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模式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08 10:10: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絡經濟模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網絡經濟模式

篇(1)

網絡經濟是生產者與消費者通過因特網聯系而進行的經濟活動,它可以概括為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特別是Internet) 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在網絡經濟模式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都運行于網絡環境,處于同一競爭層面上,市場機會均等,這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此,中小企業如何能把握契機、在網絡經濟模式下發展壯大,是全社會都在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網絡經濟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1.網絡經濟為中小企業提供大量新的機會。網絡經濟可以扭轉大機構發展專門跨組織系統的優勢,使中小企業獲得參與發展共享跨組織系統的機會,使得業內的控制權更為分散,給中小型企業帶來新的競爭機會。

2.網絡經濟有利于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技術,它可以從信息管理的各個方面把一個小企業變大,使得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不再受到經濟規模大小的制約。中小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開展與國際市場的對話,較容易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國際機遇,開拓國際市場。

3.網絡經濟促使中小企業管理規范化。網絡經濟促進了中小企業管理和組織結構方面的變化,如企業內部組織流程、內部流程等,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使中小企業的管理層能更科學地制定企業決策,從而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網絡經濟則能夠使中小企業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低成本化。

二、我國中小企業網絡經濟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網絡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建設投資不平衡。我國網絡建設好的有東部沿海地區、北部沿海地區、南部沿海地區;網絡建設一般的有東北地區、黃河中游地區、長江中游地區、西南地區;網絡建設差的是西北地區。

2.網絡經濟的標準制定相對薄弱。由于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相關基礎研究及產品開發相對信息技術發達國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網絡經濟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相對薄弱,大部分相關網絡標準是從國際相應標準等同或等效轉換來以外,由我國自主制定的、直接與網絡經濟相關的標準幾乎為零。

3.觀念滯后。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尚未認識到網絡經濟給他們帶來比大企業更為有利的機遇,還把競爭焦點定位于實體市場,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搶占網絡信息虛擬市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4.網絡利用率低。我國中小企業使用互聯網的程度參差不齊,應用極不平衡。大部分上網企業只是將一些基本信息如廠名、地址等掛在網上而已,很少有企業擁有自已獨立的域名網址,開展其他網絡營銷活動的更是寥寥無幾,甚至還有一部分企業雖然建起了自己的網站,但卻是空殼網頁。網絡對企業的巨大優勢與潛力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5.人才素質不高。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高層對企業網絡的認識不夠充分,沒有樹立網絡經濟的概念。企業從高層領導到基層具體操作人員,大多沒有經過深度的培訓,復合型網絡經濟人才更是匱乏。企業員工的管理素質、技術素質難以適應網絡經濟模式下的變革。

三、網絡經濟模式下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

1.信息化戰略。2005年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一文中明確指出要扶持、服務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建設,解決中小企業在投資、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高商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服務公共供應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興起為中小企業加強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運營等素質提供了契機。企業如租用ASP提供的優質服務,既不需要投資基礎設施,也不需要開發與維護應用軟件,這樣,就可以大幅度削減中小企業在IT方面的工資支出及升級維護費用,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業務上,快速進入市場。當然,企業建成網絡系統以后,一定要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在加強信息加工處理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數據采集、生產調度、營銷管理、決策指揮的電子化、科學化,實現業務處理自動化,以充分發揮網絡經濟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功能。否則,將是一種浪費。

2.人才戰略。我國中小企業網絡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大障礙就是缺乏優秀信息技術人才,這是造成中小企業信息網絡建設困難的癥結所在。

3.商譽戰略。形象和商譽是企業生命之源,中小企業開展網絡經濟應該始終將企業商譽形象擺在第一位,應及時更新網站信息,豐富網絡資源,為企業用戶不斷提供優質的服務,采取最新的網絡媒體宣傳手段和措施,宣傳企業網站,擴大企業影響面,贏得客戶的信任。

除了以上發展戰略外,中小企業網絡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還需要有相應的政策、法規、制度,需要政府建立安全認證機構等網絡經濟環境,并制定配套的優惠政策,來促進和協調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政府還要在信息的標準化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要制定標準化規范,而且要讓企業都能夠學習和了解。只有把信息安全和標準化問題解決好,才能為企業創造一個規范有序的環境,中小企業的網絡經濟才有可能順利發展。

在網絡經濟時代,中小企業面臨的是全球化的競爭。中小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除了通過網絡樹立企業形象,開展網上營銷外,最根本上的還是以因特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個環節的全方位應用,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特征、客戶的需求、市場分布技術等各項資源的情況,分階段、分步驟,由點到面、由淺入深推進網絡經濟的發展。

篇(2)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02

一、第三產業現狀分析

進入經濟新常態后,中國的GDP增長速度雖然有了明顯放緩的趨勢,而第三產業對中國GDP貢獻率卻一直穩升不降。

服務型行業漸漸壓過了其他行業,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在旅游行業,2015年全年國內游客達40億人次,比2014年增加10.5%。在信息服務產業,全國網絡覆蓋程度和網絡傳輸速度也取得了重要性的突破;在電商行業,2015年全年的網上零售額達到38773億元,比2014年增長33.3%,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為32424億元,增長31.6%。

來源:國家統計局

現代服務型行業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消費,引導中國經濟更快發展,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隨著服務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攀升,2015年,第三產業的比重更是達到了50.5%,超過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自此,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服務型行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

二、網絡經濟與第三產業的關系分析

在經濟發展新時期,我國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重要作用。

信息時代的到來,將會帶來全新的網絡經濟運行模式。在過去的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在互聯網經濟這波新時代的最大浪潮下,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認為互聯網零售商隨著網絡經濟與實體產業深入融合將會全面取締電商,成為新的發展主流。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已經是公眾承認的加速經濟產業升級和進步的事實,而如何將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與創新發展則是我們未來幾十年所需要不斷努力實現和思考的問題。

新時期網絡經濟有著更高效的經濟運行機制,產業鏈同樣向更高端延伸。而網絡經濟最大的優勢則是它能夠在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基礎上,通過網絡來實現經濟,并加快資金流動和經濟運行速度。此外,在網絡經濟的沖擊下,新時期企業能夠通過互聯網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外聯網和內部網,通過網絡來實現財務、經營、客戶管理等全方位一體化服務,并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產品設計、開發和銷售,提供比傳統經濟更加靈活和高效的企業運營。作為一種服務型經濟,它獨到的信息技術的優越獲得了各個行業的青睞,這是傳統標準化生產經濟所無法比擬的。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網絡經濟對各產業的滲透逐漸成為時下經濟發展的趨勢。如何認清局勢,抓住機遇,將互聯網與傳統服務產業最有效結合,實現資源最優配置,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效益,最大化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收益則成為眼下亟需做的事。而第三產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讓我們似乎看到了未來市場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

三、網絡經濟下第三產業的產業發展和缺陷分析

網絡經濟、互聯網金融等網絡型服務性經濟是未來中國乃至全世界近年所一直努力不懈發展和研究的方向。而在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下,當下同樣炙手可熱的第三產業又將會怎樣呢?

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服務業從未停止發展和變革,而旅游、信息、金融、房地產、教育、通訊等新興服務業同樣呈現多元化發展。縱觀我國近年來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可發現,第三產業的比重從逐漸逼近到現在的遠超第二產業,意味著我國正逐漸向產業高級化的水平邁進。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服務型行業的快速崛起與新時期網絡經濟信息化的程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三產業在近年來的快速進展為我國的經濟帶來巨大貢獻,但我們仍然能夠發現第三產業有許多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

(一)供求關系出現矛盾

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后起之秀,服務業相對于其他產業有著絕對的發展潛力和生命活力。然而作為服務業中重要部分的交通運輸和通訊等行業長期受到國家的行政干預,甚至有國有經濟壟斷經營的情況出現。而私營企業又難以與之抗衡,服務型經濟難以自由發展,市場結構的優化與調整舉步維艱,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市場化程度不高和市場機制不完善

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轉型和變革的新時期,第三產業相對于其他產業來說市場化和專業化程度仍然不高。服務型行業盡管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同樣可能是致命的。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近年不斷滲透各行各業的大背景下,第三產業迅速崛起,讓人措手不及,使得原有的市場經濟體制對于如今的經濟結構則不再完全適用。這時則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原有的市場機制,進而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

(三)新興服務業發展較慢,傳統服務業比重過大

對于中國產業而言,無論是第三產業還是其他產業,仍然有許多需要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借鑒的地方。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制造”,而很少有人聽過“中國創造”,中國人在創新思維上的確不如一些國家,但中國的潛力卻是無窮的。因為中國人的學習能力之強卻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

在服務業方面,中國缺乏新興服務產業,其相對于傳統服務業力量薄弱,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而新興技術產業的重要性也在經濟發展中逐漸凸顯出其重要作用。中國的金融保險行業、郵電通訊行業、信息技術以及教育科研等行業均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沒有這些新興創新服務產業的進步,則新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依舊存在局限性和滯后性。

四、應對策略

(一)產業結構轉移和升級

1.居民消費結構轉移

隨著社會生活的改善,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開始轉變,對精神服務性和奢侈性物品等消費都有了更多的需求。消費服務所占生產性消費比重與日俱增,使社會生產市場化信息化程度提高。而消費同樣是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愈發明顯,加快居民消費結構轉移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手段。

2.社會勞動力的轉移

對于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來說,仍然存在區域性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東部經濟相對領先。而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域則服務業相對領先于其他地區,對社會勞動力有著更高的要求。而中西部的經濟相對落后,過多勞動力只能徒增其經濟壓力。所以在經濟結構正處于調整和變革的時期,我國中東部發達地區則應引入更多的勞動力,而西部落后地區則需要加大社會支持和政府投資,引領其經濟先行發展。

3.要素結構調整和供求結構轉變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將增長轉變為發展,就是要將要素和供求結構相結合,來替代原有的粗放式向集約型經濟的轉變的內容,并且將第三產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協調性發展。

(二)產業的網絡化和先進化

網絡經濟與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結合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也是多年難得的機遇。網絡經濟通過改善企業經營與管理方式,提高了企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促進了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在過去的2015年,北京市的信息、金融、科技等新興行業在增加值達到了服務業的54%。其中,信息服務企業在電子商務、物聯網、以及跨境電子交易等新興領域皆取得新的突破。

來源:國家統計局

(三)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生產服務效率

在服務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尤其需要重視勞動者素質的綜合性增長。因為服務型經濟是知識型經濟,尤其是新型服務業,對知識型高素質人才有著大量的需求。而人才培養對于提高生產服務效率和第三產業的長足的發展意義,這同樣是傳統服務業逐漸向新興創新服務業轉變的重要舉措。

(四)政策支持和創造就業機會

在新時期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前期,最需要的就是國家政策支持和財政資金投入。而近年來,我國也相繼采取一系列針對服務產業的扶持政策,包括現代物流、家政服務、文化體育產業等方面,在金融土地等同樣深化改革,出臺一系列政策。

第三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和技術本就有先天不足的弱勢。而這正是我國應該投資和發展的方向,只有把這些弱勢轉化為優勢,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競爭力,并促進其產業不斷優化和升級。

然而改變當下的技術和資本上的問題,除了需要國家政策支持外,還需要大量的技術性和知識性人才。

在就業方面,第三產業的市場潛力同樣是無窮的,它能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是遠遠超過其他產業部門。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第三產業對就業拉動經濟所做的貢獻不可小覷。第三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第三產業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就業壓力減輕都至關重要。

(五)抓住機遇,加大投資力度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認為,傳統產業的升級與延續要依靠互聯網技術改變固有思維模式,而互聯網公司也需憑借自身優勢盡可能與產業鏈結合。雙向的互聯網化最終將完成對傳統產業的改造。

我國第三產業目前仍處于快速發展的前期,仍然需要大量的技術和資金的投入和支持。在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我們應拓寬眼界,和世界接軌,了解國際市場上優于我國服務型產業的地方。主動學習和引進技術,將服務產業與科技網絡充分結合,加大醫療、文化、技術等方面的投入,推動第三產業的現代化進程。

(六)國有服務業改革和服務業全面發展

對于我國部分國有經濟服務行業產生壟斷趨勢,造成我國服務行業難以得到充分發展并相對發展較為緩慢。我國應鼓勵各種服務行業的全方位發展,并制定相應政策鼓勵私營企業涉足部分國有服務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彌補第三產業薄弱的地方,促進第三產業的多元全面性發展。

五、前景展望

第三產業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隨著日漸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和國家政策支持,社會技術的進步,社會消費需求對生產的推動,生產業和生活型服務業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進步。重點發展服務業,全面發展其他產業,促進三次產業協調共同發展,才能加速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現代化和前沿化。

隨著網絡經濟與第三產業的深入融合,第三產業涉足的領域愈加廣泛,涉及的種類更加多元化。中國的第三產業未來的發展雖然充滿未知性,但我們堅信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在今后會綻放應有的光彩。

參考文獻:

[1]鄧于君.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演變趨勢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4.

[2]李江帆,曾國軍.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升級趨勢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3(3).

[3]李江帆,藍文妍,朱勝勇.第三產業生產服務:概念與趨勢分析[J].經濟學家,2014(1).

[4]肖智,張杰,鄭征征.勞動力流動與第三產業的內生性研究―――基于新經濟地理的實證分析[J].人口研究,2012(3).

[5]陳林,徐媛媛.網絡經濟對第三產業貢獻程度的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13,17.

[6]李睿.中國第三產業經濟貢獻的實證研究[J].特區經濟,2009(9).

篇(3)

網絡經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熱潮后似乎歸于平靜,然而網絡經濟卻現實地發展著,關于網絡經濟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有什么不同?網絡經濟的運行規律如何?網絡經濟下企業的競爭策略是什么等問題值得人們深入思考。我認為,網絡經濟是不同于傳統經濟的一種低成本、無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經濟型態。網絡經濟不僅對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且對社會制度、法律、政府和人們的觀念形成巨大的沖擊,尤其是對企業的運作機制和競爭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挑戰

西方交易費用理論認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費費用的,經濟運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說經濟活動是一種摩擦經濟。只有通過合理的產權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費用,減少摩擦,提高經濟效率。由此,如果說傳統經濟是一種摩擦經濟的話,那么網絡經濟就是一種非摩擦經濟。

網絡經濟在大部分情況下就是沒有摩擦的經濟,也就是說,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等費用要比在傳統經濟模式下低得多,幾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獲得無限資源,無限地提品、服務及創意,從而使經濟狀況大為改觀。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就如同一個虛擬的世界,只要產品低成本制造、廉價銷售,就會贏得用戶。可見,網絡經濟是不同于以往經濟模式的一種低成本、無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經濟型態。

網絡經濟向傳統經濟學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網絡經濟了傳統的供需平衡機制

在傳統經濟學中,生產隨需求而變化,企業根據需求的升降來調整生產。也就是說,傳統經濟是一種“供給支持需求”型經濟,即“看不見的手”努力平衡供給和需求。它的傳導機制是:需求——價格——供給。具體來說,需求下降,引起價格降低,再引起供給減少;需求上升,引起價格升高,再引起供給擴大。而在網絡經濟中,由于沒有什么摩擦,沒有相互抵觸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費力地隨生產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網絡經濟是一種“供給主導需求”型經濟,即“看不見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傳導機制是:供給——價格——需求。具體來說,供給增長,引起價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長;供給增長,又引起價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長,如此循環往復。可見,網絡經濟中供需平衡的規律顛倒了。

(二)網絡經濟改變了傳統經濟中的“收益遞減規律”

收益遞減規律打個比方說就是,消費者吃得越飽,饑餓感就越小,對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網絡經濟中,消費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饑餓。例如,微軟公司的用戶需要越來越多的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因為軟件用戶已被鎖定在某一個文字處理系統或排版系統上,他們不愿學習使用新的系統,于是不斷購買原系統的新版本。不久,一種產品、一項服務或一個創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隨之在消費者眼中變成了一種時尚,從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產品、服務或創意能自身獲得動力,從而使收益遞增,而不是遞減。

(三)網絡經濟具有不同于傳統經濟的“反饋機制”

這里首先要明確負反饋和正反饋的概念。所謂負反饋就象是汽車行駛太快時的突然剎車,是阻力、摩擦力。在傳統經濟學中,負反饋既是阻力,表現為需求阻礙供給;又是摩擦力,表現為制造、分配和銷售的正常開支,表現為收益遞減。正反饋則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礙市場份額的變化。降低價格,鎖定特定的用戶群,發展長遠客戶,所有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長。這種正反饋機制促使需求不斷增長,迫使產量持續增長,直到市場飽和。因此,網絡經濟自身具有正反饋機制,這種正反饋機制與傳統經濟學中的負反饋機制或收益遞減規律的運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網絡經濟雖然不同于傳統經濟,但它仍要受市場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遞增利潤的存在并不意味著遞減利潤就不存在了,這兩種現象將永遠共存,并且起著互補作用。”實際上,網絡經濟僅僅是延遲了遞減利潤開始產生影響的時間。

(四)網絡經濟具有非線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內在不穩定的系統時而會出現紊亂的態勢,數學上稱之為“混沌”。而非線性則是指人們難以預料的因果關系。例如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就是一種混沌狀態,買賣、搶奪市場份額向來就是按非線性系統規律進行的。一個混沌系統就是一個非線性系統。網絡經濟就是這樣一個非線性的系統,它一旦有變化,就不是從一個值均勻地變化到另一個值,而是跳躍式地變化。網絡經濟內在的非線性特征正是傳統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的主要原因所在。

這種現象只能用“混沌理論”來解釋。一個非線性系統即使呈不穩定的混沌態勢,它仍會趨于某個均衡點,系統圍繞該點上下波動,達到該點時,便處于穩定狀態。這個點就是混沌系統的均衡點。運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種股票價格的均衡點;運用到網絡經濟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場占有率。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體系的本質不同就在于它內在的數學原理是用數理混沌理論描述的。傳統經濟學理論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貨物的供需以及市場總是從一種狀態線性地過渡到另一種狀態的規律,它無法解釋當代網絡經濟所具有的非線性混沌特征。

綜上所述,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有著明顯的不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不再完全適用于現代網絡經濟。

二、網絡經濟的特殊定律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學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爾定律(Moore’Law)

莫爾定律認為,網絡技術改變了傳統經濟的變化速度(rateofchange),網絡經濟是按照“因特網時”(internettime)的速度運轉的,計算機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番。由于這個定律首先是由美國因特爾公司的戈登·莫爾提出并應用的,因此被稱為“莫爾定律”。

“因特網時”是網絡經濟的變化速度,它是以小時為計量單位的,這已接近人類能夠吸收信息并做出決策的能力的極限。通常7年相當于因特網時中的1年。在因特網時,每3~5年就是一個網絡經濟時段。一種產品在3~5年里就會達到主流飽和狀態。為了更鮮明地理解因特網時,可以將網絡經濟與農業、工業、后工業等經濟時代列表對比如下: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時代的對比

時代延續時間(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時)環球所需時間

農業經濟3~50003~5(人力)3~5(年)

工業經濟3~5003~50(馬車~汽車)0.3~0.5(月)

后工業經濟3~503~500(飛機)0.03~0.05(天)

網絡經濟3~53~5000(網絡)0.003~0.005(小時)

顯然,每個時代的長短取決于交通和通訊的速度,也就是那個時代的技術速度。根據上表,工業時代比農業時代要短10倍,后工業時代要比工業時代短10倍,而網絡經濟中每個時代則只有3~5年,極其短暫。

極端的“因特網時”給網絡經濟的運行強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學習。莫爾定律是網絡經濟中企業和它的競爭對手必須遵循的一種業績學習曲線(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網絡經濟是給信息增殖的一種經濟模式,增殖能產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進一步增殖,這種不斷循環著的特殊的信息收集過程,被稱為學習。學習是運行在網絡經濟中的正反饋機制的核心部分,因為它以技術優勢代替了物質優勢。一般來說,一項新發明、新的電腦程序或新方法問世后,必然會有人對其做出改進,在原來的基礎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運用,從而掌握了增殖的奧秘。這促進了更多的革新和改進,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學習,導致了后代產品的進一步增殖。這個發明、學習和增殖的循環會一直持續到技術枯竭或該技術被其他技術所取代。學習導致了全社會都在追求速度,學習過程和與之相適應的正反饋機制是網絡經濟的推動力,因此,控制學習變化速度是網絡經濟的一個關鍵因素。

(二)達維多定律(Davidow’Law)

達維多定律認為,在網絡經濟中,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因此,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就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與其作為第二或第三家將新產品打入市場,絕對不如第一家,盡管你的產品那時還并不完美。該定律還認為,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即要自己盡快使產品更新換代,而不要讓激烈的競爭把你的產品淘汰掉。這實際上是在“因特網時”中生活的一個必然結果。威廉·達維多在因特爾公司任副總裁時,就注意到了提高產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這一定律。

(三)新蘭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對網絡經濟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三個人是英國的F.M.蘭切斯特(1868~1946),他設計了英國的第一輛汽車,寫了《戰時飛機:第四代武器的開端》一書,并于1916年創立了“數學理論策略”。他的思想影響了運籌學的創始人伯拉德·庫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兩人的思想介紹到日本,日本科學院院士申夫田岡博士總結了該理論中的精華部分,并以此為基礎針對日本人的消費狀況制定了一種新的營銷策略,被稱之為“新蘭切斯特策略”。該策略描述的是網絡經濟的競爭規則。新蘭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業時,就成為一整套的指導原則,指點市場部門如何在競爭中取勝。

具體來說,新蘭切斯特策略的運用可以使產品、服務或標準主流化。某個產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動搖,鎖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戶,并給生產該產品的公司帶來巨額利潤。因此,蘭切斯特被許多人視為運籌學之父,在網絡世界里,可以稱為網絡經濟的建筑師,至少也可稱為市場交易策略的設計大師。

三、網絡經濟中的生存原則和競爭策略

商場就是戰場。網絡經濟中的市場營銷就象打仗一樣。根據以上網絡經濟的特征以及運行規律,企業必須采取不同于傳統經濟的生存原則和相應的競爭策略。

(一)產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搶奪市場份額

主流化是網絡經濟生存競爭的首要原則。為了贏得最大市場份額而贈送第一代產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標就是“鎖定”(lock-in),即通過吸引客戶從而占領主要市場份額的過程。一旦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對該產品有了依賴感,考慮到培訓費用和其他轉換成本,他們就再也逃脫不了;一旦某個產品取得了主流地位,這個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動搖。顯然,主流化有兩方面的意義:它不僅鎖定了用戶,同時還消除了競爭。

免費贈送是實現主流化的具體方式,它通過把自己產品的價格降到冰點,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間升到沸點,從而一躍成為市場霸主。許多網絡公司都是這么做的。這也就是著名的“剃須刀和刀片”原理,贈送剃須刀就是為了長期推銷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標就是追求市場份額的最大化,而市場份額的多少與企業在競爭中的地位有直接的關系。研究發現,一個企業要想在網絡經濟中白手起家,必須先擁有26.1%的份額,再贏得41.7%的份額,最后達到73.9%的份額。這一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當一個企業使用高明的計謀達到26.1%的市場份額這一最低目標時,才能成為“競爭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個可參與競爭的企業。若低于26.1%,則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穩定的競爭者”,它的地位可能隨時會被競爭者取代。一旦擁有26.1%以上的份額,就開始與其他公司相脫離,處于領導市場產品的地位。獲利能力一改變,市場份額也隨之改變。(2)彌補缺口來進一步贏得41.7%以上的市場份額,這樣就會成為市場“領導者”。所以市場霸主的目標是獵取超出41.7%的份額,這時,該公司與它的競爭對手之間贏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擴大。在網絡經濟中取得這一關鍵地位的捷徑常常是兼并和收購(M&A)。(3)通過主流化以賺取73.9%的份額,從而成為“壟斷者”。當然,壟斷是每個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終目標。但是,但再往上超過73.9%時就會停滯不前,因為其一,很難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會引來與其他產業集團或專業化產品公司的競爭;其三,市場份額與贏利能力兩者之間就會錯位。因此,雖然擁有90%、95%或100%的市場份額,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標,但在網絡經濟中不應該是一個聰明企業的目標。

(二)鑄造價值鏈:“黃金定律”

網絡經濟中,許多高科技產業已構成價值鏈上的分支。價值鏈是由基礎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終用戶共同聯結成的價值增殖鏈條。網絡經濟通過價值鏈實現價值增殖,企業從價值鏈的一個或多個分支中抽取資金,賺得利潤。網絡經濟決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贏利,而不實現價值鏈增殖,將難以幸存。

價值鏈中包含有“黃金”,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價值鏈上的分支越多,它所獲取的“黃金”也越多,這就是“黃金定律”。任何企業意欲挖掘網絡經濟的潛力,就必須充分利用由一個甚至多個市場空間構成的價值鏈。

網絡經濟下,價值鏈比各組成部分的總和價值要大。單槍匹馬地干無濟于事,所以各企業要聯合起來,形成“價值鏈群”才能幸存。隨著產品的分解,價值鏈不斷整合。各企業應建立合作關系,發揮聯合的作用,竭力從整個價值鏈上獲取利潤。

(三)PICN原則:產品個性化

網絡經濟中產品和服務必須要有個性,即質量和外觀以及感覺要對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個性也許很難定義,但是有個性的產品就有市場。一個企業要在網絡經濟競爭中獲勝,必須瞄準個體市場,實現產品、服務和創意的個性化,即遵循PICN原則。

PICN是一個縮略詞,由個人化(personalization)、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戶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個詞的英文首字母大寫組成。這里,個人化是指產品恰恰正好符合個人的需要;客戶化是指客戶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項產品;個體化是指某項產品是專門為某個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設計的;特定化即指客戶是通過單人市場發掘出來的。所有這些,都組成了PICN因素。在網絡經濟中,個人化代替了效率,個體化代替了大規模生產,客戶化代替了客戶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規模銷售。

顯然,PICN原則迫使生產超越了銷售的束縛。網絡經濟中的生產不再是整體地、大批量地生產出普通呆板的產品,或提供僵硬、沒有特色的服務,取而代之的是,它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事后能夠改進。個人化和個體化使價值乘數達到了最大化。總之,在網絡經濟中,個人化、個體化和個人市場這些新觀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節約資金這些傳統觀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個性化了,所以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在網絡經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四)虛擬社區和部落意識

虛擬社區是由有著相同需要的人組成的群體,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把世界各地的人們與世界各地的產品和服務聯結起來,虛擬社區這個概念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網絡經濟中,企業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個人習慣、個人喜好和個人品味,并據此生產出符合個人需要的產品。然后企業必須找出大量的這種類型的潛在客戶,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特的群體,向他們出售產品。但是要想吸引住這個群體,就得迎合他們共同的人生經歷、價值觀念和興趣愛好,也就是說,要創造出一種社區意識。一個成功的營銷策略必須迎合他們心靈深處的那種農業時代的部落意識。網絡經濟中的產品和服務不僅要適合一個單個的人,同時要能引起整個部落的興趣。事實上,虛擬社區已超越了社團的范疇,隨著網絡經濟趨于成熟,每個人都將成為某個虛擬社區的一員。這一觀念實現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業時代的做法將被過去的農業時代的傳統所代替,人們的觀念必須領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業產業化

在網絡經濟中,當市場份額增加到最大值時,該產品就成了市場的主導產品,制造該產品的企業就能創立完整的產業。企業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產品轉變為產業的標準,否則該企業就會失去壟斷市場的機會。發展一個產業與壯大一個公司有天壤之別,區別在于發展一個產業得到的回報比發展一件產品的回報更為豐厚;換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轉變為一個產業,其價值就轉化為一個“金礦”。例如,微軟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而蘋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軟公司的產業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萬個第三方開發商、合作伙伴及追隨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綜上所述,網絡經濟條件下,經濟運行和企業內外環境均發生了奇異的變化。企業只有密切注視并適應這種變化,采取不同于傳統經濟的競爭策略,才能在網絡經濟中生存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篇(4)

1.高速公路經濟網絡的內涵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各行業產業結構均完成了徹底轉型,實現了完善的優化與升級,同時在健康、良好的經濟環境與信息化建設環境下我國高速公路事業服務管理水平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提升。因此,全面構建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模式理念應運而生。

在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建設初期,其沿線的區域由于受到交通優勢的積極影響會在公路的兩側形成資源的有效聚集,而隨著聚集過程的進一步深入,便會在高速公路形成一定的資源經濟帶。當高速公路網絡建設規模進入主體建設階段時,其產業資源便會進一步隨著綜合交錯公路網絡的延伸在多條路段上形成優勢聚集,當各個聚集點完成相互交錯連接時,便形成了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模式。由此不難看出,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模式是一種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網的輻射效應發展過程。

2.基于經濟網絡模式特征,強化高速公路經濟建設

2.1夯實基礎,注重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全過程建設

當市場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便會吸引各產業的集群企業聚集于此地并形成規模各異、職能多方位的聯合企業及產業園。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成熟化發展,各個集群化產業節點便會形成一種地理上與空間上的有效聯通,并最終實現了一種交織復雜、分布密集的公路經濟網絡結構。這種網絡結構會繼續隨著沿線節點的增多蓄積經濟能量,使之經濟輻射作用提高顯著。由此不難看出高速公路的網絡經濟模式發展建設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可有效的縮短地域間的時空阻隔,并使各個經濟生產要素的聚集實現大空間、大面積、自由式的轉換、連通與集成。另一方面,由經濟資源的稀缺性特點決定,在短時間內,僅靠幾個經濟要素及經濟增長點,很難形成密集、健康、涵蓋廣泛的經濟網絡結構空間,因此我們只有充分樹立長期、穩定、注重基礎的建設理念,腳踏實地的開展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全過程建設,不操之過急、不膚淺建設,才能最終使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建設更穩固、更具價值性。

2.2優勢整合,促進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聚合性建設

由以上高速公路經濟網絡的形成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其具有高度的跨區域性及集中的聚合趨勢特征,必將導致區域間重復建設或雷同的資源進行再次整合以形成擴大化的區域經濟空間,因此高速公路的網絡經濟是一種跨越進程長、區域廣泛的高效網絡經濟模式,我們只有依托這一區域經濟的充分優勢開展要素突出、避免重復的軸線兩側式地域經濟建設,以經濟為主體、企業聚集為核心,才能最終使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模式構建的更廣泛、資源優勢更突出,經濟產出更高效,并超越其他區域的平均發展水平。

2.3協調發展,強化高速公路經濟網絡的合理規劃布局

高速公路的沿線建設秩序性及節點構建的實效性決定,其對區域經濟的激發影響效應具有明顯的呈梯度變化規律。同時,由于高速公路的節點及出入口選擇地具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因此,在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各個生產要素會首先在這些地點實現聚集,而其他的沿線地點則呈現出相對放慢發展的現象。另外,高速公路的時空關系調節變化性決定,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其輻射效能半徑會呈現擴大化發展的趨勢,而一些原來的交通要地在城鎮中的區位優勢則被進一步弱化。由此可見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構建進程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局部性發展特征,并不會沿著高速公路的全網沿線實現同時、同步的開展。基于該特征,我們只有遵循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發展規律,采用合理規劃、完善布局的思路在培育經濟網絡建設進程中遵循一定的選擇性及重點突出的建設原則,同時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對高速公路沿線經濟網絡的協調平衡作用,用一部分區域經濟先發展從而帶動其他經濟產業帶快速發展的思路進行兼顧公平的優勢建設、效率發展,從而最終使我國的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構建實現重點突出、優勢集中,注重平衡、完善協調的整體性發展。

3.結語

高速公路建設事業不僅是城市服務水平提升的象征,更是區域運輸事業經濟良性活躍的紐帶,是公路網絡經濟模式構建的基礎節點,同時也是新時期現代化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面對信息化、市場化的多元化經濟發展環境,我們只有構建牢固、統一、健康、暢通的經濟網絡發展模式,依靠運輸事業的紐帶作用拉動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才能最終使我國的地域化經濟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并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步增長。

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75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4-0-02

0 引 言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家綜合國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促進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絡技術正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學習方式。在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商業也必須結合時代特色,才可以進一步發展。因此,對網絡經濟背景下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的分析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1 邊際收益遞增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可行性

網絡經濟自從一開始便已經受到了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但是經濟發展過程與實際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經過幾年快速的發展,現階段的網絡經濟體系當中已經有了梅特卡夫法則等一系列應用情況較好,具有鮮明應用價值的理論體系。而這些理論體系往往使現階段的網絡經濟的邊緣性收益呈現遞增的趨勢。而通過深入的了解,可以發現,這種邊緣性的遞增趨勢,除了受到社會環境及其他環境的基本影響之外,企業邊際成本遞減也正在促使著邊際收益進一步遞增。

2.1 企業擴張過程中的收益遞增

在網絡技術及網絡應用量進一步發展及增加的過程當中,很多企業將會選擇在發展過程當中利用網絡實現最終的擴張政策。而這種發展方法,也使企業的發展過程趨于快速化。在這種背景之下,企業的邊際收益在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影響之下將會呈現遞增的形式。首先來說,依托于網絡的企業,為了在發展過程當中擁有更好的發展動力,要注重知識與信息的積累與傳播。而知識及信息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生產要素,將會在不斷的傳遞過程當中形成邊際生產力,從而使企業在擴張過程中實現收益遞增。其次,企業依托網絡環境進行擴張的同時將會采用“精英”訓練方法,也就是面向小小眾市場,將產品質量或包裝進行進一步加工,這種發展方式將會營造一個范圍型的經濟模式。而這種范圍型的經濟模式締造了企業擴張的基本模式,促進了企業的收益遞增。例如:現階段的“淘寶”平臺,便是利用這種方法實現了傳統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2 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成本遞減

邊際收益遞增下的商業模式創新不僅僅通過網絡擴張提供了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行性,其還在企業的不斷發展過程當中,通過運營實現了成本遞減。當運營的成本不斷遞減之后,企業的邊際收益便會進一步增加。從企業的網絡發展來說,首先,現階段的網絡技術為企業降低了一定的發展成本。其次,網絡平臺背景下的經濟發展,可以間接地降低企業的內部管理費用。加之現階段的網絡可以長期地進行應用,并且網絡在實際過程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所以在發展過程當中,信息傳遞的成本也將會被進一步降低。這就使企業的邊際效益進一步增加。這些優勢都為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增加了網絡經濟下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行性。

3 宏觀視域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路徑

在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商業模式當中將會存在一個大的價值鏈網絡,而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就應該是這些分散的經濟鏈,將客戶、生產商等價值體系進行整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更多價值的發展形式。那么就要求企業在正常的發展過程當中應該圍繞客戶的要求進行研究與生產。并且應該與企業的利益者共同進行價值創造。從宏觀的角度來說,網絡經濟背景下的商業模式創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3.1 明確顧客要求

企業的戰略發展永遠不應該是如何消滅對手,而是應該將生產力全部集中于顧客的要求之上。只有明確了顧客的真實需求,才可以更好地開拓市場。這也是獲取更高行業競爭力的主要方法之一。網絡背景之下,企業應該重視網絡技術的應用,更好地利用網絡進行推廣。當然也不能摒棄傳統的推廣方法,兩種方法應該共同應用共同推進。

3.2 建立學習型組織,加強網絡協同創新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要想開展一個好的創新活動,就需要進行不斷的學習。只有這樣,才可以很好地完善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從而滿足市場需求。

4 微觀視域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路徑

4.1 轉變企業價值主張以獲得更大附加值

在際的生產過程當中,網絡的介入已為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視域。企業應該深刻地對自身的價值主張與價值導向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傳統意義上,企業的價值主張往往集中于生產層面,但是在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的今天,企業的價值主張應該逐漸向服務層面進行轉變。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現階段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更加愿意去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企業要想辦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例如:讓消費者體驗到“私人訂制”服務也是一種十分不錯的方式。所以,現階段的企業價值主張應該由原來的標準化向個性化發展。

4.2 優化企業營銷網絡以提升信息綜合價值和效率

在網絡背景下,企業的最終營銷方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溝通的方式從傳統的單向溝通轉變為了雙向溝通;另一方面,企業的營銷模式逐漸從傳統營銷,轉變為了網絡營銷。當前,采取新型營銷方式,企業將會獲取“積沙成塔”的綜合價值,將會進一步融合有形與無形資源,提升營銷的水平。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搭建的綜合服務平臺將會降低邊際運營成本。企業綜合平臺的建設,使原本分散的資源得以集中處理,一種因資源集中而導致的附加功能也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從而有效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5 結 語

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普及,使傳統經濟模型開始向網絡經濟發展。在網絡經濟高度繁榮的背景下,商業發展模式只有進一步的進行創新,才會提升企業的價值,使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發展之后,世界大范圍內的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有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本文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對商業模式的創新方法進行了簡單的研究。雖然當下商業模式的創新仍然存在問題,但是創新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需要長期的探索,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路徑。

主要參考文獻

[1]曾萍,劉洋,應瑛.轉型經濟背景下后發企業創新追趕路徑研究綜述――技術創新抑或商業模式創新?[J].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5(3).

[2]向永勝.傳統大學向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與建設研究:基于商業模式創新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6(7).

[3]劉建剛,馬德清,陳昌杰,等.基于扎根理論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研究――以滴滴出行為例[J].軟科學,2016(7).

[4]龔麗敏.新興經濟背景下商業模式對企業成長的影響:中國制造企業的證據[D].杭州:浙江大學,2013.

[5]翟向前.網絡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模式與路徑[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2).

[6]張娜娜,付清芬,王硯羽,等.互聯網企業創新子系統協同機制及關鍵成功因素[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3).

[7]周叢根.網絡經濟背景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11.

篇(6)

數字報業是網絡經濟的有機組成。所謂網絡經濟是指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上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經濟關系。它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包括Internet和移動互聯網)、數字存儲、傳輸技術基礎之上,以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以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網絡產品為主要內容,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與傳統經濟相比,網絡經濟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可持續性和直接性。

所謂數字報業,是以“數字化”為引擎的在媒介定位、發展方向、組織結構、管理手段、經營方式、盈利模式等諸方面對傳統報紙的全方位的戰略升級和產業再造;是建立在對傳統媒體業務和新媒體業務結合、整合、融合的基礎上,實現報業核心能力與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度融合,建構一個數字化、網絡化的內容產品采集、存儲、編輯、制作、、增值服務的業務架構,進行多種媒介形態的內容產品的開發、組合和銷售,是多元傳播格局下報紙出版方式和報業經營模式的重塑。從技術層面來看,數字報業就是以互聯網為依托,進行信息生產、傳播的經濟形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手段來對傳統報紙以鉛字生產、以紙質傳遞的業態的全新改造和提升,數字報業的介質技術、顯示技術和傳播技術都是以數字、網絡、多媒體為代表的新型的信息技術來支撐的。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從傳統報業向數字報業變革的實質其實就是打破報紙傳統資源配置方式,確立以網站、手機(彩信和WAP)、PDF電子報和手持閱讀器等新媒體為主、紙介報紙為輔的數字化資源配置方式。這從發達國家,如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甘尼特報團等成功的數字化改革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因此,從本質上來分析,數字報業完全符合網絡經濟的所有主要特質,是網絡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數字報業發展應借鑒成熟的網絡經濟模式。網絡經濟從發軔至今,蒸蒸日上,就是因找到了成功的商業模式。互聯網企業千千萬,各有各的經營之道。有人總結出網絡經濟幾種到十幾種模式,我們認為,“3種模式說”概括得比較精當,即廣告贏利、銷售贏利、渠道盈利。廣告贏利是指網絡作為媒體,靠幫助廣告主制作或者廣告來獲得收入,如新浪等門戶網站的運營;銷售贏利是企業通過網絡平臺銷售產品或者幫助生產商銷售產品來盈利,這以阿里巴巴、淘寶網、慧聰網等代表;渠道盈利是企業搭建通往用戶的網絡渠道,通過渠道服務來獲得收入,如流行的SNS社區、即時通等。當然,從實操層面看,各類網絡平臺在經營中的模式多表現為以主導兼營的形態。

數字報業的“奶酪”在哪?作為網絡經濟的有機部分,理論上,數字報業應該遵循網絡經濟的商業規律。無論是把網站、電子報(網絡版)、閱讀器作為數字報業的呈現形式,還是將手機視為未來重要的終端,廣告盈利無疑是數字報業最可能的選擇,其他相關的增值服務贏利突破的方向。

廣告贏利模式是互聯網從Web1.0時代到今天Web2.0一脈貫穿的主要商業邏輯。網站靠內容聚集注意力而實現二次營銷的目的。內容為王是網絡作為第四媒體的價值所在。“內容為王”模式下形成了多種商業形態,包括有自己做內容(新華網)、買內容(新浪網)、搜集內容(奇虎網)、用戶貢獻內容(博客、論壇),或者僅僅提供內容索引(百度、google),等等。這類網站往往是以綜合門戶或專門性門戶為主要業態,靠生產、整合內容的能力聚集人氣。

做內容本是報紙的專長,因此,幾乎所有的報業集團和有實力的其他報紙很早就開設了自己的網站,可為何這類網站的廣告不盡人意?這里可能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點擊率門檻問題,像傳統報紙一樣,獲取廣告的基礎是一定的發行量和傳閱率,數字報業的經營網站時必須達到一定的點擊率門檻問題,否則,即使內容豐富也不能轉化為廣告收入;二是定位問題。除三大中央報團外,我國其他報團(報紙)都是地方性的,他們的新聞門戶在內容整合能力上遠遜于人民網、中國經濟網和光明網,在內容幾乎免費的環境中又如何與全國性的門戶網站(如新浪等)如何去競爭?我們認為,關鍵是做好定位,在地方性、專門性和專業性上做文章。在這點上美國甘尼特報團數字化經驗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借鑒。他們強調“更加全面, 細致、深入地報道極其“本地化”的新聞,各子報將在網站上建立本地社區子網站,報道各社區發生的新聞事件”。

作為網絡重要的商業模式,銷售贏利和渠道盈利其實反映的是網絡的服務價值。除了廣告外,數字報業要贏利同樣可走其他服務增值的道路。這就要求我們不要簡單的將數字報業定位為“數字內容提供者”,而應是“綜合信息服務商”。

一般看,在銷售贏利模式下的網絡公司的核心價值是商品,是對線下資源的整合能力。同時,我們認為,信息本身也是商品,許多從事內容生產和傳播的網站就靠將線上資源庫(內容、觀點、商業資訊和服務類信息)包裝為可出售的商品,成功盈利。如新華網靠強大的內容生產力占據價值鏈的上游,華爾街日報網靠財經類的權威觀點(資訊)開展付費閱讀業務,新浪等門戶開展各類SP業務,等等。當前,數字報業在手機報(彩信版)普遍贏利也是數字報業成功轉型的范例。此外,通過多種數字平臺,數字報業如能依靠報紙多年做分類廣告信息的經驗和資源,轉型做相關的信息服務,甚至是電子商務未嘗不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我們關注到,江南都市報“網上商城”就開始了這種嘗試。

“人氣”和互動是Web2.0時代的主題。基于人與人的溝通和社交需求建立起來的“人氣”是社區、即時通等網絡平臺是其渠道贏利模式的根本。從以即時通發家的騰訊QQ到一大批SNS社區,雖多數還在盈利線上掙扎,但不少得到了風險投資的青睞。渠道贏利模式的核心價值是“人氣”資源,凡是聚集到“人氣”并策略性的運作好這個“群”的網企就能夠成功。有了人氣,廣告、會費、銷售及相應的增值服務都是其贏利點。通過網站、手機等平臺,數字報業完全可以依靠多年積累下的品牌力和影響力建設各類數字社區、論壇,在創造社會效益的同時贏利。

參考文獻:

篇(7)

一、我國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發展內涵

企業以市場中介商的身份,通過虛擬網絡聚集買賣雙方所需求的信息,協調供求關系,并從中獲取一定交易中介費的經濟運作模式,就稱作網絡經濟模式。該類企業是多樣形式的經紀商,主要包含商家對商家、消費者對消費者、商家對消費者、消費者對商家等。所以,有人稱該類企業屬于交易所型,主要負責制定提供、獲取信息的制度。網絡經紀商,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平臺,為消費者建立一個虛擬聊天室,消費者在其內尋找合適交易對象。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業結構均發生根本性轉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良好的經濟環境,為高速公路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發展條件。在高速公路經濟初期建設網絡時,高速公路的兩側有效凝集了沿線區資源,隨著資源進一步凝聚,交通優勢得到合理利用,高速公路沿線建立了一定資源地帶,網絡建設讓縱橫交錯的交通網格線相聯系,進而形成一個大經濟發展圈,各聚集點之間連接在一起,可形成由點至面輻射網,形成網絡發展模式。

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市場規模效益正不斷突顯,高速公路沿線資源聚集帶,吸引了各集群企業并形成不同規模。隨著產業園、聯合企業的多元化發展,高速公路網絡模式逐漸趨向成熟,各集群節點形成一定的空間聯系,高速公路經濟正在交織密集。隨著公路沿線節點不斷增加,網絡也在不斷擴大規模,具有一定經濟力量后,擴大了區域經濟輻射,吸引更多資源、企業深入該區域。網絡模式發展過程是需長時期積累,由于資源聚集循環周期較長,短時間憑借幾個經濟增長點、經濟要素難以實現。所以,需要擴大網絡影響力,進一步吸引更多企業、資源。

二、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特征

隨著新時代市場經濟發展,催生了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可以說網絡模式的出現具有歷史性、必然性,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國情的需要。它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跨區域的整合性。高速公路沿線資源帶、經濟呈網絡發展趨勢,這些經濟輻射作用,使得更多企業、資源進入。將整個公路節點進行資源整合,區域類似資源實現再次整合,形成一個區域經濟化、擴大化的空間。所以,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呈跨區域整合特征。

其次,公路交通建設同網絡節點建設相得益彰。高速公路經濟發展是立足于公路交通樞紐、節點發展,對于公路建設具有一定依賴性。網絡節點通常直接定位于道路交匯處、交通樞紐處。所以,在這些節點上,更易促進經濟、資源聚集。

第三,階段性。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模式的時空調節過程,呈現一定階段性,首先發展具有區位優勢的節點,通過經濟輻射能力進行擴展。

三、我國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模式的發展對策

近段時期內,我國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模式呈快速發展趨勢,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科學發展、持續性發展。在新時代下,要適應時展需求,使高速公路經濟網絡結構更加合理、科學。

首先,牢固基礎,重視建立全過程的網絡模式。隨著規模發展,市場經濟建設對各集群企業形成一定影響力,將企業凝聚在某個區域,形成智能多元化、規模不一的產業園、聯合企業。而高速公路網絡發展,會促進各節點內部各項設施趨向完善、成熟,促使各集群產業形成一個空間、地理,均有效連接、相互聯系的網絡結構。隨著沿線節點不斷增多,該網絡經濟結構可進一步蓄積各類經濟能量,使整個經濟輻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針對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而言,經濟網絡模式是一個復雜、漫長的發展過程,它有利于縮短時空阻隔,還可聚集全部經濟生產要素,進而滿足大面積、自由式、大空間的連通、集成及轉換需求。另外,經濟資源的稀缺性,若在短時間內,只憑借幾個經濟增長點、幾個要素,難以建立一個覆蓋面廣、健康和密集的網絡結構,因此我們需樹立一個穩定、長期的建設理念,方可保證整個高速公路的經濟網絡處于有條不紊的發展狀態,才能使最大化網絡結構的經濟價值。

其次,優化資源配置。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集中聚合性、跨區域性能力極強,可促進區域間的某些雷同資源、重復建設進行再次整合,進而擴大區域的整體經濟空間。因此,該經濟網絡模式是一種區域廣泛、跨越進程高效、跨越進程長的經濟網絡模式,高速公路管理人員利用區域經濟優勢,對軸線兩側地域進行建設,來保證要素突出,回避重復現象,以經濟發展為主體,提高企業凝聚力,進而彰顯高速公路網絡模式的資源優勢,同時促進經濟能夠更加高效的產出。

第三,統一協調發展,合理布局與規劃。只有公路沿線建設節點具有實效性、秩序性,才能實現整個區域經濟的梯度化發展。同時,高速公路出入口、節點的經濟發展基礎最具優勢。因此當高速公路完工,投入使用之后,這些地點會首先聚集各生產要素,沿線其他地點發展則相對較慢。另外,由于高速公路的時空關系具有調節變化性,某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發射效能,通常以擴大化形式呈現發展趨勢,原來某些交通要地的區域優勢則會削弱。這說明,高速公路經濟的整個網絡模式具有局部性發展、階段性發展的特征,難以實現全網同時、同步發展。對于該類現象,各管理部門結合經濟網絡規律,依靠完善布局、合理規劃理念,對經濟網絡進行建設,樹立有選擇性、重點突出的建設原則。另外,各管理部門必須充分發揮經濟網絡的協調平衡能力,利用經濟發展較快區域,去帶動發展較慢的區域,使整個公路網絡建設呈全面和均衡發展,從而實現網絡模式的優勢集中、重點突出的目的,促進網絡模式進一步協調、全面發展。

四、新時代下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發展趨勢

處于新時代背景下,許多高速公路公司均明確今后工作目標,確立嶄新的發展規劃,由單一公路管理,發展至強力支持、全面參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呈多元化發展進程,高速公路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路為主、兼得多業”的全新格局,主要以服務經濟建設、公眾及社會為中心,保證高速公路能安全、正常運營,提升工作效率、經濟效益,樹立服務、責任、發展意識。實踐證明,高速公路建設需樹立大思路,抓住大機遇,在具有謀大發展、敢為人先的建設精神。目前,國家正進一步加大拉動內需的投入,高速公路公司管理者、決策者們,一定要開拓創新,逐漸拓寬融資渠道,探索一個個新建設項目,力求使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更加完善、全面。

五、結語

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更加全面、全面,不僅代表城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也是區域運輸事業、區域經濟良好發展的樞紐。在經濟多元化、市場化、信息化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高速公路管理者需建立一個暢通、統一、健康、牢固的網絡模式,進而使我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宋廣春.探析新時代下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模式[J].現代商業,2012,(17).

[2]王建芳.新時期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1,(11).

[3]田軍良.現代社會高速公路的網絡經濟模式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5).

[4]鄒麗娟.云南高速公路經濟帶建設及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9,(8).

篇(8)

二十一世紀產業經濟呈現出的突出性新發展特點之一是網絡對于經濟組織的滲透,全社會進入互聯網經濟時代。對于新科技條件下的物流行業來說,其對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國家國防工業水平的提升等都有了新層次的影響,以物流量質一體化、物流商流同層化以及第三方綜合物流行業實力倍增為外延體現的物流業開始了行業的深層變革,大企業組織形態下的網絡化管理成為物流行業的重要成本及利潤、效率控制點。伴隨我國產業經濟模式由“制造”向“創造”的過渡,物流行業全時空網絡化管理日益顯示出其在應對國際高端物流行業標準考驗時的競爭優勢,企業集團需要深刻認知到這一點,大力推行物流管理的科技化和網絡化進程。

物流網絡化研究及管理現狀分析

在我國,企業內部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是兩個主要的物流發展分支,相關的文獻研究以第三方物流外部競爭優勢方面的分析較多,系統性的融合物流發展與網絡工程方面的研究較少,且主要集中于網絡化動因、建立意義以及行業影響等方面,具體的物流網絡平臺設計與模式搭建則鮮有涉及。此外,眾多學者缺少對于物流網絡化管理內涵的圖形解構研究,很難直觀的使讀者認識到物流網絡化管理的系統性組成要素。董軍(2009)分析了企業組織網絡和生態系統網絡的關系,認為基于區域經濟創新和行業微觀主體聯盟的資源配送網絡有助于提升產業內和產業間的組織協調能力;李秀梅(2008)提出了物流網絡化管理的經濟社會學價值觀點,認為只有加強產業價值鏈關聯和產業集聚程度才能實現區域內的物流網絡一體化;陳勇(2004)將產業供應鏈和產業生態學進行結合,論述了物流網絡化管理的鏈條式結構,看待物流網絡的角度較為單一,并且過度側重物流網絡化管理的資源整合價值,忽略了物流網絡構成節點和信息資源對于整個系統的維持貢獻作用;總體而言,物流網絡化管理的內涵解析以及搭建原則研究還是一個較為嶄新的領域,對于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依然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面臨外部優勢競爭對手進入和內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雙重壓力,在全球化市場愈發競爭激烈的今天,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和高標準物流質量規定都促成了我國的部分大型企業和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提升自身物流業務管理的科技化水平。

根據中經網產業數據庫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大中型企業內部物流及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網絡化管理程度自2008年以來都經歷了迅速增長,信息化和電子化管理設備大范圍投入物流業務運作,而小型企業和物流公司的網絡化管理水平提升近乎為零,這在反映出小企業決策者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眼光的同時,也在一個側面顯示了我國企業物流綜合實力不強、后續可挖潛力巨大的特點。我國小企業長期以來以短期效益爭奪市場,物流環節連接性差,物流到達率、貨物完好率以及成本控制水平都較為低下,因此也造成了市場適應性低、企業存活率差以及利潤率薄的現象,嚴重制約占我國經濟組成大部分的小微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家的一系列倡導調控措施雖然連續出臺,但并未收到較好的效果。

物流網絡化管理的內涵概念

網絡化的物流管理是指以集中作業為目的的成員企業物流職能組合,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在其中發揮重要平臺作用。物流網絡化使成員企業的物流和設施資源得以整合,通過互聯而又獨立的運作實體來支持物流信息和技術的“云共享”,進而提升專業化物流效率,控制物流業務成本,集成規模化業務發展能力,最終實現企業內部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競爭力增強。以四大應用管理系統、三種基礎支撐平臺、二維保障維護體系、一個電商門戶網站以及相關外部數據接口系統為主體功能構成了物流網絡化管理內涵示意(見圖1)。

利用互聯網的低成本信息傳遞特性來完善物流業務的節點功能是網絡化物流的革命性突破,實時跟蹤性和即時調度性則是物流行業管理升級和現代化特征的外在體現。由于物流電子互聯網可以提前于在途貨物而將信息在途中節點進行分配,這樣就保證了物流管理系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和信息來統籌和模擬最優物流線路,實現自動化的在途貨物監督管理,保證物流時間的精確性和對于冗余和無效等成本擴張型物流狀態的及時處理,最終引導物流網絡化管理的理想狀態,即“按需生產、無隙傳送、零化庫存、短時在途”。

從網絡化物流的實質來看,靜態運營與動態管理構成了其系統的復合性結構,分工思想、集成經濟以及協同合作都是集團企業與網絡物流的結合初衷,企業進行內部全方位、全過程物流網絡設計目的在于整合集團的營銷導向功能,建立效率優化和邊際成本優勢下的“企業無形利潤源”。與傳統物流管理相比,網絡化物流管理擁有自己的獨特特征:

網絡化物流管理的“鏈”式控制結構。傳統物流管理流程均以分散化的終端形式存在,系統關聯性差,缺乏一體化整合。實行網絡化的物流管理以后,在途貨物狀態、交通信息以及調節手段均以“鏈”狀形式呈現,物流管理效率提升。信息流對于物流的整合以及引導作用。網絡化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信息傳遞,信息通過各種“正反饋”和“負反饋”作用來指引物流作業的正確前進方向,流通路徑事前度量、反饋結果事后分析以及流通過程在途監控都是信息流的作用結果。規模經濟優勢對網絡物流管理的貢獻。互聯網將物流延伸的區域分散性和范圍寬廣性得以消除,各種節點和業務鏈形成的聯系緊密的整體幫助企業實現了大規模的分地域聯合作業,企業組織運營成本得以極大消除,經營抗風險能力有所提升。網絡開放性對于物流業務潛力的挖掘。物流網絡化管理具有先天的開放特性,這與其互聯網基因是緊密相連的,網絡的無邊界特征允許企業不受時空影響而集中處理大量物流作業流程,整個系統的包容性允許企業進行更深遠的潛在物流能力開發。

物流網絡化“點”、“鏈”、“網”模式及構建原則

從物流網絡化內涵及當代我國物流行業管理現狀來看,下一個階段的物流網絡化模式構建必定集中于物流需求角度而進行拓展,而物流網絡化模式建立實際上可以拆解為“點、鏈、網”三個方面,如我國海爾工業園區等就是點、鏈和網共同交織的物流需求層次結構,園區中的企業進而以集約和專業的業務操作維持高效物流作業。網絡化物流管理中的“點”。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是網絡化物流管理中的點,這些點具有的突出特征是游離性,因此,網絡物流的“點需求”可以解釋為隨意性、離散性以及無規律性,進而不具備規模經濟形成效應。網絡化物流管理中的“鏈”。鏈是發揮物流運輸中轉作用而貫穿用戶網絡的鏈條,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物流相關上下游企業以及子經濟單位都是網絡化物流管理中的對象鏈,“鏈需求”具有整合性、關聯性以及單向性等特征。網絡化物流管理中的“網”。物流網是以特定區域為基礎的園區、工業區、工業帶、產業群落以及企業生態組織集合,通過利益聯結和業務往來而形成具有“粘性”性質的經濟動態覆蓋面,“網需求”的特點是知識外溢性、利益聯動性以及多主體互動特性。

在對網絡化物流管理需求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其具體搭建原則包括互相聯系的六個方面。首先,企業必須堅持網絡化物流的服務性原則,即互聯網和物流的結合要真切服務客戶。在這一點上,京東商城自建物流就是行業內的較好典范(如圖2);其次,物流網絡化管理應摒除供需不均等的傳統觀念,以需求創造供給為理念而有針對性的建設網絡化物流的各個功能組成部分;第三,注重互聯網開源性與物流行業發展潛力的同步挖掘,物流網絡化管理集成不應局限于MS OFFICE軟件資源,專業性的軟硬件開發應是同步而且配套的;第四,企業的自建網絡物流監控與組織系統應具備兼容ERP系統的能力,這樣可以方便物流與營銷、財務、人力、原材料以及其他部門的同時期運作效率比較分析,有針對性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第五,企業物流網絡管理系統應是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兩個子系統的組合附加,對外部分進行產業間物流網絡的連接,對內部分則負責本企業內部的物流作業組織流程;第六,物流網絡化管理的核心是“網”,企業融入園區經濟和區域經濟物流網絡必須具備信息實時更新性,以動態化的信息資源組建物流信息網,這可以方便相關企業及時調整物流策略,優化資源利用效率。

在物流網絡化管理六原則之外,物流設施網絡同樣需要具備網絡拓撲結構,互聯網經濟要求微觀經濟單位改革傳統的樹形組織結構,而轉而將組織體系向平面和拓撲網絡結構延伸,對于物流行業來講,“非冗余聯系”形成的拓撲結構會幫助相關業務交易結構實現扁平化,即以資源高運輸效率為基礎的“一點對多點”輻射式業務拓展形式,這同時也是物流網絡化管理的另一個優勢所在。

結論

物流網絡化管理是處于成長期的企業物流組織運營模式,在我國物流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其具有巨大市場潛力,可改善企業物流效率、節約交易成本以及促進管理科學在我國的深入發展構成動力,而也是對于地區乃至全國投資環境、互聯網發展水平、信息科技產業甚至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帶動優化因素。可以想象在我國建設信息化城鎮以及發展現代物流行業的社會經濟背景下,網絡化物流將會在下一個十年成為我國除產業融合之外的復合型經濟發展又一實踐前沿。

參考文獻:

1.董軍.企業集團網絡化物流模式及系統性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09(12)

2.陳春霞.應急物流網絡中物資短缺傳播模型及應用[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3(9)

3.盧繼周.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新模式探討[J].商業時代,2012(2)

4.張中強.基于制造業視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務攬接能力研究[J].管理世界,2012(9)

5.李秀梅.基于信息化的物流發展[J].中國市場,2008(2)

篇(9)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發展迎來了新時展的重要契機。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高速公路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建設初期,在高速公路兩側會形成沿線區域資源的有效聚集,隨著資源的進一步聚集和對交通優勢的利用,在高速公路沿線便會形成一定的經濟資源地帶。高速公路經濟網絡建設更加使得錯綜復雜的交通網格線聯系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經濟發展圈。各個聚集點相互連接,實現從點到面的輻射,從而形成網絡發展的格局。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市場規模效益的突顯,在高速公路沿線地域形成的資源聚集帶會吸引各產業的集群企業聚集到此形成規模各異,智能多元化的聯合企業及產業園。因此,高速公路網絡化的成熟,各個集群化節點便會在空間上形成聯系,最終進一步擴大原有,交織密集的高速公路經濟網絡結構。該網絡會隨著公路沿線節點的增加而擴大規模和影響力,逐漸積累起來的經濟力量也會極大擴大該地域的經濟輻射能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源進入。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模式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的過程,因為資源聚集的周期較長,在短時間內依靠幾個經濟要素或者經濟增長點是很難實現的,因此需要擴大網絡的影響范圍,吸引更多的資源。

二、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模式的特點

高速公路經濟的網絡模式具備了新時代的特征它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不得不說的是其發展具有必然性和歷史性,是與我國當前的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具體說來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跨區域整合性:高速公路沿線的經濟和資源帶是網絡發展的基礎,通過這些經濟的輻射,吸引更多的資源和企業入駐。它將公路網絡節點的資源整合到一起,將區域間類似的資源進行再次整合形成擴大化的區域經濟空間,因此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具有跨區整合的特性。

2.網絡節點構建與交通建設相輔相成:高速公路沿線經濟的發展建立在公路交通節點和樞紐的發展基礎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道公路的建設。經濟發展網絡節點的選擇也大多數直接選在交通樞紐和道路交匯處,因為在這些節點上更容易實現資源和經濟的聚集。

3.階段性: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其時空關系的調節過程中,經濟發達地區的輻射能力逐漸擴大,而原來的交通沿線城鎮的區位優勢被進一步弱化,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階段性和局部性的特點。

三、強化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發展策略

1.注重基礎,強化全過程建設理念。由高速公路經濟網絡模式的跨區域整合的特性我們可以看到,網絡模式下對基礎建設的高要求。原有資源和經濟增長點稀缺便不會形成規模較大的資源聚集,也不會提高經濟輻射能力。因此在高速公路沿線必須加強基礎建設,提高原有經濟圈的經濟增長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當外來企業入駐時能夠利用其優勢資源發展經濟而不是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被取代。全過程建設理念主要針對不同發展區域而言的,因為跨區域整合,當聚集區域的經濟發展時,網絡節點以外的原有城鎮也應該保留原來的基本發展態勢,強化經濟的全過程協調發展。

篇(10)

關鍵詞:網絡編碼;網絡編碼模型Ncma;NS2的網絡編碼擴展

Key words: model of netwrok coding;coding nodes selection method;extension of NS2 for network coding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5-0202-02

1 簡介

網絡編碼是指網絡中的節點既具有存儲轉發的功能,還具有對來自不同鏈路中的數據包進行編碼組合,將其壓縮成一個數據包進行傳輸的功能。其優越性在于能夠提高網絡傳輸速率,逼近多播最大容量,節約網絡帶寬,改善網絡負載均衡,提高網絡信息安全性。不足之處是增加了節點的計算復雜性及網絡傳輸時延,存在同步問題和安全隱患。

網絡編碼是在解決網絡多播容量的環境中提出的,已有很多研究成果。目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網絡編碼節點的選取算法復雜度高;二是缺乏能支持網絡編碼研究的仿真實驗平臺。針對這兩個問題,本文的研究內容:一是在無線網絡環境下的網絡編碼模型Ncma的建立,二是對NS2仿真工具的網絡編碼擴展,實現一個通用的網絡編碼模型的仿真平臺。

2 網絡編碼模型Ncma的建立

網絡編碼的研究從有線網絡發展到無線網絡,相比于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的特點是網絡節點能量有限,具有天然的廣播特性,節點分布具有多維空間的隨機性,節點之間連接受節點移動和分布地域的限制、空間域上相互制約的相關性、時間域上信號傳輸受時變衰落的影響等。

已有的網絡編碼模型COPE建立在無線mesh網絡中,提出按需路由協議OCR。該模型及其優化可以提高網絡性能,但不能實現重疊編碼,并可能帶來更大的計算開銷。

本文利用COPE中最佳編碼方案、節點對數據偵聽和發送接收報告的思想,提出網絡編碼模型Ncma(Network Coding Model in Ad Hoc),使其有較強的擴展性和通用性。

2.1 模型簡介

2.1.1 模型定義:

①網絡節點:A、B、C、D……,為敘述方便,將“節點A”簡稱為“A” 。

②數據包:P1、P2、P3……,為敘述方便,將“數據包P1”簡稱“P1”。

③參編包和編碼包:網絡編碼是要將若干個數據包進行編碼組合,然后產生一個新的數據包,本文將這“若干個數據包”統一稱作參編包,將“新的數據包”稱作編碼包。如P=P1?茌P2?茌P3?茌…?茌Pn,其中,諸如P1、P2等稱為參編包,P稱為編碼包。

④用PP1表示原始數據P1經過某種編碼操作之后得到的編碼包。

2.1.2 模型說明 如圖1所示,該網絡拓撲由六個無線節點組成,它囊括了無線Ad Hoc網絡通信中的基本通信情況。圖1中,如果B作為源節點,A作為目的節點,則B和A的通信屬于一個單跳通信;如果C作為源節點,A作為目的節點,則C和A的通信就屬于一個兩跳通信;如果C作為源節點,E作為目的節點,則C和E的通信就屬于一個多跳通信。

2.1.3 編碼節點選取方法 以往網絡編碼節點的選取有兩個不足:一是算法非常復雜,二是對現有的路由協議改動太大。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網絡編碼節點選取方案,能夠簡單有效的選取編碼節點,可以較好的在現有路由方案上運行。

上一篇: 物業智能化管理 下一篇: 道德教育缺失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看黄a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网 | 日本在线一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