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40: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課外閱讀如何提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選擇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
從某種程度上講,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水平和質量如何,不僅體現著教師的水平和眼光,也對小學生視野的擴展、能力的提升、興趣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那如何判斷所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的質量優劣呢?筆者認為,以下這幾個方面的都是相對優秀的閱讀材料:一種是勵志類的,這對于砥礪小學生的品格、從小教育他們養成優秀的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一種是擴展和增長常識性的,生活、科普、文學等方面的常識,都可以作為課堂閱讀材料的延伸;一種是學習方法類的,比如教給小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閱讀。這對于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習中困難的認知、克服等方面,都會有所助益。除此之外,還應該給小學生提供閱讀材料庫,這樣的閱讀材料庫可以是一系列的書目,也可以是教師自己匯編的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可以借鑒他人有益經驗來加以排布。當然,我們在建立小學生的閱讀資料庫的時候,應該將以上三類都加以涵蓋。
二、創設情境,刺激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的課外閱讀同樣是從興趣開始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徜徉書海,甚至手不釋卷,沉醉在讀書的快樂之中。所以,老師要努力刺激引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
比如,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松雞和烏龜》的故事,當我講到烏龜們為了讓松雞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們玩耍,便在松雞的同意下把松雞的羽毛全部拔光。這樣松雞沒法飛走了,它們的目的也都達到了。可是有一天正當它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突然,黃鼠狼竄進洞來,撲向松雞,一口咬住松雞的脖子……講到這我嘎然而止,學生迫切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一一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再比如,平時要多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競賽活動。如朗讀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誰讀的正確流利,富有感情;背誦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誰背的快、背的好等,對此,學生興趣盎然。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學生自己多加以實踐、思考和總結,另一方面,教師的引導、教育也非常重要。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來講,小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沒有具備,而此時教師的引導、教育就非常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對于提升閱讀效率、提高語文成績有著重要作用,它還是一個令人終身受益的習慣。具體來說,在小學階段,要下大力氣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是邊讀邊想的習慣;一是閱讀的同時動手做筆記的習慣;一是善于利用工具、請教與交流的方式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一是勤奮閱讀、反復閱讀與不斷思考相結合的習慣。從哲學意義上講,伴隨著小學生閱讀量的增長,也會發生能力的從量變向質變的飛躍,只要堅持這些良好的閱讀習慣,久而久之,便會發揮出來它們的長久益處。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四、營造良好的集體閱讀氛圍
隨著科技改進,信息和知識的呈現是多元化的,不僅文本展現,還有視頻、音頻等。但是無論是何種展現形式,都需要以人們的預讀能力為基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對這一問題進行過思考,他在《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說到“我們不得不承認,電視有部分的功能確實很驚人,譬如對新聞事件的影像處理,就有極大的影響力,收音機最大的特點在于當我們手邊正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仍然能提供我們資訊,為我們節省不少的時間”。但是書籍最終還是不可替代的,閱讀能力仍然是需要的。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結合人類的認識規律,人的閱讀能力越早培養其發展程度越高。中學時代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學習的關鍵時期,更是培養個人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我國非常重視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育部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明確指出中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會瀏覽、檢索、摘錄、制作卡片、寫讀書筆記等讀書方法。課外自讀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對于初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新課改之后,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很多的閱讀教材。這些都表明了我國重視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課外閱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學生而言,課外閱讀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學教育是對學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但是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要想形成系統的知識系統就需要課外閱讀作為支撐。調查表明“有67%的學生認為,在新世紀的今天,重新閱讀這些現代文學名作對自己‘有很大作用’;30%的學生認為‘有一定作用’;還有3%的學生表示‘不清楚’;68%的學生認為閱讀這些名作對自己的升學考試‘有很大幫助’;31%的人表示閱讀這些名作對自己的升學考試用處不大。同時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化其所學知識,尤其是在人文學科中,一定的課外閱讀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其深處的思想。對學生情感世界和價值觀而言,課外閱讀尤其重要。
盡管閱讀在中學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中學生課外卻不容樂觀。對中學生而言,尤其是初中生,其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還沒有形成。所以其閱讀是非常有限的。結合個人實踐,筆者認為初一和初二的學生還有閱讀的時間,但是初三學生則幾乎沒有課外閱讀時間。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繁重學習壓力使得學生沒有時間去課外閱讀。在一些學校和課堂上,學生除課程以外的課外閱讀甚至是被禁止的。學生課外閱讀質量不高。關于這一問題,我們很難通過單純的卷面調查統計發現。但是結合我及同事的教學實踐,我們能夠清楚地發現這一問題,很多學生甚至在課堂上偷偷地看一些小說。表面看來是喜歡閱讀,但是這些小說都是一些網絡小說。我們不排除有些網絡小說其文筆和文章架構以及故事情節是非常優秀的,但是整體而言其格調不高,更沒有思想性可言。就目前中學生的閱讀而言,我們能夠感覺到名著正在越離越遠。除此之外,購買閱讀資料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大多的中學都沒有圖書館,這就造成了學生沒有可以閱讀的高質量的文本。這些因素影響了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通過已有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在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閱讀環境不好,學生缺少應有的閱讀訓練,學校沒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基于在閱讀中的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結合已有研究和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首先,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閱讀不僅僅是文字的重組和文字的認知,它是一個社會活動。學生的閱讀受社會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學生閱讀對象中看到,學生的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隨社會發展而變化。不同時期學生的閱讀也是不一樣的。中學生的認知決定了其判斷能力是有限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媒體尤其網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得大。這就要求我們打造一個良好的媒體環境。尤其是對于一些網絡小說要進行嚴格的審查。不僅僅要對其語言和字句進行規范化引導,同時要對其思想進行督察。要控制網絡小說對中學生的影響。市場經濟下,文學成為經濟產品,效益成為文學追求,這就造成很多以市場為導向的文學作品質量不高甚至是非常的低。對于這些作品要進行嚴格的控制,盡量控制其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
其次,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
良好的閱讀文本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很多學生之所以會選擇一些質量不高的網絡小說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高質量的文學作品,或者受經濟條件限制沒有能力購買文學作品。基于這一認識,我們要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高質量的課外預讀資料。盡管很多中學也有自己的圖書館,但是其館藏書籍多是以教輔乃至試題為主根本不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中學學習是繁重的,他們需要課外閱讀來緩解學習壓力。一個符合中學生需要的圖書館是必須的,這是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閱讀能力是學生提取信息獲得知識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文字的識別。閱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閱讀中慢慢培養獲得的。尤其是在信息的提取上,只有經過專業的引導才能提取正確的信息。這點在中學生考試中也能夠明顯地體現出來。而且通過試卷批改,我們能夠發現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還是非常欠缺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訓練和引導。但是在引導和訓練過程中,要選擇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課外閱讀材料并制定一定的題目作為檢驗的基礎。同時閱讀和寫作是同生體,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是相互促進的。在閱讀訓練之后,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不僅如此,在寫作訓練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對學生的寫作作出評判,也要學生對自己的寫作意圖作出闡釋。然后基于學生的寫作意圖和其寫作給出相應的改進,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蘇勤.提高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關鍵詞:興趣;書源;引導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的時效性,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讀書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如引用書中一個精彩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指導學生讀繪本《森林里的陌生人》時,就可以出示幾張圖片:“森林里的動物相繼發現了雪人,很好奇,并且吃掉了雪人帽子上掉的堅果,甚至連雪人的鼻子(一根胡蘿卜)也不放過。”問孩子們,你們想到了什么?孩子會說:“誰堆的雪人?”“到底誰是森林里的陌生人?”……那么帶著問題讀下去吧!讀之后大家才發現,是一對小兄妹堆的雪人,這些堅果就是那兩個可愛的孩子放的。故事尾聲,哥哥和妹妹正躲在樹叢后面觀望著小動物們的歡喜。小動物們走了,小女孩兒又開始工作了,“趁它們還沒回來,我們再多放些種子和玉米吧。”小男孩兒懷里抱著一個大袋子,說要在整個冬天喂這些小動物們,“等到積雪都融化,雪人也變成小水花;直到青蛙開始唱歌,樹枝冒出新芽。”最后的畫面:穿著鮮艷冬裝的小兄妹倆,拉著小雪橇,那美麗的背影,讓整個森林不再寒冷。多美啊!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圖畫遠比文字優美,相信讀完這本書的孩子會永遠記得我所描述的畫面,記住那對小兄妹,從小種下一顆“愛”的種子,接著告訴孩子們此套書還有三本,你猜,孩子會不會主動去找書看呢?
二、開發書源,讓學生有書讀
1.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開卷有益,但我們要說開卷并非都有益。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絕對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只有教師引導好了,學生才會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去體驗、思考,從而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
2.發揮家長配合作用
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古詩、兒歌、童話、寓言、小說、歷史故事、科普知識等都應
涉及,閱讀面要廣,這樣做的好處還在于,孩子在進入初中高中學習地理、生物、物理、化學、歷史時,有一定的基礎,不至于滿頭
霧水。
三、注重引導,使學生善讀書
在現實中,不少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閱讀方法不當,因此,教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
1.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做到:一是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堅持讀完,千萬不可半途而廢。二是定時。選擇讀書的時間,并且長期堅持下來。三是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要制訂一個讀書計劃并嚴格地執行下去。
2.培養恰當的閱讀方法
曾指出的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用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讀書的方法有三種:精讀、略讀、瀏覽。針對一些長篇幅的書籍,例如:《水滸》《三國演義》等,教材中節選了它們的部分章節,在指導學生閱讀原著時,要求可放寬,只作走馬觀花的瀏覽。知識性讀物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觀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個知識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可以略讀。針對語言精美的讀物,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感悟語言的優美,并通過背誦、摘抄來幫助記憶、積累,積淀語言,培養語感。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教材”變為“學材”,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得法于課內而得益于課外”。
3.展示閱讀成果
為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愛不釋手,并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
感受·鑒賞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培養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思考·領悟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2.閱讀教學的評價要求
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評價,著重考查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煉文本的思想觀點、發現觀點材料之間的邏輯聯系,并作出初步的評價。對言之有據的獨特見解,應予以鼓勵。
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評價,著重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準確解讀,以及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和處理能力。實用文體的語言風格、格式等特征,學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評價,是閱讀與鑒賞評價的重點。要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特別是對藝術形象的感悟和文本價值的獨到理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要重視評價學生對不同文體作品的閱讀鑒賞能力,以及借助有關資料評價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閱讀的評價,重點考查閱讀不太艱深的文言文的能力,還要注意考查學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國文化精神,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發揮語文教師的引領作用
要想真正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取得實效性,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主要做法:
1.制定個人課外閱讀規劃,大力提升語文學科專業素養。
2.堅持下水閱讀,在行為態度、精神毅力等方面引領學生。
3.積累豐富的課外閱讀實踐經驗,對學生進行實用高效的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一名好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于規劃自己的專業成長道路,并始終將課外閱讀作為強大的動力源泉。語文教師堅持下水閱讀,不僅可以提升語文學科素養,不斷豐富自我、發展自我,而且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閱讀品質,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利于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切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那么,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外閱讀哪些內容呢?現建議如下:
1.凡是要求學生閱讀的《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課外讀物,我們要全部規劃在自己的課外閱讀范圍之內。
2.語文學科領域具有一定引領作用的報刊。
3.具有一定時代氣息的美文書刊。
4.教育教學理論書籍。
三、建立學生課外閱讀長效機制
1.各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各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課外閱讀領導小組,并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成立讀書指導小組,形成課外閱讀管理網絡。
2.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語文課外閱讀的研究,對“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如何提高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等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尋找有效途徑和方法,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
3.各學校要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統籌規劃,引導學生科學讀書,有效提高讀書質量。
語文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語文教學內容對知識的延伸與表達,課外閱讀能夠充分的體現出小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和學習的深度。語文課外閱讀是小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感知,這更是小學教育的總目標和計劃。培養小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的能力已經成為社會廣大家長們和老師們所重視和關心的問題,熱切的期盼能夠提高小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一、當今的小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現狀
(一)小學老師的引導能力不強
當今的小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現狀主要體現為小學老師的引導能力不強,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效性就需要加強對小學老師的引導能力。雖然只要做到這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效性就會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當今的小學老師的引導意識還很薄弱小學老師習慣性的注重對書本上的教學,并沒有對課外的閱讀多加練習展開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進行很好的起到引導的作用和提升課外閱讀的能力。這種現象和局面在很大的程度上嚴重的限制了小學生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知識的視野,降低了小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素質和修養。
(二)學習環境不當
小學生在學校缺少老師對語文課外閱讀的培養,放學后家里不是學習的環境和場所對讀書產生厭倦和疲憊的心理。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意識很薄弱并且家中又沒有學習的氣氛,小學生只想著玩耍以及看電視節目他們認為這樣的課后生活才是正確的,有些家長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和意識又不強,綜合因素導致了小學生逐漸的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語文課外閱讀也漸漸的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消失不見,導致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能力和水平直線下降。
(三)語文課外閱讀的時間和量不足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量的娛樂節目豐富了廣大家長和學生的業余生活。隨著時間的變化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監督逐漸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逐漸下降把時間都集中在業余生活上,導致對學習和閱讀的時間明顯的減少和成績明顯的下降,也更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和奮斗的目標和理想。實際上當今的電視和網絡節目對學生都有一定的誤導,他們改編了歷史的原始事件,將一些虛假的信息結合電視和網絡進行大量的傳播,在很多方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小學生,小學生從小學國的歷史文化是祖國培養的未來的花朵,這些都嚴重的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一)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對于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閱讀首先要讓小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長生強烈而又濃厚的興趣,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教學計劃就失去意義。小學老師引導學生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教學任務,通過對書本的知識學習進而展開興趣的引導,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內容之前布置學生尋找一些和學習的內容相關的故事或者資料,做好學習前的全面了解也間接的預習了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老師的教學也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提供學習環境和氣氛
由于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不夠充足,所以充分利用在家中的學習也是很重要的,雖然家中的學習環境和氣氛遠不如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氣氛,但是家長們可以幫助學生并且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環境和氣氛給他們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家長們要對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心,在家中家長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既要教導他們學習又要處理好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全力以赴的配合為了學生的學習和祖國的未來。對于小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容忽視,老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家長不應該與學生一起看電視和網絡節目,這樣的做法會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例如:家長可以給學生按期定時的訂閱一些優質的期刊(意林讀者)進行閱讀,還可以給學生購買一些他們喜歡閱讀的文學和歷史書籍,希望這些書籍和期刊對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有一定的幫助和起到一些作用。家長還可以花大量的業余時間在自家的書房進行讀書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欲望,使全家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識的海洋和學習的世界,家長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有利于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的學習和提高能力。
(三)正確分辨網絡信息
隨著電視和網絡節目的不斷發展,占用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大量業余時間,嚴重的影響家長的正常休息和學生的學習生活。間接的導致了小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量和時間不夠,小學生和家長的大量業余時間被電視和網絡節目占用和使用。這些電視和網絡節目的信息傳播存在一定的錯誤信息導致學生無法分辨電視和網絡節目的虛偽與真假,嚴重的影響了小學生的歷史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學習與成長。家長要及時的提醒和糾正對電視和網絡信息做出正確的分辨,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擴展對知識的視野,給予學生更多有利于學習的正確指導。
總 結
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重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對與小學生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將會嚴重的影響小學語文的整個學科。隨著電視和網絡電視節目不斷的發展和對信息的大量傳播,由于老師和家長忽視了對小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這方面,導致小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學習的質量和水平很差。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實效性這方面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與學習,家長在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氣氛的同時要和老師互相配合學生的學習工作對于電視和網絡節目的信息傳播的真假性進行及時的提醒和糾正,這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俊蓮.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J].教育教學論壇,2010(16):109.
1.優化課外閱讀的環境,讓學生“想讀”。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是開展好課外閱讀的必要準備,我們應該在這些方面多動腦筋,于細節處著眼,多方面結合,具體要做到“三個優化”:首先要優化學校課外閱讀的環境,其次要優化家庭課外閱讀環境,最后還要優化社會閱讀環境。
2.舉行各種不同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愛讀”。舉行各種競賽,激發讀書興趣。為了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讀書成果,深化讀書活動,我們可以根據不同主題舉行征文、演講、繪畫、歌詠等競賽活動。通過班級初賽、學年復賽、學校決賽,推薦優秀選手參加更高層次的競賽,鼓勵全員參與,在競賽中樹立一批“讀書小標兵”,調動了全校學生讀書的興趣,同時弘揚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豐富了校園文化。
3.建立有效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讓學生“爭讀”。有效的評價體系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語文課外閱讀考級、舉行語文課外閱讀知識競賽等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閱讀評價。
二、幫助學生選擇課外書籍是提高課外閱讀有效性的關鍵
由于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身體和生理發展跨度最大的一個階段,因此,不同學段小學生的年齡、性格和心理特點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其閱讀興趣和閱讀取向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第一學段(一、二年級)的課外閱讀內容以注音的簡短而明了的童話、寓言、神話為主,此階段的圖書應配有大量的圖片。第二學段(三、四年級)的課外閱讀內容題材與第一學段大致相同,但要求有所提高:注音減少甚至消失,因為這個學段的學生對于不認識的字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或通過查找工具書來理解,文中圖片也應適當減少,可以適當向學生滲透一些淺顯的文學名著。第三學段(五、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閱讀現代的小說、散文、詩歌等。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課外閱讀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閱讀要有目的、有條理,讓學生“有計劃地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并不多。因此,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2.階段性訓練默讀,讓學生“快速地讀”。由初步的指讀、動唇、出聲——即只要是為了引導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到不指讀、不動唇、不出聲——即進一步提高學生默讀的能力,達到“一目數行”的速度,使學生能在較少的時間里,通過默讀的方法最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極大地豐富學生的信息量,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做到“博覽群書”。
3.在閱讀中學會質疑,讓學生“帶著思考去讀”。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就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大膽提問,小到一個字詞的意思,大到諸如時代背景等。
對于提出的問題,可以通過開討論會等形式讓學生自己解決,不要求答案的統一與否,只要能滿足學生好奇心和培養好思善問的習慣,力爭人人參與,培養他們質疑和思考的能力。
4.勤做讀書筆記,讓學生“邊寫邊讀”。“不動筆墨不看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認為在閱讀的材料中有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就要用筆記下來,養成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5.精讀、略讀和瀏覽相結合,讓學生“多方式地讀”。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我們在閱讀中往往采用多種閱讀方法相結合的閱讀方法,例如閱讀一部較長的作品,即“大部頭”的作品,可通過目錄選擇,認為不重要的情節或章節,我們可以采用瀏覽的方法,對關乎故事情節但認為描寫不是很精彩的地方可以通過略看的方法,對于重要的句子或者關鍵的情節,我們就要細細地品味、揣摩,這就要精讀。將精讀、略讀和瀏覽結合起來,讓學生多方式地讀,對提高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發興趣,促成閱讀
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對課外閱讀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愉悅地進行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明確閱讀目的
冰心曾說過:一個人從小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本好書就好比自己忠實的朋友,好像自己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更是自己最好最貼心的老師。讀好書既能夠讓自己擁有心胸坦蕩的情懷,樂于進取、勇于拼搏的意志。
2.勤學博覽
推薦學生選擇讀物要適合年齡特點,內容正確健康。多讀名人名著、童話、寓言故事,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以及身邊成才之人,推薦閱讀革命回憶錄。讀后能讓人感受一種美,一種快樂,并且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既要珍惜時間也要享受生活,并且能夠培養做人的道理,還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加以消化,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
3.引導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查資料、閱讀報紙、雜志。閱讀是一邊讀,一邊勾畫,做讀書筆記,加深對所讀文章的記憶,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在閱讀過程中摘抄下來自己需要的句篇。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可以摘錄下來認真積累。
低年級的學生可用小練筆,如“手”,先寫自己的小手的用處,再寫父母的手每天在做什么,再寫小手變成大手,將來能為社會做哪些貢獻。還可以寫日記,或以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想法。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二、檢查閱讀效果
為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總結閱讀收獲,促進學生認真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必須重視課外閱讀效果的檢查。
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則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孩子。因此,作為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閱讀上,首先自己要保持熱情,保護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而且,學生對閱讀具有深厚興趣,本身就是課外閱讀實踐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小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讓學生猜猜里面寫什么。學生易被吸引,就會熱情地去閱讀,這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也要注意讀書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會對書感興趣。其次是要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討論交流會、朗誦展示臺、表演等,比一比誰在此類活動中獲得公認的優秀成績,誰就取得了成功,就能贏得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和欣賞的表揚,亦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更能帶著“喜報”回家,得到家長的贊揚和笑聲。這樣,孩子的閱讀欲望自會欲罷不能,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書、欣賞書,在閱讀這個廣闊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二、挖掘書源,讓學生有書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1.主動做好家長工作
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
2.適時建立班級圖書庫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這樣,全班師生便有了“共享的圖書庫”,不但發揮了圖書的強大用處,更在班里營造了良好閱讀氛圍,使班里的學生有了課余的共同語言,反過來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光有興趣和氛圍是還是不夠的,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其次,在農村,課外閱讀,顧名思義為“課外”,它沒個準數,很隨意、無序。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
1.略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
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357-01
語文素養是學生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所形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語文素養不但是新課程標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素質教育原則的終極要求。但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學校教學硬件設施基礎薄弱,教學理念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活動比較單一等原因,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表現在語文基本功差、知識面M窄、口頭表達能力不足、寫作能力薄弱、缺乏創造力等多方面,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課程改革把重視學生的文本閱讀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課外閱讀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補充,也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教學的繼續與擴展,對于開拓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課外閱讀必須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一、以課本為中心,適當拓展閱讀范圍
農村中學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的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訓練,課堂教學只是草草了事,而過分強調閱讀訓練和寫作積累,把大量的時間放在書山題海的枯燥訓練之中,這種模式教出來的學生,往往是高分低能,毫無素養可言。因此語文教師要敢于教改,擺脫唯分論的束縛,以語文課本為載體,培養學生誦讀、吟詠、背誦、默寫、積累、分析、感悟、想象的能力,促成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讓學生寫一筆好字、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獨立的閱讀和鑒賞古今中外的詩詞名篇,讓學生感悟到語文學習的挑戰和樂趣,形成學語文、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二、教師對閱讀方法及技巧給予一定指導,提高閱讀的質量
閱讀如果想有大的收獲,一定要有相應的閱讀技巧。但是對于學生剛開始接觸閱讀的初中時期,他們往往沒有相應的讀書技巧,假如任由他們自己這樣不按照讀書技巧進行閱讀,時間久了,必然會形成一種不好的習慣,不管閱讀何種書籍必然會草草了事,長此發展,很難從閱讀中獲得效益。所以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讀書技巧。靜心閱讀是最為有效的讀書方法,它可以走進書籍的世界,和作者進行“面對面”的對話。閱讀時一定要集合自己的精力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像欣賞一種動聽的音樂一樣,讓我們的心隨著音符而飄動,隨著書籍中的內容進行暢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著作的真正內涵,才能夠陶冶我們的精神,增加讀者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實現真正的閱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閱讀方法及技巧給予一定指導,讓學生學會各種閱讀方法,學會精讀和略讀。對于那些需要精讀的著作,要進行反復的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進行細致的思考,對于著作的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和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帶著一種探索和思考的思維進行閱讀。
三、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并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閱讀時要形成一種“讀書做筆記”的良好習慣。在讀書時要做筆記,對于那些喜愛的語句和一些相關筆記寫成讀后感,要使自己對于文章人物的相關評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都做一個詳細的論述,通過這種方法,使得學生在閱讀時逐漸養成一種基于對自身思考的習慣。做筆記是我們農村初中學生很欠缺的一個習慣,這一點教師在指導閱讀時不能忽略,不僅是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且新課標同時要求學生在每學期寫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課外閱讀與讀書筆記相結合,讓學生把課外閱讀中見到的相關知識要點摘抄下來,并寫一寫由此生發的感想,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及綜合能力提高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視野的開闊、能力的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感情將與日俱增,為提高學生素養創造了先決條件。
四、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從閱讀中發揚創造性思維
新課程的標準注重獨特式閱讀,即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的空間,使得學生自身選擇和理解。著作是個非常廣闊的地方,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強制的規定閱讀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計劃性的閱讀往往會有很大的收獲,教師應該發揮教育者的角色,首當其沖的作用就是對于閱讀科目的指導。在閱讀時,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權限。不要在學生遇到理解方面的問題時就去管,如果教師通過教學方面的手段去干預學生閱讀必然會打消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要讓學生自身去閱讀,讓學生在自身的思維中領略著作的內涵,從而汲取營養。
五、結合實際生活,樹立大語文學習觀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語文知識,從街頭門店的裝潢,到廣告公司的巨幅廣告,再到報刊、影視、電腦鎖傳導的信息,語文知識無處不在。葉圣陶先生最早倡導大語文教育觀,他主張語文能力訓練不應局限于課堂內和教科書,還要發展到課堂外和其他書本。這也是培養農村高中生語文素養的必經之路。語文教師首先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進而指導學生開展大語文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8-0164-01
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而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能力。
對于農村學生而言,他們的閱讀能力大都較差。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就成了一個重點問題。
一、分析原因
從導致農村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原因上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課業負擔偏重有關
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過大,課業負擔偏重,往往整天埋頭于課本、題海而無暇他顧,根本無心也無力進行課外閱讀。閱讀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沒有時間的保障,那么閱讀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2.與閱讀興趣缺乏有關
農村學生閱讀面狹窄,除了缺少時間以外,還與缺乏興趣有關。所以,即使是在較為空閑的寒暑假期間,他們用于閱讀的時間也仍舊很少。由于多種原因,學生沒有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和良好的閱讀方法,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喪失閱讀興趣。長期以來,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宰,學生常處于被動地位,只能在教師限定的思維中去接受,不敢有自己的見解,這嚴重地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自主創造性。
3.與社會文化氛圍有關
過去,書籍是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現在,光盤、錄象、廣播、電視、網絡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樣化,而且直接作用于視聽,相比之下,書籍閱讀就顯得枯燥乏味。這些以視聽刺激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我們的學生語言感受能力退化,從而削弱了他們對文學閱讀的興趣,并形成惡性循環。其實,這些信息源好比一次性消費的“文化快餐”,缺少文學閱讀時的感受、想象、審美和創造,因而是無法替代文學閱讀的。
二、提出方法
面對這樣一些不容樂觀的現象,我們應該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針對農村的教學實際情況,如何培養和提高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1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首先,在教室墻壁上懸掛一些名人讀書成長的掛圖、詩詞、名言等,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讓孩子蘊育在濃濃的書香中。其次,發動學生向班級征集圖書,還定期向學校圖書館借閱一定量的圖書,把班級的一個角落設置成圖書角,教室墻壁上也掛上各種課外書、報刊,讓學生在任一適當時刻,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來閱讀。
1.2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博覽群書的興趣。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學生的個性不同,也就各有喜好,教師要引導好學生閱覽各類書籍。
1.3拓寬閱讀空間,激發閱讀興趣。教完書上的一些課文外,教師可介紹學生閱讀相應的課外書。如:學完古詩詞后,推薦學生選讀《唐詩三百首》和宋詞等,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鑒賞,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隨課文選擇一些文學性和趣味性強的課外詩歌、故事、優秀作文等,鼓勵學生閱讀"四大名著",讀報刊雜志,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
1.4智創趣味活動,激發閱讀興趣。班級里經常確保開展閱讀活動,有"課外知識知多少"知識競賽,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講故事比賽,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2.“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2.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教師可切實聯系教材,從教學任務的階段性出發,針對性的選擇一些跟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課外去閱讀,作為對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這樣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提升課外閱讀的含金量,避免了學生的盲目性。
2.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3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2.4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讀后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創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良好的環境中輕輕松松的進行課外閱讀。
3.1開發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
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每個農村學校要逐步完善教學設施,著力建立圖書館或圖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