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41: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水利發展的意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生態環境受水利工程影響的原因
生態環境受水利工程影響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水利工程自身存在缺陷;因為建設水利工程無法避免的將改變原河流的流向,而原河流流向的改變又必然將會破壞生態系統。
第二個方面,人類未能按著自然界的規律行事,缺乏自我約束。一些人往往只顧自身的利益,無節制地向大自然掠奪資源,一旦這種索取超出了水資源環境實際的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將會遭受嚴重的破壞。
第三個方面,因為受目前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人類在特定的時間條件下對大自然的規律沒有充分的認識,很容易忽視建設水利工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
第四個方面,監管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建設導致的生態問題,往往由于管理制度或者監管不到位,導致問題的加劇,解決起來變得非常的麻煩。
2.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指,在遵循生態平衡的要求與發展下,從生態的角度出發,建立符合可持續利用和良性循環的水利體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現如今,水利工程建設必須走生態水利的道路,也就是說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必然的選擇。
首先,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保護與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迫切要求。近幾十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氣候變暖、冰山消融、海平面升高、動植物消亡、江河水污染等等。與此同時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洪水等頻繁發生。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惡化,這對人類自身的發展與生存構成了直接的威脅,怎樣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課題。我們都非常的明白,保護與改善生態環境和各行業、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就水利工程建設來說,其和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環境影響也非常的廣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沒、生物多樣性受影響、小氣候的形成、庫區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設面對如此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利部門必須轉變傳統的治水思路,走生態水利的道路。
最后,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生態城市”建設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內在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對城市的品味也隨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水利工程,在我國城市發展過程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應該從傳統水利向生態水利轉變。
3.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任何建設項目必須遵循的,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必須在滿足供水、灌溉、發電、航運、旅游、防洪等基本需求外,還必須滿足可持續性的要求。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安全性,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不僅要符合生態學的原理,同時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學與水文學的規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學與水文學的規律才能確保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安全。建設好的水利工程應該能夠承受干旱、冰凍、風暴、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破壞力。為了能夠確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須在建設水利工程時對河勢運動的規律進行動態的研究。在進行河流橫、縱斷面設計時必須充分的考慮到河流侵蝕、沖刷等特征。經濟性原則也是任何一家建設企業在建設時必須考慮與遵循的原則。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中必須遵循效益最大、風險最小這一經濟性原則。我們都知道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風險是因為生態演替的過程與結果無法預先知道導致的。正是這種風險的存在就促使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應該重視生態系統的長期評估與監測。而考慮到效益最大,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可以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自我恢復規律,使投入最少,達到效益最大化目的。
4.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建議
4.1加強對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重視,注重生態效益
對自然河流實施控制是傳統的水利工程設計的特征。而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要求水利工程師樹立新的理念,放棄傳統的控制自然界理念的動機。由于人類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控制自然界,因此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才是人生存發展的最終目的。在進行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為了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人們應該充分的利用生態系統的自設計與自組織這個自然界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由于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性,不存在兩條一樣的河流,即使對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區域其特點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必須因地制宜,對該區域進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該河流在該區域的美學價值與自然屬性,最終形成最好的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方案。另外,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是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前提,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應該使得水利工程既滿足生態環保的要求,同時也滿足人們生活與環境質量的要求。
4.2加強對水利工程建設生態的重視,處理好污水棄渣
污水棄渣的處理對于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來說尤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特許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來處理污水棄渣。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建立化糞池與簡易的廁所來接納工程施工區域的污水,從而達到防止污水對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響。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該考慮棄渣的堆放,必須確保施工區域原有景觀在施工完成后能夠恢復;首先開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層,并將開挖出來的表土耕作層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4.3做好水利工程環境監測工作,加強施工區域的保護
對已經或者正在建設的水利工程,應該建立相應的環境監測項目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環保的標準。在該指標體系當中對相關監測人員與單位的職責應該做明確的規定,這樣出現當出現問題就能及時的找到相關的責任人,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5.總結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關注生態是人們思想認識升華的必然結果。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加強對生態化水利工程的重視。生態水利建設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跨世紀重要工程。因而必須加強領導對其的重視,將生態水利建設納入長期的工作計劃。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7-0034-01
生態農業建設是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生態農業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生態農業建設快速穩健發展之路。
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一、搞好生態農業建設,水利工程建設尤為重要
(一)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需要加強水利建設
生態農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概念,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農業。 它的內涵就是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種資源,能夠使發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全面協調,形成林木、果樹、魚類、畜禽、農作物和農產品加工良性循環發展的態勢。
水利工程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生態農業的作用極為重要。實現農田的有效排澇和有效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耕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是以運轉協調、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基礎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協調發展,才可以有效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比如以周至黑河引水工程為例,水利工程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對于生態農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另外,實現農田的有效排澇和有效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耕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所以我們認為,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基礎是運轉協調、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建設。只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協調發展,才能有效地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這是縣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命脈。
(二)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周至西駱峪水庫建設證明,如果沒有健全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那么必然就會造成旱澇現象常發,洪澇災害會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傳染病流行、糧食絕收等問題;干旱缺水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土地鹽堿化嚴重、草原退化、樹木干枯等問題。
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加大農田水利建設的力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和干旱缺水的問題,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根本上扭轉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現狀,這一點無論從縣域經濟還是我國農業發展概莫能外。
(三)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提高和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善治國者必治水。水利工程建設,還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奮斗目標,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不斷提高糧食的產量。同時,生態農業建設是以產出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是農民增收增產的法寶。因此,生態農業的標志就是通過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來體現,加強農產品加工、經濟作物、糧食生產、水產、畜禽等一體化發展的綠色農業生產就極為重要。
例如周至縣大力發展獼猴桃示范基地,加強綠色農業生產,那么水利工程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它能夠減輕農業用水污染,切實改善土地退化現象,有效避免土壤鹽堿化及荒漠化,改善植被條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二、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需要抓好的工作環節
(一)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興水治旱、治水興縣”的執政理念,加大興水治水力度,切實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節灌、水庫灌區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設,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耕者有其田,其田能澆灌。認真實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設,切實加強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為重點的戶辦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著力解決旱山村“飲水難”和農村飲水安全。加大病險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復水毀水利設施,確保農業生產用水。做到辦農民之所需,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用民主來組織廣大農民群眾共同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二)提高責任意識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旦發展工程質量問題,應在第一時間內向水利局質監站或水利局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及時制止和處理,減少損失,確保工程建設質量,防患于未然,便于今后工程移交當地站管理后少出問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轄區內新建的水利工程,當地水利站所要無條件的協助施工隊搞好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
(三)增強安全意識
充分認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實行項目業主負責制,成立專項安全管理機構,認真對施工安全生產工作中每個環節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堅決克服消極厭戰情緒和輕視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點和規律,不斷規范水利工程施工組織和現場管理。
(四)按照合同施工
[DOI]10.13939/ki.zgsc.2015.41.182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東邊與湖北荊州市、荊門市接壤,南邊與湖南省石門縣毗鄰,北邊與湖北省襄陽市和神農架林區相接,西邊與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相連。宜昌市中心城區位于著名的長江三峽西陵峽,距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40公里,距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僅3公里。自20世紀70年代葛洲壩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就標志著宜昌市水利工程建設發展必將由此展開。1994年,從開始便引發移民、生態環境等諸多問題的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始興建,這一史詩性建筑物再次把宜昌這個鐘靈毓秀的城市放在世人眼前。然而盡管葛洲壩水電站與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從最初的爭議不斷到現在已經完全具有防洪、航運、發電、種植、灌溉甚至更多功用,但是它們面對的群體是全國地區,所以對于宜昌地區的防洪、灌溉功用并沒有宜昌本地的小型發電站取得的效果來得更為直接。
1 現 狀
(1)對于各大水利樞紐工程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的只是發電、蓄水等,其實不然,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與其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主要就有三大效益,也就是防洪、發電與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最核心的效益。
(2)興建水利工程過程中,有些議案中已經預見的問題仍舊亟待解決,比如生態系統破壞、地質災害預防。有的問題在興建工程的時候已經被肯定和認識,但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暫時還沒有有效且完整的方案去解決所以被擱置。還有的是一些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了新的應對和解決辦法。
(3)《三峽后續工作規劃》里明確提出要在適當時刻開展三峽后續有關工作,對于確保三峽水利工程的長期安全運行和能夠持續發揮綜合效益,提升三峽水利工程服務我國國民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能力,后續工作所占比重不可忽視。
(4)近年來,宜昌市在加強水利工程及相關產業的監督管理和相關制度建設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針對宜昌市水利工程建設這一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并不是個例,已經開始有其他地區意向建設新的水利工程,并且已經開始有采取這種監督管理和相關制度建設措施。
(5)管理體制方面,葛洲壩工程、三峽工程、清江隔河巖、高壩洲分別由中央和省屬國有企業管理,地方小水電站(單站裝機5萬kW以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
2 當前宜昌市水利工程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是2015年5月1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與水利部聯合下達湖北省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計劃,總投資資金達23.9782億元,主要用于湖北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在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發展史中,其他地區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水利工程項目能夠如此被重視和引起如此多關注的目光。這一措施是積極有效的,表明了國家對于湖北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態度,把水利工程建設當做一件穩定大局的大事來看待。
二是水利部已經成立安全監督管理司,以往對于各大水利工程的詬病已經有明顯減少和改善,無論是葛洲壩水電站還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或者宜昌本地的中小型水電站,盡管不可否認的會對周邊地區環境和生態污染防治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實際上,水利工程帶來的效益要比弊端大得多,這里的效益并不是指的經濟效益,因為宜昌市大型水電站譬如葛洲壩水電站、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不對宜昌當地發電的,它們構成的梯形電站更多的是針對全國,但是帶來的防洪、航運、灌溉作用帶來的宏觀效益是明顯的。
三是自70年代葛洲壩、1994年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工以來,盡管與其他行業的發展形勢相比還是有不足之處存在,但是在水利工程發展這方面近些年引起的關注越來越廣泛,近年來的一些重大措施或者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取得的一些比如三峽電站機組今年首次全開運行等成績都將擴大其影響力度。
四是隨著時展,專業人才需求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在宜昌市各大水利工程單位用人選擇上明顯提高征選條件,這也將明顯表現為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明顯提高。在國家發展必然趨勢的促使下,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于宜昌市水利工程建設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3 結 論
(1)宜昌市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設雖然在全國范圍內知名,但是宜昌本地發電另有三百多座小型發電站進行水力發電以及防洪、灌溉等作用。葛洲壩水電站、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等發電先輸送至國家電網再按比率分配。宜昌市水利電力局分管宜昌地區各小型水利發電站,并對其進行宏觀指導性管理。
多年來,烏蘇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家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加快了以末級防滲、人飲解困、灌區改造、水土保持等為主要內容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條件,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新要求,農村水利發展正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筆者就我市農村水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1.農村稅費改革后投入出現很大缺口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推進,作為農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主渠道的“兩工”已完全取消,加之村(隊)集體經濟薄弱,這意味著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投入渠道、組織形式、管護方式等都已發生根本變化。與此同時,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實行“一事一議”后,出工出資由農民自行決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認識不統一,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現象時有發生。
對此,筆者建議,在不斷總結以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受益農戶和其他社會力量多元積極性,努力引導和促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深入、持續、健康發展。
1.1切實增加政府投入。目前,中央通過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從新增財政支農資金和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中,較大幅度地增加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地方政府也應切實擔起農田水利建設的責任,把農田水利建設納入預算,逐年擴大投資規模,并形成制度。
1.2充分調動受益農戶投入的積極性。要正確認識減輕農民負擔與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關系,嚴格區分農民自愿投資投勞與加重農民負擔的界限,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民主議事、組織協調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充分調動農民投資投勞的積極性。一般來說,由于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可以改善農民自身的生產生活條件,農民可以從中受益,只要引導得好,農民是有積極性的。
1.3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要把利用社會資金作為解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的有益補充,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的主體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其他經濟組織。投入的工程只要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農田水利規劃,不改變工程的性質和用途,不降低建設標準和質量,就應該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2.建設管理不到位導致農村水利工程粗制濫造隱患多
在每年春秋的大規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小型水利工程形式項目多,如果管理跟不上,督導不到位,往往發生不按規程規范施工的現象。特別是當水旱災害發生后,為了確保災后的農業生產,有些鄉(場)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工程倉促上馬,邊設計邊施工;有的自認為工程項目小,沒有設計也施工;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常常是憑感覺、憑印象,能省就省,以舊代新、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工程粗制濫造、質量低下,抗壓、防滲、過流等技術指數不達標。工程建成后事故多多、隱患重重。
對策建議:嚴把五關。一是嚴把工程開工關。凡資金落實不到位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二是嚴把施工隊伍關。凡不具備相應資質級別的施工單位不得進場施工。對弄虛作假、掛靠有資質企業或轉包的施工單位要堅決清退出場。三是嚴把監理關。一要落實好有資質的監理單位,二要選派技術熟練的專業人員進駐工地。認真履行監理職責。四是嚴把建筑材料進貨關。建設單位要委派專人堅守工地,凡無生產廠名、產品型號、質量檢驗報告、產品合格證書的四無產品一律不得進場。在施工用料上要堅決按設計要求選配材料,防止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舊代新。五是嚴把驗收關。施工方要做好施工的過程控制和原始資料的記錄、收集、整理。建設方要協調好施工、監理等各方關系,認真做好分部、分項工程的驗收和單位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該返工的要返工,該補課的要及時補課,確保工程質量。
3.機電井管理方式民營化,加大了地表水、地下水統一管理的難度
全市機電井管理的方式大致有三種:一是村(隊)集體管理,這種方式只占很少一部分,即:由村(隊)指定一人負責代管,年底由村(隊)發給工資。此類管理法現基本上適用于農村集體村隊生活飲用水供水井。二是租賃管理,這種方式所占一定比重,即:按井的使用年限和出水量定承包費,承包人應每年給村(隊)上交一定的承包費,井的維修、維護都由承包人負責。三是個體出資自主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大都是農戶個人和土地開發商出資打井,此類以土地開發商居多。其管理辦法是:“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機電井管理方式的民營化,使大量水資源管理主動權落到了一部分農民手中,加之個人私欲從中作祟,“人情配水”、水費收取標準隨意確定,即損害了農民群眾的利益,也給全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統一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對策建議:一是實行兩統一,即:統一配水、統一水價。統一配水就是機電井所在村委會根據作物的要求,統一調配水量,保障作物適時灌溉;統一水價就是機電井所有人必須執行當地鄉(場)、鎮政府規定機電井服務統一價格,不許亂加價。二是對機電井維修進行限時。經營者要經常維修、保養機電井,農忙時節,機電井出故障要限時修好,保證不誤農時。三是對村(隊)集體管理和租賃管理的機電井進行公開拍賣、公平競爭。形式是:村委會召開村民大會,每個農戶都有權參加拍賣,村委會負責保底,并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約束經營戶的用水行為。
4.群眾環保意識不強可能導致新的水土流失
在新建、修復、改造、加固農村水利設施中,由于一些群眾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強,只看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觀念,伐林毀草、挖渠筑路、余土亂堆、圍墾設障的現象時有發生,人為地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另外,由于近幾年土地開墾面積的不斷擴大,農業灌溉大量占用生態用水,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土地荒漠化嚴重,甘家湖林場梭梭林、胡楊林均面臨缺水危機。
中圖分類號:S27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是一個處于發展中的農業大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人多地少、水資源短缺、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勻以及水土資源不相匹配,也正是由于這些,才決定了農田水利建設在我國農業中占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農田水利工程的加強不僅能夠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促使農業增產,而且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
農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除澇等各種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水利設施,能夠有效抵御旱澇災害,保證農業穩定發展,是我國現代農業走可持續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作為基礎的農業生產設施,農田水利工程不僅是農業生產的根本命脈,還是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騰飛、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之一。由此可見,農田水利工程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 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的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發展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現代農業也得到了大跨度的發展,為工業等行業的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具體來講,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的意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夏兒女與自然災害持續的、頑強的斗爭,尤其是與水旱災害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只有取得治水的成功才能保證百姓的生活和國家的穩定。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然而與此同時灌溉面積持續增加。隨著各種技術措施的應用,在農村體制改革和農業科學研究的支撐下,農田灌溉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糧食緊缺的問題,使人民群眾真正過上了溫飽的生活。由此可見,農田水利工程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這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
農田水利工程關系到農業的發展,而農業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三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之一,直接影響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步伐。只有為農業生產打好基礎,依靠現代農業的發展,才能為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奠定基礎,為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提供支撐,藏富于民,保持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社會的和諧穩定。由此可見,農田水利工程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我國農產品多來源于灌溉耕地,因此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直接關系到灌區的更新改造進程,進而關系到農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和效益。限于農業用水量無法持續大幅增加,因此只有依靠灌溉水的充分利用來擴大灌溉面積、保證灌溉效益。現代農業對灌溉水的利用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現代農業生產也極度依賴于高效低耗的灌溉技術和設施,因此農田水利工程直接關系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制約著現代農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只有保證農田水利工程與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從而保障社會和諧穩定,滿足我國基本國情對農業生產的要求。
2 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意見和措施
2.1 整合資源來制定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總體規劃
對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來講,最基本的就是規劃。要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制定出村級農田水利建設的總體規劃。政府要本著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以及講求實效的原則,將水資源合理配置作為出發點,加強對規劃編制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力度。這一措施可以由水務部門來牽頭,并聯合國土規劃等部門高起點規劃和高標準設計,從而保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以及管理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
2.2 廣開投資渠道推進水利配套工程建設
應該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的投入,并對大型灌區續建配套改造資金以及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進行充分的利用,來實行中低產田的改造、鹽堿地的改良以及灌區建筑物的建設、灌區分期進行改造,從而使灌區的骨干工程和小型的田間工程配套齊全。設立小型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旱澇堿沙荒進行綜合治理,重點抓好田間工程配套與末級渠系節水改造,促使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朝著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要做好資金統籌工作并擴大本級投入。可以組織鄉村的干部以及縣鄉的相關部門,使其積極投身于這一工作中去。對于村級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設來說,要在群眾民主決策的基礎上,實行政府補助的方法,來引導農民投資投勞。
2.3 應用高新科技手段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需要加大各種新技術的推廣,建立信息化網絡,聯合調度灌區水資源,尤其是做好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最大化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效用,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3 結語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的迫切需要,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是擴大內需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一定水平的技術資源以及資金支持,為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收入的增加、農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我國農業生產受到資源的約束和市場的限制,加入世貿組織后農業面臨嚴峻的競爭形勢,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產還落后于城市經濟發展、工業生產,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還面臨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現存的問題進行研究,適當給予政策的傾斜和經濟、技術的支持,協調好農村與城市發展、農業與工業等行業建設的步伐。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 A
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及其管理概述
小型農村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除澇面積在3萬畝以下、灌溉面積在1萬畝以下、庫容在10萬立方米以下、渠道流量在每秒1立方米以下的農村供水工程與水利工程。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涉及面較廣,從功能上來看可以分為飲水設施、蓄水設施、提水設施、交叉建筑物、輸水配水設施、田間灌水設施、生活供水設施、降漬排澇設施、防洪設施。在實際的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中,蓄水設施一般包括水池、塘壩、小水庫等,供水設施包括農村地區的水窖、自來水廠等,田間灌水設施包括閘管、滴灌、噴灌、灌水溝等,降漬排澇設施主要由排澇泵站、排水閘、低下暗管、排水溝等組成,倒洪吸、渡槽、橋涵等屬于交叉建筑物,提水設施包括提水設備、機井、管道、出水池及電力設施、控制設備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城鄉各地分布十分普遍,在灌溉、排澇、發電、養殖、排洪、改善生態環境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灌溉的基礎,其管理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主體包括農民;二是由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使用和管理過程中涉及到較多的農戶,所以農戶之間需要作出合作和互助;三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分為具有公共(益)性且規模較大的工程以及主要以自用為用途的微小型水利工程。農戶在生活和生產中具有公平用水權,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應當在農戶參與以及政府指導與規劃下有序進行。
二、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發展現狀與問題
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作為農村基建設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具有較廣的涉及面、較大的數量、較小的規模以及較大的環境差異和參差不齊的建設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特點,當前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暴露出了許多有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總體而言,當前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已經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求,甚至已經成為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得到了社會比較廣泛的關注與重視。
(一)農業水資源緊缺急需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進程
我國作為一個缺水干旱的國家,水資源在總量上明顯不足,并且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也十分不均衡,季節性缺水以及區域性缺水現象十分嚴重。而我國同時也是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不言而喻和不可替代的,為了解決水資源不足與農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做到蓄洪補枯、蓄洪削峰,是保障人民生活、農業灌溉、防御洪水有效的,也是必要的手段。
(二)建設標準較低
當前農村中的小型水利工程許多都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建成,受到技術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水利工程具有較低的建設標準,其表現為防洪設計標準較低、地基處理以及地質勘查欠缺、規劃設計與材料質量以及技術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現有小型水利工程由于建設年代較長,所以出現了老化的現象。
(三)工程的完好率較低
農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建設標準較低、規模較小的特點,在經濟、技術、管理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下,設計、規劃、管理以及施工等階段都存在一些問題。水利工程在建設完畢之后需要進行一定的維護與完善,特別是上世紀只重建設,輕視管理,所以水利工程管理沒有跟上這些需求,許多當前仍在使用中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出現了或多或少的病害,并且許多水利工程在受到人為破壞或者自然災害破壞后因為無法使用而被廢棄,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利資源的浪費。
(四)工程的效益較低
農村中大多數小型水利工程都因為配套設施不完善而具有較低的工程效益,在重視建設而缺乏管理的理念影響下許多水利工程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維護管理,從而導致水利工程本身供水能力不斷下降,效益也隨之不斷下滑。
(五)工程管理有待完善
當前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管理機構有待健全、管理條件有待改善以及管理投入與管理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許多原有的水利工程損壞嚴重,例如在灌溉用渠中出現的漏、滲、跑、冒等現象十分普遍,由于農村在用水生產方面的進度缺乏統一性和一致性,所以在農業生產用水時為了自身需求隨意開溝、節流、堵壩、放水等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破壞水利工程的主要因素,從而導致水利工程功能的逐漸削弱。另一方面,新建的水利工程在水費收入較低的情況下維護經費以及管理經費難以得到保障,許多工程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及時的維護與管理。
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工程管理的科學化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效益的低下以及資源的浪費主要歸咎于工程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在此過程中要扭轉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而忽視水利工程管理的意識,通過加強管理來提高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利用率與效率。在完工后的小型水利工程要移交給個人或者相關單位,在明確產權的基礎上來明確工程管理工作的主體。另一方面,要對水利工程配套工作作出完善以確保水利工程效能的充分發揮。由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用途包括農業生產以及防范災害,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雙重性質,而管理工作也要根據工程性質的不同而做出區別,對于經營性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要在核算成本的基礎上進行有償服務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要求。
(二)加大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投入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具有公益性的基礎設施,公共財政應當給予支撐并使農民受益,從而突出其公益性和公共性,所以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應當是公共財政扶持的對象。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政府能夠加大投入,同時調動農民的投入積極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農民投入和政府投入的結合以實現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進程的推進。但是與此同時應當認識到,農民可以進行投資,但是如果每畝地拿出幾百元進行投資的話顯然已經超出了農民本身的負擔能力。所以政府仍舊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主要投資主體。而作為農村小型工程建設與管理主體的各級政府應當明確自身責任,在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以長遠眼光增加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投入,在此過程中不僅要積極建設新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以確保農業發展需求以及農民用水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有必要對已有水利工程進行改造與維修,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政府要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投入資金進行引導,杜絕挪用專項資金問題的產生,水利工程建設單位需要向有關部門匯報工程成本控制情況,從而以便政府部門能夠在協調資金的基礎上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
(三)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
人是進行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主體,所以重視通過人力資源的開發以提高工程管理人員的素質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基層水利工程管理部門中,應當有步驟有計劃的選拔人才并根據人才崗位需求來進行人才培訓與深造,從而確保水利工程管理部門人力資源能夠適應農村小型水工程管理需求。對于農村中的水利工程技術人員應當進行擇優選用并明確其義務與責任,在工程建成以后通過做好技術交底來提高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鐵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社會科學版),2004(3).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4-0327-01在當前新的形勢下,發展“一村一品”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戰略舉措,是各級農業部門建設新農村的戰略抓手,也是將工作重心下沉到村、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戰略基點。東屏鎮是溧水縣農業大鎮之一,近年來東屏鎮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圍繞“綠色農業、特色經濟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的戰略定位,以“調優農村產業結構、培育農業支柱產業、激活農村市場經營”為目標,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有力地促進了鎮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目前,全鎮12個村,村村都有叫得響的特色產業,建成了“萬畝苗木、千畝茶葉、萬畝蔬菜、百萬棒食用菌、百萬只肉雞、百萬頭生豬、億枚雞蛋”等 “七大”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從而為切實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打下了堅實基礎。據統計,2011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3 100元,從事主導產業農戶人均純收入1.9萬元左右,高于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近6 000元;2011年,全鎮12個村,年可支配收入均有較大突破,村均固定收入超50萬元。其中,有9個村固定收入比2011年各凈增10萬元以上,有1/3來源于“一村一品”的資源開發。
1 龍頭帶動,把發展主導產業作為“一村一品”的著力點,實現特色產業新跨越
把符合當地實際、產業特色明顯的村級經濟發展路子作為重點來抓,在發展“一村一品”的過程中,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用市場化、產業化的手段發展農業,整合各項政策和資金,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做大做強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涌現了南京新概念實業有限公司、南京屏湖蔬菜有限公司、南京海盛實業有限公司、南京綠屏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春神蛋業有限公司、南京雙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六龍騰飛”的局勢。其中,南京新概念實業有限公司集種植、養殖于一體,采用產供銷一條龍生產模式,成為該縣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該公司于2011年引進臺灣紅標雞全套現代化流水生產線,當年生產肉雞500萬只,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潤3 000萬元,成為該縣最大養殖戶。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帶動當地500多戶就業,用工300余人,依靠特種種植養殖增加了農民收入。特別是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的南京綠屏生態示范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彰顯“龍頭”作用,3年時間發展苗木逾333.33 hm2,所在的2個行政村,僅苗木開發一項村級年可增加固定收入10萬元,而且就地解決了300多名勞動力就業,人均年增收達3 000元。
2 品牌推動,把農業標準化生產作為“一村一品”的強保障,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品牌形象雙提升
在發展“一村一品”的過程中,東屏鎮堅持從生產環節抓起,規范農資使用,推進標準化生產,有效地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進一步加大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爭創了一批國家級、省、市、縣名牌農產品。目前,東屏鎮擁有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3個,省、市級名牌農產品2個,省著名商標1個,市著名商標3個,縣知名商標6個,名牌、名品總量在全縣名列前茅。榮獲省著名商標的屏湖牌食用菌生產基地,帶動效益非常明顯。食用菌作為保健食品,近年來受到市場的青睞,平均價格由原來的2元/kg左右上漲到10~12元/kg,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基地面積逾53.33 hm2,成員發展到300余人,2011年全年產菇750 t。南京屏湖蔬菜有限公司的環湖牌商標獲得市知名商標后,蔬菜銷售一路走紅,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96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600人發展有機蔬菜,解決就業人員500人,人均增收2 600元。
3 市場促動,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推進作為發展“一村一品”的平臺
實踐證明,發展“一村一品”,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充分發揮市場促動作用。在指導農民種、養以及幫助農民推銷農產品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起著一頭連接農戶,一頭連著市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1-2]。為此,東屏鎮圍繞“一村一品”鼓勵和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培育農民經紀人和營銷大戶,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協會)十農戶”經營模式,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實行規模經營[3-4]。到目前為止,該鎮已組建了南京溧水環湖蔬菜專業合作社、南京金湖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溧水興東花木專業合作社等56家專業合作社,會員人數超過1萬人,輻射帶動農戶逾1萬戶。2012年年初,一次性注冊資本超1 000萬元的東屏鎮溧水海盛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4位養殖大戶、飼料經營大戶聯手,實行 “產、加、銷”一條龍服務體系,每年免費為當地農戶提供雞苗鴨苗,養成后按市場價統一收購,獲利群眾400戶,養殖農戶增收50萬元。溧水興東花木專業合作社,是溧水縣苗木發展的源頭,該社目前有各類苗木基地逾66.67 hm2,成員160余人,年銷售1 800多萬元,在該合作社的帶動下,周邊農戶逾1 000戶發展了近2 000 hm2苗木花卉,實現銷售收入超億元。據不完全統計,95%的種植戶脫貧致富,遠遠超過該鎮平均生活水平。
4 攻難克堅,進一步加快“一村一品”發展
雖然東屏鎮的“一村一品”已彰顯特色,初見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制約因素。在下一步的“一村一品”發展中,將突出“三抓”,進一步加快“一村一品”的發展:一抓招商引資。按照“市場需要、項目可談、近期可建”的要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組織“一村一品”示范點,精心準備一批招商項目,向外推介洽談。利用溧水縣“梅花節”和“金洽會”等各級搭建的招商引資平臺,有針對性地向客商推介,力爭引進一批有市場、有資金、有技術的實業型企業到東屏鎮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增收;二抓項目推進。集中一切資源,全力推進投資額超3 000萬元的南京冬寶實業有限公司項目,力爭2012年年底見成效;加快推進海盛畜禽養殖合作社與希望集團的合作,引進一條超千萬元的現代化生產線,在年內建成投產;大力扶持“久根農機”、“曉康蔬菜”、“春神養殖”3個合作社的設施建設;全力支持徐溪、金湖、長樂3個村“萬畝苗木、千畝蔬菜、千畝設施農業”規范運作;三抓政策鼓勵。將“一村一品”列入村級經濟發展考核目標,同時鎮財政將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一村一品”技能培訓和基地建設,特別是加大扶持優質農產品品牌力度,強化和提高優質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一村一品”示范點,新組建5家以上農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促進“一村一品”健康快速發展。
5 參考文獻
[1] 黃曉江,薛春茂,郭平福.運城市“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實踐成效與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88,390.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人類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權利,但這些權利的實現必須堅持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憑借技術和投資,采取耗竭資源,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方式來實現,同時,當代人不能只為了追求今世的發展,而剝奪后代人本應享有的發展的機會。可持續發展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甚至是某一個單位,水利行業也不例外。
1 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的供給和保障。水利包含著水資源開發利用、除害、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等許多內容。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位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但是,目前我國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時空分布不均勻,利用粗放。目前全國的總供水量,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的水資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節水,浪費嚴重。到下個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接近16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達到和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對水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第二,洪澇、干旱災害頻繁。我國洪澇災害十分頻繁,幾乎每年都發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鄉村的防洪標準普遍偏低,災害損失十分嚴重。干旱災害也經常發生,今后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次災害的直接損失將不斷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少,灌溉技術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較低。第四,我國現有水利工程有相當一部分工程質量不高,設計標準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大中型灌區工程配套不齊,致使工程效益衰減,有的工程甚至報廢。第五,水污染十分嚴重,水環境問題突出。
2 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
2.1 枯水季節水量減少,容易發生澇災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節水量減少,嚴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斷流,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減少。土壤顆粒間的空隙占土壤總體積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間,是涵養水源的關鍵,由于土壤隨水而去,貯水空間就隨之喪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減少,乃文角度講,增強了徑流的年內變化,使洪水季節水更多,枯水季節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庫、湖泊、河道等發生淤積,蓄水容積減小,蓄水量也相應減少,也同樣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澇災。
2.2 增加地表徑流,加劇洪水泛濫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節水量減少,但在洪水季節恰恰相反。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壞,同時,山區更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當暴雨發生時,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夠,坡面截流能力較差,土壤表層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強度遠遠大于土壤入滲速度,雨水來不及入滲,迅速大量產流,瞬時形成山洪,洪水過程與暴雨過程相似,陡漲陡落,歷時短暫,兇猛的洪水夾雜泥沙傾瀉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由于表層土壤,在水力的侵蝕下,大量泥沙隨地表徑流流向塘庫、江河,一方面淤積的泥沙減少了庫容,削弱了水庫的防洪能力,減少水庫的使用壽命,嚴重時易造成漫壩、垮壩等災害,另一方面造成溝渠江河河床拾高,嚴重影響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暢,水位上漲,因此經常出現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現象。
2.3 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由于植被破壞、徑流改變,土壤乃至地質結構受到影響,一遇暴雨,極易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災害。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除了沖毀房屋、道路、電力通訊等設施外,也將破壞農田、水塘、水凼、水庫等水利設施,嚴重的還會影響航運,使河道斷流。
2.4 水環境質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發生次數增加,表層土壤以泥沙形式進入水體,水體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濁度。同時,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及殘存的農藥、肥料等物質,這些物質隨土壤一起進入水體,使水體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嚴重,進入水體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嚴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庫、湖泊、河道等發生淤積,同時,枯水季節水量減少,因此,造成水體的稀釋自凈能力下降,水環境容量減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3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嚴重,影響水資源的利用,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中國的頭號環境問題。遏制水土流失,實施水土保持,是當前唯一選擇,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如三峽庫區。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科學技術。具體說來,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1)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水土保持可以維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滲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庫等)還可以攔蓄徑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減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節可以補充徑流,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化。(2)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設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溝渠等)還可以攔泥拽沙,增加塘庫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減少水庫、湖泊、河道等的淤積,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3)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從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對水利工程損壞率。(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環境的質量。
結束語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行業,其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十分嚴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作用巨大。
參考文獻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目前,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水利行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水利行業相對落后的現狀,已暴露出日益嚴重的水問題。這些都迫使水利行業必須加速改革進程,盡快實現現代化。這也是水利行業在新世紀的奮斗目標和改革方向,實現中國水利現代化是當代水利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一、水利發展存在的問題
1、極端天氣災害對水利工作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年平均氣溫升高、區域降水變化波動大、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加大。極端天氣變化給水利和水利防汛抗旱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有效應對極端天氣變化所導致的災害,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也是我們今后需要面對并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2、解決民生問題對水利要求越來越高。民生問題,是我們黨高度關注和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七大更加強調在經濟發展基礎上,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工作與民生密切相關,特別是飲水安全、防汛抗旱、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民生工程是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期望和要求都很高,這就要求我們在民生水利建設上付出很多、辛勞很多。
3、人與自然和諧融入治水理念越來越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是當代水利人的重大歷史使命。這就要求我們在規劃建設水利工程中,要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為核心的理念,尊重自然、尊重科學、注重給洪水出路,改變長期以來人水爭地,無節制圍墾河道、水庫庫區的做法;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強化地面水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注重水資源開發、配置、調度中的生態問題,促進經濟社會與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4、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水利應盡的職責越來越明。水利與生態環境的改善息息相關。當前,隨著公路、鐵路、城鎮、能源、天然氣化工、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以及伴隨人口的不斷增加,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強度越來越大,生態和環境承受著巨大壓力。因此,保護水土資源、維護河道健康、搞好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生態自然修復維護良好生態環境是我們水利部門應盡的職責。
5、全社會對水利工作越來越關注。當今社會,人們的安全意識、參與意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信息獲得渠道廣、傳播速度快,社會各界對水利工作特別是防汛工作越來越關注。進一步增強水利及防汛工作的透明度,使水利工作更多地置于社會輿論和公眾的監督之下,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未來水利發展趨勢
1、隨著社會對水利工作及水資源認識的正確定位和社會經濟發展對水利依賴程度的提高,水利的社會化程度將明顯提高;
2、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水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水利的市場化程度會顯著提高;
3、由于國家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興建了大批水利工程,為今后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水利的現代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4、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及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全球信息網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水利的國際化水平也將有所提高。
三、應對我國水利未來發展,應做好的工作。
1、增強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
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水利事關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因此,要加強水資源的區情、水情教育,增加水憂患意識和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為水利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進一步強化政府對水利工作的宏觀調控力度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六屆十一次全委會都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把水利放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充分說明水利的重要性。各級政府要從我區的區情出發,充分認識和進一步加強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強領導,強化對水利工作的宏觀調控力度,及時協調解決水利改革與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以確保各項水利工作的順利進行。
3、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資體制
繼續貫徹落實“水利為社會,社會辦水利”、“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水利建設方針,要堅持劃分事權和分級負責建設的原則。以防洪除澇、農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等社會效益為主、公益性較強的水利工程,要積極爭取國家投資為主,地方、群眾投資為輔進行建設。以供水、水力發電、水庫養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綜合經營等以經濟效益為主、兼有一定社會效益的工程,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建設資金在積極爭取國家投資的同時,主要依靠地方和受益部門、群眾共同投資建設。對于農村牧區的小型水利工程,放開建設權,積極鼓勵廣大農牧民采取自辦、聯戶辦、股份制等多種形式興建,水利部門從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搞好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本級財政增長情況,逐步增加對水利建設的投入,研究制定促進水利產業化的優惠政策。金融部門以及國家掌握使用的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貸款,用于水利建設的要適當增加。
4、依法治水,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機制,改變多龍管水的現狀,理順水資源的管理體制。廣泛宣傳和深入貫徹《水法》、《水保法》、《防洪法》以及自治區出臺的有關法律法規,使依法管水、用水、治水的法律意識深入人心,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的義務。同時要加強水行政主管部門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其裝備水平和人員素質。使依法治水、水資源的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5、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水利良性運行機制,加快水價改革步伐,利用價格政策的作用,增強水利自身的發展能力,盡快研究制定出臺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以合理確定水價,規范水費征收,加快水價改革。
6、加強水利科研及推廣工作,進一步實施“科教興水”戰略要積極開展水利科學技術研究,探索治水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做到科學規劃、科學施工、科學管理和科學用水。科研、設計等部門,要緊緊圍繞自治區水利建設、管理等實際,積極開展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防洪減災、水土保持、節約用水、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水利信息技術等重大課題的科學研究工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小流域治理技術、防洪減災新技術、工程建設新技術等成果的轉化和利用,努力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參考文獻:
1、汪恕誠:水環境承載能力分析與調控.中國水利報,2001.11.6。
2、劉曉濤:關于城市河流治理若干問題的思考,水問題論壇,2001.3。
3、李明:城市污水處理特許經營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壓力,環境保護任務非常艱巨。要從根本上改善環境狀況,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環保產業是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經濟發展中最具有潛力的新增長點之一。發展環保產業,一方面可以為防治污染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產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動國內市場需求,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對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促進我國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幾年,國家制定和頒布一系列鼓勵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第一批)等政策措施。利用國債資金集中安排了一批環境建設、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項目。上述舉措有力地拉動了環保市場需求,促進了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環保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我國環保產業面臨的挑戰
環保產業從業單位數量多、規摸小
國家環保總局“2000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基本情況調查”的結果表明:2000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從業單位中內資企業17367個,占單位總數的96%;固定資產小于1500萬元的小型規模經濟單位15536個,占環保企事業單位總數的86%;固定資產在1500-5000萬元的中型規模經濟單位1418個,占環保企事業單位總數的8%;固定資產大于5000萬元的大型規模經濟單位1190個,占環保企事業單位總數的6%;因而我國環保產業單位存在著數量雖多,但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且鄉鎮企業所占比例較大的問題。環保產業規模小、數量大,必然造成產業綜合供給能力、供給水平相對較低,與我國龐大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也說明我國環境產業還處于初級發展時期。
環保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
環保產業包括環保產品的生產與經營、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服務三大領域。環保產品領域主要指大氣污染治理設備、水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設備、噪聲與振動控制設備、環境監測分析儀器、放射性與電磁波污染防護設備、環保藥劑和材料等其它環保產品的生產經營。資源綜合利用指利用廢棄資源回收的各種產品、廢渣綜合利用、廢液(水)綜合利用、廢氣綜合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環境服務指為環境保護提供技術咨詢、工程設計、工程承包、設備成套、環境污染處理設施運營以及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等。三大領域中環境服務業還沒有形成與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相適應的環境服務體系。2000年的年收入近108億元僅占環境產業總收入的0.6%。特別是環境信息服務、環境金融兩個行業還僅僅是開展一些零星業務。
環境產業的技術水平較低
我國環境產品質量的總體水平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還不多,環保企業的環境技術綜合供給能力普遍較弱,環境技術和產品與先進國家競爭的能力很弱,出口額很小,2000年不到10億元。其原因是,環保企業經濟實力比較弱,以企業為主體的環境技術開發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遲緩;環境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環境技術開發投資大、風險大、企業難以承受;環保市場監督不力,不正常競爭導致劣質技術和產品充斥市場,挫傷了企業的開發和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環境技術監督制度不健全,環境技術標準化和環境工程技術隊伍還跟不上環境產業發展的要求。顯然,目前我國環境工程技術的總體供給水平與環保市場的技術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國外企業的沖擊
隨著我國加入WTO,環保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特別是環保產品市場、環境服務市場和投融資市場,將在擴大環境投資、技術轉讓和貿易服務方面更加有利于開展國際合作,有助于我國環保產業抓住有利時機,加速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增強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國外企業將以其堅實的工業基礎和先進的技術優勢,憑借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進入我國環保市場,并進一步謀求擴大市場份額。這將使我國基礎薄弱的環保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環保管理體制不完善遏制了環保產業市場的需求
我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和環境保護的法律不健全,環保管理體制不完善,污染排放源和環境資源開發多、面廣、分散,帶來政府財政難以承受的執法成本。其結果非但導致環境投資效益的降低,也遏制了潛在的環境產業市場向有效需求轉化。我國一方面環境污染嚴重,而且還在不斷加重,而環保產業產品又處于相對過剩狀態,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許多企業應該使用環保產品而沒有使用,有需求,而這種需求卻沒有體現出來。
政府干預環保產業的理論基礎
環保產業的特殊性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發展環保產業,一靠政策,二靠市場,其中政策是主要的,原因是:
環境污染具有負外部性特征
負外部效應說明的是某項經濟活動對其他人帶來損失的現象。當出現外部負效應時,生產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損者得不到損失補償,因而市場競爭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比如處在河流上游的造紙廠向河流排放污水,造成河水污染,而居住在河流下游的居民,由于污染受到的損失,卻不能得到補償。當出現外部負效應時,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法律手段,關停或限期治理;也可以采取財政稅收手段,征稅或提供補貼。
環境保護的正外部性和收益的不確定性
正外部效應是指某項經濟活動對其他人帶來了利益,當出現正外部效應時,生產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卻得不到應有的利益補償。環境保護是一種為社會提供集體利益的公共物品和勞務,它往往被集體加以消費,它基本上屬于社會公益事業,是具有正外部性很強的公共產品。
環境保護涉及未來,而未來又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不確定性是指不知道可能結果出現的概率,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經濟行為的風險。不確定性有兩種:一是決策者不能控制因素,例如天氣的突然變化而引起的不確定性;二是信息不對稱,不能提供價格信息而引起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對環境保護部門影響非常大,因為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投資的成本與收益不易精確確定,而且受外部非常規因素的影響大,投資的期限也較長。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得人們對環保的投資和開發比較保守,所以需要政府部門出面進行干預。
環境保護的上述特征,決定了其不能靠市場來提供,需要政府介入。而環保產業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從當前環保產業的狀況考慮,政府應加大財政稅收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我國環保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通過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環保技術裝備支持。
支持環保產業的財稅政策的具體構想
開征環境保護稅,拉動環保市場的需求
我國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我國環境保護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征收排污費和規定排污標準。從1982年開始我國對工業企業超標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等征收排污費。然而從現實的情況看,征收排污費存在以下問題:排污費征收制度缺乏剛性。排污收費不具有完全的強制性,立法基礎薄弱,權威性差,調控力度不強,加之征收工作乏力,征收制度缺乏剛性,受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的影響,征收阻力大,拖欠、拒繳現象嚴重。收費標準偏低,征收范圍狹窄,征收對象針對性不強且收費項目多而雜。上述問題的存在使排污費的作用非常有限,難以限制企業排污,企業缺乏更多地利用環保產品和技術的壓力,減少了環保產業市場的需求。在環保產業發展的起步階段,強制性的環保市場培育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說,要用嚴格的法律和經濟制裁手段,強行推廣,培育環保市場。
我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開征環境保護稅。
環境保護稅具有法律的權威性稅收的強制性解決了排污費拖欠、拒繳的現象;稅務部門成為唯一的征收管理部門,既有利于解決政出多門,政令不一的現象,又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
環境保護稅有利于調節環境污染行為,減少環境污染量
環境保護稅可以把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內部化,迫使企業負擔環境污染而造成的外部成本。企業的利潤不僅是價格、產量的函數,同時也是污染水平的函數。隨著企業對環境污染程度的增加,環境保護稅也隨之增加,從而使企業的總成本隨著環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相對減少。企業要獲得最大利潤,就必須減少環境污染,用更先進的減少污染的技術和設備。提高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
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可逐步開征以下環境保護稅
大氣污染稅,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以污染物的排放量為稅基。水污染稅,根據廢水排入量和其污染濃度征收。固體廢物稅,可將工業廢棄物、難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各種包裝物納入征稅范圍,在廢物廢棄前的生產和使用環節按產量和使用量予以征稅。噪音稅,按噪音強度征收。
完善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的環保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環保產業政策基本上屬于空白,需要稅收給予優惠與扶持。雖然過去已實施了一些環保優惠政策,但仍需加大力度。
增值稅方面
應當將環保產業的增值稅由現行的生產型改革為消費型。實現高科技產業增值稅類型的轉變,可以分為兩步。第一,先允許高科技企業新增用于生產所需的機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以及廠房、實驗室等生產用建筑的投資分期分批抵扣增值稅,以鼓勵企業更新設備,加大科技投入。第二、對于企業購入的專利、特許權等無形資產,允許按合同的一定比例進入當期增值稅的進項稅額,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創新的力度。
另外,對企業治理污染所需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以及所用建筑的投資分期分批抵扣增值稅,以鼓勵企業更新設備,加大環保投入,拉動環保產品的市場需求。
所得稅方面
先行企業所得稅對環保產業的稅收優惠較少,僅對企業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五年內減征或免征所得稅。應當擴大環保產業的優惠范圍將環保產品的生產與經營及環境服務業也納入減免范圍。且減免期限可由當前的3-5年增至5-10年,以利于起步階段的環境保護企業盡快發展壯大,形成規模。
加大政府支出力度
財政政策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的最直接手段,在促進環保產業發展中被各國政府廣泛運用,對環保產業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保證技改項目的環保投資力
國家規定技術改造資金的70%應用于環保投資。然而實際執行結果并不理想,大約只有2%-3%技術改造資金用于環保項目。其次,通過財政補貼、貼息的方式促進我國大型環保設備的生產。我國大型環保設備以進口為主,需要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開發生產具有自主產權的大型設備和裝備,加快有關設備國產化的步伐。同時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通過國際合作開展共同研究,提高環保產業的技術水平和支撐能力。
加速折舊
提高設備的折舊率以加速企業收回投資,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對促進環保企業的發展與推動產業進步有著極大的影響。對環保設備實行加速折舊,并實行環保投資退稅。
加強環保產品和服務的政府采購工作
政府采購是可以影響創新方向和速度的一種政策工具,通過采購價格、采購數量,采購標準等,可以體現政策導向,影響和吸引風險投資家投資。政府應通過合理制定采購計劃和采購方式,制定有利于環保產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加大政府采購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
參考資料:
1.周宏春,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及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02.6
2.李善同、劉勇士,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