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0 10:36: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計和財務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所謂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是按審計主體的不同對審計進行的分類,其中內部審計是指由部門、單位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審計人員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獨立監督和評價行為,目的是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經濟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的主體是單位設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審計人員。
外部審計包括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國家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國家審計的主體是審計署以及各省、市、自治區、縣設立的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財政活動、執行財經法紀情況以及經濟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社會審計是指由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批準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的審計,其主體是注冊會計師。
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都是我國完整的審計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特征突出、自成體系、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具有如下特點:
1、在審計性質上,內部審計屬于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審計人員履行的內部審計監督,只對本單位負責;外部審計則是由獨立的外部機構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簽證活動,對國家權力部門或社會公眾負責。
2、在審計獨立性上,內部審計在組織、工作、經濟方面都受本單位的制約,獨立性受到局限;外部審計在經濟、組織、工作等方面都與被審計單位無關系,具有較強的獨立性。
3、在審計方式上,內部審計是根據本單位的安排進行審計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審計大多則是受委托施行的。
4、在工作范圍上,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涵蓋單位管理流程的所有方面,包括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等;外部審計則集中在企業的財務流程及與財務信息有關的內部控制方面。
5、在審計方法上,內部審計的方法是多樣的,應結合組織的具體情況,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其中也可以包括外審的一些程序;外部審計的方法則側重報表審計程序。
6、在服務對象上,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是單位負責人;外部審計的服務對象是國家權力機關或各相關利益方。
7、在審計報告的作用上,內部審計報告只能作為本單位進行經營管理的參考,對外不起鑒證作用,不能向外界公開;國家審計除涉及商業秘密或其他不宜公開的內容外,審計結果要對外公示;社會審計報告則要向外界公開,對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負責,具有社會鑒證的作用。
8、在審計對象上,國家審計以各級政府、事業單位及大型骨干企業的財政財務收支及資金運作情況為主;社會審計對象則包括一切盈利及非盈利單位;內部審計的對象是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
9、在審計權限上,國家審計代表國家利益,對被審計單位的違法違紀問題既有審查權,也有處理權;社會審計只能對委托人指定的被審單位的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查、鑒證;內部審計有審查處理權,但其內向服務性決定了其強制性和獨立性較國家審計弱,其審查結論也沒有社會審計的社會權威性高。
10、在審計監督的性質上,國家審計屬于行政監督,具有強制性;社會審計屬于社會監督,國家法律只能規定哪些企業必須由社會審計組織查賬驗證,而被審計企業與社會審計組織之間則是雙向自愿選擇的關系;內部審計是單位自我監督。
11、在依據的審計準則上,國家審計所依據的準則是審計署制定的國家審計準則;社會審計依據的審計準則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的獨立審計準則;內部審計所依據的則是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準則。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各具特色,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排斥,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因此應該而且可以相互協調、相互補充。
二、明確協調目的,講究協調方法,注重協調效果,切實做好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工作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調的基礎在于: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內容、范圍、標準、依據、程序、方法,有很多相通相近之處。內部審計可以利用外部審計提供的相關資料,提高審計效率,可以委托社會審計協助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任務,甚至可以與有實力、信譽好的社會審計機構結成戰略合作聯盟,進一步加大對單位內部的審計監督力度;外部審計可以向內部審計了解情況,在工作中得到內部審計的配合與支持,也可以利用內部審計成果,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工作,要在單位負責人的支持下,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組織實施,緊緊圍繞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調的目的開展。協調的具體方式,可以通過定期會議、不定期會面或其他溝通方式進行。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要定期對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調工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改進協調工作。其中應著重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會計和財務管理是經濟上的兩個基本概念,很多人喜歡把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對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和綜合的核算和監督,并在此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和控制,以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財務管理是指依據國家的政策、法規,根據資金運動的恃點和規律,科學地組織企業資金運動,正確地處理企業財務關系,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與企業經濟效益的管理活動。
一、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
(一)業務分工不同
財務管理學研究的是資金運動,以企業為主體,包括資金籌措,使用,投資和資金成果的分配四大內容,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是并列的,財務關系的調節體現在財務活動之中,即體現在籌資、使用,投資和資金成果的分配活動上,它是各財務活動的抽象,非并列關系。會計的職能是反映和控制、是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下、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真實的反映。通過對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控制的填制、成本費用的核算以及報表的編制等活動,來實現控制和反饋。從兩者本質上的區別可以看出兩者業務分工。西方的股份公司已將財務部與會計列,財務部的職責是負責資金的運籌,由財務經理把關、負責資金的籌措,使用,投資和利潤分配;與稅務,銀行、租賃公司及其他企業聯系,經常就公司的日常現金狀況及資本營運狀況進行分析。會計部由主計長負責,主要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包括工資的支付,現金的計算及內部審計等。
(二)進行信息服務的方式區別
財務管理主要是為政府、股東、債權人、企業管理當局和其它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管理會計應該是為企業管理當局提供信息;財務管理主要是提供企業歷史情況的數據,其目的是解除受托人的責任,管理會計提供的則是企業未來的預測數據,其目的是為企業管理當局制定短期和長期決策、規則和控制生產經營活動服務;財務管理主要是采取定期的形式,按規定的報表格式提供信息,管理會計則采用非定期、不拘一格的形式提供信息。
(三)活動領域的范圍區別
財務管理的活動領域從企業這個角度來看并不覆蓋全部的主產經營活動,它相對來講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是種專業管理,涉及的范圍與管理的內容不像管理會計那樣廣泛,它對資金運動所進行的直接系統的管理是管理會計活動無法替代。管理會計的活動領域從企業這個角度來看是非常廣闊,它正向主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向經營管理每一個方面滲透,比如它開展質量成本的核算與分析,為全面質量管理提供有用信息;進行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的核算與分析,為企業經濟決策服務;計算產品的邊際收人與邊際成本,為制訂最優價格提供依據;計算保本點的銷售量、銷售額、邊際貢獻額、邊際貢獻字,做出銷貨數量、銷貨價格和最佳產銷結構的決策等。
二、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聯系
日本學者宮臣章在《會計情報手冊》中概括了西方學者的下述觀點,生動地描述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聯系:財務是以資本為對象的實體活動,會計是以財務活動及其結果為對象的情報(即信息)處理活動,會計的機能是組織情報,不處理資金籌集供應與運用,在必要時反映其結果,即財務管理是進行有關資金籌集供應與運用的意向決定,會計是為這種意向決定提供情報的。這里所說的提供情報,也就是提供價值運動信息,正是價值運動信息,將兩者聯系起來。財務部門籌集資金,運用資金,以及對盈利的分配,都會反映到會計部門。價值運動并沒有進入會計部門,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可以用貨幣表現其量的方面,價值運動同生產經營活動是不可分離的,進入會計部門的不過是被接收的以憑證為載體的價值運動發出的信息。價值運動信息就這樣借助于原始憑證“悄悄地”進入了會計信息系統,并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進行加工處理和輸出。財務部門籌集的資金是否合理,資金運用是否得當,盈利分配是否科學,均要依據會計部門提供的信息(加工后的價值運動信息即會計信息)同預定的財務目標進行比較后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起媒介作用的是價值運動信息。
(一)從價值鏈的角度,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內在聯系
邁克爾?波特將“價值鏈”的分析理論引入到了企業管理中來。價值鏈是價值增值的各個環節。包括三個部分:縱向價值鏈,主要反映從原材料到產品的價值運動過程,要考慮企業處于縱向價值鏈的哪幾個環節,是進入某個環節還是退出,是擴展還是收縮環節等;橫向價值鏈,主要反映同類產品在不同生產者之間的價格運動過程,即考慮企業目前和潛在的競爭對手,如何獲取競爭優勢;內部價值鏈,指的是企業內部的價值運動。
(二)管理會計對縱向價值鏈的分析
有利于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企業通過購銷活動實現與供應商價值鏈及顧客價值鏈的聯系,這樣三者便構成了一個彼此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形成一條從原料投入到最終產品的形成期間所有價值轉移和增值環節構成的縱向價值鏈。一般而言。某個企業處于縱向價值鏈上一個括固定資產管理、流動資金管理及遞延、無形資產的管理。而事業單位卻往往只重視流動資金的管理,忽視固定資產的管理。事業單位實現企業化管理的保障加強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固定資產的管理。
1.加強資金來源的管理。合理使用本單位的預算資金,成立內部資金管理結算中心,堅持資金集中統一管理,克服資金管理分散的現象,集中有償使用,內部模擬銀行結算方式。此外,加強對庫存資金的管理,用科學的方法核定合理庫存,減少資金占用。
2.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多方面收集各方面的有用信息,主動研究市場。自覺參與投資項目的預算、論證,選擇投資效益最高的項目,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效益最好的項目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效用。
3.監督資金的使用。跟蹤項目資金的使用,建立項目決策負責制,以及決策失誤追究制。財務部門要監控資金的分流,防止過多分流到工資、福利和非業務投資等方面。合理制定各部門切塊費用標準和各項基金使用政策,有效的控制支出與發展的比例。
(三)會計信息的分析與披露
事業單位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不夠深刻和廣泛,無法滿足上級部門和本單位管理的需要。事業單位會計報表中的成本核算和收入費用核算業務反映都不夠充分,有些信息在財務報告體系中甚至根本沒有得到反映,另外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的設計也不是按照通用的會計準則進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報表沒有現金流量表,不利于事業單位的現金管理。事業單位必須采用通用的會計準則的標準,在單位內部披露完備的財務報表,定期對進行事業單位進行經營績效考核,并及時披露。考核的評價指標體系應根據不同事業單位的不同行業特點來制定,包括經濟性指標和非經濟性指標,可以由上級管理部門和事業單位共同制定,應使其盡可能全面、合理,可以綜合反映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情況。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向企業化財務管理轉軌是歷史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轉軌的過程中,要汲取企業財務管理的優點。結合自己單位的具體情況,實施個性化的企業化財務管理,其別要注意:觀念創新是前提,成本核算是基礎,資產管理是保障,會計信息的分析與披露是有效監控措施。
參考文獻
[1]李衛衛.試論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及聯系[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1)
[2]宮景玉,鞠紅兵.對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關系的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3)
財務管理學是以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會計學、統計學以及其它相關學科為基礎的一門管理科學。管理會計則是屬于會計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以及其它相關學科一樣,屬于會計學的基礎學科,雖然會計學從廣義上來說也是屬于管理科學的一部分,但是,會計學從更大程度上來說是一個信息系統。因此,管理會計也是一個信息系統,它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包括全部成本會計、責任會計在內的管理會計信息。
二、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具體比較
(一)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內容
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有著太多的內容重疊,不僅如此,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在內容上也有交叉和重疊。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在短期經營決策、存貨控制以及長期決策、資本預算等內容上是一致的。當然,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成本會計之間也有重復的內容,但這不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本文認為管理會計雖然和財務管理有著內容上的重疊,但是它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能替代的。
(二)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共性
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的會計學科,處于不斷的發展階段,其理論和方法尚未形成科學的、嚴密的體系,故國內外專家對其定義不甚一致。但都能概括出:管理會計實際上是管理和會計的精巧結合,管理會計的目的是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管理工作,它通過對不同資產、對外投資、成本、收入、利潤及收益分配的管理來實現財務管理職能,也就是說,財務管理是主要涉及資金如何獲取、如何有效使用、如何回收與分配的管理工作。
從上述二者的定義比較分析可以看出,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具有相同的管理屬性,都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甚至是直接參與企業管理。
(三)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差別
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理論體系都是在吸收相關學科的有關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二者發展至今,其不同點也逐漸明顯,最根本的區別是:管理會計是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系統,考慮的重點是資金如何高效地物化,還考慮物化后的資源在經營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進行配置。而且,管理的對象還包括人,它通過責任會計、業績評價與控制會計實現對人的成功管理;通過有效的激勵安排,達到人、崗位、財務的高效搭配,從而達到提高經營管理效率的目的。而財務管理主要管理資金,考慮的重點是如何以較低的成本籌集資金,如何提高資金運用的效能,關心資金的回收與收益的分配。財務管理是連接企業與外部環境的紐帶,它與金融市場的運行密切相關。成功的財務管理是在高度關心金融市場狀況及其動態趨勢這一前提下,考慮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從而為自身尋求寬松的資金運作空間,并達到企業價值或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的管理活動。
下面我們再詳細比較一下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差異,以說明管理會計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1.二者的本質不同
管理會計,就其本質而言,它是一個信息體統,它向企業內部管理當局提供管理信息。管理會計是會計學的主要基礎學科之一,會計學的本質是一個信息系統,它通過特定的方法,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各種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等)進行鑒定、計量、分類、記錄、整理、匯總等方法,最終形成報告,向企業內部或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供其決策使用的財務或非財務信息。通過比較,我們很清楚的看到,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其本質上的差別。管理信息是為管理服務的,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作為財務管理進行管理活動的依據。
2.二者的目標不同
管理會計是適應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因此,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提供管理信息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最終目標,管理會計必須實現“向各級管理部門提供各種管理信息”這一基本目標。
3.二者對象不同
(1)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研究對象不同
管理會計的研究對象是包括資金運動在內的所有的經濟活動;而財務管理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及財務關系。
(2)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服務對象不同
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是信息反饋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使管理者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財務管理本身就是一個管理層,是決策者。
(3)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主體不同
管理會計的主體,可以是整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的一個部門,一個車間,一個班組,甚至是一個個人都有可能,既可以是整個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也可以是只針對全過程中的某一個具體環節,均以不同的目標需要而定;而財務管理是以整個企業為核算主體,來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
(4)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所協調的關系也不同
管理會計需要協調企業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關系、人和物的關系、管理者預備管理者的關系等。而財務管理主要協調的是所有者、債權人及國家之間的關系。財務管理需要協調財務關系。即企業與投資者、受資者、債權人、債務人、政府部門、內部各單位及員工之間的關系。
4.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假設不同
管理會計假設,是會計人員對那些未經確切認識和無法正面論證的經濟事務和會計事項,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和趨勢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斷和解釋,它對于架構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財務管理假設說明財務管理的發展基礎和產生原因,它是聯系財務管理的本質、目標、要素、程序和方法等理論要素的中介。
5.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原則不同
長期以來,管理會計常常被誤解為高等數學方法和模型的簡單堆砌,因此根本不需要準則指導或者與財務會計共用一套準則體系。實際上,管理會計的綜合性及系統性決定了它必須有恰當的準則來規范,同時它與財務會計的區別又決定了它不能全盤照搬財務會計準則,因此,對管理會計原則的討論就成為必要。財務管理原則是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是從財務管理實踐中概括出來的體現財務活動規律性的行為規范。
通過對比不難看出,管理會計的原則、財務管理的原則中,除了貨幣時間價值原則和投資風險報酬原則基本相同外,其他原則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恰恰相反,比如,管理會計要求精確可靠,而財務管理則要求適度寬松。顯然,二者的研究對象以及目標各有差別,應遵循的原則自然會不相同。
6.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內容以及所運用的方法不同
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在內容上雖有交叉,但是絕大部分還是不同的。現代管理會計包括預測決策會計、規劃控制會計和責任會計三項基本內容。而財務管理的重點起初是研究和分析公司的成立、證券的發行及公司合并等有關法律性事務,為企業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及利潤分配的管理服務。
在研究方法上,二者還是有明顯的差異的。主要表現在:管理會計主要運用成本-效益分析、預測分析、經營決策分析、預算編制、成本控制、責任會計以及業績評價控制等方法。而財務管理主要運用的是時間價值分析、風險價值分析、財務比率分析、資產日常管理及股利政策等方法。
7.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工作環境不同
管理會計主要著眼于企業生產的直接經營環境。而財務管理主要涉及并注意的是金融市場、國家宏觀調控等外部環境的變化。總體上來說,管理會計主要涉及企業內部管理,一般不涉及外部環境,而財務管理的研究范圍不但涉及企業內部,而且更多的要涉及到外部環境諸方面。
8.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職能不同
(一)財務管理理念的闡述
財務管理,如其名所示,指的是對企業開展的一切財務活動進行管理,而這種管理是在企業自身戰略發展目標的前提下開展的,管理的方式主要有決定企業投資方向、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收入管理等。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規范化的財務管理能夠幫助企業資金發揮其最大價值,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收益,而企業資金的合理規劃也能夠避免資金閑置、成本不足等現象,為企業降低財務風險。
(二)管理會計理念的闡述
管理會計指的是在企業開展一項財務活動或者投資一個項目之前對該活動或項目進行深入的財務分析,此財務分析包括了成本、預算、利潤、風險等的分析,管理會計能夠提供給企業的領導層和管理層更準確的信息,使得企業的資金在投入使用之前得到更好的規劃,盡最大可能的避免活動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降低企業的財務損失率,不僅要使企業的每一筆資金用到實處,還要將利益最大化。總的來說,管理會計是企業更好的管理資金,獲得更好的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成分。
二、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基本假設和原則
(一)財務管理的基本假設和原則
1.財務管理的基本假設
(1)有效市場假設。根據專家提出的理論,有效市場指證券市場的情況只在證券的價格能充分體現投資人可以得到的信息數據才成立,而不管是那種類型的證券,投資風險所體現的就是投資人可能獲得的利益,風險越大,投資人就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2)財務主體假設。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財務的劃分是很重要的,如果將企業全部股東所擁有的財產與企業的財產和在一起進行財務管理會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加的混亂,所以需要根據企業的組成成分設立不同的財務主體,要求不同的財務主體在其范圍內開展財務活動,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化。
(3)持續理財、財務分期假設。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規劃,而持續理財、財務分期假設不僅規定了財務主體開展財務活動的范圍,還對財務活動進行了目標制定、信息處理等規劃,因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所以理財是持續不斷的,各財務主體的理財必須以實現目標為基礎開展。
2.財務管理的原則
對于不同的財務管理假設,有不同的財務管理原則。對于有效市場假設來說,財務管理的原則是市場中心原則、雙方交易原則、信號傳遞原則;對于財務主體假設來說,財務管理的原則是風險、收益、成本平衡原則、貨幣時間價值原則、資源配置原則;對于持續理財、財務分期假設來說,財務管理的原則是可持續原則和分期原則。
(二)管理會計的基本假設和原則
1.管理會計的基本假設
(1)會計實體、持續運作假設。該假設規定了企業開展財務活動的范圍,企業各財務主體的財務活動也是一直進行,不間斷的,這個假設能夠保障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夠平穩運行。
(2)目標利益最大化假設。該假設是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通過一系列的決策和活動實現,但是該假設的實現具備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為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
2.管理會計的原則
對于不同的管理會計假設,有不同的管理會計原則。對于會計實體、持續運作假設來說,管理會計的原則是可操作性原則、可持續性原則;對于目標利益最大化假設來說,管理會計的原則是成本效益原則。
三、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一)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相同之處
1.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獲得更高的收益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都是在企業內部進行的管理,主要都是針對企業的財務,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率,將企業的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資金獲得最大的利益。有效的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2.通過對以前經驗的總結和分析,制定出更加適合于企業的發展計劃,將企業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管理會計,它們主要的管理方法都是對以往的經驗作出總結,并把以往的經驗變成數據信息,給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提供足夠豐富的資料,對企業現在和今后的發展作出更完美、更細致的規劃,使得企業的價值也就是企業各股東的資產,即企業的股票價值發揮到極致,為企業帶來最大化的利益。
3.通過嚴謹的核算體系,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的平穩運行
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會對企業的資金進行嚴格的核算,這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企業一般使用的核算方法是統計法。在進行企業資金核算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要將企業資金的支出和收入進行詳細的記載,再通過會計系統對資金的使用進行核算,而核算中所產生的一切數據都會作為企業今后財務活動的重要依據,為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提供數據依靠,不僅幫助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作出更加完美的決策,還能幫助企業更好的控制生產經營活動。
4.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核算方法,使得企業更加靈活的開展財務核算工作
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采用的是定量與定性綜合的核算方法,這種方法解決了企業進行財務核算時的死板問題,使企業更加靈活的開展財務核算工作,因為這種核算方法不要求企業核算出精確值,而只需要核算出一個相近值,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減輕了工作負擔。
(二)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不同之處
1.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行為主體不同
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本質的區別是行為主體不同,財務管理的行為主體比較寬泛,主要有金融市場、企業、個人,財務管理針對金融市場的主要財務管理方式就是將金融市場由于經濟發展多余的資金用來投資,充分利用每一筆資金;對于企業來說,財務管理主要的管理方式是管理企業的一切財務活動,企業一般的經營方式是通過金融市場得來融資用于投資其它產品或項目;對于個人來說,財務管理主要是個人想財務管理公司進行投資咨詢的行為,或者是雇傭專屬自己的理財顧問。與財務管理不同,管理會計的行為主體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企業,管理會計只能在企業范圍內進行會計數據分析、財務規劃等管理工作。
2.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向不同
財務管理的主要理論依據是風險理論和時間價值理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怎樣獲得資金和資金怎樣才能夠發揮其最大價值,而管理會計的主要理論依據是經濟模式、風險理論、數理分析、時間價值理論和成本-效益分析,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企業財務的內部控制、企業財務的規劃、預算、決策和評價等。
3.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管理出發點和核算主體不同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管理出發點不同,財務管理是站在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的角度開展會計信息的處理工作的,而管理會計是站在企業會計人員的角度給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提供會計信息的。除此之外,財務管理是以企業的所有工作人員為核算主體,不斷優化、整理企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財務關系,而財務管理的核算主體不僅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企業中的一個部門,或者是部門中的一個小組,還可以是小組中的一個人,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不斷優化企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財務關系,所以財務管理不僅可以調整整個財務活動,也可以調整活動中的一個環節,最終實現其目標。
4.財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利潤指標不同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利潤計算方法是相同的,利潤計算方法都是用銷售總收入減去固定成本所得值再減去變動成本,但是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利潤理念是不同的,財務管理是息稅前利潤,而管理會計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與稅前利潤不僅定位不相同,它們的應用也是不同的,這也造成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利潤指標的不同。
四、結語
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兩個重點,它們有這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是通過對以往工作經驗的總結和分析,為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提供充足的數據,幫助領導層作出更加正確決策,同時,它們都意識到了企業財務核算的重要性且有著相同的核算模式,都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核算方法,通過財務核算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高數據依靠,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的平穩運行;不同之處在于他們的行為主體、基本職能、理論依據、研究方向、管理出發點和核算主體的不同,這也使得它們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能夠更加全面的管理企業財務。
參考文獻:
一、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相同點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是有關資金的獲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有的認為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學科,它是適應企業內部管理預測、決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產生,把會計與管理結合起來,為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它既是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手段,又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有的認為管理會計是“西方學者把管理和會計這兩個主題巧妙地融匯在一起,以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新興學科”。有的認為管理會計是管理和會計的精巧結合,目的都是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屬性,其基本作用都是為企業管理服務,滿足企業營運發展的需要除這一根本共性外,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還有如下共同點:從管理理論、方法體系以及管理過程看,二者都是按照計劃、決策、執行與控制這一順序進行的:二者都以企業的財務會計資料為信息分析來源,在此基礎上進行計劃、決策與控制;二者在管理中產生的報告文本、數據資料等文字載體均不具法律效力,對外一般不承擔法律責任:二者都主要是根據企業運作的現實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積極規劃未來,著眼于企業的未來發展。
二、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不同點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發展至今。最根本的區別是,財務管理主要管理資金,考慮重點是如何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資金,更有效地運用資金。財務管理是連接企業與外部環境的重要紐帶,它與金融市場的運行密切相關。成功的財務管理是高度關注金融市場現狀及其動態趨勢這一前提下,考慮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為自身尋求寬松的資金運作空間,并達到企業價值或者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的管理活動。管理會計則是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系統,考慮的對象不僅是資金如何高效地物化,還考慮物化后的資源在經營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進行配置。管理的對象還包括人,通過責任會計、業績評價與控制會計實現對人的成功管理;通過有效的激勵安排,達到人、崗位、財物的高效搭配,達到提高經營管理效率的目的。
不同點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面臨的環境以環境變化為背景,密切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是金融市場的變化以大的社會經濟環境穩定為前提,主要著眼于企業生產的直接經營環境主要理念時間價值,風險理論成本一效益分析,經濟模型,數理分析研究側重點資金的獲取和有效作用企業內部生產經營計劃、預算、決策、業績評價與控制。研究對象物,主要是資金運動物,也通過責任會計、業績評價會計激勵人。調整的關系處理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內部的各種管理關系:人和物的關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核算主體整個企業可以是整個企業,也可以是部門、小組甚至是個人,可以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也可以針對某一種環節。研究范圍內外部管理并重主要是內部管理,或者是某些具體事項。時間要求一般要求定期編制資金計劃和定額沒有固定的時間需求,根據需要確定。
三、二者各自優勢的相互吸收
會計;審計;財務管理
一、引言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并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逐步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托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準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于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是企業經濟活動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間的關系,目前理論界主要有三種觀點:1.認為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是三種不同的學科,它們之間是并列的,即“平行觀”;2、認為財務管理包括會計和審計,即“大財務觀”;3、認為會計包括財務管理與審計,即“大會計觀”。
從本質上說,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的歷史條件、對象、職能等各方面是不同的;從實踐上說,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是屬于不同職能部門的,有的甚至還是不相容職務,也就是說,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屬于不同的學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是三者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之間的區別
1、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產生的歷史條件不同
會計產生于經濟管理的需要,萌芽于原始公社時期,形式主要有結繩計數,大體上凡狩獵、捕魚、采集、牧養、取種,乃至物物之交換,無不加以計量、記錄,并以此作為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依據。
審計萌芽于奴隸社會,產生于經濟監督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管理者內部出現多層次的經營管理分權體制,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形成了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為了維系受托經濟責任關系,需要進行經濟監督,于是審計應運而生。
財務管理并不是自有人類生產活動就存在,而是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進行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在商品經濟初期,理財活動作為企業一項基本的管理活動,由于財權的重要性和早期財務活動的單純性,理財活動往往由企業業主親自進行,財務管理并沒有形成一項獨立的管理工作。財務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的財務活動。
2、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產生基礎不同
會計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為了適應生產組織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管理活動,最初只是作為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后來才逐漸從生產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職能,并隨著生產的發展而不斷得到發展完善。
審計是獨立檢查會計賬目,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行為。審計產生于經濟監督的需要,萌芽于奴隸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管理者內部出現多層次的經營管理分權體制,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分離,形成了受托經濟責任關系,是財產所有者用以檢查經營者是否履行其經濟責任的一種監督活動。其作為驗證會計質量的重要手段,最初的審計主要是通過會計資料來審查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隨著會計的發展,審計的范圍在不斷擴大。
財務管理,是組織資金運動、處理資金運動中所體現的經濟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財務管理并不是自有人類生產活動就存在,而是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進行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財務管理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并將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消亡而消亡。而會計只要人類的生產活動存在就將一直存在。
3、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的對象不同
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即對本單位的資金及其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和控制,不僅反映和監督資金運動本身,而且也反映資金運動所體現的經濟關系,即一般偏重于對經濟活動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
審計的對象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審計的對象不僅僅局限于會計賬目和會計資料,還包括會計工作是否遵守有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各項工作是否經濟而有效率以及監督各項經濟工作的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結果。
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金運動,是一種實際活動,屬于物質流,財務管理的性質是對資金運動所進行的直接管理,是一種實體管理,財務管理部門同勞動管理部門、物資管理等部門一樣,都屬于業務管理部門,以人、財、物等為其直接管理對象。
4、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的職責權限不同
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①運用諸如填制憑證、設置帳戶、復式記帳、登記帳簿、成本核算、財產清查和編制報表等會計核算專門方法,使會計信息的正確性與真實性得到控制,②運用一定的會計標準(有關法規和制度),明確可以進入會計系統的經濟事項,以及如何進行報告,③通過提供信息揭示實際與計劃或預算的偏差。
審計的基本職能是依法行使審計監督權,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經濟效益、經營管理等情況進行審查并加以客觀評價,不直接參與管理活動,也不直接處理日常經濟業務,是一種綜合的、獨立的經濟監督,是對包括會計在內的其它業務監督的再監督,其審計報告具有公證效力。
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的一切財務活動進行直接管理,因此具有計劃、指揮、組織、協調及監控等管理職能。
5、采用的方法不同
會計方法是指用來核算和監督會計對象,執行會計職能,實現會計目標的手段。包括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考核、會計預測和會計決策等方法。通過設置會計科目、復式記賬、審核憑證、登記會計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的方法,組成一個科學完整的會計核算體系,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分類、匯總,從而連續、系統、綜合地按時間順序反映經濟活動,為管理者提供信息。
審計方法是指審計人員為了行使審計職能、完成審計任務、達到審計目標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術的總稱。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而實施方法主要是為了確定審計事項、收集審計證據、對照標準評價,提出審計報告與決定,使用資料檢查法、實物檢查法、審計調查法、審計分析法、審計抽樣法等,其目的是為了完成審計任務。
財務管理方法,簡單地說,是財務人員用來進行資金運動管理的各種技術方法的集合,它通常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方法,這些相互配合、相互聯系的方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財務管理方法體系”。
6、會計、審計、財務管理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不同
會計人員要求熟練掌握會計業務核算的知識技能,熟悉會計法規和有關財經紀律,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保護商業秘密的職業道德等。審計人員除應具備熟悉掌握會計業務核算的技能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熟悉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掌握審計及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審計或者其他相關專業工作經驗;具有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專業判斷和文字表達能力。審計工作人員應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依法審計、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在辦理審計事項時,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責,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審計人員、、,構成違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財務管理作為一項專業化的職能管理活動,具有開放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其人員不僅要有會計方面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態勢,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別力,善于抓住機遇,大膽、適時決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三、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之間的聯系
1、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是企業進行審計與財務管理的基礎
會計信息是審計的基礎,主要表現在:第一,審計的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包括會計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還包括其他經濟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經濟活動。會計所提供的會計報表、原始憑證、賬簿等是審計的重點內容。不管審計如何發展變化,作為審計對象的會計信息始終不會改變。第二,會計和審計的部分職能是相同的。會計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并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情況進行監督。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反映和監督。審計是獨立檢查會計賬目,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行為。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鑒證和評價,兩者都有監督的職能。
財務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的資金及其運動。財務管理的對象決定著財務管理的內容(職能)。財務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資金的籌集、資金的使用和資金的分配。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系體現在:第一,財務管理人員用會計所提供的有關資金占用情況或其所擁有的經濟資源情況的信息,合理地調度企業的經濟資源,平衡地使用企業資金,從而充分利用企業經濟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第二,會計為企業提供有關價值運動的歷史信息以及預測信息,財務管理人員對這些信息加以分類總結,合理地進行財務預測;第三,財務管理人員通過會計所提供的企業消耗的各種成本和費用的信息,控制資金的耗費;第四,財務管理人員通過會計所提供的企業銷售收入、利潤等信息,進行資金和財務的分配;第五,會計在提供企業經濟活動信息的同時,還反映了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為財務管理日后的考核評價提供了依據。
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企業進行審計和財務管理活動的前提,這就要求企業的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可靠,只有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滿足審計和財務管理活動的要求,企業的各項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2、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的根本目標相同
財務管理、會計、審計是企業價值管理系統的三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實現價值的增值,財務管理通過制定正確的決策,會計通過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審計通過信息鑒證,共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3、審計和財務管理發展和豐富了會計
早期的經濟活動是從會計發展起來的,后來,發展了審計和財務管理。會計、審計和財務管理都同價值運動相關,會計反映價值運動的數量方面,通過數量折射出質量,為質量方面的管理提供信息基礎,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是對價值運動的會計作了“量”的延伸;財務管理更多地牽涉價值運動的質量方面,再以質量為基礎管理數量。在價值運動方面,審計和財務管理是會計在“質”方面的發展與延伸。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并不是等同的,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學術理論中,他們屬于不同的概念和學科,在實踐工作中,他們屬于不同的職能部門,正確認識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使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京海.會計是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關系之研究[J].財政監督,2005,3.
[2]夏向軍.淺談會計與審計的關系[J].商品經濟,2009,5.
[3]趙曉云.試論財務管理與會計之間的關系[J].財會研究,2009,3.
[4]修麗營.淺析財務會計與審計的關系[J].現代商業,2008,32.
一、ERP系統的管理思想的引入
ERP就是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由美國著名的Garter Group 公司提出的一整套企業管理系統體系標準,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提高企業資源效能為系統思想,為企業提供業務集成運行中的資源管理方案。ERP是企業實現現代化、科學化管理的一套經營管理的解決方案,ERP系統是覆蓋整個企業管理的信息系統,它將企業的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制造資源管理、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環節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實現了企業資源管理及業務流程管理的一體化。對企業而言,它不僅是一套系統,更多的是管理思想的體現。
二、ERP系統對企業會計和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規范化了企業財務管理。在ERP環境下,財務管理由靜態走向動態,實現了實時跟蹤功能,每一筆整體業務的發生都能夠立刻反映出來。并保證財務部門與供應鏈的相關部門都能迅速得到所需的規范化信息,保持良好溝通。(2)提高了企業決策的科學化。ERP系統的優越性就在于它能夠提供企業經營管理者需要的各種營運信息,ERP系統能夠提供多種管理性報表和查詢功能,使用財務分析模塊,能夠更全面地提供財務管理信息,為戰略決策和業務操作等各層次的管理活動提供服務,這就大大縮短了企業進行決策的時間。(3)確保了財務管理的實時性和全球化管理。隨著全球信息化的發展,企業為了確立競爭優勢,必將更加關注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質量、服務水平和運營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夠迅速在降低的各類經營成本和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間尋求平衡,提高對企業內部其他部門和外部組織的財務管理水平,外部環境的變化迫使企業管理決策必須實時性。
三、ERP系統在企業會計和財務管理中的主要應用
(1)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會計核算主要是記錄、核算、反映和分析資金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變動過程及其結果,它由總賬、應收賬、應付賬、現金、固定資產、多幣制等部分構成。從物理層面看,ERP的會計核算模塊,涉及總賬模塊、應收賬模塊、應付賬模塊、現金管理模塊、固定資產核算模塊、多幣制模塊和工資核算模塊等。(2)在財務管理過程中的應用。財務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會計核算的數據,再加以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預測,管理和控制活動。它側重于財務計劃、控制、分析和預測,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ERP系統中的財務管理模塊已經完成了從事后財會信息的反映,到財務管理信息處理,再到多層次、一體化的財務管理支持。它在支持企業的全球化經營上,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提供一個統一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平臺,也能支持各國當地的財務法規和報表要求。
四、ERP系統對企業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影響
(1)ERP系統對企業會計的影響。ERP是一個復雜信息管理系統,使用者必須熟悉系統設置、使用程序、查詢方式以及報表外傳等技術。ERP系統中的財務部分將企業的需求定位于財務系統而非賬務系統,其賬目結構的設置、財務流程的處理、接口的設計、報表需求的定義,是從整個企業的角度實現了財務子系統與分銷、制造子系統的信息集成,其管理的起點是業務而非憑證,其財務部分更加注重于業務對財務的影響和財務對業務的控制。這必然使會計工作和會計管理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采集和處理財務信息;對于所發生的全部業務,不管是財務的,還是非財務的,都由業務部門直接處理,將有關的數據存儲于服務器上,其他部門可共享使用;采用標準成本核算;改變了會計傳統的工作方式,使會計工作從以往對數字的計量與記錄,轉向對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使會計對企業資金鏈能進行實時控制,太高財務管理的質量。(2)ERP系統對財務管理的影響。財務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會計核算的數據,再加以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預測、管理和控制活動,它側重于財務計劃、控制、分析和預測,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ERP系統中財務管理模塊已經完成了從事后財務信息的反映,到財務管理信息處理,再到多層次、一體化的財務管理支持。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支持企業財務管理的全球化;支持基于web的財務信息處理;為財務管理提供了更全面、更及時的信息;可以實現財務管理中的集中控制,更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ERP系統改變了企業資金管理模式。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與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經營效益具有直接關系,通過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可以有效加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準確性,進而提高企業管理以及經營水平,幫助企業減輕管理負擔,促進企業健康以及穩定的發展。當前,我國很多企業沒有給予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以充分重視,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水平較低,難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在此背景下,對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
企業監督人員、管理人員以及財務人員,通過科學的控制方法和基本理論,規范的以及科學的約束和評價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進而保證企業經營管理以及生產活動穩定、正常的開展,避免企業出現財務風險,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在開展各項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企業要建立以及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管理平臺建設,保證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還可以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企業在管理以及經營中的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為因素以及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會計信息不準確,為企業發展帶來制約。而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可以全面、客觀的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資金流動以及經濟情況。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解決由于各項因素而造成的會計數據失真情況,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提供數據參考。
二、當前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想要謀求更好的生存與發展,需要重視并且引進先進的現代化管理制度和理念,強化自身的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水平。雖然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水平獲得相應提高,但是還尚存一些問題沒有充分解決,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改進。
(一)對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缺乏科學認識我國很多企業對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缺乏科學認識,對其各項工作的開展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導致在企業的各項管理經營活動中,人員缺乏相應的意識,致使工作難以有序開展。同時,一些企業沒有將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有效區分,只是簡單地用財務管理替代內部控制,致使企業缺乏科學的內控制度。雖然一些企業制定了相對完善的內控制度,但是在具體工作中缺乏重視,而不能充分落實下去,內部控制逐漸流于形式。
(二)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方式落后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我國各個行業以及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利用。但是當前,很多企業不重視信息化建設,在財務管理方面基本采用傳統的人工模式,不僅容易出現人為錯誤,同時工作效率較低,對企業長遠發展帶來制約。
(三)制度沒有充分落實一些企業雖然制定了相關制度,但是在具體的經營和生產中缺乏有效的落實,導致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形同虛設,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而一些企業由于思想認識存在偏差,更加重視結果處理,沒有做好預測和防范工作。
三、強化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的相關對策
(一)提高思想認識很多企業對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缺乏準確而科學的認識,同時,在實際管理中,沒有給予其充分的重視,導致內部控制以及財務管理工作難以有序開展,無法發揮其作用。因此,相關企業領導一定要加強對所有員工的教育和學習,充分重視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更新思想觀念、創新管理意識,為相關工作的有序進行提供良好基礎。企業要科學制定以及完善內控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為了提高全體員工的思想認識,企業還要有計劃的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并且邀請專家學者到企業進行指導以及開辦講座,強化企業全員對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并且在具體工作中配合財務部門開展各項工作,落實相關制度,進而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二)注重審批制度和內部預算企業要充分重視審批工作以及內部預算,其是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組成環節。建立以及完善審批制度以及內部預算,可以合理把控企業資金運作,將預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確保資金預算符合企業長遠發展規劃,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的水平。同時,企業還要重視審批制度的落實,嚴格把關資金審批程序,進而防止資金被挪用以及盜用,確保企業利益不受到損害。
(三)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社會已經進入到網絡化以及信息化時代,改變了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模式。因此,企業想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在市場中擴大競爭優勢,一定要對傳統的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創新與改革,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企業創建信息化以及現代化的管理平臺。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可以降低財務管理的錯誤率,進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進行有效調控的和監督,第一時間發現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進而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的水平。
(四)完善人才培養制度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需要以人才作為支撐,因此,企業一定要完善人才培養制度,結合企業自身需求,通過各個渠道吸收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人才,嚴格把關、提高要求。同時,企業還要對現有人才進行培訓,并且制定科學的培訓制度,以人才為保障,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的工作水平。
(五)實行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企業在開展各項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實行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科學設置財務和會計工作崗位,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崗位的權限和職責,形成科學的權利制約體制。同時,企業要實行審核監督植物與執行業務相分離、執行職務與審批職務相分離,通過不相容的職務分離,保證財務管理實現內部牽制,有效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進企業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因此,企業一定要針對當前在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高企業全員的思想認識,制定以及完善相關制度,避免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健康以及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宏君.新時期企業會計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工作的強化策略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7:108-109.
[2]張妍.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7:189.
[3]吳金根.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6:139.
[4]陳肖微.企業會計的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研究[J].財會學習,2016,16:61-62.
[5]葉睿.強化企業會計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J].知識經濟,2016,20:82+84.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資本、經營規模迅速崛起,據統計,民營企業對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3%,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4%.它們不僅在工業生產、商品流通、飲食服務等傳統產業中站穩了腳跟,而且逐步滲透到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礎設施項目,城市供水、供電、環保、公交等市政項目和科教、信息等新興領域,正在成為這些行業的一支生力軍,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民營企業管理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遠遠不能適應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加強民營企業內部管理,進一步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和財務管理水平,不僅具有廣泛性和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和長期性。
一、民營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單位負責人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不高,不能適應民營企業長遠發展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第三條明確規定:“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帳簿,并保證其真實、完整”;第四條也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也就是說,《會計法》對單位負責人的職責規定得非常清楚,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但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單位負責人對《會計法》等財經法律法規以及會計專業知識缺乏學習和了解,更談不上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另一方面,會計從業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搭配不合理,知識更新速度慢,缺乏自我加壓和終生學習的精神,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觀念滯后,甚至還存在任人唯親,無證上崗的現象,導致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實務操作水平低。
2、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大多數民營企業對建立和執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或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或雖然建立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虛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則具體表現為不按《會計法》要求設置會計機構,配備相應的會計人員;不按會計制度規定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和會計帳簿;不按規定的時間和程序編制記帳憑證、記帳、結帳、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以及會計報表附注,存在帳證、帳帳、帳實不符現象;不按規定辦理會計人員工作交接;不按規定對會計差錯進行更正;不按規定對會計資料進行整理歸檔和銷毀等等。做好內部會計控制和會計基礎工作是加強財務管理的基礎,內部會計控制失靈,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將直接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3、有的民營企業從社會上聘請專職或兼職會計人員,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良莠不齊,有的還同時受聘于兩家或多家企業,會計核算流于粗放,無法有效地開展財務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難以保證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質量。
4、缺乏現代財務管理意識,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沒有科學的經營、籌資、投資預測決策和風險預警、規避機制,導致財務控制能力弱,決策科學化水平低,抵御風險能力差,對經濟運行缺乏調控實效。
5、受企業負責人或會計人員思想觀念、資金實力、技術水平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部分民營企業沒有實現會計電算化,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民營企業大多數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
6、受現行管理體制的影響,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夠,特別是對國有改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監督檢查不到位,導致兩套帳、多套表,會計信息失真,財務管理空白或混亂。
二、加強民營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措施
1、從財政部門來說,一要從普法的高度,加大對企業負責人《會計法》、會計制度等會計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學法、知法、守法”的會計社會氛圍,并建立企業負責人學法守法的監督考核長效機制,促使企業負責人認真落實“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法定要求,自覺履行單位會計工作第一責任人的法定職責,進而提高企業負責人領導本單位會計工作的水平;二要以造就一支政治思想過硬、基礎工作扎實、作風嚴細、高素質、高效率的財會隊伍為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廣大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認真做好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評價工作,加大對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力度,逐步建立科學、規范、公平的高級會計人才考評和培養機制;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管理,嚴把資格準入關,杜絕無證上崗。廣大會計人員還要自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加強學習,全面提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知識型、管理型、廉潔型”的會計人才,為民營企業落實國家法規政策、搞好企業經營管理,促進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從民營企業本身來說,民營企業規模越膨脹,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就越重要。內部會計控制意識淡薄,從企業內部來看,主要是因為企業管理當局受舊的管理體制的影響,對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內在動力引起的;從企業外部來看,也沒有因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不健全,執行不力等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而追究法律責任的情形,因而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薄弱的現象普遍存在。當前,應加強對《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等的宣傳力度,以提高全社會,尤其是企業管理當局和所有員工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促使民營企業密切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組織實施,做到企業內部上上下下嚴格依法按章辦事,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要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促進民營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一是根據《會計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會計機構,配備相應的會計人員,這是做好民營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首要和基本的一環。二是財政部門應經常組織會計人員認真學習《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通過整頓和規范會計工作秩序,開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達標驗收活動,保證民營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制度化,為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及時提供規范、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資料。三是廣大會計從業人員應牢固樹立效率意識和管理服務意識,及時準確保質保量地處理好一切會計業務,并在對會計信息進行深加工和再利用的基礎上,要善于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善于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挖潛增效,當好企業負責人的參謀和助手,為改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3、優化配置會計資源,充分發揮記帳的優勢。根據《會計法》、稅法和記帳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對應該建帳建制而達不到會計核算質量要求的民營企業,一律由具備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師事務所等機構進行記帳。同時,記帳機構也應進一步提高執業質量,不斷拓展業務外延,為民營企業提供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以及會計咨詢、稅收籌劃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優質服務。
4、企業負責人以及會計人員應牢固樹立財務管理意識,逐步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大力增強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價值、機會成本、邊際成本等現代財務管理理念,不斷提高民營企業誠信度和公信度,拓寬融資渠道,增強投資能力,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克服重錢輕物的思想,進一步加強對現金、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管理,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資產管理水平;對企業經營、籌資、投資等決策面臨的風險進行詳盡的研究和評估,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工作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作用,進而提高各項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科學制定各項定額,全面加強預算管理,認真做好財務計劃和財務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強化對企業經濟活動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監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向企業管理要效益。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2-0136-01
作為現代企業,在引領未來社會市場與前沿中,要想積極地戰略制高點,就必須要不斷適應,增強社會的感知力,實現社會對自己的全滲透。尤其在更新換代周期更短更強的當下,要增強自身的社會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必須要積極從內部入手,夯實內部結構,鞏固內部底蘊,增強內部質量。因此,也就要積極借助與應用現代高新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對我們實現企業整體體制機制的轉變具有重大的作用與意義。
一、信息技術對會計管理的影響
(一)影響會計管理的變革與進步
信息技術作為當代的重要核心技術,作為社會生產發展的關鍵生產力,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卓越的功能與價值,甚至全面徹底地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角落。
作為企業重要的管理內容,會計管理也已經越來越跟進時代的科技潮流。不斷吸收與注意產業技術重心,隨時準備實現新的跨越。我們知道,會計管理從傳統的方式逐漸走向現代的管理方式,也越來越以更加突出的姿態凸顯在人們的面前。信息技術的激烈滲透,實現會計流程的自動化效率化全程化。
(二)影響會計集中管理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1.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會計流程、會計核算方式、會計考核評價體系等都在不斷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與廣泛地進入,使得會計管理內涵與外延在不斷拓展,眾多的 鏈條與因素在不斷地重新優化組合。更準確地說,是在實行更加自動化更加自然化更加微妙化地變化,從而大大地減少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尤其是對會計管理的電算化信息化帶來了深刻革命,無論是對會計核算、會計處理、會計優化等,還是對企業相關相聯系的元素與部門,產生積極的紐帶與聯系影響。也更加降低了會計管理的行政成本,增加企業內部經濟效益,提高了社會競爭實力。
2.有利于提升會計核算效率
信息技術以其高速的自動化、飛速的智能化、靈活的智慧化、全面的流動化等實現會計核算的多樣化多元化的集結與優化。因此,信息化技術的引入,積極改變了會計核算的流程與工序,以更大限度的效能與力量實現會計核算環節的順利對接與升華。會計核算作為會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與關鍵階段。實際上就是改變從傳統的主要以人工的方式轉向以電動自動信息動為重要手段方式,大大地降低了會計核算的冗雜流程,大大地提高了企業會計核算的效率。實現低成本高效能的高向發展。
3.有利于加強行政收費管理
信息化技術的深刻廣泛應用,使得企業各個環節與階段的內容與形式都大大地減少了慵懶低緩的局面。尤其是把各個環節各個階段都納入自動化高效管理體系。
信息化技術的普及與應用將直接地減少企業各個環節的相關費用,尤其是對企業本身運行所需要的傳統人力物力財力的需要。減少行政開支,增加行政運行效率,實現高效高速協調化運轉。有利于直接地降低相關的收費,大大地減少企業會計管理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前不必要的行政費用支出。進而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更充分地運用于其它方面的建設與保證。總的實現各個方面的協調與綜合運行。
4.有利于發揮監督管理職能
信息化技術的深入透射,我們知道,過去更多的是依靠人力或手工的技術。實際上,人工的效能再發達,當它進行到一定程度與效益超越的時候,就逐漸形成了常態化或者日常化的行政運作。而這一部分,就需要借助高效率高能量的輔助手段或技術來承擔,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不恰當不適合,甚至浪費的使用。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趨勢。
信息技術的進入會計管理行業,大大地發揮會計監督管理的效率。無論是對物力的監督,還是對員工的監督都將大大地簡化程序,提高監督管理的效率。事實上,監督管理也是增強信息技術的輻射與帶動效益,增強企業的經濟管理能力,最終提升企業在社會競爭的地位。
5.加強會計核算手段
信息技術在會計管理中的使用,實際上就是增強會計管理的內涵,提高會計管理的力量。實施深入化廣泛化的戰略,無疑就是增強企業總體發展的優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努力朝著持續強勁化方向不斷邁進。
加強信息技術的會計核算,就是強化會計管理重要的內容。可以說,會計核算是會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環節。把握好它的度,增強好它的力量。是對會計管理的極大負責。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引進,將大大地增強這方面的能力。進而可以實現企業整體運行的效益。為增進企業快速步入現代化管理準備強大的后備積蓄。
(三)影響企業會計管理的內部控制
會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增強企業內部控制。確立與完善企業管理的發展軌跡。會計管理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深化與拓展企業會計工作顯得尤為緊迫又重要。
企業內部控制,隨著企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進步的不斷要求,越來越步入一個綜合的復雜的系統的發展歷程。面臨的因素更多更具有挑戰性。這對其中的會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內涵式與開放式的要求。信息技術的滲透與應用,直接地促進會計管理的革命,也極大地提升了企業內部控制的能力,使得企業適應現代化水平,向現代化方向增強了信心,夯實了基礎之石。
二、信息技術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對財務管理預算編制的影響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又一個重要方面和內容,也是緊緊地把握著企業發展與進步的又一一環。也是關系到企業整體效益與光明未來的關鍵元素。因此,要努力做到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水平。做好財務管理預算編制,實現效能式的和諧推進,增強內在功能的強大孕育。是應企業之需,是應財務管理之需。
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與意義,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加強預算編制的能量,實現更深更廣的縱向和橫向的推進,積極地增加財務管理對整個企業核心的籌碼。這是積極得益于預算編制的信息化,簡化了手續,減少了浪費,提高了效率。
(二)對財務管理資金支付的影響
財務管理資金支付,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關鍵的核心的角色。實際上,也是一個十分復雜與繁瑣的環節,尤其是眾多的對象與被對象,都需要財務管理資金支付的接觸與擴大。完善資金支付的流程,增強財務管理的效率,就需要積極地借助與應用現代化技術加以融入與升華。
而信息技術在資金支付中的普及,從資金的拔付到支出手續,都要進行一體化一線式的改革。減少人力的使用,降低人力的不必要的麻煩,減少人力的失誤,避免資金的出錯率,都是很緊迫與急需改進的。這就是信息技術的魅力所在。它極大的緩解與解決資金支付的流程與結果的問題。
(三)對財務管理財務核算的影響
加強財務管理的現代化,提升財務管理的績效化,實現財務管理的高水平高質量的運行,都需要注重其內在能量的積蓄、內在控制的質量與水平。
財務管理中財務核算的信息化水平,關系到財務管理內在的動力與能量。在信息化條件下,把信息技術全面深刻地納入到財務核算體系中,可以極大地增強財務核算的精準性、速度性和效益性。信息化技術可以使得財務核算建立完善的體制,確立完善的機制,納入有理有序的高效能運行秩序中。
(四)對企業財務管理操作過程的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多元多樣的操作過程。因為牽涉的因素眾多,聯系的范圍之廣,無論是宏觀的還是微觀的,都需要保證各個環節各個階段的有理有序的運行。因此,加強操作的精準性效率性,就需要提升操作過程的完備性與和諧性。
信息技術對財務管理操作過程,進行了一次整體的變革。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操作過程的進一步優化,可以積極地調劑與整合操作過程中的各種資源和各個環節階段,實現最大程度的效益發揮。
(五)對企業財務決策和預測的影響
企業財務決策和預測,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與內容。預測和決策是財務管理的重重之重的階段。關系到財務管理整個流程,關系到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與未來方向。當其出現失誤時,可以想象,造成的后果,是災難性的,全面性的,徹底性的。
信息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可以迅速地為決策和預測提供豐富全面的信息內容,保證預測和決策的充實的淵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地簡化相關的環節,實現決策和預測的效率性與質量性。進而確保整個財務管理的方向性與長遠性。
三、結語
作為現代重要的技術,在國際交往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深入廣泛推進生產和生活中扮演著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對于企業來說,尤為如此。作為社會生產的重要主體,其內部高結構高效率優結構優質量的運用,都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命脈,都是應該積極加以注意的。而其中的會計管理和財務管理,是兩個核心之點。在信息化洶涌的潮流下,更應該率先實現信息現代化,實現自動化,增進效率,實現效益。進而為推動整個企業的現代化,爭占國際國內市場打下堅實穩固長效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淑珍.信息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19)
[2]趙傳仕.信息技術對財務管理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