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24 10:27: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

篇(1)

即借助憑證如發貨票(或掛圖)等實物形態的展示,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析“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時,老師可在課堂上利用掛圖或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一張某單位開具的銷售發票,然后根據其上、下、左、右結構和欄目的內容,逐項推得原始憑證的基本要素。這種教學方法,與籠統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強化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原始憑證的感性認識,又可在課堂上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2示范操作法

即通過教學人員或學生對某一會計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學生講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介紹“銀行匯票結算業務辦理”這一內容時,可以運用模擬銀行的形式進行示范操作教學:將一部分學生分為“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三組,其余學生旁聽,由教師指導各小組學生辦理“匯款人”、“簽發行”、“兌付行”各自應辦理的手續,最后由教師對整個核算手續進行系統的講述。采用這種方法,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溝通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3相關對比法

即對相關教學內容,采取對比或對照的形式進行講授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財務管理與會計實務》中,針對教材的內容及企業核算特點可采用以下兩種對比方式:

3.1購進、銷售對比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在商品流轉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購買行為和銷售行為,購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制度,各自進行著商品購進或商品銷售的核算。如果是作為供貨方,則按銷售方法進行核算;如果是購進方,則按購進方法進行核算。為了讓學生掌握購銷兩個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據這一相關內容,在講授時,把這兩方面的核算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的動態分析中,系統地掌握購進、銷售核算方法。

3.2批發、零售對比

商業企業的商品流轉分為批發商品流轉和零售商品流轉兩個基本環節。由于這兩個環節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特點是不同的,因而對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對庫存商品分別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后者采取售價金額核算法。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可用相關對比法,在對比教學中使學生掌握這兩種核算的前提條件、方法,賬務處理的區別及要求。采取相關對比法,既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又可強化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4比喻、舉例法

即通過比喻、列舉實例,來達到教學目的或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列舉經濟業務實例,來講授會計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們熟知的事物來比擬想要闡釋的另一事物,使學生實現認知上的轉移。如在講授“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的關系”時,在進行基本原理講述的基礎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與手背的關系”來比喻,并借助手勢、語言的表達,來形象、生動地說明“資金占用和資金來源是企業同一資金的兩個側面,二者的數額相等”的原理,以此來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5繪制圖表法

即利用繪制的圖表或直接在課堂板書的圖表,來講授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直觀性強,比文字表達更為清晰。如在講授“會計核算形式”時,可通過繪制會計核算程序圖表,來講解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并把各種會計核算的記賬程序圖加以比較,可知道它們各自的特點即登記總賬的依據。這樣,既可使學生從清晰的圖表中掌握各種會計核算形式的記賬程序,同時又可使學生在圖表的比較中掌握各種記賬程序的特點。

6丁字賬戶法

即以“丁”字形結構,來代替賬戶結構講授教學內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講授賬務處理時,采用這種方法既利于學生掌握會計分錄所列對應賬戶的結構和賬戶對應關系,又利于教師對具體賬戶結構的板書。如講授“材料發出的總分類核算“時,在作出相應的會計分錄以外,還可以用丁字形賬戶圖示(核算程序圖)來強化學生對所述賬務處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7作業講評法

即在課堂上,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的一種教學方法?!敦攧展芾砼c會計實務》這門課程技術性、操作性強,作業練習量較大,而中專班學生入校前是初中畢業生,文化基礎較差,對會計業務的感性認識膚淺,這樣在作業中就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或問題。教師一要篩選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利用電教手段在班級進行展示,組織全體學生分析錯誤類型、原因及糾錯方法;其次,可以把財務管理中和會計實務中的一些具體案例滲透到教學中,師生一道進行剖析、講評,加深學生對其錯誤原因的認識,以達到使學生正確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賬務處理方法的目的。

8課堂總結法

即在下課前利用幾分鐘時間,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概括性總結的一種教學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既要突出重點和難點,還要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F23;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03-0117-03

一、序言

目前,我國相當多高校將會計學課程作為核心基礎課向經濟管理類學生開設,反映了這樣一種共識:理解財務會計概念是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必要準備。這門課程的主要功能一是為會計專業的學生以后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做準備,二是為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提供基本的會計工具。

國內關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數量龐大。從已有文獻看,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滿意度較低,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比較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面臨的挑戰既來自學生專業與職業目標的多樣性,又來自于學生對會計課程的負面印象――學生通常認為會計課程就是擺弄數字。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認為會計學與未來的職業生涯不相關,因此對這門課程不是很重視。會計教育界意識到改變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觀念很重要,因為觀念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的職業生涯。因此,會計教師呼吁認真審視會計教育,拋棄偏重機械記憶的教學模式,向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開發學生決策能力的方向轉變。

這個挑戰促使會計教師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這些方法與建議包括:改變學生對會計學科的觀念,改變會計學教材的主題順序,采用主動學習法,重視批判性思考,模擬企業的運作方式,使用大眾媒體的資源,摒棄或減少有關借貸方的機械記憶。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會計學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將上述創新方法圍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整合會計原理,也就是重新開發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對會計學的教學效果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二、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當

對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會計學是專業基礎課,教學目標是為學生以后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做準備。因此,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明確會計的含義、職能、目標;理解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賬戶和借貸記賬法之間的關系;掌握會計核算方法的關系及其具體應用;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并進行簡單的財務分析??傊虒W目標主要是通過會計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成為會計信息和數據的生成者。而對于經管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會計學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會計信息,而不是從事會計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如同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一樣,學習的目的是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編程。

概括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如何做會計(How to do accounting),而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如何用會計(How to use accounting )。具體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生成會計信息,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使用會計信息。二者之間的關系如同軟件的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使用軟件的用戶不必懂得編程知識,重點是如何使用軟件。由于目標定位的錯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課程教學的第二個錯誤隨之而來。

(二)選用教材沒有體現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會計與非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存在很大差異。很多高校對非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教學目標定位不當,其直接表現是會計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沒有實質區別。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的選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選用的教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會計專業學生用的《會計學原理》或《基礎會計》。對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這類教材的弊端是側重講述會計要素的具體核算,缺乏對相關經濟環境背景、企業經濟業務運作信息、各種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經濟內涵與實質的闡述,體現更多的是會計技術層面的會計核算方法,沒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這類教材體系偏離了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目標,不適合非會計專業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學習要求,影響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的積極性。選用的另一種教材是標明適合非會計專業學生用的《會計學》。這類教材嘗試調整教材結構,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材的框架結構與內容,與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材沒有本質差別。

(三)教學內容沒有體現專業要求

首先,課程內容不完整,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在課程安排上大多數高校的會計專業都設置會計學、管理會計兩門課程,會計學的內容只限于財務會計,不包括管理會計。目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沿用了會計專業會計學的體系,基本不包括管理會計的內容。管理會計包含的內容如計劃、預算、預測、成本管理、業績評價、內部控制等,與經管類非會計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更相關,更能體現非會計專業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教學目標。但在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中,沒有包含上述與經濟管理類學生專業需求密切相關的內容。

其次,教學內容沒有突出重點。課程教學內容取決于教學目標,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內容側重于以借貸記賬法為核心的會計核算流程。即經濟業務發生后,首先要根據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然后登記賬簿,最后編制財務報表。基于現有的教材體系,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沿用了會計專業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主要強調了財務會計的簿記方面,即借、貸、日記賬、分類賬等內容,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學生往往感到會計比較機械、枯燥,與專業不相關。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專業會計師,因此應淡化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具體核算程序。

會計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內容沒有根本區別。特別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沒有包含管理會計的內容。目前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沒有機會學習管理會計,一是因為有些高校對經管類非會計類專業不開設管理會計課程;二是由于第一門會計學課程的學習經驗,即使有機會部分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也不選修管理會計。在某種程度上,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內容就是不完整的,因為在企業實際運作中并不存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這就造成了非會計專業學生學到的會計知識缺乏系統性,不能從整體角度掌握會計的精髓。

總之,由于目標定位不當、選用教材沒有體現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教學內容沒有體現專業需求,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較低是可想而知,預料之中的。

三、 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構想

(一)對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關系的再認識

傳統理念將會計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類,著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對于二者之間的聯系重視不夠。

近年來,學術界對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問題研究較多。早在2003年,孫曉明從會計目標變遷的視角闡述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他認為財務會計服務對象向內部擴展,包括了內部信息使用者,管理會計服務對象則向外部擴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會計服務對象的這一融合使原來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劃分的界限逐漸模糊,從而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最終融合提供了理論支持。黃曼遠(2014)從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內涵和關系的探討出發,根據二者的歷史、本質、目標和發展趨勢的同一性,從理論上證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可能性與必然性。她認為從現實角度來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企業實踐中從來就不是兩個相互孤立的系統,而是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都有著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聯系。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生成的信息交叉構成企業完整的對外報告和對內報告。

(二)將管理會計納入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理論基礎

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內容的深化、延伸與發展,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基本信息來源一致,終極目標一致。

根據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1997年的公告,管理會計是通過規劃、計量、管理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系統引導、激勵管理者的行為,支持與創造實現企業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從而增加企業價值的持續改進過程;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財務和管理會計委員會的定義,管理會計是為管理當局用于企業的計劃、評價和控制,保證適當使用各項資源并承擔經營責任,而進行確認、計量、累積、分析、解釋和傳遞財務信息等的過程。

上述專業機構對管理會計的定義清晰地表明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管理會計通過計量、管理、利用財務信息創造價值,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密不可分。

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是大勢所趨?;谝陨险J識,筆者認為從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課程的目標出發,著眼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內容進行整合,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三)重新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具體構想

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容融合,重新構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課程體系。具體如下頁表1所示。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挑戰就是改變課程的框架結構與內容。如下頁表所示。

第一單元是設立企業(以商業、服務業為背景),主要業務活動涉及制定商業計劃書,本量利分析,編制預算,討論公司的組織形式,解釋財務報表。此外,采用預算作為公司戰略的工具,學生在整個預算期內評估企業決策。這些主題持續整個學期。

第二單元包括建立會計系統。與傳統的會計學課程強調掌握借貸方記錄經濟業務不同,這一單元利用電子數據表(Excel)建立會計賬戶系統,每一列代表一個賬戶。賬戶的增減變動在每一列記錄,到會計期末結出每個賬戶的余額,利用賬戶的期末余額編制財務報表。

傳統的會計學課程將會計循環視為編制財務報表的一個程序,這個循環始于記錄經濟業務,終于結賬。但是,這種視角意味著編制財務報表獨立于公司預算中設定的管理目標。整合后的會計學課程將編制財務報表視為預算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編制財務報表的目的是將實際結果與呈現在預算中的預期目標相比較。進一步說,會計循環的終點不是編制結賬后的試算平衡表,而是計算實際與預算的差異,評估前期決策。

課程的前兩個單元主要涉及與服務業、商業企業相關的會計概念,第三、四單元以制造業為背景。學生將在前兩個單元已經掌握的相關概念應用到制造業的企業環境。此外,學生前兩個單元中沒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錯誤的概念在這個環節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單元包括編制總預算,計算多種產品的盈虧平衡點,用分批法、分步法計算成本,計算銷售成本,采用各種成本流轉假設計算期末存貨。

第四單元包括利用相關成本進行決策,以標準成本為基準計算成本差異,記錄與分析涉及財產、廠房、設備和所有者權益的經濟業務。

最后一個單元是有關借貸方的學習。記錄交易或事項的規范方法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學習更高級會計課程重要的必備要求,是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業語言。整合后的會計學課程不是要擺脫或刪除有關借貸方的知識,而是將其放在適當的環節講述。在課程的最后階段講述借貸知識,其優勢是:學生已經掌握利用電子數據表記錄經濟業務,已經實踐過利用Excel計算賬戶余額編制財務報表,已經明白如何利用財務報表進行決策。在這個背景下,對經濟業務的會計記錄只是學生對已經熟悉的會計系統的一個微小的調整。

關于借貸方的內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實踐,學生編制會計分錄,登記日記賬,將日記賬過到分類賬,編制試算平衡表,編制調整分錄并登記到總分類賬,最后根據調整后的試算平衡表編制財務報表。

整合后的會計學并沒有減少傳統會計學課程的內容,而且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納入教學體系,豐富了會計學課程的內容。這種調整保持了會計學課程結構與體系的相對完整,能夠使學生對整個會計基礎知識及簡單的管理會計知識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整合后的課程內容將管理與會計有機結合起來,更符合經濟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學要求,體現了管理特色。這種體系與經管類學生的專業需求、未來職業發展有了比較密切的聯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年提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是讓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看懂財務報表,聽懂商業語言,理解會計信息,運用會計思維,輔助管理決策,持續創造價值。改變框架結構后的會計學課程因專業施教,立足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從管理的角度看會計,在一定程度可以實現會計學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從而賦予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以意義。

參考文獻:

[1]D.LeeWarren,Marilyn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亞榮,郭均英,盧雁影.會計學教學本科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分析[J].新會計,2015,(3):33-35.

[3]蔣大富.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材建設思考[J].財會月刊,2011,(7下):108-110.

篇(3)

關鍵詞 財務管理 經濟效益 意義 途徑

當前形勢下,財務管理在企業內部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貫穿于企業各環節中,與企業的經營活動密切相關。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其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企業經營管理中加強財務管理至關重要,能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加強財務管理的意義

企業要想獲取經濟效益最大化,就必須做好內部財務管理工作;對于任何企業來說,資金是其發展中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條件,資金運轉的良好與否,通常都會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內部管理的中心就是財務管理工作,而資金管理又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因此,加強資金管理是企業做好一切管理的前提。從企業的資金使用率著手,對企業的各類應收款項必須及時算、清,不得有拖拉的情況。這樣,才能將企業財務狀況全面有效的反映,便于正確的應付和確保資金正常有序周轉。此外,針對銀行結算票據與限額支票的管理,部分業務必須通過限額支票來解決,并且,有清晰的報賬期限及其注意事項,注重銀行報賬工作,認真細致的核對,企業在銀行中的存款數值應做到心中有數,凡是應收回的企業款項必須及時收回,對往來款項要認真核實。企業的資金流動與企業的經濟活動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部分,只有做好財務管理工作,企業經濟效益才會不斷提升,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二、加強財務管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最佳途徑

1.樹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理念

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下,企業領導者與財務管理者應緊跟時代步伐,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首先,風險理念的樹立,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市場信息變化多端,企業的發展有眾多的不確定因素,潛在較大的風險。所以,企業應積極樹立起科學的財務管理理念,時刻掌握了解存在的風險,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準確估計企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強化投資結構等途徑來控制風險。其次,樹立正確的知識效益與人才價值觀念,知識對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企業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間的競爭,只有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方可加快企業持續有效發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2.強化企業流動資金分析預測

流動資金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企業凈流動資金量越大就代表企業凈流動資產越大,其具有較強的短期償債能力,所以,信用地位相對較高,在資金市場中籌資方便,成本也低。因此,企業應強化流動資金分析預測,全面掌握流動資金的流入、流出,保證企業支付能力與償還債務能力,將流動資金的管理納入到企業財務管理日常工作中,落實財務管理各環節。強化流動資金分析預測,促進流動資金利用率,增加籌資,節約成本,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3.加強資金管理

(1)加強存量資金管理;企業應對買方市場中的物資存量進行有效控制,將其降到最低,并且,把減少庫存的工作歸列到各管理部門中,再逐步的落實到基層。供應部門編制采購計劃和現場供應時,應避免資金占用,盤活所有的存量資產。庫存物資實施中分利用過程中,應通過少量的資金來確保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需要。

(2)建立完善的以資金投入為中心的效果保障機制;在企業中,一旦出現決策性失誤將大大削弱資金利用率,所以,關于企業內部價值高的信息,財務部門應進行綜合處理,同時,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對現代市場的發展動向全面掌握,充分考慮貨幣的風險程度及時間價值,加強財務預算與財務管理工作。企業對自身償還能力也應予以考慮,這樣就不會盲目的籌資建設,加快企業發展。

4.加強貨款回籠,減少費用支出

(1)通過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清欠工作,一般欠款人可采用電話、信函等方式催還,重要欠款人應列出賬目清單,若清欠工作遇到阻礙要及時向上級匯報,經分析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整治措施,避免資金流失。

(2)清欠中如遇困難應積極找尋債務鏈,通過實物抵債法或多家抹賬方式獲取處理債務鏈途徑,防止壞賬情況。在貨款回收方面,應有明確的清欠工作獎懲機制,調動銷售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確保應收賬款正常流動,減少貸款及其利息。

5.加強成本管理,降低產品的制作成本

(1)培養員工成本意識;開展相關的宣傳教育,使職工都能夠清楚的了解到企業實際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應適當的降低成本。制定完善可行的措施培養職工樹立起成本核算與管理意識,提高工作責任感,積極參與,以境地成本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構建全員成本控制體系;企業成本控制可從多方面入手,但關鍵是要調動全體職工,構建全員成本控制體系,因為在影響企業生產成本的各因素中,人是最難控制的。為了節約成本,構建全員成本控制體系至關重要。此體系涵蓋了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層層分解與落實成本費用目標。將橫向分解落實到企業相關職能部門中進行管控,將縱向分解落實到車間、班組、個人中進行管控,建立一個縱橫交錯的成本費用管理網絡,加強職工考核,提高職工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良好經濟效益。

6.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企業的正常有序運行取決于內部資金的有序運行及周轉,若資金周轉不靈,將會對企業的所有項目造成影響。因此,應在資金合理管理的前提下,健全企業資金管理制度。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控制好內部資金正常周轉,保證企業健康有序運營,從而促進自身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長盛不衰,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就必須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樹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理念;加強成本管理,降低產品的制作成本;強化資金管理;不斷增強財務管理的質量水平與實際效率,推動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調查對象主要為市州縣會計局、審計局與注冊會計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大中型企業(上市與非上市、國有與股份)、行政事業單位、外資企業的負責人及財會人員,大學會計教師,會計師事務所及其他會計中介服務機構的注冊會計師及從業人員,行業主管部門的財務負責人。

調查對象共30人。從職稱情況看,教授、副教授5人,占16.67%;高級會計師5人,占16.67%;高級經濟師2人,占6.67%;高級審計師3人,占10%;注冊會計師5人,占16.67%;會計師5人,占16.66%;助理會計師5人,占16.66%。

從調查對象的工作崗位看,會計理論工作者5人,占16.67%;外資企業會計人員3人,占16.67%;行業主管部門財務負責人3人,占10%;單位負責人2人,占6.66%;大中型企業會計人員3人,占10%;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3人,占10%;財政與審計部門的會計管理工作人員3人,占10%;會計師事務所及會計咨詢公司做從業人員3人,占10%;小型企業財會人員5人,占16.66%。

所有調查對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從事會計及與會計有關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

關于第一個問題,多數調查對象認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會計準則與制度知識、財務會計知識、成本會計知識、管理會計知識、稅務知識、審計知識、財務管理知識、國際會計知識、經濟法律法規知識、國際貿易知識等。

如荊州市審計局湯從華高級審計師認為,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除傳統內容外,應考慮增加與投資有關的證券業、保險業、期貨業相關的知識內容,包括WTO在內的國際經濟交往方面的知識內容(如國際結算知識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方面的知識內容。

關于第二個問題,多數調查對象認為,會計人員應該具備會計操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市場開發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職業分析與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應用寫作能力和管理咨詢服務能力等。

如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的沈烈教授認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會計實務操作能力、職業判斷和分析能力、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溝通及交流和書寫能力、會計設計能力、參與管理和決策的能力,其中,溝通及交流和書寫能力、會計設計能力、參與管理和決策的能力,是對中高級會計人員必備的能力要求。

第二步,在第一步調查的基礎,將上述兩個問題合并為一個調查項目――“您認為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可選多項)”,并提供了18個選項(具體選項見下表),供調查對象進行多項選擇。其調查對象為湖北省市州及縣市區企業、事業和行政機關單位的313名財會人員。從其職稱構成情況看,高級職稱占0.9%,中級職稱占31.9%,初級職稱占67.2%。

現將第二步調查結果整理如下表:

調查結果表明,50%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會計準則與制度、會計操作、法律法規、稅務、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與技能是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1/4或接近1/4的調查對象認為,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除“會計準則與制度、會計操作、法律法規、稅務、財務管理”外,“審計、管理會計、自我提高、人際溝通”等專業知識與技能,也是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

從上可知,會計人員將掌握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知識擺在首位,一方面,由于新的會計準則與制度不斷出臺,基層會計人員對新的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掌握程度不高,急切需要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表明會計人員遵循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意識不斷增強,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在會計實務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此外,調查對象將法律法規及稅務知識,排在財務管理知識之前,說明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在增強,稅務與會計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且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差別越來越大;相反,財務與會計的分歧越來越明顯,財務管理的職能正在走向獨立,財務與會計的分離勢在必行。

兩步調查結果相比,在會計專業技能的認同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第一步調查對象比較重視的專業技能,如職業分析與判斷、語言表達和信息處理等,在第二步調查中,沒有獲得較高的認同。筆者認為,并非上述各項知識與技能不重要。一方面,“會計準則與制度、會計操作、法律法規、稅務、財務管理、審計、管理會計、自我提高和人際溝通”等知識與技能仍然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步調查對象主要是從事具體財會工作的人員,他們的工作崗位與所處的管理層面而使其認識水平受限。從兩步調查對象的職稱結構看,第一步調查對象中,中高級職稱人員占83.34%;而第二步調查對象中,中高級職稱人員僅占32.8%。正因為第二步調查對象的經歷、資歷與第一步調查對象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職業分析與判斷、語言表達和信息處理”尚未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會計理論界與會計實務界高層管理者的認識比較接近,而這兩者與處在第一線的會計人員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述第二步調查結果,與荊新教授所在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力需求和現狀統計表”中,將“日常會計操作”列為會計人員最應具備的素質或技能,基本吻合;與秦玉熙教授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來自基層單位會計的報告》中,將“稅收”知識列為會計專業學生知識結構(不含會計)的首位,將“財稅金融”知識列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首要內容,也是基本一致的。

教育心理學認為,技能是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技能,按其性質和特點,可分為動作技能與心智技能兩大類;按其形成途徑,可分為一般技能與專門技能兩種。一般技能是指在一般活動中形成的心智與動作技能,如一般的觀察、傾聽、理解、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技能;專門技能是指在某些專業和特殊職業活動中形成的心智與動作技能,如閱讀、作文和計算技能等等。會計人員不僅應具備一般技能,還應具備從事會計工作的專門技能。綜合以上分析,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如下:

1.語言表達技能。即用口頭語、書面語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思傳達給他人的技能。這是作為一個現代人最起碼的技能要求。正如老舍先生所說,一個人表達不了自己所想表達的東西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會計人員要能用口頭語、書面語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通過語言交流,尤其是應用頻率較高的口頭語言傳遞信息、布置匯報工作、提供咨詢;運用書面語言撰寫各種常用的應用文。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廣泛,不僅要具備漢語表達技能,還應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外語表達技能。

2.人際溝通技能。即融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關系的技能。會計工作者不僅參與會計管理活動,處理會計事務,而且要與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員接觸、交往,協調由經濟活動所引起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便更有效地開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益。

3.信息處理技能。即運用計算機收集、存貯、加工和傳遞各種信息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隨著辦公自動化的普及和計算機在經濟領域的廣泛應用,運用計算機處理各種事務、從事會計管理的技能,已成為會計人員基本的技能要求。

4.會計操作技能。即填制憑證、登記帳簿、計算成本、編制報表、會計分析、會計檢查、會計預測和會計決策等方面的技能,這是對會計專業人員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5.組織與管理技能。即對經濟活動中的人、財、物進行安排、調度,使之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效率的技能。會計專業人才不僅是會計管理活動的參與者,而且又是會計管理活動的組織者,具備一定的組織與管理技能是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條件。

6.職業判斷技能。即對會計專業中不確定的、復雜的或新出現的情況,能夠憑自己的知識,做出分析、判斷、順應多變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的技能。正如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所言,管理者“要具備憑現狀以判斷未來趨勢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企業所帶來的效益,現在可能是零,將來可能是無限的”。

上述6項技能,從技能要求的層面來看,語言表達、人際溝通、會計操作和信息處理技能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礎技能;組織管理與職業判斷技能則屬于發展技能;會計操作技能既是會計專業的專門技能,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技能。

會計專業的人員基本技能的構成應當呈寶塔型,基礎技能扎實、專門技能應當過硬、發展技能應當突出。

篇(5)

會計作為一種核算技術適用于各種行業、各種經濟類型和不同經濟主體,財務會計信息作為核心的價值信息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高等學歷教育中,會計被賦予愈來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明確將會計學課程作為經濟類、管理類專業和其他有關專業的主要課程,高校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一直將會計學設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從事會計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承擔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可能還包括不同學歷種類、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學,特別是近些年高校擴招,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和有限的學時內,使經濟類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掌握會計理論與方法,全面了解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資金運動,培育他們有效運用財會信息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理性導向經濟決策的能力,的確是有待深入探討的教學研究課題。

一、經濟類非會計專業會計教育目標與教學原則

從理論上說,非會計專業開展會計教育的動機,一則是考慮到會計理論知識與財務會計工作實務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即會計的普遍適用性;二則是基于不同學科內在邏輯聯系而架構本學科知識結構完整性的需要。經濟類非會計專業開設會計課程實施會計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期望學生通過學習會計課程,理解掌握會計這樣一種價值信息核算技術,培養他們對經濟數據的認知能力、運用能力,拓展思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養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培養目標,這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業人才”有明顯差異。

以大學本科為例,會計專業學生從入校到畢業的四年中,要開設初級、中級、高級的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成本與管理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系統等十多門主干會計課程,經歷專業引導、課堂教學、專業認知實習、課程模擬實驗、行業會計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完整的會計專業教學環節的培養,講求專業課程學習與專業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全面性與會計專業工作能力的高標準要求;與此相比,經濟類非會計專業,根據學科方向,針對不同專業知識結構要求,一般開設2~4門會計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學時、學分有限,教學中不可能完全移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故經濟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應本著使學生“懂會計,合理運用財務會計信息,分析經濟問題、實施理性經濟行為”的宗旨,安排適中的會計教學內容、教學難度,突出教學重點,與各專業要求相銜接,注意與其他課程的互補與滲透,采用與教學對象相協調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

二、合理設置各門會計課程

在整個大學本科階段,經濟類非會計專業開設的會計課程一般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有的專業(如應用經濟學科類的專業)還開設行業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各門課程之間注意有機銜接,每門課程安排適當的實驗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延伸至實踐或實踐模擬,具體設置見下表:

三、優化教學思維與教學內容

從學科劃分看,會計屬管理學科,經濟學是其基礎,反過來會計又服務于經濟學。在對非會計專業教授會計課程時,不能就會計講授會計,特別是第一門會計課程――會計學,需要運用經濟學等學科知識進行課程導入和會計專業知識點的講述。會計學課程內容分三個層面:一是會計基礎理論與會計方法;二是從企業成立、經營活動主體過程到財務成果核算及年終決算;三是會計信息加工程序。按學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漸進的三個關鍵點:會計對象會計賬務處理會計報表,逐步使學生學習掌握會計主體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及其相應的會計處理、理解并合理運用會計綜合信息,通過一定的實驗教學,切實培養學生運用會計信息思考經濟問題、理性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在接下來一個學期開設的行業會計中,減少或刪除會計基礎理論和基礎會計方法論部分,突出各專業相對應的行業要求,按不同行業特征安排教學內容。如金融專業開設的金融企業會計,重點在于金融行業主要業務核算,以及外幣業務、長期投融資中的債券業務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的外貿會計,重點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對外貿易業務核算、外幣結算等。

財務管理課程劃分三個部分:基礎理論、財務主體理財環節、理財專題;對經濟類非會計專業一般教學重點放在前兩個部分,突出財務估價、資本成本資本結構、(長期)投融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等內容。對學生來說,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理解可能較難一點,教師注意掌控教學廣度與深度,在基礎理論與投融資部分可以安排章節論文,安排兩個學時進行講評,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財務知識,評析客觀經濟生活中的一般財務現象。在教學實踐環節中,根據專業需要與經濟動態安排專題講座、實地觀摩、模擬實驗等,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他們做一些有關方面的問題研究。

會計報表分析課程注意與前面課程特別是財務管理的銜接,對于將該課程作為主干專業課的經濟類專業,比如金融專業,更要注意做一些鋪墊與補充,除課程主體內容(會計信息分析方法論、單項分析與財務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綜合財務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與變動成本比較、會計控制、會計法規、傳統行業標準等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客觀理解會計信息,正確運用相關理論與方法分析會計信息,在實驗教學中,重點安排對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財務判斷提出建議等內容,開展投資理財模擬實驗,有條件的參與國家、地方和院校舉辦的模擬實驗競賽。在此需要說明一點:對于不開設會計報表分析課程且會計學課程中未曾展開報表分析的有關專業來說,可將報表基本分析理論與方法、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指標及其運用等內容安排到財務管理課程中。

四、改進并充實教學方法

會計本來是專業性強、知識結構邏輯嚴密、實務性強的專業,面對非會計專業學生,受學時少、教學條件短期內難以改觀等制約,制定適宜的教學策略、采取靈活相應的教學方法,非常需要教師潛心策劃、精心安排。

筆者認為傳統的“粉筆+黑板”方式,有利于老師掌控課堂教學節奏,演繹思維推理過程,邏輯關系清晰,關鍵知識點易于展開,仍不失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現代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加大課堂容量,處理圖、文、聲、像,而且成熟的教學軟件能夠很好地演示會計學課程中的會計核算流程、賬戶體系圖、賬表、實物等內容,這樣可加深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中,教學軟件系統的運用,可追蹤資本市場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在會計教學中引入適合的案例教學,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與間接實踐經驗的吸收。如在財務管理課程的融資、投資教學中,引入國內外投融資經典案例,分析其中運用理財原理或自我創新部分,揭示其財務成果或財務失敗的根源;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中列舉典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運用所學財務理論與分析方法,分析上市公司財務效率,進行基本財務判斷,提出相應改進建議。

此外,安排歸納性的章節、課程實務練習,輔以知識梳理與實際運用講解;布置思考題或短論文,對主要理論進行比較分析或理論運用評析。經濟學類不同專業對會計需求不盡相同,不同學生個人特長與自我規劃亦不盡相同,故不宜采用百分之百的剛性教學評價機制。對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可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案例分析、分析報告、論文等多種形式。

五、結束語

本著探討經濟類非會計專業會計教育的針對性與適用性問題,提供一點個人看法與教學經驗的目的,筆者做了以上論述。在此,筆者還想說明一點:因經濟發展與人才培養趨向對會計的需要會進一步提高、經濟學學科中的各種非會計專業與會計專業的疏密程度不盡相同,在施教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區分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的不同要求、針對不同專業適度降低教學廣度與難度,從而達到應有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敏,徐梅,顏劉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體系改革――基于湖南對象非會計專業的實踐調查分析[J].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2):48-50.

篇(6)

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1998 年教育部正式批準財務管理被列入專業目錄,財務管理才從會計學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近幾年,許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陸續開設財務管理專業,規模不斷壯大。但這些高職院校對本專業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等問題仍存在爭議。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創新,成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專業定位不明確

通過許多高職院校對財務管理專業介紹,可以看出其描述與會計專業的專業定位基本相似。只是兩者側重點不同,會計專業偏重于會計核算,而財務管理偏重于財務應用。正是由于專業定位不明確,在財務管理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其專業定位模糊,導致教師和學生對該專業的了解比較膚淺,很多學生對會計專業與財務管理專業之間的關系不清楚,甚至把二者混為一談,達不到財務管理專業設置的真正目的。

2、專業培養目標不清晰

從最近幾年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成效看,他們能夠從事本專業最基本的技能,但缺乏技能的創新性。究其原因是現行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過分偏重"應知"、"應會",即只要求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相關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這種傳統的單一型人才培養目標缺陷導致學生的應變能力差,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的創新能力更加薄弱。

3、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上存在一些問題。在能體現其專業學科特點的主要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的設置上課程安排不精,很多學校則是在會計專業課的基礎上增加某些金融、稅收、理財方面的課程,主干課程也設置為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金融學、投資管理學等課程。這種課程設置體系很顯然是會計學科與金融學科的簡單組合,沒有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培養目標設置課程體系,能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和財務管理專業特點的課程較少,不能形成關于財務管理學科獨立的、科學的、系統的課程體系。

4、專業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從師資隊伍看,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原有的會計專業師資,教師仍然是有會計知識背景的老師, 或者是從其他相關管理學科上臨時轉過來的老師,具有金融學、投資學、理財學知識背景的老師所占比例偏少,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所占比例更少。造成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掌握的基本內容還是簡單的會計賬務處理,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基本是空白,與會計專業的學生技能沒有實質區別。因此,當前的師資隊伍在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及教育背景等方面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5、專業實踐教學問題突出

許多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課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基本上是以會計崗位、金融崗位、證券模擬或綜合會計崗位來代替,沒有專門的實驗室,沒有專門的財務管理工作機構和財務管理工作崗位。雖然很多學校也建立了一些實訓基地,但基本都是以會計專業的實踐崗位要求設置,無法達到財務管理專業實習的真正目的。相反,在高職教育中財務管理專業本應重視案例教學,卻沒有引起重視。由于財務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學生渴望到企業親身實踐成為了實踐教學工作的一個難題,導致校外實訓基地形同虛設甚至是空白。

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

首先,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符合教育的本質特點。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樹德,讓學生學會做人。其次才是學習知識,學會做事。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有道德、精神豐富、身心健康的人。高校教育的功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社會服務是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最終要落腳在社會服務上,這是高等教育功能性重要任務,也是現代社會對高等教育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求學生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及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只有具備了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才能更好的服務人類社會。

其次,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一致。在我國教育部制定的《2003 - 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量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高技能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必須按基礎理論知識夠用,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較強,職業方向明確的要求,以培養"技術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更加注重財務管理實務,即理論知識夠用,動手能力強,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并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多地面向企業、工商、金融等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最后,人才培養必須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育發展的宗旨 "職業技能本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地方經濟"。高職高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層次上講應定位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技術應用水平及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財務管理高技能型人才"。從職業崗位要求上講,應定位為"在企業、事業等相關單位從事財務管理實務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從知識結構上講,其培養目標的定位必須體現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在復雜的財務環境中,從事財務管理活動應具備的基本專業知識的要求,應體現"專長"的特點。因此,各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立足地方經濟的特點,進行專門的設計和培養。

篇(7)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醫院財務工作也開始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質量,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許多會計和統計的信息都需要錄入到信息管理系統中,而醫院的績效考核、各項經濟工作、職稱評定、工資漲幅等都與統計和會計有關,需要提供大量可靠的統計和會計信息。因此,正確認識統計與會計的關系,采取科學措施促使二者相結合,提高醫院財務工作質量。

1 統計與會計在醫院財務工作中的關聯性

統計和會計就是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收集醫院經濟活動的信息資料,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為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來源。會計工作中常常使用到統計方法,比如說,會計核算工作就需要運用到大量的統計方法。再比如說:在會計信息的收集中,需要運用統計方法辨別信息的真實性。而在統計工作中,也同樣需要運用到會計方法,比如說:進行經濟業務指標的統計中需要運用會計工作獲取大量資料。所以說,統計和會計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只有合理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保證財務工作質量,為醫院發展提供真實可靠地財務信息。

1.1 統計方法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統計研究的是事物的總體特征和數量關系,其數學計算和分析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會計工作中。比如說,在醫院會計資料的整理中,應用統計的數學分析方法迅速分門別類的整理好會計資料。醫院的會計資料一般是分科室的,而各個科室的費用又非常復雜,會計資料數據繁多,面對這紛繁復雜的數據,必須運用統計方法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和匯總,迅速計算出各科室的財務狀況,完成各科室的會計核算。再比如說,醫療器械和藥品的購買中,運用統計方法進行預算分析,盡量減少浪費,促進醫院各項經濟業務的正常運轉。同時,醫院進行會計分析時,運用統計指數為基礎進行因素分析。

另外,隨著新醫改的日益深入,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醫院必須重視市場調查和預測,運用統計方法進行市場發展趨勢的調查,得出較為準確的分析結果,使其成為醫院決策的重要信息依據,促使醫院管理者做出科學的決策,推動醫院可持續發展。

1.2 會計方法在統計工作中的應用

會計工作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借助專門的技術手段,對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管理活動。對于醫院來說,其會計工作主要是管理醫院的資金流動情況,采用復式記賬的方法進行財務管理和記錄。醫院的日常會計核算主要包括病人的人均費用、藥物費用、器械收入費用等,這些都需要采用同級方法進行核算。在統計工作中,資金核算、資產負債核算等都需要用到大量會計計算符號和公式。

在醫院財務工作中,會計和統計是相互融合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有機融合有利于醫院醫藥分離核算制度的落實到位。伴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醫藥分離核算是今后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比如說:在藥品的分類統計中,需要明確區分藥品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在會計核算中,也需要將支出和收入情況分列。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統計與會計有機結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2 統計與會計相結合的措施

統計與會計的相結合是未來醫院財務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醫院領導要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相關性,仔細分析當前醫院財務管理情況,并分析統計與會計相結合存在的障礙因素,采取合適措施促使二者的結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2.1 改善醫院部門設置,調整會計人員和統計人員的職能

將統計人員歸屬到財務部門,推動會計工作與統計工作的有機融合。明確會計人員和統計人員的職能和權限,并根據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使統計人員和會計人員都承擔一部分的會計核算和統計工作。統計人員與會計人員的互相配合有利于避免醫院人員的重復安排,保證良好順暢的信息交流,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會計人員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分析會計信息和數據,并將分析結果上報給醫院中高層管理部門,為管理層做出科學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比如說:會計人員在處理員工工資信息時,可以運用統計知識對工資信息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工資變動的規律和原因,繪制工資變化圖,從而為醫院資金調度提供重要依據。

2.2 提高統計和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在財務部門構建學習型小社會,推動統計人員和會計人員相互學習,統計人員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會計記賬方法。會計人員學習統計分析知識,提高統計分析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高效、高質完成財務管理工作,為醫院決策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和統計信息支持。統計人員和會計人員都要懂得會計專業知識和統計專業知識,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統計報告與會計報告之間的誤差,最大限度實現二者之間的一致性,從而促進醫院管理層做出科學發展決策。

2.3 完善醫院財務信息管理系統

各大醫院紛紛著手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努力通過信息化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是統計與會計相結合的重要方法,對于加強醫院信息收集和數據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加強會計和統計核算處理,加強醫院各項經濟業務的預測分析、資金監督和控制。

3 結語

總之,醫院領導要看到會計和統計之間的關聯性,并挖掘醫院財務管理的內涵和工作重點,在醫藥分離核算發展趨勢下深化財務管理內涵,在實際工作中挖掘會計與統計的融合,為財務部門會計統計核算一體化努力。

篇(8)

會計作為一種核算技術適用于各種行業、各種經濟類型和不同經濟主體,財務會計信息作為核心的價值信息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高等學歷教育中,會計被賦予愈來愈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明確將會計學課程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和其他有關專業的主要課程。高等本科院校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一直將會計課程設為必修的專業課程。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從事會計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承擔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可能還包括不同學歷種類、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學。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和有限的學時內,使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掌握會計理論與方法,全面了解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資金運動,培育他們有效運用財會信息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理性導向經濟決策的能力,的確是有待深入探討的教學研究課題。

1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現狀

目前,在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中,從授課教師到學生都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教學目的不明確

在各本科院校的培養計劃中,并未明確劃分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往往實行的是一視同仁政策,這使得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疲于死記硬套會計專業的一般基本概念和原理,缺乏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分析,忽視會計對非會計專業學生的作用,影響了學生對會計學習的積極性。一些教師對會計學專業要學習的知識與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二者區分不清,加之對非會計專業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內容缺乏必要的了解,難以把握會計對于非會計專業學生的作用。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無法將會計教學與特定的專業需求相聯系,只能就會計論會計,所講的內容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要么讓學生覺得會計晦澀難懂、深不可測,要么使學生不知所云,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當學生感覺教師所講的會計與他們所學的專業毫不相干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更談不上學習興趣了。面對學生的這種消極學習態度,教師往往也會逐漸喪失了教學的激情。這種由于目的不明確而導致的教與學溝通出現問題的結果就是,會計教學和會計學習的雙重失敗。

1.2 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與會計專業本科生都是應屆高中生直升大學的,在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及社會生活經驗上基本相同,會計教育對象的區別在于他們學習的專業不同和對會計知識的需求不同。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某些會計知識(如會計記錄的方法、會計技能的操作)的興趣要大大遜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同時他們學習的側重點和對會計知識的關注點也不相同,因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相同,師資力量的分配也不相同。然而在師資緊張的院校,往往會出現同一名會計專業教師同時擔任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的教學任務,忽視了對專業與非專業的不同學生應把握不同的教學側重點。

1.3 教材體系陳舊且缺乏針對性

如何選用適合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教材是涉及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多數院校都是采用會計專業的教材作為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的教材,而此類會計專業使用的教材都將重點放在會計核算中,對于會計報表分析和會計信息如何使用涉及較少,影響了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教學的目的。特別是在當前提倡會計國際化的階段,部分會計教材的內容和觀點陳舊過時,不能及時反映最新的會計理論和處理方式。

1.4 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

對于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來說,實踐環節的教學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由學生到校外實習,即到具體的單位,由會計人員指導學生做一些具體的會計工作;二是校內模擬實習,即由學生到模擬實驗室,在教師指導下做一些模擬的會計工作。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因課時不足一般不安排會計課程的校外實習,因此,就只有通過安排校內的模擬實習,讓學生掌握實際的會計工作流程。但是,有的院校在非會計專業的培養計劃中沒有安排會計課程的校內模擬實習,有的名義上安排了卻沒有執行。放松甚至忽視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學的內容,更不清楚會計的實際業務工作是如何操作進行的,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在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中真正存在校內模擬實習的院校中,有些完全按照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沒有將不同專業具有不同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背景的教學對象區分開來,并從各自的課程體系和能力結構特點出發來設置和規劃實踐教學過程,導致學生對實習的積極性不高,實驗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還有很多實習內容并沒有結合專業特點,實習的業務量偏大,學習中填制了大量會計憑證、登記了很多會計賬簿,卻忽視了會計報表的編制和簡單分析,以至于最終結果便是被大量的經濟業務弄得暈頭轉向,無心編表,更不用說進行簡單分析了。

2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創新設想

2.1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目標創新

從理論上說,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開展會計教育的動機,一則是考慮到會計理論知識與財務會計工作實務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即會計的普遍適用性;二則是基于非會計專業的內在邏輯聯系而架構本學科知識結構完整性的需要。非會計專業開設會計課程、實施會計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期望學生通過學習會計課程,理解掌握會計這樣一種價值信息核算技術,培養他們對經濟數據的認知能力、運用能力,拓展思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養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培養目標,這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有明顯差異。

以大學本科為例,會計專業學生從入校到畢業的四年中。要開設初級、中級、高級的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會計電算化等十多門主干會計課程,經歷專業引導、課堂教學、專業認知實習、課程模擬實驗、行業會計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完整的會計專業教學環節的培養,講求專業課程學習與專業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全面性與會計專業工作能力的高標準要求;與此相比,非會計專業一般開設2~3門會計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學時、學分有限,教學中不可能完全移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故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應本著使學生“懂會計,合理運用財務會計信息,分析經濟問題、實施理性經濟行為”的宗旨,安排適中的會計教學內容、教學難度,突出教學重點,與本專業要求相銜接,注意與其他課程的互補與滲透,采用與教學對象相協調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

2.2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內容創新

在對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教授會計課程時,不能就會計講會計,特別是第一門會計課程――會計學,需要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進行課程導入和會計專業知識點的講述。會計學課程內容分三個層面:一是會計基礎理論與會計方法;二是從企業成立、經營活動主體過程到財務成果核算及年終決算;三是會計信息加工程序。按學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漸進的三個關鍵點:會計對象――會計賬務處理――會計報表,逐步使學生學習掌握會計主體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及其相應的會計處理、理解并合理運用會計綜合信息,通過一定的實驗教學,切實培養學生運用會計信息思考問題、理性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會計學的后續會計課程為財務管理,財務管理課程劃分三個部分:基礎理論、財務主體理財環節、理財專題;對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一般教學重點放在前兩個部分,突出財務估價、資本成本資本結構、投融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等內容。對學生來說,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理解可能較難一點,教師注意掌控教學廣度與深度,在基礎理論與投融資部分可以安排章節論文,安排兩個學時進行講評,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財務知識,評析客觀經濟生活中的一般財務現象。在教學實踐環節中,根據專業需要與經濟動態安排專題講座、模擬實驗等,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他們做一些有關方面的問題研究。

財務管理的后續會計課程為財務報表分析,對于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學生來說,要對會計信息分析方法論、單項分析與財務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綜合財務分析等內容進行重點講解。適度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與變動成本比較、會計控制、會計法規、傳統行業標準等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客觀理解會計信息,正確運用相關理論與方法分析會計信息。在實驗教學中,重點安排對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財務判斷提出建議等內容,開展投資理財模擬實驗,有條件的參與國家、地方和院校舉辦的模擬實驗競賽。在此需要說明一點:對于不開設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且會計學課程中未曾展開財務報表分析的有關專業來說,可將報表基本分析理論與方法、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指標及其運用等內容安排到財務管理課程中。

2.3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材體系創新

教材是教學計劃實施的載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使用的會計教材應區別于會計專業,其教材應適應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目的和特點,遵循其教學原則。然而,現有的會計理論和實踐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財經類專業教學要求編寫的,會計知識模塊的內容分散在多門課程之中,沒有合適教材可供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使用,迫切需要開展以下工作。

2.3.1 教材中教學內容應向模塊化發展

由于需學習會計知識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學生將來的就業面較廣,會計教學應服務于學生將來的就業意愿或選修目的,因此對教材的內容可進行模塊化處理,在每一大模塊下又分成幾個小模塊。這樣便于教師根據學生意愿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根據需要選學其中的其他內容。會計教學內容可設計分為四大模塊:①會計基礎知識:介紹會計史及會計概念、會計法規、會計要素、會計原則、會計核算方法等;②借貸記賬法及其應用:又分為工業、商業、旅游、運輸、建筑業、事業、金融單位等小模塊分別介紹各行業主要會計核算及成本計算方法;③會計綜合知識:又分為一般會計核算(介紹各行業相同的核算如固定資產折舊、投資等)、會計賬簿組織、財產清查、金融、證券、稅務知識等小模塊;④會計信息分析:主要介紹報表分析。

2.3.2 教材中理論教學應適度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理論的學習需求不高,教材中對會計理論的介紹不宜太深,應淺顯。對于會計準則的介紹應以案例介紹為主,要求學生對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要素有感性了解便可,他們可以背不出會計準則中這些概念的具體定義,但一定要能判斷事物的正確與錯誤。例如,他們必須知道什么是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對于具體某項資產要知道其屬于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還是長期投資等等。所以教材中的理論介紹應以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為準。教材中應配備大量案例性判斷題,加深學生對會計理論的理解。

2.3.3 教材編寫時應忽略會計操作技能,突出經濟實用性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學生不必掌握如何編制會計憑證,如何登記會計賬簿,如何編制會計報表,即他們不必學習會計操作技能,但一定要明白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性。例如,對《會計學課程》中的會計賬簿組織內容不能做簡單刪除,只是教學的角度與會計專業不同,應聯系有關會計法規如《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介紹證、賬、表的概念及財務工作中的有關規定,而不必花大量筆墨在憑證的編制、結賬與對賬上。教材內容一定要突出經濟生活中會計知識的實用性,對與之有關的金融、稅務、證券等知識也應加以介紹,如銀行結算方式、所得稅的計算與交納等。

2.3.4 教材的重點應放在會計信息分析

對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會計信息分析是其學習的主要目的,學生可通過學習會計信息分析了解企業財務信息,為后續課程――《財務管理》打下基礎。如會計報表主要應學習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會計資料分析的指標應學習:①償債能力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②盈利能力指標,如銷售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③企業發展能力指標,如銷售增長率、資本積累率等。對于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來講,還可以學習營運能力指標,如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為滿足學生的理財需要,還可以介紹市盈率、每股收益等指標。

2.4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方法創新

在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批判性思維教學法, 注重管理能力的培養。

2.4.1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的應用與改進

很多人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誤解為僅僅是“多媒體輔助教”,對于如何進行“多媒體輔助學”和“多媒體輔助考”則考慮和實施得較少。完整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該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2.4.1.1 “多媒體輔助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并不是簡單地把教師的教案通過投影儀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體能夠處理圖、文、聲、像的優點,努力營造一個“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會、視聽并用”的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環境。

2.4.1.2 “多媒體輔助學”?!岸嗝襟w輔助學”關鍵是建立良好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務,以幫助、促進、維持有效的非現場學習活動。在建立良好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中需要注意:平臺和課程設計應以學習者為中心,使操作便捷、易懂,并能提供下載、打印等功能;建立多個信息傳遞通道,及時信息,并對學生的信息給予及時反饋;設置專門人員為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如輔導教師、咨詢人員、學生顧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搜索功能,制作和編制幫助軟件和文檔。

2.4.1.3 “多媒體輔助考”。“多媒體輔助考”主要是要求建立完善的會計網絡考試系統,這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有足夠的計算機供學生同時進行考試,或者是建立大量的試題庫,使得計算機可以隨時隨機選擇設計出一套可供考試的試卷;二是要及時地更新試題庫中的試題;三是設計科學的考試軟件。

2.4.2 批判性思維教學法的應用與改進

批判性思維就是在研究問題時,對復雜多變的真實情況根據有用的證據和切實可行的價值體系整合所有相關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到一個令人可以接受的假設或結論。目前,批判性思維教學方法研究在美國的教育理論界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而且,以Richard Paul為核心的研究小組所設計的“三因素”(推理元素、智力標準和智力特質)批判思維模式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工商管理專業會計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教學法,有利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更快地理解會計知識,更有利于將會計知識運用于自己的專業學習和將來的工作中去。

2.5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考評體系創新

考核評價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學生應本著“淡化理論、注重基礎”的原則?!暗碚摗笔侵缚己朔菚媽I學生會計知識的掌握應區分不同的學習對象,采用靈活性原則,對學生掌握會計知識的要求應淡化理論要求?!白⒅鼗A”是指會計課程的考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只要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掌握了必要的會計學知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財務報表的分析,說出正確的理由,都應給予合格的評分。會計考試評估方式應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會計知識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己朔绞娇稍趯嶒灲虒W的基礎上,以案例的分析和評價作為依據,突出考核學生的方法和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束語

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是所有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會計課程只是眾多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所以一般本科高校對于會計課程的安排一般是兩門,100學時左右。要想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學好這么多的內容,對教師和學生來說無疑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在會計課程的教學中,明確教學目的、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色展開教學并重視實踐教學,以實踐教學帶動理論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真正地使學生掌握將來所需的有關會計知識,特別是有關會計信息的內容、實際應用等,才能構建學生合理的知識體系,培養較強的綜合能力,更好地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陳敏,徐梅,顏劉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體系改革――基于湖南對象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實踐調查分析[J]. 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2)

[2] 楚蓓. 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內容的設計[J]. 全國商情,2009,(13)

[3] 王春萍. 案例教學法在會計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 會計之友,2007,(5)

篇(9)

1、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現狀: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是依靠社會資金(香港隆興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融智興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依托重慶工商大學師資辦學,經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層次獨立學院,于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辦學歷程。

1.1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狀況: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設置管理系、經濟系、金融系、會計系四個專業系和基礎課教學部,共有9個專業。其中,會計系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從2007年開始招生,目前招生4屆,平均每年招生100-110人,總體看招生生源較好。

師資隊伍:會計系財務管理專業專職教師4人。按職稱分類:副教授2人,講師1人,助教1人;按學歷分類:博士1人(在讀),碩士2人,本科1人。以上師資隊伍沒有包含依托重慶工商大學的師資。

2、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2.1培養目標方面

財務管理專業2008級培養方案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定為: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較順利地通過全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和國家會計職稱考試。這與會計專業2007級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相同。存在兩點不足:①體現不出財務管理專業特色;②將財務管理專業看做是會計專業的延伸。理由如下:

①從知識結構上看:教育部2000年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 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從專業知識角度,可以看出教育部認為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學習的知識是以財務管理知識為主,同時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會計專業的復制。

②從學科定位上看:國內,財務管理專業通常設在會計院(系),并且由會計專業脫離出來;而在國外,財務管理專業的通常設在金融院(系),因為該專業的產生是與金融的發展密切相聯系的。因此,在與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的專業之中,有必要理順財務管理與相關專業的關系,特別是與會計、金融專業的關系:

總體上看:財務管理、會計、金融三個專業的研究重點不同:財務管理專業側重"財務與金融管理";會計學專業側重"會計實務";金融專業側重"金融業務與金融管理"。

1)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的關系。財務管理和會計的研究對象都是企業的資金,但是會計更多的體現在核算和監督上面;財務管理更多的體現在運用資金上面(比如投資、籌資)。

2)財務管理與金融專業的關系。財務與金融都由一個單詞"Finance"翻譯而來,國外,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中,財務管理專業的產生與金融市場、金融工具及金融機構的發展相聯系。因此,財務管理學科研究范疇與微觀金融學相一致,主要包括金融市場、投資學和公司財務三大領域(也有人認為微觀金融學中的公司財務就是財務管理)。在這三者中,投資學與公司財務的關系更加緊密,投資學的理論只有通過公司財務活動才能真正和實物經濟發生聯系,與商品市場發生聯系;而公司價值又要通過金融市場的交易才能得到正確的評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外財務管理專業與金融學的聯系比會計學更緊密。

③從形式上看:有人認為應該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為金融及金融服務中介等機構培養專業理財師;有人認為把為企業培養優秀的首席財務官(CFO)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這樣的提法都正確,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專業的培養目標更應該具體。融智學院將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定位是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1)要有具體的目標。在相同研究文章中,很多文章都是泛泛而談,沒有特色。教育部1998 年制定的財務管理培養目標只是給出了一個框架,給每個學校留下了形成特色的空間。獨立學院無論在師資、資金、辦學經驗等方面與以前的公辦學校相比都存在不足,因此,獨立學院在專業設置上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借鑒國內外好的經驗辦出自己的特色。獨立學院相對與公辦學??偟奶厣菓眯裕貏e是現在就業壓力比較大,獨立學院已經出現考證熱現象。因此,獨立學院應該有具體的培養目標。

2)由于國內和國外的具體情況不同,國內財務管理偏會計是由于中國歷史和社會的原因造成的,國外是財務管理偏金融是由于國外經濟發達、市場程度高,企業對市場結合非常緊密。因此,將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開設兩個方向(理財規劃師和特許金融分析師)一是站在中國的實際,二是展望中國未來。

3)目標不能定的低。雖然將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定位于考理財規劃師和特許金融分析師,并沒有否認考其他證書和把培養理財規劃師或CFO作為目標。將目標定位相對較高,教師和學生才能在教學中產生壓力和動力。

2.2專業主干課方面

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依賴專業課程的設置,特別是專業主干課程的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最重要環節。融智學院財務管理專業2007級培養方案專業主干課包括: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和財務管理實務4門課程,雖然4門專業主干課強調了財務專業的本身課程,但是存在主干課開設力度不夠的問題。2008年制定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時將主干課定為: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投資學、管理會計6門。

2008年開設的主干課相對于2007級有了很大提高,理由是由于財務管理原理相對簡單,可以放到學科基礎課;加強了專業特色-----偏向會計學開設了中級和高級會計學和偏向金融學開設投資學。但是,還是存在一個問題:《管理會計》做為專業主干課不是太妥當。一是管理會計不是會計最重要的課程,課程本身不難;二是會計方面已經開設了兩們課程,占了主干課程的1/3,而微觀金融學中很重要的《金融市場學》沒有開設(理由見財務管理與金融專業的關系分析),因此建議開設《金融市場學》替代《管理會計》。

從專業主干課的修改建議可以看出:建議修改后的專業課程設置與專業培養目標更加緊密:專業主干課程中有會計學的最核心課程(中級、高級會計學),也包括微觀金融學的最核心課程(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公司財務(中級、高級財務管理)),從而形成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特色。

3、結論

通過課程建設,特別是專業主干課程的建設可以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通過改進后的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建設可以使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學生畢業時具有扎實的會計知識、廣博的金融學知識以及精深的財務管理知識。從而形成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特色知識體系。(圖1)

圖1: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特色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篇(10)

近年來, 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重視,中職學??焖侔l展,很多地方中職招生規模已占初中升學的50%左右。中職會計專業因其投入較低和社會認知度較高而受到各中職學校的青睞,據不完全統計,2/3 左右的中職學校都開設有會計專業。由于會計專業是傳統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比較陳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導致了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產生,為研究解決此問題,我們進行了相關調研工作。

一、對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去向與會計崗位設置的調研分析

為了解決教學與就業的矛盾,需要從市場的調查中尋找答案。我們組織了產教融合課題組的成員以及會計教研組教師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討論, 分成幾個方面來進行調查:

(一)對實習生、畢業生的回訪和調查,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詳盡的調查表寄給實習生及畢業生 ,要求他們如實填寫并寄回。同時我們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回訪,主要是以從事的行業來劃分,在每個行業都選擇部分畢業生來進行回訪。

(二)對企業的走訪調查,我們走訪了普寧仙宜岱股份公司、立豐藥業有限公司等本地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和行業專家、企業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召開座談會,了解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崗位能力要求以及會計崗位需求的最新變化,同時請企業里的財務人員填寫調查表,調查人員帶回調查表進行分析統計。

(三)走訪兄弟院校調查會計專業辦學現狀,我們走訪廣東信宜職業技術學校等廣東省內的11所中職學校。通過比較,將別人的優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利用。此次調查中,我們共收回調查表350份。收回的答卷涉及工業、商業、建筑業、運輸業、金融業等行業?,F將主要調查數據及分項統計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調查顯示:占45%畢業生在工業企業從事會計工作;占25%畢業生在企業里從事其他與會計相近的工作。這說明畢業生畢業后大部分到工業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從事會計或與會計相近的工作。43.7%的單位對會計人員要求專科文憑 , 24.3%的單位對會計人員要求本科文憑, 25.4%的單位對會計人員要求中專文憑。這說明很多企業對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還是有很大需求的,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更喜歡招聘有技能的中職會計學生。

“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的調查表顯示:設置了會計核算和出納崗位的企業最多, 分別占了84.3%和 89.1%,其次是辦稅員占68.3%。而在進一步的調查中, 我們發現: 具體分工中往往實行兼職的形式,特別是會計與文員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梢娫谄髽I是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人才。

二、“1+5”崗位導向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實施

根據調研分析,確定新的人才培養方向,初步形成中職會計專業“1+5”遞進式多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遞進式指的是將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1+5”中的 “1”指會計基本技能,“5”指5個技能方向:會計電算化、稅務、財務管理、會計文員、出納。我們在2014級會計專業進行了試行。

(一)劃分培養階段

第一學年,2014級會計專業新生共572人,將其隨機分成10班,每個班57人左右,他們學習相同的課程。該階段學生應該掌握會計通用知識、具備職業通用能力,包括:具有財經法規知識和會計職業道德、具備會計核算方法的基礎操作技能,主干課程確定為基礎會計、財經法規、初級會計電算化、稅收基礎、統計基礎和會計基本技能課程。

第二學年,根據自身職業規劃需要,采取崗位方向教學,將教學分出納技能方向、財經文員方向、會計電算化方向、稅務方向、財務管理方向,設置對應的課程,我們將2014級會計專業學生分為5個方向。分班過程如下:

1.學生填報志愿,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后,由各班班主任對分方向教學進行宣傳并指導學生選報志愿,每個學生報第一、第二2個志愿。

2.考核考試,我們根據5個方向需要掌握的技能特點設置了不同的考核方案,學生根據自己填報志愿參加考核。

3.確定每個方向人數班級,根據學生填報志愿以及考核情況初步確定每個方向人數,最終基本技能方向2個班共135人、財經文員方向2個班共129人、會計電算化方向3個班共194人、納稅申報方向1個班62人、財務管理方向1個班52人。

(二)課程設置

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就業方向等方面都體現了崗位方向特色。

第一學年培養目標:會計職業通用能力、能對小型企業進行賬務處理:課程設置:《基礎會計》《財經法規》《稅收基礎》《會計基本技能》《市場營銷》《辦公軟件》《經濟法基礎》《統計原理》《初會計電算化》。

(三)課程設置的特征

1.能力培養方面的遞進式方向。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標準時,充分考慮到能力遞進,第一學年,以會計通用能力培養為主,與此相適應,學生應該能夠熟練地處理小型企業的會計核算。第二學年,采取崗位方向能力培養的措施,一部分同學的培養目標定位于管理方向,側重于培養財務管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另一部分同學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實操方向,強化不同會計崗位的實操能力。

2.課程設置與會計崗位能力對接。以會計職業能力為依據,重新構建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方面體現了崗位導向遞進培養的要求。統一課程標準、更新教學內容;同時,堅持理論知識以“必需”和“夠用”為前提,注重實操課程的開發、加大實操教學的課時比例。這種課程體系的重構,旨在使學生獲得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崗位技能,并且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職業規劃以及不同會計崗位的能力需求。

3.注重W生的崗位技能的培養。出納技能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出納與收銀技能;財經文員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辦公寫作能力以及簡單賬務處理能力,是一個基礎性的復合崗位;會計電算化方向注重培養學生利用電腦等現代化辦公設備進行賬務處理和分析的能力,稅務方向注重培養學生對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理解、計算、分析、運用的能力;財務管理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對財務數據的具有一定敏感性、會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意見。

三、崗位導向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優勢

(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崗位導向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給學生描繪了清晰的藍圖,明確了學習目標,每個學期都有具體奮斗的方向,而且呈現階梯遞進特征。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給學生注入強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普遍反映2014級會計專業學生有目標、更自信,因此也更愛學校和班級,學生鞏固率也上升了2%。

(二)讓每個學生都有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促進公平是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包括不同的層面。如果學校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卻采取相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教育不公平的體現?!皪徫粚蜻f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受到公平的教育、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發揮其潛能、發揮其特長;使每個學生都有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三)培養的人才更符合市場需求。2017年全國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情況嚴峻,特別是會計專業很多學生高不成低不就,造成普通會計人員過剩,而有兩類會計人才卻緊缺:一類是懂電腦、會操作、會分析的財務管理型會計人才;一類是操作熟練、技術精湛的基礎型會計人才。由于我們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培養的人才有特色、有專長, 我校2014級會計專業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專業對口率92.1%,同比增長8%,同時用人單位對我校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滿意度大大提高。

上一篇: 民族文化多樣性 下一篇: 電子的電勢能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 亚洲国产性色AⅤ |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 | 无日本日本免费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免费 | 天堂va视濒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