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土地規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12 09:27:5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土地規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旅游土地規劃

篇(1)

茶園是整個茶葉產業建設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載體,完善的茶園發展機制,直接關系到茶葉產業的經營成熟度。特別是茶園作為整個茶葉產業經營體系中的重要元素,其對茶葉產業機制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對于茶園經營建設來說,土地資源的利用與其功能屬性認知有著重要關系,特別是隨著當前茶園的功能屬性進一步豐富,如今在應用茶園土地資源時,怎樣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就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茶園的功能屬性及茶園土地資源的特性分析

客觀的說,充分發揮茶園的價值作用,能夠為整個茶葉產業經營發展奠定相應基礎和幫助,從而實現茶園功能屬性的有效詮釋。當然,在整個茶園發展過程中,其土地資源是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因此,認知茶園的功能屬性,探究茶園的土地資源內涵,極具必要性。

1.1茶園的功能屬性分析

茶園是以茶葉生產為基礎的專業場所,也是我國茶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因此,一直以來茶園都是我們了解茶葉產業,認知茶文化的重要基礎。經過長期發展,如今茶園的功能屬性也實現了系統化發展,無論是其功能類型,還是功能價值,都極為全面。總的來看,當前茶園的功能屬性,主要表現為:首先,茶園是整個茶葉產業開發經濟基礎,其中有著能豐富的經濟功能。在茶園經營建設過程中,其通過茶園生產運轉,從而能夠帶來相應經濟收益。當然,在整個茶園經營過程中,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因此,通過系統化開發,其能夠實現整個茶葉產業的最佳開發效果。其次,茶園在經營建設過程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功能,茶園作為重要的場所,其同時也是整個茶文化體系傳承發展的基礎,通過對茶園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理念和相關元素。應用和詮釋其文化內涵正是當前整個茶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要求。此外,在整個茶園經營建設過程中,其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其能夠被作為旅游開發的基礎和載體。因此,在時展環境下,其功能屬性進一步豐富。

1.2茶園土地資源的特性分析

土地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尤其是對于茶園經營建設來說,其土地資源更是影響其發展效果的寶貴資源,而想要應用好這一資源體系,就需要對其中所包含的資源特性進行全面認知。茶園土地資源的主要特性表現為:這一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相對于其他資源內容而言,茶園土地資源在應用過程中,其一旦被破壞,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有效恢復。因此在對茶園土地資源進行系統化應用過程中,必須實施開發與維護相結合的客觀模式,當然,應用這一模式,客觀上也是對茶園土地資源價值有效應用的基礎和關鍵。不僅如此,對于土地資源來說,其還有著相對有限性,尤其是對于茶園來說,其在具體經營過程中,必須對茶園內土地資源進行有效融入,通過創新發展,從而實現茶園經營建設的集約化發展。當然,在茶園經營建設過程中,土地資源存在用途上的專項性,因此想要高效應用,就需要合理規劃。

2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開展的價值作用認知

隨著當前人們對茶葉產業的經營要求不斷提升,加上整個開發理念不斷成熟,如今人們賦予了茶園更多功能元素和價值屬性,因此對于茶園經營建設來說,融入開發要求,完善規劃建設工作開展就成為影響茶園經營建設的重要要素。當然無論如何開展茶園建設,以及賦予其怎樣的新功能元素,其根源上都是對茶園土地資源的有效應用。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的系統化開展,其能夠最大化發揮茶園建設效果,同時也能夠將茶園的整體轉型發展與茶園自身基礎資源的應用系統化融入起來,從而使其能夠滿足茶園的具體建設要求。也就是說,茶園土地資源在應用過程中,其不能盲目進行改造,要將功能屬性的豐富提升與茶園經營建設的具體資源系統化融入。做好茶園的土地規劃建設工作,其能夠對茶園建設資源進行最大價值應用,當前對于茶園資源開發利用來說,其整體是資源的體系化應用,也就是說在茶園開發過程中,想要實現最佳開發效果,應該從茶園各項資源應用視角出發,通過融入多項資源,從而實現茶園的綜合開發。同時,完善土地規劃建設工作,能夠將茶園經營開發納入到整體建設過程中,規劃建設是一項從發展視角開展規劃建設工作的活動,因此,其能夠否實現最佳價值,其與規劃活動的開展效果之間有著重要關聯。不僅如此,相對于茶園經營建設來說,在傳統經營模式中,其更多是一種隨意性開發模式,整體缺乏合理完善的發展應用,尤其是茶園經營建設過程中,未能將科學規劃和精細化、集約化管理集中融入。所以,可以說,做好茶園土地的規劃建設工作,實際上是一種精細化管理,是從現代化經營思維中,探究茶園土地經營建設的全新理念。因此,對于茶園經營來說,做好土地規劃建設工作是其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元素內容。當然,做好茶園土地資源規劃建設工作,也極為必要性。一方面是人們生活標準不斷提升,對茶園的功能屬性要求進一步提升,茶園的產業化發展要求更加深化,在茶園經營過程中,其內容與類型更為豐富,而這些內容是否能夠被應用與茶園規劃建設過程中,就值得我們深入探究。而另一方面,對于茶園土地資源規劃建設工作開展來說,無論是茶園自身資源的應用,還是茶園整體開發內涵,都需要充分結合市場經營發展的具體要求,予以創新。而做好茶園土地資源規劃建設工作,實際上是以科學視角來探究整個茶園經營建設過程中的具體內涵,其符合茶園建設環境。

3做好茶園土地資源規劃建設工作的具體思路分析

通過對茶園土地的規劃建設工作進行系統化分析,我們能夠認識到開展這一活動的價值作用,可以說,優化土地規劃建設工作的開展思路,直接關系到茶園的轉型發展。但是對于茶園具體經營來說,如何才能實現其土地規劃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也就是其具體發展舉措如何制定,就極其值得我們深入探究。通過對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尤其這一工作開展,需要做到:首先,要從科學視角切入,基于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方式,創新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開展的具體思路。規劃建設更多是一種具有指導價值的活動,通過有效開展規劃建設工作,其能夠使得整個茶園在具體經營過程中,始終以前沿性和開發性視角切入的活動。通過創新這一規劃建設工作,從而為茶園經營發展奠定基礎。前沿性實際上就是要從科學視角,通過融入和應用科技元素,進而為茶園規劃建設提供必要保障。當然,融入科技內涵,也為整個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其次,在茶園土地規劃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其必須立足發展實際,無論是茶園土地建設,還是對茶園土地資源種各個板塊的規劃應用,都必須從茶園經營建設的具體需要角度出發,要充分確保對核心茶園土地資源的保障力度,同時也要為全新產業經營發展預留相應空間,規劃必須在對現實發展需要進行滿足的基礎上,為未來發展預留必要機遇,最好的規劃效果,是最適合茶園基礎情況的規劃活動。此外,對于茶園土地規劃建設活動開展來說,既需要確保其科學性和發展的持續性、前沿性,但也不能忽略其基礎是茶園的功能屬性,也就是說茶園的特點屬性決定了整個茶園土地的規劃設計工作開展的具體思路及內涵。因此,對于整個茶園土地規劃設計工作開展來說,無論是具體的茶園土地規劃,還是整個茶園的功能布局,都需要立足茶園的經營發展。事實上,做好茶園規劃建設工作,還要融入專業指導,尤其是要將現代化、成熟的規劃指導理論融入其中,事實上,當前茶園在經營建設過程中,其中融入了旅游功能和經濟功能等,因此,在進行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時,可以將旅游規劃建設的相關經驗融入其中,通過有效借鑒,從而實現整個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的理想效果。最后,在開展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時,應該將整個茶葉產業經營發展的客觀趨勢和方向融入到整個土地規劃建設過程中,通過融入趨勢,從而實現整個茶園土地規劃建設的階段化和步驟化,當然更為重要的在茶園土地規劃建設工作時,茶園的土地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其獨特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我們必須階段性開展茶園土地規劃,通過充分滿足當前需要和未來發展需求,從而實現整個規劃工作與土地資源應用的有效融入。

4結語

隨著當前人們對健康養生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加上人們自身的消費理念實現了系統化發展,如今文化消費和旅游消費已經成為人們全新文化消費理念,可以說,當前茶園在經營建設過程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機遇期,但是從整個茶園的經營建設狀況看,多數茶園由于缺乏系統化的發展理念,加上其整體開發模式過于陳舊,其與市場發展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如何才能在充分結合時代需要的基礎上,系統化開展茶園土地的規劃建設工作,就極為必要。對于茶園具體經營來說,土地資源是其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通過有效規劃,實現其最大應用效用價值,就極為必要。

作者:姬桂珍 單位:廊坊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孫偉.開展城鄉統籌中國綠道規劃建設的建議及其對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52-155.

[2]何宏偉.為市場經濟下的城鄉用地規劃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新版《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11):131-134.

篇(2)

1我國土地規劃利用現狀

我國土地利用可分為農用地和非農用地,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隨著經濟、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城鎮,農用地規模縮小,而用以城鎮建設的土地必然增加。其主要表現在:1優質農用地數量驟減: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在農業發展措施上,不宜耕作的土地退耕還林還牧,而一些適宜耕種的地區卻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大規模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種果植桑、養魚飼畜,或者是農民大量流入外地打工而荒廢了肥沃農田。同時在大城市周邊地區,農用地成為城市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犧牲品。 2非農建設用地規模盲目擴張。非農建設用地主要包括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和水里設施用地。隨著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過程加快使我國城鎮數量顯著增長,政府為了短期經濟利益而把土地作為一種資產迅速流入市場,缺乏整體規劃思路,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對社會環境的破壞。

2土地利用規劃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2.1土地利用規劃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2.1.1耕地數量減少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國大大小小城鎮數量驟增,有些地方政府為標榜績效,快速發展本城鎮經濟,大規模征收農用地用以房地產開發或者交通運輸建設,直接造成耕地數量的減少。而圍繞在大城市周邊的城郊地區,本能被好好利用作農用地,為城市發展提供糧食需要,卻由于農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城市規模向周邊的城郊地區擴散,也造成耕地被建設用地占據或由于城市建設而遭到破壞。

2.1.2土壤功能轉變或喪失

一方面,由于城市用地迅速擴張,大量農用地被新建住宅、廠房、道路、休閑和娛樂設施占用,成為城市建設的支撐基礎,喪失原有的種植功能。另一方面,為供應城市建設所需建材,在城市周邊地區采掘砂礫和取土制磚,土壤失去原有的生產力功能。

2.2土地利用規劃對人文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政府提倡改善民生,開發農村市場,大力建設新農村或村落城鎮化,使大量土著住房拆遷,城鎮或者部落的原來相對開放的布局被現代化高層鋼筋水泥建筑替代。同時被建房布局改變的是傳統居民之間的鄉鄰感情,共同居住在一堵墻下的城市居民成為陌生人,不同區域的民族特色也逐漸趨于同一風格。這些歷史留下的珍貴遺跡,是研究環境變遷和人類文明進化的“示蹤元素”,一旦遭到破壞就是永恒性的,無法彌補。

2.3土地利用規劃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現代化建設是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必然會改變周邊的生態環境。工業化過程中,化工廠數量增多規模越來越密集,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等有害物質大量富集,超出環境自凈能力的界限,水土質量破壞,大量水土生物適應不了這種有毒環境而滅絕或瀕臨滅絕,造成生物種群的單一化。同時城市日常生活排放的垃圾堆放在城郊而未能及時有效處理,又滋養出許多新型怪異物種或病菌,給人類綠色生活埋下極大隱患。

3面對土地規劃對環境破壞的解決策略

3.1土地統籌利用規劃

土地統籌利用即在特定區域內遵照一定指導原則和方法,統籌兼顧,統籌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實現區域內經濟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統籌:一,統籌城鄉用地,限制城鎮用地盲目擴張,保護農地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二,統籌用地結構和用地方式,規定土地利用和排除不當利用行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從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3.2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土地利用專項規劃是為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產出率與利用率。包括兩方面的專項規劃:一,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嚴格土地規劃審批和用途管制,建立目標責任制,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宣傳和質量監測;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規劃。對于人為破壞還具有一定土地肥沃力或較好土地結構和利用條件的土地,采用生物技術、工程技術進行整治,使土地恢復到可利用狀態。

3.3強化對耕地和優質農用地的保護

國家糧食要安全,社會要長期穩定平衡發展,必須保證耕地在數量、質量、規劃布局上的安全。強化基本農田保護,建立旱澇保收糧食穩產高產基地,開展農田標準化建設,控制建設占用基本農田,同時保護適量優質園地、草地、林地和養殖水面,用以提高農用地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在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嚴格宅基地指標批準,防止村民隨意占據耕地建設房屋。

3.4土地資源生態規劃

對土地資源進行生態規劃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必然執行。土地資源生態規劃對人們的土地利用行為進行調整、控制和引導,不僅追求土地自然狀況的生態化,還應該保持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要求人們在土地上進行的一切活動要遵照土地利用的生態規律,保持水土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可持續性,真正滿足公共健康與安全的需要。

3.5土地保護區規劃

土地保護區規劃實質就是對一些重要卻容易遭到破壞的區域進行專項規劃管理,按照土地用途區分,可以建設基本農田保護區、名特優新農產品保護區、風景旅游區和自然保護區,防止土地使用者由于缺乏一個全局的政策引導而人為破壞土地生態系統。以風景旅游區的建設來說,旅游區一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山體和植被的破壞往往是其基本建筑面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這就要求土地規劃者協調經營者的經濟利益和維持土地生態系統的生態整合性關系,開發建設與景觀破壞的關系,以及合理規劃景點、服務設施的空間分布和建設。

4結語

人多地少是當下我國社會發展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如何正視和突破這個瓶頸,關系到我國自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否可持續。政府作為土地的管理者,其每一個政策的出臺與變化,都會引導人們如何讓去行動,所以政府對土地利用必須有一個合理科學的規劃,同時人們在活動時也要落實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有限土地資源的意識。全民行動,社會發展必定更加全面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篇(3)

Abstract: BiShi town land layout directly affect the whol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Hunan province as the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BiShi town land layout has been prais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function layout thinking, and the various functions to introduce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o, discusses the main land layout than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and finally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strategy for concerned personage reference consultation.

Key words: BiShi town; Land layout; Construction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新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平地而起,很好的拉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用地壓力,眾多的建筑物的需求不得不提醒我們土地布局的重要性,為了讓每塊土地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我們必須在啟動項目之前先對其用地布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以節約集約土地為原則,理清布局思路,規劃用地結構。眾所周知,弼時鎮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獲得湖南省當地政府在內的多發關注,近年來當地的經濟狀況發展迅速,依靠其特色的文化歷史,弼時鎮的旅游事業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為更好的發展其旅游業,湖南省啟動弼時鎮旅游建設項目,所以在其用地布局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弼時鎮的用地布局做以深入的探究,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弼時鎮用地總體布局及功能結構

從弼時鎮項目規劃的總體情況分析,其用地功能布局的總體思想主要體現在公共服務區,生態住宅區及整個城鎮發展軸線的布局規劃上,具體而言如下所述:

(一)公共服務區

由于弼時鎮現有的公共服務設施大部分都集中在107國道一層皮的布局模式上,站在土地功能布局的角度,我們必須對其用地結構進行調整,要對現有的行政辦公用地實行搬遷政策,重新形成以新鎮政府為中心的公共服務中心。該中心包含鎮政府、計生站、活動中心發、賓館及商業街等多元化設計,旨在讓公共服務區的環境更加全面和人性化,以便其在用地布局時發揮其應有的效應。讓大家可以感受到它的溫暖和便利。

(二)生態居住區

就目前弼時鎮的居住現狀看,其主要居住區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一到三層,其總體布局一方面是沿著之前老的107國道布置,而另一種則是相對分散的居住分布,很難形成一定的規模。此次土地規劃我們將強調規劃其用地結構,最終的目標是是西漢南北兩個生態宜居組團的目的。總的來講生態區住宅在本次的土地規劃中將以其規模化為主。

(三)發展軸線規劃

對于整個城鎮的發展軸線而言,此次布局采用“兩縱一橫”的主干道路,其中“兩縱”主要指新舊107國道,而“一橫”則指弼時路。

論及其主要的功能結構,我們可以用 “一心一帶兩區三軸多節點”來形容。具體而言:

“一心”指規劃區綜合服務中心,包括行政辦公、商業金融、休閑娛樂等三個主要功能區;“一帶”是指濱水景觀帶;“二區”指分別位于規劃區北部內居住區、和位于規劃區南部的高檔居住區;“三軸”主要指沿規劃區老107國道形成的一條商業發展軸,沿鎮政府前集旅游服務商業金融于一體的形象展示軸,沿新107國道形成的生態觀光軸;“多節點”集貿市場、旅游產品市場、工藝品市場、公園、入口廣場等。

二、具體規劃用地布局

具體而言,弼時鎮的具體規劃用地布局情況我們可以從居住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兩方面來研究。當然,相對來講,居住用地因為其形式比較單一,所以在用地規劃上考慮此問題和細分程度相對于公共設施用地要少一些。我們在進行這部分用地的規劃是主要運用集中布局方式,以公共服務中心南、北兩面布置,居住用地總面積16.74公頃,占總用地的33.43%。此外,由于公共設施用地的復雜性及可塑性較強,所以不同于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在規劃的過程匯總必須根據不用的用途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根據弼時鎮的發展實際來看,此次的公共設施用地規劃的核心是新鎮政府及老107國道,其總面積為15.21公頃,占總用地的30.37%。其具體規劃內容分為以下幾點:

(一)行政管理用地

此次規劃用地對于行政管理用地方面,主要是將新鎮政府搬遷至新107國道與弼時路交叉口的西南角,作為弼時鎮的形象節點。結合計生站一起布局。總用地面積為3.04公頃。相對于其他公共設施用地,用于此方面的土地占地面積相對比較多,旨在讓弼時鎮的形象有一個較為顯著的提升。也為發展其他行業尤其是旅游業做以鋪墊。對其品牌形象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教育機構用地

弼時鎮在此次的土地規劃別強調教育機構用地,主要是為了提升該鎮的總體文化層次,同時帶動其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此次規劃將保留規劃區北部的弼時鎮中心幼兒園,并在南部居住區范圍內新建一幼兒園。總用地面積為0.60公頃。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地青年家長子女教育的需要。

(三)文體科技用地

為應對文體科技的發展,我們在此次的規劃用地中專門對此項用地做出規劃,以便讓科技帶動周邊各項事務的發展,實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目標。其具體布局為在其規劃區內規劃一活動中心,緊鄰鎮政府布置,總用地面積面積0.60公頃。雖然占地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其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文體科技在每個時代都是不變的主題。

(四)醫療保健用地

自從新醫改政策及醫保體系的逐漸完善以后,醫療保健逐漸成為各大城鎮規劃的基礎和重點,不僅體現了人文關懷,更對人們的生活負擔予以減輕。在本次弼時鎮的醫療保健規劃用地的規劃時,一方面在規劃區保留弼時鎮衛生院保證居民正常的保健工作,另一方面將其東側用地預留控制為醫療保健用地,為其的預留發展空間,總用地面積為0.7公頃。當然,此項規劃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醒廣大市民朋友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身體健康。有什么疾病應該及時治療,而不能因為怕麻煩或花錢耽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五)商業金融用地

隨著近幾年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弼時鎮在此次土地資源的布局過程中也與時俱進,專門規劃處商業金融用地一保證金融行業的具體運作。規定策略中指出規劃區商業用地采用點線面相結合形式布局,較為均衡的分布在規劃區內,以滿足城鎮居民的購物需求。同時保留沿老107國道布置商業帶,規劃在府前路形成規劃區商業軸線,并將沿線的局部放大形成較大的商業點,大的商業地塊主要圍繞旅游產品市場布置,形成規劃區的商業中心以應對金融市場的變幻莫測。商業用地總面積8.30公頃,占總用地的16.57%。如此龐大的占地面積說明了商業金融用地在弼時鎮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惜犧牲眾多的土地資源來保證商業金融用地的完整性也要求我們必須關注該地的商業金融市場,要將發展旅游產品作為工作的重點和創收的目標。

(六)集貿市場用地

不同于旅游產品的無形市場,弼時鎮近年來在集貿這一有形市場上也開始探索,旨在通過一系列的集貿市場將其知名度得到一定的擴張和延伸。目前鎮區正在計劃建設一處工藝品市場,位于旅游產品市場的南端,并在老107國道的西邊建一以零售為主的鄉鎮集貿市場,總建設用地面積約1.97公頃。

總的來講,本次弼時鎮的規劃用地在布局上還是較為科學的,按照不同的用途及功能對其相應的土地進行合理的劃分有利于土地的優化和良好的利用,當然在此過程中我們也必須遵守一些相應的規則,只有這樣才能讓此項工作進展的更為順利,為此我們也應該制定相應的策略來保證具體工作的實行。其相應的布局表如下所示:

三、總結

綜合全文,弼時鎮的土地規劃策略關系到其總體的經濟發展,良好的用地規劃對提升當地土地利用率,減少土地浪費,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效率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所以作為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完全掌握弼時鎮的具體規劃方向和方法,以便在實踐中認真感受其優點,為弼時鎮的繁榮作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紅云、楊潔、聶驍文.人口預測模型在鄉鎮土地規劃修編中的應用研究——以梧州市長洲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17).

篇(4)

園林花木在城市中擔負著清新空氣、美化環境、防止污染的重要生態功能。園林城市是今后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在漢陰縣城土地規劃利用中,要樹立園林城市意識,根據漢陰縣城“一湖兩岸”不同的功能分區,在縣城土地規劃利用上,通過擴大道路花木、廣場園林、小區園林、民居花園、單位園林、公園綠化面積,將森林花卉引入縣城內部,緩解熱島效應,提高縣城生態品位。全面建設“陜南宜居園林縣城”。

一、縣城土地利用生態現狀

1、漢陰縣土地利用概況

漢陰縣地處陜南,北枕秦嶺,南倚巴山,鳳凰山系橫貫全縣東西,漢江、月河由西向東穿境而過。國土面積1347平方公里,其中城鎮用地229公頃。2009年耕地保有量50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5萬畝,人均耕地1.69畝,森林覆蓋率達57.6%,總人口29.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68萬人、城市人口3.2萬人),屬典型農業縣。全縣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1人。

2、山水園林縣城建設情況

為優化縣城土地利用,構建生態環境,改善人居條件,漢陰把打造山水園林縣城作為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名片,以城區綠化為重點,加快月河川道、316國道沿線綠化步伐。一是抓好縣城北部龍崗園林綠化。依托退耕還林,以菩薩泉景區為中心,按照生態、經濟樹種合理搭配,喬灌草合理布局的原則,投資600萬元,建成退耕還林示范點1005畝,完成千步梯和水窖等基礎設施工程。目前園內植被茂密,鳥語果香、曲徑通幽,已成為居民鍛煉休閑的好去處;二是城南開發與綠化并舉。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在加強現有資源保護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合資合作等形式加快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在省級大木壩森林公園投資近800余萬元先期開發了鳳凰山莊、龍寨溝等部分景點,突出綠化美化,大力培育農家樂等服務行業。三是加大城區治污力度。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加大縣城穿境河流——月河的治污力度,竣工投入使用的一號、二號截流壩打造出的人工湖,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沙鷗翔集,形成了天然的山水美景。四是城區綠化因地制宜。南區開發堅持綠化與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路修到哪里,綠化就到哪里,新建的鳳凰大道、鳳凰廣場和文化廣場采取喬灌草相結合,新建綠草坪2萬平方米,栽植桂花、紫薇等名貴樹種200余株,綠化面積達1萬平方米;北區綠化采取見縫插針的辦法擴大林木覆蓋面,栽植香樟、紫荊、桂花和垂柳等名貴樹種2萬株,對北城街、環城路、廣場路等主要街道實施全段綠化,對背街小巷宜綠化路段綠化近10公里,面積達5萬平方米;濱河世紀花園、憩園小區等新建居民小區綠化率均達30%以上,城區2.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達8.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8%。漢陰榮獲了“全國綠化模范縣”、“陜西省園林縣城”等稱號。

二、制約縣城土地生態利用的因素

漢陰縣在國土生態利用方面比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矛盾。制約縣城土地生態利用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漢陰縣人口增長快,1986年人口有26.65萬人,1996年人口增長到28.28萬人,2009年人口達29.88萬人。人口與耕地矛盾逐年加劇,人口密集的地方耕地少,耕地較多的地方人口少。建設用地需求日漸增大,且主要集中在人多地少,土地條件較好的地方,月河川道地區耕地數量減少幅度大于山區。

2、縣城土地利用生態結構不盡合理

縣城綠地規模不大,林份質量不高,林木蓄積量少,花卉利用效益差,綠地重植輕養。國土生態規劃缺乏超前意識。現有的《漢陰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年)》、《漢陰縣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2006年)》已經屆滿,難以適應縣城國土開發、“城鎮靚縣”、園林旅游的要求;《漢陰縣城市總體規劃(2010年草案)》正在修編之中,縣城生態綠化規劃設計面積不大,亟待調整、更新、充實、完善,建議方案超前,在未來20年不落后。

三、加強國土綠化的深遠意義

1、珍惜土地,造福人民

土地是最寶貴的自然資源和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隨著漢陰人口增長,城鎮用地規模的擴大,經濟、社會、生態持續發展,必須關注耕地減少的趨勢,有效預防土地資源破壞現象,務實解決土地利用供需矛盾。珍惜土地、綠化國土、持續發展、造福民眾,意義重大而深遠。

2、綠化國土,生態文明

為加強土地利用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協調部門、產業、居民間的用地矛盾,務必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國土綠化區域布局,切實保護耕地,嚴格控制非農建設用地,有計劃地進行土地開發、利用、整治、綠化和保護,使漢陰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漢陰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提供土地資源保障。

四、拓展縣城國土綠化的思路

篇(5)

一、研究背景

克拉瑪依市位于中國西北部,下轄克拉瑪依、白堿灘、獨山子和烏爾禾等四個區,地域面積約7700平方千米,轄區內有新疆油田公司、獨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等多個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區域內總人口約40萬人。新疆油田主要作業區域在準噶爾盆地,年產原油逾千萬噸、天然氣近40億方。克拉瑪依市主要黨政機關、新疆油田公司總部及其大部分二級廠處機關均位于克拉瑪依區。

克拉瑪依在城市與油田企業的關系方面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特殊性在于這是一座因油而興的城市,石油石化企業承擔著水、電、暖、燃氣和物業等部分城市基礎設施管理職能。典型性在于,與大多礦區一樣,克拉瑪依在由礦區向城市發展的進程中,迫需解決城區用地調整、區域內儲量動用等影響油田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有因依法用地意識淡薄、管理粗放、家底不清等歷史遺留下來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問題,也有因企業發展用地需求激增和克拉瑪依城市建設空間難以拓展的先天土地資源不足的瓶頸,其數量、質量、時間、空間、用途等諸多要素在配置中必然產生的客觀矛盾,這些矛盾和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擺在企業長遠發展和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障礙。只有首先做好了存量土地管理工作,才能實現企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共贏。

二、以規劃指導企業存量土地管理

土地是油氣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按常規的管理思路,在城市發展的推動下,被動的對土地逐項進行調整不利于實現企業資產的高效利用和日常管理,更不利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截止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管理著克拉瑪依區中心城區約1100公頃土地,約占當時已建成城區面積的50%。面積大、宗地多,管理難度較大。為此,新疆油田主動謀劃,在對位于中心城區的存量土地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詳細規劃,編制了《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瑪依城區存量土地利用規劃》(以下簡稱《存量土地規劃》)。

1.編制《存量土地規劃》的目的

克拉瑪依市于2007年編制完成《克拉瑪依城市(中心城)總體規劃(2006-2020)》,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用地面積為4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28萬人,該規劃對油田公司中心城區的存量土地用地布局影響較大,也是編制《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瑪依城區存量土地利用規劃》的主要原因。

隨著城市規劃的調整和市政工程、民生工程的實施,新疆油田公司中心城區內分散的存量土地面臨著外遷和整合,這對企業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同時為了全面掌握新疆油田公司在克拉瑪依城區土地情況,加強對存量土地開發利用管理、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保證企業用地有序和高效、發揮存量土地效益最大化,實現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的轉變,為油田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用地保障,也需要對油田公司存量土地的權屬和用地性質進行全面清理,重新整體規劃其用途。克拉瑪依中心城區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

2.開展的相關工作

2.1成立編制工作組織機構。新疆油田公司成立了存量土地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公司主管經營的副總經理任組長。為便于與政府規劃、發改、土地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領導小組在油田公司規劃計劃處設置了辦公室,具體負責規劃編制過程中的統籌協調和管理工作,下屬各二級單位均成立相應的存量土地規劃編制小組并明確主管領導和專人負責土地調查和規劃研究工作。

2.2全面調查。該規劃從開始調查到編制完成歷時三年。在編制過程中,存在土地資料不全、現狀不清、歷史因素復雜等諸多困難,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認真負責地現場調查,細致了解每塊存量土地基本信息及變遷沿革,詳細核對調整方向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有無沖突,深入思考每宗土地如何發展利用等諸多細枝末節事宜。在編制后期要結合油田、市政的各個專項規劃多次討論、反復修改完善,與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對接和科學論證,并多方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2.3科學分類。目前在新增用地協調工作中,對于土地類型的界定時常存在很多爭議。同樣,對于存量土地的調整與利用也存在統計口徑不一的問題,這對宗地信息收集和規劃利用提出了新的問題。經過研究分析,新疆油田從實際出發,結合現有土地使用情況和油田專項發展規劃,提出了將存量土地分為行政辦公用地、科研生產用地、生活用地、生產輔助設施用地、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物流服務用地、其它用地等七大類型,解決了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中的統計口徑問題。

圖1 克拉瑪依中心城區發展情況

3.規劃主要內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3.1規劃結構及內容

規劃中首先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協調的原則,制定存量土地規劃原則、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功能定位;其次通過規劃建設用地調整,提出公司存量土地發展方向(尤其是制定改制企業占(使)用油田公司土地解決方案)和存(增)量[2]土地管理體系、制度和實施措施,為存(增)量土地的管理和開發建設提供依據,規劃了油田公司土地各時期發展戰略。《存量土地規劃》主要由七個部分構成,如表1所示。

表1 新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規劃的結構及主要內容

3.2通過《存量土地規劃》的編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3.2.1調查現階段新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基本情況和存量土地歷次變化情況。

3.2.2分析了城市快速發展給存量土地帶來的挑戰。

3.2.3制定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利用調整規劃,規劃了增量土地建設區位、規模和土地各時期發展戰略。

3.2.4制定了改制企業占(使)用油田公司土地解決方案。

4.實施存量土地利用規劃的保障措施

4.1建立完善的存量土地管理體系。無論是油田公司,還是市政工程,在克拉瑪依城區的各類項目建設、功能布局,均以《存量土地規劃》為指導,完成項目總量和布局控制審查。

4.2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了存量土地利用審批流程,編制并下發了《新疆油田公司中心城區存量土地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嚴格按照《存量土地規劃》,認真貫徹執行存量土地和增量土地用地分類(用途)規定和許可制度;存量土地的置換、改造、開發建設和增量土地規劃建設均須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凡不符合規劃要求的,不予審批。推行領導責任制,并將其作為工作目標和考核業績內容之一。

4.3建立存量土地信息系統,健全存量土地管理臺帳。加強規劃修編工作。建立新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行動態管理,為存量土地的置換、改造、開發、建設和規劃決策提供最新、最準確的基礎信息。在《存量土地規劃》和《城市(中心城)總體規劃》指導下,積極參與政府編制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工作;在上位規劃指導下,推進油田公司編制大宗用地、核心區域用地修建性詳細規劃工作。

4.4開展存量土地各項前期研究工作。土地管理屬于動態管理范疇。由于每塊存量土地都存在區位和大小差異性,其內在的價值無法準確評估,因此近期油田公司開展了存量土地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為其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根據公司業務發展情況,結合公司產業整合發展目標,開展了土地需求研究。

4.5成立了成立土地置換及地面資產處置工作領導小組,集體決策,對出現的存量土地處置事宜嚴格按照《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土地管理手冊(2012)》中規定進行處置。

三、城市規劃區域內的儲量動用

由于克拉瑪依先有礦區后有城市的特殊性,近年來,城市范圍不斷拓展,部分油區和油田生產設施已被包圍在城市規劃區內。城市發展勢在必行,油田資源來之不易,為促進城市與油田的融和發展,在推進城市發展的同時,兼顧油田優質、高效儲量的開發利用,油田公司在城市相關規劃方案編制階段即參與相關設計工作,并組織專業部門和專家從鉆井方式、開發方式、地面工程、生產管理方式等方面深入研究,“一井一策”,從安全環境、景觀布局等細節考慮,充分做好城區建設與油氣田開發融和發展工作。

1.充分結合規劃布局,合理確定開發方式。城區內實施儲量動用必須集約用地;要全面考慮油氣資源開發帶來的安全和環境影響,滿足城市景觀要求;要推廣叢式井平臺方式布井、優化注水管網、減少多級布站、加快開采速度;在日常生產管理方面采用密閉輸送等開發方式,這對油氣田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新疆油田在紅003井區已實現了“地下采油、地上旅游”開發模式。按照這一模式,油田公司結合新一輪城市規劃和《存量土地規劃》完成了對城市規劃區域內油藏的評價工作,全面掌握了儲量及分布情況,為合理編制開發方案打下了基礎。

以中心城以南區域的油氣儲量動用為例。政府在規劃方案編制階段即來函告知擬實施建設經濟適用房和生態濕地項目,并提供了項目范圍坐標和規劃實施方案。油田公司將項目范圍與油區進行疊合后發現該區域內有優質儲量尚未全面動用。雙方進行了多輪協商,最后確定政府在不改變項目功能的前提下,局部調整規劃布局,油田公司以叢式井平臺方式布井并盡量遠離人員密集區,同時油田公司對規劃區域內無法調整的老井,按照項目建設時序加快開采、實施分期封井。

2.開展老油區的安全性評價工作。開發方式調整是完成了城市與油氣田開發融和推進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進行老油區的安全性評價工作。由于已開發的老區地質情況復雜,裂隙發育程度高,淺井較多,為從根源上杜絕項目建成后的水竄、氣竄、塌陷等安全和環境隱患,為城市開發建設提供決策依據,很有必要對地下情況進行全面評價。新疆油田公司與市政府聯合成立了“城市規劃區域地下油氣礦藏安全影響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對整個城市規劃區域(包括規劃在建區域、規劃未建區域和已建成區域)進行評價工作。

評價工作的主要內容是詳細描述細微斷層的分布、斷層延伸高度、地層分層厚度、地層油氣水具體含量等,提出地層平面圖、剖面圖、三維立體空間圖等相應研究成果圖紙,明確“是否有風險”、“有風險且經濟的可控措施”,“對有風險且不可控的建議”等問題。

四、完善企業與政府的協調機制

礦區是城市的一部分,“小而全”的模式帶來的是油氣田企業投入巨大而功能有限。作為礦區應融入城市發展,利用城市范圍擴展的有利時機及時尋求與城市和諧發展的結合點。油氣田企業與政府協調的核心是土地。編制《存量土地規劃》可指導企業明確職工生活小區、生產設施、倉儲設施、科研辦公設施等用地的調整方向,這對市政道路建設、供水系統、供電系統、供暖系統、燃氣系統以及文化教育、招商引資等市政項目的實施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1.理順企業與政府的協調機制

1.1協調工作要以正式文件為依據。政府在實施一個項目前均以函件、通知等形式正式告知油氣田企業,這既是企業開展相關協調工作的依據,也是明確工作界限和企業內部進行協調的重要指導。

1.2協調工作須明確牽頭部門和負責人。值得注意的是,發送文件的政府部門可能僅是其中一個階段或某一方面的管理部門而非牽頭部門。例如要實施一個市政項目,涉及到政府的規劃、土地、建設、財政等多個部門,由于事先未確定牽頭部門,可能造成企業同時面對多個部門的情況,極不利于溝通和協商,問題較多。為提高協調工作效率,不僅是政府要在來函中明確牽頭部門和負責人,企業內有關部門也應按相關管理制度明確相關責任人和聯系人。土地問題較為敏感,只有集體決策才能避免管理風險。

2.城市建設中需要協調的問題。圍繞土地這一核心,政府與油氣田企業主要的協調問題有:市政設施占用企業土地及地面資產的拆遷補償;水、電、暖、訊等市政配套系統的建設等兩方面問題。解決這兩方面問題的關鍵是:在《存量土地規劃》的指導下協調政府落實企業的搬遷承接地,并委托第三方對土地和地面資產價值進行評估;同時對配套系統要編制總體方案設計,按照“誰受益、誰投入”的原則確定實施界面和資金來源。

五、結束語

《存量土地規劃》是指導油田企業在城市快速發展中不失方向的重要工具。城市與油田都需要可持續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未雨綢繆,提前做好相關規劃的研究,在規劃的指導下開展市政和礦區項目的協調工作。這既有利于城市發展,更有利于油氣田企業利用城市發展的機遇實現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最終實現油田和城市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篇(6)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學者管仲即認為“地者,成物之本源,諸生之根菀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學習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土地的認識和理解也逐步加深。例如從農業生產活動者發現,農作物不限于與土壤或地貌的發生關系,而是與某個地段的整個自然環境發生關系;從事房地產開發者發現,建筑房屋及修建各種其他工程,不能只限于考察地貌,還要考慮氣候、排水、地表和下水文特征以及動植物的美化等;從事旅游地規劃設計的人們則認為,對目前的土地狀況需要進行管理,用好每一寸土地。下面,我們就盤縣灑基鎮土地規劃做如下分析。

一、灑基鎮基本情況概述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從土地的數量上分析,土地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土地供需矛盾尖銳。人均占有總土地面較低,隨著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的不斷減少,人地矛盾、吃飯和建設的矛盾將會更加突出。如解決不好,將直接制約我鎮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地的質量上來看,全鎮的土地,特別是耕地,質量差,土層淺薄,坡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嚴重,優質耕地數量少,中低產田上比重大,耕地肥力差,糧食單產水平低。從土壤形成的條件看,由于我鎮地貌類型重雜多樣,具有明鮮的地域差異,因而對土壤與環境之間物質及能量的分配有較大影響。從土地后備資源情況看,我鎮后備資源缺乏,數量少,質量差,難以利用。近二十年來,耕地面積雖然在逐年遞增,但實際上增加的耕地是陡坡開墾擴大的耕地面積,良田好土卻在不斷減少,如開礦、建磚瓦窯、建焦化爐、修鄉村公路,農民建房等等一切用地,形成了人口和資源的尖銳矛盾。

三、解決當前問題的對策

土地利用的潛力和矛盾,用什么方法來解決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雖然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鎮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只要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加大管理的力度,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合理安排,合理用地,土地就一定能夠得到合理的利用。

必須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安排,按國家規定的建房面積去規劃,各企業用地也必須合理規劃,只要進行合理宏觀調控,就能充分發揮市場對土地資源的配置作用,全面分析,揚長避短、克服缺點、發揮優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強科技投入,實施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許多土地問題都可以轉化成巨大的潛力,成為我鎮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我鎮主體農業特色明顯,本鎮地處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鎮內地型復雜,小區氣候變化明顯,為主體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如有豐富的礦產品資源,又是以煤炭資源開發為主的工業鎮,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國家大量投資開發,建成了盤江礦務局的下屬——土城礦國有大企業,帶動了我鎮的地方工業、鄉鎮企業、交通運輸、集鎮貿易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附近農村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使我鎮土地的經濟效益得到了提高。

加強土地利用規劃的管理目標,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我鎮的經濟發展,必須全民動員,從政府機關以及各個行業單位都明確土地的重要性,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吃飯問題,生存一天都得要吃飯,所以上述談到的問題各級政府以及全民都要高度重視,認真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加以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目標,制定基本農田的保護,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基本農業田。

參考文獻

[1] 周鵬.淺談貴州省土地開發整理規劃設計存在問題及建議[J].吉林農業. 2010(07)

[2]朱博.我國土地整理的對策與建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2)

篇(7)

一、土地規劃認知

土地規劃指的是一國或一定地區范圍內,按照本國的經濟發展的前景和需要,對土地的合理使用等,所作出的長期安排的活動。土地規劃的目的在于保證土地的利用,同時能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按比例發展的要求。現有自然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的分布和配置狀況是土地規劃的依據,最終使得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為的原因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二、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城市以土地為載體,它是具有多種功能的人口聚集地,不言而喻,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我國,城市規劃主要是根據城市的客觀條件而因地制宜,在合理統籌安排部署下,使得其余的各個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協調地發展,但是,對于土地利用中的總體規劃來講,其主要關注的是耕地數量的保護以及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的控制,對于產業用地布局分散在農業發展規劃、工業園區規劃以及旅游發展等規劃在次要等級的規劃之中。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領域的現代化建設都處在一個漸進的過程之中。自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后,我國政府不斷進行著土地利用相關制度的建設,同時也頒布、修訂了諸多的法律及法規,使得土地利用規劃受到了整個社會的普遍重視,與之相應的,各級政府按照規劃規劃使用、管理土地的意識大大的增強。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整體的土地利用規劃中實踐仍然不盡協調。對比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城市規劃的本質概念、特征屬性兩個方面,不難發現,城市規劃作為土地利用規劃的一種,其與總體規劃具有密切的聯系。但是在土地利用規劃的實踐中,由于我國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不完善性,使得規劃實施環節容易造成脫節,導致土地利用方面出現整體與個體利益相悖、總體規劃與城市規劃的關系脫節問題產生。其只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土地利用規劃的種類較多,分工不明確。土地利用規劃三大類包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詳細規劃與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又分為五級,分別是國家、省、市、縣、鄉五級,按理說是層次完整的,但是,由于我國目前各級總體規劃職能分工的不明確性,以及內容相似雷同,其他專項規劃的編制則相對缺乏,致使詳細的方案規劃活動不能夠積極地去開展。但是,相對于其他國家的土地利用規劃而言,國外最高級別的土地利用規劃,往往是比較宏觀的,只是對下一級別的規劃,單方面的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在其他的地方制定的土地利用規劃則上,內容詳實,分類細致,有的甚至是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

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的不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規劃等等方面各成體系,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上無法有效發揮對于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對于土地利用需求的整合作用。同時,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一般是屬于計劃性規劃,其出發點是土地供給,前提是上級下達的非農業建設用地控制指標,重心在控制,有效引導需求;而城市規劃,則是按城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客觀規律編制來進行,著眼于發展。二者在規劃的目標、時間、部門職能分工以及編制規劃所依據的技術標準等等的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最終導致了城市發展規模不斷的突破各種規劃的失靈現象。其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內部體系,在目前而言,仍然存在協調性與銜接性差、形式死板的缺陷,這些原因導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城市用地規模的控制規劃失靈。

3、政府規劃干預政策存在缺陷。政府干預政策的存在的原因是市場失靈,而政府干預手段的一種體現即是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政府規劃干預措施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往往也存在缺陷,比如規劃指標下達依據不充分、規劃指標設定不科學等等的因素造成非農建設用地量稀缺導致城市規劃與總體規劃相悖以及缺乏公共參與等。

4、激烈競爭。激烈競爭導致了城市間沖突和區域性矛盾不斷地加劇,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國家、區域、城市越來越受到重組化的影響。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之市場化和全球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我國地方政府之間開始存在愈發激烈的競爭關系,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由原先變成了發展地區經濟、增強城市競爭力,由于城市之間競爭的關系的進一步加劇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城市間區域性的矛盾激化。

三、應對措施

1、規劃編制。強調的保護基本農田、維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控制非農建設用地規模等方面,向全面保護國土資源方向轉變,最終目的是達到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理想是保障區域發展的公平性和人與自然共存的和諧性。

2、轉變控制體系。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的體系,應當由以指標控制體系為主向,同時結合以宏觀控制手段為主、與空間布局相結合的概念轉變,弱化單純的指標控制、分配作用,不斷地加強產業布局優化、用途管制的規模等,做到少說假大空話,一定要切中要點,提高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效率。

3、保證指標設置的彈性化。在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指標的控制是無可避免的,因此,規劃的制定必須要保證指標設置的彈性化,其目的是降低信息不完整的特點帶來的規劃制定不科學,以及脫離實際情況的帶來的風險。

4、引入適當的公眾參與機制。我國土地利用規劃制度在制定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引入公眾參與的機制,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土地利用規劃在土地資源配置,使其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5、規劃實施。構建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保證各級規劃在實施過程中的信息數據的透明化。同時,實施保護規劃的價格屏障,加強重視價格機制,以期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規劃間的空白。此外,還應該不斷的提升土地利用規劃的法律地位,相關配套的政策措施,保證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到城市規劃、甚至其他的下級規劃,在各級政府單位的職責范圍內都能夠得到順利的實施。

篇(8)

1 總體規劃編制中存在的問題

1.1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兩規”)的約束力度不強,政府有關部門均可以根據當地土地性質等進行自我調整。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政府易受客觀因素影響進行大范圍的調整,導致建成建筑與規劃功能、結構嚴重不符。當然,不排除規劃結構本身有不合理的地方。

1.2 兩規的銜接不夠。城市總體規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對城市內的建筑用地結構、布局、功能等進行規劃,可以說僅僅是部分用地的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全面性的,是對該區域內所有土地結構、布局、功能等的規劃,對各部分用地均有規劃、制約作用。兩規規劃時參考的依據不同,在規劃范圍、用地規模、規劃結構等方面具有沖突,銜接困難。

1.3 兩規總體規劃編制審批所依據的規范、標準和程序過于僵化,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例如,以城市人口為參考依據進行城市總體規劃時,會忽略城市人口的流動、分布、構成等,規劃建筑的設施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做不到城鄉統籌,在公共設施容易引發沖突。

2 總體規劃編制如何改進

2.1 應滿足社會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重心由農業化變為工業化,對城市以及所屬區域建筑需求增大。城市總體規劃應主要注重中心城市的規劃,然后關注城市周邊及相鄰鄉村的規劃,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是小區規劃及各個小區之間的聯系。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區域內的所有土地資源應合理規劃,城市、鄉鎮、農村規劃要有一定的協調性,各個區域土地規劃的結構、功能等要關聯和諧,為人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2.2 增強總體規劃編制的靈活性 兩規編制的審批均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受法律法規的限制需要按規定更改,也易被政府審批人員因各種因素打回,而在這期間,區域內的可利用土地資源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需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方便更改。另外,兩規編制的格式、內容等應根據制度、政策的更新,以及城市的發展狀況及時進行修正。

2.3 精簡規劃內容 兩規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城市內、區域內對土地資源的利用,包括建設的建筑類型、結構、功能,交通道路如何分布,居民住宅建設區域等。例如住宅、辦公樓、公交站、旅游景點是城市的主要建筑,所以在進行城市總體規劃時應注重這幾點的協調、規劃,對不必要的建筑可以排除在規劃內,在城市內形成住宅、商業集中區,具有一定的結構性,布局合理,做到對城市土地資源的最大利用。

2.4 增強兩規的兼容性 城市總體規劃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核心內容是對土地的利用,而且城市總體規劃各項內容落實到實處都歸于對土地的利用。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的建筑用地進行規劃,注重城市建筑的結構,規劃注重細節,有一定的局限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區域內所有土地資源進行規劃,規劃注重大局觀對細節要求不高,而且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兼容性強。同時城市總體規劃還應注意對城市內自然資源的保護,發展城市綠色經濟,減少城市內空氣、噪音污染,降低對城市資源的浪費,從細節方面著手構建節能環保城市。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除了要包含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還應注重區域內其他地域的土地資源規劃。

2.5 縮減兩規編制時限 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城市土地資源的規劃日益嚴謹。我國兩規編制一般以20年為時限,但是20年間社會發展迅速,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的內容、結構等適應不了市場的變化,無法順利實行。縮減兩規編制時限,如將時限由20年縮至5年,可確保兩規編制內容在有效時限內均符合市場變化的需求以及法規制度的要求。

2.6 簡化兩規編制的審批

兩規編制的審批機制應該是靈活的、可隨機應變的,以確保兩規編制的適應性。兩規編制的審批程序一直是固定不變的,程序繁瑣復雜,耗時久、效率低,例如鄉鎮的土地規劃除了鄉鎮規劃、審批外還應由市級政府有關部門審批通過才可實施,但是經過多級審批耗時久,還易發生變故,但是簡化兩規編制的審批后可以減少審批時間,規避一些因審批人員、時間等引起的變故,為兩規的順利實施提供便利。

3 兩規如何協調

3.1 兩規編制同時進行 城市規劃部門工作人員應與土地規劃部門工作人員協商,為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制定統一的規劃限期、制度等,使兩規編制同時進行,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兩規的時限進行統一,兩規同時進行、同時結束,使兩規內容銜接更為順暢。

3.2 對人口調查結果進行協調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人口規模的預測關系到建設用地規模的預測。兩規編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民服務,不管是城市內土地資源利用還是城外土地資源利用,所筑建筑均離不開人的衣、食、住、行四方面,所以,在兩規編制前都需要進行人口調查,而兩規協調也應注重對人口調查結果的協調。兩規調查應在調查渠道、方式、區域等進行協調,確保人口調查結果盡量一致,更有利于兩規編制內容的協調。

3.3 兩規編制目標統一 兩規編制均是對國有建設用地的規劃,兩規編制對規劃用地規模的衡量均是通過人均占有建設用地的面積大小確認的,但是這種衡量方式忽視了城市舊城改造、擴建等因素對兩規編制的影響,達不到兩規編制預定的目標。兩規編制對土地資源的規劃均受到人口調查、社會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城市總體規劃注重城市內部建筑結構、布局、功能等,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注重城市、郊區、鄉村等區域內所有建筑結構、布局、功能等,但是兩規編制目標是統一的,對土地資源規劃的最終目標都是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4 結語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具體內容雖有所不同,但是基礎內容、規劃重點等卻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規劃的根本目的更是一致的。對兩規進行詳細了解,根據問題提出對策,并對兩規編制進行改革,增加兩規的協調性,可以為城市的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篇(9)

一、協調依據

****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土地規劃)和《****省域城鎮體系規劃》,是政府指導、協調其他各類規劃的主要依據。發展規劃確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具體項目以及建設時序,城鄉規劃的編制必須依據發展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必須與土地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范圍保持一致。發展規劃和其他各類專門性規劃確定的具體建設項目,必須服從土地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建設用地安排。各類專門性規劃必須服從城鄉規劃的統一要求,體現城鄉規劃的基本原則。

二、協調方式

(一)通過修編城鎮體系規劃進行協調。省建設規劃主管部門要根據全省****盡快修編《****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并積極開展滇中、滇西、滇南等城鎮群規劃工作。各州(市)人民政府要依據本級發展規劃,盡快修編各州(市)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區域性重大建設項目,必須符合城鄉規劃確定的布局和原則。

(二)通過近期建設規劃進行協調。近期建設規劃是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步驟,是城市近期建設項目安排的依據。全省尚未開展近期建設規劃編制的縣(市、區),要以發展規劃為指導盡快編制近期建設規劃。已編制近期建設規劃的縣(市、區),要根據發展規劃的要求對原規劃進行調整修編。近期建設規劃要合理安排各類規劃建設項目用地,并提出相應的規劃要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所有建設項目,包括工業、交通、旅游等項目,其選址和布局必須服從近期建設規劃的要求。

(三)通過核發選址意見書進行協調。按照規定須有關部門批準或者核準的建設項目,并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在報有關部門批準或核準之前,應當向項目所在地建設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各級建設規劃主管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家建設部等9部委《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設部《近期建設規劃工作暫行辦法》和《關于加強區域重大建設項目選址工作,嚴格實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許可制度的意見》等文件規定,建設項目不符合近期建設規劃要求的,不得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城市建設項目在報投資主管部門審批之前,必須先由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提出項目選址審查意見;沒有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土地部門不得提供土地;沒有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有關商業銀行不得提供建設資金貸款。其中,跨2個以上州、市的區域通和基礎設施項目選址意見書,由省建設規劃主管部門直接核發。

(四)通過規范土地出讓進行協調。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城市規劃管理。在城市、鎮規劃區內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之前,城市或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出讓地塊的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等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未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即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劃條件未納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擅自改變規劃條件的,該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對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建設單位批準用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撤銷有關批準文件;占用土地的,應當及時退回;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予以賠償。

(五)通過審核人口和用地規模進行協調。通過省發展改革委、建設廳、國土資源廳共同審核各縣(市、區)城市總體規劃人口和用地規模來協調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規劃。

三、保障措施

篇(10)

建設用地的規劃是一項大型課題,需要相關人員在充分了解現有標準的基礎上分析其中存在的弊端,并針對這些弊端進行改進與完善。傳統標準中,不合理情況較多,因此新標準的制定需要合理規劃出正確思路,確保土地的優化使用。

一、傳統建設用地標準的弊端

(一)制定依據的不合理

傳統標準制定的依據是根據人口數量來制定的,具有一定局限性。在相關標準第4.0.2中,明確規定了用地的計算范圍必須要與人口數量的計算范圍保持一致,人口數量的統計主要在于非農業人口。但在現實計算方面,多數城市的統計數據都是以常住人口為主,以此來申請到更多土地資源。常住人口中包含了城市固定人口以及外來務工人員,造成人口數量統計上的差異性。

另外,城市類型的不同,其用地容納程度也具有一定差異性。例如,大中型城市寸土寸金,其土地資源的空間聚集程度高,利用率也相對較高,而相對于大中型城市而言,小型城市土地利用率偏低一些。同時,像一些港口城市或是旅游城市,人口往來頻繁,因此人口與空間兩者之間相對應的程度并不同于一般城市。所以說,單純的依照人口來制定標準并不科學。

(二)市場需求的差異性

目前,土地配置仍然會受到市場資源的較大程度影響,城市建設用地會受到兩方面影響,即政府控制與市場調節。但在土地需求前景并不明確的條件下,土地資源逐漸呈現出市場化導向特征。

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下,原有的用地標準會呈現出滯后性特征,造成供求關系在時序上出現失調,直接導致一方面土地呈現緊缺狀態,另一方面土地無法合理應用情況出現。這種情況較多出現在城市周邊開發區域范圍內,在耕地被建設為城市建設用地時,可能出現效益低下情況。

(三)經濟發展的影響性

根據原有用地標準來看,對于一些發展較快城市而言是極不合理的。例如我國珠三角或是長三角地區,多數城市還處于工業化成長快速發展階段,其發展速度要高于國家各城市的平均發展水平,對建設用地的需求量也更多。

同時,城市發展階段的差異性也對土地需求有影響,例如我國香港這類產業升級已經處于完成階段的城市,對建設用地的需求量也呈現出穩定局面。而像是我國部分沿海城市,其發展正處于上升階段,對建設用地的需求量也更大。城市投資必然需要用到土地資源,因此經濟發展對用地標準的制定具有制約性。

(四)新興行業的沖擊性

目前,我國各類新興行業正蓬勃發展,這類行業的發展會讓原有建設用地標準受到一定沖擊。例如,物流業目前的發展已經達到飛速階段,與傳統物流經營模式不同的是,現有的物流行業更注重整個物流活動的模式化,即從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儲存、裝卸搬運以及信息管理這些角度展開一條龍式管理。這一管理模式是目前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土地資源的緊缺。一般而言,物流園區需要較大面積的土地作為倉庫以及各類設備的使用場所。目前建設用地標準中將物流中心用地劃分到倉儲用地中,需求量遠遠超出供給量。

換言之,新興行業的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量會不斷增長,傳統用地標注的制定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類行業的發展規模與發展趨勢,造成用地的不合理情況。因此新標準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到具有發展前景以及存在土地需求的行業,根據時代以及經濟的發展作出合理調整,確保用地的規范化,提高土地使用效力。

二、用地性標準的制定要點分析

(一)深化制度

標準的制定應該落實到實處,通過各項標準的變化讓規劃者看到與以往的區別,而不是僅僅表現為形式主義。從土地規劃初期到現在,我國土地使用已經經歷了有償——無償——有償的變更,這與我國經濟制度與社會發展關系密切。傳統土地轉讓制度使用的是協議形式,這種形式并不利于國家對土地資源的統籌管理。目前,我國土地買賣已經實施了拍賣制度,讓土地得到了更為合理的使用。

在不同時社會背景中,土地使用制度的變化對城市規劃的影響是必然的。在新標準中,相關制定者應加強對共用土地的籌劃,加強城市公共空間的開發,讓空間更有效運用,從而提升土地資源整體效益。

(二)規劃標準層次化

1、人均單項用地標準

這項標準應包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土地,例如居住用地以及公共設施等。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居民越來越注重綠地建設以及交通設施建設,規劃中應注重綠地廣場或是輕軌、地鐵等公用面積的土地資源規劃。

同時,新標準中應該將工業用地之類的土地資源單獨考慮,工業人均用地指標應該不同于普通土地,根據具體用途進行區別處理。

2、實地考察

這項標準的制定需要通過人均用地實際情況展開分析。同時,地段所處的氣候區域也需規劃到標準的制定考慮范圍中。另外,像一些地理位置較偏僻的山地城市或是以工礦類為主的城市,規劃建設需要經過實地考察后再實施規劃。

3、規定比例

建設用地并不僅僅包含居民的居住用地,規劃人員還需要考慮到人口數量、公共服務、綠地廣場以及交通設施。這五項在規劃中所占比例應該呈現出基本上固定模式,避免出現某一項所占比例過多影響其它四項發展的情況。

也就是說,新標準的制定應合理指出用地各項標準的比例,通過比例間的配合達到合理規劃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例如旅游城市這類傾向化較明顯的城市在比例上應注意調劑。

(三)實施公眾政策,制定符合市場經濟的用地標準

建設用地標準的制定首先需要保障用地主體也就是居住者的相關權益,確保每個人都有適合的住宅。無論何種土地規劃措施,最終都應該回到市場經濟的正常軌道中,通過經濟的合理調配引導消費者合理購買土地資源。

例如,規劃者可以通過對土地購買征稅來達到對土地的合理規劃,將目標規劃土地分為商業用地與公共建設用地兩種。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適應市場需求的目的,體現出政府職能轉變的成果。

結束語

建設用地的規劃是一項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切不可一蹴而就。土地規劃不僅關系到居民是否能夠享受到舒適的生活環境,還關系到我國土地資源是否能夠合理使用。總之,新標準的制定必須認清傳統標準中存在的問題,以正確的思路為指導,確保土地資源的合理規劃。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公墓道路建設 下一篇: 兒童心理與教育心理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