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校英語教學的建議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09 10:40: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學校英語教學的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學校英語教學的建議

篇(1)

在現在的農村小學中,英語教學也逐漸得到了重視。從最初的語文數學兩大主科,變成了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主課。但是和城市相比較,農村英語教學的現狀并不是很樂觀,存在教學條件差,師資隊伍不足,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等很多問題。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質量,推動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

1.提高教師素質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在課堂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目前的農村小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師資力量不足,這種局面大大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學校對于英語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為英語教師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大家一起討論英語教學的技巧,交流課堂教學成果。校領導還可以在校內舉辦英語課堂觀摩課,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讓教師之間相互交流英語教學的方法,教師在上觀摩課前能夠主動的進行教學設計,準備教學用具,讓英語課堂教學擺脫傳統的模式,而且,通過觀摩課,各個學科的教師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另外,學校要鼓勵教師采用新穎的方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會對教學更有幫助,學生也會對英語課堂更感興趣。除此之外,作為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在平時多看相關學科的書籍和教學設計,吸取其他教師教學的精髓。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掌握學生的心理,無論是學習好的學生還是調皮的學生,對他們在課堂中出現的各種狀況能夠從容應對,讓學生從英語課堂中真正的學到知識,并且喜歡上英語課堂。

2.提升學生興趣

現在許多學生對學習都有一種厭煩的心理。小學生對英文教材中的單詞、句子只是靠死記硬背,他們不是真正的了解知識點,在平時做的題型也不夠多,所以,在遇到英語題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會產生很厭煩的情緒,越不會就越不想學的心理。在農村小學的英語課堂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比如:在課本中的對話,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來進行表演;在課堂開始之前,學生們一起唱英文歌曲;學校可以多開展英語方面的活動,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在學校的布置上,要盡量讓學生到處都能看到英語;還可以讓學生來設計英語板報,然后各個班級的學生來進行評比。這一系列方式都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想提升學生英語的成績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對于學生不會的英語方面的問題,教師要耐心及時的講解,讓學生把不會的題都學會,并且給學生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那么,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也會增加。所以說,針對不同的情況,我們要采用適當的方法,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將知識都掌握,課后能夠主動的去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數字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教師設計了“猜年齡”的游戲,首先教師出示了幾張人物的照片,如Kate、marry等,并在卡片的背面寫上數字,“Three”、“Four”、“Eleven”等,之后依次讓每個小組猜“Is he(she) Three (Four)?”哪個小組猜對了,記上10分。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能夠在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學習到知識。

3.改進教學模式

在農村的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是課堂的主要模式。糾其原因,主要是農村學校的條件有限,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受到了局限。還有就是教師本身的教學質量不高,課堂教學模式不夠新穎。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會讓課堂氣氛變的很壓抑,學生都喜歡新穎的教學方式。對于學校而言,校領導要做好教學用具的準備工作,提倡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并且,可以派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可以熟練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另外,對于教師自身而言,需要在每堂課之前做好備課工作,做好課堂設計,與其他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課堂教學的好方法。在教學中,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尤其對于英語這一學科,由于英語課本中的課文較多,知識相對其他學科較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獨特的教學模式來授課。英文課文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學習,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教師也可以對英語單詞的背誦采取評分制,調動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總之,要想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校和教師都需要付出努力,讓教學效果更加顯著,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濃厚。

例如在學習簡單的用語時“Nice to meet you”,“This is my…”教師可以針對這些簡單的用語,編排一些對話,并創設教學情境,初次見面的學生見面打招呼,這些簡單的用語都會用到,而且還可以將以往學過的用語加進去,“Hello!”“I’m…What’s your name?”等等,這樣不僅能夠復習以前的學過的知識,同時還能夠加強對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總結

篇(2)

1.概述

隨著時代的發展,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加強英語教師團隊建設,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順應時代要求,英語教學以團隊為基礎的工作方式尤其重要。團隊合作精神的正在向社會工作的各個層面延伸。團隊教學要重視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大力加強教師團隊建設,以教師團隊為核心,帶動學科建設,全方位提升英語教師教學質量,并結合其他專業發展特色,調整本專業結構,以教學質量為核心,在順應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產業各方面發展的情況下,要求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共同進步。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師團隊中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2.當前的高等院校英語教師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完善。教師隊伍中職稱、學歷、年齡等結構不盡合理,部分專業人才短缺。

2.2教師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青年教師在學習、實踐和國際交流的能力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在英語教學創新方面也存在著欠缺,需要更大的提高。

2.3學術隊伍需要進一步整合,缺乏領軍型的人才。尤其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中青年學術骨干、教育部跨世紀學術骨干、國家級教學名師、省部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學術大師、教學大師匱乏。

2.4教師隊伍建設制度尚需進一步完善。學校人事制度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分配制度不合理,高校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仍有弊端,配套體系和相關政策不夠協調,還不能完全達到新建本科院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

3. 塑造高校教師團隊的要求

3.1教師團隊的規模

想城建一個高績效團隊,成員是不宜太多,合理的成員安排,可以有效的管理形成凝聚力,團隊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信任,給予對方忠誠感,完善團隊規模,才能培養出一個高素質、高績效的隊伍。

3.2團隊成員的結構

3.2.1能力結構。一個教師團隊需要配備能力互補的成員。需要具有知識和高專業的人員;需要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善于聆聽和反饋意見的成員;需要權衡建議并作出有效選擇的成員;需要解決沖突以解決人際關系技能的成員。

3.2.2學科結構。伴隨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日漸復雜和學術研究的日趨困難,單一的學科知識已經很難解決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的諸多問題。應該優化學科特色,積極培育新興交叉學科,科學制定學科發展規劃,拓展學科門類、優化學科結構,從學科上建設成一個高水平的團隊。

3.2.3職稱結構。打造一支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學術思想端正、科研思維活躍的學術隊伍,應在團隊教師職稱結構分布上,教授、副教授、講師比例分配應當均衡。團隊中的教授可以與其他職稱人員交流經驗。講師、副教授之間也要相互交流、共享共創,有利于團隊整體實力的提升。

3.2.4學緣結構。學緣結構即指一個教師團隊中所有教師成員最終學歷學校的構成狀態。團隊中的教師,要具有堅實寬厚的寄出理論和廣博的知識,團隊建設要有自然科學類知識系統和社會科學類知識系統,還有要有兩者交叉類的知識系統,從而更好的實現學緣結構的合理化。

4加強團隊成員間的合作與交流

協同合作是團隊精神的核心。只有發揮協同合作精神,使各成員的矢量和最大化,以實現教師團隊的整體目標。教師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事事從他人角度著想,要互幫互助;相互溝通,保證團隊與環境協調一致。使得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的同時可以逐步鞏固團隊的凝聚力,從而在實現團隊目標的結果中也實現自我的價值。

5. 高校英語教師團隊建設的基本思路

教材建設是教學團隊建設主要任務之一。大學英語教學團隊要結合本專業自身發展的階段和特色,選用適合英語團隊教學改革的高質量教材、新教材充實到教學中,組織編寫大學英語教輔材料。大學英語教學團隊要加大科研教改力度,不斷促進科研轉化教學工作。要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教學制度、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考核方法、教學理論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促進教學建設,鞏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是以教學水平高、有一定學術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為骨干,以廣大大學英語教師為主體的團隊。一個優秀的團隊應該引進一批高學歷教師;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交流;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積極開展觀摩課、示范課、講課競賽等教學研討活動,提高全體大學英語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充分利用好現有教學資源,發揮好現有教學資源的作用;不斷開發新的教學資源,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活動提供物質保障;發揮網絡作用,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通過開展多媒體教學研究和教學課件研發,利用和完善網絡教學的效能,促進新的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內部或其它相關專業之間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共同研究,開展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任務型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

6.結語

由強調和重視教師個人發展到強調和重視教師團隊建設,是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趨勢。簡言之,對學校而言,一個優秀的教育團隊遠遠勝過學校有少數幾個名師。高等院校要想持續提升整體辦學水平,關鍵在于構建適合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的新模式,進一步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開闊教師視野,促進合作和交流,以滿足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產業各方面對于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發展的需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于深化高校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3)

民辦高校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其教學大綱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英國文學作為英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及鑒賞能力。通過學習英國文學課程,一方面學生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拓展知識面,加深對英國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智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1]。

一、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現狀

作為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英國文學課程在各高校英語專業的高年級開設,旨在通過文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陶冶學生情操,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為將來從事英國文學研究、英語教學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礎。文學課程教學大綱設定的目標很好,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很多高年級學生表示雖然學了一兩年的文學課程,但是對英國文學仍然不是很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方面。

1.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上還是主要以老師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而不進行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許多教師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導致學生對課程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一來,不僅忽視了對學生智能的開發,同時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養[2]。

2.有的教師英國文學素養有所欠缺,對英國文學了解甚少,面對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只好照本宣科,教學內容也僅限于課本知識,不能適當地向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對文學背后的英國文化鮮有涉及,學生對于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很容易產生反感情緒。

(二)教材方面。

1.英國文學歷史悠長,內容繁多且錯綜復雜,對于學生來說,要求學習掌握的知識點太多,想要全面地掌握英國文學知識并非易事。此外,有些文學知識并不具有太強的趣味性,想要了解掌握此類知識,多數學生只得選擇機械地死記硬背,這在很大程度上再度使得學生覺得文學知識枯燥乏味。

2.部分文學作品比較難懂,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代表,作品大多采用中古英語,與現代英語有較大差別。部分學生本來就不具備較強的語言功底,閱讀現代英文小說或劇本都還存在不小問題,如若再遇上中古英語,他們就會倍感頭疼。

3.部分高校現在采用的教材只是單純地介紹英國文學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國著名作家及他們的主要作品。由于課時限制,雖然經過了一兩年文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幾部完整的英文名著,沒能學會如何欣賞和分析文學原著。

(三)學生方面。

1.多數學生對文學課程重視不夠,認為學習文學課程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于提高英語水平沒有多大實際幫助。現今面臨就業難的局面,很多學生更傾向于學習語言“工具化”的課程,如外貿英語、英語口譯等實用性很強的課程。

2.對于英語非第一語言的中國學生,一看到篇幅較長、生詞較多的英國文學著作,難免心生畏懼產生抵抗情緒。雖然英國文學課程在英語專業高年級進行開設,學生也進行了兩年的基礎課程學習,但是英文名著本身還是比較有難度的,學生在閱讀并理解英國文學作品上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3.當今時代的大學生處在網絡發達、娛樂方式眾多的時代,很多大學生經不住網絡的誘惑,沉迷于電影、電視、網絡游戲之中,過于注重感官享受而忽視了培養內在素養,文學對于他們來說無足輕重。

4.對文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對文學背景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背景知識在很大程度上與英國歷史有很大聯系。現今生源廣泛,英語專業招生文理兼顧,理科背景的同學對于文科知識如世界歷史、世界地理等科目的掌握十分欠缺。雖然在大一大二階段學校有開設相應的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相關文科知識,但大多數同學仍然感到缺乏支撐學好文學課程的背景知識。

(四)傳統考核方式。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一卷定成績,即只要學生卷面作答得好,就可以在期末考試中取得高分。這種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學生學會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采用考前突擊方式,短時間內快速地將整學期的文學知識記在頭腦中。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在死記硬背的過程中并不能對文學知識較好地消化,也不能將有關知識點聯系在一起,考場上憑借記憶將考卷答完之后很快就會將大部分知識拋于腦后。這樣一來,學生雖然在考試中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但這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違背了考試的真正目的即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二、英國文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根據對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出的上述原因,筆者認為要提高教學效率,應從教師、教材、學生、考核方式四方面入手,針對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方案,提高教學建設質量,讓學生通過文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教學方法改革。

1.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導。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不再是老師滿堂講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老師應該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帶動學生多參與小組討論。課堂上老師只是作為引出知識點的引子,更多的知識要讓學生通過課上討論,課下分工合作,搜尋相關資料得出,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向大家分享展示。這樣一來,老師既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又學到了知識,還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知識點更容易掌握牢固。

2.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學著作,培養學生對原著的鑒賞能力。針對部分采用中古英語的英文名著,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細細品味作品,適當采用雙語教學,結合優秀的中文譯文,減輕學生對賞析難度較大的英文名著的抵觸心理。課后老師應布置學生預習文學作品的任務,課堂上讓學生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疑惑,老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此,課堂上老師在對名著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而是提前做好了準備,在經過自己的一番獨立思考之后,接受老師的正確指點。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文學作品,掌握文學鑒賞的能力,又有助于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3.改變傳統考核方式,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針對傳統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學校可以將考試分為幾項測評方式,然后取其綜合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判。例如評判標準可以分為學生平時表現、撰寫論文與報告,以及期末考卷成績等幾方面。通過這種較為公正的評判方式,學生明白學習一項課程不只是期末苦下工就足夠,考試的真正目的在于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應考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學生以往考前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更注重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多下工夫,從而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掌握文學知識。

(二)文學課程老師要注重自身文學素養的培養。

針對部分文學課程老師自身文學修養不足的情況,要想有效地帶領學生學習文學知識,老師應該在這方面加強自身文學素養的培養,多充電讀書。另外,學校應該重視文學老師素質的提高,可以適當地派遣個別文學老師出國,感受英國文化,直觀地了解英國的風土人情,如此,文學老師對英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勝任文學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在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增加教材配套讀本,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英文原著讀本。

教材是課堂的核心部分,對學生學好英國文學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課堂上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多閱讀配套教材讀本,欣賞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僅僅講述作者生平及重要著作。通過閱讀文學原著讓學生了解作者的作品精髓和核心思想,以及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同時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

三、結語

英國文學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作為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英國文學課程,其重要性對英語專業學生不言而喻。因此,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英國文學課程教學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改革的道路漫漫長遠,我們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不斷完善改革模式,通過不斷實踐,深入調研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為培養具有閱讀鑒賞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及高度審美情趣和高素質的人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門紀敏.多元智能理論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D].導師:魏曉紅.河北師范大學,2014.

[2]鞠玉梅.修辭能力與外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J].外語界,2008,(6):47.

篇(4)

1 緒論

據報導,全中國約有三億多人在學英語,約占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大、中、小學學習英語人數超過一億人。成千上萬的中國學者、教育工作者都在夜以繼日的研究英語學習中的障礙。文化差異和文化內涵的不同造成了英語學習上的各方面的障礙。對許多學生而言,英語仍然是令人頭痛的學科。他們既知道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成績,也不知道該如何把握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導致產生厭學情緒。還有一些學生,雖然擅長“背”知識,也很勤奮,但因過多依賴死記硬背或生搬硬套,英語成績始終也難以實現大的飛躍。究其根本原因,是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了種種障礙。我們不禁要問一句:“為什么中國人學習英語很困難呢?怎么才能解決中國人在英語上存在的種種學習障礙呢?

2 文獻回顧

LD(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歐國家習慣的省略用語。歷史上對LD曾有過多種定義。LD自1963年作為一個新名詞問世以來,至今已經有40年的歷史。所謂學習障礙是指一群不同性質障礙的總稱。主要表現在聽、說、讀、寫、推理或計算能力的獲得和運用方面出現明顯的困難。這類障礙為個體所固有,推測有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并可伴隨終生。學習障礙可同時存在自我行為控制、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一定導致學習障礙。這里所稱的學習障礙也不包括其它障礙如精神發育遲滯,情緒紊亂等或外界不利條件,如文化差異,教育缺失或不良等所導致的學習問題。學習有障礙的學生最明顯的特點是雖然身體發育正常,但他們的學業成績達不到教學的標準要求。

3 研究意義

班杜拉的社會行為交互作用理論認為,心理機能是由人、行為和環境這三種因素之間連續不斷的交互作用所決定的。因此,中學生的英語學習障礙也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學生的意志力,興趣,動機等內部因素的欠缺是導致學習滯后的心理障礙;學習習慣和方法等則是學習滯后的行為障礙;教材,教師,師生關系和學習環境等則是學習滯后的學科障礙。同時,學生的學習還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針對目前中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各種障礙問題,通過研究以期科學合理地找出針對我國中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對策并給出教學建議。

4 英語心理障礙對學生的影響

在應試教育的催生下,有些學生的學習動機比較現實,學習中包含太多的應試成分,這種非正常的學習動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深層次進步。在英語學習上興趣不高、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夠頑強、學習不夠主動等,這些都可以稱作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心理障礙。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動機不端正,或者太現實,都會直接導致英語學習風向標的偏離。學習動機在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動機決定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興趣和態度。大部分在英語學習上存在障礙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習慣有待改進。學習方法的缺失也使學生的英語學習陷入困境。這些障礙屬于英語學習行為障礙中學生英語學習障礙及對策研究的范疇。這些障礙在學生英語學習中占了很大的部分。此外,在英語學習中存在障礙的學生,對英語教材和學習環境普遍不是很滿意。對英語教師也是“敬而遠之”。這就直接導致師生關系的不密切,這種師生間的距離感也是英語學習障礙之一。

5 本研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學生自身的內部因素,如心理障礙和學習行為障礙,也包括外部因素,如英語學科障礙和家庭環境的影響等。在這些障礙中,學生自身的內部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外部的環境因素也不容忽視。所有這些障礙是可以通過努力去克服和逾越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秉承一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原則:

(1)首先要加強自身的知識理論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障礙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在教學中積累幫助學生有效克服學習障礙的方法及策略。

(2)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了解中學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適時恰當地告訴他們“英語不是一門很難學的學科”。

(3)努力創設語言環境,努力創設學習氛圍,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調整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真正的學習技巧。

篇(5)

由于體育教學以體育活動為主,相比學校的其它學科的教學,有它的獨特性,對學生心理健康也有著特殊的作用。 我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嘗試,通過細心的觀察和分析,發現體育活動給學生的心理帶來的特殊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學習的感情也不夠,還得有堅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難,使學習取得成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一般伴有艱苦、疲勞、激烈、對抗、競爭等特點,因此通過體育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意志能力,有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

2.提供發泄的機會,緩解不良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樂觀的良好心境,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的記憶力,活躍創造性思維,而且可以克服自身和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充分發揮心理潛能;而焦慮不安、縮手縮腳、萎靡不振等不良心境,會影響和降低學生的活動水平,同時也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創造和諧環境,消除不良心境,是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竅門。在體育教學中,師生間的心境應是快樂和和諧的。只有創造和諧環境,才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要身體力行,用良好的心境感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振奮精神,戰勝不良環境影響,樂于完成困難的學習任務。通過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活動可以為郁積的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發泄口,一個開心的集體游戲,孩子會一下子活躍起來了,滿臉的興奮和笑容。這就是體育活動帶來的效果,是簡單的說教所無法做到的。

3.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

人際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很明顯的促進或制約作用。體育教育的群體性很強,體育教育為學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際環境,同時能培養學生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好的同學,總是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對什么事情都充滿興趣,這些學生生活的很愉快,很舒暢,促進學習進步;人際關系不好的學生常常無精打采,抑郁寡歡,缺乏生活的樂趣,制約學習進步。由于小學生受家庭條件、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許多不良健康心理,如:孤僻、嬌氣、自私,承受能力差缺點,由于這些原因在班級經常與其他同學發生沖突。這些狀況必須改善,不然會嚴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體育活動可以改善這一現象的,體育活動在增進人們相互交往,克服孤獨感,培養心理適應能力有重要作用。因為,體育活動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和群體關系中進行的,它總是與人群發生著交往和聯系,人們在運動時能擴大社會交往,協調人際關系,克服孤僻,忘卻煩惱和痛苦,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活動可以使人與人相互產生親近感,不必用語言,一個手勢、一套活動,就能溝通信息和交流心聲,自覺不自覺地相互產生一種情感。在體育教育中,讓學生參加集體項目,它的本身就給參與者提出了必須相互交流,增進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學,相互信任,相互鼓勵,這往往是比賽獲勝的基礎。所有這些都能改善學生不良健康心理,都能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進一步改善人際關系,同時心理健康也得以改善。

4.正確認識自我,培養自信、自強的人生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看作是啟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鑰匙"。他要求教師在每個學生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個人發展根源的"閃光點"。我們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各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有的學生跑的速度素質比較好。而有的學生彈跳比較好,有的學生技巧動作學的比較快等。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每個學生的特長,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得到某些成功的體驗,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激發學生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自我效能理論的觀點,以前成功的活動可以使個人對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的增強,內部動機加強;所以體育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標,為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會既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又激發和維持了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內部動機。在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有快樂的體驗,不要刻意追求成績,給學生壓力,使之緊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練習,并享受體育活動給其身心帶來的快樂,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成功的信念。通過這樣的體育活動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培養自信、自強的人生觀。

5.協調行為,培養調控自我的能力

篇(6)

一般而言,擁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學生,英語的學習就會很輕松。他們會合理安排朗讀、背誦、默寫的時間,會對學習內容做妥善的安排,做到學一課,掌握一課。因此,在學生接觸英語學習的初期,我們就應該著重培養他們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第一,要祛除羞怯心理,大膽開口。大部分學生會由于接觸新事物而對自己缺乏信心,不管是朗讀還是回答問題,都顯得小心翼翼,聲音很輕。這對于學習語言來說是很不利的。老師的責任就是要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愿意說,并且大膽說。否則,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怕說的習慣,就沒有辦法更深入地學好英語,結果只能是“啞巴英語”。對此,鼓勵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們要尋找學生學習上的閃光點,以此為契機,引領學生體會到英語的奇妙之處,從而愛上說英語。

第二,要多聽錄音,多用英語交流。英語課本都配有同步的錄音磁帶,它是學生自己復習、鞏固的最佳幫手。可是多數學生沒有課余時間聽錄音的習慣,僅依靠老師在課堂上播放一兩遍作模仿練讀。有的學生學過就忘,也不愿意花費時間去聽錄音。這樣的口語,不要說語音語調,即使是會不會還是個大問題。因此,我們每次布置的英語作業中都應有“聽錄音”這一項,并且要求家長能夠督促孩子完成這個作業,借助家、校的合力促使孩子養成多聽多練英語的好習慣。

中國孩子學習英語最大的不利條件是缺乏語言環境。因此,我們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說英語的機會,鼓勵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間用英語交流。比如,舉行英語演講賽,開辦英語角……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生活學習的每一個細節之處都能嘗試用英語交流,讓它發揮交際功能,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使學生輕松地學習英語。

第三,要及時鞏固,克服難點。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凡是英語學習落后的學生,無一例外,都沒有養成好好聽講、及時鞏固的好習慣。他們經常不愿意花費時間去讀、寫、背、默,當學習內容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再也沒辦法把它們記住,學習英語猶如讀天書一般。可見,讓學生養成每天讀英語,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學生只要堅持下去,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進展,基礎打扎實了,掌握的詞匯、句型豐富了,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接受新知識自然也就輕而易舉了。

二、 珍惜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每分每秒

學生的發展始終是英語教學要考慮的首要因素。我們要善于分析學情,多思考如何用精練的語言、準確的語氣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只有這樣做才會使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

第一,把時間還給學生。現在課堂教學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恐怕是教師“表演”、學生聆聽的時間太多,教學過程體現不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英語課文里有許多“看圖練習對話”的內容。這就是讓學生用新舊知識結合起來自由創作發揮的環節,讓學生在模擬的場景中得到英語對話的鍛煉。我們在教學時,不需要硬性規定學生要做怎樣的對話,而是對話只要符合圖意的都可以,說得越多越好。可是,許多老師為了節省時間,避免混亂,草草練習之后,就讓學生抄下標準答案去背誦,或者干脆由老師給出統一答案讓學生記下來。這種由老師包辦的教法給這些本來思維活躍的學生造成多么大的負面影響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了,何來思考與智力發展呢?

把時間還給學生,就讓教師少說幾句,多給學生時間思考,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探索,才能跨越模仿,真正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第二,要善于調控課堂氣氛。新的課程標準提倡多讓學生進行合作探討。一些教師為使課堂氣氛活躍,生怕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敢抓課內紀律,結果學生亂作一團,課堂紀律失控,非但沒有提高學生探討的能力,反而造成了學習效率不高的后果。因此,教師要合理設計英語教學過程,對各個教學環節細致思考,對學生討論要把握好一個度,讓課堂氣氛既熱烈,又有序,學生有思考、表現的機會,在這樣的氛圍中,就很容易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篇(7)

0 引言

目前一些中高職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有利于企業資源與高校資源的有效結合利用,企業參與學生的培養,在學生畢業后還可以招收優秀畢業生,校企合作是高校與企業間優勢互補的合作行為。但是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一些中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卻遇到了瓶頸,暴露出來一些問題,加強教學工作的診斷與制度改進被更多的關注,以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血液,同時也是鞏固中高職院校教育水平的重大舉措。

1 加強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意義

我國提倡以教育為本,加快發展現代教育,提高教學水平和辦學質量。教學工作事關人才的培養,而且目前一些中高職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雖然推動了人才的質量培養,但是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存在的問題也日漸暴露,這使得加強教學工作診斷與制度改進成了促進校企合作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推進教學工作診斷對當前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學發展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2 教學工作診斷中發現的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不健全 國家現有法律法規對企業在參與職業教育中的職責和權利缺少明文規定,只是指出了一些規范性的建議,一些支持校企合作模式的地區雖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落實力度很低,大多只是在空喊口號沒有實施,而且規定的也比較模糊,沒有對參加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一些優惠措施,使企業在參與中沒有確切的參照規章同時也沒有積極性。

2.2 院校教學模式較局限 目前我國缺乏高技能高技術人才,縱觀各地的招聘現場,一些高技術性的崗位前寥寥數人,究其原因是一些中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企業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了解。在課程教育上重理論輕實踐,學科劃分明顯,基礎與專業課程都只是進行理論的傳授,沒有針對實際工作中的崗位進行深入教學,對專業人才的培養缺少方案和措施。

2.3 校企合作發展不夠平衡 主要表現為中心城市的學校好于地州市的學校,工科類學校好于文科類學校,工程類專業好于管理類專業,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專業特色也體現不夠等。現階段而言校企合作中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加強學校的教學工作診斷與制度改進作為推動校企合作新發展的路徑,下面我們從教學工作診斷和制度改進這兩個大的方面來著手進行改進的影響分析。

3 改進措施及其對校企合作的影響

3.1 進行教學工作診斷及其對校企合作的影響 對教學工作進行診斷,可以發現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校缺乏對企業所需人才的定位與培養,重理論輕實踐。對于此診斷,高校可以與企業進行溝通安排一些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崗位需求參與,讓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技能,給企業價值的創造獻力,同時教師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以及此崗位技能要求。回到院校中,教師可以將自己了解的企業崗位的需求與學校專業課程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技能傳授,以企業需求的標準來對學生進行培養,這樣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可以很快的進入企業工作,不僅節省了企業的培訓環節,也有利于推進企業與院校長期合作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不僅學校可以向企業輸送老師進行參與和實踐,同樣學校也可以聘請企業專業的技術人員擔任外聘教師,企業的技術人員具備良好的實踐經驗和技能,聘請他們來院校授課兼職,將企業的工作模式、理念以及工作流程傳授給學生,對學生的教育十分有利。

3.2 制度的改進及對校企合作教學的影響 國家加強對校企合作的法規、規章、制度的完善,鼓勵企業參與院校合作,地方出臺優惠措施調動企業參與院校合作的積極性。如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稅收減少。可以建立一些組織或者協會作為企業與院校的平臺,讓其在這個平臺中了解彼此然后建立合作關系。

3.3 創新校企合作思路,扎實推進校企合作的開展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社會上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各種工作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校企合作應該作為中高職院校辦學的基本要素,而不是一個局部的措施。校企合作中雖然存在許多不可避免的問題,有的也不完全是學校自身的問題。針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創新校企合作思路。學校把開展校企合作作為中高職教育的必然要求,作為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主動尋求合作伙伴,以合作謀發展。

4 結語

校企合作辦學是培養適應性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進行教學工作診斷發現其中的問題并進行制度改進以更好的推動校企合作的新發展。國家應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同時高職院校也要主動與企業保持聯系,共建良好長期的合作關系,讓企業參與到教育實踐改革當中,使校企合作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促進雙贏局面的形成,推動教育事業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湘,文益民.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10年10月.

[2]李澎林.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耦合模式研究――兼論浙江工業大學軟件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9月第三期.

篇(8)

那么就如何發揮英語教師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幾點拙見:

據了解現在很多高等醫學院校的雙語教學由學科教學變為了單純的語言教學,老師上課并沒有太多的結合專業知識,學生只不過是掌握一些醫學單詞和語法用途而已。這種教學方式只是一種外語教學的方式,只是語言層次的東西,并沒有與專業相結合。而我們英語非語言為主要學習目標,而是為了獲取知識、信息和技能經。雙語教學的重點在于教學科內容,其次才是外語。所以醫學院校的英語老師應盡可能的轉變教學方式,更多地與醫學專業相結合,適當地給學生們增加一些與醫學專業有關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同學們了解到更多的與醫學有關的信息,我想,這也正是醫學院校雙語教學的初衷。

有些老師上課時還在用英漢互譯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有一個優點就是全班同學都能聽懂,但是我們知道學英語不單單要懂,還要注重聽、說、讀、寫。所以英語老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以英語上課為主,適時翻譯,保持適當的英漢比例,這樣不經能照顧到全體同學,同時還可以鍛煉同學們的聽力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由于醫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老師要因材施教,對口語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英語辯論賽等活動,對稍差的同學可提供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英語老師就相當于催化劑,讓同學們更好地融入到英語的學習中,才能更好的應用,體味英語學習中的樂趣。

英語老師大多是英語專業畢業,大多學的都是較為常用的英語單詞。而醫用詞匯多,如果不是專門學醫學英語的可能在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會有些困難,再加上現在發展十分快,詞匯更新以及一些醫學新詞的大量出現,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不多充電,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適應變化的形勢。既要語言能力過關,同時又要懂一定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授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學院校的雙語教學。

醫學生尤其是臨床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要求較高。鑒于醫學院校雙語教學的特殊性,我想,如果英語老師和實驗課老師一起上實驗課,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在學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可了解一些英語詞匯,既生動形象,又能加深印象。或者對英語老師進行培訓,讓他們也具有較強的實驗操作能力,這樣既可以節約教師資源,有能更好的使上課更加連貫。

篇(9)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 329-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地方紛紛開始將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改革和當前流行的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和研究性學習聯系起來,各種各樣的公開課給廣大的教師,學生,乃至一些家長展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但是,在熱烈的氣氛背后,是不是還隱藏著一些不足呢?從哲學角度上講,凡事都存在著兩面性,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如此的“改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又損失了什么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放在了我們的面前,那就是,我們到底是應該更依附于現代的信息技術,還是以“文”為本?這是我們值得研究的問題。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看著信息技術的作用,過于熱衷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讓課堂教學有些變味。由于盲目使用信息技術,過于放大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導致目前語文教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學主體及目標淡化、語文教學的功能性喪失殆盡、評價標準的失衡等一系列問題不斷顯現出來。

對于以上提出的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只要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才能夠真正從根本上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真正使得“新課程標準”落入實處,發揮其應有的效應。對此,筆者也嘗試給出一些初淺的建議。

首先,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重塑語文教學的主體和目標。從管理學的角度上講,教學過程也可以被理解成為一種管理活動,國外稱之為教育管理(Educational Management)。既然是管理活動,我們就應該首先明確其目標和主體。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識字,而是應該重點培養學生對于文字本身的理解能力。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聲音和圖像只能讓學生體會到感性的認識,卻無法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過于花哨的教學,只會讓學生的精力更加分散,更不能投入到真正的語文學習當中。作為老師,我們要把握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不能相互取代,應該相互補充,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推動語文課堂教學,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著實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

其次,藝術的介入方式的調整。對此,筆者并不反對,畢竟語言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但是筆者以為在語文課上唱歌跳舞實在是有待商榷。語文是語言的藝術,盡管唱歌跳舞也是藝術,但是此藝術非彼藝術也。如果僅僅是為了調節課堂氣氛,而加入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或是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的唱歌跳舞的內容,就會極大地沖淡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題。筆者認為,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在語文教學中添加一些與語文教學緊密相關的活動是可以,也是有必要的。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課堂討論,或者是課堂演講,讓學生站到講臺上來向大家闡述其觀點,這樣,我們在課堂氣氛得到合理的調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更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和口才,何樂而不為呢?

再次,評價機制的調整。華麗的課件的確能夠取得學生的吸引,但是如果學生過分注意課件的娛樂性,而非其作為媒介本身所傳遞的信息,那就有問題了。所以筆者認為,對一堂課的優秀與否的考察,課件的技術應該作為輔助手段,而應重點考察其內容結構體系,課堂時間的安排,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以及教師對意外情況的處理等等。“本末倒置”式的評價體系只能促使改革方向和其初衷相背離。

最后,應該“返璞歸真”,“以文為本”。在大多數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往往就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為分析,而新教改下連段落大意都免了,如果教學中,學生連每一段內容的意思,整篇課文的意思都搞不清楚,談何學懂了課文。對此,筆者感到非常的惋惜和遺憾。本人以為,如上所述,我們應該基于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考慮,引導他們從文字的角度,去揣摩,去感悟作者的字里行間所透露出來的綿綿的情意。尤其對于一些散文和詩詞,更應該如此。對于古詩詞,可以適當介紹一些古詩詞方面的文學常識,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培養他們的文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以課文《麻雀》為例,其中有一句描寫:“像石頭一樣直落下去”。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告訴學生,這是一個比喻,為了說明麻雀的速度之快,“落”這個字道出了速度,“直”表明了很明確的目的性,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果斷,毫不猶豫,如此這般的講解,學生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文字所蘊含的內容,進而體會到文字的內涵。筆者以為,這才是語文真正的目的之所在。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10―0052―02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現狀

“文化”是一個極其寬泛,似乎可以涵蓋一切的抽象概念。美國人類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Kroeber.A.L.& Kluckhohn.C.1952)從164種不同的定義中整理、歸納出下面的定義:“文化是借助符號獲得有關交流的各種明確的和模糊的行為模式,文化構成了人類群體的成果,包括物化的成果。文化的核心是傳統觀念(即經由歷史的演變和選擇留下來的觀念),尤其是附屬于觀念的價值。”由此可見,文化學習的實質是培養、形成某種行為模式,而文化教學對學生未來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影響比語言學習更深遠。

然而,對大多數英語學習者而言,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是語言本身,如詞匯、句法、結構。其原因是文化教學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國面向21世紀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仔細閱讀后,我們會感覺到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從屬于語言教學的,似乎學生在具備了語言應用能力之后,人文素養也會隨之提高。

另外,文化教學的內容、目標都取決于任課教師。目前沒有統一的關于文化教學的目標和方針來指導教師哪些方面的文化是學生必須要了解的。教師只是根據個人喜好輸入一些文化背景,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增強他們對文化的感悟力。這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文化教學雖然不會貽害學生,但不免會缺乏前瞻性。

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文化教學,以怎樣的方式、用什么內容、深度進行文化教學是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間的團隊合作是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發展的“雙贏”之選。

二、文化教學中的團隊合作

1.形成“小團隊”的條件

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G?米勒闡述了“魔數之七”,他指出大多數人一次短期記憶的數量是7±2個獨立的塊(Chunk),這一原理后來被普遍應用于信息加工心理學,研究大腦對信息加工的廣度。構建團隊的過程也借鑒這一理論來控制團隊的規模,使其能高效、科學協調運作。因此,形成5~7人的“小團隊”較科學,更符合人體大腦的運轉機制。

在確定了人數的前提下,“小團隊”的形成首要考慮的是自愿和協作。因為長期以來同一教研室的教師或是各自為戰,面對各自的學生;或是因為之間存在競爭,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缺乏交流與合作。這種狀況導致團隊虛化,從根本上阻礙了真正意義上團隊的形成。同時,“小團隊”也要有主導人物,起到組織、布置和協調工作的作用。主導人物的核心凝聚力和在小范圍內的學術能力關系到“小團隊”的活力。

2.“小團隊”在“主題導入”上的合作實踐

每位英語教師在引入新主題時,都會通過介紹背景知識、引入相關內容或圖片來激發學生對主題和內容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具備足夠的知識來理解要學的內容。

首先,在合作中,團隊成員要介紹各自導入的方法。例如,在處理“文化象征”的主題時,團隊成員以“說課”的形式,介紹各自主題導入的切入點。有的教師的切入點是美國文化,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典型美國文化,如KFC,NBA和棒球等;有的切入點是從美國文化引出中國文化的特征,讓學生對本民族的文化歸類,產生自豪感;而有的是進行中美文化對比與融合的探討。這樣的經驗介紹,不僅使任課教師思路更簡明、清晰,也開闊了大家的教學思路。

其次,在主題導入過程中,團隊成員的分工從整體上保證了足夠的導入信息量可供教師選擇,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己既定的模式和知識范圍。例如,在處理“英語學習”的主題時,有的教師會專注于尋找與主題相關的音頻和視頻;有的則會挖掘本學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使教師和學生提供有效利用身邊的免費資源,延伸第二課堂的學習。

在團隊合作基礎上的主題導入,使文化教學的角度更寬泛,內容更豐富,更大程度上做到了“集思廣益”。這不僅便于教師從中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內容,也拓展了教師的思路,從根本上說,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與表達。

3.“小團隊”在詞匯、段落文化教學中的合作實踐

除了“主題導入”中的文化教學,文化教學更應該貫穿于詞匯和課文內容的教學過程,因為學生學習的主體內容是課本中的課文和詞匯。因此,“小團隊”在這方面的合作實踐是團隊合作的新階段。

首先,團隊成員仍然要“集思廣益”,集體討論確定詞匯教學和課文教學中合作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主要發揮團隊核心人物的組織、協調的主導作用。例如,在每單元開始之前,確定詞匯教學中要精講的內容和數量;確定文章結構分析和段落教學的重點。

其次,共享教學過程中的思路、方法和內容。團隊成員將自己的教學思路、方法和內容以教學講義的形式書面化,以文檔的形式存在公共郵箱中,供團隊成員參考。書面化的優勢不僅在于節約時間,而且在于清晰地呈現了教學思路、內容和方法。從不同的教學講義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師在處理詞匯、段落時使用的不同方法。例如,在處理段落時,有的教師采用的是先“掃雷”后“行進”的辦法,首先解決段落中難點短語,然后處理段落;而有的教師則采用自上而下的辦法,先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判斷是否需要“掃雷”,然后處理的辦法。不同的思路可以運用到不同類型的段落分析中,這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也使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多樣化,有利于學生思路的轉化。

另外,團隊合作使教學活動更有機地與理論相結合。由于團隊的分工協作,使得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深入教學活動背后的內容挖掘,使我們的教學更科學、更自信。例如,將難句的翻譯上升到英漢兩種語言句式結構差異中,學生自然能體會到英文“葡萄式”和漢語“竹節式”的差別。學生對長句的把握就是找不同層次的“分支”和分支上的“葡萄”;對長句的翻譯就是找“節點”,然后打斷,翻譯成短句。這種自上而下的方法適用于任何難句的分析和翻譯,也使文化差異融入了日常教學。

三、結語

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文化教學的作用應該得到進一步的顯現。這不僅提高了知識的趣味性,也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使他們在學習、吸收外國文化的同時,也發揚和傳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這一過程中的團隊合作,不僅有利于教師個人的完善和發展,也使教學工作融入到更廣闊、更有利于學生認識發展的空間。因此,值得教師們為此加強合作,提升自己,服務學生。

[參考文獻]

[1]李江林.高校教學團隊構建的思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0(01).

[2]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3]張彩云.高校教學團隊的概念與特征研究綜述[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0(07).

上一篇: 課程設計建議 下一篇: 體育競技服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 | 久久一本大到香蕉精品 | 日本中出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亚洲成AV人影院在线观看网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