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0 14:57: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民營企業融資渠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民營企業的融資現狀
(一)內部融資方面
民營企業在創業階段基本上是靠內部融資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這是因為在創業階段企業的經營規模尚小,市場風險較大,外源融資不僅難度大且融資成本高,因此民營企業不得不把內部融資作為籌集發展資金的主要渠道。但在企業發展壯大后,想要繼續發展,企業卻普遍存在著自有資金不足的問題,使得內部融資難以進行,企業發展存在阻礙。
(二)外部負債方面
在外部負債方面,商業銀行貸款占絕大比重,然而商業銀行在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方面一直存在著種種限制。據統計,目前民營企業的貸款規模僅占銀行信貸總額的8%左右,這與民營企業創造國內生產總值的1/3,國家財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極不相稱的。
(三)發行股票、債券
民營企業進入股票市場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在深、滬兩個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過程中,部分效益不佳的國有企業能得到包裝上市的優先權,而資信程度較高,業績顯著的大型民營企業卻難以獲得上市融資的機會。與股票市場相類似,債券市場也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
綜上所述,我國民營企業內部融資貧乏,外部融資的道路梗塞,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迫在眉睫。
二、民營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融資難問題
中小民營企業的信用口碑不好,民營企業一般規模較小,資金匱乏,償債能力弱,而且沒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記錄,缺乏信用基礎,目前最頭疼的問題是民營企業的信用識別問題,虛假報表層出不窮,基于安全考慮,有錢也不敢亂貸;融資的渠道比較少,當前,除少量信貸資金外,民營企業很難通過債權和股權融資的渠道獲取資金。
(二)融資盲目,與企業資金需求不吻合問題
1.融入的資金超出償還能力。一些民營企業認為只要能融資,就多多益善,缺乏認真的“融資財務分析”。一旦出現國家對相關方面的宏觀調控,企業項目還未形成產能與效益,資金鏈就斷裂了,企業便全面陷入癱瘓,被迫還債,甚至破產被拍賣。
2.融資總額與項目所需資金不匹配。一是融資額大于投資所需資金總額,形成財務費用增大,資金流向他處,造成浪費;二是融資總額小于投資所需資金總額,使投資項目不能如期完成并形成產能與效益。
三、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融資難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民營企業的公司治理建設,進而提高企業本身的信用水平
企業融資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公司內部的治理水平。廣大民營企業應改變任人唯親的用人機制,建立規范的企業制度。有了規范的企業制度,企業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企業的資金融資渠道就容易暢通。并且,企業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就會及時改進落后的設備技術,重視財務管理,增強信用意識,建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只有當企業有了較高的盈利水平和較強的償債能力,企業才能獲得廣泛的融資渠道。
2.完善以銀行為主體的融資體系
(1)加快國有銀行的信貸機制改革,建立與民營經濟貸款配套的政策體系。主要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改革銀行的貸款審批程序和信息獲取渠道,形成適合民營經濟貸款要求的運作機制和政策方針,同時嘗試著設立民營經濟貸款的專門部門,專項負責解決民營經濟的信貸問題;二是可以嘗試在管好對大型企業貸款利率的同時,適當放開對民營經濟的貸款利率,形成一種類似雙軌價格的利率體系,這可能會對我們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當的推動作用。
(2)積極鼓勵和引導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至少有下列優點:首先機制靈活,運作成本低,資金較少,能夠與民營經濟一起成長,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推進力量。其次非國有銀行一般具有濃厚的“地方性”,對當地的客戶情況較為了解,從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國有一方面使銀行運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證一切成本都體現在價格中,用不著擔心“尋租”現象的產生。
(3)建立健全民營經濟信貸擔保體系。IFC(國際金融公司)的抽樣調查表明許多企業認為抵押問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從銀行獲取貸款。在中國,民營企業眾多,融資困難。很大的情況下,除了地方政府應逐步擴大擔保資金投入,中央政府也應提供一些擔保資金。
3.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積極拓展直接融資渠道
所謂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是指國內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產權交易市場、風險投資市場以及各類資本產品投資市場,借助海外及香港地區二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所組成的滿足多樣化的市場主體,適應不同規模、不同所有制結構以及不同行業特點的開放的網絡式的分層次的資本市場組合。
民營企業數量龐大,差異明顯,其中既有通過運作到主板市場上市的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也有相當部分是利用香港創業板市場或海外二板市場上市的公司,特別是新興高技術企業更適宜采取這種方式融資。此外,還有更多的公司達不到主板及二板市場的上市標準,但他們也需要解決融資問題,則可以通過發展場外交易市場的方式使其達到融資目標。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可以滿足不同條件民營企業融資的需求。
(二)加強融資財務分析和控制,防范融資風險的對策
1.加強企業綜合財務狀況的分析與經營的預測。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的分析。首先合理預測經營成果的規模,然后建立以償債能力為底線的融資目標控制體系,真正做到“量出為入”。
2.加強企業現金流量預測分析和投資項目管理,確保融資總額與需要的資金總額相匹配,以及融資時間與項目時間相一致。
參考文獻:
[1]王德森.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7,(2)
[2]毛英美.公司融資渠道淺析[J].財會研究,2009,(24)
[3]彭紅麗.民營中小企業信用融資問題與對策[J].財會研究,2008,(15)
[4]楊菊萍.探析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J].思想戰線,2010,(2)
國內外大量的數據和經驗證明,民營企業發展的初期、中期主要靠內源融資與外源直接融資,只有達到一定規模后才導入外源間接融資。我國的民營企業大部分處于初、中期發展階段。因此,如何用市場化方法把充足的民間資本導入民營企業,構建民資、民用、民管的內生性融資機制將顯得尤為重要。
一、民營經濟對民間資本的需求狀況與結構分析
通過對浙江、江蘇等地調查結果顯示,同以前相比,民營企業短期資金的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長期權益性資本仍嚴重缺乏;相對做大的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得到緩解,但規模較小的企業融資仍十分困難;縣級以下地域的民營企業資金特別匱乏。民間資本是民營經濟資金需求的重要來源。從資金需求量上看,通過對浙江、江蘇、廣東、福建、陜西等地民營企業所做的調查,有80%的調查企業認為資金緊張是民營企業發展所面臨的首要難題,而其中需要和非常需要民間資本的企業占有了85.6%,有53%的企業反映連流動資金的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90%以上的民營企業只得完全靠自籌來解決創業資金。
從企業規模看,并非所有的民營企業都存在融資難的問題。一些特大型民營企業,特別是一些已公開上市的企業,其資金相對較為充足。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實質上是中小民營企業的困難。在調研中發現,企業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中,有17%的表示非常需要民間資金,年銷售額在500-1000萬元(包括1000萬元)的企業中,表示非常需要資金的占46%,而年銷售額在100-500萬元的,這一比例為25%,100萬元以下的企業,這一比例降為10%。
上表顯示了浙江民營企業由于規模的不同而對民間資本的不同需求狀況,年銷售額在100萬-1000萬的企業對民間資本需求較大,而100萬元以下的小企業需要民間資本這一項占比最高。企業的規模越大,對民間資本的需求欲望越小,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信譽等比小企業要好,同時也較易從各種途徑獲得資金,企業的融資本要求也相對的比較容易得到滿足。而中小規模的企業,由于自身原因借貸無門,且有著比較強烈的擴張欲望,對民間資本的需求比較強烈。
從企業的地區性差異看,經濟發展越快的地區,對民間資本的需求量越大,也更多地需要民間資本的支持。溫州、臺州、溫嶺三地區需要和非常需要民間資本的企業的比例分別為90%、86%和79%,相比之下,經濟欠發達的麗水地區這個數字要少得多,為50%。區域經濟的活躍及信貸供給不足是產生民間資本需求的主要原因。
從民營企業的行業分布看,產業技術含量及產業層次高的行業,企業的融資能力強;反之,企業的融資能力相對較弱,其對民間資本的依賴性也就越大。陜西的大部分民營企業集中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屬于產業的低層次,融資能力弱,因而這部分企業產生了對民間資本的強烈需求。如廣東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的新興產業的民營企業,資金來源相對較為廣泛,對民間資本需求也較弱。
從城鄉民營企業獲得的金融支持力度看,差別也很大。各商業銀行信貸結構的調整使得資金不斷向大城市和大企業集中,而對中小民營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的減弱更加劇了城鄉民營經濟資金供求的矛盾。縣域民營經濟只能靠自有資金和民間資本維持生計。
二、民營企業融資構建
根據調查,我國各地民間資本供給充分,如陜西潛在的民間資本約有1313.46億元,大部分處于閑置游離和等待狀態。但民營企業對其需求強烈,需求量約為1582億元,大部分企業卻處于融資困境。要解決民營經濟融資的市場失靈現象,必須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運用市場化手段構建“民資、民用、民管”的內生性融資機制。而金融成長的內生性理論表明,一國金融成長的真正動力與基點在于內生性機制的構造。金融成長的內生狀態是在經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能夠與經濟中各要素很好地契合,具有市場化運行特征和自發激勵、資金互助等比較優勢。民營企業作為這種內生狀態的微觀金融主體,天生有著資金運行的市場規律與明晰的產權,從制度上避免了行政干預和轉軌金融的弊端。內生性融資機制的存在和發展既不至于損害民營經濟可貴的內源融資基礎,又因其包含有民間金融的自選擇機制、創新功能、私人相互信息和不存在所有制的歧視而能對民營經濟發展起到持續的推動作用。
構建“民資、民用、民管”的內生性融資機制,當前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要成立社區民間金融服務組織
在市場經濟較發達地區浙江、江蘇等地可考慮在縣級城市成立社區管理組織。該組織非同一般的金融機構,它是由自然人、民營企業自由參加、自主管理、自我約束、市場運作的金融服務組織。主要任務是搭橋、牽線,提供融資信息與融資服務,協調國家有關政策,制定融資規則,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按照行業規范、鄉規民俗、制度和準則約束違法或侵蝕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反對違法亂紀等欺詐活動,保障融資安全,防范融資風險。
(二)要建立社區民間金融市場
民間金融市場的建立為民營企業資金余缺的調劑提供了場所,使現存的民間資本合法化,為民間資本的流通和開展民間金融創新活動提供交易的平臺,也便于留住自源性資金和吸引外源性資金。剛開始可考慮先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縣城市試點,待有了經濟后再普遍推開。民間金融市場的建立著重于市場自身的培育和融資機制的完善,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推動各項資源的重新配置,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制度環境,促使民間金融得到健康發展。
(三)要選擇符合內生性融資機制的融資方式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2
引言
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相比,民營企業雖然近年來的發展較為迅速,發展規模也在不斷加大,但是在諸多方面卻仍然存在較多的不足,其中就包括企業的融資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民營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要解決當前的融資問題,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1]。具體來說,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在于渠道的單一,因此,企業應該要朝著拓寬渠道的方向著手。以下本文就拓展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相關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分析
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出資可以較好的緩解企業的融資壓力,但是就我國企業發展而言,由政府進行政策和資金的幫助是國有企業特有的權利,因此民營企業可以獲得政府扶持的幾率較小,能夠依靠政府出資進行資助的限額也較小[2];第二,銀行貸款。銀行貸款是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銀行貸款會根據企業的發展規模、信譽程度以及經營狀況等進行具體分析,貸款的形式比較靈活,可以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融資需求。但是,銀行貸款是具有一定條件的,如要求企業能夠在一定的標準范圍內容,且要看企業的盈利情況。即使民營企業能夠符合規格和標準,商業銀行也會先給國有企業進行貸款,然后才輪到民營企業。此外,銀行貸款的手續較為復雜,企業在貸款過程中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成本較高;第三,其他金融機構貸款。除了銀行貸款之外,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其他的金融機構或者中介機構進行貸款。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所需要花費的手續以及貸款的最低標準會稍微降低,能夠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也逐漸受到民營企業的歡迎[3];第四,其他法人的資金支持。這部分主要指的是團體法人、事業法人以及企業法人對企業融資的支持。
二、當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發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1.金融機構的貸款局限性
融資是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必須要采取的措施,只有不斷融資,獲得更多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企業才能夠“做強、做大”,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相反地,如果企業在生產過程總沒有辦法及時籌集到更多的資金進行投資,那么企業不僅無法擴大自己的規模,還有可能在競爭中處于絕對弱勢,限制本企業的發展,甚至有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除了銀行貸款之外,金融機構的貸款是民營企業首選的融資渠道[4]。銀行貸款的局限性較強,一方面銀行會優先考慮國有企業,另一方面銀行貸款的貸款標準較為嚴格,且手續較為復雜,對民營企業的融資較為不利。而金融機構的出現卻可以較好地幫助緩解企業在銀行中發生的融資問題,從而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
但是,即使有金融機構的貸款幫助,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這主要是由于金融機構的融資門檻依然較高,從當前我國民營企業向金融機構的融資現狀來看,企業經常會面臨融資不及時的問題,導致企業在商業發展中損失巨大,也限制了企業的長遠發展。金融機構在一般性的融資標準方面,較銀行更為放松的,暗示由于金融機構對風險管制問題較為重視,因此導致機構的融資門檻也逐漸增加。不少民營企業在貸款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經營和發展無法滿足金融機構關于風險管制的標準,因此融資自然會受到限制。
2.民營企業自身的局限性
民營企業指的是由民間個人或者團體進行企業經營的法人經濟實體,與國有企業不同的是,其更加具有廣泛性,任何個人和團隊只要符合條件均可進行經營。因此,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民營企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企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5]。但是,民營企業的法人來自民間卻也成為了民營企業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的弱點,限制了民營企業的融資發展。我國民營企業一般采用的均是家族經營或者團隊經營的形式,這種經營方式在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中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如企業的財政權過于集中,企業制度相對更加傳統,管理機制不夠先進,科技含量較低等。加上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必然會出現的負債嚴重、經濟效益較低等情況,導致企業在發展中不具備較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從而限制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此外,民營企業在財政管理中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財務信息披露的程度較低、財政體系不夠完善等,均是導致企業無法獲得更多資金幫助的主要原因,導致企業融資較為困難。
三、拓展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建議
1.抵押使用權
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需要企業能夠具有較高的信用等級,等級越高,能夠貸款的數量也就越多。此外,民營企業向銀行貸款還需要抵押自己的不動產,但是抵押的時間較長,企業需要辦理的手續也較為復雜,因此經常會導致企業無法及時獲得融資幫助,從而影響企業的良好發展。民間的金融機構,即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貸款過程張卻存在風險較大、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因此總的來說,民營企業要進行融資的難度較大。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抵押部分使用權的方式,來進行融資。使用權也處于產權,產權抵押貸款具有可行性,貸款人只需要拿好相關的證件說明到金融機構或者銀行進行產權的抵押即可[6]。當然,在產權抵押之前,貸款人還需要到有關部門進行使用權的兌換,相關部門在對貸款人的有效證件和信息進行核實之后,可以根據當前市場的行情進行合理的評估,然后以市場行情的50%左右進行價格典當。手續完成后,貸款人在三天內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貸款。使用權的抵押可以解決當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幫助企業渡過融資危機。
2.應收賬款擔保
銀行進行民營企業貸款時一般會要求企業以不動產進行抵押和擔保,但是如果以不動產為貸款擔保,銀行能夠提供的貸款數額也是有限的,因為企業能夠進行的貸款擔保主要也是針對不動產的擔保。也就是說,部分動產以及應收賬款是不在銀行擔保的范圍內的,部分動產以及應收賬款資金和價值并沒有真正的發揮其應該具有的融資功能[7]。因此,要解決當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就需要從動產和應收賬款方面著手。民營企業可以利用應收賬款作為融資的擔保物,這樣可以縮小企業擔保的信用總額和銀行可以提供的貸款金額之間的差距,如利用保付、信用證等充當融資五,可以緩解當前企業的融資問題。
3.通過股權進行融資
要拓展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還可以從股權這一方面著手。股權融資方式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容籌集到需要的資金,緩解企業的發展融資難題。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大力宣傳本企業的品牌優勢、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來贏取更多的投資,也可以通過降低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合作的成本等方式,來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此外,上市民營企業在股票市場中如果能夠有較好的表現如股價較高、市盈率高或者換手率高等,必然也會受到社會人士的肯定和欣賞,從而獲得更多的投資,繼而解決當前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資助,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來自政府的政策扶、銀行貸款、其他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法人的資金支持等方面。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較為單一,嚴重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而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機構的貸款局限性以及民營企業自身在經營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要拓展企業的融資渠道必須要求企業能夠抵押使用權和應收賬款進行融資和擔保,同時也可以通過股票市場來進行企業的資金資助,緩解企業的融資難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藝娟.民營企業多元化戰略下融資渠道拓展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42-44+114.
[2]張瑾華,何軒,李新春.銀行融資依賴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基于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數據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6,04:98-108.
[3]李靖宇,張晨瑤.國家重量級戰略區域東北民營經濟發展問題探討[J].東北亞論壇,2012,02:96-107.
[4]張杰,蘆哲,鄭文平,陳志遠.融資約束、融資渠道與企業R&D投入[J].世界經濟,2012,10:66-90.
[5]李君平,徐龍炳.資本市場錯誤定價、融資約束與公司投資[J].財貿經濟,2015,03:88-102+112.
企業融資主要有兩條渠道,即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內源性融資主要指企業自身積累資金;外源性融資又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方式,其中直接融資指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等途徑來籌集資金,而間接融資主要是指向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
在臺州,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有4.3萬多家,其中中小企業占到 90%以上,它們對推動臺州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必要的資金支持。調查顯示,臺州民營中小企業的啟動、發展資金,絕大部分都來自于企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即所謂的內源性融資。而來源于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與市場的資金即外源性融資相對短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一、外源性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1.間接融資渠道受限
金融業對于風險大,成本高的中小企業放貸較為審慎。據中國工商銀行臺州市分行的統計資料,在臺州市眾多中小企業中,與工行建立信貸關系的不到5%。其他各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情況也同樣對中小企業惜貸。具體原因表現為:
(1)中小企業自身條件不足,導致銀行放貸風險較大。一方面,臺州很多中小企業采用家族制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經營。在其經營過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不夠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經營透明度較低、信用等級不高等問題,以至于企業不能準確地提供銀行要求的各種報表及資料;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規模小,可用作抵押的資產(在我國,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很苛刻,除了土地和房產外,銀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不足,擔保單位難找。在這種情況下,為降低貸款風險,銀行往往選擇不予放款。
(2)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成本較高。商業銀行經營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中小企業貸款往往“急、頻、少、高”,即時間急、頻率高、金額少、成本高。據資料顯示,中小企業貸款頻率是大中型企業的5倍,而銀行管理成本也是5倍。在銀行信貸資金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其自然是選擇大宗信貸批發業務,而不愿接納中小企業信貸零售業務了。
2.直接融資渠道不暢
我國金融體系中資本市場發育還不健全,進入的門檻很高,缺少一個多層次的、能夠為廣大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市場。比如從債券融資來看,我國《公司法》規定,只有股份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和兩個以上國有企業或其他兩個以上國有投資主體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才有資格發行公司債券,并且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額分別不能低于3000萬元和6000萬元。而臺州目前更多的是年銷售收入和資產均在5000萬元以下的小型企業,對照此條件,它們只能被政策性地排斥在債券市場之外;在股權市場上,臺州中小企業能上市融資的極少,有些企業即使改制為股份公司,也僅限于內部職工入股,股權流動性差,也難以籌集企業所需的大量資金。
二、拓展外源性融資渠道的對策分析
1.拓展間接融資渠道
(1)提高大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
①建立個人和企業信用體系,以及企業評級征信機構。要通過法律和制度建設,讓分散在各方面的信息如企業的稅收信息等通過這些信用體系可以搜集、處理,并按照有償的原則提供信用信息服務,來減低金融機構在提供金融服務時必須面對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的問題。
②成立信用擔保機構。臺州目前成立了六七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這些機構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實行公司化運作,即財政撥一部分款作擔保金、組織一些企業交納保證金成為會員,然后再跟銀行協商好放貸比例,在會員間進行封閉性的營運。這在一定范圍內取得了效應,也避免了以往企業與企業之間因互相擔保而出現的許多問題。如果能在充分考慮風險因素的前提下,放低企業入會的條件,讓更多中小企業得到擔保機構的貸款擔保,則能在更大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③銀行方面可考慮適當放寬抵押品范圍至存貨、應收賬款等。國外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短期和中長期貸款90%左右都是有抵押品做擔保的。而在這些抵押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存貨和應收賬款。存貨融資方式可以定義為企業以購得的存貨為抵押品向銀行貸款,當存貨銷出后,企業用銷售收入償還債務。應收賬款融資是指企業以自己的應收賬款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的貸款額一般為應收賬款面值的50%~90%,當客戶償還應收賬款后,償還額自動沖減企業向銀行的貸款。
④提高貸款利率以覆蓋風險成本。基于中小企業貸款自身的特點,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浮動范圍可允許適度提高,以鼓勵金融機構的貸款積極性。近兩年,中央銀行兩次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由上浮10%擴大到30%。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擴大為50%。最低下浮幅度10%不變。政策的變化意味著商業銀行可以以更高的利率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另一方面,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對利率不太敏感,能夠承受較高利率。對它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及時、可靠、方便得獲得資金,而不是關注貸款價格。因此,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今后還可適當放寬,以充分發揮其杠桿作用。
此外,中小企業應積極做好自身工作,增強信用意識,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無形資產”。要有選擇地與某家銀行建立長期穩定關系,以利于加強雙方相互了解,克服市場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增加獲得貸款的可能性。
(2)積極發展利用中小民營銀行。所謂中小民營銀行,主要是指由民間發起、民間參股的區域性股份制銀行。目前臺州市有兩家社會知名度高、運作效益良好的民營金融機構,即臺州市商業銀行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它們自建立以來就一直以當地的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為服務對象。如臺州市商業銀行,100萬元以下的貸款占所有貸款戶的94%左右,貸款余額占到全部貸款余額的60%左右。再如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截止2006年底,其累計發放貸款600多億元,其中90%以上投向中小企業,為當地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銀行主要的貸款去向還是以路橋、黃巖、椒江三區為主,如浙江泰隆商業銀行目前共有10行,其中有7個設在路橋,2個設在椒江;而臺州市商業銀行2005年年度報告顯示,該行有81.46%的貸款投向椒黃路三區。也就是說,臺州另外幾個縣所得到的資金支持相對不足。如果在這些地方能設立一兩個營業網點或是應運而生新的小型民營銀行,則能更大程度地促進臺州民營經濟的發展。
2.疏通直接融資渠道
(1)發展小股市,進行區域內上市。所謂小股市,就是區域性證券市場。在臺州路橋、黃巖、溫嶺、玉環等地,民營企業很發達。如果允許在臺州設立一個小股市,挑選一些效益好、市場穩定、老板口碑也很不錯的優質中小企業在本地上市,主要由本地老百姓投資,這樣對企業來講,就能部分地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而對廣大老百姓而言,由于大家對本地企業知根知底,甚至根本不用看財務報表,只要每天到企業走一趟,看看產品賣得怎么樣就能決定是否入股,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投資風險。
(2)利用融資租賃,減輕資金壓力。融資租賃是指由融資公司為大型設備采購單位預付采購款,采購單位先期購入設備并在使用中向融資者支付租金,當租金付完設備即轉為采購者所有的融資采購方式。它是一種以融資為直接目的的信用形式,是融資與融物的有機結合。中小企業在不進行一次性投資的情況下,以租入使用形式獲得所需的技術和設備,所付租金一般只相當于設備價值的10%~20%,而且可以用租賃設備投入生產后所得的收益來陸續償還,即邊生產、邊收益、邊償還。這種方式切實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對于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融資方式。
(3)推廣票據融資,解決臨時資金周轉的需要。中小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購入貨物的需要,依法開出匯票等票據,約定在以后的一段時間按一定的條件予以承兌或貼現,以解決臨時資金周轉的需要。由于目前商業銀行的貼現業務開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且手續繁瑣、貼現率較高,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貼現需求。因此,可以考慮放開民間兌現市場,如溫州市蒼南龍港鎮,每月就約有5000萬元的匯票在民間貼現流通。我認為,在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在臺州也可以推廣這種形式的民間票據融資。
參考文獻:
[1]陳曉紅:論中小企業融資與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關鍵詞:企業集團 實例解析 融資建議
Key words: business groups instance analysis financing proposals
一、案例背景
本文中涉及的某煤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集團本部”)是順應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在關閉全縣125個小焦化企業組建成立23個半焦循環經濟生產企業(下稱“股東公司”)的基礎上,由23個股東公司于2007年10月注冊成立集團本部,組建成非典型意義上的集團公司,集團本部注冊資本3億元,主營煤炭及制品批發。
該集團公司既不是母子公司,更不是總分公司,是典型的關聯參股公司。集團本部自成立以來,積極拓展市場,2009年形成300萬噸的煤炭發運能力,實現凈利潤9000萬元,獲得銀行授信額度3億元,全部用于煤炭發運業務。2010年新增300萬噸煤炭運銷計劃,銀行新增授信5億元,主要用于股東公司化工產品銷售,目前尚未用信。
股東公司半焦循環經濟生產線分兩期進行,總投資約60億元,現一期已建成投產,二期在建,全部項目投產后,將形成年產半焦1500萬噸、煤焦油150萬噸、金屬鎂6萬噸,電石100萬噸,硅鐵25萬噸,水泥50萬噸,白灰105萬噸,免燒磚200萬噸,發電13億度,預計年銷售收入170億元,凈利潤26億元,員工總數2萬多人。
二、對當前制造業及傳統煤化工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
首先,筆者認為,在后金融危機背景下,多個行業的全球化產能過剩已經形成,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循環發展、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等途徑,徹底摒棄粗放式增長,追求精細化發展,已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其次,全球化外采與業務外包,促成制造業由80年代前的“縱向一體化”模式轉變為“合作、外包為基礎的供應鏈”模式。競爭迫使企業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尋求最低成本,“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更加注重集中資源,專注于核心能力的培育,企業內分工轉變為企業間分工。
再次,該集團公司身處晉陜蒙三西區域,而我國西部能源富集區域產業結構趨同的格局已經形成,個體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并發展為區域間的競爭、供應鏈間的競爭,傳統煤化工原料采購的同源化、產品市場的同質化、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緊密化、技術復制的快速化,加劇并惡化了企業的生存與競爭環境。
第四,周邊地區半焦產能快速增長,與循環經濟相關的電石、鐵合金、水泥、金屬鎂等均屬國家“兩高一剩”的產能過剩行業。產能過剩及潛在過剩的系統性市場風險趨于上升,傳統煤化工直接獲得銀行授信支持的難度極大。
三、集團公司整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該集團特有的產權架構,決定了該集團是松散型、非典型企業集團,股東公司生產線存在同業競爭,集團整體管理協同難度大。
其次,該集團煤炭發運業務從300萬噸上升到600萬噸,需要配套營運資金貸款的充足提供。
再次,按照規劃股東公司二期項目資金缺口較大,一方面依托一期滾動發展二期很難將資金全部籌措到位; 另一方面股東公司實力差異大,半焦循環經濟項目的政策雷聲大、金融支持雨點小;三是項目的技術含量低,可復制性高,不僅屬兩高一過剩行業,而且目前產能規劃已過剩,整體上銀行融資的難度較大。
四、“三步走”的戰略發展建議
(一)搭建統一銷售大平臺
1、以產權為紐帶,以集團公司為核心,以整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將企業間的競爭轉化為區域間的競爭,將產品的競爭轉化為供應鏈的競爭,以此達到提升區域競爭力,形成區域定價權。
2、以專業專注、高效運作為宗旨,成立集團公司統一銷售事業部,專司行業分析、訂單處理、統一簽約、定價、物流調度、產品銷售、電子商務、融資管理、爭議處理等職能。
3、統一銷售平臺的基本原則:股東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原則,,服從大局原則,協同運作,外部競爭優先原則,根據訂單制訂銷售計劃,實行以銷定產、以產定購原則,共擔風險與利益分享原則。
4、由集團本部與股東公司、授信銀行簽訂“統一銷售平臺三方協議”。依托股東公司已形成的銷售網絡,以集團統一對外銷售為核心,借道已獲得的銀行授信,稟承供應鏈融資的發展之道,以集團授信分割股東公司用信,多輪驅動,集團公司專業專注于品牌建設、物流調度、統一采購銷售、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平臺搭建、集團現金管理等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股東公司專注于精益生產、精細管理之道。
5、做好集團本部與股東公司的票據流、物流、現金流的轉移與控制。
(二)完成股權重組,建立母子公司制的集團管理體制
企業并購重組是快速規模化擴張的發展之路,在統一銷售平臺的基礎上,建議根據公司法關于“貨幣資金出資不少于注冊資本70%”的規定,由股東公司以股權7億元按比例增資集團公司,實收資本由3億元增至10億元,集團本部成為股東公司的股東,集團本部再進行杠桿式融資15-20億元,以貨幣資金收購股東公司股權,達到既解決股東公司二期建設資金的需要,又達到控股的目標,形成緊密型母子公司制。
在此基礎上,通過主辦行為集團公司提供現金管理工具,即子公司通過網銀將資金歸集在母公司,建立資金池,母公司按高于活期存款1.5-2倍的利率計付利息,同時,集團本部進行余缺調劑,將富余資金歸還銀行借款或向其他子公司發放委托貸款,實現資金的集約高效使用,以此降低集團公司的整體財務成本。
二、文獻綜述
(一)民營企業面臨較高的融資約束資金短缺和融資約束是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面臨主要困難之一,民營企業中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存在“麥克米倫缺口”,即資金供給方由于中小企業信用風險高和缺乏抵押品而不愿按其需求向其提供資金,尤其是對于未上市的企業,因而這類企業資本缺口更明顯[3]。有75%的中國非金融類企業把融資約束看成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在被調查的國家中比例最高[4]。融資約束制約了中國企業的出口、績效乃至發展壯大[5-6]。
(二)不同行業面臨不同程度的融資約束企業所處的行業特征的異質性導致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程度的差異和不同的融資渠道,所以宏觀政策的制定應考慮行業特征。已有的文獻大多是從某一具體行業的角度分析了該行業面臨的融資約束及影響因素,研究發現,房地產業和信息技術業受到融資約束的概率最大,建筑業受到融資約束的概率最小,文化傳播、批發零售、社會服務屬于低融資約束行業,且融資約束是抑制信息技術產業研發投資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行業的企業融資能力有很大差異,如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作為資金需求方缺少向正規金融渠道融資的意識,同時也擔心外部投資者的進入影響其企業的控制權,所以這類企業更依賴民間金融[7]。
(三)影響企業融資約束與融資渠道的因素關于融資約束的原因和渠道,包括產權差異因素,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商業信用供給影響因素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因為企業受到的融資約束水平不同導致,商業信用是企業之間民間融資的重要渠道;政治關系因素方面,政治關聯能通過信息效應和資源效應緩解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8]。企業經營特征因素,如高級管理層是否為女性。高級管理層為女性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多為服務業,且從正規金融渠道獲取貸款的概率低于男性管理層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面臨更苛刻的貸款條件,比如較高的利率或被要求提供更多的抵押品[9-10]。已有文獻從不同角度研究影響企業融資約束的因素及融資渠道,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居多,分析民營企業的較少。另外,已有研究大多把行業因素作為控制變量,考察企業融資約束及融資渠道產業異質性的文獻較少。本文以中國的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規模、不同產業的企業融資約束及融資渠道的異質性,把企業規模和所屬行業特征都作為重點分析的自變量,同時考慮到其他變量的影響。和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利用世界銀行的調查數據,樣本足夠大,可以實證檢驗中國民營企業融資在規模上和行業上的異質性。
三、數據介紹與統計描述
(一)數據來源數據來源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世界銀行為跟蹤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對中國民營企業的調查,包括2700家民營企業,但具體到各個變量上去除一些沒有回答或其他無效樣本,使得樣本總數減少至2627家。所有問題的回答都是基于該企業2011年財務年度。樣本選擇通過分層隨機抽樣選擇被調查企業,按國際統一標準把企業劃分為11個制造業行業和7個服務業行業。選擇此樣本原因有二:一是世界銀行的調查數據,可信度高,且涵蓋范圍廣,樣本分布合理,調查了涉及中國25個城市(北京、成都、大連、東莞、佛山、廣州、杭州、合肥、濟南、洛陽、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沈陽、深圳、石家莊、蘇州、唐山、溫州、武漢、無錫、煙臺、鄭州)的2700家民營企業,代表性強。二是大樣本,增強了實證分析的準確度。
(二)變量描述變量選擇上,本文和已有研究的差異在于:一是把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占企業外部融資的比重作為衡量融資渠道的變量,可以直觀地看出企業外部融資渠道的選擇傾向以及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對比關系,二是把企業所屬行業變量看做重要的自變量,著重分析企業融資的產業差異。因變量有3個,分別是:1.融資約束(FD)。企業是否面臨融資約束,若被調查企業把融資難看做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則認為面臨融資約束。2.企業從非正規金融渠道融資占總融資的比例(IFC)。衡量企業從非正規金融渠道融通資金的程度,本文把企業外部融資渠道中從銀行借款之外的融資渠道均看做非正規金融,這也是廣義民間金融包括的范疇,主要包括向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借款(包括小微金融、信用合作社、信貸聯盟、財務公司)、商業信用和其他(包括向親朋好友借錢、民間借貸、向放債者借錢)。3.企業從正規金融渠道融資的能力(FC)。衡量企業從正規金融渠道融通資金的程度,包括從銀行借款。自變量分為五組,分別衡量企業所在行業特征、企業特征、企業經營特征、企業競爭環境特征、企業與政府關系特征,共10個自變量。
(三)變量統計性描述各變量的統計性描述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有21%的被調查企業把融資看成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說明民營企業面臨著較大程度的融資約束。營運資金來源中有89.7%源于內部積累,外部資金來源大部分來自正規金融渠道(6.9%),非正規金融渠道占4.4%。被調查民營企業中制造業居多,占62.7%,平均存續年限達15年以上。股份制所有權形式的企業較少,只有2%,大部分民營企業所有權形式是獨資,有限合伙或合伙制,無法發揮股份制形式面向社會公眾大范圍籌措外部資金的優勢,加重了民營企業的融資約束。88.6%的被調查企業處于經濟中心城市,且面向全國或全世界范圍銷售產品,銷售分散化程度較強。被調查企業的高級管理層多為男性,女性只占11%,在本崗位工作時間平均為16年,積累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被調查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41%的企業有著數不過來的競爭者與其搶奪市場與資金來源。被調查企業的高級管理層用于處理和研究政府相關規章制度的時間占比是1.284%,且只有5.3%的企業會在被官員約見或拜訪政府官員時送禮,說明民營企業高級管理層花費在加強政企關系上的時間較少,這就減少了民營企業可能從政府獲得的信息和可能的融資支持,使民營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更嚴重。從表3看出,被調查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中小型企業數量是大型企業的2.5倍。從融資難易程度上看,超過20%的企業認為融資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大型企業比重還略高一些,可能因為大型企業經營所需資金龐大,對外部融資依賴更高的緣故。從融資渠道上看,很明顯中國民營企業營運資本資金來源中接近90%依賴于內部融資,且規模不同的企業外部融資渠道差異大。大型企業對外部融資的依賴高于中小企業,有15%的營運資金來自外部融資,其中10%來自銀行借款;中小型企業外部融資中對正規金融(銀行,4.4%)和非正規金融渠道(5.5%)的依賴相差不大,可見中小型企業相較于大型企業更依賴于內部融資,外部融資渠道更依賴于非正規金融渠道融資,原因是中小企業經營所需資金小,另一方面是中小企業從銀行借款難度大。從表4可以看出,被調查的企業以制造業為主,制造業企業數量是服務業的1.6倍左右。從融資難易程度上看,企業融資難并沒有體現出明顯的產業差異,超過20%的企業把融資看作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從融資途徑上看,各行業企業超過11%的營運資金來源于外部融資渠道,制造業較服務業更依賴于銀行借款,服務業更依賴于非正規金融渠道,可能因為制造業比服務業能提供更多的抵押品,從而更容易獲得銀行資金支持。
四、模型設定與估計結果
(一)模型設定企業融資難易程度以及可用的融資渠道受到多因素的影響,總體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企業自身的特征,如企業所有權性質、企業經營時間、企業規模、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中是否有女性、企業經營狀況、生產和銷售多樣化能力等。外部因素包括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競爭對手的個數)、所處城市是否為經濟中心城市或省會、企業與政府的關系。雖然經濟周期也會影響企業融資,但是由于對于所有產業的企業都產生影響,而我們主要想分析影響不同產業的企業融資異質性的因素,故那些對所有企業都產生影響的共同因素不列入研究范圍。我們把自變量劃分為以下幾類:內部因素包括企業特征變量(enterprise),行業特征變量(in-dustry),經營特征變量(operation);外部因素包括競爭環境變量(competition),政治關系變量(politi-cal)。本文想探討上述自變量對不同產業企業融資難易程度及融資渠道的異質性影響。模型(1)說明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對不同產業企業融資難易程度的影響,即考察企業融資難易程度的產業異質性。因變量FD考察企業融資難易程度,被調查企業若把融資看做是發展的最大障礙,則說明存在融資困難,FD取1,否則取0,該變量為虛擬變量;模型(2)和模型(3)說明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對不同產業企業融資渠道選擇上的影響,即考察企業融資渠道選擇的產業異質性。本文考察的是企業2011年營運資金的來源渠道,包括內部融資和留存收益、向銀行借款、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小微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信貸聯盟、財務公司)、商業信用(賒銷和預付貨款)、民間借貸(向放債者、親朋好友借款)。因變量IFC和FC旨在考察企業融資渠道的差異,說明企業融資渠道中來自非正規和正規金融渠道融資的比重。
(二)估計結果根據設定的3個模型,估計結果見表5。模型(1)(2)(3)分別用FD、IFC和FC做因變量,本文利用Stata10對以上變量進行估計,用Sta-ta10軟件做變量之間的普通的OLS回歸,可以很容易得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結果及顯著程度。從以上估計結果可以看出。行業特征變量:industry對FD和IFC的影響不顯著,對FC的影響顯著,說明企業融資難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行業差異,但是外部融資途徑上制造業更傾向于從銀行借款,說明制造業的發展較服務業更依賴于正規金融。企業特征變量:year對IFC有顯著負影響,year對FC影響不顯著,說明企業經營時間越長,從非正規金融渠道融資越少,因為企業經營持續期越長,企業越有能力依賴內部融資。企業所有權性質對企業融資影響不顯著。size對FD和FC有顯著正影響,對IFC影響不顯著,說明企業規模越大,融資難越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障礙,且越依賴于從正規金融渠道融資。locality對FD、IFC和FC都有顯著負影響,說明企業所在位置若是經濟中心城市,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就越少,企業營運資本大部分可依賴內部積累,對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的使用就越少。經營特征變量:diversification對因變量沒有顯著影響,說明企業是否多樣化經營和銷售對于融資難易程度及融資渠道的選擇影響不大。female對FD有顯著負影響,對IFC和FC有顯著正影響,說明企業管理層若是女性,企業面臨的融資障礙少,對外部融資的依賴越強,外部融資渠道兼具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experience對FD、IFC和FC有顯著正影響,說明高級管理層在該企業工作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對企業越了解,越把融資看作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越傾向于外部融資增加企業營運資本,且外部融資渠道兼具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但明顯傾向于正規金融渠道。競爭環境變量:competitors對IFC和FC有顯著負影響,說明企業面臨的競爭者越多,對外部融資的依賴越少,更難從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渠道獲得融資。政治關系變量:political和gift對IFC和FC有顯著正影響,說明企業花越多時間研究政策和制度變化,政治關系越密切,信息效應越能發揮作用,越容易獲得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資金支持。
一、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根源分析
首先,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深層次根源在于金融壓抑。金融改革導致了投資主體和儲蓄主體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而投融資體制也有政府主導轉變為國有商業銀行主導,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主體變為國有企業,其他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主要依靠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企業融資渠道的單一性已經成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難題之一,國有銀行這個單一的融資渠道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了。政府通常在國有銀行主導的儲蓄―投資轉化機制中起到相應的調控者角色作用,通過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比如利率管制)來引導投融資的方向和重點。其實從本質上來看,利率管制是非常不利于金融發展的,因為國有銀行存在逆向選擇的傾向,將資本都集中到了國有產業和企業之中去,但是個體經濟、農村經濟和中小企業卻難以通過國有銀行體系的金融服務,導致我國信貸資源的配置效率極低。另外,我國金融市場分割畸形,市場發育走上極端化和落后的道路,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金融服務專業化分工止步不前,我國金融市場和體系之中一直在較高的成本下維系,儲蓄資金難以轉化為投資資本。國有銀行體系在2014年末已經達到了34億元的儲蓄規模,受到投融資體系不健全的限制,我國現有的過剩社會儲蓄難以轉化為投資資本,資源配置不合理愈加凸顯。企業投融資體制在金融壓抑的環境下呈現出扭曲發展的態勢,市場機制在我國已經日趨完善,民營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利率管制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難以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獲得融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只能依靠內源融資,這導致我國民營企業一直處于融資難的狀況中。
其次,我國融資格局以國有經濟作為主導。近幾年來,我國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非國有經濟漸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國有經濟的產出份額呈現出縮減和萎靡的趨勢,很多國有企業利潤下降、虧損嚴重,但是民營企業卻呈現出如火如荼發展之勢。但是在融資的權利上,國有企業依然享有較大的特權,民營企業融資依然困難,我國的融資格局依然呈現出國有企業為主導的局面,這就造成了投資績效和投資規模不匹配的現狀。
再次,金融機構傾向于國有企業融資, 民營企業難以融資。國有企業存在著很多貸款優惠特權,國有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往往優先選擇這些國有企業,這使得很多國有企業雖然處于虧損的狀況但是依然可以獲得資金。與之相反的是,民營企業在銀行信貸體系中明顯處于劣勢狀態,它們想從銀行獲得貸款是非常困難的,當難以從國有銀行正常的渠道獲得貸款,那么民營企業只能從非正規的金融市場中獲取貸款,當然融資成本是較高的。民營企業獲得的工業貸款額在總貸款額中所占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而大量的銀行貸款都用于國有企業彌補虧損了。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國有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欠缺,在發放貸款時只能謹慎和小心,尤其是在針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時更是謹慎加謹慎。商業銀行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往往只選擇那些經濟效益好、償債能力強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即便是商業銀行獲得一定的利率浮動權,那么它們也會對不同的貸款對象進行信貸配給,而大多數民營企業往往被排斥在外。
最后,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發展緩慢,而間接融資渠道成為主要渠道。資本市場自從九十年代以來獲得快速的發展,但是融資依然沒有擺脫銀行間接信貸為主的局面。雖然直接融資的比例在上升,但是信貸融資依然占據主導位置。現階段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來源依然停留在商業銀行貸款上,而民營企業從銀行獲得融資支持的可能性本就很低,所以民營企業融資始終難以走出困境。
二、擴展民營企業融資質量的措施
(一)民營企業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自身內在融資能力
民營企業應該不斷壯大自身發展規模、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這是提升其融資能力的重要渠道。民營企業融資離不開信用二字,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環境是其獲得銀行信貸體系支持和青睞的重要法寶,非公有制經濟目前都已經意識到誠實守信是改善自身融資條件、構筑良好的銀企關系的重要途徑。民營企業應該堅持誠信和守信,做到有借有還,構筑良好的融資信貸環境,真實的信息和良好的信用最終能夠獲得銀行的支持和維護。民營企業應該注重管理績效的提升,不斷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改進生產工藝,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和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夠吸引到足夠的信貸資金。
第一,民營企業要在總體上提升自身實力。企業應該從提升自身管理效益上著手,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不斷更新,打造強有力的隊伍,構筑專業的管理團隊和管理業務水準,創新經營管理體制和模式,讓自身的發展能夠迅速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并盡快轉變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模式,能夠保留和吸納專業性良好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讓民營企業從家族式管理模式中走出來,真正走向現代管理模式,實現正規化和規范化管理、
第二,民營企業應該重視信用體系的建設。長期以來,民營企業總是和仿冒造價、拖欠工資、欠債不還、逃避銀行催款等負面形象聯系在一起,為了扭轉這種形象,民營企業只能從自身做起。民營企業要在市場中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構筑良好的信用文化,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意識,不能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視長遠的利益。欺詐客戶和逃避銀行債務的思想是萬萬不能有的。
(二)完善和調整銀行結構
現階段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依然在我國銀行體系結構中占據壟斷性地位,民營商業銀行的數量還是少之又少,這種金融服務結構大大地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國有商業銀行的運作風險。所以改革和創新金融社區服務模式,讓地方性的民營金融機構進入到民營企業之中去,實現民營企業和金融機構共贏的局面。
第一,商業銀行貸款激勵機制要完善。很多商業銀行都針對民營企業設置了相應的融資貸款部門,針對民營大中小企業提供配套服務,提供多種的資產組合,這對銀行來說是化解系統風險的最佳選擇。另外,銀行還要專注于金融創新,加快進程實現抵押證券化、風險證券化和資產證券化,成立間接融資風險承擔體制。商業銀行內部還要在內部責任和權力之間進行匹配和對稱,實施信貸管理激勵制度,在有效的激勵制度中讓信貸人員能夠積極地、主動地收集民營企業的貸款信息。
第二,建立針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性銀行。政策性銀行應該建立在國家信用的基礎上,在政府的支持下運用各種特殊的金融手段,并嚴格地對融資業務范圍、融資經營對象、存貸利率進行規定。現階段,我國政府應該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態勢來對民營企業進行政策性融資支持。市場機制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并不是萬能的,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可能出現市場失靈的情況,政府需要在這個時候運用行政手段來調節和干預,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社會公正性有機結合。
第三,要構筑適用于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比具有很多優勢,企業間接融資能力受到其自有資本的多少和質量的限制。加大直接融資的比例就要大力地發展奉獻投資和創業板市場,完善債券市場的發債機制,大力地吸引民間資本。我國政府應該從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和國情出發,嚴格地規范民營企業上市的條件,擴寬那些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民營企業的股權融資渠道。積極培育和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逐步放松發債企業規模限制并完善信用評級制度,適當放開發債利率,豐富債券品種,鼓勵經營效益好、償債能力強的優質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三)完善民營企業融資的宏觀政策環境
筆者認為針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要盡快完善起來。為了能夠在法律上給予民營企業融資的支持,除了頒布民營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之外,還要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制定實施細則和相關的配套法規,尤其要加快腳步建立針對民營企業信用擔保的法律法規體系,形成完善的針對民營企業的管理和服務的法規體系,讓民營企業的融資范圍、融資辦法和相應的保障措施能夠以法律的形式獲得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春霞.基于金融制度變遷的民營經濟融資分析[J].當代財經,2014.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8-0072-02
促進福建省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措施。中小型民營企業約占全部福建省民營企業的90%,它們在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財政稅收收入、推動出口創匯、促進科技進步等方面對福建省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在當前海西經濟區建設和金融危機的雙重時代背景下,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依然面臨融資難的困境。通過分析融資體系的現狀和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設一個有福建特色的融資支撐體系,對促進福建省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福建省中小型民營企業現有融資支撐體系
融資支撐體系是一個由需求、供應、政府等中介組織多方面參與、各司其職的、以促進企業融資為目的的體系,福建省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支撐體系包括融資渠道體系,融資保障體系和融資服務體系三部分:融資渠道體系是由各種類型的資金供給渠道構成的綜合體,它是整個融資支撐體系的基礎。結合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福建省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體系呈現出創業初期以內源性融資為主,成熟期以金融機構貸款為主,成長期以資本市場融資為趨勢的格局。此外,民間借貸、風險投資、典當、租賃等其他創新性融資途徑也成為了少數融資主體探索的新方向;融資保障體系是以信用體系和擔保體系為主體,克服雙方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成本增加和逆向選擇等消極影響,進而保障良好融資秩序的體系。信用體系包括企業內的信用制度建設和企業外部信用系統。健全的擔保體系是分散金融機構貸款風險,提高其貸款積極性的重要保障,福建省已形成了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核心,互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擔保體系;融資服務體系是以政府和社會服務組織為主體,通過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社會化服務網絡。介于資金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的服務系統的主要職責包括:政府健全為中小民營企業服務的政策法律體系,同時與銀行、信用機構、擔保機構、高校等建立聯動機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各種交流平臺,社會服務組織要為融資主體提供培訓、政策咨詢、法律保護、信用信息甚至直接融資等服務。
2 福建省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支撐體系的缺陷
結構合理、運作協調、功能完善的融資支撐體系對于解決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將產生積極的作用,但目前的融資支撐體系還存在諸多弊端。
2.1 體制性缺陷阻礙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體系的發展
內源性融資的資金供給能力有限、向金融機構貸款困難、向資本市場融資門檻高是福建省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體系存在的現實性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銀行和資本市場體制上的缺陷:企業管理體制的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源泉。福建省大多數民營企業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在財務制度、科技創新、產品開發和銷售等各個管理環節都缺乏科學性,造成企業發展緩慢、缺乏抵押資產、信息不對稱、信用度低等消極影響,削弱了資金投入者的信心;金融抑制論認為,金融體制不健全、經濟中存在過多的金融管制措施,將阻礙經濟的發展。福建省的銀行缺乏相應的信貸營銷激勵機制、嚴格限制金融機構的信貸審批權、資金和管理資源都集中于國有銀行,缺乏創新性的金融服務和產品,這些障礙性因素影響了金融體系的運行和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此外,福建省資本市場尚未完全放開,股票和債券市場進入門檻高、層次性不明確、政府管制嚴格;同時,各種民間融資存在渠道單一、規模有限、運作不規范、擾亂金融秩序等問題。
2.2 信用擔保體系對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的保障力度不足
根據生態經濟學理論,民營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是缺乏適宜的金融生態環境。只有當出資者對籌資者的信用與償還能力、投資項目的盈利性等信息有足夠的了解時才能增強其投資信心。目前福建省的信用體系尚未充分發揮其保障: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誠信理念尚未內化為企業文化,企業內部也缺乏信用等級制度構建方面的專業人才;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目前尚未在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信用保障方面設立專門性的政策法規,省政府構建的“福建企業信用網”在信息的征集,分析,評估和使用中還缺乏專業性;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銀行習慣于單方面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評估過程易帶主觀色彩;另一方面,福建省的融資擔保體系也處在體系完善階段。存在結構不合理、擔保資金渠道單一、風險抵御能力較低、缺乏充分的風險補償和分散機制、缺乏專業人才、統一標準和規范性操作等問題。
2.3 融資服務體系尚未充分發揮輔助
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驅動下,政府從管制者轉為服務者,而其在為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職能轉變不到位、觀念意識陳舊、行政效率低下;缺乏體系化的融資法律保障,不足以為處于市場弱勢地位的中小民營企業創造公平的融資環境。另一方面,福建省的公益性社會服務組織數量不足,意識薄弱。美國有以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融資為主要職責的小企業管理局和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各種服務的“商業孵化器”、臺灣政府在1987年就成立了對中小企業進行綜合指導并輔助融資的“省屬行庫聯合輔導中心”,而目前福建省只有少數行業協會。
3 福建省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支撐體系的完善與創新
3.1 進行體制創新,完善融資渠道體系
完善融資渠道體系是創新整個融資支撐體系的基礎,可以從企業、金融、資本市場三個角度來進行探析:
3.1.1 企業制度創新為擴展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奠定內部基礎
各投資主體都愿意投資于管理現代化、經濟實力強、信譽度高的企業。福建省中小型民營企業應該以此為標準,進行一系列制改革:一方面,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制度和財務管理等各項制度。另一方面,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提高營銷管理水平和利潤率,為擴展融資渠道進行資金積累。最后,企業應加強信用制度建設。企業要構建內部信用信息檔案,真實準確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同時應加強信用文化建設,為融資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
3.1.2 金融制度創新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金融制度的創新是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核心。各金融主體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中小民營企業在福建省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措施:(1)完善信貸管理機制,提供良好的信貸服務。銀行要完善信用評級體系、合理下放信貸權限、完善信貸員激勵制度、培養服務意識、簡化審批辦理程序,幫助企業實現融資成本的最低化和融資效率的最大化。(2)創新金融產品。銀行應該根據企業多樣化資金需求的特點,充分應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發展物流金融、票據融資、應收賬款貸款、供應鏈金融等新業務,以靈活的方式為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來源。(3)大力發展地方中小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有區域化、小型化、靈活化、低成本化等特點,應該幫助其規范內部管理、強化風險控制,使其成為中小民營企業的對口性金融機構。其次,對民間融資采取“堵疏結合”,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到中小金融機構的改革中來,實現民間資本管理的透明化,防范其可能帶來的高成本和風險。最后,應該加強對“草根銀行”等農村新型中小金融機構的扶持和規范工作,幫助其在實現公益效益和實現經濟效益的“兩力搏擊”中尋求平衡點,使其真正服務于中小民營企業。(4)利用獨特的地緣優勢,努力構筑金融合作的平臺。福建省應利用對臺區位優勢,拓展臺灣金融資本進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渠道,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同時應加強與港澳僑的合作,吸引更多港澳金融機構到福建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參股。
3.1.3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為中小民營企業拓展直接融資渠道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是為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民營企業提供資金的重要途徑:在證券市場的管理上,需要構建層次清晰的多元化交易板塊,并根據福建省中小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迅速的趨勢,重點培育創業板市場,通過建設一個準入條件相對寬松、信息披露嚴格、具有較好流通性和退市機制的資本市場,為具備高成長性的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其次,進一步利用福建省與港澳臺區位鄰近、經貿關系緊密的地緣優勢和海西建設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指導更多有實力的中小民營企業到海外上市。再次,要通過吸引社會閑置資金、完善風險和退出機制、培養高素質人才等方式來進一步完善福建省的風險投資市場。
3.2 健全信用擔保機制,優化融資保障體系
融資保障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融資方是否能獲得融資機會,我們要不斷健全信用擔保機制以優化融資保障體系的運作。針對擔保機制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優化擔保機構的結構。增大互和商業性擔保機構的比例,并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再擔保機構,以實現擔保渠道的多元化。其次,拓展擔保資金渠道,吸取更多民間資本和政府資金投入。同時,要加強對擔保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實現經營的規范化和公開化。信用機制的完善應重點推進企業外部信用系統的建設:一方面,可將各部門、各行業的評估進行整合,建立中小民營企業信用的綜合評估體系。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形成動態的省級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庫,并不斷對信息進行更新和共享,以提高信用產品的質量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法律、制度、道德、輿論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加強對企業信用的監督。
3.3 完善融資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其支持
以公益性為特色的現代服務型政府和社會服務組織應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掃清障礙。一方面,政府應履行好宏觀調控的職能,根據融資市場的新變化,制定一系列內容詳實、相互補充的法律和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要履行好社會服務的職能,可借鑒美國的扶持經驗,精心構建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服務、融資咨詢、技術創新、管理方法等支持體系;并進一步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強力打造融資平臺。最后,以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為基點的各社會服務主體應該朝著經濟成分多元化、服務功能全面化、管理方式規范化、系統運行網絡化的目標模式發展。不斷提高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的中介組織的自組織水平和專業能力,使其能夠靈活處理各類直接融資問題。
在當前海西經濟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完善福建省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支撐體系關系企業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海西能否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對融資渠道系統、保障系統和服務系統進行創新和優化,能增強整個融資支撐體系的功能,為有效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世豪.中小企業融資之道[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9-10.
[2]陳曉紅.論中小企業融資與管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15-316.
[3]劉琰超.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7.
[4]劉曉輝.構建與完善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支持體系的路徑[J].河北學刊,2006,(5):161.
[5]衣長軍.構建福建沿海地區民營企業融資的金融服務體系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96.
自1978年以來,民營企業作為新生事務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戰的重要力量和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是新增就業機會的主渠道,也是推動經濟變革的主要力量。目前,民營企業出現數量加速擴張和自量的漸進提升趨勢,民營企業不斷的做大做強,隨著WTO規則的生效民營企業將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但是民營企業發展卻面臨金融方面的約束,呈現出融資困境。
一、民營企業融資現狀
社會各界對民營企業的關注提高,貸款難問題有所緩解,但是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
1.民營企業主要依靠內源資金,資金量有限。民營企業在創業階段主要依靠創業團隊及其家庭成員提供資金,在創業后,規模擴大需要追加投資是主要依靠自身的資金積累,即內源資金。
2.民營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難。
3.民營企業通過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渠道不暢。
二、民營企業金融困境的簡要分析
民營企業自身的資金有限,在其不斷的發展壯大中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但是民營企業通過銀行貸款以及直接融資渠道又不暢通,形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民營企業自身管理缺陷,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支持。民營企業一般規模多較小,主要有原來的鄉鎮企業演變而來,內部控制等管理機制不健全,家族式管理體制;民營企業缺乏財務公開和公司信用,由于財務不透明,就很難吸引外來資金;民營企業的信用意識比較淡薄,缺乏相應的信用擔保體系,銀行貸款逾期的現象比較嚴重。
2.現有金融管理體制,形成民營企業貸款難。長期以來,大力提倡建設國有經濟,形成了大批國有企業,與此相適應建立了國有商業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主要為國有企業服務,貸款審批條件等一系列制度建設也是針對國有企業,形成了大企業與大銀行的對應關系,民營企業難以獲得貸款。民營企業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品及健全的信用擔保。商業銀行中缺乏中小銀行,針對提供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信用經濟不成熟,對民營企業貸款獲得資金后監控不完善。民營企業具有結構復雜,種類繁多、經營靈活等特點,急需提供敏捷高效、快速準確的金融服務。然而現階段的金融部門的服務水平很難滿足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
3.資本市場結構缺陷,造成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的缺陷主要表現在:證券市場只有證交所一個層次,缺少適應企業融資需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私人權益資本市場聯接資本供給和需求方的渠道堵塞;長期票據市場發育程度很低。在此情況下,民營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機制不具備。
三、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
1.民營企業要合理選擇融資渠道,比較各種渠道的籌資成本,按照市場游戲規則提高規范意識,培養誠信理念,充分認識企業發展中的風險,以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方法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業務拓展,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籌集資金,解決生產上的資金困境。民營企業適應資本市場融資,采用資本運作的資金運作方式,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要加強公司治理,增加財務信息透明度,力爭在股票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民營企業可以利用好中小企業板塊進行融資。
2.從短期來看,在國有商業銀行中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民營企業貸款。為了彌補國有商業銀行建立了較為嚴格的貸款審批、信用評價體系,民營企業難以獲得其貸款支持,在國有商業銀行成立專門的部門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支持。減少銀行貸款風險,加快民營中小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發展抵押品處置市場。
3.發展中小民營銀行等各種形式的民間金融機構。發展中小民營銀行可以彌補現階段民營企業難以獲得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貸款支持的缺陷,在我國民間的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通,應改革銀行管理制度,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銀行領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由國有控股的城市商業銀行,以便更好地為民營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4.建立民營企業信用制度,改善民營企業信用融資基礎。建立民營企業及其經營者的信用信息征集評價體系和信用檔案庫,實現信用查詢的社會化,提高民營企業的信用透明度,對民營企業信貸產生激勵作用。加快建立信用登記、信用評估、風險預警、風險管理等企業信用評價機構,提供信息服務和管理咨詢服務,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信用甄別和監督。
5.建立風險基金,解決民營企業創業資金不足。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別較大,各地在鼓勵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西部,民營企業發展比較晚,無法與沿海等經濟發達城市相比,政府可以籌集部分資金建立民營企業發展的風險基金。
參考文獻:
[1]陳高林:《成長期民營中小企業擴張戰略研究》,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
[2]劉彤 王林:《四川民營企業融資結構優化》,經濟與管理,2005.1
一、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一般通過兩種方式獲取資金: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是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留存盈利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
1.內源性融資是企業創業期資金的主要來源
中小民營企業在起步時期,創辦人自有資金、家族成員和親屬資金是主要資金來源,也是企業實現發展的主要資金支撐。
2.銀行貸款是主要外源融資渠道
江蘇省規模以下企業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只有82.59,融資指數為76.41,遠低于大型企業(分別為121.28和118.32),均位于不景氣區間。資金不足的矛盾突出。調查中有67.2%的中小民營企業主要依靠自有資金,約有33.2%的企業能從銀行獲取貸款,而83.5%的企業認為貸款難。
3.缺乏直接融資渠道
從上市公司地區分布上來看,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集中于蘇南地區,其中南京、蘇州和無錫3地的上市公司總量達到69家,占到全省上市公司總量的69%;蘇北地區則僅有7家上市公司。
4.民間借貸活躍
非正規金融作為對正規金融的有效補充,在金融業不發達地區民間金融占有重要位置,在蘇南較發達地區,民間借貸也較為頻繁。
二、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存在問題的分析
之所以出現融資難,既有企業自身的原因,也與金融體制、政策導向、外部環境的制約密切相關。
1.內部融資所占比重過大
中小民營企業成立之初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來自于企業的自籌,股東資金成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而在生產發展階段所需要的資金則主要來自企業間的相互拆借、民間借貸等。江蘇較發達地區企業融資中內源融資比例在60%以上,蘇北欠發達地區達到了80%以上。
2.銀行貸款比重偏低
企業在獲取外部資金時,銀行是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但是江蘇民營企業從銀行所獲得的貸款在銀行同期全部貸款余額中所占比例很低,不到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 7%,但實際貸款中遇到的障礙很多,銀行的貸款與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存在較大的缺口。
3.融資渠道不暢
江蘇民營企業總數有100萬家以上,但在主板和創業板市場上市的民營企業總數還不到100家,股權融資、項目融資、企業債券、并購融資等新型的融資形式還沒有在實踐中廣泛應用,股權融資面臨政策的缺失以及風險基金退出渠道,嚴重影響了權益融資的比重。
4.信用擔保體系缺失
在江蘇較發達地區(如蘇錫常地區),已有一些擔保機構出現,但數量有限,其實際運作中存在很多問題,對地區中小企業支持的作用有限。在蘇北的欠發達地區,擔保機構數量極少,有些地區甚至還沒有擔保機構。江蘇作為中小民營企業眾多的省份,擔保體系的缺失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融資。
5.民營企業融資的區域差異明顯
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環境存在明顯差異,導致中小民營企業無論在銀行貸款還是在民間融資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上有很大的不同,經濟較發達地區要比經濟欠發達地區融資要相對容易很多。
三、解決江蘇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1.建立面向中小民營企業的間接融資體系
發揮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地區性的中小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作用。培育中小企業與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機構協調發展的市場環境,建立正常的融資渠道和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銀行分工體系,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貸資金投入力度和規模。
2.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江蘇省的一些中小金融機構,如蘇南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要進一步整合以發揮其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蘇南地區可以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性銀行,專門用于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扶持,將符合條件的城市合作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城鄉信用合作聯社通過增資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等方式擴大其資本充足率和信貸規模,充分發揮這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機構對當地企業的相對了解的優勢,引導其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3.提高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及信用水平
提高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對于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抵御信用風險,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增強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企業法人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提高還款的信譽程度,恪守“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信用準則,建立起良好的企業信譽,主動爭取銀行的信賴和支持。
4.創新符合中小民營企業需要的金融服務
鼓勵發展租賃業,融資租賃方式能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的融資風險,可以有效緩解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下的中小民營企業進行更新和改造所需的資金缺口。擴大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抵押資產的范圍,在利用房產、土地等有形資產抵押基礎上,積極探索采用企業無形資產、股權、出口退稅稅單、應收賬款、在建工程等多種抵押方式,解決中小民營企業抵押資產不足問題。
5.轉變政府職能,積極為中小民營企業服務
一是構建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離不開立法支持。盡快組織制定有關中小民營企業貸款的法律或規定。首先,要明確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民營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民營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其次,要落實政府支持中小民營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
二是要重新審視“抓大放小”的政策,把全部企業作為政府服務的對象。“抓大”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小”絕不是任由中小企業自生自滅。為企業服務永遠是政府的職責,而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積極疏通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是服務于企業的重要內容。
三是逐步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比重較高的銀行實行如余額獎勵、沖減壞賬、補貼資本金、擴大利率自等優惠政策,以保證其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份額。同時,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過程中所發生的有關費用實行減免。
參考文獻:
[1]王濱.中小企業融資實務[M].中國華僑出版社.2009
[2]楊令芝, 周艷.服裝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創新[J].特區經濟.2007.4