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館陳列設計匯總十篇

時間:2023-10-05 10:17: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技館陳列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技館陳列設計

篇(1)

和個人藝術創作相比,科技館展示設計區別明顯,屬于獨立設計門類,注重空間概念、展示陳列。在科技館展示設計中,空間、陳列是不可或缺的兩大關鍵性基本元素。設計者必須準確把握科技館展示設計中空間、陳列兩大要素間的關系,科學處理相關問題,優化設計科技館的空間與陳列,以使科技館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1科技館展示設計

在新形勢下,地區科技館展示內容較多,涉及多個方面,科學技術是展示的關鍵點,地域人文知識次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地區科技館內涵日漸豐富,功能也日漸增多。展示設計以“招引、傳達、溝通”為主,在時空內,巧妙利用多樣化藝術手法,傳達各方面信息,營造“和諧、寬松”的信息傳達環境氛圍是展示設計的根本目的。科技館展示設計是一項系統化的高難度工程,具有專業化、程序化等特點,涉及范圍廣,展示內容要具備藝術性和科學性等特征。科技館展示設計大致分為四部分,前期工作、整體設計、深化設計與施工銜接,再將“主題、展示內容、藝術與技術”設計貫穿到整個展示設計中,但各階段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同時,在展示設計中,設計者要注重科技館優化創新,要堅持“以人為本”“小主題大內容”等設計理念,優化傳統單一的設計方法,注重主題化設計方法、非線性動態互動設計方法等,將多樣化的現代體驗、情感等理念巧妙融入科技館展示設計各環節,多層次客觀展示科技館中的展品,促使科技館展示設計符合時展的具體要求。設計者要明確科技館展示設計的核心要素、設計程序、設計主題等,科學處理科技館展示設計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將創新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優化展示設計各環節,提升科技館品質。

2科技館展示設計中的空間及陳列藝術

2.1科技館展示中的空間藝術

在空間設計之前,設計者要全面、深入了解科技館的性質、規模等,對進行展示設計的科技館有整體上的感知,明確科技館空間設計要點與流程,做好科技館空間規劃工作,要具有互動性、流動性等特征,確保科技館空間設計順利進行。在此基礎上,設計者要根據科技館空間設計要點,從不同方面入手,科學地設計科技館空間。設計者要注重藝術設計創新,要突破科技館展示設計常規,具備以觀眾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堅持相關設計原則,準確把握一系列設計要素,如動線、視角等,結合觀眾對科技館展示多樣化需求,做好科技館整體設計與深化設計工作,為展示陳列規范設計提供有力保障。在整體設計方面,設計者要堅持科技館空間設計原則,結合展示設計注意事項,從科技館展示特點、空間布局、色彩、基調等入手,科學設計科技館空間,豐富科技館內涵,客觀呈現科技館主題。設計者要巧妙利用空間設計手法,從實際出發,合理設計科技館平面布局圖、立體布置圖、空間效果圖,也包括一系列表現圖,比如照明效果圖、色彩效果圖。同時,在設計科技館展示空間時,設計者要合理處理一系列元素,優化局部設計,使其和整體設計相融合,有效滿足社會大眾對科技館陳列、演示、互動等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設計者還要注重科技館展示空間深化設計,要圍繞整體設計理念、目的、方案、要求等,以展示空間設計重難點為媒介,深化設計科技館展示空間構造、造型,比如展示道具與展示設施,使其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在深化設計中,設計者要準確把握科技館展示空間設計比例,采用適宜的設計方法、設計技巧等,科學處理科技館的展示空間細節部位,展示空間的顏色、線條等要協調,科技館功能可以順利呈現等,有效提高科技館展示空間設計效果。

2.2科技館展示設計中的陳列設計

第一,科技館展示設計中陳列設計概述。在科技館展示設計方面,陳列設計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展示陳列設計屬于視覺表現手法,可以讓科技館理念、內涵、主題等成為一種可視形象,刺激觀眾視覺的同時,利于更好地感知科技館內容建設以及呈現的主題。在展示陳列設計中,設計者需要從實際出發,將心理學、美學、功能學等知識巧妙應用到陳列設計各環節中,科技館文化和展品定位要明確,借助多樣化的展示技巧、手段,客觀呈現各類展品特征,有效滿足觀眾對科技館視覺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在此過程中,設計者要將陳列設計、空間設計融合,以空間設計為基點,動態控制陳列設計中科技館具體陳列密度以及高度,有效提升科技館陳列設計層次。第二,科技館展示設計中的陳列密度與高度設計。在新形勢下,陳列密度與高度是科技館展示陳列設計的關鍵點,會直接影響科技館展示陳列設計的整體效果。設計者必須深入分析科技館展示陳列密度與高度間的區別以及聯系,制訂可行的設計方案,合理控制科技館展示陳列設計密度與高度,使其和展示空間相互作用,更好地呈現地區科技館主題。在此過程中,科技館展示陳列密度直接關乎展示效果,陳列密度過小,科技館展示空間效果會受到影響,顯得空曠、貧乏;陳列密度過大,參觀過程中極易出現人流擁堵現象,也無法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極易產生疲勞感。在陳列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把握好科技館內部陳列密度,陳列密度要適中,要將其動態控制在規定范圍內,避免影響科技館整體展示設計效果。設計者要客觀分析科技館展示陳列密度影響因素,比如展品陳列高度、展示規模,明確展示陳列密度、展示空間跨度等之間的關系,控制好展示陳列密度,有效強化科技館展示陳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展示空間時,設計者一定要綜合考慮展示空間陳列密度對展示設計的整體影響,準確把握科技館內部空間比例,確保設計的展示空間寬度、高度合理,適當擴大展示空間陳列密度范圍,促使設計的展示空間、展示陳列協調統一。此外,在展示陳列設計方面,陳列高度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科技館整體設計效果。設計者要根據科技館展示空間的陳列密度,動態控制陳列高度、陳列密度與高度協調統一,尤其是重點陳列區域。

3結語

在新形勢下,科技館已成為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科學”“藝術”兩大元素巧妙融合的客觀呈現。在展示設計方面,設計者要準確把握未來地區科技館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理念等,客觀分析科技館展示設計問題,明確展示設計重點與難點,靈活應用設計方法、設計技巧等,科學設計科技館展示空間與陳列,促使二者協調統一,最大化地強化科技館展示設計效果,使其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社會價值。以此,促使設計的科技館更好地為地區經濟、文化等發展服務,促使科技館更好地朝著多元化、主題化方向發展,充分彰顯時代特色與時代主題。

參考文獻:

[1]周卉.基于形式美法則的室內展示設計中空間與陳列探討[J].企業導報,2016(05):176-177.

[2]朱飛.混亂的“會展藝術和技術”專業——展示設計現狀探析[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2(06):141-144+198.

[3]化越.展示設計視覺空間中視覺形態的基本要素淺析[J].大眾文藝,2014(16):117.

篇(2)

2、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以廣東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為三大主要陳列方向,分為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和臨展館四大部分。周末帶孩子去博物館,品味歷史文化,感受藝術氛圍,體會大自然風采,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篇(3)

看電影、演話劇、看諾展

一進大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巨大的壁畫,展示著房山悠久的古老文明,而畫前一部攤開的石書,則記錄著現代房山科普工作的成果。整個大廳挑高的空間感給人一種宏大的氣勢,整體內部色調全部采用米黃色基調,讓人體會著其中細細的溫情。

穿過大廳,一間不大不小的“黑匣子”立即引起記者的注意,這間封閉的屋子能通過一塊巨型屏幕、一整套立體聲效設備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座椅,帶您全方位感受另一個時空的奧妙,沒錯!這就是時下風行的4D影院。

這里播放的電影也十分具有科普特色,據了解,近期的影片有《災難啟示錄》。火山、海嘯、龍卷風、地震、恐怖沖突……人類自誕生以來就與各種災難做抗爭,這些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是如何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呢?和朋友們坐在巨型熒幕前,生動逼真、呼之欲出的精彩畫面和極具震撼力的視聽感受就會帶您零距離感受災難的威力。

別看大自然猙獰的一面十分可怕,但大多數時候它還是挺溫和的,一起播放的還有《春》《夏》《秋》《冬》系列片,讓您在清新的空氣和鳥語花香中感受四季變化的魅力。

王士喜介紹說,這個4D影院剛好能容下一個班級的學生,既考慮到影片效果的規模需要,又不會使資源空置,形成浪費。影片內容還會適時進行更新調整,讓同學們欣賞到更多有趣的科普影視作品。

4D影院旁還有一個更大的空間——科普體驗區,即開放式科普劇場。不同于其他科技館的是,這個科普劇場不僅擁有簡潔優美的舞美設計,巨大的LED屏幕配合上演豐富多彩互動十足的各類劇目,而且還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王士喜說,房山科技活動中心鼓勵所有熱愛科普、勇于探索的同學來到科普劇場,展現自己的創造力和活力。未來還可能舉辦各色各樣的科普劇比賽,讓更多同學的智慧在這里得到激蕩。

別忘了,科普劇場一旁還有個小小讀書角,這個布置溫馨寧靜的小空間可是提供了不少藏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橫貫古今直通未來,趕上周末放假,帶上小伙伴一起,來這里開個讀書沙龍,在放松中學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您還能在其中看到我們每一期的《科技生活》周刊呢。

逛罷科普劇場,迎面一個更大的展廳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王士喜告訴記者,這是房山科技活動中心設計的另一大亮點,短期展廳。短期展廳可不是展出完很快就會拆除的意思,而是流動展出近一段時間以來最熱門的科普事件或科普知識。短期展廳彌補了普通科技館陳列格局僵化、陳列內容陳舊的短板,它就像拼圖板中空出的那一格,讓所有拼圖能在其中靈活運動、自由組合出新的面貌。

近期這個展廳展出的就是時下最熱門的科學界盛宴——諾貝爾獎。這一次展廳汲取其中的一捧甘泉,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題,通過回廊引導的方式,讓您步步深入,領略新能源、新材料的神奇魔力,感受科技帶給生活的巨大改變。

神奇機器人在你手中誕生

一樓的精彩展項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別松懈,揉揉眼睛,樓上還有更精彩的內容。王士喜說,房山區的科技館之所以要取名為科技活動中心,就是把“活動”這一重要內容也納入其中,使得這一展館不同于普通科技館單一的陳列展示功能,而是以開放的姿態,邀請更多朋友參與科技、玩轉科技、使每一個人的科學素養得到提升。

這不,一進二樓,一間巨大的“機器人教室”便映入眼簾,在其中的機械展區陳列著各類可組裝的機器人產品及完整的機器人成品,包括仿真機器人、排爆機器人、拋射機器人、航天機器人等等,這些帥氣的“裝甲戰士”全部都來自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

什么是“機器人教室”?王士喜介紹說,這里并不是有酷酷的機器人老師為學生講授課程,而是通過各種提供電子制作和可組裝的產品及培訓課程,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設計制作過程,盡情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制作屬于自己的機器人,并且通過展示和參賽得到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肯定。

機器人技術是世界強國重點發展的高技術,也是世界公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很多國家已經將機器人學教育列為學校的科技教育課程,但在國內,真正能讓學生零距離接觸了解機器人,為他們提供進行科技實驗、探索科技奧秘的機器人教室卻少之又少。而已有的機器人教育或多或少存在機器人產品規范不足、師資隊伍良莠不齊、商業性質明顯等問題,因此提供一個權威規范的平臺成為房山科技活動中心打造機器人教室的目標。

在這里,陪伴著真正的機器人做實驗,那些枯燥的機械理論、電路知識和計算機算法也都變得生動靈活起來。一方面,老師們會把課堂實驗與日常生活及其他課程緊密結合起來,揭開機器人的神秘面紗;另一方面,學生們也能通過完成任務及參與設計,親身融于科技之中,透過手中的小小機器人輕巧玩轉理論和實踐。

不同于市面上的商業公司,僅僅針對某類單一青少年群體,或者某一商業化嚴重的競賽,房山科技活動中心采取與高校合作的模式,既引入了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的前沿技術成果,又借鑒了理工大附屬小學的成熟教育模式,無論是零基礎知識的小朋友,還是想要深入學習機器人的大朋友,甚至勇于探索尖端科技的研究生都能在這里找到探索的樂趣。

“通過開展機器人教育和機器人活動,我們還能搭建一個溝通高校和社會的平臺。大學既可以在這里展示其科研成果,學生們也可以在這里開闊視野,活躍創新思維,通過機器人制作學習體驗面對挑戰和克服困難后的成就感。以后我們還可能會推出‘房山杯機器人大賽’,讓更多的機器小達人從房山走出,得到更大范圍的認可。”王士喜說。

UI設計成就職業夢想

逛完這玲瑯滿目的兩層展廳,如果您認為精彩已經結束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移步第三層,這里還有一片更大的空間——新媒體創意設計培訓中心,各種多媒體設備向觀眾展示著最豐富的UI設計技能。

什么是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的簡稱,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帶有液晶屏顯示的產品將越來越多,不久的將來所有的產品都會組成一體,變成一個無處不在的電腦,這個電腦控制著用戶的所有家用產品和資料。用戶只要有自己的一個賬號,就可以通過任何一個產品來控制所有其他產品,而所有的產品都具有終端的功能,而這個終端操作的基本形式就是軟件的UI設計。一個友好美觀的界面會給人帶來舒適的視覺享受,拉近人與電腦的距離,隨著UI設計的火爆,UI設計師這樣一個群體也開始變得時髦起來。

王士喜介紹說,房山區此次聯手國內前沿的UI設計教育領導品牌打造新媒體創意設計培訓中心,就是要為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提供一個自我增值的平臺,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甚至創業的夢想,也讓科技活動中心成為他們經常來并且喜歡來的地方!

暢談未來 探索科技館運營新模式

為了籌建這樣一個大型的科技活動中心,王士喜所在的團隊可是費了不少心思。如今,科技館的作用愈來愈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各類大大小小的場館也如雨后春筍般各地冒出,但許多都逃脫不了這樣一個命運,即開館五年后就運營不下去了。科技館與博物館的區別在于,前者的公眾參與性更強,因此其中的展項和展品必須處于不斷地更新換代中,因為科技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大筆的資金進行開發和維護,不然誰會來參觀早已過時的展品?

為了不讓科技館陷入運營困難的尷尬境地,淪為城市建筑人文景觀,喪失本該具有的強大科普功能,王士喜所在團隊進行了各種可能的嘗試。

“北京市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市屬科技館,而一些區縣的科技館也都處在各自摸索的進程中,尤其郊區縣科技館與市區存在很大差距,但郊區縣的科普任務又十分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讓我們的科技館持續健康地運營,如何能把城市里的孩子從游戲廳、動畫片中拉過來,讓郊區縣的孩子們也能從小接觸到這些科學知識,如何能讓我們的科普工作覆蓋服務更大的人群,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王士喜說。

據了解,資金不足是目前科技館建設中難以突破的瓶頸。據《北京科技館現狀調查》顯示:北京區縣科技館經費來源單一,基本上都是靠政府財政維持運轉,而這些經費大部分被用于人員開支和科普活動,投入到設施改善和展品研制的資金微乎其微,這使得許多科技館的活動缺乏創意,無法推陳出新。

篇(4)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科技博物館事業獲得了蓬勃的發展,科技館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國的重視。本文將從發展歷程、建設現狀、運行管理等方面,通過中澳科技博物館的實踐介紹和比較研究,求知具有指導意義的結論,從而探索我國科技館建設與管理的正確方向。

1、科技博物館的發展與建設方面

1.1 科技博物館發展的回顧

我國最早的博物館是南通博物苑,由清末狀元張謇于1905年創建的,建立了中館、南館、北樓和東樓,苑內有4個陳列館,陳列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分文物與標本。我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因此各種歷史珍品,成為博物館收藏的瑰寶,例如著名的故宮博物館,正在對古建筑、院藏文物、宮廷歷史文化遺存、明清檔案、清宮典籍等進行著深入細致的研究,建立起完整的“故宮學”體系,意在繼續揭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

1.2 科技博物館建設的現狀

澳大利亞各級政府把科技館建設列入了政府投入的議事日程,每個州都建有本州的科技中心(科技館),目前全國共有14個科技中心,幾乎覆蓋了全國。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技術中心位于首都堪培拉,1988年建成開放,科技中心精湛的展品、合理的布局設計、優美的環境布置、更是加強了展出效果。墨爾本科學技術博物館一層為主要展廳,其中有氣象地理、運動科學、生活中的科學、光與視覺等方面的展品;二層為3~8歲兒童展廳。悉尼動力博物館位居原來的發電廠,配以一系列龐大的機械藏品、州的第一輛火車,懸在空中的飛機,探討蒸汽革命如何改變了世界,還有一批觀眾參與的展品及一些中短期展覽。

我國的科技館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歷經約30年的發展,全國已“達標”的科技館數量持續增長,至2010年底,全國建成開放的“達標”科技館總數達到86個。[1]例如上海科技館共有生物萬象、地殼探秘、智慧之光、彩虹兒童樂園、設計師搖籃、地球家園、信息時代、機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與健康、宇航天地等11個常設展區;廣東科學中心設有兒童天地、實驗與發現、數碼世界、交通世界、綠色家園、飛天之夢、人與健康、感知與思維8個常設主題展區。

2、科技博物館的運行方面

下面以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技術中心與中國科技館為例,展示雙方主要功能的實踐并進行比較。

2.1 展覽教育

2.1.1 常設展覽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技術中心位于首都堪培拉,科技中心的展覽主題以展品共性來確定而不以學科來分類;展品以展示科學原理為主而以展示高新技術為輔,這些都符合世界潮流。展品設計新穎,制作精美,推廣到整個澳洲,代表了澳大利亞的水平。

中國科技館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開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開放,新館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開放。新館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

2.1.2 臨時展覽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技術中心除了常設展覽外,還設置BHP野生科學、恐龍、環境、有趣的科學和微觀世界等臨時展覽。例如“公路地帶展”運用20個有趣的展品來強調行人、騎車人、乘客以及駕駛者面臨的道路危險,還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以加強學習的體驗。

中國科技館已連續舉辦6屆的“巴斯夫小小化學家”活動在中國科技館新館精彩亮相;2009年是國際天文年,中國科技館與中科院國家天文合推出“走進天文年”系列教育活動;由中國科協、中國新聞社、道達爾共同舉辦的“和諧能源之旅”近日將在中國科技館拉開序幕。

2.1.3 巡回展覽

澳大利亞最大的一個流動科學展覽,是由一個有15名科學表演人員組成,包括滿滿一輛半拖掛車的互動展品在內的科普馬戲團。每年它把這些展品帶給生活在澳大利亞農村或邊遠地區的孩子及家庭。

中國的科技巡回展覽則始于1983年,當時尚處于籌建中的中國科技館以安大略科學中心的展覽為基礎,經過加工調整,組織力量到內蒙、青海、廣西、湖南、新疆巡展,觀眾達30余萬人次。中國科技館的“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覽成績斐然,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國及香港巡回展出,累計觀眾達560多萬人次。

2.2 培訓教育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技術中心為教師準備了針對中心展覽內容的教學材料,為他們準備了各種發展研討會,這些活動旨在提高教師們設置為學生安排設計科技活動的能力和技巧。

中國科技館也十分重視學生培訓工作,與臺灣一家有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科教中心合作,共同創辦大自然科學實驗活動。其辦學特色是:以科學實驗為主線,采用活動教學方式,使用創新技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親身體驗學科學的樂趣,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3、科技博物館的管理方面

3.1 政府投資

中國國家與地方科技館的土建資金均由政府投資,展品經費也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例如中國科技館在三期建設中財政撥款投入建設經費為12億元,開館后由政府提供運營與管理經費;上海科技館財政撥款投入建設經費經費為19億元,開館頭5年每年預算15000萬元,其中7500萬元來自政府撥款,其余來自業務收入。

3.2 重視科普專門人才的培養

澳大利亞十分重視科普專門人才的培養,在澳大利亞,很多大學都開有科學傳播專業,僅在昆士蘭州,就有昆士蘭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中央昆士蘭大學、吉姆庫克大學、格里菲斯大學等開設有科學傳播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課程。位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則設有科學傳播專業博士學位,并編有專著系統地研究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與北京師范大學已經創建了科學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2002年開始招收科學教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4、結語

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到中澳兩國科技博物館之間存在的差異和差距,對于澳大利亞科技博物館的成功與經驗,我們要加以借鑒。

4.1 澳大利亞科技博物館的主要特色

藝術與展示。澳大利亞科技博物館都很注重展覽設計中藝術手法的采用與把握。墨爾本博物館展出了出生于1927年的一代名馬,在賽馬中屢得大獎,成為經濟蕭條的年代里人們的精神支柱。標本制作的高超手藝令人震撼,再現了駿馬飛揚的神采和矯健的雄姿;標本展臺的形狀為馬蹄形,黑白相間的背景為騎手服的色彩,樹齡1600年的紅橡木地板象征著永恒。

生態與環保。保持生態平衡,提倡環境保護是全人類的共識,在澳大利亞的科技博物館中也得到充分的體現。墨爾本博物館的森林展區布滿了遠古蕨類植物和高大的喬木,水流循環,植物進行著光合作用,草叢中生活著5種毒蛇,小鳥筑起了真正的鳥巢,林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寄生蟲。展區中有一些樹木成了電線桿狀,揭示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3]

文化與精神。在澳大利亞的科技博物館時刻都會感覺到一種博物館文化,感受到一種博物館精神。博物館員工著裝統一,佩證上崗,語言規范,彬彬有禮,訓練有素,或接受咨詢,或給予講解。“請莫忘記,我們的職責是使你參觀愉快,歡迎隨時向我們的工作人員尋求幫助。”這是一家博物館的歡迎辭,也是各家博物館的真實寫照。

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4.2 科技館設施建設

澳大利亞人口不足2000萬人,全國擁有現代化的科技館14個,平均140萬人就有一個科技館,令人羨慕。在澳大利亞最令人信服的成功改建舊建筑的典范是悉尼動力博物館,該館利用原發電廠高低空曠的車間展示機械、交通、能源等展品,而一些廢置的發電設備也成了現成的展品。我們要借鑒他們的經驗,可充分利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后關、停、并、轉企業的廠房設施,進行改造,興建科技館。

4.3 科技館的營運與管理

澳大利亞各館積極舉辦臨時展覽,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時間。中國恐龍展在澳大利亞博物館大獲成功,6個月觀眾達17.6萬人次,為近年來最成功的展覽。澳大利亞科技博物館常設展覽不收費,臨時展覽要收費,這也可以作為我們今后科技館免費后的榜樣。

澳大利亞有時通過拍賣將標本、藝術品捐獻給博物館,而政府對中拍者的企業提供減免稅收;博物館壓縮員工數量,廣招志愿者,而志愿者多數為高素質的富家婦人,政府則對其丈夫的經營酌情減免稅收。

墨爾本科學技術博物館是由州文化部門撥款興建并統一管理的科技館。有30多個工作人員,而維修后勤人員與其他場館調配使用。總人數不到400名,分管17個場館(其中墨爾本市區有4個)。科技館和學校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學校組織學生來館做理化實驗要預約,科技館象征性地收費11澳元。

科技博物館營運經費不足,也是國內經常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澳大利亞的同行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4.4 科學傳播人才建設

澳大利亞十分注重科學傳播學科體系建設,很多大學都開有科學傳播專業,位于首都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則設有科學傳播專業博士學位,已經為全國培養出不少的科學傳播的人才。我國近年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北師大已開始招收此專業的碩士生,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速度與規模還遠遠不夠,要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建立起科學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篇(5)

傳統博物館的展示效果注重的是先“物”后“人”,陳列的重點只是在于將“物”的信息傳達給參觀者。在新的陳列設計理念中,注重的是參觀者。博物館得已生存和發展是在于參觀者愿意去欣賞,所以在展示時,不僅僅是要將“物”展示給人們,還應該關注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審美需求。博物館在陳列問題時應該要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考慮怎樣的陳列設計可以給參觀者美的享受,使參觀者仿佛置身其中,有身臨其境的觀賞感。

2、空間感

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人們盡管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或是網絡技術達到使人們在博物館中有真實感受的效果,但僅靠感知是無法完全感受到文化所蘊藏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信息的。人們想要獲得真實感,可以在某一空間中進行。在現代博物館的陳列設計中,空間陳列可以將信息與參觀者聯系起來,將想要表達出來的信息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種“人物合一”的境界給參觀者絕佳的參觀享受。現代博物館的設計更多地開始傾向于空間設計,獨立的空間所表現出來博物館獨特的文化精神,不斷研究擴展展陳空間,營造出與博物館相對應的文化主題,是現代博物館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觀賞體驗

旅游業的發展為博物館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同樣教育業也為博物館提供新的發展模式。現代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本知識,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博物館之類的場所,從傳統教學趨向于“言傳身教”,讀的多不如看的多。所以博物館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場所,在提供信息、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觀賞體驗。如今人們對于場所的選擇,不再局限于能提供的知識有多少、是否有好的觀賞效果,現代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更要注重人們的觀賞體驗,設計的核心是展現的內容與人們的互動交流,博物館的陳列不僅僅是展示內容,更重要的是向人們傳達信息和情感,陳列的空間及其環境所聚集的是人們的情感體驗和生活。

二、空間展示設計

1、創新

人們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希望從中得到情感的共鳴與交流,希望看到獨特、有個性的展示設計。博物館的展示手段要表現出“創新性”、“獨特性”的特點,要敢于創新,打破常規,不平庸,不老舊。展示設計在外觀上要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現出博物館的特色,既要考慮到陳列藝術,同時還要注重整體建筑的形式、空間感和參觀者需求。博物館獨特的展示風格也可以表現在所在地域的特點、文化和時代等方面。設計師在設計時,可以從時代背景、以往的歷史等方面進行設計,使參觀者更好地領會設計師的設計理念。

2、注重參觀者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設計理念在空間設計這一點上,要注重參觀者的體驗。在展示設計中,更注重的是人與環境、建筑之間的交流互動。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圍繞著人們的觀賞感受、觀賞情感等,使用各種藝術方式構建一種空間,滿足參觀者對知識和休閑的雙要求。既陶冶情操,又獲得知識,這是博物館與其他休閑娛樂場所最大的不同,同時也是吸引更多人群的原因所在。

3、整體設計

現代博物館的陳列空間設計不單單是圍繞某一點,而是對整體環境、建筑和空間的整體設計。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并不僅是局限于歷史,同時也代表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在陳列空間設計上,設計師要將其融合在一起。外部環境對陳列的影響在于建筑形態、地理特征和展示內容三個方面,為了避免三者產生矛盾,可以將建筑設計中的美感、環境和地理特征融合到陳列的空間中去,再將陳列所要的內容和情感融入到建筑中,三者相互融合,創造出更美妙的設計風格。

篇(6)

3、杜莎夫人蠟像館:它以制造惟妙惟肖的名人蠟像而聞名全球,館內分為七個主題展區:“在幕后”、“上海魅力”、“歷史名人”、“電影”、“音樂”、“運動”和“速度”;

篇(7)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3-0104-02

在現代教育社會,科技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科技教育也深深影響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目前,隨著科技館展覽教育的進步,很多青少年愿意去科技館內接受科技知識的熏陶,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青少年科技素養的提高。科技館展覽教育主要是對學校教育存在不足進行補充與拓展,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發揮著非同尋常、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技館展覽教育進行組織與設計科普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與青少年發展特征相吻合。

1 科技館的展覽教育影響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具體表現

1.1 可以有效地補充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不足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現行的教育體系已不符合社會對高素質教育人才的需求。加上科學技術日益實現跨越性發展,正規教育必然要與非正規教育實現完美的結合,方能縮小差距,達到最完備的互補,科技館展覽教育作為教育行列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無疑是對其最適當、有效的補充。

1.2 能夠顯著提升青少年的科技教育素養

科學一般從探索與實踐中來,科技館內的大部分展品幾乎是以趣味性、科學性、互動性為基點,青少年步入科技館,親手操作體驗科學,親身參加科技活動,這就能夠讓他們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科技理論,并深刻理解及認識其意義,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創新精神,拓寬其發散思維。

1.3 可以促進青少年科技文化素養的養成

科技館的主要目的是激發青少年探索的熱情,主要由主動式、啟發式、開放式等三種教育方式相結合,這樣的方法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讓青少年附帶探索的目標進行求學,全面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被動的學習態度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他們科技文化素養的養成。

2 當前我國科技館展覽教育存在缺陷

2.1 科技館輔導人員開展展覽教育活動的能力不夠

當前,我國很多科技館的輔導工作是由臨時人員來擔任,也有部分人將此工作作為跳板。因此,自身的責任心并不強,一般只是負責看護展品、維護觀眾參觀次序等,沒有及時為參觀人員輸送科普知識,沒有正確的方式開展科技教育,按照傳統的工作經驗反復開展此類活動。不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未能結合更新的形勢進行展覽教育的開展,缺乏創新能力。

2.2 與學校相結合創建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

在現代教育中,很多科技館與學校相結合,一起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然而,部分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人們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常規性的活動開展中,且活動的內容過于簡單,形式過于單一。比如:在校園內部的展品幾乎是本科技館的經典展品,這就導致科技館中的展品不受歡迎,館校一起開展的活動僅僅是由科技館去院校宣傳,或者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沒有將學校的課程與科技館陳列的展品完美地結合,從而導致科技館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揮,阻礙科技館的穩定發展。

2.3 受展品、展示內容的有限性約束較大

由于科技館的展覽空間不夠寬敞,所陳列的展品種類較少,所關涉的學科不多,受以上不足的影響,展示出來的科學內容范圍較窄,還有部分科學知識沒法展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取的科學知識,不一定在科技館內部就能找到與之類似的物品來體驗,目前,科技館內部的展覽教育僅僅針對擁有的展覽實施設計,這毫無疑問存在較大的缺陷。

3 如何發揮科技館展覽教育的詳細措施

3.1 在青少年參觀科技館展覽中實施現場科技教學

目前,越來越多的院校組織青少年親身參與科技館展覽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需要主要的是在青少年參觀科技館時,針對他們有疑惑的科技產品,館內人員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指導學生分析情況、解決問題,還可以給他們講解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拓展更多科技知識。同時還可以在科技館內實施現場科技教學,這可以有效地發揮科技館展覽教育的作用,此方法與學校教育比較,開放性更強,學生在科技館內能夠更直觀地認識科學技術。所以,實施現場科技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標知識。

3.2 開展具有實踐性、趣味性的相關科技活動

目前,越開越多的學校經常開展實踐性科技活動,這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動手能力,近些年來,部分科技館已經開始重視開展實踐性活動,根據眾多青少年的具體狀況,設定了許多與青少年特征相符合的實踐操作項目。例如:機械加工結構、無線電配置、制陶、造紙以及模型制作等。館內動手園區給他們創造了進行實踐的場地與機遇,讓其在動手過程中努力創造,展現才華和自我價值,科技館要全面地利用好科技動手園區的功能,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主動參與到科技制作活動中來。科技館除了對青少年實施科普教育外,還可以開展各種具有趣味性的科普活動,其也是充分發揮科技館展覽教育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科技館舉行的科技展覽活動,比如:科普交流會、科普入校園、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展等,這些業余的科技活動是對科技館展覽教育進行適當的拓展與補充,能夠將科技館展覽教育的功能有效地發揮出來。除此之外,恰當的表演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內容更具有趣味性、可觀賞性,例如,高壓電表演,液氮演藝方式等,這也可以促進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發展。

3.3 增強科技館輔導人員開展科技文化教育的力

館內輔導人員是創造展覽教育的主體,因此,必須增強其開設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與能力,這可以有效地發揮科技館展覽教育對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將科技館作為拓展科學知識、改進教學方法的主要陣地,其也是育人育才的重要場所。這就要求科技館內的管理人員需要較高的基本素質,不僅要熱衷于科技館內的事業,還要進一步理解自身的職責和作用。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強鍛煉自身,不僅要有探索的精神,還要與時俱進,提升自我工作能力,結合實際,依照科技館內的科普資源,全面發揮資源的益處。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館內輔導人員,為科技館內的展覽教育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4 結論

綜上所述,將科技館展覽教育與青少年科技教育相結合,這能夠有效促進科技教育的發展。由于科技館具有長久性及復雜性,我們必須具體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意義,并努力探索改進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科技文化素養,發揮科技館展覽作用的詳細措施。最終推動我國科技館的長期發展,促進青少年科技文化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卞飛,孟慶虎.科技館是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質的重要陣地及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4,11(23):112-114.

[2]董薇薇.淺談科技輔導員綜合素質對提升科技館形象的影響[J].科技風,2015,9(13):118-120.

篇(8)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6-0066-03

1 引言

博物館是一個地區甚至國家文明發展程度重要標志。傳統的博物館陳列展示依賴文字、圖片、沙盤、模型等,手段單一、缺乏交互體驗,很難闡述陳列展品的內涵和達到大眾化普及教育效果。從196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博物館概念中提出博物館“教育”功能,到200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職能定位中,把“教育和傳播”的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1]。博物館作為傳播自然歷史文化知識的重要載體,如何實現傳播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轉變,是近年來業內專業人員探索的主題。傳播學和信息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讓博物館的教育與傳播增加了一個很好的途徑,動態媒體語言能完成更有效的交流,它為人們參觀和游覽博物館提供便利,更添愉悅和新奇。

2 數字化技術拓展場館空間

目前,我國正處在文化大發展的黃金時段,大小博物館達到3000多座。博物館的藏品日漸豐富,挖掘及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實體博物館的建筑不可避免成為陳列展示“空間”與“時間”的瓶頸,使博物館教育的“信息”傳播實現上存在時空局限。實體博物館可利用各種數字化設備構筑虛擬空間,在虛擬空間中讓系統與人互動,讓觀眾感受和接觸數字化展品。

數字化技術可以使不同的空間鏈接。上海科技館曾開展世界兩極動植物和生態特別展覽,展示南極和世界上海拔最高處青藏高原的動植物、生態特征等。展覽中安排了無線通訊互聯網技術、數字終端技術和定位識別與南極站遠程視頻,實況播放南極站專家與現場觀眾進行的問答。一個連續的情景中嵌入另一種展示空間環境,這一創意賦予展示新的內容,體現了數字化技術在展示空間延伸的重要特征。

數字化技術可以提供虛擬的空間。浙江自然博物館在建筑空間外再造“展覽”,運用新媒體技術,開發虛擬展覽平臺,采用720度高清晰全景展示技術,把展廳基本陳列輕松“搬”到觀眾面前。輕松點擊鼠標,就能上下、左右、拉近、退遠觀看展廳陳列,給人以三維立體的空間感覺,體會與實體展覽基本一致的觀賞效果。

可移動性、體驗交互性、內容可隨時擴展修正和開放空間時間相對無限的特性,使得數字化技術成為博物館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

3 博物館陳列展示中的數字化技術應用

博物館的數字技術主要是以視、聽、觸傳播為主要對象的裝置,具有展示時空的概念,是展覽的一種表達和傳播方式。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逐漸在技術和理念上得到成熟。

博物館展示數字化應用主要是實體博物館展項結合數字化技術輔助展覽。與現代的數字技術相結合,輔助展示、詮釋內容、補充信息,增強實體博物館展示教育作用。通過自然類復原場景展示與數字媒體技術結合,對現實中的場景展項知識點進行數字化獲取,在另一空間維度進行數字化重構。通過對館藏標本與數字化場景的擬合,展示陳列內容主體活動的環境,表達特定的情節與場面及戲劇化演義。如浙江自然博物館“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展廳中熱帶雨林生態景觀、南極生態景觀等,結合視頻影像、多媒體解說,機電一體的數字模擬器等,鳥眼攝像機讓觀眾選定觀察相關動物視頻信息。這一系列數字技術輔助展示,讓觀眾視覺、聽覺等感官,接受展覽傳遞出的大量信息,再現了動物、植物生存的自然環境。在人文類博物館中,也能夠通過對歷史文化、場景展示數字化重構復原,反映風情、民俗、精神、思想等抽象的概念,并從具體的實物展品中剝離出文化價值,結合參觀體驗將之傳達給參觀者。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的陳列方式更為形象,也使參觀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具體技術表現有:

(1)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創于美國,1984年蘋果公司率先提出了窗口和圖標的體現設計方式,自1985年第一臺真正的多媒體系統——Amiga誕生,它的技術運用開始走向一個新的時代。應用于博物館的多媒體主要以文字、圖形、圖像視頻、聲音等,借助多媒體等數字化技術是博物館資訊接收由被動轉向主動的媒質,是多種信息的載體和表現形式的載體,在博物館展示空間占有可大、可小,適宜表現具有較強邏輯性和信息量大的展項。多媒體互動裝置包括以視距、聽覺為主要感官體驗的各種新媒體,主要通過讓觀眾觀看、聆聽的方式,傳遞信息。如浙江自然博物館的變溫動物演示,傳統展示無法達到傳播目的,展項采用了多點觸摸多媒體技術,體驗者觸摸移動屏幕上的滑動按鈕,三維場景里的鱷魚開始移動,整個三維場景的亮度降低,信息顯示界面實時顯出溫度、時間、鱷魚體溫等數值的變化,鱷魚在運動的過程中有相應的三維動畫發生。同時的界面信息包括世界各地鱷魚種類介紹、鱷魚棲息地生態視頻。融入娛樂性、趣味性,觸發觀眾對展示內容產生興趣,并通過操作和參與來理解事物,但是原理演示和動手較強的數字技術應用大都在科技館里。

新媒體互動裝置技術加入了互聯網和新的藝術形態,結合多媒體等技術,其核心是以數字和網絡形式為載體,融合網絡視頻形象,既是人與展品之間的互動,也加入了人與外界之間的互動參與,通過新媒體技術互動展示可以營造一種教育、欣賞的環境氛圍,這些設施不僅可以調動觀眾的積極性,還豐富了展示的手段。交互思維下的博物館陳展強調觀眾是展覽的核心,提供更多的參觀樂趣與學習經驗,讓博物館與參觀者之間相互交集,一個好的互動展示可以令觀眾記憶深刻,從而達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2)數字播放和虛擬現實技術。博物館數字影院和播放系統,在近幾年展示項目里廣泛運用。通過普通、3D或4D、環幕、IMAX等科技手段的組合運用,再現具有震撼力的歷史真實與生命的躍動。博物館數字影院展項一般是展覽主題的一個擴充,作為展覽組合的子項目與展覽述說的故事整體有機結合,當然也有與博物館相關的科普教育、科學考察、研究等相當獨立的影視。在國內專業自然類博物館中,北京自然博物館首先建成4D數字影院。浙江自然博物館展示應用中有普通的數字播放,如浙江母親河“錢塘江漫游”體驗劇場等,采用單一的視頻媒體。也有“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序廳“春、夏、秋、冬”生態景觀視頻,采用3屏融合拼接技術,視頻內容展現了從宏觀到微觀不同生命世界的絢麗圖景,用數字化技術,使展覽信息前置,渲染展示環境,起到引導的作用,使觀眾在美和樂的享受中獲得知識。

虛擬現實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門嶄新的綜合性信息技術。通過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仿真和傳感技術軟件進行仿真建模、動作設計和動畫制作、數字影像編輯合成。虛擬現實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為參觀者提供關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的模擬,并強調周圍環境的呼應,讓參與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具有很強的沉靜感和互動感,可以隨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虛擬現實注重用科技手段還原以展示物件信息、科學研究成果為支撐的虛擬場景,這種虛擬場景的新奇點在于,它主要靠科技來吸引人的注意,使觀眾進入劇情,調動觀眾參與的欲望,并能操作虛擬物品。2013年浙江自然博物館科普電影《三疊紀海怪》是一部以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4D影片。影片以我國云貴高原大量的三疊紀化石發現和研究成果為基礎,對近20種生物進行3D建模復原,并采用當前國際上的先進影視制作軟件和系統,設計和制作角色的肌肉系統、動作和行為。通過3D動畫復原了該動物群重要的化石生物及其生活場景,重現了這個全球特有的史前濱海生命世界。

虛擬——幻影成像技術。幻影成像是從虛擬現實技術分離出來的,又稱多媒體幻影景箱,把電影藝術和造型藝術有機結合,特征是縮小所有影像的比例,按照劇情內容攝制動態影像,制作影像視頻短片,最后再利用光學反射原理,將虛擬影像與模型場景融為一體,再現亦幻亦真的視聽效果。將展品影像形象生動地展示在立體的景箱中,以特定的時空形態演示故事情節與情境場面,其虛實結合、動靜有致的視聽效果可將觀眾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情景之中。

此外還有增強虛擬現實技術的人機互動,臺中自然博物館的“龍年特別展覽”穿龍袍展項。觀眾站在攝像頭前,舉手投足同步反映在面前相應的龍袍背景中,讓觀眾親身感受身著龍袍的感覺。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博物館的時間、空間界限,這種新穎的方式,無形中拉近了我們與歷史文化的距離。

(3)移動終端技術。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上的集成應用軟件開發,顯示了強大的媒體屬性,多媒體、多終端傳播技術,使博物館展示又有了延伸的平臺。博物館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經驗,整合了交互式的文字、音頻、視頻、動畫,與運營商的合作,博物館展示有更大的覆蓋面。如應用于手機的二維碼技術,綜合性的信息終端技術功能。特別是增強現實技術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讓觀眾可以從個性化的角度,通過移動終端與展品互動,獲得深度信息和獨特體驗,同時又不影響到其他觀眾與展品進行交互。移動終端上的多媒體內容同實體展品以及展覽空間的有機結合,通過終端攝像頭將展品的細節內容實時合成在展品相對應的部位,觀眾可以通過調整攝像頭的角度來選擇不同的局部,觀看真實與虛擬合成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實現“一個展覽多條線索”,觀眾可以按照自己所喜好的不同主題線索,在移動終端的導覽下,突破路線參觀、時空的限制,實現展覽的個性化需求。

另外數字引導屏技術在博物館應用相當廣泛,電子導覽技術憑借著可實現平移、放大縮小、旋轉、翻閱、伸縮、繪圖等多種操作,通過觸摸電子導覽技術,只要點擊場館區域可一目了然館內層間、內部設施的詳細信息,為參觀者提供多種主題的參觀路線,參觀者可在系統中自由選擇參觀路線,大大提高參觀效率,參觀者也可以通過手指體會到交互的樂趣[2]。

4 數字化技術手段在博物館展示教育中意義與特點

博物館的每一個舉措都應以服務公眾及教育為目標,公開陳列和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傳播工具,數字化技術手段是展示的傳播科技方式,具有很大的潛力和優勢,使展覽致力于完成傳播概念、感覺、事實或是愉悅的目的,達成傳播的目標[3]。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展示應用中的交互體驗,是對一個物,一個空間的解釋,有個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并情景化而富有意義的以人為對象的活動,讓觀眾開始對信息的感知。可見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融合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博物館展示的數字化交互展項,讓枯燥的文字轉化為圖像和生動的語言演繹,能深入淺出地傳播知識和信息,人們在過程中獲得整體、主觀的感受,在交互體驗中得到傳遞與反饋。由交互設計轉化為體驗活動,這恰恰是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的體現。

博物館是作為大眾接受公共教育的場所,是社會“教育基地”。累積學習說代表人物加涅把行為學習和認知學習相結合,認為一定的學習情境成為學生學習行為的誘因,激發個體的學習活動;教學的措施要引起學生的注意,提供刺激,能被學生有選擇的知覺到。博物館借助數字技術的應用,致力于教育方式的改變和創新,讓被動教育、學習轉為主動、自主學習,在參觀展覽中擴充新知識和新的視野,通過感官和智能的交互、交流,有效地拓展展示內涵,是博物館理想的體驗教育方式。

數字化技術手段在博物館展示教育中的特點:

(1)綜合、科學實用性。數字時代的陳列展示具有技術的綜合,手段的綜合,使觀眾體驗超越“時空”的多維空間,又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活動[4]。同時,展示場所又是最新信息與高科技的實踐地。數字化陳列展示教育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材料采用科技產品,還體現在各個展示活動過程中的先進設計理念,具有合理性、邏輯性的管理手段和實施方法。在充分展示藏品的同時,對藏品的保護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在現代展示設計實施的過程中,展示形式利用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在平面與空間規劃、展品陳列、光色影設計、音響控制等方面,參照人機工學、視覺傳達、心理學等原理,才能創造出優美的展示氣氛和強烈視覺沖擊展示環境。

(2)趣味性和自主性。數字化技術通過聲、光、電、多媒體等,營造出宜人的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甚至味覺等多方面感官,展覽讓觀眾產生一種好奇心,強化觀眾的心理體驗,吸引觀眾的注意,使觀眾能夠有興趣投入到展覽中。數字技術促進了博物館展示更加人性化、個性化,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博物館陳列展示的數字化應用促進了觀眾與展品、環境之間的互動。觀眾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觀眾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參觀內容和參觀的路徑、導覽的形式、互動的方式等。而且,展覽信息的傳遞、信息的接收、甚至信息的反饋都可以在觀眾的自主參觀中進行,觀眾和博物館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

(3)傳播性和可擴展性。數字技術的網絡、交互虛擬特征,在博物館展示教育傳播中,多維度的傳遞、反饋、碰撞和激發加深了彼此的溝通和交流,信息的反饋可以檢驗自己的傳播效果,調整傳播的行為,提高傳播的質量,更有影響力地實現有效互動。由于數字技術的系統集成的特點,能夠大量存儲展示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換數字展品或增加展示主題,對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技術在展示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數字化技術的運用變得更加多樣、尖端,加上藝術傳播表現,內容的創作和編導,達到藝術傳達的可預見性,提高整體的交互體驗設計質量。它促使博物館展示陳列由過去的靜止、被動的展示方式逐漸向動態和互動的展示方式轉變,實現博物館教育方式的創新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2010.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博物館法規文件選編,134.

篇(9)

科技館的靈魂在于科技展品,科技館對展覽教育的實施手段主要就是通過展品實現的。科技館展覽效果的好壞受到展品表現形式的直接影響,展品的設計理念直接決定了設計產品的表現形式。因此這樣,科技展品設計離你那在業內的重視程度是非常高的。就現在而言,我國科技館界內人員認為科技館展品的特點有四,即展品應當具備科學性、有趣味兒、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易于管理的特點。科技館展品的互動性指的就是科技館展品的可操作性。業內人士判斷設計展品是否是成功的主要就是判斷展品的可操作性的好壞。同樣科技展品的探究性也是判斷展品好壞的一方面因素。

一、科技館展品特點含義

上文提出科技館展品的四個特點,科學、趣味、可操作以及可管理。下面依次介紹四大特點的具體含義。科技展品科學性,被當做是科技展品設計的最起碼的要求,科技館展品展示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得公眾能夠了解科學,學習科技知識,因此在對展品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做到細致認真、嚴謹準確。在多樣化展品展示形式情況下,展品具備科學性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科技展品趣味性,科技展品要想吸引公眾眼球,具備一定程度的趣味性是必須的,科技館展示作為科普教育形式,憑借自身魅力以及幽默休閑方式向公眾進行科技展品展示并對其中的科技知識進行講解,因此在展品設計過程中,趣味性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科技展品可操作性,科技展品是否具備可操作性直接決定展品設計是否成功,能夠同公眾進行互動的展品才更能夠使得公眾了解,激發公眾參與熱情,對公眾動手、腦能力也是一種提升;科技館展品可管理性,第一點要強調的就是設計展品要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在設計過程中圍繞“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進行,同時還應當考慮到設計展品同觀眾實際生活的聯系,減小觀眾操作難度,盡可能避免發生錯誤繁瑣的操作,與觀眾的角度來使得觀眾自身得到滿足。除了上述應當考慮因素,科技館展品可管理性還應當保證展品具備良好的更新效率以及維修效率,畢竟展品在展示過程中同觀眾互動,發生損壞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二、科技館展品的互動性以及探究性分析研究

科技館展品展示效果受到展示形式直接影響,目前國內的科技館展品的展示形式還是比較多樣的,有靜態的、動態的以及情景、劇場的。下面主要介紹動態的展示形式。

展品動態展示形式有演示以及互動體驗兩種方法,而參加展覽的觀眾大多都比較喜歡能夠同展品進行互動,這樣才更加能夠對展品進行了解。本身而言,展品的互動味兒對科技展品設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展品的展示如若采取互動的形式,在互動過程中,展品的安全性、選擇性以及安全性等等的都應當得到增加,避免盲目互動情況的發生。觀眾要想進行互動就得了解展品的性能,在了解展品性能特點的過程中,間接了解到展品所包含的科技知識,進而達到向觀眾普及科技知識的目的。

探究,即對自然未知事物進行探索性發掘,是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精神以及活動。嘗試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也是一種挑戰。科技展品探究性指的是展品設計過程中,應當具備探究精神,涉足前人未涉及的領域進行展品設計,具備一定程度的新意,新鮮事物對觀眾更具吸引力。當然不可盲目的追求科技展品的探究性,不然會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在進行科技展品探究性研究分析過程中,可以憑借研究過程中的某一個問題作為主要的突破點,通過對問題的質疑,進行研究、分析、探討,進而得出更加準確的展品設計方案,當然,在依照方案設計出科技展品后要有實踐,通過實踐證明展品的探究性能。展品除了憑借自身具備的互動性能夠吸引觀眾,自身如若具備探究性,那么觀眾也會對展品產生濃烈的興趣,在觀眾對展品所具備的性能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展品所具備的科技知識也就被觀眾所了解,進而達到科技展品進行展示進行公眾教育的目的。

科技館展品對觀眾進行科學知識普及的方法還有很多,上述只是其中的部分,比如還可以通過情景展現對展品進行介紹,介紹過程中,觀眾也能夠了解到一定程度的科技知識。

三、科技館展品設計未來發展方向

經濟發展帶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創新也在不斷前進。在當今時代,信息隨處可見,陳舊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公眾強烈的求知欲了,科技館中陳列的就展品、展示方法的缺乏新意已經無法讓觀眾產生了解的興趣,在此種條件下,為使得滿足新時代觀眾對信息的需求,科技館展品展示方法逐步向展品互動以及探究性方向發展,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貼近觀眾日常生活規律,突破展品展示形式,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連接科普教育以及人民生活娛樂。展品的設計應當跟上時代步伐,了解當代公眾生活狀況,提升科技展品設計觀念,將新型的科技展品進行發掘、展示。要對當代科學技術充分的利用,通過可以利用的一切媒體手段進行宣傳,使得觀眾能夠融入到展品中去,切身的同展品進行情感交流。

四、結束語

展品的互動性以及探究性是未來展品涉及考慮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展品設計研究的同時,還可以研究展品的展示形式,不同的展示形式所取得的展示效果也是存在本質區別的。就展品展示形式的研究而言,目的在于能夠使得觀眾的需求的到滿足,既包含生理還包含心理的,除此之外還要達到科教的目的。觀眾的欣賞水平是存在不同的,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展品設計、展示形式以及展示環節等等都要盡可能的滿足大多數觀眾需求。互動性(可操作性)是否是觀眾所能夠接受的也是設計者應當考慮的問題,設計的展品互動性應當密切貼近觀眾的日常生活。探究性展品的設計存在一定的難度,畢竟是前人未走過的路,希望通過設計的展品吸引公眾眼球,滿足觀眾的好奇心比較困難。因此設計者需要有發現探索精神才能夠設計出具備探究性的展品。

參考文獻:

[1]姚穗.科技展品的互動性(可操作性)之我見[C].學習型社會與科技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2003-08-01

[2]李春富.李丹熠.科技館展品及其展示形式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0-08-20

篇(10)

1 城市規劃展覽館概述

城市規劃展覽館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建筑,其主題是城市規劃,內容是城市歷史演變過程,是城市宣傳、本土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我國城市規劃展覽館起步較晚,在進入21世紀之后,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的建成與開放,是我國第一座城市規劃展覽館;在之后的十幾年中,城市展覽館建筑蓬勃興起,有些城市已經建成獨有的城市規劃展覽館。

城市規劃展覽館是在現代城市化進程、公眾參與意識提高等基礎上發展并興盛的,具有多方面作用,具體有:

一是可以促進城市的發展,城市規劃展覽館與美術館、紀念館等有很大不同,與城市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聯系,通常建設在城市主要空間、時間節點上,是城市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能夠直接推動城市的發展。

二是能夠展示城市時代精神,城市規劃展覽館是一種公共建筑,在建設時,需要充分考慮城市人文、地理以及社會氛圍等多方面,呈現積極性上、人文精神的面貌,展示出城市的時代精神特征。

三是可以為了解城市提供渠道,城市規劃展覽館在內容、表現方式以及互動性、場所氛圍等方面,相較于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以及紀念館,都有一定顯著優勢,其定位是服務大眾,提供與城市發展、規劃相關的各方面信息,展示方式有圖片、模型以及場景復原等,可以更好地被公眾所理解,讓公眾對城市有直觀、全面的了解[1]。

2 城市規劃展覽館建筑設計分析

2.1 選址設計

選址是城市規劃展覽館建筑設計的第一步,決定著展覽館建設的成敗,雖然選址并沒有固定模式,但可以按照一定規則,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確定合理的位置,具體原則有:

一是中心性原則,此原則適用于中心發散狀或網格狀城市中,在此種城市中,通常會有一個主要中心區域,其輻射吸引能力是最強的,將其選為城市規劃展覽,可以保證展覽館作用充分發揮,比如北京城市規劃展覽館。

二是均衡性原則,在城市發展中,盲目單一向外膨脹是不可取的,根據功能側重點的不同,合理劃分城市區域,是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趨勢,城市會體現出多中心,比如上海,就是一主四副結構,是一種均衡分布方式,對此種城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就需要遵循均衡分布原則,實現均衡性、優質性目標。

除上述原則外,城市規劃展覽館建筑還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城市制約條件、交通情況、未來擴建、展品的保存與運輸以及文化屬性等等,使展覽館更好地服務與大眾與城市未來發展。

2.2 布局設計

在城市展覽館的布局設計上,需要從城市規劃實際情況、建筑與城市關系等多個角度出發,做到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明確分區,避免彼此之間出現干擾。在城市規劃展覽館分區設計中,優先做好內外區的明確分區,是內外區的管理、使用各自獨立,避免造成混亂情況,使觀眾、展品和工作人員流線明晰,防止相互穿行帶來的不便。

二是綜合考慮內外環境,內外明確分區并不代表兩者的絕對分開,需要先從全局的角度,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因素,包括外部周邊道路情況、內部展品入口等,做好內外部展場、入口等的設計,保證各個分區功能的齊全,滿足人們觀覽、休閑等需求。

2.3 功能設計

在城市規劃展覽館建筑設計中,要使其具備應有的基本服務功能,分別有展示陳列功能、互動交流功能、觀眾服務功能、保管存儲功能以及管理辦公功能等,使展覽館可以正常運行,滿足公眾各種需求,保證展覽館作用的發揮。

2.4 流線設計

流線設計是城市規劃展覽館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分為對外部分和對內部分兩類,具體有:

首先,在對外部分流線設計中,一是門廳,應盡量簡潔流暢、具有明確導向且人流交叉重復要少,兼顧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門廳附近需設有咨詢臺、休息等候空間以及存包處等。二是進廳,根據是情況,選擇走廊式、過廳式或前廳式流線方式,要與展示陳列室直接相鄰,空間寬敞,便于出入。三是展示陳列廳,空間比重要足夠大,從參觀順序性、可選擇性與系統性方面進行設計。四是觀眾服務設施,在門廳、過廳位置,設置公眾需求的各種服務設施,對于大中型城市規劃展覽館,每層展覽區都應設置衛生間[2]。

其次,在對內部分流線設計中,一是內部入口,通常要遠離公眾入口,將人流、物流分開,物流通道寬度要足夠,保證展示物品能夠順利進出;二是行政辦公用房,要與內部入口靠近,方便外來人員聯系,并要與儲藏區、展示陳列區聯系方便,以便于工作的良好開展。

2.5 空間設計

在空間設計上,不同區域的要求有所不同,在設計時,需要根據要求分別做好相應設計,主要內容有展示陳列室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以及空間環境設計,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2.5.1 展示陳列室空間設計

首先,要做到展示陳列空間與展品特征的結合,根據展品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展出方式,突出展品內容,尤其是特殊尺寸展品,需要對其專門設計,著重突出展品的特點。

其次,創造良好的觀賞環境,展示陳列區通常都是根據展品類型來劃分的,不同展品的最佳觀賞方式也有所差異,所以,需要結合展品特征,為觀眾創造良好觀賞環境,比如懸掛展品,就需要設計高大空間,讓觀眾能夠觀察到現場全貌。

最后,做好空間組織,展示陳列區并沒有對尺寸、形狀、模數進行嚴格要求,可以采取韻律組織和自由組織的方式,來對展示陳列空間進行組合,達到良好空間設計效果。

2.5.2 公共空間設計

公共空間就是指展示陳列區、辦公區等以外的公眾經過、停留的區域,其空間設計主要包括交通空間設計和服務空間設計兩部分,其中,在交通空間設計中,可以通過獨立交通空間、組合交通空間與走道、樓梯等設計,保證公眾參觀的有序性,并加以藝術性、趣味性和裝飾性設計,增強交通空間給公眾的舒適感。

在服務空間設計中,需要從便利性角度出發,根據公眾的各種需求,設置獨立的活著附屬于交通空間的服務空間,讓公眾得以休息,緩解疲勞。

2.5.3 空間環境設計

上一篇: 高標準農田建設參考標準 下一篇: 經濟學的幾大原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久中文视频播放 |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在线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亚洲最新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