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0:26: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經濟對社會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近些年來,國際組織、區域性機構和各國認識到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及促進就業增長的重要作用,把發展和改革職業技術教育作為規劃面向21世紀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對于完善我國教育結構體系,促進教育的大眾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正確分析職業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是職業教育實現科學發展的前提。
一、中職教育與社會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相適應
(一)以終身教育為新的職教發展指導思想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那種一技學成終身受用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現代人必須通過終生的繼續教育,獲取所從事職業所要求的不斷更新的知識和必要的技能,才能在職場立于不敗之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結構性失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中等職業教育永久的市場。中職教育應是一種貫穿于個人職業發展全過程的一種教育與培訓。其目的在于幫助人們從幼兒園到成年獲得全部生涯的謀生技能,并形成個人生活方式。國外勞動力就業的狀況都已證明,“只有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才能終身就業”。所以中職教育的發展應牢固樹立以終身教育為指導的觀念應是職業教育的共識。
(二)以能力為本的新的職教觀
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的普通高中教育注重的是學術教育,質重于量;而職業教育則側重技能教育,要使之成為多數人就業的手段。但現在的情況是,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我們進入一間中職學校的教室,會發現它和普通高中學校是那么的相似,一樣的教室擺設,一樣的課堂教學,一樣的課后書本作業,活生生的把中職教育辦成了第二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實施培養各產業中間人才(技術員)的專門教育機構,屬技術教育的范疇,即在一定文化程度基礎上進行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教育,培養目標為各行各業的中間人才。所以中職教育應更加注重的是具體的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創造條件積極有效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重在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
二、中職教育課程與城鎮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
(一)中職教育的課程應根據農村和城鎮的需要設置種植、養殖、林業、水產、家電維修、計算機應用、汽車修理、電焊等實用技術課。
課程的內容一定要有系統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所謂系統性就是與技術對象有關的內容要全面。比如:辣椒種植技術內容應包括:種子的選擇及識別、種子消毒、育苗方式,移栽技巧、科學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加工儲存、銷售等內容。而且每一個技術環節的知識都一定要淺顯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學生掌握了系統的技術知識,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在農村或城鎮自主創業或就業。
(二)建立中職學校示范基地和實習基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把農村經濟中發展得較好的種植、養殖、果林場作為中職學校的示范基地。農村學生也可以把自家的種植、養殖項目劃出小部分來開展實踐活動,把所學的技術用在自家的種植、養殖項目上,并寫出試驗報告上交學校。帶學生到種植、養殖、果林場、觀光農業、立體農業示范點參觀,啟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在國家實行土地流轉、林權制度改革的條件下,引導學生應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現代農業機械設備、高效農業組合模式、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在農村利用荒山、空地、田土、林地、水域發展適度農業規模經濟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三)聘請社會科技指導員對學生進行現身教學。
把農村有名的種植能手、社會上創業成功人士聘請為社會科技輔導員,定期對學生進行實用技術教學和成才教育。用技術能手的技術專長、創業人才的成功經驗激發學生學習專業技術創業的熱情和感受創業的艱辛和快樂。
(四)加強校企合作,為企業培養優秀的后備人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開展校企合作,讓學生到企業參觀,參加實踐活動,利用假期到企業勤工儉學。利用學生所學的專長技術幫助企業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利用農村的資源,為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優質的原料。比如說辣椒加工廠,可以與中職學校合作,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利用學生的優勢,開展辣椒技術培訓,讓學生回家幫助父母種植辣椒,生產無公害辣椒產品,企業包回收,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經濟來源,又可以為企業建立優質的原料基地,也可以擴大辣椒加工廠在社會上的影響,對企業、學校、學生、社會及當地辣椒產業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五)開展技術競賽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學技術、比技術的熱潮。
開展科學養殖、種植,技術能手競賽活動,評選養豬標兵、烤煙大王、西瓜大王、養牛狀員、電焊標兵、機修能手等活動,對那些在種植、養殖上成本投入少、病蟲害防治好、經濟效益高的種植養殖大戶,技術過硬的技術能手給予表彰,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把他們的種植、養殖經驗,創業成才事例加以總結,在全社會加以推廣,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學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圍。
我覺得未來的職業教育應該調整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拓寬專業面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創業能力,教育新技術的運用,加強企校合作,發展現代學徒制度,發展全民技術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機會均等,加強和完善職業指導和咨詢制度。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職業教育,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一、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高校擴招等帶動了高等教育結構及形勢的轉變。精英化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轉型,教育對象在原有基礎上向西部地區或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的適齡青年延伸。教育的相對平等使得眾多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夢想得以實現。據統計,在全國大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比例已達到近30%[1]。然而,隨著貧困大學生隊伍的不斷壯大,各種問題隨之而來。而某些問題不是僅僅依靠物質資助便能解決的,正如人們所熟知的,貧窮不可怕,貧窮的思維才最可怕。在這個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時代中,貧困大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跟上時代步伐,盡快融入這個社會是資助問題的關鍵。
二、社會適應能力與實踐鍛煉
“適應”一詞本是生物學名詞,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與其賴以生存的一定環境條件相適合的現象”。而心理學上從三個方面對“適應”進行解釋:一是生理上的適應,通常指身體各器官對聲、光、味道等刺激物的適應;二是指心理上的適應,通常用來指個體在經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機制恢復內心平衡的自我調節過程;三是對社會生活環境的適應,即社會適應,指人與社會相互作用時的心理承受水平及自我調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即指人為了在社會更好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的一種執行適應能力[2]。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說,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在大學學習期間,其與師長、同學、室友交往的能力,接受學習課程、利用學習資源的能力,以及接受社會新鮮事物、逐漸由學生向社會人轉化的能力;二是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時,其求職能力、處理職場人際關系能力與應對工作的各項技能等。
“實踐鍛煉”即指通過社會的或者自然的有意識活動,在艱苦中經受考驗,增長才干。這里既包括學校為貧困生提供的勤工助學機會,又包括社會上工作崗位的磨煉。通過實踐鍛煉,一方面培養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培養堅韌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樹立職業目標,明確發展方向。
三、社會適應能力及實踐鍛煉缺乏表現及原因
(一)嚴重自卑心理,病態自尊心理。
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一般來說,某些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由于家庭貧困,物質條件的差距使得他們從小就覺得在生活中低人一等,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豐富的校園生活在給貧困大學生帶來新奇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無限憂慮,他們像其他同學一樣渴望友情與愛情,卻時刻擔心因貧困而被他人看不起;而與他人交往的活動,有時也需要金錢作為支撐,貧困生們不得不為此精打細算一番。嚴重的自卑心理使得某些貧困大學生選擇掩飾自己的出身,甚至自我封閉,排斥人際交往[3]。如此,不利于貧困大學生適應校園中的各種人際關系,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
由于自卑,貧困生在對自己有消極的認識的同時,自尊心極強,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而對他人的言行過于敏感。有時學生只是開玩笑的一句話,可能會換來貧困生的激怒行為,出現這種病態的自尊心理和行為。所以貧困生經常因為一點兒小事就與身邊人發生爭執,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而用言語或行為攻擊別人。往往造成人際關系緊張,身邊人對他們另眼相看,使身邊學生和自己在生活中都倍感壓力。
(二)長期經濟貧困形成貧窮思維。
貧窮思維是指因為貧窮而形成的以金錢為第一位衡量事物的思維方式。一方面,長期的經濟貧困會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懂得勤儉節約、自立自強,更積極地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得生活費。另一方面,他們可能會因為“缺錢”,更明白沒有錢的意義,而對于一些應當花錢的事情猶猶豫豫,放棄提升自己的機會。比如參加一些英語培訓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往往英語底子較薄,進入大學后要比普通同學落后一些,而將來面試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英語不好而失去到外企工作的機會。這種貧窮思維讓某些貧困生不愿加入一些聯誼活動、不愿在人際交往、自身能力提高方面花錢,甚至錢產生“仇富”心理,這樣將很難適應現代化的生活。
(三)綜合素質偏低,就業視野較窄。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來自經濟較不發達的農村等地區,教育結構單一、師資水平低下及教學設備落后等都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學校往往只看重升學率,注重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夯實,卻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另外師資水平的參差不齊及教學設備的落后都影響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貧困地區的大學生肩負父母甚至整個家族的壓力。到城市求學,他們潛意識地形成命運由此被改變的意識,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尤其在就業方面,貧困學子們對未來抱有很高的期望,且有不良的攀比心態。希望借此改變自己乃至整個家庭的命運。但進入社會后會遇到種種不如意,某些學生在經歷一次次夢想破滅的折磨后嘗試改變以適應社會。但某些學生盲目悲觀,一再否定自己,嚴重影響其適應社會。
(四)缺乏實踐鍛煉,感恩意識不足。
現在的“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即使是在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村家庭,也很少讓子女做些什么,而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父母往往都是教育“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不用操心”。這樣的結果是導致一些學生的動手能力弱,缺乏感恩意識。父母將他們的生活瑣事全部包辦,而孩子們大多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很少或根本不會幫家長做家務,更有甚者經常與父母發生頂撞。在和比較富裕的學生對比后,某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埋怨自己家境不好,無視父母的辛苦,大肆揮霍,盲目攀比,將父母省吃儉用視作理所應當。 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方式,會讓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漠視與他人的友誼,當與朋友有利益沖突時,就會出現同學之間相互傷害的惡性事件;也會對于社會的幫助缺乏感恩,漠視社會及他人的無私奉獻,缺乏誠信意識與社會責任感,不知感恩回饋社會。
四、如何加強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鍛煉
(一)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各種專題講座是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適應校園、適應社會時所表現出來的自卑、自閉、敏感、自尊心強等表現都是因為其心理還不夠強大,不足以對抗外界的各種刺激。對此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加入針對貧困生的“心理解困”的內容,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針對自卑、自閉、敏感等貧困生經常出現的問題從成因、表現、解決方法及預防等方面全面地講解。開設針對貧困生專題講座,從而起到幫助他們“心理解困”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加入針對貧困生的“心理解困”的內容是在問題沒出現時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有效措施。高校教師可羅列貧困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與工作中所表現出的種種心理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極強的解決策略,這既可以讓貧困大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又會無形中教會他們如何應對此類心理問題。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輔導形式,即由輔導者根據求助者問題的相似性組成團體,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和引導解決求助者共同的心理問題[4]。團體心理輔導中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在團體的相互影響下解決的。這種方式具有感染力強,影響廣泛,效率高,省時省力的優點。團體心理輔導尤其適合這些性格內向、靦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同時,他們的心理問題有很大共性,非常適合各種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激發他們的交往興趣,增強交往能力,建立歸屬感,同時可以宣泄不良情緒,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相互啟發,開闊思路,全面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從而逐步擺脫自卑感。團體心理輔導是促進貧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
2.舉辦多彩心理健康活動,促進貧困生與他人交流。
心理健康活動可以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有利于貧困生恢復心理健康。可根據貧困生的特點和愛好,在充分考慮貧困生的心理感受的情況下,組織開展豐富心理健康活動可以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有利于貧困生恢復心理健康。可根據貧困生的特點和愛好,在充分考慮貧困生的心理感受的情況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動,包括心理沙龍、文體活動及有利于提高能力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讓他們通過公益活動在奉獻他人和社會中升華自己,在學會處理與社會、他人的關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互助活動,努力營造理解、尊重和關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校園文化氛圍。使貧困生在社團活動中感受到學校和社會的溫暖及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培養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操,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家庭經濟困難所造成的心理陰影。使他們在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思想得到提高,認知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華,意志得到磨煉。
(二)提高貧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其樹立合理就業觀。
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情況是衡量其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標志。社會應為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招聘貧困大學生;學校應建立旨在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進行必要的就業指導,并幫助他們廣開就業渠道。
1.為貧困大學生就業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貧困大學生。
貧困大學生們大多來自偏遠的山村,因此,做好貧困大學生們的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到貧困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強弱,從長遠看,還關系改善中國農村農民生活狀況。可見貧困大學生的就業著實重要,而社會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社會應為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提供經濟與政策上的幫助,保證他們在求職過程中有一定的經濟保障和足夠的機會尋求適合自身的工作。如,政府可為經濟困難的貧困大學生提供一定的就業補助以保證基本生活費用;政府還可頒布相關優惠政策以鼓勵企業接收貧困大學生;此外,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幫助企業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讓他們樹立主動幫助貧困大學生就業的意識。社會的幫助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貧困大學生的自卑感,有利于其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2.開設課程提升綜合素質、指導貧困大學生就業。
貧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差,因此,各高校可通過開設一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如關于Office辦公軟件學習課程、Photoshop課程等,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學校在貧困大學生就業方面應給予充分幫助,如就業處應時刻掌握社會動態,及時將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遞給大學生;學校還應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進行必要的指導,讓他們盡早形成職業規劃,幫助其樹立適合自身的就業觀。綜合素質的提高與正確就業觀的引導,雙管齊下,貧困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0-126-2
0 引言
當下設計行業大部分區域機應用軟件應用無處不在,各種類型的應用軟件可以幫助設計師們完成以往很難實現的效果,以至于當下許多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減少了手繪課程的課時量,或者干脆去除了手繪課程,只教授應用軟件的課程。筆者將從各方面來分析及闡述這樣的做法并不合適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
1 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狀
1.1 專業名稱及內容
從2016年9月開始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名稱改了,究其原因是以往高職院校很多專業名稱與本科院校的專業方向名稱沖突,為了有效地區別以免混淆,相關部門對各高職類院校的專業名稱進行的統一的名稱改革,所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很多并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園林景觀類專業。現在很多高職類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部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以農林牧學為主的園藝類的,旨在培養從事園藝生產,園藝產品營銷,園林綠化、施工管理,園藝植物培育養護,花藝設計加工,盆景制作養護,草坪建植養護等工作人才;②以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植物造景為主的園林技術專業、旨在培養能完成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管理、綠地養護管理、花卉苗木生產經營、花藝設計與經營管理、園林景觀要素材料的應用與營銷、室內外軟環境設計與施工、平面設計等工作人才;③以往室內裝飾專業整合而成的,旨在培養面向家裝設計公司、建筑裝飾設計公司,展覽展示設計公司、家居配飾設計公司的設計人才。本文的環境藝術專業主要是指后兩種類型。
1.2 就業方向
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培養綜合性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為目標,人才培養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較為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為培養方向。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方向也一般定位是國內外設計公司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關企業,擔任著方案設計、方案表現、工程管理、工程預算、工程監理等崗位的工作。
2 簡述一般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成長階段及具備能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轉型,設計行業崗位從傳統的設計師,裝修師傅轉變成細分為設計團隊、工程建設團隊、(甲乙雙方)項目監理幾個部分。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如若進入設計公司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關企業的設計團隊,無論是園林景觀設計師,還是室內空間設計師,起初并不一定能夠接觸核心設計內容,主要是從事設計師助理、制圖員、繪圖員相關工作,幫助設計師完成平面圖渲染,效果圖制作等工作,此時畢業生應熟練地具備相關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而隨著設計分工越來越細,很多大型的設計公司或相關企業把最終效果圖都轉發給專門的效果圖公司制作,既節省了項目制作的時間,又節省了前期設計費用。當畢業生進入公司或企業一段時間,對整個項目的設計流程都有所了解,在能夠完成設計師助理、制圖員或繪圖員工作的基礎上,就可以慢慢接觸基礎設計師工作的內容,主要完成項目設計概念的具化與細化工作,此時畢業生不僅要具備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還需要具有較好的手繪能力,在與上下級設計人員的方案溝通中完成及時有效的交流。最終,若畢業生自身具備較好的設計創造能力就可以擔任主力設計師甚至設計總監的工作,此階段設計任務主要是設計概念的創想和實踐工作,畢業生也基本擺脫計算機軟件的操作,主要以各種溝通方式為主協調上下級設計人員的工作,這其中手繪能力尤為重要。
另一個方面,有一部分規模較小的設計公司或相關企業的項目效果圖也主要以手繪效果圖表現為主,這是因為當下一位熟練的效果圖后期制作人員的市場薪資較高,而專業的效果圖單位收費也不低,在前期投標沒有資金保證的前提下,規模較小的設計公司或相關企業的項目方案投標書全部由本公司設計人員完成,加之時間的限制,多以手繪表現為主。
3 手繪對于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性
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已經證明,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的直立行走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從人類直立行走以后,雙手解放出來了,通過勞動而與外界產生了十分頻繁的物質與能量交換關系,而神經、大腦通過雙手與外界的反應關系的建立與頻度,使得雙手的活動越來越多,由此而刺激了大腦物質的迅速增加,使得人類大腦的容量與反應速度都飛速增長。這說明手指與大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復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系。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學生采用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并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醫學界也認為,人類經過進化,從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靈活。手指功能越來越多和越來越精細,極大地促進了大腦發育,這便是經常活動手指可促進大腦功能的保持與強化,延緩或阻止大腦衰老之理。甚至有專家直言:由于大腦和手的關系密切,中年以后,如能經常做手指運動,有助于大腦血流通暢,這樣既健腦又可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原因是因為:手部的血液回圈豐富且微循環密集,毛細血管網和神經末梢極為豐富,尤其是手指,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經末梢數量高達50000,為大腦提供了極多的資訊,從而促進了腦細胞的發育。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手的活動刺激大腦的發育,讓人更加聰明,對于設計師來說,手繪活動可以使設計者腦部活動頻繁,讓他們更有靈感,可以設計出更多有創意的作品。高職院校與社會上的電腦專修學校畢業的學生在本質上的區別就在于學生的設計構思與創想,社會上的電腦專修學校畢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客戶提供的參照物完成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效果圖制作,從而可以勝任如效果圖制作員似的工作,但在沒有參照物的基礎上,這類畢業生就很難辦法完成工作。而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不僅需要具備熟練的軟件操作能力來完成具象的效果圖制作,還要有豐富想象力來創造全新的設計。
手繪對于設計師來說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設計師在跟客戶前期溝通時,運用手繪表現完成設計草圖可以更具象的與客戶在設計概念與細節方面達成雙方的共識。假想一下,設計師通過操作計算機運用計算機軟件與客戶溝通,利用起碼20分鐘的時間來闡述與修改設計者的初步設想,而這期間客戶無所事事,此時會發生設計師與客戶無法有效及時溝通的不良后果,從而對設計師的能力產生懷疑。更甚者,客戶根本沒有這么多的時間與設計師溝通,所以運用手繪來完成與客戶的方案溝通是非常適合的方式。根據前文可知,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進入設計公司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關企業的中后期上升階段,不僅需要有較好的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手繪表現能力,這不僅有利于上文提到的與客戶的溝通,還有利于設計團隊內部完成上下級設計人員有效及時的溝通與交流。如若畢業生不能具備良好的手繪能力,勢必對今后的工作和職業晉升有所影響。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主要以就業為主,不似本科相似專業重理論輕實踐,所以從就業方面來分析,手繪能力的具被對于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 總結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計算機已經越來越智能化,應用軟件也能夠在短時間內出色地幫助我們完成許多以往需要花成倍時間的才能結束的工作。對于高職院校的以就業為導向,旨在培養符合當下社會需要的高水平的專業化人才,重視實際應用能力的大方向,我們并不否認許多計算機軟件課程的學習對于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需的,但傳統手繪表現能力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設計時,應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來完成此方面的教學工作,不能完全刪減手繪課程,以為學生今后的就業與職業晉升打下基礎,為國家培養給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保障。要想使得市場經濟合理的發展就需要做好會計的工作,完善會計法,以及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這樣才能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為人們以及社會更好的服務,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情況。
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現狀
我國經濟的發展,需要會計法的輔助,會計法可以有效的為企事業單位的活動提供保障,同時規范了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和行為。會計法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就建立起來了,直至今日,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計法也需要與時俱進,結合現代經濟的發展實際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以往的會計法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雖然在過去的那些年也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是為了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的改革已經十分必要的。事業單位在我國社會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發展所服務,所以加強對其的內部財政管理,有利于提高財政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水平。
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的會計法實施中,對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重要。因為事業單位的活動資金是國家內部提供了,這就決定了事業單位活動的一切目的就是為了社會的發展更好的服務,貢獻自己的力量,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會計的改革和財政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會計制度反映了一個企業的內部的制度的完善,代表了一個企業結構的完整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也逐漸意識到了市場經濟對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沖擊性,如果做不好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的改革工作,行政事業單位也遲早會被市場經濟所淘汰,完全喪失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職能,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行政事業單位作為一個社會的服務部門,就必須要做好會計制度的改革工作,提高企業內部的資金利用率和透明度,同時也要注意對資金的合理非配,才能保證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三、2013年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方法
第一,我國相關部門子啊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會計制度的改革中,需要事業單位的密切配合,從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的財政考核制度,以及會計審核制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工作監督,以及崗位培訓工作,不斷提供啊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業務素質。同時也要從我國的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在市場經濟的大趨勢下,不能只依靠國家的財政補給,行政事業單位本身也要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這樣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更好的生錯,才能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發展,才能為國家節省更多的開支,確保我國國庫的充裕,為社會主義建設節省下更多的資金,從而也可以使得行政事業單位更好的發展。
第二,我國行政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要注意對會計部門核算工作的處理。會計核算是會計部門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進行會計核算才能促進企業更好的發揮那,財富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明確的經濟目標,通過核算我們知道行政事業單位今年的總體資金消耗,為未來的發展也準備了科學的數據,同時也可以為我國會計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管理和我國總體財政管理有著很大的關系,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部分,要做好我國的財政管理的工作,必須要做好型號增事業單位的制度改革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保證我國經濟的發展。所以要實現會計制度的改革,就必須加強對企業內部財政數據的核算。
第三,要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的改革就必須要做好我國的國庫管理的工作,因為事業的單位的日常經營和工作都要靠資金的還自稱,這些資金很大的一部分都是有我國的國庫提供了,所以要對行政事業的會計制度改革就必須要重視對我國國家資金的整體管理,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提供資金的支持的時候,要從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整體的預算,同時行政單位也要及時的提供所需資金的各種用途的預算,在經過有關部門的考察和協調之后,制定一個綜合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的,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資金提供方案,該方案能夠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對資金進行有效的利用,同時也能夠避免在日常的工作中對資金的浪費。要做好會計制度的改革工作,不僅需要行政事業單位的努力,更需要國家的支持,只有做好資金的管理工作,才能使得刑偵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有效的、科學的制度改革,才能保證我國國庫的充足,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的服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改革重要性的研究,提出了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為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的進步提供了一定的依據。要做好2013年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工作,需要國家和企業內部的共同努力,保證核算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從實際出發,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在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越發凸顯了其重要性,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既有利于帶動經濟社會的進步提高,也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因而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僅需要深刻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更是要確切地將這一工作有效開展起來,促使其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本文旨在通過相關研究對其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進行探討,以期能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產生借鑒意義。
1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配置,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人力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是促使經濟獲得持續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因而,人力資源的開發配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人本身具有的價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就業來顯示,促使充分就業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配置的一個內容。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而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配置,有助于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服務。因此,要使人社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就有必要大力開發、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具體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第一,在當前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的背景下,要積極順應發展趨勢對勞動力的技能結構自覺進行調整,提高人力資源素質。這就需要在具體工作中重視職業教育,對勞動者進行素質技能的提高訓練,將人口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
第二,緊跟城鎮化的發展步伐,通過人力資源市場作用的發揮,做到科學地、合理地對人力資源進行調控。就當前發展形勢來講,合理調控人力資源重點在于優化結構和激發活力,實現從第一產業到第二及第三產業、從農村到城市的人力資源轉移,從而使人口城鎮化的進程得以加快。
第三,各地具體開展人社工作時,也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狀況來完善相應的就業政策,并對就業問題及形勢予以持續關注,這有利于促使各地區的就業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的互動。
2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凝聚正能量,促使經濟社會得以協調發展
政通人和,人和業興,足見人之于社會協調、之于國家安穩的重要性。而人社工作也是與人密切相關的工作,調配人力資源,管理人的事務,改善民生,為人民的發展謀福利。因此,在開展人社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人的因素,切實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對行政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不斷創新管理方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人社部門的職能優勢,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并凝聚社會正能量,這有助于促使經濟社會得到協調發展,具體工作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第一,將統籌兼顧始終作為落實工作的基本方法。人社部門在發揮其職能優勢的同時要積極做到統籌多個方面,比如社會保障與城鄉就業、人才隊伍建設與人力資源開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與人事制度改革等,通過科學方法的運用將這些方面進行統籌運作,從而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協調、積極性得到調動、創造性得以l揮,進而將人們干事創業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促進社會發展。
第二,要不斷對工作機制進行創新。創新是時展的需求,社會各項事業各個部門都需要創新,工作機制也一樣。落實國家相關會議的精神與要求,在人社工作方面深化改革,對工作機制積極進行創新,對相關領域的發展以及具體人社工作的落實具有積極意義。
第三,也要適時轉變職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經濟社會處于不斷發展中,人社部門也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適時進行職能的轉變。一方面需要對存在的不良作風進行整改,以便于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另一方面,也需要對人社工作的內容、方式以及各項環節等進行適當調整,這有利于使人社工作的開展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并為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而凝聚正能量。
3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百姓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民生始終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經濟的重要目的。人社工作是保障并改善民生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深化落實人社工作,為百姓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方式。就當前我國開展的民生保障和完善工作來看,各個地區在取得不同進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存在的各種問題。所以人社工作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基本出發點,并依據具體情況不斷對公共服務進行改進,抓住就業及社會保障等根本的民生問題,切實做到以人為本,為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一,就業是當前相對嚴峻的一個民生問題,保障民生需要從就業問題著手。在有效推進人社工作開展時要將就業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相關部門要將積極就業政策落實到位,拓寬群眾就業渠道,穩定就業形勢,并在此基礎上著力于使就業質量得到提高,只有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需求才能使人社工作得到推進和深化。
第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做到將城鄉居民囊括在內的全方位覆蓋。在擴大社會保障體系覆蓋范圍的同時,還需要依照可持續的方針,增強社會保障體系的流動適應性和公平性。多做城鄉居民的思想工作,鼓勵參保續保,并確保社會各項保險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從而使社會保障水平得到提升,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社會保障服務。
第三,也要順應時展需求,建立相應的便民服務網站。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更加公開透明,這就需要對基層的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有效建設,建立起相應的便民服務網站,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強人社工作的公開透明度,也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務。
4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公平正義,這也是促進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保障。而人社工作的開展既是對公平正義的體現,也是對公平正義的有效維護,因而通過堅持開展公平公正的人社管理工作,有助于維護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這就需要在具體開展的人社工作中切實行動起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第一,在人社工作開展過程中堅持做到依法行政。這就要求相關部門一定要嚴格按照規定來行使職權,對不正之風進行嚴格追查和打擊。尤其是在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問題上,一定要對勞動保障的監察執法力度予以提升,對損害勞動人民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堅決予以制止和打擊。
第二,人社工作的開展要注意維護社會公平。人社工作不僅范圍比較廣,又確切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推進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務必要考慮到社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以及承受能力,從而使出臺的政策更加公平公正,保證每個群眾都能享受到國家發展的成果。
在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下,人力資源社會保 障工作越發凸顯了其重要性,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既 有利于帶動經濟社會的進步提高,也有利于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因而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僅需要 深刻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更是要確切地將這一 工作有效開展起來,促使其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 供服務。本文旨在通過相關研究對其服務于經濟社會 發展的路徑進行探討,以期能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 作產生借鑒意義。
1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配置,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人力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是促使經濟獲得持續發 展的強大推動力。因而,人力資源的開發配置是一項 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人本身具有的價 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就 業來顯示,促使充分就業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 手段,也是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配置的一個內 容。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而通過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人力資源進行 合理開發和配置,有助于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為經濟 社會的發展提供服務。因此,要使人社工作更好地服 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就有必要大力開發、合理配置人 力資源,具體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第一,在當前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的背景下, 要積極順應發展趨勢對勞動力的技能結構自覺進行調 整,提高人力資源素質。這就需要在具體工作中重視 職業教育,對勞動者進行素質技能的提高訓練,將人 口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 第二,緊跟城鎮化的發展步伐,通過人力資源市場 作用的發揮,做到科學地、合理地對人力資源進行調 控。就當前發展形勢來講,合理調控人力資源重點在 于優化結構和激發活力,實現從第一產業到第二及第 三產業、從農村到城市的人力資源轉移,從而使人口 城鎮化的進程得以加快。 第三,各地具體開展人社工作時,也需要做到因地 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狀況 來完善相應的就業政策,并對就業問題及形勢予以持 續關注,這有利于促使各地區的就業與經濟發展形成 良性的互動。
2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凝聚正能量,促使經濟社會 得以協調發展
政通人和,人和業興,足見人之于社會協調、之于 國家安穩的重要性。而人社工作也是與人密切相關的 工作,調配人力資源,管理人的事務,改善民生,為人 民的發展謀福利。因此,在開展人社工作的過程中,要 注重人的因素,切實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對 行政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不斷創新管理方式。這樣才 能充分發揮人社部門的職能優勢,不斷激發社會活力 并凝聚社會正能量,這有助于促使經濟社會得到協調 發展,具體工作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第一,將統籌兼顧始終作為落實工作的基本方法。 人社部門在發揮其職能優勢的同時要積極做到統籌 多個方面,比如社會保障與城鄉就業、人才隊伍建設 與人力資源開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與人事制度改革 等,通過科學方法的運用將這些方面進行統籌運作, 從而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協調、積極性得到 調動、創造性得以發揮,進而將人們干事創業的力量 凝聚起來,共同促進社會發展。 第二,要不斷對工作機制進行創新。創新是時 展的需求,社會各項事業各個部門都需要創新,工作機 制也一樣。落實國家相關會議的精神與要求,在人社工 作方面深化改革,對工作機制積極進行創新,對相關領 域的發展以及具體人社工作的落實具有積極意義。 第三,也要適時轉變職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需求。經濟社會處于不斷發展中,人社部門也需要適 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適時進行職能的轉變。一方面需 要對存在的不良作風進行整改,以便于為群眾提供更 好的服務;另一方面,也需要對人社工作的內容、方式 以及各項環節等進行適當調整,這有利于使人社工作 的開展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并為促進經濟社 會的協調發展而凝聚正能量 [1] 。
3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百姓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民生始終是一個關鍵 的問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 也是發展經濟的重要目的。人社工作是保障并改善民 生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深化落實人社工作,為百姓 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方 式。就當前我國開展的民生保障和完善工作來看,各 個地區在取得不同進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存在的各種 問題。所以人社工作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基本出 發點,并依據具體情況不斷對公共服務進行改進,抓 住就業及社會保障等根本的民生問題,切實做到以人 為本,為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懈努力。 第一,就業是當前相對嚴峻的一個民生問題,保 障民生需要從就業問題著手。在有效推進人社工作開 展時要將就業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相關部門要將積極 就業政策落實到位,拓寬群眾就業渠道,穩定就業形 勢,并在此基礎上著力于使就業質量得到提高,只有 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需求才能使人社工作得到 推進和深化。 第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做到將城鄉居民 囊括在內的全方位覆蓋。在擴大社會保障體系覆蓋范 圍的同時,還需要依照可持續的方針,增強社會保障 體系的流動適應性和公平性。多做城鄉居民的思想工 作,鼓勵參保續保,并確保社會各項保險制度之間的 有效銜接,從而使社會保障水平得到提升,為人民群 眾提供優質社會保障服務。 第三,也要順應時展需求,建立相應的便民服 務網站。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 更加公開透明,這就需要對基層的公共服務平臺進行 有效建設,建立起相應的便民服務網站,這樣一來既 可以增強人社工作的公開透明度,也為人民群眾提供 了更加便利的服務。
4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公平正義,這也是促進社會 穩定的一個重要保障。而人社工作的開展既是對公平 正義的體現,也是對公平正義的有效維護,因而通過 堅持開展公平公正的人社管理工作,有助于維護經濟 社會的穩定發展,這就需要在具體開展的人社工作中 切實行動起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第一,在人社工作開展過程中堅持做到依法行政。 這就要求相關部門一定要嚴格按照規定來行使職權, 對不正之風進行嚴格追查和打擊。尤其是在勞動者的 合法權益問題上,一定要對勞動保障的監察執法力度 予以提升,對損害勞動人民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堅決 予以制止和打擊。 第二,人社工作的開展要注意維護社會公平。人社 工作不僅范圍比較廣,又確切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 利益,因此在推進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務必要考慮到社 會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以及承受能力,從而使出臺的 政策更加公平公正,保證每個群眾都能享受到國家發 展的成果。 第三,規范權力的運行,并推進政務的公開。在人 社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將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有 利于保障權力運行的規范性,從而達到保障社會公平 正義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此外,推行政務公開,有 利于加強人民群眾的監督,讓群眾放心,也讓人社工 作的開展更加順暢和積極 [2] 。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發展形勢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 工作從不同層面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相關 部門要在看到人社工作這種重要性的同時,也要堅持 開拓創新,不斷進行探究,在不斷完善和改進中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落到實處,以便于充分發揮其對 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作用。
參考文獻:
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彰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社會的深刻變革,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的相互激蕩,對人們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產生了多方面影響。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科學文明、團結友愛,社會精神風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榮辱、不辨善惡、不分美丑的現象還大量存在不僅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阻礙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事實證明,沒有健康的社會風氣,沒有良好的道德水準,一個國家的經濟再發展,綜合國力也強大不起來,更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作為其經濟理論的基石,產生于150多年前的工業經濟時代,是適應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的產物。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所寫:”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知識創新和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有人也因此對勞動價值論產生了質疑,提出了所謂的“知識價值論”等標新立異之說。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認識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論呢?
一、勞動價值論在知識經濟時代井未過時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批判的繼承了以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關于勞動創造價值”的思想,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價值和使用價值,區分了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指出商品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并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勞動價值理論的核心內容包括:第一,人類勞動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而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第二,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第三,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第四,相同的時間內復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是簡單勞動所創造價值的倍增,等等。其中第一點即勞動的二重性原理是這一理論的基礎,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勞動仍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因而勞動價值論與知識經濟并無矛盾。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創造價值”中的勞動并未限定為體力勞動。在定義抽象勞動時,馬克思指出:勞動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產耗費。”可見,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是包含腦力勞動在內的,而并不局限于體力勞動。并且腦力勞動能轉化為多倍的體力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而腦力勞動的產出最直接的體現是無形的知識。因而從表面上看,由于商品科技含量的被重視,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商品是非體力勞動的產物。尤其是.,無人工廠”的出現,更讓人們看到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是知識、科技的推動在起作用,誤認為勞動不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乃至出現”知識價值論”這樣的錯誤結論。人們狹隘的將勞動理所當然的理解為體力勞動,而忽視了知識的最終來源正是一般情況下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腦力勞動。
其次,知識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貢獻在于商品使用價值的生產及形成。”無形的知識財富必須作用于勞動力或勞動資料而間接的對生產發揮作用,而有形的知識產品必須通過勞動者的勞動才能實現價值的轉移。”在工業經濟時代,勞動和資本在使用價值的生產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在使用價值的創造中作用越來越大。它一方面通過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勞動技能的嫻熟,生產活動的集約化和統籌化,從而使相同勞動時間內的勞動耗費能轉化為更多的簡單勞動,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通過生產設備的革新、勞動工具的改進、生產工藝的提高,從客觀的生產條件上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在同樣的條件下生產出更多的使用價值。無論是哪一方面,知識本身都不能創造價值,而只是作用于勞動者或生產工具上,最終促進使用價值的生產。
最后,知識的最終來源仍是人類勞動。知識產生的物質基礎是人腦,是人類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產生、積累和總結的。人類在勞動過程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的經驗,并在解決生產過程遇到的問題中探索新的生產方法和技能,從而不斷推進技術的進步,而這又反過來促進了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知識并不能創造新價值,而只能轉移價值,能創造新價值的只有人類的活勞動.可見,知識推動使用價值的創造,而知識的發展又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因而,歸根結底人類勞動仍是知識的最終來源。
二、勞動價值論的內涵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深化
如前所述,勞動價值論不僅適用于工業經濟時代,而且同樣適用于知識經濟時代。但科學理論的本質特征是其與時俱進性,因而經濟學理論并不是終極真理,它同任何其它科學理論一樣都應隨著社會發展呈現的新特點和新問題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勞動價值論的內涵在知識經濟時代必然也必須在堅持其理論本質的前提下有所深化和拓展。
首先,勞動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腦力勞動的比重明顯增大。《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對此己有論斷:”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的取決于動時間和己耗費的勞動量,……相反的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水平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伴隨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單純的體力勞動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商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社會生產越來越多的依靠機器設備,機器生產越來越取代人力勞動,甚至出現了無人工廠。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腦力勞動,來創造適應現代化生產所需的機器和技術,腦力勞動為需要更少體力勞動耗費的機器生產提供了可能和動力。 其次,生產性勞動的范圍需要重新厘定。生產勞動不再局限于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的勞動,科學研究、管理勞動以及服務行業等在現代社會都是創造價值的勞動。科學研究、教育文化產亞、衛生服務行業等,雖然不直接參與生產過程,但它們或者是為生產過程做準備,或者是使生產過程更合理有效的進行,或者是為勞動力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創造必要的條件,因而是為生產過程服務的,并且是知識經濟時代中價值的創造過程所必不可少的,因此都應包含在生產性勞動的范圍內,都是創造價值的勞動。這就使得生產性勞動的范圍大大擴展。
最后,勞動產品的形式發生變化。以信息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勞動產品的形式不再是單一的有形產品,尤其是對腦力勞動而言,其產出更多的是無形的產品,比如生產技術、信息、品牌商標、創意和新的理論、思想等。它們的價值在特定條件下可能遠大于有形產品的價值。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行業提供的勞動產品大多體現為無形的精神產品,如技術發明、理論創新、文藝作品等。第三產業提供的服務產品,如信息、通訊等,也不是單純的有形產品。盡管這些產品不同于傳統產品的表現形態,它們仍毋庸置疑的屬于勞動產品的范疇。
三、勞動價值論的現代價值
現階段,隨著社會進步,科教文衛事業和第三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產品和形形的服務,這些部門的勞動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應被正確認識。正如北京大學胡代光教授所說:”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己愈益對其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勞動者整體既包括工人,又包括科技人員、管理人員,乃至被雇傭的指揮勞動或監督勞動的人員,他們都以各種不同方式參與商品價值的創造。’.勞動價值論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對我們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具有重要價值。
首先,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認識。知識經濟時代,由于腦力勞動的重要性顯著提升,由腦力勞動產生的科學技術在價值的創造中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各個國家也因此越來越重視科技的發展。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在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后,美國、日本等新興工業國家的迅速崛起和英法等傳統工業國逐漸衰落,通過對各種資料的分析考察,不難發現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正在于這些國家對于發展科學技術的態度上的差異。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正在于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認識顯著提高。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以及國家對科學技術發明創新的支持和鼓勵,使我國社會生產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從目前我國生育保險制度的實施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確保職工生育保險制度的建設得到更加完善,能夠更好的實現對女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
一、加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婦女在社會中地位的提升,其需要承擔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責任。而且家庭中,婦女承擔著生育的責任,不僅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而且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女性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處于弱勢群體,所以需要以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的維護婦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在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中,生育保險作為極為重要的一項保險制度,充分的保障了生育者在生育期間的合法利益,通過為育齡期女職工提供一定的生育休假/醫療服務和收入補償等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的保障了女職工的切身利益,使其在生育和哺乳期間享受一定的保障,不會由于生育而丟掉工作,影響其正常的生活。生育保險制度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當前社會義現代化社會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迫切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二、實施生育保險制度的優點
通過對生育保險制度的實施,使女性從家庭中走出去,成為當前經濟建設中重要的勞動力資源,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在文化、政治和經濟方向都做出了相應的貢獻,而且對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團結起了積極的作用。女性由于需要承擔著繁重的家庭責任,不僅在延續生命的發展,而且還要贍養老人和教育子女,所以通過生育保險制度的實施,有效的促進了男女地位的平等。生育保險制度使女人走向了工作崗位,生育保險由社會共同負擔,這就有效的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使企業因生育費用而導致的矛盾進一步弱化,確保了生育保險的有效落實。目前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其女性職工不斷增加,所以為了有效的提高女性生育的社會價值,利用生育保險制度來使女性生育保險權得到有效的保障,使社會的法律正義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我國現行生育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1.生育保險金制度沒有實現統籌
目前我國各企業中的育齡期女職工的生育費用由單位和企業來承擔,而每個企業由于女性職工多少不同,所以也存在著負擔上的差異,這樣一些負擔較重的企業就在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這種情況下女職工的生育權益則依托于企業的效益,從而導致不能公平的獲取相應的收入權益,這是由于當前社會生育保險制度沒有統籌所導致的,使女生在就業時受到較大的影響,使其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2.生育保障金負擔途徑單一
目前的生育保險制度中對于女職工生育費用的負擔完全依賴于所在單位,政府沒有相關的補貼制度,不僅無法充分的體現出來社會保險基金的對等原則,而且也導致生育保險制度的保障能力處于較低的水平,這樣對于一些自身發展都困難的企業來講,基本上是無力支付女職工的生育費用,從而使生育保險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
3.生育保險制度沒有得以大范圍的推廣女
目前社會生育保險制度還存在著實施范圍較窄的問題,在國有及集體所有制企業和單位中落實的情況較好,但在一些私營及股份制企業當中基本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所以導致現階段大問好女職工沒有受到生育保險制度相關權益的保障。
四、完善生育保險制度的有效措施
1.加大生育保險宣傳力度
為了更好的使生育保險制度得到落實,則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加大生育保險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在企業一線,通過宣傳,使企業認識到生育保險的重要意義,使女性職工對自身的相關權益有了充分的了解,使廣大人民群眾形成良好的生育價值觀,從而在女職工的生育保障制度上各方都能達成共識,確保制度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
2.拓寬生育保險籌資的渠道
目前生育保險制度沒有大范圍開展的一個難點即是缺乏資金支持,所以需要拓寬集資的渠道,從多方面來實現集資,從而確保生育保險制度的徹底落實。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稅收、財政劃撥、提供生育保險基金、個人負擔一定比例及通過資產變現來進行籌集,同時還要加強對生育保險制度的監督力度,確保生育保險制度能夠落實到實處。
3.利用經濟杠桿來對女職工多的企業進行補償
目前我國對生育保險制度的認識度還較低,這也時導致生育保險制度沒有大范圍實施的重要原因。由于需要企業來承擔生育費用,所以一些企業在雇傭女職工時會存在著性別歧視,使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下,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補償制度,利用經濟杠桿來對女職工多的企業進行補償和調節,在稅收及政策等多方面來減少企業成本上的壓力。
五、結束語
婦女承擔著延續生命的重要的責任,可以說生育應該是一種社會職責,但婦女在完成這項責任時則需要承擔著經濟和體能上的雙重虧損,所以通過生育保險制度來對其權益進行保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當前女性越來越多的走向工作崗位,而且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大對生育保險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力度,確保有效的解決女性職工的生育保障問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經濟責任制;經濟建設;意義;應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53
[中圖分類號]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103- 02
0 引 言
經濟責任制是指在國家的指導之下,以實現社會的經濟效益為目的,實現權責利緊密結合的生產經營管理體制。經濟責任制是將經濟自由與經濟民主相結合的有效制度。其對于公有制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政治建設有著制度基礎性的意義。經濟責任制對于各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對于政府的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對于克服、腐敗現象,對于全社會的經濟自由與經濟民主的實現,對于建立市場經濟的有序秩序,對于勞動者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的發揮都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1 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之間關系
首先,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利潤一樣,都屬于企業的內在屬性。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資源的輸入,更加需要社會責任的擔當,只有具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才能夠讓其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都得到人們和社會的認可。而且,企業能夠獲得持續性發展,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其能夠為人們提供重要的生活需要,而這也正是企業責任性的一種表現,是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其次,履行責任本身就是企業獲得利潤的保障。沒有社會責任性的企業其發展難以進行,嚴重的情況下還會招來滅頂之災。就比如眾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正是因為其社會責任的缺失,才會讓其生產存在重要的質量問題,不僅無法為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還會成為兒童健康安全的威脅,而也正是因為此,其品牌瞬間崩塌,利潤更是無從談起。第三,社會責任促進企業多方面、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發展一方面與自身利潤有關,另一方面還與社會多方面的元素有關,比如資源、環境等等都會成為企業發展的影響,甚至決定因素。而具有責任性的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則會減少污染情況的發生,注重能耗的降低,注重能源的節約及高效利用,從而讓企業的各個環節降低成本,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得更好的政府支持,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
2 經濟責任制的意義
(1)經濟責任制實現有效經濟秩序的有效途徑。經濟責任制實質上是國家加強經濟紀律,實現有效經濟秩序的有效途徑。國家加強經濟秩序是要在宏觀調控上來進行經濟秩序的有效規范,讓經濟責任制再由政府的推動下逐漸地由強制性主導改變為各個經濟主體的主導。經濟責任制所要實現的目的就是個人權利、義務、責任和一切行為物資所需承擔的結果都是民主化。中國制度的變遷是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的相結合,市場經濟是實現各個經濟主體的獨立性,使決策權進一步分散,在原有制度的影響下,中國的行政機構的發達使國家所有權在各個領域的主導地位。低下的管理水平以及制度的不發達,使得大型的國有企業資金利用率低,管理制度混亂等這都是責任的不確定造成的,管理制度的提高有賴于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可見經濟責任制的重要性。
(2)經濟責任制對經濟增長模式改變上的重要性。有史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模式一直是以粗放型經濟發展為主,外延式增長始終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特征,經濟效益問題極為突出。因此,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要更加需要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式變為集約式,實現“內涵式經濟增長體制”,這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經濟效益是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改變長久以來國民經濟的主要問題――資金利用效率問題尤為重要。在傳統的經濟形勢中,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沒有任何管束機制,來徹底改變經濟促進社會的發展,因此就出現了利用國家資金來進行的“緩慢式經濟”,因為是國家的錢,責任問題均不明確,這種沒有效率的行為是國家的資本嚴重浪費,資本利用率極其低下。因此,在如今的經濟責任制的約束和引導下,提高資本的利用率,大幅度實現經濟利益的提高,才能使我們追求的經濟目標得以更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