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 10:35: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保護對人類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要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進行,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中學化學畢竟不是環境保護教育課,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來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譬如,我們在講到二氧化碳的用途時,只講對人們所利用的好處,而很少講對人類不好的。在這個時候,可以對學生講,燃燒和二氧化碳給人類也帶來了不利的一面。由于燃燒而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大氣中,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出自然含量。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一樣,能吸收太陽的紅外輻射,而地球表面熱輻射到空間的紅外輻射也能被吸收,阻止能量向空間散失,造成“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溫度逐年升高,造成大氣污染,給人類帶來不利因素,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減少人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關閉一些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工廠,對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吸收利用等方法來減少它對大氣污染的程度。我們通過講解和舉例,使學生知道污染的危害性,從而增強中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使其成為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和宣傳者。
一、初中生物教學環境教育滲透的重要作用
每個人都應有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思想和意識。作為教育事業單位更應該引導學生增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注意觀察身邊環境的變化,將環境保護滲透到學生的教育課程中。對此我們可以主要以生物學科為主,利用生物學科本身的優勢所在,普及環境教育相關的文化知識,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意識,共創綠色家園。
1.初中生物的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就是以學生問載體,環境為基礎的教育理念。為了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我們要用知識的力量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加大人民對環境保護的知識普及和培養環境保護相關的人才力量,建立以環保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目前環境治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人類正面臨環境污染帶來的巨大考驗。環境保護在“九五”計劃之中被明確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環境教育的主要出發點就是圍繞環境科學知識和環境法律法規等進行展開。
2.生物教學與環境教育存在的關系
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國家和各大企業尋求能夠妥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然而其結果卻大多不盡如人意。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還是各大污染源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夠,還有就是目前治理污染的技術不夠成熟。對此近年來很多教育者提出在生物教育過程中滲透環保教育相關的知識,有利于讓初中生更清楚的了解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以及在其內心產生危機感,培養初中生的環保意識。
3.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思想
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關系,認識到人類的一些不良行為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和環境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生物教育內容其目的是讓初中生初步學習環境與生物之間互相影響的關系,以及保持生態平衡的意義所在。對此生物老師要對環境保護這一方面的教育素材進行充分的運用,了解各大違規企業的廢水廢氣排放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教師還要善于舉現實存在的例子,如植被多的地方會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其理論就是植被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影響的,所以要對坡地、沙地實施植樹造林,減少其肥沃土壤的流失;苔蘚植物對環境的敏感度相當高,其可以作為活體空氣污染檢測指示器。白色污染對環境的破壞力巨大,不可降解塑料埋在土壤中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消失,由于其不透水也不透氣嚴重的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只要生存在地球上那么每個人都要接觸和呼吸空氣,空氣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更是巨大,其主要的污染源主要是汽車、火力發電站、供暖公司等由于燃燒不徹底生成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健康構成巨大的威脅,其還會形成酸雨對建筑物造成腐蝕。
二、初中生物滲透教育的基本要求
1.保護環境的緊迫性達成基本共識
以前只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略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那段時間為了掠奪更多的自然資源,而大量的砍伐樹木、開采礦物、捕殺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以及各大工廠大量的排放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使得生物圈平衡達到破壞。大氣污染主要原因就是污染物的含量遠遠超過正常的空氣濃度,讓人和動物的一些器官發生病變,從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抵抗力差一點的會出現嚴重的疾病。
2.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公共意識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呢?對于保護環境不要只是空喊口號,等到真正面對利益與污染選擇的時候,還有幾個人能夠堅守本心,所以空喊口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對國民素質進行改變,增強其保護環境的意識,所以學校制定初中生物滲透教育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從思想向對學生進行教育,達到從小眾到大眾的擴算式教育。
3.利用社會對生物教育的滲透
讓學生參加較多的環境保護類的公益活動,如環境日、植樹節等再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給初中生布置一些當地環境監測統計類的課題,讓其對周邊環境變化進行調查研究。還可以讓學生參加公共場所打掃衛生、海邊撿拾垃圾等活動,激發初中生對環境保護愿望與責任感,和發自內心的熱愛環保這一公益活動。
4.規范日常行為
地球是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不能有效改變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等待人類的命運將是徹底滅亡,呼吁每一位公民請不要把“保護環境”作為一句空話,對于環境保護無小事,我們要從身邊最常見的污染現象入手,如在生活中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垃圾分類處理等都是有效的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
三、結論
總而言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所有人的共同參與,做到全民保護環境的程度。學生作為校園與社會最大的媒介因素其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更是重中之重,學校更要緊抓可持續發展這一理論,也是生物學科對學生教育最重要部分,每一個人都要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明天更好的環境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趙功偉.生態環境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環境教育.2010(1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1-0111
前一段時間正好在網上看到盧廣拍攝的一組照片,獲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獎。這組照片的名字是《關注中國污染》。在一萬多條中被排在第一的是“看到圖片,我哭了”。39張照片,每一張都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引用網友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我看到了絕望!”低下頭,深深地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今天這種情況,經濟利益的驅使?監管的不到位?生存的壓力等等。其實這都不是,或者說不是根本,根本在于人,在于人們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根本在于人們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沒有看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在這里,就我們教師而言,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下一代不要讓這樣的污染繼續下去,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知道環境污染的原因,環境污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讓學生知道環境破壞對人類的危害,讓他們遠離這些破壞環境的事業,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現象。當然這是我們的理想。那么,在此筆者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在課堂中穿插環保意識的教育
在初中化學的教育中,我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對于剛剛接觸化學的初中學生,要盡可能多舉些事例,以生動、活潑的形象教育為主,適度地進行環保教育,借以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化學課程的進行中,有許多可以加入環保意思的教育。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這一小節中,我們可以穿插“溫室效應”的教育。在引入時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二氧化碳對動植物的生存和發展非常重要,在人類社會的活動中也用廣泛的應用,但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這就就很自然的將課題從二氧化碳過度到溫室效應。接下來我們也可介紹溫室效應的成因、危害以及現在各國所做的努力。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我們可以主要應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環保教育:學習“空氣組成”的知識時,除了給學生講述大氣的主要污染物,大氣污染的來源和危害,還可以列舉了1952年12月5日――9日英國倫敦市發生的“煙霧事件”和日本“四日氣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學習“氧氣”后利用教材對“臭氧”的介紹,指出空調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導致臭氧層空洞的出現,致使癌癥發病率增加,嚴重地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還利用衛星拍攝的南極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環境污染對人類造成危害的漫畫等,形象地告訴學生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關“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識學習后,給學生介紹“溫室效應”的形成、事實、危害。在講《水》一章時,淡水資源的危機、水體的污染便可蘊涵其中:1980年在發展中國家約有3/5的人很難獲得安全用水,約有18億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脅。從全球來看,淡水資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勻,而水污染又在進一步加劇,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銳。這樣盡可能地讓學生認識到污染給人類造成的極大危害,使學生從中體會到保護自身生存環境的重要性。
二、將化學實驗與環保意識的培養有機結合
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實驗教學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穿插環境保護的教育。按教學大綱要求,中學需做的化學實驗比較多,其中有毒的實驗占一半。在絕大多數的學校沒有廢水回收裝置的前提下,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則顯得優為重要。
當學生剛接觸化學時,必須指導學生要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取藥品、聞氣體等等。當學生進行實驗時,雖然所做實驗毒性不大,但為了加深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沒有廢水回收流程這一前提下,每次學生實驗都提供一個回收儀器,對收集的廢液稍作處理后再行排放。實驗結束后把儀器洗滌干凈放回原處,擦洗干凈實驗臺面。這樣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的教育。
比如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強調硫的用量并在集氣瓶中事先放入少量堿液。教材在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的同時,也注意改進實驗裝置,以吸收實驗中所產生的有毒氣體。例如,結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處理,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在生產和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硫化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廢氣,為了不使它們擴散到大氣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將它們分別除去?又怎樣利用這些廢氣制得有用的化工產品?在組織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最后歸納為:對于酸性物質,一般可用堿溶液吸收或制成相應的化工產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堿性物質通常就用酸液來吸收(如NH3用濃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轉化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轉化為CuS沉淀)等等。這樣使學生掌握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的簡單原理,使他們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廢物得到充分利用,變廢為寶。
三、在課外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首先我們可以利用課題研究來讓學生切身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課余時間,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的生活環境,來尋找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課題,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完成課題的研究。如“生活中水污染的調查”、“廢舊電池的污染”,“廢舊塑料的處理”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更加能深刻的體會到污染對于人類社會和大自然的影響。并且能通過對污染的處理等過程,進一步了解化學知識。
其次,我們可以結合實際開展以下工作。1. 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取得當地環保、森保等部門的支持,讓學生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2. 組織學生社會調查(如參觀造紙廠,調查周邊的水環境等),使學生了解到周圍環境污染的污染原因,在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同時,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適時地開展環保專題講座。如:講授空氣、水體、土壤、森林、植物與人類的關系,以講座、競賽等形式讓學生提高認識,使學生深切地感到環境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紹了地球表面3/4被水覆蓋,地球周圍的大氣中,生物體內地球表面,地殼內無處不存在著水,但“水球”卻嚴重地缺水。我國就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僅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開采,一些地區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們的母親河從1972年開始出現斷流,表明整個黃河生態環境正在惡化,黃河正成為一條季節河,不僅有可能變成內陸河,缺水已經成為威脅我們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緊迫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樹立愛護水,關心水,節約水保護水的好風尚。再如,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與世界平均25%的差距還很大。而且,我國荒漠化面積達262.2萬平方公里,并呈繼續擴大的趨勢。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77萬平方公里,還在進一步擴大。毫無疑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 向學生介紹一些環保先進事跡。如馬永順是中國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國初期就創造了全國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樹多而成為全國勞模,40年后,馬永順用自己的雙手種上了36000棵樹,這正是他砍伐掉的樹木的總量,因此,他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嘉獎。他還要帶領全林區的人走上植樹之路,實現朱容基總理的“造福子孫,流芳百世”的理想。
當前中國與世界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頻發的全球性自然災害逐漸給人類帶來警示,環境問題若再得不到有效重視,那么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很可能給予人類更大的報復。環境問題關系到人類的后代和人類的持續性發展,應當積極聯想到目前自然資源過度開采利用和自然環境破壞對人類未來造成的影響。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環境危機意識與環境保護意識,是一項補救性的措施,但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會產生積極意義。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的方法
1.教學理念的滲透
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理念中的滲透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類活動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地理教學中新增加了人文環境這節內容,在這部分內容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人文環境和大自然的關系。人文環境的發展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在古代人們收到洪水的威脅后創造了水利工程。同樣,現在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與之相適應,如人受到沙塵暴的侵襲后意識到了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人類的活動永遠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同樣人的活動會反影響到大自然。人類要想在大自然中永久地生存下去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處,要去適應大自然,努力保護大自然,不能企圖去改造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懲罰。二是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當今社會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土地沙漠化、空氣污染、噪聲污染以及水資源污染等,在地理教學中逐漸滲透環境教育,就是讓人們明白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的破壞有多嚴重,這些破壞最終會反作用于人類自身,通過滲透環境教育讓人們逐步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立足于地理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高中階段地理所涉及知識范圍廣,學科深度較淺,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環境方面的知識,比如,大氣、溫度、海洋、陸地、礦產資源等等,此外還包含農業、工業、城市以及交通等人文環境方面的知識,可謂是對環境知識闡述的較為詳盡。廣大高中地理教師應善于發現地理教材中的環境元素,通過課前備課巧妙地將環境教育融合到課堂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地理學科知識的同時不自覺地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的熱情。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大氣環境保護章節的學習,教師應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哪些是對大氣環境破壞的行為,哪些是保護大氣環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課堂共同探討大氣環境保護問題中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引發他們保護環境的欲望,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此外,地理教材中關于人口問題等方面的知識涉及的也比較多,教師應根據生活實際,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人口調查活動,讓學生從人口調查活動中切身感受到人口危機問題,可有效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綜上我們可以發現,高中地理教材中同環境教育相聯系的知識內容較多,教師應善于發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元素,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地利用地理學科特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環境同人類社會發展關系。
當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與世界發展的重要因素,各類環境災害頻繁發生,一次次的事故給人類以警醒,如果再不重視環境問題,那么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會影響人類的持續發展。在高中階段,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中滲透環境教育意義重大,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對環境危機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地理教材為基礎,在課堂上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是地理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以地理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尤其是與環境教育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比如在講解溫室效應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溫室效應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的對策等;同時,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教材中抽象、復雜的地理問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生動、具體化,調動學生各個感覺器官,讓學生對環境問題有系統的認識。除此之外,實驗法也是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重要方法,學生親自動手,對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進行實驗,在了解環境知識的同時,了解地理污染的危害,從而提升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以課外活動為擴展,在實踐中滲透環境教育
只有將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積極參與起來保護環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環保宣傳活動,以主人翁的視角進行環保知識宣傳普及,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比如在世界環境保護日當天,學校以宣傳單、展板、標語、手繪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或者通過各類型的主題研究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也可以通過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征文比賽、辯論賽等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查閱資料和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更加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社區,通過環保公益活動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比如走進公園撿起人們隨手扔下的垃圾,走進社區進行節水宣傳等,用更多的熱情投入環保工作中影響更多的人。
三、以校園文化為依托,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環境教育
校園文化可以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環境教育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熏陶。學校要以校園環境作為地理教育的隱性課程,比如在日常的班級環境管理和宿舍環境管理中制訂行為規范,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可以通過環保行為評比增強學生積極性;比如,在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節日,植樹節、地球日等開展主題活動,展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可以發出倡議不要焚燒秸稈、不要使用一次性碗筷等,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全新的環保觀念。
四、創新環境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積極性
我很榮幸的能夠作為xx代表團的一份子,參加了第七期全國青少年生態環保社團骨干培訓班。這次培訓讓我更加深切的體會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在與其他高校社團的交流中,認識到我們環保社團如何才能更好的發展。
在我們的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的同時,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被污染這個嚴峻的事實已經真真切切地擺在我們的面前了,我們作為高校的環保社團,我們應該樹立高度的環保意識,以身作則,帶動身邊的人,積極的投身到環境保護的建設中去。在中華民族上下幾千的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們、革命先烈們為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石。而我們作為這偉大文明所傳承的后人不僅要在先輩所留給我們的基業上有所發展,有所前進,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守護好這份珍貴的遺產。在此次培訓中,我南極臭氧層出現的空洞、北極的冰雪消融、無數因環境破壞而遭受噩運的動物們時時刻刻揪動著我的心弦。我在內心中不停的暗示自己,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態度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的人類的文明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永遠的延續下去。
中國科學院xx所研究員xx博士說,環保社團在學校的影響力有多大?在社會中的影響又有多大?這句話讓我思考了很多,作為學校的環保社團,我們要將重點放在學校同學們環保意識的加強上,將環保的思想深入到每個同學的內心,表現在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將這次培訓的精神傳承發揚,帶給我的母校,帶給我的社團,帶給我身邊的每一個同學。讓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于未來環境危機的警鐘并且時時警響。同時我們將加強社團自身的建設,提升負責人的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明確細分各部門職能,力求最有效的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健全和完善的社團規章制度,形成一個有社團核心骨干和積極參與者組成的年級梯度,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保證社團傳承問題的順利進行。
我作為xx代表團的一份子。深刻的領會了王博士的講話精髓。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群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們全社會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共同鼓勵才能完成的。環境保護也不是一句話一個手勢就可以進行的,而是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來立身躬行。決心為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環境保護培訓心得體會【二】
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農業的現代化,保護和環境就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發達的資本主義已走過的道路早就證明,清潔的環境也就現代化。我國是發展中的,不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甚至了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發展生產力的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現代化建設本身。這是:(1)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生產力發展的障礙;(2)生產的發展勞動對環境的要求愈來愈高,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人的生產性;(3)現代化的生產裝備(設備、儀表等)需要清潔的環境(精密的產品如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搞不好環境保護也就難于現代化生產,是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不只是致癌,而且胎盤危及胎兒,引起遺傳變異,染色體畸變和遺傳基因退化。這不只是代、代的問題,嚴重時使人類的質量退化,貽害子孫后代,無可挽回的損失。
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復,則難以逆轉。如據近XX年來記錄的統計,約有 110多種獸類、130多種鳥類業已滅絕,有 1/3是十九世紀以前滅絕的, 1/3是十九世紀絕種的,1/3是近50年來被消滅掉的。全世界估計有25000種植物,1000多種脊椎動物,正滅絕的邊緣。人類正在許多局部性保護措施,但珍貴動植物還在走向滅絕,人類活動的全球性有害遠遠勝過局部保護性措施所產生的。
嚴重的,非解決不可。例如,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大氣污染使冬季人的死亡率顯然(呼吸系統疾病)。據57個城市統計飄塵都超標,超標三倍的有28個;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已達1500萬噸。從水體來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大城市性的。加之有些地方地表水污染嚴重,水資源緊張已生產發展的嚴重問題。此外,噪聲污染和自然資源的破壞也很嚴重。如湖北江漢湖群,素有千湖之稱,現在湖群已由原來的1000多個到300多個。長江上游因植被受到破壞,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沖入長江的泥沙達6億多噸。
是經濟建設中的戰略性問題。國民經濟各的比例關系失調,花幾年功夫可以。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是難以的。來分析問題,才能更地認識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迫切性。
一切環境保護工作者、生產的者和管理干部、工程技術人員,都要既有生產觀點,又要認識保護環境的性,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搞好環境保護 !
環境保護培訓心得體會【三】
來到山輕工已經四年了,與現在相比,大一報道時輕院的環境極其惡劣,經過四年的時間,我校環境改善的不錯,不過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還不夠強,必須從根本上讓同學們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去年有一段時間實行過限塑令,結果實行了不到兩個月就流產了,可見增強人們心中的環保意識有多重要。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對這個星球上的生態系統有著永遠擺脫不完的依賴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斷地提供植物和動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夠厚度的大氣層,來保護人類不受過高或過低氣溫,以及過量紫外線的傷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夠量的水和氧氣來維持生命的存在,而沒有了綠色,這一切豈不成了無本之源,好比毛長在皮子上,沒有了皮,毛又咋生根?
綠色銳減,吞噬綠色的,正是人類自己,是人類發展模式中那種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破壞性開采。人類對綠色的無盡索取仍在威脅著生態平衡,破壞著生態的結構。
環境保護就是通過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還要依據人類的意愿,保護和改善環境,使它更好地適合于人類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壞環境并危及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環境保護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身心的健康,防止機體在環境的影響下變異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進入環境,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包括生物資源)的恢復和擴大再生產,以利于人類生命活動。
當然,環境保護還必須考慮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只有互相之間協調發展,才是新時代的環境保護新概念。
環境保護培訓心得體會【四】
環境保護的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包括“保護自然環境”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兩個方面。這就是說,要運用現代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污染和破壞壞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
多年的實踐證明,人類改造自然、發展生產,必須同時注意自然界的“報復”,注意發展生產給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影響,而不能超過某一個限度。環境保護工作就是要明確提出這一限度,通過宣傳使大家認識這一限度,以政策、法律形式作出具體規定,并盡力實施這些規定,否則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會遭到破壞。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農業的現代化,保護和改善環境就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走過的道路早就證明,沒有一個清潔的環境也就沒有現代化。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如果不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身。這是由于:(1)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2)隨著生產的發展勞動人民對環境的要求愈來愈高,如果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3)現代化的生產裝備(設備、儀表等)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精密的產品也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搞不好環境保護也就難于實現現代化生產。
環境污染的遠期影響,是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不只是致癌,而且可能通過胎盤危及胎兒,以及引起遺傳變異,染色體畸變和遺傳基因退化。這不只是第二代、第三代的問題,嚴重時可能使人類的質量退化,貽害子孫后代,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自然資源的破壞,有的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復,有的則難以逆轉。如據近XX年來記錄的統計,約有
110多種獸類、130多種鳥類業已滅絕,其中有
1/3是十九世紀以前滅絕的,
1/3是十九世紀絕種的,1/3是近50年來被消滅掉的。目前全世界估計有25000種植物,1000多種脊椎動物,正處于滅絕的邊緣。盡管人類正在采取許多局部性保護措施,但一些珍貴動植物還在繼續走向滅絕,因為人類活動形成的全球性有害影響遠遠勝過局部保護性措施所產生的效果。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該怎樣滲透環保教育呢?我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為環保教育提供了契機。如在第4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學中,可結合有關知識的學習,聯系在生活中有人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亂丟雜物、不節約用水、吸煙、不注意飲食衛生、吃野生動物、獵殺野生動物等不良習慣甚至違法的行為,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人類傳染病與環境污染的關系、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與環保有關的問題。又如在第四章開始部分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大海龜在藍藍的大海暢游的畫面,然而這種古老的象征長壽的海上運動者現發現有許多死亡,解剖結果死于廢塑料袋堵塞食管,它是因饑餓而亡.通過此例的舉出,使學生不僅認識到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在腦中樹立環保的意識.這里就不一一詳述。總之教師要以高度的環保責任感,抓住有利時機,注重啟發和引導。教師積極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報導途徑,及時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環境保護手段、進程。并觀看錄像:1998年波濤滾滾的洪水,造成山體滑坡,房屋倒塌;2000—2002年春季北方漫天飛舞的沙塵暴;草原上成群的牛羊與斑禿的草地;黃土高原縱橫的荒山禿嶺及干涸的河床;餐桌上的野生動物……”這一幕幕令人震驚的現象,都與人類的活動有關。人類的衣食住行都依賴于生物圈,人類要生存必然要向生物圈索取,生物圈能承載多少人的生存呢?教師制造這樣的情境導入新課,并適時板書課題,大大激起學生強烈的使命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適時出示一組組數字、一幅幅畫面……學生熱烈討論發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再通過模擬實驗(如模擬酸雨對植物種子的萌發的影響)的介紹,并布置同學們分小組探究。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教師總結:“我們的生物圈已敲響了警鐘。我們已經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請大家課后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和調查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或進行模擬試驗。下節課我們相互交流。”在第二課時教師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中國和世界人口的增長及人們的活動給生物圈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最大的問題就是環境問題。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有不少環境被污染的例子,請大家說說。”同學們踴躍交流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或匯報實驗過程和結果。有的是關于“溫室效應”、 有的是關于“水體污染” 、有的是關于“噪聲污染”、 有的是關于“土壤污染”、有的是匯報“模擬酸雨對植物種子的萌發的影響”的實驗過程和結果等。教師適時進行評價。同學們深受啟迪。在這節課結束時,教師總結:感謝各位同學提供了如此豐富的資料,通過這一次的調查和交流,我們每個同學對環境污染問題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但是我們的宣傳不應該僅僅在這一堂課上,在我們的教室內,還應在學校、社會上進行更廣泛的宣傳,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讓所有的人都來關愛我們的生物圈—我們共有的家園!參與保護我們的家園的活動中來。
在教材其他章節雖然沒有以環保作為主題,但教師可把環保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環境問題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在課外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
課堂教學固然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一環。但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可以培養其環保技能,所以還應在課外活動中進行環保教育。隨著新一輪課程的實施,我們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并努力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的環保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身邊事做起,激發他們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培養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能力。如結合校園綠化設計和“3.12植樹節”,發動學生參與校園綠化設計和植樹護花活動;結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組織學生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演講、征文、辯論等活動;發動學生參加“你丟我撿”和清除衛生死角等校內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動。課外活動的重要特點就是實踐性、直觀性、以具體事實讓學生自己去了解、認識環境被破壞的危害,讓學生自己動手開展有益于環保的活動。以達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讓學生去參觀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讓他們了解到保護森林植被對人類的重要,讓學生自己動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營造生物垃圾,將垃圾按化學、金屬、生物各自分類處理,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教學目的。波利亞說過:“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同時指導學生認真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撰寫環保小論文等.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從小抓起,從我做起,使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污染,才能創建一個美好的勞動生活環境,才能擁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
參考文獻:
我國土地面積廣闊,但森林覆蓋面積較少,人均資源占有量一直處于低下水平。因此,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高對森林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同時對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進行充分認識。為實現對森林生態環境以及強化生態意識重要性的規劃,必須對森林保護現狀以及人類生態意識進行了解,促使森林生態發展真正發揮其意義與作用。
1森林生態資源的功能
植物資源以及動物資源共同構成完整的森林資源,植物以及野生動物是森林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系統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占據重要位置,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一,不僅可為人類社會提供木材,還可提供多種原材料,同時森林資源還可對陸地氣候進行有效調節。單純地注重經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與破壞,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災害發生頻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水土流失以及旱澇災害等現象都是生態環境破壞的重要表現,森林生態資源可對上述現象進行有效改善,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具有強大的生態調節功能,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進行環境治理工作時,可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
為對水土流失現象進行有效控制,必須進行森林工程建設,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進行保護。同時阻隔污染以及凈化空氣也是森林生態系統的強大功能之一。一直以來,森林都有“天然氧吧”之稱,因其具有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可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同時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路邊種植樹木可對噪音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森林資源有多種積極作用,一直都在對地球上的生物進行保護,人類也受到森林資源長期的給予,對人類生活以及進步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人類應該對森林資源進行正確認識,同時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意識,促進森林資源生態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
2 保護森林的重要性
自1998年我國松花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以來,2016年我國南方有再次發生特大型洪水,受災面積約為14個省份,直接經濟損失137億元,不僅對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造成影響,還對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相關研究表明,過度開采森林以及亂砍濫伐是造成洪水災害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草原退化現象十分嚴重,退化面積約為90萬平方米,占現有草地面積高達33%,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高達38.2%,上述數據充分說明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提醒我們必須加強環境保護意識。森林資源匱乏是引起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現階段我國政府以及人民不斷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快森林工程建設,但還是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探索與努力。森林覆蓋率世界標準水平約為23%,我國與世界水平相差懸殊,因此必須進行不斷的努力,利用科學的手段對森林資源覆蓋率進行有效提高。成熟林和過成熟林是用材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上述木材蓄積量呈現出大幅度下降趨勢,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對木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導致樹木數量銳減,按照當前消耗速度,地球上的樹木使用量僅剩7-8年。因此,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勢在必行。退耕還林是增加森林覆蓋面積的有效手段之一,對該種手段進行合理利用可促使荒漠化面積進減少,對人類社會發展有極大推動作用。
3 保護野生動物的必要性
近些年來,隨意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現象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約有400種野生動物長期處于飽受威脅狀態,瀕臨滅絕。野生動物身上帶有多種傳染病毒,人類食用后會導致該種病毒進行快速傳播,一旦爆發將造成大面積危害,嚴重時對人類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科學研究證明,艾滋病就是由于人類食用森林中靈長類動物所造成的,最后導致一場世界性的災難。同時,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應對其進行保護,而不是肆意的捕食與殺害。禁止違法捕殺以及實用野生動物不僅是對生態資源的保護,也是對人類安全的維護。
4 森林生態保護和生態意識現狀
4.1 森林生態保護的現狀
我國政府以及人民已經逐漸提高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但保護不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于森立資源生態保護工作中。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給森林資源生態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對可持續發展的忽視同樣給森林資源生態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帶來阻礙,上述現象最終導致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前所未有挑戰與危機。粗放型經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類型之一,該種經濟發展方式大大降低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開發速度與保護速度不協調是現階段森林保護工作主要面臨的問題之一,濫砍亂伐現象更是加重森林生態環境的惡劣程度,稀有植物與動物面臨大量滅絕的現狀,森林生態保護工作面臨極大的問題與挑戰。
4.2 人類生態意識的現狀
人類生態意識單薄是導致森林資源浪費與破壞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是人類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但城鎮建設對大量土地資源以及森林資源進行征用,給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修補的破壞。人口數量激也導致資源需求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傳統的思想與觀念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對生態環境以及森林資源造成極大的破壞。
人類的生態意識不但沒有隨著時代的變換而更加適應時代,甚至對森林生態的破壞程度有增無減,大片森林被砍伐,變成荒漠,人們卻仍然對森林生態大肆開發,即使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森林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卻很難根植于每個人心中,人類的生態意識更加有待強化。
5 保護森林生態和強化生態意識
森林生生態環境是陸地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陸地生態環境的關鍵環節。森林資源與生態建設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森林資源是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部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就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也是對森林生態的保護,對人類長遠健康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首先,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力度不僅是保護了木材資源的儲備量,也是生態建設成果的重要體現,對我國的自然c經濟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同樣也是保護了物種的多樣性,森林生態與海洋生態一樣,是孕育物種多樣性的搖籃,森林的破壞導致了物種多樣性也遭到破壞,而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物種多樣性遭到破壞的問題,為野生動物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最后,保護森林生態能夠為我國帶來很強的經濟效益,由于生態環境長期被破壞,導致我國的資源產量嚴重不足,而保護森林生態能夠使我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保證開發和利用平衡,還要保證利用程度要低于開發程度,確保森林生態環境的長久穩定發展。針對強化人類生態意識的方面,重要性其實不言而喻。
6 結束語
從我國國情出發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與保護,同時長期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從根本上促進我國人民生態意識進步,提高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轉變發展觀念,讓森林生態更加能夠與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相適應。
參考文獻
1 綠色環保理念
城市化進程及工業發展的加快,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人們逐漸意識到城市水泥林立,天空日益變得灰黃,空氣的污染程度每每亮起黃燈,國家對綠色環保開始逐漸重視。我國的環保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通過環境法的制定和完善,環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得到加強,污染治理投入穩步增加,全國環境質量嚴重惡化的趨勢基本得到了控制,環境保護事業快速發展。但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環保工作仍處于落后階段。
綠色環保理念的提出,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合法的開采,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當前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大氣污染、水污染、資源過度開采、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幾個方面,這些污染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一些污染甚至通過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形成循環,最終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2 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在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中,自然環境為人類提供了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氧氣、淡水、食物等生活資源,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面對人類這個大群體,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脆弱的狀態,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類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上到大氣環境,下到地下水資源污染,都使環境呈現出支離破碎的局面。究其原因,多數在于人類的過度開發及環保意識薄弱,無法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為了一己之私,肆意開發、破壞環境資源,使其呈現出不平衡的發展狀態,直接打破了人與環境間的和諧關系,對人類的發展及環境保護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對自然環境的過度開發不僅影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甚至影響到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很多稀缺物種瀕臨滅絕的窘境。
3 堅持綠色環保理念,促進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措施
3.1 倡導低碳生活
在整個低碳生活中,主要倡導“節能減排”,即通過改變人們往常的生活模式及消費習慣,一點一滴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全球氣候變暖及環境惡化的趨勢。新一期的中國國家地理介紹,水母爆發也是因為人類社會對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造成地球的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溶解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海水酸化,導致珊瑚礁的破壞和貝殼類海洋生物的減少,溫室效應甚至影響了北極熊的生存,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物種也會因為人類的作為而滅絕,種種自然現象表明低碳生活已經到了必須要執行的階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主要應從節電、節水等幾個生活細節出發,減少用量并減少光污染及合理的污水排放及回收再利用。
3.2 堅持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
在堅持資源可持續發展利用的過程中,首先,可再生資源的利用速率應保持在其再生速率的限度之內。人類在開采這些資源時,應結合著可再生資源的再生速率,科學、合理的安排開采時間、開采量,在保證資源合理利用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其次,在開采完后,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完善,避免再生資源出現枯竭局面。
3.3 加強廢舊物品的回收利用
首先,相關部門應加強廢舊物品的回收,同時宣傳回收的重要性,將其集中處理,在避免分散污染的同時,減少回收利用成本。在美國及日本卓有成效的垃圾分類回收就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再利用的例子,我國對這方面也非常重視。其次,在整個廢舊物品的利用技術中,我國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薄弱環節。在影響廢舊物品利用率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回收利用成本,甚至呈現出“得不償失”的利用局面。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能夠加強回收利用技術研究,在現有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回收利用技術。
3.4 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我國是有十四億人口的超級大國,但環境資源卻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不能一味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建設生態文明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采取實際行動。教師應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塑造高中生的環保理念。
一、在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環境保護非常重要。人們必須正視并做好環境保護的教育。大自然的恢復是非常緩慢的,但人類的破壞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任由自然被破壞,那么,動植物的生存和延續將面臨巨大的危機,生態平衡將會不協調,人類也會岌岌可危。自然資源、生態平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和保障,需要人類維護它的和平和穩定。維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是在維護人類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要解決自然和資源的問題,教師就要教育青少年注重環境問題。只有他們注意保護環境,環境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養成關愛地球、節約資源的習慣。人類社會對自然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其增長率已超過了人口的增長率。資源短缺是人們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教師要積極引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技能和本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運用所學知識,樹立積極向上的態度,真正成才。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不僅是對地理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相關策略
(一)在課堂上滲透環境教育高中地理課本涵蓋很多關于環境保護的內容。這也是高中生提升自身環境保護意識、獲得大量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1]。在教授地理知識前,老師應該充分、積極地備課,與時俱進,跟蹤我國當前解決環保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加入保護環境的內容,挖掘環境保護的背景、意義,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也讓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整體概念和理念產生清晰的認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環境問題的教育短片。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當下環境問題的嚴峻,根據自己所學內容和短片內容深入探究,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對環境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環境問題,提出落實環境保護的方法,為維護美好的生存環境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比單純說教更有說服力。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和思維,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散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的同時,強化其愛護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