特別的教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的。但是隨著社會以及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根本變化,社會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然而漢語言文學專業原有的教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所培養出的學生的專業性以及實用性不是很強,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當前需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優勢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從而培養出更多實用性以及轉型較強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推動漢語言專業的發展。

1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有待更新優化。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校畢業生逐漸增多,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社會更需要高素質實用性人才,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由于屬于是我國的自有專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大,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比如說仍舊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采取照本宣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授,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進而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高。再加上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構僅限于課本內容,很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的工作中。(2)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時間相對較長,在長期的發展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手段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對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手段與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現有的發展需求,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效果不佳,很難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今后的擇業就業。(3)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與其他的專業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較為悠久,底蘊相當豐富,這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專業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文化底蘊知識,但是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不是很強,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偏重于理論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其次,專業教師受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僅是被動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并沒有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突破性創新,導致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內容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創新能力不是很強,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

2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1)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為了實現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目標,首先就需要改變漢語言文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需要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高校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同時高校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及時地采用創新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性教學,還要結合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在保證課堂學習的前提下,注重課上與課外的結合,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效銜接,另外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順利的從學校過渡到職場。最后高校要注重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在學生就業前加大培訓力度,同時高校還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或者是節假日到企業中進行實習鍛煉,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2)改革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堅持以提升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根本的改革指導思想,積極調整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置也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對當前專業課程進行調整設置,不但要保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與特色,而且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去設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另外課程規劃要注重實用性,隨著互聯網科技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于網絡編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大,而各類媒體所需要的從業人員主要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方面的人才為主,因此學校應該根據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可以設計此方面的應用類課程,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掌握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理論。不僅如此學校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發展的需求。(3)更新教學方法。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針對目前漢語言文學學生能力不足以及學習態度不積極等一些特點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引導式教學法以及啟發式教學法,有效的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其次,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職業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經過積極地學習努力,逐漸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增加今后就業中的優勢。再次可以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有效的增強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的興趣,促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效果。(4)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漢語言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雖然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學底蘊,但是他們由于受傳統的教學影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不是很強,這就會影響學生今后順利實現就業,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改進教學法,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其次,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培訓,并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并把所獲得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更加實用的技能,同時教師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社會對漢語言專業人才需求的信息,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從而使培養出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3總論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發生變化,社會更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高校要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加強改革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以及實用性更強,更能適應社會時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季雪冰.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改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2016(4).

篇(5)

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實施,主要以課程教育為載體,有效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開發教育的實施,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具有一系列積極作用,一方面有助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量,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學生相關業務能力的發展。但是開發教育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需與時俱進,加強實踐教學課程建設,讓學生掌握新知識與新技能,不斷增強個人綜合素養與能力。因此,作為一個大學生,筆者將結合自身學習經驗展開一系列分析,簡要介紹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深入分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實踐良策,希望給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特點概述

1.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模式化。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我國北京大學建校初期,漢語言文學專業就設置了。截至今日,漢語言文學專業雖歷經百年發展,但是其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尚未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正因如此,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存在嚴重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模式化問題。2.實踐性不足。長期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教學實踐中,側重學生文學素養的發展,重視學生文學分析能力的培養,嚴重缺乏實踐性教育,致使學生在系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之后,雖發展了文學素養與文學分析能力,但是文學知識應用能力及現實問題解決能力明顯有待增強。現代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實踐中,最大短板為實踐性不足,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被忽視。3.深厚文化底蘊。數千年的發展歷史,讓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當中涉及知識、思想、道德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在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的講解,呈現出文化中自然和諧等與人之間的關系,在深厚文化底蘊的支持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必然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二、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教學實踐探索

篇(6)

[DOI]10.13939/ki.zgsc.2016.35.200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研究漢語言文學現象與規律的學科,也是我國發展較為成熟的傳統專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一套特別的教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的。但是隨著社會以及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根本變化,社會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然而漢語言文學專業原有的教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所培養出的學生的專業性以及實用性不是很強,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當前需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優勢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從而培養出更多實用性以及轉型較強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推動漢語言專業的發展。

1 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有待更新優化。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校畢業生逐漸增多,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社會更需要高素質實用性人才,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由于屬于是我國的自有專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大,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比如說仍舊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采取照本宣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授,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進而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高。再加上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構僅限于課本內容,很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的工作中。

(2)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時間相對較長,在長期的發展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手段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對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手段與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現有的發展需求,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效果不佳,很難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今后的擇業就業。

(3)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與其他的專業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較為悠久,底蘊相當豐富,這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專業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文化底蘊知識,但是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不是很強,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偏重于理論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其次,專業教師受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僅是被動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并沒有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突破性創新,導致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內容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創新能力不是很強,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

2 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1)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為了實現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目標,首先就需要改變漢語言文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需要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高校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同時高校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及時地采用創新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性教學,還要結合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在保證課堂學習的前提下,注重課上與課外的結合,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效銜接,另外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順利的從學校過渡到職場。最后高校要注重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在學生就業前加大培訓力度,同時高校還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或者是節假日到企業中進行實習鍛煉,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改革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堅持以提升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根本的改革指導思想,積極調整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置也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對當前專業課程進行調整設置,不但要保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與特色,而且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去設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另外課程規劃要注重實用性,隨著互聯網科技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于網絡編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大,而各類媒體所需要的從業人員主要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方面的人才為主,因此學校應該根據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可以設計此方面的應用類課程,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掌握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理論。不僅如此學校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發展的需求。

(3)更新教學方法。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針對目前漢語言文學學生能力不足以及學習態度不積極等一些特點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引導式教學法以及啟發式教學法,有效的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其次,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職業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經過積極地學習努力,逐漸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增加今后就業中的優勢。再次可以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有效的增強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的興趣,促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效果。

(4)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漢語言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雖然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學底蘊,但是他們由于受傳統的教學影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不是很強,這就會影響學生今后順利實現就業,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改進教學法,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其次,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培訓,并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并把所獲得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更加實用的技能,同時教師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社會對漢語言專業人才需求的信息,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從而使培養出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3 總 論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發生變化,社會更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高校要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加強改革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以及實用性更強,更能適應社會時展需要。參考文獻:

篇(7)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國學教育的延伸,對陶冶我們的情操,凈化品德,提升我們高中生個人文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素養是關系到我們的生活學習能力和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尤其是現在社會的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非常快,迅捷的生活方式對于高中生的人文素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高中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培養有欠缺

人文素養的概念,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導致很多我們對于人文素養的理解并不夠具體,認知也比較有偏差。由于社會上的不良思潮的廣泛影響,比如,我們對于人文素養的意識比較差,甚至受到一些富二代追求安逸的影視作品的影響,會產生殘缺的人格。

在校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培養方面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不可能完全的杜絕學生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而高中生的人文素養缺乏現象,目前是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學生對于文學常識和藝術本身缺乏鑒賞能力,而在甄別和欣賞的過程中又有可能受到低級趣味的影響,拿所謂的自由和個性當借口。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在高中學科體系建設中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的學科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本身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學校的教育過程中也不乏先進的學術成果和教學經驗,但是由于漢語言文學在某些教育層次方面只是占據語文教育過程中比較少的一部分,因此很多本身學科的教育可能會體現在死記硬背和強行灌輸。被選修課的漢語言文學教育,不能發揮出其教育本身的精粹,因此導致了這一學科知識處于非常弱勢的教學地位,有時甚至在我們學生部分群體受到輕視,這樣是不可能有利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

三、漢語言文學教育能夠促進高中生人文素養提升

漢語言文學基于中國傳統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強調全面發展,深入探討,因此必然對于促進我們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之所以選擇良好的師資力量來進行對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和學術研討,因為很多學校已經看中了漢語言文學教育對于高中生群體人文素養的發展和提升,可以提升學生人文氣質的美化和生發。由于漢語言文學中的很多經典篇章是非常唯美的,打造良性的人文環境可以激起高中生對我們很強烈的學習欲望。

四、提升漢語言文學教育水平、增進高中生自身人文素養培養

提升漢語言文學教育水平是基于先進的教學環境基礎之上的,對學生也有一定要求,應該配合學校定期開展的課外培訓,加強自身的漢語言文學能力,漢語言文學教育一樣可以做到妙趣橫生。

在筆者看來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可以定期的開展有效的學術交流,聘請國學大師或優秀作者來對高中生的漢語言吸收和使用能力進行快速的指導,以便于培養我們的學習興趣。語言自身的魅力可以滿足我們高中生群體的心里發展,我們在閱讀很多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漢語言文學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了,再積極配合教師的引導就可以學習科學的漢語言學習方法。

篇(8)

我國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的對外交流語言為以漢語為基礎的普通話。教育體系中語文教學也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此類現狀下,關于漢語言文學對語文教育產生的影響,也引起教育人員以及研究人員的注意。針對此類現狀,筆者針對當前漢語言文學對語文教育的影響,進行簡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為我國語文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的教學側重點為: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基本的運用手法等。當前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其專業主要培訓人才的就業方向為:企事業單位宣傳人才、企劃人才、科研人才。此外具備良好漢語言文學素養的專業人才,也可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取得教師資格證。漢語言文學當前在發展的過程中,整體的發展狀態較為良好,為我國漢語文化研究,科教機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二、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漢語言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整體的發展態勢較為良好。但在細節方面還存在了一些問題。例如:教育機構針對漢語言文化的教學投入較少、漢語言文學教師專業能力較弱、漢語言文學教材內容不完善。此類現狀下,造成了漢語言文學在教育教學中出現了不良循環的現狀。具體體現為:生源較少、師資力量薄弱,報考學生無法獲得有效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此外就業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問題,主要原因為: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在實踐的過程中,整體的實踐效果產出較慢。并且各類企業針對此類人才的需求量更新速率較為遲緩,因此當前在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系統成型上,還存在較大的問題。

三、關于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改善對策

針對當前我國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對策。例如:校企聯合定向委培、注重教學師資力量的投入、加強教材內容的研究完善。

此類現狀下,首先應針對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改善,以此保障后續人才培養的產業鏈成型。此外為了保障學生能夠獲得實際有效的學習成果,教學機構應加入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師資力量投入。此外為了完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穩定發展,必須針對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制定。

四、漢語言文學對語文教育的影響

漢語言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與語文教育產生極大的關聯,在此背景下關于漢語言文學對語文教育的影響,筆者分析案例將此類影響現狀總結如下。例如:加深了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對外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漢文化的良好傳承、促進語文教學的質量發展。

(一)加深了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理解

語文課程的教育主要目的為:文章閱讀、文字書寫、對話交流,當前我國主要的交流語言為以漢語為基礎的普通話。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對語文課程內容的理解。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快速的理解文字含義,以及文章指代內容。對于學生后期語文成績的提升,以及未來個人文化素養的提升,有著較好的意義。

(二)增強了學生對外交流的能力

漢語言文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區別與語文課程的教學,主要針對文章內容字形字義進行解讀分析。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拋開語文教育的針對性。以宏觀的角度進行漢語言的學習,從語言概論、古,現代漢語、文學概論、文學心理、美學等方面進行綜合的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了學生的對外交流能力。

(三)有利于漢文化的良好傳承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文化發展方面有著較好的傳承。且絕大部分可識別的常規文化傳承方面,主要的記錄字體則為漢字。但由于古漢語在文字表達,以及字體應用方面,較之當前的文化發展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漢語言文學的教育發展,能夠有效的促進語文文化知識的完整傳承。并且有助于我國針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和解讀,提升我國文化傳承的完整性,增強我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從核心上促進漢文化的良好傳承。一定程度上分析,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對語言課程產生的影響,對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促進語文教學的質量發展

語文課程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我國文化教育的發展,以及其他W科的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文作為工具型課程,其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極大的擴展了其教學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漢語言文學也被認為為語文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實際教學應用的過程中,漢語言文學的教育能夠有效的促進語文教學的質量化發展。

五、結語

當前我國漢語言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整體的發展態勢較為良好。但在具體的落實方面,以及教學效果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對于語文教育的整體影響,效果也較低。因此教育機構在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方面,還應投入更多的師資力量,并且加強完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教材內容。具體分析,漢語言文學對于語文教育的影響有:加深了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對外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漢文化的良好傳承、促進語文教學的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然.淺論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之間的相關性[J].文學教育(下),2016,(03).

篇(9)

中圖分類號:H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4)03-0101-01

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高校的發展可謂是歷史久遠,是真正屬于具有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專業之一,在人們口中它是文科的“萬能專業”,因為在人類社會領域的畢業后工作很多,以前的畢業生供不應求。但是社會慢慢的一直在多元化發展,如何改變舊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中國語言和文學的應用為導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必經之路是彌補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培訓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新的系統和組件的應用缺乏人才。

一、漢語言文學的概述

中國語言文學詞匯,句法研究語文,古詩文鑒賞,小說和大量的文學作品,熟悉的編輯出版學的基礎知識的學科。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而且還將擁有一筆財富――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人文素質。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是不實際的科學專業,不像醫藥,建筑,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沒有針對性的金融專業的那么強,就其自身而言是更具有的是人文性和社會科學性,使其在應用性上并不占優勢。漢語言在歷史的演變的過程中,主要是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使中國的精神財富可以生存,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所以傳承漢語言文學的精神,以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漢中國語言和文學的作用以及其對于社會的巨大影響,這是漢語言專業的學生的一項使命。從這個層面上,中國語言文學的內容,更是人類文化的理解,這個專業,承擔更多的是社會的責任,一個將繼承的責任和意識的培養。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中遇到的障礙和問題

一是順應時代和就業的需求,把綜合應用型現代化人才定位成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目前,單純的漢語言文學工作者已經不能滿足各個行業的需求的原因是由于當代社會各部門和行業之間的融合滲透越來越多,必須形成基礎加特色的培養模式,我們需要根據人才規格,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應用需求,結合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準確運用現代媒體等手段,對專業進行更細的劃分。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口語能力,但也知道如何編輯和制作,以語言通信,圖像通信與網絡通信的掌握。二是大學自身的特性。全面性、師范院校,他們培養的方向應該是從事漢語教學和文字性工作更有針對性,擁有專業的編輯與新聞編輯能力的綜合性人才。依據社會需求的特性對漢語言專業課程合理的劃分區域,改變守舊單一的固定模式,從本源開始改變,面向服務的人才培養方向。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幾點建議

課程的設置是不是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對象能否達到標準要求,所以在教學內容這方面問題上,必須做到最好。站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的這個視角,在課程設置之初就應考慮課程的設置與學生將來就業相關。

漢語言文學專業讓學生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好的把握語言文字,原因是它以語言文學為研究對象,是一個傳統的基礎性專業,結合一些調查和統計分析,下面是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提出一些建議,其宗旨是為了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更加的科學合理,符合現在社會發展的情況。

1.基礎課程

我們可以開設語言教育提高系列課程,例如設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發展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語文課件制作、語文教學藝術、語文教材篇目研究與教學設計、現代職業禮儀用以及演講與口才等諸多課程。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從事語言教學和語言教育科研的能力。

增加語言教育教學課程,讓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師發展研究,教師職業技能培訓,語言方面課件,漢語教學藝術、教學內容和教學漢語研究設計、現代職業禮儀、演講與口才等課程。這些課程主要為了讓學生有從事教學和語言教育研究語言的能力。

2.提升課程

主要的促進專業理論,科研能力的培養,著眼于學生升造。可可以建立一個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現代漢語修辭學研究,功能詞的研究,文獻學,音韻學,語言學,邏輯,漢語語法史,中國語言學史,漢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詩歌,明清小說研究,主題,中國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影視藝術欣賞散文的藝術,中國,外國文學等課程。

3.專業教學方法問題

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就暴露了多媒體設備缺乏,教學常用的方法仍然是死記硬背,教師講課激情無法調動大家等等問題。也導致學生參與沒有積極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束縛。

語言和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和交流的一項重要工具。打破陳舊,需從根源著手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讓漢語言文學具有更強的實踐性,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就業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在就業后有更高的實踐能力,只有,體現較強的實踐能力,才可以更好的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漢語言文學的學科崗位就業,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閱讀,寫作和說三個方面,我們也應該尊重說教傳授知識,解決疑慮的思路,把在傳統文化中推到德育的教學水平上來。

四、結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也要通過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意識,在做到學習本專業專、精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自身在社會中的應用性,才能真正的與時代相適應。

篇(10)

20世紀以來,西方學者把人文科學列為了人類社會三大類型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之一,足見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語言文學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那么作為影響深厚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任務到底是什么,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首要問題。無可厚非,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同于自然科學,它所培養的學生從事的工作離不開對人的教育、對人類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將業務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這是大多數高等教育學校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目標。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原則

(1)適應性原則。教育是為實踐服務的,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的教育是毫無意義的。現代科學技術飛快發展,使得社會各行各業要求畢業生掌握一定的現代技能,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要注意緊跟時代,設置有關新課程,更新課程體系,適應新時代的需要。(2)系統性原則。在課程體系結構規劃過程中,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設置既要充分考慮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要注意保持知識結構的科學性,最終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和技能。(3)穩定性原則。課程需要更新,但同時也需要維持穩定性。因為從文學的角度講,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專業中的一些基本課程是經過多年實踐考驗的,已經被證明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結構中核心的部分,是必須保留而不能輕易取消的。

上一篇: 煤礦生產事故處理 下一篇: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體系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高清在线电影 | 中美日韩在线观看网 | 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 色色中文字幕色色亚洲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