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57: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思想政治教育學就業方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幾年,我國在網絡和網站建設方面的步伐十分迅速,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發展階段。信息時代的時代要求,使信息類專業學生的素質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而信息人才的培養,80%來源于高等院校,信息類專業學生是否成人、成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加強對信息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信息類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信息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問題
1.信息類專業學生的特點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信息類專業學生主要掌握計算機操作所必需的理論知識,熟悉常用開發工具,掌握計算機應用軟件和局域網及國際互聯網等基本知識。
當代信息類專業學生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相對開放的時代,畢業論文在他們逐漸成人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網絡發展異常迅速,他們利用已懂的計算機、軟件和集成電路專業相關知識,自己完全可以從網上了解到社會的更多信息。多元化的社會造就信息類專業學生的多元化特點,信息類專業的大學生見多識廣,他們有思想、有理想,他們開放、張揚,對人生價值、科研學習、生活方式以及興趣愛好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現在占全國大學生總數1/3的信息類大學生已成為產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的主要承擔者,他們品德的端正與否,將對國家各行各業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2.理想信念缺失
信息類專業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潮水般涌人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特別是近些年來,西方敵對勢力思想滲透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呈現出新的特點:意識形態的滲透越來越多地以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交流的隱蔽形式出現;并且更多地借助互聯網、現代通訊系統、廣播電視等現代電子媒體加強滲透,渠道更加多樣;越來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組織開展滲透和顛覆活動。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信息類專業的學生,使他們產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不強、艱苦奮斗精神喪失、心理素質欠缺等問題。
3.民主法制觀念缺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要求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也相應加強,但大學生不學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普遍存在;與此同時,信息類專業學生不斷地充實到各行各業中,出現了不愿意在專業的一線崗位工作,好高騖遠,隨意跳槽,部分學生做事不顧他人甚至損害他人或單位的利益等問題,相應地也出現了計算機人員、信息人員道德的失范、犯罪問題,比如,散布謠言、制造事端、竊取情報、傳播病毒、黃色垃圾、進行詐騙、走私販毒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應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起。
4.誠信意識淡薄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其誠信表現也有所不同。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假設絕大多數人都會在社會給定的條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假設下,價值取向的功利化目標使部分學生在道德行為上的自我意識比較明顯,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日益突出,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常常以犧牲道德原則為代價,其直接結果便是使失信行為的發生變得理所當然。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通過一個個ID來代表自己,誠信在這樣一個世界里完全不重要,因為他們不用對自己在虛擬世界里的言語和行為負責,再加上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以及各級誠信教育的滯后,導致這些學生對誠信道德范疇認定不清,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失衡。
二、信息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研究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特征是教育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平等地位。碩士論文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優勢喪失,同時又出現了信息超載和逆向選擇的新問題。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創新,主要是建設資源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網絡,構筑平等互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臺。開展靈活多樣的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教育對象選擇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1.加強信息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主體的建設
所謂實施主體,也就是指學生輔導員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校行政和黨務管理人員等。信息類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言傳更要身教,言傳與身教是一個統一體。實施主體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傳”。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教育者所給予學生的就不僅僅是知識,他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影響是最為廣泛、深刻、持久,讓學生終身受益。實施主體將應該具備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斷學習科學理論與相關專業知識(尤其是信息網絡知識)是提高他們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重要方式。
2.注重培養信息類專業學生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學生最容易迷失自我和方向,他們常常來不及進行理性地思考、判斷就匆忙進行選擇、接受多元信息文化,因此我們要著力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這主要表現在激發他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智能,引導他們自主判斷和選擇,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啟發,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維,使他們在比較、判斷、選擇中走向成熟,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去偽存真、建立起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發揮專業教師與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專業教師更是大學生在大學關鍵階段職業道德的領航員,肩負著成才、成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通過課堂教學合情合理地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解疑釋惑,這是當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信息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還要開設專門的信息網絡道德教育課程,全面系統地講授有關信息網絡道德的知識,介紹相關法規和基本信息網絡規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利用信息資源,為其學習和就業服務。
4.突出紅色網站的育人功能,搶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針對信息類學生的教育特點,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紅色網站,讓學生更直接、更深入地學習,以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醫學論文 建成一個旗幟鮮明、內容豐富、技能完備、結構合理、科學管理、實用性強的網絡群體,如建立深受大學生喜歡的網站和網頁,設置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與學習、政治、生活等相關的版塊,開辟網上輔導員專欄,并能實時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等,使之深入到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從寢室到教室的每一個教育環節。通過這個虛擬服務載體,實現管理育人和教書育人。
5.明確誠信意義,引導學生文明誠信、遵紀守法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類專業學生的誠信尤為重要,誠信是古老的倫理道德規范,是一切道德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則和品質。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做人是否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狀況和人格高下的重要表現,是能否贏得別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衡量一個人品德修養狀況和人格高下的重要標準。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健全合理的、可操作的道德規范是當前要做的工作,具體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信息審查、監管保護等引導學生做到真誠守信、履行責任、遵紀守法,加強自我約束,增強自我防范能力,自覺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誘惑。
6加強信息網絡技術防范和監管,完善信息網絡法規。凈化信息渠道和環境
網絡作為信息類大學生接受信息最多的一個渠道,現在的技術還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我們要加強網絡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網絡監管工作,職稱論文重視技術的研發,完善技術防范措施,采取信息加密、身份識別、網上監控、安全審計等技術。對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影響極大,對可能成為大學生實施網絡犯罪直接誘因等信息要及時排查清除和取締,對不健康的網絡行為要及時警告和制止,同時也要系統的、明晰的、集中的出臺一些關于網絡安全、懲治網絡犯罪的法律法規,強有力的保護網絡信息的安全性,讓網絡成為信息類專業學生學習園地和成才的基地。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指導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就業不僅是高校自身的問題,也是復雜的社會問題。造成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畢業生就業意向、擇業標準的誤區等思想上的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開展,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更好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的誤區
1.功利主義的就業思想。當前地方院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主要把求職地點集中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這一方面是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許多大學生缺乏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意識,不愿意到基層、到西部為去工作;另一方面是受改革開放的影響,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能夠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在經濟收入方面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2.社會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淡薄。造成地方院校大學生社會責任和道德意識淡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與學校教育有著直接關系,地方院校大多不在中心城市,這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大中城市院校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另一方面是經濟利益的誘惑,許多大學生為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在求職過程中夸大成績、偽造榮譽證書和英語證書、填寫虛假簡歷等。
3.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當前,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一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一是由于地方院校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目的不明確,對于就業缺乏自信,出現了部分畢業生盲目就業或者不能就業的情況。二是由于部分地方院校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盲目選擇、盲目競爭,對自身的評價不夠準確,往往忽視了自身價值的實現,常常以其他同學或者重點高校大學生的擇業標準來要求自己,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
二、地方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不足
地方院校由于在就業機會、社會認可度方面都與大中城市的高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加強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地方院校依然按照計劃經濟時代的模式,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不夠重視,人員配備不足,指導者無法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就業指導的日常工作,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第一,指導者往往注重列舉成功就業的事例,而對在就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的應對措施談論得比較少;第二,大學生就業講座多注重講大學生如何找到滿意工作,不注重講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該怎么辦;第三,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提供的信息多,但缺乏就業觀念方面的教育;第四,多為“臨陣磨槍式”的擇業指導,缺少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就業指導;第五,多為泛泛而談的訓導,缺乏個性化、人性化的指導。
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推動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的途徑
針對在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強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思想教育:
1.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事業觀。當代大學生在就業觀上的偏差,正是不良或不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就業問題上的反映。因此,在就業指導中加強就業觀教育,要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相結合,針對部分學生在就業時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置國家需求及社會利益于不顧的錯誤傾向,給予適時引導,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自覺地把個人前途同祖國命運結合起來。具體說來,可通過“兩課”、舉辦愛國主義教育報告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情況,正確分析就業形勢,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可立業”的就業觀。
2.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時期,由于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地方大學生表現出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日益突出,誠信意識、法制意識淡薄。但在就業過程中,用人單位挑選人才時多以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作為招聘人才的重要標準。因此,在就業指導中,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敬業精神,加強大學生公德心、責任感、職業倫理和敬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其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具體來說,一方面可以通過開設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論課程,使學生對職業道德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并將專業課程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使其融入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生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的機會進行實踐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水平。
3.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然而,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一方面往往會出思想松懈,紀律觀念淡薄,甚至違法亂紀的情況;另一方面由于畢業生缺乏社會經驗和法律知識,其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容易受到侵犯。針對這一情況,第一,高校要通過開設法律基本課程、舉辦法制講座、印發法律宣傳資料等措施來加強對畢業生的法制教育,特別是加強對《勞動法》的宣傳。第二,要進一步完善對畢業生的獎懲制度,嚴格的紀律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首要問題,貫穿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它上與認識論、方法論相連,下與理論性質、研究問題緊密相關,是保證研究成果科學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學位論文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學位論文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學位申請者根據學位授予要求而撰寫的研究論文。它是評判學位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和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確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研究事實所不可缺少的理論原則、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證觀察可靠、判斷、推理得以正確形成的原則、程序、手段、方式。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者秦宗熙和穆懷中、謝圣明認為社會研究方法的體系由三個不同層次構成,即一般方法、具體研究方法和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學方法論、社會學的學科方法論以及邏輯方法論。其次,具體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法、個案法、訪問法、問卷法、觀察法、實驗法、抽樣法、社會測量法、典型法等。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個階段即選題階段、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論文寫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采取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分析法、問卷法、測驗法、經驗總結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分析
碩士學位論文是一個碩士研究生寫作水平的展現,而方法的運用則體現了作者研究過程中方法原則程序是否科學合理,這也就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和水平。通過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以傳統的理論思辨研究方法為主,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意識,缺少相應的實證與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陳狀況分析
在抽樣的華東師范大學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中分析發現,從整體上而言,有90.1%的學位論文明確交代論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單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學位論文的比例比較大,這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碩士論文的研究方法意識在已經比較高,研究的科學性從總體而言呈比較好的狀態。當然,如果把自陳水平為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論文判為“合格”的話,那么合格的比例僅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類別及其運用情況
總體分析后發現,理論學科碩士學位論文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理論思辨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等。在30篇碩士學位論文中,以文獻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碩士論26%,排名第二;比較研究法為主占23%;其余還包括歷史研究法、跨學科研究、調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碩士論文的是融合兩種方法以上的綜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較為多樣。
從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經驗研究和思辨研究等傳統研究方法為主。文獻研究法、思辨抽象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傳統研究方法備受青睞,其中文獻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實證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訪談法等開始進入理論學科領域,使得研究方法更為豐富和多樣化。
三、結論
(一)優點。通過分析30篇抽樣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中方法意識逐漸增強,通過本研究的調查分析發現過去單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對研究具有實際指導價值的學科層面方法論和原則層面方法論急劇增加,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出現了多元化趨向。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研究方法論趨向多元化意味著研究者對研究方法論認識更加深人,這也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時,具體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種類多樣性,盡管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的整體運用中占比例不大,但從調查結果可以說明研究生們已經意識到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過定量與實證研究分析更能確定的各影響因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研究技術的這一層次是研究方法結構體系中與研究成果聯系最為密切的層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式最終必然要通過具體方法與技術才能展現出來。
(二)存在的不足。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可以得出,雖然在畢業論文中很多人都陳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陳述不夠明確,甚至對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論文對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將實證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規范研究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當作研究方法。事實上,從哲學和科學方法的角度看,實證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都是開展科學研究的一種指導思想,是方法論。如實證研究與之對應的有實驗法、調查法等。
定性與思辯研究多,定量與實證研究少。定量研究與實證研究在研究科學性能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從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定量和實證研究有所增加,但從總體上而言,定量和實證研究還是很少。通過案例、實驗、非實驗、實地研究,用事實情況及真實數據更能有力地證實研究者的觀點的文章少。調查數據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這些以敘事性的定性研究為主導,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較多,說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雖然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對研究的科學性的重視,定量與實證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視,但比較而言,運用的仍然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最常用的定量與實證的研究方法是調查法,最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是描述統計。方差分析、差異檢驗及顯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論文中少有出現。
綜合上述分析,在培養學生論文寫作方法上,我們應該更加注重方法意識,培養學生方法自覺,注重開設方法論課程的質量,提高研究質量,重視定量與實證研究,優化定性與思辨研究的結構,規范研究方法,樹立科學研究意識,促進思想政教育學科理論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浩森、潘莉.理論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實證研究--以合肥工業大學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J], 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
一、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實行“全程式”。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由于沒有實行從一年級到畢業年級的全程式、貫通式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只關注畢業生這一個點,沒有顧及全體學生這個面,造成點面失衡。這種“臨陣磨槍”、“灌輸式”的教育,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應付方式方法,難以完全達到應有的教育目的。
2.就業指導課涉及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偏少。受觀念意識、課時限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大多數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講授的內容多偏重于職業基礎教育,如就業程序、政策、技巧方面,注重實用性,功利性極強,而涉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偏少。
3.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簡單。一些高職院校多用“兩課”課程替代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套用“兩課”中思想政治理論去教育學生,針對性不強,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兩課”中內容涉及學生就業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少,與社會實際和學生個人情況脫節,無法解決學生普遍關心的就業實際問題,不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單一,單純依賴學校課堂教學開展就業思想教育,忽視與企業文化、社會實踐等隱性教育有效對接,這種“單打獨斗”教育就業思想政治育人模式,難以與社會、企業的實際需求接軌。
二、高職院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成因
1.沒有把高職生思想品德素質擺在首位。有些高職院校片面曲解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內涵,甚至出現一切為了“就業率”的扭曲觀念。就業狀況已經成為衡量一所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成為事關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頭等大事,而這在近年高職院校生源數量下降的背景下尤為突出。基于這種觀念,一些高職院校認為高職生只要掌握實踐操作技能,能夠馬上就業即可,從而把以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為核心的綜合能力和單純的操作技能割裂開來。“重技能輕思想”傾向把就業教育的全部重心轉移到功利性極強的純就業技術指導上來,進而忽視了對學生擇業與就業有著指導性、引領性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對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及目標存在誤區。一些高職院校把就業教育的對象及目標僅僅限制在畢業生范圍,停留在“臨畢業再教育”的老模式之中,因而忽視了其它年級學生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原則。倘若違反這一規律和原則,不對學生進行全程式、連貫式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僅靠在學生畢業年級突擊或集中上幾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朝夕之間解決學生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很難收到實效。
三、加強高職院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培育和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就必須著力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二者不可偏廢,這是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提升學校知名度、使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只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忽視學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培養,會解決學生一時的就業問題,但有可能給人才培養質量埋下隱患。
2.積極構建高職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類體系。對高職生開展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絕非權宜之計,這是一項長項工作。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及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建立新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充分考慮高職生個性化需要的課程體系,這是新時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要以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課題為平臺,增強科研實力,凝練學科方向,提高就業思想政治理論成果的檔次,生成專門的理論知識體系,使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盡快成為一門研究對象明確、功能定位科學的新興學科類體系。
3.實行就業思想政治全程式教育。學生良好的就業思想的培養與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凈化、提升的積淀過程。因此,認真研究高職生從入學到畢業整個過程成人成才的基本規律,把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內容、形式、工程相統一的系統工程在各年級全面推進,形成循序漸進的、系統的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各高職院校應站在“就業興校”的戰略高度上,高度重視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將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分階段、分層次、多形式進行,使高職生在學校期間每時每刻都能夠受到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在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穩步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角度進行分析,國內高校開展的就業指導過于強調服務功能,側重于對就業政策和相關信息的宣傳,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在新時期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必須促進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從而全面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1.導向性。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成才觀、就業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尤其是對于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引導,極有可能導致部分大學生就業中出現認識偏差,無法正確樹立自己的就業方向和目標。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必須認清教育對象的個性發展特征、心理特點與實際需求,盡量避免盲目的政策宣教,而是要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提高自身對于就業的認識,從而不斷完善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特別是在社會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面向基層的就業觀念,打消他們好高騖遠或自暴自棄等不良就業情緒。
2.專業性。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專業性是促進相關工作全面發展的內在需求,也符合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新的高校教育形勢對大學生就業指導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專業性發展問題的深入研究與實踐。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性主要包括:就業指導工作隊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內容的專業化,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學、教育學、咨詢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在工作中展現政策的敏感性,以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內容的專業化,從而促進相關工作的全面開展與進行。
3.時效性。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是指大學生在有限的學業階段內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解決大學生學習階段、就業期間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具有鮮明的時效性。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還必須緊緊圍繞他們的就業實際問題和困難開展,及時解決他們在就業過程中的情緒、心理和思想問題。
二、強化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在新的社會經濟與高校教育背景下,為了全面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與教育目標,必須在對各類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與全面考慮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強化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筆者結合多年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組建專業化的高校就業指導隊伍。在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結合現階段的形勢和需求,組建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特別要注重強化就業指導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人員構成、培養計劃、培養目標等都應納入到高校的總體工作規劃中,對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不斷強化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總體能力與水準。另外,在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組建中,既要保證人員的數量,又要保證人員的專業化,定期對于就業指導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促進他們思想覺悟與政治水平的提高,以滿足各項工作開展的實際要求。
2.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校園中“象牙塔”式的封閉氛圍已經逐漸被打破,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于就業問題的理解也普遍存在較多的認識偏差。所以,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中,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方式與方法聯合應用的策略,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針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個性發展需求,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力爭擺脫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封閉型教育方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就業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加強開放型教育方式的研究與實踐,促使學生更加勇于面對社會與現實。
3.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大學生面臨的社會就業崗位與就業方式更趨于多元化,如何充分發揮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應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在新時期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必須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盡量避免理論宣教過多而缺乏實踐的狀況,那樣將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過于表面化,而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是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教師應在認真總結相關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規律、新方式、新方法,而且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影響力,從而在促進就業指導工作中,大學生接受更為專業、正規、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必須認識到其重要性,而且要充分發揮就業指導的服務功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進而在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的前提下,促進當代大學生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的全面提高,這對于大學生的今后發展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
河北省社科聯科研題目:《擴招背景下后金融危機時期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編號(20110387)。
課題組成員:冀玉然 段淑娟 路成林 楊乃彤 夏向陽 羅占軍
參考文獻:
[1] 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鐘義紅,黃麗娜等.論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擇業心理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26).
[3] 王偉利.大學生就業指導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07(11).
作者簡介: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生產建設第一線所需的專業技術、高技能人才,要實現這個教育目標,高職院校不僅僅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除此之外,高職院校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放在教育的首位,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的滲透性,高職院校教育者們要將就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還要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良好的就業觀,培養更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教育失衡發展的現狀
高職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已經通過多種手段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還有很多高職院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十分落后,學校往往把大量時間精力都花在招生就業工作上和專業課程改革上,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往往不足。就業教育中的心理、道德素質、法規教育課程設置有時代替了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有些高職院校,甚至沒有上課的思想政治或者就業教育的教師。學校的教學設置與教學改革往往更加專注知識技能的提升,專業課不斷改革、精益求精,專業教師受到很大的重視,思想政治課教師和輔導員不受重視,沒有時間進行深造來提高教學工作水平。學院領導把主要精力投入學生專業技能的教育中,對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視,對工作熱情不夠。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失衡的困境分析
(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因素
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課程設置和課程改革的方向。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社會經濟狀況影響市場供需,經濟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就業市場供需狀況,經濟狀況不佳,直接影響畢業生就業狀況。此外,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招收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畢業生人數增加,大學文憑的市場含金量降低,也造成了畢業生就業困難。還有,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調整,國有企業進行重大改革,私企也得到迅猛發展,,這些都直接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式。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因素
第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很科學、不是很正確,這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手段陳舊,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課枯燥、乏味,不受學生重視。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仍舊采用“灌輸式”教育,教學形式枯燥單一,空洞乏味,與學生現實生活結合不夠,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第二,輔導員隊伍問題。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首先,高職輔導員專業水平較低,教學經驗少,專業不對口。他們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學科背景,高職院校對于輔導員培養與培訓不重視,輔導員缺乏成長和發展空間。輔導員自身也缺乏學習意識。此外,高職輔導員工作量過大事務性強,疲于應付。輔導員面對各類雜事瑣事一大堆,對于學生的教育工作沒有充裕的時間,這些繁重雜亂的工作牽扯了輔導員大連的精力。最后,高職輔導員隊伍不穩定,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1]
(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因素
第一,高職學生總體文化素質較低,學習心理差異較大。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使得讀大學拿本科文憑很容易,因此,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就越來越差,大部分學生文化水平較低。高職院校學生總體的學習習慣差、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很多學生沒有學習自覺性,不認真上課。
第二,高職學生的社會認同感較低,心理自卑。加上很多人認為普通高校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高職學生都是在高考中淘汰下來的“次品”。[2] 社會上存在看不起高職教育,不被社會承認。他們在缺乏社會認同感的同時,感到自卑。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教育融合滲透的主要途徑
(一)在專業知識技能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技能教育使學生掌握就業所需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素養與職業精神。但是,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要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學中,進行企業文化的滲透,培養職業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3]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明確就業方向。
(二)在就業指導課學習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要將就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滲透。在就業指導課,教師使學生了解政策、法規,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指導學生面試技巧,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教師教育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更進一步完善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利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優勢,開展實踐活動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提高就業率、提高教育質量的優勢。高職院校要利用校企合作資源,開展各類實習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就業水平,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滲透,真正的實現教育目標。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可以實行工學結合,讓學生深入企業,感受職業精神。還可以大力宣傳企業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受到熏陶。
參考文獻:
1.1構建和諧校園的內涵及必要性。總書記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概括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同樣適用于和諧校園建設。在和諧校園的構建中,我們應密切結合高校實際,把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理論應用到構建和諧校園的實際中。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統籌學校整體利益,實現學校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有很強的必要性,首先,和諧校園的構建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它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其次,校園和諧是有效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校園的和諧是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有利于校園環境教育功能的發揮。最后,校園和諧也是高校實現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學校的改革與發展都需要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和諧的校園環境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建設諧的校園環境,不僅有利于學校整體實力的提升,而有利于學校的持續發展。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和諧校園建設的作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保證和諧校園建設方向的正確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是和諧校園建設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導,逐步實現校園全體成員的政治共識、思想與行動的一致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是和諧校園建設的有效保證。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受到學習、就業等壓力的影響,很容易產生各種實際問題或矛盾,需要得到調節,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適應環境、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有利于學生人際關系的疏導與和諧,建立良好的師生與同學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和諧校園環境;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和諧校園建設培養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心理素質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不斷進取、努力向上,逐步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也為建設和諧校園提供高素質的人才。
1.3積極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1.3.1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一方面要保證所選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科學性,另一方面是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向學生傳授基本原理、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等,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鼓勵學生積極發揮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計組織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與實際需求,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并引導學生把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調查、課程實習等有機結合,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感染力和時效性。
1.3.2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高校進行和諧校園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在新的歷史發展背景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全面建設,加強學校領導部門的支持力度,重視課程精品課程的打造,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的重點開抓,從而為和諧校園的構建提供更為堅實的理論支持。
1 前言
高等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在網絡化發展的前沿。大學生是網絡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特殊的心理特征,網絡對其影響深遠,網絡有全新的觀念,創新的思維以及豐富的知識,同時對大學生的行為意識,價值取向以及道德觀念產生巨大的沖出,并出現許多心理問題。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高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調定職業目標,作出職業規劃。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研究,改變傳統就業觀念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 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現狀分析
在新的網絡時代,網絡使大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偏離社會道德規范與適宜的行為方式,網絡已導致大學生的社會價值觀、思想道德觀錯位,社會適應能力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極端的心理狀態。由于網絡沒有國界,處地無人管理與限制的自主性。這一特性符合當代大學生追求個性與心理解放的特點,在互聯網無人管制區域中,大學生盡可能發揮自身潛能,發表個人觀點與意見,以自我為中心,滿足內心需求。沒有限制的網絡空間,也導致大學生網絡犯罪率上升。把網絡當成尋求刺激與獵奇的場所,把自我行為視為一種挑戰,違被道德,觸犯法律。
2)性格變異。在網絡環境下,沉迷網格容易產和性格變異,常常沉浸在網絡之中使人脫離了現實世界。由于互聯網具有匿名性,網絡游戲的豐富性以及不具規范性,對于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大學生都充滿吸引力,這并不代表人性的優化,反而滋長人的劣根性,使大學生的人格發生異化,出現人格變異的現象。
3)產生網絡依賴的心態。大學生正處在一個發展階段,喜歡感情用事,自我約束力不強。在新的網絡時代,對電腦里的信息世界會產生過分依賴與眷戀,從而使交往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退化。因而過分的依賴網絡,導致大學生的就業觀扭曲,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
2 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部分發達國家實行畢業自主擇業制。由學校、勞務部、用人企業和中介機構同政府一起共同操作。但在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各國經濟瀟條,失業率大幅度的上升,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就業正經歷嚴峻的考驗。國家政府也出臺一些相關政策,以改變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大學生也需要進行自我心態的調整,改變就業理念。自2000年以來,我國高校擴招以后,高校教育也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高校大學生人數快速增長,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任務堅巨。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觀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作為工作之重點,同時加強人文化的關懷與心理引導。要圍繞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思想變化,特點與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精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1)高校思想教育過程中的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到來之際,需要從業者,不斷的加強自身技能、知識才能順應時展的要求。因而大學生要具備創新的精神與意識,才能立足社會更好的創業或就業。因而就業階段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創新意識的教育與培養。調整多元化背景下學生的就業心態,通過教育的創新,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精神,同時加強培養創業技能與思維等,培養出具有探索,進取,事業型的新一代大學生。
2)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擇業教育。擇業是大學生邁向社會的開始,同時也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學校所學知識的檢驗。不能做到誠實與守信的行為,在擇業的過程中一旦實現,這對大學生以后的人生造成無法估量的影響,出現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的現象,在大學生身上會出現雙重以及多重人格。因而大學思想教育特別強調擇業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如何調整心態,把誠信與道德放在第一位。良好的品德是社會發展精神文建設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幫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誠信觀,就業觀。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大學生走向社會處于一種盲然狀態,盲目擇業不考慮自身特點進行專業化選擇,分不清自身的優勢而盲目學習,盲目就業對今后發展沒有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面對社會現狀為大學生指導就業與人生的方向。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就業規劃教育。在高校大學生的畢業階段,對大學生所面臨的職業選擇方向進行指導,并對今后的職業方向作明確的規劃,對職業價值觀作正確的引導,對今后職業發展的方向認真思考與,明確目標與追求,增強可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人才培養當作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融于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以及整體教學的整個過程,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 結束語
總多,在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過程中,學校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網絡科技時代為基礎,幫助大學生調整心態,加強心理教育,職業教育,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并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正確的人生觀,就業觀與價值觀,培養優良的傳統品德,積極的生活態度,真正適應社會發展之需要。
【參考文獻】
[1] 柴志明.思想政治教育新跨越[M].浙江大學出版 社 ,2010.
[2] 周長春 .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
一、前言
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和挑戰。高校畢業生是國家最寶貴的人才資源,同時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因此,為了給學生提供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全面的就業指導服務,各大高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能夠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向實際生活回歸,從而最終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解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和思想問題,是順應時展和滿足社會和諧需求的新趨勢。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就是在教育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向思想政治教育靠攏,從而形成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融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共同為提升大學生整體素質貢獻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下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許多高校大學生存在職業規劃意識淡薄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還不健全,許多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還處在試行階段,導致學生總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的話題離自己比較遙遠。再加上近些年學校只關注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一味追求就業率和簽約率,從而忽視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認為增加職業生涯規劃會投入大、產出少,因此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進一步推廣造成阻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
其次,我國在大學生就業觀上存在偏差。只有正確的就業觀才會帶來正確的擇業行為。在重點大學,許多學生都認為出國可以為自己鍍金,于是就不考慮自己的現實情況一味地追求出國留學;一些學生認為外企職員比中小企業骨干更有發展空間,不愿意到中小企業任職;還有一部分學生則認為考研是比就業更好的出路,從而走上利用考研“逃避壓力”的道路。
再次,我國大學生對就業環境認識不清晰,盲目地認為大學文憑就是自身能力的證明,不愿到小城市去發展,把就業地域僅僅局限在大城市和機關事業單位,從而忽視了西部地區和基層崗位這些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的地方。此外,我國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中還存在自我評估不準確,職業規劃方法不科學以及跟風現象嚴重,個人目標不明確等缺陷,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國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大量的國外思想涌入中國,受國外不同文化思想的影響,我國大學生的價值觀逐漸走向多元化,因此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更加困難。再加上許多高校教育經費有限,師資力量不足,這兩門課程主要以枯燥的理論教學為主,讓學生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感,從而造成了形式化的教學現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其教育內容同大學生的現實利益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比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加務實,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許多思想都是以思想政治為基礎,能夠為其提供更豐富而生動的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平臺,從而增強了其實效性。
2.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在需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可以說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能夠確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以及方向。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助于學生樹立更加遠大的理想,幫助其提高人格魅力,從而能夠更快地接受并適應職業生活。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還有助于大學生創新理念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促進大學生規范自己行為的一種驅動力,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受到思想道德規范的約束,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3.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充分就業的有效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我國高校教育目標之一,同時也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追求的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既然二者在本質上具有統一性,那么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必然有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我國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思想的熏陶和品德的培養方面還比較欠缺,僅僅側重于幫助學生明確奮斗目標,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和個人能力。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和做人,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大學生就業。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
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一起,一方面能夠通過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指導大學生合理就業,另一方面能夠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發展需求,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二者進行結合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契合點。
首先,兩者的對象一致。二者都是以大學生為教育對象,因此都對大學生的客觀實際需求進行了解和掌握,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條件,這就造就了二者的共通點和共通的工作著力點。其次,二者的教育內容具有互通性。讓大學生充分認識自我,認識當前的就業環境,了解社會需求和競爭狀態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二者表面上看各有側重,實則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具有很好的互通性。再次,二者在實踐過程中具有互補性。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更加清晰,更具有實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職業生涯規劃指明方向。最后,二者在功能上具有關聯性。主要表現在導向功能、認知功能、凝聚功能以及激勵功能四個方面。
五、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徑
1.完善工作體系,為職業生涯規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礎。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首先要在制度層面進行總體安排,明晰工作機制,從而打好堅實的工作基礎。在高校中應該建立專門的機構,并且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日常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時還應該建立學生的成長檔案,這樣有助于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成長檔案中要尤其注重記錄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經歷等信息,從而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及時調整規劃策略。
2.拓寬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渠道,努力構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的持續進步有機結合起來。就業成功的必備條件,除了專業的職業技能之外,良好的思想素質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責任意識、職業道德、法律知識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要求負責職業規劃教育的教師主動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巧妙地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中,從而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3.以社會實踐為平臺,推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社會實踐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立足點,鼓勵大學生參加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社會實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具體表現。在學校舉辦一些職業訓練、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再加上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和論壇等活動,就能營造出非常濃厚的就業氛圍,從而使職業規劃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對加強學生對社會現狀和用人需求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指導其正確的職業規劃方向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質量,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必須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的整體對接。
關鍵詞:
輔導員;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分析
由于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高等教育招生數量的擴大,導致高校畢業生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于就業環境的影響,學生在就業方面表現出的自控能力不足、自我認知不足,就業心理和憂患意識存在的缺陷等因素,導致學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大學生要想在畢業后找到心儀的工作,就需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與企業需要呈現出的逆差現象,政府和學校應把加強大學生的就業素質以及思想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高校輔導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其中也包括對學生進行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應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自身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在掌握學生就業思想特點的同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思想工作。
二、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職業倦怠現象的出現。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與引導者,應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來指導大學生的發展方向。輔導員能夠感受到自身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投身于教育事業中,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但是在現實中,大學生輔導員的工作狀況是非常繁忙的,工作繁重而雜亂,自身職務定位并不清晰,職業發展的方向并不明確,這些因素都會多多少少阻礙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發揮,自身承受著繁重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因素在長期的工作中,消磨工作的積極性和對學生負責的工作態度,造成職業倦怠現象。
2.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學生輔導員工作的內容、性質和對象決定了輔導員工作非常繁瑣和艱巨。首先輔導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生管理事務工作中,另外還需要進行自我學習和提升,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在繁瑣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時間強化自身知識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學科是非常多的,例如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以及生涯規劃等專業知識。由此可以看出輔導員專業知識與技能是開展大學生就業思想工作的關鍵所在。
3.大學生獨特個性的轉變。由于全球化的發展環境,外來文化的融入,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環境。當代大學生思潮的超前性,注定了其自身特點的獨特性。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輔導員,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為其帶來了新的挑戰。輔導員在開展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符合大學生活躍的思維能力以及思想的多變和價值取向的不穩定等特點。與此同時,也要注重外界環境變化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還要及時掌握外界最新信息。這種新形勢無疑給輔導員的工作加大了難度,不利于就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三、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學生正確就業觀念的樹立。大學輔導員是高校教師團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從事學生思想工作的教育者與實施者。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中包含了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作為自我的工作責任,幫助學生把握就業發展方向。面對現在復雜的就業形勢,輔導員對學生開展就業思想教育,有利于學生正確就業觀念的形成。例如,可以通過對當前就業形勢的分析,讓學生了解現實情況,對就業進行提前規劃并進行合理指導;另外,也可以在面試方面為學生提供參考,指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介紹,以及增加就業成功率的小技巧等。
2.有利于輔導員知識與技能的提升。輔導員的專業技能是就業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基本保障。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需要輔導員掌握多方面和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對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都要有所掌握。只有輔導員自身水平的優化,才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制定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職業計劃,以此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輔導員不能夠單憑自身多年的經驗積累,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需要根據形勢和學生特點的變化,不斷豐富自身知識與技能,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夠使學生就業思想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因此輔導員進行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輔導員對就業思想教育工作現實情況的把握。就業指導工作不僅需要輔導員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也同樣需要對社會就業環境和形勢進行掌握,以此為基礎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明確的就業指導。輔導員需要對國家就業方針政策進行了解,豐富自身就業指導工作知識,并在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制定符合學生需要的就業指導規劃。另外輔導員之間相互的交流與合作,也能夠加強自身經驗的提升以及對時事的把握能力。輔導員只有順應時展趨勢,利用自身專業積累,開展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夠不斷強化學生的就業指導。
三、總結
輔導員在進行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全方位、多層次地結合環境與學生的特點,進行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輔導員應不斷加強自身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及時掌握發展形勢,針對大學生個性特點,提出合理的引導方案。
參考文獻:
[1]陳文娟.新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的SWOT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