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空氣污染的看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9-20 09:42: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空氣污染的看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空氣污染的看法

篇(1)

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英文首字母的縮寫,最早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出,但其提出伊始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直至近些年來,美國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人才日益匱乏,這才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重視,并由此投入大量資金發展STEM教育以培養STEM人才。2015年STEM教育法案出臺,其對STEM教育設定了新的發展動向,并從不同視角出發對其做出了詳細規劃。

二、STEM教學在小學科學課程設計中的應用模式

筆者依據STEM教學具體教學目標的不同,將小學科學課程設計中的應用模式劃分為驗證型、探究型、制造型與創造型四種不同的模式,并結合相關案例分別予以探討。

(一)驗證型應用模式

對于驗證型應用模式,其教學目標是完成對定律、現象等已知結論的驗證。明確問題、設計方案、評估方案、實施方案、分析數據、分享反思構成了該應用模式的基本步驟。比如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的課程設計,其基本應用流程應該如下:(1)明確問題:外力的作用促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并通過親身實驗對此做出驗證;(2)設計方案:利用相關工具,包括打點計時器、砝碼、小車等,并分組對此做出相應的方案設計;(3)評估方案:通過老師或同學間的相互探討,對此方案予以改進,以保證其可行性;(4)實施方案:對方案進行合理化分工,有步驟地對其做出驗證;(5)分析數據:利用智能工具對數據做出處理,篩選出有效數據,并做出細致分析,以保證結果的科學性;(6)分享反思:對實驗活動予以分享,做出互相評價,并在他人的建議下對實驗步驟做出反思與改進,此外,老師對此要做出積極的點評與總結。

(二)探究型應用模式

對于探究型應用模式,其教學目標是對未知現象予以發現或做出解釋。發現問題、收集證據、分析數據、解釋結論、分享反思構成了探究型應用模式的基本步驟。對此,筆者結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工程學院關于空氣污染的STEM課程做出具體分析。其步驟如下:(1)學生通過對空氣的構成、性質等知識的調查或了解,利用果拼圖和餅狀圖對空氣成分予以展示;(2)通過學習對空氣質量指數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基于此創制反映空氣質量指數信息的圖表,對圖表的應用方法做出合理化解釋,并對空氣污染的來源做出探究;(3)了解大氣運動對污染物移動的影響;(4)制作簡易模型,對厥倚вψ齔雋私饈停唬5)對地球臭氧空洞的成因及其影響做出討論,并研究工程師所采取的彌補措施;(6)對室內污染物來源予以識別,并研究其防范或減輕措施;(7)建立、觀察治理空氣污染的簡單模型,使學生對治理和、防止空氣污染技術予以認識與體驗。該STEM課程以工程學為著眼點對與我們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空氣污染問題做出了探究,對學生使用該方法認識和解釋問題起到了強化的作用。

(三)制造型應用模式

制造型應用模式以綜合運用STEM知識對已有形態物品做出生產或改良為其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對于其基本步驟,包括情境引入、設備培訓、模仿制造、知識講解、協同改進、分享反思。對于該應用模式,筆者結合MIT動手創新課程中制作電報機的課程做出具體敘述。(1)情境引入:古今是如何進行遠距離信息傳輸的呢?(2)設備培訓:通過培訓增強學生對電報機的認識與了解;(3)模仿制造:基于相關知識的掌控,制造電報機簡單模型;(4)知識講解:老師對電報機的原理及其構成進行詳細講解;(5)協同改進:對各組所制造的發動機模型做出討論,并分析其需要改進之處;(6)分享反思:學生對實驗活動提出看法,引導學生做出進一步思考,比如保證電報機傳播的有效路徑等。通過制造過程,學生將知識與實踐做出了融合,對學生的興趣也得到了提升。

(四)創造型應用模式

創造型應用模式是指通過對STEM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實現學生對創新物品的設計或創造。情境引入、創新引導、協同設計、制造驗證、應用改進、分享反思構成了該模式的實施步驟。對于此,筆者將結合波士頓科學博物館EiE項目做出具體闡述。EiE項目作為STEM教學的典型,融合了工程、技術與科學學科,其具體的教學步驟如下:(1)情境引入:為學生講解Emily報警器的故事,使學生對工程設計有初步的認識;(2)創新引導:引導學生對電的基本知識予以認識與理解,并進一步引導其對電路的基本構成、工作原理等予以掌握,同時要求其繪制電路的工作原理圖;(3)協同設計:繪制報警電路系統圖,并對報警電路系統做出設計,并對其設計原理做出合理化解釋;(4)制造驗證:通過實踐檢驗與討論,對報警電路系統驗證,看其能否有效工作;(5)應用改進:通過討論,發現其需要改進之處,并進行優化;(6)分享反思:對創新作品予以分享,并通過與觀眾的交流,反思其該如何進一步予以優化。創造型應用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頭腦風暴的平臺,有利于學生綜合技能的提升。

篇(2)

中圖分類號:U463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近二十年來,生活在現代建筑物內的人們呈現出某些較為嚴重的病態反應,這一問題引起了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于是,病態建筑(Sick Building和病態建筑綜合癥(SBS, 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概念出現了。同時,也出現許多空調綜合癥(如眼睛發紅、流鼻涕、嗓子疼、頭痛、發困等)。從而使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降低了工作效率,病休及醫療費用上升等問題也隨之出現了。因此,室內空氣品質(IAQ)間題已成為當前建筑環境領域新的研究熱點。本文討論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主要因素及改進措施。

2空氣品質的概念

最初關于室內空氣品質定義是指一系列污染物的濃度指標。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人,發現這種定義已不能完全涵蓋室內空氣品質的內容。

在89室內空氣品質討論會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P. O . Fanger教授提出:所謂品質就是反映滿足人們要求的程度,如人們滿意,就是高品質;不滿意就是低品質。英國的CIBSE (Charted Institute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認為:如果室內少于50%的人能夠覺察到任何氣味,少于20%的人感覺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覺豁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時間內感到煩躁,那么此時的室內空氣品質是可以接受的。這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將室內空氣品質完全變成了人們的主觀感受。

在ASHRAE標準62一1989R中,提出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和感受到可接受室內空氣品質(acceptable perceived in-door air gualitg)的概念。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定義為:空調房中的絕大多數人對空氣沒有表示不滿意,并且空氣中沒有已知的污染物達到了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濃度。感受到可接受室內空氣品質定義為:空調房中的絕大多數人沒有因為氣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滿,它是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有些氣體如co,氛等,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但無刺激,故僅僅用感受到可接受室內空氣品質是不夠的。

3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起因

引起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原因一般有兩類:一是暖通空調(HVAC)系統設計或運行不當;二是各類污染源產生的污染物的作用。

第一類原因一般包括:①通風和氣流組織問題,如新風不足,室內氣流組織不好等;②熱舒適間題,當室內未達到希望的溫濕度時,人們就會對室內空氣品質抱怨。

第二類原因包括:①室外大氣的惡化(由新風人口或門窗等進人的污染物);②交叉污染,由于設計時各房間的壓力分布不當而導致地下停車場、打印室、吸煙區、餐廳等散發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其它區域;③室內污染,如室內辦公設備、家具、裝演、人員等產生的污染物;④微生物污染,常由空調凝水或漏水造成的。

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室內的各種物理參數,如溫濕度、氣體污染物的濃度等客觀因素對室內空氣品質產生影響(盡管人們還沒有完全明白其是如何產生影響及究竟產生多大影響);同時,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外界的反應敏感程度、性別等主觀因素差異也會造成對室內空氣品質的不同反應。

3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因素

3.1建筑因素

3.1.1室內污染源

普遍認為室內污染源主要來源于以下4個方面:①建筑圍護結構及其表層材料;②室內環境狀況;③室內人員數量及其活動情況;④暖通設備及系統。對于建筑結構表層材料中有害物質的散發機理、散發規律、定量計算及抑制和測量方法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不是很完善。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人將有利于控制室內的空氣污染。

3.1.2室外環境的影響

室外環境與室內是有聯系的,室外的污染必定影響室內。室外在沒有工業污染的條件下主要受交通車輛散發的VOC氣體影響。研究表明,無論室內還是室外,總是離地面越高VOC的含量越低。一般認為建筑物的一層受到室外的影響較大。同時發現室內的一系列污染源所造成的VOC總是高于室外,如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室內平均VOC濃度為304.3一1679.9 mg/m3,而室外則為22一643·2 mg/m3。

3.2非建筑因素

3.2.1新風問題

由于設計或運行不當引起的新風問題包括新風量及新風清潔度兩個方面。

新風量是空調設計中有關室內空氣品質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在空調發展不同階段,相應的通風標準也不同。傳統的觀念認為,新風是為了清除人所產生的生物污染,所以房間的最小新風量的確定僅由每人的最小新風量指標確定。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發現現代建筑中的裝演材料、家具、某些辦公用品及通風空調系統本身就是污染源,并且其氣味遠遠超過人所產生的。因此,在ASHRAE標準62一1989R中,認為用以確定新風量的污染物來自人員和室內氣體污染源兩個方面,所以房間的最小新風量應由每人最小新風指標和每平方面積所需最小新風指標一起確定。另外,在空調運行中,隨著室內負荷及換氣效率的變化,為了減少能耗,室內的送風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為了滿足人們的舒適健康而確定的新風量不應該發生太大的變化。ASHRAE標準62一1989R中有關變風量控制的內容明確指出,在整個變風量運行中,新風量要始終保持在設計新風量的90%以上。

新風清潔程度近來也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主要源于室外環境的逐步惡化,空氣污染嚴重,新風質量下降。因此有關新風處理的討論也不斷出現,新風三級過濾設想也就應運而生。所謂新風三級過濾就是將傳統新風機組中只含粗效過濾器的狀況,變為除含粗效過濾器外,還含有中效甚至高效過濾器的設計模式。這種設計最大的優點是極大降低由新風帶人室內的塵菌濃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系統部件的壽命。不過室內空氣品質除涉及到室外污染物外,更多的是受室內的微生物污染和氣態污染的影響。因此,新風三級過濾對室內空氣品質問題解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新風過濾器是否應考慮其它室外污染物的過濾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3.2.2污染物的影響

非建筑因素的污染物來源也較多,包括了固體顆粒、微生物和有害氣體。因一般微生物多依附于固體顆粒或液體傳播,所以把污染物分為顆粒污染物和有害氣體污染物。

顆粒污染物依據其顆粒大小,分別會感染人體呼吸道和肺部。氣態污染物的種類更多,除CO,C02,NH3和氧等人們熟知的外,還有有機化合物(揮發性)。一般認為這些污染物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有較大的影響,甚至致癌。不過調查顯示,即使人們抱怨很頻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并沒有某種污染物單獨超標。這一結果的最好解釋是由于多種而不是單一污染物的影響而導致對室內空氣品質的抱怨,同時也使人們對現有污染物濃度指標的科學性和全面性提出懷疑。

4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措施

概括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筑設計與施工特別是表層材料的選用如何完善,二是保證足夠的新風量和加強新風與回風的過濾,三是切實保證空調系統的正確設計和嚴格的運行管理與維護。

4.1國外已提出一些規定細則

要求在房屋建造和取材時必須選用堅固耐久而不散發有害物質的材料,不得采用熱帶木材,圍護結構和材料必須防水隔潮。對通風空調提出如下規定:

(1)建筑必須很好保溫,并保證良好的氣密性;

(2)設計時必須考慮南向開窗以獲得能量;

(3)避免冷表面,不滲風;

(4)盡可能在北向取人新風;

(5)外部污染決定新風入口位置;

(6)適當的換氣量和回風量,空氣直送到人;

(7)應有再分配人室內的可能性,特別是夜間送到臥室;

(8)必須避免在風道中滋生微生物并且有清掃的可能;

(9)使用戶易于明了如何實現和保持清潔通風。

此外也有一些專家提出健康建筑應該達到的目標為:

(1)最小的懸浮微粒和生物污染;

(2)控制室內相對濕度水平;

(3)最小的滲風量;

(4)減少VOC的揮發;

(5)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6)為居住者提供對通風的控制。

這些規定是相當嚴格的,要達到就要求各項技術具有高水平和各項工程質量嚴格把關。

4.2關于新風量

在許多有關室內空氣品質調查結論都提到新風量供應不足。有的在空調系統的改造中加大了新風量,這自然有利于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前面已經提到在ASHRAE新標準中新風量要求按人體和稀釋室內污染所需來確定。問題是新風往往受到空調系統污染而質量變壞,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增大新風量也難以改變室內空氣品質。另外,由于送入的空氣中混有相當比例的回風,而一般過濾器難以清除回風中所含有的低濃度VOC氣體和細菌等,從這一角度看,減少回風和加大新風量甚至采用全新風系統,有利于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5幾點看法

綜上所述,國外對室內空氣品質問題是十分重視和十分認真對待的。下面結合國內的一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1)我國對室內空氣品質的研究剛剛起步,有的同行已經發表一些成果,開展了一些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來說關注和宣傳程度是不夠的。

(2)建筑和暖通人員需要轉變觀念,建立新意識,在設計一開始就要慎重選材,考慮建筑因素污染,建立衛生空調觀點,改變對空氣的單一熱濕處理,加人生物化學處理,積極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在設計中考慮送風實效,采用縮短送風鳳管和通風效率高、新風接近人的氣流組織形式。

篇(3)

1前言

近二十年來,生活在現代建筑物內的人們呈現出某些較為嚴重的病態反應,這一問題引起了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于是,病態建筑(Sick Building和病態建筑綜合癥(SBS, 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概念出現了。同時,也出現許多空調綜合癥(如眼睛發紅、流鼻涕、嗓子疼、頭痛、發困等)。從而使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降低了工作效率,病休及醫療費用上升等問題也隨之出現了。因此,室內空氣品質(IAQ)間題已成為當前建筑環境

領域新的研究熱點。本文討論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主要因素及改進措施。

2空氣品質的概念

最初關于室內空氣品質定義是指一系列污染物的濃度指標。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人,發現這種定義已不能完全涵蓋室內空氣品質的內容。

在89室內空氣品質討論會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P. O . Fanger教授提出:所謂品質就是反映滿足人們要求的程度,如人們滿意,就是高品質;不滿意就是低品質。英國的CIBSE (Charted Institute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認為:如果室內少于50%的人能夠覺察到任何氣味,少于20%的人感覺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覺豁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時間內感到煩躁,那么此時的室內空氣品質是可以接受的。這兩者的共同點就是將室內空氣品質完全變成了人們的主觀感受。

在ASHRAE標準62一1989R中,提出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和感受到可接受室內空氣品質(acceptable perceived in-door air gualitg)的概念。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定義為:空調房中的絕大多數人對空氣沒有表示不滿意,并且空氣中沒有已知的污染物達到了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濃度。感受到可接受室內空氣品質定義為:空調房中的絕大多數人沒有因為氣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滿,它是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有些氣體如co,氛等,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但無刺激,故僅僅

用感受到可接受室內空氣品質是不夠的。

3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起因

引起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原因一般有兩類:一是暖通空調(HVAC)系統設計或運行不當;二是各類污染源產生的污染物的作用。

第一類原因一般包括:①通風和氣流組織問題,如新風不足,室內氣流組織不好等;②熱舒適間題,當室內未達到希望的溫濕度時,人們就會對室內空氣品質抱怨。

第二類原因包括:①室外大氣的惡化(由新風人口或門窗等進人的污染物);②交叉污染,由于設計時各房間的壓力分布不當而導致地下停車場、打印室、吸煙區、餐廳等散發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其它區域;③室內污染,如室內辦公設備、家具、裝演、人員等產生的污染物;④微生物污染,常由空調凝水或漏水造成的。

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室內的各種物理參數,如溫濕度、氣體污染物的濃度等客觀因素對室內空氣品質產生影響(盡管人們還沒有完全明白其是如何產生影響及究竟產生多大影響);同時,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外界的反應敏感程度、性別等主觀因素差異也會造成對室內空氣品質的不同反應。

3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因素

3.1建筑因素

3.1.1室內污染源

普遍認為室內污染源主要來源于以下4個方面:①建筑圍護結構及其表層材料;②室內環境狀況;③室內人員數量及其活動情況;④暖通設備及系統。對于建筑結構表層材料中有害物質的散發機理、散發規律、定量計算及抑制和測量方法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不是很完善。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人將有利于控制室內的空氣污染。

3.1.2室外環境的影響

室外環境與室內是有聯系的,室外的污染必定影響室內。室外在沒有工業污染的條件下主要受交通車輛散發的VOC氣體影響。研究表明,無論室內還是室外,總是離地面越高VOC的含量越低。一般認為建筑物的一層受到室外的影響較大。同時發現室內的一系列污染源所造成的VOC總是高于室外,如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室內平均VOC濃度為304.3一1679.9 mg/m3,而室外則為22一643·2 mg/m3。

3.2非建筑因素

3.2.1新風問題

篇(4)

說法。

鐘南山:灰霾比“非典”可怕得多

1月30日,中央電視臺在線采訪曾在抗擊“非典”時立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當問及現在呼吸系統的疾病的發病率及其成因,是不是已經直接指向了大氣污染時,他回答道:“我想是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的一個香港同事曾經做過一個研究,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呼吸系統的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霾從25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的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灰霾不光是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都有影響,但是首當其沖地還是呼吸系統。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造成這樣的一個情況。所以我想不單是人們所感受到的咽炎、鼻炎,或者眼睛的病癥,現在從更長遠地考慮,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還在后頭。”

主持人又說:“我們都從媒體當中看到,報道說有人問過您,我的生活方式很健康,不抽煙、不喝酒還鍛煉身體,最終還是得了癌癥,是不是說在大氣污染的現實面前,每個人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已經是杯水車薪

了呢?”

鐘南山肯定說:“是。因為大氣污染這些東西是跟整個環境,跟外環境、內環境相關的,這個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考慮隔離,可以想各種辦法,但是大氣的污染、室內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所以首先要想盡辦法,改進人類的最基本的生存的環境,所以我想這個還是最關鍵的問題。”

鐘南山解釋說,灰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大氣顆粒物。其中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它能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癥,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除了癌癥,灰霾天還是心臟殺手。有研究表明,空氣中污染物加重時,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會增高。灰霾天中的顆粒污染物不僅會引發心肌梗死,還會造成心肌缺血或損傷。

后來鐘南山在接受北京某報記者的采訪時又表示,吸煙及“二手煙”,仍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因素,毋庸置疑。他在中央電視臺接受采訪時所說的空氣污染,包括室外的大氣污染,也包括室內的空氣污染,“其中室內污染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就是吸煙產生的有毒有害煙氣”。

他同時也強調,雖然尚沒有流行病學調查,證明灰霾與肺癌的直接相關性,但灰霾對人體的危害,已經直接顯現出來。灰霾將導致多種疾病,甚至是肺癌,不是“聳人聽聞”。他希望:“科研人員要盡快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但全民對空氣污染的警醒、政府的防治舉措,不能等。”

灰霾與肺癌真有“7年之約”?

“灰霾與肺癌有7年之約”的說法最早出現在一家媒體對廣州市肺癌患者發病率上升的報道中,報道援引一位氣象專家對廣州市肺癌發病率上升的研究內容稱:“灰霾天氣的增加,經過七八年以后,肺癌死亡率隨之提高,這二者之間的時間滯后關系比較吻合。”當然他也指出:“但肺癌的致病機理與其確切的死亡率提高的真正原因,我們仍然希望由呼吸病與流行病學專家來共同完成研究。”

北京市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陳克能數十年來致力于肺癌研究和防治。對這一說法,他的看法是:“灰霾與肺癌‘7年之約’的說法有些夸張、不準確,截至目前流行病學調查對此沒有大量深入的直接研究。”

灰霾與肺癌有多少關系?陳克能說:“灰霾中含有有毒的化學物質,如果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對呼吸道的損害比較大,但損害究竟有多大還要看吸入灰霾的量與時長。”

“研究也表明,有毒物質都可以致癌,可以說空氣污染與肺癌是相關的。”陳克能說。

“早死8000人”是真是假?

近日網傳“PM2.5污染造成早死8000人”的說法,引起許多網友擔心。這一說法是真是假?是否有某些特定限制條件?

“早死8000人”說法出自于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份報告。某報記者采訪了報告主要負責人,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

潘小川介紹,2012年12月18日的《危險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評估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高達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經濟損失達68億人民幣。

“這一數據是根據國際上公認樣本統計方法,在中國華中、華南、華北、華東分別選擇幾個城市的污染物進行的研究,主要是將其中PM2.5數據和相關同期疾病兩個數據放在一起做統計分析,進行統計學上的定量分析和理論預測。”

潘小川說:“國內在這方面研究預測做的不多,我們在2011年花了一年時間,搜集從2004年以來的相關數據,做出統計模型,然后主要運用2010年PM2.5數據,放在模型中進行推算,算出相應的超額死亡人數。”

很多網友對如此精確的數字感到疑惑和憂慮,數字背后說明空氣污染對人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潘小川解釋,我們的定量分析說明,PM2.5的危害還是很大的。至于對人體會產生什么影響,主要看PM2.5吸附大氣中哪一種有毒顆粒物。如果吸附的是致癌物,就具有致癌性。如果吸附的是重金屬,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成分不同,危害性不同。每個城市的生活經濟發展不同,暴露在外的化學物質反應關系也不同。因此,在不同城市發生的危害也不一樣。

肺癌發病率年增2.4%原因何在?

根據北京市衛生局2012年11月的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市肺癌發病率由2001年的40.29/10萬上升至2010年的62.68/10萬,年平均增長率為2.4%。2010年北京市共報告肺癌新發病例7846例,占所有惡性腫瘤總數的20.8%,男性肺癌發病率占癌癥發病率的第一位,女性肺癌發病率占女性癌癥發病率第二位。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近期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也提到,“肺癌發病率居全國腫瘤發病和死亡第一位”。

對于誘發肺癌的主要因素,曾有專家表示與吸煙有關。但細心的網友發現,根據衛生部門統計,中國人吸煙程度近40年來并無明顯變化,但肺癌發病率卻呈明顯上升趨勢。很多網友疑問,吸煙程度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為何肺癌發病率卻不斷增加?

記者就此向北京市腫瘤防治辦求證。北京市腫瘤防治辦相關負責人說:“大量研究表明,吸煙是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從開始吸煙到肺癌發生的潛伏期大約需要15至50年,吸煙者的吸煙數量、煙齡等與肺癌患病風險相關。但我們也在探尋肺癌發病率提高是否有別的誘因。”

北京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曾于2010年專門針對北京市戶籍的1346例肺癌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6.8%的受訪者有吸煙習慣。其中男性吸煙率為79.4%,女性吸煙率19.4%;開始吸煙的平均年齡25歲,平均每天吸20支,平均持續吸煙時間40年,累積吸煙40包年,都是名副其實的“老煙槍”。在這些吸煙病例中,已戒煙者占26.7%,開始戒煙的平均年齡62歲,平均戒煙時間7.5年。

“根據幾項監測數據可以看出,誘發肺癌的主要因素還是吸煙。但報告中也顯示,女性的發病率提升較快。男性的肺癌主要發病是鱗形細胞癌,而女性肺癌主要發病是腺性細胞癌。”這位負責人說,“除吸煙外,二手煙和空氣污染是致病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陳克能告訴記者,鱗形細胞癌主要由吸煙所致。但是目前肺癌發病率上升主要是線性細胞癌發病率增高。不明致病原因的肺癌人數確實在增加。

所以陳克能說:“我認為肺癌上升第一大原因是吸煙,其中包括二手煙,其次是空氣污染與精神壓力造成的。灰霾對人體有傷害,不只需要進行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從自我做起,關愛環境,空氣污染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灰霾高發

北京等地出現了如此嚴重的持續灰霾天氣,人們當然要追問其形成的原因。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告訴記者,灰霾形成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客觀因素,即混合層高度、氣象低壓等外因;二是主觀因素,即污染源排放。冬季是灰霾天的高發季節,冬季混合層高度較低,擴散空間變小,并且采暖燃燒使污染源增多,所以容易形成灰霾天。所以,灰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而據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分析,對比中央氣象臺全國霧區圖可以發現,灰霾污染較重的地方和濃霧程度較重的地方相吻合,集中在河北、京津、河南、陜西、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市的部分地區。因此,這次灰霾污染是一次“天災人禍”,而污染排放則是根本原因。由于北方地區的濕度要明顯低于南方地區,而污染嚴重程度又是北方地區重于南方地區,因此不易判斷濕度在其中的影響。而北京三面環山的地形,顯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這次污染的外因是氣象條件,包括沒有明顯的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大氣處于靜穩狀態,混合層高度低至300米左右,污染物水平輸送不暢,垂直混合受抑,然而污染物排放一刻也沒有停止,導致污染積累,很快形成嚴重污染態勢。氣象條件是外因,但重污染的發生說明大氣污染物排放大大超過了環境自凈能力,超過了大氣環境容量。

從來源構成來分析,王躍思向記者介紹,北京地區的PM2.5大約30%~40%來自原始排放,20%~30%來自大氣中的光化學轉化,30%~40%來自于周邊區域的共同污染,包括了河北省的保定、石家莊以及山東省等地。由于北京處于弱低壓過程,別處的氣流就要擠過來,所以北京是復合了周邊地區的一些污染。北京市雖然能努力降低自身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卻無法解決周邊污染物排放與傳輸,目前仍難以改變“三分之一靠天、三分之一靠自己、三分之一靠周邊”的格局。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我國當前大氣污染呈區域性和復合型兩大特征。復合型主要為煤燃燒、汽車尾氣和揚塵等,這種復合型大氣污染在世界上比較少見,而且污染物都以高濃度同時存在,成因十分復雜。我國灰霾污染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區,這種區域性污染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理和控制,幾大區域連成片,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我國每年消耗煤超過10億噸,僅火電就占全部發電量的82.54%。歐美工業革命用了150年的歷史才形成這樣的格局,而我國只用30多年就走過了這段歷程。僅北京市每年為照明就耗費超過50億度電,相當于大亞灣核電站半年的發電量。

截至2012年11月底,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全市機動車的最新保有量已破518.9萬輛。如果將這些車輛首尾相連,其長度已經超過赤道周長的3/4,預計到2015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將達700萬輛。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與工程系教授郝吉明分析,機動車排放在人口密集的城區是最大的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污染源,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迅猛增長,機動車帶來的污染在空氣污染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如何治污除霾,國際經驗可鑒

歷史上,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也曾出現過灰霾天。1952年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其中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霧散之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原因是工廠和住戶排出的煙塵和氣體在低空和濃霧聚積。美國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出現“洛杉磯煙霧”,1943年后煙霧更加肆虐;僅1950至1951年,美國因大氣污染造成經濟損失達15億美元;1955年,因呼吸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老人達400多人;1970年,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原因就是奔馳在洛杉磯的500萬輛汽車,每天排放1000多噸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倫敦和洛杉磯為此都采取了相應的治理措施,如今,這兩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已經明顯改善。

據倫敦市前副市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客座教授約翰·羅斯(John Ross)撰文分析,1952年時工業占英國經濟的比重為歷史最高,之后才開始向服務業轉移。從人均收入和工業結構來看,當時的英國相當于今天的中國。

由于1952年的倫敦災難帶來嚴重的后果,英國加大了空氣污染治理力度,首次推出嚴厲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倫敦通過治理污染的特別法案。1956年,英國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禁止使用造成多種煙霧排放的燃料,提高工業煙囪的最低限高,并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將發電廠和重工業遷往郊區。

英國治理污染的另一個重點是治理汽車尾氣,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項目氣候變化與能源高級顧問楊富強向記者介紹,自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劑以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針對私家車征收“天價”進城費和停車費,控制私車流。與此同時,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

楊富強說,加強綠化也是國外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倫敦人口稠密,但是人均綠化面積高達24平方米,城市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城市面積3倍。現在倫敦的大霧天氣已經從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

作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大氣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20世紀中期,洛杉磯一帶大氣臭氧濃度很高,由污染物質光解產生的光化學煙霧問題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兩次釀成短短數日內幾百位老人死亡的慘劇。

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和介紹,美國在大氣污染控制方面主要采取的是基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分區管理方法,全美共設立了247個州內控制區和263個州際控制區,依據污染物的超標情況,以州實施計劃的形式確定相應的達標期限和具體的行動。企業嚴格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污染物的排放,一個區域內在保證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污染物的排污權交易。

1990年,《清潔空氣法案》修正案通過,同時臭氧污染嚴重的各州聯合建立了“臭氧傳輸協會”,制定相關減排標準并督促實施,覆蓋美國20多個州和加拿大東部各省。依據《清潔空氣法案》,1997年美國環保署設立了專門針對大氣PM2.5含量的標準。美國對PM2.5的管理,特點是嚴密監控、實時公開、立法規范。

篇(5)

外媒的報道是否準確?世行對中國污染狀況和治理力度究竟如何評價?為解答這些問題,世行駐中國代表處環境及社會發展部主任李安度(Aliebenthal)先生接受了《財經文摘》專訪,以國際權威機構的專業視角解答了相關問題。

客觀看待中國污染

財經文摘:世行的《2007世界發展指標索引》,囊括了全球較大的100多個城市,其評估范圍是怎么界定的,數據來源是什么,有哪些關鍵性指標?

李安度(下稱李):對有關城市,我們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空氣污染,沒有考慮其他指標。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氣象污染是最容易測量的,因為分布比較均質。河流就不一樣,測量必須要分段,各段間的污染情況可能都不一樣。

世行每年對全球100個城市的污染狀況進行評估,其中有很多城市在中國。這說明中國至少在空氣污染方面確實很嚴重。

從數據來源看,我們主要的考察指標,都是根據各國政府環保部門公布的數據,經指標口徑統一匯總而成,以便具有可比性。我們對空氣污染的統計口徑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可吸入顆粒物,二是二氧化硫含量,三是二氧化氮含量。這是全世界測量控制質量的通行指標。

同時,空氣中的其他污染物也很重要,比如鉛,很多地方都沒有測量,這種污染源以汽車尾氣排放為主。

財經文摘:評估的精確度如何?外媒根據世行報告對全球污染最大的20個城市進行了排名,您對此如何評價?

李:至于全球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國是不是就占16個,我們認為,將不同國家的城市進行簡單對比的難度很大。例如,我們在北京的測量點有二十幾個,像飛機場、天文臺等,后來發現這些地方的污染較少,而城市中心地區的測量點就相對嚴重一些,于是就在城市中心地區多設了幾個點。這樣平均下來可能情況比較嚴重。

此外,郊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污染相對較少,在這些地方設點,又會將平均值拉低。所以,在什么地方測量,以什么方式測量,這些都會對結果產生很大影響。這種測量方式其實在別的國家也是一樣的。我們所做的對比只是大致“意思”一下。

合作喜與憂

財經文摘:世行和中國的合作項目涉及到哪些范圍?

李:事實上,世行每一次研究的范圍都不太一樣。比如西安,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管理。經研究發現,和很多城市一樣,西安空氣污染中很大部分與交通有關。

我認為,在污染比較嚴重的時候,應該通過交通管理減少污染排放,對入城車輛加以限制。具體措施在實施上,可以讓車輛環城行駛,不能進城。如果要進城,應該改坐公交車。這種交通管理辦法比較靈活。

在與中國的合作中,世行幫助一些地方改進污水處理系統,幫助他們獲得貸款以便改善相關設備,比如排污管道、污水處理廠等。改善供水條件也是工作的重要內容,讓處理后的污水達到飲用標準。

雨水集中處理項目也是合作內容之一。還有一些項目涉及到河流環境的改善,比如,我們幫助貴陽改善河道,美化城市。這不僅要求要處理好工業污染排放,對河道周邊的污染也要限制。

為解決好這些問題,世行幫助中國地方政府修建和改進了垃圾處理廠、填埋點等。

財經文摘:在合作中,您認為中國污染治理的難點和問題都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至于污染治理的難點和問題,我認為,造成中國污染問題相對嚴重的原因,還是管理問題。舉例來說,只有污水處理廠是不行的,怎么把處理廠辦好也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一些企業確實配套了污水處理廠,但為了省錢或其他原因,污水處理廠和相關設備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有的企業在興建污水處理廠初期,一些設備就沒有落實,如建了污水處理廠卻沒有配備相應的管道。如果所有設備都配備完整,還會涉及到工程開挖和征地搬遷的問題。這對企業來說是很麻煩的事情,這恐怕也是造成污水處理設備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據我所知,中國一些地方的污水處理廠利用率只有20%、30%或者50%,水污染處理自然很難達標。這個問題在中國很普遍。我聽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官員說,中國所有污水處理設備中,有三分之一得到了充分利用,三分之一從來沒有使用,還有三分之一偶然使用。

財經文摘:在與中國政府的合作中,世行對中國的投資占比多大,資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李:世行和中國政府在很多方面有合作,其中一半以上與城市發展和改進相關的環保項目有關,如污水處理廠及其相關設備,供水系統改造等。在農村,世行和中國政府合作建設生態農場和森林恢復工程,防止沙漠化。我認為,世行在這些方面和中國合作得很好。

不過,中國是一個大國,世行對中國的投資只占很少一部分,不到1%。但我們希望,這些項目能在中國發揮出示范效應,從而證明中國能在這些項目的建設上取得成功,收獲效益。這就是世行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拿出多少錢投到中國。

財經文摘:合作是否都能順利進行,有沒有失敗的案例?

李:合作中當然也有不成功的情況。中國水污染的一大部分是非點源污染,主要來自農村使用的肥料和農藥。普通污染來自某一個點源,包括工廠、發電廠和污水處理廠,技術上可以成功做到減少點污染源。但非點源污染很難控制,這種污染源對水源質量影響很大。

最近,滇池和太湖水域出現的污染情況比較突出,富營養化問題嚴重。在太湖周邊,我們幫助減少了諸如無錫、蘇州等地的城市污染,但來自農村的非點源污染還是無法根除,所以,太湖的污染問題仍得不到很好解決。

滇池也一樣。盡管昆明的工業污染有所控制和減少,但由于城市周邊農業產業發展很快,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越來越大,非點源污染很難得到有效控制。

執行方式突破

財經文摘:中國在環保立法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作為國際權威金融機構的專業管理人員,您認為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對污染成本及其后果的重視程度,還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李:從法律角度說,中國環保方面的立法已經夠用了。最重要的是要能利用法律武器管理好環境。這不但需要中央政府在立法方面多下功夫,地方也應該嚴格執行。問題的主要環節還是在執行方面。

在經濟發展中,目標太多、相互之間掣肘的情況不時出現,環境保護與其他經濟目標有時會發生沖突。而地方政府在發展中要考慮吸引資本,因此在權衡利弊時有自己的取舍標準,不一定將環境保護當作最重要的事情。這是很自然的。

對地方政府來說,環保成本很容易把賬算清楚,比如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的投資成本、運作成本,都很容易計算出來,但污染防治對健康、生態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效益卻不好計算,從短期來看并不明顯。

我們前幾天看到,中國一些疾病在增多,這應該和污染有關。現在中國的畸形嬰兒增加了50%,這肯定和污染有很大關系。但要證明這二者存在必然的關系,在統計和技術上還有難度。

財經文摘:現在,有人對“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思路提出質疑。中國有必要付出這么大的社會成本嗎?

李:至于“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思路,不光是中國,世界上差不多每個國家都走過這條路。比如建設水泥廠、發電廠,其成本和利潤很容易計算,但對生態、空氣、水資源、健康、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成本卻很難確定。很多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在這個問題上都沒有考慮清楚。

中國現在還是比較聰明的,因為中國看到其他國家經過了這個階段,吃了一些苦頭。早期的日本,由于化學工廠排放的含汞產品污染海水,魚類因此遭殃,并且導致嬰兒出現一些病狀。后來,日本對污染的控制力度加強,這些問題有所改善。這是上世紀70年代的事。

美國也一樣,一些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也比較嚴重,事情被發現后,引起民眾的強烈反對。不過在中國,老百姓可能要“老實”一點兒。

污染對中國產生了很多影響。但我認為,中國不需要付出這么大的污染成本,中國可以通過學習國外的經驗教訓,將污染問題的解決納入更高層次的目標,沒有必要再走高污染之路。這應該是中國的聰明之處。

中國現在正向高污染階段靠近,與此同時,污染社會成本的測算會越來越科學。所以,對中國來說,污染防治的成功不需要等待很長時間。

財經文摘: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提出“節能減排”戰略目標和規劃。您對中國的這項舉措如何評價?有何建議?

李:中國政府已經提出“節能減排”戰略,這很好。我相信,中國一定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我認為,戰略的執行方式還有待改進。

中國的戰略計劃主要是靠命令管理方式實現的,在這種方式下,領導叫怎么做就怎么做。這種管理模式多用在中央計劃型經濟體中。與過去不一樣的是,中國已經發生了變化,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擁有一定的自,他們可以怎么高興就怎么做。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與污染有關的因素,例如,讓能源和水資源在使用中造成的污染,在價格和成本中體現出來。

在增加能源污染稅的同時,應減少其他清潔能源的稅賦。從總體上來看,稅賦水平并沒有增加,但資金的環保激勵效果卻體現出來了。如果沒有約束性和激勵性稅收的合理搭配,只靠命令式管理,要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比較困難。

此外,太陽能、風能等也要大力扶持,做大這些新型能源的市場。

要將污染治理好,把“節能減排”落到實處,應該用市場工具進行調節,改進能源使用方向。

中國在利用市場工具防治污染、改善能源結構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過,提高油價會遇到一些行業和個人的反對,對他們來說,任何提價的行為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后發優勢

財經文摘:世界其他國家在發展中有沒有低污染、高速度的先例?有沒有值得中國汲取的先進經驗?能否舉例說明?

李:越進步的國家污染防治管理越好。像歐洲、日本,它們也經歷了高污染階段。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沒有那么多規模巨大的城市,工業發展速度也相對較慢。而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密度高。同時,中國發展太快,相對來說,污染也比較突出。

值得高興的是,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政府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樣的政府,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在發展中國家中,恐怕很難找到在環境方面有特別建樹的國家。據我所知,有的發展中國家政府混亂,社會問題纏身,無法考慮污染治理。

對中國來說,恐怕不太需要從其他發展中國家去學習經驗,而應該以先進國家為榜樣,學習更進步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

財經文摘: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上,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指責和要求較多。能否在這個問題上談談您的看法?

李: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中國的角色很重要。

中國目前是溫室氣體排放第二大國,隨著中國經濟加速發展,估計不久會排名第一。同時,中國也是受溫室效應影響很較大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的水資源相對缺乏,氣候干燥,人口密度高,生態破壞嚴重。

歷史上,中國將大量富涵水源的濕地變為農田,自然生態的抵抗力遭到破壞。中國的沙漠戈壁分布很廣,這種自然條件也分流了一部分水源。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國家。在這種條件下,我認為中國在防止氣候變暖的問題上,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同別國合作,不要等著別國來幫助和補貼自己。這不僅能對別國有利,對中國自己也有好處。

財經文摘:有專家認為,北京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地區,現在北京已經發展成為近兩千萬常住人口的巨型城市,能否具備相適應的環境容量?

李:世行對北京的空氣污染治理情況還缺乏資料。不過我認為,要將北京空氣污染控制下來難度還相當大。北京周邊多山,通風條件不好。這樣,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和來自北方的干燥空氣混合,容易形成多霧天氣,對污染的擴散很不利。

不過,也不是毫無辦法。我覺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考慮得寬泛一些。

從長期來看,北京應該盡量以城市公交和地鐵替代非公用型汽車。在新加坡,進城需要付費。北京也可以嘗試這樣做,比如進入三環和四環采用付費制,這是從源頭上的治理辦法。此外,還要增加公交專用車道,保證公交車行駛速度快于普通車輛。同時,公交車站應該設在專用道邊,這樣,有利于緩解因擁堵造成污染集中、難以擴散的問題。

從產業分布來看,北京已經打算將一些汽車和鋼鐵企業遷移出去,但這個城市現在還是集中了太多的工業企業。北京的水資源稟賦條件不高,在生態方面比較敏感,空氣方面也是處于海洋和大陸氣候的交匯點,空氣污染不容易擴散。

北京目前已經承載了首都的功能,人口太多,沒必要將商業、工業和金融中心全部都集中在這里。

從長期來看,北京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將城市建設成適應自我生態敏感度的城市。作為首都,再結合商業中心與文化中心的功能也就夠了,不需要在每一方面都去爭做龍頭和中心。

財經文摘:總體看來,您對中國環境問題還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李:中國現在的污染情況確實比較嚴重,這一點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出來。然而,我相信,中國不是一個窮國,有資金也有技術解決好這個問題。

篇(6)

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圍繞一定的教學內容所進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而在化學新課程理念下現代課堂教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活動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注重激發學生正確的、積極的學習動機,注重調動他們積極的情感,更多地考慮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注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愉悅地發展,使課堂教學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實現上述目標,就必須著力設計適合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設計,其出發點是教師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是一定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著力創造出某種適宜教學的認知情境和情感氣氛,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教學情境能對教學過程起導引、定向、調節和控制作用。教學情境設計是教學過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創設教學情境,應力求真實、生動、簡潔、直觀而又富于啟發性。演示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模型和影像資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創設學習情景。

1 化學教學情境的來源

1.1 現實生活。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中學化學教學,更應注意經常聯系日常生活,不僅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感性知識,從而讓學生實現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的轉變。為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人手,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感受到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應用化學知識的意識。

1.2 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驗的過程不僅是動手的過程,還是思考的過程。這樣通過多感官寫作獲取的知識是不容易遺忘的。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挖掘實驗資源多創沒讓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做實驗,在實驗中思考問題,學會用實驗解決問題,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景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

1.3 社會實際。現代社會離不開化學,現代社會中處處有化學,從社會實際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

在學習“地球周圍的空氣”時,可以從“三大空氣污染問題”、“乙醇汽油”推廣使用、“電動汽車”、2008北京綠色奧運、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社會熱門問題找取素材。

在學習“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可用中國的化石能源、沼氣、天然氣,“西氣東輸"32程等設計教學情景。

在學習“化學物質與健康”時,利用化學史,向學生介紹的發展史,對人體的危害,告誡學生要遠離,也可用吸煙者的肺部病理照片,錄像或圖片,教育吸煙有害健康,也可從近幾年出現的酒精中毒,工業用鹽中毒,變質食物中毒,“蘇丹紅事件”,以及“二惡英”等事件中提取情況素材。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生活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藥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

1.4 化學史實。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中,可以找取許多化學教學的情境素材。

在學習“化學儀器”時,可以介紹許多儀器都是煉丹術士在煉丹過程中制作的。

在學習“認識幾種化學反應”時,可以中國古代的“濕法煉銅”設計教學情境。

在學習“碳的幾種單質”時,從木炭聯系黑火藥,從而聯系我國的“四大發明”,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使命感。

在學習“燃料和熱量”,向學生介紹我國時最早發現和使用煤和石油的國家,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在學習“純堿”時,介紹侯德榜先生的事跡,創設激勵學生能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情境。

2 呈現方式

2.1 實地考察。進行實地考察時,既要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又要兼顧當地的實際情況。例如在講解空氣污染的內容,可讓學生到燃煤較多的單位去觀察煙囪冒黑煙的情況,或是讓到建筑工地去看一下揚塵的情況,若如果當地曾經發生過沙塵暴,讓學生描述一下發生沙塵暴的情景,從而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可吸入顆粒物對空氣的污染;如果當地有化工企業的話,可讓學生到廠區去感受一下,了解有毒氣體對空氣的污染情況;如果當地曾經發生過酸雨,可帶領學生參觀被酸雨腐蝕的樹林、莊稼或雕塑,感受酸雨的危害;在講水污染的知識時,可要求學生到被嚴重污染的水域實地考察,了解富營養化引起的水草、藍藻瘋長以及水生生物死亡引起的水質惡化情況;如果附近有石灰長、煉鋼廠,可帶領學生到廠區參觀,了解其反應原理和生產過程。

2.2 實物或模型。在學習“常見儀器”時,看著實驗桌上的儀器,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在學習“水的組成”時,看到從未看過的水電解器,也會燃起學生的探究的欲望;在學習“原子構成”時,首先將原子結構模型放在講臺上,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對學生說,你們想知道這是什么,學完本節課,你將知道答案;在學習“碳的單質”,向學生展示一顆鉆石石墨碳棒,然后告訴學生,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這將會激起學生多大的探究興趣啊!在學習“金屬和金屬材料”時,向學生展示幾種鐵礦石,在學習“化學肥料”時,向學生展示幾種肥料樣品,都會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激起他們強烈的探究興趣。

2.3 圖片。在學習“常見儀器”時,課間先將常見儀器的圖片掛在黑板上,或貼在墻上,可引起學生的注意,將學生帶入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空氣”時,展示拉瓦錫的圖片,學生一定想知道,這個外國人是誰?在學習“原子構成”時,展示幾種原子結構的模型,會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進入學習的情境;在學習“元素”時,向學生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圖片,會引起學生對元素排列的探究興趣;在學習“空氣”時,向學生展示幾張空氣污染的圖片,如被酸雨腐蝕森林、大理石雕像,受酸雨腐蝕的河流中死亡的魚蝦等必然會讓切身感受到酸雨的嚴重危害;在學習“碳的幾種單質”時,展示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結構圖片,也會激起學生極大的探究熱情;在學習“燃料和熱量”時,展示濃煙滾滾的廠區煙囪的圖片,學生對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氣污染一定會有深刻的體會;在學習“金屬和金屬材料”時,向學生展示各種金屬材料的圖片,可加深學生對金屬探究興趣和識別

能力。

2.4 文字。以文字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是創設問題情境的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是以短文或問題的形式出現,短文或問題要有趣味性,或者能夠激發學生產生疑問,從而使學生進入學習的主體地位。

2.5 語言。通過語言呈現教學情境,要求教師運用生動有趣、詼諧幽默、形象逼真的語言描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激發學生產生疑問,引起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進入學習的主體地位。或者播放一些事件的報道,例如關于硫酸泄露后,使用了大量熟石灰進行處理的報道;例如關于“1.25雪災”中,為了恢復交通,使用了大量的工業鹽融雪,保證交通暢通的報道;例如關于“5.12汶川大地震”中,大量使用生石灰作為消毒劑的報道。都能迅速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而且也培養了學生關心社會的品格。

2.6 多媒體。現代多媒體技術,能把生動的動畫、圖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優美的聲音有機地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具有極強的真實感。也能拋開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質的因素。將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東西突現出來,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瞬變為定格,。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空的事物和不易實現的實驗,從而降低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行以順利突破。可以引起學生高度注意,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

3 進入情境的方法

3.1 以“理”入境。“曉之以理”、“以理服人”跟學生講清楚道理,是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的最好方法。說明某一化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學習的作用和重要性,向學生展示學習的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要求,與教師一起共同努力,達到學習的目標。

在學習“碳酸鈉”時,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學情境:

碳酸鈉俗名純堿,提到純堿,不能不提到侯德榜先生,接著簡單介紹侯德榜先生的生平事跡,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那么,純堿到底有什么性質和重要用途呢?啟發學生思考,激發探究的熱情。

3.2 以“趣”入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學習、探索。化學實驗以其生動性、直觀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探索的動機。

在學習“走進化學世界”時,演示“清水變牛奶”實驗,會激起學生很濃厚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學習濃硫酸的脫水性時,做“黑面包實驗”,由于該實驗中反應物和生成物對比強烈,反差巨大,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震撼,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3.3 以“疑”入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善于設計疑問,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激疑啟思,活潑思維,而且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創設問題情境:

①實驗創疑。

②對比生疑。

③似“謬”設疑。

3.4 以“情”入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師利用語言、表情、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當這種情感、情緒感染學生,引起師生共鳴,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4.1 聲音傳情。教師通過自己帶有一定感情傾向的語言描述,并配合適當的表情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感情,達到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的目的。

篇(7)

觀察發現,學生上理論課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而遇到實驗、多媒體課卻異常興奮,教師要求提前準備的內容都能認真及時完成。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能否利用學校現有設備,將學生網游興趣變為學習動力呢?除開展正常的教學外,讓他們把網游練就的熟練操作電腦的“劣勢”變為用網絡學習的優勢,去追求豐富多彩的生活,找回成功的興奮感和成就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成績,找回自信,改變他人的看法。

據心理學家估計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新《課標》要求學生從化學視覺去觀察、發現問題,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社會現象,用眼睛去觀察世界。

在學生剛接觸化學課時,教師可從網絡上找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生活、科技圖片、影視片段,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走進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展示豐富的網絡資源,讓學生知道網絡中不僅有游戲,還有許多他們非常感興趣的知識,并經常制作新課件,來吸引學生的眼球。用華生行為主義理論來說,就是以教學刺激替代游戲刺激,建立條件反射,強化學習刺激,弱化游戲刺激,去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社會現象。

這只是讓學生通過視覺去看,要讓學生學會用眼睛去“觀察”,就要讓他們睜開眼睛,還要用腦,請耳、鼻、舌、身等感官幫忙,全身心、有目的地留心生活點滴、尋找社會情境,自己動手到網上去搜索想要的資料,邊搜索邊分析邊總結,研究來龍去脈,使他們的眼睛增添睿智的光芒,把資料變為自己的知識,形成化學基本觀念體系。

空氣污染,對城市學生來說,見得較多,而農村初中生,接觸到的是青山、綠水、藍天,密集的人群、滾滾濃煙和車水馬龍等現象接觸少,對空氣污染了解甚少。教師先在網絡上了解相關內容后,確定學生應該了解的知識,列出應該搜索的項目,如污染前、污染現狀、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后果等,制出報告單,發給學生。組織學習成績及平時表現好中差、網游愛好程度高中低不等的學生3~5人為一組,分工合作,在教室網絡上較快地找出相關內容,然后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教師再加以引導,讓學生歸納總結。再找一組找出治理空氣污染的方法。在教師組織下,學生間討論總結,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教師依據小組合作效果及成員表現,予以表揚。因為學生是夸出來的,獎勵可適當偏向愛好游戲的學生,既可滿足學生好奇心,又能幫助愛好游戲的學生樹立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找回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

在學習重點化學實驗,如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氧氣、二氧化碳制取,研討其實驗裝置及改進方案時,教師先制定方案,讓學生到計算機教室,讓每個學生上機從網絡中找出方案,然后組織分組討論,分析裝置優缺點、實驗操作要領、失敗原因及失誤后果,指導學生形成規范的操作方法。讓學生利用家中生活廢棄物自制反應裝置時,先讓學生分組設計,有困難時,讓學生借鑒網上方法,然后分組討論設計,到講臺上展示分析,教師給予及時肯定表揚,加以指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學會改進缺陷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經常采用此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落實三維目標的實現,滿足學生娛樂、探索,嘗試新生活的需要,促進其發展,完善其素質。

在教學時,盡量留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去探討,因為他們的思維需要相互碰撞,教師給他們制造一個爭辯、啟迪、否定、肯定的學習氛圍,比傳統的老師講,學生更易理解、掌握。也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本,以探究學習為主,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要求,能更好實現三維目標。

愛打游戲的學生具有挑戰性,敢于向更高目標挑戰,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師要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讓愛打游戲的學生利用自己上網嫻熟的優勢,感到自己是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將上網這種刺激與學習兩者間聯結牢固形成,鞏固學習刺激,弱化甚至消除網絡游戲刺激,形成自己的化學基本觀念體系。

科學家勞厄說過,教育所給予人的無非是當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忘記時,所剩下來的東西。化學課教給學生什么?就是要教給學生用已有的文化知識、網絡游戲體驗和生活經驗,形成化學基本觀念體系,否則我們所進行的就是把“種子”磨成“面粉”的教學,毫無意義,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 “活到老,學到老”奠定基礎。

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認為,錯誤是有意義的學習所必需的,為使學生從事自我調節,是平衡的過程。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是錯誤的,但也積累了計算機操作和應用經驗。要想讓他們進行自我調節,將網絡游戲經驗應用于學習,促進個性發展,仍需其他學生、師長,各方配合、指導,有點滴進步就鼓勵表揚,才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把心用于學習,慢慢告別網游,變網游興趣為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張利平. 有效上課.

篇(8)

Four major cities―Paris, Athens, Mexico City and Madrid―plan to ban all diesels1) by 2025.

Stuttgart, in Germany, has already decided to block all but the most modern diesels on polluted days.

In India’s capital, New Delhi, often choked with dangerous air, a jet engine may be deployed2) in an experimental and desperate attempt to create an updraft3) to disperse dirty ai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lculates that as many as 92%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re exposed to dirty air―but that disguises the fact that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llution are involved.

For the rural poor, it is fumes4) from cooking on wood or dung indoors.

For shanty5)-dwellers in booming mega-cities, it is a combination of traffic exhaust, soot6) and construction dus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can be a mix of exhaust gas from vehicles and ammonia7) carried on the wind from the spraying8) of industrial-scale farms.

In European cities, where people have been encouraged to buy fuel-efficient diesels to help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he hazard is from the harmful gas nitrogen dioxide9) and tiny specks10) of pollution known as particulates11).

The first step is to understand exactly where the air is polluted and precisely how individuals are affected―and the results can be extremely revealing.

Personal Data

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are trailling a portable air monitor to gather precise data at a personal scale.

We watched as volunteer, Logan Eddy, 14, carried the device in a specially adapted backpack that recorded details of the air he was exposed to.

Exactly where he walked was then displayed as lines on an electronic map, the colour of those lines conveying how unhealthy the air was at different points.

It was much worse than WHO guidelines where he had waited to cross a busy junction12), strikingly cleaner in a side-street but then almost off the scale in a sheltered spot beside an arcade13) of shops where a car was parked with its engine idling.

Seeing a graphic display of how pollution can vary so dramatically changed Logan’s view of air, and his friends adjusted their behaviour immediately.

“The people who found out have stopped waiting right near the buses after school for their friends,” he says. “They’ve been waiting … further away from the buses. It’s obviously had an impact on them.”

The personal monitor is one of a range of devices being deployed in Leicester to build up a detailed picture of where pollution hotspots form―and when.

In many cases, they can be short-lived, appearing during rush-hours when traffic jams develop.

For Prof Roland Leigh, of Leicester University, understanding precisely where and when vehicles slow to a crawl or stop will help manage the flow of traffic in a way that minimises the impact on the most vulnerable people―the young and the elderly.

“One of the things we can all do is to improve our transport systems so that our congested traffic is not queued up outside of primary schools and old people’s homes but instead is queued in other parts of the city where there’s going to be less harm,” he says.

Cleaning Up the Engine

But what about tackling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problem in the first place, the vehicles spewing14) out the pollutants?

In Europe, under pressure from regulators, the manufacturers have progressively cleaned up their engine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first to trap carbon monoxide15) and unburned fuel, then particulates and most recently nitrogen dioxide.

The latest European standard, Euro 6, requires vehicles to emit far less pollution than older models, but trust has inevitably been eroded after the car giant VW was caught cheating16)―using software that activated the emissions controls only during tests.

At Bath University, engineers use a “rolling road” and a robotic “driver” to put cars through realistic simulations of how they are normally used, to find out exactly what’s released from the exhaust pipe17).

They are also working to understand the trade-offs involved in cleaning up an engine.

For example, adding more pollution-trapping devices can add to fuel consumption, which means increased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undermining effort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And however good the latest standards, they still leave vast numbers of older vehicles out on the roads.

Hence the idea of a national scrappage18) scheme―to provide incentives to drivers to switch to a cleaner model.

It’s attracting growing support from an unlikely coalition including the 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 London First, Greenpeace and the Licensed Taxi Drivers’ Association.

The challenge, as ever, is to find the money to make this happen and to agree who should pay―taxpayers through government incentives or the vehicle owners themselves.

Prof Chris Brace, an automotive engineer of Bath University, says, “Whichever way you approach it, you are asking people to spend more in taxation or more to buy new vehicles, and we need to decide whether that’s something we’re comfortable with as a society.”

Some awkward choices lie ahead.

Will the parents of an asthmatic19) child dig deep in their pockets to switch to a cleaner car?

Will new housing developments include charging points for electric cars?

Will the money saved from a fuel-efficient diesel be seen as worth sacrificing for the sake of better air for everyone?

And bear in mind that these are “First World” questions.

In the rapidly growing cities of Africa, and many parts of Asia, there is hardly any monitoring of pollution at all, let alone political will or money to tackle it.

倫敦的一所小學或許會給該校學生發放口罩。康沃爾郡的地方委員會或許會采取極端措施,將居所位于繁忙道路旁的人遷移出去。

巴黎、雅典、墨西哥市、馬德里這四大主要城市計劃在2025年前禁止一切柴油車。

在德國,斯圖加特市已經決定,出現嚴重污染的天氣時,禁止除最新型號以外的一切柴油車出行。

印度首都新德里常常為有害氣體所籠罩。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該市或將調用噴氣發動機,試驗看能否產生向上的氣流驅散不潔的空氣。

據世界衛生組織計算,全球多達92%的人口暴露在不潔的空氣中,但這一數字掩蓋了一個事實,即空氣污染有多種不同的類型。

對鄉村的窮人來說,污染是燃燒木柴做飯或室內的糞便產生的有害氣體。

對繁華大都市中的棚戶區居民來說,污染是交通廢氣、油煙以及建筑灰塵的混合體。

在發達國家,污染氣體就是汽車尾氣和氨氣的混合。給大型農場噴灑農藥后氨氣隨風傳播。

歐洲城市鼓勵人們購買節能型柴油車,以降低碳排放。對這些城市來說,危險來自有害的二氧化氮氣體和被稱作顆粒物的小粉塵污染物。

首要的措施是準確了解哪里的空氣遭到了污染,以及人們是如何受到影響的――得出的結果很能說明問題。

個人數據

萊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正在跟蹤一個可攜帶空氣監測器,以準確收集個人層面的數據。

我們觀察的對象是14歲的志愿者羅根?艾迪。他用特制的背包裝著這個裝置,記錄周圍空氣的詳細數據。

他走過的地方都會以線條的形式精確地顯示在一個電子地圖上。這些線條的顏色表示了不同地點空氣的不健康程度。

當他在擁擠的交叉路口等候通過時,所處位置的空氣質量要嚴重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指標;在小街道時,空氣則異常干凈;當位于室內商場旁邊的頂棚下面,旁邊還停著一輛發動機空轉的小汽車時,所處位置的空氣差得幾乎爆表。

看了污染情況如何大幅變化的圖示后,羅根改變了對空氣的看法。他的朋友也立刻改變了習慣。

“了解這一情況的人,放學后再也不會在大巴附近等朋友了,”他說道,“現在會在遠離大巴的地方等。顯然,這對他們是有觸動的。”

萊斯特大學使用了多種裝置來繪制一份詳細的圖示,展示污染高發區形成的地點和時間。個人監測器是其中之一。

很多情況下,這類高發區在高峰期交通擁堵時形成,存在時間可能很短。

萊斯特大學的羅蘭?利教授認為,準確了解車輛減速慢行或者停車的時間和地點將有助于管理車流,使之τ錐和老人這些弱勢群體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改善交通系統是我們都能做的一件事情。這樣,擁堵就不會在小學或老年人的住所旁發生,而是在城市的其他地區,在那里,危害會少一些。”他說。

凈化發動機

不過,先來解決污染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排放污染物的汽車,如何?

在歐洲,生產商們迫于監管部門的壓力,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大幅凈化了各自生產的發動機:先是控制一氧化碳和未燃燒的油料,之后是顆粒物,最近又開始控制二氧化氮。

最新的歐洲標準“歐六”規定,汽車的廢氣排放量需遠低于舊型汽車。但在汽車巨頭大眾公司的作弊行為曝光之后,這種信任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質疑。大眾利用軟件使排放控制在測試時才會啟動。

巴斯大學的工程師們利用一個“滾動道路”和一個機器人“司機”來模擬汽車在現實環境中的正常使用,以此查明汽車廢氣的確切成分。

他們也在研究凈化發動機過程中需要權衡的方方面面。

比如,過多的污染截留裝置將增加油料消耗,也就意味著二氧化碳的排量將會增加,進而破壞了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工作。

并且,不管最新的標準多么好,都管不了路上大量的老式汽。

因此,有人想到了全民報廢舊車計劃,旨在激勵駕駛員換用更加環保的車型。

這一想法獲得的支持越來越多。小企業聯盟、“倫敦第一”組織、綠色和平組織以及執業出租車司機協會都支持這一想法,盡管這些機構之間并不大可能結成聯盟。

這一想法同樣面臨著一個挑戰,即如何獲得所需的資金以及誰應該為此買單:是納稅人以政府激勵措施的形式承擔,還是由車輛所有人自行承擔。

巴斯大學汽車工程師克里斯?巴拉斯教授說:“不管哪種方法,都是要求人們交更多的稅或花更多的錢來購買新車。我們需要搞明白,我們整個社會對此是否樂意。”

我們會面臨一些尷尬的選擇。

孩子患有哮喘,其父母是否還愿意花錢換成更加環保的汽車?

開發新房屋時是否會配置電動汽車充電樁?

為了讓人人都能享受更好的空氣,是否值得放棄本可通過使用節能柴油車節省下來的錢?

要清楚,這些還都是“第一世界”的問題。

在快速發展的非洲城市以及亞洲的許多地區,連對污染的監測都幾乎為零,更不用提應對污染的政治意愿或經費了。

1. diesel [?di?z(?)l] n. 柴油車,內燃機車

2. deploy [d??pl??] vt. 有效地利用;調動

3. updraft [??pdr?ft] n. 上升氣流,向上排氣

4. fume [fju?m] n. (難聞且常為有害的)煙,氣體

5. shanty [???nti] n. 棚屋,簡陋小屋

6. soot [s?t] n. 煤煙灰;煙垢

7. ammonia [??m??ni?] n. 氨;氨水

8. spray [spre?] vt. 噴灑(液體)

9. nitrogen dioxide:二氧化氮

10. speck [spek] n. (粉末狀物質的)微粒

11. particulates [p?(r)?t?kj?l?ts] n. [復] (尤指燃料燃燒時產生的)顆粒,微粒

12. junction [?d???k?(?)n] n. (公路的)交叉路口;(公路或鐵路的)匯合處,樞紐站

13. arcade [?(r)?ke?d] n. 室內(購物)商場

14. spew [spju?] vt. 噴出,放出,涌出

15. monoxide [m??n?ksa?d] n. 一氧化物

16. 指2015年曝光的大眾“排放門”事件。2015年9月18日,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所售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檢測的軟件,可以識別汽車是否處于被檢測狀態,繼而在車檢時秘密啟動,從而使汽車能夠在車檢時以“高環保標準”過關,而在平時行駛時,這些汽車卻大量排放污染物,遠超法定標準。

篇(9)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緊扣教學大綱,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探討課本中環境教育的因素,詳細列出中學化學各章節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施以環境教育。以“水”為例,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應明確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我國434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188個,年影響工業產值200多億元。我國不僅水資源不足,而且工業三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嚴重污染。據1987年的統計顯示,我國污水排放約416億噸,其中45%來源于城市污水,55%為工業廢水。根據我國有關部門對532條河流的監測,有436條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據推測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體廢物已超過1000億噸。通過上述知識與相關的化學知識的有機結合,增強了學生的環境意識,使“愛護自然,保護環境”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

二、改進化學實驗,強化環境教育

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的,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質的,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或變化實驗的形式,從而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而且是對學生加強環境教育的極好機會。如許多實驗毒氣外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裝置漏氣。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教育好學生,在實驗前首先要做好氣密性檢驗。在一些有毒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里,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者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

三、結合本地實際,切實開展環境教育

篇(10)

與此同時,這場席卷北京等幾個大城市的霧霾天氣使得大氣污染監測與治理方面的投資機會引發了更多的關注和思考。

“我們明顯感覺到,現在大型的空氣凈化器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歡迎,尤其是企業和一些富有家庭踴躍購買。說明這個市場已經慢慢培養起來了。”一位關注環保行業的投資人稱。

VC/PE們也開始重新尋找著這一細分領域中有望脫穎而出者,對大氣污染的檢測和治理產業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北極光創投北京公司董事總經理楊磊表示,他們近期對空氣處理企業很有興趣,比如公司將投資的一家空氣凈化器公司——貝昂科技,這家公司的凈化器可以除去小至20毫微米的可吸入顆粒。

這是一個頗為誘人的市場。上述投資人告訴記者,2012年新能源行業一片慘淡,使得看好清潔技術的60%以上的投資人轉向了環保產業。事實上,在創業板上市的先河環保、聚光科技等“空氣概念股”,已經以其漂亮的業績對投資者形成了不小的召喚力。

2012年,我國清潔能源行業有2家具有VC/PE背景的企業上市實現5筆退出,累計獲得賬面回報2.02億美元,IPO平均賬面退出回報率高達32.4倍。其中,東江環保的上市為堅守10年之久的中國風投、永宣創投分別帶來了79.09倍、65.63倍的超高賬面回報率,而2010年才入股的金石投資僅獲得2.07倍的賬面回報率;津膜科技的上市為高新投資以及中信建投分別帶來了12.21倍、2.98倍的賬面回報率。

更大的環保商機

中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對環境的破壞正在產生嚴重后果。中國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居世界之首,90%的河流受到污染、40%的人口沒有潔凈飲用水供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酸雨威脅。中國一線城市的PM2.5年平均濃度都在55微克/標準立方米以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量準則》,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標準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比每標準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約增加15%。

對于政府來說,中國的經濟必須要變得綠色。對于民眾來說,生活環境必須變得更加清潔和宜居。這些愈加迫切的需求和實際待解的問題,使得環保產業在經濟寒冬時依然保持穩固增長。政府即將投入千億元的大氣污染治理活動,也將催生和帶動多個高達百億的細分產業組成的空氣治污產業群。

上述投資人告訴記者,空氣污染對無論家用或是商用的空氣凈化工具都會有新的市場機遇,也許會催生下一個新的市場需求。而在環境監測方面設備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員瑄談到,根據相關企業高管和銷售估計,過去一個月,受北方地區持續霧霾天氣的影響,空氣凈化器銷量增至原來3倍以上。僅1月25日-29日5天,國美電器北京地區空氣凈化器和空氣加濕器的銷售總額已達去年同期的5倍。一些很早就涉及凈化行業的傳統家電巨頭如遠大、美的、格力等,正利用集團其他產品的優勢加速推廣空氣凈化器產品;霍尼韋爾、松下、夏普、3M等大型跨國公司也依托其長期積累的相關技術,進一步拓展市場;主營健康產品的安利也在近期開始涉足生產空氣凈化器產品。

隨著人們對空氣質量關注度提升,一些帶有凈化環境概念的企業也將受到投資者青睞。獲取新鮮空氣所需要的代價,也許會催生下一個新的環保商機。

長期關注中國環保產業的領頭網站谷騰環保網總經理王新星表示,僅環境監測儀器一項,將催生一個百億元市場。

2012年11月初,國內首個大氣復合污染超級監測站在廣東揭牌,總投資超過7500萬元。王新星分析說,根據“十二五”規劃,僅在空氣質量PM2.5監測方面,全國將建設1500個監測站點。僅此一項,將產生20億元以上空氣監測儀器采購市場,而相關監測儀器市場規模將遠超百億元。

作為空氣檢測領域的領頭羊企業,先河環保占據了約30%的市場份額。該公司進入空氣檢測領域已逾10年,已經具備自主創新的優勢,可以預計其后將有一個大的發展。

事實上,空氣監測只是其中的一個商機。而從源頭上嚴控、整治污染,將是未來治理環境的方向所在,其間有著更巨大的商機。

2012年12月5日,環保部公布了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大氣污染防治規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標志著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標導向正逐步由污染物總量控制向改善環境質量轉變,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轉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萬億級別的數字。環保產業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必選項。”楊磊談到,僅是處理工業廢氣,就有幾千億的市場規模。而中國的大氣治理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潛力極大。

就現階段而言,中國的大氣污染主要是粗放型的能源利用方式造成的。我國消耗的能源中,一半以上是煤,而火力發電脫硫、脫硝都不過關。用的石油一半靠進口,買的都是便宜的含硫量較高的油,煉油廠脫硫工藝也很差。再者,這些年汽車大量增加,發動機質量也不夠好,種種問題根源上還是經濟緣故:為了降低成本而犧牲了環境。

因為脫硫的需要,上述投資人認為,未來電力行業將成為治理重點。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電力行業脫硫建造市場容量將超過500億元,運營市場到2015年規模將達到32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0%以上。此外,保守預計“十二五”期間電力行業脫硝市場容量將超過1900億元。

在他看來,脫硫真正的難點,其實是需要提升汽油的煉制水平。據記者了解,目前煉油主要采用含錳添加劑來脫硫,這樣比較便宜,但錳對人體有害,不宜采用。采用其他辦法成本就要增加很多。但要真正解決霧霾問題,在煉油上就不得不做文章,這需要技術領先。

“環保是一個大產業,每一個行業的頂尖企業都會大有前途。”他表示,不管是哪個領域的企業,只要技術領先,它就會很厲害。同時他認為,環保的治理要看總體,比如即使脫硫治理污染減少到零,但別的污染源還在,大氣污染還是照舊。

可見,治污需要做全方位的努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空氣治理行業是一個永遠的朝陽行業,規模會越來越大,而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資本的嗅覺

在商機面前,資本早已聞風而動。

近年來,雖然環保產業的投融資態勢也呈現出了“霧霾籠罩”的態勢,尤其是去年投資狀況尤為惡劣,但也有很多基金一如既往地關注并投資這個產業。

典型的投資案例如:青云創投2012年投資了水處理設備制造商寧波沁園集團;泰山投資及方源資本聯合對兆恒水電的投資;紅杉資本投資了做土壤修復的北京建工環境;經緯和紀源資本投資了石油污水處理企業安潔士;北極光投資了工業污水處理企業東碩環保和污泥處理企業中持綠色等等。

與此同時,一些環保基金也在紛紛成立。2012年4月,國內首只專業推動節能環保投資基金——中宸基金成立,其中用于環保產業的資金規模約100億元,主要用于垃圾發電。

啟明創投創始人瑞斯徹認為,近期節能產業投資與以往不太一樣,最顯著的是投資者發現很多清潔技術公司估值回到了“更理性的水平”,這使得更多基金愿意投資這個領域。比如2012年,啟明創投投資環保產業的比例從不到10%提高到15%,目前他們正在考慮投資一家水處理企業。

上述投資人很認可瑞斯徹的看法,他表示,雖然目前有大量的創業者和資本涌入,但環保產業很難重復新能源的老路,尤其是:在短短數年內產生爆發式增長。據記者了解,中國的新能源投資往往一窩蜂,產能上得很快,但這些企業往往是市場和原材料兩頭在外,競爭力不強。這也是新能源投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基金對環保的投資將會更理性。

原因之一是拉動環保產業大發展的主要因素取決于政府。尤其是在垃圾處理、市政污水處理、土壤修復等領域,買單的往往是地方政府,政策市使得這個產業發展同新能源汽車一樣,取決于政策的出臺,以及各級政府的決策和執行;此外,這個產業的企業多為服務型、工程類的企業,項目周期很長,人的因素占很大比重,這使得環保產業不可能產生爆發式增長。

這可以從所投企業和領域來分析:由于市政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政府比較關注,不僅出臺政策,各級政府也會為此買單,因此,這類企業更受資本青睞,也出現了不少上市公司;而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相對前兩者屬于較新領域,吸引資本數量就少一些。由于中國的環保項目最早是從污水處理開始起步,因此污水處理領域的項目不僅回報較高,市場更成熟,對企業也更有吸引力。

“國內很多環保企業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靠獲取政府補貼及獲得政府買單,企業發展受政策影響較為明顯。”楊磊表示,污水、固廢等方面政府傾注的心血和關注度更高一些,也導致了資本往這些方向傾斜。而靠生產終端設備面對普通消費者的環保企業獲得的補貼可能就比較有限。

北極光創投一直非常關注環保產業,其三分之一的基金都會投往相關領域。近年來,北極光每年都會投四、五家環保企業,主要集中于生物燃料、太陽能、儲能以及節能環保高端材料等各類環保企業。由于專注也專業,他們所司成長性非常好,即使在去年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有些公司的利潤和收入甚至增長了400%。在楊磊看來,如果一個公司的增長低于100%,投資價值就極小了。

“去年,我們融了一個4億美元的基金,和一個大約1億美元的人民幣基金,用于三四年間的持續投資。”

曾經有機構預測過,在“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的投資需求將達3萬億。在大氣、水、土壤、固廢這些細分領域中,都會有巨大的空間孕育出行業巨頭,假以時日,一定會出現若干家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

他們認為,那些能夠在未來崛起于市場之中的領軍者一定要具備兩方面的能力:對核心技術的掌控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例如受到眾多基金追捧的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曾經以幾近完美的解決方案一舉拿下著名的紫金礦業污水治理項目。究其原因,在于高能時代憑借其20年的工程經驗和極大的技術優勢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能確保被污染的土壤得到治理,同時還能產生經濟效益。

上一篇: 工程監理的基本內容 下一篇: 高中歷史科研課題研究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 | 日本在线视频中文有码 | 香蕉网在线日韩直播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 | 亚洲|AV性色大片 | 亚洲资源站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