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風險控制方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19 10:03:0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風險控制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務風險控制方法

篇(1)

高校不具備完善的科學的財務規章制度加之財務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在雙重作用影響下我國高校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很難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一旦高校財務管理出現問題,往往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是說高校財務管理制度沒有起到應有的威懾作用。不僅如此,我國高校財務監管也并沒有真正地落到實處,在這種環境下,我國高校財務風險很難降低。最后,財務管理制度松弛,沒有嚴格地對現金進行管理。部分高等院校沒有按照正常的審批程序進行經費報銷,賬外賬、收入不入賬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關工作人員挪用公款,貪污公款現象頻發。在上述環境下,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問題才會頻繁發生,想要切實降低高校財務風險必須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只有這樣高校財務管理才能向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2.高校財務風險控制辦法

想要控制我國高校的財務風險就必須對我國高校的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創新,通過長期的研究實踐,筆者認為,降低我國高校的財務風險應當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進一步加強崗位分工,對于關鍵環節應當與嚴格控制。我國高等院校應當配備專業的、合格的工作人員,實現定期輪崗制度,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忠于職守,遵紀守法,應當做到公正、公開,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廉潔奉公。相關財務管理人員,還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專業知識水平、政策水平以及業務能力。我國高等院校應當定期和不定期地對相關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設置相關的考核制度,以及人才選聘制度,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院校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其次,建立相關的、完善的、科學的崗位責任制。為了避免我國高等院校出現貪污,挪用公款等現象,我們應當進一步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制度,明確出納不得兼任稽核制,對財務的支出和收入進行明確的記賬等制度。

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會增加我國高校財務的風險。不僅如此,高校相關部門應當進一步明確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辦理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再次,建立銀行對賬制度以及現金盤點制度。高校相關管理工作人員,尤其是出納應當定期和不定期地自覺進行對賬工作,確保該入賬的資金入賬,支出的資金記賬。我國高校應當定期和不定期進行現金的盤點,一旦在現金盤點工作當中遇到了問題,應當及時解決,還應當迅速將問題報告給學校,從而極大地降低了我國高校財務的風險。最后,對于印章和重要的空白憑證等,高校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我國高校應當分配專人對支票和印章給予保管,實現分工負責制。特別是高校的財務印章一定要有專人保管。如果相關人員要使用財務印章,那么必須由財務負責人給予書面的授權,不僅如此,還應當將使用情況登記記錄,并要求使用人在書面登記中簽字。如果高校需要變更財務管理人員,財務部門應當及時向管理人員手中的財務印章進行收繳,只有這樣做,才能有效降低我國高校的財務風險,才能夠為我高校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我國高校財務風險只有遵循上述內容的情況下,才能夠得到有效的降低,才能夠切實促進高校工作的展開。

篇(2)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是產生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

根據資產負債表可以把財務狀況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有資本全部用來籌措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二類是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吃掉,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出現財務危機。三類是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一部分,這種情況屬于資不抵債,必須采取措施。有些企業過于追求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是錯誤的。首先,過度負債會抵消減稅增加的收益。因為,隨著負債比重的增加,企業利息費用在增加,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在加大。這時,無論是企業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會要求獲得相應的補償,即要求提高資金報酬率,從而使企業綜合資本成本大大提高。其次,負債籌資的資本成本雖然低于其它籌資方式,但不能用單項資本成本的高低作為衡量的標準,只有當企業總資本成本最低時的負債水平才是較為合理的。因此,資本結構在客觀上存在最優組合,企業在籌資決策中,要通過不斷優化資本結構使其趨于合理,直至達到企業綜合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方能實現企業最大化這一目標。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因素

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財務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眾所周知,持續的通貨膨脹,將使企業資金供給持續發生短缺,貨幣性資金持續貶值,實物性資金相對升值,資金成本持續升高。而利率的變動必然會產生利率風險,包括支付的利息過多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發生虧損的風險和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市場風險因素也會對財務風險有很大的影響。財務管理的環境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外部環境變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也可能使企業面臨某種威脅。財務管理系統如果不能適應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困難。目前,海西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由于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管理人員素質偏低,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礎工作欠缺等原因,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企業不能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映滯后,措施不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

企業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在現實工作中,海西許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海西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企業普遍存在產品滯銷現象。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企業應收賬款大量增加。同時,由于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大量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資產長期被債務人無償占用,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四)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

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海西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現象,由此導致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例如,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由于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決策失誤使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企業對外投資,包括有價證券投資、聯營投資等。有價證券投資風險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由于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決策失誤及盲目投資導致一些企業產生巨額投資損失,也必然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益,影響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從而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

(五)企業內部關系混亂

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海西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在海西,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于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于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負債在資金結構中比例過高,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30%以上,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此外,企業庫存周轉率不高,存貨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無法實現銷售,或者材料物質變質,也就表現為存貨變現困難。而存貨流動性差,企業必須為保管這些存貨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導致企業費用上升,利潤下降,造成資金無效占用,加重財務負擔。長期庫存存貨,企業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及保管不慎造成的損失。

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一)財務風險的控制

1.防范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產生財務危機的直接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海西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我們可以,通過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通過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首先,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對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因素進行監控,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其次,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一般來講,企業都會有債務負擔,所以便有籌資風險。而一個全部擁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因此,要根據預警信息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并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

于后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即企業擁有現金多少或其資產變現能力強弱;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合理程度。

2.合理確定債務規模。企業進行負債經營決策時,首先應該考慮企業舉債的規模和償債能力。一般而言,確定負債規模應該考慮以下因素,如警惕財務杠桿效應的負面影響、防范財務風險和關注財務拮據成本。我們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即企業擁有現金多少或其資產變現能力強弱;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合理程度。根據上文提到的企業財務預警的“診斷”,要對企業的負債進行分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1)負債經營有利于提高經營者業績,使企業獲得負債資金效應,降低資金成本,提高權益資本收益水平。(2)負債經營可以迅速籌集資金,彌補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增強經濟實力。(3)負債經營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和破產的危機。首先,在資金結構中,若負債的比例過大,即過度負債經營,那么依賴于外界的因素過多,也就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生產經營環節稍有脫節,資金回收不及時,資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業經營利潤,削弱了企業活力。其次,因負債率升高,財務風險加大,在財務杠桿作用下自有資金收益率下降,企業承受能力降低,償還能力減弱。一旦企業出現壞賬,產品積壓,那么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危機。所以企業在調整和控制其財務風險時,一定要將這個“度”限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就會對企業產生巨大的破壞力,甚至將企業引向破產的邊緣。

(二)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通過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及其變化,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建立和不斷完善財務管理系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有效運行,以防范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應通過會計政策和會計策略來解決現階段和未來的企業財務風險問題。而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

對財務風險做出恰當的處理。財務風險的處理是風險的事后控制,具體方法主要有:堅持謹慎性原則,建立風險基金。即在損失發生以前以預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項專門用于防范風險損失的基金。在損失發生后,或從已經建立了風險基金的項目中列支,或分批進入經營成本,盡量減少財務風險對企業正常活動的干擾。建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加強流動資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增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注重投資決策問題。投資決策是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的主要內容之一,直接影響企業的資金結構。企業決策者必須做好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

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理順內部的各種財務關系。要明確各部門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職責,并賦予相應的權力,真正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而在利益分配方面,應兼顧企業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使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清晰明了。

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對于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企業可以與其他企業共同投資,以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從而分散投資風險,避免企業獨家承擔投資風險而產生的財務風險;由于市場需求具有不確定性、易變性,企業分散風險可采用多種經營方式,即同時經營多種產品。在多種經營方式下,某些產品因滯銷產生的損失,可能會被其他產品帶來的收益所抵消,從而可以避免經營單一產生的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的風險。

企業通過某些手段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將財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將產品賣給商業部門,將一些定點的業務交給具有豐富經驗技能、擁有專門人員和設備的專業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轉移風險的方式將財務風險部分或全部轉移給他人承擔,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篇(3)

一、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目標

1.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保證財務會計信息客觀真實。管理靠決策、決策靠信息,準確、及時的信息是決策成敗的關鍵。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就是要實現保障公司財務會計信息客觀真實以及反映企業內部經營信息。

2.堵塞管理漏洞,確保公司資產資金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要保證企業資產資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通過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來監督和制衡。

3.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就是要通過制度建設、業務流程創新,建立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各項工作都有明確的程序和要求,達到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4.規避風險。通過實施內部控制和管理,減少企業經營風險或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化解、弱化或轉嫁風險。

二、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工作方向

1.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環境。公司要有積極的控制環境,使整個組織中的員工具有控制覺悟和自覺的控制態度,要建立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內部控制環境,由單一的執行制度轉變為體系的整體運轉與企業文化引導。

2.建立風險評估與防范機制。風險評估是識別和分析那些妨礙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的困難因素的活動,對風險的分析評估構成風險管理決策的基礎。

3.建立控制活動及控制文檔。控制活動是為了合理地保證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指導員工實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風險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對控制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重要內容要留下實施控制的痕跡,形成控制文檔,由以往的結果管理轉變為過程管控。實施控制活動和控制文檔制度,建立內控工作底稿,是實現企業管理系統化、制度化、流程化的重要手段。

三、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工作內容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以及戰略轉型的新形勢,只有進一步強化風險監控和加強財務內控建設,才能切實保證企業經營高效實施。財務內部控制建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內控文化,樹立風險意識。第一,培養財務內控文化,為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環境。企業管理層應樹立現代財務內控思想,倡導一種正直道德風氣,宣傳企業管理宗旨、經營方式等一些政策,使職員自覺管理其活動和履行他們的責任,并通過有效的信息傳遞制度確保全體員工明確自己對內部控制的責任,讓財務內控思想在企業各個層面貫穿上下。第二,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風險,首先,所有員工應樹立風險意識。主動加強內部控制,采取措施控制風險。其次,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應加強風險管理。公司應建立健全風險預測、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約束機制,并且在技術上制定風險回避、風險轉移和風險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

2.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嚴格執行內控政策與程序。建立一套內涵與外延統一、范圍廣、可操作性強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結合財務信息化,通過梳理流程、診斷問題,完善統一的內控規范,明晰組織責任邊界,規范財務內控體系的政策與程序。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定期信息披露機制,不斷改善信息披露范圍和質量。按照季度披露關鍵運營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信息披露范圍和披露頻率,提高企業透明度,使廣大股東及時、全面地了解所有信息。二是全面提升統計職能和規范財務預警指標。三是建立重大事項報備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各子公司今后凡遇重大、重要財務事項必須事先上報、不得隱瞞不報、虛報、謊報或事后再報。四是全面加強財務監督檢查監控工作。五是推進財務內控與其他相關接口部門的合作、溝通與規范。上市公司著重通過財務與業務循環的有機融合,主要業務循環政策與程序的嚴格規范,保證內控規范的有效執行。

3.財務內部控制實施的保障體系。

(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有效的組織保障為財務內部控制創造良好環境。為保證內控體系建設順利進行,要成立公司內控項目組織機構,并成立強有力的內控項目工作組,為實施財務內控體系建設提供了有效的組織保障。同時,應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為組織實施財務內控提供基礎。

篇(4)

前言

我國房地產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經過了將近30年的發展歷程,其自身的整體實力逐步加強,更為重要的是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現今情況下的中國房地產企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有些房地產企業負債率很高,這樣一來對房地產企業來說承擔著重要的財務風險。這個問題成為了房地產企業不能不解決的重要問題。他直接制約著一些房地產企業的發展。

一.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內容

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該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所面臨的風險。其形成的原因是指房地產企業在財務管理策略中不穩定性的因素產生的[2]。房地產企業財務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房地產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進行資金籌措的等融資活動,這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起點,但是這個過程中由于對財務的管理不當,會使房地產企業帶來極大的財務風險,產生房地產的融資風險。融資風險的產生是有眾多原因的,其中包括國家經濟環境的變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資本市場供求的 變化等等原因,這就加劇了融資風險的不可測性。當然如果進行管理項目的投資不當時,也會出現投資風險,這也是財務風險的一部分。同時在房地產企業日常的經驗活動中,如果沒有進行很好的處理,也會出現日常性財務風險,這個是由日常財務管理引起的。當然還有流動性財務風險等等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存在。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生成的機理

(一)越來越惡劣的房地產融資環境

從2009年開始到現今,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各大、中、小型銀行開始對房地產企業進行貸款限制,這樣導致房地產企業從銀行獲得金融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小,房地產企業也不斷的面臨著發展的困難[3]。有可靠數字統計,在2011年的時候,全國房地產企業一共貸款了7000多億元,同比僅僅只增長大約為7%。比較前五年的增長率大為下跌了20%。但是當年房地產投資增加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狀態,同比增加有大約30%,投資額已經達到了房地產企業向銀行貸款的3倍以上。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房地產投資不斷上升,但是房地產企業向銀行的貸款確大幅度減少,可以通過這些數據想到,房地產企業面臨了多大的資金困難。從2011年開始,銀監會開始不斷的出臺一些政策要求嚴抓房地產企業的貸款風險,嚴格限制房地產企業從違法途徑吸收資金,貸款的防范政策不斷加強等等,這些都致使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環境不斷惡劣[4]。從國家政策來看,房地產企業主要從國家貸款的方式,已經不復存在了,房地產企業只有不斷的擴展自己的融資渠道,才能改變融資困境。

(二)房地產企業道德風險的加大

對房地產企業道德風險的理解,主要是講在房地產企業的經濟活動中,當事人可能由于手中有權力和資源,所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從事一些能對自己產生好處,但是不利于別人或者團體的行為。房地產企業中存在著委托,這是產生道德風險的一個源頭,如果房地產企業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那么就會錯誤的進行策略規劃,進行錯誤的投資,這樣一來就會產生財務風險。因此房地產企業有必要加強道德風險的控制。

(三)籌措資金的風險性加大

房地產企業在面臨發展時,會大力的利用各種途徑籌集資金,進行大膽的借貸。房地產企業一般會利用財務杠桿進行資金流通規劃,但是如果這個杠桿利用不當,資本結構調節不合理,那么房地產企業極有可能出現資金流動不暢,甚至不能籌備借貸資金的利息,這樣籌資風險就出現了。這個風險是房地產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房地產企業可以通過財務杠桿來增加負債,調整資本結構。這樣會增加普通股盈余變異性越大,在面臨普通股盈余變異性越大的情況下,財務風險就越來越大。

三、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方法

(一)房地產企業該提高財務風險的控制意識

房地產企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開始趨向成熟,而且房地產企業對我國經濟建設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地方城市發展的主要經濟動力。面對這樣的形勢,一些房地產企業認為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房地產企業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更不可能出現崩盤的情況。而且房地產企業的融資也是主要從銀行和民間進行融資,這樣一來,致使房地產企業更沒有財務風險意思。但是在中國國情下,房地產不能過快的發展,這樣對中國經濟也不利,中國政府不會置之不理,因此房地產企業老板,應該看到這一點,加強財務風險的控制意識。

(二)平衡引導資金

在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中,資金鏈接風險是重要的內容。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發生財務危機可能都是因為資金鏈接上出了問題,因為房地產企業是資金密集型企業,缺乏資金的支持,房地產企業就沒有了基礎和發展的動力[5]。但是非理智的快速擴張在一些房地產企業中還是大量存在的,可是如果一旦失去控制,資金鏈接供應不上來,那么就會帶來致命性的打擊,使房地產企業短期內崩潰。因此房地產企業應該更加注意資金風險鏈接的控制力度。

四、結語

中國還處在改革的時期,發展房地產行業依舊是大勢所趨,但是要讓房地產行業健康的發展,就要正確的引導房地產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的控制。只要這樣房地產企業才會正常的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 周婧,楊小青.我國現行反向購買會計準則的缺陷及合理性分析[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2] 李建文.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評價及其防范研究[D]. 云南大學.2011

篇(5)

一、房地產開發項目財務風險的特點

(一)房地產企業籌資難度和償債壓力巨大

房地產開發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因此籌資活動是支持房地產項目開發經營,促進房地產項目投資和再投資效率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用于運轉的資金的主要來源有自籌資金、銀行融資、銷售回款三個主要方式,其他方式的資金來源不足融資總額的10%。而銷售回款中約有60%的資金來源于銀行按揭貸款,由此可見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對銀行的依賴程度。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資本市場成熟程度的限制,歐美國家房地產行業的多渠道融資模式在我國難以推廣,加之國內證券市場對房地產企業上市的限制嚴格,信托受限,房地產行業資金需求規模的不斷增加和融資方式的單一使房地產企業在籌資融資環節上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

(二)投資活動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要求高

房地產項目的投資活動是以資金為資本通過對項目投資的手段以獲取投資收益的行為,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戰略決策和資金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房地產項目投資回收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因此在項目投資決策時要十分謹慎,一般的房地產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的過程中都會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投資測算,從主觀方面來說,不管是公司管理層還是專業咨詢機構對市場走勢和競爭環境的預測均來源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和主觀經驗假設,因此企業管理能力和專業水平的高低對投資成敗有著不小的影響。從外部政策環境來說,投資決策中對政策條件和經濟環境的因素變化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很大。因此這些投資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會引發較大的財務風險。

(三)項目銷售資金回收情況受市場波動影響大

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回收取決于銷售收入額和其轉化為資金流入的速度,資金回收是企業償還債務和再投資的基礎。銷售收入的實現主要受房地產市場供求狀況和購房者的心理預期影響,圖1為2008年-2014年我國房地產開發面積和銷售面積增長率變化情況。

由圖1可見,除去2008年度金融危機到2009年度房地產行業反彈過程中我國房地產開發面積和銷售面積均存在較大增幅以外,其余年度我國房地產行業新開發面積和銷售面積均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銷售面積下降幅度和波動程度遠高于新開發面積的變動程度,由此可以分析判斷出,我國房地產的總體供求關系還是供應量高于市場需求。進入2015年以來購房者仍持觀望態度,一邊是高企的庫存,一邊是濃厚的觀望情緒,不少中小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回收不足,在加上融資能力的欠缺和較高的融資成本,使其資金鏈越來越脆弱,而為了確保資金鏈條,這些企業紛紛降價促銷,導致購房者強烈的降價預期,在這一過程中有不少中小房地產企業已經不堪重壓,面臨破產。企業資金回收中面臨的風險會直接導致資金鏈緊張,引發財務風險。因此,企業應采用加強銷售戰略制定和收款管理的雙重機制,降低資金回流風險。

二、房地產開發項目財務風險控制的主要環節

房地產行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應該在結合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特點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主要環節進行企業財務風險的把控。

(一)投資風險控制

房地產企業的投資管理水平與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投資管理主要體現在對整個投資項目的事前投資策略制定、事中控制、事后反饋三個過程,通過聘請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高管團隊、建立科學嚴謹的決策流程、扎實細致的預算工作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項目投資管理中的非系統風險,因此科學的投資管理體系是房地產投資風險控制的有效手段。

(二)籌融資風險控制

根據房地產面臨財務風險的具體特點,可知融資風險把控是與投資風險控制密切相關的風險控制環節。從房地產經營的開發時序性來說,在投資策略制定后最重要的財務風險控制就是融資風險控制。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的投資主要來源就是外部融資,而投資策略能否按步驟實施完全取決于融資風險的控制能力,因此,房地產企業應當在健全投資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理性客觀地評價企業的資金需求和資金平衡能力,將融資工作的控制細化到每一個節點。不僅僅是將成功實現融資作為主要目標,對于融資的償還和再融資安排也要形成具有系統管理能力的體系,這樣才能完成既定的投資管理目標,降低籌融資風險及整體財務風險。

(三)營運資金風險控制

作為房地產項目投資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及投資效果評價最關鍵的環節,營運資金風險控制始終是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對于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流動資金控制愈加規范和嚴格,房地產企業無法將所有的銷售回款進行再投資或進行企業間拆借。因此,要控制好房地產營運資金風險首先要確保資金來源,加強回款管理保證資金回流速度。其次,在做好回款管理的基礎上,合理制定營運資金滾動計劃管理機制,確保對于項目整體投資策略的細化目標實現。最后,合理利用流動資金進行融資還款及再投資,實現項目資金的良性循環,降低整體財務風險。

除了上述三方面在房地產行業普遍存在且影響較大的風險以外,房地產企業與其他企業一樣還面臨著利益分配風險、內控管理風險等,雖然每個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有所不同,但是每個企業都應該重視風險控制,避免嚴重危機的產生。

三、房地產項目財務風險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投資預算體系控制財務風險

在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建設期間,一些預算及分析體系不完善的企業往往偏向關注項目開發進度及銷售進度,對項目前期的財務測算及事中事后的財務預算管理重視程度不高,導致項目開發過程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清算,造成整個投資失敗。

因此,必須通過進行概率分析法和例舉法在項目開發前期進行整體現金流量可靠預測,避免項目財務風險。在項目開發的過程中應該實時根據項目開發進度及市場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整體預算及資金預算,加強對項目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的把控能力,保障整體預算目標的實現,體現出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和保障職能。

(二)多方面開拓籌融資渠道,合理配置資金結構

基于健全項目開發預算體系,通過對項目開發整體資金需求的分析,求出資金需求缺口峰值,根據資金需求峰值出現所處的項目開發階段,考慮項目所處開發階段對融資的局限性,客觀分析籌資缺口,如果項目自身融資能力不足以滿足,通過合理的方式尋求自有資金需求,避免籌資額度不足帶來的財務風險。

通過多渠道的融資方式間的互相彌補,降低資金成本,消減獲利能力風險。由于項目開發類融資有獲取難度大、期限長、資金成本高的特點,而短期經營類融資有著易于獲得、期限短、成本低的特點,因此通過長短期融資的高低搭配以實現長期融資為基礎,短期融資為輔助,利用短期融資流動性強的特點,實現長期融資和短期融資之間的置換和互動,降低整體資金成本,減少償債風險。

(三)增強流動性資金管理,使資金利用率最大化

房地產項目對資金投入的要求較為密集和持續,假如在某一個環節上,出現資金投入困難的問題,項目投資很可能難以為繼,嚴重時甚至會拖累整個企業的發展。所以在日常運營時,流動管理資金就更加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加強各方面的營運資金管理。

1.加強回款管理提高銷售回款率縮短回款時間

對于房地產開發項目來說,銷售回款是整個項目開發的命脈,銷售回款的速度直接影響整個項目開發資金鏈的穩定程度及財務風險控制水平。因此,需要構建完善的營銷與財務的對接機制,形成對銷售未回款部分按期梳理和逐筆清理的具體措施,并制定合理的任務目標與具有激勵性的考核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銷售回款比例。

2.經營性資金流入用于籌資業務有關的支出管理

房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其籌資成本必然在其整體項目獲利能力預期和項目投資評價中起到舉足輕重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當項目進入銷售期和經營期以后,將一定的經營性現金流入用于歸還融資本金,降低資金成本就成為增強項目獲利能力的重要途徑。從經營性現金流入的類別來說,項目銷售類資金流入雖然有著資金流入量大、回收期限短的特點,但其受市場波動和政策調整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較大,如果在項目銷售情況比較好的情況下去預測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銷售資金流入,很可能出現過于樂觀的判斷和假設,在此階段使用過多的銷售類回款用以提前償付籌資本金,極有可能使整個項目在市場波動或政策調控情況下面臨開發資金短缺。而此部分資金缺口由于在短時間內需求量較大,難以通過短期融資來彌補,從而使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

針對這一特點,開發企業應當對銷售性資金流入進行妥善管理,在較為理性保守的財務預測分析下,對波動性較強的銷售回款和較為穩定的持續經營類收入做好統籌安排,在優先保證項目開發和到期融資的資金需求前提下,再考慮提前償付融資。

3.利用經營性資金盈余進行再投資管理

由于房地產行業發展的特性及近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市場發展模式,我國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均會在其投資項目的中后期利用項目自身產生的凈現金流量進行再投資,主要的投資資金用途包括摘取新土地、為其他項目開發提供資金支持等,但是不管是摘取土地還是進行其他項目開發投資,其對資金的占用期限均較長,而且被投資項目的投資效果不確定性很強,在短時間內無法產生足量的現金流入。因此,從項目本身來說,對于利用項目盈余資金進行投資的控制應在絕對滿足項目自身開發經營的前提下,利用多種假設及敏感性分析的模型同時對資金輸出項目和被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情況進行預測,避免由于過度投資產生的資金流動性弱而導致的財務風險。

篇(6)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15-0053-02

1 當前航空企業集中采購業務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

存在的問題

企業集中采購是指同一企業內部或同一企業集團內部的采購管理集中化,即通過對同一類材料進行集中化采購來降低采購成本。采用集中采購的主要優勢體現在,有效避免復制性采購、發揮數量優勢、集中采購形成規模運輸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減少企業內部的各部門及單位的競爭和沖突、形成供應基地等。但是當前從航空企業集中采購的現狀來看,在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航空企業對集中采購過程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對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受當前我國航空企業加快改革轉型影響,較多航空企業存在嚴重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沒有成立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特點的專門集中采購風險監督管理部門,集中采購風險監管職能缺失,由此導致了負責集中采購的部門、崗位、人員在對其本質工作職責和操作程序上的不清晰性、風險承擔主體的不明確性問題的出現。由于航空企業沒有成立專門的集中采購風險監督管理部門,往往將該部分職能掛靠在財務部門,且沒有建立一支專門集中采購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專業團隊,集中采購過程中一旦出現風險,就難以確定風險主體,容易造成部門、崗位、人員之間責任的互相推諉,約束機制更是無從談起。

二是一些航空企業在集中采購內部控制過程中依然沒有建立起規范、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美國COSO認為風險評估能使企業充分考慮到影響目標實現的潛在因素,是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實施的關鍵。在我國,很多航空企業實施集中采購中,對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認識。除此之外,很多航空企業集中采購尚未建立健全規范與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這也是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存在主要問題的一個主要表現。盡管一些航空企業集中采購建立了風險評估機制,但是建立的風險評估機制要么照搬一些國外航空企業的模式,要么不適合企業發展實際、且可操作性較差。

三是航空企業集中采購在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風險管理執行力較差,沒有形成健康良好的風險管理及內控環境。即使航空企業集中采購在內部控制中對風險管理比較重視、即使航空企業對集中采購業務領域建立了規范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如果企業執行力不到位、對集中采購風險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實施流于形式,或者是航空企業缺乏風險管理執行實施的健康內部控制環境,企業風險管理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解決航空企業集中采購業務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

問題的方法

一是航空企業在實施集中采購業務領域中把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放置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強化風險管理在航空企業集中采購內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伴隨著我國航空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入,很多航空企業在集中采購過程中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域方面的相關制度和規范建設加快推進,逐步走向健全,但是依然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問題。航空企業一定要對集中采購過程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必須制定規范的工作流程,通過工作流程有效約束企業集中采購的內部控制制度、機制與具體執行者,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有效降低風險。對集中采購業務實施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予以高度重視,必須增強風險管理意識、不斷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在這里需要指出和強調的是,航空企業集中采購業務風險管理不是簡單的避免風險、消除風險,更重要的是要有風險意識、能夠有效識別風險,事先預知潛在風險的氣息,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圍內,有效衡量風險對企業生存發展的戰略性影響。

二是航空企業要不斷建立健全集中采購業務領域實施集中采購的科學、規范化的組織體系,對集中采購實施高效管理。對于航空企業來講,建立健全集中采購業務領域科學規規范化的組織體系對于提升內部控制效果、有效防范風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航空企業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符合企業自身實際的采購組織體系。可以嘗試建立集中采購專門負責部門,明確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明確集中采購業務負責部門具有管理和服務的雙重職能,其管理職能的主要目的在于使集中采購能夠在下屬成員企業內順利推行,此時集中采購作為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進行管理。根據市場變化和企業實際積極實施采購部門的改制改革,更多的將集中采購部門的職能定位于服務,充分體現了“管采分離”的思想,有效避免了腐敗的滋生。

三是航空企業集中采購業務領域加大內部控制、有效防范風險必須建立健全規范、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利用風險評估機制將集中采購的風險予以合理、有效控制。美國COSO在談及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的重要性時,認為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實施的關鍵,也是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建立健全規范、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必須建立健全專門的集中采購風險管理機構,強化機構職責、明確機構職能、配備專業風險管理人員,有專門風險管理機制集中采購的內外部環境進行有效的監測,重點發現和分析集中采購在內外部環境中發生變化,對發生的變化要及時形成報告,向企業管理層作出及時匯報,企業管理層根據風險分析報告、結合企業實際要全面分析可能為企業所帶來的風險。

四是航空企業集中采購業務領域加大內部控制、有效防范風險必須采用科學的風險管理方式、方法。對企業集中采購潛在的風險能夠從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角度全面管理;要從航空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實際出發,在集中采購內部控制過程中建立對風險管理的自我評估制度。航空企業建立自我評估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航空企業在集中采購中時刻提醒自己加強風險預防、風險掌控和風險處理。企業建立自我評估制度,在完全發揮企業建立專門的集中采購風險管理部門作用的同時,企業董事會、監事會、職代會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對企業經集中采購全過程存在的風險、已經發生過的風險進行自查自糾、總結反思。對企業建立的集中采購風險管理制度進行集體性評估,評估結果要及時反映到企業管理層和決策層,以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

五是航空企業集中采購業務要高度重視制度建設,理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部門利益與集團利益之間的關系。目前集中采購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采購單位對集中采購的認識理解問題,其中關鍵又在于各采購單位主管領導的重視與否。個別成員企業的領導沒有深入學習和理解采購管理體系文件的實質內容,在一些問題上人云亦云,對集中采購工作進行不切實際的指責,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集團的集中采購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針對集中采購過程中出現的以上現實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從制度層面有效約束行為、統一思想、強化認識。同時,在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制度杠桿權衡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部門利益與集團利益之間的關系。對于航空企業而言,集中采購意味著對成員企業資金的管理從價值形態延伸到實物形態。集中采購這樣的流程對于集團各成員單位而言其資金使用的限度和自由度受到很大影響,對一些成員單位自身利益產生一定約束和限定。在這樣的現實矛盾中,集團更要注重制度建設,從制度層面協調好集團整體利益與成員具備利益之間的矛盾。成員單位要以身作則、與集團實施采購計劃步調高度一致,堅決避免成員單位在實施集中采購中不支持、不配合、出難題。尤其要堅決避免一些成員單位過分突出采購物品的特殊性和獨立性、采購不到自己想要的物品為由,規避集團集中采購。個別單位局部利益的過分放大必然導致集團整體利益的失衡受損。集團在推進集中采購的過程中,需要各成員企業有全局意識,力爭實現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有機結合。航空企業實施集中采購,要加大制度宣傳力度,擴大集中采購制度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宣傳集中采購在現代化航空企業發展過程中重要性和必要性。航空集團要從整體入手,加大集中采購在成員單位運作程序的規范化和深入化,實現集團集中采購部門與成員單位采購利益對口無縫化。

3 結 語

航空企業集中采購在航空企業管理全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也往往容易滋生腐敗行為。伴隨著我國航空企業改革的不斷推進,航空企業正在積極探索規范、完善的集中采購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機制,且取得了重要成效。然而,新的歷史條件下,航空企業集中采購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加大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力度,在實施集中采購業務領域中把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放置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不斷建立健全集中采購業務領域中的科學、規范化組織體系,對集中采購實施高效管理,建立健全規范、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采用科學的風險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 常雪梅.對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基層央行集中采購業務案件防范長效機制的幾點思考[J].西部金融,2010,(6).

[2] 陳紅泉,趙萌.國有集團化企業集中采購模式探討――基于某大型國有集團的研究[J].經濟與管理,2009,(11).

篇(7)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風險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不僅是財務管理水平提高的表現,同時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在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將各項制度落實到實處的基礎上,提高對財務風險控制的力度,并靈活運用各種控制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保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財務風險及其成因

在企業進行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因為各種主客觀的影響因素,產生財務風險,從而影響企業財務活動的效率。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分成籌資、投資、信用風險,這三個方面的財務風險都可能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預期效益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造成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的下降,進而影響企業財務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

(1)財務風險認識不足:由于經濟市場的不穩定性,企業的任何財務活動都將產生財務風險,從而影響企業的預期經濟效益。但是一些企業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是片面地加強企業資本控制,這對全面控制財務風險是不利的;(2)財務資產配置不合理:企業的資產可以分成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兩個部分,企業對資產的配置情況也有可能產生財務風險。如一些企業過度重視固定資產,在企業中過多地積累固定資產,造成企業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比例失衡,也容易產生財務風險。另外,企業在利用自身資產進行投資活動時,如果沒有進行詳細的調查與思考,也容易產生財務風險,造成投資決策失敗;(3)內部控制力度不夠:這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企業經營管理容易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不規范或者不完善,都將影響內部控制的效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導致財務部門被隔離出來 ,這就極易產生財務關系混亂問題,使財務資金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從而增大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內控制度完善與財務風險控制方法

(一)企業內控制度與財務風險控制之間的關系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逐漸加劇。企業要想得到更為快速地發展,就必須提高對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控制的認識,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效率。

完善的內控制度,可以有效地約束企業各個部門的工作,激勵各個部門團結協作,形成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使各個部門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中,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與人力資源基礎。同時,完善的內控制度中也包括財務管理制度,必然對財務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的規定,從而規范財務風險管理的流程,重視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以及財務風險應急方案的制定等,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并靈活運用各種財務風險控制手段,有效避免財務風險引發的不利后果,促進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方法

第一,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力度。在企業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控制之間的關系,并以“有效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為主要目標,以控制財務風險為中心,結合企業財務管理實際情況,加強對財務審計力度,制定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并將各項內控制度落到實處,從而有效提高內部控制效率,輔助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有效進行。同時,鼓勵各個部門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相互監督、合作,以保證財務信息與數據的時效性,進而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活動有效性的提高。

第二,建立有效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運行機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需要企業所有員工都能夠將其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來對待。因此,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管理運行機制,使所有的員工都能夠參與到財務風險控制中來,進行橫向的財務風險控制工作。在橫向財務風險控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之后,企業還需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進行縱向的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積極地以“預防為主、處理為輔”作為財務風險控制的原則,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效率。

第三,強化企業財務活動監管。有效的企業財務監管是保證企業財務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途徑,因此,企業必須強化對財務活動監管的力度,對企業各項財務活動都進行詳細而嚴格的監管,尤其是一些針對重大財務決策所指定的財務報表等,更需要進行細致的審查,以便為財務決策提供科學、合理、完整的財務數據參考,從而降低財務決策失誤率,也降低財務風險。從另一方面來說,強化財務監管,也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一種表現、提高內部控制效率的關鍵。

第四,完善風險評估與風險預警機制。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都缺失完善的財務風險評估與風險預警機制,這對提高財務風險控制效率是不利的。因此,新時期,企業需要結合財務發展狀況,優化財務管理組織,并對與企業經營管理有關的所有財務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預見與識別,同時對有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這樣,起動事先制定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預案,將有利于及時控制財務風險,最大程度地降低財務風險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保證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效性,也保證企業內部控制效率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除了要不斷探索創新的生產、營銷方案之外,還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力度,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使企業內部環境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并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手段,有效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最大程度地降低財務風險影響,從而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提升。

篇(8)

1 概述企業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到與企業財務相關的全部可能性風險。在企業的現實經營活動中,由于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企業的財務風險在融資、市場等方面都存在。企業風險貨幣化是財務風險的主要形式,根據其形成過程,可以將財務風險分為籌資風險、信用風險、投資風險三種主要形式。

2 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管理的目標

通常來說,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應該將關注點主要放在控制和降低財務風險損失上,對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創造有利地條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1 企業財務損失控制目標

出現事故之后對風險進行管理目標也被稱為企業財務報失控制目標。收益和風險是并存的,企業運營過程中如果沒有任何的風險,也就沒有了獲得超額收益的來源,而企業要想獲得額外收益,就要面對一定的財務風險。在企業財務運行過程中出現財務損失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企業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風險控制和防范,還是會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也要承擔這些風險帶來的經濟后果。因此,對已出現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轉移和分散風險,盡量減少企業的損失。

2.2 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目標

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更強調的是預防風險。企業為了提高財務質量和健康水平,更好的規僻風險減少損失,需要進行分析、對各種財務風險進行識別以及評估,并結合各種手段控制財務風險。比如確定合理的資產負債比率,保證企業財務安全等。

2.3 財務活動順利穩定運行的目標

為了促進財務活動更好的開展,企業應促進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通過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專業素質和對風險的認識,更科學有效的進行財務風險防范,提高財務活動的資源利用率,規僻財務危機。

3 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對策

企業可以通過控制型和財務型兩大類方法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下面筆者將詳細的介紹這兩種方法。

3.1 控制型財務風險管理方法

控制型財務風險管理方法的關鍵是在財務事故發生之前,通過對各種財務風險的識別與分析,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方法進行風險規避,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當財務風險發生,控制型財務風險要求綜合利用各種措施進行風險控制,盡量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將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降低損失。

3.1.1 財務風險規避法

財務風險規避法是指企業通過分析各種財務風險,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于具有較大財務風險或者是企業所不能承受的風險項目,企業領導者應該反復思考,綜合論證,通過對各種被選方案的比較,更好的規避財務風險,減少所帶來的損失。財務風險規避法對于控制財務風險是相當有效的,可以從根源上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其他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通過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頻率還減少財務風險的損失。財務風險規避法不僅僅可以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還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財務風險所帶來的經濟后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財務風險規避法雖然可以在財務事故發生前進行風險防范,減少事故帶來的損失以及恐懼心理,從根源上消除發現帶來的影響,但是規避法本身也有不少的缺陷,只是消極的進行風險控制。因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必然會面對各種風險的,比如經濟危機、自然災害等等。因此企業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才會采用財務風險規避法。比如說某種財務活動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相當大或者是在進行財務風險控制時,其所需要的成本超過了項目所能帶來的收益。

3.1.2 控制型財務風險轉嫁法

控制型財務風險轉嫁法,主要是指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通過合法的合同以及其他相似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的形式,可以把本來需要自己來承擔的財務風險損失轉嫁到非保險行業的組織或者個人,因此,控制型財務風險轉嫁法也稱非保險型財務風險轉嫁法,但是,企業控制型非保險財務風險轉嫁法并沒有將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完全消除,它只是通過將企業的財務風險由一方轉嫁給另一方的方式來實現企業風險的轉移,還是會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的。具體來說,控制型財務風險轉嫁在市場經濟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形式:第一種通過出售的方式。即企業在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合法的交易的形式對企業的項目或資產進行出售,從而將項目或資產中可能存在或出現的企業財務風險進行轉移,轉移到新的所有人身上的方式;第二種通過轉包和分包的方式,在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中通過合法的轉包合同、分包合同,來將企業現行的工程項目中可能涉及到的大風險進行有效轉嫁與轉移,以期有效的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第三種是租賃,在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中通過合法的租賃合同等形式,在有效保持企業原有所有權的前提下,通過租賃方式將企業可能存在的部分風險轉嫁給企業資產或項目的承租人。

3.2 財務型財務風險管理方法

3.2.1 企業財務風險自留法

企業財務風險自留法的實質是企業依靠自身的資金融通等方法來積極有效的彌補和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企業財務風險自留法與其他財務風險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互補作用,尤其是當企業將最難以識別和把握的風險自留處理后,其他的財務風險控制方法將能夠更好的發揮其作用。企業財務風險自留法主要應用于兩種情況:第一,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高成本財務風險,這些企業財務風險往往需要極大的企業成本進行管理與控制,這時企業往往會采用自留處理的辦法來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第二,在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難以預計性風險,這種財務風險所導致報失可能引起的最壞后果,是其他風險控制方法難以有效的防范、管理和應對的。此外,某些中小企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缺乏對財務風險的有效認識,加強財務風險的處理經驗不足,可能會出現企業無意識的承擔和處理財務風險的情況。

3.2.2 財務型非保險財務風險轉嫁法

財務型非保險財務風險轉嫁法與控制型非保險財務風險轉嫁法各有不同,但都是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辦法。具體來說,在企業的風險控制過程中保險財務風險轉嫁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有效的的幫助企業轉移所有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因此,非保險轉嫁做為保險財務風險轉嫁的重要補充,在此就能夠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了。財務型非保險轉嫁財務風險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三種:第一,負責約定。這種方法主要在建筑、銷售供給、委托等合同中出現,通過合同前的洽談和約定,制定合同的負責約定,從而有效的轉嫁風險。第二,保證合同。企業作為債權人,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通過與保證人達成協議的形式簽訂雙方的保證合同,以此來積極有效的轉嫁風險。第三,衍生性工具。當前衍生性工具作為靈活的轉嫁風險方法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獲得了更多的應用,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新興方法。衍生性工具主要包含有期貨、互換遠期合約以及期權等多種有效方式,以此來為企業發展提供保值、投機以及套利等機會。

4 結論

總之,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結合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管理目標,有針對性的利用企業控制財務風險的方法來對企業的經營過程進行管理與控制,以期幫助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更好的實現財務風險管理,在保障企業經營與發展的同時,促進企業的穩定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篇(9)

1、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

通常,資本結構中的產權比率應接近1.2、流動比率應接近2。然而,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資本結構不合理的現象,產權比率往往超過2.5,甚至更多,流動比率又大幅低于2,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很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60%以上。這將加重企業財務管理的負債負擔,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無法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將會產生極大的財務風險。

2、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建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旨在督促各項資金合理使用,以期節約成本,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財務管理混合在一起,未能有效區分企業成本和費用,未能對財務資金的投資和回收進行有效監督。同時,我國企業的部分財務人員由于水平有限,其內部控制觀念淡薄,不能達到財務內部控制的要求;部分管理者也片面認為,只要控制好現金流,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因此,內部控制形同虛設,引發財務風險。

3、企業財務信息失真。

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不實,夸大業績,回避隱患,在財務指標分析上計算口徑不一致、利用會計處理方法上粉飾財務狀況等財務信息的失真狀況,將會導致企業無法正確預估財務風險程度,從而無法提出風險控制的有效方案,同時也會導致在商業合作伙伴、市場客戶、社會形象面前失去誠信,這將極大地有損企業商譽,從而帶來無法預估和無法控制的風險。

4、收益分配不規范。

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采用的分配政策會不同。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分析判斷,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資金來源和潛在投資者的投資選擇。另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不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在缺乏科學的利潤分配依據和制度時如企業年終分利時留存收益比例較低,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結構,造成間接的財務風險形成。

(二)外部原因

1、利率浮動的影響。

近年來,利率不斷上浮,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存款的沖擊,我國的銀行貸款利率不斷上升,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斷增加,可獲得的授信資金越來越少,企業面臨眾多風險。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長,而人民幣又不斷升值,利率不斷上升增加企業資金支出,對中小企業更是致命的打擊。

2、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不斷調整產業政策來適應當前形勢,產業政策的變更對企業的財務活動有重要影響: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將會獲得較多的政策支持,能夠保證良好的流通性,有利于企業財務風險的降低;而屬于限制或淘汰的產業,則缺乏各種優惠政策的支持,成本顯著上升,財務隱患也不斷增大。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

(一)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企業制定財務風險控制制度,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風險識辨系統,以便能夠提前自動預警財務風險,防患于未然。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主要是指從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兩個方面建立敏感性財務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通過監測這些指標的變化,監控企業運營,做到提前識辨企業財務風險。通過建立和完善企業財務風險識辨系統,實現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和預估,不僅有助于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進行量化評級,而且有助于準確把握風險變化的信號與緣由,從而實現企業及時規避和控制財務風險。

(二)健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

財務風險的控制包括事前預估、事中控制、事后完善幾個階段。財務風險的事前預估,需要企業管理層做好系統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風險性分析,制定相關的制度方案和管理措施,制定出防御財務風險的有效方案。一般情況下,財務風險的事前控制方法包括合理調整資金結構、合理籌劃時間安排、準確安排資金用途、建立項目風險基金等。財務風險的事中控制,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充分應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不斷觀察、精確計算、審查監督各項財務指標。倘若財務風險與事前預估的可控范圍有所偏差,就需要及時調整財務活動方案,并制定出適合當前環境的新的財務措施,將財務風險控制在項目的可控范圍之內。財務風險的事中控制不僅控制各項財務指標還應當對各部門財務狀況進行控制。財務風險的事后完善也叫財務風險反饋控制,是企業在發生財務風險以后,根據相關資料進行及時總結和系統分析,并制定或調整以后財務管理項目中的風險管理計劃,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對未來的風險控制工作進行預估與防范,確定今后風險管理方向和措施,以免再次發生同類的風險損失。

(三)強化管理層風險意識。

企業中所有的財務管理活動都是在管理人員的主觀要求下完成的,要在制度上建立起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培養并強化管理人員財務風險的意識和理念。財務管理人員需要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判斷,對財務活動中所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估和防范,減少財務風險。

(四)加強資金運營風險控制。

資金的正常營運是企業生命力旺盛的直接表現,必須加強資金營運過程中的風險控制能力,降低財務風險在資金流動過程中的影響。從企業內部而言,需要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構建出最佳的資本結構。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和市場的綜合環境,應充分考慮到企業的自身特點,選擇適合企業本階段的資本結構。從企業外部而言,需要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加強對外匯的風險控制。外匯的變動是企業無法控制的,但是需要財務決策者能夠預測趨勢,從而為企業制定出外匯風險的控制方案,盡可能地在融資和投資的過程中,做出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安排,以達到化險為夷的效果。

(五)提高財務風險控制技術。

財務風險的控制可以從以下幾個簡便有效的方法出發,努力控制風險。

1、風險分散法。

控制財務風險的分散法,又稱為分配法,即通過企業之間的聯營、多種經營以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將財務風險進行分散處理的方法。

2、風險回避法。

企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綜合分析和客觀評價各項理財方案有可能產生的風險。因此,在保證同樣能夠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情況下,選擇一個風險相對較小的理財方案,從而達到回避風險的效果。財務風險的回避策略,主要是在風險前和風險中的兩個階段進行具體操作的。

3、風險轉移法。

財務風險的轉移是指通過某種手段,把財務風險轉移給其他企業承擔的方法。現代企業的風險轉移,應積極采用現代市場的操作工具,通過資本風險轉移和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是通過保險法和合同法來進行轉移。

篇(10)

關鍵詞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

一、事業單位實施財務風險控制的意義

1.財務風險控制的內容

財務風險是伴隨著許多不可抗因素的產生,讓財務收益和預期收益發生巨大的偏差,造成巨額虧損的情況。事業單位通常的職責就是為普通大眾提供特殊的服務和公共產品,但是這些活動中不包括資金籌集,資金的負債以及盈利等活動,所以事業單位這種非盈利性質導致了財務管理需要將對財務資源的獲取和運用當做是重點。財務風險阻礙了有效應用財務資金、產生的結果就是事業單位不能夠承擔對應的社會職能,不能夠順利提品或者服務,不能正常順利的進行日常運作。

2.事業單位實施財務風險控制的特性

財務風險的產生具有客觀必然性,財務風險的預防十分困難。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財務活動越來越復雜,其風險也開始變得多樣化,財務管理者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不能有效的掌控財務風險。但是財務風險的發生也是具有一定先兆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對財務風險產生的范圍、強度、時間、影響都能進行一定程度的判斷,并且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有效降低財務風險造成的損失。

二、事業單位在財務風險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事業單位沒有詳細的責權意識

事業單位因為其本身的特殊性,其自身的職責并非提升自身原有的資金儲備,也不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使得很多管理成員在目標的達成上不能形成共同的意見,這就使得分權管理的體制受到多重阻礙,事業單位的每個部門的職責評判不能實現客觀公正,這也會產生巨大的風險。比如預算執行不到位和不合理,預算資金的出處有著巨大的差異,導致事業單位公信力不斷下降,資金不能科學合理的應用等。

2.沒有嚴格的內部控制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體制的健全,事業單位雖然在內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是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在大額資金投資支付的某些重大項目的審批方面或者在外部融資的問題中,不具備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以及不具有科學的自我約束的管理能力,內部控制成為了可有可無的擺設,為財務風險的發生埋下了長期的誘因。

3.內部不具備預算管理

目前很多事業單位的預算通常只是分為兩個層面,即年度收入預算和支出情況預算,預算結構的不合理與制度的不健全會導致財務風險,實施的預算管理機制不夠科學與規范,使得主管和財政的部門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依據預算管理制度,對事業單位的經濟行為進行具體細致的掌控與了解,對隱藏的財務風險在很大程度上無法避免或者是做到合理科學的預測。

4.決策不科學使得事業單位財務監管力度不過關

一些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決策工作依然不能符合實際,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某些領導依然憑借個人經驗來決策日常經濟事務,制定的決策不能實施全員參與共同討論的形式,在制定財務決策的時候經常是一人決策或者是上層領導決策的現象,這就使得事業單位財務決策經常發生錯誤或者是不足。另外監管程序非常重要,對預防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有著巨大作用,但是很多事業單位卻對此不夠重視,沒有足夠的監督管理力度,使自身的財務風險抵抗力降到最低程度。

三、進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措施

1.合理確定風險控制目標

事業單位在風險控制中一定要實現三個目的。第一,就是操作性目的,通過事業單位內部監督、項目的實施以及資產管理隊伍的成立,讓單位內部財務活動能夠有序和規范。第二,就是信息性目的,讓所有的財務信息都能夠和真實情況相吻合,實現財務管理的真實性與可靠性,能夠建立具有實效的、科學合理的監督制度。第三,就是合規性目的,也就是在財務工作所有環節中需要按照部門的長期發展要求,遵守法律法規和單位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確保財務工作的整個過程中能夠合法合規。

2.強化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

需要不斷增強財務人員風險控制能力,提升單位財務人員風險預測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增強自己的責任感,而要實現以上目的需要做到以下三條。首先財務人員可以通過不斷積累經驗,能夠快速發現財務管理過程中隱藏的風險,并可以預測這些風險將帶來的影響嚴重程度。其次需要不斷培訓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能夠根據數據來預測和衡量風險。最后所有的財務人員能夠具備基本的應對風險的應變能力,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通過交流學習和不斷鉆研,熟練了解風險控制方法的科學應用,能夠端正態度正確對待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并將所有的應對風險的措施實施細化。

3.正確處理風險管理與事業發展的關系

要走出認識上的誤區,積極主動吸收新的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不斷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風險控制能力。通常在事業單位內部進行財務管理規范,不僅符合我們國家依法理財的基本國策,也是事業單位避免財務風險的保障,有利于事業單位內部的穩定團結和長遠的進步。

4.實施財務狀況預警機制

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控制中最為關鍵和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風險監控評估和預警機制,應用現代的電子信息技術,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將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縱向與橫向的科學對比,來預測出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有可能隱藏的風險,并找到工作中的不足,給出合理的有效控制措施,能夠對所有隱藏的財務風險和各種風險誘因實施相對應的措施,來盡可能的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

四、總結

事業單位一定要做好財務風險控制,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能夠進行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預測,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財務風險控制制度,吸收國際先進的財務風險控制經驗,能夠強化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狀況預警機制,讓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能夠越來越科學和規范。

參考文獻:

[1]牛曉曦.如何有效控制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J].中國集體經濟,2015(01).

上一篇: 兒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 土木工程就業情況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不卡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这里都有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橙子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