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7 14:41: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生閱讀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閱讀有了興趣,才會越讀越想讀,閱讀越會讀。這樣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
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可以讓學生先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者先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時,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一是在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不愿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也就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
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2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自覺、專心的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
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它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在小學階段,我們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的習慣。一是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而要靜下心來閱讀,一邊讀,一邊想,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二是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注;三是要善于使用工具書。比如學習《長城》一課,學生之前對世界遺產不太熟悉,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在講讀課之前,老師先讓學生從課外書籍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資料,這對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3 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尋疑、大膽質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教學《白鵝》一課,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什么是三眼一板?” “京劇里的凈角是什么角色?”等。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去查閱資料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要注意發動學生互助解疑。
4 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這樣不但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還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想說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5 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如《鳥的天堂》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大榕樹的幻燈片,創設情景,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時,抓住景物品詞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語文作為眾多學科的基礎,具有綜合性較強,與其他學科擁有一定的聯系的特點。所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有效促進他們的邏輯水平和分析能力,對日后的其他學科W習也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對此,筆者研究了關于小學生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擁有興趣可以提高人對創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性。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必須按照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有效把握他們學習思維的焦點,利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創設和閱讀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形象、真實且新奇的情境中激發閱讀興趣,帶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提高教學效率。
舉例而言,在進行《歡樂的潑水節》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傣族人民度過潑水節的視頻和紀錄片,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場景,讓學生能夠感受潑水節中人們的歡樂,以及歌舞中人們的幸福。這種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另外,在對于《走,我們去植樹》和《田園詩情》這些涉及自然風光、世間百態的課文,有條件的學校和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真實的自然中體驗文中的意境,讓學生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的同時,更好地感悟文章內容,提高閱讀能力。
二、有效提問提升教學質量
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因為合適的提問不單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也可以讓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進度和理解情況進行及時的掌握。通過這個方法,教師可以有效了解和掌控教學的進度和節奏,實現更好的教學。一般而言,教師的提問可分為兩類:
首先就是根據題眼進行提問。利用題眼進行提問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導課階段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盡管導課的形式不一而足,但是巧妙的題眼設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文章的具體內容產生深入了解的興趣。比如課文《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和《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都可以在課前由教師進行設問,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熱情,為學生深入研究文章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其次,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關鍵詞句進行提問。詞語是文章的基本單位,這是構成文章內容,使其提升可讀性和邏輯性的最重要要素。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通過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拓展和設問,帶領學生主動參與到文章的研究之中,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更加純熟,對文章內容把握得更加準確。
比如在進行《槐鄉五月》的課文閱讀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浸在香海中”進行提問。讓學生充分抓住“浸”和“海”的妙用,體會槐花的香氣給槐鄉帶來的美好。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文本中的具體內容找到映襯“浸在香海中”的話語,感受比喻的精妙用途。讓學生在實現有效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事物描寫的方法和技巧。
三、積極評價提高閱讀信心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積極評價能夠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和信心的樹立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合理應用課堂評價語言這一個高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通過文本的內容和學生的表現進行教學評價,從而讓學生保持在較活躍的學習狀態中,使課堂評價這個評價方式發揮真正的價值,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獲得成功的滿足,對于提高他們的閱讀熱情和積極性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舉例來說,筆者在某節閱讀課上讓一位男生朗讀課文。這位男生朗讀的過程中發音標準、聲情并茂、流利順暢。朗讀結束之后,筆者走上前去主動和這位男生握手,說道:“你讀得真好!就像新聞聯播中的主持人一樣優秀,連老師都認為比不過你。現在邀請你再把其中的一個段落重新為大家朗讀一遍,讓我們繼續享受一番如何?”這一番話大大激發了這個男生的朗讀興趣,也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了高效的學習。在這種新穎、積極的評價中,學生擁有了閱讀的興趣,體驗到閱讀的歡愉。
四、讀練結合促進綜合能力
小學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訓練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所以說倘若學生在閱讀的學習過程中只是實現了主旨的感悟、人文的熏陶和內容的探究,卻忽視了相應的訓練和鞏固,那么再多的學習也不過是一時的熱鬧而已。所以,教師必須在對學生進行閱讀的多種能力提高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練習能力,讓語文閱讀教學實現“讀”與“練”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讀為本,讀練融合,讓學生在積累語言,感悟文字,遷移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語言運用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從而讓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獲得全方位的提高。
進行讀練相結合的綜合能力訓練,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的詞語的推敲與品讀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的練習讓學生實現訓練。另外,教師還應當通過口述的方式代替朗讀,讓學生在復述內容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總結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而為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帶來必要的前提。比如進行《公儀休拒收禮物》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口述的方式進行訓練:首先,如果你是皇帝,知道了公儀休的言行后,你會對他說什么,怎么做?另外,如果你將來成為了公儀休那樣的公務員,你遇到這樣的事情后會怎么說,怎么做?這樣的表達可以讓學生有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為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相應的內容進行仿寫、續寫或改寫,同時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其語文綜合素質,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侯冬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簡談[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2,(09).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教學的重要目的和任務。而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尤其對于語文這門課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小學生正處于知識能力學習的初級階段,閱讀可以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知識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且對他們今后學習更多知識有著重要的推助作用,也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教師與學生分享閱讀的樂趣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還不具備自主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應該適當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交流。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些有趣的閱讀知識讀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就教師介紹的閱讀資料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或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從課外閱讀中看到的有趣的故事和其他學生進行分享。現在的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以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一起分享一些有趣的閱讀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文章在多媒體投影儀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和習慣。
二、鼓勵個性化的閱讀
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資料,當然要在教師引導下,選擇積極健康的閱讀內容,學生才能以個人愛好進行自由的選擇。只要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地閱讀讀物,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去閱讀。但是很多情況下,教師還是間接地干涉了學生自由的選擇。例如,教師把一本自己覺得非常有意義的讀物,讓學生進行閱讀,并且要求寫下觀后感想。這樣,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真正對此讀物感興趣,從而不能真正意義上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也可以和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鼓勵家長帶著學生去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的意識,激發他們閱讀的熱情。
三、正確引導,樹立閱讀的榜樣
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孩子有模仿的天性,所以周圍的環境可以塑造孩子成長的方向。家長是孩子成長階段重要的榜樣,所以教師應該和家長經常進行溝通,讓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閱讀的榜樣,從而熏陶孩子的閱讀行為,使家長的行為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應該經常在課堂上把優秀的名著作品作為范文,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能很好地對學生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對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讓他們以優秀作品中體現的精神為榜樣,激發他們閱讀的熱情。例如,教師覺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面經典的片段能激勵學生,所以在課堂上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朗讀,讓學生聽過之后對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事跡進行評價。
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意事項
首先,學生進行閱讀也是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如果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及時地抓住文章的重點,就可以在提高閱讀的效率同時找到閱讀的樂趣。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給學生教授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及時抓住文章的主旨。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的建議,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其閱讀興趣的形成。
其次,很多文章中表達的情感的意義都是值得學生品味和學習的。例如我國古典的詩詞,一定要進行反復的朗讀,達到爛熟于心的程度,在寫作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這些經典的內容。并且學生通過反復的閱讀,可以漸漸地體會到其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最后,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如果只是單純地閱讀,不對其中的內容主旨進行思考,那這樣的閱讀是沒有意義的。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把自己領悟的內容記錄下來,才能在后期不斷地鞭策自己。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會發現精彩絕倫的詞句或者片段,一定要養成將這些精彩的內容記錄下來的習慣,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才會發現閱讀中的樂趣。
綜上所述,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起到示范和榜樣的作用,并且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從而激發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鞏固教材中學過的語言點,提高已學知識的重現率;二是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幫助學生更廣泛地了解英語語言特點和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三是幫助學生獲得一定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如快速查找有關信息的能力、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從詞匯教學、背景知識教學和語法知識教學等方面來進行。
1.詞匯教學
閱讀材料中的新詞匯學生往往覺得不容易記憶,這些詞匯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閱讀,我們可以先將閱讀材料中的新詞匯進行分類,然后再讓學生認讀。如對于讀音有規律的詞匯,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發音規律自己拼讀;對于讀音不規則的單詞,我們可以給學生出示音標,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拼讀。這樣,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深了詞匯的記憶,加強了技能的訓練,調動了學習的熱情。
2.背景知識教學
為了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學生需要具備一些與閱讀材料背景類似或主題相關的知識。將背景知識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一個環節,既能夠節約閱讀教學的時間,又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3.語法知識教學
語法知識是影響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要先將閱讀材料中所涉及到的語法知識給學生講解清楚,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閱讀材料所表達的含義,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學實踐也反復證明,興趣是學生積極開展英語學習的直接推動力,是學生進取向上的潛在力量。興趣能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求知欲與好奇心,能夠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英語變為主動學習英語,從而達到一個最佳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新課改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愛學、想學、善學、學好,使其樂在其中學英語。因此,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培養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呢?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如辦英文板報、英文讀書角、英文猜謎、英文小品表演、排演英文課本劇、英語泛讀比賽或精讀比賽或限時比賽、速讀比賽等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增強參與意識,用活動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選擇語言地道真實、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閱讀材料,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平時的英語閱讀訓練時,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和內容,可以選一些可讀性強的英語小短文,包括幽默小故事、短小的個人經歷或是一些感悟等,內容盡量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篇幅長短適當、難度適中、生詞不多。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三、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當前小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許多不良的閱讀習慣,比如依賴詞典閱讀、出聲閱讀、心讀、譯讀、手指閱讀和搖頭閱讀等。這些不良的閱讀習慣會影響思維的連貫性,不時地打斷大腦對文字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概括的活動,縮短其有效的閱讀時間,從而影響了閱讀速度。從而,降低了學生的理解的精確度。在英語閱讀訓練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跟學生講清楚這些不良閱讀習慣的危害,及時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并及時給予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盡快形成正確的閱讀觀念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使教師的教學風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教師按照自己設計的邏輯進程,選用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有效組織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鍵在于課件。離開課件,再好的硬件設施也只能成為擺設的花瓶。因而課件必須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為學生所適應的教學風格。所以在設計課件腳本的過程中,教師應親自創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風格融入到課件中,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讓學生易于接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
1.1 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
故事人人都愛聽,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學生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令人感動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時,教師戛然收聲,然后意味深長地告訴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出示《一千零一夜》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主動去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1.2 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激發興趣
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閱讀后的收獲和體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閱讀嘗試。
1.3 妙用競爭機制,激發閱讀興趣
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盡情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興趣。對于故事性較強的作品,開展故事會,表演課本劇;對于語言美的作品,在閱讀之前就規定比賽朗讀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誰讀得最正確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誦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誰背得快背得好,把閱讀活動轉化為一種競賽活動,在競爭中激發閱讀興趣。
2.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2.1 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2 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3 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而采用速讀法。
3.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閱讀的平臺
隨著孩子對閱讀的深入,老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充分利用語文課后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個平臺,進一步培養他們去閱讀,并且學會有選擇的讀書,查找相關資料,這樣學生的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提高,不僅僅會讀書,還懂得把讀的書為我所用。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只有盡量為孩子提供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的舞臺,才能更好地鼓勵孩子多讀書。因此, 我們把定期組織各項平實而豐富的活動作為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平臺,讓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歡悅,在活動中形成新的激勵。
3.1 開展筆記展評
學生踏實認真的讀書習慣的養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習慣,提高效果,我們的做法就是:定期進行讀書筆記展評。這既是一個鑒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個展示,更是互相學習,互相督促的好機會。它起到互為欣賞,互為鞭策,互為激勵的好作用,對階段性學習起到承上啟下作用。
3.2 進行閱讀交流
閱讀交流是同學間互相交流讀書心得、介紹讀書方法、推介新書的重要 途徑。交流活動中,同學們在推薦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或講或演、或出手抄報或故事會,或讀一文說感想,這類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過程活躍,孩子們樂于參與。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閱讀教學既是讓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又是使學生進行再創造的過程。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代替學生閱讀,代替學生思考,對課文進行逐詞逐句的分析,忽視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感受和領悟,無視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須認真搞好。
1 強化小學生閱讀能力教學的重要性
1.1閱讀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關系著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到整個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將來的繼續學習。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歷來的語文教育與改革實踐中,閱讀教學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
1.2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觸材料,通過大量的語文閱讀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在閱讀教學中,單純依賴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
1.3閱讀是基礎,閱讀底子打得扎實、打得深厚,可以把其他方面帶動起來。以讀開闊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視野,以讀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
2 當前小學語言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
2.1 閱讀教學課程少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目標往往很難達成,閱讀能力和技巧的培養經常不能落實,學生一學期學習十幾節課文,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學習上百篇課文,還是不一定能有效的獨立閱讀。而且,好多學生隨著年級的提升,甚至越來越喪失閱讀的興趣,這不能不為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敲響警鐘。
2.2 老師不夠重視
課堂中,師生的交流比較膚淺,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指名回答。這樣,使交流局限于師生的單項交流,不夠深入,不夠全面,教師往往關注學生是否能說出自己心中的預想答案,而容易忽視學生的表達中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或者說基本上沒有對學生朗讀指導的過程。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學生為寫作文而寫作文,將學生作文的興趣一點點的抹殺。
2.3 沒有良好的閱讀環境
教師在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放任自流,教師只管提出問題,對于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合作則不管不問;或是收得太緊,課堂氣氛過于緊張、嚴肅,缺少合作討論的氛圍。
3 優化小學閱讀教學的措施
3.1 營造閱讀氛圍
閱讀興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低年級的孩子認識的字比較少,對閱讀本來就有畏難情緒,如果教師提出太多的閱讀要求,便會打擊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是記憶力優于理解力,明確了這一特點,教師更應該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學生要有多樣的書刊可讀,這是完成課外閱讀量的基本條件。學校應建立三級閱讀基地。一是閱讀中心。由學校的圖書館和閱覽室組成,應當書籍豐富,資料眾多,供學生自由選擇,自主閱讀。
3.2 發揮學生自主性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3.3 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學生的注意力,取決于學生即時閱讀的興趣。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本主題,精心設計導入語、過渡語、評價語、小結語,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巧妙的導入語、過渡語能自然地將學生帶入文本意境當中,讓學生未接觸文本就有一種要探詢究竟的欲望;激勵性的評價語和蘊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長的小結語,自然更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欲望。
3.4 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中老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會收到實效。小學生的意志正處于逐步形成發展中,學生有了探索和閱讀課外資源的興趣,如何讓他們的興趣持之以恒,體驗閱讀的樂趣呢?我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展示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堅持閱讀。此外,課外閱讀實踐活動還可以促進學生互相交流閱讀心得,進行合作式閱讀。如開展“讀書匯報會”“安徒生童話”故事會;也可以結合校園文化的建設來舉行,以發揮閱讀活動的綜合效應,“校園童話節”“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等。通過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展示出來,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使他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4結束語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一、加強閱讀方法的引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語文課本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根據不同學段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讀懂句子和文章的方法,并且把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自主閱讀實踐中去。
教師應收集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讀書方法,從中擷取簡單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推薦給學生,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信心,提高閱讀的效率。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選定閱讀目的,讓學生明白閱讀時應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并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結束后,教師應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
小學生的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狀態,他們在閱讀時容易受一些形象的影響而為之動情。教師要善于從小學生閱讀時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中捕捉情感的浪花,引導他們去進一步感受、體驗。教師還應通過適當的煽情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他們閱讀的強烈欲望,引發他們深層次的思考。
二、重視朗讀教學
小學生具有精力難以集中的年齡特征,但當他們朗朗而讀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就會慢慢地集中,心也會漸漸地靜下來。朗讀教學有利于集中學生精力,靜心養氣。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朗讀利于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形成能力。小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了內容,體會到了感情,再帶著美好的情感把內容一遍遍地讀出來,對學生的性格是一種熏陶。
1.進行范讀
課堂上,教師要進行范讀。教師范讀是自身素質的展示,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手段。教師清晰的吐字、準確的發音、優美的音色將會征服學生,成為學生朗讀的榜樣。教師的態勢、表情以及面對面的聲情并茂的范讀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教師的范讀中得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情的感染。教師范讀隱含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忽略的,音、情、意的熏陶是任何名人誦讀錄音無法代替的。
2.進行朗讀指導
教師應要求小學生朗讀時做到:用普通話讀準字音,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字句。這樣能讓學生掌握規范的語言規律。而且,教師應經常對學生進行節奏的訓練、語調的訓練和情感的訓練,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讀到關鍵詞語的背后去”,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在朗讀和體驗中獲得感悟,使得他們對課文內涵的感悟水到渠成。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讀到文字里面去”,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朗讀語言文字去感悟,去尋求文本的靈魂和感情。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有預習的習慣、邊讀邊思的習慣、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使用工具書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讀書中尋找人生的樂趣。這種習慣是他們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
在農村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檢查學生有沒有預習以及預習的效果,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認真預習的學生有話說,有話想說。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寫閱讀日記,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開讀書報告會,讓學生從讀書中感受樂趣,享受成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漢語言博大精深,語意豐富,同樣的字符,由于語氣不同含義可能截然相反;同樣的字符同樣的語氣,在不同的場合也不一樣,甚至在同一個場合,第二個人說出來的與第一個人說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閱讀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感悟,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認真尋疑、大膽質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學生閱讀的動力。教師還應注意發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學生的解疑能力。
四、加強語文課外閱讀的組織與指導
1.幫助學生選擇適當的讀物
農村小學由于條件的限制,課外閱讀的書籍還不是很多,語文教師應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讀物在內容上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與學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與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情感息息相通,與學生的思維及心理特點相適應。
教師還應創建班級圖書角,營造讀書的氛圍,使學生處于濃郁的書香氣中,從而產生閱讀的欲望。教師還可設計一個佳作推薦欄和心得交流欄,定期張貼和更換精彩文章和學生的佳作推薦書、讀書心得等。圖書角的書籍要豐富多樣,可讀性強,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閱讀教學 語文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工具”。(葉圣陶語)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更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如何,無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保證。
一、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性質和地位決定它的重要性。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新聞記者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兩段話已充分說明了閱讀教學在學習語文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系,使人獲得更多的外部信息與知識。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千變萬化的世界,讀書則是一個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徑。但是,書是讀不完的,那么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一日千里的社會里,人們越來越沒有時間,“一目十行:成為時代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新聞記者中講究方法與技巧,講究新聞記者的速度,用有選擇的鑒別的眼光,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選擇自己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
其次,新聞記者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的良師益友,講的就是閱讀能使人得以與高尚的心靈對話,提高自己的修養與品位。每一次的閱讀都是與大師們心靈對話的過程。讀書讓我們都是紛繁的思緒得到沉淀,讀書讓我們空虛的心靈得以充實,讀書讓我們站在為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在拼搏與成功中找到樂趣。在小學階段就注重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凈化心靈,提高一個人的文化品位和審美境界尤為重要。
再次,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言是交際與思維的工具,是人生存、交流發展的重要賃借。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學生交流思想、傳遞信息、開闊視野、發展智能、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語言的發展與人的成長和發展密切相關。一個人語言發展的水平往往反映出這個人的整體素質,兒童的成長往往會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閱讀能夠使學生在語言訓練方面得到大量的積累,有了量的積累就有質的飛躍,學生“胸有點墨”,有了良好的語感就自然能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古人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閱讀對發展人的語言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閱讀教學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中積累、運用方法應該達到的目標。
語文學習必須是先積累、后運用,而積累則主要是依賴閱讀教學。小學生閱讀教學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知識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一,閱讀教學在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方面應該達到的目標。字、詞、名是形成語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識字、學詞是兒童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最基本的環節,是學習文化的開始,識字、學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通過閱讀教學,又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大量的字、詞、句方面的知識,促進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自覺地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形成良好的語感,以便在習作中運用。
第二,在閱讀技能訓練方面應該達到的目標。朗讀、默讀和背誦是學生閱讀的三種主要形式,民是閱讀教學雖最經常最重要的三種基本技能訓練。“讀,見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腦。”(廖華:《小學語文教學心理》)讀,是培養語感最基本的途徑之一。朗讀是指發聲閱讀,就是指書面語言轉化為出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朗讀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用,有助于因場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于加強語感,以聲傳情。”(際志平:《語文課程新探》)在小學階段,朗讀應做到讀得正確,不讀錯:讀得流利,不拖拉;讀得有感情,不平淡。
第三,在閱讀方法方面應達到的要求。閱讀的方法一般分為:精讀,略讀,瀏覽。精讀常見于課堂教學之中的閱讀,是對課文認真仔細的研讀。精讀課文,品味語言的魅力。應該培養學生認真細讀,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的習慣,而且還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教學《觸摸春天》一課中,我們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來精讀,如這一句“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通過反復地朗讀讀出這種不可思議的感受,體驗安靜那種全新的體驗感受。
第四,閱讀教學在提高小學生作文方面應達到的目標。“學語言就是多讀多寫。”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作文是難點。讀寫應該結合,這為大綱所確認,為專家所認可,為廣大老師所擁護。大綱中指出: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自能。雖然閱讀不是專門為了寫作,但是閱讀對寫作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三、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兩大途徑------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輔導。
1、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例子。”教材中的課文篇數雖然有限,但卻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總之,上好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
2、輔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證。課外新聞記者是最廉價、最有效、最積極稱職的助教。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單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應有量的保證,提供學生語文素養還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就對學生提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隨著網絡的普及,還要鼓勵學生上網瀏覽。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往往需要課外閱讀的配合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課堂上所學到的技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加以運用,作為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檢驗。另外,課外閱讀還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它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也可以是學生個體完全自由的閱讀活動,它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閱讀教學中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第一,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學生應該成為閱讀的主體,老師是學生的導師,學生應該在閱讀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感悟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老師應該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努力培養有創意的讀者。《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領會著作者意境,與作者同喜憂。“領會著作者的意境”就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把自己融進作品的情與景中,對文字進行形象的感受、體驗和認識。用葉老的話來說就是大腦中形成與課文相對應的圖像,與作者同喜同憂,受到感染。 一是以“實”襯“虛”,引導學生體會意境。如學習《燕子》一課時,我巧妙利用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想象仲春季節,垂柳依依的河岸,美麗的燕子如何自由自在地飛翔。二是提供表象,引導想象意境。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黃包車夫、女傭這樣的職業現在都不存在了,學生難以形成確切的形象,影響對課文的理解。我按照“談讀書”“說碰壁”“救車夫”“關心女傭”四個小故事作了四組幻燈片,配合講讀,演示畫面,讓學生在我提供的表象誘導下,進入課文情景。全班學生不僅對課文中幾個人物的音容笑貌,行動舉止,衣著打扮,職業特點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加深了對魯迅先生受憎分明這一高貴品質的理解。
培養“語感”,達到“語語悟其神”。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受,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正確豐富的感受力,學生依靠對語言的豐富感受進入課文描寫的境界,形象思維就會更加生動。一是想象性的閱讀,如《鳥的天堂》寫道:“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移動,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里劃,那聲音就像一曲樂曲。”我讓學生由“白茫茫”“船”“移動”構成一幅靜水移舟圖,再讓耳邊響起槳聲,這樣學生腦中就產生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圖畫。二是巧用比喻,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有些普普通通的詞語,作者恰到好處的運用,能夠收到難以言傳的效果,這是許多佳作的魅力所在。學習“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詩句,我讓學生把窗子比著照相機的鏡頭,這樣,學生對“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含”字的妙用自然領會。三是聯系生活感受。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他對親身體驗的詞感受最深刻。我注意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去喚起對語言的感受力,讓詞與生活相碰撞,燃起學生形象思維的火花。
以上兩個方面,在培養學生思維方面是統一的,互相補充,相得益彰的。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借鑒形象思維的規律,使“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思維也就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師范附屬小學)
一、訓練學生朗讀的能力,感受語感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朗讀不僅能規范學生的口語,更有利于學生增強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加強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如果學生朗讀時僅是簡單地把文字流暢地讀出來,就無法體會作者的感情,產生不了共鳴,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朗讀是語感培養的基本方法,在閱讀課上要用有效的方法去訓練學生。
1.備讀是指導、訓練學生讀的前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只有精心備讀,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精彩示范讀并指導學生讀。教師備讀,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的過程,是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過程。要讓學生直接感受,教師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時,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恰當地點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備課時,尤其要注重備“范讀”。因為范讀是朗讀教學中任何指導方法都無法取代的。
2.加強朗讀示范。教師通過錄音帶表情示范性朗讀,再現文章的聲感美,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動聽的聲音信息,使學生借助聽覺形象進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讀是一種的享受,產生朗讀的沖動,起到傳染語感的作用。精彩范讀能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引起共鳴,學生受到熏陶和啟發,潛移默化地學會一些朗讀方法和技巧。還能使不同的內容,通過完美的語言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養他們的語感。
3.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學中可以組織自由讀、默讀、分組讀、分角色讀、齊讀、同桌互評讀、指讀、模仿讀等形式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即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學生在朗讀過程還能品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達到培養學生語感的目的。
4.朗讀技巧的訓練。停頓、輕重、快慢、語氣是朗讀技巧的四大要點。掌握了朗讀技巧,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增強語感,達到朗讀的目的。例如,《鳥的天堂》這一課,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樹。”抽讀學生時,有的學生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學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顯而易見,學生對上下文的理解還為完全到位。于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學生理解了應重讀“一株”,對榕樹之“大”的體會也更深了,增強了語感,理解了文意。朗讀技巧的訓練,既是讀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聲音的表現力的需要,增強了語感理解了文意的需要。
二、課文講讀中的朗讀,感悟語感
1.朗讀比較法。引導學生將調整后的語句與原型進行比較朗讀。在比較中朗讀,訓練和培養學生語感。如《狼和小羊》一課,將“我怎么可能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呀!”改成“我是不可能把您喝的水弄臟的。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雖然它們表達的感情意思一樣,但通過朗讀比較,學生便逐漸悟出它們表達的感情不一樣,培養了語感。
2.鑒賞詞句,抓重點詞、重點句朗讀。體味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如在《荷花》一課,我著重強調“冒”“有的有的”等詞語讓學生反復品讀,在學生的腦海里不僅出現荷花的動態美,而且也能體會荷花的那種千姿百態、潔白無暇、清麗脫俗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