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10: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教學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醫學遺傳學是臨床醫學與遺傳學相互滲透形成的一門邊緣科學,近年來發展迅速。科學工作者早就認識到人類幾乎所有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的醫學是分子醫學和遺傳醫學、未來的藥物是基因藥物、未來的保健是遺傳保健。醫學遺傳學承載著揭示人類疾病發生發展根本原因以及推動醫學技術發生深刻革命的神圣使命。但目前在醫學??圃盒V嗅t學遺傳學的設置狀況與本學科承載的使命很不相稱,主要問題有:課時少任務重,難以進行系統的教學,要在32個學時甚至是18個學時內完成醫學遺傳學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教學任務,這給任課的教師和學習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課程設置為考查課程,學生不重視,難以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圃盒5膶W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度比本科院校的要低很多,各個專業的學生文科學生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因此對本門課程的理解能力要低于理科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文科學生普遍反映對知識的把握度要明顯低于理科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教學質量,只有在備課、授課以及課程考核方式等多方面下功夫。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些心得體會。
1 選擇合適的授課內容
目前我們使用的教材是上??萍汲霭嫔绲挠墒Y炳正副教授教授主編的醫學遺傳學,該教材在內容上相對于大專護理專業而言難度較為適宜,理論比較系統,缺點是和臨床遺傳病結合比較少,缺乏實用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這一點,對于需要學生重點掌握而教材中較少講到的內容進行補充并詳細講解;及時將本學科新的發展動態和技術研究成果通過課堂教學介紹給學生,以彌補教材中的不足。通過這一措施,達到了教學知識的系統性、新穎性和實用性。
2、分析學情,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力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教學的中心是提高學生的能力,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設計和方法的運用要適合學生具體情況。從情感上講我們面對的是剛進學校的高中學生,一切對于他們都是新的,對于一切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在情感態度上親和力的滲透是第一位的。從個體上講學生基礎參次不齊的學生,文科同學幾乎都沒學過高中生物學。所以在知識和能力上,我們在為沒學過的學生打好扎實基礎的同時,必須每節課為那些高起點學生拔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成就感。而教學上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講授,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學習欠缺主動、自我計劃和管理能力缺乏。缺乏團隊協作。教學方法需注重靈活性和技巧性。
3、基于專業本身的需要,結合教學大綱合理設置理論課和實驗課的課時比例
以往課程教學中我國的護理教育與醫學教育之間缺乏專業的獨立性、獨特性和區別性。護理專業教學內容基本屬于臨床醫療專業的壓縮版。護理課程教學應該反映社會需求的變化, 發展多學科綜合課程,使護理教育與社會的需要聯系起來。
為了克服教學中的現存問題,突出專業特色,充分體現護理專業是直接維系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專業,我們從教學對實踐的指導性角度考慮,重新調節課程結構,整合教學內容,構建了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的課程教學體系。將知識和技能模塊教學方法進行了如下安排。
理論部分實踐部分均分解為四個模塊:遺傳分析、胚胎發育、優生基礎、臨床優生。
理論課時和實驗課時的設置比例為三比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實驗課的比例,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其基本技能,為其以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理論與實踐的基礎。
4、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根據課程特點,結合學情和教學條件,我們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練、做”有機融合、“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不同方法均以提升學生能力為最高原則。具體有模塊化教學、實踐性教學、延伸性學習、自主性學習。
模塊化教學主要是校內的課堂情境體驗、錄像觀摩評析、專題討論、病例研究、綜合訓練及校外的見實習、參觀、調查、訪談等實踐活動、現場觀摩。
我們經常采用的教學組織安排方式是:提出教學目標講解示教操作指導練習自檢評價反饋.
0引言
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跨多個臨床專業的邊緣學科,與其他臨床學科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始終處于處理急危重癥的最前沿。面對大量未經篩選的急危重癥患者,其處理原則強調“時效性”和“生命第一”的原則,要求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救助患者生命,這就對急診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醫學院校作為培養專科醫師的首發站任重而道遠。為此,我們針對我院的急診醫學教學情況,結合兄弟院校的教學經驗,對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現報道如下:
1課堂理論教學
1.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院急診醫學專業授課教師均為副高以上職稱,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戰經驗,良好的醫德醫風。授課教師均采用集體備課形式,授課前先在教研室進行試講,通過后方可給學生上課,以保證授課內容的準確性和課時安排的合理性,提高授課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我院還加強了后備教師儲備,要求青年教師參與教研室備課、聽課環節,參加教學比賽,對于青年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在職稱晉升方面予以政策傾斜。
1.2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我院于年開設急診醫學課程,由于早期教學經驗不足,基本按照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即按照不同系統,不同疾病,從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和治療對學生進行縱向思維培養,但教學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較低,感覺是在重復以前所學的專業課程,體現不出急診醫學專業的特點。②臨床實習階段,學生感覺像無頭蒼蠅,找不到頭緒,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機結合,動手能力較差。通過幾年的摸索和參考其他醫學院校的教學經驗,發現以教學法結合典型病例或情景模擬的新型教學模式更能收到良好效果。這是因為新型教學模式是以患者疾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調以常見急癥鑒別為主線的橫向臨床思維培養盯。
1.3加強教學質量管理
授課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教案進行授課,教研室主任協同教學質量管理科對任課教師授課情況進行抽查,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無記名反饋教師授課情況,并根據評分量表打分,以此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2醫院臨床教學
2.1急診入科宣教
急診科工作環境、工作性質與其他科室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性,為了減少學生對陌生科室的心理恐懼,盡快進人實習狀態,我們安排具有豐富帶教經驗主治以上醫師對實習生進行人科宣教,其內容包括急診科布局、工作環境、急診科規章制度、常見急癥搶救程序、急診病例書寫規范及要求、法律法規教育等。通過宣教,學生們能較快進人實習狀態,學習興趣較前明顯提高。
2.2強化診斷思維
對于急癥患者,首要任務是評估生命體征是否平穩,首先要排除風險最高、威脅生命的病因,先安排最必要的檢查,并在檢查時做好必要的急救準備。對于生命體征不平穩的危重患者,在診斷未明的情況下,應堅持診斷與治療同步,邊搶救邊檢查,不能消極等待化驗及輔助檢查結果,體現“生命第一”原則。我院臨床教學側重以常見急癥就診時的癥狀和體征為中心,強化鑒別診斷思路及處理流程,經過針對性強化訓練,使得學生在接診病人時做到心中有數。
2.3強化技能訓練
由于目前患者及家屬法律意識和自我維權意識的逐步增強,很多急救技術還無法在患者身上實施,故急救技能訓練更多在模擬人身上進行。我們采用學生先看教學視頻,然后老師操作示范,最后分組模擬訓練和技能考核的方法。學生模擬訓練時帶教老師必須在場,針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然后督促學生反復練習,直到學生完全掌握技術要領。對于技能考核合格的學生,老師可根據患者病情以及與家屬溝通的難易程度,適時讓學生進行現場急救技能操作,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由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換。
2.4參與診療活動
學生掌握了常見急癥的鑒別和處理流程后必須參與診療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鞏固三基知識。對于病情及時間允許的患者,老師在場的情況下可側重讓學生參與診療活動,如量血壓、做心電圖、采集病史、查體、書寫病歷等活動,必要時老師予以指導、補充。對于病情危重患者,學生應對老師的診療過程做好詳細記錄,搶救結束后,作為危重病例進行討論,總結經驗教訓,這樣可強化學生科學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敏銳的現場反應能力。
2.5加強醫患溝通
急診科是醫院醫療糾紛的高發區,而產生糾紛的根本原因更多在于患者對服務態度的不滿,而非專業技術水平。良好的醫患溝通是贏得患者滿意的重要一環,要做好醫患溝通,首要環節就是學會換位思考,只有真正站在患者及家屬的位置,才能體會到他們對疾病充滿了焦慮、不安、甚至是恐懼,很容易對醫生產生不滿情緒。所以我們在帶教過程中反復強調服務態度、溝通技巧,并在診療過程中始終以熱忱耐心的服務給學生起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讓整個診療活動在緊張而和諧的過程中進行。
2.6規范出科考核
學生實習結束時,帶教老師需根據實綱對學生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常見急癥的診斷程序及處理流程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等常見急救技術。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學生要求重新補考,直到合格為止。
總之,急診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人才的培養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提高。
參考文獻:
羅學宏急診醫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鐵城,于東明教學法在急診醫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陳爾秀,張正良,袁國蓮,等急診醫學臨床教學改革探討西北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4-0290-005
醫學統計學是以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為基礎,以醫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醫藥衛生領域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門應用型科學。該門課程概念抽象、內容邏輯性強,被許多學生認為是最難學習的課程之一。對于醫學統計學教師來說,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為此,我們對醫學統計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現將教學情況總結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將我院2014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4個班級隨機分成實驗組2個班級和對照組2個班級,實驗組85人,對照組102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性別、生源、錄取分數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授課教師、教材選取、教學內容、課時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1.教學方法及內容選取:對照組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即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后練習教材上的習題;實驗組采用“分組討論-課堂點評-效果鞏固及檢查”新的教學方法,但有些內容是離不開教師的課堂講授的,如基本概念等,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及學生的能力,我們選取了四個章節實施新的教學方法,這四個章節包括定量數據的統計描述、醫學參考值范圍估算、統計表和統計圖以及x2檢驗。
2.分組:對照組102名學生不分組,實驗組85名學生按分成10組,每組有8~9名學生,每組由教師選出2名負責人。
3.實施過程:在對照組學生每次上完課后告知下次上課的內容,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實驗組學生在提前1周左右告訴每組的2名負責人課堂討論的內容,由負責人和組員分工準備,通過教材研讀和文獻查閱等制作PPT或掛圖,上課時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講解,其他成員參與討論,教師做適當的引導,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
4.效果評價:課程結束后采用卷面考核和滿意度調研來評價教學效果。由于教學方法不同,所以兩組學生考核的題型不同,對照組學生考核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和計算題,實驗組學生考核題型包括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和原始資料的統計學處理(計算題),實驗組學生題型的靈活性優于對照組學生;滿意度調研的問卷自行設計,兩組學生所用的問卷相同,問卷包括四部分內容,即教學方法、教學適應性、教學效果、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課程結束后由授課教師統一發放填寫,當場回收。
(三)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0雙人雙份錄入數據并核對檢查,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分析,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二、結果
(一)教學效果評價
1.總成績評價:兩組學生采用不同試卷進行考核,滿分均為100分。對照組學生最低得分28分,最高得分93分,平均得分66.35±15.13;實驗組學生最低得分36分,最高得分94分,平均得分71.07±12.69。兩組學生總成績有統計學差異(p
2.正確率評價:兩組學生相同題型的正確率得分見表2,計算題和單項選擇題實驗組學生正確率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二)滿意度評價
實驗組共發放問卷85份,回收85份,有效率100%;對照組共發放問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率96.08%。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綜合素質提高三方面實驗組學生優于對照組學生,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
三、討論
其一,通過本次調研發現,實驗組學生卷面總得分高于對照組學生,有統計學差異(p
其二,滿意度調研方面發現除了教學方法的適應性兩組學生無統計學差異外,其余方面均是新的教學方法優于傳統教學方法,且有統計學差異(p
其三,通過訪談發現,學生以往學習中接觸到的都是傳統教學方法,這次突然面臨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課后需花大量的時間查閱文獻及制作ppt,這導致他們研讀教材的時間相對不夠,對教材上的基本概念一知半解,最終在卷面考核中判斷題的正確率非常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找到兩者的平衡點,既要重視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重視實際能力的培養。
其四,“學生分組討論-課堂點評-效果鞏固及檢查”并不適合理論性強的章節,所選的教學內容應該在前期的教學中作了必要的鋪墊,學生已具備自主分析問題時所必須的理論基礎,在前期已經系統講解了概率分布原理等。
其五,“學生分組討論-課堂點評-效果鞏固及檢查”教學法的核心是自我學習,教師不再處于中心位置,而是對學生的學習起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在關鍵點內教師進行提示和引導,及時做好點評、課堂總結。
【關鍵詞】
醫學高職高專;中醫學基礎;教學方法探析
在醫學高等??圃盒V?,中醫學基礎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教材內容多,課時少。它是中醫專業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等專多門主干課程教學的縮寫版,授課學時僅僅54學時,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中醫學基礎全部內容難度非常大,因而,在中醫學的講授過程中往往側重于中醫學基礎知識的講解。該課程存在理解困難、內容多且抽象、文字難懂、知識面較廣等特點,再加上醫學高等??圃盒5膶W生中醫基礎薄弱、知識積累較少、學習興趣不濃、學校安排課時相對較少等現狀,對學生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學習、理解、掌握如此深奧的知識,難度可想而知;對老師來說,傳統的講授方法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普遍較差。筆者在中醫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探求,總結了幾點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興趣學習法
這種方法重在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興趣,才會認真聽講,才可能學好。中醫學基礎作為學習、認識中醫的入門基礎課程,學生學習時感到枯燥、比較難理解和記憶。作為老師,首先應把難于理解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而不是照搬課本。比如在講解時適當運用“示意圖”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加深理解和記憶,如講解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時,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表描述相生相克關系:相生就是順時針相鄰相生,相克就是隔一行克一行。這樣結合圖表用一種簡單的語言描述,學生容易理解。再如在講解陰陽學說中陰陽互根互用時,可舉例“陰和陽的關系就像生活中沒有白天,就不會沒有黑夜;沒有黑夜,也就不會有白天”,以這樣通俗的語言講解,學生能夠較為愉快的接受且理解。
2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就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集體中相互交流各自的觀點或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授課生動性及學生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某一中心問題開展交流意見,互相啟發,弄懂問題。例如在講解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時,可把學生分成5組,并讓每一組各自討論并舉例說明其中一個基本內容的的含義。再如講解病因這一章節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六七情的致病特點,然后進行相互交流。分組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體合作能力,從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學生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1]。教師在授課時可根據教學目標,適當在講授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具體案例來說明課堂所講授的內容,案例教學法中最常見的就是病案討論,它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形式,變過去教學中教師單向傳授的被動模式為師生雙向溝通、相互促進的積極教學模式,活躍教學氣氛,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分析的能力。該方法是讓學生首先對病案進行分析,然后再根據內容的要求進行討論,最后老師進行講解的方法。案例可以是學生常見的病理現象,也可以是臨床中常見的病例,例如在講解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時,可列舉“某急性熱病的病人,入院治療時突然出現體溫驟降,問該病例體現了陰陽學說的什么內容?”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該病例從而得出問題答案。再如在講解完氣與血之間的相互關系后,可問“一位貧血的病人去一家中醫診所看病,中醫醫師在處方上除了開補血藥之外又加入了補氣的藥物,請用氣血關系來解釋為什么需要加入補氣的藥物?”通過這樣真實的案例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了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活躍了教學氣氛。
4比較教學法
比較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別異同,認識本質,通過“教”與“學”雙方主動參與以揭示規律的教學方法[2]。與傳統的講授教學方法不同,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思考主體的自身潛能,認識事物本質,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中醫學基礎理論知識抽象、難以理解、記憶內容繁雜。醫高專的學生一般對西醫知識較為熟悉,且中醫和西醫作為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既有共同點,又存在差異,故在講授中醫某些知識時可通過中西醫的對比來講解。如講解“心”的生理功能時,中醫“心”的主血脈功能就相當于西醫生理學中心臟的泵血功能;主神明功能卻和西醫不一樣。這樣一比較,學生就容易把中醫西醫常常混淆的教學內容區分開來。再如在解釋“辨證論治”的含義時,由于初次接觸中醫的學生往往很難理解這一中醫特有的治療基本原則,筆者在講解過程中常常把“辨證論治”和“警察破案”對比講解,看似不沾邊兩個內容實則有著相同實質內容?!氨孀C論治”就像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時往往需要先搜集證據在根據證據來判斷真正的罪犯,從而確定并實施逮捕方案。在這一教學法中,思考、聯系和啟發是教學的主要方法,學生通過聯想比較,建立了與以往知識體系不同的、較為清晰的概念,明確了差異,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使所學知識更加淺顯易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綜上所述,在中醫學基礎教學工作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直觀性、啟發性、實踐性、創新性,從而使學生最終掌握中醫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PBL的全稱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法,PBL教學模式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并在加拿大麥可瑪斯特大學醫學院開始試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迅速傳播開來[1]。PBL教學有如下特點:一是以學生為中心,這種學習過程可以使學生養成一種積極的學習習慣,提高了理解力以及克服困難的能力,這將使學生受益終身。二是培養學生將來實踐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團隊合作精神、主持能力、傾聽與記錄能力、相互尊重與寬容能力、對文獻評價能力、自我指導式學習和文獻使用能力,以及表達技巧能力等[3]。三是是一個整體性參與的課程,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學生把概念與實際生活中的事件關聯起來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黎顯林嘗試將PBL教學法應用于中醫教學中,分為組織教學,指定教學內容,自學討論和歸納講評4個步驟。PBL教學對教案的要求比較高。只有高質量的教案才能保證PBL教學的成功[4]。因此PBL教案需要精心準備。教師應該事先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這說明,對PBL教學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是我國臨床醫學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2課本式程序教學
在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程序化教學預先分解成若干個步驟,按嚴格的邏輯順序排列起來,使護理學生每學習一步,就可以得到關于自己答案正確與否,及時反饋,避免學生在不正確的思路中徘徊[6]。這個方法能夠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緊湊的活動之中,比較適用于預防醫學疾病課堂教育。
3“習明納”教學法
習明納教學法,實際上就是討論課。討論的形式有小型討論會、分組集體討論會和大型辯論會等。我們結合教學實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分組集體討論。在預防醫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下學生分組準備,每組負責一種類型的方法比如t檢驗和方差分析,課堂討論[7]。角色不同。教師事先為學生準備好預防醫學的參考書文獻資料、教材,出一個小課題,在教師的引導下,抓住問題的實質展開討論,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能夠深入的掌握這門課的知識體系。
4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結合
案例教學是根據教學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查找、辨析、討論案例,對問題做出判斷的一種教學活動[8]。案例教學法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于1871年提出,后推廣到管理、教育和醫學等領域,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學生來自于各專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討論,能夠提高教師指導實踐的能力,提高教師運用多種媒體組合教學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也得到提高。
5模塊教學法
依據知識結構體系,形成教學模塊,實現一種“立體化”的教學方式。在預防醫學課程中應用模塊教學可以加強課堂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之即臨床間的縱橫聯系,提高學生在臨床工作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日后對臨床工作的總結和做臨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礎,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9]。這種方法強調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理論教學與應用教學相互滲透,緊密結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性強的新型人才。
6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強調的便是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變了單純接受式的學習,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創新教學理念。鑒于互動式教學具備的優點,筆者在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開展了互動式教學法的嘗試[10]。實踐證明,互動式教學能構建一種民主、平等、協商的師生關系,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動"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且又抽象難懂的醫學基礎學科。本門課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靜態生物化學,研究人體的分子組成;動態生物化學,研究新陳代謝;功能生物化學,研究肝功能;遺傳信息的表達。針對醫學專業學生的動態生物化學即新陳代謝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方法進行探究和總結。醫學專業的學生將來的工作定位是臨床、護理、預防保健等,理應知道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是如何進行的,新陳代謝應該保持動態平衡,如果新陳代謝發生異常輕則會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嚴重的會引起疾病甚至導致死亡。新陳代謝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者相輔相成,能量代謝伴隨著物質代謝。因此,新陳代謝錯綜復雜,內容前后聯系比較緊密,然而授課時間并不是連續的,很可能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情況[1]。作為本課程的教師,必須思考生物化學中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及時總結經驗。筆者憑借多年的生物化學教學經驗,發現比喻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游戲教學法都是學生青睞的教學手段,能使書本上枯燥的文字、結構、反應以圖片、視頻呈現或者以自身比較熟悉的事物類比,甚至通過游戲自身模擬分子或者反應,既能使學生對知識點更加容易理解,又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成為真正的學習主導者。聯系教學法、繪制思維導圖能使學生對知識理解更透徹,對知識點進一步梳理和鞏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融合思政元素是在當前特殊時期和課程思政大背景下較好的手段。
一、比喻教學法
(一)糖代謝
糖是為機體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質,食物中的糖類消化成單糖之后吸收入血,主要是葡萄糖,平時我們說的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在教學中,可以將血糖比作手頭流通的現金,一般都維持在某動態范圍內平衡,氧化分解代謝途徑就好比是“花錢”,會降低血糖,補充血糖的主要來源則是食物。當手頭的現金過多時,我們通常會去存錢(即糖原的合成,使血糖降低),手頭的現金過少時,則會從銀行取錢(即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如果銀行里的存額不及時補充而又被取完了,則需要靠賺錢來使手頭的現金或者銀行存額增加(即糖異生,使血糖升高)。總之,“花錢”“存錢”“取錢”“賺錢”都是圍繞調整手頭現金的多少。氧化分解代謝途徑好比是“花錢”,糖原的合成好比是“存錢”,糖原的分解好比是“取錢”,糖異生好比是“賺錢”,這些代謝反應都是以血糖為中心,調節血糖的濃度,使其在動態范圍內維持平衡。糖尿病的病理基礎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甚至缺乏(Ⅰ型糖尿?。┗蛘咭葝u素受體病變(Ⅱ型糖尿?。е缕咸烟抢寐式档停蛊咸烟菬o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從而在血液中堆積起來使血糖升高。我們可以將細胞比作“教室”,細胞膜是“墻”,細胞膜上的通道是“門”。胰島素比作“鑰匙”,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比作“鎖”,當鑰匙(胰島素)被破壞、缺失(Ⅰ型糖尿病,胰島素細胞由于免疫系統紊亂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不能與(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不能打開門(即細胞膜上的通道),或者鎖壞掉了(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正常,但是胰島素受體病變),正常的鑰匙也不能打開門,同學們不能通過門進入教室(葡萄糖不能穿過細胞膜上的通道進入細胞,因此細胞不能獲得葡萄糖供能,葡萄糖堆積在血液中濃度升高)。
(二)酮體的生成和利用
酮體的生成和利用這一內容不僅僅是脂類代謝的內容,它作為肝臟往外輸出能源的物質,它和糖類代謝的關系很密切,意義非常重要。酮體只能在肝臟以乙酰CoA作為原料生成,但是不在肝臟利用,而是進入血液運輸到心、腦、腎、骨骼肌等組織器官利用,因為只有肝臟中有生成酮體的酶,肝臟中沒有利用酮體的酶,心、腦、腎、骨骼肌等組織器官中有利用酮體的酶。在教學中,可以將酮體的生成和利用比喻成學生熟悉的“網購”。乙酰CoA好比是需要購買的“產品”,它的功能是進入三羧酸循環提供能量。心、腎、腦、骨骼肌好比是“買家”,當長期饑餓或者糖尿病嚴重時,此時心、腎、腦、骨骼肌等缺少葡萄糖或者葡萄糖利用率低導致能量供應不上,尤其是大腦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提供,那么乙酰CoA從哪里獲得需要乙酰CoA?乙酰CoA在肝臟中“包裝”成酮體,所以酮體好比是“包裹”,乙酰乙酸、β-羥丁酸、丙酮就好比是不同形式的“包裹”。“包裹”是在“賣家”這里包裝完成,而肝臟就是唯一的生成酮體的“賣家”。血液是人體最大的“快遞公司”,負責運輸,將“包裹”運輸到“買家”手中。在“賣家”肝臟包裝進去的是乙酰CoA,在“買家”心、腎、腦、骨骼肌等組織器官才能“拆包裹”,將酮體又分解為乙酰CoA,再為這些組織器官提供能量。這樣的比喻能夠很形象地解釋酮體的生成和利用過程,也突出了特殊要掌握的知識點,并且將酮體生成和利用的意義巧妙結合進來。
二、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技術近年來迅速興起,并逐漸進入課堂,比起“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多媒體課件的精美圖片、形象生動和不斷變換的畫面、內容豐富且聲情并茂的聲像資料等,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奮、愉悅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同時多媒體教學不用耗費很多時間在板書上,擴大了教學信息量,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老師的表達方式多樣化,不再是“黑板加口授,有理說不清”那么單一、呆板,能起到語言文字無法替代的作用,有種“只可看圖,不可言傳”的意境。比如分子結構、蛋白質的α-螺旋、β-折疊、DNA的雙螺旋結構,通過圖片能夠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出來。又如糖尿病的病理基礎及一系列病癥之間的聯系,通過視頻可以短時間讓學生看到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清楚知道因果聯系。另外,在生化實驗教學中將微課有機結合起來。微課短小精準,可以將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實驗結果及分析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掌握實驗目的、原理;同時也通過視頻,觀看整個實驗操作過程,更加直觀形象地掌握實驗操作步驟。此外,還可以通過視頻,看到實驗結果并對照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更容易掌握實驗。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反復揣摩,這使生物實驗教學不再拘于傳統課堂,而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微課的形式展現生化實驗能夠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對實驗及理論的理解和分析,達到實驗與理論一體的目的[2]。
三、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以游戲的形式教學,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即將教學和游戲巧妙結合起來。游戲教學法貫徹了“寓教于樂”的教育原則,“寓教于樂”是一種先進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游戲內容必須與教材緊密聯系,在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和要求,注重教學效果,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根據教學內容考慮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在課堂中適當地設置游戲環節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使枯燥的知識趣味性增強,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呼吸鏈的教學中,通過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對該知識點更容易理解。呼吸鏈指的是遞氫體和遞電子體按一定順序排列在線粒體內膜上,將代謝物脫下來的成對氫原子傳遞給氧生成水的過程。將講臺比作是線粒體,請若干個學生到講臺上來模仿兩條呼吸鏈上的傳遞體,用兩支筆代表代謝物脫下來的成對氫,筆帽代表電子。在傳遞過程中,兩條呼吸鏈氫的傳遞不同,但是電子的傳遞是相同的。氫原子解離成氫離子和電子,將筆帽取下繼續由遞電子體傳遞給氧,使之成為負氧離子,再與兩個氫離子結合生成水。這樣學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氫的傳遞和電子的傳遞,也能區別兩條呼吸鏈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聯系教學法
生物化學是醫學基礎科目,它與解剖、生理、遺傳、內科、健康評估等多門學科都有聯系,與臨床疾病的診斷、檢驗關系密切,它自己本身的新陳代謝也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3]。所謂聯系,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之間及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聯系既是客觀存在也是普遍存在。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將相關方面的知識進行合理聯系,將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理論知識,進而構建系統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比如核酸、蛋白質的合成以及遺傳信息的表達與遺傳學緊密聯系。在學習核酸的同時,結合比喻法將DNA比喻成“老板”,mRNA比喻成“秘書”,tRNA比喻成“搬運工”,rRNA比喻成“裝配工”,核糖體是“裝配車間”,氨基酸是“原料”,蛋白質是“產品”。在老板的指令下,mRNA傳達命令,tRNA搬運氨基酸到rRNA,和蛋白質裝配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將核酸在細胞中的定位及功能與中心法則(DNA轉錄成mRNA,再由mRNA翻譯成蛋白質)、遺傳信息的表達、蛋白質的合成相互聯系起來。比如生物氧化的概念,指的是糖、脂肪、蛋白質等在體內徹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且釋放能量的過程。教材中生物氧化章節中介紹CO2和H2O的生成,能量又如何儲存,生成ATP。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糖代謝中的一些化學反應舉例,同時為糖代謝的講解奠定基礎,比如CO2的生成方式氧化脫羧以異檸檬酸和α-酮戊二酸為例。H2O的生成可以與水的代謝中水的動態平衡聯系起來,其中有一個來源是代謝水,而代謝水從哪里來?以這種方式引出“呼吸鏈”這個知識點。另外,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以糖的無氧氧化中ATP的生成為例,氧化磷酸化可以以三羧酸循環中的四次脫氫反應為例,將氧化磷酸化與呼吸鏈、線粒體和有氧綁定在一起。既可以對比兩種ATP生成方式的不同點,又能通過對比得出哪種方式是主要方式,哪條氧化呼吸鏈是主要方式。另外,在講解脂類代謝的同時,也可以與糖代謝聯系起來,比如上述比喻法中提到的酮體的生成和利用,將其與糖尿病相互聯系。蛋白質分解代謝應該聯系靜態生物化學部分蛋白質的知識,比如蛋白質消化成它的基本結構單位氨基酸之后,而在學習過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的基礎上,再學習氨基酸的代謝。
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
在特殊時期,“線上”教學尤為重要,具備較高的線上教學能力是當前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在“線下”教學的同時,也可將課件及相關的拓展視頻、自創的實驗微課等上傳到職教云平臺,供學生課前預習及課后鞏固,拓展學生學習的深讀和廣度??梢越璐似脚_進行簽到考勤、完成平時的作業,既節省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和統計的工作量,又使學生平時成績的量化度和準確度得以提高。
六、繪制思維導圖
生物化學課程抽象難懂,動態生物化學網絡性太強[4],不是僅靠記憶就行,更多的要有自身的理解和思考,才能一通百通?!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結合比喻法將復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把各章節的內容融會貫通,讓學生自己梳理知識體系,使學生理解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知識乃至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性,并且可以通過“認識—實踐—認識”進行舉一反三,可以應用于其他學科、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中。通過舉行思維導圖大賽激發學生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將認識用于實踐。
七、融合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在大學課程中已深入人心,為適應新時展的要求,生物化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發揮課程立德樹人的作用,進而又能促進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使思政與生物化學教學做到同向同行,如思維導圖大賽的開展,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又使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得以進一步鞏固。八、結語教無定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水平,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采取相應的策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晁相蓉.多管齊下提升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1,41(6).
[2]朱寶安,尹麗.微課在醫學高專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10):544-546.
我校醫學院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醫學影像專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均開設了《臨床醫學概論》,由于這幾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均不進入臨床,也無需考取臨床執業執照。所以很多學生對該門課抱著應付了事,非常沒興趣。面對這種局面,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臨床醫學概論》課,并對此門可產生興趣,最終達到我們教學的意義,讓學生從中學到臨床知識,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做一些全面的準備,是我們應該研究探討的課題。任務驅動法教學法適合操作類課程的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的能力。
一、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的概念
“任務驅動” 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具體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任務,并給出完成任務的思想方法和操作參考。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設計的若干個任務為中心,學生的學習圍繞完成任務展開,邊學邊用。教學通過教師布置任務、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學生完成任務、教師歸納總結來完成,達到讓學生學習并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目的。
二、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適合非臨床專業的《臨床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臨床醫學概論》課程的層次性和實用性。非臨床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臨床醫學概論》前已經學習了部分臨床專業的基礎課程,并具備了一定的臨床基礎理論知識,對臨床專業已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所以非臨床專業的學生在他們第三學期已經具備了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學習臨床課的能力。另外,《臨床醫學概論》課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及今后走向工作崗位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可將學生身邊發現的具體病例設計成“任務”,教給學生去完成,以達到讓學生掌握臨床基本知識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策略
1、精選任務。這是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第一個步驟?!杜R床醫學概論》課程內容龐大,包括診斷學、內、外、婦、兒、五官等臨床疾病內容。而課時最多只有72學時。所以在設計“任務”時一定要選擇常見病、多發病,而且在第一節課可以在學生中開展調查,看學生對哪些感興趣,將學生感興趣的病種設計成“任務”。使學生學有所得。例如可以將“高血壓”設計成任務。
2、分析任務。教師提出任務和具體要求后,要對如何完成這一任務做一些方法上的指導。首先讓學生分析任務,理清思路。如詢問學生身邊的親人有高血壓病的嗎?怎樣的標準我們才能給他(她)做出高血壓的診斷?他(她)平時血壓高時都有哪些表現?這些任務設計引導學生查閱《臨床醫學概論》內科學的相關理論。其次,高血壓現代醫學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提示學生臨床上有關高血壓病因的論述。
3、完成任務。這一步以學生具體操作為主??梢园褜W生分為若干小組,分別搜集高血壓的相關病因及危險因素資料并加以整理,初步形成觀點。
4、交流討論。這一時期,由各小組學生組織討論、分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經驗與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法。沒能解決的的問題匯總后向任課教師請求解答或供大家探討。教師主要是查漏補缺。講解一些共同的難點和重點。提供應用實例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在思路上啟發學生,看一看其他學生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之處??偠灾?,要讓學生充分發揮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創新,讓學生終身受益。
5、鞏固練習。教師將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使學習能力差的同學或操作出現問題的同學能通過教師的總結和回顧,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全面掌握知識點,達到教學目標。課后可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加強鞏固。
四、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
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在評價學習成效時,應打破傳統的一卷定成績的觀念,應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評價觀――發展性評價,即注重學生個體過去和現在的比較,看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相對獨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簡單問題的分等排序。發展性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的進步,職能是診斷教學中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想象和發散思維,從而誘導學生勤思、善思、敢想、敢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學習成效評價的方法可采用日常檢查法,紙筆測試法和表現性評價法。
日常檢查包括課上檢查和課下檢查。課上檢查又包括課堂練習、課堂提問等。其中課堂提問在問題的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用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六個水平,即知識(記憶)、理解、應用、分析(推理)、綜合(構建、整合)、評價(判斷)作為設計問題的參考,對非醫專業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嘗試總結高血壓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課下檢查包括總結(即歸納每節課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出測試卷等,如可以讓學生拓展性的總結高血壓病日常保健。
紙筆測試中要注意命題反映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思維能力、語言概括和組織能力的差異,適當拉開檔次。如高血壓病的測驗可選擇:高血壓病的概念是什么?正常血壓與高血壓的分級?高血壓的病因有哪些?常用的降壓藥物有哪些?
一、 確立教學目標、強化實踐教學
1 強調實踐性教學目標
強化實踐性教學操作,全面改革講習比例不合理的現狀,打破理論與實踐教學分段實施的界限,充分體現臨床醫學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適應基層醫療單位工作需要為目標,突出“應用”為特征,圍繞動手能力強化實踐性操作。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手段,提高教學時效比例,將臨床診斷學大部分進入實驗室授課。電子幻燈授課與學生同步操作過程相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零距離接觸的實力教學的目的。在實習環節中,實施“導師制”,倡導學生主動實踐與教師主動指導相結合并全程分段進行考核,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
2 優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以培養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核心,適應目前臨床醫學的快速發展,臨床醫學科架構的變化,對原有教學內容以突出臨床診斷、注重實踐教學、加強技能訓練、適應基層發展需要為原則。基礎課一必須、夠用為度,本文由收集整理專業基礎課一專業需要為主。同時采取大專業平臺與小方向模塊課程自主選擇的方式將原有的部分課程列入選修課。
二、構建學生專業綜合評價的考評體制
1 實行理論與理論測評分離
根據專業培養的要求,改變原有一紙定乾坤的模式,采取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分離,對于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測評,其中任何一項不合格,均認定為專業不合格,通過考核方式改變,強化專業技能要求。其中理論考核由題庫生成,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抽取考試題目,技能考核分口試、操作兩部分,請院外專家進行測評。
2 建立技能目標考核標準
臨床醫學考核分為平時考核、課終考核、畢業考核。平時考核以各科理論考核及實驗診斷報告質量打分。課終、畢業考試實行雙盲片考核。 臨床技能操作考核以具體操作內容雙盲抽取。根據內容分部分目標進行考評。
3 完善實習考核辦法
在實習手冊中增加實習考核標準,完善實習雙向(學與教)督促機制。按專業課分別設立考核內容及量化標準。對考核過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帶教醫生考核簽字、每一大部分由科
室會考、學校抽考的方式進行,實習結束前由學校與醫院科室共同檢查考核。
三、 對畢業考核進行改革
傳統的畢業考核主要以理論考核為主,很難檢驗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能力,針對此種情況,如我院對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實行了osce()考核,osce考試共有三個站,第一站為病史采集,內容涉及了臨床的各種多發病和常見?。坏诙緸轶w格檢查,幾乎涵蓋了診斷學所有內容和四大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第三站為外科技能操作:心肺復蘇、乳腺檢查、外科縫合、打結、換藥等等;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參加這三站的考試,隨機抽取題目,讓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專家進行考核,嚴把考試質量??荚囎罱K結果取上述三站所得分數平均值。對于這種考核方式不僅能檢驗學生臨床實習的效果,更能反映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對于學生以后參加執業醫師考試也是非常有幫助。
四、加強教學方法與手段變革,開展教學質量評估。
在教學方法上要遵循四個“有利于”原則:有利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有利于體現學科特點與培訓目標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發揮教與學雙方的個性潛質與創新精神。成立興趣小組,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注重啟發、討論、演示、操作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鼓勵應用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6-0142-02
社會醫學是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預防專業的重要課程,是一門從理論到實踐過渡的橋梁課程,為學生提供從事衛生管理和預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論、技能和素質。對社會醫學實踐教學進行探討和優化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和素質教育,使學生既能達到公共事業管理和預防專業培養的目標要求,又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筆者根據社會醫學實踐教學的特點,不斷探究并嘗試多種實踐教學方法。
1 課程設計
濰坊醫學院管理學院社會醫學課程所依托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和政策性很強的管理類專業[1],學制4年。生源主要來自于山東省內,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在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醫院管理、疾病預防與控制管理部門和機構工作的復合型、實用性高級人才。本課程的建設目標是:根據專業的定位,通過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構建高水平、有特色的社會醫學課程體系。根據社會醫學的教學要求,同步推進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并達到教學觀念現代化、教學內容一體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科學化的目標要求;建立一支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能夠進行雙語教學、知識結構和梯隊結構合理、教學與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和教學效果好的一流教師隊伍;確立一套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體系和完備的教學條件保障體系。2000年,社會醫學課程被確定為學校教學改革試點學科;2007年,該課程被評為濰坊醫學院精品課程;2010年,又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
2 課堂實踐教學模塊
社會醫學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課90學時,重點介紹社會因素與健康、疾病的相互作用的規律,讓學生學會社會醫學診斷,開出社會醫學處方,促進學生的醫學模式轉變。在教學內容上充分吸收國內外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實到課堂中和教材中,如增加生活方式與健康、社區衛生服務等內容,進一步強化將“社會搬上課堂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強化視頻案例教學和經典案例教學改革,具體掌握好幾個環節:編寫案例版教材;集體討論視頻案例和經典案例的選擇與制作。如將基金課題“山東三峽工程外遷移民的社會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研究”的部分成果,作為一個教學案例放到第三章心理行為與健康中進行介紹,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本教研室教師自己錄制視頻案例,有的讓學生自己表演,分角色,使學生充分了解和體驗案例。由于分工完成任務,這樣不僅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鍛煉他們團隊合作能力。課堂控制視頻的放映時間,選擇討論的問題時教師適時地啟發引導組織學生進行深入討論,教師總結與點評:突出主題,畫龍點睛。學生針對新案例,寫出案例分析報告。
3 實驗教學模塊
圍繞社會醫學課堂教學實踐改革,強化實驗課教學,在學校的支持下,實驗班實驗課比例由原來的6.6%提高到13.3%,除了原來的加強問卷調查設計外,增加社區綜合診斷、生命質量評價、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等內容。學校投入2000萬元用于實驗教學條件建設,其中建立了管理學院管理實驗平臺,里面包括社會醫學實驗,通過優化整合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共享。理順社會醫學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開放管理等方面的關系;調整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結構,改革教學方法,強化實驗課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等。社會醫學實驗課的實驗內容體現“加強基礎,強調綜合,發展個性”的原則,使各實驗課程內容形成有機的統一整體?!叭龑哟巍保侵赴慈齻€層次開展實驗教學,即基礎實驗―中級實驗―綜合設計實驗(含研究型、開放型及本科生科研立項課題)?!岸嘈问健?,是指采取計劃內學時實驗與計劃外開放實驗相結合,必做實驗與選做實驗相結合,命題實驗與自選實驗相結合的開放式、自學式、講授式等多種形式組織實驗教學。這種實驗課構成了由基礎訓練到綜合提高、創新研究的層級系統;這種實驗教學體系,重點加強研究性、開放性、綜合性實驗課程的力度,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
4 課外實踐教學模塊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辟第二課堂。1)成立三個社會醫學興趣小組,涵蓋整個實驗班,實施導師制。讓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包括項目討論、現場調查、資料的微機輸入、總結分析,全程參與,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2)社區衛生服務站、社會福利院都是開辟第二課堂的地方,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踐,讓學生幫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對社區綜合進行診斷,寫出小論文,全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寒暑假期間布置現場調查任務,讓學生帶任務回家鄉進行調研。還將科研成果及時充實到教材中去,有的學生說:“聽了社會醫學的課后,查閱了老師們在這方面發表的所有論文,通過看這些論文,我學會了如何寫論文。”
5 實習教學模塊
建立高水平、優質、穩固的實踐實習基地。優化結構和布局,堅持基地建設規范化,建設有校級掛牌實習基地200余個。堅持“高標準”、貫徹“三結合”的原則,建有一批省衛生廳、衛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各大醫院等事業單位等實習基地。堅持基地質量高、指導學生得力、能深度合作的高標準,深化實習基地與優質生源基地、就業區域、學校建設的國家教師教育創新改革與綜合服務區三結合。強化與實習基地單位建立深度互動、長期協作、互利雙贏的實踐教學關系,充分利用學校專家智力、圖書、實驗室、人才培訓等優勢資源。為實習基地單位開展各種培訓服務,轉變單純的“麻煩別人”為為對方提供優質服務或科研、培訓等合作,使實習基地成為與社會交融和協作的一個平臺。
在21世紀的大背景下,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的改變成為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臨床醫學這門學科不僅需要理論,更需要實踐,需要不斷總結經驗。
1 臨床醫學教育制度曾面臨的困境
1.1太過重視理論知識,缺少實踐能力
醫學實驗課程結構太過枯燥,內容陳舊,沒有一定的科學性,改革創新不夠,缺乏靈活性、直觀性。在學校內,由于經費、教學人才的短缺等各種原因,沒有對臨床本科院校課程體系進行了解,沒有及時對實驗儀器進行更新,沒有編寫出臨床與社會發展相融合的實驗教材,沒有制定培養全方位發展人才的教學計劃。同時,由于擴招導致入學人數增加,人均臨床見習和實習的病床數減少,學生的動手機會、與患者的接觸機會減少,造成學生只有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能力。
1.2課堂枯燥,教學方式太過單一
現如今,大學的教學模式太過單一,學生幾乎喪失了思考的能力。教學模式大部分都是被動式,教師上課講什么學生就記什么,考試要考什么學生就背什么,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只聽不思考的習慣。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避免對基礎和技能重視不夠,或者過于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進入工作后真正接觸臨床問題時,還不習慣從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換,不能自己探究與鉆研,仍然習慣于臨床教師的單向、簡單說教。
1.3臨床教學實踐體系的缺乏
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應以高素質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充分體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順利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臨床醫學實踐教學體系。建立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根據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按照“增強能力、強化技能面向臨床、協調發展”的思路,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課堂教學滿堂灌的方式,影響了學員學習的主動性,使學員的依賴性加大,禁錮了學員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綜合能力下降。所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各種教學保證措施,使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教學管理等有實質性提高,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教學工作與時俱進,在不斷改革與創新中前進。
2 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效果
2.1調動課堂氣氛,成功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針對課堂氣氛不積極這種情況,我校進行了探討,教師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精講、少講、講重點、講方法、講新進展,最后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結合本院的具體情況,以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為基礎,以如何解決病患的當前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并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正面、清楚地回答,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還為學生提供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從而使教學內容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充分保證了臨床教學質量。
2.2增加實驗課的時間,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實踐中教學,加強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是當今的教學模式。課堂授課時采用啟發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和學會臨床思維的基本方法。把素質教育同案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病床旁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比較強的實踐環境,讓每個學生能經過多個實踐環節的培養和訓練,培養扎實的基本技能與實踐能力。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課學習,每組擬定一個案例問題,展開全面分析,并向所有學生講解,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要把理論應用于實踐,頂崗實習是一個非??扇〉膶W習和鍛煉的途徑。只有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責任,學生才會更加集中精力去學習,獨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得以培養。
2.3培養學生成為全方位發展的人才
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改變封閉辦學、脫離社會的不良傾向,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全的人格,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的培養,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臨床教學的研究與探討能切實保證臨床教學質量,對提高學校的醫學教育水平有重要意義。改革沒有統一的模式,我們 應根據本校的情況,發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一批適應時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