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技術企業分析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24 10:48: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影像技術企業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醫學影像技術企業分析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9-0278-02

吉林省計劃近期將20所高校轉型為應用型高校,通過調整招生計劃、增列專業學位授權點、實施差異化撥款等政策,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或專業轉型,支持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吸引行業企業深入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適應形勢的發展,結合醫學影像專業教學實際,就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培養醫學影像專門人才做如下探討。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人才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人才與學術型醫學人才不同,應用型醫學人才是指具有豐富醫學專業知識,并能把發明、創造轉化成實踐,主要承擔轉化應用和創造實際價值任務的人才。應用型醫學人才可以細分為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層次。高職高專層次培養的是職業技能型醫學人才,在知識構建上以“實用”為限;本科層次的應用型醫學人才在知識構建上強調搭建可塑性強的知識框架,強調以通識為目標的專業理論基礎、寬廣的知識面和一定的創新、科研能力。具體為接受醫學影像學本科層次教育,具有較為寬廣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豐富的醫學影像專業知識,素質全面,能將現有醫學技術轉化成實踐,并有一定創新和發展的醫學影像專門人才。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人才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基本需要,道德品質和專業素質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從事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以及醫學影像設備管理的應用型醫學影像專門人才。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人才業務培養要求

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的必須具備豐富而全面的綜合知識,這不僅是應用型人才提升醫學專業水平的必備因素,也是個人持續發展的基礎,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強調復合能力,即對醫學知識、技術的應用能力和一定技術創新的科研能力,需要注重理論與技能相結合。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應當具有適于創業的專業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具體如下。

1.素質方面。①政治堅定,熱愛祖國,忠于人民,遵紀守法,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愿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努力奮斗;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將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和基本人文素質,將預防疾病、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③技術優良,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緊跟醫學發展潮流,不斷追求卓越的醫療技術,認識到持續完善自身醫療技術的重要性;④重視醫學的倫理問題,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⑤尊重患者的人格、及民族習慣,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⑥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善于分析批判和不斷創新,實事求是,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觀念;⑦注意發揮醫學影像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在應用各種影像檢查技術進行準確診斷的過程中,應考慮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利益。

2.知識方面。①理解并掌握一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原理,并能用于指導自身未來的生活、學習和醫學實踐;②熟練掌握人體各時期的正常結構及其功能;③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影像表現及診斷原則;④能夠分析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行為心理因素對疾病形成與發展的影響;⑤掌握基本的藥理學知識及影像對比劑使用原則;⑥掌握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⑦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了解常見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掌握常見傳染病的分類,防治方法、影像表現及診斷原則;⑧掌握醫學影像與放射治療各種儀器設備的結構和一般維修方法。

3.能力方面。①應用醫學影像診斷(放射診斷、CT診斷、MRI診斷)、超聲診斷、核素診斷等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②應用各種射線進行放射治療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③醫學影像與放射治療各種儀器設備的結構和一般維修方法;④具有從事醫學影像學和放射治療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寫能力,能夠閱讀本專業英文書刊;⑥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主干學科和核心課程

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學課程體系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醫學影像學核心課程的設計突出醫學影像學與醫學生物工程學科的相互融合。培養應用型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專業課程體系要突出應用型本科課程的設計要求并兼顧醫學影像學專業要求,重點加強基礎醫學、醫用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C語言等課程,課程設計強化實驗、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

2.核心課程。系統解剖學、人體斷面與影像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醫學影像物理學、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介入放射學、腫瘤放射治療學。

3.主要專業實驗。系統解剖學實驗、斷面解剖學實驗、醫學機能學、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

五、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課程設置和基本要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課程的設置要增強人才培養的指向性,基礎課程突出應用性,以強化“應用”為重點,強調“必須、適用”,專業課程突出針對性,以強化“實用”為重點,強調“基本、常見”,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

1.必修課(含限定選修課)體系結構及具體內容。通識課程包括以下內容:①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②體育教學包括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安排在前兩學年,第一學年體育基礎教學,第二學年體育選項教學。③大學英語教學包括英語讀寫和英語聽說。安排在前兩學年,實行分層次教學。④計算機教學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VB程序設計和C語言課程。⑤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醫用化學、系統解剖學、人體斷面與影像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與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醫學影像設備學等。專業課程包括: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腫瘤放射治療學、影像核醫學等。

2.非限定選修課。實行學分制,學生在校期間必需修滿學分。其中包括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藝術體育類和專業基礎與專業類。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軍事課程:軍事訓練2.5周。勞動:前四學年每學年安排勞動0.5周。社會實踐(調查):前四學年每學年安排勞動1.5周。臨床見習:共8周,第五學期安排臨床見習2周,第六學期安排臨床見習4周,第七學期安排臨床見習2周。影像見習:共6周,第七學期安排影像見習2周,第八學期安排影像見習4周。畢業實習:共48周,其中X線科12周,CT科12周,MR科12周,超聲科12周。

六、創新醫學影像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與普通醫學本科教學的本質區別是更強調教學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醫學影像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的關鍵環節,也是醫學影像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體系設計上減少了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的比例,增加了設計性、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購進了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增強了影像實驗室的功能,通過大學生科研項目計劃,增強學生設計、實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在加強影像實驗室建設的同時,還加大了對醫學影像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在鞏固現有教學實習基地的基礎上,致力于與省內外大型知名衛生醫療機構的聯系,建立了一些高層次的影像實習培訓基地,空間跨度基本涵蓋南到浙江省、北至黑龍江省的廣大區域,并按照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培養的目標制定了專業實習手冊。課程改革,適當增加了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在醫院實習的時間,并實現以實習促進就業的目的。

七、優化醫學影像教學手段、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學方法改革在應用型醫學影像課程體系構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鼓勵醫學影像學教師采用CBL、PBL、雙語教學及計算機輔助教學法等方法,發揮學生在醫學影像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典型影像病例討論、錄像觀摩、小組討論等方法,充分發揮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諧調發展,從事影像教學的教師應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此外,聘請省內外醫學影像學知名專家任兼職教師,以指導實習、專題講座等形式將行業內最新成果、技術帶入課堂。鼓勵醫學影像學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在崗培訓,通過外出進修、學術交流等形式進行教學、科研能力培訓,提高其教學科研能力。

篇(2)

位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板塊的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三年,最近為幾款新產品舉辦“西湖論健”峰會,邀請了美國工程院院士Jim K.Omura,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軟銀中國資本董事總經理馮正明等跨IT科技、醫療、資本市場的多位大佬出席。

美國工程院院士、貝爾獎獲得者Jim K.Omura在會上表示,在美國,有75%的醫療支出用于慢性病,且隨人口老齡化而增長,相信中國、日本等國家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美國政府為此推行改革,2013年,奧巴馬政府推出醫療提價法案,從醫療服務系統的收費轉為政府支付,從而提升經濟;在經濟衰退期,美國推出經濟與臨床健康推進法、無紙化辦公,電子病歷已經廣泛使用。

“盡管美國的互聯網技術全球領先,但美國仍然沒有達到數據互動,尤其在不同的醫療機構間”,Jim K.Omura繼續說道,因此美國現在正在自上而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標準用于共享,如擴展交互性信息庫等,來提高醫療系統的效率,但是醫療與其他行業不同,數據共享非常難,數據的可操作性缺乏標準,尤其是一些細節標準,象電信那樣具有統一的接入標準,不過現在是(建醫療信息化的各類標準)非常好的時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生物醫學工程的創始人俞夢孫先生從中醫角度闡述“怎樣才能解決智慧城市中的民眾健康與醫療問題”,他認為,物聯網應用于醫學是21世紀IT技術的出路。健康物聯網涉及全社會的家家戶戶,因此,它是億萬級的新型產業,健康醫學模式和健康物聯網,既適合慢病人群,使其提升生活質量、促進康復,也適合亞健康人群,使其增強身心適應功能,還適用于具有特殊健康和能力要求的人群。

健培科技CEO程國華在媒體見面會上介紹說,在中國,“智慧醫療”表面上看,做得風風火火,實則進展緩慢,尤其是IT技術的發展,如傳感器、芯片、醫學影像算法等在醫療行業應用進展緩慢,“醫學人工智能”在全世界實踐了約60年,一直沒有一個成功的臨床案列。

由此可見,智慧醫療不僅在硬件設備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空間,軟件以及后端的醫療服務產業也是一個大市場。

軟銀中國資本董事總經理馮正明系杭州人,他在峰會上表示,軟銀資本15年前投資了阿里巴巴,4年前投資了淘寶,2年前投資了迪安診斷等,在這之前軟銀資本以投向科技潛在性為主,關注前沿科技技術,“15年前很少有人會在家網購,但如今人們對醫療健康需求大,因此軟銀現在非常關注軟件對醫療健康保障的應用,軟銀資本愿意為人類健康投一些小錢”。此話讓主持人帶著臺下聽眾一起遐想,“這‘小錢’后面到底掛多少個零呢。”

當然,對于智慧醫療也有不同的看法者,善長技術開發的前因特爾首席工程師、ISCA2013主席Avi Mendelson則認為信息化、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如何利用和管理是個新問題,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也需要保護個人隱私;遠程診斷、互聯網醫療、智能設備加上少數專家,可以更大范圍提供治療,但缺點是,用遠程機器和設備,雖然方便,但缺少人文關懷和情感安慰,有時候,人類的情感在醫療中也很重要。

智慧醫療 下一片藍海

盡管智慧醫療在全球范圍內存在滯后于信息發展的現象,各個數據庫相對獨立,形成信息孤島,醫療體系信息化系統紛繁雜亂,但不能否認,這里潛在著未來的巨大市場。

衛生部原副部長張立平說:“現在中國有1000多家有IT技術的醫療企業”,分別提供不同的醫療信息化產品。現至少有100多種不同的信息化系統在全國各大醫院運轉,顯而易見地是,各系統之間缺乏標準化接口等。

智慧醫療如同一塊甜美的蛋糕,誰都想上去咬一口,杭州一家網絡公司推出網絡掛號服務系統,居然賺得盆滿缽滿,短短幾年內,估值超百億元,并數次被資本風投相中,數次獲得融資,被業內人士稱為“搭上互聯網的黃牛”;而如何布局智慧醫療,占據未來市場,各大供應商那可是車有車道,馬有馬路。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在峰會上表示,幾年前,IBM已經向醫療健康行業轉型,已不僅僅是一家IT公司了。

目前,IBM已經將醫學影像分析技術與Watson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整合,Watson的認知計算能力在醫學造影方面完全可以辨別患者應該接受X射線、CT還是核磁共振檢查,加上醫學影像大數據分析方法,可為醫生提供大量輔助醫療數據,極大地幫助醫生進行定位病癥、分析病情和指導手術,沃森系統已經在著名的安德森腫瘤中心坐診了,被業界稱之為“沃森醫生”。

此外,IBM還提供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包含《數字化醫院總覽》、《區域公共衛生整體規劃解決方案》,以及基于沃森系統《IBM GMAS 非結構化信息歸檔解決方案》,從總體規劃到區域布局,占據了智慧醫療的制高點。

中國的醫療企業大多實力較弱,往往選擇從單點或局部突破,在原有體系中選擇關鍵點突破,進行升級改造或創新,如在“西湖論健”峰會上,健培科技了四款新產品:激光數碼醫用膠片、全院自助(JP-Print)膠片打印系統、Healthview駐地云、中醫影像智能診斷系統。

據程國華介紹,醫院產生的醫療數據有80%-90%為醫學影像數據,但是利用率極低。由于國內醫療數據尚未實現互連互通,非結構化的醫學影像數據分析處理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健培的激光數碼醫用膠片做的是醫學影像后處理市場,處理的是前期采集到的數據。現在,國外是數碼化的影像輸出,而國內還是要依靠膠片來輸出,原因是國內大醫院基本采用顯示器診斷,但是中國的醫院間沒有聯網,而病人需要通過膠片來轉院、復診、對比,所以膠片還有市場需求,國內一年約產生12億張膠片。

如今,健培的數碼膠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已具備完全替代進口膠片的能力,相較而言,因采用數碼科技,不僅便于醫學影像數據掛網,數據信息間形成互聯互通之外,還更環保,有效避免進口銀鹽膠片造成的醫療污染問題。程國華說,“之前中國95%的膠片市場被進口膠片壟斷,每年約有300億元的市場拱手相讓,現在有300多家的醫院在使用我們的產品,今年計劃進入更多主流的三甲醫院。”

而健培的中醫影像智能診斷系統,是根據中醫理論結合健培醫學影像數字化顯示技術,將人體組織器官的結構、形態和功能變化數字化影像顯示,為亞健康檢測、疼痛和動靜脈血管功能監測、急慢性炎癥以及腫瘤的療效等提供了量化評估依據。這突破了以往中醫望聞問切無法跟現代醫學結合的診治方式,以數碼影像解釋傳統中醫原理,等待他們將是另一片全新的市場。

被稱為“駐地云”的智能硬件,安置在醫院的機房內,能將影像數據的運算速度提升幾十倍,并節省三分之二的數據儲存空間,在提升運算速度后,即提升智能識別能力,從而達到診斷的要求,這也是健培科技的下一步目標,要早日實現“電腦醫生”在中國落地。

在峰會上,健培科技的《智慧醫學影像科技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球醫療影像設備市場在2013年達到302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490億美元。中國作為世界第四大醫療設備市場,占整個市場的12%。

篇(3)

[作者簡介]錢春野(1956-),男,江蘇鹽都人,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影像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及基礎醫學;李仕紅(1979-),男,江蘇如皋人,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系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及神經病理;李玉華(1963-),男,江蘇建湖人,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及解剖學。(江蘇鹽城224006)

[課題項目]本文系2007年江蘇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影像解剖學’課程綜合化模塊的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07JSJG284)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2-0158-01

在醫學影像技術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對該專業教學模式進行科學、深入的研究,已關系到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健康發展。高職院校模塊化教學是基于工作過程的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模式,實施模塊化教學,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把知識寓于能力訓練之中,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強調教、學、做一體化,教師由學術型向技術型轉變,強化專業實踐能力。這些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本質,使模塊化教學模式成為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選擇之一。

一、目前高職院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沿用傳統的本科院校課程體系。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完整,一般由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大模塊構成。但這種課程體系學科界限明顯,不利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造成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強,最終達不到用人單位對醫學影像技術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

2.課程結構隨意化。部分高職院校在具體課程設置時未根據培養目標、崗位人才規格的要求,只考慮本校的師資、實訓條件等,隨意增減課程或課時,從而造成課程結構隨意化。

3.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欠妥。高職教育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專門人才,重視學生實踐環節,加強動手能力的訓練是一個關鍵。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由于受到總學時的限制,在學時的構成比例上側重在課堂理論教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技能的能力。

二、模塊化課程結構構建的依據

1.依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關鍵詞在于“高等”和“職業”。“高等”一詞使之賦予了與普通職業教育的區別,在教育別強調“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職業”一詞使其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它面向的是學生的職業崗位教育,強調所學知識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要求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重視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依據學生個性化教育和終身化教育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力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成就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謀生教育,更要關注學生畢業后的終生教育,因此,在進行課程模塊化結構體系構建時,應該將課程結構與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和終身化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3.依據用人單位、崗位能力對醫學影像技術人才的需求。用人單位的需求、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醫學影像專業課程結構構建的直接依據。根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進行模塊化課程結構的構建,才能保證我們的人才培養不會偏離方向。

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

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的總體思路是瞄準培養目標,以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素質能力為導向確立知識結構,結合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構建課程體系,在校院合作的基礎上構建情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并以工學結合為主要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任務、性質以及質量和特色。

1.調查分析醫學影像技術職業崗位(群)。結合本院實際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們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必備的醫學知識,熟練掌握醫學影像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技術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醫學影像技術專門人才。

我們成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培養目標要求,組織專業帶頭人和行業專家深入醫技一線進行調查研究,明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群)。結合調研結果分析、確定勝任這些職業崗位(群)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我們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崗位分為:醫學影像技術崗位、放射治療技術崗位、醫學影像設備維護崗位、醫學影像設備營銷崗位。根據這些不同崗位列出其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具體分為一般能力、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一般能力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素質、體育能力、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能力包括各種常見影像設備的操作技術能力、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能力、射線防護能力、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能力、設備的營銷與生產技術能力等;關鍵能力包括職業行為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繼續學習能力、科研基本能力、生存發展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等。

2.結合崗位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針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各崗位的具體要求以及現行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本著“夠用、實用、應用”以及“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則,通過課程整合和內容綜合,形成“人文素養”“專業基礎”“專業技能”“技能拓展”和“技能應用”五模塊課程體系。通過“人文素養”模塊,提升學生的一般能力;通過“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模塊,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通過“技能拓展”和“技能應用”模塊,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

以“專業技能”模塊為例,將醫學影像技術職業崗位(群)所涉及的崗位工作過程和相應的放射技師資格標準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分解到相關的課程中,把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和職業資格鑒定的每一個考核點編入課程標準之中,成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與職業資格標準有機地統一起來,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安排與職業資格證書鑒定的內容、要求相一致,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相一致。

3.校院合作,情景實訓,突出工學結合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應用。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五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中,加大實訓課程的比例,加強實訓場所的建設,為“教、學、做”一體化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發揮巨大的作用。同時,構建崗位實訓、頂崗實習的遞進式實踐考核標準體系,即崗位實訓技能考核實習準入技能考核實習中期技能考核畢業前綜合技能考核。學生在崗位實訓、頂崗實習中必須通過考核才能進入下一模塊的學習,不合格者需要繼續學習,直至通過。

四、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結構體系的特點和優勢

該專業“五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經實踐檢驗我們總結出如下特點和優勢:(1)針對性強,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影像崗位(群),拓寬學生的就業面。(2)擴展性好,能很好地應對擴充的新技術新知識,并將其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要求。(3)實踐性應用性強,使學生盡早地接觸崗位、接觸臨床工作,在日常的訓練與綜合實訓中積累實踐經驗,有效增強學生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

21世紀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必將得到長足發展。要為行業、企業培養急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就必須了解目前高職院校醫學影像專業課程結構的現狀,深入分析其不足,對現有課程結構體系進行變革,按照有關依據和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結構,以培養一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篇(4)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院診療工作越來越多地依賴現代化的檢查結果。像X光檢查、CT、MRI、超聲、胃腸鏡、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在傳統的醫學影像系統中,影像的存儲介質是膠片、磁帶等,其耗材成本支出高,存放、查找、借閱難,且由于信息資源不能共享,難以避免病人重復檢查等問題,使得病人檢查費用居高不下。因此,傳統的醫學影像管理已經無法適應新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采用數字化影像管理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睫。目前,雖然有部分醫院已經開始對醫療影像的數字化管理,在醫院內部實現了這些資源的共享,但跨院間的信息共享尚不能實現。因此,區域PACS系統的應用是必然發展趨勢。

1.簡述區域PACS系統的架構組成

1.1 區域PACS系統發展歷程

一般PACS系統用于醫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PACS已經從簡單的幾臺放射影像設備之間的圖像存儲與通信,擴展至醫院所有影像設備乃至不同醫院影像之間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現諸多分類叫法,如幾臺放射設備的聯網稱為Mini PACS(微型PACS);放射科內所有影像設備的聯網Radiology PACS(放射科PACS);全院整體化PACS,實現全院影像資源的共享,稱為FULL PACS(全院級PACS)[1]。而PACS的未來將是區域PACS的形成,組建本地區、跨地區廣域網的PACS網絡,實現全社會醫學影像的網絡化。

1.2 區域PACS系統概述

區域PACS目前尚無公認的完整準確定義。一般來講區域PACS是從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大局出發,以區域內代表性醫院為核心,通過構造區域內部的醫學影像信息交換平臺,以實現區域內醫院的醫學影像資源的共享與整合[2]。

區域PACS目標是在集團醫院之間,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之間,通過公共網絡進行影像同步和傳輸[3]。患者在社區醫院就診前往大型醫院進行影像檢查,社區衛生中心可以隨時調閱位于影像中心的患者最新和歷史影像進行診斷讀片和治療,同時如果患者在不同醫院間轉院治療時,該病人的醫學影像資料也會通過影像中心和電子病歷資料一起發送到接診醫院。區域PACS的一般性應用架構如圖1所示。

1.3 區域PACS系統主要應用

區域PACS與目前醫院內部的PACS既有區別又有緊密的聯系。目前來講區域PACS所覆蓋的應用主要包括:遠程診斷咨詢或者遠程會診,遠程教學和醫學繼續教育,區域內部醫學影像資源共享或者醫院內部PACS系統的互聯互通,遠程醫學影像質量控制等。

2.區域PACS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由于區域PACS的應用范圍跨越了單一的醫院實體,從而產生了很多醫院內部PACS所沒有的新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包括:

(1)患者的身份識別問題;

(2)影像資料的存儲與共享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應用可以解決這些關鍵問題。

2.1 EMPI應用

區域PACS建設的一個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能夠使患者在區域內醫療機構進行的所有影像檢查結果能夠在授權許可的情況下被整個區域內的醫療機構所共享訪問[4]。例如患者曾經在甲醫院進行過CT檢查,過了一段時間,又在乙醫院進行檢查,乙醫院的醫生應該能夠通過區域PACS調閱患者在甲醫院的歷史檢查結果,以決定是否重新進行檢查或者在進行診斷時參考。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就是解決患者的身份識別問題。

EMPI(病人主索引)的概念引出,將有效地解決病人信息在時間、空間上的連續性問題,為區域PACS系統提供一個獨立、長久存在的患者信息庫,保證患者信息一致性、準確性。通過病人主索引可以檢索到所有關于該病患的信息所以在區域PACS系統應用軟件開發與實施項目建設中推行唯一標識的機制,如圖2所示。

如何保證數據來源的暢通、鮮活、準確、標準是系統中數據共享、傳輸的關鍵點。由業務操作在為新患者做業務處理時,需要在數據中根據EMPI的管理方式進行ID的識別與整合,創建主索引和映射信息,建立信息共享的基礎連接的需求;數據中心通過安全管理、數據管理和數據服務為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保障;當數據中心接收查詢請求信息時,通過映射關系查詢病人的主ID;根據病人的主ID及其規則權限,查找需要調閱系統的ID信息;根據此ID信息在數據中心獲取需要的相關數據。

2.2 XDS-I應用

區域PACS建設目前有集中存儲的解決方案,也有分布式存儲的解決方案。影像資料的存儲既要考慮成本問題,也要考慮訪問效率的問題。目前來講國內應用的PACS系統,因為大部分廠家的產品都很好的遵從了DICOM 3.0標準,不同廠家PACS系統產品的整合一般還不存在什么問題,但是診斷報告的格式則千差萬別。為了解決不同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間信息共享的問題,IHE提出了“跨醫療企業文檔共享(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即XDS)”集成方案。XDS(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是IHE IT基礎技術框架(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中一個重要部分,它為IHE中的各醫療機構(醫院)提供共享信息的注冊,,以及跨醫療機構的文件共享服務[5]。

考慮到所有數據大集中可能造成的風險,在數據存儲上一般建議采用集中/分布式模式。在實際的存儲中,對于影像文件而言,把陽性率圖像文件和報告文件集中存儲在中心,而其他的則分布存儲在各自的醫院。也就是說與陽性檢查、科研、教學相關的醫學文件都集中存儲在中心,其它醫學影像報告文件存儲在各醫院。但是,所有的文件,不論是存儲在醫院還是存儲在中心,都需要集中在中心進行注冊管理,便于查詢檢索使用。

3.討論

區域PACS系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來實現醫學影像(例如常見的CT、MRI、B超等)的獲取、存儲、傳送和管理的綜合平臺。對患者而言,它跟過去的傳統醫學影像存儲模式相比,主要具備以下優勢:醫學影像信息的共享可以直接避免重復檢查,從而降低就醫成本;無論是在大醫院或是在社區醫療機構就診,由于實現了信息共享,可以將患者資料快速準確完整地傳輸,提高日常診斷的效率,對于疑難病癥,可以及時獲得區域乃至更廣域的資深專家會診;患者的醫學影像信息和過往病史可以隨時查詢,為科學分析和綜合診斷提供了有利保障。

區域PACS系統的建設,在醫療信息資源的共享、優化放射科檢查流程、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及改善服務質量等方面具有顯著意義,有利于全區醫療衛生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更有利于推動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成偉.醫院數字化先鋒[J].軟件世界,2004(03).

[2]吳靜炯,羅曉晨,唐蘇紅.區域醫療與PACS網絡系統建設的決策意義[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3(01).

篇(5)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034-04

特色專業是職業技術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也是職業技術院校辦學優勢的集中展現。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職業技術院校發展的不確定因素還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生源不足,特別是地方高職院校。生源問題必然制約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其影響將會越來越明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形成高職院校的特色優勢,重中之重是加強特色專業建設。進行特色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在當前形勢下求得生存、獲得持續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手段。

經過多年的發展,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已成為我院的特色專業之一。伴隨著學院的發展,如何進一步彰顯特色,發揮專業優勢和競爭優勢呢?筆者認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應向縱深發展。

準確定位的同時要有前瞻性

為了體現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適應未來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特色專業建設不但要以當前的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還要具有前瞻性,既遵循專業自身發展的規律,又緊密聯系社會需要,在創新中保持優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應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同時具備必需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從事常規放射學、CT、MRI、超聲、DSA、核醫學和放射治療技術等操作技能,能夠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面向城鄉社區的技能型醫學影像技術專門人才。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 為了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使培養的影像技術專業人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前和未來市場的需求,學生必須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通用能力培養要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密切結合,讓學生擁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干。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取向。

充分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由于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而且越來越明顯。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養的。為了體現“以人為本”,注重個性發展,學校、教師、管理人員應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氣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別是在專業教學管理中,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加以引導和培養,對他們實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勵他們主動學習、努力向上,堅持面向人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科學的課程設置和評價機制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校人才培養最突出的問題是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和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相脫節,主要原因是我國高校采用的是從學科基礎、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來決定專業建設,而不是積極回應社會需求的“學科-專業-課程”式的專業建設模式。因此,地方高職院校影像技術特色專業建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始終堅持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辦學方針,特別要培養能夠在不同工作環境中發揮潛能,滿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備有效地解決臨床不同影像技術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影像技術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課程設置要有彈性。一方面,要適應經濟社會和醫學影像學科的發展需要,便于學生在課程體系范圍內具有職業遷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加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廣度,實現個性化培養。同時,要建立“校外評價”機制,尤其是用人單位和社會公眾對學校及學生的評價,及時反映專業與市場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校企合作制定課程標準,建設特色教材

由臨床一線專家組成影像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按照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和校內實驗實訓條件,結合臨床一線工作環境,制定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編寫教材。目前,本專業要重點建設醫學影像檢查技術、醫學影像設備學、CT攝影與診斷技術、超聲診斷技術四門優質核心課程,形成課程建設標準;與醫院企業合作共同開發1~2部專業特色教材,完善2部專業特色實驗實訓講義;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學資料庫,完善和健全人體各系統正常結構影像與臨床典型病例影像電子圖片和傳統膠片等教學資料庫。

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著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基本原則,我院進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實職業環境的“醫學影像技術實訓中心”,強化學生實踐技能訓練。臨床實習前要求每位學生技能訓練都能過關,不合格的學生再進行輔導強化訓練,合格后方可進入臨床實習,以實現本專業與臨床實際崗位工作的“零距離”。在逐步完善校內實訓中心,全面提升實訓教學水平的醫學影像技術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在我院覆蓋長三角的16所教學實習醫院的基礎上,再擴充建設2~3所教學實習醫院,形成教學、實訓等功能齊全的校外實訓基地,保證本專業學生分組完成X線、CT、MRI、超聲診斷技術等專項頂崗實訓及綜合項目頂崗實習,確保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于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

構建一支以臨床影像檢查技師

為主體、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也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沒有合格的師資隊伍就無法建設特色專業。因此,實施特色戰略,就必須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內培”模式,加大經費投入。對緊缺的教師崗位,有計劃地引進具有較高學歷或較高職稱的專業人才,同時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努力提高教師的科研與教學水平,逐步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2)不斷創造繼續學習和專業深造的機會。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專業骨干教師到臨床一線掛職鍛煉至少2個月,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引導教師自覺學習和掌握最新學術動態,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3)專業課教師除了有教師證外,還必須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否則不予晉升。(4)建成一支與高職教育相適應的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創新意識強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依托合作單位,從醫院聘請在醫學影像領域有較深造詣的專家1名作為專業帶頭人,培養專業骨干教師6名,引進專業骨干教師1~2名,重點培養兼職教師8~10名,實現院內外師資互動和互通,完善資源共享機制,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線專家組成的兼職教師人才資源庫。

通過建設以“雙師”結構和專兼結合為特征的專業教學團隊促進特色專業發展,同時要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激勵制度。學院已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教師向“雙師型”發展,對“雙師型”教師除了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外,還在外出培訓交流、職稱評定、聘任、考核和評優以及科研經費安排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對沒有完成“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的教師及時給予批評,并限期達標;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師,做到讓教師既有動力,也有壓力。在對兼職教師的管理中獲得依托單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納入教師考核行列,對工作中缺乏責任心的外聘教師通報到依托單位,由依托單位做相應處理,并不再聘用。對專業建設有突出貢獻且表現優秀的外聘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政策支持。

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

依托職業鑒定機構,實行多證制教育模式 我校依托有資質的職業鑒定機構實行多證書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經開展的有心理咨詢師、婦幼保健員、按摩師、營養師等證書教育,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職業資格等級標準進行培訓和考核,鼓勵學生在現有教育的基礎上獲取這些職業資格證書。目前,該專業多證書教育覆蓋面近100%,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競爭能力。

完善機制,創新載體,開展常態化的技能比武 技能比武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與技能,有效地提升團隊的協作能力,為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比武,學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環節,同時也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起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引領作用。為了充分發揮技能比武的引領作用,促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密切結合,促進人才培養和崗位能力標準密切結合,要進一步完善機制,讓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參加。目前,我校每年都開展相應的技能比武,比武項目以省級或國家級技能比武項目為藍本,同時積極參加省級和國家級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應,創造社會效應。我校還成立了相應課程學習興趣小組,這些興趣小組由專門人員負責,開展常態化的活動。

完善高職專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 為高職專科學生升本科建設綠色通道。目前,我院有兩種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聯合辦學,二是引導學生參加自學考試,考試前給予必要的考前輔導。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

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 建設教學資源庫是為了整合優秀的專業教學資源,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變封閉教育為開放教育,并且實現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凸顯本專業的優勢地位。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調動廣大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建設,也可以與相關院校共同研制開發教學資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環機制。教學資源庫建設又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領導要有足夠的重視,教學團隊的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網站維護人員要有良好的技術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精品課程體系,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目前,本專業主干課程有兩門已經建設成精品課程,其他主干課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課程建設的同時要建立精品課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及標準,制定相應的保障政策和激勵機制,加強對驗收和評審等重要環節的監管,切實以精品課程提升特色專業建設水平。

提升特色專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高職院校要重視對特色專業的宣傳,爭取使之成為品牌專業。特色專業不是自封的,必須為社會廣泛熟知和認可。雖然不能照搬工廠宣傳產品的做法,但可借鑒企業的營銷理念,通過一系列載體和必要的包裝進行宣傳。我校為了加大宣傳力度,印制了特色專業宣傳冊,放假前一個學生一本,讓他們帶回去給家長和周圍的人看;加大學院網站對特色專業的宣傳力度;通過技能比武平臺進行宣傳;再加上特色專業本身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能夠形成品牌效應,擴大其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為了加強教學管理,高職院校應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級管理,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以及特色專業建設管理運作機制,建立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在此基礎上,我院成立了“特色專業建設督導組”,該組成員主要負責督促檢查:(1)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建設性的整改意見,并及時把這些意見反饋給相關責任人。(2)對專業帶頭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確,責任落到實處,保障有力。特色專業帶頭人在特色專業經費使用上擁有自主權。(3)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監控,包括課程監控、人員監控、制度監控及考評監控等。我院每個教學單元都設有以學習委員為成員的教學反饋信息員,實行周報制,通過這些信息員能夠及時發現、真實反映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學信息員通過反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參與到教學管理中來,在教師與學生溝通中起到橋梁作用。通過教學信息員反饋的問題,使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了解到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4)每周三下午為教研活動時間,督導組成員不定期參與。

建立特色專業研究促進和保障機制

針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特色專業研究促進和保障機制,并依托合作單位和專業資源開展本專業教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著力提高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水平,逐步形成專業優勢和特色。同時,要建立應用技術研究的導向和保障機制,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應用技術研究,增強為行業或區域經濟建設直接服務的能力。還要注意“重科研、輕教學”的誤區,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學。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

結語

特色專業建設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變革和創新的教育活動,不僅要遵循高職教育教學的規律,還要緊跟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步伐和市場需求,堅持抓內涵建設的同時拓展外延,爭取達到“專業有優勢、上崗有能力、繼續學習有基礎、持續發展有潛力”的特殊優勢,以推進我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參考文獻:

[1]曲家惠,程秀蓮.特色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創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5(3):30-31.

[2]盧玲,巴山.培育特色專業 實現持續發展[J].科技創業月刊,2012(6):115-116.

[3]鄭蕾,尤鳳翔.職業院校特色專業建設分析與思考[J].職教論壇.2011,7(12):1-4.

[4]李義兵,余英宏.醫學影像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分析與培養模式的探討[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6,8(4):554-555.

[5]李翠蓮,喻彎.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7(9):117.

篇(6)

BAO Xuan, CAI Li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how to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five aspects consist of orientation of market demand, basis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post function as the goal, teacher's ability as a support and students' ability as a fundamental.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full employment and perfect career.

Key words: bio-medical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knowledge;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作為一個理工醫相結合的高度綜合性邊緣交叉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崛起于上世紀60年代,并從80年代開始,全球生物醫學工程醫療器械類產品銷售額每年保持6-10%的增長率,因而被譽為產業界的“常青樹”,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長點。如此大的規模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大多醫科類院校都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由于是新開設的專業,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一套系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就造成了經濟社會的求賢若渴、高校教育的捉襟見肘、專業人才的鳳毛麟角互相矛盾的局面。所以,有針對性地作好思想教育疏導工作,并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根據主客觀條件進行未來職業規劃,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圓其成才夢,是新設專業的班主任、輔導員和任課教師以及學校各有關部門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

經過調查研究,學生在不同階段身心狀態的突出表現為:初期缺乏對專業的認知,導致思想困惑迷茫;中期課程學習任務繁重,導致心理壓力加大;后期就業前景不明朗,導致缺乏學習動力[1]。為了幫助學生消除以上的顧慮,本文以安徽中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為例,對如何使學生對于未來求業擇業有一個清晰而理智的認識作了探討。

1 以專業特點為基礎,培養什么人才

安徽中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療器械方向)是一個集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以及醫學科學于一體的新興專業。所學跨學科的課程,既有醫學成像原理和電離輻射防護的知識,又有圖像重建算法和圖像后處理內容;既有理科工科知識,又有醫科內容。合理的教學計劃和科學的培養方式以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術,可以從事各類醫學影像設備的研制、開發、技術支持的復合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使畢業生具備在醫學影像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研發、設計制造、經營管理、技術服務、教育培訓等工作的能力。

此外,當今的醫學影像學科向數字化、網絡化、融合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高級人才也要與時俱進,掌握專業國內外學術發展動態,富有科學思維能力,勇于在專業前沿領域探索與創新,應具有使用新型功能設備和應用新穎科學技術的能力。

2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需要什么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主要是指為開展醫療或醫學研究,以非侵入方式獲得人體某部分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為臨床疾病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依據[2]。其中出現最早的裝置是X線機,隨著影像技術在不斷地探索中改進,超聲、磁共振、單光子等斷層成像技術和系統的大量涌現,為醫生在出示診斷中提供更為詳細、精確的信息依據,涵蓋了解剖、病理、功能、代謝等多個領域,更早、更準確地發現病變,也為臨床制訂治療方案、評價治療效果提供幫助。具體體現在:現代醫學影像率先建設并實現了數字化與網絡化體系,成為數字化醫院建設的基礎和重點;數字成像技術將數據遠距離傳輸,實現遠程診斷;從傳統的顯示宏觀結構發展到反映分子、生化水平的變化,為徹底治愈某種疾病提供了可能;從單一的診斷學過渡到了診斷與治療并舉的臨床學科[3];從簡單的信號傳導跟蹤到實現定量成像;電阻抗成像作為無創無放射損傷的成像技術,既能顯示形態改變又能反映功能變化;利用多模成像技術實現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活體病理成像;單光子發射成像和正電子成像根據醫學的放射性核素示蹤原理實現影像;無創、無害性的檢查技術不斷發展,輻射劑量的控制逐步得到強化等等[4]。時至今日,醫學影像的應用領域已經遍布人體主要的器官和疾病類型,從神經疾病、代謝紊亂到心腦血管疾病、傳染疾病,腫瘤診治方面的應用也有相當進展。醫學影像技術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可靠工具和活力平臺。

3 以崗位職能為目標,從事什么工作

總結近些年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去向分析可知,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畢業生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綜合性醫院、醫療器械企業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部門。

3.1 綜合性醫院的放射科、放療科、設備科、核醫學科

從事醫學影像設備的應用、管理和維護工作,主要涵蓋以下4個方面內容:①具有常規放射學、超聲醫學、核磁共振及CT等系統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②具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及電子學等有關理論知識;③在疾病診斷中比較熟悉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應用;④比較熟悉醫學影像學各專業分支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2]。其中,理論知識內容在本科教學過程能夠充分體現,而技術應用及操作技能則必須在各功能科室第一線長期工作并積累經驗才能夠獲得,兩者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對前沿技術的關注是醫學影像技術工作者對自我提升的一個必然要求,也是為良好開展工作必須做到的知識儲備。

3.2 中外醫學影像設備研發機構和生產經營企業、教育培訓機構

相關工作崗位主要包括市場和銷售、研發和技術支持,產品注冊和產品質量檢測。前兩者對從業者個人能力的整體水平要求較高,如溝通交際和處事應變能力,從事產品營銷和市場推廣等工作;中間兩者看重專業素質,從事產品研制、開發設計、維修保養等工作;后兩者主要是在品管部門,需要熟悉產品質量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從事質量檢測、控制和監督工作,了解產品注冊要求和撰寫標準并能獨立完成產品注冊、申報、體系認證等工作。

3.3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部門

主要工作職責包括:組織擬訂醫療器械注冊管理制度并監督實施;組織擬訂醫療器械標準、分類規則、命名規則和編碼規則;擬訂醫療器械注冊許可工作規范及技術支撐能力建設要求并監督實施;組織擬訂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管理制度并監督實施,擬訂醫療器械互聯網銷售監督管理制度并監督實施;組織開展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再評價、監督抽驗及安全風險評估;擬訂問題醫療器械召回和處置制度等[5]。

4 以教師能力為依托,具備什么知識

生物醫學工程本身是一門多交叉學科,教師具有多元化的學科背景對于研究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在注重多種知識和技能的復合的同時,將生物醫學與藥學、化學、統計學、材料學、電子信息學等相關學科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將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引入到生物醫學領域中來,并將這種優勢帶到學生的學科設置以及綜合實驗當中,去啟發學生的思維。理工科背景的教師深入臨床接觸病例,醫科背景的教師參加理工科理論培訓,任課教師深入行業調研,企業專家走進校園,充分利用不同學科、不同領域間的優勢進行教學和科研,為共同促進學科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5 以學生能力為根本,鍛煉什么技能

篇(7)

(二)功能特點:

1.影像采集診斷工作站:

(1)影像采集:目前醫學影像主要有3類接口,一是非數字化接口,需用各種采集卡進行采集;二是數字化但非數字化影像通信標準(DICOM)3•0格式的接口;三是標準DICOM3•0接口。對于前兩種接口,必須通過影像采集工作站來采集影像信息,并把非DICOM3•0格式的影像轉換成DICOM3•0格式進行閱覽、存儲、傳輸和管理。對于標準DICOM3•0接口,可直接把影像送往服務器進行管理。對數字化的影像,要進行無損的采集和傳輸。

(2)影像瀏覽與處理:影像處理是PACS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①豐富的圖像和數據后處理功能;②具有無級縮放和放大鏡功能;③多幅圖像同屏顯示;④支持圖像黑白反轉、偽彩色等顯示功能;⑤支持動態電影回放,并可同屏顯示同一病人不同設備檢查的多個動態電影圖像;⑥同一屏幕可分格顯示病人的不同影像,供診斷比較;⑦圖像上可以添加任意形式的圖形或文字標注,并可在激光相機上輸出;⑧規范的病歷報告生成功能,并可同時存檔;⑨自動將病歷報告的文字信息和圖像信息組合打印輸出;⑩可根據病人姓名、住院號、檢查號、檢查科室及影像設備等多種途徑查詢和調閱病人圖像。

(3)圖像傳輸:能通過網絡將圖像傳輸到需調閱的工作站,亦可傳輸到異地供遠程會診。

(4)影像打印:醫院內部可實現無膠片化管理,而當病人需要膠片時,軟件具有膠片打印功能,打印的膠片完全符合診斷要求。

(5)診斷報告:系統在瀏覽影像的基礎上,具有書寫并打印診斷報告的功能。診斷報告能通過調閱模板進行修改,以便減輕醫生的工作量。

(6)模板管理:系統除了提供常用的診斷模板外,用戶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自己定義和修改診斷報告模板。

(7)統計功能:系統能夠按科室、醫生(含檢查醫生和開單醫生)、病人身份和費別等統計所做檢查的人次數和費用。(8)報告瀏覽:系統能夠通過多種途徑來瀏覽以往病人的診斷報告情況,并進行隨訪。

2.影像瀏覽工作站:影像瀏覽工作站具有兩種功能,一是獨立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可通過檢查日期、病人姓名等檢索病人的影像,并能調出該影像相應的診斷報告。二是與醫生工作站溶為一體,象調閱病歷一樣直接調閱病人的影像信息。

3.影像服務器系統:影像服務器是整個PACS系統的神經中樞,它應具備以下幾個功能:(1)影像接收:對于符合DICOM3•0接口的影像設備,可直接接收;對于不符合DICOM3•0接口的影像設備,接收經影像采集工作站處理過的已經符合DICOM3•0格式的醫學影像。(2)影像存儲:對于采集來的醫學影像信息,分別進行有損和無損壓縮處理。一般把無損壓縮的影像保存在磁帶機中,作為離線存儲。在目前數據庫服務器中建立病人的ID號與影像內容及存儲位置的對照表,以便能象電子病歷一樣管理病人的影像。

(三)運行條件:基本條件是醫院建立100M帶寬以上的局域網絡,亦可在原有HIS網上加以改造。設備配置:①影像服務器配置:建議中、小型醫院可采用HPLH-3000服務器配100G以上磁盤陣列。展開床位700張以上的醫院可采用HPLH-6000服務器配200G以上磁盤陣列。②影像工作站配置:計算機除了要求在PⅢ500/128M/20G以上配置外,醫學影像診斷對顯示器還有特別的要求。放射科,特別是計算機攝片(CR),需配置2k×2k的肖像型顯示器,其余科室可采用19~21英寸高分辨率(1600×1200,點距為•25以下)的顯示器。

二、PACS的應用

我院是一所擁有1200張床位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1998年開始建立了以WINDOWSNT為平臺、光纖通訊為主干、“軍字一號工程”軟件為基礎的網絡系統,先后運行了護士工作站和醫生工作站,開通了網上圖書館、網上情報檢索等電子業務。在此基礎上與某公司合作,于2001年1月開發建成了PACS,并開始運行至今,全院基本實現了無膠片化管理和圖像信息資源共享(門診病人需帶片到外院會診,亦可通過共享洗片機洗出膠片),達到了預期的建設目標。目前,我院的PACS系統已將國內外9大廠家生產的、具有5種接口的CT、ECT、MRI、CR、數字放射(digitalradiolgy,DR)、彩超及病理等10多臺影像設備順利與HIS融合,將醫學圖像以全數字化的方式傳輸到全院28個科室的220個醫生工作站和院業務領導與有關部門的管理工作站上,實現了醫學影像全數字化采集、存儲、處理與傳輸。實踐證明:運行PACS后,減少了病人就診環節及占床等待檢查的候診時間,為搶救急、危重病人的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臨床醫生能同時調閱病人不同時間、不同檢查的影像資料進行對比,影像科室醫技人員可調閱其它影像資料來修正自己的診斷,從而大大提高了影像診斷質量。系統還為影像科室提供了常用模板和自定義模板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醫教研工作和機關統計工作,實現了全院資源共享。同時,PACS的運行對于提高醫務人員的計算機水平及豐富影像知識大有助益。據我院近3年的統計數據,每年用于膠片、顯、定液和套藥等的消耗約100萬元左右。實施無片化后,不但可節省上述經費,而且可節省大量儲存膠片的費用,同時還可避免膠片丟失、蟲咬和霉變等損害。國際上,遠程醫學在80年代后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通過衛星和綜合業務數據網,在遠程咨詢、遠程會診和醫學圖像的遠距離傳輸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1]。我們的實踐證明,PACS能大大提高遠程會診的質量和速度。

三、PACS開發應用的啟示

(一)醫院應將PACS建設提到議事日程:現代數字化醫院基礎的PACS系統已成為當前熱點[2]。以往由于微機性能不足、高速網速率不夠及工作人員的信息觀念和操作技術水平有限,更由于PACS的整體價格使絕大多數醫院難以承受,所以PACS的建立,尤其是與HIS實現整體鏈接的高性能的PACS的推進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高速網絡、大容量存儲設備及高質量顯示、打印機設備的逐步普及,醫學影像設備普遍都有數字化標準接口,這使建立實用的醫學影像管理系統成為可能[3]。

(二)積極創造條件、依靠自己的力量建好管好PACS:在PACS建設中要選擇適合中國國情、醫院院情的技術與品牌。目前有些國外產品難與國內HIS融合,在技術接口上,有些只能接90年代后的DI-COM設備;在二次開發與升級維護上,缺乏及時性;在價格上,普遍比國內同類產品高。國產PACS有它的許多優點,只要充分考察技術及國內醫院運行情況,并選準技術合作的公司和品牌,是可以建設好先進實用的PACS的。醫院信息系統是一個動態工程,不管是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需不斷修改、升級和擴充,尤其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和明天,這種更新和擴充會更快、更頻繁[4]。因此,那種希望等到完全完善、成熟了再開展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三)醫院PACS的運行與管理必須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PACS實施方案的設計優劣,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整個系統的建設成敗。為此,我們著重把好了“三關”。

1.建設前必須搞好解決方案,把好設計論證關。我們組成了由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影像科室專業技術人員、機關相關人員和院領導的多學科“論證組”,在對本單位影像設備、HIS現狀等實際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應用標準框架模式設計》和建立醫院PACS的總體原則,即:要以“病人為中心”,與醫院管理方案和影像科室工作程序緊密結合;有較好的系統穩定性和可擴展性;有與HIS融合的無縫連接性;有性能/價格和效益比的優化性。

篇(8)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一門跨醫學和電子工程、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性學科,主要培養醫療儀器設備公司所需的設計、生產、調試和售后維修服務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向醫院提供從事影像技術和設備維護的技術人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目前國內醫院都在進行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擁有大量現代化高技術含量的醫療設備成為醫院達標的重要指標。醫院正需要掌握這方面技術的人員。同時,衛生部已下達文件,到2010年大醫院實現醫學圖像數字化管理,中小型醫院要逐步實現數字化管理。而我們開辦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突出了影像技術和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為學生掌握醫學圖像的獲取、傳輸、處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國家正在加大醫療儀器設備國產化的力度,扶持和發展醫療儀器設備生產的民族企業,一大批從事醫療儀器設備生產的民營企業紛紛建立,它們需要大量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中級人才。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會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專業人才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我校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既有利于江西醫療儀器設備工業的發展,又能滿足周邊省份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通過我們對廠家和醫院的調查,以每年招生50人計年2月中算,5年內仍不能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好。

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一個專業規定的人才培養方向和標準,是培養人才模式的重要內容。根據社會需求和我院的實際情況,我們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培養具備醫學基礎知識、電子技術、醫療儀器設備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掌握醫學影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各種醫學儀器設備的專業知識,能在各企業從事各類醫學儀器設備系統的設計、制造、調試、維修及銷售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在醫院從事醫療設備管理、維修和應用的技術人才。要求學生主要學習醫學基礎知識、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等技能的基本訓練。畢業生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專業技術和能力: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設計方法,掌握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論,具有生物醫學的基礎知識,具有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醫學影像診斷方面的應用能力,具有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與開發的初步能力,掌握醫學電子儀器和影像設備維護與管理技術,具有醫院信息化管理、醫學圖像傳輸和處理、醫院辦公自動化、遠程醫療技術,了解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動態。

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

學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工程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醫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生物醫學工程應在現代醫學理論和工程技術理論及相關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學科課程)體系。要培養復合應用型生物醫學工程人才,使之適應當前社會的要求,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而我們教學改革的原則是“拓寬專業、加強基礎、增多方向”,正確處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從變革和發展內涵入手,在擴大專業基礎面的同時,分類加深加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動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在我國開辦較晚,沒有現成的培養模式,也沒有配套教材。為了達到培養目標,確保培養規格,我院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十分慎重,尤其是課程設置方面。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我系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課程體系,其中學分為170分,學時為2500個左右,課程有40多門,主要課程如下:

1.通識課模塊。主要包括政治、體育、大學英語、大學物理、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線性代數、大學物理實驗等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是為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和進一步學習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奠定基礎。

2.醫學基礎課模塊。主要包括基礎醫學概論含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臨床醫學概論含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基礎醫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向醫學交叉學科方向發展提供知識儲備。

3.專業基礎課模塊。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測量與工藝、單片機及其應用、匯編語言、微機原理與接口、醫用傳感器原理、工程制圖、Matlab應用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奠定牢固的基礎。

4.專業課模塊。主要包括超聲診斷儀器原理、X射線設備、醫用檢驗儀器、醫用電子儀器、醫用電動儀器、現代醫學影像技術概論、醫學圖像處理、醫用制冷設備、生物信號處理、臨床醫學工程技術等課程。通過這些專業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和各種醫學儀器的專業知識,能成為在各企業從事各類醫學儀器的設計、制造、調試、維修及銷售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在醫院從事醫療設備管理和應用的技術人才。

篇(9)

關鍵詞: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電工電子技術

電工電子技術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本文針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高職生專業和職業能力需求,根據高職生特點,以實踐、應用為主線淺談其教學改革。

1存在問題

1.1理論與實踐脫節

傳統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分開的,且過分追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忽視了電工電子技術作為應用學科的實用價值,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難以理解課程目的和意義,影響了教學質量提高和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1.2教學方法陳舊

教學基本上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方法,有些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適應,課堂上講得過多、過細,缺乏新意,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供學生思考回味。此外,課后作業過多也使學生無暇思考,導致其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1.3考核方式單一,內容片面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考核采用閉卷筆試方式,主要考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職生學習特點。

2改進措施

2.1課程整合和優化

打破學科體系,改革課程設置,實施課程內容的簡約、集成與重組,體現高職教育特色。以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精簡教學內容,去除理論推導、證明、驗證內容,注重技術重現和技術實現。實現做中學,弱化過深、偏難的理論,突出知識的實際應用。以適用、實用為原則,優化知識技能結構,形成與職業崗位需要相一致的教學內容。從職業崗位需要出發,將課程知識與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增加實用性和針對性,刪去與今后工作關系不大的內容。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講解二極管如何形成單向導電性、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傳輸情況,然而在實踐中,只有專門從事研究的人員才可能用到這些原理,對于高職生而言,教學重點應該放在二極管、三極管的作用,如何判斷二極管正負極,三極管的標號及管腳判別鑒定,如何通過參數來選擇二極管、三極管的型號等內容上。對電子電路應強化集成電路方面內容(特別是集成電路的應用),而難度較大、求解過程復雜的例題、習題應予以刪減。

2.2加強與專業課程的對接

電工電子技術是專業基礎課,一般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對專業還不夠了解,授課內容既要注意與各學科專業基礎知識的銜接,又要兼顧同后續課程的聯系。教學內容應滿足各層次學生對課程深度和廣度的要求。

2.3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高職生基礎相對薄弱,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對基礎知識、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精心組織,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比喻法、類比法、啟發質疑法、講練法、實驗演示法,使學生克服厭學心理,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教師要耐心講解,引入各種案例,多講多練,反復強化,務必使學生掌握。

2.4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豐富教學手段

抽象的電工原理講解起來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且生澀難懂,如電容的充放電等,若合理巧妙地使用輔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錄像、實物模型、幻燈片、投影以及生動詳盡、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進一步強化對基礎理論的掌握。為了適應目前既要減少教學時數又要增加課堂信息量的教學改革形勢,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自學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理論教學中引入仿真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使理論得以驗證。比如,對于一些較抽象的內容,教師用語言不易描述,學生也難以理解,還有許多概念需要通過實驗闡述和驗證。在講授需要實驗演示的電路時,可利用事先建立的仿真電路文件進行現場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學難度。實驗教學中引入仿真技術,具有3個優點:(1)實驗信號存在時間過短,用常規儀器往往很難觀察到,借助仿真技術可以方便觀察;(2)將實驗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進行理論設計,然后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計算機仿真設計,再到實驗室按照仿真電路裝配實際電路進行測量;(3)進行虛擬仿真實驗,根據教學內容和專業要求,聯系生產實際提出簡單的設計題目,讓學生進行理論設計,然后在計算機上完成仿真實驗,檢驗和完善自己的設計。

2.5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電工電子技術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還要把這些理論靈活應用于實踐。但是,學生到企業實踐的機會很少,無法了解具體工作流程。為此,教學中,每章都從最基本的應用實例出發,由實際問題入手引入相關知識和理論,由實訓引出相關概念。首先,教師提出學習內容、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項,學生自主學習,再通過自己動手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訓練相關技能。這種在教師指導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交互,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學所選實訓項目應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相關,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實踐教學場所應按照職業環境來布置,突出職業特點。同時,實踐教學嚴格按照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現場有關規定,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促使學生形成一絲不茍、嚴格認真的工作作風。

2.6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課程考核體系

改變傳統考核方式,強調學生能力考核,實現向過程考核的轉變。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教學過程,與之相對應的考核也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考試不再局限于單一的閉卷形式,而是采用開放靈活的方式,包括開卷考試、課程論文、口試、實際操作、調查報告、綜合考查等。不同內容采用不同考核形式,如基本理論考核采用閉卷形式;實訓技能考核采用項目任務形式,根據學生態度和操作情況,綜合評定實驗實訓成績;平時作業可以結合生產實際寫課程論文和調查報告。課程結業成績由平時成績、實驗實訓成績、期末成績(試卷)組成。為使學生全程參與,將其注意力轉移到日常學習上來,可擴大平時成績和課程測驗比例,具體為:平時成績占20%,課程測驗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40%。另外,改革平時測試和實驗考核記分方式,實行實質性評價,部分考核可按照A、B、C、D級評分,淡化分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考核反饋,通過反饋使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教師調整教學方式。

篇(10)

幾十年來,為了人類醫療水平的提高,生物醫學工程的追夢人堅定地做項目、搞科研,研發出一個個新的醫療技術,更培養了一代代的生物醫學人才。國內生物醫學工程院校就是這樣一個群體,從最初建立院系學科到分專業發展科研,再到如今培育人才做實際項目,每一步都走得精彩。

重點名校

清華大學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理工科高校,清華大學的教學科研資源得天獨厚,生物醫學工程系也不例外。該系強大的師資力量不可小覷,教授就包括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研究院院士。另一方面,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硬件設施優越。院系所在的醫學科學樓擁有7個科研實驗室和4個教學實驗室,各實驗室設施齊全,更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設備供師生研究所用。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自創立以來,在醫學信號處理、生理系統建模仿真、超聲成像等領域進行了長期系統地研究,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學、神經工程、分子影像等新興方向有明顯特色。畢業生中既有國際知名大學的教授,也有國內醫療儀器產業的領軍人物,更多的是國內教學、科研、國防及產業方面的優秀人才。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每年的碩士研究生總數在30人以內,具體到校內校外是1∶1的比例,考研招生的人數大概在15人左右。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創建于1979 年,同樣是我國最早建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院校之一。正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起步早,發展也較為成熟。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成立,旨在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及臨床醫學發展需要,重點建設生物醫學儀器、神經科學工程、醫學影像信息、生物納米材料4個學科領域,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高端研發人才。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實施精英式教育,從一年級開始就實行導師制,進行全方位的導航。學生入校后,一、二年級夯實數理生基礎及專業基礎;三、四年級根據領域方向興趣,在導師的指導下,拓展知識,提升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一教育方式讓該學科的畢業生更出類拔萃。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各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表

專業名稱 報名

人數 錄取人數 報錄比

生物學 319 53 6.18∶1

化學工程與技術 43 9 4.78∶1

生物醫學工程(83100) 95 30 3.17∶1

生物醫學工程(430131) 8 21(含推免) 未知

生物工程 7 4 1.75∶1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在業內聲名遠揚。2000年,在原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醫科大學、陜西財經學院三校合并及學科交叉融合的基礎上,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該院下設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科學與工程系兩個系,設有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生物醫學分析技術與儀器研究所、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癌癥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研究所、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所六個研究所。依托學校的整體實力,學院還設有現代醫學電子技術及儀器國家專業實驗室、生物醫學信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三個重點實驗室。2011年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50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20人。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立于1986年,是我國最早在大學中成立的生命科學學院,也是國家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命科學學院由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系、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系、生物化學系五個系級單位組成,擁有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個國家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遺傳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科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等七個研究機構。學院以科學研究為主導,以爭取國家級重大項目為抓手,力爭在科研成果、科技產業化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

2010年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各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表

專業名稱 報名人數 錄取人數 報錄比

生態與進化生物學 18 6 3∶1

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 49 11 4.45∶1

遺傳學 90 42 2.14∶1

生理學和生物物理 8 5 1.6∶1

生物化學 128 48 2.67∶1

實力院校

浙江大學

1977年浙江大學科儀系設立國內第一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并相繼建成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第一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第一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第一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隸屬浙江大學信息學部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其生物工程系在我國生物醫學工程業內享有“黃埔軍校”的美譽。學院建有生物傳感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學術研究機構。學院與國際一流大學及科研機構的交流和合作廣泛,多次舉辦高質量的國際學術會議。作為實力派院校之一,學院辦學條件優越,科研實力強勁,現有科研實驗用房6千多平方米,歷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余項,多項科研成果居國內外領先地位。

學院碩士招生按生物醫學信息處理、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醫學儀器、生物傳感技術、定量與系統生理等方向進行,按下表中的小專業錄取。其中免試研究生比例約50%。

2010年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各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表

專業名稱 報名

人數 錄取

人數 推免人數

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 110 24 未知

生物醫學工程(083100) 86 46 未知

儀器儀表工程 1 6 5

生物醫學工程(430131) 6 14 8

東南大學

作為國內生物醫學行業的佼佼者,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以強大的實驗平臺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見長。該學科設有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另外,在蘇州、無錫等地開設科研基地,給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實踐平臺,更方便學院與校外公司合作。在教學治學方面,全院師生在韋鈺院士的帶領下,在追求知識和理想中求實進取,勇于創新,創造了很多卓越的科研成果。

依托強大的學科優勢,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學生學術思想活躍,專業基礎扎實,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大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可到生物醫學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從事研究、設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考研招生時,學科分兩個方向來錄取。對于初試,考卷一般都不會設置太難,主要是對基礎知識部分的考查。

2010年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各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表

專業名稱 報名人數 錄取人數 推免人數

生物物理學 15 4 0

生物醫學工程 106 61 13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生物醫學工程和生物物理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學院科研實力雄厚,依托學院建立的科研基地包括: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中心、科技部基因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英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聯合實驗室、中德馬普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合作實驗室等。近三年承擔國家和省(市)研究課題234 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5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3 項,發表SCI收錄論文418篇。

學院研究方向包括醫學圖像處理與分析、醫學成像技術與應用、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與處理、納米生物光子學與生物傳感技術、人工器官等。近兩年的考研報錄情況未公開,但歷年報考人數一直在全國高校內居多。

逐夢――與時俱進的研究分支

近年來,隨著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技術也日趨成熟,各分支方向的發展也日益明晰。那么,經過幾十年的科學探索與研究,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現狀如何?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包括生物力學、人工器官、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處理、生物醫學儀器、生物醫學成像、生物醫學超聲、生物材料與微納米生物技術、分子電子學以及遠程醫療與社區保健工程等分支。現今,各分支的發展與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研制出一系列輔助醫療儀器與關鍵技術,并在人類醫療診斷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這些分支簡分為四個方向:醫學影像學、醫學信息工程、醫學儀器和分子生物學。

那么,對生物醫學工程懷有憧憬的你,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努力方向呢?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需要了解生物醫學工程,明白自己對哪方面感興趣。

醫學影像學

影像學診斷是20世紀醫學診斷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20世紀50年代x光透視和攝片是臨床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而由于X線、CT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影像學診斷水平發生了飛躍,極大提高了臨床診斷水平。核磁共振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不僅可分辨病理解剖結構形態的變化,還能做到早期識別組織生化功能變化的信息,有利于臨床早期診斷。醫學影像學由此而生。

不同于醫學專業的影像學注重使用影像來診斷病情,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學注重研究如何給醫生提供更好的圖像信息,如何將人體成像的信息更加可視化。近年來,各相關研究機構研發了許多新型的醫學影像技術,包括人體各大臟器、血液乃至皮膚的成像技術,提取出更加有效的醫學特征輔助醫生治療。

醫學影像的研究對于研究人員的計算機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如在本科階段學習的matlab/c++等軟件是較為常用的編程軟件。該方向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科目有《醫學影像學》《多維信號處理與分析》《信號處理的小波變換》等,主要介紹醫學成像的基本原理與關鍵技術,是本科階段《大學物理》《高等數學》《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的深度延續。

這一方向的研究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中較為普遍,很多大學都開設相應的課程或實驗室。由于各院校發展情況不同,研究方向的名稱也略有不同,感興趣的考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加深了解。典型的院校有: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

醫學信息工程

醫學信息工程研究方向包括神經功能工程、生物醫學信號的檢測與處理、生物信息獲取以及傳感生物信息系統和應用等分支。其主要工作目標一方面是為神經科學研究建立交叉的技術平臺,另一方面是為臨床神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生物醫學信號是人體生命信息的集中體現,是窺視生命現象的一個窗口。通過檢測心電、腦電、肌電和細胞電活動、體溫、血壓、呼吸、心音、肌肉收縮等生物信號,提供給醫生最好的診療信息。

該方向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設置主要包括《電路》《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數據結構》《生物系統及建模》《生物醫學模式識別》等。各院校的課程設置基本相同,或者是相關課程的拓展。同樣,該方向對學生的計算機編程能力有一定要求,在學習或實驗中需要熟練應用計算機處理實驗數據。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是電子信息和醫學信息類的科研院所、醫藥衛生單位、生物醫學電子信息企業等,從事科研、開發、應用設計制造及設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國內開設該方向的院校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

醫學儀器

醫學電子儀器是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研制成功的各種治療儀器大量進入臨床,最具代表意義的有可植入式心臟起搏器、高頻電刀、激光刀等。伴隨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各種物理治療類儀器發揮了越來越顯著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課題包括:面向腫瘤診斷治療的新型設備的研究開發、基于物理方法的熱治療技術、大功率驅動技術及醫學儀器的設計與制造、面向家庭和社區醫療的數字化儀器的研發等方面。

該方向研究生階段的課程主要有《智能儀器設計》《高級醫療儀器》《醫學儀器原理》等,是本科階段《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傳感器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等課程的延續。國內開設該方向的院校有: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

分子生物學

上一篇: 廣告的傳播方式 下一篇: 成本控制管理課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欲色天天网综合久久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