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余生活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1 18:13: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課余生活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課余生活

篇(1)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after School Study

――Based on the Survey of Five Universities in Hai'nan

FU Caihua, ZHANG N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network is smooth,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ditional lifestyles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particularly because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s excessive reliance on the network and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fe on a downward trend. Unreasonable after school lif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work and life, Phoenix has a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the thesis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ves, scheduled on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fe guidance,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w period; university student; after school; survey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海南省五所高校的100名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調查,其中男生51人,女生49 人,城市學生48人,農村學生52人,大一36人,大二 33人,大三 31人,海南大學21人,海南師范大學14 人,海南醫學院14人,海口經濟學院18人, 瓊州學院15人,三亞學院 18人。共發放100問卷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 100%。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結果

2.1.1 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

調查顯示,海南省高校大學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課余時間為6.12小時,每天課余時間3~6小時的占78%,超過九小時的占22%,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在對海南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主要活動的調查中,有55%的學生表示學習占主要部分,有60%的學生表示上網占主要部分;有43%的學生表示睡覺占主要部分;有35%的學生表示兼職占主要部分;有33%的學生表示聊天占主要部分。從調查結果來看,上網在海南省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學習,再次是睡覺和聊天。

在關于學習、上網、睡覺、兼職等在課余時間里所占的時間比例情況的調查結果中,平均每天學習1-2小時的有40%,超過3小時的人數只有15%;每天上網1-2小時的有80%,超過3小時的有60%;每天睡懶覺1-2小時的人數有43%。大學生課余時間用于上網、睡覺的時間遠遠大于用于學習的時間,課余活動屬于典型的娛樂型。

2.1.2 大學生對待課余時間的態度

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會對自己的課余時間認真安排,有30%的學生會稍作安排,有50%的學生并沒有對自己的課余生活太在意,基本處于得過且過、隨心所欲的狀態。這說明,海南高校大部分學生在對如何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這個問題上重視度不夠。

2.2 對比研究

2.2.1 不同時間段的課余生活的對比

學生在工作日和周末的課余時間中所從事的活動有所區別,周末學習的人比平時減少10%;而周末從事上網的比率比工作日多20%。周末玩游戲比在工作日增加19%,周末網購比在工作日多出12%;這說明周末大學生學習的人數減少,而用于娛樂的人數增多,大學生在周末更趨向于放松。

2.2.2 高、低年級的課余生活情況對比

調查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選擇社團活動、聊天、睡覺的比率比高年級的高, 而高年級的學生在課余生活里選擇看書學習的比率比低年級的高。這說明高年級的學生在安排課余生活上更趨理性化。

2.2.3 對課余生活的期望和實際行動的對比

在 “課余時間最應該用來做什么”這個問題上,65%的學生選擇學習社會經驗和技能,這跟實際中高上網率、高聊天率和高睡覺率相矛盾。而認為在課余活動中應進行兼職或義工的人僅有15%,但是實際平時參加兼職的比率大于他們認為應該兼職的比率,這反映了海南高校很多學生選擇兼職也是迫于現實需要,比如說生活費的需要,因為自從2009年海南成為國際旅游島后,海南省各大城市特別是三亞,消費水平普遍較高。“在課余時間里就應該盡情的娛樂交友”這個問題上,只有12%的學生持贊同意見,但是實際調查中課余時間進行娛樂交友的比率遠遠大于12%,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進行了一些自己并不認為合適的課余活動,比如說上網、聊天、睡覺等。大部分學生在對課余生活的期望和實際行動具有矛盾性。

3 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探究

3.1 存在的問題

3.1.1 課余安排被動 ,自律力差

調查得知, 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態度不夠認真,有一半的同學基本不安排或隨心所欲,有40%的同學課余時間主要用來睡覺,在高額的上網率中,有將近70%的同學選擇經常網購,且有90%的同學認為課余生活上網花費時間和金錢。根據當前“雙十一網購”日交易金額過億的新聞報道,80%的網購交易人群的年齡段是在20~27,這充分說明海南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安排處于盲目被動狀態且自制能力較差。

3.1.2 課余時間多但缺乏有效利用

調查結果顯示,海南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平均課余時間為6.12 h/d,課余時間3~6 h/d的占62%,超過9 h/d的有38%(h/d指“小時/每天”)。但在問及自己的課余時間是否充裕時,有 84% 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裕或正好。課余時間很多,但是用于學習的時間太少,而用于上網、閑聊、睡覺的時間太多, 有效利用率較低。

3.1.3 課余生活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較大

從“課余生活對你有何影響?”這一調查結果看,認為能提高學習成績和增加社會經驗的不足50%,而認為會造成經常無所事事及上網花費時間金錢所占的大于50%。這說明當前海南高校課余生活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29%的同學認為課余生活無所事事,說明本校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大學規劃。

3.2 成因探究

主觀原因,首先,大學生進入大學,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就會過于放松,做事情往往隨心所欲;其次,大學生是一個喜歡接觸新事物的活躍群體,再加之自制力較差 ,容易受到一些諸如來自網購、網絡游戲的誘惑而沉溺其中,從而造成了課余生活對自身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

客觀上,第一,大學生是典型的群居人群,有一定的從眾心理,彼此間容易相互影響。第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多學生在家里過多被寵愛或約束, 一旦脫離了父母的約束,就會放任自流。第三,學校缺少關注及適當的引導。第四,學校缺乏相應的娛樂設施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第五,學校缺少給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平臺。

4 結論和對策

4.1 結論

通過對海南省五所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的調查,我們大體了解了新時期下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現狀。通過對比分析發現目前大學生課余生活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余安排被動 ,自律力差,課余時間多但缺乏有效利用;課余生活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較大等,并從主客觀角度探討了大學生課余生活問題的成因。通過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的“量高質不高”,無論是學生、學校、家庭或社會,都應重視這一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盡快解決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問題,提高課余生活質量。

4.2 對策和建議

4.2.1 大學生自身方面

首先,個人要高度重視自己的課余生活,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為自己充電而不是采取得過且過的態度;其次,要加強自我約束能力,可以通過自我提醒、同學監督等方式,加強自我約束力,以免過多從事不必要的課余活動,如上網、打游戲;第三,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第四,加強體育鍛煉,只有良好的體魄,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第五,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這樣能有效避免睡懶覺等不良生活習慣。

4.2.2 家庭和社會方面

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要起到關心、引導、監督和鼓勵作用。由于孩子進了大學,遠離家人,他們很渴望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心、理解和認可。其次,社會方面,社會應給大學生提供正確的社會輿論,正確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確評價和引導當代大學生。

4.2.3 學校方面

首先,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應加強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研究和指導,經常性深入調查和研究本校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情況,形成理論體系,以此來指導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其次,加強大學生心理指導,使他們正確對待自身存在的問題,從思想上認識到課余生活的重要性,結合自身實際,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課余生活,做到思想與行動互相統一。第三,社團管理機構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適合學生自身實際的課余活動,能促進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從而避免無所事事的不良生活方式。第四,學校還應多組織一些校外的活動,比如說多設置一些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多與社會接觸,積累社會經驗,為今后更好地走向社會。第五,完善課余活動場所。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并定時向學生開放,如游泳池、健身房、第二課堂活動室等等,盡可能為學生營造廣闊的活動和娛樂空間。第六,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輔導員要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高校應有效地對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包括自己大學四年的規劃,只有讓學生從一開始養成良好的規劃意識,才能夠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大學目標和人生目標,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有明確目標的指引,課余生活才能變得更合理有序。

參考文獻

[1] 趙麗娜.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10).

篇(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126-02

【關鍵詞】 精神衛生;生活質量;回歸分析;學生

課余生活滿意度是大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基于自身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做出的一種主觀評價。它是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幸福感取決于學生對學校生活的參加程度和適應能力[1]。有研究表明,學校是學生課余生活壓力產生的主要場所,課余生活滿意度的高低是影響學生主觀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2]。學生課余生活是學校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研究大學生學校生活質量現狀和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關系,有利于了解大學生的學校生活質量現狀,進一步指導提高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從而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選擇樂山某普通高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 000份,收回問卷987份,其中有效問卷95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2%。其中男生400名,女生550名;一至四年級分別為225,390,181和154名;理工、人文、藝術及其他專業分別有285,143,394和128人。

1.2 問卷的設計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量表在簡明多維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的基礎之上[3],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訪談學生,在保留家庭、友誼、學校、自身、和生活環境的5個項目基礎上,認為有必要增添健康狀況、學業、課余生活自由、課余生活質量4個項目。共9個問項,量表采用Likert 7點式計分法,選項從“特別不滿意”到“特別滿意”,計為1~7分。各項目滿意度的平均值作為整體課余生活滿意度值,而增加一項“我對課余生活總的滿意程度”問項,作為一個有效性的檢查。量表包括環境滿意度、人際關系滿意度和自我滿意度3個分量表。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20,0.743,0.659,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NRI=0.907,FI=0.995,RMSEA=0.005)。9個問項在潛變量上的標準化負荷系數為0.36~0.67。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夠作為測量學量表使用。

《學校生活質量量表》采用中文版量表[4]。量表由45個題目組成,包括整體滿足感、負面情感、師生關系、社群關系、成就感、機會和經歷7個分量表。量表選項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計為1~4分。學校生活質量量表(quality of school life scale,QSL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 α系數為0.896,重測信度為0.843,總分與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53~0.815,各因子之間相關系數為0.269~0.773;運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各項指標均達到了統計學要求。

另一部分是學生基本情況,共15個問項。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用t檢驗、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2 結果

2.1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大學生學校生活質量得分情況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中對家庭和友誼滿意度最高,對學校課余生活質量和自由滿意度方面得分較低。課余生活滿意度整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上。這和大學生對學校生活質量方面的評價結論一致:學生對學校生活質量社群關系和師生關系方面得分最高,對正面評價的整體滿足感方面較低,而對學校生活質量的負面評價方面更低。見表1。

表1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得分

2.2 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的關系

2.2.1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相關性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學校與學校生活質量的總分及各分量表都存在關聯,課余生活質量除了與師生關系不明顯之外,其余Pearson相關系數都達到了統計學水平(P值均

2.2.2 課余生活滿意度對大學生學校生活質量影響的回歸分析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對學校生活質量進行回歸分析,以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各維度為自變量,學校生活質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除自由變量之外,課余生活滿意度絕大多數變量對學校生活質量具有顯著預測作用,9個變量對學校生活質量的解釋率為43%。

表2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的相關系數(r值)

變量機會負面情感整體滿足感師生關系社群關系成就感經歷學校生活質量

家庭0.220*-0.1110.0600.1680.0710.188*0.191*0.172

友誼0.045-0.1000.0310.1540.226*0.228*0.1230.141

學校0.441**-0.300**0.488**0.247**0.204*0.262**0.379**0.395**

自身0.166-0.0410.0800.0600.1690.294**0.1580.184*

所住環境0.159-0.1530.288**0.1730.212*0.260**0.187*0.248**

健康0.049-0.183*0.1160.1530.184*0.187*0.0620.113

學業0.060-0.109-0.0030.179*0.295**0.323**0.0900.161

自由0.256**-0.1610.279**0.271**0.193*0.282**0.343**0.328**

課余生活質量0.315**-0.218*0.341**0.1180.225*0.462**0.367**0.344**

課余生活滿意度0.294**-0.256**0.291**0.287**0.346**0.443**0.305**0.366**

注:*P

表3 課余生活滿意度對學校生活質量影響的多元線性回歸

變量Beta值t值P值

家庭0.1889.080.046

友誼-0.126-2.700.088

學校0.33113.710.000

自身0.1666.870.049

所住環境-0.103-1.310.004

健康-0.147-5.180.006

學業0.1818.500.037

自由0.23313.370.544

課余生活質量0.27117.460.004

注:F=46.15,P=0.000,R2=0.43。

2.3 不同年級學生學校生活質量和課余生活滿意度比較方差分析表明,年級在學校生活質量和課余生活滿意度各維度上存在著不同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學校生活質量量表中機會、整體滿足感、師生關系、社群關系、經歷和學校生活質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在課余生活滿意度量表中健康滿意和自由滿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各維度不存在著年級差異。說明年級對學校生活質量各維度方面影響顯著,而對課余生活滿意度只影響2個維度。進一步作LSD分析發現,學校生活質量和課余生活滿意度各維度方面大一學生的得分最高,說明大一學生剛進校時對大學充滿了期待,小心的應付著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對他們在大學里所學的東西與未來的生活相關及可以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的認同程度顯著比其他年級要高,隨著對大學的進一步了解,這種認同程度逐漸下降,其他年級之間差別不明顯。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 討論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是以大學生課余生活質量為基礎的一種主觀感受。大學生課余生活質量又是學校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一方面高質量的學校生活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不斷提高有利于促進學校生活質量提高。

3.1 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當今有不少學生對自己的母校感覺不到歸屬感,其原因之一是學生對學校沒有認同感,對學校的發展歷程和基本情況了解不多。研究表明,學生對學校滿意度和整體滿足感的得分較低,除加強學校的教學水平、管理服務水平和硬件條件之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傳承精神來引導學生,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塑造人,從而提高學生對學校滿意和整體滿足感水平。

3.2 定期進行課余生活滿意度測評,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 定期進行課余生活滿意度測評,特別是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級的學生,因為隨著年級越高,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呈下降趨勢。通過測評,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分類指導,如學業滿意度下降,則可以通過改善學習方法,增加學習努力程度,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增強自信心,進而促進自己身心的發展[5]。

3.3 加強學風建設,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提高 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都比較高,這說明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進學生增強自信心,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因此,為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校應該圍繞學風建設這個主題長抓不懈。

3.4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普及大眾參與的活動項目 研究表明,參與活動程度高的學生在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方面得分都比較高。因此,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圍繞學生專業開展相應的專業社團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既能提高校園文化活動檔次,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4 參考文獻

[1] KARATZIAS A, POWER KG, FLEMMING J, et al. The role o f demographics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school stress on predicting school 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indings. Educ Psychol, 2002,22(1):33-50.

[2] 丁新華,王極盛.初中生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6(2):788-90.

[3] SELIGSON JL, HUEBNERES, VALOIS BF. Pri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brief multidimensiond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Soc Indic Res, 2003,61(2):121-145.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88-100.

篇(3)

調查方法:以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xx

調查對象: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

調查地點:南昌航空大學

一。前言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刻、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場所。在這里,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成才。進入象牙塔大學生群體有著充足的課余時間,據有關部門統計:除去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每周40節課每節45分鐘計算,每周上課時間為1800分鐘,而課余時間為4920分鐘,幾乎是上課時間的3倍,那么大學生是如何來處置這每周4920分鐘的課余時間的呢?而椐這次回訪調查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課余生活用在上網、運動、閱讀、看電影電視、外出逛街等;部分大學生開始談戀愛以滿足感情生活的需要,來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也有一部分選擇在學習的同時做些兼職工作,增長閱歷,豐富知識,鍛煉自己。然而,并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課余時間。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調這些學習與生活間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使得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一。

問卷

筆者通過參考有關大學生雙休日活動安排調查問卷的分析,與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交談深入了解后,編制出《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問卷》。該問卷旨在了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以及對其看法與感受。問卷采用abcd等幾個選項中選擇,采用匿名記票。

問卷內容

【1】被試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學院。(第1-2小題)

【2】大學生課余時間量調查。(第3題)

【3】大學生上自習的頻率。(第16題)

【4】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除自習以外)的基本情況。(第5題)

【5】大學生期望及興趣愛好的課余活動情況。(第4、6題)

【6】大學生主要活動時間量安排情況。(第8-11題)

【7】從大學生課余時間量、時間分布的合理性命題(第17-18)

二。抽樣

我們調查分析的總體是南昌航空大一學生。本次調查通過抽樣問卷調查,采取自愿填寫的形式。為使樣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們選取了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6個班級代表。樣本容量為200,調查時注意將男女比例大體控制在1:1,以方便分析、研究。

調查采用面對面的方式,調查選擇在晚6點到10點之間,分6天進行,每校兩天。調查問卷發放、回收一次完成。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5份,有效問卷160份。

調查結果

1、男女比例大約控制在1:1

2、經濟管理學院 80 、40%

文法學院 30、15%

材料學院 40、20%

土建學院 20 、10%

音樂學院 10 、5%

軟件學院 20、10%

3 課余時間量

經濟管理學院

文法學院 30、15%

材料學院 40、20%

土建學院 20 、10%

音樂學院 10 、5%

軟件學院 20、10%

4

三。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方法

得到可靠的樣本數據后,根據研究分析目的,統計各項選項的數目及所占百分比。

通過大學生課余活動安排的不同年級間的縱向差異分析和不同性別間的橫向差異進行分析;從大學生的課余活動情況與之期望的情況間進行比較分析。

三。數據分析與論證

從總體上看,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課余時間使用基本合理,能較好利課余時間;但是也有部分同學課余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于電腦娛樂漩渦之中或者在無聊中徘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對身心造成了不利影響。

1、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經常課余時間較多

【03題】除了雙休日、節假日以外,您平均每天有幾個小時的課余時間?

a.1~2小時b.2~4小時c.4~8小時d.8小時以上

【調查分析】由于近幾年教育改革,減壓、減負成為現代教育的主題。南昌高校大學生課余時間也相應的增多,課余時間相對寬余和自由。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擁有大量、充裕的課余時間,這與部分同學長期習慣于被動學習和自控力較差這一現實,也成為了如何科學、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較大矛盾。由此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關于上自習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并且年級差異性分明。

【16題】你是否經常去自習?

a經常自習b偶爾自習c基本上不自習

【調查分析】據社會媒體報道,對大學生自習狀況不太樂觀。然而本次調查對是否到圖書館,自習室去學習這個問題中:對大一新生,高達到52.0%,且因為查閱學習資料去圖書館的同學占到61.3%以上。可見圖書館、自習室是大學生自習的主要場所,在大學生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調查顯示大一學生因為中學時代的學習習慣而堅持上自習,他們大多的生活習慣也依然是“三點一線”---即寢室、教室、自習室。對他們而言,習慣大學生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3.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安排,活動內容分布差異性大。

【5題】課余時間你主要是從事于

a:上自習b;社團活動c:運動鍛煉d:社會實踐e:上網f:其他

【調查分析】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自習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余自習”、“上網、玩游戲”、“社團活動”三項是大學生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由于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上網、玩游戲”、“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兩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鐘情于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例如大學生對文學類課外讀物的興趣,滿足了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活,并借以抒發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達自己對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這對他們強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的過多重視,而埋頭于對他人生活的解讀,忽視了自己的現實生活,這也顯然不利于大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4.大學生每天主要活動時間(除上自習)量安排情況。活動種類多,時間安排量差異性也明顯

【8-11題】你用于下列項目的時間平均每天會有多少?

a)課外學習a.1~2小時b.2~3小時c.3~4小時d.4~5小時

【調查分析】課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另外汲取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現課外的學習是自己騰飛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外學習使書本知識更加完善。四、六級等其他證件的獲得和平時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獲勝的籌碼,切身感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知識素養的重要性。

b)使用電腦a.少于1小時b.1~2小時c.2~3小時d.3~4小時e.更 多

【調查分析】從統計數據看,使用電腦時間過少,仍然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苦惱。盡管各個學校都有微機房和電子閱覽室,但由于南昌航空大學教學資源免費開放力度不足和學生經濟支付能力的限制,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特別是經濟困難家庭的同學,再加上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寢室沒有聯網,因此大一學生得不到充裕的上機操作和實踐、練習機會。這與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有著較高要求的現實存在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能高度重視這種現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變這種現狀。

【調查分析】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它更接近我們,更懂得我們的需要;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更能理解它的意義。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同學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為盡快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加入社團已經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就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5.從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發,揭示課余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19】你覺的你的課余時間是否安排合理

a:基本合理b:不合理c不知道

【調查分析】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對自己的課余生活時間安排存在著不明確性,認為合理的只有20%,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時間成為了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四建議

a:給學校與社會的建議

(一)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好的環境

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高校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當然學習的軟硬件設施都要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學風”形成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這要求學校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

(二)引導大學生積極安排課余時間

大學生趨向于認為課余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須學校去管。大學生希望課余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于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各高校只能采取引導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采取啟發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課余。

(三)聽聽大學生的“聲音”

從主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課余時間中存在著學校、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的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了解社會,培養自己的能力,為日后能有效地勝任各項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校現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作出行動,作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并創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ⅰ、以“社團”為“基地”展開:各“社團”開展與之有關的各項活動,他的優點是選擇性好,因為他的自主性強。

ⅱ、以院(系)為單位開展各種知識競賽與娛樂活動。它的優點是大眾化,沒個人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參加。

ⅲ、以班級或是寢室為單位展開。這類活動具有靈活性,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條件少。這類活動可以促進同學間增進了解、發展友誼。

(五)社會也應該更關注大學生

校園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必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學生必將走向社會,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精英”,是建設未來社會的“主力軍。”針對南昌市各有關部門的提議:

ⅰ、在物質經濟上要多支持貧困大學生。調查顯示有許多大學生有過兼職經歷,其中一部分大學生是貧困大學生,他們因為家庭經濟條件而不得不從事兼職以獲取部分生活費用,但是兼職占去過多的時間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以及其他娛樂活動的參與,會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ⅱ、多開展各種適合大學生的社會娛樂活動和公益活動。諸如“關心老人公益活動”、“學雷峰做好事”、“三下鄉志愿活動”這些活動的展開也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的一種方式,對大學生的人格和公民意識培養形成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與其他城市相比,這點是南昌市做得不夠的。

b:給同學的建議

大學校園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講座、討論會、學術報告、文娛活動、社團活動、公關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對于大學新生來說,的確是令人眼花繚亂,對于如何安排課余時間,大學新生常常心中沒譜。如果完全按照興趣,隨意性太大,很難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環境和資源。

要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首先對自己在近期內的活動有一個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內要達到哪些目標,長遠目標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種活動對自己發展的意義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時間安排,并且在執行計劃中不斷地修正和發展。

另外,最好能專門制訂一份休閑計劃,對一些較重大的節假日和休閑項目做出妥當的安排,這樣能使你的休閑和學習有條不紊地交叉進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調適。而且,你一旦制訂出了既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閑計劃,那么在這一時間尚未到來之前,你的心情會是愉快而充實的,能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和工作之中。

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客觀條件制訂出一個體育鍛煉計劃,務必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要知道,身體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本錢”,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

合理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適度接觸社會,鍛煉自己或是證明著自己的抱負,可以選擇兼職。還應該積極的參加社會志愿活動,諸如“無償獻血”、“學雷鋒活動”等社會愛心活動。這對培養自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榮譽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

大學新生要善于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盡量培養自己有多種興趣愛好,如集郵、剪貼、垂釣等,這樣可以增添你的活動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若能夠擁有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趣而又擅長的愛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有些同學能寫得一手好書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藝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這無疑會給他們的人生增添無窮的樂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此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報刊。以讀書為樂事,既可以排遣煩憂,愉悅性情,又可以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對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非常有利。

五、結論

從調查結果看,我們的結論是:

(一)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課余生活整體上積極健康。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對自己的課余生活也感到滿意。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展現了當代南昌市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雖然在年級間與性別間存在諸多的差異,但這些差異是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與人生目標的不同造成的,這一方面說明了個人間的價值觀異同。

篇(4)

一、引言

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指高校大學生在學校和老師的倡導支持下,利用課余時間,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培養科研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所開展的科普、學術、發明、科技制作、科技開發、科技服務和調研報告等形式的活動。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是培養學生科研精神和實踐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競爭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經管類學科注重實踐性,它與企業具體運作、政府政策、經濟分析等有著天然聯系,決定其必須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培養與發展的重點。實踐也證明了,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已經成為經管類大學生搭建起了一個良好的第二課堂,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拓展,成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重要支撐以及素質拓展的資源依托。

二、經管類大學生的行為特點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參與狀況

近年來,高校經管類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得到了較快發展,高水平、高質量的競賽或活動也越來越多,在面對大好機遇的同時,諸多新情況、新現象也不斷涌現,如何更好地把握經管類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地推動高校學生科技工作的開展,已成為深入推進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必需解決的緊迫課題。

(一)經管類大學生行為特點

首先,活動性質因素。經管類學生人數眾多,活動氣勢“磅礴”,活動類型主要為人文社科類,且與企業經營聯系緊密。其次,專業要求。經管專業既有文科性質又有理科要求,教師講課速度快、講授量大,學生重視加強課余的預習復習,同時因知識更新迅速,學生需投入較多時間,閱讀課外文獻、新聞,把握最新前沿動態。再次,學生課余生活選擇多樣。該類學生比較活躍,生活愛好較廣,偏好的課余生活方式多樣,如讀書、交友、上網、運動、結伴游玩等,學術科技活動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他們參與科技學術活動的目的也不一。

(二)目前活動參與狀況

大部分學生的課余支配方式主要是自修,對于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我們通過對華南農業大學等6所廣州地區高校經管類300名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得知71.2%的學生覺得參與是有必要的,25.6%認為無關緊要,3%左右認為不必要,參與率還有提升空間。部分學生認識存在偏頗,約25%的學生表示即使參加也是應付了事,成果作品水平不高,缺乏有突出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真正在學術上有所創新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針對經管類大學生開展的、對其而言有較大參與意義和較強吸引力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主要有:一是在全國范圍內有較大水準和影響力的全國性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比賽,如“挑戰杯”、“數學建模”、“全國電子商務大賽”“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等。二是校內外一些基于實踐的模擬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有 “ERP沙盤模擬大賽”、“物流設計大賽”、“商務模擬談判”和“模擬營銷策劃大賽”等。

三、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證和組織支撐

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創新人才的培養與教育,制度建設是前提、是基礎。這種制度缺位主要表現在:一是規章制度上的缺位,在關于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方面的規章制度尚不健全,有些制度還停留在傳統培養人才的模式上,已不適應科技創新活動的管理和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組織結構上的缺位。很多經管類院校并沒有形成一個專門指導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研比賽或實踐活動的組織架構或部分單位,對學生的指導和管理只是分散式、零散化的狀態。三是政策規范上的缺位。學校未能對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供相關的政策規范和保障,對取得優異成績的同學及指導老師未有足夠的激勵政策,使教師對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指導停留在自發階段。沒有一種科學合理的制度保證、有力的組織支撐以及規范式的政策作為基礎,大學生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比賽或實踐活動很難系統全面、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展下去。

(二)經費資金不足與基礎設施欠缺制約著學術科技活動體系的發展

經管類學科專業的實踐性較強,需要學校在實踐環節的活動經費和基礎設施提供一定的幫助與支持,主要指為科技活動提供物質保障與資金保障。首先,物質保障包括建立和開放教學設施、模擬實驗室、學生科技活動實踐基地、網絡服務、信息中心等現代化教育設施和基地。另外,還要為參加學術科技活動或比賽的大學生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給予一定的活動經費補助,以滿足其對實驗用具、材料、書籍、活動開展等必要的研發要求。但是目前國內不少高校對學生的學術科研活動相關配套硬件設施的投入卻并不是十分到位。像一些專業技能模擬的實驗室,也很少廣泛地向在校學生開放使用,這無疑會挫傷經管類大學生的創新和實踐熱情。另外,學生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經費也遠遠不能滿足其發展需要,有些院校針對經管類學生的課外學術活動的專項經費每年僅有幾萬、十幾萬元,根本無法滿足活動開展的需要。

(三)缺乏專業教師的有力、有效指導是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即使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都較高,但畢竟還是學生,運用知識和觀察問題的能力都存在局限。對選題、實用性等方面很難有一個高屋建瓴的看法和認識。其活動方案方法等,可能存在大量的實際操作問題,或是結果沒有現實意義。這些都需要專門的老師提供方向性的指導。但是,目前高校教育的課室流動制使得學生與教師在課后很難有機會溝通和交流,課上、課后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間也非常有限,同時,學科專業的局限,使得一些跨學科、跨專業的科研項目很難開展。教師因為自身科研或教學任務,也可能沒有那么多精力和經費去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特別是一些高級的教師,往往會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的提高之上,對學生的課外活動重視程度并不高。

(四)學生和教師缺乏一種合理科學的評價與激勵機制

當前高等院校堅持的是考試成績第一,德智育評核第二的評優、獎勵制度,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很少有明確的要求,這就從制度上激勵了學生和教師對“成績”“分數”的追求。在這種厚此薄彼的引導下,教師、學生自然跟著這個“重知輕、智薄德”的指揮棒走,而學術科技活動的創造能力與實踐精神則被放在了角落。另外,除了激勵機制的錯位之外,對學生在參加活動與開展項目方面上也缺乏充足的經費作為支撐,缺乏對學術科研活動或比賽獎金、基金的獎勵,未能學生和教師隊伍形成一種有效充分的激勵機制,從而導致學生參與活動和比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大,教師對指導學生開展工作的熱情度也不高。

(五) 宣傳普及不夠,學生缺乏科學的、正確的認識

據調查,很多學生對參加學術科技活動缺乏一種科學的、正確的認識,一是認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只是課余的一種活動而已,將課余的時間用在參與此類見不到實效的活動是種不明智的選擇;二是認為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與否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影響不大;三是對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過程的作用與意義認識不深。這與學校對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宣傳是有很大關系的。從現階段來看,由于一些學校對每年各系列活動的宣傳和管理缺乏統一性,造成了資源上的浪費,未能形成合力;學生獲得科技活動信息的渠道相對狹窄和片面,使得科技活動的普及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校內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和比賽也存在著形式較單一,內容較不深入,使得科技活動的普及性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經管類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體系建立的具體對策

(一)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強化學生“成才觀”,明確活動與成才能力的結合點

中山大學在2007年對廣州8所知名高校進行調查,發現僅有19.3%的人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而清華大學47.51%的人沒參加過活動。這可能與珠三角人才面臨的挑戰和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有關,因此學生提高個人能力的積極性也較高。

學校應當注重強化學生“成才觀”,將活動與提升工作職業能力相聯結,突出科技創新活動對個人的成長發展影響,深化對學生職業規劃的導航,讓學生明白到活動與工作的軟、硬能力、合作精神的提升是緊密聯系的,從而產生增強自身能力的驅動力,推動學生參與。

(二)強化組織職能,建立健全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指導機構

考慮成立“高校創新工作委員會”或“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作為全面負責學生科研學術與創新教育的工怍機構,主要工作為制定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培養計劃和政策措施、把握學生創新教育和學術科研的緊張、審查相關經費的使用、決定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個人和集體給予獎勵等。這樣一個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可分成教師和學生兩個組成部分進行管理和指導,并根據實際情況分別下設辦公室,如學生方面工作的辦公室下設在團委,教師方面的則下設在教務處,領導小組或委員會由主管校領導擔任帶頭人,其組成單位有學工處、團委、教務處、科研處、實驗處、圖書館、網絡中心、各學院科研副院長等,從而形成“點、線、面”為一體的組織結構鏈條。

(三)拓寬經費來源渠道,設立專項基金,簡化申請程序

經費來源主要依靠行政撥款方式,數量有限,后續經費不足。而申請學校經費需要經過重重審核,到位時間較長。

經管類院校可利用本身與企業的緊密聯系簽訂合作協議,學校為企業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企業保障研究過程的費用支出。同時促使政府財政加大資金的劃撥、爭取社會贊助,建立起學術科研專項基金,同時簡化資金申請程序,建立高效的審批流程。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獎勵制度,以多樣化的獎勵措施吸引教師和學生參與

首先,在學生方面明確劃分不同獲獎等級和獎金等級,同時召開頒獎儀式頒發獎狀。把獲獎情況量化納入學分制系統,作為綜合測評加分項、評優評獎學金的重要依據。成果突出者,可以獲得免試推薦研究生資格;對于創新型活動成果,學校給予申請專利資助,保護學生的知識產權。學校可以加深和企業合作,優秀學生可獲得在合作單位第一線實習的機會,實現自身社會價值,促進成果的產業化與商業化,造就科研學生的成就感。

同時,還要針對在指導學生開展科研學術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表彰、授予榮譽稱號、設立專項獎金或基金等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對各類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教師導研的經費落實,科研申報、評估,競賽管理,獎懲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也可以將指導學生按時完成項目或活動的教師所花費的時間,計入該教師本人的年度教學工作量之中,激勵專業指導老師發現和培養一批的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五)深化教學改革,酌量削減學時,留更多課余時間

與美國高校相比,我國經管院校規定部分專業的學時較多,作業量較大,導致許多學生不能處理好活動與學習的關系,多數學生傾向短期突擊做法完成活動作品,成果水平不高。

經管類院校應該優化學科課程設置,重視核心課程,為學生提供必要理論支持;酌情削減學時,騰出較多課余時間讓學生更有精力、準備充分地去參與感興趣的活動,而非在學生只剩少量的課余時間的情況下,還硬性要求其參加活動。

(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完善互動平臺和活動場地環境

經管類大學生所處在院校應重視網絡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作用,開展網上學術論壇、進行網上作品評選等,構建網絡信息平臺。通過科技成果展、學術報告會、科技創新沙龍等活動,打破從眾定勢思維,通過輕松的互動環節,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讓課外科技活動向創新性、開發性發展,讓學生把握科技前沿動態,激發創造潛力。

開放研究型實驗室,同時免費開放電子圖書數據庫供學生查找資料獲得必要信息,并引導其使用相關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提高信息共享度。使合作企業變成校外重要實踐基地,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研攻關活動,提高積極性。

五、結束語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細化到經管類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情況的研究,通過分析學生的行為影響因素及問題成因,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對策,補充了前人沒有涉及到的手段措施,如成才觀的強化等,使經管類課外學術活動的體系研究更加完善和具體化。同時,還可以做有針對性的變化,推廣應用到不同類型的院校。

參考文獻:

1、 沈必勝《經管類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的若干思考》福建高教研究 2008年第三期

2、 鄭美玲《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廣州大學為例》青年探索 2005年第五期

3、 丁小球等《廣州高校開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現狀及建議》 中山大學報論叢 2007年第27卷第二期

篇(5)

前言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全方位地培養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高等教育而臨的一個嶄新課題。在學生文化、品德、心理、身體等諸多必備的素質構成中,身體素質是第一要素。因此,在上好體育課的同時,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對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意志、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在大學生升入3、4年級后一般都取消了體育課,或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選修課,這時的體育學習基本上結束,體育參與已不再是學校的要求。但一方面該年齡階段大學生身體迅速生長,精力旺盛;另一方面,隨著課程量的減少,他們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因此需要通過課余體育釋放過剩的精力、休閑娛樂、強身美體、緩解學習與就業壓力。然而,在高校的課余體育活動中,隨著年級的升高,參與活動的人數和次數卻相應地減少,尤其是女生。在高校的體育教育中,我們過分地強調和重視1、2年級學生體育課內外的教學和改革,卻忽視了3、4年級學生對課余體育活動的需求。本文從江蘇省普通高校3、4年級大學生對課余體育活動的需求入手進行客觀調查,并對男、女生不同的性別群體進行分類、分析,旨在為學校體育的深化改革、豐富學校課余體育、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和行為提供一點建議。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河海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等20所學校的3、4年級大學生,其中男400名,女4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多篇相關的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文章和材料,為本文的選題和分析奠定了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隨機向以上20所學校3、4年級學生發放問卷800份,男女各400份,回回收問卷771份,有效問卷749份(男372份,女377份),有效回收率93.62%。對問卷結果進行分類整理,并作相應的常規統計學處理。在問卷的設計和結果的統計方面,利用“專家法”和“測量再測量”的方法進行了有效性和可靠性檢驗,效度0.87,信度0.92。

1.2.3數理統計法:對所獲得的問卷結果進行常規統計學處理,結合具體的問卷指標,對3、4年級男女大學生課余體育需求的差異性作相應的歸納。

2 結果與分析

2.1 3、4年級男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動機

3、4年級男女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的動機調查表(表一)

表一

表二

調查結果表明(表一):男女大學生在課余體育活動中都有強身美體、娛樂消遣的需求,對課余體育活動有一定的興趣和愛好,希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說明男女大學生對體育的意義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男女大學生希望在課余活動中結交新朋友,培養自己的社會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不久進入社會做好準備。但在強身/美體、娛樂消遣上,男女生表現出很大的差別:有85名男生(占調查男生22.85%)參加課余體育活動的動機是“強身”,與此相反的是,有152名女生(占調查女生的40.31%)參加課余體育活動的動機是“美體”,這一方面說明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自己的體形,另一方面說明女生參加課余體育活動比男生更有目的性、社會性。在娛樂消遣上,有141名男生(占調查男生37.90%),而女生只有65人(占17.24%),這一方面說明通過課余體育活動來打發空閑時間的男生比女生多,男生對“娛樂、消遣”有很大的偏向性;另一方面說明女生還沒有從體育活動中得到樂趣,我們應當開發一些讓女生得到樂趣的體育項目;同時也說明男生對體育的健身功能認識不夠,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現在不需要通過體育鍛煉來強身健體,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2.2 3、4年級男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形式

3、4年級男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的形式調查表(表二)

調查結果表明(表二):有136名男生(36.56%)課余體育活動的形式選擇“自由鍛煉”。“自由鍛煉”相對的不受限制性仍對男大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應當看到,和“自由鍛煉”相比,男女生在其外四個選項上的比例分別高達63.44%和76.92%,說明了男女生,特別是女生更鐘情于有組織的或半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形式;在“游戲”和“比賽”兩個選項上,男、女生均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基本反映了男生外向、競爭、協作和女生好靜、休閑、娛樂的特性,如引導得當,有利于增強課外體育活動的吸引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32.71%的學生選了“俱樂部”,說明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消費已有較正確的認識。“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已悄然興起,有償體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同。在此項選項上,女生的選擇比例高于男生,且呈顯著性差異,可能與女大學生減肥、美體的動機較男大學生強烈有關,同時女性參加和堅持鍛煉的動機和男性相比有較高的社會歸屬成份,更在意有沒有較為固定的運動伙伴、良好的體育氛圍、別人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及體育設施的保障,課外有償體育俱樂部較之其他課外體育鍛煉形式更能滿足女大學生的這些需求。

2.3 男女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

3、4年級男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的內容調查表(表三)

表三

表四

調查結果表明(表三):在問卷調查表所列的課余體育項目中,除“郊游”一項以外,基本上都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從學生的選擇看出了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內容需求與教學內容的一致性,說明了體育教學的內容對大學生參加何種課外鍛煉有著很強的影響力。但從男女生對田徑、游泳、太極拳三項的選擇上來看(男生16.40%,女生19.36%),我們應當深思這些項目不被學生喜好的原因,同時應當增加一些有健康功效和生命力強的項目內容,提供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手段,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體育鍛煉的行列來,并為其進行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另外男女生在“郊游”的選擇上排調查結果的第3位,這說明課余體育活動對大學生而言已不僅僅局限于校內了,以“郊游”為代表的這一類校外體育活動已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但因其涉及面甚廣,牽涉到學生的安全、管理等等,高校體育應對這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參加校外體育活動,拓寬學生體育活動的時空區段。在“三大球”、“三小球”、“健美操”3個選項上,男女大學生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體現出了較明顯的性別特征,男生更趨向于需求“競爭性”和“激烈性”相對較強的項目,如足球、籃球;女生則趨向于需求“美體性”和“愉悅性”相對較強的項目,如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

2.4 3、4年級男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影響因素

影響3、4年級男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的因素調查表(表四)

調查結果表明:有38.98%的男生和17.77%的女生因為思想認識原因而不想參與課余體育活動,他們認為現在身體很好,不需要體育鍛煉(男生明顯多于女生)。這說明他們對體育概念一知半解或誤解,健康意識較差,缺乏現代的健康觀念、保健知識和終身體育思想;在“學習壓力”和“沒吸引力”上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同,一方面,由于就業的壓力和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廣大學生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將大量課余的時間花在了學習上,疲于應付各種考試和提高相關的素質,如計算機水平和英語水平,很難有精力和時間顧及健身;另一方面,課余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單一,適合他們興趣愛好的項目得不到開展,因此課余體育也失去了吸引力。在“場地器材”上,女生(26.79%)明顯比男生(17.74%)更容易受到影響。近年來,由于普通高校大規模的“擴招”,體育場館設施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體育教學與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對大學生的課余體育活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組織力度不夠或根本沒人組織”是制約課外體育活動的又一因素,調查表明,有20.16%的女生和8.60%的男生“希望有老師指導”課余體育,學生不愿意花掉時間活動卻達不到鍛煉效果,其中女生表現得更強烈。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 男女大學生對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強身美體”和“娛樂消遣”的動機上出現明顯的不同,男生更需求通過課余體育活動來“消遣”,而女生則更注重于需求“美體”。

3.1.2 較之“自由鍛煉”,大學生更希望參加有組織或半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女大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化需求比男大學生更高;同時,有償體育服務形式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學生的認同,女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俱樂部”的需求比男大學生更為迫切。

3.1.3 男女大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內容上的需求保持著與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一致性,男生相對需求“競爭性”和“激烈性”項目,女生則相對需求“美體性”和“愉悅性”項目。同時大學生也傾向于走出學校走向自然。

3.1.4“學習壓力”成為影響男女大學生進行課余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而“思想因素”和“沒有場地和器材”分別是制約男女大學生不進行課余活動的最主要原因,同時女生比男生更需求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和指導。

3.2 建議

3.2.1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進行“體育健身”理念的宣傳工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余體育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體育的作用和意義,真正懂得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同時大力提倡“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3.2.2 學校應加大課余體育鍛煉的組織化程度,將課余體育活動納入到學校的整體計劃中,切實加強3、4年級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的計劃性、組織性和指導性,提高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實效性。同時應發展課外體育俱樂部,收取適量費用,既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指導責任心加強,亦可以使學生的責任心加強,鍛煉的主體積極性提高,保證鍛煉的實效性,同時也可改善體育活動環境,提高體育活動效益。

3.2.3 由于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方面客觀存在差異,男女大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需求存在諸多不同,必須加大對3、4年級男女大學生體育需求心理的研究,加大開發適合男女生,特別是女生參與課余體育活動的體育項目和內容,以充分調動其主動參與性、積極性。

3.2.4學校應加大對體育的投入,擴大體育場地和器材規模,充分發揮現有學校體育設施,吸引學生參加課余體育活動,有組織地免費開放體育場館等。學校體育管理部門應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根據3、4年級學生的課程和學習情況,搞多種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提高學生課外鍛煉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曲宗湖.課余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蘭自力,趙克等.我國部分省(市)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中國體育科技,2001.

篇(6)

課外籃球活動作為體育教學的延伸,是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由于諸多原因,課外籃球活動呈現出松懈、隨意的狀態,很多學校對課外籃球活動也不重視,從相關調查結果看很令人擔憂。基于此,調查和分析德州學院大學生課外籃球活動的開展情況就很有必要。這對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培養終身體育思想、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全面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以及學校體育更好的與社會接軌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以德州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調查和研究。在德州學院男女學生中抽樣出500人發放問卷,男女各占一半,收回462份,其中男生234份,女生215份,回收率92.4%。其中有效問卷449份,有效率為90%。

二、結果與分析

1、德州學院大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現狀

(1)課外籃球活動中男女生參加比例情況。通過調查得知男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占51.7%,女生占27.1%。這說明男生很喜歡參與到籃球活動當中,而女生很少。

(2)大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時間、形式情況。從調查結果看出,大學生經常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為50%,偶爾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為28.8%,不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占21.2%。這表明大多數學生已將籃球活動作為大學校園生活的重要內容,但還有部分學生未投入到課外籃球活動當中。所以學校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籃球比賽或籃球游戲,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外籃球活動中來。從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大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時段主要集中在下午課外時間,占全部時間的55.3%。由于學生的大部分課程都安排在上午,下午課的安排相對較少,因此大部分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時間都出現在下午。在活動形式上,調查表明學生主要是籃球場上臨時找人比賽為主,占活動形式的52.8%。大學生在課外籃球活動中提前相約的比賽多為班級之間或院系之間的比賽,這種比賽往往有很多的觀眾,參加人也比較認真、積極和重視,此種活動形式也能夠帶動更多對籃球不太了解或興趣不高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活躍了校園課外籃球活動氣氛,使學校舉辦籃球比賽能夠推動課外籃球活動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也能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和提高學生對籃球活動知識的了解,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雖然校內的籃球比賽層次相對較低,但靈活性大,這樣參賽的學生就會較多,吸引不同的大學生參加,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提高參賽者的興趣與熱情。

2、影響大學生課外籃球活動開展的因素分析

(1)場地設施對學生課外籃球活動的影響。調查發現,僅33.3%學校的學生認為校園場地設施能夠滿足其活動需求,而66.7%學生認為校園場地設施難以滿足。可見,影響課外籃球活動開展重要因素是體育場地設施不足,并且隨著高校生源數量的逐年增加,而校園基礎設施不變的情況下,就勢必造成體育場地設施不足。同時,大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時間大多都集中在下午,而籃球場地的限制,就會讓很多渴望參與到籃球活動的學生只能焦急的等待。另外,很多大學的籃球場地較為集中,并且遠離學生宿舍,不便于學生的鍛煉,也會影響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2)籃球教師指導對課外籃球活動的開展情況。調查發現,德州學院籃球教師很少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指導。原因是籃球教師工作量大,這方面的師資力量很薄弱,進而影響了籃球教師參與課外籃球活動指導積極性。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課外籃球活動缺少有力、有效的具有保障性的管理制度及規范模式。因此,應組建比較規范的課外籃球活動的管理模式,同時把籃球教師對課外籃球活動指導情況、授課量與工資相結合,不斷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外籃球活動的積極性,對學生做好有效的指導。

(3)校園籃球活動環境對課外籃球活動的影響。學校籃球活動環境的好壞決定了籃球活動在學校的開展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校籃球活動開展的好壞。調查看出,學校課外籃球活動開展很好的占16.2%、較好的占50.6%、一般的占27.2%、不好的沒有,這說明了籃球是學校開展得很好的體育項目之一,作為學校大眾性的籃球項目得到了學生的積極參與,這主要體現在學校每年都把籃球賽作為體育賽事必開展的比賽活動,它的舉行都為學校的籃球氛圍起到了很好的促進與宣傳作用。

(4)組織管理因素對課外籃球活動的影響。調查得出,學生認為學校舉辦籃球賽少的占23%,適中的占43%,認為多的只占34%。我們知道比賽隊員大部分都是籃球水平較高的學生參與,這樣就使大部分學生得不到參與機會。很多學校都沒有開展過趣味性的籃球比賽。所以,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籃球比賽,就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比賽中,從而達到休閑娛樂、陶冶身心,同時也能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三、促進大學生課外籃球運動開展的對策

1、改善場地設施,充分提高現有場館的利用率

為了有效促進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學校應進一步結合校園實際情況,增加籃球場地和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硬件環境,避免由于場地限制而造成部分學生未能參與到籃球活動之中。另外,對現有場地進行有效管理,提高現有場地的利用率,使現有場地、器材設施在課外籃球活動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2、鼓勵教師參與到籃球課外活動中,加強引導

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和指導課外籃球比賽,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充分認識課外籃球活動的重要性。另外,學校要認真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及有關體育法規制度,配備充足的師資力量,使更多的學生產生對課外籃球活動的興趣,并參與其中。通過教師引導和參與到課外籃球活動,能夠使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更加融洽,也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3、營造良好的課外籃球活動氛圍

篇(7)

隨著時代的變化,教育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在公眾對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高校關注的重點問題。其中,高校體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促進大學生體能素質的發展。而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體育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充分發展學生課外活動,對其進行研究,有助于完善大學生體育活動體系,提升學校體育活動的質量。

本文對影響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建議和策略,有助于提升高校體育活動的質量,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大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搭建平臺,創造更多的運動的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和發展,更好地服務社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根據浙江省普通高校的分布狀況,采用隨機抽取的方法,將浙江省各地市5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含男生300名,女生200名,并另外對50名體育教師進行了相關調查。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浙江省大學生、體育教師等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包括各地市大學生500名,以及體育教師50名。

(2)文獻法:主要搜集近五年浙江省大學生的體能測試數據,搜集國內大學生體育課外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國內外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支持體系建設的資料,完成課題研究。

二、研究結果分析

1.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狀況

大學生開展體育活動,進行身體鍛煉,主要是通過課外體育活動來實現。在研究中,通過問卷調查法,研究員對浙江省各地區各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經統計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學生都參與了課外體育鍛煉,只有21.13%的學生沒有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中。其中,以一年級學生的參與比例最大,越往上比例越小,在課外體育鍛煉中四年級學生的參與比例最小。通過調查發現,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時間相對較為充足,而越往上升,迫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削減了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與精力(表1)。

2.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目的

大學生出于不同目的而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中去。有些學生是為鍛煉身體而參與體育活動,還有些學生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進行的體育鍛煉。在問卷調查中,將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總體劃分為:健康、愛好、提高技能、體育測試、塑形、發泄等幾個部分。經統計得出,大部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以及滿足自身興趣愛好。但隨著年級的上升,大學生為保持身體健康而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不斷減弱。目前,四年級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主要是為了方便就業。而在興趣愛好方面,一、二年級學生明顯高于三、四年級學生。并且,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提高體育技能與體育測試沒有太大關聯,年級越高,越注重體育測試的成績而非體育技能的提升。分析得出,由于工作單位在錄用員工時,首先要求體能檢測合格,因此為了確保體質檢測達標順利步入社會,高年級學生以此來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年級越高,對外在的要求也變得越高,由調查數據顯示,在課外體育鍛煉中,出于“塑形”這一目的而進行鍛煉的學生中,大四學生比例最高。另外,各個年級都會為了調整情緒而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如今大學生受各方面的影響,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鍛煉,能有效調節學生的情緒,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經研究表明,定期參與體育活動的人,心理健康程度要高于普通人。參與課外體育鍛煉還能擴大學生的社交范圍,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擴大社交圈這一方面,大三學生所占比例最高(表2)。

3.課外體育活動的鍛煉項目分布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不同,所選的項目也不同。許多學生都會選擇多個項目進行體育鍛煉,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只選擇單一項目進行鍛煉。在問卷調查中,限定了學生對體育項目的選擇個數,只需選擇最主要的三種體育項目。經調查統計,隨著籃球運動的普及,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所選項目最主要為籃球運動。從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選擇籃球運動的比例均為最高,分別是43.74%、36.23%、50.42%、40.96%。而在其他運動項目中,一年級學生偏重于選擇跑步、乒乓球、足球、跳繩等類型;大二學生較喜歡搏擊、游泳、體育舞蹈等;大三學生主要選擇羽毛球、登山、器械健美等;大四學生則以健美操、排球、網球運動為主。同時,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男女生存在很大差異,男生偏重于籃球、足球、搏擊類,而女生則主要選擇散步、羽毛球、輪滑、健美操等類型的運動,這主要是由男女生的運動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差異造成的。

4.課外體育活動的場所情況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所選擇的場所不盡相同。并且,不同年級和性別的學生在場地選擇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一年級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偏重于選擇校內活動場所,在各年級鍛煉場地的選擇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四年級,占59.67%,而二、三年級學生則主要選擇校外活動場所進行體育鍛煉,其中以三年級最甚,所占比例為27.06%。這表明學生進校時間越長,其活動的范圍也越廣。而作為大四學生,由于面臨畢業與就業壓力,時間較為緊張,因而優先選擇校內場所進行活動 (表3)。

5.影響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的因素

通過調查統計,大部分學生將不參與或較少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歸結于沒有充足的時間和場地不足。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是由于惰性、不習慣、沒興趣、不會鍛煉以及擔心犯錯等原因而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見表4)。

綜合上述整體調查分析得出,學習的就業壓力是導致大學生不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無法避免。但還存在很大一部分學生是由于不會鍛煉或者認為體育鍛煉沒有任何作用,而不去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提高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通過調查浙江省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師與相關管理人員得知,造成部分高校體育場館不足、負擔過重的最主要原因是場館的翻新或擴建,雖然場館質量得到提升,但場館數量沒有增加。其次為招生規模的擴大,導致人均面積減少,進而造成場館負擔過重。因此,高校在體育場館設計中,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理念,注重對場館多功能的設計使用。

三、結論與對策

1.結論

(1)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誤區。大學生正處于青春年盛時期,身體狀況較好,能較好應對當前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因而忽視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危機感。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時,大學生往往只考慮興趣,而沒有認識到科學、合理的鍛煉對身體素質與技能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2)大學生缺乏自我鍛煉的能力和意識。長期以來,學生都處于“以體質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中,普遍缺乏自我鍛煉意識,并且沒有針對性較強的鍛煉方法與手段。學生習慣了教師組織的集體運動模式,一旦離開集體,便不會嘗試自我鍛煉,沒能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3)場館設施資源的限制。在校內體育場館建設方面,雖然已有了較大改進,但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場館數量不足、設施落后等。部分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配備還沒有進行及時調整與完善,較為落后,無法充分滿足學生需求。而形成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招生人數增加、場館建設效率不高。同時,學校相關管理部門缺乏對體育場館科學的管理,不能有效緩解場館負擔。在高校內,體育場館的建設與體育領域的變化還沒能實現同步發展,缺乏科學的建設指導思想,管理方式與管理體制都較為落后。因此,當校內體育場地、設施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時,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熱情就會被削減,進而無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4)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管理存在的問題。在高校內,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形式仍相對較落后,缺乏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視,讓課外體育處于無關緊要的地位,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相關的體育職能部門在管理中沒能明確管理目標,計劃、措施缺乏執行力度,沒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的效果無法達到學生的期望值。

2.對策

(1)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第一,加強健康知識與體育這一方面的教育,提升高校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第二,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愛好和興趣,讓學生養成定期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并最終成為終身體育的積極參與者與傳播者。第三,注重對學生良好品質與競爭意識的培養,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包括體育知識競賽、搶答賽等一切以健身為目的的非正式比賽,號召學生集體參與進來,有效提升學生的拼搏精神與良好競爭意識。第四,進行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將課內教學與課外鍛煉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課內外體育的結合,將校內體育與終身體育融為一體。在課內教學中,以傳授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為主,在課外活動中,以提高學生興趣為主,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進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長此以往,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第五,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加大體育的宣傳力度,從硬環境與軟環境兩個方面著手,進行體育環境的創設。在硬環境方面,加大體育場館建設,配備齊全建材設施。在軟環境方面,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進,生動教學內容。

(2)加強課外體育俱樂部或體育社團的管理,培養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體育鍛煉的能力。高校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途徑之一為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俱樂部的組織管理效率與學生課外活動有著直接關聯,合理的組織管理能有效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讓他們獲得豐富的健康健身知識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健身觀念與健康意識,進而提升他們的體育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對課外體育俱樂部以及相關社團進行科學的管理,充分發揮其功能,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

(3)建立網絡管理平臺。建立以體育為主的網絡管理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對高校學生組織體育與健康知識教育,傳授科學的鍛煉方法以及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的技巧,普及體育相關信息與政策,讓學生對體育有整體的認知,并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時,還可通過網絡平臺,有效監督與管理課外體育俱樂部及相關體育社團。

參考文獻:

[1]姚向珍.浙江省普通高校高年級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2]朱漢義.浙江省大學生體質下降歸因與干預[J].安徽體育科技,2010(02).

篇(8)

關鍵詞: 藝術塑造 大學生 素質教育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藝術教育概述

在知識經濟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人才的競爭愈加激烈,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現代人具有專業的技術和能力,還要求他們擁有良好的藝術細胞和藝術情操。因此,藝術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教育體系中一門不容忽視的課程。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細胞,尤其是創造性藝術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塑造氣質,培養審美觀和對世界的認知感,一旦他們形成了這種審美觀和世界觀,就會從中收獲許多并非書本中能汲取的養分,并終身受益。此外,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就是要提升學生高層次的素質和修養,大學教育更應當如此。因而,在如今的大學綜合教育框架中,藝術教育被廣為提倡。

二、大學生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范疇中的重要性

(一)大學生藝術教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

中國的高校教育體制和教育制度經歷了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這種變化發展,不僅體現在高校教育的性質和內容上,也體現在高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過去的教育,總是特別強調基本文化知識的教育,對體育、藝術等方面的重視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我能力自由發揮的空間,且與學生多樣化、豐富化的個性需求是充滿矛盾,背道相馳的。而時代越是進步、教育改革越是深入,這一矛盾就越顯得突出和明顯,因此,素質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所謂素質教育,就是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長的學生,提供與之適應、并利于其未來發展的教學,這中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在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上,更應當擴展到更寬、更廣的范圍中去,藝術教育就恰恰體現了這樣一種素質教育的精神。

(二)大學生藝術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

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落實到行動中,就是要做到以人為本,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科學的、正確的教育途徑,來使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素質教育理應是十分強調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育教學和塑造學生人格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個性素質得到極大的發揮,從而形成一批滿足社會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由于藝術這一學科自身的特點,學生在自身環境、原有基礎、學習能力存在普遍差異的情況下,對藝術的理解和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各自需求為本,以他們所熱愛的方式來進行適當的教育。而大學生,正當是個性全面發展、才能充分展現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其進行藝術教育,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出一批具有藝術天分的學生;另一方面也能調動每個學生潛在的藝術細胞,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掘自己和認識世界的真善美。

(三)大學生藝術教育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大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學業、就業壓力,在他們的生活中經常充斥著各種分數、成績的緊迫危機,很多大學生抱怨在校期間缺少身心放松與鍛煉的機會,使得他們本就已經高度緊張、枯燥單一的生活變得更加枯燥。從人性的角度考慮也好,從素質教育的方針著手也罷,對大學生進行一定的藝術教育,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和手段,且適當地參與各類文藝活動,能擴展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動手參與性,這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且在將來,也會讓他們感到終生受益。一旦大學生走上社會,面對一些公共場合,會一到兩手藝術方面的才能,對他們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現實意義

不僅理論證明了藝術教育對塑造大學生各方面素質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現實也證明了對大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是時代的需求、社會的呼聲。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全面發展理念的持續深化,我國高校藝術類的藝考,包括美術、書法、音樂、體育等藝術類別的考試,顯得十分火爆,藝術報考人數在這幾年內急劇增加,這都說明了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因此,高校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欣賞能力、自我發現能力,激發他們對美的感悟和傳達,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藝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學生的藝術知識網,增進他們學習藝術的濃厚興趣,此外,如今在因特網這一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將新的藝術課程與網絡相結合,也將開發出一種適應現代教育、適合時代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創意藝術教學模式,這對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審美能力,以利于他們成為新世紀綜合素質領先的優秀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當下,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所倡導的素質教育,需要我們更進一步強化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領域的綜合能力。在大學教學體系中,進行藝術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它不僅是作為文化教育的一項補充和擴充,更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旨在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身邊的藝術、身邊的美。大學教育中廣泛開設藝術課程,不僅有著理論上的重要性,更體現了在時代背景下的現實意義。所以說,藝術教育是大學教育體系中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是塑造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教育,藝術教育成為了時代鐘聲下一道清脆的聲音。

參考文獻:

[1] 彭麗冰,賈春水.加強大學生藝術教育的幾點思考[J].世紀橋,2007(9).

[2]張海鵬,鄧江. 加強大學生藝術教育提升大學生藝術素養[J]. 絲綢之路,2009(14).

篇(9)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4-0100-03

0 引言

隨著高校大學生畢業生數量的增多,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顯[1,2]。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依然以加工業和制造業為主,人才就業市場需要大量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當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市場需求脫節[3]、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差[4]、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已引起高校乃至社會的高度重視[5-7]、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熱點之一[8]。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不但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這就迫切需要高校盡快培養出理論知識扎實、創新實踐能力強的專業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針對上述狀況與問題,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啟動“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大學生創新實驗能力”的訓練計劃。本文提出了一套通過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來增強創新實踐能力的分階段培養方案。

1 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內涵

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有“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綜合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金屬產品工藝、性能優化與控制”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河北省“材料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冶金工程材料”河北省本科教育創新高地。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近幾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優良的教學資源為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不僅豐富了課余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自身素質。主要表現如下。

1)提升自信。通過科研活動并力爭獲得成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作風、承受挫敗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培養創新能力。科研活動能鞏固和強化專業知識,學會收集和利用資料和信息,擴展學生的視野,突破傳統思維和固有經驗的束縛,引導學生轉換觀念并更深層次的看待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3)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通過參與科研活動,強化了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結合,提升了工程實踐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使學生對專業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加了對專業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知識儲備,為將來的就業和創業奠定基礎。

2 培養方案

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大學生課外科研活動應納入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采用不同階段的培養模式。圖1為本文提出的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方案。

2.1 第Ⅰ階段 ――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意識

實踐教學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石[9],實驗室又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新生入學之后,學院及老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主要包括:(1)做好宣傳工作,將學院近幾年的科研成果展示給學生,重點宣傳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所取得的成果;(2)參觀實驗室,使學生對科研環境有初步的認識和融入;(3)實驗室對學生全面開放,并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時間和開放內容,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本專業所需的實驗儀器,以及儀器的使用方法及功能;(4)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學術講座、技能培訓和科技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和實踐的平臺;(5)配備專門的專業指導教師,定期講解本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與進程,強調參與課外科研活動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的重要環節,真正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和能力來源于實踐,意識到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的益處,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意識。

2.2 第Ⅱ階段――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

大二學生剛接觸專業課,為加強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首先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學院及老師采取的措施有:(1)對初入實驗室的學生進行儀器操作培訓;(2)頂崗實習,鼓勵學生深入實驗室,參與實驗設備的維護、維修及管理工作;(3)實驗室開設一些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課題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自擬實驗課題;(4)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專業技能競賽活動。使學生能在了解儀器原理及功能的基礎上,學會正確操作使用儀器,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為后續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3 第Ⅲ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大三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針對這一階段,學院實施方案有:(1)提倡學生成立創新實驗小組。創新實驗小組由學生自愿組合,自擬科研課題,自主選擇實驗儀器,實施實驗方案,分析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整個實驗過程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學院盡可能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并配備指導教師,最后由學院對課題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存檔;(2)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和國家級、省部及學校等部門設立的各類“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學生根據所學的專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課題確定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將全面完成課題所要求的任務,包括:收集資料、查找文獻、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材料及儀器,實施實驗、分析處理數據、總結實驗,撰寫科技論文等等,配備指導教師定期進行檢查與指導。課題完成后,學院組織相關的專業專家進行現場答辯及評比;(3)提供學生參與企業的新產品設計、研制及開發等工程實際項目的研究;(4)開設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例如:現場實驗教學、案例和模擬式實驗教學等;(5)舉辦一些專業性的科技競賽活動,如材料學院開展的“焊接技能競賽”、“金相技能大賽”和“大學生職業創業大賽”等。通過這階段培養使學生得到較為系統的科學研究訓練,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了獨立的科研工作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拓寬專業知識面,促進了師生交流。

2.4 第Ⅳ階段――培養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綜合 實踐能力

大四時期是大學生活一個轉折期,學生面臨畢業和就業,每個學生都在尋找與自己相匹配的職業。首先,做到尊重學生的選擇,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對不同選擇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培養。(1)對保研或考研的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研究型實踐能力,采取學生與老師雙向選擇,進行臨時“導師”制的培養方式,選擇一些研究型課題,讓學生提前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中;(2)對選擇工作或創業的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型專業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采用與相關企業聯合培養的培養方式,多選擇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程性課題,鼓勵學生深入企業調研,使大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升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社會實踐的能力,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3 激勵政策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教師、教輔和學生共同參與和配合。為更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調動廣大教師、教輔及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大家努力學習工作,學院制定了一整套激勵政策,考核科研活動成果,并將成果納入教師、教輔及學生評價體系。考核標準包括:(1)策劃、指導及參與科研活動;(2)科研課題列入國家級、省部及學校等部門設立的各類“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3)獲得國家、省部級各類科技競賽獎;(4)科研論文在國家核心以上期刊發表,或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根據考核結果,學院將給教師和教輔等工作量獎勵,并與年終考核、晉級及評職等掛鉤;學院給予學生1學分獎勵,頒發證書及相應的資金獎勵,并與學生年終綜合測評、保研及推薦工作等掛鉤。

4 實施成效

實踐證明,通過實施上述“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計劃方案,極大的調動了大學生參加課外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形成了個個爭優的競爭局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自身素質。據統計:2011級、2012級、2013級三屆共569名大學生均有參加不同形式的課外科研活動的經歷。近三年,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學生在重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包括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優勝獎2項,集體優勝獎1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2項;黑龍江“西鋼杯”大學生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還有多名學生獲省級科技競賽獎勵,并有3篇科技論文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此外,通過參與課外科研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分析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論文寫作水平等,使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質量明顯的改善,考研錄取率和就業率有較大的提高。由表1可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考研率和就業率連續三年分別穩定在53.97%和97.24%以上,列學校各專業之首。從就業等渠道反饋的信息獲悉,學院本科畢業得到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工礦企業的認可及好評。

表1 近三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和就業率

屆 畢業生 考研錄取 就業 綜合就業 考研 就業

別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率 率

2011屆 189 102 85 187 53.97% 97.24%

2012屆 187 112 72 184 59.89% 98.40%

2013屆 193 106 82 188 54.92% 97.41%

5 結束語

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高校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水平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將大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納入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全部過程中,并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牛,董繼剛,劉桂艷,劉勇濤,等.強化實驗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 357-360.

[2]邵百艷.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大學生學習習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159-160.

[3]紀淑娟,劉玲,魏寶東.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專輯):65-68.

[4]石俊,陳碧波,余志偉.課外科技活動對材料專業大學生培養“補強”作用的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30(1):81-84.

[5]曲明貴,張瑞軍,張福成,閆淑蘭.材料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2,35(2):12-16.

[6]衛紹元,佟紹成,呂義,張東旭.提升教師教學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2):19-21.

篇(10)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毫無疑問是影響著我們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這主要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目的性都較差,學生對于絕大多數課程的學習動力多是來自于興趣。因此,為了有效地契合這一時期的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高度地集中到課堂之中,這毫無疑問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本文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現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關于如何打造充滿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總結如下。

一、歸還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長久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較低,對于語文學習態度并不端正,興趣也較為低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喪失,很多教師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將課堂安排的過于緊湊,也過于主動地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太過于被動,這樣不利于學生參與程度的保證,更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反而會逐漸消磨掉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課堂教學效率的下滑將會是必然之勢。因此,在活力課堂的打造過程中,最為根本的就是要喚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二、營造活力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同時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感染和影響,因此,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活力課堂的打造過程中有效地利用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影響作用。為學生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刻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

上一篇: 國外文學論文 下一篇: 教師進修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五月综合网免费在线视频 | 制服丝袜亚洲经典中文字幕 | 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久久87 | 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人成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